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18:01:21

课题调查报告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中小学生托管行业的兴起缓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然而,由于当前对托管机构的性质、托管机构的主管机关还不明确,对托管机构的管理也相对滞后,甚至有些托管机构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存在卫生、消防及治安隐患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托管”行为的质疑。这势必影响被托管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为学校教育的横向延伸,关心被托管学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一种新的责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在现实条件下,对当前托管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些一系列学校应该如何有效管理被托管学生的正确教育对策无疑具有现实的价值和长远的意义。就此,本课题组对我校初一六个班的托管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托管学生的基本情况,弄清他们对托管中心的态度与看法。了解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为我们课题组进一步分析研究对托管学生的教育策略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两个学校附近的所有托管学生。

一般情况:部分学生是全托管,他们大都来自叙永、古蔺,家庭收入微丰,家长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大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管理自己的孩子,再加上路途遥远,学生周末也不能回家。部分学生是由于家长工作忙,只是半托,中午、晚上在托管处吃饭、休息。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由课题组成员统一分发到各个班级,让学生自主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135份,收回 129 份,回收率达95.6%;

四、调查时间:2010年10月28 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托管学生人数、托管原因、托管现状以及学生对托管的满意度。共向学生发放了 两份问卷,共14个问题。见《城市初中托管生人数统计调查表和《城市初中托管生现状调查表》。

六、调查结果

1、托管生中全托71人,占55%,半托58人,占45%;其中男生70人,占54.3%,女生59人,占45.7%。可看出托管生全托比例略高于半托,而男生也略多于女生。

2、从托管学生对托管中心的整体评价来看,57.5%的学生的评价是好,39%的学生评价是中,而只有3.5%的学生评价是差。这说明两种情况:一是托管服务还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也为我们对托管生的追踪调查提供了必要性。

3、对托管中心的饮食评价与上一点接近。不再赘述。

4、对托管中心老师是否关心你的思想状况这一点,有61.6%的学生认为是关心的,有22.5%的学生认为是偶尔关心,有15%的学生认为是从不关心。这可看出托管服务参差不齐,有一部分托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大关心,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托管生的教育策略提供了必要性。

5、对托管中心的环境评价方面看,有 60.6% 的学生认为好,有 20.5% 认为是中等,有16% 的学生认为差。可看出托管中心的条件也是参差不齐。

6、对托管中心教师的评价有 60.6%%的学生认为好,有20.5% 的学生评价是“中”,有16% 的学生评价是“差”。总体评价是较好,但是也有16%的学生评价是“差”,这一类学生需要我们学校进行追踪调查,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让每一个托管生能健康成长。

7、托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有60.6% %的学生认为好,有 20.5% 的学生评价是“中”,有16% 的学生评价是“差”。和第后面10点相结合来看,托管中心多数能提醒、督促学生学习,但是可能只停留于口头提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可能有效,但到后期,可能就会失去一定的监管作用。这也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8、托管教学对学生的生活关注度,有60.6% 的学生认为好,有20.5% 的学生评价是“中”,有 16%的学生评价是“差”。从这点可看出仍有部分学生对托管中心的生活关注度不满意。也许是学生感受不到托管中心给予他们的关怀,也许是托管中心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够,这都证明了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9、从托管原因来看,有44.2%的学生是因为父母工作忙,有44.1%的学生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有11.7%的学生是父母无力辅导自己的学习。从此数据可看出托管学生都是因为父母不能看管教育自己的孩子而送其到托管中心,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较残酷的事实,这需要我们学校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教育,这是我们研究此课题的最大必要性之一。

10、托管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形式有:督促学生学习占70%,帮助辅导作业的2.5%,不检查作业的占20%。和上面第7点相同。

11、托管中心处理吵闹学生的方式有:严厉制止占84%,暴力制止的占4.1%,不管不问的占1.6%。大多数托管中心都能制学生的吵闹,但方式较单一、粗暴。忽略思想疏通,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大主题。

12、学生在托管中心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学习,学生人数占81.6%;玩,学生人数占21.3%;睡觉,学生人数占31.6%;看课外书籍,学生人数占40%。活动方式也不够丰富,主要在于学习。

