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1:43:02

科技与生活论文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科技与生活》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2008年5月9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半月刊部级科技类学术刊物。

《科技与生活》以发表国内外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涵盖科技各个领域。发行对象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权威性,是教育界企业界一直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可用于晋升、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吝赐稿。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质矿产研究;基本管理制度;专业技术管理

1、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

1.1 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矿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环境等问题。地质矿产应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矿预测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及成矿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找矿靶区、找矿方向、找矿前景及找矿远景。

1.2 地质矿产研究的职业定位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钻探)的布置和实施来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研究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特别是要研究确定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1)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调查、极少量工程验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普查阶段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各项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

(3)详查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4)勘查阶段是运行各项系统的加密工作,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投资和设计确定生产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矿产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可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合起来统称为“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专业(职业)、“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职业)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岗位(职业)。这样有助于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对地质矿产研究事业也是有利的。

2、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2.1 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经过刻苦钻研,笔者建立了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及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2010年7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获得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笔者撰写的三篇论文2011年发表于部级科技类期刊。《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发表于期刊《中国科技博览》,《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

(3)2012年元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发表于部级期刊《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5月,这篇论文获得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

笔者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的论述,标志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阐述了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2.2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样,专业技术管理也是一个管理门类。项目管理是包含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专业技术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地质矿产研究项目管理也是如此。

2008年元月,江西省物化探技术勘测院设立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这是单位内设的专业技术管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建立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为了进行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根据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术发展创新、专业技术推广应用、专业技术保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管理在笔者2011年、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有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J].科技与生活,2011(2).

[3]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4] 游小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5).

[5]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2(2).

[6] 游小毛.地矿科技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6).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 选修课 思索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缺失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这种缺失,让我们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要性。《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就是从实际出发,以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各类现象,以及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线索,从化学角度给予科学的解释。我在此详细介绍一下这门选修课开设过程中的一些思索。

一、开设《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的意义

我校作为一所煤炭特色工科学校,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煤炭的开采与利用相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科学素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应用化学知识去解释问题,解决问题,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

二、《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教学的实践

1.课程的选题与设置

生活中的化学内容包罗万象,饮食、衣着、医药、化妆、洗涤等方面不仅渗透化学原理的应用,而且涉及许多其它学科知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选取学生感兴趣、愿意学,同时又具有科普意义的内容,就成为本课程开设的第一要素。

综合学生的兴趣,结合院校特色,我作了如下探索:

(1)如何挖掘一门课程的特点

《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原本在很多院校都有开设,也有相对固定的教材,但是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课程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调整课程内容,打造这门课程的特色。我结合我校学生的一些特点,作了一些探索。作为一所前身归属于煤炭部的院校,我校的很多专业都和煤矿有联系,学生的实习课题很多也与煤挂钩,如何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这是开设本门课程的一个挑战,如果选得好,这又可以成为这门选修课的一个亮点。我通过调查、归纳、概括、总结,选取了煤炭后期加工中涉及的一些与化学化工相关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如何通过选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对和煤炭加工相关的化学知识的介绍,我还分别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分专题予以介绍。比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健康与卫生安全早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本课程中我专门开设了食品的营养健康专题,介绍了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女生喜欢美,平时接触很多化妆品,我专门开设了化妆品专题;男生对武器感兴趣,我专门开设了兵器化学专题。我还开设了时效性强的一些专题,比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学生都对三聚氰胺有极大的兴趣,我抓住时机,开设了食品安全专题。这些专题的开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的开展

《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由于是作为全校公选课开设的,具有课时少,课容量大,理论深度浅,常识介绍性内容多的特点,这就要求课堂效率更高,因此我选择了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并在课前做了大量的筛选整理工作,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经过多次梳理后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大量选取图片、视频等有声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对相关的专题,发动学生展开讨论,更深刻地理解课题的内容,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查

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我选择了开卷考查的形式,由学生自己选取授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写一篇相关的小论文,通过论文的评阅,我发现学生充分应用网络,联系实际。在论文的整理撰写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重新认识课堂内容,开阔了视野,有很大的收获。

