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服务范文

时间:2023-06-09 11:02:05

科研服务

科研服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图书资料室;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35

〔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153-03

国务院总理在2011年3月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实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博物院、博物馆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非营利性的常设公益机构,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创造的物质或非物质产品及遗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皆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博物馆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50座发展至目前的3 415座,2008-2011年中国免费开放博物馆达2 400余座,其公益性正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其开放性也正逐步和国际社会博物馆事业接轨,引起国际博物馆界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更好地展示于世界。

博物馆图书室或资料室或图书资料室一般是博物馆常设的一个内部机构,是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博物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以及收藏等各项工作服务。其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搜集、收藏、整理、保护文献信息和图书资料,为馆内业务人员提供学习和学术研究的支持。在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指除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以外的图书文献资料,它同青铜器、陶瓷器、石器、木器、古字画等文物藏品一样,蕴涵着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成为博物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各类馆藏文物的搜集、鉴定、研究、陈列、保管、讲解等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图书资料室作为一个专业部室,已成为博物馆的一个专业信息场所,是图书、情报和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其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随着博物馆展览面积的扩大、展示内容的丰富、展示手段进步、尤其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的激增、不同层次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图书资料室原来的职能已显得落后,馆藏图书和文献资料的作用还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尘封馆内,已成为一种资源浪费。图书资料部门转换角色、参与博物馆功能的拓展、直接服务观众和社会的时机已经成熟,或者说已经成为必然。

如何转换角色,从后台走向前台?如何转变职能,从服务科研到服务社会、服务观众?这是现代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新问题。笔者不揣鄙陋,谈几点初步想法。

1图书资料室应建成“馆中之馆”

“馆中之馆”,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图书资料室建成博物馆中的图书馆。这是一种进步和发展,却不是创新。说是进步和发展,因为“馆中馆”将丰富拓展博物馆的功能,提升服务观众的质量;说不是创新,是因为“馆中馆”早已有之。

回顾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曾参与和扶持过博物馆的建设,并通过“图博合一”的办馆方式进行。就是说将图书馆和博物馆合办在一起,或在图书馆中设博物部门。也可以说,博物馆当年是在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史料记载,最早在图书馆中列入博物馆内容的,是1902年始建的古越藏书楼。今天,国家博物馆等大的院馆也都有内设的图书馆,只不过还多是内设机构而已。

吉林省博物院新馆已经落成,旧馆也将保留。虽然馆址两地,但条件、面积、功能已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加强。这为图书资料室向图书馆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新馆中,应建立博物院图书馆。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调整内部机构

在现有图书资料部门和信息部门的基础上,合理的调整博物院资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不设;同时也要传统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加强部门间的横向沟通,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吉林省博物院自身的条件,组建符合吉林省博物院特有的图书资料室。

1.2增加人员

现代化的博物院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换,而为了对我省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吉林省博物院也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增加管理型、研究型、服务型的人员,并提供良好的培训,以适应职能的转变;还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整,在人员年龄、专业与知识分布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分布,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与服务。

1.3拓展职能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图书馆有效地拓展与完善其服务职能。不仅要对内服务科研,对外服务社会和观众,直接面对观众开放;还要拓展特色的职能服务,举办讲座、沙龙等吸引读者参与,联合协作,有的放矢的促进读者服务创新。

1.4增设空间服务

在知识共享理念的引导下,图书馆模式的不断变革,空间服务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展开将有力的推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建立信息资源的空间服务,将分散在各类资源和服务整合在一个空间内,方便用户查询博物院内的数据库;在新馆中还要规划出传统的图书库房、阅览室和资料复印制作等空间,以便图书保管、开展工作和观众休息;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1.5增加藏书

为进一步丰富来院参观者的精神粮食,满足观众对博物院读书的需求,可申请专项经费,作科学预算,购专业、特色图书,丰富图书的种类,让书籍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让观众读到更好的书,服务观众。

1.6设备保障

博物院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设备的保障,在节能减排政治方针的基础上,博物院图书馆的建设应严格执行节能设备的标准,在追求新颖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节省运营费用。但是有些设备仍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应包括房屋建设、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等。例如复印装订、图书制作设备、网络系统、影音系统等是绝不可少的。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保障图书馆的服务器设备,还应包括网络设备、电子计算机、视听及音像控制设备以及文献数字加工、微缩制品摄制、图书防盗设备和相关的消毒设备。这些都是图书馆进行空间服务必不可少的保障设备。

2馆中之馆应成为“观众之家”

“馆中之馆”还要成为“观众之家”。“观众之家”是建立在“馆中之馆”上的。内在表现为对会员及观众的管理和服务,外在表现为在阅读区的各项活动。

2.1在“观众之家”可以享受会员的各项优惠兑现

博物馆不仅有普通的观众来参观,还要有一大批热爱博物馆事业、热心社会公益的博物馆会员。这些会员是博物馆事业社会化的主要力量,是博物馆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支持者。观众之家可以成为博物馆会员的管理机构并兑现各种相应的服务,组织会员各种活动。

2.2在“观众之家”可以阅览特色图书

观众之家是个开放式的阅览室。馆中之馆的图书馆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不求大而全,而求专业特色和文化品位。馆中之馆提供的图书是和博物、文物、考古以及美术、书法、文学、艺术、科普等相关而又独具特色的图书,最好还要有一大批本馆编辑出版的专业、通俗类的书籍。借阅的方式也有别与一般性的图书馆,以现代管理、方便观众为前提,充分体现其智能化、人性化和开放化。观众可以在轻松的背景音乐里,坐在舒适的座位上轻松地读自己喜欢的东西。

2.3在“观众之家”可以举办交流和研讨

观众之家是开放的空间,馆内之馆相对也是封闭的场所,是小型的报告厅、讲习所。这里可以定期举办专业讲座,组织专家进行学术研讨、调动观众互动交流。讲座可以提供录音和视频,研讨可以结集出版,互动还可以留存资料,给观众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可举办学习沙龙、交流经验,同时为了保障交流的畅通,可也开设小型BBS,对全社会人员开放,提倡一个多对多的公开的交流方式,使工作人员更容易的了解观众的需求,同时也可增加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4在“观众之家”可以预定、定制图书和资料

观众之家应该有相应的设备。如打印、复印、轻型印刷以及装订应该能够实现。观众需要的图书是可以预定的,需要的图书资料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印装订制作成书。而为了更好的方便观众对博物馆文物收藏品的认识,将来有条件也可以用三维的打印机把馆藏青铜、瓷器等文物制作成立体仿制品出来,让观众带回家去。当然,这些服务都是有偿的服务,不过品质一定是一流的。

3观众之家应成为“休闲之地”

“馆中之馆”成为“观众之家”,还要成为“休闲之地。”而家最为重要的感觉就是要使观众放松和休闲,在愉悦的心情下参观博物院。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地拓展,服务方式也在革命性地变化,审美教化功能需要在休闲娱乐中实现。休闲之地功能依然强大。

3.1在“休闲之地”可以喝咖啡用简餐

参观是一件非常愉悦之事,也是一件辛苦的差事。博物馆内转来转去,难免人困马乏。尤其是老人和孩童,往往因劳累而失了兴趣。如果馆中之馆有良好的休闲功能,一定受欢迎,馆里也一定是受益匪浅的。因此,可在休息区建设咖啡厅、简易餐厅、茶厅,喝几杯咖啡、品几样清茶、吃几种简餐将成为未来博物馆一道人性化的风景,便民利已何乐而不为?

3.2在“休闲之地”可以无线冲浪

互联网络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东西,喜欢不喜欢都已离不开我们身边了。一个现代的空间里没有网络是不可思议的。为满足广大观众在图书馆内快捷方便地访问图书馆电子数据库资源的需求,在博物院的支持下,馆中馆要建有良好的无线网络,这个无线网络可以上互联网,更主要是可以登录馆内网,当然馆内网要有丰富的资源方便观众浏览和下载。

3.3在“休闲之地”可以观风景听音乐看电影

除去网络以外,馆中馆还应有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观众在不侵犯版权所有前提下可以听想听的音乐、看想看的电影。当然,如果这个阅览空间在一个临窗的好位置,观众还可以看看外边奔忙的行人和净月潭美不胜收的春夏秋冬。

3.4在“休闲之地”可以将数码变为影音产品

现代人有很多现代的数码装备,参观的人一般都会把博物馆之行用数码产品记录下来,以便留做纪念。但经常苦于奔波和麻烦,往往永久存在硬盘里,随手又放在别处,无法真正观赏,甚至丢失。馆中馆应该可以快速地将数码产品变为照片和光碟,并还可以打上吉林省博物院的标识,这是一种自我宣传,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得。当然这种产品除了来自观众创造,还应该有本院自己主动创造的产品,即具有地域特色、具有馆藏特点、具有文化品位的吉林省博物院的纪念产品。

当然,在未来的馆中之馆要做事情绝不止这些,很多创造性、创新性的服务工作正等着我们,正可谓机遇和挑战同在。

馆中馆、观众家、休闲地是笔者的设想和期盼,但也认为是未来吉林省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馆中馆”的条件已经具备,是可以逐步变为现实的。“馆中馆”的功能是现代博物馆功能的拓展,是现代博物馆服务理念和方式的提升,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的外延,是馆内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如果将博物院服务实现并得以做好,它应该是吉林省博物院创新之举,在业界也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京生.博物馆除了陈列展览还能开放什么——浅议图书资料室(馆)和文物库房的开放《科学传播者的探索——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30周年论文集》[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2.

