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11:39:36

理财调查报告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这仅仅包含了有数据可循的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人群,而可投资金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人群,更是高速增长。相较成熟市场,尽管在过去十年内快速发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的同质化强,结构缺乏创新;理财服务机构缺乏独立性;业内“以产品为中心”的短期化思维严重等。纵观这些现象,究其根源,其实根本问题在于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对于高净值人群本身了解甚少,以至于无法针对性提供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的服务,或是帮助客户发现并解决在财富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为了了解社区客户在现实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以及其真实的理财需求,融义财富在其所在社区发起了理财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社区客户在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困扰和问题,第二部分主要了解社区客户目前对于理财产品及选择的机构的偏好。

此次调查的被访者均为高端社区中的富裕人群,个人可投资资产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其中融义社区理财中心客户平均可投资资产500万元以上。主要调研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

超过八成的受访人群无法将其购买的理财产品和自身的理财目标相结合。进一步分析,可能的问题为:受访人群没有清晰的理财目标;抑或是受访人群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相关性的匹配。而在对于理财目标的调查中,78%的客户没有清晰的理财目标。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这个现象可能解释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固定收益产品是客户的主要购买品种:由于理财者未将理财产品与自身的理财目标结合,所以客户倾向于购买他们最容易了解的产品,而固定收益产品是最容易被客户了解和接受的产品。二是为什么客户只关注产品的收益率:在没有其他可参照的标准的前提下,收益率成了客户唯一可以衡量的标准。这一点值得重视,因为清晰了解理财目标,是财富管理机构给客户制定理财规划方案的最基础的前提。

(二)

超过八成的受访人群无法从大量的财经资讯自主筛选出对自身有用的讯息。在根据自己的方式选择去了解的财经资讯中,超过八成的受访人群无法解读资讯与其理财行为的关系。随着理财产品资源和市场资讯的泛滥,客户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资讯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们无法判别资讯是否对他有帮助。人们对于金融知识本身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的金融市场资讯都需要固有的背景作为基础,产品的资讯亦是如此。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看懂的主要是收益率,而对于风险的未知和不安,使大多数的客户无法在大量的产品资讯中寻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三)

79%的受访人群无法甄别不同产品的类别和风险。这一结果与实际服务中碰到的情况吻合。例如基金类产品,大多数的人只知道其属于基金,但具体属于何种细分(比如货币型、平衡型还是股票型基金)没有基本概念,更不要说相关类别所对应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了。对于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自身无法识别产品间项目质量,合同条款,发行平台等的差异,只能依赖产品推荐方的口头介绍。

(四)

大于76%的受访人群认为目前理财产品的信息来源太少,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结果。通过经一步询问,大多数人不否认接收到的产品信息很多,但同时认为目前理财产品的信息来源太少,表面上看产生了矛盾。但深入探究即能发现:当人们觉得一些信息对他们来说不可用时,就会忽略,最终导致可用的或可信赖的信息来源仍然很少。

(五)

一半以上的受访人群表示没有时间理财。在这些表示没有时间理财的客户中,大多数表示忙于事业而没有时间理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人群中,除了一部分人确实是事务繁忙的,还有一部分主要是因为认知问题,即认为本身从事的事业所获得收益才是可衡量的收益,其他的收入均作为额外的收益。这一点,与相关受访人没有经历量化比较有关。

(六)

理财产品的选择,受访人群偏好中短期及固定收益。八成受访人群对于产品的周期选择为小于等于两年。近六成受访人群选择固定收益产品,而对于收益较高风险可控的组合类产品有需求的客户也占到21%。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类产品的需求在客户调查中的比例约为五分之一,但在接受调查的客户中,大多数客户都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是一个矛盾点,深入的沟通后总结,这可以被理解成,客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不满意的同时,找不到更值得信赖的理财工具。

(七)

对于金融产品发行方的选择,银行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发行方。可能由于样本的局限性,在进行调查的客户中,选择信托公司的客户也占了35%。对于富裕人群来说,虽然银行仍然是第一选择,但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很多其他类别金融机构的产品已经逐渐开始被接受。另一个方面,最近几年,信托公司主要发行固定收益产品的市场形象也被高净值人群广泛接受。

(八)

受访人群对于家庭财富管理中难点的把握与认同较为随机,差距并不显著。其中收益率无法达到长期所需目标,是受访人群最普遍担忧的。结合之前的调查问题,虽然受访人群不能找到具体的理财目标,并将之与其理财行为相结合,但他们仍然担忧收益无法达到长期所需目标。这样的未知隐忧可能是造成客户不易满意的原因之一。

展望

目前,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其中,中资银行凭借其庞大客户基础,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也得到了较快扩张,同时客观上也带动了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随着监管政策对券商、基金资产管理业务的进一步放松,预计未来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下降。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这份调查选取了我国社会日渐崛起的中等收入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家庭理财中所涉及的各类金融产品,对其家庭收入、投资目标、投资品种、理财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分析。调查样本覆盖了中国大陆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等主要区域。

调查报告显示:近60%的家庭有理财经历,但仍有约23%的家庭拒绝理财。在本次调查的中等收入家庭中,59%家庭正在或者曾经进行投资理财;18%的家庭从未进行投资理财,但未来半年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同时有23%的家庭会拒绝理财,这些家庭从未进行过投资理财,并且在未来半年内也不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在有理财经历的家庭中,45%的家庭的理财行为未有明确的目标,随机性较强, 21%家庭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更有15%的家庭已将理财视为生活的乐趣。

在对中等收入家庭理财动机进行研究后发现,主要动因集中在提高生活质量、抵御物价上涨、筹划养老这三个方面。他们的投资品种选择,以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作为其首选三个品种。在追求投资乐趣的家庭中,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多;注重筹划未来的家庭中,选择投资型保险比较多。但即使投资目的各有不同,都有超过40%的家庭会选择投资基金。