三、结语

教学只有在思索中才能不断进步。通过《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的开设,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带动学生共同学习,通过煤化工、食品化学、服饰化学、化妆品化学、化学等若干个专题的介绍,将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日常生活的化学世界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科学素养,对于今后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做一个科普使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生活与生命中的化学》课程现已作为全校公选课在校本部和万方科技学院同时开设,学生覆盖了全校的大部分专业,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旦初.化学与人类(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布里斯罗.R著.华彤文,宋心琦,张德和等译.化学的今天和明天.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 iPad中文网站等 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探析 海外中文网站生存状况调查 中文网站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信息的质量评估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外学人在中文网站的言论特点研究 值得关注的十大智能硬件中文网站 财经中文网站 “人气基因”与竞争力趋势 论中文网站整体艺术设计的评价原则 美国新开通中文网站 彰显“中国热” 朱稣典在音乐出版与音乐教育上的成就述评 垮掉的中文网络 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评 论音乐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简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版权所有人: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中学生、音乐爱好者。适用范围:中学音乐备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查询与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全一册)开发与建设的。从横向分类来看,网站内容包括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从纵向结构来看,网站内容包括单元、州别、中国分类、外国流派、人物、作品。可以说该网站是一本全面的网上高中音乐教科书。该网站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是高中音乐教师、学生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习者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源网站。

四、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一)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

版权所有人: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关于奥尔夫、奥尔夫动态、会刊、招生讯息、李妲娜文集、刘沛文集、论文集萃、译文天地、教材教具、奥尔夫中国认证、奥尔夫之家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资料查询和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专门网站。该网站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体系概念、最新动态、委员会会刊、教学案例、培训信息、专家文集、论文集萃、译文荟萃、教材教具等资料,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认证和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等服务。该网站是一个由音乐教育专业机构创办、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以学术资源和服务为内容、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二)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网络实名:郭声健艺术教育网,网址:http://www.sj—

版权所有人:郭声健。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艺教动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集萃、教学点评、教案精选、艺术启蒙、新书推荐、投稿专线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音乐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学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及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参考,音乐教育论文浏览,音乐教案交流与研究,音乐启蒙教育研究资料浏览,音乐教育新书查询等。网站特色:该网站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主办,是一个以音乐教育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该网站的资源主要有:音乐教育课题申报与研制指导、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音乐教学个案点评与教案精选、音乐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资料、音乐教育新书推荐等。该网站为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到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资源,其音乐教育专家主办的背景也为其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哈睿.论音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倪军.网络环境下高等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音乐探索,2006(1)

[3]袁莉萍.论音乐信息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3)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普通大学

要求字数:5000附8分钟PPT

论文用途:mba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中国已经不可抗拒的被卷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中国企业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参与全球竞争。国际市场的理性化,企业竞争的愈加激烈,使得单纯物质力量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少,企业文化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经营者和学者的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哲学。通过企业文化,员工的精神得以凝聚,进而组成和推动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维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研究已取得的相关成果

四、研究内容(论文写作思路和初步提纲)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附:参考文献

[1]刘志迎,试论企业文化冲突,价值中国,2007,102(11):26-30、

[2]韦华伟,企业文化融入形象广告,企业文化杂志社,2007,65(8):25-28、

[3]韩浩波,企业文化建设的冷思考,企业文化杂志社,2007,102(13):15-18、

[4]蒋锡培,中国企业管理的根在哪,企业文化杂志社,2007,12(6):22-24、

[5]张德著。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O、

[6]徐晓燕,和谐企业: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为目标,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第5期。

[8]郝殿华,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第6期。

[9]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0]刘亚臣。管理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265-266、

[11]申文青。论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经济师。2005,3、

[12]王晰。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52、

[13]曾昊,陈春花,乐国林。组织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7。

[14]于天远,吴能全。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综述。经济管理。2009,4。

[15]张磊楠,刘益,赵阳。组织文化刚性产生根源及影响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9,10。

