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7:26:03

科技道德论文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1篇

人人需要激励,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特别重视这一点,它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专家、学者。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所谓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就是指它具有一股激发、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够诱发他们发明创造的欲望,促使他们通过目标、理想、准则、评价的体系,在科技活动中明辨方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自觉地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科技道德激励,它主要不仅满足科技人员眼前物质上的利益,而是满足其高尚的精神需求,来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它把科技人员的需要引导到献身科学、勇于创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的执著追求上去,致力于他们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的实现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社会掌握运行,作用于被激励的科技人员,对被激励的科技人员来说可称为道德激励功能的外在社会机制,它包含着道德理想、道德榜样、道德评价三个构成因素;另一类是由被激励的科技人员自身掌握运用,进行自我激励,对于被激励的科技人员来说可称为道德激励功能的内在心理机制,它包括道德上的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这些人们内心隐藏的道德行为激发器。道德激励功能的社会机制是实现道德激励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励功能的心理机制是实现道德激励功能的内在基础。

一、理想的激励

理想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理想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它可以成为激励人奋进、催人奋起、敦促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崇高的道德理想是科技人员献身精神的强大动力。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从现实出发,对未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人奋斗的力量源泉。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只能是一具可悲的行尸走肉,他的一生,将毫无价值可言。

科技人员从事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磨时间;不是为了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金钱和权势,以满足一己自私自利的享受。科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造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同实现人类崇高理想——********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科技工作者立志献身科学应该自觉地把自己所从事的科技事业同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使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从而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人理想同人类的崇高理想融为一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实现个人理想的正确途径。

道德理想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是激励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科技事业是实现道德理想的载体,是道德理想付诸行动的具体实践。理想与事业不可分割,任何理想都是通过一定的具体事业的成就来实现,而任何事业都是在一定的理想指导下进行。理想使科技工作者更明智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更明确地选择行为模式和行为路径。理想能深入科技人员内心,变成坚定的信念,从而更自觉地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2]在他看来,理想对人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它可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理想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旦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内在精神素质,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理想的确立,使科技工作者看到了科学的明天,鼓舞他们奋发向上,激励他们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就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的辨证过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才能需要道德理想的激励才能发挥作用。他们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付诸科研活动,并达到预期目标,道德理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道德理想又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道德榜样的激励

道德榜样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他们相对集中地体现了理想人格的至善品德,有的甚至可以被认为是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化身。与完善的社会道德风尚相比,道德典范人物具有具体性、实践性、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等特点。因而,学习道德典范人物是确立道德理想的有效途径。

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真知的同时,也在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也在给人类树立崇高的理想榜样,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或发明家,他们的道德品质也往往是后人钦仰学习的楷模。例如,居里夫人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她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为人们交口赞誉的。许多女大学生都把居里夫人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居里夫人的一生犹如蜡烛,为他人点燃光明。正如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所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社会就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科技人员的道德教育中,树立优秀的道德楷模,对培养科技人员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有一位医学奖金获得者描述他极力想要达到由H·戴尔和丁·亨德森所树立的极高的成就标准时说:“两人都是思想上和人格上的伟大典范,两人都是崇高的个人,使你不得不为他们所感动。你更加勤奋地去工作,因为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4]478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托·奥柏格在回忆他的导师时说:“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跟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巨人所进行的个人接触。”[4]478许多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都以老一代优秀科学家为榜样,从他们那里获得巨大的鼓舞力量,提高了自己道德修养的水平。

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还表现在被激励的科技工作者对于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欣羡、仰慕之情,驱动自己的心灵不由自主地倾向、靠近于高尚的道德形象,并力求达到与对方的精神世界合而为一。在道德榜样的激励中,道德认同的完成,不是基于功利的追求,而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心理距离的不断缩减和高尚灵魂的反复浸润、潜移默化而逐渐实现的。

一个好的榜样往往就是一部光辉的人生缩影,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一面理想人格的明镜。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5]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可以从无数前辈科学家的榜样身上汲取丰富营养,构建起自己理想的道德形象,并努力为之奋斗。

三、道德评价的激励

道德评价是人们对科技人员的道德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褒贬的判断。它是人们社会道德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范围之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德评价,虽然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作用,但是,有时在法律无法达到的地方却能发挥巨大威力。人们常说的“众目睽睽”、“人言可畏”,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法律的力量。其影响之深,为法律所不及。

道德评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对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褒贬,如树碑立传、科学研究中以发现者的姓名给定理等冠名的传统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努力工作。

除了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的激励外,政府部门、企业、团体、科研单位,也应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评价和赏罚,对于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记功、授予荣誉勋章,以此作为对他们能力的嘉奖。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功臣,表彰袁隆平、吴文俊的科技业绩,是激励科技人员的重大举措。

道德评价不仅对道德行为给予肯定和激励,也对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和惩罚。奖励可以产生正面引导激励的功能,使科技人员有成就感、光荣感,增强保持荣誉的内在动力。惩罚可以起到制止警告的作用,使之不再重蹈覆辙。只有褒贬得当,奖惩合理,正强化和负强化同时起作用,才会有力地激起科技人员的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强道德修养,从而促进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和很多高等院校制定了科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严肃处理了学术界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和腐败事件,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和震慑作用。由此可见,道德评价能够激励人的上进心,调动人的积极性,鼓舞人的创造精神。国家科技部正在着手研究修改科技评估体系和奖励办法,这方面的措施非常重要,因为科技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对科技人员的行为导向作用。

