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范文

时间:2023-02-24 16:26:23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范文第1篇

在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中,751国际设计节为观众奉献了新鲜而有趣的迷你“创意世博会”;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751国际设计节倡导“设计改变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今年751国际设计节紧扣当代脉搏:“数字·设计·生活”,突出数字时代下的设计创意,从专业性、教育性、互动性、实用性、创新性五个方面组建一个更加丰富精彩的设计盛会。

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正在成为设计行业的引擎,在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为设计产业搭建展示、交流及交易的平台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字蔓延

如荷设计

设计是一项行动,同时也是这项行动最后的结果。“如荷设计”便将两者完美的呈现在你的面前。同时,“如荷设计”是一项在阿姆斯特丹市,荷兰中介,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荷兰王国大使馆,楼市杂志,胡社光,,北京国际设计周,还有许许多多其他设计师和你之间的合作!在这里,荷兰最有创造力的城市——首都阿姆斯特丹会与你分享荷兰人如何设计的。不过为了揭示发掘它,你也要合作并积极的参与进来。让我们一起来“如荷设计”吧!

“数字渗透”系列数字建筑展

由Patrik Schumacher策展的国际建筑师作品展,使扎哈·哈迪德、弗兰克·盖里、让·努维尔、汤姆·梅恩、杰西·瑞舍尔、沃尔夫·普瑞克斯四位曾获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名师作品亮相公众。此系列展聚合了各界智者的深入研究和远见卓识的思想启蒙,创建了国内外数字建筑领域的交流平台,推动了数字建筑设计和数控建造技术的发展。

设计对话商业

探客3D+想像博物馆

探客3D+想像博物馆是国内首家3D数字文化体验馆,奇幻、搞笑、浪漫的融合科技和文化的经典展览。博物馆一共分为三大展区,包括酷玩3D壁画馆、360°环幕4D影像馆和活的美术馆,共展出近百副作品。

设计无处不在

这是一次艺术形态与商业模式的对话,这是一次工业设计对东方家园的精神回归。来自法国的设计师品牌LEXON,从1991年品牌创建以来,它所展示的就是一条由设计师灵感铺就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杰出的设计理念和不同艺术流派的思潮在这个名为Design in Life的艺术大展汇聚。而其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的产品,仿佛宇宙中闪耀的群星,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息——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都市生活花

在可持续性的大话题下,“都市生活花”作为一个互动的装置艺术,阐释了消费方式以及生活本身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市生活花”提供给参观者各类当地的产品,过度的获取也会让“都市生活花”入不敷出,并逐渐萎缩,以致后来者无法享受同样的待遇。

古今博艺

古典工艺大师与现代设计大师的交融

欧洲家具在发展过程中,样式灵活多变,善于吸取各种不同文化元素,家具的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前进的特点。此次“古典工艺大师与现代设计大师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空间美学,它结合古典艺术的精髓与现代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体现一种新型的设计语言和具有历史感的、丰富的视觉艺术形式,并包含了由这种新语言、新形式所带来的美学精神,这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新鲜体验,混搭的古典与现代设计风格,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还能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精神上的激情碰撞。

齐家家具

古人造器物,追求“物以载道”。《长物志》序中写到:“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明代家具“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其中传达的美学价值和古人师法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同恒古夜空中的明星,已经不是我们今日所能企及的了。“齐家”,在看作与明代家具对话的同时,包涵设计师对于明代家具的理解和提炼、简化和延伸。它不仅适合现代起居生活,也蕴藏着新的生命力。而命名为“齐家”,更意在延续千百年前的生活概念,以格物致志的精神,修身养性。

良适

良适,简称自“良仓适物”。在空间与器物的美学平衡中,以“憩、阅、饮……”等生活方式为主线来探索国际化语境下的东方生活状态。良之于优,无“完美”之纠结,谓适可而止……好的设计,不是简单地材料堆砌,而是收放自如的平衡技巧,更是反观自身文脉、不盲从风尚并以真实需求轻松审视设计价值的心境。

自造社

自造社,一个崇尚本土设计制造的集合角色,在本色的东方精神下,旨在进行文脉相承的设计哲学的传承推广。它提倡在今日“全球化”的时代风潮中,积极冷静地审视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在处于弱势的文化境遇中对传统给予更多的重视。

设计织入温巢

当代“哲学家”

当代“哲学家”展品出自圣豪庭SENDHOLY原创品牌。SENDHOLY从儒释道的哲学理念中汲取灵感,在中国传统制造工艺与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之间寻求完美平衡,用一件件限量精品杰作传递出SENDHOLY家居品牌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缔造现代中国生活新方式。SENDHOLY主张“坐而论道,和而不同”的品牌理念,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一份感悟,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一份宁静。

开始行动

开始行动是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由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呈献的一项充满活力,不断成长扩充的展览。展览将呈现三十个箱子,全都充满了对当代城市景观、材料的新型利用和阿姆斯特丹能为北京带来的人力资源等话题的看法和愿景。

台湾设计主意

台湾设计主意以展现最具影响力的台湾设计为宗旨,从设计的背后带来美好生活更多可能的同时,展现与国际接轨的美学态度。台湾设计主意将带来的丰沛绝伦令人赞叹的设计能量!

生活吐露芬芳设计

木真了风尚中心

木真了风尚中心位于北京751时尚设计广场,是一所集高级时装、旗袍、生活装、中式婚礼服、以及礼品定制的高级会馆。秉承木真了品牌始终致力于绽放女性自身优雅气质与非凡魅力的理念,木真了风尚馆推出的高级订制系列,馆内艺术气息浓厚,绘画、雕塑艺术品炫美木真了华彩。

法国红酒文化中心

法国红酒文化中心驻华官方代表在法国政府领导下,由法中交流促进会筹建与管理,于2010年在华创立,联合法国十一大红酒产区近五万余酒庄,是法国政府在中国推广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的唯一官方代表。其旨在正确引导中国的红酒消费者,普及红酒知识、理解红酒文化、培养红酒品鉴能力,同时让国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纯正的法国酒庄酒。

施华洛世奇携手中国一些最注目的设计人才,探索在快速发展的数码时代他们对记忆的概念。这些全新作品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首次亮相。

师建民-良心与天平

天平两端的红水晶与石块分别是心与灵魂的代表。师健民透过他的作品《良心与天平》对人类心灵与灵魂的清澈明净发起了进行反思。在古埃及神话中,掌管真理与正义的女神马特(Maat)会用正义之秤来衡量死者的心,透过个人的心灵纯净程度来考量社会与文明的发展。相似的,师健民透过其作品发出质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价值观的日益模糊,正义之秤的度量标准为何?人们会在什么时候接受正义之秤的考量?又或者,正义之秤,还存在吗?

