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1 14:45:45

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范文第1篇

一、选题要切合实际

初中生知识积累有限,认知思维能力不够,故设计的课题不宜过大、过深、过难,应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苹果”。

如学习《龙宫索宝》一文,在分析了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孙悟空与猪八戒性格的比较》这一课题,让他们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通过到阅览室查看有关《西游记》中重点写猪八戒与孙悟空的章节,认识并分析孙悟空大智大勇、嫉恶如仇的性格与猪八戒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性格。如果将课题设计成《从孙悟空这一形象看〈西游记〉的艺术特点》,那么即使人手一本《西游记》,人人看几遍《西游记》影视资料,学生照样不知所云,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厌烦恐惧心理。

与此同时,设计课题还要切合客观实际。课题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等必须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学校内外的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应尽量立足于初中语文课本知识,在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和提高。

二、选题要有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究性学习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与动力。课题一展示就应当像磁铁般吸引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表现自己才能的心理渴望,故课题设计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实际,尽可能地搜寻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在学习古文《愚公移山》后,我设计了《“愚公移山”之我见》这一课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然后根据观点类同,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愚公移山该移”与“愚公移山不该移”为正反两方观点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最后我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整个探索过程由于争强好胜,学生兴趣颇高。这个课题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选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是“导演”,但不能随心“导”。因此,课题的设计,除了让学生感兴趣外,更重要的是以落实教学任务为中心,不可游离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之外去刻意追求热热闹闹、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课题设计范文第2篇

从真实的课题项目出发进行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题教学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的课题进行思考研究,深化视觉语言和设计主题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主题,做到有理有据,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知识方法等问题,采取自助或与老师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解决。客观世界的材料丰富多样、千差万别,从自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它们不仅以各自特有的存在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同时,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机制还赋予视觉以某种情绪和气质。我们都知道,视觉语言表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传达服务的,在课题设计作品中一目了然的明确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命题的材料实验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设计语言和表现主题的关系,深化他们对视觉传达功能和任务的理解。

综合材料课程分三个阶段,采用课题式授课方式进行。第一,研究材料与视觉传达关系;第二,探讨综合材料形式语言,包括综合材料感知、审美、形态语言、符号意义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等;第三,综合材料形式表现与实践,通过解构、重组、异化等方式进行限定材料的命题创作。材料本身富有情感属性,如同书籍设计选择不同材质的纸张会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材料感知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材料选择的细微变化,进而从视觉传达角度进行把握。材料的表达还应考虑某种材料的文化内涵,就像西方人体会不到中国人所感受到的玉石之美,对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不同受众人群的文化背景。在材料的表现方式上,引导学生突破对于某种材料的传统化、经验化认知,帮助学生提供无限的创作表现空间,从而形成关于材料表现的更多体验,为进入课题设计专业创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课题设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材料表现一些具体的命题,学生首先要针对命题做出个人的诠释。对于同一个主题,个人的视角和理解力的不同,所给出的观点也是有差别的,也直接反映了课题设计中真实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思维,从无规则的材料及偶然的形式肌理中寻找可视的、具有意味的形式。然而在设计中不能让材料“先声夺人”,使材料的外在形式遮蔽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对材料的分析及创作的构想、草图、实际的过程采用图片记录的方式,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总结。

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不再单一是为了材料而材料、为了表现而表现,而变成了一项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课题设计任务。材料的美是丰富的,对设计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开发一材料为主富有创意的视觉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从传统的具体设计方法到打破形和色的束缚,通过解构重组等方法去演绎材质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尝试着材料表达的各种无限可能性。一些新思维、新想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涌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逐步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从创新性角度加深对设计基础的理解,在和同学们对新知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展览

课程结束以课程展览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提前将毕业展的形式引入了课程中,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课程展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和观众也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使得评价的角度更为全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体验记录下来,从具体的个案探索过渡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课程记录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课程的进程,能够引导学生总结设计经验,由实践探索上升到理论高度。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感性的,但是课题设计还需要理性的修养,因此,养成上课过程对各个环节的体验进行记录整理、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十分重要。课程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具有价值,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包括影像、网络、音画等多种形式记录创意心得以及专业实践的过程,这会使学生对材料的体验和尝试更为丰满。综合材料这一课程还需要综合的、开放性的实验空间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打破不同院系之间基础课教学完全隔阂的状态,也有利于整合全校实验室资源,建立共通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综合材料课中好的作品应在实验教学空间进行长期展示,引发学生进行更多关于材料表现的思考,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获得新材料的信息,增加对材料的直观认识。

三、课程总结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的媒体和媒介的发展给课题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综合材料课程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材料观念。对于这门课程来说,关键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将思考贯穿始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设计理念的人才。整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将客观的材料与主观的审美有机结合的过程。通过对综合材料课程的创新教学,运用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中,不仅仅是对物质材料的应用,同样也是对人文精神表现的研究,将物理材料与人文艺术相融合,改善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材料表现的内涵,让综合材料课程更加立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艺术设计理念的不断突破,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环境和土壤,设计教学要与新的媒介载体相结合,更要以新的授课方法为手段介入教学,使设计基础教学的内涵和意义空间比以前更为开阔,向更为深广的层面延伸。课题设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在今天的媒介语境下,老师和学生同样应该具备更为综合全面的素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将是一项任重而长远的教学任务。

课题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 课题设计 问题意识

我国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探索阶段走到今天,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包装设计文化正日益被国际设计界所承认和接纳,但不可否认,其中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天价月饼”、注水泥苹果包装盒引发的“苹什么”讨论、“香烟糖”等现象的出现,证明了我国的包装设计仍存在隐患。这些现象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于是近年来关于包装设计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风起云涌。彭小红的《包装设计新世纪研究趋势与特点——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调查”》①,以“中国核心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至2009年间选取的以“包装设计”为主题,查阅到相关文章179篇,从包装设计研究文献分类表中可见:基础研究占文献总数的26.82%,应用性研究占文献总数的34.08%,考察研究占文献总数的39.10%。她将包装设计教学研究类文章划归于基础研究类别中。显然,自2000至2009年这10年间,包装设计教学研究的文献数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别。

