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7 23:24:48

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与学科艺术;合理应用

钢琴发展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音乐家创作音乐作品,描述内心情感世界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不但可以深层次的阐述作品内容,还具有反应灵敏、音域宽广、强弱控制对比明显,表现力强的特点,这使它在音乐的世界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获得了“器乐之王”的美誉,并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在社会上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推广和广泛的应用。自1927年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萧友梅博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院校(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以来,我国音乐院校广大师生就从未间断过对钢琴演奏技术和钢琴教学课程的深入研究 ,随着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院校的广大师生在提高钢琴演奏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解的能力,欣赏的层次也随之不断攀升,这些都加快了创新钢琴教学方式的步伐,也推动了从传统的钢琴教学课程转换到综合化钢琴教学课程的进程。

一、钢琴教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单纯教一些演奏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更有一些教师缺少专业的演奏技巧讲解,讲课内容枯燥,以致使学生演奏作品“机械化”,这让大家感受不到钢琴作品本身所带来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因此钢琴教学课程的综合化已经成为广大音乐院校师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化的钢琴教学课程是指在传统的教学课程基础上,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的科学搭配,丰富教学内容,并促使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技术、以及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独立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加和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这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通过这种综合化的钢琴教学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科学、深层次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也将使我们教授者获得满意的教学成果。

二、钢琴与各门类学科艺术的关系

(一)钢琴与绘画艺术

钢琴教学与绘画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各有自己的领域有着遥不可及的地位,而它们却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纵观古今中外的名画名曲,并不是单纯在其领域内独立存在。钢琴作品能够表达万事万物的形象及精神,绘画艺术也同样能充分地表现出万物的真善美。

“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灵魂是紧绷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敲下一个个的琴键,就会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悸动。”这是抽象派艺术大师康定斯基所著《论艺术里的精神》中的一段文字。钢琴教学与绘画从理论上讲,似乎是两门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通过优美的节奏与旋律给人们听觉的感官刺激,而后者则通过富有魅力的线条与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人们在评论绘画作品时,常喜欢用“节奏感”、“韵律美”这样的词句,同样,欣赏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仿佛置身在深邃幽远的蓝色月夜,从莫扎特明快的乐曲中感受到生机盎然的绿色春天,通过动与静、近与远、景与情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引人人胜。钢琴中的C,D,E,F,G,A,B这7个音的音高,分别相当于“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在音乐中和声和音色可以渲染色彩,而和声、织体、调性的变化可以造成明暗、深浅、疏密、浓淡的色彩变化。理解钢琴中的音色和声及声音的组合,必须热爱色彩,对色彩敏感,懂得音乐与色彩的联系。音乐的过程就是声音和色彩发展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钢琴和绘画之间有一座互相贯通、联系的桥梁。

(二)钢琴与宗教艺术

在西方,作为对神的情感宣泄,基督教音乐一直受到教会的高度重视,多声部宗教歌曲、弥撒曲、安魂曲等,用于宗教仪式与宗教活动中。基督教的不断发展间接延续艺术形式的发展壮大,从无伴奏的格里高利圣咏,逐渐加入管风琴、古钢琴及带有钢琴伴奏的教会合唱曲。自巴赫的出现,钢琴曲直接成为宣传基督教的手段。他创作的《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曲》等,均取材于《圣经》。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系列作品最为著名《威廉退尔教堂》则描绘教堂建筑的雄伟、庄严与神圣。钢琴为教会唱诗班伴奏及作为《弥撒曲》、《安魂曲》等宗教音乐的主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同样沿用至今。

(三)钢琴与心理学

钢琴艺术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心理学的理论逐渐被应用于音乐研究,对钢琴学生练琴过程中的注意、记忆、想象和听觉等心理因素找出其规律,并通过分析找到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的钢琴教学方法。

在演奏中的音乐注意受到演奏者的知识和经验影响,通过对所演奏音乐进行分析,将客体单位扩大,从而总量也随之扩大。人对音乐注意的紧张度和稳定性在演奏者开始接触作品时,视谱注意的紧张度越大,生理活动对客体的反应越完整。注意的稳定性越强,视奏过程中视觉、听觉对演奏校正持续性就越强。所以,不能任由注意力无意识的分配及转移。钢琴演奏是一种特殊的舞台艺术形式,好的音乐记忆是演奏的基础,在习琴中对乐谱的认识和反复练习将信息储存到大脑中,通过手指传递给观众,记忆的活动贯穿整个钢琴学习始终。音乐的语言是抽象的,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模仿、象征关系来实现的。因此,演奏者想象越丰富,对作品的内涵体验就越清晰。钢琴演奏中对作品背景的想象能够帮助演奏者投入到作品的氛围中体会理解。对情感和情绪的想象,通过声音艺术传递和唤起情绪的艺术,抓住作品的精髓。比如:演奏肖邦《雨滴前奏曲》时,想象到在海岛上修道院屋檐下雨滴作响。作为“二度创作”的钢琴演奏,强化音乐心里,通过自己的演奏给于观众戏剧性的意境。

(四)钢琴与戏剧艺术

钢琴自身的特性无法直接构成戏剧艺术,但当音乐融入戏剧作品后,地位便不仅仅服从于剧本了,有时可以成为戏剧的主宰。在情感表达层面,音乐可以拓宽戏剧的表现力,具有超越语言表达的优势。

克菜门蒂《g小调奏鸣曲》(作品50之3)是其创作的唯一标题音乐,一共有三个乐章,被命名为《被遗弃的狄朵》,通过戏剧音乐元素描述了狄朵和埃涅阿斯的故事,预期着浪漫主义时期一位成熟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中的戏剧性冲突真实存在于音乐作品中,特别是钢琴作品。西班牙作曲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的钢琴组曲《戈雅画集》中的第5首《爱与死:叙事曲》这种戏剧性冲突体现在音乐的主旋律、节奏型、速度、以及强弱变化,极大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戏剧性冲突,实际上就是指那些真实的、凝结成意识和行动的内心活动及其产生的效果。“音乐的戏剧”与“戏剧的音乐”有机地结合,乃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先决条件。

