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2 11:17:18

科研创新管理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统计;科研管理;创新;科研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概述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内容

科技统计是对某一国家、地区或者是某一科研活动规模及其结构进行的数量测量,是衡量科研实力与水平的重要尺度。科技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三个方面,首先是科技投入的统计,主要包括对科研人员数量与结构及其在科研活动中的配置情况、科研经费的投入、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等;其次是科研过程的统计,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及课题的承担情况、科研机构的情况以及学术交流的情况等;再次是科研产出的统计,主要包括科技论文、专利、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专著等情况的统计,科研产出统计是评价与考核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

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调研,获取科研活动具体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与整理为科研活动的评价、考核、预测、调控等的实施提供依据。其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手段积累科研活动具体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科研活动发展规律,为科研决策、科研规划等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

二、科技统计对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科技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研管理的创新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科研管理的创新依赖于对科研活动的有效了解与监督管理,这就需要对科研活动进行科技统计工作。科技统计是对科研活动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进行统计的科学工作,能够提供科研活动具体情况的重要数据,了解科研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其进展程度,有助于发现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有助于打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说科技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二)科技统计是评价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科研活动进行评价考核是对科研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衡量科研活动进展情况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科研活动进展的程度以及结果的好坏不能简单地凭借个人主观判断,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反映科技工作数量以及科研工作质量的量化指标,通过这些量化指标来判断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及质量,而这种量化指标的获取则依赖于有效的科技统计工作来获取具体的科研活动数据,包括科技论文、专著、专利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数量及质量等。

(三)科技统计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科技统计是对科研活动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科研过程以及科研产出的有效统计记录,通过对科技统计所获取的科研活动数据进行分析,科研管理者可以发现科研活动的问题,找出本单位科研实力的所在,包括优势领域以及优势学科等,也可以发现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弱势所在,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措施强化本单位的弱势领域,有助于对下一步的科研活动进行规划与管理,有助于制订进一步的科研决策,所以说科技统计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内容。

三、现阶段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统计意识不强

科技统计意识不强是当前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当中的一大问题。与其他科技工作不同,科技统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质的工作,没有产出性,工作效果通常不易被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就容易被管理者弱化,不太重视科技统计工作,对科技统计工作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意识到科技统计的重要性,科技统计意识不强。在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重项目申报,轻科技统计”的现象已是常态,认为科技统计数据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科技统计工作杂乱无章。

(二)科技统计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统计工作是消耗大量精力、历时较长,而且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幕后工作,工作内容繁琐复杂,统计报表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并且容易出错,往往一个数字的疏忽都会造成大量报表关系的变化,所以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科技统计人员频繁更换,缺乏专业的培训,这就导致科技统计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与能力有所欠缺,对科技统计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三)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一方面,由于科研管理工作者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科研单位以及相关机构对科技统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信息化建设应有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导致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科技统计工作对于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够,没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科技统计的工作中,科技统计工作手段与方法还过于保守与传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水平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需要,长此以往会导致科技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四、对以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科技统计意识是以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思想前提。因为只有思想意识提高了,才能将科技统计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提高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科技统计宣传工作,利用单位内部网络、单位公告栏、例会等多种途径宣传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科技统计意识;另一方面,科技统计部门要在部门内部着力宣传科技统计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负责宣传工作,使科技统计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设高素质科技统计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进行科技统计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要不断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统计机构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统计人才,充实科技统计队伍,为科技统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做好人才储备,打造高素质的科技统计人才队伍。

(三)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科技统计的现代化是科技统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而科技统计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统计的信息化,所以科研机构一定要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统计的投入力度,提供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构建科技统计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引进,要着力打造科技统计信息化系统,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统计是对科研管理活动投入、过程以及产出的科学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是评价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然而,目前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却存在科技统计意识不强、科技统计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科技统计意识;建设高素质科技统计人才队伍;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此来为我国科研管理创新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科技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刚,张慧,李夏等.论科研院所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2]马元三.科技统计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

[3]于江平.浅析科技统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02).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档案的定义是从事科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和全部设备记录下来的原始记录资料。在国家颁布并实行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研档案的信息重要性日益提升,也利于科研档案中各种重要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和共享。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随这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和创新,科研档案的体制要进一步得以健全和改进,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收藏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新式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来说,我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科研资料不够完整、详细、系统。因此,从事档案管理的科研人员要抓住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题设定、人员器械、数据统计、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都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作出贡献。

一、科研档案的特点

1.系统成套性

科研活动是一项非常规律的工作,科研活动是需要一环紧扣一环的有序开展的。所以说,科研档案是由一些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文件和资料组成的,而不是一些毫无管理的数据和材料组成的。科研档案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科研项目的计划、工作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以及实验成果的检验材料。

2.专业性

科研项目一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自然人文科学,也包括理论实验科学。科研档案的专业性非常高,因为其包括多种方面的科学性知识,比如各种自然现象的规律和原因。科研档案要具有非常权威的作用,所以要准确无误的描述出各种科学知识和规律。3.阶段性科研档案还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虽然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大不相同,但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大同小异的特点,都包括了科研工作的设计、实验、检验和总结等各个阶段。

二、科学技术的创新

现如今,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领域都在飞速进步,国家加大了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科研档案的数量也不断提高。然而依然利用传统的科研档案的管理方式和体制已经行不通了,所以迫切需要对改革和创新现有的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方面,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方法主要有:首先要为制定出不同阶段的计划,补足现存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部分;其次,可以运用先进的方法和科技理论来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比如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保证科研信息的安全,借此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最后,建立起科研档案的专用局域网络,保证科研信息的绝对安全,促进科研信息的共享,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三、思维意识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的进步,已经大大促进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创新。总之,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才能有效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达到工作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和规模化。在思维意识方面,具体来说:首先,要树立起创新性的意识。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树立起新型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培养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出现的纰漏,实施科学的创新方法,进一步来推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理论和实际双重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次,要树立起服务性的意识。科研档案是给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能提高科研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就能有效推动科研工作的进步。最后,要树立起价值性的意识。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要时刻认识到档案自身隐藏的巨大价值,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将档案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信息共享。