李鼐含-水晶球

在数字化时代,感官体验及其所产生的记忆极易被湮没。虽然有人说随之而来的数码科技(如数码照片、数字录音等)可以将产生记忆的场景完美的保存下来,但因感官体验而获得的记忆本身无法被真正记录下来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这位设计师所阐明的:“记忆并非天然,而是源于个人创造。是思维对一系列体验进行综合并升华的抽象印记。每一个的瞬间,占据着与思维中的独有空间,融合形成记忆。

马岩松 - 月境

月境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环境共同塑造出一种永恒的感觉。它透射出一种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并会一直持续到未来的感觉。沿着这些超现实的景观,展览就像是一场旅途,沿途会发现每一件艺术品。而在旅行结束的时候,展览的整个景观被尽收眼底,人们会发现这个由发光仿水晶制造的数字月亮。

刘峰-银河时光

刘峰的作品《银河时光》描述了有关那些逝去记忆的温暖和美好。在这美轮美奂的幻境中,一部黑白电影被投射在了由形态各异的透明水晶堆砌而成的山栾上进行播放,影像在水晶山上折射出的光芒化身为那夜晚舞动的光影。借由这再造的影像发散出的一道意义深远的光,水晶的清澈安静之美被这无尽变换的光影韵律展现的淋漓尽致。表面上看来,水晶山是过往记忆的直接载体、人类的象征,但被其折射出的光束或繁星则代表了这些回忆在当下数字化时代的投射。虽然它在这浩瀚宇宙中的存在已与起源时不同,恰似这银河,它那星光熠熠的、撩人的美,却依旧因其的存在而意义深远。

宋涛-光阴的故事

科技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邓小平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思想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技术发展中吸取智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列宁和把科技文化的精华融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和全面发展了前人的科技文化观,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关于科技文化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科技文化思想。论文百事通邓小平的科技文化思想表现在对科技文化的内涵的界定、对科技文化作用的理解以及如何建设科技文化、如何正确的对待世界科技文化成果等方面。

1关于科技文化的内涵问题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的集中反映。科技文化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严谨的科技知识、理性的科学精神及规范的价值行为准则而形成的文化体系。自近代科学技术诞生、科技文化形成以来,人们一直把科技文化定义为与自然科学技术有关的文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技术范畴是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有机统一。对科学技术范畴的正确理解是界定科技文化内涵的前提,邓小平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刻地解说和阐释了科技文化的内涵。

在马克思经典作家对科学技术的论述中,科学技术总是与劳动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与劳动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与技术。马克思指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这就是说科技文化中的科学技术,首先是指自然科学与技术。对此,邓小平也有很多论述。他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同样将科学技术与劳动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科学技术指的就是能并入生产过程,并且促进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技术。而且,在这里也只有将“科学技术”界定为“自然科学与技术”,才能解释科学技术如何渗透到生产力的三要素中,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但是,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并没有停留于此。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正确认识科技文化,需要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概念作出新的界定。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邓小平也鲜明地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邓小平的这一不容置疑的论断不仅确定了社会科学的属性和范畴定位,更主要的是告诉我们科技文化中的科学技术理应包括社会科学技术,这就拓宽了科技文化认识的思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就指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社会科学现代化,社会科学现代化也即从社会科学走向社会技术,他提倡社会科学要从研究室走向实践第一线,社会科学家要和组织管理人员一起,要和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协作,他认为这是一门科学技术,可以成为“社会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不仅仅是自然科技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根据当今科技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可知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融合和统一的趋势是必然的,因此,科技文化不仅是对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认识。邓小平正是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了这一点,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文化概念。

总之,邓小平从正确阐释科学技术范畴出发界定了科技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做出的正确判断,突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对科技文化内涵的认识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关于科技文化的作用问题

现代科技文化作为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层次组成的社会亚文化体系,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文化主要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日益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历史功效,充分肯定了科技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科技文化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器物层次的科技文化对物质文明的推进作用,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物质成就中。在现代社会里,器物层次的科技文化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影响之大、之深、之广、之远是前所未有的。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论述最多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这就为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科技文化则反作用于科学技术和科技生产力,推动了它们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氛围。科技文化通过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和先导作用。可见,科技文化是有着整体推动力的事业,有着强大的技术功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进步发展的革命力量。因此,加快科技文化发展是适应经济建设需要进而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二是科技文化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层次的科技文化对精神文明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集中体现在科技文化所内含的科技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通过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而发挥作用。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文化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发展科技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科技文化倡导的理性规范,有利于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构建尊重事实、重视规范的氛围,抑制对权威的盲从和屈服的现象,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进程;科技文化中的宽容精神有利于良性学术环境的构建、保持全民族的开放心态;科技文化的批判创新精神意味着摈弃蒙昧主义,提倡求知、怀疑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此外,科技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功能,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新的科技革命正加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因此,创建健康的科技文化氛围来加快科技发展,不仅是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是科技文化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邓小平深刻地分析了世界形势,指出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发展生产力,新科技革命不仅带动了国内分工而且加深了国际分工,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越来越加强,各国竞争的焦点转变为科技和经济竞争,从而推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与此同时,世界并不太平,某些霸权国家依靠其掌握的高科技推行裸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经济上对不发达国家进行变相的剥夺。事实证明,要壮大和平力量,维护世界和平,必须抓住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来加快自身建设。

3关于科技文化的建设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国的科技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明确科技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于人才,必须构建与科技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机制,这是科技文化顺利发展的社会条件。

首先,建设科技文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但作为科技文化载体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扎根于丰富的科技文化的土壤中。科学技术作用于科技文化,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带来经济的腾飞,不同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导致了各国科技文化层次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这种科技文化层次的差异将会带来经济的更大差距。因此,重视科技文化建设、加快科技文化发展、培育健全的科技文化体系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其次,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是人才。邓小平同志说,与“革命事业需要有一批杰出的革命家”一样,“科学事业要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人去创造和应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邓小平最关心人才,正像他指出的那样,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重要的还是人才,他始终把人才战略看作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一直强调机遇难得,人才难得。重视人才就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因此,他一直主张要选贤任能、正确看待人才,发现人才,广开进贤之路。

最后,构建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社会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要推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科学技术与经济,两者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展,提出科学技术研究的要求,并为之提供资金、设备等手段及其他条件;科学技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经济离开了科学技术,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而科学技术离开了经济,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但是传统的科技体制人为地割裂了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堵塞了二者之间直接联系的通道。所以邓小平说:“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在这里,邓小平指出,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脱节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体制,要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其二,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关系密切,但科技毕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市场机制和宏观管理都是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手段。国家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政策措施,比如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通过宏观指导攻克对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关键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等等,使国家和正骨发挥积极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4关于如何对待世界科技文化成果的问题

