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9:09:46

临床实践论文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负责核对发药的药剂师责任是很大的,除一般要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项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审核处方和核对药品,这就必需掌握有关的药物、药理知识,如果处方有疑问或者所开药品比较剧烈,药理作用比较复杂者,必要时还应该向患者询问一下病情或向临床医生核对一下药物名称。特殊不良反应。有的处方既无不合理配伍,又严格掌握了适应证,但仍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据报道:患者因服扑热息痛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与乙醇作用产生的代谢物极为敏感,就可能发生急性肝坏死,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

振摇使其溶解,给药时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作进一步稀释并在24h内使用;表柔比星应避光,避免药物外渗或漏至皮下。用药后1~2d可出现尿液红染属于药物代谢染色;长春瑞滨给药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浓度为0.5~2mg/ml,静脉滴注前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0.1+生理盐水250ml,要快速滴入,护士应该在床前观察,嘱患者注射时勿活动手臂,以免药物渗出,造成局部炎症甚至坏死;紫杉醇用药前须备有抗过敏的药物以及相应的抢救器械。

在给药前12h及6h均应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mg。静脉滴注本药的最初1h内,应每15分钟测血压、心率和呼吸一次,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环磷酰胺肾毒性强,患者用药时需大量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和尿量,也可给予尿路保护剂(如美司钠)。

羟基喜树碱外溢会引起局部疼痛及炎症,只能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顺铂通常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肾毒性强,可在用药前后大量补液,以降低本药血药浓度,增加其肾脏清除率;并可加用甘露醇以加速肾脏的排泄,减少药物在肾小管中的聚积,但禁止使用呋塞米以增加尿量。大量补液时需监测出入量;奥沙利铂不能与氯化物配伍,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时使用,不能接触含铝器具。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习生;岗前教育;中医学专业;实践研究

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医学生所学医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验证的过程,是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阶段。实习生岗前教育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开始正式实习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岗前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变,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融入医院的工作团队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就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报告如下。

1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医学一个主要分支,中医学是一门需要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毕业实习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和重要阶段。毕业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验证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1]。毕业实习在整个中医学本科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大学理论教育的总结和结束,同时也是医生职业生涯的开始[2]。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专业大学生能否打下坚实的中医学基础,同时关系到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前途。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作为进入毕业实习前的岗前教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业务素质,使其快速胜任新的岗位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岗前教育既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又是临床实习的开头。

2实习生岗前教育具有以下五个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可以让准中医学实习生做好思想准备,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准中医学实习生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各项实践操作规范;可以为实习生正式上岗打下良好基础;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由于具有以上重要作用,实习生岗前教育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列为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3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实践

我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岗前教育一般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教育时长一般为1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家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师生座谈会、观看教学录像观摩、组织技能培训等等;岗前教育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内容。现将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内容、授课者、授课要求、作用及考核等汇报如下。

3.1医院概况介绍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本院基本概况,包括医院历史、仪器设备、科室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特色项目、获得荣誉等。本项目一般由教学办主任介绍,时长10min。通过本模块介绍,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可对即将实习医院的整体状况及相关环境有所了解,还可以知道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实习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所以实习生不仅要遵守大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3],还可以增强实习生的主人翁意识。

3.2医院规章制度学习

本部分内容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内容由教学办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医务部相关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由医务部负责病案质量分析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我院规章制度培训具体内容如下。3.2.1管理制度培训本部分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两大类制度,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带教教学管理体系、各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实习纪律、请销假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等。通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介绍,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明确实习管理各重点环节部门、人员的职责,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3.2.2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本部分包括国家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及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两大板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医疗工作制度指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核心医疗管理制度、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等。通过本部分讲解,使实习生熟悉法规制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遵照执行,从而减少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的发生,最终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总体医疗质量。3.2.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培训主要介绍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化验单、医嘱单、处方等的书写、开具。本内容通过讲述使实习生掌握住院病历、门诊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加强医疗安全。