[16]申文青。论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经济师,2008。

[17]胡法。银行企业文化探析。中国金融家,2007,(2):88-90

[18]刘振远。ZC公司企业文化的设计。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7-18、

[19]王启奎。HOS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12

[20]王永新。新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8、

[21]杨强。D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9-40、

[22]周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见君远管理咨询网站。2009、12、

[23]智萍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天一企业文化网。2009、12

[24]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25]周可真、张薇。论管理哲学的产生极其学科性质。江海学刊,2010年1月。

[26]屈群萍。试论管理哲学视野中的文化管理。南方论刊。2008年第5期。

[27]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孙建敏、黄卫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8]彭新武。管理哲学的问题及其当代性。哲学动态。2007年第2期。

[29]李兰芬、王永明。论管理哲学的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8月43卷第四期。

[30]阎秀敏。管理哲学在中国的研究思路评述。汕头大学学报。2009年第25卷第6期。

[31]李培挺。管理哲学何为?—评《论管理哲学的产生及其学科性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34卷第4期。

[32]王成香。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17卷第4期。

[33]葛荣晋。中国管理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4]稻盛和夫。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中外管理。2009年3月。

[35]稻盛和夫。活法。曹岫云译。东方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二版。

[36]钟放。文化视角下的道生经营哲学与企业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文论文。2008年。

[37]张邦松。改造日航:稻盛和夫的‘精神胜利法’。经济观察报。2010年8月。

[38]宋刚、王续琨、冯茹。管理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发展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2008年8月。

[39]王育琨。稻盛和夫火线救日航。上海证券报。2010年1月。

[40]任远。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期。

[4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企业经营者城战与发展专题报告。经济界。2007年。

[42]钟放。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讨论会纪要。冯雅编。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讨论会。东北财经大学。日本学论坛。2007年12月。

[43]孔东。管理哲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44]曹岫云。重振日航稻盛哲学的公开实验。中外管理。2010年3月。

[45]张冠男、杨洪兴。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研究生开题报告(二)

题目:基于农业科技创新视角的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姓名:石**

学号:****

专业:会计学

导师姓名:杨**

1、1选题背景

2012年初,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以期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先行试验。金融体制改革的浪潮不但在乡镇掀起,同时也蔓延到农村,农村的金融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借着改革的春风和农业科技创新在全国的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但是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风险性和银行信贷的稳健性之间存在矛盾,常规性的金融服务又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发展农业科技,就要有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就要求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制度都要有所变革和创新。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吉林省农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下,科技含量较低。改造传统农业、使之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高新技术向农业的渗透,就需要不断的农业科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农村金融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吉林省农村金融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约束和定位异化,导致农村金融未能实现“三农”发展的目标,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在金融市场上,基本侧重于信贷资金的借贷,农村保险发展举步维艰,证券、信托和租赁等领域的开发缺位严重,金融服务方式内容单一,尤其是边远乡镇金融服务缺失,农村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农业及农业科技的发展。如何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同时更好地满足农村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扩大农村金融规模,是吉林省农村金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吉林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1、2选题意义

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农村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结合吉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实际现状的研究分析,对比、借鉴。对吉林省农村金融的滞后和金融体制、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匹配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农村金融改革的新道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工具创新、拓宽金融渠道、完善金融制度、构建金融体系,一方面立足于并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充分地做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另一方面,最大限度规避农村金融风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综合能力,让科技缔造生产力,让生产力转化成内生动力。

1、3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以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为契机,以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为依托,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促进吉林省的农业科技经济的发展,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为吉林省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本研究第一章是绪论,指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文章的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章,对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创新进行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第三章,对吉林省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科技融资的现状、特点、不足进行研究,找出现在吉林省存在问题和不足,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第四章,对吉林省科技创新融资需求进行分析,对其特点,形成原因,形成的障碍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五章,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的构建,找出农村金融和农业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和所需的金融环境,构建多层次金融开发组织体系,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第六章,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基于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对农村金融制度、工具、机构改革创新的研究,找出适合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新模式,使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吉林农业大省的崛起和腾飞。第七章,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对策,针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新的增长点的推进,提出恰当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农村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支持吉林省农业腾飞内在动力。

