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建筑范文

时间:2023-03-15 07:48:50

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生存环境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87-01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该会议讨论并且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环境与发展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转变为全球性的问题,并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

在2000年荷兰马斯垂克召开了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该会议赋予可持续建筑一个完整的概念:“可持续建筑需要思考一些操作事项包括建筑物、建材、城市区域尺度的大小问题,而且要考虑其中的生态因素、经济性因素、社会文化情况,研究城市不同区域的重点和状态,根据不同的区域建构相对应的模型去执行才有望达到一个可持续建筑环境。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中国必须要尽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快节奏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每年都要建设二十多亿平方米的新建筑物,在新建设建筑物的同时也伴随很多旧建筑物的拆迁,在这个建筑周期循环的情况下,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资源,也产生了非常多的建筑垃圾。

随着现代化建筑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据初步统计,在我国现有的城乡建筑中,基本上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在新建的建筑物中,也仅有5%是符合现行的节能标准的。因而导致了在相似的条件下,我国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例如,空调算是耗能最大的,用电量接近占到40%,但是如果采用已经成熟的节能住宅技术,相当于给住宅穿上一件棉袄,空调的耗电量便可以大幅减少总能耗也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在很多人看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水污的情况日益严重,建筑水污染也有待人们的注意。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水也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从可持续建筑来看,也要有效的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能源结构都是以矿物质燃料为主,在近几十年里随着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高速增长,矿物燃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短缺,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相当低!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即便是再地大物博,资源辽阔,平均下来人均可能还达不到世界人均水平,比如像我国的煤矿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仅是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1%,天然气的人均拥有量也只是世界平均拥有量的4%,但我国能源的需求量却相当高,几乎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还要多。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问题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由于建筑物的更新导致建筑垃圾持续性的增加,而我国的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水平仅仅还在起步阶段,城市里产生的垃圾一般采用三种基本的处理方法如堆肥法、卫生填埋法、集中焚烧等。而针对像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情况,有国外的研究者发现一种新的技术,即用蚯蚓分解的技术进行有效分解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解转化为复合肥生,充分的利用了一部分生活中的垃圾,使其变废为宝。或者现在又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制造烧结砖的材料,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利用方式,而且制造出来的烧结砖强度很高质量较轻,不但有效的处理了建筑垃圾问题又达到了垃圾回收利用提高了环保的效率和质量,这个方法在我国很有推广的必要。

我们国家相关的部门应该首先加强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有力的宣传,提高该行业从业者的“可持续建筑”意识,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以用来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制止或约束不是可持续建筑的建造情况发生。最后是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与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建设。”。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导致资源、能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必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供求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推动国家保护环境政策的发展,进而保证中国科学发展观建设目标的实现,针对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理论提出全新的绿色企业文化概念,并对其进行合理诠释。中国建筑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巨大的资源、能源的消耗,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生态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

面对资源人口环境这样一种困扰着我们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唯一的方向,可持续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部分,不仅关系到我们生存的环境问题还牵扯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问题。我国应该在充分了解国外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其成功案例的情况下,立足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我国情况的可持续建筑道路。

参考文献:

[1]孙世鹏,赵德胜,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 2008

[2]关苗,建筑节能需双管齐下,[J] 中华建筑报,2009

[3]张连芬,推广建筑节能 做好可持续发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意识提升;碳抵偿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stainable building low carbon design strategies, it is including 5 independent strategies, with efficien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core, at the same time including the HVAC system and lighting system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renewable energy and building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 and emphasizes the technical level of consciousness raising and non the effect of behavior change, as well as the carbon counter measures suggested.

Key words: sustainable 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wareness; carbon counte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单独列作一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等约束性目标。推之于建筑领域,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在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商业建筑、民用住宅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之相关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都将显著增加,除非能有一个大改变以遏制此趋势,否则将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1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设计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节能立法与标准逐渐在完善,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2007年10月28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3)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7)《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05年7月,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实施,要求所有的新建、改建类公共和商业建筑,与20世纪80年代的同类建筑的能耗基准相比,必须达到50%的能耗减少量。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同年10月1日,与建筑能源使用相关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开始实施,但条目为概括形式。

2可持续建筑的定义发展

可持续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所有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都关注两大方面:一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

3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战略呼之欲出。此种战略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层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而这两点通常在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忽略。在国家法律、条例和标准之外,可采用5个独立的策略,以实现建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3.1高效能源管理系统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是整个低碳设计战略的核心,应该包括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涉及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使用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有效监管建筑运行过程,对节能设备安装的推动,建筑用户意识的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有积极的影响。

3.1.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由一系列的技术组成。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专门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比如CISCO研发的新兴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CiscoNetwork Building Mediator系列,可以对所有耗能设备分配IP地址,通过一个中央系统远程遥控供热、通风和制冷系统(HVAC)、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安保系统等,将整幢建筑连接成一个智能网络[3]。通过将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即时监测能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3.1.2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单纯依赖于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读数是不够的,因为普通电表并不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仅为估计读数。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完备的能源计量系统,进行实际能耗的定期记录。记录时,所有能耗数据需固定在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即为同一周、同一天的相同时刻。根据收集的能源数据,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建筑内部有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比如在供热日内,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能耗应下降。如果供暖、制冷控制到位,则数据应分布在能耗趋势线附近;若数据离散,则说明控制差;若能耗偏离趋势基线很多,说明供热设备存在故障。

