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9:02:44

机械制造论文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产品,或性能优质,或性能普通。但是在真正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作用,然而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所用材料的再回收利用没有过多地进行考究。所以常常避免不了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使用后期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和资源浪费。所以,材料的选择方法和选用何种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理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尽量少、利用率高的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在选用何种材料的时候应该在尽量满足功能的条件下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应考虑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绿色设计模式

在绿色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到如下几个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方面的功能完善是现今的主要市场需求,大家会选择同价位、高性比的产品,因而也就产生了只重视工艺,不注意产品的回收利用以及绿色性。所以绿色设计就是根源,为解决源头问题,应考虑所有的因素。因此,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产品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尽量简洁化以及可拆卸功能;

(2)回收再利用设计。尽量能做到回收利用最大化,为环境保护发挥一定的表率作用;

(3)产品运输方便性。总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绿色化的概念,提高回收利用率,在保证绿色的情况下也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采用自动化模式

目前,自动化技术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一种热门技艺,可以代替手工化的制造技术的主要性能是采用一体化的运作程序将复杂的程序简单化、系统化,可以直接用一种方式、统一步骤进行生产制造,省去了不必要的损耗。自动化模式是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在将来肯定会更加简化甚至全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一体化工艺、现代化生产模式等诸多方面。四、机械制造要绿色化地球上资源的不断缺乏和资源告急,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各种保护部门的绿色环保意识。人们的追求也渐渐以绿色为主。绿色制造,简而言之就是,从生产到制造再到应用,后期的回收等都遵循环保健康的理念,能最大化地确保原材料和利用率的高效。这就是绿色化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结语

总之,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顺应消费者诉求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绿色概念等,才能长久发展。现在有很多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绿化方面也取得新成绩。但在环境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对于今后的发展,绿色化、自动化、机械化是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只有以之为契机,才能更加快速地发展壮大。所以,机械制造业要有长远发展,必将以降低资源耗费,发展纯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永恒发展奋斗目标。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2篇

一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对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低碳生产管理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影响机械生产制造。

2.低碳生产和价值工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2.1低碳生产的概念

低碳生产是相对于高排放、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而言的。顾名思义,低碳生产就是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秉持低碳生产理念,执行低碳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碳的使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使市场物资达到要求的同时,不损害环境。低碳生产不仅要对经济效益加以考虑,还应该考虑到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低碳生产的实现途径包括以下方面:高能效的生产设备、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过程、有害气体外溢的防治、废料的回收利用等。

2.2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美国。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注重为研究对象提升功能和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即满足机械生产的某一属性,成本即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寿命周期内耗费的全部费用。价值工程理论应用较广,对于企业节约成本和产品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要想使产品价值最大化,就应使产品功能与成本尽量平衡。这也就是说,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能够利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多的功能,使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者均衡发展。

3.价值工程在机械制造企业低碳生产中的相关应用

价值工程公式经过扩展之后,可以得到以下公式:产品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包含碳排放量)=产品价值系数。根据这一公式,机械制造企业在开展低碳生产中,产品价值可为企业了解、分析和评价产品的功能提供参考,根据分析结果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

3.1评价产品的功能

对于所生产产品的功能应该进行分析,评价其价值。在这些功能中,改进和改善最低价值的功能区,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2对有待改善的目标减少碳排放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出3种产品价值系数。根据产品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之间的关系,产品价值系数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1。当价值系数小于1时,成本系数就大于产品功能系数,这也就是说生产具有同样功能的产品却花费了更多的成本,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以改进,予以创新。

3.3根据产品功能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价值

在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产品的价值和产品功能以及成本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产品的成本中又包含碳排放量,这也就是说价值系数和产品功能水平以及碳排放量也存在关系。所以不妨通过以下方法对产品价值进行提升:维持产品功能水平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总量;维持碳排放总量的同时提升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功能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确保碳排放总量小幅增加的同时提升产品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小幅下降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

4.价值工程在低碳生产中的重要性

4.1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减少碳排放量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将减排目标纳入其中,对碳排放量也做了相应的要求。这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运用价值工程有利于这些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式,降低碳排放。

4.2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据相关调查显示,价值工程应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有一定的成效。运用价值工程,会大大减少工程制造的投资预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3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大大地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5.结语