四、责任感的激励

有人认为,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好奇心,这固然是激励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奥秘的因素。但是我们认为,只有把个人兴趣和好奇心融入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之中,才更显示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

科学家的责任感首先是,在科学研究中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力求预见自己的发明创造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并为此提出警告。凡是遇到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应该主动地加以调整或停止实验。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当中国的科学家在美国的实验室进行核酸人工进化研究的时候,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发现这类研究很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制造出比艾滋病更厉害的病毒危害人类生存。出于科学家的良知,科学家毅然中止了这项研究。

其次,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要对社会负责,要考虑到社会的效应。今天,科技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有着如此强大的影响,以至对人类的生存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对他们的活动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后果漠不关心是不可能的。科学家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问题摆在科学家甚至那些似乎离知识的社会效果最远的数学家的面前,这绝不是偶然的。作为科技创造的主体的科学家是否应该为科学研究对人类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前苏联著名科学家谢苗诺夫曾经指出:“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成果究竟使人民情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在玩世不恭。”[6]

科学家有责任把掌握的科学技术用于为人类的利益服务,防止科学技术被滥用;对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表示关切。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的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该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支持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需要,爱因斯坦曾建议美国研制原子武器。战后,他又呼吁世界要反对原子武器。前后两种态度,都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安全的考虑,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科技道德的具体表现。这种出于道德因素的言行,无疑影响了原子科学的发展。道德因素是保证科技成果不被滥用的重要条件。

第三,现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承担责任。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的未来的角度慎重选择有利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课题进行探索;要求我们对自然界承担责任,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要求我们对人类整体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要对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前途负责,使科技活动真正做到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责任感,会使科技工作者把人类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与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出一种力量,为了科学的振兴、民族的崛起、社会道德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五、荣誉感的激励

所谓荣誉感,是指个人履行义务之后受到社会的赞扬、肯定,从内心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和感情上的满足。科技人员取得了某项或某几项科技成果的优先权、专利权,受到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褒奖,并由此而产生个人道德感情上的满足和自豪感。这种荣誉感能提高他们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心,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发明创造,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总理青年时代曾写道:“荣誉感可使有为之士益奋其勇气,以达闻达;不法之徒思考其过失,以补前衍”[8],揭示了荣誉感的自我激励作用。

荣誉感表现为真正的动因,它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鼓励他们去做对公共福利有益的事。荣誉是道德的卫生,对荣誉的追求首先推动着意志去发展自重的德性,然后又推动着它去获得社会的德性。我们不能设想那些伟大的业绩可以在没有对荣誉的强烈的爱的情况下被完成。假如科学家在科技活动中没有对荣誉、名望和不朽的憧憬,伟大精神和科学成就也就不可能获得。一般来说,对科技荣誉冷若冰霜,对别人真诚的尊重无动于衷,这绝不是清高,而是伦理心态不正常的表现。

具有荣誉感应当是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荣誉呢?从根本上说,科学事业是社会的事业。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大科研成果往往是集体心血的结晶。离开了集体,个人将一事无成。个人的荣誉来自集体的共同奋斗,是集体荣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科技工作者应当把个人荣誉归功于人民和集体,看做是社会和集体对自己的鼓励和更高要求。社会和集体应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建立功勋和争取荣誉,并且对个人荣誉感和自尊心予以保护和尊重,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正确的荣誉感,不仅把个人荣誉同集体荣誉相联系,而且与谦虚是密切联系的。科技工作者经过奋斗取得了成就,此时最需要的不是骄傲,而是谦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十分珍惜社会和集体给予自己的科学荣誉,并能在荣誉面前,以真诚的谦逊想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其他人的长处。这样的人,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还不能得到社会公认和应有的荣誉时,也不改初衷,仍然埋头苦干,继续履行自己的科技道德义务。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荣誉只能照亮过去,不能照亮未来。任何已有的成就和业绩,与未来整体事业相比,终究是小的起步。因此,不能把荣誉当作自我炫耀的资本或供人欣赏的装饰品,而是当作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在荣誉面前,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才能理智地面对未来,开拓前进,从而在科研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社会和集体争取更大的荣誉。

六、成就感的激励

成就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是激励科技人员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认为,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并将目标的达到视为最大的幸福。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而在乎从工作本身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以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时所产生的成就感。

在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下,科技工作者可以有极强的行为动机,驱动自己去追求自己探索的目标,甚至可以不计甘苦,废寝忘食,只问耕耘,不求回报。他们需要的主要不是外界的奖惩,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奖赏。“自我奖赏”是一种强有力的行为动机,属于本能欲望的性质。常见这样的现象,在一项科学成果面前,做出一般贡献的参与者常常为论文署名、奖金分配争吵不已,而真正做出主要贡献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9],却冷静地自置一旁,无欲无求。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0],意思是说,只有修养最高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与道合一、物我两忘、不受功名所累的境界。只有超脱一己私利、不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把为国家、人民乃至为全人类服务当作科技活动的准则,才能在科学上大有建树,并完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样不计名利、一心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类造福的高尚科技品德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巨匠;正是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达尔文那样,尊重科学事实、不畏****、不迷信权威的人,才能在科学上做出突破;正是像巴斯德、诺贝尔那样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人,才能摘取科学的硕果。

古往今来,那些改革生产工具,在科学技术上做出贡献的人,一般都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德的人。探索科学真理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劳动,只有不畏艰险,勇于在崎岖小路上辛勤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个科学家,人们往往是注意他有什么发明创造,写了什么著作,而忽视了他对人类更为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正是这种精神和品质,才推动他们为人类作出贡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静.名人名言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73.