如果将能源数据的使用情况和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在电脑显示器或者电视的终端方式显示出来,告知使用者他们的使用方式与使用情况,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3.1.3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应该明确机构中从高级经理,到能源管理人员,到核心能源团队,再到低层职员的各级别人员,并在整个建筑运行过程中,为如何实现更好的能源运行目标,提供明确、综合的指导与培训。

3.2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占了建筑总能耗的绝大比例。低碳节能技术手段也聚焦于此,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保证照明舒适度的同时,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创新型产品,降低建筑能耗。

3.2.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过程早期,应将当地气候条件、太阳高度角、采光条件等考虑入设计概要中。建筑从屋顶、外墙到窗户可应用智能玻璃立面、建筑遮阳设备、创新型隔热产品等先进技术与材料,降低整个建筑的屋顶、外墙、窗洞等传热系数,从而减少住户用于取暖和消暑的电费支出。

3.2.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21世纪经济模式;环境责任;天空城市;融合社区;分隔社区;光明城市;光辉城市;地球的医生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年地球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全球议程,今天,对于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了更广泛和更加细致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消耗来实现繁荣,这一模式已经死亡,我们必须开创一个新模式—21世纪经济模式,凭借具有智慧的公共政策,各国政府可以在发展经济、减轻贫困、创造体面就业机会和加快社会进步的同时,尊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低碳发展。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21世纪企业的责任就是可持续力。耐克公司发起了被称为“直面挑战”的新计划,帮助保护巴西森林生态系统;联合利华公司承诺到2020年可持续材料达到100%;同时,微软公司宣布将在不久实现无碳排放;中国远大集团所生产的非电空调的能效提高了200%以上,目前正在扩展到其他产品和可持续建筑。

当人们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横空出世的“可持续建筑”和“生命手机时”,远大已经在此方向上奔跑了10年。远大考虑的是怎样在自己的产品、商业系统和生态链里面,使公众得到更多的幸福、更多的收益,同时却使对环保、对消费者、对公众的副作用率降到最小,在远大价值观体系中,“环境责任”是一个十分重要乃至是首要的一个要素。

在节能环保导向下,远大确定了以“可靠性”和“节能性”为核心的产品升级战略,在10多年里对“中央空调”主机进行了10此版本升级,在这种导向下,2005年远大空调在自身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基础上做服务延伸,提出“冷、热、电联产”、“区域空调”、“建筑节能解决方案”,随着空气品质、可持续建筑业务开拓,进一步明确了“保护生命”的产业理念,围绕“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两大危机: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为核心,明确指出“用方便的空气品质技术,让人类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节能技术,为世界减排15%的温室气体”的目标。

远大认为地球上的建筑业还停留在农耕社会,传统建筑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控”,人类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在全世界都是由临时工来创造的,传统建筑方式不注重建筑的隔热,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远大可持续建筑的“可持续”源自抗震、节能、净化、耐久、节材、可循环建材、无醛铅辐石棉建材、无扬尘施工8个方面的特点;在建筑性能上,实现9度抗震、5倍节能、20倍净化、1%的建筑垃圾;在建造流程上,93%的工程量在工厂制造完成,运到工地后吊至安装部位以拧螺栓方式组装。2010年,远大用1天时间建造世博会远大馆,之后不断创造新的建造记录,7天建造15层新方舟宾馆,15天建造30层T30酒店……

远大自2010年宣布天空城市计划,202层、高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比迪拜塔高10米,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天空城市是一个集住职学医购娱一体的建筑,是一个“融合社区”,其动机是减少城市对道路和汽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是对“分隔社区”的一场革命,天空城市的特点如下:

一、节省土地方面

中国城市人均占地约500m2,天空城市人均占地仅4m2,建筑面积105万平米,基底面积0.9万平米,楼面占地率1%,大幅减少建筑占地。集居住、工作、上学、购物、就医、文体为与一楼,大幅减少道路及停车场占地。一座天空城市可以腾出2平方公里的绿地,可以种10万棵大树。

二、节省交通方面

住户大多数在楼内工作、上学,节省对外交通;楼内文体娱乐设施及商业场所仅为住户服务,避免外来交通;一幢楼,可以为城市至少减少2000辆轿车,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依赖。

三、节省能源方面:

以往的高层建筑比常规建筑能耗高很多,而天空城市正好相反,外墙20公分保温(减少墙70%热损失);四层玻璃窗(减少60%热损失);窗外遮阳(设于外层玻内,隔绝热气);新风热回收(减少通风热损失80%);冷热电联产(等于制冷制热不用能源);空调通风年能耗90Kwh/m2(9升油当量),一幢楼为地球减排12万吨二氧化碳。

四、保护健康方面

100%新风,不混合回风,新风经三级过滤,99%过滤PM2.5,每户装有空气管理器,住户可随时监测PM、VOC、CO2含量。

五、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以往高层建筑完全依赖电梯交通,且公共空间极少,天空城市为住户提供了如同一座城市一样的自由活动空间。一条10公里长的步行街从1层直通170层,街道边设有56个480m210米高的无柱天空庭院,各个天空庭院分别设有城市广场、儿童乐园、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影剧院、公园、花圃等,以及86400 m2有机农场等城市文体设施和田园风光;设有8000 m2露天花园,由于楼高而腾出大量绿地,住户一下楼就可以融入大片树林。

