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17:48:44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专门召开信息化工作办公会议,部署全年信息化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办公室主任、管理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同时选派了具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和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由此完善了我局信息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

2、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切实按照“一巩固、二延伸”的要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全面优化数字化城管指挥监督系统。“一巩固”即:巩固基于城管内部的运作系统,拓展受理项目,优化处置流程,完善管理网络,将所有能够运用数字化管控的执法管理项目均纳入数字化城管系统之中。“二延伸”即:将数字化城管网络延伸至涉及城市管理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延伸至城市管理的重要领域、主要板块,切实做到管理资源共享、工作职能互补、问题处置协同,致力打造融合高科技、信息化的协作平台。

3、强化监督管理,推进信息公开。始终把加强监督作为规范工作、阳光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充分发挥投诉信箱、局长信箱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利用政府网站和简报等平台,积极主动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群监督。截止目前,我局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

二、2013年工作计划

1、积极构筑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积极构筑资源共享的城市管理信息网络,推行数字城管系统与“12345”市政公用热线的对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网络投诉机制。在投诉办理上,有机整合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与投诉中心资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统一受理接收投诉件,并按照职责分工,指派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处理;投诉中心按照要求,对各类来信、来访、来电统一解答,统一办结上报。同时完善投诉受理制度,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对重点件办理情况的回访,力求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提高投诉办结水平。

3、完善网上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全面理顺行政许可执行流程,切实规范管理收费项目标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行政审批许可网络工作平台,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形成许可部门与落实执行单位间相互监督、相互验证的公开透明机制。按照全面规范、适应发展的要求,修改完善和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制度,并研究面向市民、提高素养、具有抓手的管理办法。

4、继续做好网络及计算机基础设备维护。做好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的维护、消防、防盗等工作,保障网络顺利运转。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Abstract: It is serious and authoritative to codify the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eps on putting forward its own standard system on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lace. Then the reasons for standardization are listed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workflow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codify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standard are given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关键词: 标准化;信息化;中国科学院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01-03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标准化,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建设步伐才能够得以加快;忽视标准化或未恰当地利用标准化,则会出现资源浪费,导致建设受阻[1]。国家提出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24字信息化建设方针,也把“标准”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纷纷建设和推出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体系。199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以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为主编制,标准体系包括综述、术语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情报文献工作标准五部分[2]。该标准的编制,保障了我国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开发顺利进行,为科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3]。以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编制的《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术语、信息分类编码、中文平台、软件与软件工程等16部分[1]。该标准体系的编纂,对于确定首都信息化标准需求、指明未来发展蓝图和框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他如地理系统、会计系统、军交运输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也都从无到有,日趋成熟,为其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并积极建设自身的标准体系。在ARP一期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颁布实施了《ARP项目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文件。在二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即将的《中科院ARP规范体系》更是从全局整体的高度,囊括了几乎所有ARP工程建设、系统使用等多方面的规范。

1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4]。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4]。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在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旦批准和实施后,将成为“获得最佳秩序”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强调了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协商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共同和重复使用”。

2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

自从院“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以来,超算、e-Science、ARP系统、科普教育[5]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中科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院引领全国科研机构、在国际舞台竞争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我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覆盖范围广、工作力度大、应用体系全的特点,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

2.1 用户群庞大、地域跨度广中科院现有80多个研究院所,12个分院,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有3.7万专业技术人员和2万余研究生[6]。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多样化的用户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会导致需求风险加大、沟通难度增加、管理实施困难等问题。

2.2 信息化工作周期长、技术复杂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调用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难度大、技术手段复杂多样的复杂系统,从项目的启动建设,到项目的完成实施,直至正常运转的日常管理维护,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管理、技术、工程问题。

2.3 应用复杂、规范需求内容庞大由于中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应用复杂、牵扯面广的复杂系统,覆盖组织、管理、业务流程、技术细节等各个方面,单一局部的制度或规范文件不能对整体推进和应用起到全局的指导和监控作用,需要整套的、全局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的推出。

3标准化工作过程

标准化过程包括了编制、和实施3个子过程[4],其中编制工作是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编制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标准的权威性,不正确的工作方法也会导致编制周期长、返工率高、浪费人力财力的后果。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注意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标准化工作的过程。