“设计问题”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何晓佑《设计问题》一书,书中指出“设计要从问题导入而不是从形式导入”②。本文所说的“设计问题”,设计是动词,问题是名词,指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由问题导入,通过设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课题,启发学生运用设计手段解决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设定“包装设计教学”为检索词,可检索到2000年至2010年间关于包装设计教学研究的文献为103篇,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研究。其中比较有价值的如施茜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难点分析》③,文章论证了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三方面难点,指出目前国内包装设计教学过多地注重文化性及艺术性,缺乏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吕杰的《包装是设计体验与生产的综合过程》④认为包装设计是体验设计与生产的综合过程,探讨体验设计与生产的综合过程方法,提出批判式、启发式、体验式等综合教学模式,其中“为什么设计”和“怎样设计”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厘清包装设计问题所在,是包装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下分析的是笔者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课题设计思路,旨在从问题意识出发,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包装设计理念与方法。

一、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

(一)问题由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品包装在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引起了设计界的高度重视,绿色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到包装设计中,就构成了包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即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物质。近年来,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Economy of material,Cost reduction)、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回收(Environment compatibility,Recyclability)”为主导的设计理念成为良好包装设计的评判标准之一。然而,真正实现绿色设计,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仅涉及设计思维,同时涉及生产、销售、使用等诸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这是一个艰难而有价值的课题。

(二)课题设计

1.课题名称:绿色包装设计

2.课题描述: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要求包装所用的材料要来自于自然,通过无污染的加工形成绿色产品,经使用后丢弃又可以回收处理,或回到自然或循环再造。绿色包装概念的丰富内涵,决定了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的多元性。

3.题材资源

(1)期刊文献

①陈瑰丽.关于日本无装饰包装设计风格的思考[J].装饰,2009(3):96—97.

②李轶.“无印良品”包装设计的简约主义特征[D].河北大学,2010(5).

③戴丹丹.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渗透[D].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06(5).

(2)设计案例

①铁盒贵州醇酒包装。将包装盒的上面和下面都拆下来后,可以组装成一个烟灰缸,非常实用,贴合了“烟酒不分家”的说法。

②红酒盒创意台灯。酒盒内自带灯泡和电线,可以将酒盒组装成一个台灯,这样既环保又使顾客体验到动手动脑带来的乐趣。

③一般而言,鞋盒在鞋子买回家以后就即刻变成了垃圾,失去了作用。因此华丽的鞋盒包装成为一种浪费。由Puma以及知名工业设计师Yves Behar联合设计的全新鞋盒包装,诠释了绿色环保的包装理念:a.去掉鞋盒上下两个面,只留下四周四个面作支撑,从而节省了近65%的包装纸板材料;b.占用更少的空间,重量也大大减轻,降低了运输成本;c.盒子造型本身结合了手提袋设计,无需再使用额外的手提袋;d.去掉了大部分不必要的印刷,既节约了油墨,同时也使鞋盒本身更易循环使用。

4.解题

(1)功能延伸

消费品经由流通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后,其包装随即完成了保护、宣传、美化产品的效用,大量丢弃的产品包装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循环周期,从而减少减缓材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2)简化结构

绿色包装设计要考虑商品的结构设计,它要求包装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包装结构简单化。包装印刷成品在切版工艺中,是最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因此在设计时,还要调整包装结构的展开图应尽量呈方形,尽量减少剩余纸板和边角余料的浪费。

(3)传统包装材料的创新

时至今日,传统包装材料,如草绳、麻、天然竹材等成为了能耗小、低污染材料的代名词。优先选用可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可降解材料、纸材料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倾听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的声音

(一)问题由来

早在1987年,就有设计教育者⑤提出课题训练要与企业需求挂钩,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生产和市场进行调研,从包装的结构、材料、形式和印刷等多方面展开探讨,包装设计教学应是务实的实践性教学。对比之下,某些艺术院校以虚拟课题为主的课题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由于产品市场分析是凭主观设想虚拟的,这就造成了包装设计教学与市场脱轨。动手能力差、被动学习,缺乏来自企业的具体要求,所以学生所进行的课题训练往往沦为完成一次教学任务、完成一次作业而已。我们知道,只有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和审美需要的包装才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因此,我们需要倾听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的声音。

2000年伊始,就有包装设计教育者提倡“打破过去封闭的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直接到各大百货商场和超级市场、专卖店、自助商店进行商品包装调查,了解商品消费对象的喜好和包装的造型、色彩、图形、文字的运用以及流行趋势。究竟哪种形式受消费者欢迎,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⑥。他们认为这对下一步的创作是很重要的。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却并不顺利,因为这涉及教学进度、教学规范、是否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等问题。

课题直接引进模式和课题间接引进模式⑦是2008年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课题直接引进模式是在校外承接大中小型各种包装设计业务,由教师或企业相关人员带领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课题间接引进模式是采取模拟实际项目团队的方法布置虚拟课题,要求教师把握好这类课程的市场化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命题。课题直接引进模式和课题间接引进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包装设计教学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模式。

总之,多数时候,企业和消费者并不能直接说出他们想要什么或者需要什么,不管是将真题引进课堂也好还是去做市场调查也好,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能够认真去倾听、观察、思考。

(二)课题设计

1.课题名称:通过包装解决消费者在使用或者消费产品时遇到的问题

2.课题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不便之处,例如旅游或外出时嗑剩的瓜子皮、吃剩的干果皮、嚼过的口香糖,在没有垃圾桶又不能乱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包装解决以上遇到的问题。

3.题材资源

(1)期刊文献

①袁恩培.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包装工程,2004,(01):105—108.

②杨慧珠,陈建华,高锐涛. 基于生活方式的包装设计新探[J]. 包装工程,2011,(02):82—85.

(2)设计案例

①20世纪初,食品商瓦尔特·杜伯纳观察来到他店里的消费者。他注意到,人们能够用手提起多少商品,能够用胳膊夹起来多少商品,这直接影响到商店的销售。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大号纸袋,用一根绳索作为加固筋兜起来,这种申请了专利的杜伯纳购物袋可以承重75磅,而那根绳子还可以兼作提手之用。

②超市里的软饮料是将12听包装在一起的,提着它走就如同一个行李箱,后来6听装的出现了,然而,这么笨重的一盒放在冰箱里也不容易。美国铝业公司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派人在超市里观察消费者怎样选择和携带饮料,然后跟随消费者回家,观察他们怎样储藏饮料。研究者们发现,人们把几听饮料放在冰箱,然后把纸盒连同里面剩下的饮料一起放到偏僻角落的食品室里。当冰箱里的饮料喝完了,消费者通常会在冰箱里寻找别的饮料,而不是到食品室去拿剩在纸箱里的饮料。也就是说,纸箱事实上妨碍了饮料听的作用,这对于铝听制造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于是铝业公司提出了“包装冰箱”的点子,即在一个高而窄的箱子里放12听饮料,每听都是易拉罐。可口可乐公司称这种“包装冰箱”是自库克发明曲线塑料瓶以来,在包装上最伟大的创新。