四、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现如今的数字信息时代,科研档案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要实现科研档案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和规模化。要想走在档案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上,就要针对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机制。只有树立其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以此为目标推动科研档案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发展,才能有利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科研工作作出贡献。在事先对档案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后,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其阶段性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制度,以此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参考标准和衡量手段,这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法,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人才培养的创新

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人为因素依然是管理工作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迎来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应随之提高。如今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基础,要有与时俱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要对自身工作重视并热爱等种种优良素质。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对时代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出综合能力出众的人才,还要对新生技术和理论有出色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比如可以灵活掌握计算机技术,方便档案的管理,建立局域网络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保证为科研方面的各项工作源源不断的提供高素质、高能力的科研人才。

六、结语

科研档案工作是需要广大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管理人员要从内心重视工作,积极有效开展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创新和发展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

作者:白媛媛 陶娟 单位: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4,(29):43-44.

[2]刘丽莎.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41):193.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3篇

协同创新是一项将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活动,意义重大。但是,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也面临着如何激活高校科技资源、如何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挑战。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各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践中,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提出了科研管理的创新机制和方法,为科研管理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协同创新;科研管理;改革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科技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将支持和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确定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随后,原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首次明确提出“协同创新”的概念,国内高校纷纷响应,开展了各种改革实践。[1]改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消除管理体制对科学研究中合作及创新的束缚,推动创新发展,而协同创新的关键点也正在于此。[2]

一、协同创新与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协同”的概念源自协同学理论,最早由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Haken)于1973年提出。“协同”的显著特点是,能通过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最终能够实现单个个体所无法实现的新的结果和目标。[3][4]“协同创新”能够实现创新系统或创新活动从无序向有序转变,并且这一转变过程以自组织过程为基础,结合适度管理和控制。科研管理的体制与模式应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国家经济实力与战略发展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一直奉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科研政策,在科技领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和项目,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大量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变革与发展日新月益,但科研管理体制仍然受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这种体制性的障碍已经成了科技发展的“瓶颈”,因此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日益迫切。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科技与社会经济的有机结合,让科技能够更好更快发展并有效地服务经济建设。而协同创新为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协同创新对现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挑战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现行的科技活动组织模式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等存在明显缺陷,已成为制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成为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明显障碍。[5]为了保障高校协同创新有效开展,需要全面革新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如何激活高校科技资源

当前,我国的科研活动主体包括下城高等院校、企业、独立科研院所等多种类型,这些单位通常各自独立,在科研活动中缺乏深入交流和合作,造成了稀缺科研资源不能共享,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等问题。同时,高校内部也常常出现不同院系和学科各自独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实验室利用率低,人才、资金、科研设备等科技资源分散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改革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来提高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加大高校内部科技资源的对外开放程度,实现高校与其他科研单位的资源共享。人是科研活动的主体,也是其中的最活跃的因素,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应最终达到“人尽其才”,并且科研体制的改革必须能够更好地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

2.如何正确定位政府职能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而要创新就需要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在现行体制中,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负责众多事务,如科研活动的方向规划、科研投入的计划与使用等,这些繁复的工作容易导致科研活动的目标短视化、科研经费的浪费、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要扭转现状必须改变政府科研管理思路,正确定位各级政府的职能。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时,需要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分清市场和政府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各司其职,通过建立专门法律法规来保障科研活动的高效及有序开展,通过市场调节和经济手段来对科技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引导,同时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及整合。

3.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中出现了重视科研项目申报、疏于项目的验收和成果转化的不良现象。一些科研工作者将如何获得项目放在首位,而不是将项目的学术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这种后果就是大量科研成果不具备可行性和先进性,成果难以转化,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为扭转这一现状,亟需对现行的各级科研成果评价及考核机制进行根本变革,同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严格规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隔断个人经济利益与科研专项经费的关系,同时通过完善专门法律法规和奖励激励机制,搭建完善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来帮助科研单位及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工作者真正潜心研究,让自身学术追求和社会价值实现有机结合。

三、地方本科院校协同创新改革实践———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里的重要一环,在开展协同创新过程中也大有可为。地方本科院校应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科学定位,努力成为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的基地,以及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咨询的智囊库。[6]作为工科背景的地方本科院校,宁波工程学院始终将开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研究和科技开发,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2008年,在总结多年校地合作的经验基础上,该校提出了“双合作”战略,即与大院大所合作、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搭建学校与名校大所、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县(市、区)政府、学校与乡(镇、街道)政府、学校与行业协会五个合作平台,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为学校与地方开展科技合作创造良好氛围和外部条件。2012年以来,针对宁波地方新产业的发展和协同创新科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该校先后建成了10个校内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市级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开展。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总结了一些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与对策。

1.优化校内科研资源配置

高校应立足自身定位及服务区域特色,明确学校科研工作思路,确定科研工作方向。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学术资源共享、完善协同创新所需的科研软硬件及经费投入等资源配置机制。宁波工程学院在“夯实基础,强调质量,科学发展”的科研工作方针指引下,进一步明确了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战场,服务地方经济为科研工作方向。遵循依托平台建设团队的原则,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实验室、研究所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联合共建的机制,有效整合利用现有校内科研资源。

2.建立并完善协同创新科研平台

通过建设并完善各级协同创新科研平台的方式,强化产学研合作,形成稳定的联合体以保障长期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科研单位共同制定和实施合作战略,由科研管理部门协调处理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与交流,有效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针对宁波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多、竞争力弱的情况,宁波工程学院把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成立了多个校内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不仅为中小企业解决了发展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而且有效地整合了校内的优质资源,使教师、科研人员逐渐提高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在协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需要强化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同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密切与合作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对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跟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并且要协助做好项目成果的鉴定、专利申请、技术推广及转移工作。宁波工程学院通过校地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这一载体,投身区域重大工程建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及经营能力。近五年来,学校向企业推广科研成果311项,获得经费支持1.2亿多元。不仅有效地凝练了应用开发型办学特色、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4.改革人事管理体制

