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范文

时间:2023-03-12 17:14:26

考核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考核 改革 能力 教学质量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地方性工科院校更加注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让高校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考试考核成为重要的途径。各院校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考试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检查测评、导向和激励、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将考核贯于整个教学全过程,革新传统试卷“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1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广大高校,很长一段时间来,一直囿于“应试教育”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拿高分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观念一直持续着。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并未在高效教育中落实到位,至今仍存在较多问题。传统考核主要以卷面考试形式开展,考试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命题局限性大,考试题型标准化、评分精准化、形式单一化等。考试紧紧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索要重点或考试范围,考试只靠突击复习。为了取得高分,短时间内强迫记忆大量知识点,不少学生对考试分数看得格外重要,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排名。致使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或获取高分铤而走险考试舞弊,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同时,受限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老师和学生在考试分数上过多的投入精力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评估。

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具体做法

2.1 确定考核改革思路

著名的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观点大多数高校也比较认可,但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到位。不少高校总是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上花费很大的力气,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价值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因此高校的考试考核应当从转变观念开始。

2.2 建立新的考评体系

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使考核真正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而不是仅仅一张试卷。根据“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确定多种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考核、动手实践环节考核、课后大作业考核等。适当加大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衡量成绩的标准,既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3 设计考核组合法

课程考核采用课堂表现考核、动手实践环节考核、课后大作业考核及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3.1 课堂表现考核要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抓起,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纳入考核指标。

2.3.2 课程适当增加动手实践环节。该环节考核中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考核学生是否都理解了所操作动作。

2.3.3 课后大作业针对“自动化制造系统”相关研究热点实际问题提出,考核学生知识获取,对综合性、全局的热点问题能够从图书馆、文献和网络中寻求答案和解释,并引导学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该项内容考核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展开,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其主动去探索问题,同时也将增加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热情。

2.3.4 该课程为考试课,建议在学期末考试时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减少客观标准试题的比例,锻炼学生思维创新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成效

通过对“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考核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等环节之中,并向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林,关守平,张羽,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刘燕.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70-72.

[3]刘建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07-200.

[4]赵天婵,徐盛林.改革考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4(3)1.

考核方式范文第2篇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大部分煤炭企业对生产矿井实行了目标成本管理和经济责任考核。考核中采取的办法一般是。在上年末,根据矿井的产量计划、各成本项目支出计划等指标,测算出矿井原煤成本计划,作为对矿井全年的成本考核指标.依此进行考核奖惩。这种以静态的成本指标进行考核的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调动矿井集约经营的积极性。由于煤矿增产具有自然拉动原煤成本下降的作用,以实际成本与不变的计划成本相比,其考核结果就会掩盖了管理方面的不足.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各生产矿井在加强管理、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降低成本的努力程度和真实水平,反而会造成矿井只注重增加产量.导致粗放管理:另一方面,不利于公平、公正地考核,容易产生苦乐不均现象。煤矿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由于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的不同.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各矿超产幅度差别较大.各生产矿井完成计划成本的难易程度不同.条件差的矿井即使在管理等方面做得较好.也不如条件好的矿井易于完成成本计划.从而形成苦乐不均、鞭打快牛的现象.不利于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

因此,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和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到产量变化对原煤成本的影响。在确定成本考核指标时,应尽可能剔除增产因素自然拉动成本下降的成份,成本考核指标不应是静态、不变的。而应做到成本考核指标随产量的增加而相应改变。这样才能使各生产矿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客观、公正地反映各生产矿井在成本管理上下的真功夫.促进各矿真正通过加强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联动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区别

煤炭生产矿井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构成,固定成本总额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而单位固定成本则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当产量增加时就会拉动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如折旧等:变动成本则相反.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化而变化,但单位变动成本却保持不变,如计件工资、材料费等。

为使成本考核指标与产量变化相适应.减少、杜绝静态的成本计划指标带来的一系列不合理问题.应当采取成本指标与产量指标联动的考核方式,即当生产矿井的实际产量增加时,要按照矿井实际产量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考核指标.即联动成本指标.以联动成本指标与实际成本水平进行对比、考核;当实际产量与计划持平或减少时.则应按照年初的计划成本指标进行考核,以促使矿井完成生产计划,维护生产计划的严肃性。联动成本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吨煤联动成本考核指标=吨煤计划成本x固定成本比重×计划产量+吨煤计划成本x(1一固定成本比重)x实际产量实际产量。