4.解题

(1)研究消费心理

心理学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注意——记忆;第二阶段是想象——情感;第三阶段是产生欲望——购买。包装设计者研究消费者的注意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2)拓展包装的功能设计

保护产品、美化产品、宣传产品,功能性是包装最重要的因素,而通过包装设计解决产品使用中的一些不便,则是包装设计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体现。

三、未来包装

(一)问题由来

设计引领生活。T台名模的前卫时装引领着时尚,歌德巴赫1+1猜想不能做财务账,却是高科技的先导。随着新的时尚文化的产生,新的视觉形象、视觉语言不断出现,新新人类有着怎样的追求与品位标准?畅想未来包装设计,以概念性思维诠释未来包装,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的敏锐性十分有益。

(二)课题设计

1.课题名称:二十年以后的产品包装是怎样的

2.课题描述:20年很漫长,却是一个可以遥想的时间,科技迅猛发展,将会对包装设计带来怎样的改变?

3.题材资源

(1)期刊文献

①祖乃甡.概念包装探议[J].装饰,2001(2):22—23.

②袁恩培,李丽华.未来中国商品包装设计的预测[J]. 包装工程,2005(1):173—175.

③张蔚.从形式的角度探讨概念包装中的材料运用[J].包装工程,2009(3):115—116.

(2)设计案例

①未来的包装可以升腾在空中而不再手提。首先是安全、防盗,其次是减轻负担,使购物成为悠闲自得的享受。

②多功能伸缩体设计。将多方位可塑体组织成各种应用包装来替代盒子,可以用来包装各种商品,而这些可塑体亦可以作为地板拼接或者墙面装饰之用。

4.解题

(1)形式革命

给包装一个概念,强调自我意识的表达。不考虑品牌、商标、使用对象等因素,而是纯粹形式与意念的结合,挖掘表现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使结果更为纯粹。

(2)敢于否定合理

给视觉一个刺激,敢于否定既成观念。如果包装只是为了适应市场、适应潮流,势必会造成设计形式和设计手段的老化和样本化,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给视觉一个刺激,给视觉一个全新的感受。

(3)寻找设计中的盲点

我们进行设计时,往往会以某种设计形式作为界定,不断提醒自己这是包装设计或者这是书籍设计,等等。无形中,这样的界定或多或少地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应该突破这种限制,寻找新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设计中的盲点。暂时抛开包装设计规则的条条框框,尝试从服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中寻找灵感,为一个新的意念找出新的形式。

结语

我们生活本身就是在不断地遭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才会有创造,因为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探索包装设计的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文中提出的绿色设计、倾听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的声音、未来设计三项设计课题,是包装设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将包装设计从问题导入而非从形式导入,是一项侧重于思维意识的训练,是站在更高的基础上立足现代,着眼未来,是培养未来设计者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包装设计流于表面、“过度包装”等弊端。

注释:

①彭小红.包装设计新世纪研究趋势与特点——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调查[J].咸宁学院学报,2010(5):112—113.

②何晓佑.设计问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③施茜.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难点分析[J].包装世界,2010(3):86—87.

④吕杰.包装是设计体验与生产的综合过程[J].装饰,2008(01):136—138.

⑤刘观庆.对包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适应性、先进性的探索[J].中国包装,1987(01):2—3.

⑥吕为平.包装设计课的设置构想[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7—78.

⑦李昱靓.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8(10):255—261.

参考文献:

[1]魏振华.新形势下包装设计教育的再思考[J].包装工程,2008(10):5.

[2]李轶.“无印良品”包装设计的简约主义特征[D].河北大学.2010.

[3]高颖.对包装设计中简约理念的认识[J].装饰,2007(9).

[4]祖乃甡.概念包装探议[J].装饰,2001(2).

[5]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课题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效果 立人为本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提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就广度而言,它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就长度而言,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最后,使学生摆脱“知识奴隶”的厄恶而回归生命、放飞梦想。

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师生之间基本上仍是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毫无生成,根本无法达到课标倡导的“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究竟是什么捆住了语文教育的翅膀呢?《语文建设》2009年第9期上曾刊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

有位教师上《乡愁》,设计了一个提问导语,目的是想让学生说出课题来。于是他叫起一个学生,启发道:“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

学生答道:“多情。”

“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教师又问道。

“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

“不该这样回答。”教师有点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

“深情。”学生嗫嚅道。

好在此时下面有同学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

这样貌似“对话”的课堂问答,其实既“导”又“牵”,与“教育独白”没有本质的差别。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感悟都在“变相灌输”中受到“自我压抑”,又谈何回归生命、放飞梦想呢!

同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一文,中英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差异,从中分别折射出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笔者介绍的这一英国《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共有四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

说明:下一场发生在法庭,让学生自愿分角色朗读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公爵等角色。

说明:他们即将读到夏洛克的声明及巴萨尼奥、公爵竭尽全力、义正词严地规劝夏洛克。

分享阅读

学生从夏洛克进场一直读到“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检查学生理解与否。

小组作业

小组合作把角色的对白转化成现代英语,教师要协同分配任务以避免重复,提醒他们使用注释及注意从整体考虑要比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重要。

班级活动

把教室布置成模拟法庭以使转化后的现代英语能在合适的氛围中诵读。

表演这一场的开头部分。

总结

你了解了夏洛克的哪些方面?他的言行举止恰当吗?你能为他的举止辩护吗?

第二、三课时

介绍

像以前那样布置教室。

说明: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去保护安东尼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公爵、鲍西娅、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尼莉莎和葛莱西安诺。

通读这部分内容并表演。

班级活动

学生分角色读完剧本,没有读的学生要做好最后回答问题的准备。这是很长的一场,建议教师最好分成几部分以便学生了解他们在读什么。

没有机会读的学生要做好笔记,笔记的要点是:众人对夏洛克仁慈恻隐的规劝有几次,他拒绝了几次?

