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26 11:38:07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范文第1篇

《科技管理研究》(CN:44-1223/G3)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科技管理研究》入选中国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双效期刊”方阵、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源刊(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

科技管理范文第2篇

建立科学、公正、权威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估服务体系 张凤桐,李淑春,Zhang fengtong,Li Shuchun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探讨 李永德,Li yongde

纵向科研项目立项要素分析 王瑞文,Wang ruiwen

关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的约束机制构建问题 刘文达,李光泽,刘多,李学志

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贾文远,Jia wenyuan

关于知识升值若干问题的思考 丁桂培,Ding guipei

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 冯晓青,FENG Xiaoqing

知识经济与信息咨询工作的观念和方式跟进 魏东原,Wei dongyuan

政府在金融方面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分析 陈萍,丘磐,Chen ping,Qiu pan

技术创新风险配置的主体与准则探讨 喻金田,谢科范,Yu jintian,Xie keyuan

试述科教企联姻开发农业高新技术的对策 齐鹤良,Qi heliang

试论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马天云,Ma tianyun

关于开展科技统计信息咨询业务的思考 周虹,Zhou hong

技术商品计价原则探讨 陈晓光,银路,Chen xiaoguang,YIN Lu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科研院所 蒋伟民,Jiang Weimin

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源研究 陈劲,耿雪松,李飞宇

强化科技成果鉴定中的行政行为 林吉,黄水清,赖小平,黎敬波,陈建南,刘泽银,刘晓军

加强基础研究突出高新技术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开展 史红兵,夏文莉,Shi hongbing,XIA Wenli

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交互过程及模式研究 郭斌,Guo bin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分析 文罡,梅其君,曹志平

生产成本管理技术与模式创新 左小德,王文辉,袁洪章

关于广东企业创新的几点思考 杨亚平,李相银

阻碍科技创新互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赵醒村,周增桓,王省良,李海燕

动态联盟: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贾平,沈国良

美国硅谷成功经验的分析和借鉴 李彦斌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马明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与市场相整合的技术创新管理 张轲

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因素及完善转化机制对策 戴秀云,李桂英

汕头市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及规划之管见 杜干庭

对当前形势下优化医学基础研究选题的几点思考 陈欣然

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成果转化 金林

关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俞芬飞

对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认识 陈翔,孙中建,王翠宝

浅谈纵向科研合同的法制化管理 郑世珠

科研活动的学术性评价 孔玉洁

科研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贺天伟,张景林

试论科技人力资源的意义、属性及配置开发管理 徐治立

新经济条件下海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途径研究 陈昭锋

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颜冰

高科技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杨爱华,管锦绣

政府网站的安全性问题研究 杨莉

信息技术与服务管理 丁宁,张金成

NASDAQ指数与科技经济 彭琼

科技活动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杨起全

同行评议专家工作业绩测评及其指标初探 郑称德

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初探 周建军,王韬

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 王兵

《孙子兵法》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王文博

跨国公司R&D国际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陈剑锋

关于我国工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生长的探讨 徐小龙

中小企业与绿色营销战略 孟子飞

科研工作中的冲突分析及对策 赵醒村

实施创新工程促进科研发展--谈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一些做法 张喜爱

浅谈如何促进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建设 王晓丽,蔡旻君

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对科研事业单位的促进作用 黄文辉

关于科研团队组建的一些认识 方文东

加强年轻学科带头人培养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 韩邦荣,张小军

加入WTO后高校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之探讨 徐平原,邵根富,王竹林

专科学校系部科技管理的探索 罗高作,晏克勤

21世纪的成人教育和人才开发 颜冰

适应市场需求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 郑志宏

教学方式的创新--网络化现代远程教育探析 高翔

管理科学的变革--析《第五项修炼》的有机管理 张忠维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与合作 赵庆波,封展旗

论加入WTO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何德平,邵祖峰

转基因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毛新志,殷正坤

新经济与企业发展的新借鉴 孙福好

湖北省光电子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黄花叶,聂鸣

关于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战略思考 曹汝贤

搞好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企业势在必行 杜玉敏

试论我国中部科技发展现状及战略意义 胡树华,陈丽娜,欧光军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朱卫平,伦蕊

