林业企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04:44:44

林业企业论文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1篇

以表2中6大因素作为结构模型中的要素,建立一个表明因子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该研究选择解释结构模型作为分析模型。解释结构模型(ISM)是J.华费尔特教授在1973年开发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具有启发性。ISM模型的操作步骤除了包括挑选实施ISM的成员、设定问题、选择构成问题的要素、建立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外,还包括构建结构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的意义,其中,构建结构模型包括建立可达矩阵,并据此建立结构解析模型[8]。解释结构模型把这6大因子定义为一个系统,系统的最高层次就是该研究的主题———林业企业融资,最高层次以下是各影响因子所形成的一个子系统;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就可以对这个整体的子系统进行分解,找出各影响因子所处的层次,从而建立一个结构递阶模型;明确哪几项因子作为应该首先解决的基础性因素,哪几项因子作为高级性因素。

2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1确定影响林业企业融资因素的相关性。假设S1、S2、S3、S4、S5、S6分别表示以上6大影响因子,S0表示因变量融资,若Si对Sj有影响,则Sij=1,表示两因素有相关性;否则Sij=0。林业企业融资影响要素的相关关系见表3。

2.2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模型中的这6因子是相互关联的,用邻接矩阵(B)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矩阵的元素bij表示要素Si对Sj有直接影响,否则,bij=0。分析与讨论之后建立邻接矩阵,见表3。邻接矩阵只是反映了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间接关系用可达矩阵M来表示这样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2.3划分可达矩阵得到骨架矩阵。对M进行区域分解,计算系统中各要素的可达集合和先行集合,以及两者的共同集合,包括可达集为R(Si)、先行集为B(Si)、共同集为C(Si),见表4。第一级可达集与先行级只有R(S0)=R(S0)∩B(S0),故这一层级最高要素为0,所以第一层要素为(S0),同时划去S0所对应的行和列,得到第二级可达集与先行集(表5)。

2.4建立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对可达矩阵的分解,最终得到因子解释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结论

由图1可以看出,林业企业融资影响因素是一个4级的递阶结构模型。林业企业融资作为最终目的,国家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和现行抵押贷款担保不合适作为高级因素,法规、制度环境因素、林业企业自身的缺陷以及林业生产的特性可以作为基础因素。基础影响因素包括林业生产的特性、林业企业自身的缺陷以及法规、制度环境因素。林业生产的特性不是人为所能决定的;法规和制度因素是国家宏观层面影响因素,当前林业融资面临的法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林业产权制度、限额采伐制度以及林业税费负担[10],因此国家和政府应从这3个方面适当放宽政策;对于林业企业本身来说,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财务不规范,报表不真实,这是非国有林业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差,经营混乱[11],因此企业本身应该努力规范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高级因素包括现行抵押贷款不易、融资渠道狭窄和国家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制定适合实际的林业贷款管理办法与担保机制,同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林业企业民间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7];另外,国家和政府的一些政策应该向林业企业倾斜,比如税收、金融和服务政策等。林业企业作为发展我国林业的基础组织,其成长和发展不仅影响着林业基础产业和经济产业的效益,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解决林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更重要的是林业企业要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积极推出创新产品,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承载起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重任,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2篇

森林的覆盖面积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们亲切的称森林为大自然的肺,因其自身具备了较强的空气净化功能,不仅能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还能释放较多的氧气。在抑制自然灾害上也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如洪水、泥石流等破坏性较强的地质灾害发生时,树木可以起到很好的拦截保护作用。同时,森林除了上述的作用之外,还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木材资源,由此可见,林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并且在主观意识上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也有待加强,这些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2.1林业经济的发展周期较长

如果不能够合理的进行林业资源的开采和种植,将会严重影响林业资源的生长周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森林对于人类的保护作用,同时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天气。

2.2林业经济发展结构比较单薄

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将林业经济的发展重点大都放在了木材的加工和使用上,忽视了相关的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如人们喜爱的菌类和中药材的培育,这些是可以和林木培育共同进行的。

2.3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在各项事业改革全面的进行中,林业经济相关的改革进展则是比较缓慢。再加上大部分的林业资源都隶属于国家,因此,林业相关企业则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加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之间的界定比较模糊,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缺乏一个有力的保障,竞争意识上就更加的薄弱了。

