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02 06:17:32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成果 质量 流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 in Universities

Huang Jiali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Guangdong 511450,China)

Abstract: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which is the basic sign of the comprehensive soft powe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universities,the level of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ory,transforms the proces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business process and business standards,and make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of university can be carried out better.

Keywords:University Scientific R 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BPR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Quality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快项目经费审批下达速度,提高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面的自主性,对科研的发展和科研环境的改造起到了有利作用。但国家的政策毕竟站在宏观层面,真正落到实处的高校科研管理措施还有待改进,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还处在单向线性管理层面,各部门缺乏沟通协作,科研项目团队研究主动性低,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低等急需改革的阶段。本文运用BPR理论,明晰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再造。

一、流程重组理论简述

1990年,美国的管理学界大师、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米歇尔・汉默先生首先提出了流程重组理论(BPR理论)。他指出:“流程重组是为了对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而进行的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在流程化管理中,强调把全局性、整体性作为管理视角,把整个业务、管理活动看作―个流程系统。以流程的预计产物为流程的终极目标,流程内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注重过程的连续性,所有流程内的相关人员必须打破部门界限,团结协作,所有的资源必须为流程目标而服务,以保证高效地实现流程目标。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中单向线性的管理模式与各部门合作性缺乏的问题,因此本文采取功能间的BPR模式进行改造,即在高校内对多个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相关的部门间进行系统化的跨边界改造,在原来流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一方面发挥现有流程的资源和经验,一方面提高灵活性和效率。

二、改造前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

科研项目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立项单位的通知和有关文件执行,把握好申报通知和指南的有关要求。首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各二级学院(系),明确时间节点,组织申报工作,汇总申报材料。通过审核后,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并报送申报材料。对于已立项课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立项管理、经费下达管理等工作,并根据项目资助单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定期的项目检查和验收等工作,再造前的管理流程见图1。

我国在几十年的科研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套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逐渐不适应当前的科研管理活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科研项目资助单位的项目指南缺少广泛意见征集过程,影响了项目的科学性、前沿性及参与度;二是科研人员被动申报,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仅是通过每次项目指南确定,前期准备工作不足;三是项目申请与执行缺少科研管理人员的参与,科研管理人员未能提供项目检查及更好的服务,容易导致一些低级错误影响项目的申报。缺少校内专家评审把关,重大项目申请容易失败。四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校内各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作,仅凭科研管理部门独力难支,经费使用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不当之处。五是对项目成果的保护和推广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反映出目前科研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结项的做法。六是缺少统一的项目信息管理环节,项目管理信息容易流失,项目成果难以统计。缺少合理的信息存档机制,导致很多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立项之后没有历史数据,缺乏佐证,不利于重复性试验,不能进行长期的分析。

三、改造后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

针对上述的一些不足,对高校的科研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再造的措施如下:

(一)建立开放式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形成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科研人员等相关单位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从旧时封闭单一的管理方法,转变为开放式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使科研项目数据资源及时准确地面向全校开放。

(二)加强各管理部门沟通协作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变单独行事为共同协作,增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研发部门之前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使之落到实处,而不是各自为政,按照各部门的制度执行,这样容易造成管理僵化,行政性过强的问题。

(三)加强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监督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缺乏立项后的监督制度,加强项目的中期和后期监督管理可以及时地应对出现项目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确保项目研究工作能顺利完成,对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项目成果应用率和转化率

加强对科研项目成果管理,以便于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应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和结题成果,包括攻关的技术难题、所形成的技术方法等成果进行管理、收集、登记,有针对性地申报专利和与相关企业联系开发,增强教师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科研项目成果实现社会效益。

四、具体的业务流程及业务标准

(一)项目立项申请管理标准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管理流程如图2。

1.第一阶段,项目立项申请准备

(1)节点A1 制定项目指南,信息

科研立项单位确定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向社会各界征集项目研究方向的建议,把建议汇总后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科研计划,形成项目申报指南并向社会各界申报信息。

(2)节点B1 获得科研信息,通知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获得科研信息后在全校范围内通知。通知需采用多渠道,包括校内网页、各部门科研联络员、QQ群、微信公众号、短信息等,也可有选择性地通知校内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课题组。

教师对获得的科研信息进行甄别,确定是否参与项目申报,并组建项目研究团队。

(3)节点C1 项目研究团队开展调研

在编制实施方案前,项目研究团队应先确定题目并开展相关调研或资料搜集,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研究资料、政策法规、经济现状前景、社会需求等。

项目研究团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撰写研究综述。

2.第二阶段,项目申报书撰写

(1)节点C2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调研信息及研究综述确定申报项目类型,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研究计划和方向。

(2)节点C3 撰写项目申报书

完成项目研究计划后,项目研究团队填报项目申请书,并递交到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申请书主要用来阐述项目在各个层面上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报告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对项目评审通过立项、获取项目资助资金、理清项目开展方向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申请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研究目标、要点、内容、方法、经费预算、具体分工等。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类型,项目研究团队的基本信息等。研究目标,主要撰写研究的意义和理由,提出问题,重点阐述研究的必要性、社会应用价值,对未来预期等。

项目负责人进行可行性分析,应在尽可能多地在占有数据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并对申请书的内容、格式进行修改和润色。

(3)节点B2 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递交的申报书进行审核,主要审核项目申报内容是否属实,项目研究方向和内容与申报指南是否一致,项目预算经费开支是否合理等。对于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还应组织专家组对项目申报书进行论证,审查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项目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

3.第三阶段,完成申报工作

(1)节点 B3 协助研究团队完成申报工作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立项单位所提出的立项通知要求,协助研究团队完成系列申报工作,如系统申报、审核,制作评审网页等,并接收经由研究团队上交的项目申请书,经由科研管理部门、学院分管副院长等审批后,递交项目申请书到立项单位。

(2)节点A2 审批

立项单位收到项目申报书后,组织专家组开展立项评审工作,对重大科研项目,还会组织项目研究团队负责人统一答辩。项目经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后,立项单位审批通过申报书,并立项通知。立项通知直接下发到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项目研究团队进行下一阶段的开题及签订研究合同等工作。

(3)节点B4 资料归档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学校所制定的科研、学术档案归档办法对科研项目申请书及相关材料进行建档,纸质材料以文件夹分类装好,电子材料在工作电脑建档留存。

(二)项目执行管理标准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如图1。

1.第一阶段,项目研究准备

(1)节点C1 项目研究团队确定项目目标、计划内容、周期、预算等

项目研究团队获得项目立项后,根据立项单位反馈的项目信息,如立项时间、研究周期、批准经费、预期成果等要求重新制定项目研究目标、计划内容、研究周期、经费预算等。

(2)节点C2 项目研究团队完成项目开题工作并签订研究合同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项目研究团队进行开题工作,就研究目标、计划、内容、周期、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专家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项目研究团队根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及项目申报书,并与立项单位签订研究合同或协议。