13、学生对托管中心的秩序状况评价为:认为井然有序的有62.5%,认为杂乱无序的有3.3%,认为时好时坏的有35%。 从此可看出托管中心的管理是参差不齐的。多数托管中心的管理缺乏一个较严格的管理体系,所以有许多学生认为秩序状况时好时坏。

七、 调查小结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托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父母工作忙,二是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都无暇顾及对孩子的看管与教育。父母们都认为把孩子放到托管中心是他们最佳也是无奈的选择。学生和家长对托管中心的服务要求都不甚高,从学生对托管中心的各个方面的评价看,包括饮食、环境与学习,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比较满意的,但我们也从中可看出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托管中心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饮食、起居问题,而对学生的学习只是起督促的作用,而不能达到辅导的作用。忽略对学生的思想疏导。在管理学生方面也比较单一,缺少较为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呈现出经济形式多元化、社会组织多元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作为学校重要力量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信仰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为深入了解青年教师思想及能力的情况,深入分析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从2015年6月开始,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组织了对青年教师的调查。本次调查以书面调查为主要形式,同时也采用了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与家长、面对面谈话等形式。

调查对象:抽样调查全县在职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青年教师。

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为提高调研的可行性和真实性,使被调查对象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在设计调研问题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问卷题目主要涉及教师的基本情况、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等等。问卷采取无记名答卷方式,本次调查对象包括全县35岁以下的教师,包括城乡不同区域的学校,发出问卷调查表32张,回收32张,回收率100%,客观地反映了青年教师的情况。

二、青年教师的现状

1.青年教师队伍学历高、教学功底扎实,青年教师10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也达到90%;但青年教师中党员的比例下降,仅有8%。

2.年纪轻,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个性鲜明,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在递减。

3.青年教师队伍中独生子女教师人数逐渐增多,达到33%的比例;其中男教师人数很少,仅占12%。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手执教鞭迈上讲台时,朝气勃发、自信乐观。

4.工资收入偏低。我校具有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平均月工资约为2800元(30岁左右);具有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平均月工资约为3300元(31~40岁);而由于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名额少、条件高,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被评为中级职称的人数占15%, 被评为高级职称的更是没有一人。而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正处于家庭负担繁重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老师大部分都已经成家,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工资收入偏低所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这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是青年教师职业心态不稳定比例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

1.对教师工作及学校管理比较满意,但职业心态不太稳定。调研显示,青年教师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6%左右,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停留在“比较满意”上,认为“非常满意”的很少,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或者是烦心的事情,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另外,青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情况比较复杂,包括年龄、性别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况。从年龄上,低龄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年龄相对大些的教师大;从性别上,男教师的倦怠感高于女教师。

2.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标准高,也比较严格,在“你是否会选择跳槽”一题的回答中,选择“会”和“也许”的占65%,这说明青年教师的职业心态很不稳定。

3.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大。由于工作要求标准高,独生子女个性强、家长溺爱、孩子不配合、教育难度大,以及各方面监督舆论多等因素造成教师心理压力大;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教师各方面的事务比较多,如学生保险工作、要求参与的校外庆祝活动、校内外的学生安全管理等。

4.多数老教师能为年轻人作出榜样。但有些老教师由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都缺少了,没有为青年教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这也是学校需要关注的。

5.在教师是否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说明青年教师们的上进心还是很强烈的。

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把加强青年教师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学校要把加强青年教师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学校各部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要做好长、中、短期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安排,明确教师培养要求,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因为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加入,再说青年教师也有一定的成长期,我们要从时间上、资金上给予保障支持,对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进修做明确要求和合理安排。

其次,建立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团队,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包括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等,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奖励机制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采用自评、互评、校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同时结合“用事业凝聚人,用感情团结人,用利益吸引人”的工作方式方法。

2.多渠道保障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1)努力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管理。

(2)建立和谐民主的沟通机制。

采用多种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与诉求,并及时反映;利用工会、教代会在青年教师利益表达中的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为青年教师留有一定席位。

(3)学校党支部和工会切实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青年教师不仅仅面对工作上的压力,还有生活上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有不少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工作上没有状态,出现懈怠,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下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中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产生负面的情绪后最终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党支部与工会组织要密切关注、真切关心青年教师,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3.学校立足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可以完善校本培训机制,在学习中培养青年教师。