2.4林业相关的技术性人才比较匮乏

再加上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长期压抑的工作环境中逐渐丧失了工作中的积极性,林业经济的管理团队水平较低等等,这些也是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3.1让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为了让林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那么林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不断地进行转型,还应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以便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地位,从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在发展林业的过程当中,在对林业经济结构转变的同时,还应该让复合经济得到发展。让林业在多种效益方面实现发展是林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所以,为了建立出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需要将森林资源作为重要战略资源,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模式的变化,从而使其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这些都为林业经济发展向节约型发展路线转变做好了准备,并且还能储备更多的资源,以便让我国林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3.2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注重开发林下经济

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让其他林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就需要发展林业复合经营模式,这还能让林业经济实现多元发展,注重开发林下经济,就可以让林业经济在从多种途径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多元化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林下经济发展,在资金方面可以加大投资,让相关林业资源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林下种植和养殖来说,可以促进它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长林业经济的产业链,从而让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

3.3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林业企业要想更好的完成企业发展目标,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林业企业就应该注重人才引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林业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人才是确保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林业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得到淘汰,那就应该明确企业人才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4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4.1认真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是企业总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源头抓起,牵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有五条途经可以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第一条途径是强化成本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企业在采取目标控制中应该采用“制定定额、分解目标、控制费用”的办法。

4.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必须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以最合理的方式标准运用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自我平衡机制。坚持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大理财力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5结论

林业做为我们的自然屏障,时时刻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新鲜的氧气和保护,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无节制的大肆开采,致使我们生活环境和气候日渐恶劣,并且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显得更加的手足无措。因此,合理的开展林业的经济是有效的缓解这些现象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丰富林业发展的结构形式,并带动林业相关的副产品的发展,形成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方的共赢局面,同时也要加强林业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并注重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合理开采、合理种植的模式带动林业经济朝着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以便于更好更快的实现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伟大构想。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理论研究理论指导实践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才能对当前林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正确的指导。所以,林业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运用理论进行不断的充实,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提高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预警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林业企业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应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当前林业的发展方向出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式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并建立高校风险预警机制,运用量化分析等手段对风险进行事前控制,进而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的作用。

(三)优化财务管理的内容

林业企业要根据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加大财务管理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使林业经济与林下经济相结合,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林业生态效益的产值均可成为财务管理的内容,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比如修水林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杨家坪采育林场,由于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景观迷人,旅游人数剧增,带动地方的饮食、住宿诸多经济收入,增加了地方林业产值,应列入林业财务管理核算的范畴。

二、构建新的林业财务管理体制

(一)建立系统的财务人员管理

部门企业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均由企业下派进行工作,企业直接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独立进行财务工作,形成一个庞大的财务人员系统。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人员直接了解和掌握基层单位的发展情况,对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规范各基层单位的会计行为,对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使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和有效,使企业的资金得到集中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实行全面调控。修水县林业集团公司于2010年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下属采育林场均由该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核算,有效保证了基层采育林场的资金管理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

(二)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

当前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管理较为分散,财务信息不实,存在很多不良资产;负债率高,财务支付的压力非常大;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与企业的资产状况不相符;基层单位的管理相对独立且分散,企业很难进行全面调控。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资金得到保护,保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对企业的财政资源进行掌握,并进一步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全面控制能力以及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同时有助于调整林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加快树苗的培育工作,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资金集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点:第一,建立资金结算平台,对各个基层单位的资金进行整合,通过对资金进行管理,对各个基层单位的账户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将闲置的资金转入企业内部,降低企业运营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控制资金风险的能力。第二,企业通过资金预算,对资金的收入和输出进行双向管理。第三,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规范各个基层单位的借贷行为,逐渐形成企业对外的融资机构,提高企业融资的能力,提高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誉等级。第四,对企业的现存资产进行全盘清点重组,对于大宗物资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使资产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林业企业的生产的各个环节,均需要严格的生产技术作为支撑,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的成本预算。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对林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将其进行集中,形成企业生产发展的总目标,并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中。将企业生产发展的总目标与各个基层单位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覆盖,明确相应的权利和职责,规范发展的程序,提高个基层单位的执行力,提高预算全面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目标完成的考核与评价,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各个基层单位能协同合作,最终实现财务目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各个基层单位将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及时上传到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对基层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企业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掌握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对经济进行全面的掌控,及时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统一规范会计口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林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林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必须发现自身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存在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及时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其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调整,才能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林业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4篇