(3)节点B1 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或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立项单位要求,组织项目研究团队完成申报书修订、开题报告撰写、研究计划修改、研究合同签订等工作,并组织正式的开题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就项目开题情况进行审议。确保科研项目从开始之初,就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独创性,并对项目课题的构思、设计及时进行审议和指导,要求项目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小组的建议,对开题报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4)节点A1 立项单位审批各项材料

项目立项单位就项目研究团队递交的开题报告书和研究合同进行审批。

2.第二阶段,项目研究阶段

(1)节点C3 依据分工开展研究工作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获立项单位审批的研究计划和具体分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周期内完成各项研究任务。项目负责人应定期组织研究团队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沟通以便解决研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2)节点B2 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经费管理、研究进度检查、成果应用相关服务等

科研管理部门连同学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为项目研究团队提供经费管理、报销、审计等服务。科研管理部门在整个项目研究期间对项目开展研究进度检查,为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专利申报、成果登记等工作提供支持。

3.第三阶段,完成项目研究

(1)节点 C4 完成项目研究工作,提交结题材料

项目研究团队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达到研究计划要求,撰写结题报告书等材料,并提交至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

(2)节点B3 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上交的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至立项单位。项目结题阶段是全面检验科研项目的理论水平、成果转化的应用性、完善科研项目的最后阶段,应建立积极的项目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体制。

(3)节点A2 审批

立项单位根据项目研究团队之前递交的项目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研究合同等材料,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项目研究成果和结题材料进行审批,通过专家评议、鉴定成果价值确定项目是否通过结题审核,并最终下发结题证书。

(4)节点B4 保存资料归档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学校所制定的科研、学术档案归档办法对相关材料进行建档,纸质材料以文件夹分类装好,电子材料在工作电脑建档留存。

参考文献:

[1] 黄嘉丽.高校科研项目流程化管理现状与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 赵俊,罗Z,杨光.基于ESIA方法的X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5(5).

[3] 汤鹏翔,马炳涛.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横向项目管理流程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2).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命中率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资助原则,高等学院和科研单位已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看作衡量自身科研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如今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命中率,已成为了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科研管理工作的经历,就抓好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领导重视、积极组织,层层落实

学校一直把科研项目立项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学校和各有关院、系(所)对此都给予足够重视。在每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结束后,学校主管科研的校长就下一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开始了积极准备,亲自部署,广泛动员。各有关院、系(所)根据国家、学校的要求进行动员并层层落实。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分析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获得资助的整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让科研人员充分的树立信心、积极准备、争取机会。申报项目前期,主管科研的校长多次亲自率领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先后赴各有关院、系(所)等地推进基金申报工作,要求各有关院、系(所)精心组织所在单位的申报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要求科学技术与产业部科学技术处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经过保姆式三阶段跟踪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根据课题指南要求和学校的优势,将建议指标下达给各院、系(所),同时动员有实力、又有较好前期研究基础的教师重点申报。在领导的重视和大家共同努力下,近五年来,我校申报项目数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受理我校申请基金项目为320项,2009年受理435项,2010年我校科研项目申报数量明显增加,受理项目为722项,2011年受理888项,2012年受理1097项,2013年受理1047项,连续两年突破1000项,成为2013年江苏省集中受理期申报数量唯一超过1000项的申报单位,为争取更多项目的立项资助奠定了基础。

2 提高项目申请书的质量

申请书的质量好坏是决定是否获得立项的关键。申请者在确定科研思路以后, 应认真考虑怎样用最简练、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把自己的科研思路在申请书中准确地表述出来。目前,学校引进了很多优秀的海外留学人员,有些教师由于刚从国外回来,虽然他们有很好的科研思路和工作基础,但是他们在基金项目的内容表述上还不简练、准确,往往申请项目很难获得批准。就此情况,学校举行了一系列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写的讲座,并聘请专家进行保姆式的指导。通过这些方式,教师觉得受益匪浅,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提高教师申请的命中率。

3 提高申请者自身科研水平,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也是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命中率的关键,学校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最近3年来,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水平的增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多。这也为后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同时也加强了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并设立了校级的预研项目,对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有较好科研思路的教师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科学研究的平台。学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近五年来,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看,2008年获批准68项,2009年获批准95项,2010年获批准176项,2011年获批准232项,2012年获批准265项,2013年获批准310项。连续两年经费超过1亿元,2013年经费突破3个亿。

4 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

严格的形式审查也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环节,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前对各个学院的科研秘书进行专门的形式审查培训,并制作标准的申请书写格式供申请老师和科研管理人员参考。在项目申报期间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认真做到对每一份申请项目书的形式进行全面审核,在审查过程中重点审查大家容易忽视的内容,如:合作单位有无盖章,章上的内容是否与标书里合作单位的名称是否一致;申请人、课题组成员有无签字,签字是否标书上名字一致;严格检查是否有超项申请;电子版是否与纸质版内容一致;须推荐但无推荐意见或推荐人不符合要求,在职博士生有无导师同意函等问题。对不合适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经审查合格的申请书进行统一录入。力求保证形式审查通过率达到100%。

项目获批立项后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产出率,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同时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产出率也有利于基金项目的再次申报,形成了项目申请与高质量的科研产出率的良性循环。

在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首先抓好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项目立项后,及时将立项通知、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课题经费转发给课题组,把项目组研究计划和科研经费落到实处,从而保障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其次抓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主要检查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经费的使用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情况。项目负责人主要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总结报告,有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直接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最后抓好项目的结题工作,研究成果是项目执行后最终体现,结题工作也是管理工作的关键,及时督促负责人按期结题,组织好成果的鉴定和评审。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3篇

科研管理科研项目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初审与指导、立项管理、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项目过程变更管理、绩效考评、结题与成果管理、成果转化与推广实施等各阶段管理。各阶段即独立于全过程,又紧密相衔接与相互作用。从科研管理部门角度来看,科研项目群各阶段管理工作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延续性、交叉性和重叠性。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既要抓好每个环节中的工作要点,又要重视各阶段之间的联系。而科研项目能否批准立项,就必须重视项目申报环节工作。无论是项目申报人还是项目组织单位,项目申报工作都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始点,更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的必经门槛。因此,科研水平提升工作,必须从重视项目申报质量做起。近些年来,随着项目需求宽度和投入额度不断扩大和增长,项目来源单位对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条件、项目可行性论证要求及项目预算执行审查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改进和革新,尤其是部分科研课题申报的限项规定等对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要获得具有竞争力的科研项目必须从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做起,这将直接影响到的项目中标率。提升项目申报质量,既是提高项目中标率的必要条件,也是项目申报执行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要素。本文结合项目申报过程中管理实践经验,整理了近些年来项目申报过程中影响项目立项率的常见问题,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对项目申报全过程各阶段进行了划分,将执行对象的各阶段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各阶段执行对象所属工作任务关键点的差异性与呈现问题进行映射,提出了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为相关部门及项目申报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影响项目申报质量的原因