3.1 组织结构大型系统的标准撰写,靠单个部门或机构一般无法完成,需要多部门合作完成。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配合,需要调用文档、资料等资源,需要大量的调研、座谈、讨论、咨询等活动,需要调查现有的标准、规范、制度等文件。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同时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标准化工作可由项目或系统的某位领导统一领导,总抓全局工作,负责协调各种资源,决策重大事项;可设总协调人一职,负责与各部分负责人联系,就标准编写过程的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和决策,制定工作计划,负责工作进度的监控和督促,进行阶段性成果检查;各部分负责人领导自己的团队,制定本团队的工作计划,负责本部分的标准书写工作,按照计划提交阶段成果。

因为标准的编制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档,具有更强的严肃性和正式性,因此在总协调人之外,还应设置标准监查员,负责整体的标准规范性指导、监督和监查工作,制定和领导实施标准培训计划,总体解决标准范围、定位、表述等科学问题,把握和控制最终标准的质量,统一各部分编写要求、编写方法、编写格式等细节性问题。合成负责人领导成员,负责将各部分的稿件统一合并,并按照标准的格式和要求最终形成标准文档。合成组的工作应该在标准监查员和合成负责人的共同领导下完成,并配合和参与监查员组织的培训、监查、统一化等工作,使标准的书写工作自始至终都处在严密的组织和指导、监督之下,各项工作之间不会出现断层和冲突,从组织体系上保证最终标准的质量。

3.2 工作流程标准的书写工作可分为:设计、计划、准备、书写、合成、修改、定稿七个阶段。

3.2.1 设计阶段:设计标准的范围、应用对象,确定标准的模块划分等。

3.2.2 计划阶段:确定各部分工作对应负责部门;对需要招标的部分进行招标,签订合同;召开启动会议,计划需要的各类资源。

3.2.3 准备阶段:查阅参考标准、文献;对标准的定义、性质、书写格式等进行学习和培训;召开协调会议。

3.2.4 书写阶段:各部分独立书写各自负责的标准草稿,接受标准检查员的检查和指导。

3.2.5 合成阶段:由合成组对所有文稿进行合并;对草稿中出现的原作者能修改的问题,返回修改;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备忘记录;对各部分的术语进行统一,对书写格式进行规范,对整个标准的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删除交叉冗余部分。

3.2.6 修改阶段:召开讨论会议,对合成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改;选择标准使用范围内的典型用户,征求用户意见;召开同行专家评议会,对形成的草稿进行建议和讨论。

3.2.7 定稿阶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上交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相应公认机构进行批准,并准备颁布。

3.3 注意问题标准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强、信息量大、要求高的工作,不恰当的工作方式,不合理的编制流程会阻碍和延缓编制工作的进展,本单位在参与中科院ARP系统标准的编制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3.3.1 标准的“标准”应该先行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两种误解:一、标准就是普通文档的编写,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二、文档的统一、格式修改可以在合成稿件时一步到位,写作过程中无须多虑。这两种想当然的想法,会给标准的编写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

标准有别于一般文档的编写,无论从写作目的、文体表达和内容安排等内在要求,还是字体符号、序号标点和图表版式,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在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工作规范的学习,写出的文稿很可能与标准的要求不符,导致返工重写。另外,写作过程中,如果不规定书写的术语、格式等通用模板,而在合成阶段统一完成,“二次加工”的方式看似方便,对最终稿件的质量却是有害的。稿件数量较多时,“二次加工”会加大稿件的错误率,产生很多新的质量隐患。

建议的做法是从项目的开始阶段引入严格的标准要求,将标准的学习、培训、监查等工作提前(如图3)。在准备和书写阶段,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使书写阶段产生的初次稿件就尽量合乎标准的要求,减小合成阶段的压力,提高标准的质量。

3.3.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各部分之间多交流由于大型系统的标准体系比较复杂,各部分之间的边界并不特别清楚,有些部分之间还会有重叠和交叉,再加上编写成员众多,很容易出现遗漏或者重复现象。有时候大家描述的是同一个事情,仅仅角度不同,或者出现频繁的交叉引用。解决的办法,在项目开始时,就尽量清楚地划分各自的内容和边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定期举行讨论会,及时汇报交流各自的内容。再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使项目成员能够及早发现问题。

标准制定完成,经权威机构批准后,就可以实施了。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3.2.1 充分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由于系统最终使用者是广大的用户,而标准制定的目的也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大型系统的标准由于过于复杂,很难一步就位,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瑕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对标准进行修改和更正,同时及时搜集和处理用户在执行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2.2 动态维护和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导致信息化系统日新月异,在使用过程中,某些标准可能会需要调整或变更,调整的部分,将以动态维护的方式,经权威机构批准后再次。同时建立标准的需求驱动机制,适时增加和修改。

4结语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环境,就不可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更不可能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路甬祥语)。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科院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增强整体科研实力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标准化制定的方法和流程,信息化的道路才会更加通畅和顺利,从而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6-11.