生态文化是人们根据对生态关系的需要,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理论。企业生态文化,就是企业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意识、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风尚、规章制度、精神面貌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生态价值观。它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企业生态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是对企业文化的时代补充,也是企业文化对生态文化的积极回应。

企业生态文化首先要求企业树立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的价值观,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环境问题上应负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精神层次上,要使环境伦理、生态意识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方面,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导向,其实质,就是要为企业营造出浓郁的生态氛围,使生态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经济效益方面,既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内在成本和近期利益,也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外在成本和长期利益;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彻底改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对立的错误观点,牢固树立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自觉设立自身的生态环境政策和目标,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关注社会生态效益,积极支持社会环保活动;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既要重视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兼顾后代人的幸福,通过开发新技术和新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和稀缺资源的替代补充,同时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将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数量维持在其循环再生速度之内,并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培育和保护,确保资源再生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求企业向生态企业发展。生态企业是超越经济利益的具有生命特性的组织,像一个生物有机体,不断地与生态环境发生着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并且始终参与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与自然界、人类社会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它在组织内涵、目标体系、成长战略等方面与经济型企业大相径庭,始终追求企业成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协调统一,既考虑自身的持续成长,又重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企业不仅具有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但拥有了企业的今天,而且还抓住了企业的明天,与整个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2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林木可采资源的减少,林业企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迫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的企业生态文化整合了传统企业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生态系统的新思想,代表和体现了善待自然、保持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新的思想和文化,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加强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增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生态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①能够引导林业企业顺应时代要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避免受到经济规律和生态要求的惩罚;②在生态文化指导下,林业企业生产出的生态产品拥有更高的质量,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更能吸引顾客,而且拥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付出更高的成本;③可使林业企业获得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得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优惠政策,从而使企业获益;④有助于林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长期得到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增值力,创造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润;⑤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劳动效率,最终给林业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⑥能够促使林业企业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科学管理方法,为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2.2有利于林业企业创建企业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关注企业是在破坏环境还是在为环境保护作贡献。如果林业企业能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长期、持续地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施ISO14000标准并通过认证,就能满足消费者和全体社会公众的这种需求,从而使企业受到消费者和公众的尊重、信任与支持,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很快被消费者接受,而且还可以使企业树立对环境负责的良好形象,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2.3有利于增强林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正纷纷采用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设置种种绿色贸易壁垒来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无形中给中国林业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是因为,相对来说,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各种环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比较完善。而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生态产业的发展,盲目开发出口产品,放松对产品生态标准的监督检查工作,因而没有形成绿色管理体系,致使许多产品不符合国际生态标准。企业生态文化则要求林业企业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生产符合国际生态标准的产品,从而有利于林业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4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的实现

生态效益是企业组织为兼顾生态及环境的保护,通过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创新而获得的提高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效益。生态文化建设要求林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转变经营模式,尽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使林木资源的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和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使消费者得到更为实惠和优质的服务,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林业企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环境。

3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策略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在提高经济效益中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林业企业生态文化,是一项创造性管理活动,林业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提升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

企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组织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生态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因此,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态文化是否能够积极倡导、着力培育和身体力行。所以,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哲学学习,掌握生态学方法论,将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认清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摒弃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损耗,自觉地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思想反映在各项决策之中,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3.2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企业生态文化氛围,林业企业应注意厂区周围及内部环境的绿化,并按照生态文化的要求设计厂区内部空间布局;应充分而有效地管理和运用企业文化网络的积极作用;要结合林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有意义活动,如“生态在我心”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征文活动、生态技能大比拼以及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一种浓郁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广大员工对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能时时考虑环保,事事想着生态。

3.3加强生态宣传与员工的生态教育

林业企业建设生态文化,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有影响的公关活动,将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行动方案和已经取得的环保业绩公布于众,向社会企业的生态化思想、生态化生产方式和产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广告,使社会公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及企业倡导的生态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及其所倡导的生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新的生态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还要加强对广大员工进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指标体系、环保知识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培训与教育,采取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反馈激励、强化激励、成就激励等激励方式,着力强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环保、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促使广大员工朝着企业生态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

3.4强化林业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保证,也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生态企业之间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的基本制度。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过程,也是企业生态文化形成的过程。因此,林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出较大贡献。为此,首先应设置生态职位,如在企业最高管理层即董事会中设置专职生态董事负责处理生态事务,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1标准的要求设立环境管理者代表;其次应积极加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这样林业企业就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社会认可,增强企业竞争力。