过往投资盈亏的经验将会极大影响未来投资决策。选择某一种理财产品的理由往往是过往投资盈亏“经验”,这一点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决策过程中尤为明显。如果过往没有实现盈利,未来的投资决策会比较明显表现为减持;如果过往投资盈利,则会根据对于不同品种的预期,部分人会选择落袋为安,但同时有部分人会选择继续增加投资。这些都是中等收入家庭在具体投资行为上表现出的明显特点。

调查还发现:家庭收入状况对是否理财有着显著的影响,收入越低,越少进行投资理财,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进行投资理财。不同年龄段的理财意愿也不相同,伴随年龄的增长,投资理财的意愿也逐步增长。超过1600个家庭的数据真实证明,稳健型、长线操作型投资风格在家庭理财取得了更好的投资回报,并且投资中面临的风险更小。同时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盈利的可能性。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市两级法院受理委托理财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

截至20__年3月,我市两级法院共计受理委托理财类案件6件,其中,委托买卖股票纠纷1件,因委托理财合同而引发的财产关系损害赔偿纠纷2件,一般委托合同纠纷2件,信托合同纠纷1件。在这6件案件当中,已经审结的2件,正在审理的4件。

(二)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及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委托理财纠纷案件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1、案件的数量较少但标的较大。从案件总量上看,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两级法院受理的委托理财纠纷案件数量较少,但是,该类案件总标的达到1.65亿元。

2、案件多发期在20__年之后。在6件委托理财纠纷中,只有泰山区人民法院受理的1件委托买卖股票纠纷系发生于1996年,其余案件均发生于20__年之后,这是由于股市长期低迷,在20__年前后发生的一些委托理财合同中约定的收益无法兑现,导致当事人发生纠纷,从而成讼。

3、案由较多,不统一。现在委托理财纠纷并没有统一的类案由,我市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在确定案由时也不统一,如有的定成委托买卖股票纠纷,有的定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有的定成信托纠纷,还有的定为一般委托合同纠纷。

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委托理财纠纷的概念不够统一规范,比较模糊。这直接影响了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受理与审判;2、审判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不足,判决缺少统一尺度。由于实践中对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仍存在较大争议,加之委托理财合同与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均不甚相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很少能找到适用于此类合同纠纷的法条,加大了案件的审理难度。

二、关于委托理财的概念

委托理财的概念,在实践中比较模糊,不够清晰。而由于委托理财现象比较复杂,因此对概念的界定,实际上决定着法院受理委托理财纠纷案件的范围。因此,委托理财的概念是我们首先需要予以明确的。

有人提出将委托理财定义为客户将其资金交付给管理人并由后者将该资金投资于证券、期货等交易市场或者以其他金融形式进行管理,所获利益由双方按照约定进行分配或者由管理人收取管理费的活动。这里强调金融性质显然是从委托投资的对象及管理方式而言,而非指委托投资的主体,并排除了非金融性的经贸、实业投资及其委托管理。所以,这一概念没有涉及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将国债、股票或期货合约等作为合同标的的情况,因此有些偏颇。

还有观点认为,委托理财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约定,由委托人将其所有或募集的资金、证券等金融性资产交由受托人掌管,并由受托人在证券、期货等金融市场从事营利性投资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委托理财活动必须在证券或期货经营机构开设资金账户,通过证券或期货经营机构方可进行。这一概念基本上揭示了委托理财的实质,但却忽略了现实当中存在的以实物资产作为理财对象的情况。

我们认为,委托理财,实质上是一种投资委托管理或资产委托管理的行为。严格地说,“委托理财”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只是金融业界的习惯用语。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用语,它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托理财现象。

委托理财合同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委托理财合同泛指委托人将其拥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如不动产)委托给受托人从事投资管理活动的合同;而狭义的委托理财合同仅指委托人将其拥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金融资产(如货币、票据等)委托给受托人从事投资管理活动的合同。以受托资产的种类为标准,委托理财可分为金融性资产的委托理财和非金融性资产的委托理财。金融性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是指因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委托人将其资金、证券等金融性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在证券、期货等金融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管理活动所引发的合同纠纷。我们所说的委托理财纠纷,就是指的此类纠纷。

三、关于委托理财合同的类型

委托理财合同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总体看来,委托理财合同有名实相符的,也有名实不符的。在名称上,比较多的情况下,称为委托理财合同、投资理财合同、委托投资合同、资产管理合同或投资管理合同等;有时,第三方监管合同或委托监管合同是单列的,也有合一的,单列的由委托人与监管人签订(委托人与受托人另签委托理财合同),合一的由委托人、受托人、监管人共签。委托理财合同也有以其他名称出现的,如委托合同、证券(股票)交易(买卖)合同、委托()国债投资(购买)合同、股票质押投资合同、合作(共同、合伙)投资合同,甚至托管合同、保管合同、国债回购合同、投资咨询(顾问)合同、信托合同等等,不一而足。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委托理财合同作出相应的分类:

(一)根据委托理财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实践中委托理财合同主要有以下两种:(1)子母协议,一份正式协议,一份补充协议,保底和保收益的内容一般约定在补充协议中;(2)三方监管协议,委托理财合同由三方主体共同签订,即委托方、受托方和监管方,监管方一般由证券公司充当。但是在具体的合同名称上,则可能各不相同,实践中比较多的有委托理财、委托投资、合作投资、资产管理、 受托资产管理、信息咨询服务协议、国债托管协议等等。

