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0 11:46:28

劳动诗歌

劳动诗歌范文第1篇

本文解读了魏晋时代陶渊明的田园诗,认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魏晋诗歌在陶渊明那里达到了高峰。第一,解析了陶渊明诗歌赞美劳动的根源在于他的平民本色;第二,陶渊明诗歌抒写劳动美的载体就是田园诗歌;第三,陶渊明诗歌讴歌劳动美的社会寄托,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这说明他的创作已自觉地由士大夫文化空间转向平民文化空间,从而拓展了田园诗的美学境界,展示了劳动美深厚的内涵。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桃花源;劳动美

魏晋时代,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并不多,陶渊明便是这少数中的佼佼者。陶渊明不仅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他以平淡而又醇美的田园诗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尽领。在这些诗里,他真诚地赞美劳动人民,并表现劳动美,歌颂了田园诗般的生活。陶渊明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劳动美并非偶然,而是有它的必然性: 陶渊明的平民本色正是他诗歌中表现出的劳动美的思想基础;他的田园诗歌是他表现劳动美的载体;“桃花源”是他虚构的乌托邦,在这个理想社会中,他希望人人安居乐业,这正是他诗歌中劳动美的社会寄托。下面仅就他诗歌中劳动美的思想起源,诗歌劳动美的载体,诗歌劳动美的社会寄托三个方面展开浅显的论述。

一、陶渊明诗歌劳动美的思想起源――平民本色

第一,陶渊明有着丰富的劳动经历和独特的劳动经验。他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1]P(271)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2](P79),通过共同劳动来维持生活,这和劳动人民逐渐接近并联系紧密,尤其是他在亲自参加田间耕作的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到众多的农人之中,与他们一起谈论农事,融洽相处。他已把自己当成了农人中的一员,真是其乐融融!虽然,在本质上,他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农民,但他的“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3](P128)的思想,他的与地主阶级轻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截然相对的言行,却是弥足珍贵的。“日入相与归,壶浆老近邻”(《始春怀古田舍》),这是何等真挚的感情!

我们再看其《杂诗》第一首: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此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认为人和植物不同,没有根蒂,就好比陌上的尘埃,随着风飘移分散,此刻之己身已非前刻之己身了;世上也没有永恒不变的生命。人生既如尘埃飘忽不定,那么一旦落地就是兄弟,何必有骨肉关系才相亲呢!近邻就好像落在一起的尘埃,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自可如亲兄弟一般共同欢乐。这段话表明了陶渊明对人的理解,对生的理解,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第二,陶渊明发现和表现出来的劳动美的一个根本动因是他的平民思想。而这正是他与别人的区别所在,在他的思想中崇尚自然可谓是核心。他说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不受绳墨,只能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保持自己本来的状态:“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神辨自然以释之” (《形影神序》)。“‘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4](P57-58)

许多世俗之人不遗余力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在陶渊明眼中却犹如牢笼罗网,它只会使人的天性不得释放,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返回本初的自然状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可以这么说,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正是这“返自然”。不为世俗干扰,耕织自资,这才是人的本性,才是回归自然,是作为天地之精华的人本该做到的。陶渊明这种自由率真的思想以及隐士的风格,让他在人生解脱的探索中找寻到了自己的归宿,并亲民空间,在劳动中发掘并表现了劳动美。

第三,和劳动人民一起生活,从普通的劳动中感悟出劳动美。我们可以从陶渊明淡薄名利的性格中看出他辞官隐居田园之后恬然自适的精神,“躬耕自资”,甘于贫穷,和劳动人民一起生活,从普通的劳动中感悟出劳动美。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八十余天,逢郡守派督邮来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来带见之”,他最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毅然抛弃功名利禄,退隐到田园之中。随后他隐居山林的决心已定,从此就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他的诗中也很清晰的描写了自己隐居的快乐和决心,如“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和“托身已得所,干载不相违”。从诗中能够看出他的真实感受和表达隐居的决心。

二、陶渊明诗歌描述劳动美的载体――田园诗歌

陶渊明的平民本色使他的诗歌创作走向田园,在他的田园诗歌中尽显他所感悟到的劳动美。

第一,陶渊明创作了大量歌咏田园的诗歌为表现劳动美奠定了基础。如《诗经》中的农事诗,是由农夫们在一边劳动一边唱的。作为士大夫的陶渊明亲自参加农耕并通过诗来表达农耕中自己的体验还是首位,田园诗以及诗中以农耕为主题是他的独创。

陶渊明在不少诗中,都写出了自己躬耕的甘苦。唯其亲历亲为,才更能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体悟到农人们的艰辛,在心灵与感情上与农人们相通。这才是尤其值得赞叹的。仅以《归园田居》(三)为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从事劳动的真实感受,诗中的景实情切,生动逼真。由此,我们也可以深刻地体悟到诗人那愈加坚定的安贫守节之心。

同样是写由仕途而归隐、躬耕于田园的感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则写出了一种理念:

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不劳动什么都谈不上:“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劳动难免会十分艰辛,但劳动一天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岂是处于污浊险恶的官场中人所能得到的:“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劳动诗歌范文第2篇

致铺路工

童年时,我总是这样想:

天下的路为什么那么多,

多得象撒在河中的渔网?

