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化范文

时间:2023-03-16 20:11:21

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训实习 课程化 项目教学

谈及教学改革,往往侧重于专业核心课程,而忽略了实训实习环节。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尤其如此。

反观我们传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现状是:过度依赖于企业、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几乎全部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仅仅依赖于专业教师为数不多的实习巡视和学生实训实习手册的检查。而事实上,相较于医院等实习单位对实训实习环节比较严谨的态度而言,不少企业则对实训实习的学生使用大于教学,整体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质量监控不够到位。

鉴于上述专业实训实习的重要性和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我们着眼于这一人才培养症结,从2010年9月开始,在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类课题“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下开展子课题研究,将重点转移到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上来,并借鉴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针对实训实习环节提出建设和改革思路。这一建设改革思路概括来讲主要是两条: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

一是着眼于实训实习环节,推动实训实习环节课程化建设;也就是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意识,把实训实习放到与专业核心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并与核心课程一样开展课程建设。从“实训环节”到“实训课程”,称谓的转变折射的是认识的飞跃。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推进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因为涉及到实训实习,所以更加依赖于一个比较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以便于协调沟通共同推进,同时也因为是实训实习,所以更有条件开展项目化教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并有利于教学的质量监控。

课题组基于上述思路,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从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项目化实训教材的建设以及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并实施了有效的教学改革。

1.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实践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双赢为考量,系统设计,突出三个环节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综合见习到综合实训再到企业实习,保证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综合见习2周,侧重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印象感知;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综合实训4周,侧重业务单元专项技能的操作训练;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实现顶岗实习,从而保证零距离就业顶岗。这样的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打破课程条块分割的界限,更加强调综合性,且逻辑衔接、梯度递进、时间递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在此基础上,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真实性、标准化建设,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微缩,旨在便于课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则强化教学服务功能,做好相互衔接,旨在便于实践教学。

2.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高质量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训课程的教学,其根本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平台可以复制、可以建设,但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却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经验的积累。因此教改期间,要求所有专业教师轮流参加企业进修培训,我们称之为教师企业行动计划。

开展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以来,陆续分派课题组主要成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锻炼。教师在合作办学企业进修期间,必须经历所有部门轮岗实践,重点学习与所任课程相应的岗位流程,并注重经营案例的采集和一线管理经验的积累,以有效填补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经过两年努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全脱产的进修阶段的学习交流,进一步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新的理念、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了解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从而在回校后参与实训课程建设、项目化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

在整个实训课程的体系框架下,加之课题组成员在企业进修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技能提升,特别是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的把握,回校后在实训课程的教材开发、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教师进修后带回来的很多意见建议,成为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主力军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开发系列项目化自编讲义。以面向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训为例,专门针对企业主管经理层次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十项技能:角色认知、零售认知、商圈认知、品类管理、陈列管理、目标管理、市场调查、顾客沟通、会议管理、收银作业,大体上涵盖了企业主管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知应会。并且此类实训教材也被企业借用于内部基层员工的培训,校企之间的合作在相互借力中获得双赢。

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是这本教材,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明显地提升了实习效果,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能力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在实习后半期即可有充裕的时间在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实习带教老师的合作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

5.思考与总结

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环节,确保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把好技术人才“产品”出口前的最后一道关。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依赖于企业、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手段有限。相对于医院等对于实训实习教学的严谨态度而言,企业对于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则重视不够。由此,实训实习如此重要的一个环节反而成为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将实训实习环节纳入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视域,并积极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教学,应把握高职教育特点,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首先是构建有机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参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改思路,将实训实习内容阶段化、项目化、课程化;其次是做好实训平台建设和师资建设,根据功能定位差异打造校内校外两类实训基地,并通过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和高校进修计划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第三是依托师资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的自编讲义,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教材支撑;第四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双师指导、学生主导的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提高实训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应推进实质性校企合作模式,以有力保证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合力培养技术人才,企业直接参与人才规格的确定、参与课程计划的设置和实施、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有利于极大地节省了人工培训成本;教师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极大地积累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能力。

实践表明,强化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超市零售人才培养,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自觉、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晰,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思考和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富有深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也满足了企业参与合作的价值预期,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SJD880022)。

参考文献:

[1]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2]李胜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及管理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20)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课程 项目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79-02

课程项目化改造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项目化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在把握高职教育本质内涵、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升能力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组织教学活动,特别适合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值得高职院校探索、研究并推广的课程模式。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是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核心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拟采用项目化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现状