(二)根据合同中关于亏损负担和赢余分配的约定来区分,委托理财合同可以分为如下七种类型:(1)本息保底,超额归受托人型。受托人保证到期返还委托人的本金和一定比例的年收益率,超出部分归受托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受托人赔付。(2)本息保底,超额分成型。受托人保证到期返还委托人本金和一定比例的收益;对超出部分,由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成。(3)本金保底,超额分成型。受托人保证委托人的本金不受损失,亏损由受托人予以补足;对盈利部分,则由双方按比例分成。(4)盈余分成,亏损分担无约定型。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受托人从事股票交易,双方只约定盈利按一定比例分成;对亏损,则没有约定承担的比例和方式。(5)缔约当时没有约定盈亏负担,受托人事后承诺补偿损失型。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对交易的盈亏负担没有约定,对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委托资产损失,受托人书面承诺补足委托人全部或部分损失。(6)盈余分成和亏损未约定型。合同当事人对于盈余的分成和亏损的分担未作出约定。(7)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型。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出资,以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名义开立资金帐户和股票帐户,由受托人负责资产的运作,有时委托人享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约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根据在证券、期货市场上出现的投资人名义的不同,委托理财分为委托的投资理财和信托投资理财。委托人委托受托人使用委托人的账户从事投资经营活动的,为委托型投资理财。委托人委托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受托人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经营活动的,为信托投资理财。

四、关于合同主体

委托理财合同的主体,主要包括委托人、受托人、监管人三类。其中,受托人的主体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委托人的范围。委托理财纠纷的委托人,其范围的确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确定,包括各类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因为委托理财纠纷均为因委托理财合同所引起,而只要是平等主体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则上均可以成为委托人。

(二)受托人的范围。实践中,受托人主要包括自然人、一般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理财工作室、经纪人、私募基金等民间性机构,也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企业财务公司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性金融机构。

上述受托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融机构,主要涉及券商,第二类是非金融机构,主要涉及投资公司。对于前者,证监会已在《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中作出相应规定。对于后者,则尚存争议。肯定意见认为,既然“代客理财”列在投资公司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且强行法又未作禁止,应认定其具有理财资格;否定意见则主张,委托理财属于特许经营,非金融机构不宜介入。我们认为,投资公司在受托理财时基本处于监管盲区,而目前理财活动往往涉及巨额资金,一旦失控势必殃及金融安全。有鉴于此,今后宜适度限缩受托理财的主体范围,将该业务视为许可经营项目为妥。

五、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及案由的确定

(一)对委托理财合同性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委托理财合同是一种新类型的合同。

首先,委托理财合同实际上使双方形成了一种临时性的合伙关系,双方分别用不同的客体,即委托方以货币、受托方以劳务进行投资。委托人开立账户后,在合同有效期内由受托方负责该合伙人的具体运营,凭借其专业知识和投资技巧进行具体操作。双方内部对该合伙人进行期货投资而产生的亏损和盈利进行划分,但该约定仅对双方有约束力,不得对抗第三人。因此,在协议期内交易的盈亏都体现在该账户内,一旦协议期满,清仓结算后,双方就按照约定承担责任。

其次,委托理财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理性的意思自治的体现。对保底条款有人提出,由于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由受托人承担全部亏损,会使受托人的义务单方加大,是不公平的。并非理性投资主体的行为。其实,保底条款并非当事人不理性的行为。委托理财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资金和投资专业知识在很多时候并不为相同的主体占有。委托方的目的是使其货币增值,但缺乏使其货币增值的手段。对受托方来说,虽然具有可以使货币增值的技能和知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货币资金为载体,其技能是没有价值的。为了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共赢”,委托理财便应运而生了。

最后,无论委托理财合同如何归类,但只要此类合同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以及法律与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尊重与保护。申言之,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慎重,不能以监管为由阻碍其创新。法律规定应来源于现实需要,对于委托理财行为,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以法律没有规定为由而否定其合理性。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一切行为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二)关于委托理财类合同纠纷案件的案由确定

案由的确定关系到法律关系的识别和案件的定性。对委托理财类合同纠纷案件案由的确定,实践中五花八门,很不统一,主要有买卖股票纠纷、证券(股票)交易纠纷、一般委托合同纠纷、委托理财酬金纠纷、借款合同纠纷、合作炒股纠纷、赔偿纠纷、委托买卖股票合同盈利纠纷、存款合同纠纷等等。有的同志认为,应当将委托理财纠纷作为一种新的案由单列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有名合同。有的同志认为,从委托理财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来看,这类合同无非就是法律已经规定的有名合同的某种复合,不能将其作为有名合同对待,对此类纠纷应细化分流,区别案件类型,分别确定案由。

我们认为,对委托理财纠纷作更进一步的类型化划分和处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委托理财类合同虽然千变万化,但细分起来只有五种典型情况:

1、约定本息保底,超额归受托人所有的,实与民间借贷无异,应将案由定为借款合同纠纷;

2、合同约定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投资管理的,属于信托行为,应将其认定为信托合同纠纷;

3、合同约定委托人自己开立资金帐户和股票帐户,委托受托人进行投资管理的,应将其认定为委托合同纠纷;

4、合同约定双方共同出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应将其认定为合伙合同纠纷。

5、对存在前面几种合同之复合情况的合同,由于合同法对复合合同的问题没有涉及,因此,宜按照类推适用的原则,对其各构成部分分别适用各有名合同的规定。

六、关于委托理财合同及保底条款的效力

(一)委托理财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对当事人合意的事后评价。目前,对此类合同的定性在理论界和 司法界都存有较大分歧,实践中首先依据何种法律规范对其进行调整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在对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认定上,不应拘泥于合同的性质,关键要从法理高度对其本质内容进行研判,依据《合同法》第三章的规定确定此类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判断委托理财类合同的有效与否,只能依据法律规定,把握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虚伪表示、隐匿行为、恶意串通、假借名义损害国家、集体、自然人合法权益甚至实施违法犯罪的,应当视为合同无效;同时,有效性应当也源于法无明令禁止即为许可,如果当事人以法律法规禁止委托的资产实施了委托理财,合同应为无效,但是,根据《行政许可法》和《信托法》的规定,委托理财不应采取许可制和专营制方式。

