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算编审范文

时间:2023-02-23 07:50:45

决算编审范文第1篇

一、部门决算编制现状

禄丰县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的编审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和改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编制过程缺乏严谨性、编报口径不统一、部分报表数据信息失真、报表质量参差不齐、决算成果利用率低,编制日趋流于形式等等。

(一)编制环境薄弱,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良好的编制环境是部门决算编制质量的首要决定性因素,但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编报环境的薄弱,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单位对部门决算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有限,难以意识到部门决算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在单位看来,部门决算不如部门预算那样“有利可图”,其作用仅是应付财政部门的普通会计报表,只要能通过财政部门审核即可。基于此故,预算单位很难认真编报部门决算报表。(2)预算单位会计队伍建设滞后,单位理财水平不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科学合理的部门决算编制是以准确、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前提,部分预算单位在尚未进行往来款项清理和扎平账务的情况下就编制报表,降低了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3)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淡化了财政部门对部门决算报表编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推广实施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以“重预算,轻决算”的理念为出发点,对政策的误读使财政部门认为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应以预算为重心,导致其对部门预算编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远大于部门决算。

(二)编报口径不统一,缺乏严谨性和法定性

据实列报是会计报表编制的本质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人为局部调整变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的情况。(1)行政干预导致列报口径的变更。各级政府部门出于考核达标之需会对医疗卫生、科技、文体传媒、社会保障等指标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虽总数保持不变,但已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要求。(2)编制单位为了掩盖不合理支出而自行更改列报项目标准,如把超支的“三公经费”并入其他项目列报。(3)预算执行有待规范和完善。由于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的缺失,忽略了部分支出项目的预算调整,造成单位预算指标与单位实际支出项目不符,但编制部门决算必须以预算指标为基准,从而使账表的口径难以统一。(4)审核模板的编制与单位实情相矛盾,理论与实际脱节,为了适应审核模板不得不变更列报口径。

(三)行政监管乏力,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预算单位之所以能虚列错报,除自身缺乏法律意识外,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监督职能的缺位有关。(1)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监管者,应按《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及账务处理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及有效性。但据实情来看,财政部门除上级明文规定的专项例行检查外,对本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情况进行专项督察的力度不够。(2)审计部门作为一级政府财务收支情况的审验者,对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合法性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3)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公开程度低,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能力弱。由于法律约束力不强,以上情形给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数据的不实列报提供了空间和余地。

二、有效提升部门决算编报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注重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

涉及部门决算编审的相关部门应抱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1)预算单位应高度重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切实以科学、合理、据实、严谨的态度来列报部门决算报表,特别是单位领导要加强对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编制环境,并对列报的数据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虚报漏报现象发生,努力做到知法守法,实事求是。(2)财政部门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预算单位树立标杆。财政部门应避免受片面“重预算轻决算”观念的影响而忽视部门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处理好预算与决算的关系,从编审成果中提取有用信息,为日常的公共财政资源的管理及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培训,切实提升经办人员的编审能力

部门决算编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娴熟与否及法律意识的强弱,为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势在必行。(1)建议财政部门以历年的会计继续教育为契机,对本辖区内的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年终的部门决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2)单位要强化法律意识,积极倡导“知法守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不做假账”的会计工作理念,并把《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精髓和要求融入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去。

(三)统一口径,规范报表指标列报体系

统一的列报口径是部门决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标准不清、口径模糊让我们无法对部门决算的编制质量加以判别。切实改进部门决算编制过程中的口径混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1)规范部门决算报表体系指标的初始设置。建议财政部门(财政部国库司)在制定部门决算报表时,关注各种列报指标及审核公式设置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特别是指标含义、审核公式应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指标体系明朗化、科学化。(2)完善考评机制,纠正部门决算考核评比的负面影响.。财政部门应严格按部门决算的初始指标及审核公式进行审查,杜绝因争夺名次而自行设置审核标准而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简单化。(3)财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布置培训工作,认真讲解布置,避免因预算单位对编报口径产生误解而导致的各种错报。

(四)强化执行,加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管力度

部门决算的虚报、错报、漏报与相关部门行政监督力度息息相关。(1)财政部门作为行政辖区内会计工作的管理者和部门决算报表的布置编审者,应把对行政事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部门决算编制的合法性进行督察作为一项长效机制贯彻执行,并做好日常的督促检查、指导帮扶及跟踪问效工作,以《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来约束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法,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力,以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维持部门决算的法定性。(2)审计部门要结合历年常规审计工作,在执行经济责任制审计和各项专项审计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单位会计核算的审计监督力度,据实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情况,把账表、账证、账实是否相否作为审计的重点领域来抓,分析部门决算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和遗漏,是否真实、完整、公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3)强化社会监督,如纪委、政协、人大、等部门也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监查工作,支持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对预算单位进行举报和监督。

(五)分析比较,善于挖掘利用决算工作成果

决算编审范文第2篇

(1)预算执行不够细化和决算成果没有被利用。基层部门在经济科目使用上灵活度较高。基层部门一般采用综合预算编制,具体的支出项目和经济项目没有做细化,导致决算时具有较大空间的科目调整,从而使决算的准确性不高,真实性不强。基层部门的财政决算就是要反应这一年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和决算是部门资金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部门做预算时,应该依据上一年的决算。决算是对预算使用情况的检验,也是对预算情况的使用情况的评价。但在一些基层部门的实际财政工作中,做下一年的财政预算时,根本不参考上一年的财政决算。有些部门的预算超支了,就私自让超支的部分转到下一年的预算中。这样决算编审的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2)决算审核要求与目的不匹配和编审参数变化大。在基层部门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决算审核要求和目的相脱节的问题。因为设置了过多的审核参数,即使审核系统具有很强大的功能,但决算系统的准确性依然不高。上级下达编审参数的次数较多,使得基层部门和编审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基层部门会在每年年底把这一年的财政决算上报给财政部门,可是上报后,上级财政部门需要更新一些审核参数,基层部门也需要相应的更新审核参数,而随着审核参数的不断更新,部门为满足审核公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修改决算数据,最终导致决算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3)专款对账不及时和决算组织协调性不强。一般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上级还会不断下拨资金。基层部门为了满足考核和评比的要求,这样财政支出一有变化,就需要对决算课目进行调整。在上报时间紧和对账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账不及时的情况。我们知道一到了年底,决算工作都是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决算上报以后,决算部门只是会指出决算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对问题进行分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提高决算编审质量,加强基层部门财务管理

(一)转变观念重视决算编审工作。以往部门对决算编审不够重视,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疏忽。由于对决算编审不重视,所以决算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的行为,比如故意瞒报、虚报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地影响了决算编审的质量,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基层部门要转变财政观念,对决算编审工作加以重视。明确部门的决算编报责任,明确财务人员在决算工作中的责任。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相应的部门和责任人要依法予以处罚。