[2]沈玉兰.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第一卷,综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沈玉兰.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和全国文标会着手编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使用指南》[J].中国信息导报,1995(11):32-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0000.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R].北京:中国科学院.2008:3.

[6]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简介[EB/OL][2009-09-20].www.cas.省略.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困境应对

一、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梳理

(一)档案存储情况。法院现存档案主要分为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凭证档案和声像等档案,诉讼档案从2012年以来才陆续将案件材料扫描进入系统,信息化比例较低。2012年以前的库存档案基本还处于传统纸质档案保管模式。

(二)档案管理利用现状。从档案管理使用方面看,随着司法公开的不断深入,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也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档案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诉讼档案的查询需求也与日俱增。

(三)n案信息化建设情况。目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较少,有正式编制的更少,聘用人员流动较频繁且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的比例低。另外,档案室尚未完全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现有档案人员管理结构很难适应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困境

(一)档案电子化利用效率不高。当前全省法院诉讼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使用的审判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了诉讼档案立卷、归档、检索、统计等环节,档案信息化工作完成档案扫描、录入阶段后,已基本实现法院外、法院间卷宗调阅。由于公检刑事侦查卷并未扫描入库,使得刑事案件仍处于纸质借阅状态。实际上刑事档案查阅在档案利用中占比达63.26%,如果不进行扫描,显然影响电子化数据运用,进而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实践中档案归档模式不统一。省高院要求结案后15日内必须归档报结,各市归档模式也不尽统一。没有统一的归档标准也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困难。

(三)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信息化一级达标,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但档案信息化工作没有其他办案人员的共同配合、协助,单单靠档案管理人员,是很难实现档案信息化。

三、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布置信息化建设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坚持以利用为中心,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效用,服务于司法审判工作,服务于社会公众。我院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全年重点工作计划,注重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协调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有序管理,夯实硬件基础设施。我院将以档案数字化工作为契机,依托先进管理技术,实现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并加强档案库房硬件建设。

(三)推广应用律师服务平台,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根据最高院要求,逐步建设档案信息化服务窗口,由律师为当事人无偿提供诉讼咨询和帮助。积极与司法局、律师协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尝试推广应用律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律师服务当事人的效率。积极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功能,当事人通过登陆法院门户网站填写姓名、联系电话、案号、预约时间等基本信息完成档案查询预约,实现档案定点定时查询。

(四)开展法院间远程调阅卷工作,落实便民诉讼。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设电子档案查询窗口,当事人或其律师可申请异地档案查阅,在完成对申请查阅档案的异地远程查阅授权后,当事人即可查阅异地法院的授权电子档案并自行打印。法院间远程调阅不仅卷免去当事人远赴外地查阅档案的奔波之苦,更是“互联网+”时代法院间积极配合便民诉讼创新之举。

四、结语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困境应对

一、平阳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梳理

(一)档案存储情况

我院现存档案分为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凭证档案和声像等档案,从1949年至2015年10月,我院档案室库存诉讼档案131680卷,169802册。从档案管理系统显示,我院诉讼档案从1949年至今共有案件133459件,其中已将案件材料扫描进入系统的共有131194件,比例为已存案件的98.3%,并且诉讼档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二)档案管理利用现状

从档案管理使用方面看,随着司法公开的不断深入,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也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档案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诉讼档案的查询需求也与日俱增。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目前,我院共有6名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其中两名档案人员有正式编制,聘用人员流动较频繁且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的比例仅16.6%。另外,档案室尚未完全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现有档案人员管理结构很难适应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困境

(一)档案电子化利用效率不高

当前全省法院诉讼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使用的审判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了诉讼档案立卷、归档、检索、统计等环节,档案信息化工作完成档案扫描、录入阶段后,已基本实现法院外、法院间卷宗调阅。由于公检刑事侦查卷并未扫描入库,使得刑事案件仍处于纸质借阅状态。实际上刑事档案查阅在档案利用中占比达63.26%,如果不进行扫描,显然影响电子化数据运用,进而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实践中档案归档模式不统一