在此次调研中,金融业务资格的缺乏不应导致委托理财合同无效成为在确定合同效力时争论最大的问题。我们认为业务资格的缺乏不应导致委托理财合同无效。

(二)保底条款的效力

“保底条款”是人们对各种委托理财合同中委托人向受托人作出的保证本金不受损失,超额分成、保证本息最低回报,超额分成、保证本息固定回报,超额归受托人等约定的统称。实践中保底条款可分为保证本息固定回报条款、保证本息最低回报条款和保证本金不受损失条款等三种。

在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保底条款的效力。我们认为,对保底条款,只要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原则上应当认定有效。理由是:

1、基于市场主体投资和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人们发明了委托理财合同这种投资方式。实践中典型的委托理财合同,徒有委托的外壳,其具有与一般的委托或信托合同明显不同的本质特征,即受托人承担民事责任不以过错为条件,并原则上承担受托行为的所有风险。金融性的委托理财与通常意义上的投资行为也有差异,是对证券、期货等虚拟市场的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由于绝大多数委托理财合同中都约定有保底条款,对委托理财合同所包含的法律关系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对于这样一种具有资金融通和资金管理双重功能的新类型的商事合同,我们简单地用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去套,或者非得将它定性为我国合同法中的有名合同,并不是科学客观的态度。因此,审判实践中我们也没有理由运用委托合同或投资行为的属性,去阐释委托理财合同,并认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保底条款无效。

2、迄今为止,我国法律、法规中禁止金融性委托理财的规定,仅见于《证券法》第143条关于“证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的规定。但依体系解释方法,从该法第194条对违反第142、143条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看,禁止接受全权委托和承诺保底收益仅仅是针对券商的经纪业务。其他的禁止保底条款的规定主要表现为人民银行的规章,如《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31条、《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第4条等,而这些规章又显然是从强化对信托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面作的规定,且信托投资公司的现实运作和人民银行对其的监管均未严格遵守上述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合同的效力,只能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上述规章显然不能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另一方面,即使国家现在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认可保底条款,也存在法的溯及力问题。当事人此前在委托理财合同中约定保底条款,其无法预见会发生无效的后果。认定保底条款约定无效,对当事人明显不公。

3、在委托理财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专业知识的匮乏和合同约定由受托人全权负责等原因,受托人的独立意志和受托权限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其在享有较大权力的同时,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当然应当负有较大的责任。从委托人权益的救济渠道方面来看,受托人在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强于委托人,处于实际上的优势地位,如果发生纠纷,由委托人举证或者识别受托人是否存在过错颇为不易。此外,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信息透明度不够、恶意亏损现象较多等问题。保底条款则为解决一直存在的委托成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刚性的约束,有利于督促受托人勤勉敬业,防止道德风险。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海理财人群的特征分析,第二个部分是上海理财人群对消费领域和投资工具的偏好分析。

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而且正努力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国内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都设在这里。相对于国内其它城市而言,上海的理财大环境比较优越。花旗、汇丰、渣打、恒生等外资银行很早就进入了上海市场;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如友邦、安联大众、纽约海尔等也都不甘示弱,在上海早早扎根。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及其推出的诸多理财产品,逐渐孕育了上海的理财市场。那么,在这个理财市场上“打拼”的主体――上海理财人群究竟有怎样的投资与消费倾向呢?上海人果真如外人所言:很精明、爱精算吗?本报告试图在对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理财人群的投资与消费倾向作出概括。

一、上海理财人群的特征

对上海理财人群特征的考察主要从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职务、家庭成员情况、月收入等7方面进行。

上海理财人群性别比例

从图l可以看出,上海理财人群中女性占到了30.8%,这个比例和深圳理财人群女性所占比例47%(如图2所示)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即,上海男性在理财人群中占的比例要比深圳男性所占的比重大得多,男性构成了理财人群的主体。

上海理财人群年龄分布

上海理财人群比较深圳而言,年龄分布呈现较为均匀的分布。21~40岁的理财人群占到63.4%,比深圳的理财人群21~40岁人群,减少了20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上海理财人群的年龄不如深圳那么年轻化。值得一提的是,在51岁以上这个人群中,上海理财人群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5l岁以上的人群占到了14%,远远高于深圳5.5%,这说明了上海5l岁以上的人对理财的兴趣也很旺盛。

上海理财人群学历分布

如图5所示,上海理财人群绝大多数的学历在本科以上,相对深圳而言,上海理财人群学历层次要高一些。

上海理财人群职业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样本中有52%的人没有填写职业,这对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填写职业的情况来看,其它类最多,占到了30.1%,也可以这么说,非金融行业的“普通大众”占到了近I/3。其次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人占到了6.5%。而上海理财展银行从业者的比例为4.7%,位列第3,对参加理财展兴趣最为浓厚的是深圳的银行从业者,占到了9%。

上海理财人群职务构成

从表7看出,缺失值太多,占到了62%,这同样对分析的准确性带来了相当大的干扰。

不过,由于此次样本总量还不算太少,所以从表7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此次上海理财展,中层管理者占到了16.5%,是去除掉缺失值外,比例最高的人群。其次是一般职员,占到了11.8%。

上海理财人群家庭组成情况

理财人群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决定了他的消费和投资倾向,因此这也是掌握理财人群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图8可以看出,已婚人群构成了上海理财人群的主体,占到了58.1%。另外,独身的比例也比较高,明显高于深圳(11.3%)。独身人群对理财需求的旺盛构成了上海有别于深圳的比较突出的特征。

上海理财人群月收入分布

“有钱可理”是理财的前提,而且理财人群的月收入跟其选择何种理财方式和理财工具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对上海理财人群月收入的调查也成为此次描述上海理财人群特征的一部分。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上海理财人群中,63.5%的人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二、上海理财人群对消费领域和投资工具的偏好