(二)规范基层会计基础工作。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一些财务工作量大的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比如水利、教育等部门。这个中心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使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二是对基层人事管理进行规范。基层财务人员是基层会计工作的核心,要规范对基层财务人员的管理,包括选用、培训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基层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抗风险能力。

(三)做好决算基础工作。只重视决算工作是不够的,还应该做好决算基础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重点指标的执行情况,在一定考核要求和计算方法的指导下,对重点指标时时进行监控。二是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因为决算工作往往要牵涉到各科室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和支持。三是及时探讨部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四是建立合理的对账制度。部门定期要核对收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确保数据准确、决算时对上账。

(四)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决算编制出来,不能把它搁置起来。财政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预算、执行和决算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这三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预算执行把预算编制付诸实践,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情况,就可以形成决算。决算可以为下一年的财政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可以影响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所以,基层部门应该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决算编审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决算编审的角度看,基层部门的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从转变观念重视决算编审工作、规范基层会计基础工作、做好决算基础工作、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等方面提高决算编审质量,加强基层部门财务管理。

决算编审范文第3篇

一、部门决算编制现状

禄丰县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的编审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和改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编制过程缺乏严谨性、编报口径不统一、部分报表数据信息失真、报表质量参差不齐、决算成果利用率低,编制日趋流于形式等等。

(一)编制环境薄弱,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良好的编制环境是部门决算编制质量的首要决定性因素,但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编报环境的薄弱,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单位对部门决算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有限,难以意识到部门决算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在单位看来,部门决算不如部门预算那样“有利可图”,其作用仅是应付财政部门的普通会计报表,只要能通过财政部门审核即可。基于此故,预算单位很难认真编报部门决算报表。(2)预算单位会计队伍建设滞后,单位理财水平不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科学合理的部门决算编制是以准确、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前提,部分预算单位在尚未进行往来款项清理和扎平账务的情况下就编制报表,降低了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3)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淡化了财政部门对部门决算报表编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推广实施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以“重预算,轻决算”的理念为出发点,对政策的误读使财政部门认为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应以预算为重心,导致其对部门预算编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远大于部门决算。

(二)编报口径不统一,缺乏严谨性和法定性

据实列报是会计报表编制的本质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人为局部调整变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的情况。(1)行政干预导致列报口径的变更。各级政府部门出于考核达标之需会对医疗卫生、科技、文体传媒、社会保障等指标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虽总数保持不变,但已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要求。(2)编制单位为了掩盖不合理支出而自行更改列报项目标准,如把超支的“三公经费”并入其他项目列报。(3)预算执行有待规范和完善。由于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的缺失,忽略了部分支出项目的预算调整,造成单位预算指标与单位实际支出项目不符,但编制部门决算必须以预算指标为基准,从而使账表的口径难以统一。(4)审核模板的编制与单位实情相矛盾,理论与实际脱节,为了适应审核模板不得不变更列报口径。

(三)行政监管乏力,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预算单位之所以能虚列错报,除自身缺乏法律意识外,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监督职能的缺位有关。(1)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监管者,应按《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及账务处理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及有效性。但据实情来看,财政部门除上级明文规定的专项例行检查外,对本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情况进行专项督察的力度不够。(2)审计部门作为一级政府财务收支情况的审验者,对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合法性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3)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公开程度低,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能力弱。由于法律约束力不强,以上情形给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数据的不实列报提供了空间和余地。

二、有效提升部门决算编报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注重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

涉及部门决算编审的相关部门应抱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1)预算单位应高度重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切实以科学、合理、据实、严谨的态度来列报部门决算报表,特别是单位领导要加强对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编制环境,并对列报的数据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虚报漏报现象发生,努力做到知法守法,实事求是。(2)财政部门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预算单位树立标杆。财政部门应避免受片面“重预算轻决算”观念的影响而忽视部门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处理好预算与决算的关系,从编审成果中提取有用信息,为日常的公共财政资源的管理及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培训,切实提升经办人员的编审能力

部门决算编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娴熟与否及法律意识的强弱,为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势在必行。(1)建议财政部门以历年的会计继续教育为契机,对本辖区内的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年终的部门决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2)单位要强化法律意识,积极倡导“知法守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不做假账”的会计工作理念,并把《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精髓和要求融入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去。

(三)统一口径,规范报表指标列报体系

统一的列报口径是部门决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标准不清、口径模糊让我们无法对部门决算的编制质量加以判别。切实改进部门决算编制过程中的口径混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1)规范部门决算报表体系指标的初始设置。建议财政部门(财政部国库司)在制定部门决算报表时,关注各种列报指标及审核公式设置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特别是指标含义、审核公式应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指标体系明朗化、科学化。(2)完善考评机制,纠正部门决算考核评比的负面影响.。财政部门应严格按部门决算的初始指标及审核公式进行审查,杜绝因争夺名次而自行设置审核标准而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简单化。(3)财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布置培训工作,认真讲解布置,避免因预算单位对编报口径产生误解而导致的各种错报。

(四)强化执行,加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管力度

部门决算的虚报、错报、漏报与相关部门行政监督力度息息相关。(1)财政部门作为行政辖区内会计工作的管理者和部门决算报表的布置编审者,应把对行政事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部门决算编制的合法性进行督察作为一项长效机制贯彻执行,并做好日常的督促检查、指导帮扶及跟踪问效工作,以《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来约束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法,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力,以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维持部门决算的法定性。(2)审计部门要结合历年常规审计工作,在执行经济责任制审计和各项专项审计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单位会计核算的审计监督力度,据实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情况,把账表、账证、账实是否相否作为审计的重点领域来抓,分析部门决算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和遗漏,是否真实、完整、公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3)强化社会监督,如纪委、政协、人大、等部门也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监查工作,支持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对预算单位进行举报和监督。

(五)分析比较,善于挖掘利用决算工作成果

决算编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算 工程造价 成本比较

预决算人员编审人员应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施工企业中更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预决算编审人员必须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有关规定认真计算工程量,并有专人核对和审核,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无误。预决算编审人员对所编制的工程项目的预算必须全面负责,在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根据项目的不同要求做出相应的经济分析。

第二,根据现行预算定额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分别编制出所建工程的直接工程造价和相应类别的工程总造价,以便确定合理的让利点。

第三,根据所计算的工程量,分别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人工、机械直接费和市场价格下的人工、机械直接费用,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如下表)。

人工、机械差异计算表:

序号 分部分项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定额价(元) 市场价(元) 差异

人工 机械 人工 机械

1 定格价人工 个

2 机械-市场价人工 个

3 机械 套

4 人工、机械差异合计

注:1.差异=定额价人工、机械-市场价人工、机械

2.差异负数表示市场价大于定额价。

定额价材料费用与市场价材料费用已在工程预算中通过市场信息价进行价差调整。但部分材料的实际采购价与市场信息价格的价差也应汇总出价差差异。

第四,计算出实际综合费用和企业的其他开支或上缴管理费、税金和其他费用开支,测算出实际发生的总综合费用和综合费率,并进行比较,找出综合费用差异。

第五,充分考虑承建项目所需的特殊条件要求所增加的费用,包括夜间施工增加费、提前竣工赶工费、优良工程增加费、文明施工增加费和其他特殊要求所增加的费用,这些费用参照有关规定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增加费用标准,计算出总增加费用。

总结

最后对所建工程进行工程成本总测算,测算公式如下:

工程实际成本=∑定额直接费-∑人工、机械差异-价差差异+∑实际综合费用+劳动保险基金+∑增加费用。

决算编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部门决算 编审工作 问题

部门决算既是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也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还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科学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做好部门决算的审核工作对提高部门决算信息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结合最近几年参加我县部门决算审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就如何做好部门决算审核工作谈些粗浅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对于提高一些单位的部门决算编制水平能有所帮助。

部门决算审核工作首先应本着“全面认真审核、充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原则进行,应着重从准确性、完整性和编制说明分析等方面为着眼点,分别侧重于预算指标、上午结转、当年收支、年末结余和基建项目等情况进行审核,遵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编制原则,保证部门决算编报的真实性、完整性、填报口径的准确性,并符合部门决算编报的其他有关要求。

目前,我县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是实行“先审核后汇总”的方式,即先由财政部门内设的业务科室先审核其所负责的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再由国库科组织集中审核并整理、汇总、上报部门决算数据。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上报的部门决算数据主要是进行政策性审核。审核部门决算编报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填报口径的准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部门决算编报的其他有关要求等。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的初审意见修改后,再全面审核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审核汇总数据与基础数据的衔接,全套报表的勾稽关系等。财政部门组织的审核还应保证部门决算与财政总决算收支核对相一致。在这一系列的编审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认为要切实做好县级部门决算工作,应多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以2008年部门决算报表为例):

一、做好报表编审的准备工作是提高部门决算报表编审质量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决算工作进度

财政部门决算工作综合性强、政策性强、专业性强,而且涉及面广,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协调会、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等方式,进一步理顺财政内部职能科室的职责分工和协作关系,强化工作的组织制度和协调机制,细化并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决算工作有计划、按进度进行。各单位也要充分认识部门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将决算会议精神向领导汇报,争取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决算编审质量

决算编审人员对决算业务的掌握程度是影响决算编审质量的关键因素。财政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公布业务咨询电话、及时编发编审问答等形式,加强决算报表及编审软件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主动解决好预算单位在决算数据转换和决算编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严格按照“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编审方针,夯实工作基础,严把数据质量关,进一步提高决算编审质量,特别是有新增的科目转换时要确保按新科目转换的数据与旧科目数据在总数上衔接一致的情况下并加以文字说明。

(三)、密切分工协作、完善工作流程,确保数据有效衔接

财政部门决算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方的共同参与是做好决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负责部门决算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决算工作综合性强,没有相关单位、相关科室的支持,国库部门不可能独自完成好这项工作。因此。国库决算工作人员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多做协调工作。多听取业务部门意见,建立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共同布置、共同审核的良性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特别是对财政收支平衡情况、财政供养人员等重要数据以及各种补充资料表的填报,要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对口衔接。

二、抓住决算报表编审的重要环节和细节是提高部门报表编审质量的关键

财政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但综合性强、政策性强、专业性强。而且业务量比较大,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因此我们在编审部门决算报表的时候,不仅要通盘考虑套表的结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在细节上注意表间关系的紧密联系和匹配性。

(一)、认真做好上下年度的数据连接的核对工作

收支、资产负债表等上年结转有关数据原则上应与上年度年末结余数核对一致,但也允许合理的增减变化(如机构增减、账务调整等)。若需进行年初数的调整,应事先征得财政部门的同意并在编报分析中加以说明。若财政部门不允许进行年初数调整,应视为当年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调整。

(二)、认真做好本年度的相关数据连接的核对工作

在部门决算编审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了解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相互关联的数据也应该核对一致。需要核对的数据主要有:

(1)、当年收支结余分配转入事业基金数应与事业基金增加数相核对,当年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的弥补数要与事业基金的减少数相核对。即财决02表中的12栏(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16栏(转人事业基金)分别应与财决附02表的8栏(一般基金减少数)、5栏(一般基金增加数)相核对;

(2)、预算外资金收人要与财政预算外专户实际核拨数相核对。即财决03表中的“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人”、“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人”应与财决07-3表中的财政专户核拨数核对。若有财政部门核准留用的也填在这两栏中,但要加以说明。

(3)、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与待核批结转预算指标核对一致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应将年末的财政应返还额度与年末预算指标结余相核对。即财决08表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与财决附01表待核批结转预算指标相核对一致。(08年部门决算的财政应返还额度按相关规定剔除基本建设资金指标结余后进行核对)

(三)、对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要进一步进行确认

部门决算报表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这项工作不能单纯依靠决算软件的参数。审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单位报表软件审核全审通过但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熟悉报表的整个框架,理顺表问的勾稽关系,既要从宏观的数据来考虑问题,也要从微观的细节来发现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整个报表的基本框架,熟悉每一张表的具体内容,比如,我们一定要知道财决01表至财决06表是反映部门决算的大收大支情况,而07表则只是反映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情况,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财决01表-财决06表中的结余数一定是大于、等于财决07表的结余数的这一逻辑关系。

其次,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处理和解决。如若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一定不能因软件审核通过而置之不理,因为软件审核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软件的开发也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我们具有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开拓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加强财政决算分析工作,充分利用决算数据,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是提高报表编审质量的价值所在

决算工作的价值不仅仅是汇编出一套决算数据,关键是要通过分析利用决算数据来改进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而决算的信息最终也是为预算编制提供服务的。尤其是随着财政决算工作的科学化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决算关联数据的审核已不再是难点,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对决算数据的深入分析,应该才是当前决算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决算分析工作,通过充分挖掘、分析和使用决算数据和资料,发现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财政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薄弱环节。分析财税政策的执行效果,评价财政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的绩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水平进一步提高,才达到了提高部门决算编审质量的真实目的。

决算编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决算 编审

会计决算既是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反映,又是编制下年度部门单位预算的信息基础,还是研究分析调整有关政策和搞好财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决算工作具有综合性强、工作量大、繁杂、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编制较高质量的会计决算需要有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各个岗位相互间的协助与配合。

一、提高会计决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性

会计决算既是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反映,又是编制下年度单位部门预算的信息基础,还是研究分析调整有关政策和搞好财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提高会计决算的编制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 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主体必须进行信息反馈。从制度的层面上讲,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向决算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数字真实、内容完整、具有较强时效性的会计决算信息,这是会计主体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行政单位应当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真实、准确、完整地编制财务报告,认真进行财务分析,并按照规定报送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九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在《报告制度》中第四十八条也给予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认真编制会计决算报告,全面、真实反映本单位会计决算信息。

