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3-04 17:37:07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1篇

《口腔医学研究》(CN:42-1682/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口腔医学研究》始终坚持刊物的科学性、实用性,面向院、系和基层,以普及、提高、服务为宗旨。最快捷地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新进展、新技术,为口腔医学临床和科研及教学服务,为读者服务。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2篇

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 廖天安,郑长泰,蒋封运,钟少波,王涛

三联别针簧矫治替牙期中切牙扭转的临床分析--附26例病例 陶沙,李锦标

碘伏用于消毒牙科高速涡轮手机效果的临床观察 任萍,徐立平,杨保秀,谢琼,陈希平

艾滋病在口腔诊疗工作中的预防 刘治清,倪红梅,马晓容,赵佛容

rotograph230型曲面断层X线机电机驱动电源的改进 李青山,王跃武,魏磊,孙志新

第一双尖牙低位埋伏阻生矫治1例 韩亚萍,江笑露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一例报告 夏冬彬,姚士林,牛志清

高龄巨大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1例 江银华,徐慧琴

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作用(附二例报道) 邹爱萍,姜晓钟

弹性咬合板在磨牙症治疗中的运用 徐明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童勇,钟霓

开口困难易被忽视的病因上颌第三磨牙慢性牙周炎、冠周炎 王国庆,刘玉学,郭俊梅,王志刚

烤瓷熔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 朱文军,米乃元,滕伟,郑军

口镜牵拉引起暂时性腮腺肿二例 张明军

塑化失败后根管再通的研究 邬继东,项立新,李森,丁亚莉

三维CT影像在颌骨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李正峰,吴关鑫,Li ZhengFeng,Wu GuanXin

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对比性研究 胡志运,彭友俭,潘少群,赵英莉

可降解性牙周复方控释药物治疗牙周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张颖,王永秀,姚晖,雷涛,尹新顷

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华林,谢文扬,徐锋,徐宇红

下颌骨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 杜平功,程训,梁波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35例临床病理研究 雷成家,陈新明,刘进忠,Lei Chengjia,Chen Xinming

空气环境对多次铸造的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朱松,于德珍,赵华,Zhu Shong,Yu Dezhen,Zhao Hua

尿毒症伴发口腔弥漫性牙痛一例 李勇,汪喻忠

六合丹为主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 李汉英,刘绍安,Li Hanying,Liu Shao'an

尖牙近、远中小圈簧在Begg系统打开咬合的应用 彭伟,席续存

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马宁,吕晓丽,高文信,魏秀峰,朱虹

上颌窦内含牙囊肿1例 冯波

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的观察 皮昕,韩新光,皮婧,王纪,马征兵

气管切开在严重口腔颌面部复合伤救治中的应用(附1例报道) 李瑞平,刘汕宗,申叶春,韩秀荣

软腭内肌肉排列的显微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张元鑫,韩辉,张奎启,Zhang Yuanxin,Han Hui,Zhang Kuiqi

腮腺混合瘤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李东石,王锦泰,陈帮干,葛兰兰

大鼠颌下腺肌上皮分化的研究 汤晓飞,文胡实,高文涛,欧阳喈,Tang Xiaofei,Wen Hushi,Gao Wentao,Ouyang Jie

成人髁突钙化软骨带厚度的研究 陈新明,汪说之,熊世春,王健

应用几何投影原理确定 Millard 法中"5"点位置的探讨 叶炳飞,胡黎萍,徐明耀,文建民,陆开伯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穿孔的关节内窥镜研究 龙星,李金荣,汪传铎,何三纲

羟基磷灰石复合盖髓剂的体外抑菌实验 黄华,彭彬,陈智,边专

成人流行性腮腺炎1例 杨湘晖,汤德政

儿童颌面间隙感染脓肿的保守治疗体会 柯辉

应用高速涡轮牙钻拔牙的护理配合 谈新锋,周莉,孟玉娥

应用托槽固定外伤牙 石晓峰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二种慢诱导麻醉方法的观察比较 李珺,毛蔚雯

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囊肿术后骨腔及牙周骨缺损 孙皓

减少腭裂术后复裂的非手术措施 张立生,郑家伟,魏明勇

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颗粒在病灶牙再植中的应用 段昌华,唐开红

手机消毒器对洁牙机头消毒的病毒学监测 李中琴,曹霞,谢昊,张颖,郭华,任铁冠

婴儿期喂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龋病 邹静,李少敏,刘怡,Zou Jing,Li shaomin,Liu Yi

(牙合)面可疑龋诊断不同方法比较 张志良,徐晓,张伟国,Zhang Zhiliang,Xu Xiao,Zhang Weiguo

先天性唇腭裂病儿TORCH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陈伟良,何英明,潘朝斌,陈光晔,任材年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疗效分析 唐西清

腭部肿瘤302例临床分析 周少云,李祖兵,Zhou Shaoyun,Li Zubing

套管指簧唇弓矫治上颌中切牙间隙 叶忠坤

尼尔雌醇治疗女性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邹奇志,李小丁,张文建,冯应宏

后牙窝洞充填并发牙折的临床调查 唐三保,黄莉,彭彬,Tang Sanbao,Huang Li,Peng Bing

腮腺皮脂腺淋巴腺瘤1例报告 周启山,蓝圆育,王子奇

根管治疗中75例器械折断的临床分析 夏宁,赵心臣,高小燕,Xia Ning,Zhao Xincheng,Gao Xiaoyan

下颌髁状突肥大55例临床分析 赵吉宏,李祖兵,陈新明,程勇,龙星

固定义齿修复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 肖元元,曹青芝

卡环弹性形变限度的测试与临床意义 李力生,麦春,刘岩,李贺平,李丽平,张东,侯燕,王兆和,张厚君

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傅军,Fu Jun

IDDM牙周病患者龈沟液IL-1β的检测与分析 付云,凌均棨,李延兵,张侬,欧阳勇

两种支架设计的金瓷冠抗压强度的比较 叶剑涛,潘朝斌,常少海,蔡华雄,钟志海

微波治疗牙龈瘤80例总结 张启建

氟化钠涂膜防龋两年临床研究报告 朱维建,高益群,梁青,ZHU Wei-jian,GAO Yi-qun,LIANG Qing

计算机辅助的黑龙江省汉族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侧貌美学分析 李江宁,高光明,陈扬熙,安兴