上海理财人群关注的消费领域

从图10可以看到,上海理财人群对消费领域的关注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房产、健康、旅游、教育、汽车、通讯、美容等。上海理财人群对房产关注度最高,有76%的人关注房产。相比之下,深圳理财人群有61.7%关注房产,远不及上海,这说明了房产在上海理财人群消费倾向中占到很大比重。

其次,上海理财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度和深圳理财人群一样,居第二位。

上海理财人群关注的投资工具

从图11看出,上海理财人群关注的投资领域依次是股票、基金、房产、保险、外汇、债券、商铺、实业、集藏、期货和信托等。

上海理财人群最为关注的投资方向是股票,这一点和深圳很类似,而且从比例上和深圳相同,都是59.8%。应当说,证券交易所的存在赋予了上海和深圳两地人高于全国其它城市对股票投资的狂热。

其次,上海理财人群对基金的关注度位列第二。

再次,房产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而图11看出,上海理财人群对房产投资的热衷表现得非常明显。近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使这些理财者特别看好这个市场。据有关人士透露,房产投资有望成为上海市民这两年最大的投资热点。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理财”这一思想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所接受。“理财”不仅是使资产保值的有效手段,更是使财富迅速积累的有效途径。而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投资偏好,将直接影响其经济行为。因此,深入了解投资者的意见与态度,将为金融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正是这份报告的价值所在。

投资者信心提升 力求控制风险

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货币与信贷政策。政府投资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此举不但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也增加对人们投资预期收益的期望值。数据显示,2008年的投资者平均的预期收益率是在12.6%,而2009年这个数值上升到了19.1%,可以看出,宏观层面的四万亿投资给国民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得投资者的信心企稳回升。

投资者2009年更加关注经济指标和宏观政策层面的动向。与2008年相比,2009年他们在选择各种理财的产品时,更加青睐风险控制功能好、回报稳定的品种。特别是对于通胀预期、对于信贷收缩等方面的猜测,使得投资者更加注重对于风险的控制。总体来看,2009年的投资者是更加审时度势,侧重宏观政策下的风险控制和收益,淡化一些产品个体层面的宣传。

投资方式多样化 股票、房产受青睐

2007-2009年数据对比显示出,2009年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的投资方式与手段,从2008年的3.1上升到了2009年的3.7。其中,在2007年投资者选择比例最高的理财方式是基金,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相对来讲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策略,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又回到了储蓄,而在2009年上升到第一位的是股票。

在2009年新增加的理财方式都有哪些?调查显示,股票、基金、房地产投资这几项在2009年新增的比率比较明显,相对来说像人民币储蓄、国债这两方面的数据跟2008年相比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看出2009年投资者改变了他们在2008年所采取的相对比较保守的策略,而在2009年更多的会选择股票、基金包括房产这样更为激进的乐观的投资方式。

投资者选股看整体行情和个股业绩

本次调查中,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主要参考整体市场行情。可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投资者购买股票更为理性,在选择依据上也会更加参考市场的整体行情和公司的整体业绩,而不再盲目地去听从他人的推荐。

投资基金注重以往业绩

2009年投资者选择基金的标准更加具体,更看重基金以往的业绩,以及基金的类型。同时,投资者也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对基金产品的影响。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指数型基金由第6位上升到了第3位,持有率是28.2%。可以看出,在2009年指数型基金涨幅明显,而且在2009年指数型基金的发行速度和密度也是创历史新高。各家基金公司在2009年为指数型基金的营销推广力度也都比较大,各方面的因素都促使了指数型基金的投资受到追捧。

超半数投资者认为房价仍将上涨

数据显示,2009年房屋不动产投资者所占的比例是32.3%,比2007年、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上升。所以可以看出房屋不动产市场投资群体相对来说非常稳定,金融危机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使得这方面的投资回暖,通胀的预期使得它强势反弹。而且,2009年购置房屋用于投资人群的特征也较为明显。个人年收入在25万以上的群体当中,有超过1/3,将近40%的人群比例都有投资房屋作为理财方式。

虽然,近期多项措施的出台,使得房地产政策正式从“保增长”转型为“调整结构,抑制投机”,政策的导向和意图极其明显。但是,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在线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公众认为,2010年京、沪、穗等大城市的房价将继续上涨。当被问及“如果有100万现金,是否会买房”时,54%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答复。可见“全民炒房”的心态仍在蔓延。针对房价的调控政策,能否“为高烧的楼市清热去火”,仍待观察。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持续热销

2009年银行业务中,人民币储蓄、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是投资者的主要方向。其中,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持续热销,新增投资者比例达到7.1%。41岁以上、学历在硕士以上的人群购买短期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尤为突出。职位是企业高管、以及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对短期投资理财产品的兴趣也非常浓厚。综合这两类数据,现在的银行短期投资类产品更多的还是吸收了社会中上层的人士进行选择。

保险业受惠新医改医疗险居首位

保险领域在2009年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虽然以往热销的养老险、意外险、投资型险种今年依然业绩良好,但是受新医改的影响,2009年购买医疗保险的人群显著增多,在各项保险投资类型当中,医疗险的选择人群最高。在2008年位居首位的养老险,已让位于2009年热卖的医疗险。

需要说明的是,新保险法的中新增了“不可抗辩”,“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等多条有利于被保险人的条款。此举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据统计,有25.7%的受访者表示为了保证权益,将把购买保险的时间推迟到“十一”以后。另外,也有超过2成的受访者表示,会更关注自己的保险计划。同时,考虑到投保费用的因素,也有15.7%的人会提前到新保险法实施之前。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保险法的实施促进了保险市场的扩张。

黄金、外汇 小众市场雾里看花

2009年金价的上升也非常快,但是,近期受美元升值影响,有所回落。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现在黄金领域的投资还是属于像雾里看花这样的状态。数据表明,六成多投资者表示不会购买黄金。所以现在黄金投资领域还是小众市场。而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首饰等是当前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方式。

