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3 18:04:47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体学习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人才工作等有关文件材料,特别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县人才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做到不拘一格,人才辈出。

(二)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我局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稳定科技队伍。年初分别召开组织人事部门干部、各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政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通、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队伍,锻炼提高一批心系农民、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我局开展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三)抓好科技培训和人才培养

1、抓好科技进村入户工作

全县农业系统共抽调38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别进驻17个村,完成科技样板2580亩,其中粮食样板1480亩、丰产茶园样板550亩、蚕桑新植样板100亩、稻鱼工程示范350亩,水稻精量栽培50亩,甘蔗样板50亩,辐射带动1.2万户5.4万人。科技人员及时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农户集中培训,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共办黑板报125期,发放科技宣传资料2.75万份,召开科技培训会186次,培训农民3.25万人次。

2、以实施阳光工程为抓手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

按照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县劳促会协同县扶贫办、县人事劳动局、县职教中心完成技能培训4万人。

3、县农经站负责在柯街镇松林村和漭水镇共裕村实施两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在翁堵和苟街两个乡镇建立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致富带头人1万人。

4、农业局人事科按上级下达指标和要求,认真做好“国贴”、“省突”、“省贴”人才选拔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人才自身观念存在安于现状、创新不够。表现为科技人员领头创业的氛围不浓。二是农技推广服务的方法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制约科技兴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表现为一些地方在开展农技推广中只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更新,忽视了科技兴农工作中主要服务对象—农民的科技素质的提高。三是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但由于财政比较困难,经费的不足,制约科技兴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下年人才工作计划

(一)学校培训

通过农广校培训,发放绿色证书1400人;农业机械学校培训拖拉机及其他农机操作能手250人。

(二)科技进村入户培训

选派本系统思想好、业务精、事业心强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帮扶,培训农民3.5万人次。

(三)实施项目培训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成长提高

举办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学术年会上,南宁市科协邀请了东盟工程科技院两位院士、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并向全市广泛征集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年会还安排海外专家到本地企业走访,突出年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共吸引了1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发言30多人次,评出优秀论文39篇。

广泛推广宣传萃智理论创新方法。在广西南宁市科协的积极引导下,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在全区率先导入创新方法,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甘蔗收割机等系列农机新产品,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研发的甘蔗机械产品填补了全国甘蔗机械产品的空白,被列为国家萃智理论成功案例;联合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讲座,园区企业技术主管和技术人员100多人参与学习;联合广西科协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研讨会。

开展乡土人才科技培训。广西南宁市科协邀请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陈明才传授马铃薯冬季种植管理技术及相关产品营销信息,广西田园生化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经理介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及新产品。来自各县区农技协负责人及协会会员、乡土人才约100人参加培训。

搭建人才“评价平台”帮助人才脱颖而出

开展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通过评比鼓励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比。2012年全市共开展“讲、比”活动企事业单位42家,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1.8万人次,活动立项510项,收到合理化建议1210条;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经评审,3个农技协,1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科普带头人获2012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成广西南宁市第二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工程院吴孔明院士、袁慧珠等五名专家成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进站院士专家,与企业进行“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合作。

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示范效应好的学会项目开展。经评审,广西南宁市科协共支持市作物学会、市中医学会等开展的《籼型三系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特优582试验示范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31个项目。

组织科普专家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科协系统组织专家进农村、进社区132场,共邀请50多名专家参与科普活动。

搭建海外人才“引进平台”人才成长初显成效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贯彻落实好《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加强人才工作作出的决定,对于全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决定》下发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0]7号),对《决定》中一些要求明确、责任清楚、便于督促检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分解落实。各地、各部门特别是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充分认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组织措施等。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在贯彻落实《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人才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努力开创我区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整体推进人才工作

贯彻中央《决定》和全面实施《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就各部门贯彻落实《决定》和实施《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分工。

(一)营造良好氛围,优化人才环境

1.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实施人才强国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电局、文化厅)

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为各类优秀人才排忧解难。(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3.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对现有人才政策、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政策、法规规定,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根据新的实际,创新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法制办)

(二)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4.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加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财政厅、统战部、科技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协、自治区党校)

5.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6.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地作用。(组织部、教育厅、人事厅)

7.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切实使用好这一宝贵资源。继续选派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教育厅、人事厅、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团委)

8.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完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人事厅、发改委、教育厅、组织部、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三)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9.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研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同行评价机制。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努力提高人才评价水平。(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科技厅、经委、教育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科协)

10.研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政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组织部)

12.研究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国资委、组织部、经委、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3.研究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引进同行评定资格的机制,将资格评审交社会有关部门或中介机构。(人事厅、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协)

14.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人事厅、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科技厅、法制办)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

15.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

16,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人事厅、组织部、统战部、国资委、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7.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公安厅、人事厅、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8.制定专门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发挥作用。(人事厅、科技厅、科协、总工会)

19.改进和完善统计方法,规范统计口径,统一统计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统计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人才信息网络系统。(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经委、工商局、工商联)

(五)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

20.研究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岗位津贴制度。(人事厅、财政厅、组织部)

21.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人事厅、财政厅)

22.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股权分配激励制度。(国资委、经委、组织部、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

23.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规范并实施自治区各类人才奖励制度。(人事厅、组织部、国资委、经委、科技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总工会、科协)

24.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衔接办法。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投保制度。逐步实现福利货币化,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财政厅、国资委、经委)

(六)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5.实施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制定符合我区区情的人才培训规划。(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

26.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党政人才。以地厅级和县(市、区)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组织部)

27.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国资委、组织部、经委)

28.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组织部、科协)

29.改进和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和其它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制度体系。(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科协、科技厅、卫生厅、农牧厅)

30.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和优秀企业家制度。(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科技厅、国资委)

31.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挥离退休人才作用。(人事厅、民政厅、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协)

32.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的工作,大力支持宁夏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健全吸引人才来宁工作与服务的政策措施。(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公安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战部、组织部)

