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发展范文

时间:2023-02-25 00:36:19

林业科技发展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湖北省;林业科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2302

1引言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爆发出来,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诸如能源、环境以及资源利用的问题上,然而潜藏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却往往被忽视。其实以上社会问题均会严重影响到森林生态的结构,以至于对人类活动造成不可治愈的后果。如今,森林生态学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各种分支学科,建立严密的并且符合实际的系统模型,以达到精准预测系统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对森林生态的改变做出最佳的设计和经营应对方案,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加大公众乃至社会对森林生态的严峻发展形势的关注力。

林业不再仅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其社会意义更加明显,它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多功能基础产业。现代林业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同时也是治理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温室效应、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骤变等生态变化的关键所在,世界各国也逐渐将林业发展问题放入国家发展议题里面。

“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地理优势明显,并且拥有我国比较丰富的林业资源,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2湖北省林业发展现状

2.1发展历程

2009年,首次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党的指导方针指引下,湖北省政府提出建设“两圈一区”的生态文明构想,确定生态立省战略。“十五”以来,全省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约300多项。全省“十五”以来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包括各等级奖项以及专利奖项100余项,同时制定了林业技术标准20余项。“十一五”以来,湖北省各级林业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及问题,认真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植树造林、荒山绿化、城乡绿化、林权改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林业的调控得到初步成果。

近年来,湖北省相继成立了许多专业的林业科技交流平台,包括有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林业科技发展夯实基础。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在湖北省林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实现了以下目标: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出满足不同生态区域;增强林业生态体系构建技术的研发能力,建成功能完备的数字林业体系;提高产业技术的研发水平,林业生物质高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建成较为完善的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成林业科学数据与科技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创新团队和科技队伍,培养了数百名基层技术骨干。

2.2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林业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脚步并肩,林木分子育种、生物质资源替代、林业信息化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林业科技进展显著,各项数据不断刷新,科技推广力度空前集中,成效也显而易见。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应用率上升了5%,林业科技贡献率也相应提高了许多。

党的十顺利召开,我国林业制定了“十二五”林业规划方针。把资源增长、生态安全、产业升级、服务林改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五大科技需求当做重点攻克技术,周密部署前言技术与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利用率,让科技成果能够更直接的转化为应用水平。将发展目的定位为建设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林业相关科学分支上取得重大突破,让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现代林业的全面发展。

湖北省响应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在“十二五”期间,林业资源规划中新增了20项经济建设项目,涵盖了多方面的建设发展,包括“鄂西生态圈植被恢复与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武汉城市圈绿色生态网络与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工程建设项”以及“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工程”等20余项建设项目,建设范围覆盖了全省武汉、黄石、神农架风景区等50多个市、县、区,总投资约100亿元左右。

按照“十二五”林业资源规划,开展合理的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建立全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加大投资和补偿力度,提高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以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案全面性对本省已有的林业资源进行专项规划,探索推进林业资产市场的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林业示范区活动,旨在2011~2016年间提高林业经济的同时也将林业资源的损害降到最低点。

3存在的问题

3.1对林业科技工作关注度不够

尽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聚焦在化工厂等工业生产企业上,对于林业问题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的关注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各地对于林业的科技发展,可是倘若得不到基层群众的关注和支持,那么一切工作便只是从表面走过程,而不是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观念,从根基上改变人们的思想乃至行为。很大程度上,科技工作需要得到应有的思想重视,和资金支持。

3.2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速度缓慢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项目的发展进度快慢与否,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速度缓慢严重制约着我省林业科技发展速度。省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仅停留在一般的常规应用水准。这样使得林业科技发展规划没有科学性,也难以按部就班的执行,更加难以得到显著的成效。

4调控对策

4.1宏观战略与林业政策

在“十二五”期间,针对林业科技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一下领域重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区域林业发展战略;新农村生态建设与林区新村建设战略;城市林业发展战略;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与绿色GDP;林业产业发展政策;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估;造林再造林碳汇贸易机制及其认证;林业技术经济评价;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党的十会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要思想。在实施林业科技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坚持“按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等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到保护与治理同步并重,达到社会与环境的双重共赢。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作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科技发展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4.2调控对策

4.2.1提高科技工作效率

增强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管理机构与队伍、科技统计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咨询机构建设三个方面。科技管理机构与队伍,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建立和完善符合林业特点的科技统计系统,设立专职林业科技统计人员,保障科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组织实施林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林业科技工作在线评估,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完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的科学论证程序与机制。

4.2.2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新增20余项建设项目,耗巨资发展湖北林业科技发展,为了达到这项宏伟目标,务必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建设水平。加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能力建设力度,这是展开建设工作的基础工作。与此同时,建立以生态类型为主导,结合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分别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县和示范点,在发展林业工程的时候也能够刺激社会经济的发展。

4.2.3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

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湖北现代化林业发展,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组建互利互惠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进一步开放科研院校的公共科技资源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培育创新型林业科技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更多的现代化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是调控政策的最终目的,也是发展灵秀湖北的另一条道路。

5保障措施

为实现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保护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首要任务便是继续推进林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针对林业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推进林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进部门科技管理,增强协调服务职能,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最后根据林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行业特点,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配置、资源组合的原则,切实改变目前多数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在党的十政策纲领下,谨遵社会发展不能罔顾环境发展这条铁一般的定律,努力让林业科技腾飞,是湖北林业的热忱期盼。

参考文献:

[1]高明寿,钱或境.中国林业年鉴1949-1986[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282~289.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2篇

1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动态

1•1国外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林业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对森林资源管理、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火灾控制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成效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4]。以全球而言,科技进步正在改变林业的面貌,林业新技术企业的不断涌现,带动了林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发展,使林业效益大幅度提高;林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消除贫困、增加农民收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5]。世界林业科技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林业发展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1•1•1林木育种

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对主要树种制定了多群体、多世代的遗传改良策略,第2代种子园的良种已能普及到生产中,并正在建立第3代或更高代的种子园[6]。通过受控杂交培育新品种和利用细胞原生质直接在试管中进行溶合生成新品种已取得成功的技术。北美科学家已成功地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导人白云杉(Piceaglauca)及杂交白杨,育成了抗芽卷蛾,蝶蛾幼虫,西部毒蛾,舞毒蛾等品种。无性繁殖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全世界已有200多种木本植物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使优良无性系苗木生产的工厂化得以实现[7]。