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需要交流,科技文化也需要交流。科技文化交流应该超越区域、国界、学科,在开放、充满活力的体系中进行。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由全人类共同创造,也应当由全人类共同享有。“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独揽一切科学技术,建立一种科技文化模式,都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参与创造者还是参与享有者,都要开展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参与科学技术的对外开放。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主要强调了以下观点:

第一,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科学技术最根本的特质是求真,它本身不具有阶级属性,正确对待和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有利于本国的建设和发展。邓小平说:&ldq……uo;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倡导要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吸收外来科技文化成果中的合理部分,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并且要勇于创新,把外来科技文化成果更新改造,应用到实践中去,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加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科技力量结合起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成功。新晨

第二,利用外国智力,培养一批专家。为了更好到吸收和引进科技文化成果,客观上需要我们培养一批精通世界高技术的专家。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技术,必须通过其载体——科学技术专家,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专家是关键,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引进掌握了此类科学技术的人。邓小平说:“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同中国友好的学者中著名的学者多的很,请人家来讲学,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为什么不干?”综观历史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诸如美、日、西欧正是重视利用国外智力,充实本国科技队伍,发展经济,才在国际竞争中占主导地位的,所以,中国要发展,必须学习和引进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在内的一切有用成果,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邓小平科技文化思想内容丰富,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这一思想结晶,为党的领导集体全面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突出体现了中国在新世纪里要求发展高科技,实现经济腾飞,和平崛起,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我们相信,把邓小平的科技文化思想应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科技文化范文第3篇

千名科技专家惠及生态移民新村

2013年1月10日, 宁夏201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盐池县花马池镇北塘移民新村举行,标志着宁夏2013年“三下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宁夏科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区市县 “科普大篷车” 三级联动,进行联展,吸引了众多群众动手操作。此次活动,宁夏科协向北塘移民新村捐赠了价值约3万元的物资,其中捐赠电脑2台、《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节能环保》、《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展板3套60块和生态移民工程农村实用技术系列科普宣传资料、农村反警示教育宣传资料3.6万份(册),同时还开展了咨询服务。除现场集中服务活动外,区、市、县科技人员还深入花马池镇十六堡生态移民新村滩羊养殖园区,现场为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

利用“三下乡”活动,为生态移民村开展科普服务,只是宁夏科协开展科普工作一个缩影。结合生态移民工程等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宁夏科协先后举办了以“科技惠及民生、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科技周等活动,组织近千名科技专家走进生态移民新村,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技服务活动,解决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宁夏科协坚持以心贴心的科普活动,使各类科技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百姓心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了公众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三下乡”小分队温暖农民心窝

2月4日至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传、文化、科研“三下乡”小分队先后到红寺堡、西吉、隆德,把文化和科技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西吉县将台堡、隆德县文化广场和沙塘镇光联村,文艺工作者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和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在隆德县神林乡绿鲜花卉产业园区,农技人员现场为农民传授农业科技技术,耐心解答村民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沙塘镇光联村刘大爷说:“还是党的政策好,让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看的节目,还能享受免费的种植技术指导,俺村里人打心眼里高兴呀。”

宁夏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学普及、科技推广对该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固原市科协创新工作方法,推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使该市“三下乡”活动呈现出参与范围广、服务内容新、工作领域宽的特点。服务内容由以往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等,向送理论、送政策、送物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层面延伸,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

同心县201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解民难、办实事,科技服务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在永宁县李俊镇集市上,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有机水稻种植大户曹东说:“为了助农增收,县里科技、农业部门长年派人深入田间地头给俺们进行技术指导,让瓜果、蔬菜、有机大米等农产品,在市场上卖上了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我刚刚咨询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还领了一堆农业科技资料,这趟来得挺值。”

科技文化范文第4篇

1.1要成为科技人员之家、农村科普带头人、厂矿企业和个体工商的知心朋友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不仅依赖于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而且要依赖于千百万个农村科普带头人、企业、个体工商的科学实践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市科技馆是科技人员之家,既要组织专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专题调研任务,又要花大力气组织科技成果交流,真正把科技馆办成密切党与科技工作者,党与知识分子联系的阵地。市科技馆又是科技示范户之家,是企业和工商努力探索实现“转移”的机制和途径,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特别要依靠科技示范户、企业和个体工商,积极探索运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落后技术的试点工作,为发展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做出成果。

1.2要为科技人员参与主战场搭台市科技馆有科技人员多、力量强、技术层次高、服务范围广等多项特点,为科技人员参与经济主战场搭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搭台的形式可通过组织科技人员论证对全市经济工作有推动作用的科技项目,攻关科技难题,结合工作中心献计献策,给党和政府在科技决策上当好参谋,让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

1.3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作用市科技馆要从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广泛而深入地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文化意识,要大力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弘扬沂蒙精神,深入贯彻执行科普法,用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观念去开拓人们的思想更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简言之,全方位地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面向科技人员,把科技馆办成高标准、高效益,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科普文化阵地是市科技馆工作的总要求。尽力发挥科技文化培训功能、科技文化咨询服务功能、科技文化贮存和辐射功能、科技成果和展教功能、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等五大功能,是市科技馆在促进科技进步中的主要作用。

2市科技馆在促进科学进步中如何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市科技馆主要是利用阵地的有利条件开展工作,以政府经济工作中心为导向,以普及科学技术为主要任务,以展览文化教育、科技文化培训、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致力于促进科技文化进步的工作。阵地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科技馆形象的评估。

2.1采取多种形式增强人民的科技文化意识当前,我国科普类文化设施分布不均,大都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县区,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几乎没有文化设施,这部分人民的科技文化意识普遍偏低,科普文化素质较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的科技文化意识迫在眉睫。我认为增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首位重要,而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财政都有专门的科普设施经费,因此,基层政府部门下大力气建设而科普设施才能从某种程度上减轻没有科普设施带来的负面作用,如建设基层科普画廊、增设科普图书室、阅览室,在每个农村、乡镇购买计算机,实现数字化科普等等。而诸如科技馆、文化馆、科协等科普宣传部门应不定期到基层进行科普宣传,创新形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基层科技文化能力[1]。前苏联是一个科技大国,尤其是航天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可是经济发展令人失望。多年来,前苏联重尖端军事科学技术,不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致使劳动生产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不高。这说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成功地用于用武之地,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市科技馆利用社会各界人士到科技馆搜集信息、寻经问宝的热情,除了尽一切办法满足人们对技术和信息的需要外,还可以利用各种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社会性为一体的图片、幻灯片、电影,利用节假日进行宣传,采取各种方式增强人民的科技文化意识。