3.3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内容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宣教、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等。本内容由医务部医患协调部负责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通过详实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促使实习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做医德医风优良、医技高超的医生。通过医德医风教育的宣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工作理念,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实习生即将到来的医疗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案例式讲解,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熟悉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技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

本项目主要介绍医院内感染、无菌观念、传染病知识等内容,本模块由感染科负责老师讲授,时长1h。众所周知,医学生、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临床诊疗安全直接相关。中医学专业实习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在接诊患者、基本操作、体格检查时可能会频繁接触患者,若其缺乏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技能,在医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医院感染,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可以强化实习生手卫生、无菌观念、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职业暴露等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可以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每年感染管理作为一项培训内容单独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们通过网络授课方式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新增新冠肺炎疫情讲座,使实习生了解新冠肺炎,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自身感染疫情。

3.5专题讲座

本项目内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主要包括实习相关专题讲座,如中医临床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实习漫谈等等,本模块由医院资深中医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时长1~2h不等。通过中医临床思维的讲授使学生再次了解中医思维,使其在临床实习时培养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并运用其于临床;通过实习漫谈讲座,通过讲授者案例讲授,使学生熟知实习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了解并处理好实习与考研的关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实习生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并为此而努力学习。

3.6专项实践技能培训

本环节主要是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三基知识”中,实践基本操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知识之一,包括中医基本技能和西医基本技能,中医基本技能包括四诊采集、针灸推拿、拔罐等,西医基本技能包括临床病史采集、问诊、体格检查、徒手心肺复苏术、无菌操作术、消毒术、清创换药术、四大穿刺检查术等等。专项实践技能的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观摩教学光盘、教师现场示教、学生之间互查、应用模拟人等形式进行[4]。本模块由教学办根据培训内容安排相关教研室教师承担,时长每项目4~8学时不等,实训结束后随堂考核。

4取得成效

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我院已进行实习生岗前教育9次,其中2020年为线上授课;其他年份均为线下授课。我们对实习生岗前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申请教学课题及教学成果。截止目前,我们共发表相关临床实践论文14篇,“中医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导师制”之我见”获201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获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全科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2019SJGLX094)。5结语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岗前教育是医学实习生开始临床实习前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实习生岗前教育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师生座谈会、参观观摩学习、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我们认为通过岗前教育,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尽快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

参考文献

[1]张金丽.临床专业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2):512-513.

[2]刘彬,尹跃兵,李永仪,等.中医学专科实习生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166-167.

[3]吴晓英,白攀峰.实习医学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67.

[4]李琳琳,李士雪.保障临床实习质量的岗前培训经验探讨———以山东省交通医院为例[J].经济师,2017(1):257-259.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据了解,郑强荪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全国最早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者之一,其对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认识。会后,本刊记者将相关问题归纳为几组“关键词”,并围绕这些“关键词”,对郑强荪教授作了深入采访。

关键词之一

扎根西北,面向全国,覆盖基层

采访一开始,郑强荪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与“西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相关的情况。他回顾说:“刚刚闭幕的这届会议,已经是第二届西北国际心血管论坛了。在此之前,我们已于2011年举行了首届心血管病论坛。首届论坛就汇聚了国内外百余名知名专家莅临讲学,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大约2000名医师参加会议。首届论坛设立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临床实践论坛、心血管病护理论坛等7个分论坛,采用专家讲学、病例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心血管病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广泛交流,并对临床实践中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展开讨论,真正做到了‘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会议定位为高品质心血管病综合大会,所邀请的讲者大多为国内外相应领域的前辈和领军人物。这些专家带来的近百场精彩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盛宴。”

郑强荪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发起‘西北国际心血管论坛’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与西北地区同道一起,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服务西北地区的心血管病诊疗事业,提高西北地区各级心血管病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研究水平。为了扩大会议影响,使更多医生受益于此次大会,我们建立官网,在心血管网上建立专题网页,提供讲课幻灯、录音和专家精彩观点,并利用心血管网等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向各级医院的同道传达论坛的精彩内容。通过我们的努力,利用古都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核心地理优势,力争使这个论坛扎根西北,面向全国,覆盖基层。”