六、安全水平及建筑质量方面

对称式金字塔造型;全钢结构,自重轻;采用成熟的束筒结构及卢森堡巨型H钢,确保9度地震不倒;所有钢柱耐火板包裹,耐烧3小时以上;经过数百项强度试验、耐火试验、并经国内外3家研究所风洞试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由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制造,由一家公司承担全部质量责任。

七、建设周期方面

以往超高层建筑建设周期通常5-10年,天空城市只需7个月(不含基础),90%工厂制造(现场施工只有常规建筑的10%),地板、天花板、水电、空调集成一个60m2的模块,模块上配载墙体、门窗,整体出厂;2万名工人4个月在工厂制造,3千名工人3个月在现场安装。

八、建筑寿命及建筑成本方面

钢结构建筑的耐久性已在100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得到证实,天空城市的钢材采用冷镀锌技术,每隔60年做一次防腐处理,耐用如新,未来若拆除,钢材可以全部重新利用,等于为后代储备资源,而非留下垃圾;工厂化制造,成本完全受控,避免工地窝工损失,资金占用期极短,成本只有同类建筑的1/2。.

法国人勒 · 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主张用全新的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向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他提出的“光辉城市”方案是将所有结构物都升起在地面之上,由于把一切都支撑在托柱之上,地表就变成一个连续型公园,行人可以自由散步……,他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

我们可以看到,天空城市的理论继承了勒 · 柯布西耶的理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而且进一步地在建筑环保、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突破,或许天空城市因为高度和时间两个要素都太过超出常规,消息以来,舆论的反应基本以质疑为主,有分析还指出,摩天大楼相比普通建筑存在更多的危险,用火不慎、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都可能危及大楼安全;超高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抗震及消防的要求会更高,远大可建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否真正能够达到九级标准,地震时如何逃生?外墙多层玻璃窗全封闭的状态下消防扑救如何进行?这些技术的难关相信可建会逐步攻克,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就算最终证明它是失败的,那他们的举动也应是值得同情而不是指责。

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或多或少地都患有城市病,而且还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城市大多会有严重的城市病。有数据统计,修建一座小型发电厂,会导致每年新增1200名急诊病人,3000名哮喘患者和110起死亡病例,尽管我们的城市和医药越来越先进,但人们的健康状况却呈下降趋势。

当今时代,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消耗了地球一半的能源,建筑本体节能比空调节能更重要。现在中国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从总量上来看,到目前为止,不仅已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的99%为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条件与中国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左右。远大把天空城市建成吸引眼球的世界第一高楼,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当做一根针,扎醒那些麻木对待建筑节能的人。

我们的地球病了,做“地球的医生”,把地球看成病人去救治他,从每个人做起,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治愈地球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责无旁贷,不管我们的力量是大是小,都能为改变地球的现状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远大:超越对利润的病态追求 公司为什么活着专行本 2011年1月

2、必须开创21世纪经济模式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

3、建筑革命家 福布斯财富与权力环保建筑2013年2月

4、地球医生 (美)马修 · 斯里特

5、天空城市正能量 远大张跃 2013年7月1日

6、《光辉城市》 (法)勒柯布西耶

7、《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她环境因子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生态建筑一方面把人类的聚居场所视为大自然平衡共生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又要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具体建筑结构,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坏境。

生态建筑遵循全球人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它不只是强调绿化,而是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适应当地的生态规律,依托自然为基础,突出绿化生态特色;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对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比,因地制宜,使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它将给我们带来少占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益处。

2生态建筑的特点

尽管生态建筑的概念多种多样,但说明了生态建筑的某些特点。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l)生态建筑仍然属于“建筑”的范畴,但把环境生态纳入考虑之中。它比常规建筑还要多关注建筑活动对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生存的影响。常规建筑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筑选址规划、场地设计、建筑布局以及外环境和景观设计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生态建筑活动涉及的基本内容,只不过在考虑这些内容时,是基于更高的认识水平、更广的范围和更适宜的技术手段。

(2)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谈生态建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生态建筑的“以人为本”,它是高于常规建筑的“以人为本”的。常规建筑活动往往不考虑其他人和周围其他生物的生态需要。这种观念关注的只是人的本身,而忽略了更高层次上的整体性。由此而来的盲目建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反过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建筑活动不仅要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还要顾及其他自然生物的生态需要,也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考虑人的需要,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具体目标体现在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合理设计与组织,使物质在其中得到顺畅循环,能量在其中得到高效利用:在更好地满足人生态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体现建筑的地域特性。

(4)生态建筑致力于实现建筑整体生态功能的完善和优化,以实现建筑、人、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共同发展。常规建筑活动基本上只局限于人工系统,而生态建筑活动必须同时整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使两者和谐共生。生态建筑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指当地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地质、地势、地形、土壤特性等与地有关的因素,以及阳光、雨水、风、温湿度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除了包括人的生物属性这一层次外,还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人文因素是指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形成的因素,包括观念、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