33.建立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留学人才库。发展和规范引进海外人才中介组织。(人事厅、教育厅、组织部、科技厅、科协)

(七)促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34.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抓好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中央单位来宁挂职干部、福建省来宁挂职干部及“博士服务团”成员的作用。(组织部、人事厅、团委、扶贫困、科技厅)

35.研究做好党外人才工作。组织好派、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人才的培养使用。(统战部、组织部、人事厅)

36.重视开发少数民族人才,继续采取外派学习、下派锻炼、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组织部、人事厅、统战部、团委、妇联)

37.重视培养妇女人才,大力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组织部、人事厅、妇联)

38.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组织部、团委、教育厅、人事厅)

39.研究和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积极提供有效服务。(统战部、组织部、人事厅、经委、统计局、工商联、科技厅、科协)

40.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国家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重视发展岗位技能培训,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国资委、经委、科技厅、总工会)

41.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加快构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和农村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农牧厅、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扶贫办、科协)

42.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各级财政及发改委要保证人才工作经费的按时划拨,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财政厅、发改委)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贯彻中央《决定》,实施《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直接关系到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进程,关系到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安排,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决定》和《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领导是关键。要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做到谋划事业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要进一步充实人才工作力量,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合理分工,落实责任,抓紧开展工作。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其他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二)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坚持工作程序,统一政策出口,凡各成员单位草拟的需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上报、下发的人才工作文件或命名表彰的集体、个人名单,应报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再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以部门名义出台的涉及全区人才工作的文件,应报自治区人才办备案。

(三)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以《决定》和《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为指导,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制定工作计划要突出针对性,对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提出工作进度,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限期解决;对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理念,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健全机制为目标,以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激励的体制机制,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吸引和促进各类人才在*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爱岗敬业、建功立业,争创人才工作先进区,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区人才队伍总量明显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明显提升,活力明显增强,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推动、引领作用明显提高。

(二)重点目标。

1、实施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三年培育出区以上优秀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各50名。

2、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每年选拔命名10名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10名以上高成长的企业家,10名以上重点发展的企业家。

3、实施企业招才引智工程。每年引进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10名以上,科技人才团队3个以上,本科以上学历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以上。

4、实施名特优教师培养计划。新培养省级特级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10名,市优秀青年教师20名,区学科带头人100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20名,区教坛新秀150名。

5、实施卫生人才优化计划。在大力推进现有人才学历、职称结构优化提升的同时,每年引进副高以上专业人才2名,研究生10名,本科生70名,大专生40名,通过省公开招募医学类本科生15名。

6、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合作经济组织专业人员3000人次,农村财务人员21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

7、实施技能人才增长计划。每年新培养技能人才不少于2000名,其中高级工不少于300人。三年后,全区技能人才队伍中的高、中、初级比例达到15:65:20,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以上。

8、实施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共招录500名本科以上毕业生,全面开展科学发展素质提升工程、专业知识、学历培训等行动计划,大规模培养党政干部,提升能力水平。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研究制定《*区2009-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抓好全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各类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结构优化。严格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坚持举办“周末课堂”,坚持区属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旁听制度,坚持区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考试制度,认真实施公务员“5+X”培训工程,加大专题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公务员队伍、区管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制度,每年安排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到党校进行集中培训,到基层进行挂职锻炼,促进青年干部的快速成长。建立优秀创业人才选育机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建立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引导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开展区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定期集中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高成长的、重点发展的企业家。建立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制度,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力度,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补贴制度,加强培训管理与考核,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实际效果。加强大学生村干部跟踪培养,每年选拔一部分大学生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到上级机关部门进行跟班学习。探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推动我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加强人才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载体建设。建立健全区人才协会运行机制,以建言献策、决策咨询为主要内容,优化会员结构,发挥会员作用,充分发挥协会及各分会集聚人才、服务发展的独特作用。加强*经济开发区、区科技孵化器、市科技创业中心江北分中心等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每年吸引和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人才。逐步建立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对符合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融资服务,促进具有重大发展前景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鼓励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包括各类产品研发中心)的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措施,支持有条件企业独立或联合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与高校联办实训、研发基地等,提高企业集聚各类优秀研发人才的能力。

3、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放开思路、放开胸襟,以时不我待、求才若渴的精神抢抓引才机遇,广揽天下英才。制定出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评价标准、优惠政策、工作流程、服务和管理机制,引导支持各用人单位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建立优秀留学人员来六工作的服务措施,吸引优秀留学人员来六择业发展。建立激励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现有人才、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创新。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毕业生接收和推荐就业工作,落实“一村一社区两名大学生”工程,争取省公开招募本科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名额,不断加大机关和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选聘工作力度,大力吸纳和储备各类人才。发挥区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作用,大力引进国外专家为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加强与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优化柔性流动人才的服务、激励机制,积极开发利用区外人才和智力资源。制定出台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和服务家乡的激励和服务措施,大力实施“还巢工程”和“返哺工程”。要把招才引智放到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4、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力度,坚持事业单位进人凡进必考。探索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在子女入学、就医、体检、职称晋升、技能晋级、推优表彰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建立地方性职称评审和技能鉴定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开展地方性职称评授和资历认定工作,调动各层面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地方性的荣誉称号设立和评授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相应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探索建立区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创业创新人才给予每人每月一定的岗位补贴。逐步建设一批产权归政府所有、由区人才服务中心管理的人才公寓,建立人才公寓使用管理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住房服务。逐步建立人才购房补贴制度,对在*工作的有较大贡献创新创业人才,在购房方面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实行名特优教师奖励制度,加快推进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倡导“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理念,鼓励企业对优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年薪、重奖股权、知识产权折股、期权激励等收入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向企业和农村基层流动的政策机制。大力表彰在全区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认真做好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相关领导岗位以及区人大、政协任职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我区各项事业中显能展智、建功立业。