个体作业

学生填写法庭审判记录单。

家庭作业

把两栏标题写在笔记本上:夏洛克是受害者、夏洛克是恶棍。在每个标题下至少列出五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时

介绍

总结本幕的结尾或者是播放录像。

小组工作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张A3纸,小组的一半成员收集所有能为夏洛克辩护的信息以及他所遭受的国家和种族的压抑、歧视、欺凌等不公平待遇,另一半准备相反的材料。

给小组十分钟的时间记下他们已经了解的信息,他们必须确保小组中至少有一人占有恰当的文献材料,每组有一个主要情节列表。

所有的小组都发言后,书记员把他们的有关立场、支持性材料的列表拿给对立方,他们应该解释从中发现了什么,看看对立方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细节。

班级活动

两个小组一起向全班反馈,确保所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下必要的信息。

课程作业

你认为夏洛克在他所生活的社会中是受害者还是恶棍?为完成任务要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小组讨论为完成任务必须提供什么样的背景信息并与同学一起制定写作计划。

分析此案例可以看出该教学设计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以活动为线索,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渗透团队合作精神。

笔者仔细查阅了中学学科网、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这四大网站上近一年的十几份我国教师《威尼斯商人》的教学设计,现对它们做一简要的综述:

每份教学设计大多用到两至三个课时。教学步骤主要有四个环节: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有的教学设计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有了解戏剧常识等环节。它们对夏洛克这个主要人物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界定: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冷酷狡诈的邪恶商人。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活动主要有:自读课文,解词释义;读节选,简述剧情;评价剧本主要角色;体味角色的个性化语言;表演等。

从上面的综述中可以看出,我们对该文的教学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教学目标浅层化;以文本为中心,注重体验;注重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格。

课题设计范文第5篇

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低碳”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科技、经济、生产、教育、政治等领域,“低碳”已经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低碳”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要概念,在产品设计教育中引入低碳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研究是务实的,但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其要点。既要结合低碳设计的特点来讲授课程,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方案。

关键词:

低碳设计 课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01-02

一 低碳设计的背景及其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低碳”,英文名Low-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和资源、能源的肆意开发导致地球环境产生灾难性变化,这也使得“低碳”的观念提出并影响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提出:要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少的环境来获得人民较多的幸福快乐。要在提高发展正效应的同时减少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要使人民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减少带来的污染、不可持续、资源紧张等问题。因此,在以以上发展目标为准的社会中。低碳设计是产品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品设计师在设计观念中更应将“可持续”的理念应用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把“低碳价值观”作为评价产品的标准;在实际设计中,要运用新的节能技术,选择低污染的材料,减小产品的体积和重量等。(图1)

要使产品设计师养成低碳设计的思维习惯,就必须要在其认识设计的伊始即有低碳的意识。这一点在设计教育的阶段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设计教学的执行中,对设计师思想意识的培养往往决定了设计师思考事物的角度。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意识,并不是在后天的设计实践中培养的,而是在其认识设计并形成设计观的阶段中逐渐形成的。这对于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或是设计的初学者来说,能否接受低碳设计教育和参与低碳设计项目,对其以后的设计生涯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中,产品低碳设计课题的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 低碳设计的教学特点和问题

低碳设计教学是对以实现产品低碳生产和使用为目的的设计方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低碳设计课题的特点。在执行中,既要对设计的程序方法进行理论性的讲解,这其中包括对低碳设计的背景、意义、目标、设计方法等的理论介绍。在这个阶段中要着重强调低碳设计的目的性,即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碳的产生,要对实现低碳的目的进行充分表述说明。这要求设计项目的参与者需要自行了解低碳文化和成熟的设计案例,并对设计项目的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对设计方法的探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直接关系到设计目标的达成。实现低碳设计的目的并非仅有一种方式,因此要鼓励参与者进行方法的研究。要在设想出的多种方法中筛选出最为适合的一种执行。在课程的组织和执行方式的设计上,包括对课程时间的安排,课程作业的要求以及开展方式,课程作业的表现形式的设计。在这个阶段中,课程作业显得极为重要。传统的设计课题作业会将设计成果反映在展板或者模型手板上,对前期调研和设计分析往往并不重视。而在低碳设计课题中,对前期的调研、成熟作品的分析以及本方案的低碳原理等都要有着重的表现。简而言之,低碳设计的课题作业既要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手板模型又要有对目前产品的使用情况和自己低碳方案的对比。同时还要兼顾到参与者对实际操作经验的获得,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结构、材料、色彩、生产、包装、物流运输、销售以及回收等环节的了解。这对高校的任课教师有较多要求。具体表现在教授低碳设计课程的教师必须做好考察安排的准备,选择合适的生产单位进行考察。要主动组织和带领学生对生产单位参观访问,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要耐心讲解。课程的时间中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做考察安排。笔者曾在低碳设计课题前期带领参与项目的学生参观小家电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这使得在方案设计中,学生能很有针对性地对小家电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也较为深入。(图2)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低碳设计教学对以上的要求往往较难实现。主要问题表现在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这容易使课堂传授的知识偏向理论化,目标不突出。不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理论。同时与设计的服务对象以及产品生产一线的交流较少,这很容易形成以过去的经验知识满足现在设计需求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教师所传授的经验知识缺乏实战性,教学过程中往往事倍功半。在部分高校的产品设计教学中,往往惯用室内传授的形式进行,这使得教学内容相对封闭。这种方式极易形成教师个人观点的抒发,而不能保证所授知识的开放与更新。同时,授课脱离实践也使得在某些问题的探讨上学生依附于教师的既有经验,不能具备从实践中独立寻获答案的能力。这不仅不能使思想观点自由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创新。这些问题使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对所学课题失去兴趣。仅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而不以做好设计为目标。在课程安排上还存在授课时间不集中的问题。分散的课程时间安排不能适合教学过程中的辅导,更不适合设计实践项目的安排。课程中作业与辅导时间交替的过于频繁,学生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作业内容,致使后期的辅导效果不好。因此,在低碳设计课题的教学中必须结合课题特点在教学地点、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三 低碳设计教学的要点

低碳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为树立低碳的设计观,即为低碳设计的评价树立一个标准。通过对标准的确立,可以使学生在创意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方案,大大减少了老师给予意见后恍然大悟的情况出现。低碳设计最为基本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否能够低碳,在设计教学中要对低碳设计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阐明。如并非简单地对废弃物品重新设计就可归为低碳设计,要看在产生新物品的过程中是否要比对废弃物回收处理更加低碳。又如在对废弃物品的设计中,要看设计之前和设计之后是否有对原物品的功能降低。若是从一个原本的大功能变为设计之后的小功能,自然在低碳效果上是不划算的。其二为对低碳策略的研究,即为以何种使用方式、材料、造型等诸要素的安排能实现低碳。在低碳设计中,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往往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不同的策略出发的角度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如在小家电产品设计中由于要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更要进入市场进行贩售。就不宜采用回收的零部件生产,即便零部件的检查是合格的。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不应着重考虑产品部件的重复使用,而是思考产品的易拆解特性。而在家居用品等简单产品的设计中,则可以思考废弃物利用、可循环利用等策略。因为这类产品结构简单,一般不会因为零部件质量的下降而产生使用上的障碍。(图3)

