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5 04:22:42

康复教育

康复教育范文第1篇

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短期的康复护理培训十分必要。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的需求,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每周2学时,分18次完成,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岗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接替老教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接班人。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学科梯队建设由学校全部承担培养经费。对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人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学习、进修,培养费可由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第一,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开展各种专业学习班、研讨班及技术培训班等,安排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及校外进修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重点讨论康复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在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教案和备课笔记,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制定各项支持政策;在教学岗位上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增加教学课时酬金;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设施上改变以往以板书为主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片、投影仪将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播放给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信息和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电教媒体的作用点,选择和设计练习,为学生提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复护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讲练结合。第四,做好教学评估;校领导及教务科教学督导员定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不定期上课堂听课,进行评教评学;教研室负责人到每位任课老师课堂上听课,从教案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学水平;安排同学科老师之间定期进行教案诊断和课堂听课。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找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与学生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评估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6]。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是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现状;实习基地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较之国外,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远远不足,为了尽快适应社会,推动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康复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康复医学的概念

康复医学是医学学科的一个新分支,主要涉及利用物理因子的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研究使伤病残患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等得到全面康复,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到社会当中。

2.康复医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逐渐变化为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为主体的情况。据统计,2013年我国残疾人约有8500万,而60岁及以上人口为1亿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因此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和陧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3.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例如,部分医院对神经科的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导致不可逆的损伤,致使后期康复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国现有的康复工作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专业化水平不足。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依然存在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资金投入和办学规模、教学基地和办学规模等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加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加快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老师数量不足,所以许多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是从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调过来的。他们中间有一部分可能只是经过一个短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者进修,缺乏对康复医学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所以必须加速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另外,也需要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些优质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2.增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调查表明,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康复人才不足干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以及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少之又少。因此,应该加紧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定点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或康复治疗师;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还应该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增强康复意识,为工作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3.加强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

康复治疗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好医患之间沟通的能力。只有深入临床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康复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才能够体会到患者的康复需求。首先要获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配合训练,其次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的选择和风俗习惯,最后在临床康复教学实践中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4.加强康复专门机构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教育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20-01

近年来,随着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对聋儿进行早期的康复教育,以期改变他们的生命发展轨迹,早日回归主流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作为一名聋儿语训的教师,在多年实际的工作中,也一直强调在孩子的语言训练上下功夫,聋儿康复的概念也一直以语言康复为完全替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管聋儿在辛辛苦苦地学习,老师也在一丝不苟地纠正他们语言形式中的错误,可并不能使聋儿吸收大量的理解性语言,自发性语言更不易产生,使聋儿说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更是艰难。由于自身的生理障碍,语言发展迟缓,使得许多聋儿的身心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愿去接触社会,自卑、胆怯、倔犟、暴躁等不良的个性品质随之产生,阻碍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严重影响了聋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即使语言康复效果很好,那也是个“不合格产品”。

针对聋儿康复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聋儿首先是一名儿童。无论他们的听力残障程度如何,他们都是有健康儿童发展的共同特点,他们的成长必须遵循一般儿童发展的规律。在当前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的潮流中,素质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今天的素质教育不再是狭隘的学习某种乐器,会画画、跳舞……那些片面的某种特长。素质教育提出的理念,如“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学习”,“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就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为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等等,聋儿作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更需要我们聋儿康复工作者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去创造一个与生命相和谐,与个体相一致的教育,使他们拥有一个与其生命特征和谐发展的童年时光。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口语教学。口语教育固然重要,但却不能提供足够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条件。如果我们以牺牲聋儿的个性品质、认知水平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来追求片面的口语教学的成功,必然是得不偿失的,势必导致聋儿的认知和社会性水平在摒弃了语言因素的条件下,仍与健全儿童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聋儿一生的发展。因此,作为语训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热爱尊重每一位残童,关注个体语言康复的同时,首先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让他们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去给予爱,感谢爱。老师的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伸手的动作……,都能触动孩子单纯而幼稚的心灵,使他们从老师的信任和关怀中自然形成积极、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丰富聋儿的各种知识经验,如郊游、到幼儿园体验、创设各种游戏活动等,引导聋儿尽可能多地与他人交往,使其更主动、更充分地接触外面世界,培养其社会化能力。另外,和聋儿语训一样,我们在对聋儿注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聋儿家长的作用,要让家长和我们形成共识,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和聋儿语训一样重要,无论是在语训中心,还是在家里,素质教育每时每刻都包含在孩子的周围。如果聋儿语训是“人”字的一撇,那素质教育就是“人”字的一捺。让家长和我们一起用更宽大、更深沉、更长远的爱来包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帮助他书写一个站得稳、立得直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并满足聋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聋儿愉快、健康学习为目的,创设生活化的语训情境,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让聋儿在生活中涉及多方面知识,丰富情感,提高能力,刺激其主动参与的愿望,克服心理上的畏惧情结,增强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增进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使聋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得到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聋儿康复之路上,坚持聋儿语言康复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管语训效果如何,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能泰然自若地面对主流社会,从而达到聋儿康复的更大目标。