是谁把它们喂养大,

让许许多多的车辆在上面来往?

今天,我发现你们在路旁,

用自豪的目光送走车辆,

把碎过的石子撒在路上……

现在,我已明白,

你们就是那小小的石子,

把天下的路铺得又宽又长!

山 村邮亭

我们偏僻的山村

诞生了第一座绿色的邮亭

邮亭的主人

是从泥土中站起来的农民

是政策把我们

迷朦的山村唤醒

是信息为我们

沉闷的山村打开窗棂

是科学使我们

蜗步的山村开始飞腾

愚昧被扫进垃圾

知识擦亮了致富的眼睛……

我们偏僻的山村

终于诞生了第一座绿色的邮亭

邮亭已经生根

扎进山村的心中

为消灭祖辈留下来的荒漠

开辟着绿色的春天

开山工素描

你们微笑着

抹去眉毛里的汗珠

你们用钢的意志

骄阳熔不化的石头

狂风撞不垮的石壁

暴雨穿不透的岩层

钻破

你们和隆隆的粉碎机一起

唱着欢乐的歌

唱出一条

通向远方的道路

你们为今天奠基

你们为明天铺路

把艰辛留给自己

留给别人甜美的通途

抹去眉毛里的汗珠

你们微笑着

1984..2

歌唱劳动 文 / 诗意阳光

歌唱劳动

在这个花草苏醒柳枝跳舞的季节

我歌唱一只在松软泥土下蠕动的蚯蚓

这蠕动是最曼妙的舞蹈

它与农人耕耘与播种的躬身姿势

优美地契合,弥漫一些大豆的金黄

稻谷的芳香,成为墒情充裕的土地上

最美的舞神

歌唱劳动

在千里之外遥远的故乡小村

我歌唱自己年迈的乡下母亲

她不知道五月里的某日是母亲节

只晓得早早升起那缕袅袅的炊烟

然后荷锄,走向田垄

让滴答的汗珠敲打丰收的渴望

看麦苗仿佛自己青葱的女儿一样,嫩绿地长大

歌唱劳动

在八百米幽暗板结的地心深处

我歌唱一盏熏黑而明亮的矿灯

它的光焰是喷射着汗水的咸涩

矿难让那些嶙峋的骨骼愈加坚硬

无数炭黑的手捧出又一道晨曦

此刻,初升的暖阳洒在身上

比空气更轻,比磐石更重

歌唱劳动

在城市里每一条静谧或喧闹的街衢

我歌唱一把悠然舞动的扫帚

它缄默不语,一任身体与大地亲近

擦出些胭脂,为城市梳妆

关于平凡和伟大

关于卑微与崇高

舞动的扫帚,用绝美的舞姿注释

歌唱劳动

在与我比邻的一家医院洁白的产房

我歌唱每一声初生婴孩幸福的啼哭

它嘹亮而悠扬,如快乐的音符

在女护士疲惫的汗珠上起舞

真想把最美的诗歌献给她们

可面对她们——这些圣洁的天使

我羸弱的诗句,何其卑微

五一,劳动节之歌 文 / 踏秋而歌

山一样的脊,弓下来

铧犁弓下来

农人的腰,弯下来

汗水滴落

五月,有太阳风

有鲜绿色的禾,有裹着喜庆的大红彩绸的笑声

有宁和的炊烟

升起来,升起来

当城市的瞳孔,找到一种高度

雄伟,这古老的方块名词

被注入激素一样拉长身段,不可遏止地节节生长

匍匐的劳动号子,都爬上

矗立的顶端,爬上飞行物,爬上太阳系

在星汉的璀灿里,溺入幻想

我想到伊甸园,

和一张树叶。想到石器围猎,想到人类用燧石敲出第一缕闪耀的星火

想到造纸术,指南针

火药,活字印刷

想到,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头部

劳动光荣,劳动

创造幸福,劳动

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种智慧与快乐

我们伸展肌腱

让春风,抚摸身上河流一样鲜活的脉络

走出贫穷的沼泽

劳动诗歌范文第3篇

蛙鸣虫叫,鱼跃雀散,初春的旷野已是喧声鼎沸了。扶摇而上的风筝拥入碧空的怀抱,地上的人们舒展着筋骨攒足了劲。不知不觉中,春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向我们走来——在春意盎然的五月。