关键词之二

追踪前沿,注重实用,坚持学术

连续两届“西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均秉持了“追踪前沿、注重实用、坚持学术”的会议宗旨,那么,作为两届论坛的大会主席,郑强荪教授一定对这12个字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果然,在提及这个问题时,郑强荪教授的诠释令记者频为颌首。

郑强荪教授首先解释说:“‘追踪前沿’,主要是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理念要紧跟国际、国内的最新指南,诊疗技术要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研究动态,诊疗思路要紧跟国际、国内临床研究的脉搏。在这些理念指导下,西北国际心血管论坛通过邀请国内外心血管病领域各个方面的顶级专家莅临讲学,解析最新指南,研讨最新的诊疗技术,探讨经典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使各级临床医生的思路、理念能够紧跟前沿,能够具有国际视野。”

郑强荪教授继续诠释道:“所谓‘注重实用’,则是指专家们的讲课内容力图紧贴临床实践,切实解决各级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规范各级医生诊治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方案。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两届会议均开设了临床实践论坛,各位权威专家不仅带来了心血管病诊疗的最新动态,还带来了临床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病例讨论’更是将各级医生在临床上遇到的困惑,通过互动的方式,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郑强荪教授接着阐述说:“‘坚持学术’,就是指坚持基础研究,追踪基础研究动态。众所周知,心血管各种受体的研究、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等,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研制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心肌标志物的研究,也为临床解决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我一直认为,如果放弃了基础研究,那就会使我们的思路缩窄、视野狭小。因此,我们在举行首届论坛时,就邀请了肌钙蛋白研究、钙信号通路的世界顶级专家,为大家带来冠心病心肌标志物和触发型室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使与会的临床医师能够充分了解这些领域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促使同行们拓展视野,促进临床诊疗工作。”

关键词之三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十大误区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在心房颤动诊疗领域有着独到和深厚研究的郑强荪教授,曾在2012年8月17日举行的“第六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第一会场——心律失常论坛上,做了题为《房颤药物治疗误区》的专场学术报告。因此,我们将话题转入了有关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方面。

对此话题,郑强荪教授首先解释说:“‘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保守估计,我国大约有800万房颤患者,而且随着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数字将会不断上升。虽然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发展很快,但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遗憾的是,在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误区……”

郑强荪教授综合多年来的临床诊疗实践认为,目前,在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方面,普遍存在着“十大误区”。其分别是——

误区一:治疗理念滞后。郑强荪教授认为,《2010年SEC房颤指南》开创了以降低死亡率为直接治疗目标的新时代,即从根本上逆转房颤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死亡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活动耐量。在新治疗目标的驱动下,房颤治疗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或节律治疗以及上游基质治疗。由于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这是房颤病人最直接的死亡原因。由于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疗一跃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另一方面,房颤抗心律失常治疗则逐渐转向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为治疗主要目标,宽松地控制心率、适度地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安全性重于有效性。

误区二:抗凝强度不足,华法林使用低。郑强荪教授认为,房颤治疗过程中未根据CHA2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过度担心华法林出血风险,对于中危和高危栓塞病人,华法林使用率极低;即使使用,INR达标率也很低。实际研究显示,只要谨慎调整华法林剂量 (保持INR在2.0~3.0),华法林可安全用于包括 9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房颤患者,与应用阿司匹林相比,其轻微出血风险无明显差异,颅内出血等致命性高风险更是相对较低。

误区三:不重视房颤的类型、心脏结构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郑强荪教授说,在临床实践中,房颤发作一般都从房性早搏开始到频繁发作房早,并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以后可发生阵发性房颤,再从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最终发展为永久性房颤,这就是常讲的房颤“三P”分类。ESC 2010 版更新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 即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在治疗前要重视房颤分型,了解心脏结构,特别是有无心脏瓣膜病、左房大小,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切忌未全面评估前盲目进行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应该在了解患者房颤类型和发作特点的情况下以及伴随心脏情况,再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此外,还有部分医生在没了解病情、没弄清分类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复律或控制心律,这都是不妥的。