1•1•2林木集约栽培

发达国家已突破了林业栽培技术,如整地技术、施肥技术、造林、配置技术等。以施肥为例,发达的国家已使用计算机施肥软件,林木专用长效化肥广泛应用于人工林生产。由于集约栽培技术的应用,许多国家人工林生产水平高于天然林3~10倍。新西兰的辐射松(Pinusradiate)人工林年生长量达38m3/hm2,25~30年成林;巴西的桉树短轮伐期人工林,平均生长量最高达75m3/hm2,7~8年可采伐利用[7]。无性系林业技术是一个从育种、育苗、造林到收获、加工的配套技术体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1•1•3森林资源管理

计算机和航天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中。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建立了森林资源的各种信息库。例如,加拿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统一管理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利用地面控制信息和地面样地资料修正判读,利用模型、模拟和专家系统的方法对林木生长量和收获量进行预估[8]。

1•1•4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物质和能量流动、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等已基本了解,并运用这些生态知识指导造林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几十年来,森林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扩大了对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大环境的研究,基本搞清了森林对气候、水分、养分循环、大气碳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产生这些作用的机理。美国、前苏联、德国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大量森林生态效益定位观察基础上,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方面取得了突破的成就。

1•1•5林产品加工利用

发达国家如今在木材工业上已可做到全树利用;新型人造板和人造材技术的使用,实现了以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取代优质原料的产品的目标;木材干燥、防腐和改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木材的使用价值。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在木材气化和液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日本还成功地研制了木质压缩成型燃料和木油复合燃料。世界制浆造纸工业流行的酶工艺可以解决传统制浆方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高投资问题。近年来,利用森林的各种动、植物资源获取无污染食品、香料和药物成为一个新趋势,许多深加工技术也取得成功,促进了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9]。

1•2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1•2•1人工林培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林业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为主要目标的集约化人工林培育技术异军突起,从而引发现代人工林技术体系研究、组装、推广、应用等技术活动活跃非凡。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取得显著成绩,对近30个树种进行了广泛的种源研究,选出了150多个优良种源[10]。培育出20多个树种的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近2000个,平均材积增长10%~50%。改进了传统的育苗、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研究并推广了容器育苗、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多种造林树种的人工集约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保存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70%以上。

1•2•2林业生物技术

我国林业生物技术在对转基因技术改良林木品种的研究、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的研究、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生物杀虫剂和木素降解酶的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法生产“全天然”的药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以及体细胞耐盐抗旱培育技术的研究等均取得了初步成果,出现了一批采用基因工程和种间杂交技术培育的优良林木繁殖材料,例如“三倍体”毛白杨系列、南方杉木优良品系、马尾松优良品系等[11]。

1•2•3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技术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雷达遥感、GPS定位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上实现革命性的飞跃,加速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移,已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使我国的林业信息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2•4林产工业技术

林产工业包括林产化学、木材加工、人造板、木材采运工程等,其中在木材加工、人造板机械及技术装备方面,经过近10多年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已基本建立了较完整的木材及人造板工业体系,同时在木材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增加原木有效利用、提高制材加工出材率、木材干燥以及防护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全面的科研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性进步。

1•2•5生态系统技术

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窄林带-小网格农田防护林技术、铁路-公路防沙治沙技术、西部沙荒、黄土高原大面积植树造林技术、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与治理技术、绿洲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全国沙地普查技术等等都是我国在防治荒漠化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广西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2•1科研队伍建设

广西全区现有从事林业科技工作的人员共1746人,与2005年的1030人相比,增长41%。在积极推进林业科技队伍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广西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新增博士20人、硕士100人,高学历人才比“十五”期间增加了近2倍。新增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作”第二层次人选4人,新增自治区优秀专家6人。

2•2科研推广机构设置

广西具有林业科技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共5家,其中,省级1家,即自治区林业厅科技处;市级4家;全区共17个科研院(所),其中省级研究院(所)1个,即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市、县级林科所16个;全区共有83个林业科技推广站,其中省级总站1个,即广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地级市推广站14个,县级推广站68个。

2•3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

“十一五”期间,林业科技投入逐年加大,全区共实施林业科技项目400项,总投入8000多万元,年均科技投入经费是“十五”的3倍多。科技成果日趋丰硕,取得成果8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20项。5处良种基地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45个良种通过良种审(认)定,其中部级13个,自治区级32个。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十五”的35%提高到40%。

2•4林业科技推广

“十一五”期间,新建林业科技试验示范点30多个,总面积2000多hm2;送科技下乡达1000多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林农10000多人次;林木良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hm2。林业技成果转化率由“十五”的40%提高到60%。

2•5林业科技创新平台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强了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筹建了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和南缘地区种质创新及茶油加工实验室。丰富了桉树、松树、油茶、珍贵树种以及花卉的种质资源库,扩建了良种基地。通过整合重点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已初步发挥了区域性速生材良种和高效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

2•6林业科技产业化

科技产业化,是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广西以科技成果为依托,立足于技术推广,促进了桉树产业化和松脂产业化的发展。其中,桉树技术产业化初具规模,以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造林项目为基础,在桉树良种引种改良、高效栽培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技术,逐步形成了产业化。

2•7国际合作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先后与澳大利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完成了中澳桉树科技合作项目、中日绿化合作海防林项目、泰国油茶和八角援助项目等;顺利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和“中国广西退化土地再造林碳汇项目”等,邀请外国专家到广西交流100多人(次),选派出国培训考察人员400多人(次),选送一批科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提升了广西林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此外,与芬兰斯道拉恩索、美国国际纸业、美国惠好、日本王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林业科技在广西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林业科技为广西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的推广;(2)通过营建林业重点实验室和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3)发挥科技作用,运用良种良法,大力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4)科技在灾后重建、绿满八桂等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5)以林业标准化为载体推进林业飞速发展;(6)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技技术,为广西林业发展奠定基础;(7)科技服务林改,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4广西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西林业科技发展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表现为:(1)科技储备严重不足,获奖支撑广西林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少;(2)科技投入与科技需求偏差较大,科技攻关积极性不高;(3)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科技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4)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力度不够;(5)科技研发和推广队伍建设与林业发展不协调[12]。