相关实例有力证明,价值工程这一方法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而言是可行的。上文就价值工程和低碳生产的概念加以分析,同时站在机械制造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价值工程的应用现状以及低碳生产的现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起到一定的帮助。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3篇

在成本控制管理实践中,企业资源计划(以下称为ERP)受到广泛的认可而被采用,机械厂在物资供应管理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成效。ERP作为优秀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由GartnerGroupInc开发,由用友公司主推的物资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供应、生产、库存、成本、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优化,其应用在理论上将给企业带来管理效益上的想象空间,提升企业管理模式。就一段时间机械厂物资管理的使用经验来看,要达到真正的效果,还需要企业各个管理环节特别是生产设计和工艺部门都要具备完善的网络通联技术。首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企业没普及完善,做不到每个工序均能采用,或者部分不具备充分条件,ERP管理系统存在断点,特别是在车间生产环节并未实现全数字化,受诸多因素制约滞碍更是不可避免,应用时做到面面俱到的投入收益比也不尽合理,机械厂在物资管理环节先行先试,以期带动ERP技术全面运用。在此过程中数据单独补充采集衔接的必要性尤为凸显。在应用尝试时,主要针对这一问题与软件推介方共同对界面的人工端口做了适用性改造,基本达到了ERP资源管理系统在物资管理方面需要的预期效果,在验证原设想的同时,也给今后更广泛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在摸索中积累了经验。其次,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和本企业的准时制生产(JIT)无法完全确信,其管理环节并非下游企业所能决定和促成,必须留有相应的时间余量以保障生产接续的顺畅,而交货时间要求比物资管理效益对利润的直接影响更大,加之销售市场订单也非连贯,使得这一系统的应用更受到局限。这就需要销售、采购人员更加努力,收集更多的上下游相关信息,有方向性地充实这一管理链。

因此,在ERP加载之前全面调研,发现预设人工数据采收环节非常必要,以弥补断点造成的系统运行不畅的障碍。同时,掌握物资消耗的第一手情况,不仅有益物资管理,还能协助一线生产物资组织、控制、考核,对材料计划的编制也起到改进的作用。还能够掌握合理调配节奏,及时回收边角余料。第三,调查总结统计,做好基础工作。与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摸索ERP应用的空档部分的填充和数据模型的建立,力求不留死角。即使不能彻底解决,也要找到问题所在,为系统设计和编程人员提供可做的课题。另外,这一系统应增加管理效果评估功能,以期在实施后有一客观的评价,找出资源管理有待加强的方面,促进管理的改善,把人工智能引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而不是停留在现有的仅为结果统计。综上所述,EPR应成为更具开放性友好界面的工具,在实用中不断提高可操作性、对各种生产环境的适用性,还有很多扩展空间。

2项目物资直通式管理

根据煤矿机械设备生产管理特点,将物资管理程序作出相应的调整势在必行,操作形式上力图更好地发挥各个管理环节的效能,灵活运用各种管理资源,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案。机械厂在应用ERP的同时,还从物资供应特殊要求考虑适用实际生产形态的不同,有目的地对项目生产提出并试创了直通式物资管理模式,主旨是以变化服务变化,改面到面的管理形式为贯穿工序始末的线管理,提高物资管理的精确性。就机械厂生产实际现状,结合前一段该厂与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协作生产成套设备的心得,一些特殊需要的器材供应要与正常供应类别加以隔离,以提供报关、通关和审查的操作便利,特别是定制生产的器材供应采取直通式管理行之有效,即划定项目范围单独的临时机制,从项目设立到项目竣工专门组织人员服务到底,遇到协作联系、技术枝节等统一由专设小组负责。直通式物资供应管理相当于施工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因为定制式生产与施工工程具有类似的特征,可以参照借鉴。对生产不饱和的企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为腾出一定的人员针对有一定规模的定制式生产项目,专门组织直通式管理才是更有可能的。通常供应路线,是多点采购,分批次运输至仓储分类存放;再由生产车间按工序和生产进度需要领取,再分布到工作面或施工点。这样就会多次倒运经手,增加出差错的可能性,同时因为环节多,也会拖延很多时间。