联动成本指标是根据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内在关系.用实际产量而不是计划产量计算出的一种动态成本指标。假设某矿的计划产量为100万吨,吨煤计划成本为100元,其中吨煤变动成本是40元.当该矿的实际产量增加到120万吨时.通过计算得出联动成本指标相应要降到90元。因此,我们就应该用90元而不是l00元去考核生产矿井的成本完成情况.否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增产后矿井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三、联动成本考核的实施

生产矿井实行成本与产量联动的考核方式.首先应划分出矿井成本构成中.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变动成本;第二步,应测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水平,在下达矿井年度计划成本时,将计划成本指标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以利于考核时按照公式计算出与实际产量相对应的动态成本考核指标:第三步.根据联动成本考核政策实施对矿井的el常考核工作。

1.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构成在加工制造业中.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标准比较好掌握.原材料、能源和人工工资多为变动成本。但煤炭企业与之相比则有很大不同:一是煤矿使用的原材料投入并不像加工制造业那样构成产品本身,而仅是一种生产手段.不完全是直接与产量挂钩的变动成本;二是在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系统中,只有采煤人员是直接从事煤炭生产的,其它几个系统的人员都是从事生产辅助工作,其劳动力成本也不能全部划入变动成本范围。因此,原煤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就需要依据煤炭生产的特点.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逐项细分。通过分析.在实行联动成本考核中。可以按照以下办法进行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在材料成本项目中,把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7小项划为固定成本.把支护材料、火工品等5小项划为变动成本:在工资成本项目中.把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定为变动成本.计时工资、综合奖以及管技人员工资定为固定成本:煤矿特有的井巷、维简和塌陷费等基本按吨煤计提.列入变动成本范围。具体划分见表1。

2.测定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计算联动成本

在加工制造业中,通常是测定出固定成本总额和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但由于采掘业的生产特点,除折旧、管技人员工资等个别成本项目可以定性为固定成本并确定其成本总额外.其它大部分成本项目都兼有固定和变动两种性质,属混合成本,而且各个矿生产规模、地质条件不同,要准确地测算出各矿的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比较困难。

为此,可以根据固定资产价值、职工人数等要素.把生产矿井区分成不同的类型。在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科学划分与测算的基础上,化繁为简,采取通过测定各矿固定成本比重来计算联动成本的办法,就能够较好地解决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划分的难题。按照以上方法.以某矿为例(如表2所示).进行具体测算、比较。

按成本构成项目的划分标准.根据某矿有关资料.对全部成本支出作适当调整后测算出,固定成本为7966万元,约占总成本的42%,变动成本为11003万元.约占总成本的58%,单位变动成本为55元/吨。

根据计算公式,以某矿某年的计划产量160万吨.计划成本97.7元/吨为基础,按固定成本占42%,变动成本占58%,可以计算出与不同产量水平相对应的联动成本指标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某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产量与成本的联动关系表现为,产量每增加10%,拉动成本相应要下降4%左右。在超产24.8%的情况下.如果仍以年初的计划成本作为考核指标,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若以计算出的联动成本指标进行考核.则该矿的实际成本要超出5.5元/吨。

由于各矿条件不同,产量与成本的联动关系也有差别,应该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具体测算。如果指标测算不准确.则考核结果相差就会很大。仍以某矿某年的资料为例.如果按65%的固定成本和35%的变动成本水平测算,则199.7万吨的产量所对应的成本指标应为85元/吨.与上述的测算结果相差4.5元/吨

3.制定以联动成本为核心的工效挂钩考核办法

在考核中.应把各生产矿井完成联动成本指标的情况与其工资总额挂钩,完成联动成本指标的,按实际成本节约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效益工资;未完成联动成本指标的.按实际成本超支额的一定比例扣减工资总额。考虑到如果实际产量低于计划产量.其联动成本指标将低于计划成本,不利于调动矿井的生产和管理积极性,因此,对未完成计划产量的.仍应按计划成本指标考核。

在实行联动成本考核中,为调动矿井努力增产增收的积极性,可以相应地采取静态的盈亏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即对各生产矿井同时实行盈亏考核.盈亏考核指标按照年初的产量、成本、售价计划进行测算后保持不变。完成盈亏指标,矿井可以按增盈减亏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效益工资。