5、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创立完善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服务效能。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区所有用人单位的人才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人才信息的及时交换与共享。建立人力资源情况网上报送制度,及时掌握用人主体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做好人才招聘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库,加强动态分析研究,定期人才需求目录,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成立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通过网络平台、专人跟踪、领导联系等多种形式,及时为他们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促进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积极开发利用准确、高效、全面、快捷的人才服务软硬件系统,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快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整体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各项人才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并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基金。区财政局根据每年区财力状况和人才培养开发、引进的实际需要,合理调度资金,不断加大人才开发专项投入,为全区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制定人才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各部门人才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人才专项经费真正用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工作上。建立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区财政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共同投入的机制。积极抢抓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资源再配置机遇,加强人才专项经费调度,保证有效投入,重点引进一些包括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在内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四、组织领导

1、创新领导体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区委成立区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人才强区和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工作,协调推进人才工作先进区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组织部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关于人才强区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重大事项的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工作,区委办、政府办、人事局、宣传部、农工办、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化旅游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协等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创造性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各项举措的实施。各街镇、各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由“一把手”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实施的重要责任。

2、优化工作机制。实行区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听取上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确定下一季度工作计划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建立人才工作会商制度,对人才规划制定、政策起草、服务创新等人才工作重要事项,由区人才工作办公室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再提请区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建立企业人才工作信息员制度和园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人才政策、服务在企业的落实。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激励制度,以区里分解到部门的人才工作和部门自身的人才工作作为考核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完成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完成不好的进行批评教育。

3、营造工作氛围。要通过各类人才组织和人才论坛的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区内各新闻媒体要按照人才强区、舆论先行的要求,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区的人才政策,宣传我区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社会上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典型事例,着力营造科学发展、人才先导的社会舆论氛围。各街镇、各部门、各园区要积极通过人才招聘、宣传画册、公益广告、标语、横幅等形式,为人才强区战略实施营造氛围,促进人才强区战略深入人心。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孵化器;政府职能;人才;资金;政府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113 -02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中小型的科技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经济繁荣和促进就业的重担。因此培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地方政府又一要务,因此各地相继建立起了企业孵化器对这些企业进行培育。但对于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企业孵化器仅仅是一座大型写字楼,只有“窝”,但没有“蛋”。面对现状,政府如何定位?下面以无锡科技创业园的发展为视角,谈谈对企业孵化器的管窥之见。

一、无锡科技创业园的概况及特色做法

无锡科技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月,作为无锡地区第一家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第一家部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现拥有科技创新载体约15万平方米,先后获得部级省级多个荣誉。截止到2011年底,该创业园累计孵化毕业385家,当年实现企业技工贸收入260亿元,成绩斐然。成功孵化了尚德太阳能、“感知中国”中心、美新半导体、中兴光电子、创明传动、祥生影像等优秀企业。该创业园对企业孵化取得这么大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引进人才,坚持政策先发

人才是企业孵化的基石,是发展的载体,是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吸引人才,无锡在全国率先提出“530”计划,这个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就是现在的国家“”。在全国许多地区相继出台引进人才的政策时,又推出了“后530”计划、“泛530”计划及“无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这些政策在全国都具有先导性。正因为无锡始终保持引进人才政策的先发性,吸引了像施正荣、刘海涛之类的创新创业高科技人才,孕育出尚德太阳能、“感知中国”中心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二)做好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政府服务是企业孵化的保障。无锡的服务,可用三句话来形容:“创业之初做保姆,创业之中做导师,成功之后做保安。”此外,为了给入孵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政府出资建立了人才招聘、市场营销、企业融资、法律服务、创业辅导、生活保障等六大中介服务平台,以解决入孵企业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资金投入,政府不做旁观者

资金是企业孵化的源泉。无锡新区根据既有的资源禀赋条件,提出构建“五首型”(首投、首贷、首担、首保、首购)科技金融体系,依托投资融资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入孵企业以向风险投资机构推介、向融资银行担保、直接参股投资、争取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提供资金,并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协助指导资本运作,积极培育上市融资。

二、当前企业孵化面临的共性问题

纵观无锡科技创业园先进的经验,回顾全国企业孵化的现状,可归纳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一)引进人才,只是简单的资金刺激,缺乏必要的保障

为了引进人才,抢占人才高地,各地纷纷出台更加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例如一些政策规定,只要身份是海归博士,手中有项目,政府当即给予相当优厚的创业资金。只要有诱惑,就不可避免会有冒险者。一些人经过精心包装,摇身一变变成所谓的“高科技人才”, 到处骗取项目经费。还有一些创业者,本身是高科技人才,但他弄虚作假、到处圈地圈钱,例如,有部分创业者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多地注册公司,反复骗取政府扶持资金。如何对此类公司进行事后监督、惩治,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紧迫的题目。

(二)政府主导下孵化器未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主导下孵化器仍停留在提供简单的科技物业服务层面,使孵化器沦落为“物业管理公司”。因而导致企业孵化率低。政府的行为没有随孵化器自身发展、创业环境与创业企业的需求而变化。孵化器的服务内容,从它的诞生到现在一直在演变、丰富和发展着。政府对其中的作用也应随之变化。从国内外孵化器的发展历史来看,孵化器的服务已经从传统行政服务发展到以提供各类增值服务为主,再到以投融资服务为主,这是孵化器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必然发展之路。

(三)政府软环境建设重视不足

企业孵化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硬环境支撑,还需要政府提供投融资、法律、信息咨询、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及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软环境扶持,而这些正是我国在政府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远未到位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相关政策不到位,例如尚未建立相关的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其次,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基于地方政府对经济效益的考量,这些政策并未完全落实。第三,缺乏建立与创业服务机构相配合的社会服务机制,造成孵化器孤军奋战,孤掌难鸣。