4•2解决对策

针对广西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找准对策。首先,要积极争取,完善科技管理机构;其次,要实施人才战略,有意识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再次,要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每年对取得显著成效和影响力大的科技成果、林业技术专利、地方标准和学术著作等评奖,并进行奖励。

5广西林业科技发展方向

5•1深化两项改革,增强林业科技自身发展活力

5•1•1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优势

科学整合全区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加强林业科技区域合作与发展,扩大“院县”、“院企”科技合作领域;整合优势学科和优势项目,突出地方林业特色,集中力量,围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整合先进、大型仪器设备,提高林业科研手段和水平。

5•1•2创新科技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林业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招投标制;出台相应的扶持林业科技政策规定。

5•2着力打造三个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5•2•1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主要树种种质资源基因库、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区林业科技数据库,加强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5•2•2着力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建立林业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建立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加大科技兴林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5•2•3人才培养平台

组建全区林业科技人才高地,建设一批优势学科的硕士、博士培养点,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林业科技创新团队。

5•3完善四大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支撑水平

5•3•1研究与开发体

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三个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3•2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健全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充分发挥社会林业科技组织的作用。

5•3•3完善标准质量、监督与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林业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林业认证认可体系建设。

5•3•4建立科技服务林改与科学普及体系

加大科技服务林改的力度,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科学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

5•4实施五大科技工程,支撑林业强区建设

5•4•1生态安全科技工程

突破制约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关,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技术研究,建立林业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体系。

5•4•2林木良种科技工程

加强主要树种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加大林木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强与主要树种良种配套的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5•4•3森林保护科技工程

研究森林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突破森林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建立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技术体系。

5•4•4高新技术科技工程

加强林业生物技术研究,加强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加大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

5•4•5优势产业科技工程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3篇

1湖北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1.1自主创新研究取得新突破

“十五”以来,全省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林业科研项目200多项,林业技术支撑与示范项目100多项。部级重点科研、推广及科技支撑项目30项,全省“十五”以来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余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获国家专利5项,制订林业技术标准22项。

1.2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新进展

“十五”以来,我省共组织推广林业科技成果70多项,辐射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新增产值190亿元。每年组织千余名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现场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示范2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万册(份),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林农50万人(次)。活动范围遍及全省近1000个乡镇。

1.3科研、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现有县级以上林科院所78个,其中省级1个,中外合作科研机构1个;各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94个,其中省级1个,即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市(州)级13个,县(市)级推广站80个,建站数比率达96%。部级、省级科技兴林示范市(县、场)3个,林业中等专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

1.4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十年来,先后与日本、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先后派出科技考察、培训、交流等团组35批300人次,邀请国外来访专家200人次,引进用材树种、经济林木、花卉品种等230余种。2001年以来,与中国林科院合作承担林业科技支撑项目5项。2005年5月,省林业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了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0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在京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建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正式启动我国首个以城市圈为核心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

1.5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

近年来,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挂牌成立、武汉城市圈部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挂牌成立等科技攻关平台相继搭建,科研条件得到改善,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林业科技支撑项目、“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等一批国家、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1.6林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跃上新台阶

“十五”以来,湖北省共颁布实施林业地方行业标准22项,建有林业科技示范县2个,林业标准化示范县5个,质量检验监测机构1个,林业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省级速生丰产林工程中心1个。2008年6月经国家林业局的评审和授权,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正式在湖北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挂牌成立。

2当前湖北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林业科技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林业普遍被视为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只是“挖坑栽树”而已,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对科技工作缺乏应有的思想重视和资金支持,以至对科技工作是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35%左右,科技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仅为30.12%,大大低于同期浙江省50%,49%[1]的水平。

2.2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林业科研经费和林业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各级财政对林业科技投入较低,省级财政投入不足,大多数市、县基本没有预算安排,林业科技推广单位负责人主要精力用于解决职工吃饭问题,无力抓科技推广;二是林业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是林业科研项目经费较少,课题研究深度不够,成果质量不高。据统计,我省林业科技总投入在700万元左右,仅占全省林业总投入的0.4%。

2.3科技项目重点不突出

目前,省内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仅停留在一般的常规应用水准,有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长期的科学规划。

2.4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是科技成果总量不足。随着林业重大工程的迅速推进,现有科技成果已难以满足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科技成果产出速度更赶不上林业建设任务的增加速度。二是科技成果结构性短缺。优秀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数量偏少,服务于生态建设的技术严重不足;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尤为缺乏。三是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连续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

3湖北林业科技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湖北林业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湖北省林业科技“十二五”的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圈一区”的中心工作,实施林业科技事业振兴计划和六大林业科技工程,全面推进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为湖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建立起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符合林业科技发展规律和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实际的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形成有力科技支撑;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体系构建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林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到2015年,全省林业科技进步率达到4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0%(其中,重点工程达到100%),使我省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先进水平。到2020年,林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0%(其中,重点工程达到100%),使我省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领先水平[4]。

3.2振兴科技事业,实施林业重点领域及重点学科研究项目

3.2.1湖北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滞后、林业生产良种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在加强湖北主要栽培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基础上,加大种质创新力度,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3.2.2森林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研究针对全省每年木材缺口大,木材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经济林产量不高质量差等问题,在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2.3重大森林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我省森林资源的病害、虫害及森林火灾等,重点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研究,以指导防火工作和防火力量的安排。加强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动态监控和预警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控制重大森林灾害。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疫源疫病预警能力,防止传播危害,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饲养动物卫生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3.2.4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针对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峡和丹江口库区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我省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2.5林业生物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开发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固体成型燃料等能源产品及技术,提高林业生物质的创新能力,培育林业生物质新兴产业。