考核方式范文第3篇

1.1考核流于形式考虑到双语学习难度增加,多数老师在考核内容方面倾向于容易出题、便于作答的题型,如过于侧重英文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大量学生只要考前“抱佛脚”,强化记忆,考试便可取得满意的成绩。但事实上,学生考过即忘,对国际法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一知半解。此外,还有的书面考试,仅仅要求学生进行法条或者是段落翻译,虽然形式上是双语,但实质上却使国际法专业课混同于英语语言课。1.2考核效果不佳当前,多数院校国际法双语课程的考核仍然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比重一般都在20~30%之间,而且平时成绩区分度较低,结果导致学生忽视学习过程,仅仅在期末为了高分而临时突击。不仅如此,通常考核流程还不完整,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只看到成绩,并不知晓评分标准和试卷如何评判,同时也无从反馈意见。试想,双语课程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考核结果与学习过程相分离,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努力成果,无法给学生提供指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追根溯源,确定该原则标准的前提是教学目的。首先,就中文讲授这门课程而言,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体系,以便在实践中能够研究、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国际法律关系和国际法律问题,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与人权、人类与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的思辨能力。此外,诚如学者所言,国际法的学习与研究要特别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用权威可靠的国际法资料,二是国际法解释规则的运用,三是通过国际多边机构(如国际组织和争端解决机构)运用国际法[1]。事实上,后两点分别主要侧重国际条约的解释,以及国际组织和争端解决机构对国际法的实施与运用。其次,之所以国际法课程倡导采用英文教学,理由如下:(1)《国际法》中文教科书多数大量参考和倚重于西方权威英文教材的翻译,原汁原味英文教材的引入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谬误,使学生对《国际法》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2)《国际法》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渊源原本就是以英文为准文本的国际条约等,目前,国际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仍然以体系内的西方国家为主导,英文是国际法律制度的通用语言。(3)改革开放以来,日益迫切需要能够熟练使用英文、运用国际法解决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环境资源等国际性问题的法律人才。(4)国际法的深入学习、研究、运用以及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大量权威英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吸收。对于学习国际法课程的本科生而言,一方面是国际法概念、规则和制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是国际法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该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方面,首先,国际法课程内容比语言形式更为重要。双语教学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或者单纯的语言能力提高,课程考核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于国际法规则的熟悉和准确理解,以及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虽然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制约能力,但考核时的主要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其次,该课程的英文考核应以国际法的应用能力为导向。虽然国际法理论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对于本科生而言,树立信心和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国际法能否和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不仅是吸引学生深入探究的原动力,而且也应是检验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英文考核时,主要评价应该基于分析思考的逻辑性、论述的说服力和敏锐观点的表达能力。最后,该课程的英文考核应注重英文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归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法内容的专业化和碎片化更加突出,使国际法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3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方式的完善

一是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成绩结构,建议尽量在学习过程中确定考核成绩。实践中有两种途径:(1)加大平时成绩权重,使其比例提高到40~50%;(2)在学习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考核。无论是哪一种途径,优化考核的关键在于细化考核标准,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增加透明性,发挥考核体系的指引与激励作用。二是关于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英文比例。根据调查,35%的学生主张考试试题中英文各占一半,29%的同学主张全英文考试,同时加大平时成绩权重;23%的学生主张全中文考试;另有13%的学生主张全英文考试,但认为没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权重[3]。显然,如果合计考虑平时成绩和书面考题中的总体英文考核,50%的英文比例还是能够得到多数同学的赞成。此外,关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合理分配英文考核的阶段与形式,假如学生对英文不太自信,可以在平时作业中提高英文比例,反之则可适当加大书面考试试题中的英文比例。三是关于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英文题型。通常,国际法中文书面考题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相比之下,书面英文考题较少设置选择题,取而代之的一般是判断题,该题型既能够考查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又注重国际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至于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虽然属于常规题,但考虑到此类题型主要偏重于国际法知识的记忆,建议适当减少出题比例或者对该类题型设计进行变更。如简答题可由文献阅读与问答取代,而不是书本内容的简单再现。就论述题而言,由于其理论性过强,对于刚刚接触国际法的本科生难度较大,所以通常不建议作为英文题目考查。此外关于案例分析题,尽管可以英文形式进行考查,但需要尽量避免冷僻词汇给学生造成的理解障碍。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面考题尽量不要设置纯粹的翻译题,以免使之沦为语言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我们可以用法条分析等题型兼顾形式与内容。四是国际法双语课程的英文考核还包括平时的作业形式。事实上,由于完成课外作业时,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借助各种资源进行准备,可以更好地克服语言能力不足的畏惧心理,因此更适合较多地采用英文形式进行考核。用英文PPT介绍重要的国际组织、英文文献检索、案例摘要(casebrief)、口头陈述(oralpresentation)和课堂辩论(classroomdebate)等。(本文来自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简介详见.)