三、做好企业孵化的几点探索

从无锡科技创业园先进的经验可以看出,决定企业孵化的三大要素:创业人才、政府环境、创业资金。

(一)对创业人才,政府应做好管理与服务

为了吸引创业的高科技人才,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是必要的,例如无锡的“530”计划。南京的“创业人才321计划”。但要加强管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骗取有限的政府资源。例如,可将政府对人才的现金直接奖励改由政府主导的风司“持资入股”。同时还要求对所引进的人才所持有创业项目进行评估,不仅对专利状况、技术在行业的地位等指标进行评估。还要对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集中考量。因为科技创业企业的产业化、商业化前景往往比其技术本身的先进与否更加重要。除了评判创业者的技术前景,评审小组甚至还会对创业者的团队组合、创业者的个人素质进行评估。因为决定一个科技创业项目最终成败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创业者的综合素养。

(二)政府应建立适宜的软、硬环境,为企业孵化提供其生长的土壤

硬环境主要是指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场地、设备、交通、资金以及相关的资源等。软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度、法律环境,包括政府支持新创企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如社会保障、产业组织、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人文环境、人才环境,包括树立企业文化、企业家的示范效应、对经验和成绩的认可、对企业家精神的鼓励、雇员工作的流动性、人才交流等;三是中介服务环境,包括政府为企业孵化提供的风险投资、各种技术研究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政府要一如既往的加强上述软硬环境的建设,以解决企业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

(三)资金是企业孵化的支撑,政府要引导资金对孵化企业的投入

高科技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见效慢的行业,需要政府的力量来帮助创业企业躲避经济周期的打击。通过政府融资,能够有效缓解在孵企业资金难的问题。具体可引进国内外知名风投基金,放大风投资本对创新企业投入规模。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创新保险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模式。调整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像发展总部经济一样发展科技金融,政策上享有总部经济待遇,应用上财政给予奖励。实施“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股”等政府帮扶机制,改“财政上直接支持”为“用有限的财政撬动更多、更专业的社会资本”。

参考文献:

[1]殷群,郭渊静.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府环境[J].载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8,(04).

[2]冯进,吉亚辉.政府在推进高新区企业孵化器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经济,2007,(09).

[3]吕菲菲,杨晓非.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分析及若干建议[J].天津科技,2010,(04).

[4]曾航.无锡政府变向天使投资人,发力招揽海归人才[J/OL].21世纪济济报道,2010-1-16.

[5]2012年1月9日发表的无锡市科学技术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

作者简介: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践与体会

近年来,余杭区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由党委牵头抓总、政府宏观引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多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一)基本做法和成效

1、6个政策支撑工程。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明确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对党政领导人才、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同年,下发了《关于余杭区2004年度干部教育培训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750”培训工程的概念,并从**年开始正式开展“750”人才培训。2005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各项政策,使各类人才的培养都能“对号入座”。

2、“750”培训工程。为切实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区人事局于2004年推出一项精品培训工程——“750”培训工程,即每年从全区各类人才中分七个层面,每个层面选择50人左右参加区级组织的脱产培训。并以“750”干部培训工程为主轴,建立起经常化、规范化的人才培训良性合作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750”工程实施以来,区管正职领导干部、区管后备干部、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农业企业经营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纪检党务干部、城建干部、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中高级科技人才等多个层面的人才都得到了菜单式培训。“750”培训工程不仅注重抓好区内培训,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人才培训。近十年来,余杭区每年都组织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高校接受专门培训。共组织140多名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引导和带动下,区内一些大的系统和乡镇也先后组织下属单位和骨干企业到国内名校接受培训,并开创乡镇政府出资组织企业经营者到北大培训之先河。此外,还多次输送中高级专业人才到新加坡等国培训深造。

3、“139”培养工程。滚动实施“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轮“139”按三个层次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130名。使那些在一线工作确有成绩的人才纳入培养计划,并对他们的科研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此外,还组织年轻干部和科技人员到上海等地挂职学习、到基层指导农村工作开展和重点项目推进,加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锻炼。近年来,通过实施“139”人才培养等工程,多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农业、卫生等多条战线上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32人入选上一轮市“131”优秀中青年培养人选,47人入选新一轮市“131”培养人选,4人入选省“151”优秀中青年培养人选;30人被先后评为区“突出贡献人才”;5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多名中青年党政人才得到提拔使用。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袁红,是区“139”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她通过自身努力和区内重点培养,成为市级医药卫生学科带头人,并因其在心血管内科的成就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列入区“139”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的区疾控中心检验主任医师张心会,先后开发新项目55个,主持开展的《余杭区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呋喃唑酮残留现状的研究》等项目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并获余杭区科学技术三等奖。老板集团引进人才赵继宏,为企业多次取得产品年度销量全国第一的业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成长起来的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引领众多人才和人才团队,对推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特点和体会

余杭区人才培养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工作保障力实。我区人才培养工程能大面积、成体系地开展,首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搭好了政策框架。建立并调整充实了区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形成目标化的培训工作机制,制定五年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分类管理分规划和周密的培训工作计划,为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铺设了制度轨道。早年起就建立了人才引进与培养专项资金制度,落实财政经费,专款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目前这一专项资金已达到300万一年,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2、培养对象覆盖面广。余杭区人才培养工程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为对象,涉及区管正职领导干部、区管后备干部、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纪检党务干部、中高级科技人才等多个层面和行业。

3、培养内容针对性强。在确定培训班次前,通过调研了解广大干部的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涉及政治理论、公共管理、企业管理、高新科技、城乡一体化等多个领域,做到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对党政干部的培训安排领导艺术等课程,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开设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等课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开设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

4、培养形式灵活性高。既有课堂集中学习等封闭式教学形式,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既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又安排到大型企业实地考察(如燕京啤酒等);既进行课堂集中灌输式教学,又进行辩论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培训;既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我区讲课,又组团到知名高校办班培训。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我区的人才培养工作还需把握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调动其他积极力量。要争取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二是在大力培养重点人才队伍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拓展培养新兴人才队伍。在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新时期,专业人才、民间艺人等群体也应成为人才培养工作关注的对象。三是在集中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促进后期成果转化。在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应更关注培养的实际效果,促进培养力向创新力、生产力的转化。