2.2多渠道地将科学技术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市科技馆以骨干科技人员已有的技术为龙头,联合全市各厂矿企业、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开发联合体,形成科技馆队伍的技术实力,最大限度地把科学技术的精锐力量吸引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技术交流功能,把科技馆办成科技文化中心。市科技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应以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大课题为凝结剂,组织部分学有所长、注重实践,具有崭新科技意识的科技工作者,采用论证会、恳谈会、茶话会等形式,针对全市经济工作中的实际提建议,开展学术交流和论证活动,既丰富了学术交流的内容,又为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展览文化教育功能,把科技馆办成传播信息的阵地。市级经济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特区相比,差距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原因,也有信息不灵的因素。科技馆在促进科技进步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十分重视各类科技文化信息的收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发售各类科技资料,为广大企业、科技示范户提供信息服务,使科技馆成为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的宣播台和信息库。临沂市科技馆于今年九月在特展厅举办了近几年来的科技成果展,展出了展板260块,成果图片3000多幅,成果实物和模型90个,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展出中,科技馆注重与参展单位沟通信息,注重与农村科普带头人建立联系,突出了成果信息的宣传。通过这次展览,各厂家、科普带头人搜集了300多条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为乡镇企业和科技示范户生产中的科技与经济结合起到了促进作用。部分科技县区乡镇参观成果展览后谈体会说:“科技馆为我们牵线搭桥,我们是千金难买。”

市科技馆的展览文化教育活动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因此展教工作要科学组织,注重实效,首先在展板构思上要达到抬头看展板,低头看实物,动手可演示的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效果;其次在文字编辑和美术设计方面尽量应用特殊技巧,使其通俗化,形象化;其次展出形式要以图表、模型、实物、演示器具相结合的办法,使声、光、电、录音、录像、影视等手段有机地配合起来,以突出展览的主题内容。发挥培训功能,把科技馆办成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市科技馆诞生,为青少年的科技文化活动提供了科学实验的天地,极大地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内容。这些活动紧密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发明创造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科技竞赛”、“数学奥赛”、“信息学奥赛”、“英语大赛”等科技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小实验、小考察、小发明、小制作为主要形式,培养了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的兴趣和良好风尚,从科学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技术伟大力量的认识。实践证明,哪里有科技馆,哪里就成为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对于推动科技进步,都将产生明显的作用。

全民文化素质水平提升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水平,如何全民提升文化素质形式、措施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我认为,科技馆作为宣传科普知识的阵地,通过创新形式、举办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科普就在身边,想要了解的知识就在科技馆,这无疑是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市科技馆在促进文化进步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文化范文第5篇

从历史的视角看,科技文化决定一国的科技发展轨迹。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不仅证明中国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并弘扬了中国文化。但是,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大概的意思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发紧密,科技与社会呈现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社会发展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物质推动上,同时也体现在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进行的文化推动上。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作为一种高级形式的文化,它具有并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不仅自身在蓬勃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科学技术及其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确立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充实和丰富人的头脑,不断开拓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管理的新局面而发挥其功能。因此,有人说,“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是当代文化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统一于人的发展。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而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人文精神;同时,科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影响到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科技文化方向,坚持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有机统一结合,才能把握科技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科技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

二、科技文化视域下的科技北京发展战略

(一)科技文化视域下科技北京建设的内涵

2008年,北京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三个北京”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建设人文北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性质功能,着力提高和谐建设水平,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建设绿色北京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把科技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此,科技北京是“三个北京”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科技北京是建设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三个北京”构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将科技北京建设好,才能使广大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才能形成新型生态化的产业结构;才能发挥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服务职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三个北京的战略构想。与此同时,科技北京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和生产模式创新等物质维度,在制度、文化等精神层面又融入了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相关理念。建设“科技北京”,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遵从、崇尚科学精神,全面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方法、科学信念、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渗透到社会中的每个角落,为广大公众理解与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社会生活规范。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全面提升北京的科学技术水平,既能够使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达到科技与社会协调、融合发展的目标。同时,又能够使北京具备更加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源源不断地产出高水平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二)北京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的战略选择

现在人们一般把各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称作首善之区。在科技文化的视域下,在科技北京的背景下,科技北京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当定位于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即以科技文化为驱动力,将科技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关键推动因素,使北京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充分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在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北京城市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实现科技文化在科技和社会系统层面的推进,进而实现科技北京建设目标,通过科技的发展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此同时,发挥首都高端引领与辐射作用,以北京首都的科技文明带动全国科技文明的共同进步。一方面,北京具备建设全国科技文明首善之区的实力。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全国最为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研机构、科技公共设施以及先行先试的科技政策等,都使北京具备了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品质。基于首都城市这一核心功能衍生出许多附属功能,“中心性”成为北京最突出的特征。另一方面,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是北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进入21世纪,北京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在国际化趋势越突出、竞争越激烈、越依靠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如何赢得国际竞争?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转型社会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如何使科技成果真正为民服务?如何在政府科技投入逐年增长的条件下,如何大幅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率?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角度才能彻底解决。

三、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北京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建设路径探讨

(一)物质与器物层面

推动科技与民生的结合是科技在物质与器物层面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民生科技也就成为科技北京社会建设的必经路径。对于科技北京建设而言,发展民生科技是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只有民众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成果,才能重视和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主动地以科学精神武装头脑,进而增强社会科技文化氛围,推动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当前,北京应当围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来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主要在低碳经济与生态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医疗卫生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污染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人民。

(二)制度与组织层面

首都科技文明还需要在制度与组织层面推进,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符合知识生产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创新制度环境,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管理科学化。这一制度环境的建立与完善,必须通过不断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路径来实现,其追求的直接目标是管理的科学化,即在科技管理中遵从科研规律、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合理进行评价等,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应首先完善科技制度体系建设,注意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统筹协调,建立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完善,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将科技制度体系统筹规划,使之相互配合与协调,这是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和实现途径。

(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面

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完善社会创新文化等机制促进科技对社会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通过科技的发展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标志与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式与手段。而科学素养提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尽管北京是全国的科技中心,但是科学精神仍然还没有在北京蔚为风气,还没有完全融入北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没有成为首都城市现代精神的主导。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如果科学文化通常可以称为“知识”,那么科学精神就是运用知识的“智慧”。对于进入知识经济阶段的北京经济来说,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精神的社会渗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要以科技文化为抓手和突破口,把科技文化作为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途径,把北京建设成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科技文明首善之区。