考核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互式;工业设计;“作品式”考核;改革

1.前言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一系列展望的提出,加上应用型大学转型改革的提出,对设计创新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设计包含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U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设计面。为了跟上时代进步、创新的步伐,这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的考核在大学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若再采取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显然达不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了,故应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充实;优化考核方式,让学生考得真实、考得有效、考得全面;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用的熟练、用的灵活、用的精致,而避免之前传统的“临时抱佛脚”的考试场面或是“应付式”交作业的考核形式。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边缘性学科,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创意设计的表达、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而考核又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地方高校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结合地区内相关产业特点,走校企合作办学路线,培养适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作品式”考核方式是工业设计专业非试卷考核的最主要的考核方式,能较全面的训练和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创意表达、实践动手能力,但是“作品式”考核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且成绩的评定完全取决于老师的主观意识,主观性因素太强,且就最后以作品的方式考核,容易使学生产生应付的情绪,会造成学生混分数的心理,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设计岗位后难以胜任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进行改革与完善,要从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作品式”考核需要贴合教学,让考核充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阶段,并且要让学生都参与在其中,才能保证考核的全面性,让考核体现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为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最终的评价机制也需要改革。

2.“作品式”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核的结果。教学方式与效果好,让学生都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从而让其不排斥专业,能学得更多与更好,这样考核的效果也就更好。笔者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与创新》一文中写到过好几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教学方式,比如故事法、游戏法、具有鼓励机制的课题竞赛、微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对当代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这样只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达不到良好的考核效果。2.1考核过程化,考核内容实战化“作品式”考核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并且是持续性的,经常性的,“作品式”考核不应该就是期末交一副与课题相关的作品,而是应该加重平时的考核,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可以将考核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期末,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考核的模式与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交上的作品是自己完成的。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老师在进行授课及进行课题的设定时,要尽量使考核的内容全面,且具有实战性,最好是能结合到比赛和企业的课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的技能与实战接轨。2.2考核评价机制的公平性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作品式”考核的最后评分机制主观性较强,最终都是由任课教师凭借考核标准、主观的判断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评分,而最终的评分所占比重较大,总体上说,学生这门课成绩的高低全凭任课老师的评分,其实这样的评分机制并不太客观,相对来说没那么公平。最终的评分形式可以多样化,加入一些除任课老师以外的其他老师或是专家的评分、也可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投票评分,这样的评价机制相对来说要公平一些,且学生也会更加重视。

3.结语

“作品式”考核在工业设计专业是普遍都在用的一种考核方式,往往学生就是为了应付作业随意上交作品,且评价的机制不完善。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全面,更好的提高其应用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应该将“作品式”考核方式与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现在专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红英.高校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探索———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谈四川文化艺术术学院的实践教学[J].美与时代,2014(11):125-127.

[2]申明倩.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6):80-83.

[3]申明倩.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92-93.

考核方式范文第5篇

文章从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并分析了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考核方式;创新设计方法;过程考核

一、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引入,传统考核方式在不少大学课程的教学中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1],尤其是对“创新设计方法”这类新兴课程[2],更加体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以期末闭卷笔试为考核形式;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30%(出勤情况占10%、作业情况占10%、实验情况占10%)。没有实验或实验学时较少的课程则是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定指标,以概念、原理、推理等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实际设计能力的考核是不全面和不充分的,考核结果也是不准确的,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亦有所欠缺。第二,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平时学习松懈,形成不良学风,而是期末搞突击,死记硬背,掌握知识不扎实,更谈不上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都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第三,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强调了考核的“评价”功能,忽视了整个教学进程中过程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随时反馈功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以教学方法上的调整。第四,传统考核方式基本还在延续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当代大学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相适应的。

二、基于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

(一)考核原则“创新设计方法”课程是为配合TRIZ理论推广而开设的一门新课[3],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育目标的先进性必然要求考核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针对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是:加强过程考核,以能力训练和提高为主导思想,形成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时间全程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信息透明化,同时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4-5]。考核形式多样化是指学生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过程考核成绩占大部分,包括对出勤及表现、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章节测试、设计性大作业、实验和实践等的考核,形成综合全面的考核;考核时间全程化是指考核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的作用,使学生时刻积累知识并提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考核内容科学化是指考核内容的选取要围绕课程的核心知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核信息透明化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各阶段的各项成绩,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争取下一次或在其他项目上取得好成绩,过程考核信息的透明化对促进学生学习十分有利。

(二)考核项目及分值分配“创新设计方法”课程特点是强调基础,重在应用,贵在创新。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创新设计的基本方法,受到创新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达到具有一定创新设计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成绩组成为: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为百分制)。过程考核由六部分考核内容组成,各项目及具体分值分配如表1所示。还需要强调一点,各单项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低于30分者(过程考核的20分项目低于6分,10分项目低于3分),总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对单项成绩必须达到30分及以上的要求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保障,以防止学生期末过于放松,使前面学习的知识不能长久扎实和得到巩固,同时也是为了强调期末考试的总结验收作用。而且,还可防止个别学生不上课、不交作业或不参加实验等,这些都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对各单项成绩必须达到30分以上的要求是课程过程考核中重要的一项要求,除能加强平时学习还可以防止学生总成绩组成不合理。期末考试的内容也较传统考试有所改革,淡化概念、定义、公式等记忆性知识,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主要是能力考核,且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小,学生期末考试的心理压力减小,避免了期末临时突击现象,精力分配更加理性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消除学生的抄袭现象,利于改善考纪、考风。