造成这些问题存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单位认识不到位。一些用人单位的认识眼光不够长远,把这项工作更多的看作是成本的增加而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二是人才观念不更新。在确定人才培养的对象时,往往仍秉持传统人才观,以高学历、高职称等作为人才的标准。而使一些新兴人才队伍被“边缘化”。三是评价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对人才培养工程重培养而轻考核,另一方面,对培养效果的考核仍关注一些浅层面、较直接的指标项。

二、人才培养工程应处理好的关系

总结近几年来我区人才培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人才培养工程既是一项提升人才素质的工程,又是一项联系产学研三环节的工程。因此,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既要紧跟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又要实现培养向创新力、生产力的转化。一是在培养内容上,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如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经济管理研修班等。又要注重实践知识的学习,如利用领导干部“周末课堂”举办专题业务知识培训,对项目推进的政策与流程等问题作专题辅导。二是在培养方式上,要有理论知识的培训,如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又要有实践操作的锻炼,如组织培养对象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体验生产一线劳动生活,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和能力。三是在对培养成果的检验上,要对培养工作,尤其是举办的一些培训班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检验理论知识的提升成果。又要对培养人才进行跟踪管理和考核,掌握他们在培养期的实际工作成绩,检验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程度。

(二)实用性与超前性的统一

人才培养既是一项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的工作,又是一项预见需求、展望未来的工作。因此,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既要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用人单位当前对人才的要求,又要为人才、单位和社会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一是在培养内容上,要以实用性内容为主,突出可操作性,如对新任中层正职进行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培训等。又要适当添加一些新兴、超前的内容,引导和鼓励人才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内探索、创新。二是在培养方向上,要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如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新农村建设。又要分析预见将来的发展需求并有计划地对人才培养进行引导。三是在培养计划上,要以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为基础,指导和制定培养计划,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又要具有前瞻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对人才的新要求。

(三)集中性与分散性的统一

人才培养工程是一项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的工程。因此,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既要集中到点;又要扩展到面。一是在培养内容上,要结合余杭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培养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人才。又要满足不同行业和系统人才的培养需要,使人才培养内容包含执政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等多个领域。二是在培养方式上,要以组织人事部门牵头集中组织的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如“139”人才培养计划、“750”人才培养工程。又要在全区范围内树立人才培养观,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开展。三是在培养对象上,要突出培养重点对象和骨干队伍,如中青年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又要为各类型人才提供培养机会,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四)短期性与长效性的统一

人才培养是一项有起有迄的工程,更是一项追求长远效果的工程。因此,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既要制定详细可行的短期计划,又要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在培养计划上,要对每项培养工作制定相关计划,明确实施时间和具体操作方法。如就“139”人选培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遵照执行。又要把这些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纳入整个人才培养工程规划之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二是在工作制度上,要落实单项培养工作的各项制度,如领导机构、主要负责部门、起迄时间、培养方式等,更要健全整个人才培养工程的各项制度,如领导机制、经费来源、长期性规划和目标等。三是在反馈机制上,要掌握每项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和实际效果,又要整合并分析这些单项信息,以了解整个人才培养工程的方向,及时调整相关计划。

三、人才培养工作对策思考

(一)优化人才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人才环境包括人文观念环境、机制体制环境、创业载体环境等多个方面。着力优化人才环境,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把人才培养与人才自身发展、单位成长发展、余杭和谐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使人才培养工作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念。不仅要注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这五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开发,还应拓宽“人才”外延,关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兴人才队伍。同时,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放宽眼界,扩展“人才”内涵,真正做到“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让那些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2、开展丰富多样的载体建设。继续滚动实施“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750”干部培训工程,打造人才培养优势品牌。依托和整合党校等区内人才培养资源,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培训。开展校企联合,尝试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训练基地。继续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积极推进留学生创业园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开发建设。深化开展“校企合作”、“院企合作”,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紧密依托企业科研项目开展创新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加大人才培养的激励力度。积极向用人单位征求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用人单位主动性。结合“重才爱才先进单位”评选等活动,宣传、表彰、推广用人单位的先进经验。树立其“主体”意识和“标兵”形象。继续对“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和“人力资源示范企业”进行物质奖励。加大对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中心等以及优秀人才科研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对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具有领军带头作用的研发成果给予资金奖励,激励用人单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二)创新培养机制,完善有利于资源开发的科学制度

人才培养是政府行为、用人单位行为和个人行为的集合。既需要党委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也需要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配合,还需要其他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

1、党委部门牵头抓总,政府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落实机制。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管人才的方针,确立党委部门在人才培养工程中牵头抓总的主要地位,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和人才办公室的作用。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在“党管人才”的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使人才培养工程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细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织人事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区范围内长期性、指导性、总体性的工作规划,作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大纲”,并把单项性、专业性的人才培养子计划纳入其中。依据总体规划统筹调配资源、安排具体项目的时间和进度。各系统自行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应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备案,并以总规划为基础和指导开展。根据当年的全区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合理利用资源、安排时间,以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3、政府职能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应从“小政府、大服务”和“有限政府”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宏观管理和提供服务为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避免大包大揽,防止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同时,要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形成本单位内部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又要积极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整合和利用多种社会资源,与政府部门形成良好合作与良性互动。

(三)注重培养实效,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运作机制

人才培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以培养为基础和出发点大力推进基础工作,又要以实绩为目的和落脚点,注重实际效果的显现和提升,实现良性循环。

1、以“学”推“研”促“产”。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实地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抓好基础培养工作。努力通过基础性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知识结构,促进人才知识更新,提升人才综合素质,锻炼人才工作能力,使各类人才消化吸收培养内容,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扎实的基础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加、社会竞争力的增强。