特别是面对新项目,难免会有生疏感,更可能会有多次核对的重复劳动。为了避免来回盘点核对耽误时间,可由专组人员一次审核,采用直通式配送管理一条线负责到底,即从到厂交接至生产操作面;同时可掌握生产面材料消耗情况,并反馈到顶层供应链,由此节省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多次审验。每减少一个交接审验层次,等于节约一个交接循环时间,而点到点的管理形式也就最大程度上把供应线精减为最高效率,同时尽可能地杜绝误差的叠加。其准确性、可靠性也就大大提高。直通式物资管理方式,因为是由专人协调、联络,在审验保障程序中,因为是专人负责可以做到熟门熟路,只要对物资本身清点核实,对物资以外的其它事项审验就只须组成直通管理小组时确认,在有更换人员必要时重新确认即可有保障。直通式物资管理的特点是:减少了交接时间;避免了多次交接难免发生的理解出入造成的误差叠加;供应链联络更顺畅,反馈更及时,把握各个节点提高供应效率;相同生产要素,供应调度得力;可以做到共同定货,分期供应,并且不至于失掉大单定货的价格优先权,还不增加库存的压力,确保供应的及时有效;统一调配综合利用,减少损耗更有可能。但此直通式物资管理,可能会扩大同岗员工之间的能力差距。解决方法之一是可以采取轮流参与;二是可以承担其它日常物资管理工作,同时可以进行技术培养和再教育。当每个人都能胜任这种工作形式的时候,那就有机会同时开辟几个工作面,承揽更多的大型项目。另外,这种管理形式需要收入分配的支持,使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也能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这种创新形式在锻炼物资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给ERP的应用打下更牢的基础。培养物管人员一专多能,也是对生产部门工作的进一步支持,做到有的放矢。掌握生产物资需要的规律,分门别类编制材料编码,并与市场相应编码挂钩,使材料供应与市场物流管理模式统一,从配件、原材料供应商到生产部门一站式管理。将来根据需要还可以建立自动分拣、送配设备,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替代简单重复劳动,节省出更多人力去做复杂的基础调查工作,以配合生产对市场应变的需要。

3总结

通过以上管理链的整合、重组、优化,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将提升至更高水平,物流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在ERP应用更加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资源管理全信息化。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对制造软件的各个系统、相关的知识工程、机器人视觉、制造工人的相关技能以及人类专家的先进知识进行一定的集成和建模,使得智能机器可以在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预的条件下进行小批量生产,这就是制造业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目的。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能够使得产品在生产效率、产量、制造精度方面得到大量提高,使得生产的过程更加具有现代化,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分析

下面以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敏捷化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为例,对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应用作一详细论述。

制造执行系统英文简称MES,是面向车间生产层次管理的一个实时信息系统,是实现车间敏捷化的一项重要手段。概括起来讲,本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虚拟性。制造设备从原则上来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车间,它们在物理位置上可以是分布的,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可以组成一个共同的逻辑制造单元。(2)动态性。根据不同物理位置的资源,根据动态的外部环境,配置逻辑制造单元。(3)自治性。在生产管理方面,系统要具有很高的自,要具有异常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实现自我调整。

系统的活动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MES系统使用来自ERP系统计划的工作派遣单和来自车间层的资源状态信息制定短期的制造计划,并分发工作单或加工指令给制造单元或设备进行加工。MES系统则根据这些信息对在制品(WorkinProgress,WIP)进行跟踪、控制加工过程,并根据车间发生的事件做出实时的响应。同时,ERP系统可以查询订单状态、WIP状态和其他性能数据以便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和决策。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不断提升,MES各个层次间的界限更加模糊,以使系统更加平稳高效运行。通过对MES系统的分析,我们发现,整个制造系统很好地利用了智能化信息技术,增加了系统的继承性、动态调节性以及实时响应性等等,很好地体现了系统的职能。

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生产出质量高、效率高、柔性高、成本低、劳动力消耗低、规格全、品种多的产品。在未来,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将呈现如下趋向:

近几年以来,自动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应用,其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得到保证。此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机械设备能够替代人类去进行危险的工作。在早期,机械制造业系统在很多情况下所针对的是那些比较简单的环境,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对调度任务进行有效实施,在规定期限内全面完成任务。而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主要是指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模型对人类智能行为进行模拟,实现人工智能和实时系统的有机结合。以确保其能够具有更现实、更实时的发展领域,更好的朝着智能行为、应用行为的方向进行发展。