[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62.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01,(9).

[4]汤建民.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3).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01,(9).

[4]汤建民.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3).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出版道德规范出版工作职业道德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科学技术主要载体的科技出版物,其触角也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在推动科学研究、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破除愚昧迷信、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科技出版工作者是科技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任,其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书记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副作用正在侵蚀着科技出版物,科技出版工作者面临着科学道德的考验,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科技出版工作者道德规范,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出版事业和科学技术,有着重要而又迫切的意义。

一、关于科技出版道德规范的制定

基于对科技出版物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的共识,1999年在北京科技会堂,中国科协所属的231家全国性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共同签署了《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道德公约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反响。2004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了《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负责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在该委员会的推动下,2007年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对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提升科技团体的道德水平和公信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9月7日,中国科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p,并随即颁布施行。

上述4个文件,比较而言,以《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最为详细,对学术道德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及其监督作出了比较完整的界定,该文件的不足是对败坏科学道德的科技人员未说明相应处理办法。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与中国科协《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相比,相对强调了对科技出版物的政治、政策方面的要求。2009年9月的《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是最新的科学道德规范,其中第5.10.13条与科技出版有关.如:第5条规定“倡导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维护科学尊严,反对各种形式的伪造、剿窃、篡改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第10条规定“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建立并完善同行评议、成果保密、信息共享和防止利益冲突的相关政策,确保编辑出版的诚信,维护学术期刊的信誉”;第13条规定“加强对会员的诚信管理,将科研诚信和职业伦理规范标准作为会员人会和保持会籍的条件。会员有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应视其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直至除名。不得以任何方式隐瞒、包庇、纵容学术不端行为。”《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道德公约》,从条文上看,文字较为简约;从内容上看,该条约的第5.6,7款均为对道德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说明。其中第5款对违规行为列出了“书面警告、拒绝刊登有其署名的稿件、通知其所在单位、公开曝光”等处理措施;第7款说明对严重违规行为将“转请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也可以提请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进行必要的调查”。显然,列人这样的条款更有助于使那些有违规倾向的作者有所顾忌。

作为比较,考察了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有关出版的道德指南与权益冲突》r}从条文上看,该《指南》比前述的我国相应文件对有关问题的界定更为详细,例如有对编辑、作者和审稿人的职权和授权关系、稿件处理办法等的说明;从制定过程看,该《指南》参考了美国化学会的期刊出版道德标准。可以看出,不同学会的出版道德标准互有参考,而且按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所修订。

总之,为适应科技出版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国内外的科技团体都制定一些出版道德准则一类的文件,用于促进科学道德建设。比较而言,国内的同类文件多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有比较重的政府推动的色彩;而发达国家的同类文件多由科学共同体即学术团体推动实施。

二、关于违规行为的处理

对模范遵守规范的科技工作者,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规范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以上诸条是我国科技界在贯彻科学道德规范中的一些普遍措施,它同样适用于科技出版界,但由于出版活动毕竟不等同于科研活动,其对违规行为的判定和处理有一定难度,科技出版界普遍感到:贯彻科技出版道德规范,其重点和难点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

虽然出版社或期刊社能够在稿件处理过程中设置一些预防措施,但一些违规行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在稿件发表后才得以发现。违规行为发现得越晚,处理起来就越困难;而且,编辑部所能用于调查和处理的资源是有限的,通常需要提请作者单位、兄弟单位的协作,而对相同的情形,不同单位的处理态度是不同的。比较而言,对于在对方出版单位尚未发表的或者先投本出版单位后投对方的,对方处理态度相对积极;而如果先投对方并且已经发表,则处理态度相对消极。

发表更正或者撤回稿件是出版单位处理违规稿件的关键环节,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以科技期刊为例,现在读者查询利用期刊文献是以篇为单位的,特别是通过网络渠道,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方式只是查到某一篇文章后阅读利用,很少再逐期翻阅。这种情形,无疑影响了在文章发表之后再刊登更正声明或者撤回的效果。

在作者单位方面,高等学校发现研究生一稿多投以获得期刊录用证书来通过学位考核的,研究生院“学位办”常常能够比较积极地开展调查,以防止作弊行为。但是,对于文章内容或者署名方面的争议,当事人如果是该单位骨干科研人员或者领导干部的,则作者单位可能会倾向于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国内对代签名现象的一定范围的承认和默许,是著作权纠纷发生的来源之一,也是处理中的难点。允许他人代签名的行为,在国内并不罕见,有时是代签者通过电话征求被代签名者的同意,有时则并未征得同意,有时是单位决定署上某个人的名字或者导师觉得可以署上某个人的名字时,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征得后者的同意。然而,这种状况确实为处理著作权方面的纠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9月14日经科学技术部第2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应当根据其权限和科研不端行为的情节轻重,对科研不端行为人做出如下处罚:(1)警告;(2)通报批评;(3)责令其接受项目承担单位的定期审查;(4)禁止其一定期限内参与项目承担单位承担或组织的科研活动;(5)记过;(6)降职;(7)解职;(8)解聘、辞退或开除等。但“科研不端行为涉嫌违纪、违法的,移交有关机关处理”这一条,真正实行的科研单位和出版单位不多。由于无法可依,甚至有法不依,“不端行为”禁而不止。这是今后应当注意并予以加强的。