三、跨学科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钢琴演奏是门专业性强、精细而复杂的音乐艺术种类,钢琴课作为高校音乐系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拓展其教学内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钢琴与各类姊妹艺术的综合,作为高等师范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直接影响到中国音乐教育大方向改革的收效与成败。而过去以至现在高师的音乐教育采用以彼此割裂的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学生只能对钢琴作品弹奏获得支离破碎的印象,各方面能力也不能得到发挥,在钢琴学科与其他门类学科艺术的综合做得很不够。而今,以钢琴教学为主线,同时贯穿美术、戏剧、舞蹈、戏曲、电影、音乐史、电影等各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有机地贯穿相关艺术学科及文化的教学内容, 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 有所侧重的综合钢琴教学法,使学生在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交叉中达到更全面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目的。作为高校钢琴教师,应该把努力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内涵的能力,大力发展其音乐认知能力与创造性的表现能力当作首要任务,始终贯穿于钢琴教学的全过程。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跨学科;交叉学科;协同教学;交叉学习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03-03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1989年,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在跨学科学习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定义:教学将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跨学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是学习和研究的全球性特征的一种反映,应通过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在多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

国外跨学科教学改革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近年来,美国大学普遍设置跨人文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人文与技术科学等新学科与综合课程,如斯坦福大学的“多学科教学与研究”(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行动等。英国利兹大学在理科、艺术与社会科学、现代语言等学科领域设置各种结合课程,其中理科设置70多门;牛津大学现有30%以上课程都是由两种以上科目结合而成,诸如“哲学与数学”、“经济学与工程科学”、“生理学与哲学”等。

跨学科教育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从专业角度来说,设置跨学科专业,建立辅修、双学位制度;从课程教学角度来说,开设包含跨学科内容的新课程;从学生角度来说,课程的受众跨学科化,便于进行交叉融合。

在设置新的交叉学科专业时要淡化专业界限。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专业目录,增设交叉专业,有25个学科群设置了跨学科专业,用以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中国教育部也于2010年开始修订专业目录,强调兼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专业设置。目前进行跨学科专业培养研究的文献包括工程管理类专业、工业设计类专业等。

在跨学科课程改革方面,密歇根大学提出跨学科协同教学,采用“课程合作”模式和“集合式课程”模式。前者由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共同设计、讲授;后者则是2~3门相关主题的独立课程被安排同步讲授。这种理念很务实,相对容易实施,但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信息和经验、激励机制、行政管理和学生专业背景等带来的问题。也有学校开设了新的跨学科课程,如软件知识产权管理、计算思维和网络、群体与市场课程等。

学生交叉学习也是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式。提出指导本科生“多学科联合毕业设计”的方法,通过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制定相关题目,共同完成设计,达到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目标。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学生来自网络、经济、网络营销与广告、信息安全、在线支付、电子获批、法律、公共管理和在线出版等专业背景,他们在课程学习和项目实施中实现了跨学科交流。底特律大学组织工程系和护理系的学生,联合为残障人士设计城市辅助设施,并从中相互学习。则尝试面向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同学同班开设数据库系统课程。

本文在2012年7月下旬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主持的“跨学科课程(网络、群体与市场)培训班”背景下,总结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跨学科教学方面进行的实践,包括学科大类培养模式、教改实验班探索、数字媒体方向建设等,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跨学科教学进行了构想,包括“网络、群体与市场”这门跨学科课程的开设计划,以及如何推动跨学科选课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将李晓明教授的跨学科课程在我校落实,将其跨学科理念在我校发扬光大。

2 跨学科教学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跨学科教育方面已有一些初步实践,包括学科大类培养、创新班设置、数字媒体方向建设、学院平台课建设等方面。

2.1学科大类培养

合肥工业大学于2012年启动宣城校区招生工作,开设5个系,采用2+2培养模式,即2年统一培养,2年专业培养。以信息工程系为例,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7个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在前面4个学期,系里所有学生在同一平台上课,强调专业大类培养,形成较宽的学科基础和跨学科背景。2年后,开始分流,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尽管上述改革刚刚开始,但在此模式下,学生之间知识交叉会自然形成,跨学科优势将凸显。

2.2教改实验班

合肥工业大学于2010年成立电气信息类教改实验班,依托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管理。实验班的专业方向为电气信息类,学生由学校2010级各理工类专业的50名同学组成,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和先导区,旨在培养基础宽厚的跨学科人才。教改实验班同样采用2+2培养模式,前2年实行跨学科的特殊培养计划,2年后自由选择专业。目前该班同学已经分散到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但该班级建制仍然保留,希望能够保留跨学科交流的环境。

2.3数字媒体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使得学科方向越来越丰富。在“宽口径”、“重基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于2008年修订教学计划时设置以下4个模块方向:数字媒体方向、软件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和网络方向。每个方向由4门选修课程和1门方向综合设计课组成。

数字媒体是一个学科交叉方向,合肥工业大学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与建筑与艺术学院联合培养模式。在4门理论课程中,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由建筑与艺术学院承担,其他3门由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老师承担;在方向综合设计实践环节中,需要按组完成项目,我们采用4+2方式来组队,即4名计算机专业同学加上2名广告学同学,如表1所示。项目中大体按照技术、艺术方面进行分工,如完成游戏类项目,计算机专业学生负责编程实现,而广告学的同学负责文案设计和艺术指导,同学之间通过讨论等环节实现跨学科交流。

3 跨学科教学构想

3.1网络、群体与市场跨学科课程

2012年7月22-28日,由李晓明老师主讲的“跨学科课程(网络、群体与市场)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本次培训班由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三家联合发起,纳入教育部“2012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笔者有幸参加这次跨学科培训班,主要想学习跨学科教学模式和方法。关于本次培训班,个人一些总结如下:

1)听到很多学科之外的很多东西,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跨学科教学方法,如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该如何讲清楚同一个知识点,如何深入浅出地用计算机思维和理论来解释其他领域的问题和现象等。

2)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与数学、管理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学员一起交流、学习,本身也是“跨学科”协作的一部分。

3)计算机学科和社会学科结合很自然,因为我们对社会现象耳熟能详,对很多东西有直观的感受,这样经过理论分析的结果都能接受。这次“跨学科”培训的选题非常好,也容易推广。

正因为如此,我们计划将这门课程带到合肥工业大学,进行跨学科教学方面的尝试。北京培训结束后,我们于8月召集相关教师组织了一次教学讨论沙龙,决定开设“网络、群体与市场”课程。因为是第一次开设这门跨学科课程,我们计划采用四步策略,如表2所示。其中,第一步课程研讨班已经开始,学院3名教师已经试讲部分课程。而最终我们希望本课程与国外同类课程实现同步授课,达到课程国际化的目的。

3.2跨学科选课政策

为了推动跨学科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在2011年教学计划中实行个性化学分,以推动跨学科选课。设置的个性化学分有6个,必须通过选择外专业课程来获得。通过此方式,一方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外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可促进课程受众的跨学科化。这样的政策易于实施,不用大动干戈即可实现跨学科教学。

4 结语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3篇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都是跨学科教学,要么跨信息技术和数学,要么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面对如此繁琐复杂的教学工作自己本身也有怨言,但既来之则安之,所以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在跨学科教学工作中逐渐得出以下心得。

一、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确定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也就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延伸,是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的固有知识。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才能确定学习的起点,确定对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学生的智能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共同探讨,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对所教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事先做好必要的计划和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和学的过程能愉快地进行。

二、确定多元智能发展目标。

学生的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样,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也要制定相应的智能发展目标。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多元智能结构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此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整合多学科知识,确定多元化学习资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统整跨学科的知识链,制订多元智能跨学科学习计划,根据教学实际,对适合学生多种智能的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便于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服务。学习资源的获取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与同伴在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比如可以到企业做问卷调查。

四、建设教师智能团队。

跨学科学习涉及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参与,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但是,多元智能学习的开展需要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单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与不同学科、学有专长的教师共同协作,组建一个多元智能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课题,组织教学活动,这种合作把各科教师的智力强项带进了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顺利进行。

五、实施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为目标,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地设计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进入学习情境,要注意将多种智能、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教学方式系统地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同时,各个学科的教师要进行优势互补,将他们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都展现出来。此外,教师也要克服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时,要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交流,共同商讨教学中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这一点在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科综合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需要历史、地理、政治教师的合作才能解决学科问题;理科综合则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这时又需要物理、化学、生物教师的合作。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智能团队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科教师就是要在这个阶段展示他们各自的风采。

六、交流与学习效果评价。

交流是实施跨学科学习过程的关键。学生的学习需要交流,教师的教学也需要交流。学生不可能通晓所有学科的知识,有些学生擅长言语语言智能,有的学生表现出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有很强的音乐韵律智能,有的学生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不同发展特长的学生应该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在巩固自身特长的同时,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才能够进行,教师和学生才都能学有所得。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还要组织学生及教师分享成功的体验,按照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对学习结果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组织,并输入学生的智能发展档案,作为今后分析学生智能发展的依据。

七、实施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着眼点

学生的兴趣和智能特点是实施基于多元智能跨学科教学的起点。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商讨,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多元智能的特点,事先做好必要的计划和准备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有连续性和持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在总的教学方针指导下的不同的选择方式,能够系统地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多元智能活动及学习策略与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2.整合多个学科的学习资源

跨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求学习的主题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在收集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可用价值,避免花过多的时间在一个领域资源的搜集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和学习,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强化自身多元智能发展。

3.实现多元化评价

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要求其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化、个性化的,以便于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实施多元评价要注意:⑴评价方式多元化。这种评价方式不局限于考试测试的分数,更多地注重学生智能发展的多个维度;不仅注重量化评价,更注重质性评价,例如引入档案袋评价、访谈等评价方式,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⑵评价主体多元化。应该发挥被评价者的主动性,让被评价者也参与评价,将评价过程由教师的个人裁决转变为教师、家长、同伴和学习者多方面参与的过程。⑶评价内容多元化。不能仅仅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及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多元智能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多元化智能。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可能会形式化地运用这一理论,不顾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能发展特点,生搬硬套地把一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糅合起来。所以,在课程实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使得教学既能适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最终实现“每一种智力从多门学科教学中得到培养,每一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宏,郅庭瑾,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钟志贤著.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教育科学出版社.

[3]罗宾・福格蒂,朱迪・斯托尔著.郅庭瑾主译.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教育科学出版社.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4篇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学生对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明显要高于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美术教学应尽量体现跨学科讲课的方式。

一、美术与艺术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

美术可以与其他艺术学科相结合。不过,仅以某一类主题来组织全部课程终是片面的。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思考分科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的结合。分科学习主要解决各种美术语言、基本技能和创作方法。同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各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形态及其表现技能,也应该通过有计划的教学形成必要的艺术素养。“艺盲”无法参与真正的艺术交流。在此基础上,要设计一些跨学科教学的单元或主题,通过探究活动达到综合体验、综合运用之目的。

我们可以从艺术语言形态切入,从中体会各艺术间的相关性,又能突现不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或从内容主题切入,或做个雕塑,或从研究原始艺术、宗教艺术、现实主义艺术、现代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等深层文化意蕴切入,然后再比较各种艺术语言形态及其相关性,从人文性质的高度认识各种艺术。有了单学科对艺术语言的了解,主题性的跨学科教学更能从根本上加深对艺术的人文性质的理解,并有望产生“突变”效应。