所谓柔性主要是指制造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能力来应对生产条件所出现的各种变化,它与人员、系统方案、设备密切相关。其中系统方案中的柔性则主要是指对不同零件进行加工的自由程度。人员具有柔性是指企业的操作人员应能够确保加工任务的完成,并且在完成的时间和数量方面具备一定的变换能力。设备具有柔性主要是指在短时期内机床能够对新零件的各种加工能力进行有效适应。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应朝着柔性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增加功能的覆盖范围,增强其可裁剪性,从而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满足。根据生产流程中出现的不同要求,对信息流和物料流进行有效的动态化调整,使得群控系统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技术应该朝着工艺多轴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复合加工的能力不断加强,确保生产工序、生产环节、生产时间得到有效减少。比如,数控机床要想实现智能化的加工,就将工件在1台机床上进行1次装夹,然后通过进行自动换刀、转台、旋转主轴头等方式对多种工序进行完成,实现复合型的加工。

结语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5篇

1.1实验的创新性

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的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程教学,通常以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简单而机械地重复老师的操作过程,缺乏思考的意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围绕实际问题实施的创造性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自主学习、全面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1.2实验的独立性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只抛出问题,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则充当导师的角色。由学生独立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路线、自主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从而改变学生在传统实验中的被动角色,整个实验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流程

2.1实验题目的选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选题既可以是老师指定某些实验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实验题目,也可以是学生自拟实验题目。指导教师指定实验题目时应该考虑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的难易程度、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实验设备的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如果实验题目太难,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实验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学生容易失去探索客观事物的兴趣;与之相反,如果题目过于容易,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拟题目,指导老师要积极协助并严格审查实验题目。例如机械制造技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老师指定学生用成形刀具对某成形表面进行加工并达到规定的设计精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机床操作能力和零件几何要素检测知识等综合素质。

2.2实验方案的设计

确定好实验题目后,学生开始查阅文献,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设计整套实验方案,撰写实验设计报告等。在讨论会上汇报实验方案,与同学和老师展开讨论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后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实验设计中的大胆而具有创意的方法,然后对于不合理的地方与学生展开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完成最终实验设计,经审查通过后便可开始实验作业。

2.3实验的实施

实验的实施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实施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获得预期的结果,而且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修正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学生可能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最终完成实验,这一过程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实验的结果

实验完成后,学生应该归纳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指导教师组织实验报告会,学生汇报完整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实验报告会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就实验的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其他同学了解他人的实验成果,取长补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应有别于传统实验报告的形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最好采用论文形式,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对实验过程的再认识与提高,有助于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对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措施。

2.5成绩的评定

在实验完成后,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既是对学生实验工作的肯定,也能使学生认识自己在实验工作中的不足,是对学生的鼓励与鞭策。实验报告答辩是教师检查和评定实验成绩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一次集中答疑。实验答辩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拘泥于形式,师生要认真做好答辩的准备和组织工作。答辩时,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描述,阐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展示实验成果等,指导教师围绕学生的实验提问、回答和实验报告进行点评,评定成绩等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绩评定应该以实验报告、实验技能和答辩成绩为主,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评定成绩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考核标准,要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创新,创新意识在考核成绩中应有所体现。实验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技能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报告占50%,实验技能占30%和答辩成绩占20%。

3实验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机械制造技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制于学生自身素质、教学经费、实验设备数量、指导老师数量和实验过程的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为了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推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

3.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选修课方式实施

机械制造技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独立实验课的教学形式进行,主要基于以下因素:首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但是不能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全寄希望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建立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基础上的。其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同一个专业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兴趣不一,我们的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提倡差异化教学,如果把理论和实践能力稍差、学习兴趣不在本专业的同学强拉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用包括师资、经费和设备在内的大量教学资源,在现阶段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独立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的方式。最后,机械制造技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需要使用机床加工零件等,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极为重要,然而指导老师数量有限,他们同时还要承担基础工程实训的教学任务,选修课的方式能有效地控制学生人数来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3.2相关教师共同参与