1、4文献综述

国内外针对农村金融的研究较多,相关文献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通过农村金融资源发展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和影响的角度,看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相关的理论支持:

1)白钦先教授(1988)曾经这样描述金融“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国最基本的战略资源。”金融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为经济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持续的活力,所以资金的流向就注定了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振兴和崛起。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处于基础地位薄弱,城乡社会二元经济两极分化严重,资金匮乏等,所以农业科技创新没有这样稀缺的战略性资源的流入,就很难发展,壮大。因此农村金融创新改革问题变的尤为的重要和突出。

2)黄薇、于明霞(2007)认为,所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是指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直接配置资源的作用,结合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具体特征,在保证金融机构自身最大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金融产业和农业产业化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两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在此过程中,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基本前提,满足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是工作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和运行机制。

3)冉光和(2011)结合了世界各国的农村金融资源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大体把世界农村金融分成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商业性金融,如美国、德国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为主,日本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以小额信贷为主。各国通过政府补贴、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业贷款和农业生产社会化等各种渠道,为农村融通资金,开展满足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所需的各种金融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创新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4)徐希民、卞强善(2002)认为农业产业化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主体空位、角色错位;资金进城,暗渡陈仓;比较效益低,风险大等问题。陈华元、吴妙娟(2005)提出农业产业化融资途径包括正规金融和民间借贷,从供给的角度观察,这两条渠道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都还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存在总体数量不足和结构断层问题。

5)朱永德、张乐柱(2003)认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弱化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农业银行已经将金融支持的重点转向盈利率较高的二三产业;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支持重点不在农业产业化上;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的力量薄弱,加上商业化倾向趋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民间金融不能成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重要力量;支持农业产业化切入点的错位等五个方面。

6)吴敬远等人(2001)认为应该通过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支持农村应用新的科技成果三条途径来实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蒋敏敏(2004)认为应该包括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分工,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完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四个方面。

7)林毅夫(2003)提倡构建农村资金导入回流机制,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导向激励和调控机制。综合运用利息补贴、税收、担保等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农村。

8)毛英煌(2003)在文中指出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创新,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拓展服务手段。尽快构建城乡通用的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提高电子网络的应用效率,保障网络的稳定性。提高服务效率,做到准确、高效,及时。提高大额和小额支付覆盖面,疏通汇划渠道,发展个人支票和通存通兑业务,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在农村积极开展票据贴现、项目融资、订单贷款、保函、信用证、信息咨询和投资理财等服务。

9)马晓河,姜长云(2006)提出支农信贷方式创新,改变贷款“申报过严、手续过繁、时间过长、审批权过分集中”的现状,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贷款效率。对符合贷款条件者可通过农户贷款证、联保贷款、评优授信和开办“高端农户”贷款等方式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资金支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关键问题、创新点

第2章国内外农村金融比较研究

2、1先进国家农村金融、农业科技融资研究

2、2国内农村金融、农业科技融资研究

第3章吉林省农村金融及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融资现状分析

3、1吉林省农业科技现状

3、2吉林省农村金融现状

第4章吉林省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分析

4、1吉林省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分析现状特点

4、2吉林省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分析缺口形成的原因

4、3吉林省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分析缺口形成的障碍

第5章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构建

5、1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的金融环境

5、2构建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体系

第6章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基于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6、1农村金融工具创新研究--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

6、1、1保障型农村金融工具

6、1、2融资型农村金融工具

6、2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

6、2、1信用风险规避制度

6、2、2利益补偿机制

6、2、3农业灾害保险制度

6、2、4农产品期货市场机制

6、3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研究--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