中外涉农供应链研究和发展的初步比较 张晟义

新时期我国技术引进政策的若干侧重点 王卉珏,魏双盈,汤萱

重构适合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江海,马强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盛辉,成良斌

加快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 叶超贤

基于中国家电企业技术战略的分析 张平,代义华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力 钟英姿

新技术商业化项目评价的过程控制分析 王强,仝允桓

核心能力障碍及基于动态知识的企业创新分析 祁红梅,孟华兴

延迟制造--戴尔即时顾客化定制的核心策略 王平该,陈荣秋

风险投资项目及其利益相关者研究 程静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研究 张凤武

Wintel联盟创造价值的正反馈效应分析 桂萍,彭华涛

网络组织竞争力分析 张好峰

电信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途径 叶生洪,谢军

高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探讨 常华兵

我国企业组织适应力的动力学机制及提升对策 方文,刘伟,高锡荣

企业技术联盟的效益构成分析 范莉,钟书华

IT企业集群的共生性和稳定性研究 陶长琪

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徐晔

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刘娟,谢守祥

基于劳动价值论下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建构 于冬,王元地

技术成果入股问题研究之二--确定技术提供方利润分成的一种方法 许平

6 Sigma 的统计含义与过程性能 胡志萍,王斌会

试论"峡光模式"在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上的创新 张礼建,王晨旭

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状况和成功要素分析 廖建锋,李子和,夏亮辉

水产质检机构计量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浅析 汪三平,WANG Sanping

基于模式识别的商业银行贷款安全评判 姜灵敏,JIANG Lingmin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营销风险改进方案选择模型研究 苏钰,SU Yu

学术期刊对科研的评价作用 汪再非,杨国祥,WANG Zaifei,YANG Guoxiang

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钟英姿,ZHONG Yingzi

区域创新系统内部隐性知识分享的博弈及对策 刘义,聂鸣,LIU Yi,NIE Ming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建设实证分析 詹延遵,凌文辁,郑奔

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的意义与对策 徐拥军,李军波

中小城市信息化工程咨询监理现状对策研究 董德民,DONG Deming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组织机构类型分析 常金玲,CHANG Jinling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演化关系研究 汤磊

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平台显著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张翼,但斌,李伟,张旭梅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消防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吴立志,段耀勇,WU Lizhi,DUAN Yaoyong

专利技术的"可用性"缺陷探讨 王楚鸿,WANG Chuhong

基于Hotelling价格竞争模型的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研究 邝国良,林晓湧,万莉

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评价与比较研究 朱顺泉,ZHU Shunquan

我国科技力量布局的学科分析 周照,王元地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评价与分析 张静,白永青,ZHANG Jing,BAI Yongqing

产业积聚、持续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性分析 徐小钦,黄蕾,XU Xiaoqin,HUANG Lei

技术变革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以RFID技术应用为例 王夏阳,陈功玉,WANG Xiayang,CHEN Gongyu

竞争与合作--粤港澳地缘经济关系发展趋势 周聿峨,曾路,ZHOU Lve,ZHENG Lu

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李孔岳,LI Kongyue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文娱,钟书华,WEN Yu,ZHONG Shuhua

重庆市生物工程产业生态研究 徐小钦,王利,XU Xiaoqin,Wang Li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研究 徐小钦,石磊,XU Xiaoqin,SHI Lei

自主创新背景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SMEs发展战略 全继业,QUAN Jiye

第六代创新模型的启示 程新章,CHENG Xinzhang

基于知识的公司战略的结构化阐释 项国鹏,XIANG Guopeng

科技管理范文第3篇

《云南科技管理》(CN:53-1085/G3)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云南科技管理》据"中国知网"完成的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显示,本刊杂志网上机构用户遍布31个国家和地区。杂志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成就、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探索科技管理与科技进步的新思路和普及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交流最新科技信息为已任,以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关心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为主要对象。

科技管理范文第4篇

《农业科技管理》(CN:22-1143/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业科技管理》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融探索性、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始终把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学科建设奉为最高宗旨。