2、以“研”助“学”强“产”。积极鼓励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把各项创新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实现培养成果、科研成果向管理能力、生产能力的转化。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创新文化;途径

创新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逐步创造适应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产、实验环境,努力营造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协同高效的文化氛围,把推动企业和谐高效发展和科技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为宗旨。提高企业创新文化的途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需要企业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与配合

一是要企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督办、检查和落实创新文化开展情况。发动广大职工人人参与该项活动,结合单位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创新文化负责人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全年创新文化宣传工作计划,每季度及时上报创新文化宣传计划总结。建设创新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通过以上的活动着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进行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切实抓出成效,创新绩效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创新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明确创新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树立企业利益与科技创新目标相统一的价值观,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自由、创新光荣的良好氛围;建立创新有奖、成果收购,创新人才有待遇、有回报奖励机制;提供环境优美、设备优良、信息便捷的创新条件。促进有利于创新工作的企业氛围,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明确定位、加强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新文化氛围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使科学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奉献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特别是技术人员的自觉创新行动之中。二是在提升管理效能、改进生产工艺流程、节能增效等方面加大人员、资金、设备投入力度,集中科技力量,加大攻关投入,逐步取得突破。三是面向基层,贴近群众,选树在一线岗位上认真践行公司创新文化、积极创新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为群众所信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榜样,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让广大职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不断营造创新氛围,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推动整体的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三、明确创新文化宣传的工作重点

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创新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在企业范围内加大创新文化、创新成果、创新故事的宣传力度,培育人人懂创新、人人想创新、人人要创新的创新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每月要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创新文化宣传,版面要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内容要丰富,在显著位置悬挂创新文化标语、横幅等,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二是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网站(科技论坛)、电子屏、宣传栏、条幅、板报等现有宣传媒介,形成立体式宣传体系,加大对创新知识、创新动态、创新成果、创新人才的宣传报道,让创新文化传播覆盖到公司每一名干部员工,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三是要加强创新文化的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知识文化培训,利用内部全员培训、专题培训等平台强化培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自由、创新光荣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求企业内各单位每季度不低于一篇创新人才报道,选树在一线岗位上认真践行集团公司创新文化,积极创新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为群众所信服、具有代表性的现进人物和榜样。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途径,广范宣传其先进事迹,引导干部员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五是要广泛开展员工创新文化合理化建议活动,征求员工对公司创新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收购,季度末给与奖金兑现。六是要持续开展创新型班组建设,创新活动丰富、每季度至少有一项创新成果,活动记录完整齐全。七是要不断扩大对外媒体的联系力度,通过不同途径的媒体及时把公司好的创新经验宣传报道出去,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创新文化建设的形势及重要性,增强对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四、制定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要确保创新文化建设宣传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职能部室,具体负责创新文化建设宣传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二是要抓好宣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上级领导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讲话精神和公司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创新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创新文化建设在科技创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参与创新文化建设,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健康发展。三是要适当增加投入,提供物质保障。搞好创新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等条件支持。四是要搞好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事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1.公务员法贯彻实施工作平稳推进。组织16000余人参加了公务员法学习培训和考试验证。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顺利推行,圆满完成市定目标,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公务员考核新机制。公务员登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审批和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认真开展行政奖励工作,推荐表彰奖励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完成市政府任免56人次。畅通公务员队伍“出口”,到龄就退和惩戒制度得到落实。

2.人才引进交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学编制了《__市“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成为指导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文件。积极筹建新人才市场,初步完成了有关手续。围绕我市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和新建项目等,组织用人单位外出引进人才,并在我市人才市场分行业分期举办18个人才招聘重点专场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豫北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全年共引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员1084人,其士后9人,博士生55人,硕士生283人,高级工程师2人,本科生(含双学士)735人,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大力发展人事业务,新增人员1100人,其中个人680人,新增单位23家。

3.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规范有序。组织开展了我市公安机关省级统一招警工作,面试环节聘请外地考官参加,体检环节吸收质监、公证等部门参与,共报考2716人,录用310人。认真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第6号令),出台了《关于20__年市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共聘用93人。认真审核县市区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方案,公开招聘工作有序开展。首次建立了我市面试考官队伍,聘用面试考官248人。

4.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继续保持前列。积极收集申报引智项目,20__年度全市有32个引智项目被国家和省立项批准,引智项目申报数、立项数居全省前列。巩固工业引智成果,进一步向农业领域延伸,共实施引智项目23项,接待外国专家34人次,项目执行率达72,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为所服务单位较好地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申报20__年度引智项目42项,申报项目数保持全省前列。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新进展。改进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措施,分别联合我市5家大中专院校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并开展网上人才招聘,开通毕业生网上档案查询业务,出台选派(聘)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充实农村两委班子的实施意见,推荐的风神轮胎公司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促进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全市签收报到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75,超额完成市定目标。

6.干部安置稳定工作圆满完成。继续采取先培训考试、再考核安置的办法,对干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安置前培训,报到干部参训率达100。组织营以下干部进行封闭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考核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安置,20__年我市接收的计划分配干部均安置到岗到位。加强管理和服务,全市自主择业干部再就业率达72,超额完成市定目标。认真落实

企业干部解困维稳政策,企业干部队伍保持稳定。

7.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有新突破。出台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社会化评审工作意见,创新评审方式。出台了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动态管理试行意见,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出台了农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试行意见,激发农村人才创造活力。坚持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挂钩,重新确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34个,继续教育年审159家、5999人。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审批工作,推行职称工作信息化建设,严格职称评审条件,严肃职称评审纪律,因不合格退回25人,补充材料82人,假材料被一票否决15人。

8.行政大厅人事窗口工作深受好评。坚持按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办理审批事项,热情耐心地解答服务对象的询问,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全年受理办结人事行政审批事项3.15万件,无1件出差错,无1人投诉,并三次获得行政服务大厅优质服务流动红旗。