与其他理财方式相比,选择外汇作为投资理财人群的比例就更少了,有超过80%的投资者2009年都还没有涉及外汇投资领域,投资人群也是各领域收入1万以上的人群比较高。

网络成为信息与理财交易主干道

目前,投资者接触投资理财资讯及交易的方式更加丰富,网络已经成为投资者了解理财产品最主要的信息渠道,2009年这个比率上升的更加明显,从2008年的29.2,上升到2009年的58.4%,增长幅度达到了100%。网络媒体在理财资讯传播方面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CNIC数据表明,中国网民数已突破3亿,超过了美国。具体到理财交易上面,证券公司的股票网络交易系统,基金公司的网站系统的使用比例有所上升。而传统的银行柜台、证券公司的营业厅、基金公司的投资理财中心等物理网点交易比率都在下降。可以看出现在网络不仅对于告知,对于交易的分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同时随着网上银行的逐渐推广,网银在金融业务中也发挥出业绩推手的作用。据统计,“网银”使用群体中,购买基金、商业保险、黄金国债等理财产品的人数比例,均要高于非“网银”使用群体。从两个投资群体的对比数据中还可以看到,非“网银”使用者更加集中持有人民币储蓄产品,有89.9%的非“网银”使用者持有人民币储蓄产品,高于“网银”使用者中84.3%的持有率。可见“网银”持有者的投资方式更加多样,这也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产品销售机会。

2010投资大幕即将拉开

总的看来,投资者对于2010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旧看好。近45%的人认为中国股市即将展开长期反弹。而且,由于股市和指数型基金的连带关系,对指数型基金的追捧在2010年还会有所持续。对于后市的操作行为,他们将继续持有、进一步观察,这样的比例将近占到了2/3。

银行未来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未来的2010年投资者最有可能减少的投资项目主要是人民币储蓄。人们对于股市总体看好,更多的投资倾向会向股市、基金、房产倾斜,而对于在银行里面的储蓄意向会有所降低,所以这种情况下对于银行来说有必要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类似于像2009年推出的短期投资产品一样,但是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银行理财产品来争取客户。所以银行的网站也需要去发挥更大的营销推广的力度。

在2010年重大疾病险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有将近65%的投资者表示将在2010年购买保险时优先选择重大疾病险。2009年禽流感、甲流等相应的重大疾病的来袭,使得投资者对自身的健康保障方面越来越关注,所以重大疾病险将成为保险公司争夺主要战场。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起步较晚,个人理财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小,规模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导致目前我国理财市场规模小,这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各商业银行理财服务不到位问题。服务缺乏专业性。如一些高收入投资者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个人金融服务普遍持接受态度,对于我国同类服务却无法认可。服务缺乏差异性。以工行为例,目前推出的3P服务优惠服务,专业服务、私密服务,而唯独没有个性化服务。三是理财产品缺乏创新。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与国外成熟市场理财产品相比,更多的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个性设计。

二、完善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环境,做大投资市场规模。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构建一个良好的构建运行体系。一是制定有利政策,积极促进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使得可加入的投资渠道,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和可投资的规模相应扩张。二是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框架。尽快完善理财业务的相应法规、法律,对理财业务的市场准入,业务管理风险控制,会计处理,信息披露,投资方向等在政策上予以规范。

(二)放宽管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促进金融市场开发,放宽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界限,引入竞争机制,在引入的同时,要规范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持序,有序开放外资银行的并购活动,形成良性竞争。

(三)明确特色,提供高水平理财服务。各商业银行要为客户提供足够、专业化而及时的信息和建议,从业人员要提升服务态度,提供个性化特色的服务,明确个性特色服务内容,为客户量身订做理财方案,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理财产品组合。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同学们早已将零花钱用年完了。很多同学对钱该怎么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偏见和误解,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就以我们调查的初中学生为例。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家长一般不会给太多的零花钱。绝大多数(约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超过100元。据调查,在同学们零花钱的支出项目中,经常购买饮食品占被调查人数的70%,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文具,书籍,报刊杂志,磁带和光盘等。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同学存在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理财意识淡薄是导致中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很多同学信奉钱是身外之物,出手要潇洒大方也有的人认为算来算去烦死人,省来省去也省不出几个钱,还不如今朝有钱今朝花。所以同学们的零用钱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确的理财观念中被浪费掉了。家庭对孩子理财能力培养的疏漏,是造成中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长应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财教育。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懂得进行价格比较购物消费;家里一些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中,不妨让孩子适当加入,了解适度消费的道理,预防,杜绝一些孩子从小自家里私下拿钱,在外随意借钱的问题。

基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就让同学们能养成以下良好的理财习惯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矩,形成正确地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需要购买东西时,需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

第二,懂得钱来之不易,要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钱是劳动成果,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第三,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进行零存整取,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可以集邮、集币等、有机会可以学习购买基金、债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以及同学间小额募捐等。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天气预报总是基于以往的数据,但没人能100%预测天气。“某天的预报说,明天90%会下雨。如果下雨了,这个预报就100%准确;如果没下,预测的准确性就成了0。靠大概率的预测无法保证小概率事件,尽职调查也是如此。”王海说。

尽职调查很难左右投资决策

《新理财》:对于CFO来说,尽职调查中需要特别重视哪些部分?哪些问题容易被疏漏,或者容易导致后续的亏损?

王海: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大多会聘请投资银行做尽职调查。通常来说,投行对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做得比较多,但财务之外的问题实际上应该得到更多关注。比如,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应更加关注法律和劳工问题。很多时候,企业海外投资失败,都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则应关注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的尽职调查也比较重要,因为它有很多问题。你是看不清楚的。

《新理财》:目标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尽职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黑石为例,如果当初的尽职调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是否就可以避免陷入泥潭?