3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间的关系

(l)绿色建筑

“绿色”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的颜色,它是地球生命之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在“建筑”前面冠以“绿色”,意在表示建筑应像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和谐的生命运动和支撑生态系统演进的特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

绿色建筑”理解为一种建筑体系。“绿色”一词现在广为各行各业使用,已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与“绿色冰箱”、“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等概念类同,可理解为“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

(2)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中国台湾称为“永续建筑”。目前,关于“可持续建筑”的准确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设计、建造、使用的建筑”,它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的全面关注。2000年在荷兰马斯垂克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建筑需要思考的操作事项是建材、建筑物、城市区域的尺度大小,并考虑其中的机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建构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3)三者相互关系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从同一问题引发的两个概念。从内涵上看,生态建筑侧重于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强调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它有其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一生态学。绿色建筑则侧重于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强调利用一切可能的行为手段来达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不仅关注“环境一生态一资源”问题,而且强调“社会一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但两者都有不足,那就是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从问题的全局整体性出发而提出来的,其内涵和外延较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要丰富深刻、宽广复杂得多。可以说,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到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处理问题而已。

参考文献:

[1]陈海忠.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2]谢秉正主编.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5篇

一、可持续建筑发展在我国现状

可持续建筑理念虽然在我国逐渐被人们重视,但是其理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大面积得到推广,并且关注的人也相对有限。1.建筑成本增加可持续建筑虽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够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美好愿望,但是与传统的建筑相比,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与传统建筑物相比,可持续建筑往往会借用绿色环保材料作为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往往技术先进且造价较高,这就意味着可持续建筑建筑材料成本会明显高于普通建筑成本。对于明显的成本差距造成的房价高昂而使大多数购房者望而却步。基于此状,投资商往往会因为利益驱使而选择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对于自然资源与绿色环保的建筑要求。这是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现实所决定的,也是由高昂的房价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的实情决定的。因此很多人虽然知道可持续建筑的种种优点,但还是会在成本的压力下选择传统的建筑模式,这就使得可持续建筑无法在我国广泛推行与认可。2.社会需求不足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知道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着明显的耐用性与安全性,但实质上很多人对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与实际的了解浮于表面,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建筑风潮与获得广泛接受,直接制约着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与进程。具体表现在许多人了解可持续建筑材料,但是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建筑材料、建筑环保材料的实际价格、怎么分辨购买的房产是否使用了环保材料,也正是由于人们对绿色建筑环保的模糊了解与认识不清,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很多年纪较大的人对于可持续建筑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且爱跟随大流进行房产购买。这样的现实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环保建筑的选择需求不足,因而很多房产商不会选择环保材料作为自己建筑的首选,以避免房源销路受阻。3.城乡差异明显可持续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另一重大问题就是城乡差距明显。对于很多城市居民来说,居民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安全环保意识认知接受昂贵的可持续建筑,以响应国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实现绿色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而言,更多关注的不是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环保的需求,而是建筑的实际价值与他们的承受能力。与城市建筑不同的是,农村建筑并不是由房产投资商建设的,很多时候,农村建筑是由农民自身承担与建造的。虽然,与城市建筑相比,农村建筑没有房产商抽取中间差价,但是却面临着自己承担所有建筑成本的问题,因而农村可持续建筑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可持续建筑使用而言,城乡建筑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异。4.推广力度不足现阶段,虽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环保材料带来的长期效益节省,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发现,现阶段对于可持续建筑的推广是极其有限的。具体来说,国家虽然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建筑建造,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推广计划。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有限以及房产投资商的建筑方式选择,建筑行业也迫于迎合市场需要而无法更好推广可持续建筑方式,使得这样的建筑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实践应用。在这样的推广力度下,可持续发展没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二、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措施

基于现实情况下,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局限性,建筑行业还应该继续坚持可持续建筑优势的发掘与实践,用良好的实践效果证明可持续建筑值得认可。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节能措施。1.因地制宜地规划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规划是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方式。从大的区域而言,北方与南方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差异。南方由于天气潮湿,炎热多雨,因此建筑实施中往往窗户面积较小,以减少阳光长期照射带来的高温,但是北方天气干燥,日照量固定,窗户相对而言较大以获取更多的日照时间与日照量。因此当建筑设计风格符合两者的地域特点时,就能有效实现节能的目的,避免因建筑设计不符合当地地域特点。因而,借助于地域文化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建筑模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节能,而无需更多借助于高额的环保材料从而增加成本。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要有足够的可持续建筑理念认识,妥善在建筑造型与建筑地域文化之间进行选择,避免只追求自己理想的建筑样式而忽略地域环境的情况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这种不顾实际区域地理只追求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是当前大多建筑最致命的缺点与问题。因此,建筑师必须坚持建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为可持续建筑做出应有的贡献。2.充分利用节能建筑技术现代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节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建造。具体表现为,现代建筑可以在建筑外墙增加保温隔热板材料,最大程度保证房间内部冬暖夏凉,减少冬天供暖燃煤量和夏天空调耗电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又或者在楼内为每家用户集体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热能加热日常用水,减少用户使用电或天然气烧水的现象,以减少对资源的耗费。因此,现代建筑中因广泛地应用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尽可能从建筑的多个层面出发,寻找良好的切入点使用节能材料,以最大程度减少用户日常对资源的耗费。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筑师和房产商要注意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不能单纯只追求节能的功效而不考虑房屋的综合性能,要充分合理运用节能技术以实现绿色环保建筑。3.加大推广力度与政府支持提高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大力推广引导。政府的引导作用往往更强于社会趋向以及广告商的广告宣传。为了保护我国资源,减缓当前我国污染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建筑节能,使广大群众愿意选择购买节能房。例如政府可以采用补贴的方法对于购买节能房的用户给予一定程度的金额补贴,从而形成一种购买节能房的风向潮流,再逐步减轻补贴金额力度,逐步引导人们购买房屋观念的过渡与转型,加大节能建筑的建造与建筑建能技术的推广。