2、 审计、财政部门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

会计决算是对一个单位全年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反映。通过决算报表,一方面审计、财政部门可以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财政部门加强宏观监督和管理。由于决算数据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审计、财政部门既可以从宏观的方面掌握各行各业、各部门之间的收支状况,理清思路、明确财政投入方向和投入重点,还可以从微观方面掌握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收支状况和机构运作状况,审查其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对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

3、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

会计决算是一个单位资金运作和财务收支状况的综合反映。单位一年的收支状况如何?人员、公用、专项等经费各占了多少比例?资金用在了什么地方?怎样使用的?使用效益如何这些信息和数据都可以透过会计决算报表及文字报告展示出来。从财务管理的层面上讲,我们应该把编制会计决算报表视为控制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环节,通过会计决算一方面既可为财务人员进行经济分析、预测提供宝贵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又能为加强财务监控、给领导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还能成为单位向财政申请资金投入支持事业发展的依据。

二、提高会计决算编制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会计决算的编制质量,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何提高会计决算编制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决算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财政部门应该理顺和协调好内部的相互关系,及早安排和布置与决算编制相关的工作;主管部门也应该根据财政部门的决算布置,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组织、布置,给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时间和数据上的保障。

2、争取财政部门直接与基层预算单位进行对账

目前财政部门采取的是“财政――主管部门――基层预算单位”的三级对账模式,这样对账环节多,遇到问题时也比较费时、费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决算编制的时效性。在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以后,原则上一个单位只有一本预算,而且各单位(指已纳入国库账户体系改革单位)所需财政资金也是全部通过国库支付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请的,资金进出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核对查询,这就为基层决算编制单位直接与财政对账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建议充分扩充、发挥国库支付网上申报系统的功能,在对账方式上,财政内部各部门之间、财政与基层预算单位之间应按季度或按半年核对一次拨款情况;年末财政部门进行年终。对账时,应将内部之间的对账、与基层预算单位的对账同步进行;即由国库处提供分处室分科目的财政拨款表,与各业务处室进行协调核对,另先行将各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请款情况挂在国库支付申报系统中,或挂在财政部门网站的公告栏上。单位凭密码提取数据自行核对,发现疑问再与财政有关部门联系,在财政资金拨款数额核对无误最后由主管部门统一汇总上报备案。这样操作可以体现财政部门在决算工作上的主动性;二有利于提高对账的准确率;三有利于决算编制时效性的提高,进而有助于基层单位决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3、搞好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对会计决算编制的认识

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处于不断新旧交替的状态,许多新的规章制度、财政支付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等都不断在变革中完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以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作为全面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的综合性报告;通过前面阐述的决算重要性便可以体现出:会计决算编制工作既是一项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看待它,在做好日常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和编制前期各项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决算编制的要求,切实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4、做好决算数据分析、提高决算水平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工作一直存在着“重数字、轻分析、重算账、轻管理”的问题。因此,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除了要做好决算的编制工作外,更重要的着眼点还在于如何利用现成的决算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归纳和总结,不断探索,为来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为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提供必要数据支撑和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林,王海洪编著,计算机会计 [M],北京:首都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决算编审范文第7篇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总结*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工作,布置和安排*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工作。今年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施的第一年,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门预算和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管理改革要求,财政部设计了新的决算报表体系,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施,市级资产清查结果已经批复,各单位会计核算根据各项改革进行了新的调整,所以,今年部门决算任务较重、工作量较大,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并认真布置落实。

一、*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工作的总结

*年度市级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在各部门同志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顺利完成。市级部门决算基本情况是:市级预算单位*年度行政事业类收入100.7亿元,比上年增收21.9亿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2.8亿元,占总收入的62.4%;预算外拨款16.6亿元,占总收入的16.5%;市级行政事业类支出98.5亿元,较上年增支20.7亿元。其中:基本支出39.6亿元,占总支出的40.2%;项目支出58.5亿元,占总支出的59.4%。

总结去年的部门决算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布置会后,各部门同志都及时将会议精神及决算编审要求向单位领导做了汇报,按照会议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对所属下级单位都认真传达了决算布置会精神,并对报表的编制内容、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各部门同志克服各种具体困难,及时核对账务,加班加点,认真搞好本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正是有了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同志们的密切配合,才保证了市级部门决算的顺利汇总、报送。

2、对账工作扎实细致。对账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各单位在做好与银行对账的同时还要与财政对账,核对财政拨款数、预算外拨款数以及非税收入收缴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在决算报表填报和审核过程中大家又要仔细地核对报表数据,做到账表一致,正是大家这些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才确保了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及时准确完成。

3、培训讲解细致,政策解答及时。我局各业务处室的同志去年在布置决算前做了大量细致全面的准备工作,决算布置过程中从日常与各部门相关的财政业务、具体工作组织安排到报表口径和涉及政策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财政局外网进行相关文件。一些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决算编审中发现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问题,并及时与我们沟通,我们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电话多渠道和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对决算中的共性问题统一,对个性问题单独解答,及时解决了大家编审中的问题,通过广泛地交流,大家不但相互学习,而且更多地取得了相互理解和支持。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我们的部门决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业务基础薄弱,账务核算不够规范;二是大多数单位没有部门决算工作总结及有关数据分析,只是单纯地就表汇表;三是个别单位对部门决算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不按要求报送编报说明,不按时报送决算,影响到市级部门决算汇总,更有个别单位对部门决算工作很不负责,敷衍了事,决算报表缺乏真实性。

二、*年度市级部门决算编审工作的几点要求

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资产清查等改革都将增加今年的决算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决算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为了切实做好今年市级部门决算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结合今年工作特点,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落实责任,加强决算编审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负责做好本部门的决算布置和填报工作。

2、做好年终清理结算工作。一是各部门要认真与市财政局对口管理的业务处室和所属单位进行全年预算数、财政拨款数、上缴财政非税收入数、财政专户核拨数的对账工作;二是按照资产清查相关要求对各项实物资产全面、细致地进行清查盘点,并进行清查结果批复的账务调整工作;三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四是认真清理本年各项应缴国库的预算内收入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从去年决算报表发现,个别单位存在“坐收”、“坐支”、应缴未缴财政收入现象,今年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各单位一定要做好年终清理结算工作,为决算打好基础。

3、严格要求,确保决算编审工作的质量。“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八字方针,是决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真实性问题,在今年的决算编审工作中各部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下而上,逐级逐户编报,切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准确性问题,准确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数据真实的根本保障。在今年的工作中,各部门务必本着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口径,认真对账,认真填报,确保决算数据准确。三是全面性问题,部门决算应当全面反映单位各种资金的收支情况,应当包括预算内、预算外、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等数据。四是及时性问题,各部门同志要充分认识今年决算编审工作的艰巨性,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早准备、早布置、早动手,争取主动,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决算工作。