四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主的低碳设计项目教学开展

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主衡量设计低碳性的标准,即是从产品的设计伊始开始就要纵观产品的色彩、材料、结构、造型、生产、使用方式、包装、运输、回收整个的生命过程。产品设计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排碳量减小。在设计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低碳化的设计改进中往往会出现某一环节的排碳量减少,而在另一环节却增加了排碳量。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控,要求在整体上的排碳量降低而非拘泥在单个环节上。这套标准适合所有产品的设计策略,但对小家电设计却尤为合适。这是因为小家电不仅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其结构也相对简单,使得这套理论易推行。

在低碳设计教学中,开展以上理论的前提需要学生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有所认识。这需要在课程安排中带有对产品生产线考察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生产线的考察不能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而是要对一件产品的整个生产和运输过程跟踪记录。考察的环节要占到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一,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学生应当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在设计中提出解决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组织课题的教师要着重把控审评。审评的标准不应以方案的创意形式为重,而应以方案中体现的低碳设计策略为重。应该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将设计点关注到到各个环节上,设计作品的在生产、使用、审美上是否合理。笔者在以该理论为基础,去执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容易理解生命周期的设计理论,但是对整体性的低碳设计较难把控,往往顾此失彼。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需要对方案分阶段分析。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列出低碳评价表,将产品的各个阶段分别列在表格中并写出在该阶段的设计情况。这样学生从表格中能够发现问题,可以较好地对整体的低碳性能有所把控。作为课题式课程,产品低碳设计也符合其他课程的设计规律。可以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授课教师的习惯对课程安排做灵活调整。更要以实际情况来对授课内容做出计划,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合的课程设计。(图4)

结语

课题设计范文第6篇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

课题设计范文第7篇

当今物质爆炸的消费社会,“服装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款式或是色彩上的创新,它还应该包括材料、结构和穿着状态等方面的巧思立意。”[1]单纯的款式变化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表达的需要,对面料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虽然现在的面料丰富而多样,但商家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面料设计师往往会考虑其适用的广泛性,这就导致面料个性的不突出,因此具体到某些服装款式或适应某类人群的需要时,面料可能会略显单调与不足,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者的期望,因此这就要求对面料进行造型设计。西方服装设计大师除了有固定的面料供应商以外,还有长期合作的手工面料工作室,他们专为高级时装界设计、制作和加工,法国高校甚至有培养手工面料设计师的专业。我们在被大师作品所折服的同时,也总让我们感慨于在这方面与西方的差距。“当我们仰头观看Dior、Chanel、ChristianLacroix的高级时装时,常惊叹于那些漂亮、精致的手工制作面料。”[2]而被称为“面料魔术师”的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Miyake)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在设计时,总是把布料披挂在身上,去感觉它、理解它。三宅一生对面料的要求近乎苛刻,经常让面料供应商进行多达上百次的改进,甚至亲自参与面料的开发与设计,将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领域。他结合东方的哲学思想与个人理解,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织物和服装,《我爱褶皱》系列让他享誉世界,从而跻身服装设计大师行列。

谁都知道停留在纸上的设计只是空谈,而实践就需要丰富的面料作为支撑,参加各类比赛和组织小型表演都是练兵的好机会。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普通市场上所能买到的面料过于单一,专业市场又不对学生零售,在校生永远不可能像企业设计师那样能得到丰富且新颖的面料,而这与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极大的反差。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对面料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各种简单的技术手段,将普通的材料变得具有表现力,还能改变面料的风格特征,满足设计需要与个性追求,这也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另外一个原因。《服装材料学》是我国各高校中服装设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是介绍服装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服用价值,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以及理论性强等特点。但对于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其直观感性的认知方式以及潜在的重设计、轻理论的片面认识态度,导致这种逻辑性强的基础课程必然会存在客观上的难度与主观上的轻视,这就容易导致材料课程变成走过场的形式。缺少实践的知识永远都是抽象和表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因此对《服装材料学》进行改革,变《服装材料学》为《服装材料造型设计》,在课程中设置可参与的实践环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锻炼解决问题能力手段,对理论知识而言更是有力证明与补充。

服装材料造型的课题设计

《服装材料造型设计》课程计划安排51课时,其中理论17课时,实践34课时。实践环节包括材料的褶皱造型设计、减法设计、加法设计和综合设计等四项课题,使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纯形式探讨到结合功能需要进行设计研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课题的训练,在面料的立体造型和简单的后处理、材质与工艺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褶皱是材料造型的最基本形态,因此将这个小课题设置为本课程的第一个训练项目。褶皱造型设计是指不借助其他辅助材料,只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通过对面料自身的折叠、缝合、捆扎和抽缩等方式改变其原来的风格,从而获得不同面貌的褶皱造型。通过褶皱处理之后,可以增添材料的层次感与节奏感,从而成为整个款式中的设计亮点。这个课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利用面料进行立体造型的能力,训练学生使用最单纯的元素与最简单的手段做最多可能性的探索。褶皱可分为规律性褶皱和无规律性褶皱,或硬褶皱与软褶皱。褶皱可大可小、可松可紧、可正可斜而变化多样。它既可以作为装饰手段,也可以作为服装结构的一部分,并运用在服装的多个部位。褶皱的造型手段需要同时考虑面料的自身特点与适用款式,并考虑新造型被运用在服装上后将呈现出的外观形态与服用效果。

材料的减法设计是指用水分、热量或外力等物理的方法对面料的表面或结构进行相应的处理,通俗地讲就是进行“破坏”处理。主要有:挖孔、抽纱、磨洗、激光和剪切等手段,使原本普通寻常的面料增添丰富的材料表情,牛仔面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普通牛仔布呈现的是单色效果,单调而缺少层次,但经过水洗或激光等后期处理以后,达到局部的褪色与磨白,产生一种自然泛旧的外观效果,这种风格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全球。图1所示的是用激光处理后的牛仔布包袋。减法设计从表面上看是在“减少”,但在材料表情的丰富性来看则是在增加,增加的不仅是色彩与肌理的外观,还赋予了材料新的内涵与新的视觉表现力,它不仅能更好地烘托服装的设计主题,还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使用者的生活态度。