三、结语

当今社会的发展造成的人们对于资源的开采以及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的现状,警示人们应当重视可持续建筑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改变传统建筑方式,并充分使用建筑节能技巧,实现绿色建筑环保建筑,以减少人们生活对能源的耗费,且真正响应国家号召、迎合社会发展趋势,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6篇

一是建议推动国家在可持续建筑方面的立法,出台符合我军现状的可持续建筑标准,制定强制性或指令性政策。通过行政立法,把可持续建筑的建设从一种号召性、自觉转变为一种强制,并明确相关的行政职能和行政责任。二是针对部队出事能源管理的政策、命令,明确机构设置与相关职责,规范工作程序,设立国防能源资源管理规划与目标。对军队建筑的能源规划实行量化管理,将建筑物的可持续性纳入营区建设的硬性指标,提高可持续建筑在营区建设评价的权重,提高军队建设可持续性建筑的积极性。三是建议推动国家立法,对低军事价值的建筑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地方人力物力财力依法为我所用,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推动军队可持续建筑发展的进程。四是建议制定相关制度,允许各军种保留节能收益,用于安排节能项目改造,鼓励私营部门投资进入国防建筑设施的节能项目改造。

二、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建筑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美国LEED建筑评价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在某些国家,已经出现了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如德国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等。我军在进行现代营房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有适应时代潮流和技术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系。该体系应包含可持续建筑最核心的价值体系,具有完整的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和评估体系。建议新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质量、功能质量、经济质量、技术质量以及过程质量。生态质量即包括LEED评价体系中的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可更新能源的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功能质量则应包括室内环境质量,社会文化问题、建筑物功能发挥;经济质量则主要考虑建筑物的经济效益;过程质量主要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规划、建设过程、拆除过程等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性;技术质量包括建筑物的抗灾害能力、完成军队建筑使命与目标的能力,建筑物对各种要求的适应性等。在设计评价体系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善且庞大的数据库,为各项指标的具体细则的建立和权重的分配起到指导作用。

三、建设高效有力的监管机制

首先,可持续建筑发展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应建立军队的协调管理机构,协调一体化设计管理,提高设计管理效率。协调管理机构负责联络使用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的上级单位和设计单位,以及其他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针对使用单位的使用要求、经费预算、可持续性建设目标,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沟通。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协调整个工程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管理,将项目的可持续性设计完全融合于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之中。其次,对可持续建筑的主管机关、职能及编制做出明确的规定,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尽可能减少新的行政审批环节,具体可考虑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拥有的设计审查、开工许可、竣工验收等行政审批职能的基础上,相应作有关可持续建筑的内容扩充,不再增加新的行政审批环节。再次,要通过有效的行政监管,真正使建筑完全按可持续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利用强制措施,保证可持续建筑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

受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部队对可持续建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面上,对可持续建筑的认识不够深入,这就容易导致对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产生消极情绪。所以从宏观方面讲,应该做到将可持续建筑从单一项目建设的层面,提高到基建营房保障,乃至军事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从而引起部队领导的重视与思考。将可持续建筑发展与军队保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针对营区的建设发展提出可持续性建设纲要。人的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与培训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建筑首先要以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提高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基层官兵的可持续建筑意识,在军队形成建设可持续建筑的氛围:通过科普教育以及文化宣传的方式提高官兵发展可持续建筑的意识。通过示范建筑、示范营区的建设,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可持续发展材料、设备和技术。以试点工程为载体,综合推广应用可持续建筑新技术,展示可持续建筑成果,扩大宣传和推广。示范项目应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并采取媒体推广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设计

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环境负荷也带来了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1.可持续建筑概述

1.1 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 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2.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 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 ,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 ,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 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 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 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 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 利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3.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梁建红. 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约设计[J]. 职业时空,2010(1).