二、美术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

美术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教学可以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热门话题相联系;工艺教学则可以与民间艺术、地方风情相联系;建筑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智慧的结晶,与历史、地理、宗教、科技直接相关;现代艺术涉及种种西方现代哲学理念、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现代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的高度综合,与电子影像设备、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知识、技术相关。由于美术已渗透于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与人文、科技、宗教、社会、经济等学科相联系。

实践证明,在初中美术讲课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人说美术课像语文课,这的确有一定道理。语文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但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氛围的熏陶,这和美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对展现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美术课的学科魅力大有益处。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做到互相融合,共同促进的作用。

三、结语

只要教师善于进行跨学科讲授,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地思考,就会使学生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学生就会达到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以一种开放、探索性的审美态度从美术作品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根.新课程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学科;跨学科思维;教学模式;课例

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是指以英语学科为中心,以某个确定的知识点或中心题目为切入点,跨越学科界限,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方法、育人价值观、思维方式,对所指向的内容进行加工、设计和教学。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思维是一种迁移性极强的素养和思维品质,是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有机融合的高阶思维,是能够有效分析和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横向类比迁移和纵向远迁移解决许多学习与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正向价值观的形成。

一、主题式/问题式教学模式

CLIL(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理论指融合了内容与语言的教学,即将英语学习和学科内容学习融合起来,为语言和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协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CLIL教学模式中的内容是指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等,既指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等学科成系统的知识,也指某个专题,如风土人情、民族文化、语言、宗教、教育等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任何题材或话题。因此,CLIL教学模式又可分为“主题式”和“问题式”两种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多角度、多维度组织教学材料,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深度解读主题的教学。“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围绕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教学。例1主题:从濒危语言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内容:濒危语言语篇A、B、C。A篇讲述濒危语言概念;B篇讲述世界语言现状;C篇讲述世界各国采取的拯救濒危语言的行动和效果。三篇文章跨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地理等学科或领域。教学设计:本课分为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①前置学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词、划分段落大意、思考篇章结构;②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老师设计的问题链展开学习,课堂上,老师收集学生课堂答问,反馈学生学习效果;③评价学生答问情况。A.InPassageC,theauthorsaysthat“Onelan-guagediesouteverytwoweeks”,solanguagesdieouteverymonthandlanguagesdieouteveryyear.Basedonthisspeed,halfof6,000-7,000languageswoulddieoutinyears.(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拯救濒危语言?计算语言消亡的速度,了解拯救濒危语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B.WhydoestheauthormentionHebrewandKolokweinPassageB?(分析问题:作者引用成功案例想表明什么态度和意图?)C.Whatwillhappenwhenlanguagesdieout?(分析问题:语言消失后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与种族、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语言可能会随种族的消亡而消亡,如果这样,世界会因此失去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D.Whatdoestheauthormeanbysaying“endan-geredlanguages”aremuchlikeendangeredspeciesandplantsandanimalsinPassageA?(类比分析问题:为什么说“濒危语言类似于濒危物种和濒危动植物”?)E.Whatcanwedotoprotectendangeredlan-guages?(解决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濒危语言?)F.Whatdoyouthinkofthesemeasures?(评价:你认为这些拯救濒危语言的措施如何?)评价和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涉及世界濒危语言的概念、特征、消亡速度及其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跨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通过文本要让学生建立“濒危语言———人文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围绕问题“从濒危语言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散落在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多个概念或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设置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问题链,解决“拯救‘濒危语言’就是拯救人文环境”这个核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抽象的概念。本课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语言接触量,为语言内化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创设了学科语境,为复杂意义协商、高级思维活动提供语境,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2]。例2主题:分析中国快递行业如何逐梦“一带一路”,进军巴基斯坦教学设计:采用地理+政治+英语的CLIL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本主题用时80分钟,两节课。第一节课为地理+政治。首先由地理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在巴基斯坦开展快递业需关注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历史文化、边境局势等,用时约15分钟。接着政治老师引导学生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快递业在巴基斯坦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存在的风险,然后为企业出谋划策:如何解决资金、成本和市场问题,如何规避外部风险等,用时约25分钟。第二节课,英语老师要求学生将所讨论的内容写成一份中通快递如何进军巴基斯坦的英文方案,在班级开展方案分享、评选优秀方案等活动。评价和反思:本课涉及英语与地理、政治学科和快递行业(经济生活领域),分成两节课,由三个学科老师合作完成,帮助学生构建了对“快递业进军巴基斯坦”这个主题的全面认识,达到深度理解、拓展思维的目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养成。

二、“活动式”教学模式

也称PBL项目式教学模式,即以某个主题为中心、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校发展实际,老师开发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项目,交由学生自主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活动/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实现学生通过该模式了解并把握项目运作整个过程,在体验中成长的目的。“活动式”教学模式通常以学科间和跨学科整合展开,由多名教师参与项目指导。活动/项目设计的内容选择要注重结合国际、国家、城市、身边事,如课例3、4。例3项目主题:接待美国友城青少年来访项目:接待来访的美国友好城市的60余名青少年,并设计“成都一日游”。项目设计:高一年级60名学生负责接待工作。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分工合作,动用各方人力资源,安排一日三餐、交通、景点对接、英文讲解、行程及安全预案、任务协调、信息沟通、经费开支、项目总结等。评价及反思:参与项目的大部分同学反馈,既锻炼了做事能力、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又获得了超越学科、超越教材的跨学科思维。此外,“活动式”教学模式也可以知识的探究、生成为起点,以应用为归属,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课例五。例4问题:生活中如何防止铁锈?如何去除铁锈?[外研版必修一Unit5“ALessonintheLab”]主题:人与社会(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分析:阅读文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常见金属元素与水、空气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是铁钉生锈的实验报告,涉及化学、物理学科知识。通过文本阅读,学生要了解和掌握金属元素属性和实验室铁钉生锈的英文实验报告撰写方法。教学设计:从元素周期表切入,学习金属元素的英语表达,再阅读A部分金属元素的属性,之后,学生分享提前一周准备的铁钉生锈实验情况,与教材B部分描述的铁钉生锈实验报告做对比,用自己的实验结果验证教材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最后,超越教材,思考如何防锈、除铁锈等生活问题。再做小实验证明牙膏是否可以除锈,并写一份完整的英文实验报告。评价与反思:本课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和结论,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和参与权,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应用所学理化和英语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主等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英语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上述课例说明跨学科的学习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关注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要做到有实际需要才跨学科、有关联才跨学科,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多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教学前应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为考量,保证在一节课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学习内容,课后能应用到生活或学习中解决真实的问题,真正体现跨学科的目的。