省高院要求结案后5日内必须归档报结,我院则结合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创新留庭保管模式。考虑到两个派出法庭距离院机关比较远和送达难等客观因素,允许法庭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归档入库,以达到省高院要求案件审结后5日内装订入库达70%,十个工作日装订入库达90%的工作要求,每统计月因送达等原因需留庭保管的案件严格控制在10%以内。

(三)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信息化一级达标,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但档案信息化工作没有其他办案人员的共同配合、协助,单单靠档案管理人员,是很难实现档案信息化。

三、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布置信息化建设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坚持以利用为中心,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效用,服务于司法审判工作,服务于社会公众。我院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全年重点工作计划,注重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协调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有序管理,夯实硬件基础设施

我院以新审判大楼搬迁为契机,依托先进管理技术,实现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在档案库房配备10区73列智能密集架、24小时控制的新风空调、7台库内自控除湿机,21台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库区内配有自动恒温电脑数据采集、防磁柜5台。

(三)推广应用律师服务平台,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

根据最高院要求,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律师志愿者服务窗口,由律师为当事人无偿提供诉讼咨询和帮助。积极与县司法局、律师协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尝试推广应用浙江律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律师服务当事人的效率。积极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功能,当事人通过登陆法院门户网站填写姓名、联系电话、案号、预约时间等基本信息完成档案查询预约,实现档案定点定时查询。

(四)开展法院间远程调阅卷工作,落实便民诉讼

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设电子档案查询窗口,当事人或其律师可申请异地档案查阅,在完成对申请查阅档案的异地远程查阅授权后,当事人即可查阅异地法院的授权电子档案并自行打印。法院间远程调阅不仅卷免去当事人远赴外地查阅档案的奔波之苦,更是“互联网+”时代法院间积极配合便民诉讼创新之举。

四、结语

总之,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必须及时改进组织架构,实现科学有效管理,并以“科技强院”为契机,着力建设诉讼档案信息化。在“互联网+审判”时代,档案信息化工作不仅给法院自身档案管理带来便利,还能够共享全社会的法律资源,从更高层面上推动了审判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作者:郑永建 单位:平阳县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1]张旭.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电子化管理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4(3).

[2]石洁.法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档案与建设,2010(11).

[3]百巍.法院智慧档案室的实施与创新[J].中国档案,2014(10).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化水平;思考

1.引言

标准化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依据,是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和节约经费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协同设计、合作生产的纽带,是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当前,某航空企业(以下称公司)正在围绕创业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积极推进运营管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流程优化、薪酬体系改革、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和二代机平台向三代机平台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公司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与国内同行业比较,公司的标准化总体水平较低,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加速提升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高公司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标准化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重要性的分析说明,着眼公司标准化实际情况,指出公司在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通过分析和阐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2.标准化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

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通用词汇》对“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编制、和实施。

重要性为: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支撑公司战略发展;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推进管理创新、规范企业运作;缩短差距,急需要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

3.公司标准化现状

3.1 现有的优势

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以《标准化工作导则》、《企业标准体系》等国家标准为指导,公司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多年来,公司主持和参与了3000多项国家标准、国建军用标准、航空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纺织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编制,荣获过“全省标准化工作创新贡献单位”、1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30多篇标准化论文等多项荣誉,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标准化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人才,为公司科研、生产业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公司从组建专门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至今已有33年历史,为满足公司在飞机、导弹、摩托车、汽车、片梭织机等业务领域的发展需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标准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先后组建了综合、工装、产品、民品、工艺材料、包装机械和信息专业组,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领域标准。按设计、工艺、机加、装配、理化、计量、质量等11个专业片区划分,拥有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近200人。

3.2 存在的不足

公司自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以来,通过开展产品生产、研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领域标准,积累了丰富技术沉淀和工作经验,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二代机向三代机过渡的标准化技术水平,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不统一、外部资源获取能力较弱、技术水平偏低、标准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资源保障不给力六个方面。

3.3 发展的机遇

3.3.1 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正在统筹规划AVIC集团标准,积极地参与将会为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发展的机会;三是通过国际转包项目和国内合作项目业务,为标准的借鉴和转化创造了条件。

3.3.2 在行业内的差距迫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与行业内各主机厂所的企业管理水平比较,公司在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迫使我们必须借助公司从二代机平台向三代机平台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型号研制为牵引,有规划、有步骤地高效提升公司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快速扭转落后的局面。