科研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农业;利用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7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16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陆昊省长在“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中提到“我省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总产达到1369.58亿斤。连续五年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黑龙江省的农业增长与农民增收中,科技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在科研生产活动中整理、保存下来大量的科技档案,农业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数据,是科研活动的重要轨迹,也是借鉴、参考的重要依据。其是农业科研机构各个发展阶段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内容包含科研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报奖以及推广应用阶段的文件材料和原始数据[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文件沿纵向运动进入非现行时期而成为非现行文件后,能够呈现出科学的历史研究价值。从满足民众知情权和信息权的视角,此时的文件应向广大民众开放[2]。《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1档案利用与利用研究现状

1.1档案利用现状

档案利用工作是指档案馆(室)根据所藏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及民众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利用的工作。档案利用工作在档案工作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直接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按照档案信息加工程度的不同,档案利用分为一次档案文献服务、二次档案文献服务、三次档案文献服务。一次档案文献服务是指,未经加工的档案原件及复印件的提供利用。如档案馆的阅览服务,提供原件、复印件的出借服务等;二次档案文献服务是指原始档案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后的二次档案文献。如索引、目录等;三次档案文献是指根据一定的主题,选用特定的体裁对档案内容经过研究与综合加工编写而成的作品。如参考资料、百科全书等[3]。

档案提供利用的服务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阅览服务,档案外借,制发档案复制本,提供档案证明,档案咨询。包括指导性咨询,主要指档案利用者在查找档案时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检索性咨询是指按查找人需要提供检索信息或帮助;事实性咨询,向利用者提供特定事实或数据服务;科技咨询,协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转让或技术开发,解答用户技术需求[4],档案宣传展览以及提供档案目录利用等利用方式。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也有了新变化。

1.2档案利用的研究现状

我国档案开放利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开放历史档案的政策,利于民众和社会各界使用。档案利用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利用政策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有谭培发表的《档案信息研究》,任丽娟的《法制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李阳新的《我国利用档案收费政策研究》等研究成果。自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档案立法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张林华论著《档案开放利用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崔世华、孙少平、刘军等的研究《档案开放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等[5]。

2 科研档案利用与保密

在科研档案管理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成果根据《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可确定为保密文件。在农业科研当中除以上提到的保密文件,某些前沿或仍有后续研究价值的科研项目文件档案材料虽不具有保密性,但在行业中仍然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如何协调好科研档案提供利用与保密范围的关系是保证档案工作运行良好的关键。在维护好科研档案所具有的先进性、创新性的同时,使科研档案最大限度的服务本机关、民众需求与社会主义事业是科研档案利用服务的工作目的。保存档案重点在于利用,长期锁箱封存就失去了科研档案保存的意义。科研档案的利用与保密,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保密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科研档案更好的利用,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主要是限定档案利用的范围。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随着时间、形势发展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档案管理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档案提供利用与保密的关系中提到,凡是有利于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应积极大胆的提供利用。在具体情况的处理中,应深入考察档案信息内容,根据时间的变迁,地点与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档案的密级,逐步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减少冗杂的审批手续,极大限度为利用提供便利[4]。

3 科技档案利用实践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做到即维护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又使科技档案的利用具有时效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档案信息,服务科技咨询

草业研究所编研、整合人事档案信息在草业所网站上了专家姓名、研究方向、职称以及咨询电话等信息;通过各业务科室提供的科研档案材料将育成品种推介到网站上。有需求的民众通过网络与通讯设备,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咨询与掌握品种信息。做到将专家带在身边,让专家成为农民科学种养的领路人,切实服务“三农”。

3.2制作培训资料

为了加快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黑龙江省农科院对全省经济十弱县进行科技帮扶,建立院县共建模式,该模式被农业部作为农技推广十大新模式之一并推向全国。作为院县共建工作组成部分之一,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根据科研档案材料,编研制作培训资料发放到帮扶对象手中。建成专家大院,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的同时,将科技知识落实纸上、留在手中,服务民生。

3.3档案证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在科研生产中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可以清晰的记录基地制种、加工贮藏、经营等环节的科研生产轨迹。有利于各环节出现问题时,溯源查找问题发生原因,保证生产加工者、经营者及购种者各方的利益。

3.4农业工作中拓展利用新思路

农业科技档案如何拓展思路更好的服务科研与民生,还需谨慎试行,多方考证。

3.4.1成果转化 服务科研应是农业科研档案利用的最终方向。科研档案作为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的载体已经进入科技市场,技术转让和技术交流,一般就是通过科研档案(复制件或编研成果)实现的[6]。例如,根据草业研究所玉米科研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材料,建立玉米生产档案。根据档案的立卷规律和玉米生产实际,可按照品种进行立卷。玉米生产工作,由基地玉米制种和收获调入后种子加工工作组成。随着玉米品种的基地制种、加工环节结束,收集基地制种、加工记录的材料即可生成一个玉米品种的生产档案。该项生产技术,可与育成品种一同配套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3.4.2展览宣传 草业研究所为了普及植物基因资源知识,依托黑龙江寒带植物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建立了科普展览馆。从植物起源、自然进化、人工选择、生物多样性、科学造福人类、人与自然、资源争夺、知识产权保护等八个方面阐释了保护植物基因资源的重要性。馆中陈列由草业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据档案材料和相关资料制作完成的展板与部分珍贵的实体档案组成。档案馆的开放与展示将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有利于提高人们了解各国间资源争夺紧迫性的认识。

4结语

科研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部分。科技改变生活,民众是科研工作的最终服务对象。科研档案经过整理利用,以新形式适时服务科研、服务人民生活,是科研档案辅助成果转化,也是作为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有利措施。科技档案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EB/OL].国档发〔1987〕6号.(1987-3-20).

[2] 吴品才.论科技档案开放利用的特殊性[J]档案学通讯,2014(1):65-68.

[3] 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等.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82-383.

[4] 刘伟.科技档案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79.

[5] 姜涵.中美档案开放利用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3.

[6] 王传宇,张斌.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2.

科研服务范文第3篇

在科技转化工作中,摸索出了多种途径和模式,是长期以来对这项工作的总结。以科研单位与农业企业、科研单位与农业大户或农业生产部门结成的联合体,加快了成果转化,使区域农业生产如虎添翼。我国农业生产处于新的阶段,传统农业对我国这一农业大国来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多方面施力,才能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地市级农业科研力量的强化,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来看,大力创新,是农业科研的力量源泉,创新已成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势在必行的任务。

农业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研究是我国这样资源相对短缺的农业大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提出的重要抉择。世界各国发展农业,各有自身的道路,都是根据各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做出的决定。以集约经营为例,投入较多活劳动的农业经营方式称为劳动集约,投入较多生产资料、技术措施的称为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劳动集约,因此除土地等自然条件外,经济、技术等社会物质技术水平影响着一国的发展道路。国内外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各个国家尽管各自的情况不同,方法不一,但都经历了一个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并且一般来看,农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状况的优劣。缩小城乡差别,增加资金集约与技术集约,已是我国社会现今农业政策的取向。创新可推动农业现代化。创新带来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1-2]。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过程,建国初期以“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利化”的“老四化”,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给予我国农业极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工业的长足发展、化学工业的飞速进步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四化”,即“商品化、社会化、科学化、集约化”,是以现代农业为目标,综合考虑我国现实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得出的结论。商品化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化是我国社会制度的体现,科学化是相对于有限资源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从改革开放30多年农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以及政策措施有力,树立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风尚。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域农业特色建设中,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包括在太空育种技术、化肥精准施用技术、新型栽培技术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服务模式建立等方面大力创新研究和推广,农业科研力量加强,创新研究有了前提条件,但我国农业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严重不足,如农田设施较落后、农业人才较空缺、农业科研投入尚少等,因此农业科研领域里的创新还有很多余地。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服务创新的难点与对策

创新的难点近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日益加强对创新的要求,提倡创新、表彰创新、激励创新,在农业科研领域内已形成较好的氛围。创新给予了农业科研活力,创新已使得农业服务纵深发展。创新要求农业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寻找研究突破点,也使得科研管理人员更好地运筹科研资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传统观念有着不小的影响,有的认为创新是“一阵风”,也有的甚至把创新只是停留在口头,进一步创新在地方农业科研单位仍存在很多难点。提出创新这一观念虽不久,但政府工作很重视,加之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各级科研院所内创新已作为行为导向,然而对创新内涵仍不甚明了,创新涉及范围还不太明确。创新是科技领域内突出新颖性和前瞻性,对科技手段、服务渠道、管理方法进行首创性的研究与开发。它涉及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农业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创新应涵盖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各环节中,不仅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且要观点创新、管理创新等。从目前来看,创新工作力度和广度不够或者说还有潜力可挖。力度不足深度受限,而人力资源和科技手段是力度不足两大制约因素,人才需要高精尖,可以说,有高素质人才就有一流的创新,科技手段是对创新的物质支持,是创新工作的外在条件。广度不够使创新涉及面未能延展,对创新的作用面考虑较为狭隘。创新应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市场开拓、情报获取、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发展。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我国各级农业科研的基层,担负着研究区域内农业科学技术和探索农业发展道路的重任,位于科研与生产的交接面,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成了职责。当前,应进一步通过创新来强化职能,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力,才能凸显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地位与作用。创新的对策首先,要在观点上创新,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着重宣传,把创新融入整个科技领域里。要认识到创新是产生高科技的动力,也要认识到创新是人才队伍素质的一大要求。创新是对传统、守旧的摈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要挖掘创新潜力。提高科研能力,突出技术创新;强化服务水平,突出模式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突出管理创新。其次,优化科研外在条件,为创新提供物质支持。以专业重组、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学科建设,应紧抓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选拔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利用部门、单位的有限资源,积极倡导团队合作,激励创新,瞄准现代科技前沿,目标一流的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3-4]。基层农业科研经多年迅速发展,也日益形成科研、服务并举格局,农业科技的转化,也需要创新,近年来科技服务模式的创新形成了很好的开端。