科技管理范文第5篇

21世纪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形势及战略措施潘文灿

贵州西部石漠化与土地保护张竹如,梁风,钟琼,李燕

西部沙漠化与沙尘风暴问题的探讨彭珂珊

江苏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刘小航,彭慧芳

关于我国大洋矿产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莫杰

地质测绘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吴景勤

西北地区矿业发展的地位与策略方敏,马静

分布式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构件化体系结构设计李向阳,吴冲龙,汪新庆

实现我国地质资料工作现代化的几点建议茹湘兰

试谈外文地学期刊的开发与利用堵海燕

关于西部开发的几个问题王爱军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石慧,徐长乐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矿企业品牌资产评价中的应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杨芳

地质学和土地学相结合利用土地童潜明,胡东风,蔡悦林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及发展规划思路罗元华

论去俄罗斯远东地区作矿产勘查开发的前景姜宝龙,陈竞捷,李长珠,刘铁军,徐龙,韩凤喜

黑龙江省土地开发保护与整治对策尹喜霖,张烽龙

矿业城市与矿业企业协同发展探讨穆东,戴仁竹,任一鑫

论国土资源管理的社会预警系统研究江林茜

张天渠油藏经营管理模式探讨谢丛姣,吴东平,王利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油气藏管理工程何春蕾,匡建超

论当代大地质产业战略姚公一

物质能量循环与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姜建军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朱晓华,杨秀春

省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崔政军

网络公司的经济源泉及资产价值评估彭莉

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为例马兆生,王迎川,傅顺

世界金刚石和金伯利岩产地概览(连载Ⅴ)兴江然

国际承包工程经营之忌袁相国

重视和加强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姜建军

走资源节约之路--由美国石油资源利用引发的思考孙坦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珍惜国土节约工业用地--电解铝厂节约用地的探讨张伟仁

浙江省土地退化及防治对策丁枫华,吕书年

试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张银辉,赵庚星

有关水资源问题若干博弈分析张向前,金式容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初探武锁庆,鄢和琳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回顾与展望--从国际减灾十年到国际减灾战略殷跃平

面响21世纪地质环境管理及地质灾害评价的信息技术(连载Ⅰ)黄润秋

岩心分析资料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朱凯

跨越式建设高科技现代企业--探矿工艺研究所体制改革方案的形成与思考李国荣

基于模糊方法的企业活力综合评价何春蕾,匡建超

走出西部经济开发的六种误区雷国琼

浅谈以西部资源为依托促进资源转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冯延

国际承包工程运作实务探赜(下)--以水文地质打井为例袁相国

国有土地租赁制度建设研究任丽燕,聂宜民,董晓声,张圣武

试论广州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刘小航

物化土地使用权构建农村土地流动的市场机制于代松,朱穆超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任建强,许皞,刘杏认,陈亚恒

新疆矿产富甲天下王金良

21世纪初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选择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刘卿,胡迎春

中国石化集团"十五"油气资源战略分析(下)周荔青,孙兆玉,李剑峰,陈序三

大同市阳高盆地水资源及其开发研究吕继峰

论四川省旅游主题公园李铁松,栗顺利

保护五大连池火山群开发五大连池火山群尹喜霖,张烽龙,杨湘奎

科技进步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海洋产业的应用王芳,王文,吴继陆

论地质调查项目合同管理马静,文志岳

沉积盆地有效储集层综合识别技术新进展李琼,李正文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预防赤潮灾害齐平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探索厄尔尼诺之谜莫杰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防洪和生态的思考童潜明

对我国新的土地分类体系问题的探讨林爱文,黄仁涛,佐藤洋平HtTp://

建立我国新型土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思考张秦伟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几项问题刘胜华

土地规模经营应尊重农民权益于代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利用优化调控胡业翠,方玉东,赵庚星

山东聊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探讨冯海霞,刁迎霞,徐跃通

黄河断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王爱军

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研究初探吕志学,邓育江,孙雪文

立足全球保障资源需求刘文周,温春齐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雍自权,刘树根,赵锡奎

矿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其在Internet上的应用张春博,王运森

浅谈我国资源采掘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李金发

加入WTO对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钱茜,王玉秋

浅论生态环境评价中地质因素的作用陶晓风,罗昌元

《油藏工程》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周红,罗国平,关振良,袁彩萍

美国日本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比较分析与反思陆凤红,郭东强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及安全管理王玉秋,钱茜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周纯,舒廷飞,吴仁海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袁春,姚林君