五月是孩子们的天堂,抛掉厚重的棉衣棉帽,跑到田野里尽情的撒欢儿,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涌动的时节,执子之手,与子同行,撷下春天里的玫瑰点缀爱的天空;五月是老年人的节日,踏着一路路春光,和着一串串鸟鸣,到刚刚解冻的湖面垂钓人生……五月,全体人民的日子——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18年前的五月一日,美国勇敢的劳动者为了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高高的举起起义的大旗,反对欺凌他们的资本家,为劳动人民赢得他们应有的权力。水一样流走的是日子,记忆被时间流逝得日益斑驳,人们却没有遗忘这一幕,“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他们英勇壮举的特别纪念。

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

在充满真情的五月,紧握你因劳动而开满茧花的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听你劳动的赞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一种人生;“凭栏处,潇潇雨歇”是一种人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人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是一种人生。种种人生,劳动如咖啡里的方糖,把我们的人生调得有滋有味;劳动如路旁的一帧风景,把我们的人生装扮得亮丽多彩。

劳动诗歌范文第4篇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 ,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

欢快的乐章,

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

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 归月色

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

五一劳动节的歌朗诵稿(2):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看见

那怒形于色的人群

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听见

那激越高昂的呼声

越八十年的时光隧道

正清晰的响在耳边

还我青岛 拒签和约

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祖国母亲岂容蹂躏

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

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

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

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

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

痛打卖国贼人心大快

火烧曹家宅义愤冲天

血腥镇压何所惧

我以我血轩辕溅

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

这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我是一首永恒的爱国诗篇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

伊拉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硝烟

霸权主义者随意干涉它国内政

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侵华历史

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

漫长的人类社会呀

演绎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悠久的历史文明啊

又有多少悲剧频频上演

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

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翻开五月日历

我的信心倍增

干劲冲天

信念是坚固的堡垒

理想象燃烧的火焰

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

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

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

年轻的朋友信

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

团结一心 务实苦干

奋起直追 自强不息

去拥抱新世纪

去拥抱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关推荐:

劳动节诗歌:今天五一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诗歌

有关五一劳动节的文章

五一劳动节文章精选

五一劳动节的诗歌10首

劳动诗歌范文第5篇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绿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 , 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

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

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 归月色 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使者

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

最真的赞歌!

-- 劳动者!

天下最容易接近的是泥土

以及和泥土相依为命的男人和女人

他们以劳动的方式

同这个世界真情对话

他们漂泊过的所有地方

都生长发展史和进化论

蕴含丰富且平易自然

他们依山而立

丛林草莽中

染一身翠绿

山地里逐鹿生活

寒风中围猎山的苍劲树的挺拔

在最靠近太阳的地方

顶天立地

他们傍水而居

江河溪谷中

柔情似水

人与水动情的汇合在一起

便诞生缓婉的船灵秀的鱼

在所有的黎明和黄昏

收获幸福和安祥

通常情况下

劳动者

几根蓠芭便围成家园

习惯用看爱人的那种目光

守望收成

男人喜欢用酒

女人选择用泪

表达对生命的一往情深

劳动者的贫穷是身无长物

劳动者的富有是精力充沛且体格健壮

因此创造了人丁兴旺世代繁衍

也创造了舞蹈、诗歌和天堂 。

一株草的感召

在我的远方 你生长

幽香千里迢迢 弥漫了我的诗句

那安谧的姿态时刻感动着我

教育我潜下心来

熄灭一切物欲的喧嚣

注目你

注目你优美的生存

2

在我局促的生命里

从此需要积累渴慕

推开沧桑世事

推开浮华和累人的功名

推开盛筵 盛筵上的残酒

聚精会神地聆听

聆听你清醇的灵魂

3

你的成长就是我的快乐

你的安宁就是我的福音

我要为你删除风暴 删除

一切不怀好意的风暴

然后果断地刷新天空

把你的所有愿望揣在怀里

收藏 并挚爱终生

4

污染的人类提醒我

对于这株草的爱

必须

矢志不移 满怀忠贞

5

芳草依依 情思切切

香透

我平凡的人生

庆祝五一劳动节诗歌朗诵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看见

那怒形于色的人群

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听见

那激越高昂的呼声

越八十年的时光隧道

正清晰的响在耳边

还我青岛 拒签和约

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祖国母亲岂容蹂躏

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

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

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

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

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

痛打卖国贼人心大快

火烧曹家宅义愤冲天

血腥镇压何所惧

我以我血轩辕溅

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

这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我是一首永恒的爱国诗篇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