烤瓷程序对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朱松,于德珍,ZHU Song,YU De-zhen

氟化处理对正畸酸蚀牙防龋的临床探讨 钱成明,秦明群,毛峻武,QIAN Cheng-ming,QIN Ming-qun,MAO Jun-wu

穿髓底的后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观察 汤国荣,李珊珊,黄虹,TANG Guo-rong,LI Shan-shan,HUANG Hong

新武汉大学正式组建成立 陈智,傅宏宇

转基因植物及其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 张微波,樊明文

右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引起血肿的原因分析 陈景凤

端粒酶与肿瘤的检测 胡晓文,孙宏晨,欧阳喈

一种新型垂直距离测量尺的研制 张燕影,陈雷

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引流的对比研究 李守宏,蓝圆育,王子奇

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缺损 彭蓓,杨杨,张晓瑜,谢志刚

替硝唑片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评价 苑芃,高津福

个别牙控根辅弓在方丝弓矫治器中的应用 赵丹,王佛汉

罕见龈瘤1例报道 高征,卢元桂,陈秀娟

颌周结扎固定在儿童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田涛,钱雯

SSRO术前后髁状突骨密度测定 唐恩溢,金友仁,杨旭东

酸蚀处理影响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的研究 安洁

颞下颌关节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改良式生物调节器在阻断性治疗中的应用 周银凤

根管给药治疗颌骨囊肿术后大型骨腔感染的临床观察 章宏毅,周先略,胡晓华

以茶多酚为盖髓剂临床治疗观察 丁苑,徐伟健

He-Ne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韩德昌

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李冬仙,张印斗,柳新华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 汪明

埋伏阻生智齿伴龋坏1例报告 谭春萍

从儿童牙科就诊原因分析谈健康教育 曾勇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3篇

1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与本科课程的交叉重复,研究生部分课程内容的高深层级性只是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上,难以体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递进性,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口腔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的涵盖面较窄,课程体系相对局限于特定学科范围之内,如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多数按三级学科设置,不能很好体现知识扩展的功用,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的狭窄,研究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此外,授课方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考核上,考核的范畴更多地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目标的改革: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练习放在首要位置。熟练地掌握研究方法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能够直接决定一项科学研究的质量,所以应该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作为重要的一环。作者在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开设研究方法学课程,向研究生介绍研究的一般程序、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得出结论、什么是合理借鉴与引用等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各个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承性和综合性都表现的极为突出,知识界限也日趋模糊,课程设置应多样而灵活,才能使研究生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作者在医学院公共学位课中,也开设了《诺贝尔奖论文剖析》等课程,受到研究生的广泛欢迎;在专业课方面,在我国国内较早开设了《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口腔颌面部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及《口腔生物材料学》等口腔医学研究生“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初步实现了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的转变,提升了研究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方式和评估体系的改革:努力改变研究生被动参与教学的情况,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上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论文和综述汇报、专题讨论、学习班等方式,着重提出“以干促学”、“以干代训”的理念,即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如针对文献管理,组织研究生参加本校图书馆举办的《NoteExpress学习班》,针对临床研究,组织了《Cochrane-Style系统评价培训班》,针对SCI论文写作,组织了《SCI插图规范化操作研讨班》,针对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前沿研究,邀请校内外专家及著名生物医学厂商举办各种学习班等等。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研究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还促进了作者所在医院的科研产出,很多研究生也据此获得了“光华基金”、“吴世华基金”及“国家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2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生培养平台的不足:近年来,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在高校逐渐普及,然而,硬件设施具备了,相应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首先,某些专业性很强的仪器被不科学地安置于常规实验室中,使它们不能被充分利用,即使应用,也大大降低了其在科研中的价值。其次,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缺少及精力所限,使研究生缺乏正规的指导与培训,即便是技术人员,也存在专业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熟练等问题,不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分析和思考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的理论或技术难题,这些都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整合现有研究生创新平台:在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的支持下,作者及所在团队整合了当时医院的3个研究所组建了统一的“口腔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三个集中和一个避免”:①集中实验区域;②集中设备和材料,将原有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和材料无偿划拨给实验中心;③集中人力,采用引进、培养和调整的方针,建立了一支专职的研究和管理队伍,即中心实验室不但要有设备还要有思想;④避免重复建设,与校内其他平台建设交流,共享大型设备,节省资金用于必需设备和有特点的设备的购买。该医院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培训,并针对每个研究生开设课题方向进行实验技术指导,使其基础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同时,要求研究生学会详细观察实验的现象、综合分析实验的结果,切实提高了其实验的操作能力。搭建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实践证明,遵循“临床到实验室再回到临床的道路(bed-beach-bed)”的转化医学规律的产、学、研联合,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咸阳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口腔医疗器械专业制造厂商,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和深入磋商,作者所在医院已与其初步搭建了一个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目标是在口腔医疗设备器械领域开展更广泛的技术合作,旨在实质性地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口腔医学工程技术和相关医疗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的先进仪器技术,促进向先进产品的转化。合作除了可充分发挥该院口腔医疗特色及优势,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发展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之外,还可以共同培养研究生,并为他们提供科研实践的最好基地。