学校要成立“青年教师培训班”,由专人抓此项工作,使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学校应该要求青年教师制定好个人发展规划,结合青年教师实际制定出学校学期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并M行全程的认真考核与评价,可采用学期末评定“优秀学员”的激励机制。

(2)可以立足校本教研,在研究中培养青年教师。

校本教研就是立足学校研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青年教师学习、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诸如学生的管理、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师生考核评价等,都可以通过教研组的活动集思广益、交流研讨,从业务理论的学习、课程目标的研讨,从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到一节教材的处理、分析都是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的。学校应该坚持严格的教研制度,青年教师也是在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成为实践新课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黔南 高中英语 教材使用 趋向性 调查报告

引言

在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了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北师大版、冀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省份与地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贵州省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教材使用方面,人教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我省各地高中使用最多的版本。调查表明,近三年来,贵州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全部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率达100%。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是以黔南地区16所大型(完全)普通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使用趋向的统计与调查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英语必、选修教材的处理问题、必选修课程设置的典型问题及教材与高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均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省各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都出现了多种版本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趋向。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工具(张立纳,2010)。长期以来,教材本身独具的权威性决定了它会给予学习者思想上最大限度的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意识把教材视作最符合规则和最科学的指导文件(张正东,2007)。

在新课程教材开发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失为一套优秀的教材。自2003年秋季使用以来,与其他版本相比较而言,它已经成为各地高中学校采用最广泛的一套教材。这套优秀教材严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编写了必修与选修课本,把教材多样性、层次性与可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为黔南地区高中学校提供了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本。

但是,在近四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在必、选修课本使用、选修(I、II)课程设置,以及与高考教学衔接等方面,一些症结开始呈现,黔南地区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也表明,此类症结有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针对黔南州新课程实施教材使用趋向的突出症结问题,课题组①对该地区的高中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各层面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了解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这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科教材的特别之处,积极关注该地区产生的教材使用趋向问题,及时总结和对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3.比较法。对研究的教材(人教版)这个对象,课题组采用对比探析,兼顾正反客观的评价,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比较、实验前后之间进行比较,保证了课题研究中数据比较的翔实有效。

三、黔南地区教学症结

如果高中教师还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不改变,肯定会有“讲不完、教不会”的感觉(陈琳,2007)。课题组研究发现,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症结:

1.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认识不清;

2.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3.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特别突出,从行政方面对教师教学、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考核,都紧紧围绕“高考业绩”这个核心进行;

4.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存在矛盾;

5.教材自身存在的某些薄弱点等。

四、教材使用趋向性的反馈

调查发现,黔南州农村普通高中在处理英语教材时,通常把处理重点放在选修教材方面。因为必修是最基本的七级目标要求,教材的取舍就只针对选修I、II两个系列。黔南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做法通常从行政手段与教师个体两个方面体现。课题组通过调查该地区部分高中学校折教材征订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00%的学校均通过行政手段统一征订了必修1-5,以及选修I系列6-8课本。86%以上学校能把选修I系列中的9-11教材统一征订给学生。95%以上受调查的学校及老师都能把授课任务安排至教学完选修8,然后进入全面的高考复习。最长的高考复习达到一年,即英语教师在高三学期刚开始就进入高考复习。最短的也在高三下学期保证有5个月的高考复习时间。学校统一发放选修I系列的9-11课本,但98%以上的教师并没有采用这些教材。课题组采集贵州省瓮安县五所高中学校英语科课本近三年的征订数据论证以上问题。

表1 贵州省瓮安县2011-2013五所高中英语必、选修课本征订汇总表②

上表呈现了近三年即课程改革以来该县五所高中英语必修选修课本征订(发放)的数据。由以上数据汇总研究发现:

1.侧重开设必修+选修I系列6-8的课程。

地处黔南地区的瓮安县,在高考成绩方面一直处于本州龙头位置。该县五所高中学校侧重开设了必修+选修I系列中的6-8的课程,在教材数量上能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基本能达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从侧面反映出高考对课程和教材使用趋向的决定性作用。

2.均未开设选修I系列9-11课程。

对比该县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五所高中均一致没有订购选修I系列(9-11)课程教材。由此可以推断,98%以上的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都考虑课程内容量大、课时不够,以及高考复习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舍弃选修教材的做法。由此看来,尽管相关部门能开发一套比较优秀的教材,但是,地域、政策、课时及不同背景等诸多因素会使得教材的使用大打折扣。