结语

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特别对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带来了新的活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在科学研究中迸发出火花,引导着科技事业前进。如何进一步搞好创新工作,政府要给予充分重视,要确实认识到创新是力量源泉,也是建立特色的依靠。主管部门应予关心指导,在审题立题上要注重创新研究,并加大科研投入,以保障物质支持。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应广泛调查研究,加强交流学习,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大力提升科研能力,立足区域农业特点,把创新贯穿整个农业科学研究中,打造具有科技特色、服务特色、专业特色的崭新农区科研院所。

科研服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用户需求 信息服务 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19-01

1 信息时代科研用户信息需求

当今社会信息服务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随着信息环境建设,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和需求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使文献信息服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充分研究这些变化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服务创新,积极主动提供有效的知识和信息增值服务才是信息人员的职业使命和存在的最高价值。因此,将信息服务有机地融人到科研创新中,对各专业学科进行针对性、深层次的学科化服务,已成为科技信息机构,尤其是专业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必然选择和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 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贵州省科技文献中心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为贵州全省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生产所需科技文献及信息搭建了基础性科技信息资源电子平台,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及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强大的信息支撑,整合全省科技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省科技系统、高校系统网络、数字资源的优势,形成覆盖全省、学科齐全、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虚拟馆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系统,以科技文献资源信息化推进科技现代化建设,为实现贵州科技经济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支撑。

贵州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立了包括基础文献、辅助文献和贵州重点产业专题文献等三大类资源体系,包括科技期刊、专利、标准、图书、报纸、会议资料、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检索工具、政策法规、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市场动态、机构与产品。平台针对贵州产业特点和需求,整合了贵州重点产业专题文献和特色文献资源。目前面向全省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机关开放的科技文献资源主要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NSTL外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国内外标准数据库、中国科研机构数据库、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制药业、食品饮料信息、机械、汽车、金属信息等多个专题数据库。

3 利用平台资源,面向科研领域的信息服务

2006年9月贵州省科技文献中心挂牌成立,平台服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以资源为基础、以网络为信息支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建设,以及开展深度信息咨询服务(知识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文献的迫切需求,平台的文献资源与服务对贵州科技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保障作用。至今已发展团体网络用户近500余户,依托地(州、市)情报所,建成4个文献平台服务站,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建立科技文献服务站,为高新区所辖千余家企业提供科技文献。

案例一: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贵州省第一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先后主持承担各种科研项目,其中有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该中心科研人员对外文科技文献需求量较大。NSTL拥有印本外文文献250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17000多种,外文会议录等8000多种,是我国收集外文印本科技文献资源最多的,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科技文献信息机构。我们给科研人员介绍NSTL资源特色,解答科研人员在检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科研人员对外文资源的需求。

案例二:“平台”助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申报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自立研发项目60余项,申请专利上百件。为了明确研究方向,避免重复研究,瓮福在课题立项、执行、结题各阶段都通过“平台”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与这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出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了解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内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的研究方法、重点、经验和问题,以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达到的科研水平。申报专利时,利用文献平台分析本领域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找准自己申报专利的创新点与新颖处,提高专利授权率。通过“平台”科技文献服务支撑开展的国家计划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复杂难处理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863计划“DAP尾气净化联产MAP清洁工艺”。

国家863计划“可资源化烟气活性焦脱硫技术”。

国家863计划“多级利用反应热加工固体磷铵的封闭循环系统”。

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磷铵高新技术产业化”。

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磷酸快速萃取结晶技术”。

正确先进的服务理念是促进科技信息事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益的强大动力,是信息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面向科研领域提供信息服务不能被动坐等,而要树立创新的服务理念,主动“走出去”,深入科研一线,支持用户的知识创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信息价值高的情报检索、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志刚.信息社会中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与服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12).

[2] 唐小利,孙涛涛,梅梅.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信息服务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5).

科研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文献检索;引文分析;学术检索平台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20

〔中图分类号〕G2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103-06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pth using the data resources and pow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alysis of the Web of Science and Google Scholar performance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Taking comparison and case analysis,from the retrieval performance,this paper analyzed performance,coverage,citation tracking,topic tracking,etc.Web of Science has the authority,stability,functional advantages,but its performance had yet to make full use of.Library needed to dig deeper into the data resources and practical value,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earch to discovery service idea,and promoted two-way service mode on skills and analysis.

〔Key words〕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literature retrieval;citation analysis;academic analysis retrieval platform

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科研工作,必须具备高效的获取、筛选、使用,甚至发现信息的能力,每个科研工作者都需要掌握文献检索和分析技能。就图书馆而言,若想助力科研提升资源服务能力,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实际流程和需要,了解主要检索平台和数据库的性能和优缺点,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来服务用户。然而,窥探现今商业数据库的利用现况,大部分用户对图书数资源的利用仍然停留在获取下载权限上,图书馆对于科研用户的检索分析、知识发现等方面的支持不够有力,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在助力科研方面仍有待深入。

1研究目的与现状

本次研究以资源利用和服务为导向,根据检索实验结果,评估Web of Science在化学领域的性能,将其与科研人员经常使用的学术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相比较。期待通过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Web of Science在化学领域的价值关键,以此探究提高科研效率和能力的服务途径。

早期研究指出WoS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权威性和专业的引文分析功能,在后来的研究中GS在准确性、相对查全率、检索能力方面变现有所提高[1]。

国外研究指出在人文科学中WoS作为常用的文献数据资源对于研究者是不利的,相对而言GS在人文领域提供了更好的计算指标和更全面的覆盖面积[2]。在化学领域WoS等三大商业数据库具有明显相似性,而GS与其差异明显,文章获得率不及WoS(GS查到文献1 747篇,WoS查到文献1 837篇),引文数量也有较大差距(GS引文总量9 320,WoS引文总量44 502)[3]。此后有研究指出,在化学和物理领域GS经过一阶段的显著增长后呈现稳定增加状态,这种稳定增加使其比以往更适合进行研究评估和文献计量学研究[4]。在地理领域GS具有更广泛的结果数量,然而却不具备可替代商业数据库的绝对优势,在人文地理领域GS表现更好,而在自然地理领域WoS表现更好,GS相对WoS等商业数据库而言在检索简单的同时,处理检索结果的文献分析功能较弱,不利于快速排查[5]。

国内的相关研究指出WoS胜在权威性和引文功能,而GS文献类型更丰富,但重复性大[6]。从被引频次的角度分析WoS更加系统,GS相对不够稳定[7]。从引文数量、类型、重复率等方面分析,认为WoS更具权威性,但在图书情报领域GS也可以作为引文分析工具[8]。从用户角度出发,考虑检索功能和引文评价指标来看,WoS的引文功能优于GS[9]。然而,从科学研究的需求角度出发,仍然缺少对于WoS性能的系统分析,缺少WoS等商业数据平台的利用剖析,对于其数字资源在不同学科的价值也不够全面。

21文献检索

选取检索词在两个文献检索平台上进行相同的检索操作。选取的检索词必须是化学领域广泛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可以提供足够的检索结果以供数据分析,包括单词、词组、分子式。

严格执行相同的检索条件和检索过程,分别将关键词置于双引号中或不使用双引号(科研人员通常检索习惯),在“标题”字段和“主题”字段(默认字段)进行检索,记录检索结果。

为了获得更多的结果数量满足讨论需要,文献检索期间每周进行两次相同过程的检索。使用Endnote和Excel进行结果处理。

22数量分析

使用Excel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制作图表分析研究数据在数量上的差异、变化或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3引文分析――案例分析

确定引文跟踪和定题跟踪的文献题目和检索内容,分别在两个检索工具中定制跟踪服务。从时效性和结果数量上比较引文跟踪和定题跟踪的性能。

使用Excel进行数量分析,人工对跟踪结果进行时效性分析。使用Endnote筛选重复文献。

24重叠与独有

基于一系列化学文献计算检索工具的传统重复性(TO)与相对重复性(RO)。

传统重复性:

TO=A中文献∩B中文献A中文献∪B中文献×100%

相对重复性:

RO(A)=A中文献∩B中文献A中文献×100%

RO(B)=A中文献∩B中文献B中文献×100%

3结果及分析

31检索性能

从检索方式和字段上来看,WoS更加专业,检索模式更加多样,检索字段更为丰富,可提供更为精确的检索组合。特别是WoS具有化学结构检索,这点对于化学领域来说优势相当明显,同时WoS具有地址检索的功能体现出其作为文献检索工具的专业性,引文分析能力更强。