伊拉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硝烟

霸权主义者随意干涉它国内政

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侵华历史

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

漫长的人类社会呀

演绎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悠久的历史文明啊

又有多少悲剧频频上演

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

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翻开五月日历

我的信心倍增

干劲冲天

信念是坚固的堡垒

理想象燃烧的火焰

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

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

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

年轻的朋友信

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

团结一心 务实苦干

奋起直追 自强不息

去拥抱新世纪

劳动诗歌范文第6篇

我们仿佛看见

那怒形于色的人群

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听见

那激越高昂的呼声

越八十年的时光隧道

正清晰的响在耳边

还我青岛拒签和约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祖国母亲岂容蹂躏

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

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

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

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

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

痛打卖国贼人心大快

火烧曹家宅义愤冲天

血腥镇压何所惧

我以我血轩辕溅

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

这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我是一首永恒的爱国诗篇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

伊拉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硝烟

霸权主义者随意干涉它国内政

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侵华历史

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

漫长的人类社会呀

演绎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悠久的历史文明啊

又有多少悲剧频频上演

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

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翻开五月日历

我的信心倍增

干劲冲天

信念是坚固的堡垒

理想象燃烧的火焰

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

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

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

年轻的朋友信

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

团结一心务实苦干

奋起直追自强不息

去拥抱新世纪

家政服务员

酱醋油盐饮食茶,护幼扶老涮洗擦。

巧手烹调香饭菜,

勤谨浇开醉心花。

牛奶配送员

应时按点快奔波,

大桶装满小瓶搁。

季约日送随召唤,

情系于行奶鲜活。

报刊零售员

立起亭台开扇窗,未曾铺张不潢装。

众刊精品操情冶,群科闪耀慧新光。

餐饮服务员

走出穷乡僻壤村,加入厅堂服务军。

学技就业两不误,礼正仪雅宾客尊。

商品推销员

商城空道占边角,展示新品市场瞄。

请君试用争比妙,躬身侍服敢呈豪。

小吃叫卖者

春夏秋冬无阻拦,推车唤买喊连绵。

“卖粽子了”一声唱,别样人生苦亦甜。

汽瓶装送者

别离原岗创业忙,自强发奋众友帮。

换瓶充气常供应,便民利家装运扛。

废品收购者

锈铜烂罐破铁缸,旧胎瘪塑黄纸箱。

别人丢弃我拾捡,利用回收废变良。

蹬三轮车者

轮转街巷善穿梭,风雨兼程不退缩。

送孺拉困载老弱,双脚蹬出誉满多。

书画装裱者

松柏兰竹五颜涂,篆隶真草挂幅出。

五一劳动节的诗歌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绿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

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

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归月色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使者

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

--劳动者!

天下最容易接近的是泥土

以及和泥土相依为命的男人和女人

他们以劳动的方式

同这个世界真情对话

他们漂泊过的所有地方

都生长发展史和进化论

蕴含丰富且平易自然

他们依山而立

丛林草莽中

染一身翠绿

山地里逐鹿生活

寒风中围猎山的苍劲树的挺拔

在最靠近太阳的地方

顶天立地

他们傍水而居

江河溪谷中

柔情似水

人与水动情的汇合在一起

便诞生缓婉的船灵秀的鱼

在所有的黎明和黄昏

收获幸福和安祥

通常情况下

劳动者

几根蓠芭便围成家园

习惯用看爱人的那种目光

守望收成

男人喜欢用酒

女人选择用泪

表达对生命的一往情深

劳动者的贫穷是身无长物

劳动者的富有是精力充沛且体格健壮

劳动诗歌范文第7篇

我们仿佛看见

那怒形于色的人群

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听见

那激越高昂的呼声

越八十年的时光隧道

正清晰的响在耳边

还我青岛拒签和约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祖国母亲岂容蹂躏

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

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

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

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

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

痛打卖国贼人心大快

火烧曹家宅义愤冲天

血腥镇压何所惧

我以我血轩辕溅

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

这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我是一首永恒的爱国诗篇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

伊拉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硝烟

霸权主义者随意干涉它国内政

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侵华历史

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

漫长的人类社会呀

演绎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悠久的历史文明啊

又有多少悲剧频频上演

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

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翻开五月日历

我的信心倍增

干劲冲天

信念是坚固的堡垒

理想象燃烧的火焰

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

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

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

年轻的朋友信

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

团结一心务实苦干

奋起直追自强不息

去拥抱新世纪

家政服务员

酱醋油盐饮食茶,护幼扶老涮洗擦。

巧手烹调香饭菜,

勤谨浇开醉心花。

牛奶配送员

应时按点快奔波,

大桶装满小瓶搁。

季约日送随召唤,

情系于行奶鲜活。

报刊零售员

劳动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刘禹锡;诗歌;创新;新韵味

[作者简介]张振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浙江杭州310053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173―03