3.3.3 内部需求有利于推进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为支撑公司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二是建立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实现现代化企业目标的前提;三是当前公司科研生产高度交叉且型号众多,建立型号标准化工作系统,健全型号系统规范,建立技术状态管理体系,是保障科研生产任务完成的技术保证;四是按照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的工作要求和公司《三年质量能力提升计划》的措施,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公司质量能力整体提升的需要;五是推进“制造技术振兴工程”,是实现和支撑制造技术能力提升目标的需要;六是开展信息化标准、信息编码等工作,支撑公司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中航工业“信息化登高计划”的需要。

4.提升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公司“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以科研生产型号任务为牵引,从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标准化条件保障六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浅显建议,为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4.1 完善公司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支撑公司发展战略和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在现有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基础上,从组织机构建设、顶层体制机制、标准体系编制、外部资源获取、推进标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完善和补充规划内容,形成适应公司当前战略转型跨越发展形势的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4.2 建立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

为推进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首先应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化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即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推进办公室和各专业小组。

4.2.1 标准化委员会

标准化委员会是标准化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指导战略实施,统筹标准化发展资源,制定每年度工作计划,对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审批和决策。

4.2.2 标准化推进办公室

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立标准化推进办公室,标准化推进办公室是标准化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要求在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推进各专业小组贯彻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执行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对各专业小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3 各专业小组

在公司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依托公司现有基础准化工作网,结合公司六大核心业务领域,组建飞机设计、导弹设计、制造技术等各专业小组。各专业小组是标准化工作的执行机构,要求贯彻执行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化发展规划、计划,具体负责本专业领域的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并组织和参与相应标准编制等活动的开展。

4.3 建立十项工作机制

标准化工作对外沟通机制、标准化工作内部协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标准化“三化”推进机制、标准件管理机制、外部标准的借鉴转化机制、三大规范工作推进机制、专利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建设维护机制。

4.4 建立公司三大标准体系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按照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各种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4.5 推进标准信息化建设

结合科研、生产业务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库、标准件库、借用件库和标准构型库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推进标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由实物式标准服务模式向数字式标准服务模式转变,同步促进公司“知识工程”向前发展。同时,在科研项目中推广运用Q-Check数模检测系统,提升科研项目设计水平和标准化审查能力。

4.6 标准化条件保障建设

增强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标准化宣传力度,加强标准化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

5.结束语

作为一名公司的基层管理者,通过工作实践和认知、领悟,结合公司标准化工作情况,通过分析,就公司现在及未来在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识拙见,希望能够对公司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条件

1.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新余市是个工业化城市,素以钢城著称,冶金、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构成了城市工业的框架。2002年人口108万、GDP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80%。在工业结构中,国企经济成份和制造业比例偏重,所以非常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来改造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目前,该市三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钢公司、长林公司和新华股份公司)通过几年的具体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而为该市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除今年确定的8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如分宜发电厂、新余发电厂、江口发电厂、分宜海螺水泥公司,新余华源公司等也正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2.该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条件

(1)新余是蓄势而发的工业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人均水平位十一设区市前茅,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速率居作省之首,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企业自身有需求。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市科技局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成立了专家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具体管理人员和配套经费。

(3)政策倾斜,经费有保障。今年市政府安排了10万元作为创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的专项资金。市科技局在今年市级科技三项费中安排了10万元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各示范企业也安排了配套资金1500万元用于企业内部示范。

二、八家示范企业实施情况

新余市选择了以下8家企业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市范企业: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华金属制品股份公司、江西长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宜驱动桥有限公司、新余市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江西新德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新余市八达电子有限公司、新余新铃有色压铸有限公司,这八家企业有大型国企如新钢公司;有上市公司如新华公司;有机械行业代表性企业如长林公司、分宜驱动桥公司、新德公司;有科技型民营企业如赣锋锂业公司、八达公司。均有一定行业代表型,这些企业产值占我市GDP70%左右。

1.企业配套资金投入情况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元(其中铺设厂内光纤60公里)