康复教育范文第4篇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2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中医康复本科教育

康复教育范文第5篇

1.1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先虚拟现实教学后传统教学的方式进行实习操作。由指导老师在演示模式下进行操作示范,讲解操作要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每天60min,共10d。其中虚拟现实教学30min,传统操作训练30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实习操作。由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每天60min,共10d。两组教学由同一位指导教师担任。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具有两种模式,即演示模式和训练模式。演示模式提供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训练模式中,显示屏分为两栏,左栏显示实时训练情景,右栏显示正确操作规范。训练过程中,系统会对学生的错误操作给予提示,要求改正,直到训练时受试者达到运动轨迹正确无误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训练。每次训练结束时系统给出评价,并与上次训练比较,使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按照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物理治疗学》以及教学大纲,参考临床实际,编写物理治疗学关节活动度技能培训情景常见病例3个,分别为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内容包括病史、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及结果、诊断、并发症、焦虑抑郁情绪及注意事项等。建成模拟康复训练室1间,配备有训练床、训练椅、心电监护仪,最大限度模拟临床康复训练场景。培训教师,使他们认识并掌握虚拟系统的特点、培训内容和操作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案。

1.2评价方法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分问卷调查与考试考核成绩两部分。

1.2.1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自我主观评估,包括:喜欢该学习方法,有效利用训练时间,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与趣味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能力、临床与基础结合,有利于教学,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对此方法满意。

1.2.2考试考核采用相同试题进行理论考试。由同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情况考核,考核老师对学生分组情况不知情。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2.1问卷调查共发出并回收问卷26份。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更多人认为,引入虚拟现实系统能有效利用训练时间、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0.05)。

2.2考试考核两组间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监督指导方法(apprentice-ship),学生在经验丰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但康复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教师数量少、学历低、专业知识浅薄、教学经验贫乏等问题。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关注,对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康复专业教育规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开发更具有互动性、操作性、规范化及标准化的康复医学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简单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我国康复教学水平,培养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的实用型康复人才。本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的核心,是能生成虚拟环境的图形工作站,然后将图形工作站生成的虚拟环境显示在高清图像显示设备上;配备立体声音箱、三维鼠标等外接设备,构成一套能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再通过运动捕捉与跟踪器、力反馈装置、语音识别与合成系统等,实现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训练反馈与效果评价。

其基本原理如下。微型传感器单元分别穿戴于学生的手、小臂、上臂,精确测量相应肢体的三维方位角、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当学生按照右栏训练指导运动时,系统精确测量运动参数,并通过蓝牙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并实时反馈运动情景于显示屏上。虚拟现实包括众多功能,如快速计算、数据分割、复杂数据建模、数据融合和配准、解析和理解、显示、激励器和传感器控制以及快速通讯等,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虚拟场景内,通过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了解和学习各种实际操作,互动性较高,可减少对教师及场地的依赖,为学生提供精确、稳定、个性化的训练模式和定量化训练效果评估指标,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我们的研究表明,虚拟现实训练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治疗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尤其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Veneri等研究表明,虚拟现实用于物理治疗学教学中,这种视觉体验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推理能力。