科技文化范文第6篇

沈阳市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沈阳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培育了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开展了全国性的“动漫展览”“动漫论坛”“动漫产品交易会”和“卡通形象品牌授权洽谈会”,宣传推介了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动画产品;举办了原创作品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沈阳的文化氛围。2010年以来,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73.84亿元;以网络、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为主的层,实现增加值61.2亿元;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97.88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相互融合发展、具有辉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在第三届东北文博会上,动漫产业成为代表沈阳文化产业勃兴的新亮点,引起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沈阳市浑南新区被授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通过技术、环境和融资平台的协同构建,使动漫企业实现了起点较高、快步发展的局面。浑南新区投资4千万元建设了国内领先、亚洲瞩目的动漫公共技术平台,投资9亿元建成国内堪称典范的动漫企业用房,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入数千万元设立动漫产业发展基金,均为浑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非凡动画公司动画片年产量就达7000多分钟,占全国总量的二十分之一,企业从批量产出中找到了衍生品的盈利模式,延伸了动漫产业链。2012年,沈阳市被批准为国家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沈阳四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基地,同时,被教育部认定为立体动画&多媒体研发与生产基地,研制出了世界首款4D立体真媒体电脑影机,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立体教学片库。和平区作为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所在区,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和科技相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出版、4D立体影像、舞台演艺、广播媒体等科技文化融合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数字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鼓励新兴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相融合。

沈阳市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主要问题

1.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服务机构数量还不够多;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交易、知识产权、品牌培育、人才培训等科技文化融合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积极性不够高,没有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和产权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沈阳文化产业投资仍然主要来源于政府,国有资本独大,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的比重则相对较小,民营资本又受到各种限制,严重影响了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沈阳文化科技产品从量上和质上都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提升空间还很大。如沈阳文化科技创新发展较慢,在全国文化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作品和活动还较少,文化科技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不高,并缺乏适当的市场机制发展文化科技产业,导致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文化品牌难以形成。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也导致科研活动与现实需求脱节,不利于成果转化机制的形成,集高文化内容与高科技载体于一身的优质文化科技产品较少,有魅力、广传播、可持续的文化科技项目则更少。3.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沈阳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相对不足。2010年末,沈阳共有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000多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而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62.33万人,天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13.18万人。从以上数据来看,沈阳文化产业人才的总量和我国其他大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化科技创新人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更为缺乏。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劣势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在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难以培养与集聚高素质的文化科技产业的各类人才,最终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沈阳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战略选择

科技文化范文第7篇

世博会历来是各国文化创意展示的舞台

世博会历来是世界各国文化创意的展示和竞赛,是全球文化创意的盛会。1937年8月出版的《今日法国建筑》杂志曾经这样描述世博会:“伟大的博览会始终表达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形态,表达某个鼎盛时期的风尚,与之共存的某些勇敢的领先尝试,以及对昔日风尚的依稀回忆。”

肇始于1851年的英国伦敦世博会作为19世纪留给人类世界的一个富于创新的传统,至今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历届世博会的办展理念、主题演绎、展品陈列、区域影响、文明进程等方面,可以发现世博会越来越浓厚地突出着“文化创意”,文化创意越来越成了世博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提起1851年的英国伦敦世博会,人们必然会想起那座与它同时诞生的著名建筑――水晶宫。这座历史上第一次以钢铁、玻璃为材料的超大型建筑,不仅开创了近代功能主义建筑的先河,也成就了第一届伟大的世博会。

从1855年巴黎世博会开始,更多人文元素的注入,为世博会增添了灵气并焕发出勃勃生机。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促成了“万国邮政联盟”的诞生。1873年,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在维也纳世博会露天音乐会上进行了演奏,这期间还先后举办了12次科学论坛,从而塑造起了维也纳世界会议之都的形象。

1893年,被称为“改变美国的世博会”在芝加哥召开,菲力斯摩天轮、爆米花、口香糖、麦片,还有穿着黄色广告服的柯达小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说,芝加哥世博会娱乐色彩浓厚的“大道乐园”,启发了米老鼠的设计者沃尔特・迪斯尼。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想就来自这座乐园。40年后1933年,芝加哥又迎来了一届世博会,它以百年舞台、好莱坞专馆、仿真动力恐龙、机器人表演、小矮人林庄等丰富多彩的各类娱乐游艺表演展示了展会的特色。

除了建筑展示与文艺表演,世博会的展览布局设计方面也表现不俗: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首次突破展馆群体设计的对称格局,让设计师们在一个巨型公园绿地中自由地创意主体展馆、艺术馆、机械馆、农业馆和园艺馆。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利用依畔塞纳河之利,别具匠心地设计了23公里长的管道,将塞纳河水引入各个展馆和景点,用来降温、操纵电梯并形成喷泉。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文化创意是如此地充满魅力与神奇,这也就难怪法国作家和哲学家德布雷要发出如此感慨:世博会“在仙境般的场景中使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世界得到了升华”。

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创意更是精彩无限

世博会的看点不是建筑,是创意。没有创意,哪来的生活。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形态的改变的确令人惊叹!建筑、音乐、摄影、写作、服装设计等这些“设计”领域的艺术,甚至包括生活中人的本身,都不能远离文化创意!比如上海世博会,其会场本身也可算作一个创意展品。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这一主题,上海世博会在园区选址规划上颇具构想,将很多理念蕴含其中并得以展示,在世博会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做足“水文章”:“河流孕育了城市,城市影响着河流。”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上海的城市文明,述说着城市的变迁沉浮。纵观世博园区规划,从市区北外滩航运中心起,到陆家嘴金融圈以及老城厢文化景观,无不折射着上海的城市轨迹,跨江规划为城市发展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变历史为“展品”: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历史保护保留、改造利用建筑,通过保留部分文物建筑,修缮部分老厂房以改造利用,诠释了上海世博会改造旧建筑、融入新展区的创新理念。这一片被选中的旧城区,其实是上海乃至中国早期工业的发祥地,聚集了造船厂、钢铁厂等众多重工业企业。所有的旧建筑都根据世博园区布局的需要作了推敲整合,保留的保留,改造的改造,一些极具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等正悄悄变身为博物馆、企业馆等。

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上海世博会是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这又成为了上海世博会的又一大特点。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星球馆、城市文明馆以及城市未来馆分别叙述了5个“城市概念”:城市人、城市、城市星球、足迹以及梦想。

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创意尽现眼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和国际组织在展馆建筑和展示设计上创意独特,折射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其生态绿墙无疑是浦东主题馆建筑的亮点之一。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待建生态墙。