4、加强决算数据的分析利用,为财务管理服务。部门决算信息是分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编制决算绝不仅仅是数字的汇总,而是要利用决算数据去分析,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部门决算所提供的信息都应成为预算编制的依据,比如说,部门决算所反映出来的一个支出水平,可能就成为第二年编制预算时,对其基本支出定额的一个调整依据。所以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互为依据,预算的执行要依据部门预算,部门决算是预算执行结果的全面反映,是第二年编制预算的依据,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5、熟练掌握决算软件的运用,提高决算编审工作效率和质量。部门决算工作量较大,但熟练运用决算软件可以充分提高决算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近期工作的几点要求

1、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时值年终,各单位更要严格执行会计法和有关财经制度规定,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搞好收支核算,不得转移和截流收入,不得出现坐收坐支、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行为。不得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财政资金。要切实把好“节支”关口,要大力压缩和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不得在年底突击花钱,不得巧立名目,滥发奖金。项目资金要保证专款专用,严防胡拉乱用。

2、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管理。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预算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资金支付、银行清算、会计核算以及零余额账户管理等相关规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上报用款计划和办理资金支付,未经批准不得从零余额账户向其它账户转款,不得大量提取现金来转移资金以逃避财政监管。要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的同时,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3、做好纳入国库改革单位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处理工作。各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管理的预算单位要按照我局关于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有关问题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支出对帐工作,及时报送国库集中支付的年终结余资金等有关报表,做好年终预算结余处理工作。明天上午,国库处还将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管理的预算单位,就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请参会预算单位认真听讲,积极讨论和沟通,将有关问题提前予以消化和解决,以确保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

决算编审范文第8篇

从政府预算制度和思想形态上看,这一时期的变革是空前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这一时期的制度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有些政府预算改革出现南橘北枳的“水土不服”现象,许多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世界文明的移植史上是常态,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说明引进与移植西方优秀的财政文明成果时必须实现文明成果的中国化,使之与社会历史文化土壤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预算制度的全面健康转型。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低估民国期间政府预算制度现代化努力的重要意义:其不仅加速了中国预算制度公共化的进程,而且对我们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国预算制度走向公共化有着重要的启迪。

1927-1937年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财政专家杨格(Arther N.Young)曾这样评价1927~1937年的财革:在“发展方面的作为自然只能是星星点点的”,但他们“作出非凡的财革,要想找到比这更动人的例子是困难的”。

这一评价,亦适合对整个民国期间预算制度的变革。

从历史脉络来看,民国时期的预决算制度是实现中央与地方收支划分以及构建这种财政体制的前提。北洋政府预算制度虽不完备,但其制度创立本身就是一大进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预算与决算并重,既详细制定预算编制,又督促决算施行。国民政府成立后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及其一系列改革措施,对预算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国民政府时期的预算已初现复式预算的端倪。从某种意义上,国民政府编制的国家预算开创了中国现代预决算编制的先河。

北洋政府时期:制度创立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在清政府有关预算制度规定的基础上,于i914年公布的《会计条例》中对预算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其内容包括:(1)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政府会计年度从每年的7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6月30日止;(2)每年度岁入岁出之出纳事务,其整理完结之期不得超过次年度12月31日;(3)各年度岁出定额,不得移充他年度之经费;(4)各年度岁计剩余之款转入次年度岁人,出纳完结年度之收入及缴还款与预算外收人均编人现年度岁人;(5)岁入岁出总预算,应于上年度提交立法院,非因必不可免及本于法律或契约所生之经费,不得提出追加预算;(6)总预算分经常、临时两门,并各分款项编制,提交立法院时,附送各官署岁人岁出预计书及前年度之:岁人岁出现计书;(7)没第一预备金,以充预算内发生不足者之用;设第二预备金,以充预算外所必须者用,均于次年度立法院开会时求其承诺。

但该会计条例尚不完备,对各机构预算的编制及计算方法、预算的编审程序及时期、预算的执行等事项,并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在编制1913年、1914年及1915年的国家预算时,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例言及书式,以及预算编制简章等规章制度,这些文件成为会计法的补充规定,在其后的预算编制中遵行。

北洋政府财政部正式编制的国家预算方案是1914年的国家预算简章,分总则、编制时期、编制方法、计算方法及附则等5章,共39条,并另订各项表式,作为办理预算之基础。其后各年度办理预算,未再增订法规。此后,北洋政府虽曾多次修改会计法,但除了将会计年度从跨年制改为历年制,后又改为跨年制以外,其关于预算制度的基本规定未发生大的变化。

预算制度颁布后,最初几年实施状况较好。1913年北洋政府公报第二百六十八号规定,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公布工商部本部预算及会计事务令。从1913年至1919年各年度基本上都编制了较完整的国家预算。但从1920年开始,由于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地方政府截留中央专款的现象加剧,中央政府在各省的实际收入已难于准确估计。此外,由于政府机构变更频繁,财政部门难于全面掌握其变更情况,因此统一的国家预算的编制至此中断。直至1925年,北洋政府才根据财政部的预算账册和各种途径的调查统计结果,追编了1920―1925年间各年度的预算。

虽然北洋政府时期的预算制度因时局影响没有顺利实施,且其预算制度尚不完备,但其制度创立本身就是一大进步。北洋政府于1914年正式编制的预算方案,对编制时期、方法等做了具体说明,奠定了北洋时期预算制度的框架。这一时期的预算制度规定预算执行前须提交立法院审议通过方能生效,且不可随意追加预算,体现了预算的法制性和权威性。此外,两级预备金的设置增加了预算弹性,弥补了预算刚性之不足。从制度上说,北洋政府预决算科目相对应,预决算的对比,各部门报告书的递交等规定是合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政府预算科目按款项两级设置,款级科目中岁人部分按来源划分(岁人部分分为田赋、盐税、关税、厘金、正杂各税、正杂各捐、官业收入、杂收入、捐输、债款等项目),岁出部分基本上是按政府机构的设置划分(分为外交部所管、内务部所管、财政部所管、教育部所管、陆军部所管、海军部所管、司法部所管、农商部所管、交通部所管等项目),在当时也是具有先进意义的。

1914年的国家预算简章,奠定了北洋时期预算制度的框架,并具有一定的法制性和权威性。

政府时期:初步成型

国民政府的预决算制度,较之北洋政府的预决算制度大为改进。在预算编制上,最初只有临时性规定,财政部每年就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文件。当时要制定一个永久性预算章程和办法的条件尚不具备,且民国初期的计政还不完备,因而1928-1930年仅有个别分预算,没有综合预算,直到1931年才开始有由立法院通过的总预算案。但国民政府成立后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及其一系列改革措施,对预算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预算制度