3.2.6数字林业应用技术研究

以服务林业资源监测与利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省数字林业应用网络系统。

3.2.7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紧紧围绕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林业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林业建设技术水平。重点开展湖北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快繁及集约栽培、森林资源培育、困难立地造林、非木质资源高效利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启动“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行动,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县(市、区),实施百万林农培训计划。

3.2.8碳汇林业

为适应和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固碳林业这一新型研究领域,以江夏区中国首批绿色碳基金石油碳汇造林项目为基础,研究森林碳储量测定技术与林业碳汇计量方法、减排增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木材碳密度的基因调控以及速生高碳的林木分子育种技术等。开展我省碳汇市场的规模与潜力、市场准入与交易原则、管理政策与影响评价研究,积极争取国际碳汇交易,争取在CDM项目上有所突破。

3.3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3.1林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积极推进与中国林科院的省院联合共建,以协作攻关、支撑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开放、协作、共享、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鼓励和推进我省林业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外省林业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地方农业科学院等开展科研协作;组织全省林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提高我省林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我省林业院校与国内林业大学、省内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积极探索拓宽我省林业科技省国际合作领域和范围的途径,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省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工作,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

3.3.2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以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优势企业(集团)为依托,充分挖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和成果储备,产、学、研相结合,建设若干个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强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3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以省、市、县、乡四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林业技术协会、林业合作组织、培训基地、信息服务网络为依托的技术服务体系,组建全省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3.4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

加快林业标准化修订步伐。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将现有国家的林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机地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促进林业生产按标准设计,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逐步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指标体系,推进林业“种苗—造林—管护—监测—采伐—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

3.3.5林业科技管理体系

以科技立项机制和制度、科技项目评价和成果管理两个平台为突破口,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加强林业科技管理,促进湖北林业现代化建设。

3.4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3.4.1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新建森林资源培育、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提升我省林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切实加强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建经济林木种苗繁育、森林灾害防控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我省林业的工程化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3.4.2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

根据国家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综合研究站建设规划布局,结合我省实际,拟在神农架林区、星斗山、后河、九宫山、大别山、大洪山、洪湖、龙感湖、三峡、丹江口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区建立10个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并依托这一体系在省林科院建立起湖北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与管理中心。

3.4.3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进一步完善省林产品质检站基础设施,拓展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功能,全面提高湖北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和技术探索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4.4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建设

重点开展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技术标准研制,规范林木种质资源界定、分类、编码、描述、数据采集、信息化和共享。实现资源保存、数据管理与资源共享,同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其资源信息平台,为抢救保存、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提供服务平台,成为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3.4.5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开发各类科技信息资源,通过开办服务热线、科技刊物、计算机网络、林业科技成果库和建立咨询专家库等多种形式,建成面向基层、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林农推广传播林业科技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供可靠的技术咨询服务。

3.5加速成果转化,引领新兴产业

3.5.1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通过组织林业科技单位和林业科技工作者送科技下乡,把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迅速介绍到林农手上,推广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兴林、科技扶贫、科技富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推进科技下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把科技下乡活动真正办成一个大品牌。

3.5.2切实加强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推广与示范工作,着力研究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问题。在重点工程管理上,实施科技支撑与工程立项、拔款、验收三同步,提高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

3.5.3加快创建林业科技产业园

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是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鼓励绿色产业发展有利时机,加大对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并通过园区的建设,使之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技术集成、人才集聚、产品关联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

3.5.4创新成果推广模式

借鉴浙江省的先进经验,开展“林业科技周”活动,为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搭建一个平台。该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把现行的重点项目年会、科技下乡活动、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会、年度“科技兴林”奖表彰,以及省院林业科技推介会等多项活动整合在一起,有主题,有主办地,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科技推广活动,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以武汉城市圈部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县、林业科技示范点、示范林、示范基地为载体,在全省形成星罗棋布的科技示范网络,辐射带动项目区域整体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使一大批林业新成果、新技术在全省迅速推广。

3.6强化措施,为林业科技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3.6.1提高对林业科技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作来抓,及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林业科技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咨询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层次和水平,把各类科技计划、科技政策落到实处。建立林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横向协调机制,强化林业科技进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通过建立与实施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实现林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活动的相互促进。

3.6.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对林业科技投入的力度

加大省级林业财政预算对林业科技的投入,设立“林业科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科研实验条件;“林业重点学科研究与科技攻关”专项资金,主要针对全省林业生产建设和生态安全中关键性技术开展研究;“林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重大林业科技成果、实用性林业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林业人才教育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林业技术人才教育与培训。以上专项资金来源及筹措:一是整合现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二是积极争取省财政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三是省林业局调增部门年度预算科技专项资金。通过以上努力,使省级林业科技总投入由现有7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其中科研500万元,人才教育与培训500万元,林业科技推广500万元。

3.6.3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4篇

1林业科研发展现状

伴随科技的进步,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事业也同其他领域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各林业科研院所和各级管理部门围绕如何实现我区林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在科技攻关、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林业生产解决了一批综合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研机构主要有内蒙古林科院、林科院各分院、各盟市林研所等10个林业科研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较大,地理位置独特、森林资源丰富以及重要的生态区位,决定了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地方特点。各科研单位的学科优势见表1[2]。多年来,内蒙古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地区林业发展实际,刻苦攻关,扎实工作,在沙漠化防治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困难立地造林和防护林技术、生物菌根技术研究、灌木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林木良种引进与选育研究、森林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见表1)。

2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各盟市研究基础条件不同,纵览全区林业科研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2.1盟市科研项目数量少、规模小且分布不均衡

从全区来看,林业科技项目和科研成果主要都集中在内蒙古林科院。由于盟市科研基础和科研实力等各方面因素,各盟市林研所无论是从纵向渠道还是从横向渠道都很难争取到大的科研项目。科研是林研所的立所之本,发展之根基。科研项目少导致仪器老化、设备陈旧,致使部分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申报的课题很难获得批准,挫伤了部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盟市科研项目分布不均衡,赤峰、通辽的科研项目多一些,其他部分盟市的较少。