第7章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7、1政策建议

结论

1、6本文的创新点

1、通过到相关部门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到吉林省农业需求缺口的现状,通过对吉林省农村金融和农业科技创新融资的现状分析,得出吉林省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其深层次的原因。

2、对适合吉林省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改革结合农业科技创新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使金融体系改革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本土化,达到整合资源,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的目的。

3、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如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如何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成生产力,如何使生产力转化成经济效益。

1、7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著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性和理论性资料。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发达农业国家和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科技融资情况进行比较,结合吉林省农村金融自身的特点,借鉴其模式,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原因,从而推动农村金融、农业科技融资的发展。

1、8进度安排

2012、7-2012、9理论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的要求,撰写开题报告,

进行理论研究

2012、8-2012、9资料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12、10-2012、12论文撰写阶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13、1-2013、3论文定稿阶段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13、4论文审查阶段将论文提交送审

2013、5论文答辩

[1]黄薇,于明霞。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弱化成因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2]安增龙,姚增福,王乐玲。黑龙江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J]、时代金融,2007,(6)。

[3]刘希宋,王,赵德海。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商业研究,2002,

[4]罗富民,朱建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J]、农业经济,2007,(2)。

[5]朱冰。论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作用[J]、农金纵横,2003,(3)。

[6]洪艳。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计划与市场,2000,(4)。

[7]盛亦工,潘峰,季文柱。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探[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3,(1)。

[8]张蕊。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金融支持[J]、改革与发展,2003,(4)。

[9]蒋敏敏。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J]、现代金融,2004,(5)。

[10]吴敬远,王孔宝,初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途径[J]、济南金融,2001

[11]徐希民,卞强善。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J]、农金纵横,2002,

[12]陈凌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3]陈兴平;陈明根;;关于发展我国农地金融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14]林毅夫。金融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3、6

[15]陆磊。农信社改革模式需要改革。财经。2006年1月

[16]牟少岩;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7]马晓河,姜长云。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6年12月

[18]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9]毛英煌。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想[J]、世界经理人周刊。2003(8)

[20]牛建宏万成金立新刘诗平李芳芳;“解渴”农村金融尚需破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农村金融与信贷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22]齐日光韩志远夏冰;农村金融服务应与“三农”一体化[N];金融时报;2007年

[23]沈理明。朱敢。加快福建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J]、福建金融。2007(5)。

[24]邵兴忠。金广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研究生开题报告(三)

(一)选题依据

1、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涵着双重意义。因而,发挥生活的地理教育意义和地理一样的生活意义,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活地理教育”其基本的两个内涵是:一方面,为了学生的生活而进行地理教育,发挥地理教育的生活意义;另一方面,地理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好生活对地理教育的意义。

2、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处在社会环境之中,也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而受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想意识、行为能力逐步由感性变为理性的重要阶段,由幼稚变为成熟关键阶段。基础地理教育应回到其本原的目的上去,即为了生活而进行地理教育。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地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地理教育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渠道,使人变得更睿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能更好地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甚至改造自然。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3、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实现这一理念,地理教学必须体现“生活化”,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为其成人、生活、就业做准备。

(二)选题意义及前景

1、凸显学科价值,丰富地理教学理论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由是出现了,高考科目中有地理,中学就开设地理,高考取消地理后,中学也就停开地理,或者是地理学科在中学里很受歧视。为了争夺地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一席之地,数百名专家集体象教育部呼吁,要求恢复地理为高考科目。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同时在生活化地理教学探讨和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归为本位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形成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有用处的地理教学体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地理生活化教学,将地理教学指向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这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上半年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由于是生活的问题,身边的问题,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

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取之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乡土的“有用”地理,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地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地理生活化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找到了深厚的生活和实践基础。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地理生活化教学扎根于现实生活,以事实为根据,以实践的需要进行思维。这必将培养学生根据事物各自特性选择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做到实践和思维的统一。思维里面最可贵的是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地理生活化教学蕴涵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进行挖掘便于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3、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有些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地理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4、促进教师更加注重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两教”,教材和教参,认为课本上涉及到的理论和知识点,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去记住,过分看重学生记住哪些知识点,记住多少知识点,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忽视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于生活,地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参考课本、高于课本教学理念,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积累地理教学素材,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愿意学、能进步。教师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才能将此灵活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中学生活化地理教学现状