3.选修II系列的三类教材使用率极低。

从上表数据看,仅有两所中学在2011年的教材采购中订购了选修II系列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这意味着仅有2/5的学校使用选修II系列课本,而且仅仅教学该系列课本中极少的部分。课题组分析认为,学校给学生发放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高考应试技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年份(2012、2013),这两所学校都停止了征订,原因就是该地区教师几乎不使用该系列课本进行课堂教学。其他3所学校一直未采购过任何选修Ⅱ课本,即使用率为0%。由此分析,课程与教材改革涉及的选修课程,如果没有制度上并配套相关严格的监督落实,再完美的标准,估计都无法实现。

按照上面的2011年订购选修Ⅱ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两所学校发放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但是,这两所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是否具体落实到课堂里呢?这又是课题组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课题组对以上两所农村学校(瓮安中学、瓮安二中)的学生共计5个班50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1:高中英语选修课本系列分为Ⅰ与Ⅱ,系列Ⅱ又分为三类。请问,学校为你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时吗?A.开设;B.未开设。问题2:老师使用这些课本上课没有?A.使用;B.未使用。针对以上问题,发放50份问卷,收回46份,有效问卷44份。见下表。

表2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一)

调查表明,黔南地区农村高中选课指导制度依旧不完善。尽管选修课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但是也“鼓励学校尽早、尽可能多地开设任意选修课程”(张连仲,2010)。由于学校没有相关选课配套的制度,英语教师在授课方面,仍围高考“指挥棒”转。所以,对问题2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77.27%)回答是未开设。由此说明,课程改革是需要制度保障的。

4.高考主导着教材使用趋向与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修习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目标要求,为参加高考做准备(高洪德,2007)。那么,针对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这个问题,课题组设计实施了一些调查问卷,主要研究目的是学校和教师对高考方面授课的侧重。调查对象为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的学生。看问卷题目:就英语选修I系列课本6-11,在你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讲授到?摇 ?摇,老师计划讲授完?摇 ?摇。A. 选修6,计划完成选修8;B. 选修7,计划完成选修8;C.已经完成选修6-11;D.没有采用选修6-8。发放问卷共计40份,回收38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37份。

表3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二)

表中数据显示,第一,99.98%的学校都能在高三上学期开始时基本完成选修6-8的教学,确保达到课程标准八级高考要求。第二,76%以上的学校为了高考,能在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8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第三,个别学校教师上课有随意性,比如高二年级下学期有10份问卷发放于同一个班,调查表明,该班仅以必修1-5作为授课教材,完全抛弃选修教材。导致这种做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其二,教师有意降低语言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教育部,2007)。只有落实教材,夯实语言基础,才能确保后期高考技能的显著突破。

结语

在黔南地区高中的教学中,如果选修Ⅱ系列没有制度保障,没有专设的选修课程表与选修课程教师这样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根本不可能实施好选修课教学安排,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由于农村高中教育政策、资源、师资状况及地域环境所限,学校对选修系列课程开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开设选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与理解各不相同,将会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与高考技能培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作为地处黔南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与合理利用新课程教材,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高中教学中,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①贵州省基础教育研究2012省级课题“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难点及其突破(No.2012B236)”项目组.

②数据来源于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2011-2013各校秋季入学教材征订统计(普通高中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琳.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立纳.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挑战[J].太原:新课程,2010(5):9-11.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良性互动;优质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

一、调查的背景

近十年来,武隆县在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以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为引导,以示范试点为抓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以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补充,扎实推进了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沿着“远教接收―校校通―班班通―数字校园”的路径强势发展。于2009年11月,重庆市40个区县的教委分管领导及技装中心负责人等在武隆县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现场会”,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给予武隆“班班通”建设极高的评价,他说:“武隆的班班通建设对于整个重庆市甚至整个中国西部有着极强的示范意义!”于2011年12月,武隆县江口小学成功地通过市“数字化校园”的检查验收,成为武隆县首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达标学校。

如何深挖制约武隆县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短板”和“瓶颈”,抓住重点,破解难点,走出困境,成了武隆县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走出当前教育困境的措施

(一)将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变为共识

全县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生命有限,创意无限”,我们只有摒弃保守主义、本位主义,倡导全局观念、资源观念、合作观念、双赢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把资源共建共享变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才能推动武隆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二)以均衡发展理念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