材料的加法设计是指在原有的面料上添加其他材料或施以其它工艺,使面料的价值得到提升或外观变得丰富,具有材料造型中最为多样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主要有刺绣、印染、缝纫、粘合、填充、拼接等。这个课题的重点是研究材料与材料、材料与工艺的综合使用能力。刺绣是传统的技术手段,除了常规的方法外,还可以将面料、珠片、金属、丝带、羽毛、蕾丝、皮革、纽扣或人造花等材料缝缀上去,使其更显华丽与时尚;在面料的造型设计环节,印染主要是对其局部进行印花或染色,涂料印花、转移印花、扎染和手绘是常用手段;缝纫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既可以将其他材料贴补上去,其本身的线迹也是一种具有美感的形式,见图2;粘合是指用热压的方法将珠片、亮片或碎钻等材料粘在面料上,能一下子让普通的面料变得闪亮;填充可以是在面料与里料间填充,也可以是在面料上的局部填充,使其具有功能性或立体感;拼贴是指将多块或多种小型面料拼合在一起,拼合后的面料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此外材料造型还有镶嵌、打铆钉和编织等方式。

如果说前面所设置的课题都是单项训练,是根据已有材料的再次加工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练习就是综合设计,需将面料造型运用到服装款式的整个过程,使之成为服装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成果检验与最终目标。本课题是结合服装款式的主题设计,要求绘制服装效果图,同时制作出面料小样。此课题难度在于,必须寻找材料造型与服装款式的最佳结合点,在为给出的题目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款式特点,对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进行综合的判断,用最合理的手段将材料设计融入到整个设计中,同时做到合理而不做作。

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导

在课程开始时,由于概念的陌生会使大家一时无从下手,需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对此有良好的认识态度与掌握正确的设计路线。从调研入手是最便捷的路径,通过对品牌服装与面料市场的调研,得到最感性的认识;还可以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大师作品进行研读,主要在手法、比例、运用部位、细节与整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大师对材料与款式、材料与工艺的处理方式。仔细观察每一种材料的构成形式,并用心去体验它们的性格与表情,再从模仿到创造,并学会从生活、从自然中找寻灵感,时刻考虑材料与款式的结合、材料与结构设计的结合,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熟。

它主要体现在对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把控与指导上,其中对设计的正确理解尤为重要,避免出现偏差或走不必要的弯路。对服装材料的造型设计而言,艺术化的表现固然重要,形态、色彩、纹理和质感等方面是表现的重点要素,但似乎还不能只停留在所谓“触觉肌理”与“视觉肌理”的简单认识上,而更要看到消费者对这两种肌理的心理诉求,只有对此有深刻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才能达到与消费者的心理契合。高科技早已广泛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的是整齐理性的机器美学,并影响了设计风格的走向,人们在享受这些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深感人与环境的隔阂,在这样的语境下,以手工艺为代表的低技术含量的制作手段则更能体现人类最朴实、最纯真的感情,往往能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因此,在服装上的手工痕迹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挖洞、磨边、褪色等做旧效果是表达在高科技时代对过往的怀旧情节,其背后隐藏的是“回归自然”思潮的反映,着装充分体现自然美,反对呆板的外观,追求舒适、随意、轻松而不刻意的生活态度;人类自古都有追求华丽、美好与精致的愿望,也是表达对美的爱好,于是就有了刺绣、缝缀和印染等加工与装饰的方式;而铆钉、金属拉链或金属扣等体现的是工业化背景下,人们对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着装上的反映,人们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看法。因此每一种材料或款式的广泛流行都不是孤立的现象,其背后必然都有着与之对应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由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材料造型不是简单的装饰美化,要反对为设计而设计的无病,必须懂得去体会材料与服装、材料与人的关系,并思考这种造型的功能目的,以及将会对人产生的影响。