2.2各盟(市)林研所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各自为政

内蒙古各盟市在资源和学科优势上都有鲜明的特点。但不同的两个盟市之间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共同点和交叉的。不同的林研所之间缺乏必要的科技信息的交流。在仪器设备方面也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某些仪器设备可能通过某一个项目购置,如果不再进行相关项目的研究,仪器设备可能就被闲置,如果其他盟市的林研所进行相关的科研项目,就可以利用那些已购置的仪器设备。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财力、物力、人力。目前,各盟市林研所之间项目合作很少,结果造成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的局面,很难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更谈不上获高层次奖励,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3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条件较差

林业科技投入不足是我区长期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盟市林研所许多项目都是合作项目,往往分拨到盟市林研所的项目经费少之又少,科研经费与承担的任务不匹配。林业科技具有周期长、见效慢、公益性突出的特点,科技推广所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因此,没有固定的项目经费作保证,林业科技事业很难有持续性发展。近年来,林业科技投入有所增加,但随着物价上涨,工资、差旅补贴等科研开支逐年增加,无形中减少了科研经费。据调查,一些研究所大部分科研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其研究测试手段远不能适应科研的要求。盟市级林科所的科研仪器设备更少,有的基本科研仪器设备也不具备,更谈不上先进的仪器设备。全区仅有内蒙古林科院的沙地生物资源保护一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另外,我区的科研项目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多元化投资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很少,也就是说科研单位的课题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投资,接受企业委托开展研究的课题较少。由于科研项目经费不足,导致课题研究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使用价值不大,难以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4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受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年轻的专业人才难以进入;另一方面受工作环境恶劣,待遇较低的影响,又难于留住现有人才,造成专业人员年龄老龄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很难形成有实力的科研团队。

2.5科研与生产脱节,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科研与生产结合方面虽然进行了多方努力与探索,但目前仍存在着脱节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8]。科研面向生产实际不足。各地方林业科研院所面临着真正需要立项项目不能立项的问题。一方面科研、推广与生产单位各自独立,分工明确,缺乏统筹兼备和有机协调的机制,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又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造成了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与生产脱节,科研项目的配置不合理,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比例过大,生产急需的重大技术突破少,现有成果不完善、不配套,缺乏实用性,导致了近一半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了林业建设科技含量低,质量和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林业生态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由于地方林业科研院所科技实力、科技成果、科研经费等的限制,又难于立项。

2.6科技储备不足,高水平成果缺乏

我区通过各类科研计划项目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仍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林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关键技术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和突破,应用基础研究仍乏力,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尚滞后,导致科研成果贮备不足,直接影响了当前及今后的科技发展。多数林业科技成果水平低、涉及范围窄。区内林业科技成果总体而言,技术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的技术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技术少,缺乏能直接参加市场竞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化成果、专利技术,而且大多地方科研院所多偏重于不同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育苗、种质资源选育等,经济作物栽培与引进、花卉等生产行业急需的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不多,林业基础研究也较薄弱。

3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3.1增强合作与交流增强区内各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林业科技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借助对方的科技、人才和成果优势,寻求发展共赢,进一步提高全区林业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通过项目合作,实现科研设备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注重科研信息宣传交流工作。一是组织科研调研。深入了解各地林业科技在研项目、拟攻关项目,实施既有针对性,又有覆盖面的研究项目;二是科研快讯。各科研院所以科技简报等形式介绍项目的进展、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三是学习交流。定期组织基层林研所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

3.2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

3.2.1改革科研体制,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通过调整科研结构,合理分流科研人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激励竞争机制,真正从体制上解决科研机构设置重复、力量分散、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状况,加速林业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探索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科研人员投身科研事业的积极性。

3.2.2林业科技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建议内蒙古林科院及大专院校与基层科研所共建几个研究开发中心、产学研实验基地、产业化基地等。这样可以多出成果,壮大科研实力,特别是对于基层科研院所,借此可以切实增强创新能力,丰富科研手段,锻炼和培养人才。

3.2.3增加科研经费,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有效投入,逐步建立稳固的投入保障机制。

3.2.4加速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科研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水平。林科院力争获得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争取科技培训项目立项,承担对基层的培训工作,把科技队伍的素质提高落到实处,为基层科研单位定向培养人才。

3.3明确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加强林业科技创新

林业科研必须面向生产,面向林业经济建设主战场,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林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超前性与实用性,抓住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在科研结构上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从区域特点出发,发挥学科优势,坚持抓特色保创新的原则,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更多的适用技术和科学技术储备。林业科研工作是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的基础,涉及科技、生产、计划、财务、人事等各个方面,涉及激励机制、利益机制、约束机制等诸多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工作,把加强科研工作放在林业发展的基础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做好林业发展规划与科技计划的衔接,体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最终达到“和谐林业”。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5篇

一、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林业局及市科协关于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的文件精神,落实“科技兴林”的基本方针,去年,我市各级林学会积极配合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机构、技术人员,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1、不断加大林业科普宣传力度

去年,特别是在“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我市各级林业部门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普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墙报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我市林业生产和科技发展动态,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如在*年年初,市林学会、市林科所在森林公园“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保护森林资源,争当‘森林’小卫士”活动,向中小学生、青少年宣传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容包括义务植树造林、森林资源的保护、制作植物标本、学习植物种类的识别等,使参加者增强了生态意识。*年6月上旬,市林学会、市林科所在森林公园“绿色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开展林业科普宣传活动,展出了林业科技知识、科技成果、林业政策等图片知识资料,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2、积极开展林业科技咨询活动

*年5月22日,市林业局、林学会按照市科技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市区人民广场参加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为主题的大型科技咨询宣传活动,展览和印发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保护、林业生态建设、速生丰产林种植、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挂图和知识资料,深受群众好评。*市、阳东县林业部门也积极参加了当地科技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这些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的及时报导,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在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的同时,我市各级林业部门还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咨询活动。如*市林学会在科技活动月期间,到*、*、*、*等镇举行林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广大林农和造林专业户发送林业科技材料,重点传授桉树、马占相思、加勒比松、湿地松、桃花心等珍贵乡土树种的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对造林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跟踪服务,深受欢迎。阳东县林业部门也到乡镇开展了科技咨询活动,对群众关心的植树造林技术、优良树苗选择、购买等实际问题,作了详细解说。