(三)过程考核的具体要求1.出勤及表现。出勤及表现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侧重于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如出勤、课堂纪律、听课状态、课堂互动等情况,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成为主体。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时做出调整。3.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精选出的思考题、习题,督促学生课后对所授课程内容的复习,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考核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避免相互抄袭的现象。4.章节测试。章节测试根据教学内容随堂、随机、分阶段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各重点章节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平时学习形成阶段性的检验,也对学生起到经常性的督促作用,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随时采取措施弥补前一阶段教学中的不足。5.设计性大作业。设计性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实际工程问题,规模比较大,内容比较多,所用时间比较长,根据各章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同步。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各种创新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设计性大作业一般要求达到三至五次。6.实验与实践。实验和实践是创新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训练和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设计方法”课程的实验达到10学时,实践为1周。

三、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笔者近两年在机械设计专业进行了两届学生的“创新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分别采用了新旧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比较发现,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有所提升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后,强化了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大部分,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对期末考试降低了门槛,学生只要平时用功,培养出了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设计能力,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期末自然就容易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新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的精神更强,显著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

(二)成绩分布更趋合理通过与以往班级的成绩对比,旧考核方式下学生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普遍偏低,卷面及格率低,计入平时成绩后,很多学生的总成绩才达到及格,导致总成绩在60多分的人数比较多,分数拉不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区分不明显,没有达到考核的理想效果。新考核方式下的及格率大幅提高,总成绩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更趋合理。这说明新考核方式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成绩分布上得以科学的体现。

(三)学风与考风明显改善考核方式带动学风和考风向正确方向发展,学生比以往更注重平时学习,平时出勤和听课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在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期末考试压力不像以往那样大,考试作弊现象比以往明显减少或基本消除,考场秩序很好。新考核方式的实施,使以前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当然,由于过程考核内容较多,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以上考核方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

[2]潘承怡,姜金刚.TRIZ理论与创新设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9.

[3]潘承怡.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TRIZ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

[4]伦蕊.“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

[5]雷鸣,李丽“.怎么考试?”———论改革高校现存考试模式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07,(3).

考核方式范文第6篇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当前大多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无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引导,需要根据当前医药市场变化和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市场营销;医药;考核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对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需要专业知识与沟通、社交、管理等多种能力并重,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高校所培养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考核方式对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很多院校虽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但忽略了考核方式的随之配套。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当前大多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无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引导,需要根据当前医药市场变化和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改革。

一、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目标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延续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相关内容,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首先,要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来设定课程的考核目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既要有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又要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其次,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要改革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考核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自主测评及团队、小组的综合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目标是结合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医药市场的需求。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仍多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或结课论文考查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及对概念的理解等方面的考核。但新医改对医药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对知识的测试,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实践环节相对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在期末考试前才突击准备,“开夜车”,“临时抱佛脚”,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虽然在课时分配中有实践教学学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考核方式,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终结性考试,不注重过程

考核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也应是全方位、全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应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期末考试,虽然学生总成绩中包含一定比重的平时成绩,但是考核内容单一,未能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

(三)传统的考核手段单一,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考核模式以闭卷考试和结课论文考查为主,在闭卷考试模式下,学生还是以知识的记忆为主,不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结课论文考核模式下,很多学生都是应付了事,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运用自己所学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不应只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三、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通过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落实与实现。

(一)根据分类指导原则实施适合不同课程类别的考核方式,提高考试质量

1.依据课程类别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应在专业能力拓展课、部分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中以多元考核取代传统的以记忆性题目为主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多元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

2.依据课程性质进行考核重点改革

基础性课程仍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从记忆、理解两个方面考核学生掌握的水平,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专业性课程则应在理论知识考核基础上,采取多元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重点加强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施评价方法改革

1.加强形成性评价

(1)增加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平时成绩比例为40%,期末考试成绩为60%;每18学时为一个形成性评价单元,强化作业环节,强化生师互动和生生互动。

(2)强化反馈环节,加强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反馈。加强课堂实时反馈,对课堂学生出勤、作业、提问等进行实时性反馈与指导;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跨时空反馈功能;建立相关机制支持考试反馈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作用。