3研究生交叉、开放式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单一导师制: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单一导师制带来的弊端日益凸现。首先,师生人数比例失调,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其次,为了满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各个学校都降低了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后,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会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单一导师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研究生培养模式封闭: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满足于传统意义的教学与科研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区分较为严格,造成在招生方面,由于就业容量的限制,口腔基础医学招生较为困难;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对从事基础研究缺乏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医学创新能力上的不足。在封闭的培养模式下,优秀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包括导师资源、课程资源、科学研究试验条件等无法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相互开放,更缺乏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合作科研等培养研究生所不可或缺的国际性育人氛围和环境。

3.2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导师合作制的改革

在研究生培养教学中,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保持导师队伍的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作者所在医院采用合作导师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导师引入机制,并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导师组”、“合作导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力。在学科交叉的氛围和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该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基础研究和材料学院等相关研究教师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开拓了思维,又发挥学校不同学科的综合优势,并且直接推动了该医院交叉学科“口腔生物医学”的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共同建设“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依托该校优势学科和“医工”结合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思维能力、深谙生物学、材料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并能够从生物学理论的高度解决复杂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口腔医学问题的高端医、教、研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3.3研究生交叉、开放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准,应当全面开放研究生培养的客观环境,把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与其它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还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生态环境。近年来,作者所在医院同美国、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10余所著名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课题合作,选送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式多学科交叉培养机制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为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吸引研究生优秀生源,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研究,学校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创新基金”,各项目资助经费已经开始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发挥效应,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起到了激励和支持的作用。此外,还广泛招收国际留学生,在国际研究生的创新性教育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扩大了该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交叉、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才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4结语与展望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热情,使研究生更加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主动探索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根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多导师协同培养,搭建新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以口腔医学研究中心为科研基地,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在高层次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创新和实践,不断积累改革经验,为口腔医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使其能在国家口腔临床医疗、口腔医学研究、口腔健康服务业产业等发展方面充当生力军。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37-02

研究生教育是医学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医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大型教学医院的一项主要工作。为了不断提高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我们会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临床诊断及操作技能。下面浅谈我们这些年研究生教学的经验。

一、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课程根据我院和我科的临床实际需求自行设计,课程内容包括核心制度、医疗保险管理、应急预案、应知应会与病历书写质量、规范书写各种检查申请单、临床路径、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基本操作(心肺复苏、切开引流和气管切开等)。依靠多年带教口腔专业研究生的经验,总结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病历处方书写存在漏项、缺项、信息不准确,内容太简单或不完整而无法体现完整的诊疗过程,申请单书写不规范以及临床急救不及时或处置不当等现象,针对性组织专题讲座,以便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新环境。

二、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是临床操作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差,会严重影响研究生的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究生认真复习本科教材,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各种口腔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我科定期举行讲座,重点讲授口腔医学的主要诊治病种和规范。分别由擅长肿瘤、外伤、种植等疾病诊治或技术操作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对该疾病诊治进展或该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最新发展进行较深入的讲解。教师会列举一些典型的病例,在系统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各种口腔病例形象地展示给研究生,激发其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并缓解其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的不适应,为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三、理论联系实践

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提高。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也非常重要。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研究生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取以下做法。(1)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为研究生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使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落实到人。研究生的日常工作完全在带教老师的督导下进行,如病历书写、下医嘱等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妥当、差错或不规范之处,审核的上级医生就能及时纠正错误,让研究生及时知道错在哪里,并判断错误的原因所在,从根本上杜绝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使研究生以最快的速度去除其身上的毛病。(2)定期病例讨论。由研究生选取疑难病例,先由研究生报告临床病史、检查结果,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高年资医师做出点评。这一类似PBL教学法[1]不仅培养了研究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员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研究生独立处理问题的信心。(3)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需要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逐步掌握。在手术中,将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向研究生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给予其亲手操作的机会,带教老师现场纠正其操作手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具体负责对术后患者的管理,如开术后医嘱、换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等,让其体会术后治疗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会做手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术后的处理依然相当重要。随着研究生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技术的提高,带教老师逐渐放手但不放眼,这既提高了研究生的技能,又保证了病人的利益和医疗质量。

四、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由于本科教育往往并不涉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往往较差[3],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缺乏利用专业网站获得学科进展信息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介绍查找资料的网站。国外生命科学最有名的数据库就是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可提供部分免费全文链接服务,基本可以满足医学文献检索的大部分要求[4]。中文医学主要数据库有维普资讯网(htt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cn/),中国知网(http:///),另外还可利用搜索引擎网站google和百度检索文献。通过反复增加相关的不同关键词,或者设定限制条件,将文献数目控制在200篇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检索与阅读效果。由易到难,先辅导研究生书写个案报道,待其掌握查询资料方法及书写格式后,再引导其书写回顾性分析文章,督促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多注意病案资料的积累,做好病案追踪,指导其建立临床科研思路,协助其开展科研工作。

五、医德医风教育

所有研究生均应注重医德医风教育。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由于研究生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对其人文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所以首先要求带教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好头,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研究生,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求研究生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医疗作风。我们还着重加强了研究生的责任心教育。有些研究生认为这里不是他将来的单位,这里的事情与他无关,从而导致责任心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求研究生严格执行医院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医院的政治学习。按照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操作,认真履行职责,以规范、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临床工作,避免医疗差错。

综上所述,研究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能使其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既要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工作,又要让其力所能及地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优良的医德医风。

参考文献:

[1]高家林,余结根,夏礼斌,等.P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4):340-342.

[2]葛波,熊川,徐勤,等.研究生创新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6):400-401.