4、积极举办科技培训活动

*市林学会根据*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南药的决定,先后在本市的春北、春中、春南分片举办了南药砂仁、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使基层站1000多名技术人员、造林专业户和林农受到培训,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深受群众好评。为进一步推动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及登记换发证工作,提高调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年8月21日,市林学会配合市林业局举办了一期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及登记换发证业务培训班,对全市调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了林农的科技意识,对提高林农技术水平及对促进林业增产增收增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力开展科研项目

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我会组织各地林业科技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如市林科所以发展*特色林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共进行科研攻关项目7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1项。如《枫香观赏用材树种的引种驯化和选育》已完成种源引进,种植示范工作;《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杜鹃红山茶开发与利用》继续进行嫁接、扦插、盆栽、促花等试验;《*市乡土阔叶生态树种选育与推广》、《速生珍贵用材林塞楝的引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已完成引种及基地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木本花卉科普园》目前正在进行珍贵树引种工作。*市、*县林学会也开展一系科研项目,其中*市林学会组织新开展的科研项目有《生态公益林生态效能监测》、《桉树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珍贵阔叶树种大面积引种栽培》、《黎蒴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的推广》、《广东省重要乡土阔叶树种子代测定试验》、《桉树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春砂仁品种选优与改育》、《应用本地小蜂防治松突圆蚧试验研究》。被人们誉为“奇迹之树”的速生丰产树种团花树在*市引种栽植成功,现已营建苗木基地17亩,培育种苗30万株,营建示范林基地3300亩。*县林学会开展的科研项目《*县桉树速生丰产林几种常见造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对桉树种植较多的品种、施肥(基肥)方法、种植密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桉树种植的最佳模式。

三、组织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申报及论文撰写工作。

*年申报林业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0多人,其中申报林业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1人,在各级刊物7篇,编制部门规划一篇。其中《枫香种子性状研究进展》、《古巴加勒比松的优树选择和等级划分》在省、部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一文获得第七届全国森林培育研讨会“优秀论文奖”;邱国森等人撰写的《应用灭菌剂防治松梢枯病的试验》、市林科所的《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获*~*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论文对解决林业生产中一些技术性问题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四、积极开展林业学术考察交流活动

*年9月10日,市林学会、森防站接待了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防治处、国家森防总站防治处和省总站的领导、湖南省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领导和专家,前来我市进行森防检查、考察和学术交流;*年以来,*市林学会陆续接待了雷州市林业局、河源县林业局、新兴县国土局的领导专家、茂名市林业局前来进行团花树引种栽培考察和学术交流。为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年8月,*市林学会还组织了理事会全体成员和主要技术骨干及基层林业站领导到新疆、甘肃等地进行生态环境考察和参加中国林学会的森林资源认证经营管理培训班。

存在问题及建议

去年,市林学会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离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

一、开展重大的林业科技活动比效少,科普工作比较薄弱,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比较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目前没有什么创收性项目,活动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林学会人员、机构不够健全。缺乏专职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不利于学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林业科技 生态坏境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123-01

国家林业局的《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到2015年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50%。其中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为林业科技发展的四大主题。坚持继承发展,注重长短期战略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与区域协调、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生态与产业科技相结合、坚持优化配置,注重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注重高新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坚持服务全局,注重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六个结合。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提出促进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以及发展林业科技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 在林业规划基础上提出的促进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

一是将突破林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作为重要任务。这要求扩大资源总量、提高产业效益、服务林权改革以达到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目标。

二是超前进行林业高新技术研究的产业化部署任务。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准高效分子育种及转基因技术研究、创制新型生物质材料与绿色化学品研究、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合成林源活性物质技术研究、林业生物质能源多形态等高新技术研究、高性能纳米生物基新材料制备、生物质定向解聚与分子重组、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产品开发研究以及探索林木光合作用调控等国际前沿技术的研究。

三是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以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林业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展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林木种质创新、森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四是加强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以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和政策引导,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技创业活动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五是全面加快建设林业技术标准化的质量监督体系。深入贯彻林业标准战略并加强修订和实施完善的林业标准体系,加强林业检验检测机构和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不断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全面提升我国林业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的水平。

六是进一步建设好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研究实验平台以及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和产业技术平台的建设,从而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是不段完善林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服务体系。加大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生物安全管理、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林业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力度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并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从而把握国际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和新趋势。

八是进一步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这要求必须不断前瞻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化地开展林业发展战略理论和政策模式研究,进一步构建完备的林业发展理论导向、政策保障体系、以及决策支持体系,从而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2 林业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重创,尤其以林业资源为主要代表。传统的林业产业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促进现代化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重大课题。林业作为生态文化的源泉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道路,这需要通过不断革新的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以摸索出一条适合的生态建设之路。因此,林业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科技发展是构建林业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环节

当前社会的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是切实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产业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生产力促进林业进一步革新,从而保障现代林业的生态发展之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 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基础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科技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发展方向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仿生科技的发展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于我国的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意义。林业科技在提高资源的有效生产效率、丰富我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中排污减排事业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林业科技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纯天然无污染的农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是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家发展战略的表现。

2.3 加强林业科技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性作用

低碳经济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森林树木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低碳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低碳经济是以科技为发展的原动力,林业科技的充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之路,在保障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林业科学发展既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重要,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发展林业科技,这要求从基本上提高林业科学工作者以及科研界的生态意识,只有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具体的科实践当中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努力。大力发展林业科技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提高受破坏林业的修复工作,还应该开发技术保护已有的林业产业资源进而促进全面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把握好林业生态建设中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林业科技的发展重心就不应该仅仅围绕着林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效益方面的技术开发使得林业资源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积极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玲.试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J].吉林农业.2010年08期?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7篇

林业科技进步对广西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5.69%,林业科技进步已成为广西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广西林业发展必须要率先建立健全适合市场规律的科技进步管理机制,加快实施政府制定的科技兴林战略,挖掘和发挥广西林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建立健全科教投入激励机制,加大科教投入帮扶力度

“科教投入-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促进广西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激励机制,整合科教创新资源,优化R&D资源配置,提高科教资源利用率。积极培育科教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广西林业经济的效率与公平发展。