结语

课题设计范文第8篇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面对中国偌大的设计市场,平面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中职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很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很强?”“成才时间短,综合能力高”等特点,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催生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开设已跨越计算机学科,成为更多专业的教学热点,如:广告业、印刷业、软件业、游戏业、影视业以及互联网业。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大众,如何制作一个赏心悦目的设计,怎样让设计符合审美并且更具有实用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技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概述 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通过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所以优秀的计算机美术设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作鉴赏能力、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同时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软件,能够利用多种软件工具实现不同设计项目。 2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 2.1中职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校(中职校)的招生对象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偏小,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进校的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普遍没有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大多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3~15周岁,正值青春年华,喜欢新事物,追求时尚与美,但对社会百态不甚了解。且该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高技术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加上农村生源占多数,审美鉴赏能力较低,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电脑,操作能力为零。 2.2中职计算机专业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将手绘设计转换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课。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划分大概有办公文秘方向、组装网络方向、多媒体设计方向。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重点放在多媒体设计专业方向上,主要教学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3DMAX等。软件教学方向偏向于广告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视频设计。一般只安排有一两门美术绘图方面的专业课,没有艺术鉴赏的课程。 3教学内容与课题设计分析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依照软件的功能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课题进行设计,以致使软件的各部分相对独立,而无法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合理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设计的内容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安排课堂教学进度。具体内容如下: (1)理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原理。基础知识部分可以结合所选教材让学生通过先行自学以及在实践中领会,而操作技术原理则可以在课堂详细的讲解过程中加以说明。 (2)基本软件操作。涵盖了软件的大部分功能。教学内容为解释工具属性、讲解操作难点、示范重点操作步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否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是创作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必不可少的前提。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训课堂快速掌握,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 (3)案例制作分析。主要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加强对软件主要工具的认识,并锻炼操作能力及加强操作技巧的掌握。此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检验基本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难点部分。 4教学方法研究 4.1趣味教学法 教师上课时亲切幽默的语言既能散发出教师良好的个人魅力,同时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更是课堂是否能够引人入胜的法宝。笔者在安排教学时,通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并尽可能的扩展到课外的知识。例如讲解鼠绘技巧时,男生绘制球类或车的型体,女生绘制花朵的图腾或者饰品,这样“投其所好”的趣味教学法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喝好奇心,练习时容易注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 4.2探索教学法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程,仅凭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创作能力和创意性的思维方法,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课题中深层次的内容。制作同一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在教师的讲述过后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推敲练习。例如在讲解Photoshop风景图片拼合的课题中,我会先后讲解多种图像拼合方法,如:简单的蒙版拼合法、橡皮擦拼合法、图层混合模式拼合法等等。这样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激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丰富的创作源泉。 4.3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如果按部就班,单调的讲解菜单、工具、调板等功能,往往效果不佳,为了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往往需要软件各部分的完美结合。因此,除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外,教师在讲解菜单与工具箱的用法时,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尽可能地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与操作方法变得形象生动。例如:在讲解Photoshop中的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时,笔者分别准备不同的设计素材,通过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使图片的艺术再加工效果各具特色,形成不同的案例,让学生能够主动分析不同的方法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素材上会实现的效果,以求在各个案例中领会平面设计的精髓。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论工作或实习都能迅速上手,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那么,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以下具体以一节photoshop的教学课的实例来展示一下教学过程。多年的计算机设计学习,以及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授课方法,我把它归纳为实践引导与兴趣提升。就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实际操作来带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具体有以下几步:#p#分页标题#e# (1)引导学生。 先把新课的知识要点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进行展示,这时只进行简析的提示,然后给学生展示作品欣赏,(以《邮票的设计与制作》课为例,本节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精美的邮票,还有备课时制作的自己设计的邮票。)以此引导学生的兴趣;之后进一步引导,如:你想做出一张属于自己的邮票吗?你想做出一张和你好朋友在一起的邮票吗?等等。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得以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所以要尽可能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实例讲解。 这时再展开新课教学,配合软件与课件将本范例操作步骤详细讲解,如遇到重要知识点时让学生特别注意,同时更加细致的进行讲解。学生不需要记笔记,只需要全神贯注的听课,这样不容易让学生分心。 最后和学生互动性的总结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概念及应用范围。有别于以往的先讲概念,再讲应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在应用中学会知识,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使学生在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下学好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会在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中轻松完成,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笔者认为,这样的计算机设计教学模式优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有兴趣的学习教学内容;二是已学过的内容可以在实例操作中得以稳固,强化记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 (3)指导学生。 指导的方向: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是个跨专业的教学课程——“计算机操作”与“美术设计”两方面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既要让学生有一个严谨细致的头脑去学习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技术技能,还要辅导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去设计出有创意、新颖、别致的作品。一方面是严谨细致,另一方面又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看似相互矛盾,却也可以相互融合,这也是一个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也是有别于计算机专家和艺术家的地方。 具体指导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单纯了解用某个工具能做出来就可以了,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工具为何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同时还能用同样的工具做出什么样的效果;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的作品颜色是否协调,构图是否完整统一,创意是否独具一格,画面是否美观等等。 学生做的不对也不要马上就给它改正,应该提示学生,如:你的构图是否应该再变化一下?你再换一种颜色试试?用其他工具是不是会做的更好等等。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解决困难的能力、自学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 (4)互动评价。 对任何一幅平面设计作品的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对学生作品打分时采用传统的由教师打分的方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小组讨论法,或集中评比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同学一起或分组评议作品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由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使学生可以正确地了解自己在本次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收益,客观得出自己的能力水平,促进以后改进的方向。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掌握全体或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客观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对学生的了解和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正在向多种行业渗透,为了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应不断加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过硬的实用型技术,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课题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展设计;展览设计;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7-0137-02

一、概述

在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正式《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各类展览会的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会展展览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城市面包”,经济越发达,会展活动就越丰富多彩。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既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形象,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会展业的实力。作为会展业核心的会展设计则更为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会展设计又名展览设计或者展示设计,是商业活动的领跑者,涉及行业面极其广阔。

会展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从1861年伦敦海德公园的世界博览会、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以及各种世界规模的交易会,到迪斯尼乐园及各类商品展销会、各种商品陈列等无一不是我们熟悉的例子。尽管这些会展在规模和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在设计的性质上有着相近的特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会展都呈现出高投入、长期化的趋势,一些著名的博物馆都不异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使会展成为一种融尖端科技和密集信息的艺术性的文化活动。

从会展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会展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地将会展的内容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接受设计从中传达信息,它是商业特殊形式的广告。

二、会展设计的构思和情节

如何建立会展剧情的框架是会展设计的关键,它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设计构思一定是基于某种主题所成,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先了解会展要传达给参观者什么信息,由此决定会展的大主题和风格,好的会展主题必须能直接表达展览内容,而且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气氛,有效地吸引顾客达到宣传销售目的。其次要划分出补充大主题的小主题,还有相关的各种项目,这些内容既要与服从整体风格,又要有其独特的构思,能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局域点。这些精彩点与整体风格协调起来即成为会展剧情的框架,就如同电影和戏剧中的剧情大概。由此出发考虑场地空间规划及造型结构的安排,开始基本设计。除了每个项目的会展意图外各小题间的关系也是讨论的重点,由小主题的关系所构成的联系和会展空间的格调也息息相关。

现代商业展览,早已不再是一桌两椅、几块展板、现代“庙会”式的被动会展。在激烈的展览竞争中,除策划、组织工作外,会展的形象设计也是展览会成功的关键。如何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展览功能,是会展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设计上除了考虑商品的会展外,还必须考虑在空间的设计上保证具有一定的洽谈和销售空间。会展会对营销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高度浓缩:短短几天,可以和成百上千的客户面对面洽谈、签约,全面了解同类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从而调整自己的经营方略。一次成功的展览会,甚至可以落实全年度的销售计划。正因如此,在信息交流手段高度发达的资讯时代,商业展览会、交易会依然呈现勃勃生机,深得商家青睐。

在会展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构想会展剧情的大致框架,随着设计构思的进行及对企业提供资料的调查及了解,在基本设计结束时,也要决定会展剧情的各个主题的内容。所以会展设计从始至终受到会展剧情的左右。如何建立会展剧情的框架是会展设计的关键,它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设计构思一定是基于某种主题所成,在基本功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先了解企业要传达给参观者什么信息,由此决定会展的大主题和风格。好的会展主题必须能直接表达展览内容,而且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气氛,有效吸引顾客,达到宣传销售目的。其次要划分出补充大主题的小主题,还有相关的各种项目,这些内容既要服从整体风格,又要有其独特的构思,能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局域点。这些精彩点与整体风格协调起来即成为会展剧情的框架,并由此出发考虑场地空间规划及造型结构的安排,开始基本设计。

在展览设计中所传达的商业信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模型、影像、图表、样品等多种会展媒体上。而所有这些会展媒体的分配也必须按照会展剧情的内容来决定。要将重点放在重要主题的会展上,既保证符合展览场地的限定又具有同主题统一的风格,纳入会展剧情。