二、关于违规行为的处理

对模范遵守规范的科技工作者,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规范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以上诸条是我国科技界在贯彻科学道德规范中的一些普遍措施,它同样适用于科技出版界,但由于出版活动毕竟不等同于科研活动,其对违规行为的判定和处理有一定难度,科技出版界普遍感到:贯彻科技出版道德规范,其重点和难点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

虽然出版社或期刊社能够在稿件处理过程中设置一些预防措施,但一些违规行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在稿件发表后才得以发现。违规行为发现得越晚,处理起来就越困难;而且,编辑部所能用于调查和处理的资源是有限的,通常需要提请作者单位、兄弟单位的协作,而对相同的情形,不同单位的处理态度是不同的。比较而言,对于在对方出版单位尚未发表的或者先投本出版单位后投对方的,对方处理态度相对积极;而如果先投对方并且已经发表,则处理态度相对消极。

发表更正或者撤回稿件是出版单位处理违规稿件的关键环节,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以科技期刊为例,现在读者查询利用期刊文献是以篇为单位的,特别是通过网络渠道,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方式只是查到某一篇文章后阅读利用,很少再逐期翻阅。这种情形,无疑影响了在文章发表之后再刊登更正声明或者撤回的效果。

在作者单位方面,高等学校发现研究生一稿多投以获得期刊录用证书来通过学位考核的,研究生院“学位办”常常能够比较积极地开展调查,以防止作弊行为。但是,对于文章内容或者署名方面的争议,当事人如果是该单位骨干科研人员或者领导干部的,则作者单位可能会倾向于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国内对代签名现象的一定范围的承认和默许,是著作权纠纷发生的来源之一,也是处理中的难点。允许他人代签名的行为,在国内并不罕见,有时是代签者通过电话征求被代签名者的同意,有时则并未征得同意,有时是单位决定署上某个人的名字或者导师觉得可以署上某个人的名字时,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征得后者的同意。然而,这种状况确实为处理著作权方面的纠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5篇

职业道德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中,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人们,在对社会承担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过程中,他们必须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且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学探索、试验研究、新品开发、工程设计、情报分析、信息采集和处理等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据此,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可概括为二十八个字:热受祖国、热爱科学、敢于创新、吃苦耐劳、严谨治学、团结同志、甘为人梯。具体地说,应具备以下几点:

1.1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人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切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一名爱国者,无疑会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提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心、爱国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他1935年留学美国,193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1叫6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对航空工程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是在美国工作的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1955年,为报效祖国,他断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突破了美国当局和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历经艰辛,怀着一颗拳拳赤子心,带着加速发展中国核导弹十年规划的极其重要的机密资料,回到了祖国怀抱。回国后,他成了中国科技界的负贵人、国防科研的设计和组织者,为创造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和培养国防尖端技术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的年仅so几岁的教授冯长根,他成果丰硕,国外驰名,被誉为“中国系统研究热爆炸理论第一人”。他在《没有理由忘记国家》一文中写道:“对我来说,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天经地义的。”

以上的典型事例说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爱国、爱社会主义祖国。

1.2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列宁说得好,没有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搞科学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更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都是热爱科学事业的。我国古代大医学家李时珍,酷爱医学,为写好《本草纲目》,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最后终于为我国医学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爱迪生,在举行婚礼后就去做实验;巴甫洛夫在事先已邀约未婚妻过节的情况下,又在实验室里坚持到深夜;牛顿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两三点,甚至凌晨。这一切,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愿望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怀有巨大而深厚的感情,在于他们具有为科学事业、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高尚品德。

1.3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真理,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风险性和相对独立性。事实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从来就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共同品德和特点。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受传统地质学的束缚,创造了具有特色的地质力学,彻底了中国没有石油的错误结论,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吃大苦,耐大劳,顽强拚搏,百折不回。由于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艰巨性和艰苦性,是在做前人未做或未做成的事业,因此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多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一头扎进探索自然奥秘的海洋,没有白天,没有黑夜;食不甘味,寝不人眠,不怕挫折,不顾艰辛,完全忘记了自我。例如:在挽救我国第一颗同步试验通讯卫星中建立了卓著功勋的电子部18所的黄才勇,为进行太阳电池的互联器试验,在强烈的紫外光曝晒下,连续试验三天,致使双眼几乎完全失明;后为考核太阳电池电压降同核射线能量、剂量的关系等,他又在核反应堆的核辐射环境里进行了整整三年的试验,找到了有关卫星设计的若干依据和参数,但却受到核辐射的严重伤害,毛发脱落,白血球下降,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周身无力。上述实例,既说明了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为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5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科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投机和取巧,更不允许弄虚作假。搞科学研究,一定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一丝不荀,严谨治学。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反复实验后被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原始数据。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揭示规律,找到真理。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为搞清人体内脏的构造,不顾尸体恶臭和有传染疾病的危险,每天清晨去坟地察看破腹露脏的尸体,一连十天,看了三十多具尸体,终于掌握了大量关于人体内脏构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纠正了古制内脏图和古人对人体内脏构造的错误认识。

1.6羊重他人,团结同志,搞好协作。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出现了双学科、甚至多学科的交叉,产生了所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所以,在现阶段想光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是极困难的。因此,更需要具有各种专业和特长的科技工作者精诚团结,密切协作。

要搞好协作,就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意见、他人的劳动。应该看到,即使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水平再高,也总有鞭长莫及之处。从某种意义上可说,任何科研成果都是集体劳动的产物,团结、协作对于个人、组织、集体都是十分重要的。