9.人事计划管理工作制度得到落实。及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增人计划,发挥进人审核卡、工资基金管理、工资统一发放的作用,完善从人员进入到工资发放的工作程序,落实人事计划备案制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制,审核工资基金9万多人次,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过快增长发挥了作用。

10.各类人事考试组织严密秩序良好。严格资格审查,建立考试举报投诉制、通报处理制、监考巡视临时抽签制、纪检监察全程监督制和监考巡视考场责任制,启动人事考试试题库平台和光电阅卷系统,各类人事考试组织实施严密、考场秩序良好。共组织资格考试报名10717人,参加考试8771人;组织开展社会化考试3场,参加考试2637人,满足了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查处替考75人、携带通讯工具11人,严肃了考风考纪。

11.机关事业单位工考工作顺利进行。首次将报名对象延伸到非国有事业单位和其他自愿报考的技术工人,报名2848人,合格2412人,办理技师聘任手续405人。举办了第二届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能竞赛活动,参赛136人。组队参加全省第二届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全部两项技能竞赛,取得了汽车驾驶团体第四名、绿化工团体第六名、个人三等奖一个的好成绩,我市获优秀组织奖。

1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服务。出台了《市人事局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组织50余名农林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6次。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拔27名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选拔13名选调生到县乡工作,并为两个对口帮扶村协调筹资15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持。

13.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按照建设“团结紧、作风正、效率高、形象好”的和谐型集体要求,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通过了检查验收,在上报公示的41家省级单位中位居前列。坚持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权力,实行开门纳谏,提高优质服务,人事系统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提高了人事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完善落实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认真执行机关工作质量管理标准,坚持做到按政策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理事。建成局域网,推进了机关信息化建设。

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市人事局获得了全国人事宣传先进单位、全省人事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人事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全省公务员法电视知识竞赛组织奖、全省人事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市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三到位”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唱响正气歌、践行荣辱观”反腐倡廉歌咏比赛一等奖、全市推行党政机关工作质量管理基本标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20__年主要工作计划

20__年我市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指导思想,继续深化两项改革,努力做好八项工作,在实践中锻造一支思想、作风和业务过硬的人事干部队伍。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充分发挥人事人才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足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创建和谐人事,不断推动全市人事人才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__做出更大贡献。

继续深化两项改革:一是紧紧围绕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这个要求,继续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建立完善公务员登记制度。严格落实公务员考录制度,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做好公务员招考计划的申报和落实工作;实行面试考官动态管理和异地交流制度;加强录用考试基础建设,提高考录工作水平。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大力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与年度考核、任职、晋升等挂钩。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公务员科学考核机制。加强公务员作风纪律建设。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推行公务员竞争上岗。落实公务员交流、退休、奖惩等制度。健全公务员队伍“出口”机制。二是紧紧围绕增强活力、提高效率这个目的,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完善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管理,落实新进人员人事制度,确保新进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率、鉴证率均达100;加强事业单位聘用非在编人员的规范管理;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全面推行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职称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员考核办法。

努力做好八项工作:一是做好人才交流服务工作。坚持引才 、育才、用才并重,认真落实“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围绕我市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和项目需求引进人才,全年引才不少于1000人。抓好新人才市场建设,力争早日奠基开工、建成使用;加强人才网站建设,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实现人事明显增长。抓好人才输出和派遣工作。二是做好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先培训考试、再考核安置的办法,确保报到干部参训率100,按时安置到岗到位。加强自主择业干部的管理服务,确保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三是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做好引智项目的收集、申报工作,确保申报数、立项数继续在全省居前列。抓好已批准引智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执行率达到65以上。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选派(聘)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做好非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当年来我市报到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以上。五是做好人事计划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人事计划管理体制,尽早制定下发有关人员需求计划。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六是做好人事行政审批工作。严格按法规政策和程序审批,全年收件在政策范围内办结率达到100,不出现群众有效投诉现象。七是做好人事考试考务工作。建立健全人事考试举报投诉、通报处理等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完善考试试题库建设,维护好光电阅卷系统。积极应用科技手段,加大考试反作弊力度。八是做好人事稳定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处理问题,提高事项办结率。按照“落实政策、宣教有力、解困到位、严控上访”的要求,认真做好企业干部稳定工作,确保赴省进京上访零目标。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为加强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素质好、业务精、服务优、作风正的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卫生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兴卫、人才强卫战略,重点解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管理,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我市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为吸引稳定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二、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领导

1、切实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认识人才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卫生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对做好人才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紧紧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统筹规划做好本单位人才工作,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2、确保人才建设经费。各单位要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和工作需要,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制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各类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要保证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所需的经费,并将培养、培训和引进等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各单位应在每年三季度上报下年度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年度预算,如有特殊情况可在次年一季度补报一次,市卫生局经审核后,按规定下拨相应补助经费。

三、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专项培训并重,重点培养与普及提高并重,开展并鼓励职工参加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党政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专业人员经组织同意攻读硕士和博士学历和学位,其学费等应给予资助。市卫生局对于在职攻读并取得博士、硕士学位者每人补助学费(不含报名费和资料费)的50%。市卫生局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举行各类管理培训班和学历学位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由市卫生局和各学员单位按1:1落实培训经费。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方案和计划。每年分批组织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赴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市卫生局对于同意外出进修,并与所在单位签订进修协议的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选派的业务骨干出境进修学习6个月、国内进修学习1年以上人员,补助50%的培训费用。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待遇,提高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积极性。

3、大力加强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制订医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严格选拔培养人选,重点培养市医学学术(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注意加强省151和市131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4、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开展科研等合作形式,形成以教促医,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医、教、研同步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1)、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人才现状,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以学科带头人重点,积极引进单位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各局属医疗卫生单位要努力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上有知名度的高学历、高学位专家,重点引进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和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各类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以及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和其他有特殊才能的高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的安家补助费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执行,市卫生局对于全额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按预算给予适当补助。各单位在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等方面应相互配合。此外,各单位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可按《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申报科研专项资金。