在诗歌人才辈出的唐朝,刘禹锡和白居易齐名,文学史上有“刘白”之称。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宋代的苏轼、黄山谷也很推崇刘禹锡。刘诗有很大的造诣,他使诗歌题材领域得到拓展和发掘,深化和反驳了传统的主题表现;特别是他的民歌体诗对后世影响极大,使诗歌的体式有了很大的变革和完善,体现了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意义。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这样评价:“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其诗处处有神物护持。”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也说:“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盖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取,真才情之最豪者。”

刘禹锡生活于中唐时期,曾两次被贬,在湖南朗州(今常德)和广东连州前后呆了二十多年。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三个层面论述刘诗在诗歌创作上的突破和创新。新路

一、纳劳动场面入诗,踏出一条创作

唐代诗歌的内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广泛。山水诗、边塞诗等凡是生活触角可及之处都有入诗者。而刘禹锡在诗歌内容拓展和发掘上更是不遗余力,成就昭然。他在被贬连州时期,主动接触民间,观察社会,察访气候、民俗,致力于劳动场景的描写。这类诗歌题材是盛唐时期山水派诗人未曾涉笔的创作领域。

诗人在《相和歌辞・采菱行》一诗中,以观察生活的独特文学视角记下了白马湖采菱的劳动场面。秋日湖中采菱的劳动景象流于诗人笔端,劳动的欢快和竞争的紧张融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满湖荡舟的采菱女为了争看谁采得多,顾不上岸边骑在马上看她们的有情郎,不时地挥动船桨左转右走,长衣短裙飘摇着,头钗发钏晃动着,欢声笑语交映着,紧张热闹的劳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而人们仍然沉浸在白天的欢快中,在富有水乡特色的竹楼里饮酒对歌,通宵达旦。诗人对劳动人民的那份感情通过对劳动场面的细致、深切地描绘体现出来;少有人涉及的新的诗歌创作领域在诗人笔下拓展开来,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创作新路子。

在遭贬广东连州时,刘禹锡和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桑之事,用民歌的形式来直接反映农民生活,写下了以劳动农民为题材的《插田歌》。“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裙,农父绿蓑衣。”诗人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活泼的动态:山岗上的花草看上去整齐有序,燕子穿梭飞舞着,田埂远远望去笔直如线,清水闪着粼粼白光。农妇们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们披着绿色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的色彩对比,分外调和。诗人所用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流动着一种美的意蕴。“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这更是把劳动时人们的欢愉和热闹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用其独到的观察角度和笔法,将劳动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的美好表现和周围环境物态的审美情趣交汇在一起,营造了极具感染力的意境之美,为后人留下了有关这种源远流长而又传播至今的民歌品种的珍贵记录[1](p815)。

被贬期间,刘禹锡深入瑶民的生活,写下了《莫瑶歌》《蛮子歌》,展示了一千多年前居住在粤北山区的瑶族人民的居住、耕作、语言、祭祀、衣饰、婚姻、市易等等带有浓厚原始色彩的生活习俗,把他们的日常生活各个侧面的细节写人诗中,描写得生动逼真。诗人善于捕捉他们的生活形象。他们的生产方式还是刀耕火种,捕捉野生动物,生聚于深山密林中。由于常受到汉人统治者的歧视压榨,行迹诡秘,惧见生人。历史上能注重描写少数民族生活的诗人寥若晨星,像刘禹锡这样描述具体、视野开阔的诗作就更加珍稀。他的创作笔触涉及前人从未表现的新领域。

安徽的方心棣在刘禹锡民歌体诗艺术的探讨中认为: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既具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民歌色彩与文人诗的韵味融合在一起,使得他的诗作既清新明朗又含蓄华美,既有鲜明的地方情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抒情意味。这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是别具一格的。生活给了诗人灵感,劳动让诗人在创作上得到升华。可以说,正是政治上的失意,让诗人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劳动;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将娴熟的艺术表达技巧与民歌的特点相融相映,拓展了新的诗歌歌咏领域。