完后是国家馆。参观上海世博园,很多人是从“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开始的。这个鲜红的巨型“粮仓”,一度曾颠覆人们的想象,现在,更多人给予它赞美。如今,中国国家馆成了上海世博会的标志。中国残联主席、著名作家张海迪说。“特别是‘中国红’,我拍了照片,太震撼人心了!” 是呀,中国国家馆“中国红”的创意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里。更为神奇的是国家馆内,高6.3米、长130米的《清明上河图》,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图中人物在店铺与街道间穿梭,再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华盛景。还有《同一屋檐下》,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的创意令人记忆犹新……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充满“万象和谐”东方文化气质的印度馆,整个建筑中,小型风车、太阳能电池、雨水收集系统、楠竹网格为材料织就的吸音天花板等元素,充分体现了印度馆节能高效的理念。

“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建筑”,日本馆“紫蚕岛”的设计融入了“庇荫”与“洒水”等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传统智慧,其明媚的色彩和可爱的造型很是诱人。

“种子拥有着无限可能,蕴含着无限变化,代表着希望和创意。”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就像一个伸展出大量带光源的触须,随风晃动,变幻着多种色彩和图案。奇特的是,呈现在参观者眼前那6万根“触须”顶端还是6万粒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松果、咖啡豆……

用万千藤条编织的西班牙馆外形宛如一个藤编的大篮子。它的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的裙摆,婀娜的造型在外国自建馆中独树一帜。8524块色泽深浅不一的藤条板包覆在用先进技术造就的钢玻璃结构外,呈现出如波浪起伏般的流线型。当阳光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给人带来了梦幻般的感受。

此外,瑞士馆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顶楼将种满绿草和蒲公英,观众乘坐缆车登顶,便可闻到蒲公英的芬芳。法国馆看上去像漂浮在水平面上,和黄浦江相得益彰,这个方案在能源方面应用了高新技术,展馆将实现能源自供。芬兰馆从外观看就像是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冰壶”。更有 “梦幻城市”丹麦馆内,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在讲述她经久不衰的故事……

如果说一座座展馆承载着世博会的科技含量,那么园区里各式各样的广场、巡游、讲坛,则是世博会传播文化的舞台。 4月30日,黄浦江畔的世博会开幕式上,《茉莉花》《蓝色多瑙河》《长江之歌》《今夜无人入眠》等中外名曲的优美旋律交替响起。不过,这仅仅是世博会文艺演出的序幕,更多精彩的节目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陆续上演。

世博会成了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文化名片”。在这里,既可以观赏到西班牙热烈奔放的弗拉明戈舞,也可以聆听到中国黄土高原悠扬高亢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全国人大代表王荣华说:“世博会是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没错,世博会的确赋予了我们无限的多样性和太多的可能性。184天里,中国与芬兰合作的音乐剧《轮回》、中德合作的世博首演剧目《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以及亚洲国家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团的《两千零一夜》、非洲大型民族歌舞秀《非洲脚印》等,无不诠释着世界文化交融所释放出的魅力。184天里,不知将产生多少文明的碰撞,激起多少理解、包容、自我完善的火花。多姿多彩的表演不仅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也是各国人民的心灵对话和文化交流。五大洲特色演艺节目在世博园区32个场馆中竞相登台,将让中外游客感受到“地球村”的呼吸,体验世界人民在文化创造中的生命律动。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能在未来被视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将深化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相互理解。”

科技文化范文第8篇

本专题包括世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科技、思想、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本专题的科学巨匠之多、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一直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阿基米德、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思想理论方面,有古代产生的宗教,还有出现在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文学艺术上,名篇佳作和影响后世的文学艺术大师不计其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梵・高、贝多芬、毕加索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重点梳理】

一、科技

1.古代: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发明的螺旋式水车。

2.近代:

国家人物主要成就英国牛顿在力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三大定律,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英国达尔文1859年写出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理论德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二、思想

1.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刻苦修行。

(2)基督教:公元1世纪,在巴基斯坦创立了基督教,倡导上帝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圣诞节、公元纪年都来源于基督教。

(3)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时,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唯一的神“真主”。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2.文艺复兴

(1)兴起:14世纪时,意大利兴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代表: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代表作品是《神曲》;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3.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被称为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自由平等。

(2)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避免出现独裁和专制,首先在美国用于实践。

卢梭:人民说,社会契约论,法国大革命的导师。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3)影响:它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文字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同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四、文学

1.史诗:希腊诗人荷马加工整理的《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戏剧: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的《俄底浦斯王》,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3.故事:《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名篇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

4.小说

(1)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生活方式。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法国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以不明确的主题令人回味。

五、艺术

1.建筑: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清真寺庄严肃穆,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特色;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建筑的杰出代表。

2.绘画:

(1)梵・高:荷兰著名画家梵・高擅长用彩色来揭示人类的精神世界,用线条勾画人类的激情和生命力。代表作《向日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为抗议德国法西斯暴行而创作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3)达利: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痛苦世界,是20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3.音乐

(1)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为拿破仑创作的,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2)爵士乐:源于非洲音乐,后来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产生后,很快风行美国,并流传世界各地。二战后,又出现了摇滚乐。

4.电影:美国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摄制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众娱乐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界的最高奖项。

【复习策略】

一、课标要求

1.以科技、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成就。

2.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3.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知道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说出《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6.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二、复习方法

1.划分专题法。要注意区分重要人物以及其的成就。科技人物篇有阿基米德、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文学人物有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德莱塞、罗曼・罗兰、贝克特等;艺术人物:达・芬奇、梵・高、毕加索、达利、贝多芬等。

2.联系热点法。2013年10月27日―30日,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杭州举行,链接佛教的诞生与教义。2013年10月13日,在山东济南中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次来中国展出达・芬奇自画像,链接达・芬奇的作品和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

3.图文结合法。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市学业水平考试题和各个阶段性评价试题,图片型选择题、读图题、图文结合型材料分析题等层出不穷。因此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图文结合的掌握。例如学习本期专题要注意观察下列图片: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人物图像,认识这些人物;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观察画中人物神秘的微笑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梵・高的绘画《向日葵》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名画。

4.中外联系法。要注意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联系。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可链接严复,严复把中国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了中国。学习佛教时联系佛教是在西汉末年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学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可链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们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学习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可链接中国的甲骨文和王羲之写有《兰亭序》。学习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可链接中国的故宫、长城等建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的链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真题回顾】