然而,WoS的检索速度不及GS,通常GS可在002~007秒提供检索结果,而WoS却需要1~3秒,这种等待时间令人感到不适。

从筛选的性能上来看,WoS可以进行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文献类型、出版物名称、出版年等15种结果精炼。WoS的精练项目更为细致,更适合进行专业的引文分析。但是WoS语种指令和语种丰富程度不如GS,而且二次检索功能不如GS方便。

从排序性能来看,WoS可根据出版时间、被引频次、相关性等进行15种排序。GS只能根据相关性和日期进行排序。其排序功能不如WoS强大,特别是缺少被引频次排序,仅利用相关性智能显示结果,不能快速找到重点文章。

从原文获取能力上看,WoS不提供原文,提供原文指向链接,是否可获取原文由原文所在数字资源是否被购买而决定,通常在可获得原文的情况在,需要进行2~3次链接。GS自动获取可用全文,直接单击链接即可查看。

从引文分析的角度来看,WoS可以进行检索结果的引文分析,创建引文报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态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查看单一文章的被引频次及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相关文献。GS不能对检索结果进行整体的引文统计和分析,对单一文章可以查看被引频次及文章、相关文章,及其WoS中引用该文献的文章。

32检索结果数量分析

321时间演化及稳定性分析

我们根据8个测试时间WoS与GS的检索记录,观察检索结果与时间的演化关系。图1是每个检索时段检索结果平均数随时间的演化情况。

如图1所示,无论是在主题字段(WoS与GS的默认字段)还是标题字段进行检索,随时间推移,WoS的结果数量均呈现稳定的态势,没有明显波动,核对检索结果数量可见其平稳上升趋势。然而,GS的检索结果随时间推移有明显的浮动显现,图1a中的波动尤为明显,主题检索结果数量起伏较大,极不稳定,图1b标题检索GS表现相对稳定,但第二次检索结果明显减少。图1检索结果时间演化

从时间演化上分析,WoS数据更为稳定,GS虽然结果产量巨大,但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且已有研究结果指出了GS检索结果的重复性和嘈杂性,因而,我们并不能从其结果数量大说明其更有利于化学科研。

322化学领域数量性能

图2显示了WoS和GS在标题字段进行检索的性能。

图2呈现了8次检索测试中各个检索词检索结果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WoS中各检索词的结果变化稳定,呈现平缓上升趋势,“graphene”的上升趋势明显。

GS检索结果变化波动较大,几乎每次检索都有浮动,甚至出现多次检索结果急剧减少的情况,“graphene”和“hydrothermal”科研产出持续增多,在GS的2、4、6次检索中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方面印证了GS的不稳定性,一方面表明其结果显示的不准确性(结果数量超过1 000时显示数量存在较大误差)。

图3显示了对于不同年代数据而言检索工具的性能。

图3呈现了不同年代WoS和GS检索数量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看,GS具有较高的结果产量,这一情况在1900-1990年之间表现相对明显。然而,GS的数据优势并不绝对,而且这一数量结果包含了大量重复数据和嘈杂结果。而且,在GS具有大量噪音数据的情况下,WoS仍然在2011-2015年这一年代区间获得了更多的检索结果,体现了WoS在这一时间阶段的性能优势。

总之,WoS和GS的性能受检索词(领域)和数据年代的影响而不同,WoS更加稳定,数据量平稳增加,2011-2015年期间的数据结果比GS更多。

33案例研究

331引文跟踪与定题跟踪

我们从化学领域引文量较大同时持续受关注的热点文章中选取7篇进行引文跟踪案例分析。GS平均3~4天获得1次引文跟踪结果,WoS平均每周获得1次跟踪结果。图4显示了WoS和GS引文跟踪的分析结果。

从引文跟踪数量来看,WoS跟踪结果由实际产生的引文数量决定,可获得全部引文信息,而GS邮件仅能显示10或20条引文信息,超过设定数量的引文无法跟踪。TRG在2月19日收到WoS引文跟踪82条,全部可追溯原文。无论是跟踪结果总数,还是单篇文章的跟踪结果,WoS都比GS更具优势。这是WoS引文跟踪工具的性能体现,这一优势对于短期内引用数量大的文章尤为突出。

从跟踪结果与实际增量的情况分析,WoS跟踪结果与实际引文增量相当,这体现了它数据的稳定性以及跟踪的全面性和及时性。GS跟踪结果与实际增量差距悬殊,一方面受其跟踪数量的限制,无法跟踪到超过20条的引文数据,一方面它自身数据的不稳定性也对起产生了影响,如EFM跟踪结果比实际增量要高,这就是其数据不稳定造成的。图4检索工具引文跟踪记录

根据检索词测试结果,选取“crystal facet”、crystal facet、“perovskite”、“graphene”在标题字段做定题跟踪案例分析,选取“Modrich P”在作者字段做定题跟踪。WoS每周发送1次定题跟踪结果,GS根据跟踪结果随时发送。跟踪结果如图5所示。图5检索工具定题跟踪记录

WoS定题跟踪只适用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范围大大受限。

WoS定题跟踪与其引文跟踪一样,均可获得所有跟踪记录,不受数量限制,不会遗漏最新的检索信息。从跟踪结果与实际增量的关系来看,WoS跟踪结果与实际增量相匹配,GS跟踪结果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数据不稳定,“graphene”实际增量出现了急剧减少。

综合评测结果,WoS具有稳定而实用的引文跟踪和定题跟踪能力。

332重叠性和特有性

为了保证文献结果隶属于化学领域,并且最大程度限制文献范围,防止过多噪音文献的产生,我们选定化学家保罗・莫德里奇的文章进行案例分析,分别在WoS和GS中搜集作者字段为“Modrich P”的文献,获得表1结果如下。

从文献来源来看,WoS独有文献全部来源于不同的期刊,其中一种期刊,GS未收录,其中两篇文献GS收录了期刊但是没有收录这两篇文章,另外两篇文章GS有收录该期刊的此文章,却GS没能根据作者字段检索到该文献。这说明,GS在SCI期刊收录范围和文献覆盖范围不够全面,不能搜到足够的SCI文章。同时,将未能根据作者字段检索到文献的情况,与发现的检索错误结果的情况相结合,也显示了GS检索准确性不高。GS独有文献来源,有40%的谷歌专利,说明GS比WoS具有更广泛的文献来源,另外有267%的不确定文献来源的记录,呈现出GS数据范围大而不确定。

4结论及探讨

41从检索到发现的新思路

科学研究是一个依赖信息及其分析处理的过程[10]。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然而因为它对于Google Scholar等免费搜索引擎的诸如数量、范围、操作习惯等方面的相对弱势,并没有得到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利用,至少没有得到足够的有效利用。实际上,Web of Science不但具有极强的筛选和精炼的性能,而且它所提供的诸多分析功能,能为用户提供需多有关学科和科研课题的数据分析,帮助科研机构和人员获得学科发展、科研趋势、课题态势等相关报告,获得重要的科研信息,从中发现问题。研究生还可以利用其分析结果帮助自己选题等等。

研究人员应当掌握WoS的检索和分析技能,不能完全依赖GS模式。因为抛弃WoS不仅会错过一些专业性的分析结果,还可能遗失重要文献,也有可能在目标确定与筛选中浪费更多时间。

我们需要提醒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确定文献的检索不能支撑科研活动,简单的跟踪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无法满足科研需求。发现学科领域的科研趋势甚至交叉学科的问题、冲突、空白,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才是关键[10]。因此,提高科研能力的着眼点在于检索技能和发现技能两方面,而发现技能是重点。

图书馆需要认识到自身知识服务的关键价值在于帮助用户解决发现问题的困难,如学科分析,科研趋势等问题。这些用户很难获得却能从中获益的分析成果是图书馆助力科研的关键。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应该包括文献检索、文献获取、资源保障,以及学科分析、态势分析、专题评估等增值服务。

因此,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模式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针对诸如Web of Science等专业数据库与免费搜索引擎的差异,着力进行检索技能的培训。一方面,用户掌握专业的分析技能并进行分析得出分析报告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难度较大[10]。图书馆可针对这种需求进行发现性知识服务。

42文检技能服务

技能服务尚且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提高。首先,需要深入发掘专业数据库与免费学术搜索引擎之间的差异、利弊。着重力量引导用户发现适合自身科研的专业数据库的优势和不可或缺性,针对专业数据库的优势进行宣传推广。在培训中,重点说明专业数据库相对免费搜索引擎的不可取代性。检索技能培训针对各数据库与一般检索方式的差异进行。其次,进一步强化专业数据在结果精炼和排序上的优势,利用实例进行操作培训的同时,突出其效率优势。另外,强调专业数据库的引文分析功能,更为全面的指出利用此功能可获得的分析报告,使用户尽可能多地了解其可实现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科研用户重点需求进行案例讲解。如:学科态势分析、学科影响力分析、如何利用其进行论文开题等等。

总之,技能服务必须考虑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用户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方面针对操作差异进行检索技巧培训,一方面强调专业数据库的优势以及利用它可以实现用户哪些需求。

43数据分析服务

在大数据的时代,依靠用户自己解决海量数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用户需求的分析报告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

助力科研的分析服务就是一种类似“智库”的学科性知识服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从不同层面推广协助用户发现的分析服务。在学校机构层面,可以定期向学校提交学科影响力分析报告。在院系及科研单位层面,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定需求,定期进行学科态势分析、学科成果分析、科研人员影响力分析等等。在课题组及特定用户层面,可以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题分析等等。将科研人员需要获得而又难以获得的信息,以增值服务的模式进行推展。减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耗费在数据分析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科研用户发现新信息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Walters,parative recall and precision of simple and expert searches in Google Scholar and eight other databases[J].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01,11(4):972-1006.

