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范文

时间:2023-05-12 11:06:27

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1篇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

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物理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就是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物理概念的具体步骤。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四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1.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

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超文本"。

2.活动情景的创设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超内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在了如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2)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一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发生来交流。

3.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空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空、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

4.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议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讨论,活动后的小结水平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小结的递进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2篇

著名心理学家烈昂节夫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儿童的心理起源于外部活动,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早在2000多年前倡导“知行统一”的荀子也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他的观点不仅为我国的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深刻的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实践,在于体验。正如特级教师顾泠沅老师说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意义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通过“做中学”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包含了外显形式的活动化(操作活动、言语交流活动和感知活动),更具有内隐的思维活动(由外显活动转化而来的观念活动和智力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素质。

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施

通过活动课程的开展促进学科课程,以学科活动课的实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

1.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活动的前提

①没有兴趣和动机支撑的学习是不可能出好效果的,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课程标准》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

②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的素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毕竟是比较枯燥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仅教材而教,新教材留给了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2.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是活动的根源

实行教学民主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有效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

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例如,教学《正多边形拼地板》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质疑,引导学生对能进行镶嵌的条件先有个初步的印象,为概念的形成造成一种“呼之欲出”“水到渠成”的态势。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也亲身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问题是活动的出发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能刺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不断求知、进步,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探索研究式”学习是活动的表现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的授予完成的。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授―受”,因此,学生获得知识是“标准化”的,理解方式是“统一”的。但创造性学习单靠教师的单向传递显然是不行的, 必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贯彻以学习者之间的横向交流为主的操作方法,通过多种“探索研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的交流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组学习,说到底是一种学习者之间的互相启发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是产生智慧火花的极好契机。在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灵魂(或说领袖人物)容易产生,以此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形成学习探究的高潮。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此来向老师“求救”:“老师,这个怎么办”、“老师,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老师,给我们拿个主意吧”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采取“启发型管理”,可以提出建议,但无须指令;要尊重学生的自利。可以先听取学生的意见,而后作补充;也可因势利导让小组就自身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民主的方式解决。

5.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养成个性是活动的目标和归宿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而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格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应注重创造条件与优化环境,给学生以更多自主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是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他人的“塑造”形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长才干,树立现代人的世界观,养成责任心等。

三、活动化教学的课堂基本框架

学生活动的基本框架: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创设情境――提供材料――启发引导――总结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也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为加大中学地理课程对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呢?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其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得极其重要。如何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易遗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思想,教师是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那么,如何体现学生这个独立的主体?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从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间又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比如说山地、丘陵、平原、物质、矿产、江河等等要素构成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这样一些特点,通过活动教学课程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接受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共同探讨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发展为宗旨

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同一条道路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其中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就注定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朝向不同方向发展。要求我们在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每个学生是个体性的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学生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次,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以青春期,好动是中生的典型特征,传统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被动学习。教导、讲授、演示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以及对教师重复演示的所谓活动课并不感兴趣,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也是策划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备课中,备学生是基本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学习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备好学生、备好学情,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被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其是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包括了分角色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实际观察观测地理知识、制作及实验、模拟操作、探究等等非常多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教师应斟酌学习内容与学生具体学情合理采用,更进一步的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86-01

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

(一)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二)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数学 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就是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数学概念的具体步骤。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四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超文本”。

(二)活动情景的创设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超内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作了如下尝试第一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第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形式来交流。

(三)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落千丈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

(四)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交流,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讨论,活动后的小结水平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小结的递进方式, 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5篇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1 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传统的“打开书”、“听老师说”、 “跟老师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用英语交流和做事能力的培养,适应不了教学基本要求所提出的语言能力目标培养的需要。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活动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实行师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学习Shoppillg这一话题时,可用教室一角作为shop,摆上书桌作为柜台,并放上学习用品。让学生扮演售货员用英语招呼客人做买卖;在单词复习时可设计商品贸洽会的场景,让学生们模仿产品推销员介绍产品……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 活动在于“活”与“动”。这里的“活”指的是活化教材,把教材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活动,把教学活化为交际。 “动”指的是身体部位的动、思维的动和主体意识的动。教学中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材料、交际化的教学过程和情景化的语言教学氛围,组织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大容量高密度勤反复的语言交际活动。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边学边做边玩,在融行为和语言为一体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在这种无心理压力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在特定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学会合作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综合语言素质。