[3]王培民,张农山.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J].医药教育,2012,2(22):147-148.

[4]刁继红,甄连花.如何利用PubMed检索医学文献[J].中国药房,2009,20(22):1755-1756.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2013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KJ130318)。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5篇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在根管消毒方面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但传统的等离子体装置仍不能用于根管治疗,主要是由于根管的直径太小,等离子体笔很难有效地进入根管使其产生的活性成分很快衰变所致。国内外实验室争相研制在牙齿根管内部能产生等离子体喷流的微小装置,让气体在根管内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发挥高效,无毒的杀菌作用。XinPeiLu[4]等研制了针状等离子体装置,它简便安全且极易操作,且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直接放入牙齿根管中,不会引起过热、疼痛和组织损伤。在体外作用于引起根管再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粪肠球菌后的结果显示,针状等离子体可以有效杀灭根管内的细菌,并认为细菌的死亡主要与O和·OH自由基密切相关。ChunqiJiang等[5]研究者运用He/1%O2气体纳秒脉冲放电产生了长度大于2cm直径小于2mm的细长等离子体,作用于根管内附着于管壁的细菌生物膜后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区生物膜消失,玷污层被去除,暴露洁净的牙本质小管管口。ZhouXinCai等[6]将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处理牙齿根管模型内接种培养的粪肠球菌生物膜样本发现当等离子体和5.25%的NaClO的共同作用具有最好的杀菌效果,说明等离子体载药后,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孙科等[7]比较辉光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两种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产生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杀灭根管内粪肠球菌更具优势。目前,研究者对低温等离子体杀灭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关于细菌死亡的原因国内外有以下学说。1)胞膜破裂说:Montie等[8]认为脂肪酸的过氧化使细胞膜快速破裂。也有观点认为膜的破裂是由于电荷累积造成[9],高速电子冲击在细胞膜上产生瞬间电势超过临界值而导致胞膜电荷分离,从而引起细胞膜破裂或功能受损,其通透性改变。2)生物大分子损伤说:Laroussi等[10]认为可能是活性粒子穿透外膜屏障,直接与胞内生命物质作用导致细胞死亡。主要有3个原因:1)不饱和脂肪酸受到·OH作用,发生脂质过氧化;2)蛋白质氧化;3)DNA氧化形成加合物。3)亚致死说:Laroussi等[11]通过研究发现细菌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对于很多物质的代谢能力减弱,在只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迟缓或者不能生长而死亡,所以认为等离子体可以改变微生物代谢酶的活性,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大多数学者认为胞膜破裂,内容物漏出是主要机制,但是,细胞膜破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反应如何进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根管形态变化多样、侧副根管的存在、牙本质小管的存在等,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成分是否完全杀灭残留于根管内的细菌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同时该项技术要进入临床应用之前,也需要研制出可以随根管形态变化而调节形状的新一代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2牙美白

牙着色可分为外源性着色和内源性着色。冷光美白和激光漂白技术是临床上针对牙着色的主要治疗方法。运用的漂白剂主要有过氧化氢、过氧化脲和过硼酸钠,它们最终主要是依靠过氧化氢来发挥漂白作用,它在光、热、电离时分解的·OH或HOO·自由基可以切断着色牙内有机大分子中未饱和的二价键(着色分子锁),将其氧化形成小分子物质,达到脱色或者颜色变浅的目的。但是目前的这些美白方法治疗时间长、漂白效果较差、易复发[12]。近些年来,有些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低温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和带电粒子,为加速美白过程和提高美白质量带来了曙光。PengSun等[13]对大气压直流低温等离子体的美白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短时间内(10min或20min),等离子体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凝胶的美白效果。Lab色度系统对处理前后的牙齿进行颜色测定和分析时,等离子体处理组E的改变是单纯过氧化氢凝胶处理后的两倍或三倍;同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自由基,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双氧水后的·OH自由基峰值是单纯双氧水的两倍,因此推断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更多的·OH自由基并发挥其氧化着色大分子的功能。HyunWooLee等[14]研究结果也显示,低温等离子体也可以引起牙齿表面的蛋白物质的变性,使其与牙齿疏松连接或脱离,加速美白产生。PengSun等[13]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牙齿表面的温度为37°C左右,并用验证实验证明此温度对美白无明显影响。虽然,低温等离子体和过氧化氢一起美白的治疗时间短、漂白效果好,但是仍没有脱离过氧化氢的环境。高浓度过氧化氢仍然有引起牙体硬组织微观结构上的改变,对成纤维细胞有毒性,引起细胞活性降低等副作用。因此,脱离过氧化氢,单纯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自由基进行美白效果评价是下一步牙齿美白研究的重要方向。

3口腔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具有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在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材料的改性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低温等离子体的气体温度一般保持在在300~500K,压力则为130~1340Pa,其对材料的表面修饰仅在于表面几百纳米的范围,在不会改变材料的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材料的表面起到一个活化的作用,改变材料的湿润性,细胞相容性等等,使其生物活性发生变化。有学者[15]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对口腔陶瓷材料进行作用,通过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和体外成骨细胞培养对材料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和表面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发现低温等离子体有利于材料表面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并最终提高了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吴峻岭等[16]将氧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于口腔非金属桩核修复系统-纤维桩,观察纤维桩-树脂核之间粘结强度的变化,认为纤维桩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与导入系统的氧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含氧基团,使表面分子链上产生极性,大大提高了其润湿性能,从而提高了纤维桩和核树脂之间的粘结力。卢光等[17]对比了NH3、CO2和O2低温等离子体表面修饰聚羟基丁酸戊酸脂材料的生物活性,应用气泡法对接触角进行测量,光电子能谱分析表面元素,荧光染色、电镜和MTT法分析了接种细胞的增值情况,发现修饰后的膜在接触角、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状况各方面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证明了NH3、CO2和O2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引入了活性基团,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血管的表面修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低温等离子体被用来建立高分子聚合体表面湿润模型[18]和提高树脂基托的湿润性及粘结性时[19],均取得满意效果。等离子体作用材料表面的机理非常复杂,处理效果易受多因素影响,如处理气体的选择,处理的时间,处理后样品的后续处理等等,导致的最终结果大有差异,同时最终检测方法未标准化,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定量化的检测手段和明确反应基团的原理将是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未来的重点。