机械制造技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完成需要理论知识、零件检测技术和机床操作能力,与实验教学相关的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才能真真切切地、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使学生受益。机械制造技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是主要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验全过程的各项活动,但主要工作是理论指导、方案评价等工作;实验相关的实验员负责学生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和测试过程的指导,协助学生完成测试过程;工程实训中心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机床操作培训和零件加工工程的指导等等。只有多方参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3.3重视实验报告会

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实验方案评审会和实验答辩会等与实验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报告会。首先,实验报告会是师生之间交流学习的重要形式,报告会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述清楚,重点突出。其次,利用实验报告会,指导老师可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既能解决学生的疑惑也能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报告会的交流讨论,学生清晰而完整地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说也相当于完成了该实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报告会尤为重要。

4结语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以机械制造专业学科课程体系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改变了原有各理论课附属实验课程教学各自相对独立、缺乏系统的状态,加强了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对培养机械制造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十分显著。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工科高校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有针对性地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合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展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6篇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面面俱到地教授教材内容,惟恐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广泛存在,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因此,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探讨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以教学大纲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参考,教学内容要合理调整,高职教材要灵活处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1.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满足实用、够用的尺度,以应知应会专业操作为标准,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突出培养动手能力和技能教育。

2.丰富实训实习内容将技术应用型的合格人才输送给一线的生产岗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对于操作技能、工艺知识几近空白的刚入校高职学生,通过对实训、实习内容的丰富,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得到锻炼,加工零件的工艺知识得到补充,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在实践中强化学习、自行深入生产实践的良好习惯得到加强。

3.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应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侧重面是不同的。比如各种机床切削加工方法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应是主线,而各种机床结构原理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应是主线。现有的教材必须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从形式上简单组合课程内容是不可取的,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的应包括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应用和科学的最新成果,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和动态。

(二)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目前,国内教育专家提出并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被有效培养、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被正确引导是这些方法的共同点。职业素质在现代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灌输式教学方法日见颓势,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法原理,同时参考高职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科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车床传动系统分析教学为例,若采用现场观察车床方法,将主轴箱盖打开,学生仍然认识不清车床的内部结构。采用三维软件制作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型,教师通过操作进行讲解,学生对车床主轴箱内部的结构、进给箱的传动系统、如何操作滑移齿轮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了解清楚且在真实条件下掌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内容也得到有效拓展。2.合理利用实验设计、现场教学等环节合理利用实验设计、现场教学等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工程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3.利用网络优势,形成网络教学新体系覆盖面宽、实践性强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征,随着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技术,知识范围继续扩展,课程内容增加且变化,进行网络教学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好模式。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还可以实时进行网上讨论,在网络上进行各种资源的查找,资源实现共享。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体现三个原则:学生的主体、个性和潜能要得到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个性和潜能要得到体现,就是应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得到培养,就是将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一方面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要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得到锻炼,就是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通过有效改革、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特点,对教学时间、教学难度、教学密度和教学速度应进行合理的灵活调控。合理制定、科学

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理论学时要进行适当的科学压缩,增加一定的习题课、必要的讨论课、相应的实验课学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压缩课时,有些教师会认为课程内容会讲不完,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采用优良的教学模式将极大提高部分教学内容传授效率。例如,讲解砂型铸造这一节内容时,至少要用2个学时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抽象的知识使学生似懂非懂。不过,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实际操作进行现场讲解,四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适当地科学压缩课时,一方面可以将陈旧过时、与实际应用无关的内容进行科学地删减,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评价观,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来判断“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制定出能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1.建立严谨、完整的试题库,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完成试题库建设,设计全面、合理题型是题库建设的第一要素,知识点覆盖完整是题库建设的第二要素。不同专业老师可以根据本专业大纲要求,自动选题组卷。随机、自动的命题过程,能够使考试更加规范、科学,同时为教、考分离创造有利条件。

2.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真实、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往往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所计算的平时成绩往往是粗放的、不科学的,不能够真实地、完全地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采取期末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学期成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考什么”要解决“,如何考”也要解决。“考什么”即是如何选择考核内容,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要求目标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技术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体现出来,达到能力、知识、素质完美结合。“如何考”即是如何选择考核方式方法,结合考>!论文、报告、闭卷、操作、笔试、课堂评价、实操与答辩等。