三、“评价式”教学模式

“评价式”教学模式指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所构建的教学模式。“SOLO”是“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缩写,即可观察的学习结果[3]。比格斯将学习结果分为五个层次,分别用P(前结构层次)、U(单点结构层次)、M(多点结构层次)、R(关联结构层次)、E(拓展抽象层次)标识,如图1。根据比格斯的学习结果五个层次,评价式教学的原理为:一方面,从P、U、M、R到E,知识点逐级增多、问题难度逐级加大、思维层次逐级提升;另一方面,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高阶思维活动出现的频数是否显著增长、学科知识与概念“踩点”的数量和知识点相互关联的紧密度是否密切,由此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质”和思维的层次,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此教学模式可归结为“情境—问题/事件—措施—效果—调整”,涵盖三个方面:①教师教学六环节: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检查预习情况,梳理细节和事实,解决U、M层次问题;理解文章观点,解决R层次问题;拓展文章观点,解决R+E层次问题;归纳概括总结,解决E层次问题。②问题链设计(Problems/Events和Measures):预习时解决U+M层次问题,如生词认读、背景知识查阅;课堂解决M+R+1个E层次问题,即建立细节、事实之间的关系,思考Why和评价措施与方法;课后解决E层次问题,如搜集信息、拓展、整理信息并撰写对新内容的描述和介绍。③对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监测: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数、问题对应的SOLO点数,分析学生思维的复杂度和活跃度、知识掌握度、听课效果等情况,以此判定学生思维处于U、M、R或E的层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SOLO分类法的焦点集中在学生答问和质疑的“质”而非“量”,思维结构越复杂,所处的SOLO层次就越高。SOLO分类评价理论力求能够准确判定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老师可根据学生思维所处的层次设问,采集学生的答问,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课堂学习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模式,可由多名教师、多学科参与,分工负责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如课例5。例5内容: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试题完形填空“挪威留坎(Rjukan)小镇的太阳镜”和外研版教材(2019版)必修一“Unit6龙脊梯田”主题:“人与自然”探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容分析:挪威留坎小镇一年中有7个月见不到阳光,居民集资500万在山顶建造巨大的反射板“太阳镜”,走出黑暗。教学设计:留坎小镇“太阳镜”和龙脊梯田是新闻报道的网红旅游景点,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根据阅读文本,设计从U、M到R和E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Q1WhereisRjukan/Longjiandwhyweretheybuiltthere?结合文本内容,利用政史地、理化、农业、民俗文化等知识分析和作答。(U层次问题)Q2Whatbenefitsdothemirrorsandtheterracesbringtolocalpeople?从农业、经济、旅游、文化、摄影、民俗文化等角度综合分析。(M层次问题)Q3Howdothemirrorsandtheterraceswork?用物理光学知识画图,用地理以及农业知识画图作答。(R层次问题)Q4Whatdowelearnfromthetwopassages?(E层次问题)评价和反思:留坎“太阳镜”和龙脊梯田是人类改造大自然并受益的成功案例,涉及政史地、物理、卫生与健康、民俗文化、旅游、科学等跨学科跨领域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人类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科学合理地改造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从中受益。文章所做的文本结构思维导图,从中可观察到该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其思维已达到E层级。英语跨学科教学时教学目标要明确,其他学科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比例要恰当,重点要突出,不可主次混淆。过多讲解其他学科知识而弱化英语知识,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偏离英语跨学科教学的本质。如前述“铁钉生锈———防锈———除锈”“太阳镜”“龙脊梯田”等课例,不宜过多谈论金属元素、二战故事、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同时,多学科教师合作呈现课堂教学时,还要注意分工恰当、合作协作。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最终指向让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多维探究、迁移,找寻知识的关联,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生成、演进的脉络,促进自身进行互逆性的双向思维活动,完成自我、系统的知识建构,从而形成从外层到内层、低层到高层的知识理路,达成从低阶到高阶、单一到综合的思维发展。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过程,是推进学习者的知识拓宽、向深发展的过程;是加深学习者更深刻地表征知识,深透领悟知识符号的意义的过程;是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形成高阶思维能力与品质,全面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就这点来讲,开展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无疑是培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2]张莲,李东莹.CLIL框架下语言、思辨和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16-24+90-91.

[3]John,B.Biggs&kevinF.Collis,EvaluatingtheQualityofLearning:TheSOLOTaxonomy[J].Science1982:36.

作者:邓敏鸿 汤小林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教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04

翻开高中英语课本不难发现,英语课文的内容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教版英语必修1中Unit 4“Earthquakes”的主题是地震,融合了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必修3中Unit4“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主题是天文学,话题涉及星系、物种起源、重力等,教材内容整合了生物、物理、天文等知识;必修4中Unit4“Body language”的主题是肢体语言,话题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讲授英语学科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还要兼顾到课文中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那么,英语教师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本文就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高中英语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活动实践,逐渐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和生活经历以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普通高中现行教材的要求

为达成这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材的编写要能促进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而以内容为本的教学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倡导教材内容的语言与跨学科内容的一体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跨学科”性。在必修1-5册书共25个单元中,有19个单元有明显的学科导向,涉及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生物、音乐、民族学、文学、天文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如必修2中Unit 4“Wildlifeprotection”的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引出一个涉及生物学的问题,即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必修5中Unit 4“Making the news”的主题是新闻,话题主要涉及新闻制作、报纸和电视节目。总体而言,此套教材的话题和内容,比较符合英语课程总目标提到的“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基本宗旨。