2.推行“1+X”多元化考核方法改革

针对当前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片面的现象,可以采取“1+X”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即一门课程选择一种主要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目标,可以选择以理论考核为主,也可以选择以实际技能操作为主,此为考核方式中“1”;“X”是“1”以外的补充。将“1”和“X”进行不同比例的综合,作为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总成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3.加强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加强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考核与监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PBL教学内容包括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采用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其中自我能力评价占20%,组内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占30%,教师对综合能力的评价占50%,计入平时成绩。

四、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标准

(一)适应医药市场人才需求

确立考核内容及标准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为核心的考核内容,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增加综合素质考核及创新能力考核内容。具体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

(二)过程考核的内容及标准

在考核内容方面,要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将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参与程度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技术,开展网上课后作业、平时测验,完善学生自主测试环节,组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营销项目模拟操作,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如表2所示)。通过考核内容的不断完善,一方面能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培养及考核

在课程终结考试环节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营销方案设计书,并对其进行解说和评析。营销方案设计要针对具体企业或产品,要求学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通过该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及实际操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总之,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进一步优化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鲍娜.行业新环境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40):164-172.

[2]彭丹.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设计《市场营销原理》课程考核标准[J].考试周刊,2015(78):156-157.

[3]齐天真,孙蕊.高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8):347.

[4]周骏,王甫红,卢松.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5(96):143.

考核方式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及我校(福建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证券投资学》与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引 言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过渡到“大众化”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还是与“精英式”培养背景下的考核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1-2]。

然而,对于近几年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具有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开始,引导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真正使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激励手段。

2. 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2.1 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结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死读教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4-5]。

2.2 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3 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端。

3.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数理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学校鼓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分别在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3.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

3.1.2 过程性原则

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将考核作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一个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意识。使考核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在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改革。

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尝试性的一项工作,是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本着先试先行、边试边改、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原则。

3.2《证券投资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3.2.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改革

《证券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一门重要的方向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门课程的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在上课伊始,便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模拟炒股网站开通模拟炒股账号,一人一账号,设置同样的投资本金。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炒股投资。然后到期末对每个同学的炒股业绩进行排序评价,给出一个实践成绩。这个实践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平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以模拟炒股为平台,让学生达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效果,及时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改变了以笔试成绩定高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的考核方式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试验,该考核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3.2.2 我校数学类全校性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公共数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在经过充分地研讨和论证后,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1)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占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性,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原则上不指定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与课程相关)。

(3)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采用本课程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尽量减少不同的教师给出成绩的差异。

(4)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课程知识面,课程学结在学期初就由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希望结合专业与本课程的联系,或者结合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性撰写课程学结或者学习报告。

3.3 改革成效分析

3.3.1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及格率

在充分的调研和研讨后,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改革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又能稳步地提高及格率。因此,我校两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试卷内容的改革上,其中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占或者模拟炒股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这些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和课堂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

比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来说,某次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72,与往年相比更加接近期望值,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也较理想,70分到89分占总数的47.4%较去年有所提高,分数的整体分布更趋合理,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形态,各个题的区分度也有所提高。 综合评定及格率达到93.9%,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3.3.2 促进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在前文的论述中谈到,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是注重过程性,就是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李,要求认可教师要花精力备新课,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效果,改善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

课程考核改革力求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课堂学习的主管能动力。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试题是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首次命题,命题方式在原来传统的命题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该试卷除了标准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三大类之外,还增加了开放性的主观论述题,但分值不大,只有5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改革指导思想,试题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各考点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点容易,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没有怪题和难度大的题,计算量较少,题量适中,其中的论述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程度,而且由于答题的内容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能更好地从学生的答题中反馈出更多的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的信息,以用于促进进一步的课堂等教学改革。

4.结 语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学校及学科专业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本文所论及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试卷成绩分布及综合评定的及格率,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考核方式改革开启了我校数学专业及公共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先河,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和研讨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善《证券投资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将所教的课程建设成学生能学,学生爱学;老师能教,老师爱教的精品课程。并将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单伟等,概率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高教理论与实践[j],2009.3

[2]谭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与课程考核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4]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x).