王海:我觉得无论是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市场隐患,都不是主要问题。黑石的一股独大有他的坏处,也有它的好处。作为创始股东,他们愿意以合伙制性质保证公司管理权延续到下一代,从公司治理结构上说没有问题。中投投资给黑石这样的“另类”上市公司,不享受同股同权,但是享受同股同收益。也就分享了黑石作为合伙制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利益。

事实上。尽职调查报告中披露了这些情况,应该并不影响中投的投资决策。我们说这个案例中,中投没有表决权是一个大问题,但这是之前就知道的,和尽职调查没有关系。黑石不可能出让表决权,如果你要求这方面权益,它可以拒绝接受投资。只要对目标企业的信息进行了真实、充分的披露。没有隐瞒这些信息,这份尽职调查报告就是真实有效的,没有问题。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山高皇帝远,所谓的“参与公司治理”通常只是增加股东名额,但在实际经营决策中,有很多是“庭外’’的东西。

综合起来谈投资,目前看这个是短板,或者那个是短板,尽职调查可以写出来,但未来什么情况,无法预料。一项投资成功与否,尽职调查不是没有作用,但所占比重没有人们通常所想的那么大。

静态调查难以适应动态发展

《新理财》:如果尽职调查报告都是投资银行来做,投资银行可能会出于自身的利益,尽量促成某项投资,他们是否会帮助目标企业粉饰报表?

王海:一家投资银行不能同时代表投融资双方,双方企业都会聘请投资银行。投行和投行谈判,并与买卖双方分别沟通。看看大家的底价是什么,能否达成一致。这就好比两个家庭的孩子想结婚。双方都要有自己的媒人。

投资是否成功,取决于企业的投资目标,如果目标定位不清楚,就会很麻烦。

目前的尽职调查毕竟都是静态的,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就好比婚前对双方情况的了解,比如两个人的身高、体重、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如果两个人结婚前,媒人没有隐瞒这些情况。他的尽职调查报告就是有效的。但在这个基础上,两个人结婚了,幸福与否,很难说。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还没有听说去投资银行所提供尽职调查报告有问题的。更多的时候,投资失败是因为市场的原因,市场变化了,大环境变化了。

《新理财》:尽职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可持续经营能力,考察一个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就包括了对未来市场情况的预测吗?

王海:这个预测,只是基于目前的情况,对未来某种可能性发生概率的判断,比如TCL所遭遇的情况。我们会说,他们遇到的是劳工问题,这个在尽职调查中应该有,但实际上他们遇到了金融危机,这是个市场问题,如果市场好的话就不用裁员。

同时,战略投资还有整合和协同的问题。一个企业既然要卖,肯定是有问题的,或者现金流有问题,或者现有战略有问题,等等。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中国改革开放只有30多年,而国外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这就好比小学生和大学生竞争,你肯定会处于弱势地位。

《新理财》:这样说来,尽职调查可能会流于形式?

王海:尽职调查只能说明目前的情况,提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将未来的风险最小化,未来的受益最大化,但市场变化是很难预测的。企业年初做了预算。年底还要变化呢。毕竟,谁也没有看透未来的能力。尽职调查只能提醒你可能的风险点,而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只是我们正好赶上市场不好而已。

CFO:尽人事安天命

《新理财》:尽职调查报告中,总有“可能会”这样的字眼。既然有风险点的评估与提示,就存在这些模糊概念的解读问题,这里不正需要CFO发挥自己的专长吗?

王海:CFO只是起参谋和军师的作用,真正的决策还是董事会或CEO来做。不同的人对一份报告有不同的理解,而同样一个公司由不同的人来经营。会有不同的效果。尽职调查的作用无非是估值,调查目前的情况。得出结论是目标企业可以值多少钱,和IPO招股说明书一样。

《新理财》:如果一项投资是必须进行的。在董事会和管理层做出决策后,CFO有什么办法来尽量减少风险?

王海:尽职调查的作用之一,就是为投融资双方企业的谈判提供参考。但以CFO所承担的角色来说,尽管尽职调查是他们的职责范围,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大小很难说。比如在黑石的案例中,目标企业接受投资的先决条件有两个:一是中投没有表决权,二是3年内不能退股。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2008搜狐金融理财网络调查报告》显示,受A股股市的持续下跌、国家宏观调控、美国次贷危机、央行连续降低利率、房市低迷、中国GDP增速放缓等影响,接近65%的投资者表示,今年受到了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其中26.9%的投资者表示自己受到的影响较大,股市下跌的影响尤为深重。高收入群体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更为深重,金融危机使他们的投资收入受到重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理财行为,影响较大的人群是31-35岁。

六成多投资者期望收益不足10%

与去年投资收益翻倍相比,今年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超过六成的投资者期望收益不足10%。报告显示,在2008年期望收益率在5%-10%的投资者占32%;20.8%的投资者表示,理财收益能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或国债收益高就可以。在36―40岁的人群中投资心理分歧较大:保守群体对理财收益期望只要高出定期存款就可,投机群体期望理财收益高,更愿意在熊市中抄底。青年投资者期望的收益以5%-10%为主,41岁以上群体对收益预期较为保守。

专家表示,目前投资者对各种理财方式的收益预期不高,一方面反映熊市下市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投资者市场的日趋成熟,投资心态从“一夜暴富”转变为“小心谨慎”,理财产品需求更加多样化,人们开始学会分散投资。

金融危机下两种投资策略

面对金融危机,投资者有两种策略:一是保守性策略;另一种是投机性策略。

危机下避险策略成为被调查者的首选:有47.3%投资者认为应该增加储蓄,保持资金流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综合配置各种理财产品、分散投资来避险,由此种意向的投资者占30.5%。虽然股市仍在2000点附近徘徊,但仍有27.4%的投资者表示出“抄底股市”的意愿。这类人多为成熟投资者,他们更愿意抓住目前时机抄底股市做逆向投资。