1.(2013・山东淄博)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A.阿拉伯数字

B.象形文字

C.《汉谟拉比法典》

D.《马可・波罗行纪》

2.(2013・山东泰安)“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这句话出自一部再现古希腊社会图景的不朽世界文学名作,这部名作是()

A.《俄狄浦斯王》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D.《神曲》

3.(2013・海南)图1建筑是驰名世界的天主教堂,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典范,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图1乐”。它是()

A.巴黎圣母院

B.麦加清真寺

C.北京故宫

D.印度泰姬陵

4.(2013・湖北孝感)2012年2月20日,驻阿富汗美军士兵焚烧《古兰经》,引发了阿富汗国内民众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将《古兰经》作为精神源泉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5.(2013・广西玉林)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

A.《蒙娜丽莎》B.《哈姆雷特》

C.《神曲》D.《人权宣言》

6.(2013・湖南湘西)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研制改良内燃机

B.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D.发明电子计算机、发明电话

7.(2013・海南)贝多芬曾经一度把拿破仑看作自由之神,希望他能在法国建立一个英雄的共和国,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遍欧洲,怀着这一崇高的理想,他创作了()

A.《义勇军进行曲》

B.《国际歌》

C.《英雄交响曲》

D.《马赛曲》

8.(2013・云南普洱)仔细阅读,下列选项中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物种起源》

C.毕加索――《向日葵》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9.(2013・广西玉林)下图是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

图2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

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很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

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10.(2013・湖南株洲)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文化人。如果将来你是一个中国的电影人,最大的梦想是获得世界最有名的()

A.金鸡奖B.金熊奖

C.金棕榈奖D.奥斯卡金像奖

11.(2013・山东泰安)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中外史上的文化成就”进行了分组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探寻世界文明发祥地

(1)小组设计如下古代文明财富清单,请完成所缺内容。

地区

文明成就古代埃及古代

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希腊最古老文字①楔形文字梵文甲骨文等希腊文字政治文明

成就金字塔是国王权力的象征制定了②,这是一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成文法典形成等级严格的种姓制度,佛教诞生等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等斯巴达实行贵族政治,③(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第二小组:赏析世界绘画瑰宝

图3清明上河图图4蒙娜丽莎(2)图3反映的历史景象是什么?图4反映的时代主题时什么?

第三小组:握手思想解放先驱

材料一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敌人”是指什么?这次“伟大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思想运动?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第四小组:感受科技巨大力量

(5)填充下表内容。

代表人物成就影响张衡发明①世界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达尔文著有《②》,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③发明活字印刷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比西方早400年莱特兄弟制成了④实现了人类上天的梦想,开辟了空中交通的新纪元⑤设计并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强化训练】

1.古代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文明古国与文化成就组合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古巴比伦――象形文字

B.古代中国――地动仪

C.古代埃及――金字塔

D.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

2.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

C.浮力定律D.伯利克里改革

图53.2013年11月21日,蒋坚永副局长会见亚太地区基督教青年会会长一行(图5)。邱颂云会长表示将进一步探索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交往与合作模式。基督教的经典是()

A.《古兰经》B.《金刚经》

C.《圣经》D.《太阴真经》

4.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以下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丁

B.《哈姆雷特》――伏尔泰

C.《蒙娜丽莎》――达・芬奇

D.《神曲》――莎士比亚

5.(2013・山东潍坊)图6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图6丰富的内心情感。这主要反映了该画()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6.2013年10月13日,山东济南中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首次展出达・芬奇自画像。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

A.《最后的晚餐》B.《向日葵》C.《西斯廷圣母》D.《掷铁饼者》

图77.某校网站要开展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需要一位伟人的插图。请你在下面的图片中为该网站挑选一张插图()

A.爱因斯坦B.达尔文C.牛顿D.贝多芬

图8图98.2013年10月30日,“水墨・中国梦――当代中国画精品展”在纽约开幕(图9)。本次展览汇集了刘大为等16位当代中国画名家的倾力之作。近代的绘画艺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梵・高――《向日葵》

B.达・芬奇――《蒙娜丽莎》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达利――《最后的晚餐》

9.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德莱塞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是()

A.《等待戈多》

B.《格尔尼卡》

C.《约翰・克利斯朵夫》

D.《美国的悲剧》

10.2013年6月23日,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这是电影界的盛会。电影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下列各项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幻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上海B.戛纳

C.柏林D.好莱坞

【参考答案】

【真题回顾】

1.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代埃及,古埃及发明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2.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希腊,题干中的名言出自《荷马史诗》,这是古希腊的文学名著。《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戏剧,《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神曲》是意大利但丁的长诗。

3.A【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图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天主教教堂和哥特式建筑,都是指巴黎圣母院。

4.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

5.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丁,对选项逐个分析,《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神曲》的作者是但丁;《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通过的重要文献,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制宪会议着手起草《人权宣言》。

6.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牛顿和瓦特。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三大定律,瓦特的主要贡献是研制改良蒸汽机。

7.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贝多芬。对选项逐个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中国的聂耳;《国际歌》的作者是鲍狄埃;《英雄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这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

8.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错误的一项。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是《格尔尼卡》,《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

9.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它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10.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电影,美国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界的最高奖项。

11.(1)①象形文字。②《汉谟拉比法典》。③雅典。

(2)图3: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或商品经济发达)。图4:人文主义。

(3)敌人: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运动:启蒙运动。

(4)俄国十月革命

(5)①地动仪②物种起源③毕升④飞机⑤詹天佑

【强化训练】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古代巴比伦属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是埃及人发明的。

2.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希腊。对选项逐个分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浮力定律是阿基米德发现的;伯利克里改革是古希腊的事件;《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与希腊无关。故正确答案选A。

3.C【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其关键信息是基督教,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神曲》的作者是但丁,《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

5.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6.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达・芬奇,达・芬奇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向日葵》的作者是梵・高;《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是拉斐尔;《掷铁饼者》的作者是米隆。

7.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进化论,提出进化论学说的是达尔文。故正确答案选B。

8.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达利的代表作是《记忆的永恒》,不是《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达・芬奇,故正确答案选D。

9.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德莱塞。对选项逐个分析,《等待戈多》的作者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格尔尼卡》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美国的悲剧》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德莱塞。故正确答案选D。