考核方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改进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以及教学阶段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对高校教学效果与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课程考核的结果是评估课程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反馈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当重视课程考核的改革。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在我国已发展超过30多年,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在课程考核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以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为出发点,尝试对改善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有关建议,仅供参考。

一、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1.课程考核功能发挥不充分

反馈、激励以及导向是课程考核最主要的功能,但是在当前不少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中,这些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课程考核的功能明显不足。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考试仅是考核的一种形式,然而在现实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考试逐渐成为成为一门课程的终结,考试作为课程考核对教学进行诊断、反馈、查漏补缺的功能反而被忽视与弱化,教师考试成绩的书面分析成为仅有的教学成果诊断与反馈表现,而这样的课程考核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这种课程考核仅是简单地根据考试成绩来划分和评价学生,并不利于课程本身兴趣和作用的发挥,更倾向于应对各种检查评估的门面材料,教育本体的诉求被忽视。

2.课程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以及论文考核为主。其中大部分的课程考核多是采用的闭卷考核的方式,而开卷考核与论文式考核则多用在部分选修课程中,尤其是课程论文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一般多用于文科类课程的考核。且需要指出的是,在民办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中,绝大多数的课程考核多是采用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来决定学生的成绩。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不善考试,或者在考试前和考试时遇到各种干扰因素,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将受到影响,所以这种考核的偶然性较高,稳定性不足,对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有限。另外这种单一而呆板的考核方式多是检测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无法考核出学生在其他基本技能方面的水平,其客观性与公正性难以保证。

3.课程考核目的过于功利化

当前,对于不少民办高校而言,其课程考核的功利化程度过高主要是由于其没有将考核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摆正。在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学目的占据主导地位,而课程考核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然而,就目前来看,不少民办高校弄混了教学与考核之间的关系,将考核当作目的。使得学生为达到过关、拿学分、拿文凭、拿奖金、拿荣誉的“目的”而死记硬背,疲于应试;同样对于部分教师而言,考核只是例行公事,在出卷命题、考核结果分析方便花费的精力较少;同样对于教学工作的管理者而言,学籍处理、风纪考评以及奖学金评定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对学生专业或基础课程的考核情况分析并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内。也正是由于对考核目的的错误定位,抑制了课程考核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

二、改善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的对策

1.明确课程考核的功能

为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课程考核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对课程考核的目的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课程考核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的和教育宗旨,其课程考核应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学生利用已有学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过程中,考核仅是一种检测手段与方式,应服务于教育教学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而不是目的本身。因而,课程考核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对其反馈功能的科学合理利用,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笔者建议,民办高校可针对本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而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兼顾市场与继续深造两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核的管理水平,以严格的考核标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的考核检测。

2.丰富课程考核的形式

任何一种考核的适用性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中,首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标准,以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从而对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做出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价。其次,为保证考核方式与课程相适宜,保证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在确定考核方式以及各考核形式在最终结果的比重时,应由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在经过有效的论证后再确定,认可教师不得随意变更考核方式,且需在课程开始时就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告知学生。最后,鉴于各专业之间的差异陛,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比如在“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的考核中,教师可以选择的考核方式有常规考试、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课堂测验以及小组作业等。考核方式不同,其考核重点不同,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充分把握这一点,借助不同的考核方式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3.建立课程考核信息反馈体系

形成性考核方式与传统的以结果为评价依据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同,其强调教学的过程,是始终贯穿于教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时刻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不断调整与改进,希望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到学生的教学反馈或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或帮助。鉴于此,为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馈给教师与学生,民办高校有必要针对各课程建立有效的课程考核信息反馈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科学性、规范化的基础上,确保该信息反馈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对课程试卷质量、评卷质量的科学分析,生成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将该报告向有关教师与单位公布,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考核方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上社交礼仪课程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显现出一定的不足。为改善高校中的社交礼仪课程质量,应该制定合理的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推进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的长足发展。

一 当前礼仪课程考核的现状

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不仅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很好地判断学生的礼仪素养。在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不仅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而且其考核方式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性,考核中一些教师也不具备考核能力,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考核质量。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中,当前还处于试卷考试以及面试的阶段,命题范围由教师制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质。由于社交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也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本礼仪规范的讲解,考核中还应该更加注重仿真模拟训练,目的就是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懂礼仪的人才。

二 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首先,当前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还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交礼仪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其次,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集中体现在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拜访接待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中。虽说考核中都有涉及,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对学生的文明素质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最后,当前的礼仪考核中教师有较大的自,且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并没有规范化的社交礼仪测评方式,考核的随意性也较大,因此其最后的考核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三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体系

为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质量,应创新完善针对礼仪课程的考核体系,针对学生情况调节课程考核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养。为提高考核的综合性,应该有效扩大考核主体,促进考核的全面性,也可以有效拓展考核期限,推进考核的过程性。同时,也可以采用质、量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形成统一的礼仪成长档案;通过场景考核、情境式考核以及面试考核等方式,去条款化、明确化社交礼仪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创建较规范的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标准。另外,应针对着装、仪表、搭配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进行评分,并将考核方式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礼仪素养。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会有效改善传统落后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可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应用型价值,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顺利用到生活中去。