3. 高考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掌握一门国际间通用的语言,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通过研究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卷中阅读类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科技、历史、文化、体育、文艺、娱乐等话题及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考试中。针对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在日常组织教学时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深化,教育的重心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英语教师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即让他们用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并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

1. 明确跨学科教学的任务及目标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自觉、有序、有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采用跨学科教学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优化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

2. 认清跨学科教学的实质

跨学科教学是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大气污染等。教师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简单的自然知识讲解,更不能将其设计成纯粹的语言知识课,而要把它作为一个“点”,让学生从这个“点”出发,将知识和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用英语对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和人生哲理进行理解、思考和交流。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应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把握跨学科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以文学、体育、音乐等学科为载体,以英语为媒介,让学生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英语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征,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习惯。以任务为基础、主题为线索、课堂活动为手段,辅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实现语言交际性本质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4. 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教师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展外语实践的空间,拓宽外语学习的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和英语思维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5. 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跨学科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充满自信地与人顺畅交流并和谐共处。

三、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讲授语言知识的学科。既然是对语言进行学习,就会涉及到该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以及与本国语言之间跨文化的异同之处,也就是说,英语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学科之间又有它自身的纵向紧密联系,还有与横向关联学科的联系。因此,跨学科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所固有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加强知识间的渗透联系与迁移运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 刘满堂.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7篇

一、“跨学科”概念辨析

“跨学科”在中国的兴起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学者们研究了跨学科下各种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以艺术为例,数字媒体艺术、综合类艺术、艺术学等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教学。但是“跨学科”一词的概念非常模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跨学科研究是团队或者个人整合来自多学科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理论,解决某一学科和研究领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①我国跨学科研究专家刘忠林则认为,“跨学科研究是科研主体在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跨越不同研究领域而进行的一种科学创造活动,是解决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达到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②在已有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多数只是简单借用这个概念,并没有深入挖掘概念本身的意义。因此,探讨跨学科教学法在艺术教育领域应用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跨学科教学就是几门学科结合或者交叉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核心应当是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方式,超越纯粹的学科教学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多学科共通的教学目标,在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教学中,建立各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也促使学生的单个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③但这并不是“跨学科”概念的全部,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国外的研究学者通常将跨学科看作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各种程度学科合作的统称,从初级到高级通常分为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复杂学科(pluri―disciplinary)、交叉学科(cross―disciplinary)、互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和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五类。在学术研究中,很多中国学者往往没有搞清楚这五种不同程度的学科合作的区别,经常将它们混用,更有甚者,将英文单词pluri―disciplinary、cross―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不做区别,统统译作“跨学科”,这明显是有问题的。

多学科:它是指在一个综合科目下,比如“艺术”“人文”等大科目,教授两门或两门以上专业。多学科教学过程并不追求彼此的合作或形成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只是在各自领域内进行教学。大多数传统学校采用的都是多学科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点在于,缺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只是对知识的简单累加。

复杂学科:在复杂学科教学模式下,各科目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联接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概念表述上却并没有深入的联系,与多学科一样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国内不少跨学科教学尝试的结果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复杂学科教学的模式。

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教学与前两种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之中有一门学科的概念处于支配和领导地位,学科间的互动是单方面的。

互动学科:国内的学术研究在使用“跨学科”概念时,实际上指的就是“互动学科”。国内通常将其译作“跨学科”,但在这里为了区别其他学科合作模式,笔者将其译作“互动学科”以更好地说明它与其他四种的不同之处。在互动学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之间呈现高度的合作性,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

超学科:整个教育系统内部所有科目之间多层次、全方面的合作与互动。目前来说,超学科教学的提出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它虽然是作为跨学科教学的终极形式存在,但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为了后文分析的方便,本文所使用的“跨学科”概念相当于“互动学科”概念,即形成一个共同理论框架的跨学科高度合作。

二、艺术教育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众所周知的是学科之间的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和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学者就普遍建议,为了让跨学科教学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应该参与到所有学科当中,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备课量要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跨学科教学也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必须存在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但实际情况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应对这个挑战,更有甚者,跨学科教学会削减各分支艺术学科的教学量。

其次,跨学科教学容易忽视一门学科的专业深度。过去的传统教育仅把语文和数学定为核心学科,把艺术课程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但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综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何谓“综合”?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四个“综合”,即单元内大综合、课内小综合、艺术类姊妹学科间综合和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间综合。虽然综合艺术教育使用了跨学科教学方式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连接或综合为一体,期望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加强,但是相应的提供给深入学习一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就减少了,虽然达到了专业的宽度,但无法达到专业的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当投入学科建设的预算与资金减少的时候,极易出现的情况是将这些诸如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独立专业糅合成一门综合学科。

再次,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让艺术学科获得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机会,但在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中,艺术门类却往往无法保持自己的学科独特性,出现研究重心的偏移,尤其是那些传统优势学科或者是获得了政府与学校大力建设的学科,如心理学与艺术领域交叉的心理学美学就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不属于艺术学科。跨学科的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各学科对艺术领域嫁接的学术试验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学科领域。如果艺术专业无法保持自己的独有价值,只是为了整体教育的有用性,那么这样的艺术教育实际上是在倒退。因此,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艺术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而不是为了跨学科去拼凑各种学科的文本。

最后,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这是学者们在谈论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的问题,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跨学科教学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现有的四年制大学培养过程中,往往只能让学习者深入掌握一门专业,那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跨学科教学教师呢?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目前来说,可行的办法是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与钻研,因为当钻研一种艺术形式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他艺术形式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兴趣到其他学科领域。

结语

本文的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我们不要轻易抛弃过去为让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作为独立专业存在的努力,尤其是当艺术学科预算减少的时候,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可能会成为一种节省开支的手段干预艺术教学。虽然这是需要警惕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跨学科教学是大势所趋,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视跨学科教学,做到既不盲目跟从,也不全盘否定。

注释:

①Committeeon 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Instituteof Medicine.Facilitating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M].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26―27.