[2]Audrey Baneyx.“Publish or Perish”as citation metrics used to analyze scientific output in the humanities: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in economics,geography,social sciences,philosophy,and history[J].Arch.Immunol.Ther.Exp.,2008,(56):363-371.

[3]Lutz Bornmann,Werner Marx,Hermann Schier,Erhard Rahm,Andreas Thor,Hans-Dieter Daniel.Convergent validity of bibliometric Google Scholar data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Citation counts for papers that were accepted b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or rejected but published elsewhere,using Google Scholar,Science Citation Index,Scopus,and Chemical Abstract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9,(3):27-35.

[4]Anne-Wil Harzing.A longitudinal study of Google Scholar coverage between 2012 and 2013[J].Scientometrics,2014,(98):565-575.

[5]Simona ?tirbu,Paul Thirion,Serge Schmitz,Gentiane Haesbroeck,Ninfa Greco.The Utility of Google Scholar When Searching Geographical Literature: ComparisonWith Three Commercial Bibliographic Databas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5,(41):322-329.

[6]耿海英,肖仙桃.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引文检索功能比较[J].图书与情报,2007,16(3):100-102.

[7]陶慧卿,潘卫,庄琦.从引文分析的角度比较Google Scholar与Web of Science的优势与不足[J].图书馆杂志,2008,27(12):29-35.

[8]任静,孙建军.Web of Science与Google Scholar的引文分析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11):1687-1692.

[9]袁顺波,庞冬妮.国际知名检索工具引文功能的比较分析――以Web of Science、Scopus与Google Scholar为例[A].见:2013年第三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

科研服务范文第6篇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在鼓舞职工士气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从关心科研人员思想入手,针对科研人员的所思、所想和所需,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努力把科研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1、认真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受基础、规划研究成果隐性化、生产研究成果显性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大多热衷于一线生产研究,而不愿意从事基础规划研究。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向院里反映大家的想法,请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基础研究、规划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两个室工作的认可度,并在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我们配合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基础规划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大讨论活动,邀请专家阐述基础、规划研究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基础、规划研究对生产研究所起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看清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促进了“全心投入、快乐工作”的研究院工作理念的形成。

2、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面对建设大油田增储十亿吨艰巨而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大家对能否完成工作任务存有疑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认清形势、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是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开展了以“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中,我们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大油田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把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向职工交底,教育职工既要正视困难,把困难当作挑战,同时又要看到潜力、看到希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认清了形势、摆正了心态、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念与决心,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创新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分别确定各自的创新重点、创新目标、创新途径和创新举措,鼓励大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锤炼了职工攻坚克难、敢拼能赢的顽强意志,培养了甘愿吃苦、不怕辛劳、讲求奉献的高贵品质,切实调动了科研人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科研任务的圆满完成。

3、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思想认识是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总阀门”,也是解决科研生产难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努力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民情信息恳谈会,深入了解职工的愿望和需求,认真倾听每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例如,通过恳谈会我们了解到,随着大油田建设进程的加快,科研生产任务的几何增长,职工经常加班加点,难免产生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配合党支部找职工谈心,教育职工提高对建设大油田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承受能力,做好自我心里调整。与此同时,我们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想方设法为职工排忧解难。如职工反应改善食堂就餐、班车运行、办公环境等问题,我们及时向院领导汇报,争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对于住房、工资、孩子就业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及时给予解释和回复,得到了职工的普遍理解和认可。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着力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性,组织引导职工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搭建竞赛争先、合建创新和岗位成才平台,为服务科研生产增添了强劲动力。

1、积极搭建竞赛争先平台。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攻坚作用,我们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了“深化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储量与评价一体化,确保储量任务完成”特色竞赛活动。过程中,我们加强与行政联合,不做表面文章,把竞赛指标具体量化,并鼓励项目组围绕科研生产的重点、难点开展“短平快”小指标竞赛。同时,强化过程控制,定期检查考核,对成果及时进行奖励。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科研生产,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如沉积研究方面,提出了“沟槽供源、坡折控砂、源型富砂”的沉积理论创新认识,明确了歧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构造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规划研究完成了歧口凹陷近三年来勘探成效和认识总结,全面展开大港油田“十二五”油气勘探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为勘探部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搭建合建创新平台。合理化建议是革新挖潜、增储增效的有效形式,也是职工参与管理,推进基础规划研究工作进程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我们相继开展了“我为增储10亿吨献计策”和“创新创效、增储增产”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开展合建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积极营造了人人有责、全员献策的氛围。注重与技术攻关竞赛结合,与科技周、质量月专项活动结合,与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提高了合建活动的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不断加大奖励力度,除了对被采纳的建议进行重点奖励以外,对那些未被采纳的建议也给予积极鼓励,保护了全员提合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仅2010年就组织大家提合建105条,采纳率52%,创效280余万元,为加快推进基础、规划研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3、积极搭建岗位成才平台。为帮助青年尽快成才,我们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我们工会和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对近三年新入职的职工,都安排技术专家进行“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的责任与义务,坚持季度考核、半年交流、年终总结等活动,先后成功选树4对优秀师徒典型,有效提高了师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读书体会分享、技术讲座与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职工的学习途径,为职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机会,促进了青年职工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加快了青年人岗位成长的进程。两年来,我们配合行政组织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勘探成效分析方法、烃源岩评价方法等专题讲座就达20余次,参加人员300多人次。三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为青年职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的同时,我们还把对青年职工的情商培养作为促进他们岗位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拓展训练、深度会谈、快乐20分钟等活动,强化职工的沟通协调能力,形成相互信任、快乐、包容、反思的良好人文环境,着力培养青年职工的团队精神。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明显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明显拉近了,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三、开展暖心工程,在为职工办实事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真心服务职工,真情关爱职工。为此,我们全力打造暖心工程,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激发了干劲。

1、加大暖心制度建设力度。首先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困难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室里每名科职干部至少与一名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并坚持每季度与困难职工沟通交流或进行家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基础研究室一名青年职工因孩子心脏病手术支付近23000元医药费,爱人为家属,无收入来源,造成家庭生活经济负担沉重。对此,我们工会积极为他申请困难救助,缓解其经济上的压力。其次,我们还建立了职工动态管理制度,编制了职工健康档案、学习档案、生日档案和职工家庭档案,在职工家中有困难的时候,送上一份温暖;在职工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温馨;在职工生病住院的时候,送上一份关爱。两年来先后为45名职工建立了家庭档案,看望慰问生病职工及家属28人次,为职工过生日90人次,慰问困难职工25人次,使职工真切地感受到家的关爱与温暖。

2、加大健康活动推动力度。为强健职工体魄、陶冶职工情操、鼓舞职工士气,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组织的支持,为室里配备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哑铃、跳绳、扑克等健身娱乐用品,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为保证大家锻炼时间,我们还把每周三、双周五下午四点以后作为文体活动时间。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羽毛球、集体跳绳、多人踢毽子、托球跑、迎新春联欢会等多项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健康查体,并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颈腰椎按摩治疗等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另外,为了使科研人员有一个舒适的人文环境,我们配合院工会和行政有关部门为职工提供了下午茶和健康工作餐,不仅使科研人员得到了有效的休息,同时也增强了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释放了紧张的工作压力,保证了科研人员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科研生产。

3、加大职工生活关爱力度。我们始终认为,关心职工生活应从生活小事做起,小事虽小,但它却管用、实用。我们以工团联合的形式,成立了以年轻人为主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小组。对需要加班、连续奋战的科研人员,及时为他们送去牛奶、方便面、水果等慰问品;对家在他乡的青年职工结婚,小组人员亲自组织、主持仪式,使他们感受到“家”的亲情;对年长、体弱和孕期女职工,爱心小组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搬家、分送蔬菜、水果等,使他们体会到“家”的关爱。同时,我们还把爱心活动向家庭延伸,在职工家人有病时探望慰问,逢年过节时送上鲜花和慰问信,使他们感到了“家”的温情。通过系列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营造了团结互助、和谐奋进的氛围,也大大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研服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自制 实验设备 教学

在2000年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河北科技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对原有各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由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称实验中心),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实验中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开设独立设课的电气类综合设计型实验、自制实验设备应用于实验教学与科研、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科研、校内外相结合的生产实习等。自制实验设备应用于实验教学与科研就是实验中心特色之一。

一、实验中心自制实验设备现状

实验中心一直有自制实验设备的传统,上世纪60年代,为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院教师自制了木架结构的电机实验台,80年代自制了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及工厂供电实验系统,90年代末本世纪初自制了功能完善的电机综合实验台并应用至今,2005年自制了过程控制实验箱对原有过程控制实验系统进行了改进,2008年至今自制用于创新性实验的复杂过程控制系统、双层卷焊管实验生产线、高频焊管焊接过程实验系统、精炼炉底吹氩工艺优化实验系统、污水处理PH值控制实验系统、激波报靶实验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研。目前,在用自制实验设备27台套,组成了过程控制实验室、电机综合实验室、复杂过程控制实验室。