四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

为提高考核标准,确保对学生考核的顺利执行,应创新考核方式,降低考核中的随意性,提高考核质量。

1.实施场景测试题

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可加入场景测试题进行笔试考查,考试题目均以实际场景作为描述。在整个场景测试中,针对该过程涉及到各种礼仪类型,都是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学生要根据所学内容,并加上自我理解进行作答,且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还可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使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的规范性。

2.实施情境式面试

在社交礼仪考核中,还可增加情境式面试题,创造含有真实事件以及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探索事件自主应用社交礼仪知识,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自身礼仪习惯,教师也可藉此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更深入。

3.针对专业调整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社交礼仪课程学生,应调整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优化考核目的以及考核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不公平因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强化学生在社交中的应对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社交礼仪课程,应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随意性,提高社交礼仪教学质量。改革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并将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活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于丽新.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2]康泳.大学新生社交礼仪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考核方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分组上机考试;可视化编程;实践

TP311.1-4

可视化编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还要求学生掌握窗口编程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考核方案改革势在必行,采用随机抽签、独立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

一、背景

可视化编程是一门程序语言设计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还要求学生掌握窗口编程技术。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许多编程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和课后来完成。以往课程的考核采用笔试+实验的方式,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得不扎实。对于理论课,不少学生采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对于实验考试,学生要么从网上下载,要么拷贝学习相对比较好的学生的程序即可通过实验考试。显然,这样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上后续课程时,一旦要求动手编程,则立刻发现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非常差。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教师提出了考核改革方案。如刘一臻等提出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试卷考试、大作业、小作业、上机考试等[1]。梁福荣等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能力测试、分层测试,模拟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2]。汤伟等转变命题方式,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范晶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分阶段进行测试[4]。

虽然以上教师提出了各种考核方式,但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动手实践不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网络、同学和老师产生依赖感。

二、随机抽签的考核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放弃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和传统的上机考查方式,转而采用分组随机抽题的考试形式。实践表明,采用该考核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通过对比发现,采用传统考查方式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比采用分组随机抽题方式的学生要低很多。

(一)采用分组随机抽题考核方式的目的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就本课程而言,考试除了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之外,还要检验学生的编程能力。因此,上机考试可以取代试卷考试。具体到本课程,就是要学生完成上机习题以及实验课程中的上机实验。因此考核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上机练习。如果学生完成上机练习,通过考试是很轻松的;反之,通过考试的难度就很大。因此,采用分组随机抽题的考试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

(二)考试流程

明确考试范围后,将编程题目随机分为35组,每组2道编程题,考试时间2小时。学生从35个信封中随机抽取一套题目,要求学生在不查阅参考资料,不上网、不询问同学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考虑到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8-10人,这样在每一组的考试中只有8-10个人从35套题中抽取试题,既减轻了教师的出题工作的负担,也能保证学生抽题的随机性。笔者所带课程人数大约50-60人左右,最多有2个同学选到同一套题。笔者给学生两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考试成绩以两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为课程成绩,两次考核均未通过则为不及格。

(三)实际效果

笔者在我校学生作了尝试,根据与学生交流和考核结果分析表明,采用随机抽题上机考试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也有改善。通^这种带有强迫式的动手实践,不少同学表示课程真正“学懂了”。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

虽然该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教师的出题工作量比较大。由于缺乏题库,教师需要手工录入考试题目,因此出题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这对于推广该考核方式不利。

2.考试题目局限于教材,仍然存在学生靠机械记忆来参加考试。

3.每套试题难易程度不均衡。由于考试题目来自于教材,因此很难保证试题之间难易程度相当。站在学生角度来讲会感到不公平。

改进措施:

1.加强题库建设,聘请助教负责题库的更新与维护。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题库,自动生成考试题目,甚至开发自动改卷系统,对学生的程序进行自动评判、自动打分。

2.题目不局限于教材。建立题库系统后,绝大多数的题目并不来源于学生所用教材,因此学生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来通过考试,这样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3.建立试题的难易等级,形成试题时尽量保持试题之间难易程度的一致性。

四、结语

考试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检验手段,本文所提出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考核方式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虑到大多数的计算机课程都有实践环节,因此该考核方式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计算机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刘一臻,李敬波,马彩霞等.以过程考核为主导的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院报,2014(1):66-68.

[2]梁福荣等.浅谈计算机专业中课程考核趋势[J],福建电脑,2015年(7):150-151.

[3]汤伟,姜峰,赖俊等.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A2):118-120.

[4]范晶.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6):155-156.

上一篇:绩效考核制度范文 下一篇:教师年度考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