新华金属制造股份公司100万元

江西长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元

江西省分宜驱动桥有限公司50万元

新余市赣锋锂业有限公司50万元

新余新铃有色压铸有限公司50万元

分宜恩达公司50万元

江西新德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新余市八达电子有限公司50万元

共计:1500万元

2.三家省级企业的基本情况

(1)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机网络已基本建成,主干线路达60KW,连接二级单位近60家。采用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设计思路,主要用于OA、网站建设、财务、销售、计划、生产、CAD以及基础自动化等诸多方面。其中OA及网上销售采用自选开发的系统,功能上切合实际,应用情况良好,财务系统采用用友软件,稳定可靠,计量管理采用电脑数据采集直接上网,为公司ERP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江西长林机械(集团)公司

信息化应用有服务器4台,PC机200多台。操作系统用Windows,数据库系统用SQLSERVER,CAD用华丰科大和北航的,管理软件用E2PRO产品,OA用赛飞E2003。现应用的为CAD。潜在的需求有:PDM工艺数据管理,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以MRPⅡ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基本实现ERP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B2B、B2C的应用。

(3)新华金属制品股份公司

信息化应用主要有3台服务器,100多个用户,建设有局域网,应用于财务管理,办公系统,仓库管理。潜在需求有:网络的全面集成,增强协同能力和知识管理的远程办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3.企业存在问题及难题

1.企业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还是有较大缺口;

2.企业常处于产权变化的过程中,领导不能做出长远规划,技术人员也流失严重,如长林机械(集团)公司,常处在重组、兼并、合资过程中,领导等待定位,技术人员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影响了工程实施进程。

3.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需要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

三、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体系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的情况

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方面:一是成立了以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制造业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二是组织成立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三是8家示范企业均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立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基础,吸纳、招聘各行业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建了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二是逐步建立健全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三是建立健全专家人才库和资源库。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库除备案登记了本市专家,还备案登记有企业对口对接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服务专家。

四、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建立情况

制造业信息化的培训工作主要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举办培训班。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还未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培训。主要培训工作计划放在2004年。目前开展较多的主要是企业应用层次的培训,企业根据自身技术需求,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本企业内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人员,使其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信息化基础知识,提高其应用水平和工作质量。专项内容培训也主要根据企业需求情况培训:如新华股份公司的OA和电子商务技术使用培训;长林公司的二维CAD和三维CAD系统的使用培训等。

五、新余市IT企业状况及在当地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的作用

新余市IT企业很少,且规模不大,如小见大软件公司,主要开发税务缴纳管理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伯乐软件公司,主要开发酒店客房管理系统,企业、学校管理一卡通等;超越电脑公司主要配合销售电脑作一些配套软件开发。该市还没有真正能开发软件并做成产业化、规模化的企业。企业制造业信息化人才主要靠从外引进、送出培训和企业自身培训。

六、新余市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主要经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意识;二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而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中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三是着重抓好支柱产业和大中型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推动占国民生产总值70%的8家示范企业的示范工作。

存在问题:一是在关键应用技术攻关方面技术力量还相对薄弱;二是政府和企业投入的专项资金还有一定缺口;三是有些企业处于资产重组、产权变化中,领导没有长远规划,影响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进度。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根据今年全省交通工作的部署和科技、教育、信息化“*”规划安排,*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现代交通业建设的全过程。

紧紧把握当前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研究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

(一)加快建设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交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制定适应形势发展的科技管理政策措施,创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强化交通企事业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鼓励和引导交通企事业单位成为技术研发的主体。

(二)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行业科技力量

在继续组织做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管理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交通科学研究的重点以及新的管理模式,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科技攻关管理方式。围绕交通科技发展六大技术领域,组织包括交通企事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同时积极为地方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条件,为其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提供服务。坚持不懈地抓好重点项目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手段,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修改补充和完善厅的科技管理办法并重新。制订科研课题招标办法,确立课题招标制度,试行对厅组织命题的政府引导性科研课题公开招标。

(三)强化科技成果管理,推进成果转化与推广

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建立市场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加快成果应用步伐。建立交通科技成果平台,继续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科技成果,继续组织举办学术交流会和成果研讨、展示会,*年将继续举办“*交通科技成果推广系列讲座”,积极促进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发挥地市交通局(委)、公路局和各直属单位的作用,在科技成果推广上取得新的突破。组织做好科技成果申报规划工作,在相关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整合我省交通行业科技成果,争取获得科技进步奖项。

(四)加快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促进交通行业科技创新

根据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的实施步骤,按照“综合集成、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以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调动社会科研资源,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改善交通科技基础条件,在完成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及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做好对重点实验室的认定与评估工作。

(五)继续做好“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督促完成剩余子课题的研究,并完成整个课题的总结,争取在*年内对整个课题进行验收。