3.5公布林业企业的环保信息

环保信息公开化是林业企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诚信表现,既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也有利于企业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林业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环保信息,不仅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批评,也会极大地鼓舞企业广大员工建设生态文化的士气。而且,社会各界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又是加快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环保信息公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定期编制与发表企业的环境报告书。这样既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证明企业与自然、社会的相容性,同时也鞭策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以求得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长期共存和持续发展。

3.6发表生态宣言

生态宣言是林业企业向全世界发出的对社会、环境承担环保责任和义务的声明,是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的冲锋号,是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倡议书,是向社会各界进一步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企业若主动地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方案公布于众,发表生态宣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必将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励他们为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保伟,吴怀林.关于企业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6,(1):162-163.

[2]龚胜刚,孙智君.企业生态效益及其实现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2007,(20):4-7.

[3]章鹏.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文化素养[J].农场经济管理,2008,(4):66-67.

[4]李长松,刘经纬.浅论中国林业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林业企业,2005,(2):27-29.

摘要:在阐述企业生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发展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生态效益。提出了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策略:提升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强化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宣传与员工的生态教育;公布企业的环保信息;争取生态环境标志,发表生态宣言。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PEST分析

国有林业企业作为市场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盈利性组织,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的约束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并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这就要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外部环境是企业获取成功战略的主要决定因素,对国有林业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PEST分析。

一、经济环境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中国经济发展对林业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8%。与此同时,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7269亿元。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以林产工业为例,经过20多年的开拓发展,中国已成为林产工业制造大国,从主要产品的产量,市场的辐射面,主流企业的规模、装备水平、工艺技术、管理理念、产品品种质量,品牌建设,都已经或正在与国际接轨。

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系数来验证林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关联度分析求出被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的关联程度,计算得到的数值越大,则被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的关联度就越大。

现有林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详见表1)。

经过初值化处理,再经计算得关联系数表(见表2)。

关联度ri=0.59335,证明我国林业产值的增加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相关性比较显著。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而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2.林业产业的发展对国有林业企业木材供给的影响

林业产业是以森林、林木、林地资源为加工利用对象、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它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林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林业内涵不断扩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使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林业产业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继第二产业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了林业产业资源消耗低、吸收就业多、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升级。林业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木材的需求。而目前我国的国产木材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历年的国家计划木材产量增长(详见表3)。

目前国产木材供给量与需求量相比,仍存在一个很大缺口。因此,为了填补需求缺口,就必须进口一定数量的木材和林产品。林业产业的发展必然要重视发挥国有林业企业的作用。随着林产工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增长,要求国有林业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这为国有林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二、政治法律环境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我国方针政策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决定》认为,加强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尤其是目前我国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仍呈加剧趋势。

(2)我国“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3)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2006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复黑龙江省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推进重点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林业生产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要求国有林业企业对企业的资源实施整合,因此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有战略思维,从战略高度上去认识这些因素。

2.我国法律、法规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和《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薪柴、木片、木粒、锯末、木废料及碎片、木丝、木粉等初级产品将不再享受税收优惠。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对林木资源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取消或降低林业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对一些出口初级林木产品的企业冲击很大,也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方式,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这也引导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能源和资源耗费,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国有林业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思考和制定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企业战略。国家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也值得国有林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法律支持。

三、技术环境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国有林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林业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是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有林业企业职工生活水平、推进林区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障。

1.基础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林区主要造林树种重要性状遗传变异特点,树木遗传基因图谱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掌握主要造林树种的遗传规律,以培育速生丰产树种,为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保证。

研究森林生物灾害发生与生态调控机制,因为森林资源是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资源基础。

开展新型复合材料和木质功能复合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提供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于资源依赖于人工林、速生丰产林的国有林业企业很有必要。

以木材组成成分为研究对象,进行木材高效精细加工技术研究;开展木材液化技术和木材生物质能高效转化技术研究,这是国有林业企业实现产业价值链延伸的现实途径。

2.供应链管理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国有林业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使供应链上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克服本位利益观,防止各自为政扰乱市场竞争价格体系、损害利益的行为发生,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使供应链节点上企业实现利益共同最大化。

3.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国有林业企业信息化化建设可从根本上改变国有林业企业整体水平竞争力低的状况。通过应用IT和IS实施,可以帮助国有林业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国有林业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建设能帮助国有林业企业创新市场运作机制,重组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四、社会文化环境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今后5-10年仍是房产建筑业的高速成长期,林产工业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有利于国有林业企业的扩展。消费观念的更新产生了对林业新的需求。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日趋强烈,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理念由过去的木材供应转为维护生态平衡。生态需求己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这使国有林业企业产能的提高产生了变数。

五、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国有林业企业应从战略角度去认识PEST分析。对国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是一个多方面的(有许多环境因素)、复杂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的判断过程。这是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更多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钟耕深,徐向艺.战略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的发展前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3).