1.填写项目申报书中常出现的问题

申报书填写格式规范性、文字内容表述准确性、前后逻辑关系一致性等对申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总结了近些年各级各类提交的项目申请书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题目过大。第二,申报信息填写未注意到细节的完整性与格式的规范性。第三,申报书中内容表述出现口语化语言,或是在研究内容上出现宣传性、教导性语言。第四,项目组成员梯队构成欠合理,表现在申报项目时为了填写申报书而临时添加项目组成员,对项目成员背景情况、其所拥有的科研技能是否为项目要求所需、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等未进行斟酌和规划,由此将会导致实际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都将由项目负责人独自承担,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团队的协作力量,梯队未能对完成项目提供充分保障,使得评审专家对项目能否按期按质完成产生质疑,影响项目立项。第五,解决的问题过多,研究目标过大,难点、关键点及创新点不突出。第六,查新工作重视不够,只关注了国内研究现状而忽视国外研究动态,有些申报文本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技术在国外、甚至在国内几年前就已完成,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点,重复他人的工作而被立项的可能性很小,引用的文献不具有权威性、时效性。

2.影响项目申报质量的其他因素

从接到下发通知、填写、提交申报书过程的时间通常不会很长。有部分申报者在此阶段完成查阅国内外文献、选题、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和对项目进行论证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然而高质量的完成这些工作是要建立在前期的预研究基础上的,因为质量必定取决于积累,若平时在科研工作中不去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总结科研当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前期的预研究准备工作,待接到项目申报通知时,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内容,其申报书的填写质量自然也不会很高。

此外,对申报科研项目持有消极态度,存在畏难情绪。这部分成员并不是不想参与项目申报,而是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承担科研责任的热情,总是认为申报项目通过率较低或者是有过申报未批的经历,使其积极性受到影响,对再次申报成功产生畏难情绪;还有部分成员只注重教学工作,忽略了平时科研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没能平衡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导致研究基础欠缺,没有相关科研成果积淀,对申请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产生障碍;还有些申请者的项目前期成果过多依赖于合作方取得的成就,但自身没有基础工作经验和成果积累,也会影响项目申报质量。

二、项目申报全过程按执行对象和时间顺序的划分

项目申报工作按执行对象可划分为项目申请人和项目组织管理部门;按时间顺序划分,从狭义上来讲,项目申报过程指从接到项目来源部门通知到提交申报材料至项目来源部门的时间阶段,其工作内容指一系列项目申报工作与项目组织单位管理工作。从广义上来讲,项目申报全过程指项目批准立项时点之前的全部相关工作,可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是申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即指接到项目申报通知前的前期科研准备工作;第二,是申报中期项目组织与申报内容规划阶段,即指以接到项目申报通知为始点,围绕项目申报下达文件进行申报准备筹划工作完成为终点的时间阶段;第三是申报后期组织整合阶段,指在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预备基础上进行文字表述与整合、修改、审查与提交的阶段。本文拟解决问题的方案立足于广义时间划分基础上。

三、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从项目申报各阶段工作任务关键点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理清执行对象责任,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1.扎实项目申报前期研究工作,构建学科平台与科研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申请人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很重要,其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前期承担过的科研课题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上。工作经验积累越丰富、成果水平越高的申请者越容易受到评审专家青睐。从项目申报人前期研究工作任务来说,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就必须重视平时科研基础工作的积淀,积极参加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当今世界人们关心问题的热点和难点,利用目前拥有的科研经费和资源,争取获得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参与著作的编写、参与相关领域研究项目,等等。雄厚的研究背景是向评审专家展示自己研究实力的有效法宝,也为项目能够实施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对于科研管理部门,平时应做好各学科平台、人员梯队的搭建工作,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组织过程资产管理,努力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

2.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中期政策指导与培训工作,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与信息的准确性,依据下达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准备的各项规划工作

项目申报人要认真学习申报政策、指南及申报书填写要求等,依据前期的一系列科研活动进行优选凝练题目,进行方案及可行性研究设计与规划,从项目所需技能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项目组成员及其分工角色,组建一支研究能力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作的项目梯队,将对项目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对项目能够按期按质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此外,对研究内容进行工作分解,规划研究工作时间及实现目标,进行经费预算,组织可行性研究方案工作。对于科研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应准确下达项目申报通知、申报指南和申报要求,积极开展与组织对相关政策、往期立项经验的指导培训工作,同时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与信息传达与反馈的准确性,做好常预见性问题汇总与提示工作,确保项目申报人将所有有关项目申报信息完全进去。

3.仔细斟酌申报后期的文字整合工作,重视项目形式审查与反馈工作

项目申报人要规范申报文本文字整合工作、掌握申报书填写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重视申报创新性。在项目申请书填写时,要充分体现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有助于引起专家的兴趣和重视度,这也是项目能够立项的关键要素之一。例如,在解决实际应用中关键问题时,要有创新性,描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优势;第二,引用的文献一定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即便是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性突出,若类似研究论文报道很多,甚至已有很多成熟的报道,也就失去了其创新性的意义,无法构成该项目的创新点。第三,凝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填写的申报材料中,首要任务就是能够提出关键问题并清晰准确的表述出来,抓住研究的关键点,才能在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才能有的放矢。第四,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课题能否立项的重要因素,是在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上的继续深入,也是解决关键问题的核心环节。在填写项目申报书研究内容时,研究内容表述上应能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研究意义,应针对某一具体研究目标进行研究设计,利用有限资源集中研究,文字内容不能太宽泛,研究方案应具体明确,要注意方案细节前后的逻辑关系,应能清晰的表达项目内容的理论依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准确分析,把握问题分析的准确性,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要有深度,使所研究课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科研管理部门应重视对项目申报书初步形式审查工作,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指导,做好项目申报质量监督工作,避免常见非学术问题出现。此外,科研管理部门也可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科研工作者们去发现问题, 同时激发项目申报热情,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申请者获得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中的作用,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对提高项目立项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玉艳.科研课题申报和自我管理问题新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262-264.