优化科教创新环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知识经济其本质就是人才经济,依托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两项英才工程,加速林业技术人才引进与集中,积极引进高层次林业科技专家,努力培养一批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创建活力四射的科技创新团队;特别是加大林产工业等产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会极大促进与提升广西林业经济增长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人才合理流动、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有效机制,促进林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强化政府在农户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扩大林业科技进步的受益对象

政府加强林农林业科技教育培训,林业科技进步的受益对象将是十分广泛,是解决广西”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不仅要增加对农户科技进步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林农教育培训和科教兴林专项资金,而且还要提供林业科技技术指导。为了做好林农增收的林业科技支撑工作,着力提高林农的科技素质,推动广西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广西区林业厅应该责成相关部门负责选送和培养优秀的林业科技特派员,成为促进林业增产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8篇

一、充分认识林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林业科技发展在“绿化宝岛”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林业已成为我省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一是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二是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全省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剧增,任重道远,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四是林业承担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靠科技,就是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加快林业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兴绿”作用,对推动我省科技进步,促进生态恢复,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推进和保障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迫切要求加快林业科技发展。实施科技兴林是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必要途径。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拓展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实施林分改造、沿海防护林建设、防灾减灾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森林质量,最大程度地实现我省林地价值等都对科技有着强烈的需求。发展我省现代林业,不断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和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必须依靠林业科技的支撑、引领、突破和带动。

(三)我省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国内外林业新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由于我省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林业科研条件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低、林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科研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无法有效组织生产上急需的一些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林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逐年减少,质量不高,系统集成度较差,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也严重滞后,科技支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快林业科技发展,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二、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林业为目标,以突破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大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支撑林业生态建设,引领全省林业产业发展,为高质量推进“绿化宝岛”行动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景观营造、不同立地造林树种选择与种苗培育、珍贵树种与花卉良种选育、森林旅游开发、林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10项林业重点科技攻关,尽快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设一支约300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省,建设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20项,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0项。理顺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为全省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绿化宝岛”行动、文明生态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三、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认真选派人员,组建一支由省和市县林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人员约300人组成的林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省,提高基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把科技创新服务作为兴林富民的根本保障,实施林业科技引领计划和林业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并在选派人员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林业科技创业人才。在海口、五指山、三亚建设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森林旅游、珍贵树种与花卉种苗、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林下经济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利用国家948项目资金从国外引进经济效益或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新品种和栽培技术10个,利用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25项,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加强重点领域林业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对山区和沿海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绿化树种选择及林业景观建设与改造技术、林木与花卉良种选育技术、种苗与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与价格测算技术、森林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森林旅游与林业生物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生态防灾减灾技术、林业信息技术等新兴重点领域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尽快解决制约我省林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林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抓好省、市县、乡镇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技110”林业服务站和省林业总公司农业“科技110”花卉服务站的作用,争取在部分林业科技力量较强的市县或部门设立林业专业服务站(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技推广示范行动,通过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示范园、示范区、示范点等示范样板建设,构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网络,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绿化宝岛”行动和现代林业建设。

(四)加快林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围绕全省“绿化宝岛”行动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林业标准的制订步伐,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全省林业各个重点领域的林业标准体系,争取利用5年时间,制订省级林业地方标准10项,涉及珍贵乡土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热带花卉、种苗等方面。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标准的实施推广,在海口、三亚、儋州、琼中等不同特色产业分布区建设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强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质量监理和林木花卉种苗、木质林产品、森林食品,特别是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确保生态安全和林产品质量安全。

(五)强化林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林业人才规划和林业教育资源的管理,积极发展林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省林业厅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框架,继续推进“林业硕士研究生班”、“林业博士研究生班”的举办,为我省林业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强化行业培训,推进林业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继续组织好林业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层次林业经营人才培训以及地方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争取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受培训人员涵盖市县、乡镇、林区林场和保护区。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文明生态示范省建设和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

四、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1.推进林业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林业科研机构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省级林业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兼顾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我省林业建设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推进重大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市县级林业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重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推进林业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科学合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科技立项机制,加强项目的实施监督,建立和完善项目实施、中期评估、考核验收、绩效评价、资金使用、科研诚信等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二)确保林业科技资金投入。

1.大幅增加政府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切实解决林业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及成果转化、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对林业科技发展的稳定资金支持机制。

2.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科技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林业企业在自主研究开发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加大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运用国家和省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科技工作。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投入林业科技工作的途径与方式。

(三)加快林业科技人才培养。

1.加强林业科技管理、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三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省、市县和林区林场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建立一支专业、精干、高效的林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优化科研开发人员知识结构,引进优秀科技人才,提高科研开发人才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市县、乡镇和林区林场基层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一批高素质、实用型的林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

2.健全林业科技激励机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尤其是林区、林场、保护区等基层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取得合法收益,使科技人员的贡献、绩效与其收入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积极争取国际林业技术援助项目,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和领域,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认真落实好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和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省(区)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区域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与有关省市和地区的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省林业科技水平。

(五)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9篇

今天,国家林业局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表彰奖励林业科技先进集体和优秀工作者,认真总结“*”林业科技工作,全面谋划“*”林业科技发展。我代表国务院,代表回良玉同志,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全国林业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问候!回良玉副总理对林业科技工作十分关心,他因去外地出差不能出席今天的会议,特委托我来参加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快科技兴林步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总理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会议统一了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全党全社会对坚持自主创新方针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信心和决心,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一个自主创新的热潮正在兴起。一是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对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做出认真部署。二是下大决心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科技投入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之一。三是制订激励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10个方面提出了60条政策内容。发展改革委等16个有关部门确定制订99个实施细则。四是形成了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有关媒体把自主创新列为宣传重点,形成了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总理指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找出路、找办法。没有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就不可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科技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成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面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林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林业科技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确立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明确了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尽快迈向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国林业发展进入生态建设新阶段。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中央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林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第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在支撑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类产品——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中,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已日益丰富,生态产品正成为我国现阶段最为短缺的产品。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时代要求我们、社会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特殊手段和非常措施,加快林业发展,努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第二,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责任十分重大。林业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快林业发展,防治生态灾害,改善生态状况,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相反,如果林毁则必然导致生态恶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将遭到严重威胁。在这方面,历史教训极为深刻。第三,林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林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不仅能提供生态产品,而且能提供物质产品,是突破资源和环境制约的关键部门,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林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在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广阔,是农民最熟悉、最直接、最可靠的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之一,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同时,生物产业的迅速崛起,也给林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展示了新前景。第四,林业承担着履行许多国际公约的重要任务,已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加快林业发展,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京都议定书》等许多国际公约的主要措施。林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已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履行的重要国际责任。