三、结语

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完善高职教学改革这项系统工程,认清社会在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前景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如何满足社会要求。使教学质量不仅通过教改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是科学改进教学方法、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有力保证。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业务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东和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机械制造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1.应用创新型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践

1.1全面综合训练项目安排

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实践内容:工艺分析、基准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加工阶段划分、工序顺序安排、机床及工艺装备选用、切削用量和工时计算、编制工艺文件等基础上,增加了工件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检测工艺设计等新的内容,以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全流程的知识,使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1.2依托于项目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受限于教材篇幅和学时的限制,讲授的内容多而广,但涉及具体工程问题内容又显得不够。针对这种问题,在课程开始第1周,就把实践的项目任务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为完成本实践环节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带有明确的任务和目的,在训练项目的指导下有目的性地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同时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时间,可以对自己设计的加工工艺进行上机加工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本实践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一般需要用3—4周的教学时间来完成。目前机械制造综合实践仍沿用了传统的工艺与夹具设计2周的教学习惯,时间短、任务重,因而需要研究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完成实践。学生平时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本实践环节结合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堂教学,在课程开始就布置下实践任务,将实践中原需要集中的环节分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完成,而在集中的时间段内更多地用在工艺文件的编制和规范上,从而形成一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集中实践时间不足的问题。

1.4融合三维技术的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在工程中,三维软件如UG、SOLIDWORK、SOLIDEDGE、PRE等,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各个领域,但在传统的工艺与夹具设计实践环节,却缺失相关内容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借助当前流行的三维软件如NX的WAVE模块来辅助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其流程如图所示,为基于NX-WAVE建立的机床拨叉体快速工艺编制模板。

1.5融合三维技术的夹具设计

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在本综合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应用三维软件如NX的WAVE设计技术完成夹具从总体方案到具体的零部件设计,同时所有工程图纸全部由三维实体模型导出。在夹具设计中,除传统的夹紧力计算外,还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如NX的CAE模块完成夹具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等,借助分析结果完成对夹具结构设计的优化,从而使学生熟悉主流的CAD/CAE功能模块的应用,具备应用CAD/CAE软件完成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1.6将数控加工工艺的训练融合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训练中

现有的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做工艺设计时基本上做的都是传统的机加工艺,学生很少主动采用数控机床来完成零件加工。在机械制造综合实践中,在选题时,我们就有意识地选有一道或几道工序需要借助数控加工来完成的典型工件,要求在安排工艺流程时必须至少有一道工序是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完成的,鼓励学生广泛采用数控机床完成工件加工。同时提供一个典型的数控加工工序卡模板供学生参考。针对数控加工工序,可直接调用WAVE工序模型完成CAM模拟加工及生成数控程序代码,之后可进入学校开放的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实际加工及检验。

1.7以职业资格认定为目标的分阶段考核评定

本综合实践考核打破传统的仅提供纸质文档的考核模式,采用在集中阶段提交纸质物化成果和学期末通过

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分阶段组合考核模式。纸质物化成果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各按照50%计入总评成绩。 2.结语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7篇

1.1机械设计初期计划设计

对于机械设计而言,其初期计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的成果和性能。为此,应对机械设计初期计划设计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分析,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比较类似于计算机软件设计分析的内容,具体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设计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搜集,并且在整理后开展深入分析,选择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为机械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机械设计在精度上的要求很高,不能草率的决定如何设计,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技术方面的标准来开展设计工作。第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好设计的器具所具备的功能与性质。现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高度的自动化阶段,机械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不同的器具来完成的。因此,器具的功能和性质直接决定了机械设计的成果和应用方向,该项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1.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

相对而言,机械设计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都是按照相应的方案来进行的。目前,机械设计方案被认为是设计工作中的核心部分,能够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对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方案设计的工作必须保证贴合实际,过于理论化只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文认为,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机械设计方案必须满足机器本身的性能和功能要求。机械设计从细小的零部件一直到较大的操作设备都要按照设计方案来执行。但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其符合机器本身的功能和性能,要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否则无法完成较多的工作。第二,机械设计方案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检验者本身的因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检验者属于主观上的因素,其是否掌握机器的开发、是否能够创新、是否具有较高的认知,都将影响机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从而间接的影响后续的工作。