[3]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鲍甫成,熊满珍.我国木材及林产品供需平衡研究[J].林产工业,2005,(4).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6篇

1.存在观念误区

①对专业技术人才重视不足,认为林业企业木材营林生产粗放管理就行,不需要特别高端的专业技术,因此,各企业在各类专业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缺乏足够重视,缺乏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核定的关键技术工种生产定额偏低或增长速度缓慢,不能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优势。②把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仍然当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没有将其纳入现代人力资源系统管理,没有发挥其他各部门的执行配合作用。

2.人才引入机制不健全

林区没有完备的人才市场,交流信息闭塞,加之企业对外宣传不到位,对新引入人才的薪资待遇不够优越,企业很难招收到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例如阿里河林业局2010年以前的10年里年均招收大中专毕业仅4人,占职工总数的0.1%,占年流失退休职工总数的1.3%,并且因薪资待遇影响已有50%流失。

3.人才应用管理机制不合理

受用人不正之风影响,不同程度存在庸人挡道、人才闲置、外行管理内行的不正常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存在人才滥用乱调、用人不当等问题,使人才的贡献大小与其薪资待遇不匹配,严重影响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改善林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对策

大幅度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建立吸引、留住人才的制度体系和工作环境。在普遍大幅度增加职工工资,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将单位的收入分配与职工的实际才能和贡献大小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增加关键技术岗位的生产定额,特殊贡献,特殊奖励,逐步拉大专业技术人才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荣誉感。提高新分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薪资标准,给予家不在当地的大学生以一定的额外生活补助,积极协调解决他们的住房、生活等问题,满足他们不同的工作、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近几年,内蒙古林业企业已经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特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端科研人员,通过一定的基础锻炼和组织培养,对其中的优秀人才委以了重任。过去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分到林业企业工作,现在许多大学生,开始争着来林业企业锻炼工作。阿里河林业局通过引入机制的改进,近两年就招收大中专毕业学生70名,占现有职工总数的2.3%,并且全部在各单位重要专业技术岗位发挥作用,没有流失。

进一步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林区优美环境、新林区建设成果和林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怀才之人,尤其是在林区生活过的大学生了解林区,热爱并投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育,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比武、科研攻关、技术交流、师带徒等活动,激发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必要的科研机构和设施,设立科研专项资金,不断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根据主体产业转型产业创新研发的需要,与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密切技术协作关系,通过技术协作为企业培养和引进稀缺专业技术人才。安排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大学生先到林场、工队生产一线体验生活,积累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并合理安排轮岗锻炼,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

三、总结

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思路,实施“人才强林”战略。增强人才竞争的意识,建立内蒙古森工集团内部人才市场,加强各企业与地方人才市场的沟通,实现林区各企业之间、各企业与地方之间人才的合理交流。建立健全现代人才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将人才管理纳入企业发展长远发展规划,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的林业人才工作格局。营造公开平等、择优竞争、风清气正的人才提拔任用工作氛围和人人可以成才、人人争当成才的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工作,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现和运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7篇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跟随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后10年,以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网络, 任何一个规模企业尤其开始依赖网络,没有网络企业就面临着落后.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由于题目结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使得题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于是进行《企业网络设计——基于集散企业的综合网络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3、预期成果: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8篇

培养林业初、中级人才的林业专业学校及专业明显减少。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省有培养林业科技人才的学校六所,而目前仅剩两所;专业由原来的“林业”、“经济林”、“木材加工”、“食用菌培养”、“园林”、“装演”等十几个专业,至目前的“园林”、“装潇”等几个专业,社会适应力逐步减缩。

林业科技论文的数量及质量锐减。以某林业学校为例,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该校每年都有许多教师发表有一定影响的林业科技论文。而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校教师发表的林业科技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并且许多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并不是因为有重要的科学发现或科研成果,其创作目的也不是为了引导、指导生产、促进生产,而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凑足论文数。真正主动出击,动手研究的林业科技论文减少,科技含金量明显降低。