为适应协同创新的要求,高校科研人员的聘任、专业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等人事管理体制需要大的变革。宁波工程学院认真分析协同创新下科研活动新的形势和特点,明确了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重视基础研究,强化应用技术研究,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的科研人员培养的工作思路,针对各类协同创新平台,编制一定数量的专职科研岗人员,同时鼓励教师短时离职进入企业或其他科研单位从事专项研究,近年来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5.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机制

高校的职能所在必然要求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互补相长,因此高校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形成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机制。宁波工程学院在协同创新改革实践中倡导科教融和,回归大学本质,初步建立了科研和教学融合的评价体系。把今天的科研搬到明天的课堂,对培养方案进行科教融合,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论

科技发展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将创新资源进行培育和整合的活动,对提升高校科技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创新要素有效汇聚的途径。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对现有科研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践,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提出科研管理的创新机制和方法,为科研管理的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径、提供一个新模式,为实施协同创新提供制度和政策指导。

作者:周林 徐金富 戴娇燕 徐雪波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2]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5-18.

[3]全利平,蒋晓阳.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15-19.

[4]李兵,张春先,佟仁城.协同知识创新管理的研究和探讨[J].科研管理,2004(2):124-128.

[5]郭斌等.知识经济下产学合作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4篇

一、关于大数据

1.对大数据概念的认知

在科学发展的驱动下,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型各类的数据正形成信息,越来越多地被集结、被积累,并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推动着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它能真实反应信息社会巨量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并且难以按传统方式进行整理归档利用的情况。而“大数据”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它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也就是说更多的决策行为将基于数据分析,而不再是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2.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数据的概念一脉相承,但在关于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方面还是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形态,也超过了现有技术手段的处理能力,并带来了许多创新的“可能性”,学者们认为它主要还具有5V特性:数据量Volume(数据量)、Velocity(时效性)、Variety(多样性)、Value(价值高)、veracity(可疑性)。Volume表示海量数据的产生、处理和保存。Velocity即处理的时效,比如需要做某种预测,如果处理的时效时间过长,就会失去预测的意义。Variety指的是数据的形态多样,包括文字、影音、网页、串流等结构性、非结构性的数据。Value指价值高,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有极大价值。对于Veracity是指当数据的来源变得更多元的情况下,数据本身的可靠度、质量是否足够,因为如果数据本身就有问题,分析结果也不可能对。这些特性和要求引导人们从追求“为什么”过渡到去研究和回答“是什么”,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从引导人们用精确的小数据去探求“因果”过渡到通过大数据去建立“相关性”去探求“关联”。这也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也正是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科研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所在。

3.大数据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影响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对医院实现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时,建设相应的研究型医院、完成医院的重大转型也变得迫在眉睫,抓住契机、变革观念、建立创新型体制机制,同时扩大视野、开放办院、实现医院的转型目标,是大数据对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也为医院的科研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陕西省肿瘤医院通过对医院数据环境进行再造、整合建立医院信息数据中心、搭建数字化科研孵化平台、影像技术共享平台等方式,探索数据的分析挖掘和新的措施的发现,推进医院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结构化,让其更趋于系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下科研管理的创新实践

陕西省肿瘤医院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引入,将促使科研管理的跳跃式发展。当然,当前的科研管理还处于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专业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要让大数据助推科研管理变革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陕西省肿瘤医院已经在该方面做了有益且大胆的尝试。

1.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的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将更多地依靠各种长期积累且相互共享的数据库,因此,陕西省肿瘤医院主动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研究、制订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利于大数据研究的科研管理数据库,如整理、建设历年来地方科研管理的数据库,从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项目入手,逐步建立一个扩展到省级、国家的科研数据库,将历年来研究的项目、内容、关键词、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课题主持人等信息进行搜集、储存、整理、分析,实现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进而加强与国家、省级、其他地区科研管理数据库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大数据时代科研管理的基础变革。同时医院为医教职工建立了个人科研档案,本档案包括个人科研立项、结题、中文论文、SCI、专利、专著、科技奖等相关信息,方便个人随时获取自身科研信息,让个人对自己的努力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方便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每位科研人员的科研、学术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医院整体科研工作的宏观管理奠定基础,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为科室和个人量身定做个体科研服务上,这也是陕西肿瘤医院促进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致力打造科研管理“一条龙”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2.构建适应科学研究需要的大数据交流与分析平台

大数据发现规律、预测未来的本质对于科研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一个有利临床、影像的大数据共享、交流、挖掘、建模和分析的研究与运用平台。陕西省肿瘤医院通过平台的建设助推科研管理的变革,如整合医院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数据资源中心,该中心具有涵盖健康人群、患者个体,以及医疗机构内部对疾病预防诊治一体化管理的分析、整合、规范、指导的信息数据链交互平台。致力于满足癌症患者医疗需求以及未来移动医疗的实现提供可靠、高效、并能够不断优化服务的保障系统,为真正实现“健康评估科学化,医护诊疗规范化,患者就诊个体化,医生病人可视化,群防群治一体化,临床研究前瞻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该举措充分体现临床医学信息化、科学化,也为医院科学研究的需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该数据中心的基础上,该院还与某人工智能研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成人工智能乳腺钼靶影像诊断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钼靶X线检查所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微小病变的早期识别及早期诊断,共同打造“乳腺健康检测云”平台,该平台通过AI(人工智能)提供的乳腺影像智能分析,即大批量处理图像分析,可以协助医生提高乳腺微小病变的检出效率,大幅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精准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上漏诊和误诊发生的风险。而通过单病种的大数据研究与运用平台寻找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科研发展趋势,也变的更有效率,资源也更丰富,对于科研管理而言,利用这种更专业化的数据库,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对提升医院科研服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变革的行业,势必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这素质不仅包括了知识技能的快速掌握和应用,也包括了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本质工作。为此,陕西省肿瘤医院通过定期召开医技科室信息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培训暨征求意见会、临床科室的信息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培训暨征求意见会、派遣科研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等,促进我院基于肿瘤大数据下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同时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意识。