1.7甘为人样,满腔热忱培养接班人。大家知道,科学研究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整个科学技术事业,甚至某一项大型研究项目,都可能是一项综合程度极高的浩瀚的系统工程,有的甚至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有远见、有成就的科学家都能发扬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义不容辞、满腔热忱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培养接班人。

2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在我国科技事业不很发达,国力不很雄厚,知识分子的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与国外同类人员差距甚大的情况下,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不为名、不为利,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为推动开放改革,为祖国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这是任何人也不可否认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商品经济大潮中,部分科技人员丧失了革命的理想,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只图索取,不讲奉献,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主要有:

(l)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2)一切向钱看,以业谋私,以职谋私。表现为上班不工作遇去炒股票,长期泡病号,第一职业混日子,第二职业挣票子。

(3)不顾大局,个人第一。片面强调个人兴趣,追求个人价值,热衷个人奋斗,无视组织纪律,在承担着国家、部局课题任务的情况下,竟随意搁挑子,出去“闯天下”“干事业”(4)不羊重事实,不讲科学,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的测试人员,搞性能检测时思想上总带着框框,符合自己味口的数据就采用,否则就舍去;个别的甚至发展到凑数据、弄虚作假。

(5)不讲民主,不讲团结,无端内耗,协作困难。

(6)工艺垄断,技术保守,对培养接班人毫无热情。

以上不良倾向虽然出现在少数单位,但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是一件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大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就要依靠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对于人才的成长、科学的繁荣、技术的进步、风气的好转、单位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如何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

3.1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普及常识,更新观念,提高修养。应“重视舆论的力量”,通过广泛、深人、持久地宣传教育,使大家真正掌握关于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科技道德自我修养的目的。这样做,对于搞好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2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是科研单位职工思想和言行的道德准则,也是科技人员职业行为的衡量尺度。它既是科技道德的核心,又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无疑是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关键环节、重要措施和基本保障,很有必要。

在制订规范时,要注意三个问题:其一、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切合我国的国体、国情。其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必须体现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专业、职业和行业特征。其三、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切合本单位科技人员心理状态的实际。在制订规划时,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自己制订、自己遵守、自己检查、自己总结评比”的“四自”原则。只有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更有约束力,也才更有实效。

3.3科研系统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成致的关健。要想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就必须从本单位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起。其中,“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起”是问题的关键。十四届六中全会要求“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

3.4将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纳入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之中。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不是孤立的,党风、社会风气、院风或所风等都会对职业道德建设产生影响:党内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少数党员身上出现的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上刮起的“一切向钱看”的歪风和时有发生的犯罪案件,还有院所内部偶尔看到的种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都会对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产生直接的干扰,甚至严重的破坏。必须把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纳人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中,同其他思想作风等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相得益影,互相促进,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6篇

今天,我们举行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努力使科技期刊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促进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高地,同时也向社会展示科技期刊界恪守科研诚信、抵制不良学风、促进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杨卫院士、李家春院士等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与会的全国学会和所属期刊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谈三点建议。

一、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技界的重要责任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繁荣创新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爱国奉献,取得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科技界的光荣传统,自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倡导民主讨论、平等待人,维护科技界的良好社会声誉,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同志代表中央在中国科协的祝词中指出,科技遏制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端行为,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在全社会树立科技界崇尚真理、求真务实,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形象。这些重要讲话都对科技界加强科学道德合学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在看到我国科技界优良学风主流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出现了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中国科协的科技工作者状况相关调查反映,相当比例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状况整体呈下滑趋势,许多人对当前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状况不满意。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科技界的社会形象,阻碍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解决这些问题,十分重要而紧迫,必须以教育、制度、监督为重点,全力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真正做到那里有科研活动,哪里就有坚守科学道德的要求;哪里有科技工作者,哪里就有倡导优良学风的必要;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哪里就要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

2011年9月起,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采取措施,共同推动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新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组织德学双馨的院士专家宣讲队伍,广泛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理论和学术规范,引导广大研究生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经过不懈努力,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31个省区市的集中宣讲,实现了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新生基本全覆盖。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同志做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工作抓得准、抓的及时,并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广泛开展宣讲教育。刘延东同志批示指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开局良好,效果明显,要求教育部、中国科协认真落实同志批示精神,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宣讲教育活动,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正为科技界、教育界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长期抓下去,真正取得实效。《新闻阅评》以《科技日报“科学道德保卫战”报道意义深远》为题,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宣讲教育活动。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中国科协将联合有关部门,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下去,推动我国科技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二、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科技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也是科研人员得到同行认可、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科技期刊是展示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的重要窗口。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学术成果发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科技期刊论文,代表着本行业和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最高学术水平。论文展示出的清晰的研究思路、新颖的研究视角、缜密的逻辑推导、严谨的研究方法,是创新精神、实证精神的重要体现,集中展现着科技界弘扬科学精神、践行良好学风的精神风貌。

其次,科技期刊是倡导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不但是科学研究的文献来源,更是从事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范文和榜样,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科研队伍的青年学生和青年研究人员,优秀科技论文体现的研究方法、写作方式、引文规范等,更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最好教材。

第三,科技期刊是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是检验科研活动是否遵循科研诚信的重要关口。科技期刊关于论文公开发表的具体规定,是科学道德与学风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审稿方式,使许多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不端行为得以判断和识别。比如,美国《科学》杂志的审稿编委会由来自全世界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负责严格审定来稿的重要性和可信度,使《科学》杂志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声誉。