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具有低耗损、零风险、可重复性以及自动指导的优点,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术水平;能将大量培训浓缩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迅速提升学员的操作技能。其中培训技术和集中训练时间是学生满意的重要因素。虚拟现实可以将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时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提高主动性,不断提出问题,提高能动性。霍刚等将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提高操作技能,增加临床经验,并且可以在模拟出的病例场景中反复训练,直到完全掌握,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达到的。虚拟现实系统也适用于其他临床学科教学,尤其是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陆耀红等研究胸腔穿刺虚拟训练系统用于临床教学,学生在“操作流畅”和“自信程度”、“局部麻醉”和“熟悉操作步骤”等方面优于模具训练组,有助于提高学生胸腔穿刺操作技能。周云等在虚拟现实系统的宫腔镜操作培训的研究中发现,虚拟装置提供的操作感受逼真,使用虚拟宫腔镜培训装置可大幅提高操作考核成绩和操作水平。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虚拟现实仪器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等。构建虚拟现实训练系统,三维图形技术要求高度真实,但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十分复杂,形成沉浸感模式要求更高。目前因为医学教学人员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识不够或理解存在偏差,普及较困难。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深入,相信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学科研究管理中。

总之,我们的研究初步显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现实教学法,教学效果更优。虚拟现实训练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治疗操作技能。该系统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康复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康复教育;预防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因病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而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其发病与花粉,灰尘,吸烟及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哮喘.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单纯依靠医生和住院治疗难以达到全面有效地疗效,任何一个治疗方案甚至每一个治疗措施都应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但目前许多患者控制该病的关键对病人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实现自我管理。因此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康复教育已成为哮喘长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喘病人的康复教育已成为哮喘长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康复教育方式

1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护理的前提要素,护士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等。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2 将有关哮喘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病人,让其自己阅读,以进一步帮助病人了解有关哮喘的多方面知识。让病人知道虽然该疾病无法根治,但可以预防。

3 个别指导:在护理病人时,结合病情,心理活动,文化水平,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予以具体的指导。

4 建立哮喘之家:定期组织病人进行集体哮喘知识讲座,观看录像。

二.康复教育内容

1 心里指导 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哮喘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哮喘病人的心里反应可有抑郁、焦虑、恐惧、性格改变等,给予心理疏导,使病人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乐观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程度的保持劳动能力,可有效减轻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指导患者正确对待哮喘,反复向病人讲解精神情绪等心理因素与哮喘发作的关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哮喘易反复发作,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在护理中,我们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的方式,了解患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多与病人及家属交谈,耐心开导病人,尊重关心他们,使其保持

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此外,病人常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自信心下降、交际减少等表现,应指导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动员病人家属及朋友参与对哮喘病人的管理,为其身心康复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 饮食指导 哮喘病人的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忌吃一些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病情的发作。饮食过饱,太甜,太咸,油腻的食物都不利于哮喘病人健康,并且不宜进食刺激性食物如吗啡,辣椒,烟酒等。向病人讲解饮食与哮喘的关系。

3.环境因素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内空气流通,同时要注意取暖时的煤气、装修材料等气体刺激患者的呼吸道,以免引起病情的加重。患者居住的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宜过高,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病情的发作。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尘螨,真菌,皮毛,食物,药物等,同时避免接触常见的过敏药,如碘剂、青霉素等,以免病人吸入或接触后引起哮喘发作。制定了防护措施,还须严格执行。

4 用药指导

哮喘病人应了解自己所用各种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正确使用药物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告诉病人常用平喘药物的用法、用量、疗效及维持疗效的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映。正确指导病人使用气雾剂的方法。指导病人或家属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遵医嘱使用β2 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剂。

5 避免诱因指导 针对个体情况,指导病人有效控制可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持续的喊叫等过度换气动作;不养宠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在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及耐力训练,以增强体质。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间的患者应采取半卧姿势,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通风、患者的被褥和枕头尽量不要选择羽毛或旧棉絮填充物,以免引发病情的发作,对于突然发作的患者要注意及时服药,可以选择一些平喘的药物喷入咽喉,促进痰液的排出。