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探讨李黎,史立梅,李剑,庞伟岚

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龚健,刘艳芳,黄中华

共有土地面积的价值量分摊法初探王晓红,谌作林,陈琦

内蒙古乌海市氯碱工程地下水源的开发高海东,郝拴虎

南岳衡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巩杰生,巩明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及旅游资源的开发陈铁男,张斌,杨文,尹喜霖

中国发展『安康型生态旅游的研究与思考金磊

走出硬件建设和土地运作的误区--对经营城市的思考于代松,任冬宁

开展新一轮国土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蔡玉梅,王静

基于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变更技术方法陈爱斌,张春霞,刘昌梅

基于理想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刘耀林,汤青慧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市场比较法中的应用龙启云,詹长根,姜武汉

科技管理范文第6篇

(一)力争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

对全县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努力挖掘成熟资源,组织编制好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筛选、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上报到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力争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

(二)精心组织实施好科技项目

精心组织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5万亩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及产品开发》、《八角种植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优质梨引种示范园》等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确保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狠抓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二是开展“菜单式”送科技下乡,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三是认真开展好科技下乡活动。2009年,要在历年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优势,明确目标,加大力度,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工作,使科技下乡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四是继续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技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展示科技的作用和力量,增强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在职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2009年要举办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1326期,培训663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1320名,聘请专家到县上开展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解决八角等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八角深加工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八角产业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省下达的八角项目,积极推广成熟技术,加强八角生产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八角产业科技含量。打响“中国八角之乡”品牌。

(五)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科技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地方经济

1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1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要求和应担当的使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科教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与企业对科技成果吸纳力不强的矛盾突出;科技与经济的耦合度不高,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社会公益类科技工作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并存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1.2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

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3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

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战略层次来认识,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优化人才成长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把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进一步营造科技政策环境,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改进科技评价办法,弘扬创新文化,使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要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作为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坚持以服务于人民大众为宗旨,便科学技术植根于群众,造福于人民。

2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

2.1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经济要发展,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关键问题。发展地方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2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职业教育该如何为地方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呢?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

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靠地方,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如:依靠科学技术,优化种植业布局;建设生态林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板块经济;建设工业区,构筑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重要成果。

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职业教育的研究方向是技术应用开发性,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地方区域产业上,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最终目标是能够服务产业、提升产业。

3实施“科技进步工程”,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1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看到,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当不了贸易强国,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也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1)观念上创新。科技部门应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基层,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一改过去等靠要的因循守旧思想,出谋划策,为企业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2)服务方式上创新。科技部门应主动服务,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围绕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也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管理上创新。不断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方法,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实现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

(4)项目上创新。科技部门应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对当地经济的牵引作用,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发展平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3.2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实施科技进步领导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首先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根据本地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并加强督办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2)实施技术进步工程。要紧紧抓住“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主题,以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坚持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实行精品名牌战略相结合,探索并形成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首先,要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选择机制较健全、技术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保护扶持,扶大扶强。其次,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通过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引进,促进当地汽车及配件、化工、建材、服装等重点行业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坚持以科技带动工业化,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产业,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大力促进当地优势行业和企业整合重组,同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整合力度,努力实现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寻找科技靠山,促使当地的传统产业在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现代化管理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引资、引智工作,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全力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发展必须抓项目”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加大对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一是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企业和农民的需求,加强项目储备;二是要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高水平搞好项目策划,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在争取省级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在申报部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真正让科技项目成为壮大企业的强力推进器和发展全区经济的加速器。

(3)实施“金桥工程”。首先,要大力发挥当地政府科技咨询服务专家的科技智囊作用,不断介绍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这是由当地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致富带头作用的同时,适时邀请、引进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专业科技人才直接到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以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其次,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协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同时,要下大力整合当地的科技资源。当地科技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经贸、农来、林业、水利、畜牧、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支持,重视发挥行业科研单位的作用,实行科技信息、数据资料的广泛共享,充分利用知识积累和众人智慧,提高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能力。第三,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造当地的科技服务机构网络,大胆采取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调动其经营技术成果的积极性,要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是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搜集适用的科技信息、产品市场信息和农民致富信息。

科技管理范文第8篇

一是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鼓励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的奖励力度;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投入研发比重等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探讨建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引导社会金融资本开展联合担保和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或抵押贷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做大做强。