[2] 叶耀先. 科学理念与建筑可持续设计[J]. 住宅产业,2011(3).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平面设计;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目标及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目标和原则。事实上,很少有建筑能对具所有的方面做出深入的响应,而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其所在地域的经济条住、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等具体因素对不同的方面有所强调和侧重。

可持续建筑设计考虑因素

在所有的建筑中,居住建筑大约占50%一60%。所以如何提高居住建筑的环境性能、降低其能耗也就成为居住建筑设计的要点。在最初设计时、布局的密度、位置、方位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量的消耗量。同时,提高保温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空气流动、提高采暖空调设备效率以及通过建造温室和加大朝南的窗户面积来采集被动式太阳能也对能源消耗有较大影响。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最初决定,对随后是否有改善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住宅中的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

①建筑形式(紧凑的开发形式具有很多优点);②建筑围护结构(使用热容量大的材料以及高效的保温反来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延缓夜间温度的降低);③建筑方位(布局时,增加采集阳光的面积,减少顶风的面积);④微气候(布局时,和用绿化设计来增加遮阳的效果);⑤交通(选择建房地点时,考虑减少开车出行的需要.并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密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可持续住宅设计应采用紧凑的结构,以使相邻的墙壁、地板和屋顶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净空的高度,以增加四周表面的相对面积;为阳光照射和和用太阳能留出空间;考虑自我遮蔽的分布形式;和用屋顶空间来调节室内环境;栽种树木来遮挡夏季的阳光;提供高效的保温层,来节省能虽和提高舒适程度;安装低能耗的照明系统;为用户提供调节个性化环境的设施;为以后提高保温标难创造机会;

按这些指导原则修建出来的庆屋,其特征和形式都与当今建筑师设计的大多数建筑迥然不同。在过去十年间,各国政府尽管改善了保温标准和采暖空调系统,但郊区房产的迅猛增长,以及不重视开发现个城市地区由的“闲置土地”,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在郊区修建的建筑,绝大部分都是独市或者半独立的住宅,分散的布局,使人们出行时宁愿开车,而不愿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尽管设汁和施工的技术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还是高于预期水平。因此,住宅建筑选址应该注重闲置土地的和用,尽量使用交通、市政管网较为齐全的熟化土地。此外,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些房屋需要以紧凑的形式修建——楼层高度适中,比邻修建以便共享墙暖和层顶等设施。

可持续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良好的建筑平面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热环境与自然通风的状况。平面设计的重点要体现在体形控制、平面分区两个方面。

(1)平面和体形控制。1)减小体型系数和于抵御冷热极端气候。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小的体型系数能将暴露于外界气候中的界面尽可能控制到最少,这无论对于减少冬季火热还是减少夏季得热都是有和的。而对于高度一定的建筑(比如在发展少国家中建设量最大的多层住宅,高度一般多在6层左右),其平面形式也就几乎成了影响建筑体型系数的唯一因素。这也能使我们对体型系数的探讨集中到建筑平面上来,简化了问题的难度。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表面积,其次是方形。从平面形状来看,凹多边形平面与凸多边形平固相比都会具有较大的体型系数,所以,开敞天井和内天井对体形控制都是水和的。不论是开敞天井或内天井,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加强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然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外界面增加,体型系数扩大,此时通过建立可应变的玻璃界面调节体系可以在极端气候下封闭天井。这样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隔绝热交换.可以降低热工能耗。2)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尽管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很低,但大部分地区太阳日照辐射还比较强,特别是建筑的某些朝向的外界面在向外散失热量的同时也接受太阳辐射,包括南向的和东两方向的外界面,其可称为“受热界面”。如果从冬季和用太阳能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受热界面的性能,可以做到受热外界面吸收的日照辐射热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盈余的”热量能够补偿建筑其他外界面的热损失。这样,受热外界面特别是南向外界面的面积越大,补偿给建筑的热量就越多,对节能就越和。因而,此时建筑的体形不是以外界面越少越好来评价,而是应以南向外界面足够大,同时其他方向外界面尽可能少为标准来评价,用建筑南向外界面与外界面总面积之比来进行比较,更能说明建筑体形对太阳能的和用情况。当然,南向外界面的扩大又会导致建筑夏季得热增加,因此合理的确定南向外界面积与建筑南向遮阳是做到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的必要因素。

3.2空间设计

(1)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荐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在外部主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坚特征,是在当地的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中,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处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

由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以下几点体现了建筑的适应能力。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积效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在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汁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整。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反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日高宽比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结语

可持续建筑力求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思路,提出从建筑建筑布局、建筑平面设计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性,探索以设计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参考文献:

朱唯; 袁春学. 可持续建筑与设计方法探讨[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2):30-31.

陈瑀; 刘跃. 基于可持续的建筑低碳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9):28-34.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可持续性、十项全能、能量平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概念,已经为世人普遍承认,成为全球性的命题。由于建筑业本身所固有的能源消耗的性质, 它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 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在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建筑消耗的原材料超过总量的50%,能耗则占总量的40-50%,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中国的建筑资源消耗与能耗也已接近上述比例,同时剧增的建筑量也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另外, 伴随着各类建设还产生大量环境污染, 对于建筑业本身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 而这些负面效应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2 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简介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SD)是由美国能源部发起并主办的,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技术与创意,将太阳能、节能与建筑设计以一体化的新方式紧密结合,设计、建造并运行一座功能完善、舒适、宜居、具有可持续性的太阳能住宅。

竞赛期间,太阳能住宅的所有运行能量完全由太阳能设备供给。通过十个单项评比确定最终排名,“十项全能”分别包括:建筑、工程、市场性、公众交流、家用电器、热水、照明、能量平衡、出行等方面来进行建筑的综合测评。

3 2011年“SD竞赛”冠军作品―马里兰大学的“水舍”分析

2011年美国太阳能十项全能冠军作品――“水舍”,在设计中提出了解决水和能源短缺的方法。这座房子展示了已建成的环境如何通过管理雨水现场、过滤污水中的污染物以及减少水的使用来保持“水舍”的使用及运行的。光伏太阳能热阵列、效力的围护结构和机械系统的效率使“水舍”比标准的房屋更少的消耗化石燃料。