6 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病人增加对哮喘的激发因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效果的认识,以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使病人懂得哮喘虽不能彻底治愈,但只要坚持充分的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即病人可达到没有或仅有轻度症状,能坚持日常工作和学习。指导病人体育锻炼,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可以锻炼肺功能。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提高活动耐力。

三.总结

通过开展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满足了病人对疾病知识的需求,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了复发率。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使护士与病人的关系从主动、被动型发展为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使护士的服务更适合病人的心理、生理状态,更贴近病人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护士专业素质水平,增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参考文献】

[1]邓红艳.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保健教育(J),护理学杂志,1999.14(1);54-55

[2]李洁,商临萍,王艳红,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B) :2945-2946.

[3]邓予晖.韩倩.内科护理学(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康复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康复训练;身心康复;肢体障碍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肢体障碍的的大学生作为特殊人群,开始备受关注,伴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和高等化教育在社会上的普及,还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生理上存在缺陷的特殊人群开始进入大学的校园里进行学习,在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能在大学的课堂里好好学习已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可以实现的。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程度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及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等社会理念。实施“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模式”,尤其是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愈发重要。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的指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这种观念提出来以后,对整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要使用这种模式,就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很高很高的要求,并且很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开设专业运动康复医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项目,而且要在一个学校增添一项新的专业项目,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和体育课的课程床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个发展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实现课程的具体体现和落实。肢体障碍指因肢体器官损伤或功能缺陷而导致的肢体活动困难,如下肢截肢者行走能力降低,使个人日常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受到限制。体育教育对他们来讲只是“自由活动”的一种形式。

1.“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的教学现实意义

1.1在实现“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课程的整合时,我们必须要有“医学康复、心里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还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档案,这个档案必须包括以下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里评价等,因为只有这样建立的肢体障碍学生的健康档案,我么才能从各个方面掌握肢体障碍大学生的各方面指标,才能正确的把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样有利于我们课程更好更快的发展,为肢体障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1.2在实施这个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各种项目和各种课题的研究,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取得相关基础测试体质的健康数据,为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研究依据。例如,辽宁的一所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研究了这样一个课题———《肢体障碍大学生体制健康评价标准构建研究》。正是因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就使得了这所学校的这项课程开设的特别好,也很是受学生们的欢迎。1.3根据“医学健康、心里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所提供的健康档案,学校依据这些对肢体障碍大学生进行残疾分类,对其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的残疾程度,给每个学生制定一合理的运动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进行盲目的训练,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很多的益处,这样肯定是会让学生们追捧的。1.4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着这样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我们才能更加有效的改进对于肢体障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培养方案,从而制定一个更适合于肢体障碍大学生体育测试的评价标准,因此,有这样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肢体障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同时还能推动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的实践价值

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残疾人运动从一开始来说就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残疾人要锻炼,必须超越自身的缺陷,同时还需要运动者有着较强的意志,掌握很好的技能,通过技能的较量,向自己生命的潜能发起最大的挑战,从各个方面展示人的创造与价值,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促进自己的康复,陶冶自身的情操,增强自己对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等等。而且在这样的特殊学校进行这样特殊的教育,我们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因为涉及到教育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环节,有效的利用我们所用的专业团队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对“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时时刻刻观察好肢体残疾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探索体育锻炼态度、锻炼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肢体残疾青少年与健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3.“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1由于肢体障碍的青少年在运动方面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他们的运动功能是受损了,造成他们的运动功能低于一般的正常人,对一系列的事物没有很高的接受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都低于一般的正常人。人格因素、残疾年限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肢体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且在某些时候,肢体障碍人群往往有着内向、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的人格特征。那么,我们为了解决和改善这一不好的状况,我们可以成立了以“康复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室”为主的专业导师团队,正是因为这样三位一体的专业导师团队的存在,才能在这个特殊教育的教育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形成统一的思路和战线,让所有的专业交叉融汇,同时还能够推进“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3.2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名最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与康复训练的时候,时时刻刻对这类特殊人群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比如:肢体障碍学生的情绪、心理情况的承受能力等等。而且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定时的作出初心理健康检测,进而对残疾的心理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在作出评价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些方面———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等等。3.3同时,有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室以后,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康复治疗师。毕竟我们的课程是“体育锻炼与康复训练”相互结合的。当我们有了康复训练教师以后,我们就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体检,从而得知学生身体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而对每个学生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最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快速的康复,并时时刻刻的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3.4针对肢体障碍学生的体质个性差异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估、教学诊断、教学评价。在医学康复、心理测评的指导下进行肢体障碍体育教学。3.5残疾人体质差异可以通过评价工具进行全面测评,研制形成的测量数据可以改进体育课授课方式,提升、增强残疾人体育教学成果,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发展。