二、以生活苦酒为源,酿出诗歌淳厚甜美

生活的不如意并未使刘禹锡消沉和颓废。他以开朗豁达的心胸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豪放不羁、倔强不屈的品格在诗中突出地得以体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一反传统的悲秋、叹老的情感逻辑和思想轨道,不乏创作的热情,又对此进行深化和反驳。诗人以身边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自己的心灵;以周遭欢乐明快的劳动场面感悟生活,用自己对自然和劳动的审美观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自己从现实的困扰中解脱出来,享受生命自由质朴的快乐,宣泄被贬僻居的冷漠孤寂情怀。如著名的《秋词》二首便是刘禹锡这类诗歌的典型之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涤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赞秋景以现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和情趣。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诗人的情操在《始闻秋风》中也可一见,如“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的诗句,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不畏艰难的精神。尽管此时诗人颜状衰变,但豪情不减,体病不算什么,犹上高台。那份坚强,那份执着,感人肺腑,令人扼腕。沈德潜称赞此诗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此。”

经过二十多年磨难的诗人终于再次被召回京,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刘禹锡。诗中对刘禹锡不幸遭遇寄予的无限同情和感伤哀婉的格调使诗人感慨万分。为了答谢白居易对自己的深情厚谊,也为了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刘禹锡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

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的前四句以直陈笔法概括了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抒写归来后的感受。诗人用“烂柯人”、“闻笛赋”的典故抒发了怀念故友之情和恍如隔世之感,格调低沉、哀婉。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暗含着对世事的不满、不平、愤恨。后四句文势一变,诗人从长远着眼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从社会大势和国家前途的宏观角度立意运思,表现了其旷达、豪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回扣诗题,表明对白氏赠诗的答谢之意。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透射出一种昂扬勃发的精神、始终不衰的政治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1](p826)。白居易在《金针诗格》中称赞说:“梦得相寄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此二联神助之句,自能诗者,鲜到于此,岂非梦得之深者乎?”此语道出了刘诗的独特之处。

三、撷民歌创作精髓,留予后人诗韵永垂

孙琴安在《试论刘禹锡在唐诗中的地位》一文中写道:“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他(刘禹锡)也显示出了与唐代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一般说来,刘禹锡的诗都比较明快,很少晦涩,无论是古诗、乐府、近体都有这个特点。而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练。特别是他被贬期间,从民歌中吸取养料所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纥那曲》《踏歌词》等,更是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刘禹锡不满于当时的某些乐府诗“不能足新词以度曲”(《董氏武陵集纪》)的倾向,且比较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努力掌握民歌曲调,学唱《竹枝词》,使“听者愁绝”(白居易《忆梦得》诗自注)(卞孝萱,吴汝煜《刘禹锡的生平与诗》)。刘禹锡在巴楚一带听到叫“竹枝词”的当地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引起诗人的爱好和重视,于是模仿这一民间形式,一连写了十余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竹枝词》十一)就是诗人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诗人用丰富的视角,通过江水(视觉)、歌声(听觉)及如晴雨一般的感受,生动细致地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特别是诗人用以天气的“无晴”与“有晴”,谐人物的“无情”与“有情”,“晴”“情”双关谐音表现爱情,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极富民歌风味,最为人称道心](P382)。明人谢榛认为这两句“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诗庆》)。六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恋情,作者在这里是效法了六朝民歌。作者抓住春末夏初之际.南方的天空中常常出现的这边白云翻卷雨帘高挂,那边却红日朗照一片晴明的气候特点,来写照少女忐忑疑虑的心境。同时,采用移情人景、欲吐还吞的抒情方式,更增添了诗的委婉余味,魅力无限。“山头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八)诗人不同于以前民歌中往往用花来比女子,在这里把花用来比男子,别有一种新意。诗人用通俗上口的民歌手法,体现了“含思婉转”的特色,表现了农村妇女的爱情,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使“竹枝词”这一民歌形式得到创新。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竹枝词》九)描绘的则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对刘禹锡民歌体诗歌分析时写道:“这些诗的特点是保存着清新爽朗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能大胆吐露内心的情感,借助于比兴手法或双关语,使人感到真挚而含蓄,比之一般民歌又要细腻、华美一些。”[3](p467)

吴汝煜《谈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时特别提到刘禹锡的《竹枝词》的音乐美。认为刘禹锡的《竹枝词》,“每首的前两句主要吸取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大体上保持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在曲调上凄凉怨慕的特点,兼有两者之长,做到和谐与拗怒递用,又大量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使之更加符合天地自然之声,因此表现出含思婉转的韵味。”[4]

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一改过去文学史多只强调刘禹锡民歌体作品艺术成就的格局,依次分析了其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民歌体等四个门类的诗歌作品,最后认为:“刘禹锡的诗,律诗、绝旬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5](p194)

总之,刘禹锡的诗歌或描写群众劳动场面,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展现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具有清新自然、健康活泼的韵味,充满着生活情趣,在不如意中乐观地生活;或托物言志,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或直抒胸臆,表现了守正不阿的品格和对佞臣的愤慨,旷达坚毅。诗人开拓了诗的题材领域,继承和发展了诗歌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胆地以民歌形式反映生活,改革、完善了诗歌的体式,充分体现了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意义。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创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明代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正说明了刘禹锡诗歌的深远影响,不愧为“真才情之最豪者”。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韦凤娟.新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吴汝煜.谈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J].文学评论,1983,(5).