3.1 可持续的形体与空间策略

“水舍”的平面由三个模块拼装组成。北侧模块为厨房和起居空间;南侧模块为卧室和办公空间,并结合了技术功能配有机械装置室;南北两个模块之间用三分之一的长度的第三个模块连接,连接部分作为卫生间和过道;房间四周用外廊连接,从每个房间都可以轻易到达外廊。空间上来说,该房子设计成沿着中心水轴分开的两个“流”模块,中间通过三分之一的模块连接着,连接部分分割出了浴室并且显示了室内用水和外部的湿地轴之间的连接处。

外观的设计突出的是水流的路径。“水舍”的展开蝴蝶形式的屋顶轮廓线,显示了从每个单元模块上落下的雨水,流向并收集到了房屋核心的水轴里。

3.2 可持续的结构策略

整个“水舍”都是由木材构成,因为要在美国时代广场上建造,对地基的深度有要求,所以整个建筑都是用特殊专用的木制点状基础支撑。“水舍”的结构采用复合木框架结构,节点位置用钢板铆接。整个建筑都是由拼装而成,每个模块都是事先组装好后,再通过轨道摆放到指定位置。

全建造过程都是靠组装,保证了建筑基本的可持续性,可以移动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建造用的木材本身就是可循环的材料,房屋废弃之后的木材也可回收。建筑的外墙靠结构木框架来支撑。墙体构造从外到内分别是:外部木工完成面、粗木工、隔热板、流体膜空气屏障、工程木材产品、喷涂隔热、石膏板。结构木框架就位于喷涂隔热层中。

3.3 可持续的太阳能策略

“水舍”北侧模块的南倾的屋顶上布置了连排的9.2千瓦光伏的太阳能板,最大程度的接受太阳能,所吸收的太阳能为“水舍”提供全部能源。所有的太阳能都输送到住宅南墙面的主控制面板上,南北两屋又分别设有南北子面板,分别提供给住宅的南北两个模块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用电。全部用能都来自光伏发电板,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水舍”背面有60个拆卸的玻璃管组成的太阳能加热板为使用者日常用水加热。

3.4 可持续的碳循环策略

位于平面两个模块之间的湿地系统可以说是整个“水舍”的特色所在。这个住宅设计强调多样化的联系和循环。蝶式屋顶帮助引导雨水流入建造在入口两侧的湿地过滤系统。洗衣机或淋浴等用后的污水通过湿地系统的过滤,七天里,过滤系统里的微生物转化成营养成分,废水被再用于灌溉食用花园或用于其他非食用水。

南侧模块的屋顶布置了植被绿化,对于减缓雨水径流、提高室内能源效率有显著作用。

完整的碳循环系统也包括在厨房外部种植的可食用花园,花园里种植的蔬菜在竞赛期间可作为食物供给,生活排放的粪便作为花园肥料。住宅污水及排放物的百分百回收利用保证了“水舍”自身的能量平衡。

3.5 可持续的室内设计策略

“水舍”不仅功能与技术系统上具有可持续的特征,室内空间的设计及家具摆设也是极具简约与实用性。

私密性的起居空间具有两个功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静心设计的可转换式家具。工作台在晚上可以转换成床,几个桌子尺寸恰当地一个叠一个,也可以根据工作家所需大小重新安排。一种家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获得多种家具的功能,节约家具成本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3.6 主动式的综合系统

“水舍”的特点是有一个综合系统,可以使房屋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保持舒适。拥有一个工程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阵列产生出的多余的能量。机械装置室里还设有空气能量回收装置,起到送风排风作用的同时,可以回收排放风的能量,储存起来,用于再次供给建筑使用。拥有一个家庭自动化系统,用来监控和调节温度、湿度、照明和其他参数,通过对环境最小的影响来提供最大的功能。

4 SD竞赛方案带给我们的启示

SD竞赛集中体现了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建筑未来发展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方案。此项竞赛不但在建筑界和太阳能技术领域,而且在提高公共意识、促进太阳能技术市场化,以及推广太阳能住宅成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1注重建筑设计本身的可持续性

被动式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途径,如何通过恰当的平面组织与空间布局来获得基本的保温与隔热需求,一直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4.2注重建筑材料及建造过程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建筑注重与建材相关的每一个环节, 如取材、生产加工、分配、维护及至拆除或废物处理等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使用绿色的建材产品;对材料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减少生产材料的污染过程;以建材为基础,减少房屋系统的能源消耗等。

4.3注重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建筑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多能量的消耗,也会有能量的排放。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质能等,确保能量来源的无污染性。同时生活排放物也是能量的载体,要用适宜的手段将排放出的能量回收再利用,使建筑真正做到自身能量平衡。

4.4 注重使用者的舒适度

人的舒适度一直是建筑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任何被动式和主动式的节能技术都应是在满足人们生活舒适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策略。

5 结语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建筑已不单单是设计一个高效保温的平面外形、几种特殊的外墙保温结构、几块太阳能集热板的含义了。从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就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团队正采用传统设计方法结合先进的技术专利,注重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也将是我们今后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向阳.绿色建筑设计的两种方式[J].建筑学报,2007,9:11-14.