4.“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具体教学方法

4.1数据采集法:在大学里,每年的春季学期都有一个大学生体能素质检测,这个测试不仅仅只是对体能的测试,同时也是督促学生们主动锻炼身体的动力。在这样的检测里,一般都有立定跳远、50米、100米、800米、1000米、引体向上等等。虽然在这些测试里,有些不太适合这样的残疾人群,但是进行一些适合的体能测试,收集一系列的数据,都是能够很好的帮助残疾人群进行康复训练。4.2问卷调查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问卷,让这类人群来回答,通过他们的答卷程度来判断他们的心里健康状况,进而可以掌握这类人群的情绪动向,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用的康复计划。4.3观察法:在这类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我们时时刻刻对他们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不适应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在观察残疾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时,我们还要及时发现适合残疾学生的锻炼方案,并找到适合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案。4.4个体研究法:针对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案和康复训练方案。4.5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准,体现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

5.结束语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体育锻炼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并找到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些肢体障碍的大学生和青少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也可以让他们成为体育锻炼中的一员。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这些残疾人重返体育课堂,还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更好地改善身体机能。给他们一个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还能让他们身体和心理都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让残疾人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跟其他正常人一样开心快乐的生活。同时,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是体育课程上的一个大变革,颠覆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式,让这些残疾人在锻炼身体的时候,也得到了一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可以让这些人更有信心、更加自信的去和其他人交流,让残疾人真真正正的回归到社会中来。

作者:宋杰 龚晓飞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刘书芳,廖八根.不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06).

[2]曲绵域.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问题(第二讲———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02).

[3]刘贝.对实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武魂.2013(05).

康复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治疗 康复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75-02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on Simultaneous examin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to enhancing curative effect of stroke patient. Methods 104 patient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rehabilitation dependence score and FIM evaluation in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Ruslts Rehabilitation dependence score and FIM evalu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strok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Simultaneous examination

由于现代诊疗水平提高,脑卒中的生存率得以提高,但致残率也同时增加。大多数患者在面对历时长久的康复过程,会难以坚持,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康复锻炼,从而导致康复疗效的大打折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患者,有计划的对其开展康复教育宣传,将康复教育贯穿始终,让患者了解:为什么需要康复?怎样才是正确的康复?康复的疗效会怎样?可以使得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大大提高,同时减少许多因疾病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自2008年12月――2011年3月,我们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与康复教育同时进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患者均为本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经本院CT诊断为脑卒中,女58例,男46例;48例为脑出血,56例为脑血栓;40―55岁38例,56―65岁30例,65岁以上36例;伴语言障碍18例,伴偏盲36例,伴认知障碍16例,其余34例为单纯肢体障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给予电针针刺。取穴为头皮针+患侧肢体,循经取穴,并根据具体症状作相应得调整。每日1次,10d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d;同时进行正规的西医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1次/d,15d为1个疗程。实验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教育宣教。对照组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

1.2.2 康复教育具体实施方法:⑴ 要求康复治疗师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每一次评定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将康复教育贯穿其中,有意识的告诉患者目前存在哪些功能障碍;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障碍为什么要进行这几种训练方法,能起到什么作用;及时纠正患者在日常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姿势及错误方法,并解释为何错误。通过不断、反复的教育,力求让患者清楚了解康复的整个过程及治疗目的和方法,以激发患者主动性,提高其康复依从性。(2)每周开展两次专门的康复教育培训课,以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参加。针对其所患疾病、康复目的、康复方法、康复护理、康复疗效、社区及家庭康复、心理干预等内容进行系统规范的讲解。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积极的相互交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给予指导。