4.开展科研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鼓励和支持科研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的实践。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促进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和策略。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优势,探索科研管理如何通过对研究团队和课题主持人长期的观察、如何基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分析及时发现某一项课题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哪些支持等,并探索如何及时为课题研究者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提示和获取资源的途径和办法,从而实现课题管理与服务的精致化、个性化。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档案;创新管理 ;措施

一、引言

医院科研档案是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科研人员通过查阅档案信息,了解某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更好地实现医学研究推陈出新。因而,科研档案提供的真实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记录和反映,有助于各学科、各领域、同行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实现各个领域之间的能力合作。但目前,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存在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技术落后、数据资料归档不详实等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医院科研档案的创新管理,使科研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医院科研档案的特点

医学科研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方面由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就导致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例如,一种疾病的攻克,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需要经过上百成千例的临床观察验证,这就导致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另一方面,医学研究涉及的学科多,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临床研究的实验法、观察法;形态学研究的显微镜法、解剖法、组织培养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了记录实验结果的载体也多种多样,如化验单、光盘、标本、检测结果以及录像带等,因此,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数据量大、复杂性强。最后,医学研究很难由少数人、某一个学科或者专业来完成,一般重大研究课题都需要几十个科研单位、上百人的科研队伍来参加,这就是医学科研档案的综合性强,因此要求在档案分类时既要保持每个研究专题的资料完整性,又要确保各个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三、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决定了其档案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不系统完整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医学科研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存在形成周期长、学科综合性强、学科专业突出以及记录载体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在数据资料收集归档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档案的分类界线模糊,造成资料管理混乱;

二是档案资料的记录不详细完整,存在资料空白与漏洞。

档案资料的归档不清晰、详实、完整,不能保证专业课题或者医学研究成果在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从而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落后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也不同程度实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c但从调查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于工收集、检索的阶段,这给科研档案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一定的阻力c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操作上有困难;另一方面,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人员不熟悉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导致软件系统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差。

3.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很多医院在进行医学科研过程中,不注重对一些实验数据、影像资料、标本的收集与整理,导致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实验数据资料丢失;也有的医院,由于科研档案形成时间长,部分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管理和移交过程中,出现科研资料丢失、缺少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对档案形成过程中,什么资料应收集、整理、归档,如何进行资料补救等制度进行规范统一;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不能有效地对科研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四、 医院科研档案创新管理的措施

1.明确科研档案管理的范围,详实档案管理内容医院科研档案虽然周期长、综合性强、载体多,但只要对科研档案的归档内容非常明确,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档案的完整、详实。归纳起来,医院科研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研项目准备的资料,包括科研课题的计划、论证材料、任务书、经费投资和预决算材料等等;

二是科研实施的资料,包括实验、临床观察以及调查研究的数据、影像资料、样品、标本等等;

三是科研总结鉴定的资料,包括科研完成后形成的科研报告、专著,以及专家鉴定的相关材料、证书等等;

四是科研结束后的资料,包括科研成果申报的各类报表资料、获奖材料甚至专利材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让合同、协议书以及生产鉴定材料或者工艺文件等等。

2.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c比如科研档案中各类立项批文、成果证书、专利证书较多,可以借助计算机图像扫描,形成电子文档进行分类保存,这样既减小了档案的存放空间,也使档案的检索、查阅变得十分方便、快捷。另外,还可以开发利用先进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信息的远程录人、更新、检索、下载等功能,在减轻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录入档案信息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档案信息原始、真实、完整地录人系统。最后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科研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进行医学教学、成果介绍会、推广新技术、宣传医院科研成果,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医院的竞争力等。

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职责首先要建立集中式的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管理,成立专门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对科研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要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建立有效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对资料的收集、归档、借阅、移交和保密等等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五、结束语

医院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把握好医院科学档案的特点,创新思维,更好地实现医院科研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档案的详尽、完整。

参考文献:

[1]杨郁素.医学科研档案案卷质量管理问题的探析l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16): 143-144.

[2]粟蕴,李蓉.加强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08; 1 0(8): 1289-1290.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创新性;思考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已呈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特别是十以后,大力号召创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并将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集中力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1]。科研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如何加强创新性农业科研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1传统农业科研管理的现状

1.1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入

科研管理是个有机系统的复杂工程,高效科学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科研管理实施的基础与保障[2]。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研一直存在着“重科研,轻管理”的理念,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在科研统筹、协作和成果转化引导等方面缺乏主动性。另外,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调控手段与激励制度缺少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1.2农业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对科研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团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对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政策引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及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技能与先进的管理知识[3]。

1.3农业科研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待提速

实现农业科研管理的信息管理网络化是科研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还有一些农业科研院所的数据库、网络管理平台系统不完善,不能进行高效的信息处理,无法满足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需求,直接影响科研管理的效率及质量。

1.4缺少引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机制

农业科研的宗旨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但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市场服务意识淡薄,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分配及成果的产出,不注重成果转化;有的科研人员只注重开展科研工作,不注重成果的开发与转化。而有些农业科研院所恰恰缺乏引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机制,没有调动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成果转化率[4]。

2创新性农业科研管理的含义

创新科研管理,首先是指思想的开放创新,即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想,树立创新的基本理念。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广义上讲,主要是指理念、方法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讲,则是农业科研日常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创新[5]。除此之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创新性农业科研管理除了坚持科研的自由原则、开放竞争原则、统筹跟踪原则及可持续原则以外,还应以解决农民的需求为己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加强农业科研创新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健全政策法规的引导,做好科学规划制度创新