课程传统名称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经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后更名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是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三门课程有机整合并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隶属于“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水轮机检修和维护的岗位能力。同时,考取该门课程对应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要是应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单项训练,训练内容缺乏与职业活动之间的联系,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加上学生的抽象思维欠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训练的状况下,导致训练效果不佳。传统课程仅就单元知识开展教学,相互间没有典型的系统案例,特别是缺乏现代水电站设备运行与检修的案例;教学过程远离生产现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效果仅能停留在概念层次,无法训练学生的运行维护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岗位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一)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使课程教学目标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把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教学过程。为此,课程开发与建设需要建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与分析,本课程培养对象的初次就业岗位是水电站水轮机检修工或电力安装公司的水轮机安装工、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随着能力的提高,可晋升水轮机安装或检修技术员、安装与检修主管等岗位。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是学生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轮机拆卸、总装,能开机操作并调节水轮机功率,能分析处理水轮机常见故障和事故等。在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开发原则,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课程项目与教学内容。

(二)明晰前后课程的关系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前导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电机与电气设备,这四门课程为学习水轮机及其调速器的构造原理和水力机组油、水、气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打下了读图、材料、传动机构、电机驱动和低压电器等常规知识与技能的坚实基础。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水轮机是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的主要工作对象;水轮机调速器,特别是微机调速器是水电站自动化的主要控制对象;水力机组油、水、气三大系统是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主要对象。可见,后续的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水电站自动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三门课程是本课程的深化,本课程为该三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水轮机是水电站三大主要机电设备之一,水轮机的调节控制是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核心技术,水轮机的拆装、调试与维护是水电站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课程对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三)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归纳出本课程对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轮机拆卸、总装,能开机操作并调节水轮机功率,能分析处理水轮机常见故障和事故。

2.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水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水电站辅助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作用、运行与维护,熟悉水轮机的拆装流程及工艺,掌握水轮机调节的原理与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训练资料搜集和材料撰写能力,锻炼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意识。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及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职业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设计教学项目,与工作岗位对接

为使教学与工作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确保项目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程开发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为此,本课程结合企业的现有设备,基于“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检修”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设备运行、检修为载体,设计了“编写水电站介绍书”、“拆卸水轮机”、“水轮机修复”、“水轮机总装”、“水轮机功率调节”、“处理水电站油系统运行故障”、“处理水电站水系统运行故障”、“处理水电站气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水轮机运行故障”等9个项目,共计18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把原有的课程内容重构于教学项目中,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和素质养成融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这样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遵循了“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职业能力由低到高,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完成仅仅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课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建设。否则,项目化教学仅仅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首先要有适应于项目课程教学的教材。教材内容要与课程项目化设计内容一致,教材选择的项目载体与现有设备相同;在项目化教学刚刚起步,还无法找到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自编适用于项目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成为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中编制有工作任务单、考核表、学习情境、课程项目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

2.开发虚拟拆装游戏软件、教学软件。对于水轮机拆卸和安装等项目的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可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在实际设备上操作固然是最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水轮机属于大型成套的生产性设备,价格昂贵,设备配置不可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为此,通过自主研制水轮机虚拟拆装游戏,不仅满足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教学内容操作练习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率,迎合了高职学生的兴趣特点,还能有效防止由于学生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害。同时自主开发设计的三维动画,以形象方式展示设备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技术服务承包项目,特别是结合当前中小型水电站检修及调试外包的机会,寻找真实的生产过程开展项目教学。学校可以为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同时也争取更多的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为课程教学服务,达到校企双赢。此外,通过联合企业举办技能大赛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有针对性地更新和选取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并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一体化集中教学是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改造中,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做相结合,集教学、实训为一体的现场教学为主,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关知识、操作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完全打破传统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每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不是三、四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校内也很难配备与典型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教学设备。因此,为了教学的连续、项目的完整和便于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拟在真实的水电站环境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集中教学、分组实施完成。对于水轮机相似理论等对具体工作岗位而言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尽可能简化,以便于就真实的水电站环境进行该内容的行动导向教学。

实践证明,项目化课程是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但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时候,除了要做好课程项目设计外,还要注意项目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关注教学资源建设、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只有系统化地策划整个课程改革工作,才能使教学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长春.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改造[J].高教论坛,2010(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炳森(1972- ),男,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电站机电设备及综合自动化技术。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EDA MAX+plusII 项目化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常用的为VHDL语言: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为设计开发工具。利用EDA技术,电子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实现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等。《EDA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先进、实践性强的电子类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和VHDL语言的编程方法,在MAX+plusII软件中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并能在我系与湖师共同开发的HSPT EDA-I实验箱上进行硬件实现。由于EDA技术课程侧重于实用电子系统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像数字电路一样主要是针对电子电路中的逻辑行为的验证,所以,针对我系电子专业的学生文理综合的实际情况,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一、EDA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由于EDA技术是针对实际的电子线路的设计,所以,它更注重的是实践环节。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模块化教学。在安排中,除了要完成一些基础性项目外,还要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传统电子设计不能实现的项目,从而突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有趣的学习情境来形成一个个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乒乓球游戏机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等等。这些学习情境都包含有若干个子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子项目,然后将这些小项目串到一起,就形成了整个情境。