1.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

随着机械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地区都在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能够在客观上研究出更高的技术成果。但是,机械设计的限制性条件较多,理论化的成果多数情况仅适用于学术研究,未来的设计技术还是应该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较大的努力。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过程中,对于主要技术层面这一要素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在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阶段,应达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设计人员必须对设计图纸信息进行反复的核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应认真对待图纸的各种数据计算,从多方面来完成总图与部分图的对比分析,将最终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机械设计的主要设计技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对各种数据和信息不断加深的过程,提高精度的同时保证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性能不受到影响。第二,机械设计主要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审慎的比对和分析,保证阶段性的工作成果。社会虽然对机械设计的需求较大,但在要求方面丝毫没有减弱。设计人员在执行技术的时候应保证不出现任何类型的疏漏,必要时应进行反复的校对。由此可见,机械设计主要技术在目前的发展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值得研究的部分较多。

2我国机械制造的技术

2.1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与设备都要进行不断更新,在原有优秀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满足当今市场竞争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机械产品的性能与功能。由此可见,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的精度不断提升。目前的零部件机械制造获得了广泛的重视,零部件的精度和性能都有所提升,促使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更上一层楼。第二,面对社会的强大需求,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体系不断健全,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告别冗杂操作的同时,还实现了工作量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是值得肯定的。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单纯在精度上或者是质量上要求提升,并不是最终的诉求。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促进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减少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明确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发展方向,结合当下的工作成果,努力地朝着目标努力,才是今后需要做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机械制造的管理。健全规范的计算机管理制度是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应该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计算机管理。第二,机械制造的设计。现代的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更加倾向于智能化,如CAD设计软件以及虚拟的设计技术对需要设计的机械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并能够通过多媒体等对产品的性能、结构等进行模拟演示。

3结语

本文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进行讨论,目前的工作已经相当突出。伴随着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进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积极的,很多方面都告别了之前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也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定期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展开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了解各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设计要点,健全固有的机械体系和设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8篇

1.1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普通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数控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车间工艺人员、车间质检员、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人员;车间生产调度及生产管理人员、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

1.2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双师型要求)。专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强、懂教学设计及课堂管理、懂学生心理。

2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

2.1与企业的工程师对比,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不足的表现2.1.1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功底较为深厚,但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直观的认知。就机械零件制造技术而言,许多教师接触图纸机会多,接触实体零件的机会少,往往就图纸来想象或臆断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很少考虑企业的加工设备、装夹方式、加工方法、加工成本。2.1.2缺乏对区域企业的了解

①企业的设备、人才状况。设备、人才因素是企业的硬件。作为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它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资金投入较大,它们在拥有大量的普通加工设备的同时,还拥有必要的高、精、尖加工设备,这是民营资本无法比拟的。国有企业中加工中心数量较多,其数控系统以西门子系统为主,柳州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加工设备较为普通,许多还是国营企业淘汰的二手设备,后期购买的设备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设备为主,加工中心在民营企业中较为少有,其数控系统以FUNC系统为主。在人才方面,由于国企体制较为健全,资源及福利有保障,晋升通道畅通,职业培训机会更多,社会认可度高,因此,他们吸引了众多专业化的优秀人力资源。而民营企业由于观念、资金、资源、培训、制度、福利、保障及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出现了国企人才过剩,而民企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这种局面在较长时间类还会延续。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切入的大好机会。

②企业的产品特征及企业的技术状态。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产品是以整机或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为主导产品,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资金需求量大,生产组织规模化,设备能力强。民营企业的产品以零部件为主,大多是为国有企业的整机产品配套,即使生产的是整机产品,其市场量也较为狭小,它是对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的补充。作为柳州市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为柳工、五菱、柳汽、柳特配套的中小企业。其主导产品大多是轴类、套类、箱体(壳体)类、叉架类、齿轮类、冲压件类、车架车身(结构件)类、钣金类、弹簧类、五金类、液压附件类产品。作为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教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构成、企业的技术状态,才能有的放矢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2教学经验的不足

2.2.1教学方式、方法。教务处的专家在听年轻教师讲课的时候,经常发现他们对某些知识点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剖析,导致学生对该知识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其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年轻教师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不会倾听学生心声,急躁缺乏耐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以上诸多现象除了与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关外,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手段不熟练是最大的责任载体。