4低温等离子体消融

低温等离子体消融术又称冷融切技术(Coblation),通过强射频电场使刀头和组织间的电解液形成等离子体薄层,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薄层中的加速带电粒子打断组织的分子键,使靶组织以分子为单位解体,使目标组织细胞直接气化或变性、坏死、脱落。其工作时组织表面温度一直保持在55℃以下,不灼伤周围组织,恢复快;因系低温下汽化,只作用于目标组织的表层或黏膜下层细胞,保护黏膜且减轻疼痛,有微创、有效、高安全性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末始将Coblation技术引入口腔领域,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OSAHS是具有潜在危害的一种睡眠疾病,其发病原因是上气道发生狭窄和阻塞,通常发生在鼻及鼻咽部、口咽部及舌根部等多个平面。传统手术方法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但疗效仅有40%左右。利用Coblation术可以局部消融鼻甲、软腭、悬雍垂和舌根组织等多个平面,使得治疗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然后瘢痕收缩使体积缩小,达到扩大气道的目的。Co-blation手术在治疗OSAHS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0世纪末其疗效报道从46%~78%不等[20]。Powell等[21]1997年应用Coblation开展软腭打孔减容手术治疗OSAHS病人,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平均最低气道压及平均睡眠效率明显改善,74%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随后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单纯的软腭打孔减容术对中、重度患者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阻塞原因、部位判断不明确,手术方式单一、缺乏个体化方案等因素易影响手术疗效。目前认为,在明确阻塞平面后,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多部位、多平面的Coblation治疗[22],显示了其微创和一期手术中同时解决多平面阻塞的独特优点,结果明显优于单纯打孔,为轻中度OSAHS患者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是重度OSAHS患者补充治疗的有效方法。另外,Coblation也开始应用于血管畸形和口腔肿瘤的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儿童舌淋巴管畸形,创伤较大,复发率高,切除过多影响到舌功能及发音。Coblation手术治疗利用EVac70刀头直接消融至舌黏膜下层,术后1d即能进食,创面愈合快,随访1年未见复发,舌外形和功能均未受影响[23]。PsaltisA[24]把Coblation应用于舌、口底、口咽、喉癌及下咽癌的治疗,并与CO2激光切除作对比,认为手术时间较短,出血小、碳化少,术后复发时间延长,激光只能作直视下切割,Coblation可变换多角度,适用于T1~T3口腔、口咽部恶性肿瘤。但目前应用于头颈肿瘤的报道,特别是恶性肿瘤手术的病例数还不多,远期疗效有待观察。随着设备研究的开发完善,治疗手段进一步联合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在外科消融治疗中会得到更广阔的前景。

5低温等离子体抑制癌细胞

Fridman等[25]研究显示FE-DBD可以引起黑色素瘤癌细胞的凋亡,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生物化学反应使癌细胞在作用后几小时到几天后发生细胞死亡。细胞凋亡中大分子以可控的模式分解为小碎片,细胞降解的同时不会损害周围的细胞,也不会引起感染的发生。黑色素瘤细胞在接受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后发生继发的破坏和凋亡的这些结果,提示低温等离子体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杀死癌细胞的潜力。如果可以利用它选择性地标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将会在治疗癌症中有重大意义。随后,为了深一步研究低温等离子体的抑癌机理,众多学者纷纷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Lee等[26]认为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导致细胞从基底脱落,诱导黑素瘤细胞的死亡、抑制整合蛋白α2,4,以及细胞表面FAK的表达,并使得机动蛋白纤维成为扩散状。Yan等[27]利用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等离子体处理后癌细胞的周期被抑制在G2/M期,且这部分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增加会发生凋亡。Kim等[28]研究发现等离子体诱发癌细胞的凋亡并导致DNA破坏和Mitochondria的功能紊乱,活化了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即细胞凋亡蛋白-3.且处理过后的细胞积累了gamma-H2AX(DNA双链裂解的标志)以及相应地出现了p53肿瘤消除基因。Sensenig等[29]认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产生以上作用均是其中的活性氧集团在发挥主导作用。

6低温等离子体促进凝血

创伤治疗中凝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近来新兴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并不是通过热效应来达到凝血的目的,它是在不损伤周围组织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特定凝血机制来达到凝血作用。在体外凝血试验中,FE-DBD可明显加速凝血[30]。健康捐赠者的血液样本置于不锈钢器皿表面,经过大约15min凝固,而对血液样本进行15s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凝固时间缩短为1min以下。FE-DBD用于体外器官的凝血实验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当它作用于人类脾脏切口处30s后,结果发现切口处血液凝固。检测处理区域的温度显示仍然保持在室温(甚至用FE-DBD处理5min),并且伤口处仍保持湿润。在体内凝血试验中,等离子体同样有效。Fridman等[31]在SKH1小鼠身上的隐静脉和尾部静脉切口处进行15s的FE-DBD作用后均可见明显凝血效果。低温等离子体促进凝血的具体生物化学通路仍不清楚,研究者从已经观察到的事实推测了许多可能的机理[30]。首先,低温等离子体通过触发自然的凝血机制而不是热效能来发挥作用;其次,实验中观察到钙离子的释放和血液PH值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引起凝血的发生。最后,低温等离子体对血液蛋白选择性作用并能够促进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丝生成,启动凝血进程。凝血块形态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进一步得到证实,即等离子体并不是通过“cook”血液,而是启动和促进了正常的凝血机制发挥作用。凝血一连串反应的第一步为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随后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丝。