1.3 疗效标准

1.3.1 康复依从性的评定方法 采用观察和面询相结合的办法,共分三个等级。完全依从( 3分):能主动按照要求接受康复训练;部分依从(评2分):被动接受,不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不依从(评1分):不接受,拒绝进行康复训练 。分别于入院第1周、第4周、第8周进行评定。

1.3.2 康复效果评定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 量表[2],得分越高,功能独立性越好,康复效果越好。分别于入院第1周、第4周、第8周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本次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在疾病的早期,患者都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训练,但是1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p

脑卒中患者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大多数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功能障碍,都将面临长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而康复过程一般需要半年到2年的时间。大多数患者面对自己不同程度的偏瘫会手足无措,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意志力差,缺少毅力,康复依从性差,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康复锻炼,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这其中,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康复治疗方法的不理解,对康复预后的不确定,是导致康复依从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类似于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教会患者在平时如何更好的主动的去控制血糖,控制饮食和合理体育锻炼,才能真正的治疗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倡导将康复教育贯穿始终。只有患者真正的理解疾病的特点,了解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力,积极持久自愿正确的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当其回归社会和家庭后,仍能自愿且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对患者的康复教育。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1.

康复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回合式教学;孤独症;案例;技巧

[Abstract]:In autism children's cognitive teaching approach,DTT is a kind of the effect is most remarkable teaching method.But because the autistic children personality differences,if the teacher only grasp the DTT procedure,is not an accurate analysis of children's behavior,an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each DTT,not only can’t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it will cause unpredictable adverse consequences.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ncrete case analysis,analytic in autism children's cognitive teaching how to use the skills,effective use of DT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DTT Autism;Case;Skill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起病于婴幼儿期,它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尤其是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发病年龄在三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因其特殊性,导致其认知、理解能力普遍较低,老师们为了教一个简单的指令,大费周折,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回合式教学法”以其细腻的课题分解技术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技巧,让老师从孤独症儿童每个回合的反应中得到反馈,并找准切入口,充分利用技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认知理解水平,并进一步引导其与外界沟通。

1.回合式教育法,孤独症教育康复的法宝

1.1概念

回合式教学法(分段教学法、分离试验法、分离式教学),它是应用行为分析法中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的核心。在训练中,老师把每个训练课题依据孩子所具有的能力,尽可能地分解成最小单元,把最简单的元素呈现给孩子,一个一个步骤地教,每个步骤都通过规范的指令、及时的辅助和有效的强化,反复几个回合,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回合式教学法的每个回合都由五个必须的要素组成,即: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和停顿。

1.2程序

回合式教学法主要包含以下六个回合:

A:基础情况(摸底),现至少三个项目(其中包含至少一个要学习的项目),轮换项目的位置以及指令,进行2小节各10次试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此回合中,不给予任何辅助或奖励,正确记;不正确记。如果80以上正确直接进入维持阶段。

B:集中试验法(主体试验法):指得是在不呈现其他非学习项目的情况下呈现新的学习项目,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不呈现任何分心物,使用从高到低辅助教学法,用+p/-p与+/-标记,尝试弱化辅助(1次),尝试独立反应(1次),持续辅助学习项目,不允许孩子出现错误反应,10次试验均使用相同的指令。

C:单一呈现法,渐引入分心物使逐渐接近学习项目,不断变换分心物位置,只给予学习项目的指令,当两项目平行时,可作+/-的记录,否则只记录+p/-p。

D:随机轮换法,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只呈现一个分心项目,轮换项目位置(学习项目与已掌握项目),轮换学习项目和已掌握项目的指令,用+p/-p与+/-标记。

E :扩展试验法,一般引入至少2个以上已掌握项目作为分心刺激,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轮换项目位置(学习项目与已掌握项目),换学习项目和已掌握项目的指令,用/-p与+/-标记。

F:维持阶段,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天都进行维持训练,将维持训练融入学习训练中去以增加孩子受到强化的机会,多种环境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维持阶段的训练,以达到泛化的目的,持记录,随时监督退化情况。