科技文化范文第9篇

科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系统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因为“作为一种文化,科技文化所表征的是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这就表明了科技文化的实质是“人类将自身自然对象化,即人把自身投射到自然对象上,在自然对象上实现人的价值,这既是一个人化对象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象世界又作用于人而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科技文化的形成是人把自然世界塑造成人的世界,同时人按照自然环境所造自身世界的结果。简言之,科技文化是人化自然、自然化人的产物。”由此可见,科技文化的内在特质是建立在科技知识、活动和体制基础上的对于其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是人类在其观念上对于外部自然世界把握后所形成的思想化结果,是人类对于自然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由这些观念所形成的科技实践应用的技能和艺术则是人类独有的,它是建立属人世界存在方式中最具有人类学意义的重要构造。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恒久存在的,它依托着人类对于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逐渐认知而形成和发展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于科技文化的认知理解大体经过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并形成三种逐渐深化的理念。第一个阶段所形成的理念是将科学技术理解为一种独立于文化之外的社会现象,它将科学技术看成一种“真正的、方法的目标是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第二个阶段所形成的理念则是将科学技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就认证了科学技术内在地具有文化属性,它不仅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相对于前两个理念,第三个阶段所形成的理念就更加深化,它将科技文化同文化自身有机融合并认同其是社会文化系统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表明科技文化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着社会科学的功能,所以,这一阶段对科技文化的理解已经认知到它对于社会生活的全方面渗透和干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将促使人类形成一种内化为思想观念的科技文化理念,它将改变人们思想文化的认知,同时也会促进科技哲学在建构方式上的完善,以便为科技文化学的建立提供着实际化的理论架构。

二、科技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高级表现形式,科技文化不仅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先进要求,还彰显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巨大的时代价值。科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为社会文化建设中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提供积极有效的方法。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国家整体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所以,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提升科技文化建设的层次不仅可以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还能够从本质上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能力,提高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竞争实力,形成良性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当今时代,国际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人才实力的竞争。所以,人才培养也就成为了各国发展的先决条件。可是,少数的高尖端人才并不能真正地将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一个质的变化,它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科技文化的普及才能够达到目的。所以,只有依靠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才能够切实地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入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之中,从而使得市民在科学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自我科技素质的整体发展。科技文化在提升民众科技素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也客观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建构。

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需要社会经济层面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同时也需要人在精神层面的提升,这样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科技文化恰恰就起到了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推动器作用。科技文化既现实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内化人的精神财富以提升人的思想观念认知。所以,通过科技文化的全面建设以塑造科学文化,坚持先进性文化发展方向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基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近成果,因为,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要在理论和现实中积极地寻求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并在这一基础上来满足时代所赋予其的要求。只有这样,科技文化才会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地形成一种有助于科技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文化形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技术无时无刻不体现其巨大的创造性并以此改变着每个时代下的世界面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对于科技文化的需求尤为明显。作为社会现实化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已经达到主要性地位,所以,科学技术所形成的科学文化也将成为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文化形态,并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力量。虽然它不如经济和政治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大,但是它依然是科技进步所必需的一种平台和载体,积极地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和发展。而作为国家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形式,科技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思想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作用。因此,科技文化已经成为了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大力量,同时也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给予着积极的智力保障。

三、社会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科技文化建设路径

(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化的科技文化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体系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科技文化体系要有中国特色。多年来的文化强国实践进程使得我们越发地感觉到对于西方科技文化的学习过多到已经开始否定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所以,在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下来看科技文化的建设就要求我们“特别需要的是下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真正补救我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科学技术文化不足的缺陷。这才是真正从我国国情出发,强基固本,从基础上下功夫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切实的道路。”所以,中国的科技文化体系要秉承着中国式的文化传统以适应中国的现实国情,在这基础上来满足时代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会使得科技文化成为一种利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文化形式。因此,加快中国特色化的科技文化体系的构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积极加快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

我国社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之间的融合问题既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理想。它更多地应将其放在一种战略化的高度上给予看待。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融合的可能性,原因在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两者及其延伸不可分割地构成了人类文化。正是这种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使得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成为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都是可能的。”这就表明,科技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而人文文化则是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保障。依托着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会充分地发挥出社会文化建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力量。而从我国现实的国情来看,要想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不仅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推动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有机融合的契合点,还要在教育方面促使科技教育同人文教育积极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作为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融合的有效性方式,而这些最终的落脚点是要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最终目标。

(三)创造科技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

优良的文化氛围是传播科技文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形成和谐化的文化氛围,才会真正地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人的物质文化满足也才会不断得以体现。传播科技文化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来加强科技文化知识、科技方法以及科技精神的宣传,以此力求科技文化能够实现生活化和大众化,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可以更为容易地接受科技文化,让人民群众切身实地感悟都科技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利益,进而自觉地参与到社会科技文化的创新活动中来,推动社会科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下看待科技文化,就是要在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着科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而科技文化的弘扬则是以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标志的。只有当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以后,科技文化才能够切实地得到广泛弘扬,这才可以说科技文化的内在价值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科技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科技文化;第一文化;历史唯物主义;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135-8

对于科技文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不断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科技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本文力图阐明一个基本问题: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而言,科技文化本身就是第一文化。应该明确,“科技文化是第一二文化”的命题,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有着密切联系,都是从“最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变革作用”的意义上谈论“第一”的排序。但是,仅仅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得不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结论的。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同志曾多次指出,这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经验提出来的。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事情。通常认为:在奴隶社会中,劳动力(奴隶)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的奴隶多,谁就最富有和最有权势;在封建社会中,劳动对象(土地)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的土地多,谁就最富有和最有权势;在工业社会中,劳动工具(机器)是第一生产力;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科技知识则是第一生产力。

本文对“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论述,不仅要从“逻辑在先”、“时间在先”作出论述,而且要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论述;并且指出:科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精神为科技文化的先进性提供着基本的保证。

一、文化概说

马克思主义把文化的实质与人的发展作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因此,广义的文化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自觉维系的生存方式,即把握自己和对象的特定方式。生存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内而外依次展开,形成动态体系:精神信念、思想认知、价值取向、情感倾向、生活习俗、交往方式、技术手段、工具设施、物质对象、劳动成果。狭义的文化或纯文化就是人类的自觉意识,是人们在创造、积淀、传承和更新自己生存方式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精神信仰、思维方式、观念体系及心理结构,包括信仰、理想、价值、人格、认识、技艺、情感等。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适应自然、依赖自然、利用自然,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在自然界中生存、生产、享受和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文化。这种文化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与此同时,人们在前进发展过程中,也必须与周围其他人以及个体自身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融合和调整,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政治文化。所以,文化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人类世界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文化主题。在三大文化主线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多和更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智力与情感;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复杂和微妙。

二、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

马克思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人的本质根源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又源于物质生产活动,而物质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或社会组织体制下展开的。这就是说,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和力量应该在劳动、生产以及它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解释。人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技术进步必然带动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的改变势必会带来人性的丰富和发展。

上一篇:社区文化范文 下一篇:文化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