二、EDA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项目提取过程中,一般教学载体的选择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重组教学内容,融入新的EDA技术。(1)注重实践与实用。即每一个项目都安排针对性较强的设计内容,使得学生对每一章课堂教学效果能及时通过项目实施得到强化。每一个项目都分成若干层次:第一个层次,项目的内容与基础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并能被论证的设计程序和实现方法,如半加器的设计;第二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如全加器的设计;第三个层次,自主设计或创新性的项目,如八位全加器的设计。(2)注重速成。EDA技术这门课程的常规教学是,采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模式,并且是先讲原理图,再讲VHDL语法,然后再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系统地学习VHDL语言的语法。而我们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的例子出发,引出VHDL语句的语法内容。在实例中,不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而且在最后给出综合后的顶层原理图。通过以上的方法,借助一些简单、直观、典型的实例,将VHDL中最核心的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的把握VHDL的精髓。

三、EDA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

下面就其中的一个学习情境-数字钟的设计进行举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

首先,必须弄清楚该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在此采用555定时器来实现。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连接到硬件后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送到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七段LED显示器显示出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数字钟,将其分以下几个子领域:

(1)秒计数模块:秒计数,在频率为1Hz的时钟下以60次为循环计数,并产生进位信号影响分的计数;

(2)分计数模块:分计数,在秒进位信号为高电平时,计数一次,同样以60次为一个循环计数,同时产生分进位信号影响时计数;

(3)时计数模块:时计数,在分进位信号为高电平时,计数一次,以24次为一个循环计数;

(4)频率产生模块:主要有2个部分,一个是产生1Hz的计数频率,一个是产生1kHz和500Hz的蜂鸣器鸣叫频率;

(5)扫描显示模块:

通过选中不同的数码管,同时进行一定频率的扫描显示时,分,秒。四位拨码开关提供8421BCD码,经译码电路后成为8段数码管的字形显示驱动信号a,b,c,d,e,f,g。扫描电路通过可调时钟输出片选地址SEL[7..0]。由SEL[7..0]和a,b,c,d,e,f,g决定了8位中的哪一位显示和显示什么字形。SEL[7..0]变化的快慢决定了扫描频率的快慢。

接着,对每一个模块根据所需要的功能采用VHDL语言进行设计,并生成元器件。最后将所有元器件按总的原理设计成为数字钟(如图1)。然后进行软件仿真(如图2),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上判断设计是否正确。

最后,再在EDA实验箱上进行硬件实现,如图3所示。如果是CPLD,请单击Program按钮,进行下载编程。如果是FPGA,请单击Configure按钮,进行下载编程。就完成了可编程器件的从设计到下载实现的整个过程。完成的结果如图 3(a)、(b)所示。通过硬件的测试,可以得到以下的数字钟。

四、EDA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为了了解我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对EDA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对该班的EDA课程进行了一个项目化教学问卷调查。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调研(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比较倾向于项目化教学。80%的学生认为《EDA技术应用》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EDA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整体反映良好,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节奏太快,主要是由于数字电路知识不牢固引起的。所以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兼顾这些因素加以改进。

五、结论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广泛使用,而且是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更新步伐越来越快。支撑电子信息产品高速发展的基础就是微电子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和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的发展。前者以微细加工技术为代表,而后者的代表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这就说明了EDA技术的重要性。然而《EDA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广,基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本文主要是从项目化教学的特点、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方向、以及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出发阐述了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 EDA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2]胥勋涛.EDA技术项目化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3]焦素敏.EDA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4篇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限于面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高职院校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对高职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通过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模式,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特别是对于教育、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广西,更需要探索一种符合区域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准则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和完成项目的一般过程实施教学与考核,把现实职业岗位的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一线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若干个项目组成课程的教学主线,将若干课程模块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项目化改造要从科目课程入手,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造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便于教师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全面展开,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工作氛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能力。这对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改革的原则

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性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主。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生源特点,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突出能力目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就是能力,课程是为达到某一培养目标而设的,每门课程、每次课的教学都应有能力目标,课程项目化改造就是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能力设计项目。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环境、提高认知能力、锻炼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与人协作的能力,并树立安全操作意识,通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基本项目、拓展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学过程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求,在体现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通过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与用之间建立“零距离”通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产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与工作者的统一,让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专业关键能力。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目标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并不是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后增加几个综合训练项目,用以整合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而是要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出能够覆盖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方便实施和评价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项目必须源自工作领域,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的项目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及可迁移性,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于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二)《机械制造应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改造