二、活动设计要关注的几个原则

1 目的性原则。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形成必要的能力。发展综合语言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设计教学活动,明确学生通过活动后能学会哪几个词汇,哪几个句型。哪些方面的技能可以得到训练,哪一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培养,哪一方面的情感得到熏陶,哪一项学习策略得到指导,使活动最大限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 层次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处理好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三者之间不同层次的关系,既要有为熟悉语言所设计的机械性操练活动,又要有基于语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意义性练习活动,还要有具有语用功能的交际性活动,使学生在模仿中感知语言,在意义性的操练中理解语言,在交际中运用语言。另外,设计活动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经验、知识和情感,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让每位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做”。

3 贴近性原则。学生喜欢参与他们所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能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语言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感受到自己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喜欢做的事。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将会大大增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到调动,学习效率也将提高。

4 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丰富多彩、富有新意的活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要讲究其科学性,要有别于一般的游戏活动。教师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还应把重点放在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上。教师应考虑设计的活动中是否承载了足够的语言活动量,在活动中学生的语言技能是否得到训练,避免课堂上又唱又跳热热闹闹的,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弊病。

5 多样化原则。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且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观察研究自己面对的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等,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努力通过各种活动组织起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课堂学习模式,采用个体、配对、小组、全班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语言交际,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

6 多维性原则。多维性指的是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多维的。它不仅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评价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合作学习精神、文化意识、参与意识等,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捕捉学生在课堂上闪现的火花,让每位学生在有利于个体良性发展的评价中发展。

三、教学活动设计实例

案例一

活动:选拔班级运动员。

目的:学习话题sports,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习Can you……?Yes……/No……及相关的运动名称,为培养初步交际能力奠定基础。此活动适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一级水平。

活动形式:小组或全班。

活动步骤: (1)教师布置任务,告诉学生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班级需要选拔运动员参加学校运动会,并发给学生“运动员选拔调查表”。 (2)教师介绍几种运动项l目名称(如:run,do longjump,d0 high jump,swim,playbasketball.100 metres run.),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信息。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3)测试选拔运动员:用主要句型Can you…?在小组里调查同学们各有哪几种体育技能。如。考官:Can you run?运动员:Yes,l Can.I can run fast.考官:Can you d0 long jump?运动员:Yes,I can.Ican jump very far.(4)把调查获取的信息填入“运动员选拔调查表”。 (5)学生在小组中或全班汇报选拔情况,用Hecab…She can…汇报所挑选的运动员。 (6)最后教师宣布评选出来的运动员名单。

建议: (1)活动可以在小组或全班做,可以是学生间的或师生间的交流。凡是能完成动作,又能用英语流利表达的学生就能获得班级运动员称号。 (2)设计的内容要有“信息沟”,要让学生有真实交往的体验。 (3)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巡视。学生有困难要及时给予辅导。 (4)教师应注意全员参与。注意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注意课堂的调控。力求“活而不乱”。

案例二

活动:我的小木偶。

目的:在学习Body这个话题时,通过动手制作、简单的书面描述、口头交流谈论自己制作的木偶,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人体部位名称,以及运用本话题的主要语言结构ThisiB11.These are…进行交流。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同自己制作的东西结合起来。能较有效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活动适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二级水平。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

活动步骤:

(1)给每位学生一张较厚的纸。

(2)学生在纸上画人体部位,涂上颜色后剪下来。

(3)将各部位粘制成小木偶,边粘边说:This is…These are.