武隆县教育发展的愿景不是“一枝独秀”,也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是“万紫千红春满园”,武隆县只有通过网站、微博互动、远程连体等方式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帮扶联盟和教研共同体,实现城乡、校际优势互补,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构建区域性良性互动的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破当前资源“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格局

武隆县将以集约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优质资源库共建共享平台,创新运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良性互动机制,将离散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到一个平台上,打破当前“各自为政”的资源重复建设格局,走出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资源建设模式,增强资源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提高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通以资源为载体汇聚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发挥现有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的作用和效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四)用制度和流程推进和规范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协调和统筹各资源行为主体的力量

武隆县将力求用制度和流程来促进和规范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力争使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行成良性互动,盘活现有资源,引进和创新资源;建立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创新课堂评价机制和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将学校领导的科学精神和发展学校的能力纳入年度考核,对只在其位而不谋学校发展的领导坚决限制任用。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调查时间、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9日至2012年11月30日。

2.调查对象:高一年级12个班,共651人。

3.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各个班级开展“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学习小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与推动课堂模式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方法

利用信息课时间,采用网上问卷形式调查。网上答卷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种种顾虑,也不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能更坦诚、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请参阅附件《小组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或网上查询,地址:http:///shuxue/Survey/ListReport.asp? SurveyID=3。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从对待这种授课方式的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的

调查显示:70.41%的学生认为座位分小组摆放好,42.45%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只有13.0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持中性态度的占44.46%,这样的比例在我们意料之中,和入学成绩相比,我们已经很满足了。89.13%的学生认为在这种课堂模式下,班里的学习风气有好转,对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从学习习惯上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具备“独学”能力

调查显示:44.46%的学生能完成预习,36.82%的能简单预习,很少预习的占18.71%。有82.69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对于导学案中的探究题,有46.68%的同学会先独立思考,36.61%的同学会粗略思考,很少思考的占16.70%。这样的结果还是令我们欣喜的。

3.从小组合作情况看,多数同学有表现的欲望,但竞争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36.82%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交流,想成为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33.80%的学生愿意,但反应慢,总是被别人抢先一步,一般及不愿意的占到29.3%。在交流展示时有43.05%的学生会抢着回答,28.57%的学生害怕出错,总是很谨慎,不想展示的占8.45%。另外,对于现在的课堂,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中,28.88%的选“自信,敢于表达的能力”,25.79%的选“积极探究与创新能力”,18.06%的选“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生是有强烈的参与愿望的,这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4.从教学效果上看,虽然还不够高效,但在改革的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调查显示:50.10%的同学认为现在的课堂更规范更活跃,认为跟以前差不多的占36.01%,认为不好的占13.88%。对于每堂课的检测,25.15%的学生能顺利完成,63.98%的学生能完成大部分,仍有10.85%的学生很少能或不能完成。和以往相比,前半部分数据明显提高。要想使课堂高效,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后面这10%左右的学生。

5.从教师角度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调查显示:43.2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老师讲的少了,自主探究展示的机会多了;58.55%的学生认为小组评价使小组的凝聚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比较在乎老师的态度;28.57%的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害怕出错,总是很谨慎,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24.08%的学生急需老师教给他们预习、学习的方法;24.8%的学生急需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的方法等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味”,需要教师用智慧去调和,用专业的知识去调控。

五、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学校和教师都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作为学校要加强督促、评价、考核,打破“旧”的教学习惯,使课改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2.积极培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愿望,但只有愿望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竞争意识需要积极地引导培植,需要精心地呵护,只有学生全方位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3.做好科研学习小组的后期培育工作。通过组长培训,组内合理分工,小组评价与奖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习小组健康正常运行,成为课堂走向高效的真正推动力。

4.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组内分工与合作、组间合作与竞争的指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5.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帮扶作用,对他们的努力与成绩要多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部分同学的学习上去了,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调查报告的类别

调查报告亦有别称,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报告。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二、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主要是:一、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首先,我们来看调查报告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一、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二、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三、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其次,我们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宜集中;要尽量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二)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要经过鉴别,精选材料,不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当十。