课程目标的确定确定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就业岗位做出正确分析,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职业岗位的技能构成,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课程的项目,通过内容的增删、整合等项目设计,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贯穿。因此,教师应深入相应的职业领域,全面掌握其职业活动及工作流程,然后结合课程实际做好课程能力目标的分析论证,不能仅以教科书作为依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相脱节、学非所用的问题。从机械加工行业及企业的岗位分析可知,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应用技术》对应的就业岗位有普通机床操作工、设备维修工、辅助设计员、工艺员、质检员、生产管理员等,从而可得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机械加工常用设备的特点、加工方法、加工理论,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加工工艺,具备机械加工生产意识与生产管理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素质目标是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当中,注意将工艺问题的工程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质量与经济性要求等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的进取精神及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应用工艺知识正确选择和使用机床、刀具,能够编制一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围绕以上三种教学目标,课程项目设计的理念是:以机械行业中典型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重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制造工作实践中掌握零件生产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项目的设计由于机械产品的制造大部分是通过机械加工在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本身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其课程内容分布在不同种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所以,通过加工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6个项目,可将相关内容与能力训练贯穿一线,将机械加工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和技能分别渗透到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生产减速器的任务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和能力训练,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项目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可以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在3~4周内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师课内示范、学生课外轮班操作,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难题,实现对综合能力与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课程改造的效果该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加工零件为任务驱动,迎合了高职学生动手兴趣浓厚并擅长动手的特点,产品的加工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性和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工作意识、能力和自信心,都是教学改革前所难以想象的。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项目化教学法要求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如果课程考核与平时的任务或操作缺乏联系,仍沿用以往的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使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同时,还要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评价平台,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而且要考核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5篇

为明确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课程设计之初,设计调研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对学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调研,结果显示:1.50%左右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无法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2.66.7%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3.30.1%的学生认为应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4.55.5%的学生认为教学上缺乏针对性;5.29.6%的学生认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最佳比例是5:5,24.6%的学生认为是4:6;6.54.7%的生认为最佳的考核方式是作业+模拟实训,取消闭卷考试。由此可见,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实用、不先进,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进行企业调研,确定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职责

使学生“愿意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其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基于实际岗位的岗位职责,因此,整体教学设计的一大重要步骤在于企业调研,了解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具体的岗位职责。为了解市场对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负责人利用互联网,登录智联招聘网对2010年8月6日至2010年9月6日全国26个城市公布的外贸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由于高职毕业生去向多为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故本次调查局限于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和跟单员三个岗位。通过调研发现,从招聘的岗位来看,全国26个城市中外贸业务员的岗位数最多,其次是跟单员(前两项中包含单证员),最后是报关员。根据上文的调查结果,学校以外贸业务员岗位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为更充分地了解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责和企业对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要求,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智联网企业招聘信息调研等,发现外贸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1.收集市场信息,拓展海外市场,开发、维护国外客户;2.主导进行出口订单的洽谈与签约;3.进出口订单处理,保证按照客户要求交付;4.制作相应的单据,完成货款收付;5.负责客户管理及售后服务工作,迅速处理客户投诉,维护、跟踪和管理现有客户。除了上述相关的岗位职责以外,应聘企业还对外贸业务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任职要求,调查发现,企业对于员工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分别占调研企业的60%和43.3%,同时,有26.7%的企业关注抗压能力,25%的企业要求责任心强,20%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16.7%的企业则要求员工能服从公司的安排,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三、以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确定课程目标之前除了要明确岗位职责,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承担的任务,是否所有的岗位职责都必须在本门课程目标中体现,还是本门课程只需承担岗位职责中的部分内容,其余的岗位职责由其他课程承担。基于此,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发现,本门课程只需承担:熟悉外贸流程,合同的磋商与签约这一主要岗位职责。因此确定本门课程的目标如下:

1.总目标

总目标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总目标要求用完整的、精练的语言对总体目标进行描述,但形式上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描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总目标是:以温州诚美贸易有限公司对美国立博德男式皮鞋出口为贯穿项目,通过贸易准备、制定标准合同、交易磋商与签约、履行合同等具体项目,使学生熟悉外贸业务流程,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就业上岗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用清晰、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用…做…”。能力目标是教师对学校和学生的承诺,表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完成哪些具体的任务。因此,能力目标一定是可以检验的。本门课程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的具体能力目标如下:

(1)能运用外贸理论和政策知识阅读相关外贸类分析文章,查阅相关外贸统计资料并做统计分析;

(2)能运用外贸统计指标和外贸政策作用机制对当前外贸政策变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行分析,撰写相关分析报告;

(3)能根据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管理相关规定熟悉外贸企业的注册流程,并能模拟注册成立外贸公司,完成各项注册登记;

(4)能利用各种渠道寻找交易客户,并撰写建立业务联系信函;

(5)能初步运用外贸英语与客户就合同条件进行交易磋商;

(6)能根据往来函电规范、合理地拟订进出口合同的主要交易条件;