(4)学生为自己的木偶起名字。在小木偶身体的各部位写上名称(如:head,face,nose,eye,ear….),并在身体上写一篇小短文进行描述。如:I all Bo Bo.This is my head.It i8 big.These are my eyes.They ale blue.I Can see with my eyes…

(5)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边玩边谈论木偶。

(6)教师巡视注意导优辅差。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扬努力用英语的学生。

(7)教师评价小结。

建议:

(1)教师小结评价后,要记住展示所有学生的作品。

(2)此活动要突出语言实践,不要太强调木偶的制作。要有别于手工制作课。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英语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起点,活动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仍然重视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语法技能的专项训练,为了考级而学习和教学,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优化课程资源、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同学们沉浸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语言的魅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标限定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课堂活动必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设计和开展,使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不能有悖于教学任务。教师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指令明确清晰,让学生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活动的难度和要求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太大的差距。对于不同学生同一活动难度也会有所不同。活动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困难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甚至厌烦心理。所以,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层次性。

3.积极的评价措施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使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程度、方法,结果。评价以表扬为主,不过分苛求挑错,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参与其中,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目的。评价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课堂活动实施的有效性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活动设计得再好,如果缺失相应的实施环境和实施方法,就不可能实现课堂活动整体的有效性。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要有明确的指令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以免造成学生的误解,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或延缓教学进程。简单明了的指令语可以使参与活动的师生双方都很清楚各自的角色,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增加了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

2.合理安排小组

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合理分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水平及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按学生的个性性格进行角色分配等问题。有时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缺乏实际内容,华而不实,教师表现得无所事事也没有充分地参与其中,显得茫然和空虚。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小组分配,加大学生语言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行之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1.个人演讲

布置同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演讲,让学生到台前进行展示。比如可以布置接待来宾、公司概况、产品介绍等方面的演讲,让学生先收集相关用语,在课堂上充当司仪、经理、业务员等。要求学生陈述清晰、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确保听众能了解并掌握陈述的要点。对于上台演讲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要根据学生演讲的内容、技巧和语言的准确度做出点评。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角色扮演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情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不同的情境故事中以不同的身份探索和体验语言使用的能力,发散思维,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课堂教学参与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英语话剧,可双人表演,也可小组表演,角色扮演的方式既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能力。

3.看图说话

各式图片或漫画含有丰富的信息,看图说话是常用的课堂活动方式。教师可以扩展课文中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点,导入含有丰富信息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轻松地学习课外知识的同时更加投入地学习课文。如在讲到面试之前,让学生思考面试前要做哪些准备,如准备简历、公司的概况、常用的面试问题、着装等。学生对外表方面非常感兴趣,教师借题发挥,通过人物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平时,教师可以精心搜集各类高清晰图片,根据主题进行分类,自己建立教学图片资料库,以备教学所需。

4.小组讨论、辩论

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发表看法,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观点,进行辩论。讨论不仅使学生情绪放松,精神愉快,为以后学习环节做好铺垫,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你对大学生谈恋爱,大学生做兼职的利弊等话题进行了讨论,这些话题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都表出很大的积极性。通过辩论和讨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四、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优势

1.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英语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课堂活动能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和文化意识,兼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技能。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的活跃性。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比较多,学习差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少,久而久之后进生就对英语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教学活动可以把任务分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同时老师适度的赞扬和鼓励,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人人参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个体感受到尊重,同时也增强自我满足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目前部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

反思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很多学生在谈到进行活动时都很激动,以至于没有听清老师的指令就窃窃私语起来,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部分英语课堂只关注活动却缺少语言。

3.只注意活动的多样性而忽略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

4.重视课件设计的精巧,而忽略所设计活动的真实效果。

5.课堂教学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仅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工作质量,从而为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王丽.发展多元智能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反思[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活动

1. 设计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语言目标

“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而“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和掌握必备的语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够明确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何种语言形式,明确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课堂上,一个活动的完成往往需要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例如,在听这项技能训练方面,可以采用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或图片等素材,通过认真听录音认图片,听指令做动作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听力能力。在说这项技能训练方面,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人物或录音说,用所学词汇和语句进行英语歌谣说唱、交流或通过讲故事详细描述人或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读这项技能训练方面可以采用让学生跟读、朗读、齐读、几人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等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会张嘴,敢张嘴。另外,还可以设计简单的写的活动,作为对听、说活动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2. 活动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