二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培育、壮大创新型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家电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利用信息化嫁接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即发集团、雪达集团等传统产业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三是加快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把发展新能源、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高效农业等高新技术摆在突出位置,以科技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产业结构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动力。重点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园、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车用磷酸铁锂电子电池、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带材、甲壳质纤维、乳腺生物反应器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使其成为引领我市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高端产业和产品的引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力争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四是加快推进“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在深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资源利用、服务外包、现代渔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300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规划建设,改善社会创业环境,加快涉“蓝”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打造科技创新驱动区、科技创新服务区,突出抓好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海地所整体搬迁、河海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好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整体推进工作,启动一期二批“四个公共研究平台和二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在完成综合楼和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始试运行。

五是积极引进和培育大院大所、科技平台、重点研发中心。重点做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太阳能光伏技术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促进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着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一汽研发中心、东丽生命科学园等重点产学研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逐步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争取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到实现产业化。

六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积极探索专利工作新模式,把专利管理与服务、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与专利执法有机结合,帮助企业解决专利申请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将研发成果、成熟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同时,积极开展专利委托执法工作,促使专利执法端口前移。组织人员深入全市镇、办事处、企业,对科技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及研发人员进行科技创新、专利知识培训,壮大全市科技人员队伍,提高业务水平。

科技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审美智慧 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是将科学技术中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科技管理应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我国科技管理提出了公平管理、人本管理、平等管理等多种管理形式。将其与审美智慧融合、运用于科技管理实际,以优化科技管理的素质结构,促进企业全面和谐发展,同时改革传统管理方式,以达到以美优管的目的。

一、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的内涵

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即指在科技管理中,管理人员运用坚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生理、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渗透文化,在完善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的同时,并给予审美观照,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功实现人力与技术相结合的管理目标[1]。

现代人对管理智慧的再度觉醒,转变了传统管理理念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局面。管理工作需要智慧是已成为管理界所普遍认可的事实,它是未知多变的复杂过程,不同的情境和管理内容使得管理方式多种多样。管理是遵循规律的一个可预见的过程,管理智慧是使管理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只要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并遵循其规律,就必定能获得成功[2]。

管理智慧是以管理为本体的主体实践,审美的管理需要具有审美智慧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人格是管理工作的灵魂所在,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代,管理者的人格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并且对其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管理者是上层领导者,能够通过他的人格魅力吸引员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舒适、轻松、奋进的工作气氛,使管理更加顺利地开展[3]。

二、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们个体的尊重以及科技管理改革的推动,都将科技管理的审美智慧推向了较高的地位,这是人们对长期以来科技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深思的结果,是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科技管理本身的使命。

1.改变科技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科技管理一直受着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管理至上的理念向导,使得管理工作缺乏创新,至今陷入一种狭隘的境地,远离了人格的塑造,文化的渗透,情感的培养,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轨道,淡化了人的情感,科技管理成了一种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管理方式,导致人精神上的荒芜,思想上的贫瘠。运用开阔的审美智慧进行管理工作,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理念,将理性认知与感性人文相统一,注重主体的需求,可以激发员工潜在的能力,丰富他们的人生情怀,以实现他们的实际价值,最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2.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

科技管理体制主要涵盖科技组织结构、科技运行机制以及内部管理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运用审美智慧进行管理工作,可以优化科技组织结构,提高科技运行效率,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运用与开发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引导科研机构创办科技企业,有利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作用。

3.科技管理本身的使命

科技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管理技能和创新的思维,管理者的审美智慧是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管理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审美意境、激发审美情感、挖掘美的内容,使员工在被管理中感受到人性化,也可以让管理者在美的管理中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素养,这才是美的管理、艺术的管理。