(三)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还要注意灵活地划分段落。

(五)修改报告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调查报告;写作;技巧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文体,是通过对典型的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从而揭示出其本质或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真实性等特点,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调查报告必须明确调查目的。任何调查报告都是目的性很强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的,或是说明某一问题的,因而撰写报告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围绕主题开展论述。第二,调查报告必须明确阅读对象。阅读对象不同,他们的要求和所关心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明确阅读对象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前提。

2.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讲究时间效益,做到及时反馈。只有及时到达使用者手中,使决策跟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3.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4.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既要报喜,也要报忧,既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也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5.材料丰富翔实。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材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撰写的。

二、调查报告的种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情况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任务是报情况,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综合性的情况报告。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自下而下地进行调查,或者组织一个调查组,抓住一个专题,既搞纵向调查,又搞横向调查;既搞宏观调查,又搞微观调查;既搞单层次调查,又搞多层次调查,写出全面、系统的情况报告。二是专题性的情况报告。如对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个组织、或是某个人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单位而言,就是对贯彻执行某一项方针政策,开展某一种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或者对某一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对个人而言,就是对个人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这种情况的调查报告,多是供领导参考,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写好了很受欢迎。

第二种:经验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是总结经验向上级反映或向下级推广。当某一个单位、部门、组织、个人,在某一方面创造出了先进经验,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去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写成报告,上报下发。这是一种既受领导欢迎,又受群众欢迎的调查报告,也是一种用典型指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写这种类型的报告越多,工作越活跃,发挥的作用越大,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三种:暴露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任务是通报情况,揭露问题。当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为人发生了什么事件,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误,机关有关部门,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调查核实,写明问题发生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应汲取的教训。这种类型的报告,政治性、原则性强,要求结构严密、文字准确,写作难度比较大。必须以对人、对事业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写好这类报告。

三、撰写调查报告的选题原则

文章的标题是对文章主题的简明概括,标题的好坏是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标题对文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调查报告的选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和范围。通过阅读标题就能使读者了解调查目的、对象、范围、研究的主题,知道作者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探索,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众多的调查报告中有所选择地进行阅读。

2.选题体现和决定调查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调查研究的水平和质量首先体现在选题上,即所调查的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是以新的视角看待旧的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实质上是调查研究的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其次是搜集的资料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体现事物的本质,并予以准确的反映,所作出的结论能否回答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体现作者本人不同于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调查报告的现实意义,是对调查者研究水平和质量的升华。

3.选题决定和制约着调查研究的过程。因为作者的工作领域、研究方向、对问题的观察视角等因素的限制,即使是对同一现象所拟调查的题目也不同,调查的内容、方法、对象和范围就不同。因此调查报告的选题决定和制约着调查研究的全过程。

4.选题决定调查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选题不仅制约着调查研究的全过程,而且还影响着调查研究的成果和社会价值。要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和社会价值需要作者在掌握大量切实可靠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新的视角,作出正确的选题。

那么什么是有社会价值的选题呢?

(1)选择热门的课题进行调查。热门课题应该是事关重大的、全面性的、普遍性的题目,是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地区、部门的中心工作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领导的兴奋点;(2)选择新鲜课题进行调查。新鲜课题是指那些带有苗头性、发展趋势性的课题;(3)选择有争议的问题。就是要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焦点问题;(4)选择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

总之,有社会价值的选题,能够紧扣时代的脉搏,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撰写调查报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1.调查报告要有针对性,必须注意它的目的性。在动手之前,首先要弄清撰写报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反映上级的某一个决策的正确性,还是为了探索新的方针政策;是为了鼓舞人心,还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思;是以个人的名义向领导汇报,还是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报告……。如果对这些目的没有搞清,就糊涂上阵,硬着头皮写,是写不好的。

2.调查报告要有新闻性,必须注意与新闻的不同点。新闻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而调查报告,不仅要写明这些内容,还要用大量事实,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和剖析时间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经验教训,内容更丰富。只有抓住这些不同点做文章,才能写出有力度的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要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并非把事例堆积越多越好,而是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深刻分析,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材料。谁对事物分析得透,对规律抓得准,谁写出的报告质量就高。(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谭玉兰、许贻斌.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J].文教资料.2008年12月;

[2]隋福军等.浅谈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与方法.[J].办公室业务.2007.02;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RONG>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 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

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报告

上一篇:科技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