[2]严毓佩.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工作中的要素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1(4):110-112.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提高 科研项目 结项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98-02

长期以来,科研管理部门评价高校科研工作的标准偏重于立项数目,致使部分高校片面追求项目立项,而疏于立项后的管理,导致一些一两年内应该完成的项目拖至四五年才完成,甚至一些当初立项时很有新意的项目到结项时几乎变得毫无价值,更谈不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开发,造成科学研究的极大浪费。对于高校而言,立项数及立项率固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立在立项数、立项率基础上的结项率更能体现其学术团队的研究实力和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1}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结项率。

一、校级科研项目结项率低的主要成因分析

1.为获得立项资助,项目申请者有意夸大自身及项目组的研究实力。高校科研项目申报,是学术研究传播和交流的集散点,项目申报者应该本着潜心研究、服务社会的宗旨进行学术研究和项目申报。{2}由于目前的高校科研评价及其激励机制,通常是以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准,导致高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学术风气浮躁,许多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为了职称晋升、为了获得经费而申报项目的现象。科研态度上的不端正,导致了项目申请书中有关内容失实。有些项目申报者自身积累欠缺,为了能够获得项目资助,有意夸大自己的研究能力,选题设计较难,超出自己的实际研究条件;有些申报者为增强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往往在没有征得一些研究能力强,相关前期研究成果较多的学科专家同意的情况下,把他们列入研究团队里。这样,即使项目获得立项,真正有研究实力的“成员”难以参加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实际上仍然是项目负责人孤军奋战,若遇到问题,难以及时解决,便会影响项目的预期研究进度,造成了项目延期或无法完成而中止。

2.项目评审过程中,评价机制和标准存在偏差。首先,科研管理部门通常采取标准化指标评分或评分加答辩等方法进行评审。项目评审专家通常经过严格挑选,专家拿到评审材料后应该先浏览一遍,再对某些问题查阅文献,设想其可能达到的研究目标,如何达到目标等,打分时要尽量排除不正确的影响,真实反映项目水平。但实际上,有的专家责任心不够强,不查阅文献,也不做分析,草草应付,甚至有的专家还带着单位的任务或某些个人的感彩,这也是影响评审结果的因素。其次,专家对评审要求的理解程度不一致,甚至评审专家对某些问题有倾向性看法,也会导致项目评审标准的不统一或方向偏颇,最终影响项目评审质量。第三,专家知识面的局限,对评审内容不熟悉,出现随机倾向性评价,评审的依据模糊。第四,许多项目申报人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向评委打招呼,致使有些评委在项目评审时无法抛却人情因素客观公正地评判。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一些有创新性、可行性的项目可能就会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一些研究能力弱而公关能力强的人则可能被推荐立项,却因研究能力较弱而无法按期结项。

3.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项目组成员投入精力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项目分工的日益细密,这就需要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紧密协作,合力攻坚,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然而我们管理体制的凝聚机能似乎缺乏足够的推力和有效的实践强度,往往是科研人员各自为战、项目负责人单打独斗者居多。此外,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他们除了备课、上课,就很少有时间去参与科研,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在做课题时正处于结婚、生子阶段,科研工作投入精力相对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延误项目进展。

4.项目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结项制约机制。科技处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主要部门,主要负责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管理、结项等工作。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获得的纵向和横向项目的增多,科研管理部门除了要组织申报大量的科研项目外,还要对不同渠道的科研项目进行年度检查、结题验收。这些工作花费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使得高校数量有限的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在研项目进行细致的管理。尤其是校级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和监督环节非常薄弱,无法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起不到督促的作用。

此外,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大多都缺乏结项制约机制,有些高校虽然文件制度中规定了一些奖惩措施,但在实际执行时往往会打折扣。“奖罚制度不落实或执行不到位”的做法,一方面会挫伤那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那些不能按计划完成项目的科研人员起不到应有的鞭策与警示作用,从而使科研项目结项率低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二、提高校级科研项目结项率的对策

1.引导科研人员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和科研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和科研价值观,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水平,是提高项目结项率的关键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加强培训和政策导向等方式,使科研人员明白,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个人科研工作量、晋升职称,而且也是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与水平等方面的需要。要树立通过完成科研项目,形成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锻炼研究队伍,凝炼科研方向,实现相关研究领域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的观念。

2.严把申报关,提高项目的申报质量。科研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要树立质量先行的观念,质量是高校科研的生命所系,打造精品成果应是科研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不懈的追求。{3}高校校级科研项目由于其资助面广,而资助力度有限,一般是以学院为单位限项申报,择优资助。从院系层面上看,院系要加强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积极组织申报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填写项目申请书,并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把好选题关、论证关、申报关,确保研究价值较高、研究方向正确、研究把握大、能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项目推选上报,使项目的申报立足于比较高的起点上,从根源上杜绝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从学校层面上看,科研管理部门要对项目申请书认真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校学术委员会对所申报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程度、研究基础以及完成项目的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评议,对项目申报严格把关,排除一些不切实际、不可行的项目,提高项目的申报质量,为项目能够按期结题、申报更高级别的项目打下基础。

3.签订项目合同并严格履行条款,增强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心。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要与科研人员签订项目合同书以便监督、检查和管理,项目合同书中明确规定双方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启动、中间过程和最后总结等都要严格履行合同书中所规定的条款,保持研究目标先后一致性原则,不允许随意改动原设计方案和指标。应尽最大努力按合同书上要求的期限完成,项目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或改变。当然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由项目主持人写出详细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执行。对于在项目计划期限内完不成研究任务的,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三年内不得申请新的科研项目,并把课题完成情况与课题负责人的职称评定、晋升和年终考评等挂钩,这样做,既增强了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心,又可有效防止项目申报时夸大虚报,从而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4.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实行规范管理。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切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设立的意义和资助对象以及项目申报、中期管理、结题等各个环节的条件和要求,还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在管理政策上,要建立有利于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科技奖励、经费调配的合理机制。其次,要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科学研究的评价方法对研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目前高校科研评价与考核制度侧重于量化评价和考核,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不能客观反映科研成果本身的质量和科研人员的实际水平。高校应逐渐改变以传统的项目数、项目级别和经费数等指标作为科研活动评价方法的做法,改用知识生产率、知识创新程度和知识存量等指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的方法作为评价科研活动的依据,使评价更能体现知识创造的规律性。{4}

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实行规范管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按项目计划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结项率。