林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整体质量效益不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还不强,森林经营水平还不高,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林业从业者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快林业科技发展,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真正突破目前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大幅度提升林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林业的综合效益,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林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扎实做好各项林业科技工作

长期以来,科技为林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林业科技工作也作出了部署,提出要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今年是“*”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加快建设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动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

(一)推进林业科技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林业科技整体水平。一要把加快自主创新摆在林业科技工作的首位,通过加强林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若干重要学科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建设一批区域创新中心,努力造就国际一流林业科研院所,大力提升林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把握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实现重点跨越,着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三要加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林业特色、比较先进、完善的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二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优化配置作用,积极营造转化顺畅、创业便捷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三要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点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高林业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四要充分发挥林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加强林业高新技术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五要加强林业标准和质量监督工作,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要深入推进林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针对不同类型机构的特点,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现代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等机构,逐步形成相辅相成、优势互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林业科技管理体制。二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和共享,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科技资源分配机制、利用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三要建立竞争机制,支持和鼓励各类林业科研机构,平等参与国家重大林业科技计划和项目。四要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并为他们提供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

(四)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广大林农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一要完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活力。二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大工程项目,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领军人物。同时,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比例。三要切实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使其在林业建设第一线充分发挥作用。四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林业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和广大林农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切实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科技兴林

林业科技工作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领导,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各方支持林业科技工作、共促林业科技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加强林业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并认真实施林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林业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林业科技宣传,在全社会努力形成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科技兴林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为林业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实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为林业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中安排好林业重大项目,加强对林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指导和支持。教育部门要紧密结合林业发展需要,指导和鼓励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林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争取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国土、建设、水利、农业、商务、质检、环保、统计、产权、气象和金融等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加快林业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不断拓宽林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领域。要密切跟踪国际林业科技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加强在碳汇、森林认证、植物新品种保护、基因安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要主动参与国际公约、国际标准制定,积极争取有利地位。要加大技术、人才、智力、资金引进力度,为林业科技在短时间内实现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林业科技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林业科技;科学发展;人才;资金;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309-01

引言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以基础地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赋予了林业以主要地位,这就明确了林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总理曾深刻指出:“搞好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要靠投入、靠政策、靠机制,但最根本的还要靠科学技术。”目前,众多科研院所都在努力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其中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林业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以科技为支点,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健全和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对于当前林业生产建设的全面推进显得尤为迫切。

一、林业科技发展模式

林业科技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学科相互结合、多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要促使科技推广成为林业集约化、林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必须探索有效的运行模式。?首先就是建立林科教结合运行机制,努力创造符合当地实际的统筹内容和结合形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林科教结合工作。加强科技兴林示范县建设,巩固示范县建设成果,并对在建的示范县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好科技兴林示范作用,带动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有就是配套服务、完备体系,尤其是要稳定林技推广队伍,健全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强化林业技术服务,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最重要的就是加大林业科技化推广力度,在加强政府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技术协会、林业技术中介机构和其他服务组织,要加强林业技术推广部门与林农、林业企业、农村技术协会、科研院校间的联系,形成政府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林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推广服务体系,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人才、培训、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

二、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2.1 林业科技人才缺乏,科研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地域性比较强,绝大部分成果的转化受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资源条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对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短期内很难取得显著的成效等,导致林业科技从业人员较少,特别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林业在岗职工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级职称相对偏低。基层林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慢,队伍亟待稳定,待遇亟待提高。

2.2 科技经费严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落后。

林业投入产出周期长,影响人们的投资,导致我国林业科技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林业科技开发的非市场导向仍占主流,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与林业重点工程和高新产业建设结合不紧密。林业科技经费严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网络、科技资料中心等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吸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薄弱,缺乏对生态修复与建设及林业发展根本科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能力,不能为全省林业发展的最重大、最基本的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2.3 推广机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推广机构日益壮大,人员队素质也越来越高,但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少数政府部门的推广机构体系不健全,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构建立不久就被撤销的现象,导致推广工作瘫痪;运行机制不够灵活,不能有效的实现市场化,而是以行政手段为主,这不利于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对推广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科研部门很少主动去结合生产单位,相关部门之间不协调,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与林农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关系,容易造成两者的脱节,和林农需求就会脱节,进而导致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通;因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转化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我国农村当前采取的是土地承包责任制,制度问题以及林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均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成果转化慢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三、林业科技化发展思考

3.1 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为加快林业科技化进程,应实施科技兴林人才战略。完善林业科技人才使用和引进政策,健全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制订林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紧扣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推动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技术承包等技术服务工作,在帮助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富裕起来的同时,自己也一起富起来,并且先富裕起来。

3.2 争取多方资金投入,加大林业科技化研发投入。

林业科技化是由国家倡导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周期也长,为此要继续落实国家有关科技经费方面的政策规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投资新体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财政部门的科研课题和科技专项费用,鼓励和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开发林业科技的新途径、新方式。在多方争取资金的同时,要加强资金和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确保林业科技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还要集中有限资金向重点研究领域、重点研究课题和科研实力强的科研机构倾斜,确保关系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多出科研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3.3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推广机构网,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换。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推广机构与推广网络,较好的形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推广机构网。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培训制度和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林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务林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林业科技化现状不容乐观,林业科技研发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推广成果不佳等等都阻碍了我国林业科技化进程,为此,我们应积极培养科研人才,多渠道融资,完善推广机构网,以促进林业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双台,张水良,彭岳华.林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及措施[J].绿色科技,2014-10-25.

上一篇:统计学案例教学范文 下一篇:会展中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