林业学校的生源明显减少不仅仅是应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读林业学校的人数明显减少,在职职工继续教育选择林业及相关专业的也明显地减少,职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按理说,湖北省的林业教育应该不致如此。一是我省每年的中、高考报考人数及录取比例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来说,应该是排在前列的,如果学生愿意选择林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的话,生源问题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中等林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办学的首要间题。前几年我省中等学校多,且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不少,而现在许多原来以“林”字开头的专门学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都先后将专业重点转移到其它方面,也就是说,学校办学的数量较前阶段相对较少。照理说,学校数量减少,那么剩下的学校的生源,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生源,应该不会如月前的门庭冷落的状况,而应该是人满为患才是。二是我省的学校教育较邻省发达,湖北省的中、小学教育,无论是在校生人数、适龄儿童的在校率,还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比较靠前的。如果我省的林业产业及林业科技有重大成就,也就是说,如果目前我省的与林业相关的企业在全国或是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林业科技成果在转化上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让林业职工或是农民得到切实的利益,高等院校的生源及中等专业学校的生源也不应该有困难。三是我省的交通,无论是在航空、公路、铁路还是水道都很便利,横贯我省的长江素来被称为黄金水道,京广、京九铁路又纵穿南北;而以湖北邮电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在电子信息的某些领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处在亚热带,属于半湿润气候,适宜许多速生树种及多种经济作物以及花卉的栽培、繁育,在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信息及物流条件下,我省林业行业应该在我省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在考生心目中的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四是我省处于长江中游,是长防林建设的重要省份,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经费投人,国家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在林业行业中实施的“六大工程”,显示对林业生产及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我省林业产业的投人。

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的不断转变,人们要求回归自然、重视环保的呼声愈来愈高,我省林业教育应该获得长足进步。一方面,我省林业教育发展中,有较其它省份更为有利的地理、气候、教育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我省林业发展现状,应该对林业科技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林业学校教育应该不致出现象目前这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状。

但实际上,这状况却还在持续,并且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那么,这一状况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严重脱离,教育本位思想明显。学校教育者没有一种大林业观。以某林业学校为例。学校在七、八十年代出现一大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有专长的林业教育专业教师,这些教师能够写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科研论文,其原因在于这些从事林业教育的教师对湖北省的林业资源状况及林业产业、湖北省林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大致方向、对基层单位在生产中有何难题等等都比较熟悉,因而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写出大量的优秀科技论文,为湖北省林业资源勘探、林业生产等作出积极的贡献。但现在,许多从事林业专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及林业科研的工作人员,对林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不太明了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学校专业该如何设置;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哪些方面的人才相对过剩;在生产中,哪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更新等问题。学校的决策者心中不明了,学校的林业教育工作者不清楚,那学校怎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呢?

其二、学校的教育所产生的价值未能很好的与林业生产实践结合,林业教育的价值未能被社会所重视、所认可。由于我省林业产业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没有形成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企业,林业产业结构也未能迅速调整、转换,一方面是许多林业企业、科技推广部门没有找到可利用的新项目,未能利用新科技、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另一方面是大量新的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中或科研论文中,找不到它存在的价值,林业人才及林业科技产品大量闲置。

其三、科技研究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一是体现在林业教育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学校教育主要还是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偏少,使用不普遍。严重滞后的教学手段,使许多先进的技术在教学中无法讲授,最新的科研成果无法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内容的延伸,无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常讲常新、制约了教学水平的发挥,从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二是科研经费相对偏少。许多有志于、有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科研活动经费,不能在实验中得到求证,许多好的,可能在生产中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难以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实现它可能产生的,对林业产业的积极的推动力。教育科研经费投人的严重不足,挫伤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其四、缺乏必要的林业教育科研及产品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首先发展林业科技,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又要依赖科技人员主动、积极的投人科研工作中,去寻找在林业生产中和林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理论,从而使科研成果成为林业生产,林业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这种结合林业生产、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科研成果,对林业生产的理论指导或实际操作的指导,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而科技成果的产生,是科技人员个人或是集体的长期、艰苦劳动获得的,一方面要对有成果的人员或单位及时地予以肯定,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投人到这种对国民生产有积极意义的科研活动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科技创新,使林业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使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走科技创新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是组织各方面专家分析、研究我省林业发展方向,确立我省今后人才循求方向及教育培养目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科学论证,使湖北省林业教育的发展进人有序化的发展阶段,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学有所用;与此同时,加大学校、专业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广泛知道目前林业行业中哪些专业在市场中的竟争力强,哪些专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让广大报考的考生知道,达到学校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双燕。二是走林业生产、林业科技、林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走与企业单位联合办,学的模式。让企业及基层单位了解学校的发展,让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了解企业现状及目前存在的困难,组织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科技攻关,以生产促科研,以科研促生产。三是加大林业科研的经费投人,建立必要的教育科研及产品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四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学校教育工作要结合市场需求。学校在进行专业调整时,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现有在职教师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知识内容的更新,引导教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实际生产中的需求。从而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学有所长,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的专家学者,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9篇