(2)、努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造条件从国内外、省内外高层次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应从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省内县(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各类人员。确有工作需要从省内县(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各类人员,须先报经市卫生局同意,并征得调出单位及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3)、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应届毕业生和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应采用公开招考的形式录用。各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临床业务科室原则上应招聘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引进和招聘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原则上应在45岁及以下,副高职称年龄应在40岁及以下,其他人员应在35岁及以下。招聘超出规定年龄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应先书面报告,并经市卫生局同意。

(4)、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应采用调动的形式建立聘用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柔性方式引进使用。调入的高层次人才原则上在人员编制内先进后出,在当年度自然减员中冲抵。

五、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1、落实待遇稳定人才队伍。建立完善政策,积极营造栓心留人、才尽其用的环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交与考核,提高高级人才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生活条件,提供各类人才与业绩贡献相应的薪酬与待遇。着力打造事业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对于有管理经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竞聘上岗等方式提拔聘用为管理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会上,市委副书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杜国玲强调指出,*年是*“十一五”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年的人才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她对做好*年度的人才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年的人才工作是取得显著成效的,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概括起来讲,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和今年连续2年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关心人才工作,亲自参与人才活动,确实把人才工作、把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放到了重要位置。二是人才工作部门的整体功能不断加强,市人才办运转高效,市委组织部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市人事局、科技局、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保局、市委农办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作用,形成了统分结合、协调一致的人才工作机制。三是人才工作成效比较明显,在人才政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尤其是率先制定出台了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引起了重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经济日报的高度关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随着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照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城市的目标,我市人才队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与经济、科技、社会跨越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我市拥有的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约65万人,其中文教卫系统人才就占了大多数,可以说,我市的创新人才大多是“运用”科技成果,只是具备从事创新活动的潜力,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吸收消化外企技术溢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据统计,*每万人口中有科学家、工程师347人,低于南京的427人和无锡的381人,和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差距更大。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不足万人,是南京的四分之一。尤其缺乏像无锡施正荣那样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核心人才。江苏拥有的两院院士已近百名,在全国列第3,从*走出的院士也相当多,但在*工作的只有3名,领军人才对产业和领域的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3.尚未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点的人才政策体系。近几年来我们制定了一批人才文件和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城市人才政策的差异性不大,与产业关联度还不高。此外,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公共配套服务能力也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现有的人才评价、人才流动服务能力与实际要求有距离,对人才在研发、创业等活动中的风险分担及法律保护力度更有待加强。

当前,面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和压力,各地对人才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12月3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地引进人才尤其是顶尖海外专家、优秀团队、海外留学人员”。国内许多城市对人才的抢夺态势更趋激烈,如:上海提出建设“国际人才良港”,深圳提出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杭州提出建设长三角南翼人才高地,宁波提出建设人才广聚博纳的“开放港”、“自由港”、“创业港”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各地推进人才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在人才工作上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招,认真抓好明年的人才工作,不断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9月29日,我市召开了“全市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围绕聚焦引进、创新政策、广揽贤才,围绕营造尊重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抓紧研究和落实推进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紧实施引才计划。要将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与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有效结合,将现有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有效整合,围绕自主创新十大关键领域,以重大创新创业载体和项目为依托,以重点创新创业团队人才需求为导向,推进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制定科技和人才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提升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要舍得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明年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事局要制定并实施好“姑苏创新创业重点团队领军人才引进计划”,打响“姑苏人才计划”品牌,形成对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强大磁场效应。

2.抓紧构建引才体系。在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力量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引才网络。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般事业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就,生活上有了较好的待遇,要让他们带着项目来苏创新创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光靠政府政策推动还不够,必须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通过猎头公司在全球网罗、挖掘人才。明年市人才办要策划并召开好“*市重点创新创业团队人才需求推介会”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猎头公司、风司来参加,让猎头公司和风司看到*具有科技创新的良好条件和无限商机,积极帮助我市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3.大力推介引才政策。要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我市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大力推介我市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文、产业、区位优势,大力宣传我市制定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计划。市人才办要会同市委宣传部研究制定人才宣传的具体方案,通过有效的宣传,把我们渴求人才的迫切心情、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重视人才的真诚态度宣传出来,把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先进典型宣传出来,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协调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的会议上,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保局和市委农办分别提出了明年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计划,应该说,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希望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更积极的姿态、采取更扎实的措施,自觉承担起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提升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1.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为重点,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具备较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和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要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年—2010年*市公务员能力建设纲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充分利用菜单式选学、网络学习等形式,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能力与素质。

2.着眼于增强创业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市经贸委要抓好《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培养企业家职业精神,提高企业家职业化水平。要拓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强化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成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沙龙,搭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政府之间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

3.着眼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进修、出国深造等培养措施。市人才办要制定出台《*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抓好新一轮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培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行业重点人才的推荐建库工作。市紧缺办要继续深入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培养力度。市科协要积极发挥专家咨询团作用,不断完善专家咨询服务机制。

4.着眼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技能型人才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力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抓好两办转发的10部门《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培养壮大职工队伍和各行业中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各类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竞赛选拔、岗位使用、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设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5.着眼于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市委农办要贯彻落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精神,在调研的基础上,理清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的培训,加快培养开发致富能力强、掌握多种实用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实用人才,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协调,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加强人才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党管人才的体系下,我市的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我们要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人才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抓好全市人才工作,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的责任。要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市人才办要统筹兼顾,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各成员单位要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按照*年人才工作目标中的职责分工,既要积极主动地把职责范围的事情抓好,又要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同,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2.推动县级市、区人才工作。为强化县级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抓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的责任意识,形成市和县级市、区上下联动推进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局面,要开展*年度县级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评比表彰活动,市人才办要认真组织好考核工作,科学评估各地区人才工作绩效,加大激励力度,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工作全局中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

上一篇:公寓物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