劳动诗歌范文第9篇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的诗歌,它们在结构形式上,常常采用一种复叠的手法,即诗歌的章与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应的地方更换几个词而已,这种手法就是重章叠句。《诗经》的作者巧妙地利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地进行吟咏歌唱,借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得以传达出无穷的魅力。

一、营造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使欣赏者感到回味无穷。营造意境的手法有多种,在《诗经》中,一些诗歌正是利用重章叠句这样的形式创造了浓郁的氛围和意境,达到了绝好的效果。如《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诗歌。全诗3章24句,只更换了几个字词,作者反复吟咏,表达了对“伊人”的执着深情及不可求得的怅然情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苍凉幽渺的画面:深秋的清晨,茫茫的河边摇曳着茂密的芦苇,天气寒冷,露水在芦苇叶上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这是诗人在河边所见景物,也为主人公抒发内心的情怀提供了一个相适应的空间。紧接着诗歌指出“伊人”在水的另一方,任凭诗人如何上下求索,但“伊人”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二、三两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只在章节中变换了几个词语,进一步宣泄其惆怅之情。因此,《蒹葭》所描绘的景和所抒发的情是相谐相生的,全诗通过这样复叠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凄婉,情真意切的艺术境界。

二、深化诗歌的主旨

《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可以渲染氛围和意境,同时可以利用这种复叠的形式,反复歌咏,突出诗歌的主题。如《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是一首控诉剥削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诗歌,全诗共三章,诗人在每章开头就把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比作贪婪肆虐的大老鼠,并愤怒地大声申斥。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传达出劳动者对奴隶主贵族的憎恨,并热情的歌颂了他们向往的理想乐土,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加深了诗歌主题思想的发挥。

三、加强诗歌的抒情性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走向,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结构短小的抒情之作,这些歌曲多表达人们日常的情感,这些情感或快乐或悲愁或愤怒,对吟唱者来说,有时往往情不能自已,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由此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抒情艺术。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全诗三章,三章诗的内容基本相同,只变换了六个字。这是一首深情的恋歌,一位男子怀念正在采葛的情人。有情人分离,哪怕是短暂的分别,也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相思。虽然只“不见一日”,就仿佛隔了“三月”、“三秋”、“三岁”那么漫长的时间。通过诗人反复咏唱,他心中缠绵尽致的相思之情也层层加深。这种相思之情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得到充分展现,必定也能深深打动读者。

四、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诗经》本身是一部音乐歌集,它的作品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尽管它原先的乐谱已经失传,但我们依然能够从这些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中体会到《诗经》的音乐特点,即韵律和节奏。如《周南・》:

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

采采,薄言掇之。采采,薄言捋之。

采采,薄言之。采采,薄言之。

这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三章诗歌采用重叠的形式,选用简洁明净的语言,特别是“采”、“有”、“掇”、“捋”、“”、“”这六个动词,传神地刻画出妇女们采集时从少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却没有雕饰的痕迹,相反这几个字自成音韵,再加上贯穿诗歌始终的两个叠字“采采”,使诗歌充满了音乐美和节奏感,成功地渲染出轻快的劳动气氛和劳动者愉悦的心情。再如《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这首诗写一群采桑女在劳动结束时呼伴同归的情景。两章间变换的八个字,但每句诗歌之后都使用了语气词“兮”,既表现出一种悠闲轻快的情调,这正和诗歌内容非常吻合,同时,“兮”字在每句诗歌相同的地方出现,又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这种袅袅的韵律正体现了《诗经》的音乐性。

《诗经》是中国文学光辉的源头,它重章叠句的手法被众多的诗篇所使用,通过反复递进,层层深入,以此渲染意境,深化主题,加强抒情,并使诗歌充满音乐的美感,达到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这种简洁的形式能获得如此美妙的效果,值得学者们认真分析研究。