二、自制实验设备的功能和意义

(一)自制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实验中心通过这些自制实验设备开设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复杂过程控制实验室还可开设创新研究性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训练,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自制实验设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设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原有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尽而进行弥补不足,以使所制作的教具符合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实验中心自制的电机综合实验台所采用的负载不是小型实验电机而是生产实际中采用的千瓦级电机,这样学生接线、读取的数据都和生产实际相近;又如自制的过程控制实验箱采用开放式结构,工控机与采集卡的连线、传感器与采集卡的连线等所有外部连线都必须由学生自己连接,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不仅了解了实验设备内部结构还懂得了各硬件的应用;实验中心复杂过程实验室由自制实验设备组成,实验设备多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代表了学术前沿,学生在此实验室可开展创新科研性实验项目,了解先进的科研成果,培养创新精神。另外,在自制实验设备过程中,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自制实验设备锻炼了实验队伍。

自主研制和开发设备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开发产品的能力。自主研制开发教学及实验设备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及科研刨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教师工业设计能力,设备研制是按照产品要求进行,因此不但要求技术的先进性、成本的经济性,还必须考虑设汁的稳定和可靠性。同时还要进行外观设计、加工,对外箱结构造型、颜色协调进行考究。这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产品设计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与企业合作研制和开发产品的能力。实验中心教师通过自制实验设备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而且将先进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制设备中,保证了自制设备的先进性。

(三)自制实验设备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设备经费。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投入大量设备经费用于购买实验教学设备,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自制实验设备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是在有限财力而又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实验中心电机综合实验室的自制电机综合实验台,在满足实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的情况下,购买相同功能的电机实验台需要4-5万元,而自制实验台只是其经费的一半。而且自制实验台预留了扩展功能,待经费允许的时候还可进行功能扩展,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三、结束语

自制实验设备是我院实验中心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制实验设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锻炼了教师队伍,而且为学校节省了设备经费。实验中心教师将继续加大自制实验设备力度,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贾志涛.深化自制实验设备工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0,29,(33).

科研服务范文第8篇

【摘 要 题】社科信息需求与服务……

当社会向着新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展的时候,科研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变革。自己的图书资源是否能得到共享、信息资源是否能得到合理开发、数据库的管理是否满足社会所需、人员素质是否能得到提高、读者服务的务实性和读者的教育等等问题,科研图书馆必须将其馆藏、活动及服务社会化、国际化。

1 科研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科研图书馆是指全国科研系统各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它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一些省科学院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和其下属各研究所图书馆以及一些其它部属、省属研究院所的图书馆,主要是以收集科技文献资料为主,以广大科研技术人员为服务对象,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1.1 信息服务的特点

(1)信息服务专业性强。除综合性的科技图书馆外,各科研图书馆分属各研究院所,重点为本单位科研人员服务,其收藏的重点是各单位科研发展重点的科技文献资料,因此其信息服务主要是以为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科研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为目的。

(2)用户的水平素质较高。科研图书馆的绝大多数用户是广大的科研技术人员,他们都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对自身专业领域有着较深了解,并且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强。

(3)信息服务的层次需求高。科研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不仅是提供原始文献资料,而更多需要的是加工后的信息资料、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他们利用文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一般的读者。

1.2 信息服务的优势

(1)文献资源优势。科研图书馆是以为本单位的科研服务为主要目的,是以科研发展所需的科技文献资料为收集对象的,因此,总体而言科研图书馆的科技文献资料是最系统、最完整的,收藏有大量的原版科技期刊、国际标准、产品样本、专业文献、科研成果公报、技术手册和包含有大量数据、信息的各种年鉴等;对各专业科研图书馆来说,所收藏的科技文献都是针对本单位专业领域较为齐全、完整、系统的,因此各科研图书馆的科技文献都有较明显的专业性优势,在相互合作联合的基础上,可以开展自己的特色服务。

(2)人才优势。科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总体素质普遍较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占的比例较大,专业技术人员中除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人才外,其它各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另外在进行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服务时(如技术资料的翻译、专题项目的资料代查等,这些都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资料翻译的准确性,代查资料的系统性、全面性),可以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他们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协助开展服务,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信息服务中心(广东省科技图书馆)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科学院下属的十几个研究所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各专业语种的外语翻译人才作为兼职顾问,协助开展专业文献的代查、代译服务项目,这很好地利用了他们所具有的人才优势。

2 更新观念,为深化信息服务创造条件

近几年来,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冲击下,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同时又受传统观念、技术设备、经费支持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院属很多基层单位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有的被动维持、消极等待,有的更是坐以待毙。在电子化信息服务方面,多数所级文献情报机构基本没有起步。这种局面对本所科研管理、课题立项、成果查新、技术开发等必须的信息咨询检索需求尚无法满足,面向日益增长的社会咨询服务需求就更无从谈起。

中国科学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定以及信息网络化工程——百所联网工程的启动,推动了各所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步伐。所级文献情报机构应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迅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深化服务,全方位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

2.1 馆藏概念的更新

要得到用户稳定广泛的支持和信任,必须坚持及时提供全面、实用、高质量的专题性信息产品。

科研图书馆相对来说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小,且收藏的文献信息大都是专业化的文献资料,当前,在科技文献量激增,类型繁多,经费紧张等条件下,各单位都不可能更没必要收集齐全所有的文献资料,因此要充分进行系统内、地区内乃到国内外的联合协调,馆藏概念应不仅是本馆的收藏,而应是协作网的整体收藏,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含有的院文献情报中心,四个地区文献情报中心和135个所级文献情报机构,共组成了分学科分地区的24个文献情报协作网,大大加强了文献资源的的协调收藏和共享使用,打破了各专业馆系统间的条块分割。馆藏概念的扩大,使科技文献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重复浪费,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利用和推广,使得这一切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2.2 服务观念的更新

20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着各级文献情报机构转变观念,要求我们必须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灵活多样的开放型服务模式。也要求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面向市场需求。长期以来,研究所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对象是本所科研人员,而在科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形势下,科研工作的研究内容与市场需求有了一致性。根据我们掌握的用户情况,本院科研人员约占30%,其他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高校、乡镇企业,个体民营企业等用户占70%以上。因此,作为科研基础支撑机构的院级文献情报机构如果忽视这一主要用户群,仅局限在本系统,那么有偿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工作将因无必需的经费支持而难以维继。因此,在立足本院所科研、开发工作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需求的广阔市场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科研图书馆信息服务观念必须由过去被动坐等别人上门变为主动提供服务,由主动提供服务变为参与式服务。参与式服务是社会特别是科研人员对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科研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开发、查询、跟踪鉴定以及科研成果、技术的推广,促使科研图书馆成为科研课题的情报顾问,课题分析、存取及决策的向导,成为情报的中间人。

2.3 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

以前除一些综合性的科技图书馆外,绝大多数各单位所属的科研图书馆都只服务于本单位的读者,不对社会用户开 放,这是由于其所属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而使科研图书馆处在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但在目前各科研单位正处在体制改革时期,对科研图书馆也要求效益的情况下,可在满足本单位情报需求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信息资源优势,为社会上的其他科研人员提供定题或专题信息服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适当把服务对象扩大到社会上的其他科研人员。在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中,集中全院各所的力量,发挥全院文献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势,这能使科研图书馆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4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开展远程数据检索服务

在高科技时代,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速度、方便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科研图书馆实现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论是在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模拟、预测和数据的处理上其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都是传统的处理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科研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目前各信息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全社会的数据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就科研系统来说,有中国科学院的“百所联网”和国家科技部的“科技信息网”,全国各省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省市科技信息网,因此通过这些网络可更大范围地查找信息资料。

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使得科研人员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所需的科学信息,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网上资源缺乏,又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多的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经济方面的信息咨询需求。因此,根据各科研院所自身优势、专业特点,在院中心的支持和组织协调下,尽快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数据库是各科研院所文献信息单位的重要职责。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检索途径、提高检索质量,加快传递速度,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满足各层次用户需求。

中国科学院百所联网工程虽然推动了全院文献情报手段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院系统各研究所在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利用、基础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的状况参差不齐。而这种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适应今后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对文献信息深度与广度的需求。因此在加大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投入的同时,强化科学院系统的统一协调、组织领导作用非常必要。

3 以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开展特色服务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工具改变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E-mail、Telnet、BBS等为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电子化的手段,而Archie、WAIS等则为科研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提供了电子化的索引工具。所有这些都使科研图书馆信息服务面目一新,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科研图书馆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服务开放性体现在多方面,不但图书馆的布局应该开放,把最好的区域给读者,而且应突出参考咨询区,配备专业的咨询馆员。(2)主动性。要面向社会,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主动为读者和用户服务。(3)特色服务。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推出特色服务。(4)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更高。科研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从低层次借阅服务转移到更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更多的图书馆员将从事信息的组织工作,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科研院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为科研服务的水平,根据科研的新需求,对现有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利用。

(1)为制定科研发展决策和科研选题提供参考服务。科研单位的领导在制定本单位的科研发展规划决策时需要了解当前的科研动态,科研人员在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时,首先要通过广泛查找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现有研究水平、研究成果、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才能避免课题的重复,使自己的研究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

(2)通过调研,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发信息产品,主动提供服务。科研人员需要的信息资料一般都是经加工后的深层次情报,科研图书馆可根据用户需求,对大量的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成综述、研究报告、专题总结等二、三次文献,供用户选择;或和某些特定的科研人员或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信息服务关系,就他们提出的某些课题连续提供对口性的文献信息资料。