三、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的培养

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是在具体实践管理中体现出来的,实践应用性是一种素养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如果在管理实践中遵守科技管理的规律和原则,具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其融入科技管理中,就能够形成这种智慧,成为一个具有审美智慧的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者要在科技管理中培养审美智慧,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要形成对美的判断、感悟、欣赏的能力,提高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塑造丰富、细致、真诚的思维方式,坚定对管理事业信心、赋予其深厚的情感。其次,审美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亦非技能掌握后的自然形成,它的培养需要管理者有对职业执着的追求,对管理工作极高的悟性,并在管理实践中遵守科技管理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养成。其中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再次,要创作良好的审美智慧的培养环境,比如,开展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加强科技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培养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营造良好环境。最后,应在实践中培养和运用管理者的审美智慧。科技管理的审美智慧最终形成于管理实践之中,继而应用于并指导于科技管理实践。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之中,应有目的的展开管理工作,激发其管理激情。所有的审美管理方式都要经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并充分地迎合了企业发展,审美以及创造美的需要,在这种反复实践之中,管理者就逐渐形成了管理审美化的智慧,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推进科技管理工作。

四、结语

科技管理的内容,承载着创新的理念以及鲜明的人文特征。只有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将美注入科技管理中,才可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单一,才能使科技管理涌动着人性,充溢着美感,焕发着力量,才能使企业快速全面发展,因此,在科技管理中,应大力提倡科技管理具备审美智慧。

参考文献

[1]刘远我著.现代实用人才测评技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赵景华著.人力资源管理[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科技管理范文第10篇

伴随着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速度的加快,科技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经无法使任何国家忽略。以我国为例,随着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有鉴于此,各国无不把科技的发展视为国家发展的第一要义,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的科技研发体系,对科技的发展进行管理。科学管理绩效评估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环节。所谓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评价、考核绩效评估,是一种正式的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组织成员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绩效评估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科技管理绩效评估是对包括科技管理组织部门在内的人员、组织、制度等因素在内的评估。通过科技管理绩效评估,可以获得相关的绩效数据,从而为改进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而提供有益的借鉴[1]。

2科技管理绩效评估基本理论

2.1科技管理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科技管理绩效评估是针对部门或组织而开展的绩效评估,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理论基础之上的评估制度。在对其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对这些理论进行简要分析,这里主要介绍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流行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理论。这种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借鉴了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试图将政府看成是市场中的企业,而国民则是消费者,作为企业的政府需要向国民提供优质的钢公共服务,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绩效。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对科技绩效评估制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比较绩效评估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新公共管理所提倡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是比较符合科技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新制度经济学(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是一个侧重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可以说是近几十年西方经济学研究范畴中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由于其提出的比如交易成本等思想对传统研究范式的突破性革新而备受关注。交易成本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是指在建立商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被易主而损耗掉的成本,譬如讨价还价花去的精力与时间,为防止受骗而采取的保险措施等,这些举动花费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为科技管理绩效评估提供的研究框架,交易成本的概念为绩效评估指标的建立和具体权重的确立提供了指导[2]。由于目前影响我国科技管理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评估程序和体制的不完备,这种体制上的交易成本如何去除,也可以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进行分析。

2.2科技管理绩效评估的内涵

科技管理职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府职能是指一个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科技管理职能则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本国或地区科技发展,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科技竞争力而履行的一系列职责和功能。一般来说,科技管理职能包括了制定相应的科学发展方针,同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框架,有时还需要直接投资一些高风险性的科技领域,促进科技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在政策或是其他方面对科技产业进行扶持,提高本国科技竞争力。科技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科技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测量,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为改进科技管理制度和体系提供借鉴。

3科技管理绩效评估方案分析

科技管理绩效评估的实行和具体的解决,最终都依赖于完善的评估方案。只有设计出完备的,考虑全面,权重合理的评估方案,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做指导。一般来说,科技管理绩效评估方案的确定包括了绩效评估指标的确立、进行评估指标值的确立、绩效评估指标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对绩效评估评价指标的效果分析几个方面。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科技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员的层次,另一个是组织的层次。从人员的层次上来说,可以将评估指标细化为知识素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潜力等几个一级指标,在这些一级指标下面又可以细分为技术职称、学历层次、管理知识等二级指标。在确立了评估指标之后,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权重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本部门或地区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突出某些指标,比如知识质素或是工作业绩等,从而有效的提升评估管理的现实意义。就目前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平衡积分卡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估形式,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在沟通和共识等方面就无法做到完全的无缝连接。在绩效评估的最后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分和分析,妥善的解决绩效评估中反映出的问题,改进科技管理体系。(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上一篇:高中教育资源范文 下一篇:税收管理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