误区四:不同病人转复和维持窦律的获益等同。郑强荪教授认为,心房颤动的危害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房颤转复和维持窦律时才能得到最佳的控制和纠正。证实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的治疗等于或优于转复窦律的治疗,但实际上,这中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但AFFIRM研究亚组分析表明,维持窦律可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的转复和维持窦律有效性不足,以及各种不良反应,所以选择转复和维持窦律的策略时应慎重考虑。对于阵发性房颤、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对于年龄较轻患者的房颤,都应给予积极治疗,积极用药将之转为窦律,并积极维持窦律。而房颤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年龄偏高的病人,当其心脏已明显存在解剖学及电学重构时,可能转复为窦性和维持窦律的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勉强为之。

误区五:伴或不伴心衰时房颤治疗未区别对待。郑强荪教授说,国内不少医生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面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心衰,只要心室率偏快需要药物控制心室率时,总是首选静推西地兰,因为西地兰能明显抑制房室结的传导,使心室率明显下降;而转复和维持窦律时,大部分使用胺碘酮。但近年来,国际房颤的治疗指南中对于不伴心衰的阵发性房颤心室率控制的药物治疗,并非这样推荐。对不伴心衰的房颤存在快速心室率的药物治疗,不论其是阵发性、持续性或持久性房颤,均Ⅰ类推荐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患者静息或活动后的心率,对伴有低血压或心室率过快需紧急治疗时,可应用这些药物的静脉制剂。这类患者心室率控制的药物治疗洋地黄和胺碘酮仅为Ⅱ类推荐。其次,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病人,转复房颤普罗帕酮比胺碘酮更有效。

误区六:心房内无血栓且无心功能不全均行房颤复律治疗。郑强荪教授首先否定了这种看法。他认为,一般来讲,持续性房颤如时间超过一年,就不适于复律治疗。长期房颤可使窦房结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可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如对这类病人行房颤复律治疗,可发生窦缓、窦性停搏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对房颤发生时间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认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进行房颤复律治疗: 一是左房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二是房颤心室率慢,60 次/分左右;三是心功能Ⅱ级以上;四是房颤的f 波普遍导联都小;五是有血栓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六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大于半年或有风湿活动史,其他原因房颤病史大于1年;七是怀疑有病窦综合征或传导障碍者;八是有急性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误区七:偶发房颤长期AAD维持窦律。郑强荪教授认为, 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房颤患者,发作后症状可能较重,需要短时间控制病情。长期规律地服药预防其复发的必要性不大,可采用房颤复发后顿服药物或静脉给药进行转复治疗。

误区八:必须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郑强荪教授强调说,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时,应当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AAD 组合方法较多,几乎任意两种药物间的搭配都无绝对禁忌。两类不同的AAD 联合应用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叠加,且由于联用时剂量的减少,副作用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减少。此外,应用AAD 治疗房颤时,还要注意联用的其他药物的安全性。

误区九:缺乏整体观,忽略原发病。郑强荪教授对此解释说,房颤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不同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并且合并的疾病种类、心功能状况及年龄差异也很大。因此,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不同的病人,治疗目的和方法也不同。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要注意对因和对症的兼治,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房颤的治疗也不例外。治疗房颤时不仅应当针对房颤给予治疗,同时对引发房颤的可能病因也要兼治。

误区十:上游基质治疗未予把握。郑强荪教授认为,ESC2010房颤上游基质治疗写入指南,对于冠心病合并房颤,应使用他汀类药物;合并有高血压、心力衰竭房颤应使用ACEI或ARB。但若无心血管病本身的适应证,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房颤,而单为预防房颤而应用上述药物,则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在房颤的二级预防中,临床试验也并未证实上述药物能预防房颤发作。