1 预算编制

1927年制定的《会计则例》和1928年公布的《审计法》以及后拟定编制的《预算例言及预算书式》,都为实施预算制度作了准备工作。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都通过了设立全国预算委员会、厉行预决算制度的提案。接着,二届五中全会又通过了“训政时期财政设施纲领”,决定分步骤实行预决算。1929年2月,财政部以部令形式颁行了由财务机关编制的“十八年度预算章程”,并附有收支科目细则及预算数格式和填法说明书,通饬所属各机关照办,并分送中央各机关参酌办理,计划

先进行局部试行,取得经验后全盘规划。次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民国十九年度试办预算章程》,共4章51条。预算分普通会计,营业会计两种,每种分若干类。岁出步入预算,各按其性质,分为经常、临时两门,分别编制。预算分3级,自下而上编制。第一级为各机关单位预算,第二级为省汇编预算,第3级为国家总预算。第一级预算和第二级预算得在预算总额1%至5%的范围内的设预备金。省预算送财政部审核后,分批转送中央政治会议核定。

1931年经修改而成《民国二十年度预算章程》。同年4月主计处成立。主计处只属于国民政府,分岁计、会计、统计三局,负责编制全国总预算。除包涵民国19年度试办预算章程的主要内容外,还修订或补充规定:年度预算在未经国民政府主计处汇编成总预算案以前,概称概算。第一级概算书所列的科目,应按主计处另行制定的预算科目细则办理。省概算内按概算总额的1%至2%编列预备费,为第一预备费,如省概算的总收支比较有余数,列为第二预备费。

1931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预算章程》及《办理预算收支分类标准》等条例。《预算章程》共4章64条,《章程》对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作了长期的制度性规定:以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为一个会计年度;年度预算分为国家与地方两部分,按照国家规定的收支划分标准分别编制;每一年度内的所有收入、支出都必须编入预算;年度预算在未经国民政府主计处编成总预算案以前成为概算;各机关所编制的本级概算称为第一级概算,中央各主管机关汇总一级概算而编制成的概算以及各省政府及各院辖市政府汇总一级地方政府概算而编制的省、市概算为第二级概算。国民政府主计处汇总第二级概算编制的概算为第三级概算。主计处编制的第三级概算须交中央政治会议核定。主计处根据中央政治会议核定后的第三级概算编制总预算。所编制的总预算交由行政院提交立法院核议。其办理收支预算分类标准仍以1928年公布的划分国家与地方收支标准为依据。此外,该《章程》还就预备费的设立、预算的执行以及地方预算的编制、审议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自1932年度起,所有国家预算均依照《预算章程》及《办理预算收支分类标准》办理。

1932年9月24日国民政府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后正式颁布了《预算法》,共9章,96条,附件11。该法确立了一整套预算制度、主计制度和审计制度,标志着中国预算制度经历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定型。1936年11月,会计年度改为历年制,每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直至1937年,为使该年度国家总预算如期成立,国民政府于1937年4月公布《审定二十六年度普通预算办法》通令执行。主要内容有,预算尚未通过立法程序,称拟定预算,通过立法程序的叫法定预算,在法定预算范围内由各机关依法分配实施的计划,称分配预算。各机关初步拟编的收支计划,以经核定的概数作为编造拟定预算的基础,称概算。预算分为总预算,单位预算,单位预算的分预算,附属单位预算,附属单位的分预算。各级政府编造的预算为总预算。预备金分为第一预备金和第二预备金。第一预备金在单位预算中设定,第二预备金在总预算中设定。省政府编制的总概算书,送中央主计机关审核后,转送行政院。省政府的总概算书,另送财政部一份,财政部有意见时,通知中央主计机关。省政府收到中央核定的总预算数后,据以编制拟定预算,送中央主计机关转送立法院议决后,由中央政府公布。

1937年修订的《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编制程序依次经过预算的筹划、拟编、核定,然后才是预算的编制,其间层次太多。并且,预算的筹划在1月1曰以前的一个月内开始,距离预算开始执行时间相隔13个月。在这13个月内,变动频繁,难与下年度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执行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自抗战以来,几乎每年都不能按照预算规定的程序进行。如1938年是采用半年度预算,1939年度预算则采用延长上半年度预算办法,1940年度预算有补救办法,1941年有编审三十年度预算变通办法,1942年5月国防最高委员会又通过战时国家总预算编审办法。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先后制定并修正《国难时期紧缩办法》,预算被加以紧缩,至此核定概算之最高机关由中央政治委员会改为国防最高机关。

关于地方预算,1931年前颁布的预算章程中,地方预算仅包括省和直属于行政院的市,对隶属于省的县并无明文规定。1934年5月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国民政府规定了地方预算规章的要点:县市地方政府编制地方预算时,应吸纳法团和公民参与,并在行政机关外另设监督机关,以防舞弊;凡属地方公有收支,无论来源如何,都应编入财政统一预算中;各级地方政府在编订预算时应量入为出,若入不敷出,须由各该政府自行设法解决,非特殊情况不得要求上级机关补助。1934年前,县不是一级财政,没有预算。1941年,财政收支系统改制,将省财政并入中央财政省不再编制总预算。1946年恢复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分级编造总预算。

从中国近代预算制度的转型来看,国民政府时期是预决算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1927年《会计通则》和1928年《审计法》及而后编制的《预算例言及预算书式》,都为实施预决算制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此后,国民政府几乎每年公布一次修改的预决算章程,规定预决算的编审程序、收支预算分类标准及预决算包括的财政收支范围等,以此作为预决算编制的指导和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政府编制的国家预算开创了中国现代预决算编制的先河。而1932年《预算法》和1938年《决算法》的颁布,确立了一整套预决算制度、主计制度和审计制度,标志着中国预算制度的发展已基本定型。

2 预算执行

1940年1月,《预算法》及其施行细则开始实行。这部《预算法》较之以往的预算章程及办法更为具体明晰。但《预算法》开始实施后,因编审时间过长,手续太繁,又处于非常时期,各机关不可能按规定的编审程序及时办理,于是先后制定了变通办法,由国民政府公布实施。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辖区日小,军费日增,通货膨胀,必须缩短预算的编审时间,国民政府颁布战时国家总预算编审办法,进一步缩短编审时间并简化编审程序,以适应战时的需要。

在抗战期间,物价上涨速度太快,给预算的执行带来了极大困难。因钱币预算不能适应,中央考核机关曾有“应注意实物预算、人工预算”的指示。中央主计机关在办理1942年度总概算期间,曾通知各机关在编概算时,要附送实物数量表,作为编审总概算时的参者,在编审1943年度国家总预算办法建议中,对于事物资料的征集更有详细的叙述。但事实上,实物消费数量已成过去,并无完全的统计可作依据。尤其是军需物资、建设器材的估