(7)能运用合同条款相关知识看懂不同版本的进出口合同;

(8)能依据单据或合同相关条款合理安排一般贸易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具体工作。

3.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对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以“了解…”“掌握…”等形式进行表述。教师在整体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我们的设计是一体化设计,理论和实际不能偏颇,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要重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我们的知识目标应作为能力目标的载体,与能力目标配套表述。如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为:

(1)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

(2)掌握外贸政策对进出口的作用机制;

(3)熟悉外贸公司设立的注册登记程序及提交的文件;

(4)掌握获取业务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了解开发客户的途径与方法;

(5)掌握制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6)掌握交易磋商的途径与方法;

(7)掌握履行进出口合同的程序;

(8)熟悉外贸业务流程。

4.素质目标

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素质目标是以通过阐明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以“通过…培养…”或“通过…使学生具有…”等形式等对培养学生的某种素质的表述,对素质目标进行表述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在本课程设计中,素质目标体现为职业岗位对任职人员任职要求的具体体现。本课程的素质目标如下:

(1)通过要求学生分组模拟进出口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沟通意识;

(2)通过学生分组角色模拟完成公司业务注册和与对手进行交易磋商全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通过签订一份完整、准确的销售合同并履行该合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和执行力。

四、根据课程目标选取项目,设计情境

1.项目设计

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完成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这是能力目标项目化课程改造的原则。项目有三层含义:第一,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且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因此一个好的项目必须是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之下,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任务要求,并能根据企业相关标准对工作成果进行检验评价。最好的项目是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但若有些课程由于资源的限制或课程性质,无法参与真实项目,则可以选用高度仿真的项目。此外,在项目设计上可以设计课内项目与课外项目双线并行的方式,通过课上项目演练到课下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使学生真正参与,给学生独立判断、决策和行动的空间。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完整的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串联,必定打破课程原有的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与安排必须要做一定的调整,有些与项目无关的教学内容就会舍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双线并行项目,课内项目为温州城美贸易有限公司与美国立博德公司的皮鞋进出口业务;课外项目为学生与北京二元通泰贸易有限公司不同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情境设计

正如上文所说,项目实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下展开的,所以,对于项目的执行应根据项目进程设计相应的情境。情境的主要作用是引出任务,情境设计尽可能全面,可以运用常规情景、技术情境、管理情境、正常情境、意外情境、违规情境等。此外,情境尽可能引用企业实际情境。

五、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根据选定的项目,结合项目进行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串联,依据教学计划对课程教学进度做一个合理的安排,确定课程的教学进度图。教师在确定教学进度时,一是按照项目进程合理安排;二是要根据总学时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

六、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已,因课而已,没有定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六步法:即提出资讯、作出决策、明确计划、具体实施、任务检查、效果评价。同时实施全课堂渗透式案例分析,构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的课堂。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引入、总结。

七、考核方式设计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6篇

中美课程教材的比照研究

学校从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四个学科开展中美高中课程教材的比照研究。研究内容具体为:中美化学课程设置的背景、中美教材的编排特点、各模块之间的关联与独立、教材的内容设计、选修与必修的关联、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设计、习题编制等。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理科教材编写的特点,借鉴国外教材的长处,为教材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帮助;同时把美国教材及教学内容与中国教材有效结合,将优势之处本土化,将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中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目的是应试教育,某种程度导致部分教师教学追求完美,所有学生都按照最高标准要求;比较注重对知识的静态接受,即特别注重知识的简单记忆、积累和重视知识体系构建,并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而美国的教育不追求完美,甚全连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在意,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生成,即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培养批判和质疑精神。而国际课程本土化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把体验式教学方式和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补短。

在这个过程中,我校结合理、化、生科目进行体验式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后,去探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或者说出发生这种现象的条件是什么,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此改进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之能够形成在美国上大学的必要的实践能力。

中美教学手段的研究

在这个研究环节中,我校以数学学科为主要研究科目。美国的数学教学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通过使用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可视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更容易掌握数学的本质,强调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计算器去探究、发现、证明、建构新知识,注重学生应用图形计算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美国的各种考试,如SAT、ACT、AP考试中都允许使用图形计算器,考察学生应用图形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想法。那么,学生只要有数学想法,再用计算器去实现,其中的繁琐运算就不是问题。因此这样的技术与中国式数学教学恰到好处地应用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美课程考试内容的研究

我校在中美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考察、比较、研究中美高中国际课程模式,借鉴与吸收国际课程的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与方法、课程评估审核等方面做到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美国高中课程将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方面强化,加强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使其更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课程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同多元的高等教育对接,这些均对我校课程教学及课程改革的发展进步大有裨益。

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比照中,我们也发现了中美高中知识大量的契合点。我们以此进行教学与考试依据的研究,补充国外教材所不具备的能力点与知识点,补充国际教材所未涉及的必要知识,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分配时间,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优质发展,加强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为学生顺利申请国外名校助力。