5.严格执行结项程序,强化项目评价,注重结项质量。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效益的最终体现,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要按有关程序严格执行。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需填写校级科研项目结题报告,阐述其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成果等,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专家组严格按照立项后签订的项目合同书中的内容指标进行评价验收。为了使项目评价客观、公正,原则上要选择在该领域具有学术权威,具有足够的评价能力,能够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专家担任。评价验收时,在确保结项成果数量的同时更要强调成果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产出科研成果质量较高的项目,可在主持人申请下一轮校级或者更高级别的项目时优先考虑;对于申请延期的项目要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延期报告,说明原因及解决措施;对于科研成果未达到项目任务书中的结题要求的延缓一年结题,如若一年后仍无法完成则予以中止,三年内不允许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注释:

{1}李德阳.加强科研管理,提高项目结项率.科技资讯,2007(26)

{2}吴世勇.社科管理人员在制止不良学术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从项目申报的视角.传承,2009(6)

{3}尹刚.高校科技项目立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功,2008(12)

{4}谢沛善.浅谈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科学技术处 新疆阿拉尔 843300)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5篇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就科技成果为客体的知识产权而言,它是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软件版权和技术秘密权的统称,其实质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对科技成果在一定期间内(技术秘密权除外)独占支配,禁止他人擅自利用的垄断权利。所谓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是指科研项目在立项、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明确项目成果是否适用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适用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成果,在完成的同时应当明确采取何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并给予相应的落实;它不仅关注科技成果向知识产权转化的结果,而且关注科技成果向知识产权转化的过程。

1.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及其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科技人员都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预以支持,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在农业领域,国家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并设有专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农技推广专业。相对而言,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问题,尚未引起特别的重视。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在科学意义上,旨在强调国家有能力持续不断地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上,旨在强调这些科技成果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并领先世界,这既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也是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本质所在;但从法律意义上看,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有赖于这些科技成果的内容仅为我所掌控,或他人虽知晓但我有排他使用权,前者是技术秘密权的特征,后者是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特征。

2)是一切科技投资获得回报的基本保障。科技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基础研究在战略上属于引领未来,但在科学上仅服务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只能是后两类研究的成果。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一切科技投资,获得回报的最终源泉,都是后两类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垄断应用所产生的高额利润。也正如此,受利益驱动我国每年全社会投入的R&D经费,后两类研究占绝大部分,比如2004年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20.4%和73.4%,而基础研究仅占6.0%,这也是历年来达到的最高比例。但应该看到,科技成果的垄断应用须以这些成果已取得知识产权为基本保障。我们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万燕VCD事件和近几年DVD专利费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科技投资欲取到经济上的回报,最终成果必须知识产权化。

3)是提高科技投资效益和科技成果创新高度的有力措施。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资效益及其成果的创新高度,以发明专利授予量及其比例最有指标意义。

据国家公布的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720项(基础理论成果2839项,应用技术成果27363项,(基础理论成果2839项,应用技术成果27363项,软科学成果151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865项,仅占登记成果总数的9.0%,占应用技术成果也不到10.5%。由于为这些登记成果计投入累计投入资金达11253.4亿元,相当于平均投入3.93亿元才能产生一件发明专利。加之我国R&D经费历年来94.0%以上被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可见我国科技投资的效益不高,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程度低。

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年授予的专利为190238件,国内和国外的授予量分别为151382件和38910件,所占比例程度高的发明专利只有18241件,不到12.1%,而在国外的专利中发明件,比例高达80.0%。从全年总的发明专利授予量看,国内也只占37.0%,国外高达63.0%。而且国内与国外的这种差距,多年来一直如此。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科技成果创新程度不高。

识产权的取得均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不同种类的知识产权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比如专利均以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为实质要件。实用性意味着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不能是一种纯理论的方案,它必须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能生产积极的效果,而这正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创造性上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专利要求更高,须“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新颖性要求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与已有技术中的内容一模一样,它以技术是否已经公开为判断标准,但又以技术完全公开为获得专利的前提。因此,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的立项之初,将科研成果是否采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采用何种知识产权等,作为评判是否给与立项、资助科研经费数额的参考标准之一,并可以通过强行专利检索制度,排除内容雷同项目的立项,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浪费;课题完成后,可直接借用成果实际采用的知识产权形式,作为成果创新高度的衡量标准之一。促使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无疑有助于科技投资效益和科技成果创新高度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促使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并对此进行研究,不意味任何科研项目的成果,包括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成果,都必须有知识产权化的结果,其目的旨在通过促使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过程,提高科技投资的效益和科技成果的创新高度,辨别科技意义上的成果与法律意义上成果的区别,为科技投资获得回报,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2.造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程度低的原因

造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程度低的原因有很多,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

1)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未成为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立项、验收、评价的强制标准。

不将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科研立项的强制评审标准,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从2003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所附的《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就没有将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化列为教育部立项的评审标准,自然它也不会成为项目验收、评价的强制标准。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验收)报告》标准格式,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及评估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研究取得的成果(受资助项目数、被引用次数、收录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多少、专利申报和获奖情况);②成果转化情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附证明材料);③该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将“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项目验收的评价标准,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教育界,“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比“成果转化情况”相对容易得分,实务中最核心的标准还是“研究取得的成果”,但其中“受资助项目数、被引用次数、收录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最为重要。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的原因之一。

尽管国家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国科发政字[2003]94号)第四条明确规定:“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项目建议书中写明项目拟达到的知识产权目标,包括通过研究开发所能获取的知识产权的类型、数量及其获得的阶段,并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依据。”但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申请书》、很难看出成果知识产权化已作为立项的强制评审标准,因为该《课题申请书》中的“成果提供形式”列举了9种:发明专利、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装置、新材料、新工艺(或新方法、新模式)、计算机软件、技术标准、论文论著和其它,将“发明专利”与“新产品、新装置、新材料、新工艺”并列在一起,是否意味着后者的创造性不高,不准备申请专利或当作技术秘密处理,还是无需明确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其实质是混淆了科学意义上的成果和法律意义上成果的区别,“成果提供形式”中的成果仍是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另外,也看不出采用不同的知识产权成果形式在立项、获得经费等方面有何不同。更重要的是,倘若申请人在申请书中也明确了将采取某种知识产权化的成果形式,比如发明的形式,但科技部制定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合同书〉,并未规定预期成果目标不能实现时项目负责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从法律上讲,合同以约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但缺乏违约责任作保障的合同义务是无意义的。

863计划项目的验收及评价标准,从〈863计划课题验收专家评议表〉可以看出:“技术指标”和“成果水平”是核心,其中前者又以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为衡量标准,由于863计划“课题申请书”中的“成果提供形式”混淆了科学技术意义上的成果形式和法律意义上的成果形式,因此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也没有成为86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及评价的标准。