(3)为科研成果、技术的转让提供中介服务,成为科技交流的信息中介人。一方面科研图书馆拥有大量科研人员研究的新成果、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科研图书馆与广大的科研人员、学术团体、生产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这也是科研图书馆的开展信息服务的优势,因此要深化科研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仅仅是提高其收藏的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为科研成果和生产企业牵线搭桥,促进科研成果信息的流通,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使科研人员的劳动得以实现和激励,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

收稿日期:2003-05-12

【参考文献】

1 孙海滨.科研图书馆的发展路向.图书馆建设,1999,(3)

2 严丽.21世纪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情报资料工作,2002,(1)

3 李建标.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变革.图书馆论坛,1999,(6)

4 刘秀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黑河学刊,2001,(1)

5 卢铮,姚萍.当前科研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探讨.冶金信息导刊,2001,(2)

6 林秀群.新形势下科研图书馆的发展构想.广西热带农业,2002,(2)

科研服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信息;服务模式;实现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活动也愈加活跃和频繁。然而,科研活动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信息服务远不能满足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研究网络环境下新型信息服务越来越成为高校信息服务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本着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理念,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工具,开发、设计满足科研需求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通过优化信息服务方法与手段,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服务与科研环境,有力地促进高校科研活动的繁荣与发展。[1]

一、科研信息需求的特点

1. 专业化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科研竞争也越趋白日化。科研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才能保持持续的科研竞争力。同时,科研人员在开展科学研究时,需要运用大量的学科领域知识,支持其科学判断、推理及演绎等。由此,无论是在学习和研究上,科研人员信息需求都具有强烈的专业化特征。[2]专业化的科研信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全面地解答学科领域的问题。专业化的信息需求要求科研信息资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包含系统性的学科知识,满足科研人员学习与科研的需要。

2. 多样化

随着学科不断地交叉与融合,传统学科界限愈加模糊,新的交叉与综合学科不断涌现。同时,学科的发展与分化使得各个学科不断地衍生新的分支学科。学科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信息需求的多样。再者,科研人员个体知识结构和认知背景的差异化也是促使科研信息需求多样化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同一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由于他们认知风格与认识水平的差异,致使他们对科研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不仅体现在信息的内容上,也体现在信息的呈现形式的需求上,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需要不同类型的科研信息,不同科研人员对信息形式的偏好也不尽相同。科研信息的形式不仅包括文档信息和图形图像,还包括音频、视频、虚拟空间等形式。

3. 时效性

科研活动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科研人员只有在前人基础之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研事业的向前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要及时、迅速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资讯,掌握最先进的科研技术与手段等。科研人员只有在最前沿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创造出领先性的科研成果。因此,科研的创新性使得科研信息需求具有强烈的时效性。[3]

科研信息需求的时效性不仅体现在科研活动中,还体现在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上。科研成果的意义和价值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以判定,迅速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的科研成果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现代科研活动发展迅速,科研成果日新月异、迭代更替,那些在实际应用中滞后的科研成果将会被新成果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传播科研成果的信息同样需要具备很强的时效性。

二、科研信息服务模式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由于科研人员在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热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别,加之在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科研人员在信息需求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能满足不同科研人员的个体信息需求。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针对科研人员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符合科研人员个体研究需要的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服务模式,包括个人图书馆、博客、论坛、个人专题网站、个性化搜索引擎等具有个人特色的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分为自助式和自动式两种类型。(1)自助式服务模式。该模式只给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则由科研人员独自完成。在该模式中,科研人员自主检索、筛选信息资源,并将获取的信息资源整理归类,形成组织化的管理,以满足自我科研的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贴近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最大化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缺点在于所有的服务项目都需要科研人员独自完成,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服务效率不高。(2)自动式服务模式。该模式中科研人员只需将信息需求提交给服务系统,信息资源的检索、整理、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由服务系统来承担。该模式将科研人员获取信息资源的服务转化为与服务系统对话交互的过程,减少了资源获取和管理的繁琐环节,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让科研人员更专注于研究工作。[4]其缺点在于,由于自动化技术的缺陷,所提供的服务未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因而系统自动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群体信息服务模式

现代的科学研究活动愈加趋向综合化与交叉化,一项科研项目需要多个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科研人员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科研任务。群体性的科研协作将产生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群体信息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性。在同一学科领域群体中,由于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群体成员对学科领域知识的需求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和范围,呈现出共性的特征,这是群体公共的信息需求,反映群体信息需求的整体性。在同一研究专题中,多学科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围绕同一专题展开研究。虽然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风格,但对同一专题的共同关注,使他们的信息需求出现了交集,这个需求交集就是同一专题的群体的共同信息需求,同样具有整体性的特征。(2)分化性。不同类型的研究群体具有其独特的信息需求,这是群体信息需求的初步分化。各个类型的研究群体由更小的子群体组成,各个子群体之间的需求也会各不相同,这是群体信息需求的进一步分化的过程。即使在最小的群体中,由于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的差异,群体成员的需求也会进一步细化,形成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是群体信息需求的分化特征。群体中的个性化需求与群体的整体需求之间是相互统一、协调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整体信息需求不断分化的结果,整体信息需求是个性化需求相互结合形成的集合。(3)传播性。在同一科研群体内部,当个体产生某一信息需求时,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需求会向其他个体传播,并向整个群体蔓延,形成整体性需求。这就是群体信息需求的传播特性。同时,在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存在这种传播特性。当某一群体开始接触并发生交互时,群体的信息需求就会向另一个群体传播,并在另一群体内部蔓延,形成另一群体的信息需求。[5]群体信息需求的传播特性能弥补群体信息需求的不足,使群体信息需求更加系统和全面。

所谓的群体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开展综合性、交叉性科学研究的需要,所提供的支持群体性科研协作的信息服务技术与手段。科研人员通过群体信息服务模式实现科研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相互交流,协同研究,共同完成科研任务,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群体信息服务模式要广泛收集科研群体的信息需求,根据群体信息需求的整体性和分化性的特点整合和梳理出公共的和个别化的需求模型,设计出符合群体公共和个别需求的服务模式,支持群体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注重群体信息需求传播性的特点,提供高效快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互的技术支持手段,完善群体信息服务模式。群体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多学科专家科研协作的开展。

(三)评价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不仅用于支持科学研究的开展,同时也为科研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科研评价提供标准、要求、方法和手段。科研人员依据评价信息评估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以及影响和意义,衡量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评估科研成果的价值与效益。评价信息服务分为两种服务模式:自我评价信息服务和同行评价信息服务。

1. 自我评价信息服务。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中需要对科研信息和科研过程进行评价,因而形成自我评价信息需求。当科研人员开始某一专题研究时,需要从信息海洋中搜索、筛选有价值的科研信息,这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在筛选科研信息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依据评价信息判断所获取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从而筛选出符合自我需求的信息,这就是对科研信息评价的信息需求。[6]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对自我科研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评判,发现问题与不足,逐步完善研究的各个步骤与环节。自我反思和评判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的信息,这就是对科研过程评价的信息需求。自我信息评价服务模式能够协助科研人员搜索、定位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资源的使用频率、使用反馈等评选指标,帮助科研人员迅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同时,该模式保存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可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回放科研活动的详细步骤与细节,辅助科研人员改进研究的进程,提高研究质量与效率。

2. 同行评价信息服务。科学研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活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同行专家的评估与认可,因而形成了同行评价制度。在同行评价制度中,评估专家要对科研活动进行可靠、客观的评估,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评价标准和方法的需求产生了同行评价信息需求。同时,科研人员需要熟悉当前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前沿,才能判断研究的创新性;需要熟练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才能判断研究的可行性;需要了解先进的研究成果,才能判断成果的质量;需要掌握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践范围,才能判断成果的应用价值,等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大量的同行评价信息。同行评价信息服务模式需要根据科研人员进行同行评价的需求,推送包含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趋势和动态、领先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手段等内容的信息服务,为科学的同行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咨询信息服务模式

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咨询信息服务模式针就是对科研人员的这种情况提供有效的服务,解决科研人员所面临的困境。在咨询信息服务模式中,科研人员将所遇到的问题提交给服务系统,问题包括:学科专业知识问题,项目研究意义、内容、方法与思路等方面的问题,文献、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的检索、加工、处理、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问题。服务系统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传送给相关学科专家,委托学科专家进行处理,寻求解决方案。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将各个学科的权威专家聚集起来,形成学科专家群,共同会诊系统所转送的科研问题,协同商讨解决方案,并将最终的解决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提问者,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咨询参考。[7]这是咨询信息服务模式的整个工作流程。这种服务模式聚集相关学科专家群体的智慧共同解决科研问题,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可靠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科研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通过科研同行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和指导,显著地促进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科研信息服务的实现方式

(一)信息定制服务

信息定制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通过科研人员与系统之间的对话实现服务功能。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向系统申请信息资源。系统通过收集、分析、整理用户请求,搜索、定位符合条件的信息资源,并将搜索到的资源信息反馈给科研人员,完成信息资源定制服务。信息定制服务是一种“订单式”的协议,系统仅根据科研人员提交“订单”的内容与要求,供应相关的信息服务与功能。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科研需求定制适合自身开展研究的信息资源,充分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特征。[8]信息定制服务是科研用户向系统申请信息资源的过程,科研用户是信息服务的启动者,定制服务由科研用户发起。