1.3回合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1)调整情绪,吸引注意力,建立对视。发展好的注意技能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2)发出指令。指令要清楚,简单,准确。声音要具有权威性,坚定,充满信心,每个回合只说一次指令,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停止试验并进行新的回合。当孩子取得进步,指令应采取更自然的方式以获得泛化。如“拍手”、“指鼻子”、“拿起来”。

(3)及时辅助。辅助方式要依据孩子配合能力、操作能力、理解能力的强弱而运用。

(4)观察反应(语言应答或是其他动作反应)。老师在发出指令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正确反应”的标准。这些标准是预先制定并且前后是一直的,不能强化任何额外的行为比如:指令:敲;反应:孩子拍巴掌并敲;强化:给予中性反应,结束试验,重新做。给孩子3到5秒钟的思考时间,要注意反应标准就是你所能接受的孩子未获得强化具体所要作出的行为。在此程序中,允许自我矫正。无反应被认为是错误反应。结束试验并重新开始。确保预期行为出现时得到充分的强化。

(5) 对孩子反应做出反馈,即结果和强化。结果和强化的意义就是告诉孩子。他做得“对”还是“不对”。如果孩子反应正确,应该提供表扬与实物奖励;良好注意下正确反应下应该给予超级强化;没有注意的正确反应给予一般强化。强化应当具有依存性,只在目标行为出现时才给予,根据表现有所区别,持续的给予,选择基于那些在日常背景下的,有变化的,岁时间逐渐淡出,要与实际年龄想适应。如果没有反应,等于错误反应。如果出现脱轨行为,立即给予反馈,纠正行为,重新进行该回合教学。

(6)泛化,热情的声调,变化的背景,变化的指令,有趣,喜欢,有功能性的材料,不要持续在一个已经掌握了的项目上让孩子感到厌烦,当孩子合作时不要延长他的工作时间,你这是在惩罚他。同样,也不要在碰到麻烦时缩短项目的时间,你这是在奖励他,保持一个高成功比率,使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哪怕自我刺激性的物品也可以作为强化物,任务穿插,变化的并且是自然的强化物,语言应当尽可能自然,课程富有变化 (e.g.语言,游戏,社会,自理),尽可能去结构化 (e.g.有些时候选择在地板上而非椅子上工作)。不管反应对与错,每两个回合之间要稍作停顿,为下一个回合做准备。老师就是凭借孩子每个回合的反应形式,来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内心动机和能力状态。

2.案例分析,透视回合式教育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就具体教学案例,解析孤独症儿童在每个回合中的反应,找准各功能领域存在的障碍,实施穿越障碍的教学技巧,开启孤独症儿童的意识。

课题:拍拍手

目的:听指令

过程:第一回合(摸底阶段):老师发出指令:“拍拍手,孩子没有正确反应。不给予辅助和奖励,立即停止重新开始。进行三次,进入第二回合(主体试验阶段):发出指令“拍拍手”,老师给予全躯体辅助完成,并给予奖励;逐层降低辅助程度;到第三回合基本是独立完成的。第四回合时,引入一个分心物,老师发出“拍拍手”和“点点头”的指令交替进行,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发出“拍拍手”,他作出点点头的反应。此时采用从低到高的辅助技术,直至完成。进入第五回合,引入两个分心物,老师随机发出“拍手”“点头”“跺脚”指令,孩子,他不去做拍手的动作,结束此回合,稍作停顿后进行穿插练习,并配合从低到高的辅助技术,直至完成。进入最后一个回合:维持阶段。新授内容时不断巩固加强,并达到泛化的目的。

分析:

第二个回合孩子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了拍手的动作,而获得了强化物。即:老师只强化了孩子听到指令后的动作反应,这时的孩子只需要在辅助下机械地进行手部运作即可,而孩子认知理解方面存在缺陷,并没有真的理解指令的意思,只是下意识的去做出一个反应。因此在第四回合,引入分心物时,孩子就出现了做出错误的反应。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出指令,消退手把手动作辅助,采用提示辅助的方法,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逐步的完成指令要求。并通过多次强化,让孩子达到听懂指令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原则,因为合式教学法不仅具有独特的教学技巧,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着很强的原则性,只有严格按程序进行,才能使得该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回合式教育的注意事项