劳动诗歌范文第10篇

一、浓妆淡抹总相宜――音乐与诗歌的关联

同样和孔子相关,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相信大家都听过。其曲原名《猗兰操》。关于其来源,宋郑樵所著《通志》卷四十九《乐略》第一章有述:“《猗兰操》亦日《幽兰操》。世言孔子作。孔子伤不逄时,以兰荠麦自喻,且云:我虽不用,于我何伤?言霜雪之时,荠麦乃茂,兰者取其芬香也。今此操只言猗兰,盖省辞也。”

有诗如此,有乐如此,夫复何求?由此可见,诗歌与音乐确实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尚书・虞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此外,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与音乐也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众所周知,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后来诗歌逐渐脱离了劳动生产,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可是诗歌还是和乐演唱的,如汉朝乐府诗的出现可见一斑。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音乐与诗歌教学融合

长期以来,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总习惯于清读或者在网上下载朗读配音,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讲授技巧、手法。而音乐的作用可以点燃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诗歌教学中穿越时空,与《国风》《离骚》共舞,与唐风宋韵元曲共鸣。有如此激情,何愁学生不会喜欢诗歌?

1.利用现有的音乐资源,引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无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现代诗,如果教师能把诗歌唱出来,那么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就能油然而生。其实,把诗歌改编成歌曲的例子有很多。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陆游的《钗头凤》,岳飞的《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水调歌头》,孔子的《幽兰操》等等。可以想象,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一起伴着悠扬的旋律,唱起雅致的诗歌,仿佛刹那间置身诗风氤氲的先秦,重温诗歌巅峰的唐风宋韵,与生同乐,优哉游哉!

2.尝试配乐朗读,开启诗歌教学的大门

朗读诗歌,可以配上相应的音乐。笔者在教学杜甫的《咏怀古迹》时,有感于王昭君的悲惨身世,尝试寻找不同的配乐,用不同的方式去朗诵。最后选定的配乐有三首,一首是林海的《琵琶语》,一首是日本陶陨大师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一首是中国古典名曲《昭君怨》。三首配乐都很好,很难取舍。我最后决定同时用上这三首配乐,在导入诗歌时用的是《昭君怨》,配乐朗诵时用的是《故乡的原风景》,文章结尾点明昭君和杜甫的共同悲剧时用的是《琵琶语》。在凄美的乐声里,师生一起学会了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主人公悲剧的来源和情怀,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乐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诗歌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同样一首诗歌,选择不同的配乐,就可以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1.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合适的配乐

选择什么样的配乐,往往取决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内容或军旅边塞、或思乡怀远、或闺怨怀人、或山水田园,情感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这些就需要配乐的节奏或轻重缓急,旋律或轻快悲抑。一般来说,诗歌内容积极向上,情感热情奔放的,大多选择节奏轻快、乐音高亢的乐曲作为配乐;而对于内容消极低沉、情感悲愤抑郁的诗歌,更适合选择节奏缓慢、乐音低徊的乐曲作为配乐。

2.根据诗歌类型确定不同的配乐

按照形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而按照诗歌的篇幅来分,大致分为长短两类。一般对于篇幅较短的诗歌,如绝句,可配可不配;而对于篇幅中等和较长的,更适宜于使用配乐。我们在选择配乐时,对于楚辞、骈赋类,更倾向于古筝、琵琶类的配乐。对于唐诗、宋词之类,可以选择钢琴类的配乐。而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就更大,就可以选择古典音乐,还可以选择一些歌曲作为配乐。

3.根据诗歌的声韵特点选择不同的配乐

诗歌的声律,主要包括诗歌的节奏、押韵、平仄、句读以及造成节奏的修辞如排比、对仗等音乐要素。因此,我们在选择配乐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些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而所谓诗的节奏,它往往是生活节奏与诗人情感节奏的艺术化反映,它是指诗歌语言音调的轻重抑扬和音节的长短疾徐的有规律的交替反复。

四、眉深浅入时无――诗歌教学中选取音乐的原则

1.实用原则

配乐不是越好听越适合作为配乐,切忌华而不实。美妙动听的配乐有很多,但很多并不适合作为配乐。如《天空之城》《彩云追月》等,这些乐曲固然妙不可言,但是它们要么过于唯美,要么过于严肃,要么过于大众化,作为配乐是很不适合的。

2.就近原则

可以选择一些你所熟知的轻音乐作为配乐,如果临时选择一些不是很熟悉的轻音乐来配乐,很容易在配乐的过程中发现配乐只是开头适合,而中间和结尾很容易破坏诗歌的意境。

3.适配原则

我们在选择配乐的时候,往往要根据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配乐,配乐的节奏、旋律要能与诗歌的内容情感相适配,毋须为了朗读而朗读。毕竟音乐的选择只是形式,实在没有合适的配乐,宁缺毋滥。

上一篇:著名诗歌范文 下一篇:小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