国内课程国际化的研究

在进行国际课程本土化的研究中,我校不仅以引进的国际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拓展补充研究国内课程如何更好地与国际课程接轨。

以地理学科为例,根据中国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和必修2,参考美国主流自然地理教科书《科学探索者地理》、《AP人文地理》、托福阅读课程、《通过地理课学习思考》等教材,编写了《北京101中学高中国际班地理探究补充教材》,作为国家地理课程的拓展、延伸。

我们为国际班编写的补充教材,结合国内地理课程目标,综合了国际班在双语教学、探究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国情与文化特色、中外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差异方面的因素。其中双语的内容多以补充阅读的形式出现,同时结合涉及天文、地质、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托福阅读,在第二学期教学中使用。此外,按照国外教材特点,自然地理部分挑选较为容易实现且思维含量大的实验编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观测、处理数据、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地理部分选取了具有时代感的新鲜材料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探讨、辩论、在深入理解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落实人文地理原理。同时,我们在教材中有意识地补充部分美国自然环境的介绍;在课程标准允许的情况下,运用美国的区域发展案例替代教材中的案例;在地域文化、农业等章节大幅度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祖国和目标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认识。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7篇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务操作性课程,它与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被动的学习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然后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实践验证。而采用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没有长篇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真实会计软件为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再现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强调对学生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高职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建账、记账、报账的任务,成为企业所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应用型人才。也为企业快速完成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职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明确提出任务,其次是合理的分解任务,再次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实践完成任务,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将教师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学生时间环节融为一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边学边做,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主动消化所学知识,发现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及教学效果评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化教学顺序的安排。在模拟企业财务软件的实际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中,本项目化课程的内容安排及组织教学顺序安排,要在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习惯前提下来进行,一般是按照财务软件安装、账套设置及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报表编制这样的流程来进行设计安排的。关于教学项目的安排。本项目化课程,要做到在课堂上真实模拟企业工作任务最终达到工学结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主动掌握汲取,使学生做到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举一反三,至关重要的是熟悉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会计核算岗位的分类,了解各岗位职责。因此,综合上述两方面的需求,以及实际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序及内容流程,我设计了如下顺序的10个教学项目内容。项目的前后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工作顺序,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模拟了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是需求。

三、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在高职会计学科中的定位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领域里一门承上启下的枢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即检验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在会计软件操作与计算机运用方面的技能,也为将来学习企业资源供应链系统(ERP)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达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要求。能力目标: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财务软件及模块运用的选择、账套管理、会计操作员的定义及权限分配、科目设置、初始化信息筛选并进行初始化设置等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正式实施前的工作准备。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凭证、期末会计业务凭证的生成及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以及结账工作。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工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运用已形成的会计数据,编制资产负载表、利润表等各种会计报表。知识目标: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熟练技能操作,更好更快的处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具体表现为:掌握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的准备条件及考虑因素。能够明确认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掌握运用财务软件初始化操作方法、各种常用模块初始化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财务软件常用模块日常业务类型处理办法;掌握财务软件期末处理的原则与流程;掌握各种报表及会计报告的生成方法与技巧。

(三)素质目标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树立对会计软件操作规范意识和职业敏感意识养成严谨细致、脚踏实地的良好工作作风。具体表现为:具备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具备对会计领域知识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项目化教学建设,师生共同模拟真实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工作程序,实施会计电算化具体工作项目,依照会计电算化具体工作项目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在改革会计学科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技术技能上发挥作用,顺应社会经济活动发展与企业对专门人才的市场需求,最终能培养出企业财务部门所急需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控化改造;理实一体化教;项目任务

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课程是机床再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它综合了本专业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PLC控制与调试、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整和数控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内容,是前期这些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本专业学生从事机床数控化改造或机床再制造方面所需核心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的基本信息

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课程是“机床再制造专业”专业综合应用性课程,开设于二年级学生第四学期后半学期,实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集中上课,边做边学;整合课改前72学时理论授课,4周机床数控化改造实训(实训结束后进行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技能鉴定),变成目前课改后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授课120学时,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技能鉴定前1周集中培训。

2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床数控化改造或再制造方面的改造前评估、设计、装配调试和测试检验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包括:机床改造工程师、设计员、工艺员和一线操作工,本课程基于机床再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满足这些典型工作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3)课程定位。“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综合应用性课程。它具有较少的新知识和新能力要求,更多侧重于前期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是学生顶岗实习前夕重要的一门综合类课程。(4)课程教学目标。①能根据给定的废旧车床(包括废旧的数控车床),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改造成本、废旧车床目前状况,综合评判是否适合车床的数控化改造-废旧车床性能检测与再制造性评估;②按照国家标准(GJB5481-2005机床数控化改造通用技术要求;GB/T28615-2012绿色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能够拟定或设计废旧车床整体改造方案(重点:系统选型),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电气原理图绘制、机械结构改造设计等(20%);③按照给定车床数控化改造要求,如改造用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装配图及装配工艺,整机改造工艺流程,相关系统用连接、调试说明书等,初步具有完成局部或整机改造的能力-拆洗修换装调(机电);④能够对改造后的车床,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借助相关工量具,完成精度检验和试切加工;⑤综合运用先修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车床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课程整体设计