(六)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交通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做好行业技术标准的清理修订,加快完善交通信息化标准。

(七)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交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与我省交通单位联合科技攻关,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八)加强交通节能减排工作

研究制定交通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规范;积极组织研发推广使用交通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加强路面结构、材料、工艺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利用、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积极推进道路、水路运输节能降耗。

二、通过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按照“*”*交通信息规划“建设一个网络、一个中心、二个平台、一个系统、一个支撑体系”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全省交通信息化工作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科学管理,推进*省省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省交通道路视频监控框架和电子政务畅通工程。

(一)积极推进和按时完成“*省交通公路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的建设。

交通部已批复同意我厅作为“省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工程”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广工程(下称示范推广工程)的第一批承担单位,工程计划于*年10月验收。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加强我省交通信息资源合理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公众交通出行服务质量,并将有力地促进我省交通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安排,*年10月前按时保质实施和完成各分项项目,迎接交通部的检查和验收。

(二)逐步完善和升级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按照交通部关于“三个服务”精神,配合示范推广工程建设,以整合各种交通信息资源为重点,采取各种技术,不断完善基础数据的采集,逐步建立全省完整、统一、及时、准确与共享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网络,努力实现路网实时信息报送,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信息服务。

(三)完成“*省交通综合监控中心”项目立项,积极推进“*交通综合监控中心”项目实施。启动“海峡办轮渡运输监控中心”项目建设。

(四)大力推进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试点

以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为试点,充分利用试点城市已有设施,探索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经验。

(五)拟于*年上半年召开全省交通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有关交通信息化工作计划。

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行业,实施人才强交的战略。

贯彻落实交通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参照国家及部、省、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规划,认真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指导全省交通系统各单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与发展,实施人才强交战略。

(一)加强交通干部职工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做好教育培训计划和部署

按照*交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部门)的实际,认真做好干部职工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和安排,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为交通行业专门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环境。

(二)认真抓好交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1.加大各级交通行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年起省交通厅将全面开展“交通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应急管理培训,*年主要是完成厅直属单位、地市交通局(委)公务员的“应急管理”培训。

2.做好交通综合执法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培训方案等编制工作。从*年下半年起,厅将启动交通综合执法人员资格性岗位培训工作。

3.强化交通教育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为全面提高全省交通教育管理干部的业务管理水平,将举办全省交通教育管理干部和交通行业职业院校校长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教育与培训管理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

4.继续抓好和指导各级交通行政领导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交通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人技术等级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资质及各类人员的上岗资格等培训。

5.加强交通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继续推进交通从业人员的资格性、适应性岗位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训。继续保持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进工作,重点推行交通行业关键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同时,要认真抓好交通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坚持改革创新,做好交通职业院校的管理、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交通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抓好紧缺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确保全面提高各级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1.各交通职业院校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继续抓好学校品牌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2.加大交通职业院校及行业培训机构师资培训力度,依托重点院校、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全省交通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实习指导技师培养基地,有目标地培养交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3.各交通职业院校要继续抓好校企合作工作,以多种模式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逐步成为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校企联合技术开发的场所,实现教学、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推广和育人一体化。

4.继续协助*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做好新校区的征地及筹建工作,大力支持、协助做好创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

5.继续做好指导、监督和检查省交通技工学校广州新校区的建设及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协助学校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招生任务及教学、管理等工作,确保退役士兵的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6.继续配合、协助厅有关部门抓好交通职业技术院校的安全和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作。

(四)加强对交通教育研究会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交通教育研究会作用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镇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入到位,设备上财政保障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三、措施到位信息化作用发挥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 交通、食宿等费用。

四、“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

五、问题及建议

问题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对信息化工作的建议:1、从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之能扩大影响面,真正发挥效益。2、建议邀请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好短、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今后的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3、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开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梨林镇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入到位,设备上财政保障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原创: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三、措施到位信息化作用发挥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梨林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梨林,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四、“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梨林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

五、问题及建议

问题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原创: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对信息化工作的建议:1、从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之能扩大影响面,真正发挥效益。2、建议邀请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好短、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今后的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3、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开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集团公司机关办公自动化暨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开发建设完成,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它标志着集团公司在推进机关和企业现代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对机关办公自动化暨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开发成功和正式运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参加项目开发、建设、实施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各有关单位、集团公司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和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从20__年开始,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明确提出:抓紧推进集团公司总部和所属单位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使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效率、高质量地为集团公司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服务。并于20__年5月开始进行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十五”规划编制工作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为建设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国相关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研,对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和主要建设项目。