可以理解为把一种新体制引入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6]。科学技术创新与制度机制创新密切相关,应加大力度建立合理、高效及科学的运行机制,健全政策法规的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制订科研规划,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关注社会需求和科技的发展[6]。

3.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研管理受到创新与改革的冲击,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需要一支高素质、懂政策和阅历丰富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7]。要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科研管理科学化;实施可持续发展人才战略计划,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采取不同的形式引进国内外管理人才,强化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3利用“互联网+农业科研管理”,创新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

利用“互联网+农业科研管理”,实现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8]。“互联网+”是两会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高效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农业科研管理决策者的可靠保障。要建设提供科研活动信息与科技交流的平台,开发科研管理业务综合信息系统,使管理实现自动化;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3.4打破思维禁锢,使农业科研管理国际化

随着研究与开发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农业科研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必然[9]。加强科研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流动人员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到国外科研机构开展学习、交流、合作,促进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流动[10]。另外,要建设气氛宽松、管理严格的运行机制,加强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以适应时展。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7篇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人类科学发展步入21世纪,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理论、方式、方法正接受着知识经济浪潮的洗礼和冲击,旧的模式、形态、思维不断被打破,新的框架、理论、观念如潮水般涌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运作良好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及体系,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果、要人才,进行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决策层和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通过比较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与本国农业科研管理的特点,汲取有益经验,得出有益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创新的启示。

一、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

1、政府主拨科研经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都把农业科研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从资金方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01年美国各州农业实验站的85%经费由联邦和州政府提供;法国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由国家经办,农业科研投资的90%由农业部拨款;印度、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业科研投资中政府拨款比重分别为93%、95%、97%。日本文部省将科研经费主要使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立科研费约占77%;(2)私立科研补助费约占17.8%;(3)农业大学科研补助费约占4%。文部省所属科学研究机构,每年根据上述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项目类型,将研究人员呈报的科研课题及申请研究费用情况召开评议员会议,筛选后汇总至文部省,一般能审批的科研课题为50%。其经费额也不是报多少批多少,一般只够所需开支的80%左右,所缺基金由其它基金会和支助单位解决。

2、重视制定本国的科技计划

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定本国的农业科技计划,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六大跨部门综合性科技计划以及九大农业科技战略计划和由一个部门牵头,联合一到多个部门共同主持的科技计划(如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日本政府建立在各省厅的“研究开发制度”和“应用促进事业”两大基础上的科技计划体系和欧盟的第五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等。

3、根据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改革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和任务,以适应新学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1999年集中500名科学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制定了2000~2010年农业研究的纲领性计划,对研究课题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该计划包括6个战略目标、24个研究项目和98个研究课题,建立一批各专业全国一流的研究中心,并按任务要求,有的研究机构要移交、撤消、转让等。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于1999年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重点加强了农业食品工业、农业能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按学科和科研目标设置的研究部和按行政大区设置的研究中心都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4、建立适度规模的研究室和灵活的运行机制

从日本20多年来研究单位的农业科研单位的数量变化看,国立农业科研机构单位从1990年的700个增加到1996年的800个,到2000年又减少到691个。同期,研究人员减少13%。为了有效地推进重点研究、着手紧急的课题和综合性研究,一方面确保研究室的适度规模,同时,在运行机制上要具备灵活性,因此,研究单位的大型化与确保机构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成为当务之急。

英国农业研究机构由于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纷纷采取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缩短研究战线等相应措施。英国政府采取这一做法,目的在于减少政府负担,促使科研机构提高效率,开始创收。90年代以来有一个共同趋势,许多国家增加了对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保护等优先发展领域的投资,匈牙利政府科学政策委员会决定,从90年起,把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工农业中的应用作为首要任务,在1999、2000两年从国家预算中拨出2.4亿福林用于此项研究,并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再拨出6亿福林。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均大幅度增加生物技术研究的投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到2000年,美国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经费将增加到约15亿美元,政府对生物技术的总投资,1999年为57.6亿美元,2000年达80.3亿美元。英国政府最近也调整了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决定优先发展生物技术科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泰国,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费用也达6000万美元。为了加速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泰国专门成立了遗传基因工程学与生物技术中心。

二、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础研究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改革10多年了,在体制改革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发区热”、“工业热”、“商业热”,忽视了农业这个基础,甚至不顾农业科研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使农业科研机构盲目地“放开”、“断奶”,出现了农业科研机构网破人散的局面。在研究机构内,由于研究与开发两方面经济效益差距拉大,使研究受到不良影响,有的科研单位处于“一心一意搞开发,凑凑合合搞研究”的状况,基础研究还受到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以及市场经济中短期行为等消极行为的冲击,近年来有明显的被削弱的趋势。必须清楚地看到,基础研究是当代科学的前沿,也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赖以发展的基础。不重视基础研究,将会导致农业科研的后劲不足,也将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我国农业科研力量分散,管理力度不够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科研机构重叠,科研课题多头下达,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不能相对集中使用,造成经费投入的效益低,试验材料、设备不能集中使用,研究力量分散。其二,成果奖励直接与职称、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挂钩。而且与成果排名密切相关,加上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大,出成果慢,影响晋升,因而纷纷争作第一主持人,科研课题越分越小,研究难以深入。近年来虽然科研课题较多,通过鉴定的成果也不少,但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3、科研经费短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有限

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事业费,一是科研费。目前这两方面都很短缺。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大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准,而农业科研单位的支出却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来源不稳定。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只能集中精力抓创收,不少科研人员成年为课题的立项和科研经费而疲于奔波。既便立了项,经费也到位很晚。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经费投入少,资助强度低,科研条件较差,已成为困扰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4、科研队伍不稳,科研队伍创新不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各阶层、各行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力不足,有关政策没有配套等原因,使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他的行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有的农业科研人员跳入“商海”;有的无心搞科研,而去谋求第二职业。某研究所反映,170名科技人员中,只有30人潜心于研究。全国有94个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人数已不足20人,且非科研人员比重大,科研无法进行,农业科研队伍的严重不稳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国外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对我国农业科研管理的启示