谈到这里,郑强荪教授总结说:“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各地在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所以,心房颤动作为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在治疗上更要严肃、正确地对待上述十大问题,并且必须与时俱进,在紧跟指南、理解指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造福于广大患者。”

关键词之四

历史悠久,全军第三,特色鲜明

在采访中,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和陕西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主任委员的郑强荪教授,还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谈及了陕西地区在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他首先介绍说:“我们陕西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于1998年2月1日成立,是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成立3年后组建的。陕西的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第一届主任委员由时任全国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常委、我科前主任杜日映教授担任。学会委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成规模的学术交流较少,在全国范围内发声较少。我担任主委后,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将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心血管领域的‘声音’发出去,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及心电生理和起搏技术水平。在我们的努力下,心电生理与起搏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为我省心电生理和起搏技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采访中,作为学科带头人,郑强荪教授还自豪地提及了自己供职的医院和科室的学科建设情况。他首先介绍说:“我们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历史悠久、学科齐全、人才济济、特色鲜明、设备精良。心内科建科30年来,作为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在医疗诊治规模、特色、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在第四军医大学‘精品战略’的指引下,齐心协力,紧抓学科建设这条主线,在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介入手术量6000余台,跃居全军第三,先后被批准成为全军心律失常中心、卫生部冠心病介入与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深入开展了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病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科研基金和SCI论文及科技奖项上都在不断突破。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有固定的科研协作关系,先后有6人到国外留学深造一年以上。科室形成了专家教授、博士、硕士、留学归国人员有活力、有后劲的人才集体。作为卫生部冠心病介入及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数十位介入人才。”

郑强荪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派人到国内外先进的临床及科研机构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建设一个有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的优秀团队;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科室条件,加强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不断深入已有研究,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为将我科建成有国际视野、国内领先的心血管病专科,为提高陕西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心血管病诊疗水平和研究水平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在天津办完该办的事后,打了一通电话,南开医院的人都很热情,电话在医院里转来转去,最后转到科教科,定下由王洁小姐帮助我联系,并陪同我进行采访。

中西医结合的先锋

吴咸中教授,解放前毕业于沈阳医学院。解放初期先后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任主治医生和外科副主任。1959年,34岁的吴咸中积极响应的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号召,参加了由卫生部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当时的吴咸中已被称为天津外科的3把“神刀”之一,可他放弃了如日方升的外科事业,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为祖国的中西医结合开创出一条道路。学西医的人都知道,由西医转中医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对于疾病来说,西医要用中医的方法打破西医的界限进行治疗,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协调因素,困难非常之大。可在3年的学习中,吴咸中教授克服了一切不利因素,他非常刻苦,通过拜名师、学经典、挖验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理论,并积极进行实践。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阑尾炎没有不开刀的,一听阑尾炎不开刀,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到害怕,不要说是病人了。当时的吴咸中顶住了“取宝不成反丢刀”的压力,在西医高手云集的情况下,力排众议,以坚定的毅力和明确的目标,为一位响应中西医结合的护士进行了我国第一例阑尾炎不开刀、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打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腹部急性疾病)的第一炮,同时也打破了急腹症必须手术的框框。之后,吴咸中教授带领同班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结合临床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中,几个月内治疗各类急腹症几百例,均取得了成功。1961年学习班毕业时,吴咸中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和证书。

毕业后,吴咸中教授经过多方努力,在天津南开医院建立了有30张床位的中西医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基地。不久,吴咸中教授与20余名各科西医学中医的医生先后调入南开医院,全面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及治疗工作,使南开医院成为我国第一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园地。1964年,吴咸中教授任南开医院院长,从此,当时被人们戏称为“阑尾大院”的南开医院,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西医结合大有成就