基本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随着设计制作具体作业的进行都要改写。尤其进入设计的实施阶段,设计的详细细节及在此展开的信息内容都一一有了定案,但有时因为场地条件及信息材料变化的关系,也必须修改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回归的原点就是会展剧情,所以会展剧情是进行大型会展设计时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三、会展设计的理念

会展设计是创造宣传效果和销售环境而不仅仅是艺术设计。它的艺术性远不及商业性,从某种意义说它是企业商品的扩展延伸,大型会展设计中所注入商业信息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参展的成功与否。构思会展剧情能使设计者完善,准确的把握企业与商品的所有信息,以帮助参展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树立优良形象。

基于此上论述,在会展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会展设计和会展设计的主体。

那么什么是会展设计和会展设计的主体问题呢?有人认为会展设计是以物为中心的设计行为,这有区别于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会展设计也是以人为中心的,不然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人文因素。我们知道环境艺术是以人为中心,而会展设计中其实人与物都不是主体,而是连接主体的两头,而这个主体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有效接收。这要从会展的作用来说,不论是商业品牌宣传为目的的展览会、橱窗,还是以文化传播为目的博物馆,这样一个良好的会展空间最重要的是为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商业行为的是为了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和口碑的建立,以及刺激购买,博物馆是为了文化的有效传播,会展设计其实是信息传递(广告宣传、文化传播等)的终端实现形式之一。在一个空间内如果有物品,那么这个物品和观者之间就有这么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多少,就与会展的效果,布展的方式有直接联系,如果场馆内无物,只是一个提供会展者和观者交流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抽象的物,可以被认为是品牌形象,它给观者的感觉就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就是品牌认同或加固的过程。今天的展览设计可以理解为以空间作为资讯传播载体,整合多种设计元素,进行信息高效传递和接受的一种媒介。展览设计以其直观、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魅力,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一种时空平台。展览设计是科技与时代的结合点,体现了时代的脉络和特征、精神和文化的理念。

四、会展设计师人才匮乏

会展设计师是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大、中、小型会展、节事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工并提供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化表现服务的设计人员。会展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师用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布置会展,最终达到突出产品主题和吸引观众的目的。会展从工作范围上可以分为会议和展览两大块。展览非常好理解,包括在室内外举行的各种产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例如广州广交会、一年一届的全国农博会名优绿色食品周,以及一年四季举行的车展、房展等。还有各类新闻会、研讨会、洽谈会、年终总结会、答谢会等。

据报道,目前全球每年国际性会展总开销达2800多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会展从业人员约有100多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人员约15万人以上,而会展设计人员不足1%,人才匮乏,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展览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从2003年度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会展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今后3年内会展市场需要的会展设计人员达200万人以上。

课题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题;设计;挑战;创新

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课题作业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一项内容。优秀的课题作业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优秀课题的效果

优秀的课题作业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如金子般珍贵,即使在数年之后,学生仍然会讨论,教师仍然会借鉴。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能去粗取精、优中选优,它们既让人胆怯又诱人挑战,甚至让人彻夜难眠,却又欲罢不能。有的课题只是一次性的,有的则经年使用。课题的丰富多样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需求。成功的课题一方面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莫大挑战,使学生在寻求理想方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巧和智慧。有时候,一个别具特色的课题甚至能引发学生的风格或技巧的巨大变化。优秀的课题作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首先,能让学生面对挑战。课题必须具有足够的变量和偶然性,能检验学生的技能和天分,而且到最后阶段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惊喜。其次,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课题必须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因为学生在做新鲜的事情时能更好地学到新知识,能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最后,课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让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成功的意义毋庸置疑,而失败的意义也不可小视,因为从失败中学生往往能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也只有从失败中才能汲取教训。有时,即使学生在课题作业中无法创作出有个性、有想法的作品,课题也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挑战、学习与提高是良好教育的基础,而要达到这个综合目标,需要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更需要积极好学的学生。所以,优秀的课题设计能够体现教育的真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题具有更深远的影响:风格独特、引人入胜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仍能被学生津津乐道,在师生之间流传,成为教师名副其实的标签。正是因为课题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可以带给学生独特、深刻的启迪与感悟,这些著名的课题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许多由著名教师设计好的课题已经具备这样的声望,此类课题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它们像重要的知识和经验一样,激发了师生双方的期待,完成这一特殊的作业甚至会改变学生的职业进程,使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当然,并不是只有著名的课题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事实上,有时候最普通的课题设计也能影响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与欣赏,这些课题同样重要。

二、优秀课题的特征

良好的课题如同燃料,能够给创新的“发动机”增强动力。良好的课题是体验的开始,而非结束。课题必须超越某一班级的限制,引发更多的成果,必须为达到更高的教育水准服务。优秀课题的基本特征:其一,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要完成课题,需要了解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从而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以视觉手段创作、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学生喜欢那些让自己成为解决设计难题能手的课题。一些好的课题要求设计具有创造性。其二,能引发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关键回应会对学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课题,如何与课题共同进步。评价是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得益于教师的经验与知识,当学生努力达成目标时,其水平将获得提高。那些希望作品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学生尤为青睐一对一的评价。而且在课题后期,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完善创意。其三,能促进个人成长。好的课题会促使学生张扬个性,发挥个人风格。极富创意的挑战既能激励学生思考,又有助于学生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学生用设计作品影响人、打动人,课题则为学生将来的作品提供素材,能让学生明白设计对目标受众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要提供给目标受众的不仅是形式,还有内容。其四,好课题还能提供框架,让学生不偏离轨道,这才是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它也鼓励学生磨砺各种技巧,以备将来之需。课题设计通常已有定论,但优秀的课题则要求有个性化的诠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课题确实弥足珍贵。判定一个课题是否富有成效,要看这个课题能否造就团队设计经验。理想地说,课题所提供给学生的设计经验应符合以下公式:技能或天分+概念敏锐度=增长的能力水平。绝妙的定制课题不仅包含以上要素,而且能给人以启发。如果精心策划,课题能激发互动,增强合作,使学生不仅从课题的要求或教师的指导中学到东西,还能相互学习。教师必须定下规范,并对结果进行点评。学生希望学到知识、智慧、经验,并最终获取理想的工作,教师希望学生能在设计方面更上一层楼,优秀的课题设计作业可以兼顾这两方面。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英)布赖恩•劳森.设计师必读.龚恺,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上一篇:医学影像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畜牧养殖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