计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没有统计,要在极短期内求得合理的数字作为编制预算的根据,在技术上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只在岁入预算方面,稍作一些近似实物预算的工作,就是实行田赋征实政策,而后又有棉纱面粉统税改征实物的实施。所谓岁出预算实物数量,大致也以粮食为限,此项实物数量表所涉及范围狭小,因此只能作为概算的附件。至于概算本身,则仍以货币价值表示,而非实物数量表所能替代。

1946年7月,国民政府改订财政收支系统,恢复三级财政体制,各级政府财政收支重新分类,因此对1946年下半年度总预算予以调整,并办理了各项岁,人岁出预算的追加手续。1948年,政府宣布“行宪”,并修正公布《预算法》,将其实施范围仅限于中央政府,通令中央所属机关实施。但此后内战爆发,此《预算法》无法施行。

3 预备金制度

国民政府时期,《预算法》所规定的调节差额的办法,有经费流用、追加预算和动用预备金三种。但经费流用易使原定的行政计划不能贯彻,而办理追加预算有招致收支不平衡的恶果。只有预备金,因其作用在应付不易预料及新发生的事件,是专备政务紧急必要的支出,不会引起以上两种流弊。

1937年4月修正公布的新《预算法》规定有两种预备金:第一项预备金――各第二级机关单位的预算应设相当于1%--2%的第一预备金(1948年的修正《预算法》改为2%--5%);第二预备金――总概算应设相当于1%--3%的预备金(1948年的修正《预算法》规定总预算应设第二预备金,数额视财政情况决定)。

当时的预备金数额不是固定的,而是逐年按百分比编列的。第一预备金与第二预备金的用途不同。预算内发生小额不足以第一预备金充之,如各机关执行分配预算,遇到各科目经费不足时,可以请求动支。预算外发生新事件,需用巨款的,则以第二预备金充之,如以法律增加新机关。支用第二预备金时,事后应提出追加经费预算。

(二)决算制度

决算制度虽然在北洋时期就已制定,但其真正落实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的决算制度不仅在所列项目、程序、时间等有了更规范的规定,其现代化还表现在会计、统计方面的配合。虽然由于时局所限,决算与预算尚有较大差距,但就决算制度本身的制定、落实和完善而言,其在国民政府时期迈出了现代化的重要步伐。

财政部对1928~1934年度的中央收支均曾编制报告,先后公布,虽然非正式决算,其性质与决算相近,只是程序与手续较为简单。1929年为编制1928年度决算,国民政府制定了《编制十七年度决算章程》。规定:京内外各级机关编制中央地方及特别会计年度决算均照本章程办理;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暂行决算章程》,对决算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为便于会计处理,自1933年起每年均订有《国库收支结算办法》,规定每年度国库收支的结算期限,使得各机关的实际收支依法结算整理,计人当年度决算之内。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决算法》,1941年1月公布了《决算法实施细则》。《决算法》共32条,分通则、决算的编造、决算的审议与附则4章,规定尚属周详。决算的编造事项有四项:一为决算应备书类;二为决算编造程序;三为各机关编造决算的期限;四为公库编造决算报告的期限。决算编造的程序比较重要,凡执行预算的各表中应分栏列明下列各数:本年度预算数、本年度预算增减数、上年度决算时权责发生转入数、本年度收付实现数、决算时权责发生数、本年度结余数。在继续经费的各表中,除上列各数外,还应附列以下各数:全部计划的预算经费全额、收付实现累计数、决算时权责发生数、经费全额余额数。以上两项的计算数表,如有与以前若干年度比较的必要,还应列其比较数。

至此,各机关在1942年编造1940年及1941年度决算时,即依照《决算法》及其施行细则以及主计处制定暂时适用的各项决算书表格式及说明办理。自此之后,国家总决算及财政部二级决算即能逐年产生,但因处于抗战时期,交通梗阻,兼之收支手续变更及预算追加追减频繁,预决算完成期限的早晚及内容的真实完整与否往往与预决算法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预算会计的超然化

国民政府预算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预算会计的超然化。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财政预算、决算、会计、统计等项事务均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30年代初,为加强对财政收支的会计管理,国民政府提出超然主计制度的设想,主张由原来的财政部门自行办理岁计、会计、统计事务改为一个超然于财政机构的独立部门为所有政府机构办理岁计、会计、统计事务。为此,1930年公布了《国民政府主计处组织法》,依据此法于1931年成立了主计处。主计处隶属于国民政府,总揽全国岁计、会计、统计事务。主计处根据各政府机构收支事务的繁简,在其下设置会计、统计窒,为其办理有关岁计、会计、统计等事务,主办人员直接对主计处负责,并依法受所在机构主管人员的指挥。这种将政府各部门的会计业务统一交给一个专门机构管理的办法,可以使会计人员本身与财政收支所引起的直接物质利益相分离,与所在单位的物质利益相分离,同时也使会计人员摆脱了单位领导的制约和束缚,处于较为超脱的地位,有利于其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这一点体现了预算制度的民主性,无疑有着巨大的进步作用。

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的预决算制度已初具计划性、灵活性、法治性、民主性的特征。《会计通则》、《审计法》、《预算法》、《决算法》等的颁布实施,是中华财政文明借鉴西方近代文明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政府预算制度走向公共化的具体体现。

决算编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预决算;审核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造价的预决算审核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在加油加气站的建设施工中,工程造价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其工程造价预决算是否合理会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对工程造价的预决算进行审核可以有效地控制造价,使加油加气站项目建设取得更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将浅析加油加气站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预决算审核工作提出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工程造价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建设加油加气站,为了提高经济利益、提高收入,很多企业都会多报工程款项,通过多级工程量、高套定额等各种形式的人为手段来故意提高建设工程的造价,而不是考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总之,目前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造价的审核存在时间长、定案难、效率低等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首先,就审核人员来说,审核人员是整个预决算审核的主力军,关系着审核工作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审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有敬业精神、职业素质,而预决算问题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审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审核水平出现了问题。例如某些审核人员在审核造价预决算过程中受到金钱、利益的诱惑而故意为之,从而影响审核的结果,这违背了他们的职业道德;又或者是因为编审人员的审核水平不到位,进而导致审核出现问题。

2、其次,加油加气站工程项目的建设,做预决算审核的专业人员并没有亲自到项目建设的现场去进行核对,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进行事后审核。由于没有到现场去,编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不太了解,不知道建设的实际做法是怎样的,由此导致工程造价的预决算出现偏差。

3、最后,在整个加油加气站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领导人可以进行适当地干预管理。但是,如果过多的干预也会影响项目设备的价格和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比如,某些领导人或者是项目负责人借用特权参与介绍项目工程的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等,这些举动可能会给预决算的审核带来问题。

二、提高工程造价审核的质量措施

就目前来说,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造价的预决算审核工作仍有待提高,以下是提高审核工作的质量措施,以供参考。