[2] 田蕾 秦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J]. 建筑学报,2006,2:13-17.

可持续建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剖面设计;空间设计

0.引言

从建筑、人以及环境组成的系统来看,建筑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人与环境组成的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采取可持续建筑设计,有效地保证相对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并维持其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差异。

1.可持续建筑的剖面设计

1.1剖面和通风

自然通风按照驱动力可以分为两种:风压和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是由风压差引起的,热压通风是由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这两个因素有时同时存在,有时分别存在。当风压差太小不足以促成自然通风时,热压差就成为自然通风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风压通风是一种对流通风,空气是水平流动的,而热压通风的空气流动形态更加复杂。风压通风与建筑平面有关。这种通风形式是由不同方位界面的风压差引起的。当室外无风时,热压差是自然通风的主要驱动力。在热压差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上升,从建筑的上部开口流出。室外冷空气从下部开口进入到建筑物中。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上下开口的高度差以及开口面积共同决定了通风效率。

因此,对于可持续建筑设计时,其建筑剖面为了达到通风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剖面设计的措施,以增加室内外热压差,改善无风时的自然通风。

(1)营造热空间。根据温室效应,厚墙体和热通道玻璃墙可以用来创造夏季的热空间以改善自然通风。

(2)提高空气入口和出口之间的高度差。利用以下措施可达到这一效果:①提高窗户高度。法式窗户(一种落地窗)可促进空气运动,减弱室内空气盆积效应;②设置垂直贯通空间以增强烟囱效应,如可以根据需要开闭的天井。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差较低时,通风的冷却效果主要体现在人体汗液蒸发。因此,诱导气流通过人体就非常重要了。在一般的房屋设计中,窗台高度是由安全和摆放家具的需要决定的,而不是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高窗台将会增强空气盆积效应并形成遮风处。这明显影响着自然通风的效率。近年来代中国,房屋窗户的而积压以前更大,而窗台高度却降低了。中国房民建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式窗户。这有利于改善自然通风,减弱空气盆积效应。

1.2剖面和自然采光

(1)边窗采光设计。把窗户或通风门设置于中庭。面向中庭的窗户采光潜力类似于面向开阔庭院的窗户,但是减少了热量损失而且户环境更好。在中庭空间设置高反射率的表面可以增加采光的深度。在两边墙上开窗。在两边开窗可以在室内空间形成更好的光照分布,如两面采光。结合建筑外部构件改善采光。建筑部件如深远的挑檐、外部桃板等可以改善光照分布,控制眩光,减少噪声,使用圆形边缘可使光照柔和。对于观景和采光要求,使用不同的窗户。利用眩光控制优化采光,这一结构打断了视觉,可以用来连接光架或作为遮荫装置。上部的玻璃幕墙应该用高透射材料,而较低的窗户应使用较低透射率的材料。这些玻璃窗都应考虑眩光控制。使用倾斜天花板来增加窗户高度。较高的窗户将会使光线投入到天花板上并进入到房间深处,这样就能提供均衡的光照,天花板应该光滑色浅。减小窗洞深度或将其做成斜面,以减少窗户和墙的对比。如果相邻的墙与窗户对比减弱,眩光将会减少。减小窗洞深度或将其做成斜面会创造出使人眼更加舒服的光线传播。

(2)顶部采光设计。根据层高设置天窗。天窗的间隔应等于层高。设置天窗以优化窗户设置。天窗的设置应依据已设置的窗户来决定。房间的尺寸决定使用多少天窗。使用倾斜天窗。为了平衡冬日和夏日的采光,可使天窗向北面或南面倾斜。倾斜的天窗可收集更多的冬季阳光并减少夏季的直射阳光。在北墙上开天窗,所有的墙,尤其是北墙,充当着散射阳光的反射体的角色,使从南面进入窗户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使用喇叭形的通风口。当采光井周边向外倾斜时,天窗将很少产生眩光,并能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使用高天花板以减少眩光。在高而窄的房间里,光源在居住者的视线范围外,从而可以减少眩光。在光线达到地板前,它能够被散射掉。

2.可持续建筑的空间设计

2.1内部空间(功能生间)

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建筑能耗利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的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特征,是在当地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个,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使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同时鉴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代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效应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存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计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利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控。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及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且高宽压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传统的庭院是出于人们为了适应自然和改善微环境而产生的。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心对此加以研究和利用。虽然庭院可以围闭周围立面来适应气候条件,但其效果是有限的。传统庭院应随着增加的舒适性,通过建筑设计来适应气候是建筑的普遍要求。在中国南部有一个被称为“活动中医”的中庭典范。当这种前庭关闭时,可以阻挡夏季的阳光和冬季的风雪。当这种前庭打开时,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3.结论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有效地实现建筑环境和用户需求互动,不仅仅节约能源,同时更进一步的满足室内用户对舒适环境的追求。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设计实践,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剖面以及在遮阳、采光、通风等可持续方面的技术设计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科]

【参考文献】

[1]朱唯,袁春学.可持续建筑与设计方法探讨[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2]陈瑀,刘跃营.基于可持续的建筑低碳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9).

上一篇:建筑产品范文 下一篇:建筑技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