1、创立创新型的科研队伍

人才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一方面要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包括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以及科学研究前沿上的人才,建设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小组上,而非以前那种放在整个科研机构或单个个人上的方式。

项目小组式的团队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执行方式,其规模的大小有利于实现我们长期以来所追求却又一直没有达到的“管得好,管得活”的科研管理目标。小团队在提高组织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个人之间分享观点、交流经验等提供了场所。从知识转移的角度看,适当规模的科研团队非常有利于实现机构节约、减少交流成本、提高决策能力、从而提高知识创新的水平与效率。

2、鼓励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研究属于追踪和模仿的比例很高,而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较少。信息时代不仅知识和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因素,而且由于创新所付出的巨大的投资,以及可能产生的巨大效益,使各国都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模仿和追踪研究只能永远居于人后,无论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还是科研机构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从一个时期的发展来看,受综合国力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研究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农业科研管理上要针对市场需求,根据自己单位的优势在项目选择和主攻方向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集中物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和组织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科研课题一旦获得,执行的过程中在监管方面有时存在不足,使少数研究流于形式,最终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信息时代许多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成果大都是在多学科交叉点上产生的,如农业生物技术与医学的交叉,农业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的交叉等。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制约,科学研究条块分割,不仅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流不足,而且,即使在同一个研究机构内也往往没有形成一套科研协作、利益共享的有效机制和管理规范。

3、将常规化工作模式转向高效信息化

信息网络时代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国家信息骨干网络的建设,先后实施了“政府上网年”和“企业上网年”等推进性措施。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已经上网。网络的发展为多渠道获得科研资金,迅速便捷地实施科研进程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交易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注重对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网络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是信息网络时代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通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更加有序和高效。

4、优化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科研能力评估,同事考虑地域性等因素,引导科研机构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一批能真正上水平的,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对这些应当稳定的农业科研机构,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政策,逐步打破被分割、大而全或小而全、自成体系和分散重复的原有格局,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实现体系间的功能互补,发挥整体效应。

科研管理的创新要求优化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由过去只重视高产研究,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研究;由只重视产中研究,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研究兼顾,并在继续重视作物研究的同时,逐步加强重视养殖业、加工业的研究。注意发挥地区优势,重视特种作物、创汇作物和野生资源的研究,使农业科研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焕发生机,增强活力。

5、将农业科研管理转向国际化

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提,随着研究与开发国际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农业科研管理国际化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按国际共识的准则处理好各类科技活动的实施和协调,才能加快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研究结果才能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此外,大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是建立创新型科研队伍的重要途径。加强国立科研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流动人员基金,吸引国外、大学、企业和科技人员到国立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中兼职。通过创造出气氛宽松、管理严格的一套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科研人员的流动,以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和相对应的高收入、高回报,维持一支相对稳定、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宏,张薇.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国家创新系统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5).

[2]日本大学的科研管理[Z].教育情报参考(28).

[3]赵醒村,周增桓,王省良,李海燕,史先东.谈科研管理的创新意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2).

[4]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Z].论苑.

[5]周兴和,于正,李一军.科研管理创新的新视角――科研软环境建设[J].中国科学基金,2002.

[6]府少辉.试论农业科研与“稳住一头,放活一片”[J].湖南农学院学报,2002(2).

[7]刘淑琴,陈桂芬,庄铁成.多媒体技术在农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农业科技管理,1995(10).

[8]边宝林.面向知识经济的科研管理创新[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19(3).

[9]任蔚.对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1(3).

[10]吕立宁.与时俱进调整科研管理思路[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4).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8篇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科研工作有效开展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想工作开展得好,制度保障要先行。龙井市教科所自“十一五”以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科研活动有章可循,这不仅是科学管理的需要,还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手段。为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龙井市教育科研培训制度》、《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条件和办法》、《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职责》、《学校课题管理条例》、《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主任职责》、《科研课题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十几项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在课题申报、立项、成果鉴定、推广应用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流程,针对部级、省级、州级、市级课题的申报与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公正的、合理的审批、监督制度。课题研究坚持初期检查、中期调查、跟踪指导、成果评价等阶段管理方式,形成了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推进的全过程的管理体系,避免了工作有名无实、敷衍了事的现象。

2.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促进教育科研有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解决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二五”科研工作开展以来,教科所进一步强调学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良好局面,我们教科所的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做好做实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多次召开科研主任会议和教科所工作会议,根据全市的科研工作情况制定了《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方案》和《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年度考核评估体系》。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制定,进一步加强了规范管理,以“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科研工作的定位,进而优化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使教育科研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评估体系的每一项内容和评分标准的详细制定,特别强调了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要达到100%的问题和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问题。尤其在结果认定和使用中强调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校,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取消各项评先选优的资格,在其他教育教学工作评先选优时也实行“一票否决”,学校的科研考核成绩将作为评职晋级和评选先进个人、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在教育局备案。《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各校将教科研工作的评价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之中,做到了以制度为准绳的检查督促、考核评价、指导反馈,提高了科研质量,保证了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仅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化、科学化、群体化、常规化、日常化、本土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科研主任会议形式,促进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为促进“十二五”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龙井市各中小学科研主任变动频繁的状况,龙井市教科所在“十二五”科研工作开局之初,就将科研主任会议的形式进行改革。为了规范科研工作,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教科所变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为教育科研现场会,以现场观摩的形式对科研主任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进行培训。为了让科研主任了解课题开题会的形式、内容,明确开题会的目的,2011年10月13日,教科所组织全市24名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科研主任参加了龙井市细鳞河学校的州级课题开题会。通过会议,对开题会的程序、目的、作用进行现场指导,为各校做好示范工作。2012年3月14日和10月16日组织召开了两次“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现场会”,分别观摩了龙井五中和北安小学的课题研究材料,学习了龙井五中科研主任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观摩了北安小学科研室,观看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基本做法的宣传片和课题研究资料,了解了科研室建立的作用、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实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方法,为参会的科研主任和实验教师代表开展好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办法及帮助,促进了各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真抓实干,彰显特色