如何提高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第一, 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第二,活动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真实生活;第三,活动的难度要适宜,要符合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第四,活动的内容要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化;第五,各项活动的衔接要自然,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性,并且量要适度。

梯度性指通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一定的层次进行反应;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把以书本为中心的活动转化为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熟悉和感知所学的语言,再进一步理解并应用。

3. 活动要将情感熏陶与学习策略指导融于一体

3.1 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想象力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大有裨益。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有意想象,又要利用各种时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鼓励学生再造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观察事物,并用英语进行描述,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背记的传统教学模式。

4. 正确、有效的活动反馈和评价方式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可靠保障

对学生所参与课堂活动的综合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是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一般都比较在意教师的评价,当在全班学生面前答对问题或有其他突出表现时,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当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参与活动后,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肯定和指正。学生就是在“活动参与――得到评价――思维修正――活动的再次参与”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激发兴趣、体验学习过程,并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语言技能。

总之,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让学生在鼓励性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不仅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而且对活动的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注重让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1] 贾冠杰. 外语教学心理学[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2] 谢盛圻, 王华敏. 教学的艺术[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8篇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观念是否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它是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以教学内容为中介,是“教”与“学”的一个动态过程,既是听、说、读、写的活动内容过程,也是各种思维训练过程。它的形式多样,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地分配时间,优化教学结构,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把语言知识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表现出来,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掌握语言的技能,从而达到英语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也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主要手段。听和读是学生输入过程,说和写是学生输出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感受语言的真实运用。

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备演、说、唱、画各方面的才能,通过大量英语语言的活动表现出来。当然,不同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也不一定相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大量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正确设计课堂活动内容,创设情境,增强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突出了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实际运用,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首先要求将听、说、读、写的教学进行定量,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它强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要求也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强调要加大语言的实践量,扩大材料的吸收量,通过各项活动,扩大学生与语言的接触机会。最后,强调课堂活动的双边性,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课堂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娱乐形式,而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所在,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对话,角色扮演分配以及游戏等活动内容,学生根据提供的活动材料,运用所学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组织课堂活动即是一门学问,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呢?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听力训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听清其音”,又要“听明其义”。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说和写是听和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开始阶段,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听力训练上,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把好听力训练关。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听力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所以说听力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英语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训练

学生说的活动就是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表达。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口语和录音,首先得到感性认识,基本听懂和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但这远远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交际的意义在于双边活动,因此,教师要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上课提问,开展伙伴式的交谈、操练等活动,把语言结构和语言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际中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结构,达到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加强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训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读包括朗读和阅读。朗读是根据教师的口语及听录音,然后进行简单模仿的活动过程,而阅读则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短文和对话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语言认识过程,这两种形式都是为读懂文章意思,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语言交流目的的一种手段。

四、加强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训练

英语写作训练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英语笔头表达和交际的练习。具体来说,写作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要用知识表示实际事物抽象化的符号,按英语的语法、用词规则,把要输入的信息用笔头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对英语句子和篇章的结构、词汇、语法、逻辑等的敏感性,使他们在表达中用词更准确,作文更讲究章法。写作训练还对培养用英语思维和养成严谨的学风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英语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英语进行交际。英语的听、说、读、写是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的必备能力,是学习和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听、说、读、写语言能力是各自独立的四种能力,又是统一的整体,通过听、读吸收外部语言,通过说、写输出内部语言,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9篇

1 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制定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

2.1 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2.2 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物理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2.3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能力。

3 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就是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物理概念的具体步骤。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四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3.1 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可操作的东西。

3.2 活动情景的创设。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超内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作了如下尝试:①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②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

3.3 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3.4 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议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①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②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③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活动的设计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活动教学的常见模式是:教师把教材上某一单元的活动内容介绍给学生,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围绕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之后请部分同学向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它也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体现。但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很容易让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成为了少数几位同学活动的平台,而更多的同学则随声附和,完全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或者由于活动范围过大、形式单一,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中,采取了如下策略:

第一,设计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 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活动中是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组织和协调好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对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出现的不影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语言错误,不必立即指出纠正,只要能连贯地表达思想即可。如果学生犯了一些影响交际的原则性错误,则应予以及时纠正。

教师可经常采用游戏和小组竞赛的活动形式,检查哪个小组参加活动和发言正确率高,给予参与者鼓励,给予优胜者表扬,并颁发奖品。课堂热闹活跃,学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为集体争光。这些活动本着把学生和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一起欢呼,一起关注。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较容易获得成功。教师可要求完成任务较好的同学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自编对话和复述课文,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他们的任务。要求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能背诵一些单词、短语及简短的语篇,回答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在小组活动中能就分配的任务与他人合作,在老师和组员的帮助下,能完成规定的任务。这种活动能促使能力强的学生得到锻炼,使他们成为学习骨干,带领其他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学习困难的学生感觉自己被关怀和重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把握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应遵循的原则具体体现在:

(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

(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

(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第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我们在教学上一贯提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因为所教的学生存在着认识能力、认识方式和认识结构这三个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若要全面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对施教对象的认识差异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根据课文内容与结构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言语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能力、方式,去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例如我在教授 "Types of Sports"时,我首先要学生说出他们所喜欢的体育运动的名称。由于这都是一些简单的单词,如"table tennis, basketball, football, high jump, volleyball, running, badminton"等,所以全班学生的兴致都很高,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单词。后来,我又请班上的体育生讲了做好这些体育运动的技巧。这样既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鼓励了部分因为英语能力不够而不敢参与教学活动但有其他特长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都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课堂活动方式应由学生个体活动逐步转向小组或集体活动。建构主义的重要代表皮亚杰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不是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从而不断加以调整、修改,使其理解更加丰富,全面。课堂活动设计和组合从个体活动、两人活动到小组活动就是体现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活动会产生信息差距,形成或促进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形式的转换让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不断循环中复习已学知识、习得更多新的知识。

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交流中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同时也给其他学习者提供类似的语言输出,而且"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积极反馈和帮助,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动机"。我们知道,我国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课堂活动只停留在个体活动的层面上,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得到和老师对话交流的机会。只有通过多向活动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尤其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通过活动的转换创造新的不平衡,以激发学生想学习的欲望 。

第四,注重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这一问题,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善于运用交际策略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活动的成败许多时候取决于交际策略是否被合理地运用。面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要达到交际的目的,任何人都必须遵从交谈的三个准则:坦率、寻找和谈话对象的共同点、随时注意倾听(Larry King,1998)。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然、安全的交流空间和方式,使他们在具有较强交际能力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胆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第五,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有专家认为,好课是有问题的课,它应该有继续研究和生成的空间,应该让学生有思考与发挥的余地。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考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一位教师在上Elias' Story 这节课时,设置了"新闻会客厅"这一活动,他让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Nelson Mandela和主持人,主持人就Mandela的生平,他如何帮助黑人与政府作斗争,如何消除种族隔离制度等方面对Mandela进行采访。主持人应在之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还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一些有意义有深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第六,利用好口头评价,提高评价有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教师口头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或在生生互动过程中,以口头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的评价。口头评价有及时性、自发性和主观性等特点,教师运用得当,能激励学生,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运用不当,则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无法进行。常有教师抱怨说,"我经常说 'Very good' 'You did very good job'等鼓励性语言啊,那为什么我的学生还是不积极呢?最后我设计的活动都是由我来实现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过于吝啬,虽然课堂活动设计很好,但学生不敢参与,问其原因,学生说"怕出错挨骂"。这些老师上课时,如果学生很快按教师的设想回答出问题,就对学生赞赏有加;但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的眼神是狠狠的,同时还说"Sorry, you are wrong." 这样的课堂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呢?

高中英语课堂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不能滥用激励性评价,也不能过于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和能力等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的行为,又要提出建设性意见,指明方向,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可以用,"Good try, but not exactly. 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one?"类似这样的评价,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另外,教师在口头评价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动达到良好效果。

上一篇:科技企业管理范文 下一篇:资料档案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