第四,科技期刊是抵制不良学风的重要手段。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已经发表在科技期刊的论文,如果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将以发表公开声明的方式予以撤稿。过去20年来,国际学术期刊撤稿率增加了10倍左右,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戒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比如,英国的学术杂志同资助科研的基金会和各研究机构一道参与对过错方的处罚,学术造假者被揭露后,不仅会在同行间声誉大跌,科研资金来源也会成为严重问题,其学术生涯有可能就此完结。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已超过5300种,其中科协系统主办的科技期刊超过三分之一,达2200余种,由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达1050种,在全国期刊发展中发挥着师范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科协通过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使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编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稳步发展,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为加强,在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9年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术联合签署《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到的公约》以来,对于倡导学术诚信。提升期刊质量取得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科技期刊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中国科协将以科技期刊作为宣讲教育的重要阵地,完善期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机制,为建设以诚信为核心的科学文化、创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切实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科技期刊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良好学风的建设者

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弘扬科学精神,维护学术诚信。要坚持求真求实的办刊宗旨,坚持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科学精神,鼓励学术领域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实践的检验,反对迷信和盲从,杜绝只求经济利益、不顾质量的办刊行为;要广泛宣传学术规范,把学术诚信要求置于期刊的显著位置,有条件的期刊还可以编制适合本领域特点的论文写作规范,帮助作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尽快了解科研诚信要求和写作技术规范,在本领域科研人员中广泛宣传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的理念;要加强正面引导,重视与作者的沟通,进一步挖掘作者的研究深层思想,提高稿件水平,同时,引导作者提高自律意识,树立科研诚信观念;重视与审稿人的沟通,提高审稿人的责任意识,严格把关,不给学术不断稿件可乘之机。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把好编审环节,杜绝刊登学术不端论文。要严格遵守编审程序,把好编辑和审稿这两个确保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坚持初审编辑把关、复审专家把关、终审主编把关的工作原则。将论文反抄袭检查作为一项例行制度,不断提高检查技术水平,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要完善同行评审制度,建立评审专家库,细化专家领域分类,努力实现小同行专家评审和匿名审稿,制定科学有效的选稿标准,让真正优秀的稿件脱颖而出。要建立期刊间的协作机制,尤其是相近领域、交叉学科的期刊编辑部之间要建立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制度,改变期刊之间相互封闭、分散分割的现状,有效避免一稿两投、一稿多投。

三要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自律,着力培养严守职业操守、业务水平精炼的编辑审稿人才。要重视编辑人员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导师制传帮带和对外交流等措施帮助编辑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培养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辨别力;要重视引进编辑人才,提高编辑待遇,营造严谨和谐的工作氛围,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进入编辑队伍。要重视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和所属学会的紧密关系,依托学会资源培养和发现一批德学兼优的审稿人,使他们成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加强编辑队伍自律,规范编辑部在选择学术文章过程中的学术权力,提高编辑部的科学道德水平,树立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维护期刊的学术声誉。

四要建立奖惩机制,坚决抵制不良学风,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要完善撤稿和通报制度,鼓励实名举报,对已发表的学术不端论文及时撤稿并公开通报,对于情节严重的,应通知其所在单位或研究资助机构。要建立诚信档案,对于稿件中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作者,利用职权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审稿人,以及频繁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单位,记入“黑名单”,对屡教不改者予以惩戒。要建立学术不端惩处联动机制,与教育、科技专管部门,基金资助单位联合协作,共享科研诚信档案,共同防治和惩处科技期刊中出现的学术不断行为。

同事们!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学术诚信是以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在这场维护科学道德的保卫战中,科技期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下午你光科技期刊界不负重托,成为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形象、推进科学发展的阵地,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为科技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努力,贡献力量!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风建设;研究生培养

教育部前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周济院士曾经说过:“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科技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但少数科技工作者更看重经济利益和名誉地位,导致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卷入这场漩涡的不仅有教授,还有院士,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和不满。作为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生培养单位,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变得日益迫切和尤为重要。

我院重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合力齐抓,推崇学术道德,促进良好学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根本保证。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教导学生要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揭示真理、捍卫真理,各级领导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讨怎样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我院院长、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王道富教授对研究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热爱祖国,献身石油;二是热爱事业,献身科研;三是热爱工作,献身集体,将个人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和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之中。

主管研究生部的副院长邹才能教授对在校研究生说过:有时名利不一定是好事,要有道德的底线。见财不能贪,见名不能抢。对待名,不折腾,对待利,不倒腾。

研究生部领导重视学风和道德建设,教导学生要“宏爱于心,感恩以行”、“精勤以致业,厚德始为人”。研究生部秉承“耕耘于智,教物以德”的校训,努力营造宽松向上和谐团结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上下合心,齐抓共管,推崇学术道德,树立良好学风。

二、把握环节,严格程序,抓基础不疏忽,抓过程不放松

以学生诚信自律为前提,在研究生招生录取及培养各个阶段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教导学生确立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部从招生录取阶段就加强思想道德特别是科学道德考核。学生入学后,通过新生军训、入学教育、新老生座谈、专家讲座、素质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和品质,自律诚信,自强不息,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对一年级学生实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和公寓管理制度;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制度,研究生部严格审查论文开题,跟踪论文进度,实行论文中期检查。导师及所内科研工作者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用正确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态度,提升科技实力,增强科技竞争力,以为祖国献石油为荣。毕业时实行综合考核制度,将科研道德和学风引入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坚决抵制学生学术不端行为。

三、注重细节,持之以恒,把握教育环节,严格培养程序

严格管理、严格程序、注重细节、持之以恒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1.严格地质实习和新生军训