2)在有关个人利益的制度设计上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几乎没有作用。

以现行的〈安徽省高等学校教授任取资格考评标准〉为例,教授资格评审的三角标准为“学历”“科研”、“论文论著”三方面。

“科研”条款设计了8项,与科技领域有关的有6项,须具备其中的一项:“①获省、部级四等奖以上的技术负责人或获厅、局级二等奖的课题第一二完成人。②作为主要骨干参加1项以上省级科研项目,或获科研经费每人年均0.5万元以上。③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或是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设计人,并且该项目经有关专家鉴定已产生较好社会经济效益;或科研成果经省主管部门组织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④在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服务方面解决了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经省主管部门组织鉴定认为有较高水平,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⑤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⑥创建新的学科领域,填补省内空白。”在该6项中有1项要求成果获奖励,有4项要求成果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省内空白,还有1项仅要求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省级科研项目,是否完成或成果如何无关紧要,此为最低要求。在这6项中有1项涉及到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问题,但它又以“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必要条件

“论文论著”条款设计了10项,须具备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两项是①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在部级重点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代表作经同等专家鉴定达到教授学术水平。②公开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1部,如系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10万字,且在部级重点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2篇以上,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教授学术水平。另外,有3项涉及到:成果获奖可以降低论文的要求,但无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化问题。

显然,在安徽省教授资格评审中,获得省级科研项目或成果获奖,并最为重要,为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这就是现实中人们为何积极申报项目或热衷于申报奖励、重视,忽视知识产权化问题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企业出于抢占市场考虑,其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程度肯定比高校、独立科研机构高。如前文提到的2004年全国取得的3172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中,其有发明专利授权量2865项,其中企业(含科研转型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占49.7%(1424件);大专院校次之,占24.4%(699件);独立科研机构占19.9%(570件)。如果同它们完成的科技成果总数比较,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为13.8%,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分别为10.2%、8.3%,但这还不包括企业有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

3)过高的申请和维持知识产权的费用也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一大障碍。

在科技成果为客体的知识产权,从取得的程序看,可以分为4类,一是由特定国家行政机关审批而取得,如发明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二是向特定军事家行政机关申请登记(非审批)而取得,如实用新型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三是由权利人自己采取保密措施而取得并维持,如技术秘密权,四是自成果完成之日自动取得,如计算机软件版权。在这些知识产权中又以发明专利权最为常态。

以发明专利权为例,有关发明专利申请的费用共有17种,其中绝大部分由申请人承担。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专利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0]2441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该17种费用具体为:申请费(900元)、文件印刷费((50元)、说明书附加费(从第31页起50元,从第301页起100元)、权利要求附加费(从第11项起150元)、优先权要求费(每项80元)、审查费(2500元)、维持费(每年300元)、复审费(1000元)、著录事项变更手续费(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变更200元,专利机构、人委托关系变更50元)、恢复权利请求费(1000元)、无效宣告请示费(3000元)、强制许可请求费(300元)、强制许可使用裁决请求费(300元)、延长费(第一次长期请求费300元,再次延长期请求费2000元)、中止程序请求费(600元)、登记印刷费(250元)、印花费(5元)。在这17种费用中,任何一个申请案都不可少的有6种,高达5000元。

发明专利权取得后,缴纳年费是权利人的一项法律义务,《通知》所确定的年费标准是:第1-3年900元,第4-6年1200元,第7-9年2000元,第10-12年4000元,第13-15年6000元,第16-20年8000元。

3.提高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程度的措施

1)应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纳入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立项、验收的强制评估标准。

首先,应当树立科研成果有科学技术意义上的成果与法律意义上成果的区别意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法律意义上的成果就是已知识产权化的成果。因此,应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一项有别于科学意义上的独立指标,纳入科研项目立项、验收的评审标准。

其次,应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一项强制的标准纳入基础研究之外的科研项目立项,验收的评审过程中。这意味着应用研究或实验发展项目,都不能回避知识产权化问题。当然,强调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一项强制标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应用研究或实验发展项目的成果都必须确保知识产权化。它旨在强调成果能知识产权化的项目要明确采用何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项目成果不能知识产权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另外,由于不同的知识产权形式对成果的创造性要求不同,投资者应当将其作为确定科研经费的标准之一。

再次,应采用法律的形式确保成为强制评审标准。这不仅要求项目的“申请书”、“验收报告”有明确的成果知识产权化要求,而且要将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承诺作为项目完成人的法律义务,并在合同书或任务书中明确违反该项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最后,应当吸纳知识产权法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验收的评审工作。《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国科发基字[2003]308号)第18条规定:“建立健全评价专家库。评价专家库应包括来自研究与发展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的科学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等。并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本文认为,吸纳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参与项目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但将法律专家排除在外不恰当。

2)有关个人利益的制度应当充分肯定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作用和地位。

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中的教师、研究人员,限于自身的观念、能力以及资金,他们一般不会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来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此获得个人的利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承担科研项目所获得的利益,主要表现以下方式:①在科研经费中能报销一部分个人家庭生活支出,如电话费。无论采取多么严格的会计核算措施,这都是不可避免的。②按项目管理单位内部规定的比例提取一定的科研经费作为项目承担人的奖励。这早已是一个普遍而公开的秘密。也正如此,科技部为了制止这一现象,了《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③科研成果获得政府或单位奖励。这种奖励包括荣誉称号和一定数额奖金两方面的利益。④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间接利益。科研成果多表现为论文形式,表述具体科研项目成果的论文也容易发明。论文的发表又可进一步为科研成果获奖、申报新的科研项目创造良好的基础。另外,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许多大学给付年终奖的重要标准。但论文最重要的间接利益表现在职称的评定上,职称的晋升会直接导致工资、津贴的提高,同时反过来又有助于新科研项目以及硕士、博士导师资格的获得。相反,根据现行的制度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并不能为人们带来明显的直接或间接利益。总之,有必要修改现行的制度,发挥成果产权化在个人利益,比如职称的评定、年终奖等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等方面上有切实作用。

3)应当减少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申请及维持的费用。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方法

科研类项目档案是科研院所在发展科技事业中形成的重要档案资料,是引领科研发展、创新科研事业的宝贵资源。科研类项目档案是指在科研活动中承担的项目、课题和其管理全过程形成的原始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项目、课题的提出、立项、审批、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中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实验数据、图纸、图表、照片、声像、电子等各种载体形式的科技文件材料。