7其他应用

Stoffels等[32]发明了一种可以手持的针形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直径0.3mm的针头,直径0.8mm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导管,长约10cm。在装置的尾部以13.56MHz的频率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用来治疗龋病时发现它可以有效灭活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并初步研究了它对口腔内真核细胞如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作用的生物化学原理。等离子体治疗也已经逐步应用于慢性龈炎、口腔黏膜局部创伤、溃疡、慢性感染并发症、种植体周围炎和其他一些软组织黏膜类疾病。

8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根管治疗、牙齿美白、生物材料修饰、组织消融等,它已经作为一种未来更精细的医学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凝血、龋病、牙龈炎、黏膜病等诸多方面进入初步研究阶段。但是,将低温等离子体初步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仍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因为低温等离子体因气体种类、发生功率、作用时间、暴露方式等因素使其产生的生物效果不同;我们对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时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知之甚少,而且低温等离子体和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机体之间作用的的生物化学原理仍未明了。我们在将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临床实验观察的同时,应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便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总之,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其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6篇

牙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一些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在牙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赫尔辛基大学创建了牙齿发育数据库,收录了牙组织发育中的基因特征、结构及表达情况等。Hubbard等[4]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Edman测序及质谱分析方法,对釉质的发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构建了口腔牙组织的蛋白数据库,为口腔内组织蛋白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本。聂敏等[5]运用二维凝胶电泳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维生素D对牙髓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D可促进牙髓细胞的分化,并在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Jevnaker等[6]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以整个牙胚作为研究对象,首次构建了小鼠牙胚在不同时期的微小RNA表达谱,从基因调控机制上研究了牙齿的生长发育。

2在口腔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的研究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能够高效率、高通量地筛选口腔肿瘤的相关基因和蛋白,寻找肿瘤的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

2.1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

OSCC是口腔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用抗体芯片的高通量蛋白组分析方法推测认为,上皮和间充质间涉及的多重细胞信号的分子信息在口腔癌的发生中起了关键作用。2004年,香港大学利用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检测了OSCC细胞,获得了丰富的蛋白质信息,鉴定了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或分子靶点。2005年日本千叶大学通过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了OSCC与正常组织中22种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Wang等[7]研究表明,活化激酶C受体1蛋白在OSCC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可作为OSCC的临床诊断分子标记物、临床预后指标及候选药物靶标等。张永强等[8]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人舌鳞癌细胞cDNA库,并预测了Doc-1基因编码的P12蛋白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基序。另有研究采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结合芯片技术分析研究了口腔疣状癌中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分子机制和治疗靶基因奠定了基础。

2.2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

SACC是涎腺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卢友光等[9]采用第二代差异显示技术构建了SACC高低转移细胞株的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Notch基因家族中的4个成员在ACC-2、ACC-M这2个细胞株中存在表达差异。另一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初步筛选出Notch信号通路在SACC中所涉及的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组学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Notch信号通路中有46个基因与SACC相关,并检测出其中的8个基因在SACC高低转移细胞株中存在表达差异。

3在口腔黏膜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3.1口腔扁平苔癣(orallichenplanus,OLP)

鉴定发现了差异表达的蛋白。Tao等[11]利用DNA芯片的特点筛选并建立了OLP的病变基因表达谱,研究共发现了98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29个上调,356个下调,这为研究OLP的发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3.2口腔白斑(oralleukoplakia,OLK)

OLK指仅仅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王文梅等[12]通过蛋白质差异组学研究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膜联蛋白A2、角蛋白8以及角蛋白Ⅰ和Ⅱ型角蛋白亚基、免疫球蛋白J型轻链的C区片段等在OL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改变。Odani等[13]采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发现:兜甲蛋白和角蛋白在OL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差异较大,且多个基因在癌变过程中显著下调。周晌辉等[14]利用cDNA芯片成功检测出OLK和OSCC组织中30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其中17个为已知功能基因,这些功能基团与细胞分裂、信号传导、免疫防御、细胞代谢及细胞成分等密切相关。

4在牙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Steinberg等[15]使用具有上皮细胞特异性的DNA芯片研究了白细胞介素对口腔角质形成细胞1β的作用,确定了与牙周炎相关的几个基因。Vardar-Sengul等[16]通过DNA芯片在1次实验中同时分析出了超过40000个基因,得到了类似的结果。Beikler等[17]构建了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中的一些免疫和炎症基因的表达谱。Covani等[18]利用生物学实验及生物信息学算法,鉴定出参与或可能参与牙周炎的61个基因,其中5个是主导基因,并完全建立起2个主导基因的牙周炎模型。

5在其他口腔研究中的应用

5.1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在维持口腔正常生理体系和诱导口腔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Chen等[19]构建了口腔病原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2008年,人体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启动,方便了研究者查看和检索口腔微生物信息。在对口腔致病菌的研究中,郭丽宏等[20]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数据库进行C血清型变异链球菌高毒力株特异DN段的基因分析、识别和功能预测,发现了5个新的基因片段以及高毒力株特异的DN段的主要功能。刘筱娣等[21]采用生物信息学结合Southern印迹杂交法,构建了变异链球菌的苏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敲除的重组质粒。另有研究者应用鸟枪法、蛋白质组学分析、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检索等,建立了变异链球菌耐氟菌株和亲代菌株的蛋白质组表达谱。