19xx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列举了地理教育在发展个人知识与理解力面的作用与贡献:

(1)认识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事件,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各种事件的独特认识与看法。

(2)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统,以便理解各生态系统内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按自然系统的整体性规律利用自然。

(3)认识地球上的主要社会经济系统,以便对地方有所认识,包括:认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理解按照不同的文化观念;;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政治制度创建环境不同途径。

(4)认识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以鉴赏人类丰富的文化。

(5)认识作为日常活动空间的本区和国家结构及运动及运行方式,以便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管理。

(6)认识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和机会,以便参与广泛的国际会作和国际交流。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认识地球的重要性,而地理科入为一个综合科学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平台,里面强调先从自身的环境开始,扩展到到世界。

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诸如野外考察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阅读和分析地理信息技能以及读图用图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对人们日常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有用,而且对日后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大有帮助。由此可知地理能和生活的关系其实是十份密切的,我们从学会这些技能的同时,对发展我们个人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助正确审视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7篇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8篇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9篇

时光如流水,转眼之间,又到了离别的季节。四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即将向贵大告别。四年之间,校园发生了太多改变,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眼看着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比较优势》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难度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该领域涉及范围较广,数据不好收集,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各方面的比较优势茫然不知从哪一方面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一些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下,最终确定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并引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太多的事值得我铭记,有太多的人我必须感谢。 感谢我的导师王教授,我的论文是在王教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题目的选择到论文最终定稿,王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王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王老师在论文的选题、研究理论、框架结构、数据整理,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不慕荣利,平易近人,对学生认真负责,他对学术的热爱、对工作的投入、对生活的朴素,让我由衷地敬仰,他的学术风格、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前行。从他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俗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王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科技学院曹老师,在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以及考研过程中对我的关心与帮助,不仅如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曹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她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宽容和谆谆教诲。本次论文的完成,曹老师虽没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写作过程中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她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我的实习老师孙老师,孙老师作为黔西统计局的领导,尽管工作繁忙,但是也抽出很多时间来与我们交谈,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是孙老师为我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使我的分析得到精确的计算,从而给最终的结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孙老师善良的品质和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谆谆教诲也铭记于我心,对此我深深感激! 感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感谢四年来帮助和教育过我的左章权老师、叶天宏老师、郭凤芝老师、朱静老师、余维清老师、刘涛老师、胡明老师……一路走来,从您们的身上我收获无数,却无以回报,谨此一并表达我的谢意! 感谢所有帮助过和支持我的同学们,你们都是我坚实的支柱和后盾。谢谢你们在我成功时为我喝彩,在我失败时给我安慰,我始终不忘你们在平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我的关心、信任、鼓励和帮助。还要感谢我的许多好朋友,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你们给我的是无法言表的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最迷茫、最失落的时候,给了我希望和力量;在我最难过的时候,给了我安慰;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支持;在我最失望的时候,给了我信心。有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坚强地战胜一切困难,做最优秀的自己。 还有许多人,也许他们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依然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无法一一罗列,但对他们,我始终心怀感激,就让我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你们,祝福你们。 再次对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说一声“谢谢”! 又是一年夏天,又到一段学习的尾声。学习的过程无处不在,我愿意永远做一个赶路的行者,勇往直前,在宽广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完美和精彩。对于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培养了成千上万学子的贵大来说,或许我只是一个过客,但对于我来说,贵大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的人生即将进入另一个阶段,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论文出处(作者):^o^挚爱一生2006^o^烜娃娃

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总结

科技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0篇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编辑推荐:学科带头人工作总结

2010学年个人年度总结

2012年度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总结教师考核工作总结

上一篇:中学小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