3.1项目设计

由于学院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过程目前做不到重复性改造,故把改造过程涉及到的主干知识学习和核心技能训练,拆解成18个相关性项目进行训练,具体项目设计详见表1,这18个项目基本覆盖车床改造过程的典型工作过程和任务,同时侧重于车床安装、装配、系统连接与调试、精度检验和试切加工等,同时兼顾改造设计。

3.2课程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两台普车改造完成的数控车床,两台废旧数控车床经系统升级改造的数控车床,四台数控车床CAK6150Di(配置fanuc0imateTC系统),可用于本门课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山西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深入校企合作,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数控机床升级改造或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方面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施联合培养机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强化机床改造方面的实践技能。课程参考资料:本门授课所用资料是机床厂家和数控系统厂家提供的全套技术资料,如:机床电气原理图、数控车床使用说明书(机械与电气)、fanuc系统系列说明书,数控车床典型部件装配图纸和装配工艺等;四台改造完成的数控车床改造前及改造过程中整理完成的全套技术资料。

3.3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边做边学教学理念,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将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每一次课程当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的三结合。教学过程:每一次课都通过案例或示范任务直观引入,学生模仿并通过思考,逐步完成类似或难度等级渐增任务,在做任务、做项目过程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在一些重要的项目中增加考核任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评价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善于采用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课件、技术资料、实训设备、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4课程评价

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和技能鉴定考核三者相结合。过程考核侧重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上任务完成情况,考核项目或任务得分情况,过程考核占到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侧重于理论考核,占到总成绩的25%;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技能鉴定考核占到总成绩的25%。

4课程单元设计

下面以fanuc系统选型为例,阐述教学实施过程:(1)任务引入(15min)。学院有两台废旧数控车床,1987年左右购置,系统为DJK-BS03A,该机床自购置后主要用以数控车削实训,机械精度保持较好,现需对其数控系统升级改造。鉴于学院数控实训中心大部分系统为HNC-210系统和FANUC系统,①为了便于维护管理;②同时近几年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比赛项目中,使用fanuc系统较多;③改造完成后也主要用于机床改造课程实训和技能竞赛培训用,所以经申请领导同意升级为fanuc系统,现需确定系统配置清单和价格。(2)逆向任务实施(容易着手)(45min)。学院有四台数控车床,配置的系统为fanuc0imateTC系统,请根据课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选型手册、部件速查手册、维修说明书、连接功能说明书等)和设备,确定机床的系统配置清单。学生可以通过现场查看各部件铭牌、系统开机查看系统软硬件配置,翻阅相关说明书,以小组分工、讨论、协作方式最终完成配置清单的填写(表2)。必要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或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最终每小组向老师汇报工作。(3)教师点评总结(30min)。展示学生的成果并点评,之后集中讲解学生在做任务中遇到的难题或疑问。(4)正向任务实施(上课时引入的问题)(45min)。在完成逆向任务的基础上,已知主轴电机的功率和调速范围要求,各进给轴电机的功率和扭矩,以及其他改造要求,确定fanuc系统配置清单。(5)考核(15min)。任务考核分两个阶段,第一段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部分考核,另外一个阶段为上置清单后进行考核(表3)。

5结论

“车床数控化改造”课程改革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在完成各项目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机床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典型工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并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与评价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药学高职教育是随着社会医药科研、生产、流通大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层次,其培养的高职药学人才对国家医药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属于职业方向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遵循医药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和实施,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二、《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目标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职业教学改革的热点,是按照企业、行业调研分析,围绕相应工作岗位技能的需要确定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是以药品采购和销售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从职业(岗位)入手,依据药品采购、销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基本素养。

三、《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实施

1.课程改革的思路

在课程项目设计中,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和教师一起对采购和销售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精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采购、销售流程,掌握各工作环节的岗位技能,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较好的岗位能力提升。

2.课程改革的实施

(1)项目化教学模式。《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引入医药购销员职业资格标准,紧紧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购和销售岗位具体的、实际的综合性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其顺利完成的工作过程设立实训步骤,每一步骤为一工作任务。每一任务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匹配,实践知识与岗位相匹配,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授课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的实践一致。在校内实训基地继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项目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①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每个任务为引导,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配合完成相应任务和最终目标。例如,在采购合同编制及签订任务中,由教师布置编制及签订合同的要求,由小组成员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来实现相应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②角色扮演教学法。例如,在学习人员推销时,在模拟药店实训室,学生分别扮演药店销售人员和顾客,模拟药品销售过程,然后教师点评分析“销售人员”表现。模拟药店实训室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角色中去。通过这种教学能更直观的展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其发现问题。