近年来,我所申报和承建项目、课题越来越多,包括省部级、市级和区级和与高校企业合作实施各类建设项目、科研课题等数十项。其中,2016年完成验收的省部级项目有5项、区级合作课题结题的7项、自立课题结题15项,待结题验收的2项和正在实施建设项目11项。我所科研项目建设繁多,其归档办法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归档五花八门,在科研项目的归档和验收时总有那么一两个小问题,要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注意搜集相关资料,或资料准备仓促,验收结题时存在档案资料不全、不齐等缺点,影响了项目验收和档案归档。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类项目的验收结题率,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本文就以我所承担的市科委应用开发类项目《大鳍规模化繁、养殖关键技术及中试研究项目》为例,浅析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的一般方法,以此指导我所科研类项目归档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类项目的结题验收率和归档率,确保科研类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以此提高项目档案的利用开发率,促进水产科研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1 项目简介

《大鳍规模化繁、养殖关键技术及中试研究项目》是我所2013年申报的市科委应用开发类项目,经过2年的研究、实施,现已完成了项目研发全过程的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荣获专利受理书和科研成果证书,并已初步完成项目档案的分类、组卷、编目等归档工作。以此为例,具有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的集中代表性,浅析科研类项目类档案归档的一般方法。

2 科研类项目档案管理责任

项目立项申请后,建立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课题实施同步进行,纳入其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等的整个科研活动中,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管理,负责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同步收集科研项目档案,为整理档案、验收项目作好准备。

“四同步”管理即:①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②检查科研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③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④科研成果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以及科技人员晋级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3 科研类项目档案整理一般方法

科研类项目档案按照项目和档案的验收要求整理档案,依据科技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结合内容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做到结构严密,系统条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其一般方法是:

1.项目编报通知。

2.项目任务书或实施方案(电子版本纸质化)

其中包含条款细项: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考核指标项目主要学术骨干④项目主要技术骨干⑤项目实施月计划及验收计划⑥经费预算⑦各方主体责任约定及知识产权归属⑧任务书签订(协议或合同)。

3.下达立项计划书(项目及资金下达通知书)。

4.项目绩效考评材料(项目实施总结,一般项目5套、重点项目一式6套)。

包含: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图项目简介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有关制度④项目财务支出明细账目⑤项目进展情况⑥项目执行情况自评估报告⑦其他需要补充材料。

5.项目验收申请。

包含: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验收会议通知项目验收会议专家签到册④项目验收专家组专家意见⑤项目结题证书⑤项目⑥项目专利申请书或项目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6.验收结题材料(一般项目5套、重点项目一式6套)。

包含:收结题申请书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预算申报书④项目任务书⑤项目自评估报告⑥项目工作总结⑦项目技术总结⑧⑨专利申请或受理书⑩财务核算资料。

7.科技成果登记申请。

包含:科技成果登记表科技查新报告科技成果评价报告④科技成果证书⑤科技成果完成人证书。

4 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入卷

按档案规范要求,科研类项目档案亦遵循相关要求,产生的所有电子版本、图片文字材料等统一用A4纸打印,需图样清晰、文字排列整齐美观,页面整洁,四周留有空格,左测要留出2.5公分的装订线,不得乱画和污损,不得在正文上修改。遵循科研类项目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科技文件材料的成套性,以项目(课题)为单位,组合成一个或若干个卷盒。

5 科研类项目档案移交

科研类项目档案整理完毕后由承担项目科室移交给档案室归档,造具移交清单一式2份,移交、接交、监交手续齐备完善双方签字后各保存一份备查,以备科技档案利用、开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7篇

为了进一步推动“**”工程实施,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增强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高校教师加强基础性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承担部级科研项目的能力,我委决定组织申报20**年度**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属“**”工程第三类项目)。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20**年度**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分自然科学类项目和人文社科类项目,每类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共设立500项左右,其中重点项目约200项,一般项目约300项。项目资助额度为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15万元/项,一般项目8万元/项;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5万元/项,一般项目3万元/项。

二、申报范围为本市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和示范性高职院校。

三、项目申请人有关限制条件:

重点项目申请者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45岁以上正高级职称者只能申报重点项目;凡取得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曙光跟踪、**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启明星跟踪、国家重点项目、部市重大项目者不得申报。每一申请人承担的**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项。

四、项目申报采取各高校择优限额申报的方式。

(校名)的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申报限额为项,自然科学类一般项目申报限额为项,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申报限额为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申报限额为项。

五、重点项目采取答辩评审方式进行遴选,一般项目采取书面评审方式进行遴选。

六、项目立项后下达总经费的70%,30%为预留经费,于项目结项后拨付。

七、项目申请人按要求填报《**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汇总表》,表格均可从“**教育”网站表格下载一栏中下载。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认真审核,将纸质申请书一式五份,经学校签署意见后统一上报,同时通过网上申报平台提交电子版(有关要求另行通知)。不受理个人直接申报。

八、本次项目申报工作截止日为20**年5月20日。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8篇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实施,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增强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高校教师加强基础性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承担部级科研项目的能力,我委决定实施2010年度*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属“085”工程第三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现将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新项目分自然科学类项目和人文社科类项目,每类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共设立380项左右,其中重点项目约140项,一般项目约240项。创新项目资助额度为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15万元/项,自然科学类一般项目8万元/项;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5万元/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3万元/项。

二、申报范围为本市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和示范性高职院校。

三、创新项目申请人条件

重点项目申请者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45岁以上正高级职称者只能申报重点项目;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国家重点项目、部市重大项目获得者不纳入申报范围。每一申请人承担的*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项。

四、项目申报采取各高校择优限额申报的方式。

(校名)的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申报限额为项,自然科学类一般项目申报限额为项,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申报限额为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申报限额为项。

五、重点项目采取答辩评审方式进行遴选,一般项目采取书面评审方式进行遴选。

六、项目立项后先下达总经费的70%,30%为预留经费于项目结项后拨付。

七、项目申请人按要求填报《*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汇总表》,表格均可从“*教育”网站()表格下载一栏中下载。申请书一式五份,由学校签署审核意见后上报。电子文件发送至:lujin@。不受理个人直接申报。

八、本次项目申报工作截止日为2009年6月22日。

九、本次工作委托*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办理。地址:宝山路251号甲,联系人:王少龙、陆瑾,电话:56627216。

十、为了规范创新项目验收程序,现将《*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验收实施细则》同时下发,请各有关高校按照执行。

*市教育委员会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9篇

关键词:项目 信息化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 框架

某企业年均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年科研投资均超过10亿元,加之科研项目本身具有研究周期长、投资成本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迫切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孤立,难以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

企业虽在合同管理、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但这些平台的信息化是孤立的、非集成的,系统扩展性较差,无法为企业科研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也难以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