5.2口腔唾液

人类唾液中的唾液蛋白同唾液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口腔唾液蛋白成分含量的变化同龋病、牙周病等有密切关系。目前,通过大通量的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建立唾液蛋白成分的全功能图谱,揭示唾液与口腔内环境及菌群分布的关系,鉴定唾液蛋白中肿瘤的生物学标记,区分不同唾液腺分泌蛋白,研究口腔炎症及其他疾病的生物学标记。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7篇

学术学位是国际上通用的授予个人的学术称号,表示申请人在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已达到的学术水平,其为侧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一种学位,如医学、理学或工学等;专业学位是相对学术学位而言的学术称号,学术水平与学术学位具有相同级别,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人才,针对特定职业背景,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如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等。[2]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0次会议决定: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促进应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学科体系将设置专业学位,改变我国学位规格单一的局面。[3]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200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相关措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诸要素之中,具有统摄作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指向,培养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师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与学术学位不同,其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及技术创新,能独立处理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或疑难病症。

(二)入学形式。入学形式指结合培养目标和对象,为达到培养要求制定的入学资格、方式、途径等基本条件。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初期多面向在职工作人员,2009年招生政策改革后可通过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应届本科生,但对于往届生要求具有口腔医学医师资格证书,在招生条件上限制了部分往届优秀本科生报考。

(三)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指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特点,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对象所采取的基本方法或形式。培养方式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为组织性的要素。因此,根据不同培养类型,为达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涵盖了培养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口腔医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生按培养方案完成相应学年学习,培养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培养目标制定,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在教学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采取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方式。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指以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为依据,监控培养过程,检验培养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馈和调节,促进培养模式各环节的优化组合,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除中期考核、资格考试等制度外,学位论文是评价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学术学位论文不同,专业学位论文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强调临床实用性研究,需体现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将现有口腔医学理论和规律运用于临床实践,分析与解决口腔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临床专题研究、典型案例报告、临床问题分析或发明等。

三、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部分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之相比,我国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方面尚存在不足。[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各构成要素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确保培养质量是健全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核心。在新形势下,应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借鉴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部分发达国家已具备较为系统、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与评价的地位、规程、准则等尚未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因而在实践中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相对微弱。[5]故应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制度,结合既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策和相关机制,结束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法难依或无法可依的状况,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二)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招生环节决定了专业学位生源质量,高校可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特点改革招生相关条件,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录取前的复试工作,如对考生进行全面的临床技能考核,提高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体现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三)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学科结构。鉴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合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素质、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课程与学术学位学习相统一,将提高临床能力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结合,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型及临床教学课程。既要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要注重对其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学科结构方面,注重不同学科、专业交叉,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广阔的眼界和雄厚的知识。(四)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估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主体是社会,其评估机构包括:非官方性的地区性或全国性鉴定组织和机构、学术团体、其他相关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英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具有系统的评估体系,主体为政府和社会,评估体系还包括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及社会评估体系,包括了专业资格认证和新闻媒体排名等多种评估方式。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评估体制,明确规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相互促进,健全评估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8篇

1.1基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9~64岁,平均42.6岁。其中前牙51颗(51.0%)、磨牙32颗(32.0%)、前磨牙17颗(17.0%)。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修复膜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缺失情况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患者均于我院确诊,却均属于单颗牙缺失,具有IBRG手术指标。治疗前半年内未进行任何牙修复治疗。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或严重感染。

1.3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牙种植均采用Xive螺纹根状种植体和Bio-Oss小牛骨粉,按照常规手术的步骤将种植体植入[1]。根据患者骨缺损的情况,其中修复膜组选择口腔修复膜,常规组选择钛膜置于植骨部位,植骨部位边缘覆盖约2mm,间断缝合[2]。

1.4临床指标判定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0.5~1.5年的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植骨厚度(bonegraftthickness,BGT,种植体厚度)、骨厚度(Bonethickness,BT,修复后牙骨总厚度)、成功率等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的BT、BGT统计结果,修复膜组患者的BT、BGT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2修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

修复膜组(50例):成功率96.0%(48例),不良反应1例(2.0%),患者出现急性牙龈肿胀。对照组(50例):成功率92.0%(46例),不良反应3例(6.0%),2例牙龈肿胀,1例伤口裂开。两组患者的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牙齿种植也被称之为“人工牙齿种植”[3]。从种植原理来看,并非是真正为患者种上牙齿。牙种植术(GBR)引导骨再生术(IGBR)其实上是运用相关医学技术与方法,将特殊医学材料置入牙骨缺失部位。其中一是置入材料与人体牙骨的相关性状(如硬度、缺失部位的大小等)类似,二是材料与人体牙骨有着高度的兼容性,不会发生严重排异反应。通过外科手术使人工材料与人体牙骨(缺失部位)形成最佳的贴合状态。术后一段时间,两者将会密合。之后再在患者的人工牙根上制作人工牙冠,最终完成对牙齿缺失患者的“种植”过程。

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来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IGBR)开始逐渐替代原来的牙种植术。这是由于牙种植术中,患者可能本身还存在牙骨量不足的情况,因此造成种植失败,临床成功率偏低。事实上,IGBR术正是在上述种植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术式,其临床成功率大大提高。牙种植术术面世后,钛膜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患者牙种植的保护膜。但在相关研究中,人民也发现钛膜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患者植骨部位的相关组织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如影响该区域的正常血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恢复,同时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PM膜被应用于牙种植术中,较钛膜而言,其不但能够有效地充当牙骨的保护膜作用,而且由于其生物膜的特性,PM膜能够在一段时间进行自行降解,且降解产物对于牙骨种植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此PM膜开始逐渐替代了钛膜而被广泛应用于IGBR术中。目前,海奥PM膜是我国主流的一种IBGR术使用的PM膜。海奥口腔修复膜能促进细胞缺损区植骨的生长[4]。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9篇