1、理顺审核业务的流程

以往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都是事后控制,这种审核流程容易出现争议、扯皮。所以应该理顺审核业务的流程,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审核工作,将只有事后控制改为事前控制、事中调整、事后控制三大部分。这种审核流程可以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能够在审核工作的全过程中运筹帷幄,把握全局,不会出现失控局面。值得注意的是,造价预决算审核的事前控制、事中调整和事后控制三部分要保证绝对的公正而客观,不能受外界的影响。此外,改变审核工作的流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时就要求审核人员配合好管理人员,做好审核工作。

2、利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提高审核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工作都逐渐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工程造价的预决算审核工作也不例外。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造价的预决算的审核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从项目管理到造价审核都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来。运用计算机进行审核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减少审核错误,精确计算结果,减少人脑计算带来的失误。此外,采用计算机审核可以提高审核速度,减少编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核效率。

3、进行业务培训,展开内外交流,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对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提高编审人员的审核水平,进而提高审核效率。对于一个审核人员来说,要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应对各种不同项目工程以及同一项目工程中不同部分环节的审核。另外,内部的编审人员要经常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借鉴和监督,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审核能力。而且工作人员还要时常与外界的相关机构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提高审核质量,减少纰漏。

三、工程造价审核的方法

加油加气站的建设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它的建设时间周期较长,而且是一个生产和消费数量都很大的项目建设,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多次性计价。所以,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采取审核方法,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审核的速度和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关于造价审核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两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造价的方法实际上是和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大同小异的,顾名思义就是从整体上对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项目的单价、数量和费用进行全面的审核,与此同时要结合当前的市场价格、现存的承包合同、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和相关计算造价的规定。全面审核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通常是初学审核的编审人员使用这种方法,在工程项目内容较为简单、项目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具有细致、全面的优点,采用这种方法会明显提高审核质量,避免出现漏掉审核内容的情况,效果良好,适合工程造价控制严格的时候使用。但是,要全面进行审核的话工作量就会因此而加大,也会耗费较长的时间,这是不足的一面,所以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是不适合进行全面审核的 。

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与全面审核法的区别在于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工作的范畴不同,前者是抓住重点进行审核,有侧重点,审核范围较小;而后者是全方位地进行审核,无重点之分,审核范围较大。重点审核法适合用于时间较少、审核进度较紧的时候,同时项目工程量大的话也可以采用重点审核法,抓住审核重点,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在采用重点审核方法的时候,对于不算重点的地方可以选择忽略不计,只兼顾重点。

3、对比审核法

所谓对比审核法,就是找出已建成的相似规模结构大小的加油加气站的建设工程造价,对比分析二者的造价预决算,然后找出加油加气站这类工程建设的一般造价及规律性,通过分析对比看是否有出入较大的地方,如果差不多说明造价正常,如果相差甚远则要针对问题进一步审核,找出差异较大的原因。比如,要在某地区建设加油加气站,就可以找同一地区附近加油加气站来做参考,这样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为接近,条件相似会更有利于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加油加气站建设工程造价预决算的审核工作是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如果审核出错将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工程建设的延误。作为审核工作关键的编审人员,要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核,公正公平地工作,不要多算也不要少算,更不要漏算冒算,保持作为审核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严格保证审核工作的质量,维护加油加气站建设单位的利益和承包商的权益,使加油加气站的建设工程能够按时顺利地完成。此外,为了保障建设项目造价审核的高质量、高效益,要加强对审核人员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罗临江;;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措施和体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1期

[2]于杰范;;浅谈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民营科技;2008年10期

决算编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预算 决算

作者简介:王维健(1968.3 -),男,经济师、造价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于江西赣州正源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工作;卓凡(1983.8-)女,研究生,2008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现于赣州市章贡区财政局工作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43-01

建筑工程预算是以货币形式来反映建筑工程的价值。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削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一、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多算工程量与重复计算工程量

多算工程量与重复计算工程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算工程量是指计算的工程量超出实际情况,主要在隐蔽工程(如桩、承台、硷的数量)、砼工程(如柱、梁、板的数量)等多方面,均有可能出现多算情况,一方面因为这些结构构件的截面较为复杂,有时,常近似采用几个简单几何形截面组合的方法计算截面面积,另外,结构构件存在重叠部分,容易导致工程量计算超出实际数量。

重复计算工程量,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计算上方便,小的数量应该扣除的不给扣除,预决算的数量易大不易小,如墙壁柱砖砌体数量单独列出,但又并人砖墙项目中,又如,砖墙工程量中,嵌人内墙的钢筋混凝土板头,过梁,圈梁,甚至有些超过 平方米的门窗0.3洞口均不扣除,这就导致了这些构件在钢筋混凝土和砖墙中两度出现重复计算。对这样的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国家颁布的定额中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来确定工程量。另外,对计算出的工程量,要进行验证对比,首先和自己以往所做过经验数对比,其次和建筑面积主要工程量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概略判断其数量的合理性。

2、关于定额套用问题

(1)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

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需借用部颁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

(2)定额套用界限

对于每一个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子目,有的时候可能出现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施工单位经常用的办法是就高不就低地选套子目单价,所以要明确分清定额中的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

(3)定额单价换算

定额单价换算的方法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套错定额单价,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在块料面层子目中,往往都会存在实际块料尺寸与定额子目中块料尺寸不符的情况,如果实际块料的尺寸小于定额那就说明块料的实际用量小于定额用量,因为块料大则缝少,块料小则缝多。从上面两种不同的做法容易看出:做法二只换实际块料价而定额含量不变,这必然就导致造价明显增大。工程队往往就是这样通过只换实际块料价而不换定额含量来故意增大造价的。

3、关于材料价格管理问题

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 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计取费率问题

计取贽率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国家分类不完全一致,有的地区按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计取费率,这就要求审核人员要明确掌握施工单他的真实情况,加固定资产企业总人数及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比例。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要求,将要全面推广并实施的是按工程类别加以计取费率,至于某项工程应该按几类进行计取费率,制约因素主要有:建筑物高度、建筑面积、整体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跨度等几种。

二、应采取的措施

1、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动态管理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

2、建立一个精千、高效、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

工程格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涉及到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银行等诸多部门,搞好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精干、高效、科学的体系。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从工程竣工决的审核环节如何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的质金,正确反映工程设计经济的合理性,核实工程造价节约并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发挥投资效益

3、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编审工作

目前,基本建设工程有许多承包形式,如平方米造价包干,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承包形式,其准确的工程造价都要以准确的工程预算为基础,任何忽略预算编审工作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而且会从不同角度给建设单位造成很大危害。工程预决算编审工作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因此,在工程预、决算的编审过程中,时刻牢记“实事求是”的原则,决不放松这样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上一篇:智能电网建设范文 下一篇:匹配算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