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是通过不断的野外地质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等科技成果。研究生部安排每一位研究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另外,对新生进行军训,对培养研究生探索真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树立科学道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严格课堂纪律及考试制度

理论学习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就谈不上科研,更谈不上创新,弄虚作假正是因为理论不强、缺乏经验、意志不坚定、投机取巧的结果。研究生部将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引入课堂,严格考勤制度和课堂纪律,并要求所有课程实行闭卷考试。

3.严格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

在科研实习中研究生往往身兼多个项目,涉猎广但理论不深,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流于形式。我院重视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专家组和管理者严格组织、严格审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指导,强调科学道德和学风,培养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科研态度和道德意识。

4.严格论文预答辩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在第五学期末进行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是在申请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的一次集体指导,主要目的是查找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筛复工作、抄袭现象,以此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5.严格论文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基础,放宽对研究生论文答辩的要求就是降低对研究生严谨治学的要求。我院对学生的答辩高度重视,对于达不到学位要求及弄虚作假、侵占他人成果的现象,绝不姑息放纵,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四、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在学习中提高,在活动中塑造

1.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进行宣教

我院有众多院士、专家学者,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三老四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生部邀请院士、知名专家,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讲座,专家们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传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作风,自觉追求真理,造福人类。此外,还通过学生讲堂,开展自我教育。

2.开展师生交流、高低年级学生交流

研究生部的校训将德育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师生交流,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以学术道德为准绳,积累知识、勇于创新、求真务实。通过高低年级学生交流,以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科研经历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

3.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促良好学风

以培养研究生爱国爱学习、爱岗爱石油、强化道德意识为目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走进博物馆”系列教育活动中,安排研究生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在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中,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青年学术交流会,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以交流、学习、竞争、提高为宗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崇尚道德、树立新风。

4.定期开展党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邀请中央党校及军事政治类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党课,提高党员意识,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员和群众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

5.科学道德纳入考核管理中

为了奖优促学,鼓励研究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学风,将科学道德纳入学业奖学金评定和综合考核中,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核,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研究。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院研究生部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讲道德、强理论、重实践、爱奉献的优良作风,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长周济谈2005年教育改革发展六大重点[EB/OL].news.省略/edu/2005-01/27/content_2514128_4.htm,2005-01-27.

[2]惩戒学术不端 维护学术尊严[EB/OL].news.省略/o/2004-10-13/08083903703s.shtml,2004-10-13.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8篇

一、注重科学道德建设,弘扬创新精神

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科研生产,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率先垂范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注重科技人才培养,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倡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诚实劳动的优良品质,提高科研诚信意识,为繁荣我国科技事业而积极努力工作。

二、开展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行为

科技期刊应充分尊重作者权益,对存在署名有争议,引用他人著述未注明出处,以及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坚决拒绝刊登。一经发现,由该刊或联合中国科协所属相关科技期刊,视情节轻重给予书面警告、拒绝刊登有其署名的稿件、通知其所在单位等处理;轻者给予3-5年不允许刊发其论文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该作者的论文永久不得利用,同时通报国家基金资助等部门,并转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若一个单位屡次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科技期刊将要求该单位对所投稿件作学术预审,并将只受理经过单位预审的来稿、当学术不端行为涉及单位负责人时,将通报上一级单位。

三、加强编审者队伍建设,恪守职业道德

注重专家办刊,加强同行评议建设。发挥期刊编委会和审稿专家作用,严格稿件学术质量审查规范,客观、公正对待所有稿件。建立明确的审稿、撤稿及制度,维护学术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发现已发表的论文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或严重差错等问题,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及时撤稿声明、更正启事或公开致歉信等方式进行纠正,并通知收录有关文章的数据库予以撤稿。如发现审稿人利用审稿谋取私利乃至剽窃所审稿件内容时,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永久禁止其审稿乃至公开披露等处分。

四、明确书名责任权利,严格遵循职业规范

所有论文署名作者均应对论文工作做出过实质性贡献,并对文章负责。论文投稿前,所有署名作者均需对稿件的全部研究内容进行审查,确保结果真实可信,确保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同意书名及共同作者的署名排序。署名作者应在文章中对为此项研究做出过某种贡献的合作人员和机构予以感谢。时,应对非研究项目获得的经费支持及来源予以标明。论文作者应明确说明使用或引用他人的工作,如果发现已提交或发表的文章中存在问题,应有责任和义务及时予以修正或提出撤回。

诚挚呼吁全国科技期刊共同努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强化科研诚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共同推动科技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共同维护科学共同体的崇高声誉。

中国科协所全国学会

全体科技期刊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所在,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作者认为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强调必须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因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有了人才,社会才能进步与发展;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巩固与强大;有了人才,民族才能兴盛和繁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要把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具体化。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人才,确切地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造就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而衡量人才要从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品德被列为评价之首,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而且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条件。

建国几十年来,高校为祖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之才,他们活跃在建设行业的各个部门,为祖国做出了很大成就。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200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容“七宗罪”砧污科学》的文章,文中列出七种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2.伪造墓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论点,丧失“求实、诚信”的职业道德,影响和误导其他科技工作者正确地开展科技工作。

3.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科研成果据为己有;在论文被录用或成果获奖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权单位;为了论文顺利发表或成果获奖私自署上知名科学家名字;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求得职称晋升,无关工作的同事、同学、亲友之间相互挂名。