③现场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情境与未来工作岗位实际相符合,因此,将部分实训内容(店堂促销、陈列、理货上架等)搬到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现场操作,让学生在通过真实工作环境,掌握药品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考核与评价。一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事物的评判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加强过程考核。二是要采用精确性评价和模糊性评价相结合。以往考核往往重视精确领域、比较强调答案的客观性,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为主线的这一模糊领域的考核。作为《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这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应该是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要素的融合体,因此要加大模糊性的评价,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制定学生成绩评价表:设计每个任务的评价内容、方法。考核将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突出“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还包括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考核。

四、总结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总结、表达的能力。总之《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将在考核与评价方法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坤,杨英云,李苗.项目教学中的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1,(11).

[2]赵燕霞.角色扮演法在药品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3).

[3]基于职业标准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以《采购实务》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02).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49-03

近年来,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工程测量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内容庞杂,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因此,在测绘新仪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迅猛发展情况下,探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1 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根据现场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普通测量技术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相应的应用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增加计算器编程、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GPS在施工中的应用等。现在大多数的工程测量教材在应用技术章节讲的过于简单,这在教学中要讲到各个方面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普通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通用,应用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选用,现代测量技术作为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2 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理解是抽象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

现在测量仪器品种甚多,发展迅猛,使得现在的教学设备陈旧和老化严重,落后于生产;而且现在大多数院校的经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各种品牌的测量仪器、新仪器和设备,但是现在教学又需要,在这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从网上和仪器厂家收集相关的新仪器的图片和介绍,使学生对新仪器有一定的认识。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测量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

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近来;随着高职的扩招,现在的实训设备量偏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3 工程测量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3.1 工程测量课堂考核的改革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往的考试多采用试卷进行,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题目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但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采取试卷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考试、仪器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3.2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考核的改革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协同作战特点突出,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综合实践时,更应该注重对过程的考核,综合实践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实践的每个阶段,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给出评价。实习结束后,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实习中,根据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仪器的熟练程度、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考核。

3.3 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化教学探索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特点,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作如下探索性课程设计。

4.1 课程目标设计

4.1.1 能力(技能)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具备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能完成一个单位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定位放线、施工控制及竣工测量工作的能力,为后续的测量实训、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2)具体能力目标。

具有距离测量及相应数据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具有高程测量及相应数据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具有角度测量及相应数据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4.1.2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以下知识。

(1)明确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要求与工作原则,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2)掌握水准仪、钢尺、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了解现代测量技术发展的趋势。

4.1.3 素质拓展目标

在完成项目任务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当前企业经营理念,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能力如下。

(1)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4.2 课程内容设计(表1)

4.3 项目设计

(1)项目主题:竣工测量验收。

(2)项目选择。

项目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工楼:用于课堂师生共同完成。

项目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宿舍楼:作为平行训练项目用于课后学生自主完成。

项目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放线):用于随后两周的综合实训(训练与提高)。

(3)项目分析。

①项目贯穿:选择的项目中包括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在完成项目中各分部分项任务中能够贯穿。

②任务驱动:以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为一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中都有各项具体的任务,每次课堂和课后都需要完成相应的数据分析及成果展现,通过任务驱动,将知识点进行贯穿,所有单元的训练任务完成后,学生应会掌握对应的知识点。

③成果展示:通过两个平行项目中各单元的任务不断推进,学生反复训练,能力不断提升,所有单元的任务完成后,即一份完整的竣工测量报告及竣工图。

④实训设计:课程教学完成后随后选择的项目3进行两周的综合实训,项目3较项目1、项目2难度和复杂程度有所增加,通过综合实训,可实现学生综合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达到训练与提高的能力。

(4)完成项目要求。

①按照给定的项目施工图完成实际工程的竣工测量报告及竣工图的绘制。

②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测量。

③质量要求:测量数据齐全且符合精度要求。

④时间要求:实际安排教学时间内完成成果。

(5)单元任务明细及进度计划(表2)。

(6)完成项目任务措施。

以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三方(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为基本管理单位,将班级分为三个部门,并选出三个部门负责人,以项目1作为教学载体,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具体任务由三个部门分别完成,通过反复训练掌握单元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7)角色模拟及职责划分。

4.4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3)

4.5 考核方案设计(表4、5)

5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从现阶段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探讨,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尝试,为更好地进行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6).

[2] 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 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1):11-13.

[4] 李艳,焦泽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5(11).

上一篇:项目课程范文 下一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