吴咸中教授任南开医院院长后的短短几年中,与同事们一起,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取得了一批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如急性溃疡病穿孔,已有近70%的病例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急性胰腺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许多过去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经中西医非手术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吴咸中教授还编写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手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以的哲学思想即“矛盾论和实践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实践。第二,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钻研中医理论,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全面提高现代外科的诊治水平,培养本专业的人才。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要以单病为突破口,先易后难,逐步扩展,选择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系感染、胆道蛔虫症六大急腹症为研究重点。第四,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为诊治原则,充分发挥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两方面的特长,以西医的客观病理改变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独特治疗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期分型立法处方。第五,严格选择疗法。确定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适应证,掌握好中转手术的时机与中转手术的原则和标准。第六,建立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为创建有我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吴咸中的这些方法和学术思想,不仅有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初探阶段的历史意义,而且至今仍有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吴咸中教授中西医治疗急腹症思想体系的逐渐完善,在其领导下的中西医治疗急腹症研究小组的临床研究进展非常顺利,疗效显著,成绩突出。1965年,他们研究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穿孔引起腹膜炎100例的科研成果,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可是,正当吴咸中教授准备向中西医结合的巅峰进军时,“”开始了,吴教授难逃厄运,被打倒、靠边站了。可他心中想的不是自己政治上的得失,而是中西医结合的未竟事业。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卫生部领导的支持下,向全国中西医结合人士发出了邀请信,在南开医院的车棚内,他与全国几十位同道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探讨。这一举动,又使吴咸中被打成了“黑会的头子”,批斗挨整,关进了“牛棚”。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全部停止。吴教授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执着精神,令南开医院的人至今不忘,人们都记得,吴教授当时是个“批而不倒,斗而不臭的权威”,职工有病还是偷偷地找他看,年轻的住院医生也暗地里向他请教如何治疗急腹症等问题。

1970年,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吴教授恢复了工作。第二年,他代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组,参加了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受到的亲切接见和表扬。总理的鼓励使他和研究组的成员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受卫生部委托,先后在南开医院办了9期全国性的学习班,培养了300多名各地学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这一新的临床学科在全国普及打下了基础。

1975年,天津市成立了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吴咸中任所长。这是吴咸中坚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一个大的转折。他的研究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在临床上对辨病与辨证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日趋完善,对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选择更加合理,使中转手术率逐渐减少,不断扩大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病种,同时又不单纯追求非手术率,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对新的急腹症提出用“八法”进行深入研究,要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等。

吴咸中教授在40年前选择了中西医结合这条艰难的道路,他始终如一,力挫磨难,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对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除了创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体系,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学术带头人以外,目前已培养了22名博士,30名硕士。在天津,吴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外科第一个被授为博士后流动站。几十年来,他们400多篇,著书20余部,成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著作。吴教授的科研项目曾10次获得卫生部、天津市科委的科技成果奖。

严于律己品格高尚

一个人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不能不说没有崇高人格力量的折射,吴咸中教授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在采访中,吴教授的夫人张丽蓉教授的“埋怨”深深地感动了我:吴教授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如明天要带医生查房,他今天一定要有所准备,第二天给年轻医生从头讲,教他们怎么做;再如有人请他为书写序,他会仔细地将这本书读完,家人劝他不要这么累,他却说不看完怎么知道内容,怎么能写好序?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在他夫人晋升主任的评审会上,他提出将她放一放;1978年,吴咸中任天津医学院副院长时,他儿子考医学院差2分,他不找人说情,一定要儿子第二年再考;他对医院给他装的电话“看”得很紧,不让子女在家打长途。市内电话打长了他也要干涉;有一次儿媳妇出国,学院派车送站,回来后,在他一再要求下车队只好收了汽油钱;他回复病人的来信,都是自贴邮票,而不从医院邮寄;他的稿费全部用来给研究生和科研部门买书;他待人很热情,不管什么人找他看病,他从不推辞,也无交换条件。他常说:不管自己的行政职务与工作岗位有什么变化,在病人面前永远是一个医生。他的成功是干出来的,埋头工作、踏实苦干是他一生的追求。

“埋怨”之后,张丽蓉教授又非常欣慰地告诉我,在丈夫从事的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影响下和他的敬业精神的感召下,她本人也早已转行从事中西医妇产科的工作,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上一篇:肿瘤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国际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