4.重复。通过一稿两投,甚至一稿多投的方式把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刊物。

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部分学者为提高自己论文的数量,将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的科研成果,分为多,.ni投稿,降低了论文质量;部分教授、博导为完成科研任务招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为自己工作,在挂名发表大量论文的同时,无法全面有效教育培养好研究生。

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科研成果评审、科研基金与项目的申报和评定、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广告的宣传过程中,因人情关系、利益驱动等原因,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成果,利用自身的职务权力和学术地位,走关系、拉选票。在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尽量抬高对他人的评价,滥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等词语;在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贬低前人或他人科研成果,自我夸大宣传。

7.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噪之风。部分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已有一定学术成就、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太多的社会和学术职务,如客座教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委员会委员等等,整天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重复获取各类资源,如项目经费、房屋、汽车、工资、资金等,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

所列七种现象,还只是常见现象,严重程度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杜绝。而要杜绝和防止科学道德及学术研究中不端行为的出现,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恕说:“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一代,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术培养同步进行”。

因此高校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工作。

三、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不仅要倡导教师认真上好“邓小平理论”课和“品德教育”课,而且要结合社会活动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宣传“三个代表”的根本理念,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有充满正气的学习氛围,洋溢着精神文明的生活环境,才是健康的校园环境。

2.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各级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洁身自好,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认识,不只局限在理论上,而是在自己身旁,就有可学习的榜样。

3.建立一支学术评论队伍,有如影评、书评家一样,专门评论学术界的各种优良品质和不良行为。

4.建立诚信档案,对于有不良行为者要记录在案,对于不良行为也可以起到制约的作用。

5.建立建全学术规范制度,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定出道德与违法的界限;使违反规定者有所顾忌。

6.学校还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予以监督,或纳人纪检部门进行管理。

科技道德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道德;道德失范

科研道德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准则。教师通过科研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整个领域的学术水平,造福社会。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和由此引发的学术纠纷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深切关注和重视。

一、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近年来,学术研究在高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术水平(学术论文的多寡)已成为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功利和浮躁的不良风气。随着这种风气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逐渐蔓延开来,科研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单纯本质,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对社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失范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论文抄袭成风

论文抄袭已成为学术界提高论文数量的一种公认的方法。有些人将别人的文章大段大段的抄袭,有的人甚至直接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后占为己有;有的信手拈来,该抄便抄,有的甚至嫌国内的文章不够抄,抄到国外文章上去。这样写成的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毫无创新性,给读者错误的引导,对学术毫无贡献。

2.科研论文轻“质”重“量”

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职称的晋升多与科研论文的数量挂钩,而忽略文章的质量,因此导致大家一味地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出版速度。一篇篇粗制滥造的文章不断出现,造成了数量的。

3.夸大科研成果

不以端正的态度做学问,不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做研究,而是急功近利,用众多的学术头衔包装自己,追求短期效益,制造轰动效应,科学研究看似开展得似模似样,实际上只是打着科研的幌子,谋取金钱或职位上的利益,白白浪费了科研资源。

4.评审不公正

在科研项目的评定、论文的审稿等环节中,学术道德问题一直很突出,拉关系、找熟人,或是指定审稿人,只要是能使自己的项目申请成功,自己的论文早日发表,各种方法是无所不用。这种不公正的评审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二、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诱因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它的社会基础,高校教师中的道德失范问题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风气,整个科学研究领域各个环节的运行特点紧密联系着的。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现象暴露出编辑出版、科研评审及科研人员心态等多方面的问题。

1.编辑出版把关不严。论文的编辑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只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发表,才能得到同领域其他人的认可,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就编辑出版而言,有的杂志社一味追求文章的数量,对文章的内容把关不严,这为粗制滥造的文章提供了可乘之机。

2.评审制度所迫。既然科研项目的评定、职称的晋升等都与学术成果有关,高校教师必然使出浑身解数来增加作为学术成果主要指标的论文数量:或东拼西凑,或到处挂名,要不就直接抄袭别人的科研成果。不良的科研风气助长科研人员的不良科研思想和行为。

3.被抄袭者态度过于宽容所纵。某些被抄袭者则抱着慈悲心态或碍于面子等问题对抄袭者视若无睹,他们的行为无形中助长了不良科研行为的发生。

4.从科研评审来看,普遍存在着一种重视头衔和论文数量的现象。不是看你的文章学术水平如何,而是先看作者是谁,作者的多少头衔和文章。在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评定和职称晋升上也存在这一现象。

三、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防控

各高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术行为规范体系,重塑学术道德理念和学术道德原则,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1.加强科研道德教育

在科研道德方面,教育部2002年2月的《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为我们制订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各个高校应根据这两份文件的精神,采用一切途径和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科研道德的广泛宣传和深入教育,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提高高校教师对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使遵守科研道德规范成为新的社会风气。

2.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

社会风气是社会行为的导向者,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事在必行。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要把学术道德与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

编辑、出版部门应制定严格、规范的出版要求,认真评定文章的新颖性,不给粗制滥造的文章以可乘之机。同时,加强论文中文献引证的管理,规范地对待引文和参考文献,把好编辑关。在出版时,应按照学术研究的规律组织出版。

4.建立并完善各项学术管理制度

建立制度规范和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学术监督和核查制约机制,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能有效促进学术繁荣和形成优良学风的科学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学风建设奖励和惩处制度,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的科研人员,要广泛宣传、进行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依据相关制度,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学术诚信制度。

5.严肃对待失范行为

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对于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予以取消,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措施。

参考文献:

[1]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1)

上一篇:科技培训论文范文 下一篇:科技立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