林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工作和研究方向,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独立解决生产或科研中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调查规划、经济林果、园林绿化、花卉园艺、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土保持、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特产品、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旅游、湿地保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木材流通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的资源监测、规划设计、工程咨询、经营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取得现资格以来,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延期1年申报。

(二)年度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期2年申报。

(三)受警告以上处分者,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者,剽窃他人成果者,延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满2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2年。

(二)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

(三)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未满5年或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3年,取得现资格以来,如其业绩和论文、论著条件符合本条件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四)非公有经济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8年,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满7年,且取得非国有企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7年,可正常申报;取得非国有企业高级工程师资源并受聘高级工程师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转评相应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资格。

三、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需取得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

第四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水平)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或作为主持人完成2项以上市(厅)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

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省直相关部门下达的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

四、作为主持人负责撰写企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五、作为主持人负责制定3项以上设区市、县级部门或行业发展规划。

六、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营林、林木良种、园林绿化、森林工业生产性项目及技改项目。

七、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林木良种的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八、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项目。

九、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调查、林业专业调查,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综合科学考察。

十、由省厅抽调参加全省大型调查活动或技术工作,并获表彰奖励。

十一、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2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科技成果转让、推广工作;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开发2项以上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并负责项目的设计、试制工艺、试产管理等技术工作。

第五条业绩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主要完成人;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主持人或2项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

二、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三等奖主持人。

三、国家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优秀成果咨询奖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专业科技奖(包括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优秀调查规划奖等)一等奖获得者(前五名),二等奖的主持人,不少于2项三等奖的主持人。

四、获得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认可。

五、主持营造林工程3万亩以上;或主持林木良种推广,面积2万亩,增益达15%以上,并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六、从事造林作业设计、伐区作业设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连续7年以上,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七、在责任区内从事森林保护管理,森林资源增长显著,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或连续7年且累计10年达到森林灾害控制指标;或应用新技术在森林灾害预防、处置中作出重要贡献。

八、主持县级以上全面森林调查或省(部)级以上林业专业调查4次以上,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九、主持或主要参加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晋升工作或建设项目,并已通过审批、验收;或主持或主要参加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工作,有突出成绩,受到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表彰。

十、在木材流通管理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依法对过站木材进行检尺、检量,并有效制止木材违章运输,查验木材50万立方米以上,无举报投诉,并获省级以上表彰。

十一、作为主持者或主要参加者,在林业工程、生产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或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工效或增加经济效益达20%的2项(或30%的1项),或所主持开发的新产品被审定为国内领先。

第六条论文、论著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第二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正式公开出版过本人撰写的本专业专著、译著,或参编出版著作1部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1篇以上。

二、在部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1篇以上。

三、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2篇以上。

四、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1篇,以及为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或调查研究报告2篇以上。

五、在国际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1篇(以宣读证为准),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并获奖2篇以上(以宣读证和获奖证书为准)。

第七条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一)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

(二)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或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二等奖(前五名)2项(次)以上。

(三)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重点科研课题、部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研制、审定申报工作并已经项目(课题)下达部门鉴定(验收)通过(以省人民政府行文确定的项目为准)。

(四)主持研制、开发新产品3项以上,获国家或省级优秀新产品奖并正式投入生产,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省直相关部门确认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主持大、中型企业工作满2年以上,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长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现任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

(六)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青年科技奖,或中国林学会梁希奖。

二、论文、论著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际权威性专业学术会议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以宣读证为准),或在国际权威性专业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第一、第二作者)。

(二)在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以宣读证为准),或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发表2篇以上本专业有价值的论文(第一、第二作者)。