在此基础上,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计划部和科技发展部牵头组织,办公厅和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认真组织实施工作,建立了网络二期工程和办公自动化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建了精干的技术专家队伍,成立了项目管理部,全面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在系统建设工作中,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团结配合,紧密跟踪国内外办公自动化先进技术发展趋势,认真借鉴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及国有大型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严格遵循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对系统整体方案、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论证,整个开发建设工作做到了组织严密,运行规范,确保了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经过两年来的共同努力,开发建设了基于石油计算机网络(CNPCnet),采用浏览器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的系统应用平台。应用工作流设计思想,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开发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等十一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实现了集团公司总部与所属各企事业单位两级电子公文传输及管理。并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印章及公文加密、解密传输技术,保障了电子公文传输的安全、可靠。系统的整体建设,具有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使用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界面定制,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系统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成功运行,办公厅制定了《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和《机关电子文件运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规范,办公厅和项目管理部还对机关部门领导、员工及各企事业单位办公室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印发了机关和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操作指南和培训手册,并于11月1日起进行了试运行。从近两个月的试运行情况看,系统设计科学、先进、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使用简单方便,符合机关和企业应用实际,基本达到了规划确定的目标,具备了正式运行的条件。

集团公司机关办公自动化及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开发建设成功,是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信息工作者科学探索、辛勤工作的结果。

下面,我就集团公司下一步机关办公自动化及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运行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推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应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集团公司对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马总在今年年初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按照中央关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加强集团公司内部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文件和各种共享信息网上传输的覆盖面,不断完善各种管理软件并及时升级换代,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模型为管理和决策工作服务,并以此带动管理流程的再造”。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工作方针、部署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一宏伟目标的实际步骤,是实现规模化管理,促进传统业务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水

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从组织、人员、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办公自动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用。二、要领导带头,在应用上狠下工夫。机关办公自动化及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正式运行,是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传统办公方式、办公习惯的一次重大变革。办公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运用规模越大,功能配套越好,应用效率越高,效益就越大。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中,集团公司总部要带头,两级机关要带头,各级领导要带头。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增强主动性,带头学会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操作流程,带头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带头执行电子公文运行的管理规范,要积极鼓励、严格要求本单位员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办公自动化学习、使用、推广的楷模。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使用,大家熟悉操作后,就会体会到办公自动化给工作带来的便利,喜欢使用它,离不开它。当然有一个过程,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实践。从20__年1月1日起,集团公司、机关部门密级以下的下发公文、函,各企事业单位上报集团公司的请示、报告,一律通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传送,不再印发和接收纸质文件。

三、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在办公自动化及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运行中,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集团公司《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机关电子文件运行管理办法》等规定,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要按照办公自动化系统确定的工作流程,分解各岗位职责,任务落实到人,确保系统运行有条不紊、前后衔接。要做好基础资料电子化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并存时期,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印制发送形式同期并存的关系,二是电子文件存档和纸质文件存档共存的关系,确保两种介质的文件按照各自的规范要求,不误、不混、不出差错。办公厅要做好机关办公自动化及两级电子公文传输中的协调、沟通和指导工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要做好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确保系统正常、安全、可靠运行。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保证系统运行、使用所涉及的工作人员熟悉系统工作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要做好使用中各种情况的反馈沟通,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以便调整完善。希望上下各方要共同精心应用,共同支持配合,使这个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要认真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未上市部分)20__-20__年信息化工作计划》。集团公司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未上市部分)20__-20__年信息化工作计划》(中油计字[20__]485号)中关于办公应用系统建设的工程目标、建设原则、实施内容、进度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建设进行认真规划、周密部署,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步实施与完善,使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成为机关工作人员高效、安全的协同工作平台和得心应手的有力办公手段。各部门、各单位在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梳理、优化、改造机关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整合各种业务信息和应用系统,形成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要特别注意各分系统、子系统之间的衔接,确保信息共享,不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要尽量采用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结构、统一的界面风格。三是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应用安全。经过2-3年的努力,把集团公司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志们,今天机关办公自动化暨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正式启动,只是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办公自动化工作的新路子,将系统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上发挥重要作用。20__年元旦将至。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代表集团公司各位领导,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愉快、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上一篇:信息技术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信息调研内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