(一)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前期铺垫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各项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基础性材料收集的正确与否,是判断课题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达到数据研究的准确性,增强研究前后的对比性,龙井市教科所要求课题立项学校做好基础性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测试工作。以龙井小学的部级《小班化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评价研究》课题为例,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学校重点强调实验教师做好实验班学生前期和中期摸底调查问卷工作,问卷内容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高中低各年段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层次教学,在优等生拔高的同时,重视学困生的指导,促进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以及学生各项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课题研究中期,学校再次进行了调查分析,与前期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如何,从而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是否可行,阶段研究计划是否合理,哪些教学技艺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根据各实验班级的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实验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调整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的主要任务,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有效开展

1. 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北安小学根据学校实际,申报了部级课题《小班化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省级课题《小班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研究》和《小班化与小组式教学模式研究》。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按照研究课题的不同分为3个课题小组,每组通过选举产生了课题领导小组。为促进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深入地开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专门制定了《课题组竞赛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教导主任为组员的课题组评选领导小组。课题组竞赛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而定的。每位实验教师都制作了实验教师成长记录袋,他们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把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点滴进步、研究情况都记录在内,记下了自己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竞赛内容主要分为实验教师基本功竞赛、实验教师备课竞赛、实验教师研讨课竞赛、学习笔记评比、实验教师业务竞赛、优秀实验成果评比、教师成长记录袋评比等多方面,大家比哪个小组的研究课上得好,哪个组的教师成果多、哪个小组的板报出得好、哪个小组的活动更新颖。在竞争中学校鼓励每个课题组成员发挥创新能力,大胆创新研究思路,发现好的经验就在全校表彰并进行推广。

2.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各个学校都将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归位于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如,东山实验小学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科研。活动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参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年组(或教研组)初评阶段,评选出参加校内竞赛的教师;第二阶段是校内评选。在活动中,教师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主动克服困难,在保证说课、出课质量的同时,挤出时间研讨、听课、评课。为了使本教研组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每个教研组开展“教学沙龙”式的教研组汇报课活动,即以教研组为研究团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利用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的方式,采取“找研究点、选课例、一课多上,反复磨砺”的研究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更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得到专业的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使课堂有质量,学生有收获。

(三)开展“教师先做读书人”活动

根据部级课题《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的需求,东山实验小学提出“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的口号,由此拉开了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潮,并以此为载体,开展读书活动。除了每周一次为教师提供的集体读书内容外,还为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类书籍,让教师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自省、理解和体会最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和引导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师的特点和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地提供集体学习材料和教师主动出击,广泛涉猎,武装自己的方式继续学习。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习掌握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新手段、新教学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见多识广、令人信服的学者型教师。新任教师和青年教师则以教学技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活动,教师们感受最深的是不仅要当知识的“存储器”,还要当知识的“处理器”,要善于开动脑筋、缜密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读书而不唯书,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种读书学习活动的开展,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知识保障,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为促进有效教学和构建高效课堂做好知识性和理论性铺垫。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9篇

1.1更新科研管理思想及其管理观念是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实践关键

1.1.1创新管理工作意识

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到来,促进了管理观念的有效创新。它不再是简单的突破了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而是依次将整个组织资源以及信息有序、组织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从根本上拓宽了管理人员视野,还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应管理工作的广度以及深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强了作业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从而激发、调动了其创新精神。若将科研管理信息化视作利用计算机对原有工作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形成更多的文字与事务处理,致使无法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从其本质上来讲,科研管理信息化其内涵可以概括:创新出具备关联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还有即时性的管理模式,从而是的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繁多且杂的事物处理中,真正解放出来。

1.2领导重视是确保科研管理信息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由于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项极为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只有得到各级领导以及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才能确保其安全、顺利实施。领导对于该项工程的重视程度是保证科研管理信息化持续、稳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通常科研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较大、较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再加上设计面较广,因此领导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从根本上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以做好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通过近几年所开展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实践来说,如果没有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动,该项目是很难开展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关征服的支持与推动之后,才确保该项目得以策划、立项以及开发还有推广等等。

1.3坚持以人为本方针

当前社会,人作为科技活动中最为宝贵以及最为活跃的因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应用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来说,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转变观念。也就是将管理重点放在开发人能力以及调动人能积极性还有激发创造性之上。优秀的管理人才以及科研人员通常都是社会稀缺资源,拥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的劳动力价值观,在管理机制上,不仅能够确保员工接收到一个奋发向上、正确的信号,同时还能充分有效的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在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时,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并在重点考虑群体利益以及群体共同目标的同时,协调群体内部个人以及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智慧都能创造出一个尽可能延伸的空间,并从中得到有效集成与利用。

1.4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是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科研管理信息化其实是对传统管理的革命。在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将信息化与科研优化管理相结合,来加强信息化管理。从而让每个管理流程成为旧式传统管理机制的改进与继承。对工作秩序以及工作流程进行明确,是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以及传输与反馈的先决条件。科研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之间拥有更加默契的合作关系以及更为明确、有效的分工,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若科研管理信息在构建之初,无法遵循一定工作流程,那么必然不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化的流程,也必然会造成数据之间的不完整性以及不标准性,致使工作秩序产生混乱。

2系统管理与维护

通常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前期投入较高,不仅要购买所需设备以及软件,同时还需建立具体的工作流程,还需对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规划等等。所以,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全部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共同创新。另外不论何种信息化应用都无法准确包含全部的工作内容以及管理程序,因此管理工作的变化以及发展还有更新就变得更加重要。现阶段,对科研管理信息化进行系统更新以及维护主要有两层意义。一个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维护,另一个是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更新与扩展,而信息维护自身的重要意义在于系统只有掌握和了解了准确信息才可以进行科学决策。