(三)在省(部)级以上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出版过本人撰写的本专业专著、译著(独著、主编或第一副主编)。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

21世纪是一个集信息、知识、经济等多元文化相融合交叉发展的跨越式时代。国家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纳入重中之重的特殊地位,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是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21世纪我国经济和环境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林业行业,针对21世纪世界林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如何改善和调整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中传统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高等林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一、林业工程领域特色

林业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在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今的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林业工程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林业工程领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专业,培养的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等高级人才是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的领军人才。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要求应该在创造性和实用性上。因此,高等林业院校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特别是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包括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生物材料工程4个二级学科,具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一级学科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从木材采伐、运输到木材科学加工技术林产品精细化学加工以至于生物材料工程,具有鲜明的专业集成性,这是本领域独到的特点。因此,国家对于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应该具备坚实的工程基础,对于该领域专业技能和水平的培养建设基础必须建立一个宽阔的、能够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很多国家均不设专业的林业大学,一般在农业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里设立林业学院或者专业,美国也是一样,在综合性大学里设立林业专业。从工科基础的林业工程专业而言,涵盖三个方向,包括森林工程、制浆造纸和林产品加工。其知识体系是以采运工作为核心,包括制订规划、应用方法、机械设备、制材学加工等。针对社会对木制家具和制品的需求以及森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和关注度,林业工程高等教育的重点逐渐转变为生态和工程方面。作为林业教育历史发展悠久的德国,自1787年开始诞生的林科教育,共在四所大学中设有林学院,分别是哥廷根大学、费赖堡大学、汉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90年代中后期,费赖堡大学里的林学院也不再细分各个专业,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1世纪,现代林业科学向着高度综合性和高度的分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增多,林业科技研究的内容和知识面拓宽,形成了新的发展机会和生长点;另一方面走向深层次的新的联合,全面加强了对系统性和综合性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对林业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入广博,新的研究课题被引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林业院校的教育模式怎样创新发展?林业高等教育究竟要承担起什么样的培养重任?

中国,在林业教育发展上起步比较晚、森林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差、珍贵树种森林资源贫瘠的国家,只有在林业高等教育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上探索出新的模式和方法,才能在国际林业竞争中有发言权并占有一席之地,否则难以赶超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总是步人后尘。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特色

工程硕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种,是1998年设立的新兴的专业学位,是针对工程技术人才进行的、以在职培训为主的一种新型培养方式。学员学习不离岗,它与其他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过程的诸环节都有不同特点,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均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主。

本文针对林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全国主要林业院校十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经验。对研究生的技能集成性培养关键问题是树立对人才的集成性教育理念,并针对这一理念如何实施解决问题?林业工程是林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本领域研究生的特色教育问题,对其高水平人才的要求是既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管理能力和洞察世界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能力,如何去实现?建立完善的林业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体系,满足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论文主要从以下方面确定了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的集成性培养与特色教育目标:

(1)依托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和方案,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培养实用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中技术人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稳定的科研团队;

(2)为加强和促进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高校以工程硕士教育培养为纽带和桥梁,以企业需求建立横向课题,并根据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确定切实可行的科研方向,建立以科研合作和产生成果为基础的高校成果产业化服务模式;

(3)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有目标、有规划,依据研究生自身的工作阅历和特点,制订有个性的培养方案,建立一种集成式培养模式,便于在双方合作时找到共同点;

(4)在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预测主要矛盾、分析企业和社会需求,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执行,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加强调研走访,寻找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相互关系;

(5)及时反馈有效信息,依据需要调整培养方案内容,使因条件变化而受到的影响及损失降到最少。

四、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施方案

作为林业工程领域培养单位,我们在研究生入学时就会对每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制订预先规划,针对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特点,制定出培养方案,并进行优化改进;对于培养方案中的具体计划和计划要实现的培养目标,都有时间节点安排,对于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优选并确定学校和企业的2位指导教师,结合工作中的问题和该领域研究热点确定最终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准备开题报告;在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及时获得有关计划的进度信息和完成情况以及效果,并预测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当某些变化或干扰出现时,只须调整培养方案的部分内容,就可使因条件变化而受到的影响及损失降到最少;最后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不局限于研究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也可以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发挥大学的优势作用,为企业培养在职的、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国家非常重视企业的发展前景,自1998年开始在国内批准一些理工科大学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使许多企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