②刘仲林.现代交叉学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69―72.

③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24―25.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8篇

2005年时任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的考克斯爵士在分析总结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国际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向财政部提交《商业创意评述:英国实力的构建》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创新设计对于英国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重点论述整合创新,科技和商业是英国设计教育界培养未来的创意专家和商界领袖的重要方式。

二、英国设计教育跨学科教学的特色

笔者初步总结英国设计教育界近年兴起的跨学科教学方式的几个特点。

1.崇尚灵活教学

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英国艺术设计教育跨学科教学理念发展的重要目标。落实到教学上,授课重点不再是技能训练,转向如何在商业,产品管理,科技等多领域应用设计方法。课堂上老师也在探索如何打破常规教学方式。集体游戏,模拟公司开会等新方法被采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实践则强调一对一辅导制,以量体裁衣引导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各种研讨会,讲座,田野考察等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能忽略的是严格的教学管理。学校反复告诫学生一旦发现抄袭或者二次利用,作业即刻退回。这种严格管理制度恰好与灵活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学生在体验这种高度灵活教学方式的同时,首先学会对创新的尊重。

2.注重在系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研究能力

英国设计教育界普遍推崇好的设计基于系统的研究,并认为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英国一个跨学科设计项目,前期研究和方法论很重要。英国的学生也习惯把他们的成果称为设计咨询报告。虽然各个高校跨学科设计专业的内容各有特色,但教学依然是依托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系统运行,完整的设计作业包括理论支撑,方法构架,创意方案和系统评估。

3.与真实世界的紧密结合

英国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本身就是顺应真实世界产业发展要求的革新,与真实世界的发展结合的更加紧密。因此设计课题往往是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和实践。比如社区艺术改造或者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而授课教师也不再只有专职学者,教授,越来越多的商业领袖,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管理者加入授课队伍。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到真实项目的运作流程,体验在真实世界里怎样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合作。项目负责人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会尽量保证师生背景的多元化。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能从有职场经验的同学那里获得经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又能碰撞出新的想法。英国跨学科设计教学也要求老师与真实世界接轨。大学会为一些公司提供短期创意课程,鼓励教师作为独立顾问参加企业的创新项目。当然英国设计专业跨学科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对学科差异和文化交流的尊重,以推动学科合作带来更多创意和价值。艺术设计多学科融合、跨学科教育近年也已经成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热点命题之一。英国艺术设计教育界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新观点、方法、模式值得中国本土设计教育不断变革的今天加以借鉴利用。

三、英国经验对我国设计教育的启示

结合我国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跨学科教学方式兴起的趋势,以下教学方式方法或对中国高校探索跨学科教学有所帮助。

1.建设开放性弹性高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保证学生掌握设计原理、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后期灵活度较高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更能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研讨创作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本科学习的高年级阶段设置弹性较大,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或是更高学历的学习中增设专门的跨学科设计专业,更容易发掘学生的兴趣,个性化成长,并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得定位自我,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2.引入多元的师资力量

单一背景的教师队伍显然不足以胜任跨学科设计团队的教学任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考虑重新设计师资团队,注重教师学科背景和职业背景的多元化,有助于更完善的教学。另外在信息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日后的差别化竞争力。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完全可以聘请博士生或助教作为课程的一对一指导员。这样与学生有更多沟通,更容易发现自己真正发展潜力所在。

3.加强团队社会实践与田野调查

走出象牙塔主动与市场联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也使学生更加务实更加具有竞争力。英国跨学科教育值得借鉴的是高等院校与社会创新紧密结合。许多课题围绕设计如何促进公共服务。这也保证了设计院校的独立社会价值,通过设计及教学促进社会整体创新。(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跨学科 中学英语 实例分析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67

Explore a Road to 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LUO Xiao

(Bamboo Experimental School, Chongqing 401122)

Abstract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promote English subject and other subjects, the mutual penetration and conn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disciplinary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 variety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is proposed.

Key words interdisciplinary;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ance analysis; literacy education

0 引言

所谓“英语跨学科教学”,指的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有序地、有机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渗透。①②《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应该促进这种联系。因此,我们在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将学科的融合和渗透作为指导思想,将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渗透,使各学科内容之间相互贯通,③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重要性分析

实施新教材以来,很多英语教师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难以深入开展。或者知识局限于教材而只能照本宣科,或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或因知识面太过狭窄造成传递信息不当,或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一知半解,这不仅会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同时使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割裂开来而认识不到英语与各科知识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效果。⑤⑥

2 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1 跨学科听课

传统的听课,都是教什么听什么,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很少交流,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注重自我观念的更新,努力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注重本学科的同时,关注到各个不同的学科。跨学科听课需要关注到不同学科之间许多互为联系的内容,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取他山之石而来攻玉,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更是要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尤其是语文、地理、美术等。语文句式准确、简洁,我们在进行英译汉的时候就很有必要加强语文语句的修炼。英语教材中较多地涉及到国外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地理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准确无误。美术中的简笔画等往往能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使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2.2 跨学科教学

2.2.1 英语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英语中的写作水平的高低,与语文学科文字功底的好坏息息相关。美国作家德尔文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 文章中说:“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因此,我们不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同时对写作能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句式上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2.2.2 英语与地理学科相融合

例如,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地理学科进行整合。这个单元会涉及到大量地理知识,各国的建筑物,各地的名胜古迹以及相应的人文知识等,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等,渗透地理学科知识,开拓学生视野。这会对学生今后做相关的阅读理解也会大有裨益。

2.2.3 英语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时态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的英语语法中,都举足轻重。它涵盖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时态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当教师把几种时态放在一起时,学生容易将其混淆。这时,就需要与数学学科相整合。学生们对数学学科中数轴已经相当熟悉(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37页)了,如果我们把其中几个较难分辨的时态用直观的数轴图形表示出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和掌握。