(1)恰当地使用各种“辅助”技巧,及时给予“辅助”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少挫折感,但在具体操作时还要做到尽早消退“辅助”,并奖励无“辅助”的行为,这样可以使孩子早一点儿学习独立完成任务。

(2)强化物是否能持续有效,除了与强化物的选择和使用有关,还与“强化”的方式和时机有关。在建立新行为,教授新知识时,一定要用连续“强化”,而重复性、巩固性的练习时应采取随机“强化”。

(3)孤独症儿童严重的刻板行为,会影响孩子语言理解和认知,那么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对训练内容进行泛化,用不断变换形式的手段促使孩子知觉上加工,有效地改变孩子的机械记忆和刻板行为,达到真正理解训练内容的目的。

4.总结

回合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给儿童提供很多的信息内容,儿童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需明确地做出反应,回合式教学法只给儿童简单明确的指令,对儿童的要求十分清晰。每次教学时儿童都要做出反应,老师将根据反应的情况给予不同的结果反馈。这种教学法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他们通常对他人的语言没有反应,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向,能够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可以通过细致地讲解达到习得新技能的目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反复的练习和对正向行为的强化,才能建立新行为,获得新知识。因此,老师只有细心地去观察并解读孤独症儿童的每个反应,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封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芳、李丹.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2]罗恩・里夫 、约翰・麦克伊钦 、蔡飞.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华夏出版社 ,2008 ,5.

[3]郭海燕、刘淑华、杜杨.孤独症儿童ABA训练随访.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第5期.

康复教育范文第10篇

康复治疗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除了可以选择上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外,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为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尝试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导向实施学习任务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本院推行以项目导向实施学习任务与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角色的体验性。学习任务与目标教学紧密结合,如《运动疗法技术》课程的工作任务二中学习项目四:平衡、协调功能的训练学习任务有:①影响平衡和协调功能的因素有哪些;②怎样评定平衡、协调功能障碍;③哪些人需要进行平衡、协调功能训练;④如何进行平衡、协调功能障碍的训练;⑤如何做好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边学边做,使他们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与实际工作的直接联系,如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咨询,师生共同探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避免了以往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弊端,使学习内容直观、实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每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内容后布置下一个学习任务,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并明确任务中的目标要求。

案例教学与情境模拟相结合

对于康复治疗专业中的《临床康复》、《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多采用该教学法效果较好。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让学生结合病例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上课伊始,让学生首先诵读病案,尔后由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模拟病人,从直观上了解病人的临床状态,让学生感从心生,形同身受,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着的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以该种形式导入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对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讲解、说明和演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临床上处理康复对象的基本程序即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实施康复治疗对学生患者或者是模型人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巡视、检查和指导。小组操作完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打分,课后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参与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一章讲完后可给学生课外专题自学案例[6],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进行分析、解决完成,教师安排时间总结、讨论案例,达到使学生对每一节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的目的。

行为模式引领法

基于专业临床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和现阶段高职生学习能力普遍下滑,对实践操作的兴趣远大于对枯燥理论记忆的特点,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以操作技能为突破口,进行抽丝剥茧地学习,先让学生学会操作,然后再去探究为什么这样做的临床意义。这种方法可用于《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课程。教学地点通常安排在实训室,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资料和训练器材等。首先将学生分组,由教师示教或看教学片,而后学生之间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模仿,按照运动疗法师或作业疗法师、言语治疗师对某功能障碍者实施评定与治疗演练,使学生尽快熟悉评估和治疗的要领与技巧,然后再逐步引入相关理论知识。

操作实训与技能比赛

学生利用安排的课时或课余时间到学院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康复治疗专业本就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俗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熟方能生巧”,所以学生在校期间要多练,才能更好更快地与实习阶段衔接。大二期间经常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多种形式的操作技能比赛,能加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康复对象的交流沟通能力。

参与式临床实践法

上一篇:施工效果范文 下一篇:涉税风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