保守性策略体现在对理财产品的选择中,就是更加看重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稳定性和保本增值。2008年经济形势下投资者最看重理财产品的因素,要求控制功能好、回报率稳定的占52.4%;长期稳定的占50.6%;保本增值的占46.3%;看重产品的公司背景及实力的占29.3%;风险提示及时、到位的占23.5%;期望高回报率高的占21%;注重宣传及广告的8.5%。

从资金动向来看,在投资金额比例上,2008年居民的储蓄意愿增强占25.3%,而基金投资比例大幅缩水,与2007年数据相比投资者对基金的信心严重不足。受股市套牢影响,股票投资比例没有变化,有一半以上的股民表示,会采取长期持有的策略,只有10.4%的股民要卖掉股票。其它的有19.2%投资者购买债券。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08年各地房价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不动产仍然是投资者投资比例最高的理财方式比例占到40.8%。此外,也有21%的人会增加购买保险。

银行成为投资者首选理财渠道

2008年银行是目前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业务渠道。“2008搜狐金融理财网络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5%的投资者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渠道为银行柜台和银行网点。通过证券公司股票交易系统理财的占33.8%;基金公司网站占19.2%;15.5%的投资者会去证券公司营业厅;去基金公司投资理财中心的占10.1%;电话银行占6.7%。

调查还发现,投资者在办理理财业务时对银行类型也有所偏好,以办理基金投资业务为例,投资者更倾向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显示,在办理便利基金业务时,投资者对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更为偏好。在理财业务方面,建设银行手续简便,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发达,招商银行产品有特色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

现状与未来

从新增理财方式来看,新增股民和机敏的速度放缓,人民币储蓄比例增加,投资方式呈现出更加保守和多样化。报告显示,投资者对“软性”服务的要求提高,对网络依赖度增加并且重视品牌形象。

银行好中求发展

专家表示,便捷性是投资者选择银行的首要考虑。在未来,办理手续要求更加简便。但产品、服务、专业性等方面会日益成为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当然,信任机制仍是产业链有效运行的基础。

保险投资蓄势待发

面对金融危机,在理财产品品种的选择上,变化已经显示出来,商业保险跻身成为继储蓄、基金、股票之后的第四大投资理财方式,商业保险迎来机遇。养老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是投资者目前主要购买的险种。在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下,养老险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呈现稳健投资方向。养老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大病险的比率分别占40.8%、40.5%、38.1%。

人们在未来追求稳定投资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特色关注度。网络销售渠道越来越受投资者的欢迎。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产品营销模式和业务、风险等管理体制方面都要有所创新。

基金收益和品牌并重

除收益之外,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逐渐成为投资者购买基金的重要考虑因素。2007年大家把基金当股票买,对风险关注大,2008年基民对基金机构投资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对机构关注度提升。投资者在基金持有的种类上更加分散,更为稳定的债权型、保本型增长迅速,资金来源也更为分散。

在未来,基金公司竞争的核心力是投资业绩与风险的控制能力、管理规模与经营效益的有机平衡、从重规模到重服务的转变(即专业化服务)三个方面。

未来迷茫的股市

上市公司业绩、股票收益以及整体市场行情是左右股票投资者的主要因素。大众股票投资的来源有一半以上来自工资或奖金,使用活期存款的占有36.5%,28.3%的股民是用以前投资其他的钱,使用定期存款的占19.5%。目前,投资者将采取的操作行为是,有一半以上的股民采取长期持有的策略,等待股市全面反弹再抛出,有25%的人增持抄底,15%的股民选择抛售清仓。

面对2009年,“2008搜狐金融理财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投资者普遍看低股市的未来,观望态度明显。未来一年内,投资者对储蓄、国债、黄金投资及商业保险的预期有较好增长,其中,储蓄、买国债的投资意愿大幅增长,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股票、基金投资的增速将明显放缓,2009年投资预期仍趋谨慎。

理财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此次论坛以指导京城地产理性投资、推动地产投资理财为目的,由易铺网联合安家杂志、京华时报、搜狐理财、《卓越理财》杂志、FM101.8魅力地产共同主办。

与会投资人士达到300余人,易铺网CEO陈建明先生、华银控股CFO齐霁先生、赛睿顾问总经理秦学俭、PRAME投资基金总经理吕波等地产专业人士和与会者,从地产投资产品的专业知识、投资技巧、地产投资市场的政策、经济环境各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

论坛现场揭晓了“2005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商铺排行榜”,珠江罗马嘉园、住邦2000商务中心、苹果社区商业街、顺驰蓝调街区、上海沙龙新天地、三里屯3.3、港龙商业中心、郑州新天地、鞍山时代公社购物广场、济南鲁能领秀诚HOME MART等知名项目均位列其中。此次评选打破了以往由专家学者为主导的评选模式,仅由投资者和经营商户评选意见作为依据,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同时,中国商业地产门户网站,易铺网就市场关心的当前房地产政策和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等市场敏感问题,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调查,在此次论坛上推出了最新的“2005北京地产资本前沿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虽然国家近期出台了住宅房地产的调整政策,但是北京房地产投资者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依然充满信心,42%的投资者认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稍做调整后,会继续上涨,同时有38%的投资人认为北京房价会下跌,但下跌幅度不会太大,仅有17%的投资人认为会进入3-5年的下跌调整期;报告还显示商铺投资将成为仅次于住宅的地产投资产品,在被问及“如果住宅投资风险大,您会选择投资何种产品时”,66%的被访者选择了商铺。由于近年来的商业地产的负面案例的影响,投资者对于投资商铺还是比较谨慎,接近40%的投资者表示商铺投资“市场需求比较大,但个案风险很高”。

上一篇:系统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投资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