(二)模块不完善,缺乏合同立项、进度控制等关键节点

企业采用的合同管理系统为文本型系统,在合同立项时无法对合同经费来源进行有效管控,导致合同签订后出现经费不足以保证合同执行的情况;同时无法实现合同进度管理,存在未按进度付款、合同逾期等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管理漏洞难以避免

与合同有关的信息存储于企业合同管理系统中,与项目预算有关的信息存储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与项目投资支出有关的信息存储于企业财务核算系统中,其他信息如项目基本信息、进展情况、成果信息等更是游离在系统之外,由于系统之间及系统内外的数据无法共享,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存在成本控制信息偏差、项目进度难以掌控等管理漏洞。

(四)事后管控,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

企业为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确立了科研台账管理模式,通过人工登记台账的方式进行投资控制,分别由科研管理部门登记项目总经费及预算批复台账,合同部门登记合同台账,财务部门登记项目支出账,业务部门登记项目流水账。这种模式在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存在主要依赖于人工,且侧重于事后管控,数据误差等问题时有发生,成本控制效果不甚理想。

(五)耗时耗力,管理效率低下

为掌握科研项目的关键信息,企业设计了项目立项情况统计表、合同签订与执行情况统计表、项目经费预算与批复情况统计表、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及项目进度报表等多种报表,人工统计相关信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难以保证,管理效率不高。

二、企业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需求

(一)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平台

衔接企业全面预算、财务核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项目立项到合同签订、资金预算、报销及付款、项目进度、项目成果、项目档案及统计报表,全部纳入到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提供一个能蚵足实际业务需求的集成性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的全流程、全方位管理。

(二)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将合同立项、合同经费控制、合同基本信息、合同资金申请、付款、验收及统计查询等信息全部纳入到项目管理系统中,弥补企业合同管理系统存在的漏洞,对项目合同进行全周期管理,提供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三)高效率的协同办公系统

以单个项目(课题)为单位建立项目基础档案,包含从项目立项到执行结束的全部信息,各部门根据权限可及时更新和查询,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漏洞。同时,通过对接全面预算系统,可以实现月度预算数据自动传输;对接财务核算系统,可以实现报销单据自动生成凭证,财务系统自动取数,减少财务核算工作量,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协同办公系统。

(四)严格的成本控制

投资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项目管理系统,预置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策略,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材料验收入库、软件交接、完成培训及中期验收等,并上传相应的证明材料后,才允许申请和使用资金。完全由系统进行预算执行控制,将项目经费支出全部纳入到预算盘子内,杜绝预算外及超预算费用开支,从严控制项目投资。

(五)实时、全面提供项目信息,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依靠丰富的经验来做出判断,也需要及时准确的项目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管理者可以实时、全面、准确地获取投资、合同、进度、资金及成果等统计信息,以便于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分析并预测项目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采取应急措施。信息系统虽然不能像人脑一样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模糊判断能力,但其精准、快速、全面的统计信息却能够为每个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依据,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

三、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框架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操作界面可以考虑搭建在企业ERP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或财务系统下,以方便数据共享,避免重复性的信息录入等工作。根据企业实际,笔者认为系统应主要包括9大模块:项目立项、项目基本信息、合同管理、资金预算、报销及付款管理、项目进度、成果管理、文件管理及统计报表。

(一)项目立项

该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填写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提交到投资管理或科研管理部门,由其进行审批、回退等操作。关键控制点是系统应能够对项目预期研究成果或创新点自动进行重复性查询,避免重复立项等现象的出现,节约投资成本。

(二)项目基本信息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第10篇

科技管理的重点是科技项目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在每个环节需要做工作流程。让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每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1.1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管理

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必须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和顶层设计,坚持科技项目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单位学科发展战略;确保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积极参与立项活动,并做好科技项目储备。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工作流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科研院所研究的内容和类型越来越复杂。主要分为科技研究,应用研究两个部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技术攻关、技术现场试验、高技术科业化以及科技平台建设等,有区分、有交叉。项目申请材料完成后,按照工作流程,单位组织申报材料的初审活动,技术专家必须认真、公正,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本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定位、符合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的成果要求和科研技术的先进性。审查的重点包括:项目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创新性,对学科的发展、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研究的方向、内容、技术路线和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进行全面审查后并提出修改建议。科技管理人员对编写的申请材料按照申请指南等进行形式审查。做到详细了解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的立项政策导向及相关信息,仔细阅读、理解申报通知,如《项目申报指南》和《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等技术文件,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结合科研院所自身需求,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成功率。

1.2坚持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当申报的科技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后,各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设计的要求,开展项目实施活动。为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的质量,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必须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即:自查、互查、单位组织抽查。建立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定期报告、质量检查、年度的技术总结评估制度,年度部门成果交流、原始资料检查制度。科技管理部位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为项目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环境,为按时完成项目结题起到保证作用。科技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抽查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1.3加强科技项目结题阶段的管理

根据项目进展实施时间的安排,科研项目进入结题阶段。项目结题质量,能反映科研项目水平、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本单位科研水平。能为以后项目的延续研究和申报奠定基础。因此,研究管理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成果审查工作。根据工作流程,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项目成果初审,邀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专家对照项目任务书或设计书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原始资料进行认真检查。包括:技术路线、任务目标、实验数据等,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需要更为深层次研究的项目,提出继续申报下次课题建议。推动科研项目的延伸和管理水平。科技项目结题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科研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项目评审的基本过程,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工作。

2.其它工作管理流程

2.1科研协作合同管理流程

在科技项目整个过程中,外协是一个重要过程。外协包括:科研、实验测试、工程、施工、购买软件、设备加工等。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合同管理流程分为合同书的签订和外拨经费用的过程。科技管理部门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科技研究的工作过程,有为单位、科研人员负责的工作态度,按要求组织好合同的签订活动。合同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2.2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

科技奖项的申报是科技项目成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项目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和集成重要科技成果,扩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每年国家、省、部、局、院和专业协会开展各类的科技奖申报工作,科研院所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申报质量。研奖项申报的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2.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流程

为达到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资质的要求,应开展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认证审核,以促进单位质量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整体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流程见图7。4.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思路科研院所做好科技管理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管理理念、管理结构、工作流程、管理的手段和人。管理理念是单位追求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决定了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效果,采取相适应的管理结构和架构;工作流程和制度好比法律,可以起到强制性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门制订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员工的行为,制订工作流程是明确自己行为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科研院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思路。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国家法律法规等等。为了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管理规范化,搞好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第一,要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新科技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增加遵守法律法规意识。第二,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做合作单位、研究处室、项目组、各部门之间的“调合剂”、“剂”。第三,必须要加强服务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单位的实际问题,实现科技管理的制度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对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上一篇: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工伤行政复议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