(二)信息推送服务

根据特定科研群体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系统运用推送技术将相关的科研信息资源传送给群体的每个成员,使科研人员不必进行任何信息操作,直接获取所需要的科研信息,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9]信息推送服务也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启动或停止信息推送服务,以及接受或拒绝推送的某项信息资源,还可以自主挑选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等。信息推送服务是系统向科研用户推荐信息资源的过程,系统是信息服务的发起者。

(三)查新服务

为了保证科学研究活动的创新性与领先性,避免因重复研究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有必要对科研的内容、方法、范围及对象等进行全面的检索、对比与评价,为科研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科研查新服务。“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10]查新的本质在于检验科研的意义与成果的价值。科研活动开始之初,主要对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进行检测与评估,分辨其是否与前人的研究工作相类似,检验其是否与前人工作重复,判断其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科研活动结束时,主要评价成果的创新性与价值,判断所创造的成果是否推动了前人的工作,是否超越了前人的贡献,是否提升了学科领域的水平。查新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学科领域的科研信息,科学客观地量化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科研活动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目前,查新服务已广泛运用于项目资助、成果评奖、专利评审、课题鉴定等各个领域,为科研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咨询信息服务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资源呈海量式发展。科研人员要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合适的科研信息实属不易。加之由于信息专业知识的不足,科研人员在信息检索、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因此,为了保证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有必要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主要由具有信息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提供,专注于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科研人员通过信息通讯工具(比如,QQ、E-mail、论坛、微博等)实时、非实时地与信息专家交流、沟通,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交流的方式可采用一对一的交流,也可采用群体式的讨论协商。在信息专家的引导下,科研人员逐步明确科研需求,熟悉信息资源的特点,掌握信息工具的功能和技巧,解决信息技术难题,提高科研能力,完成科研任务。同时,科研人员所提出的问题与意见,能促进信息技术专家对信息服务进行全面地反思,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11]

(五)学科信息服务

由于各个学科体系结构的差异,各个学科的信息需求也存在着差别,因此,提供符合学科科研需求的信息服务是现代信息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应根据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体系结构和信息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立符合学科发展的专门化的学科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特色性,学科信息服务不仅在内容上全面反映学科领域的特点,所提供的资源与工具也要具有独特学科特色,符合该学科领域的科研需求;(2)系统性,学科信息服务的内容要涵盖整个学科领域,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链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整个学科信息服务就是学科体系的网络化组织结构;(3)知识性,学科信息服务

与学科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资源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科研价值。学科信息服务是为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专门开发的系统,系统的资源与工具和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最大化满足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方便科研人员检索、定位、加工、处理、组织、管理所需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效率。[12]同时,由于使用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资源的共享和交互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有力促进了科研协作的发展。

(六)专题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开展专题研究,有必要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向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专题信息服务是为专题研究所开设的服务,它能全面地把握专题研究的需求,为研究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预研究阶段,提供研究专题最前沿的研究信息与动态,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有利于科研人员准确把握研究方向,界定研究范围、确立研究主题与创新点;研究开展阶段,服务提供方将保持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互动,及时了解研究进展,跟踪研究需求,提供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支持研究活动每一步骤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交互与共享;研究结束阶段,通过专题信息服务的通讯评审系统,迅速组织学科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科学客观地评估成果的价值;成果转化阶段,为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的宣传推广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提高专题研究的产出效益。科研人员通过专题信息服务迅速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高效完成专题研究任务,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专题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学科专家与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建构。他们通过搜索、挖掘某一专题的相关联的所有信息资源,将其进行有序化的组织,形成信息资源库;在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更新升级,优化专题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最大化接近科研需求;通过整合专题信息工具,推进专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互,支持协作科研活动的开展。[13]专题信息服务通过增值的信息服务,构建完善的专题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七)智能服务

为了获得合适的科研信息资源,科研人员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资源的搜索和筛选工作。为了使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信息搜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科学研究活动,信息技术专家通过智能服务实现这一目标。智能服务是信息技术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属于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相交叉的领域。智能服务对实现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智能系统由系统和用户两个模块组成,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第一步,用户模块自动跟踪记录用户的信息行为(比如:浏览网页的内容、时间、频率,使用信息工具的类型、功能等),分析判断用户的信息习惯、偏好、需求,完成个体需求模型的建构;第二步,用户模块将需求模型发送给系统模块,系统模块将这些信息转换为信息检索的条件,通过互联网搜索、挖掘,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三步,系统模块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判断、过滤,筛选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并根据需求的特点,将筛选的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建立用户资源库,最后将用户资源库返回给用户,完成智能服务。智能服务所提供的用户资源库具有动态性,能实时跟踪用户需求变化,动态地调整资源库信息,跟进用户需求。[14]智能服务的优点在于所有服务都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用户进行任何手工操作,减少用户用于搜索信息资源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缺点在于智能服务技术还不够完善,在用户需求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导致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参考文献:

[1]陈炜,王彦,徐挺.个性化信息需求与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0(8):71-73.

[2][3]魏力更.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5(5):103-105.

[4][7]熊太纯,郭楠.网络环境下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与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06(1):91-92.

[5][6]张燕.中国科学院京区科研人员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

[8][10][11][12]黄付艳,李红.基于用户需求层次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J].现代情报,2010(7):31-33,38.

[9][13]董凯.高校图书馆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3-105.

科研服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研;学科服务

高校的学科服务主要面向教学和科研。做好教学工作服务保障,促进科研工作不断发展,是建设图书馆未来发展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对比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国内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缺乏完整的支撑体系。为高校图书馆打开服务科研的大门,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有一定的意义。

一、科研用户的分析

(1)科研用户的分类

高校的科研团队组成通常三级制。第一级是决策者主要承担着研究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他们往往是部级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的获得者;第二级是研究人员,主要有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成,主要承担着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分析提炼,实验数据的获取等工作;第三级是科研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科研事务性工作。这三类科研人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科研任务。

(2)科研用户的特点

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的科研人员,他们需要广泛收集文献信息、快速消化文献信息、创新利用文献信息。除了对文献信息需求,科研人员同时更加关注研究领域发展趋势。这些需求特点都给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融入科研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服务内容。

二、服务科研具备素质

(1)科研能力

融入科研过程要求学科馆员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熟悉大多数科研课题的科研过程,这样才能在适当的阶段为科研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具备较强的文献分析能力,能够对科研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进行总结和科学预测,才能得到科研人员认可和依赖。

(2)信息素养

具有敏锐的扑捉信息的能力,走在科研人员的前面,推动科研不断前行,是融入科研团队的敲门砖。把握最快的科研申请讯息,获取不同的课题申请材料,收集以往成功的课题名称,进行全面分析,为科研保驾护航。

(3)营销能力

学科服务融入科研过程,就像销售商品一样,首先要让买家感到商品的好处和自己的需求。学科服务要成为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学科服务团队必须具备营销专家的素质和能力。

(4)专业背景

融入学科要求具备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同时要求具备学科专业背景。只有具备了学科背景或者对某一领域深入的研究,服务科研过程中才能不偏离方向,紧跟研究的步伐,起到促进作用。

三、服务科研的具体内容

(1)科研秘书常助力

高校的科研秘书是院系科研教师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桥梁,参与到科研秘书的工作中,不仅能减轻科研秘书事务性工作的繁琐,更能获得他们信任,形成他们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依靠。通过助力科研秘书融入科研管理,同时又架起了与科研院长沟通的桥梁。也了解更多科研用户的现状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主动学科服务。

(2)科研课题常跟踪

跟踪课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课题申报跟踪,对申报信息及时把握,提前通知老师做准备。第二及时关注学校公布的课题申请项目名单并做记录。第三找到自己有能力跟踪的课题,主动提供二三次文献,进行实时跟踪,以架起沟通的桥梁。

(3)科研教师常沟通

1.科研团队带头人沟通

科研带头人重视服务的深层次和服务的连续性,所需信息的层次高级化,如许多研究人员特别需要二次文献来跟踪自己的研究进展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重大课题申请和结题的时候都需要查新,可以主动开展此工作。及时地跟进,提高用户信任感和支持度,互相促进。

2.科研教师的沟通

科研教师所需信息专业化,非常关注自己科研领域相关专业的期刊,这些期刊多是他们经常阅读的或是投稿对象;沟通不能只限于面对面的沟通,网络虚拟世界如博客(B10g)、简易聚合(RSS)、论坛(BBS)、社区(SNS)、即时通讯(QQ、微信)等。为我们搭建了新的沟通平台。

(4)科研服务平台构建

通过现代通信工具建立课题组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上为课题组定制专题辅导题目,通过课件的形式存在群中,供参考。优化学科导航,利用网络搜索和分类标引技术,搜索学科门户信息,嵌入学科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检索,提高与科研人员的互动,从而建立全面关联科研管理、科研资源载体、科研资源需求之间的互动融合平台。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虽然文中从科研秘书、活动和课题等多种角度探讨融入科研的方法,但是最要的还是交流,交流畅通了有助于弥补学科知识不足,有助于得到支持和信任,有助于开展服务内容。融入科研是一项即艰辛又有意义的工作,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资源、人员与设备优势,相信将会打开一条畅通的服务之道,保障学科服务工作继续深入、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俊娜.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的学科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潘松华,张红生,奚新国.高校科研项目研发进程中的竞争情报支撑研究-以学科馆员的参与式服务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04):64-67+90.

上一篇:安全防御技术范文 下一篇:乡村数字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