现有24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见表1),其中14种为综合期刊,8种为专科期刊,2种为文摘类期刊,几乎涵盖了口腔医学的所有领域,其中13种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数字化情况调查结果

2.1版权页调查

对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版权页的调查显示,有21本标注了电子信箱,占84%;只有9种期刊建立版权网站;标有2个网址的有1种。分布情况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相对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CNKI

收录全文情况除7种期刊(占总数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数期,《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种期刊(占总数61.90%)收录自期刊创刊以来所有全文。

2.3国外数据库收录本研究以PubMed为代表数据库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显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录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只有3种(占收录期刊总数的12%),包括《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其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论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论著的摘要暂缺;《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收录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论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链接,2008年全部则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2.4.1主办单位网站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5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拥有主办单位网站的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依托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网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载,相关链接较全面,构架完善,并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的链接网页则仅提供版权页等一般信息,不具备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文献下载等功能,支持网上投稿。

2.4.2版权网站期刊建立版权网站可借助因特网方便、快速的特点,在提供期刊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快、更广泛的医学信息服务[3]。《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是国内目前拥有版权网站的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作为以印刷版本期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提供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文献设有HTML和PDF两种链接,但全文未上传,也未见留言信息。

3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绝大部分停留在"拷贝阶段",在形式上是单纯印刷版的重复,甚至是印刷版的简单扫描,出版时间明显滞后,且网页设计过于简单;在观念上认为网络只是给读者一个新窗口,没有对编辑流程进行调整;形式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未通过整合内容形成跨媒体的一体化服务,不能满足编辑部及读者多方面需求[4]。这其中的原因有观念上的,也有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考虑可能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主要负责人对网络了解不深;②缺乏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人才;③网络技术缺乏;④编辑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适应等。

4《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数字化发展目标

口腔医学研究范文第10篇

在我国,现有口腔医生2.5万人左右,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适的比例应为1∶2000。与此同时却有25亿颗龋齿待填充,6亿颗错位畸形待矫正,10亿牙周病患者待医治。在上海口腔医疗中心,畸形齿矫正至少要排1年的队。显而易见,我国口腔医生的数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口腔医学在我国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口腔医生作为未来的职业是合乎时展潮流的,口腔医生的明天是非常光明的。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个专业以及相关的问题,以期给你在填报志愿时作点参考。

专业扫描・口腔医学

【历史沿革】1728年,第一本牙科专著《外科牙医学》的问世,标志着牙科从牙匠向牙医学发展。1840年美国第一个牙科学院的成立,牙医学教育从医学院中独立出来,使现代牙医学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中叶后,牙医学发展开始超越牙齿本身疾病的范畴,而扩大到整个咀嚼器官和口颌系统。牙医学向口腔医学发展,不少国家牙医学院更名为口腔医学院,牙医学研究机构更名为口腔医学研究机构。不久前美国国立牙科研究NIDR,更名为国立牙科和颅面研究院NIDCR。21世纪口腔医学将经历向口腔科学的发展。目前我们对几乎所有的牙病和口腔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规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数治疗技术是不完整和不彻底的。20世纪70年代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而分子生物学渗透到口腔医学还是近十几年的事。21世纪将从分子水平揭示口腔疾病的本质,口腔医学将全面发展为口腔科学。

【名词解释】口腔医学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意在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与预防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主要课程:物理学、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等学科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36-42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学校盘点・排名靠前的学校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学科评估排名: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名校推荐・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为院系合一体制,是天津医科大学所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其宗旨是培养高等口腔医学人才,普及和提高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天津医科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为完成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四项基本任务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全院职工2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49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余人。设有7个教研室,1个中心实验室下设7个实验室和3个教学诊室,担负全院的教学工作。每年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名,七年制、五年制各30名学生,同时每年招收部分留学生。

近年来该院师生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出版论著、译著、教材1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教育部科研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别科研课题约50项。获得专利4项。获部级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新技术空白项目85余项。

该院重视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兰士大学、日本昭和大学、东北大学、广岛大学、日本大学松户齿学部、芬兰OLUE大学,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等10多个口腔医学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姊妹院校合作关系,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来学院讲学、指导临床和共同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该院从国内外引进、培养博士生近20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问必答・关于报考

问题1.口腔医学毕业生应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问题2:口腔医学相近专业有哪些?

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护理。

口腔修复工艺是中专里面的专业,口腔医学是普通全日制大专专业。口腔修复工艺和口腔医学相辅相成,一个侧重实践一个侧重理论。

问题3: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有什么区别?

口腔医学,是系统地学习口腔医疗的各个方面;口腔医疗技术是新方法、新仪器、新理论等等的开发

问题4:口腔专业考研除了英语和政治、口腔综合外还要考哪些?会考西医综合(病理、生理、诊断、生化、内外科)吗?

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而且口腔综合的内容也不一样。应该具体打听你想考的学校的具体命题内容和形式。下面给出几个学校的口腔专业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以供参考。

中山大学口腔专业:口腔综合包括口腔解剖学、口腔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形式为选择题、名解、简答题、问答题、病例分析题。

北京大学口腔专业:口腔综合内容很多,包括口腔病理学、牙体牙髓、牙周、儿牙、黏膜、预防、口外、修复、口腔生物、口腔药理、正畸等11门,形式为选择、填空、名解、判断、问答。

问题5:口腔医学专业的从业领域有哪些?

上一篇:睡眠质量范文 下一篇: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