2.2.4 与美育相整合

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美育能够为智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它也同样是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的一环。对于我们所教授的中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可少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渗透美育,通过英语本身所作为的这种优雅的语言,动听的各种英文歌,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油画、布景优美的国外电影等,不断地将美育渗透,并向学生展示英语自身的美丽。

2.3 跨学科作业

在英语教师布置Homework时,往往只是本学科内部习题,我们不妨打破这种模式,进行跨学科的作业。例如,学完人教版新目标八上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用英语制作一张宣传你心目中the best movie theater 的海报,让学生亲自收集素材来进行设计,自己编写各种广告,完成后贴在教室里,供大家相互欣赏。这就很好地与美术学科进行了整合。在学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后,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撰写对景点的评论,评论前,教师设计几个必须写到的点,或者提几个供学生参考的问题,写完后在课堂上交流、评价,这就很好地与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

2.4 跨学科教研

所谓跨学科教研活动,即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大大小小的教研组,针对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课后反思研究。在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英语学科和其他各学科打破了泾渭分明的老路,做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对话和交流中不断地加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主题可以宽泛亦或精细,在“求异思维”中获得自己教育教学的主题和灵感。

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全新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势在必行。它不仅仅服务于中学英语,而是服务于各个学科,它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使自身得到发展,素养得到提高。只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找到英语教材与其它学科的教材的契合点,采用既让学生接受,又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动的、活泼的以及高质量的英语课堂。

注释

① 张淑芳.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实践――相似诱导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0(3):92-96.

② 余斌,任玲.农村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7):98-101.

③ 刘艳.浅谈中学音标教学与英语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英语广场,2014(5):67-70.

④ 王亚琼.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现状分析与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3-36.

⑤ 黄永伟.中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及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1(6):33-36.

跨学科教学范文第10篇

大多数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在综合性大学开设,综合性大学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先天条件,校内各个专业的图书资料、实验室配备齐全,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各个专业和不同风格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但是由于限定的专业培养固有模式,工业设计专业往往开设在艺术与设计学院或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这使得学生往往遵循本学院固有、沿袭多年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与其他学院、专业相对隔绝,实验教学过程也仅仅利用本学院的实验室,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同学、教师,难以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全方面发展,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设计、思维拓展能力也只是停留在有限范围内。

2以跨学科为主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1从分化到融合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向着复杂而综合的时代所演变,复杂的社会生产和巨大社会需求告诉我们“知识分化”和“技术融合”已经在所难免,科学技术体系已经日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格局的巨大变换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高度综合的、复杂的、仅仅凭借一两门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譬如人类正面临着技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三重危机,人们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同时,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的出现等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从而也使得当今社会正陷入一个越来越严峻的技术危机中。人口迅速膨胀,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负荷,使地球上有限的环境和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毁灭性的灾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多学科、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性问题,都是仅仅利用一两门学科无法解决的、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对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合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教育方式,因为如果我们以单一学科的视角来看问题,很有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因此,在工业设计教学模式中应推陈出新,摒弃以往单轨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融合起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拓宽其知识面。当今工业设计学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很多高度综合的课题,大批量的问题越过学科边界相互联结起来,利用跨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利用各学科所学的不同方法,不同思维方式相互参证、协同攻关,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大学内开设的第二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也为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

2.2从专业研究到协同创新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而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地方,此处的“专业型人才”并不是指熟练掌握某一种技能的人才,而是指具有某一专业技能的,又了解专业相关交叉学科的,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人才。高等院校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宽的基础上求精,学生的专业研究才能精得有水平,高等院校作为衔接学校和社会的衔接点,高等院校有责任也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以及技术集成,高等院校需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某一或某些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现象,“复合型人才”、“通才”等词汇被不断重视起来,这些词汇代表着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期望,意味着当今社会正在由重视专才到需求通才的转变。首先,设计和艺术是现阶段许多高校工业设计教学中较为注重的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历史学、审美学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活动。譬如明式家具是形成于明代的一项伟大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家具体系中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和考材讲究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点。在如此重视传统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当今社会,传统设计观对现代设计意义非凡。21世纪具有文化趋同、文化危机等特点,在设计实践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当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在科学技术广泛普及、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设计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机械制造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只局限于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而工业设计的研究领域仅仅是产品的外观造型,这使得产品的造型与工程技术不能很好结合,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学生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往往各自为政,因此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与实际市场脱节,许多学生的工业设计作品只是理想化模型。如果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入一些机械设计元素或让工业设计的学生同机械设计的同学一起进行设计活动,今后就能更好地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设计出更成功、更成熟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中,商业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市场是连接生产者、消费者同设计师的桥梁,它是检验一个产品是否有价值、是否被消费者接受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进行市场调研及分析研究,并学习一定的金融学、市场营销知识,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可以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产品。其次,材料与工艺学也是决定产品造型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或仅限于机械式理论的灌输,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及其成型工艺的了解还远远不足,可以通过建立材料加工型室或与相关专业进行接轨式教学,让学生亲手了解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为今后的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设计学生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资源、环境、文化等因素。工业设计在为人类提供便捷、创造舒适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消耗速度,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靠拢,进行绿色设计、可回收设计。工业设计作为多种学科、技术和审美的交叉产物,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教学模式亟待从以往的专业研究过渡到跨学科协同创新,使学生能够判断性的思考问题,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如鱼得水,并不断拓宽知识面,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知识,见图1。

3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启示

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对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脱离一个系统而独立发展,跨学科的工业设计学生具有综合性的知识框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用科学的视角思考问题,往往会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坚力量。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协同创新培养,能够让他们在设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在跨学科团队设计的过程中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一个新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问世绝不是由某一个环节所决定或由某一个环节起到了绝对性的主导作用,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互相协助、共同合作,最终达到目的。

4结语

总之,将工业设计专业视为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是适应学科的新时展的要求,对于在国家工业发展中担负重任的工业设计学生,施行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教育界理应遵循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移动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