3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科研管理信息化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实践以及管理创新进介绍与分析,为以后进一步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科研创新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流程管理;医院;科研管理;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a)-0162-02

科学研究水平是反映一个医院、一个学科以及一个团队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本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办院思路,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之成为促进医院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流程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先进、科学、有效提高医院科研管理质量的管理方法[1]。为了提高医院科研水平,从2010年起本院将流程管理运用到医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确立流程管理目标

本院医护人员临床医疗工作任务已非常繁重,这在客观上使得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大为减少。另外,科研知识的缺乏、不懂科研方法设计及科学研究的流程等原因也影响了医护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所以,改进科研管理方法,及时提供国内外广泛的医学研究信息,引导广大医护人员寻找科研课题,建立和培养医护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促进科研成果产出是主要任务。

1.2 成立流程管理小组

目标建立后,医院成立由科教科科长任组长、一名科教科副科长具体负责、各科室专门指定的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医院科研管理小组,组织学习科研管理和流程管理的知识,对目前医院的科研管理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科研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改造。

1.3 评估原有流程

1.3.1 管理知识培训 科教科组织各科室医护人员及科技特派员为中心的学习班,开展科研管理和流程管理的相关知识、评估流程及实施评价方法的培训。

1.3.2 发现原有流程缺陷 科研流程管理小组对原有科研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并对全院广大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情况问卷调查,建立专门的电子邮箱,收集医护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看法以及目前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原有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如很多医护人员有开展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家普遍认为开展科研工作困难的原因有“不懂如何申报科研课题”、“不知道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实验室等科研设施不完善”等,并认为本院目前科研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有“科研管理流程繁琐”、“缺乏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等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的管理流程。

1.4 流程优化

1.4.1 建立并简化科研管理流程 此项工作将有利于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促进科研工作深入开展。本院建立、健全了“三步管理”(管理组-实施组-项目转化组)的科研管理体系(见图1):以科教科及医院科研流程管理小组为管理组,制定年度科研计划,建立科研立项流程及跟踪管理、经费管理、年度汇报制度,帮助临床、医技科室解决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并完善配套的动物、分子生物实验室,协助科研项目的开展;临床、医技科室为实施组,负责本科科研项目的建立和实施;项目转化组则负责科研项目的后期处理,如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论文撰写,以及相关的科研项目申报、评审、请奖、成果转化等工作[2]。形成科研项目整体、有序实施的三步策略以及相关的网络化、流程化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宏观方面建立实施层和追踪层,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信息互动、反馈的网络体系,促进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完成。

这项工作改变了本院过去开展科研工作混乱、无序的局面,提高了开展科研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1.4.2 建立科研信息互动网络 充分利用医院千兆以太网优势,建立“医院网络科研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科研信息、医学资讯,提供各种医学资源下载、医学视频点播,通过网络为大家及时提供一些最新的医学情报以及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促进医护人员对最新的科研信息、医学资讯的获取,改善医院科研、教育的氛围,提高大家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另外,在医院论坛(内网)开通科研信息板块,实时各种科研信息供医护人员参考,医护人员也可以参与资料,与大家分享。开通湘潭市中心医院科研、学术QQ群,本院医护人员加入群后,可以实时交流科研学术经验和心得或召开网络研讨会。

1.5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促进科研工作的积极发展

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管理结构,简化管理模式和程序,建设科研管理业绩考核体系,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其潜能,伸展其个性,体现其价值,并实现组织的管理效能。

医院在人力、财力等主要科技资源的配置上,实施新的“医院科技发展奖励管理办法”,采用指导性与指令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推行科技创新政策,并设立“新技术、新项目创新奖”、“SCI奖”等科研专项基金[3],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中贡献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的奖励,鼓励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开展,鼓励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在医学专科中心建设、科研课题立项、重点项目攻关等方面,医院将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对重点学科从机制和政策上进行调控扶持,在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成果申报等方面激发科技人员想象力与创造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1.6 流程的改进、再造与实施

将修改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做成流程图,做成电子文档,通过OA传达到科室和个人,使大家都了解新的科研工作流程。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具体情况,由科技特派员负责科室的科研计划组织、实施。科教科每年对各科室的科研工作定期检查、考评。另外,我们还针对医护人员科研水平及能力较低的特点,组织了一系列的科研选题、课题申请、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统计分析等科研知识的讲座,同时由科教科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对大家进行专业的指导,并及时收集院内网上医护人员反馈的信息[4]。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及时改进,并为流程再造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医院科研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2 效果

2.1 提高了大家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流程管理改造,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开展,理顺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克服了医护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高了大家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借助网络资源和医院整体规模优势,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了大家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0~2012年,医院配合上级科技管理部门对院内12项结题项目进行了验收,同时奖励了3年来科研成果18项,新技术、新项目32项,3年来医院职工共36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统计源期刊202篇。科研成果数量产出较前3年(2006~2009年)明显增加。

2.2 提高了医院科研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在医院各职能科室实施流程化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大潮下,科教科率先改革,如:科研经费报销、外出学习、的流程管理,由原来的个人直接找各主管部门负责人、院领导审批,改为由科教科集中办理,既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让医务人员将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流程改革成效显著。

3总结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5]。通过流程管理方法的对原有工作的改造,让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通过科学、高效、简捷的流程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有创新性的科研管理机制,使医院管理流程和医护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6]。通过这些流程管理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本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医院科研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庆丰,杜志谦,杜天信,等. 加强医院科研管理促进重点学科建设[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2):128-130.

[2] 阮鹏. 医院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评价方案研究[J]. 中国医院,2012,16(3):46-49.

[3] 张瑞,刘增顺,王艳,等. 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 中国药事,2012, 26(3):274-275.

[4] 刘玉秀,王与荣,杨宝林,等. 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科研平台构建[J]. 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39-40.

[5] 刘阳,卞丽. 流程管理对医院管理的启示[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37.

上一篇:创新医疗技术范文 下一篇:税收优惠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