2.2.2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而进行的预先设计。许多新教师不会教学项目设计或对项目设计的目的性不明确或设计中忽略了环节、忽略了它的完整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目的性、统一性,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效果很不好。

2.2.3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足。许多新教师忽略或者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课内教学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驱动目标,没有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学生的交流局限在“明白了吗?懂了吗?”这些干枯的语言表达上,不会观察学生的表情及肢体语言。

3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讨

3.1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设计要体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透彻分析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载体,展示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要求,展示知识重点、难点的处理办法。教学项目设计还应体现教学的手段、方法及教学目标的考核办法。理论教学项目结合课程内容,要以实施的载体———轴类、套类、盘类、箱体类等零件的加工来展开,设计思路要使教学内容具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所授知识需为学生所接受、掌握。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采用整周实训的形式,结合校中厂所承接的企业加工零件,完成一些简单零件或复杂零件的部分工序的加工———《螺纹的车削加工》、《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类零件的加工》、《型腔零件的加工》、《箱体零件的加工》。操作实践教学项目结束时,教师要对加工出的零件或复杂零件的部分工序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总结、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优势。综合技能项目的设计可穿插与考证相关的教学资料,使教学、考证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同学们机械加工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同学们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考证完毕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更能适应工厂岗位的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零对接。教学考核———技能、产品。机械制造类专业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操作设备加工零件过程中对工艺文件的理解程度、对机械加工设备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工装夹具的应用能力、对检测器具的使用能力及产品的合格率来进行评定。

3.2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反思,我们可以知道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准确,课堂的知识容量是否合适,知识衔接是否自然,知识渗透是否得当,知识剖析是否到位,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得到化解,问题情景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教学情感投入及语言表达是否到位,教学互动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如有不足,我们就要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权衡利弊、得失,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修正不足,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3挂职锻炼。教师较长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充当企业的技术人员,身体力行地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工艺、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可以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3.4参观学习。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因此对企业的理解、对区域内行业的了解较为局限,参观学习不失为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捷径之一。参观学习后,可召开以专业为基本单位的专题讨论会,以学生就业方向为引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项目的设计。

3.5教学科研。教师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不但可以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教改项目这个载体进行研究,还可以加深教师对本专业、本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6撰写论文。撰写教学论文的过程是高校教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分析、思考、归纳,并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论文的撰写,我们可以将教学经验、技术经验提炼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

4结束语

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们不但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因此,自我支配的时间很少,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是高职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当然,每个人成长的方式不尽相同,能找到一条适合自我快速提升的路径才是行之有效的。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9篇

1.1低碳制造理论的含义及其技术内涵

本质上,低碳制造是以对各种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与能源最小化消耗综合考虑为前提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它是将实现低碳生产,并确保机械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作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每个生产环节,特别是资源利用、物流运输、生产制造以及机械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强化节能减排。低碳机械制造技术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它又将节能、降耗以及环保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低碳机械制造技术的出现,对于整个机械制造行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起到了改进和优化机械制造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低碳制造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本身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低碳制造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

目前,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技术、沼气能技术、风能技术、水能技术、生物质技术以及潮汐发电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利用,不仅减少了以石油、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的消耗,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污染的排放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1.1.2低碳制造设计技术

低碳制造设计技术是以具体生产流程、模型的设计以及方法作为着眼点的,它包含了多个领域。目前,低碳制造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低碳制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低碳制造设计的评价基础与流程、低碳制造设计的标准、低碳制造设计的优化模型以及低碳制造设计的数据库等。

1.1.3低碳制造技术

对于发展低碳生产战略而言,低碳制造技术是其关键所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碳制造技术是针对实际机械生产过程的。目前,低碳制造主要包括的工艺主要有制造工艺低碳化、制造过程中的低碳技术以及车间低碳技术优化等。具体而言,低碳制造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其大致由污水、废气以及报废产品等处理技术组成。

1.1.4碳汇技术

所谓“碳汇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大气层中的有关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借助相关碳储存手段将其封存到与大气相隔绝的地方的一种技术。目前,我国的碳捕捉技术相对而言较为成熟,但碳储存技术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碳汇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煤炭的捕获技术和煤炭的掩埋技术。

1.2低碳机械制造体系

低碳机械加工制造可以被看成是从系统资源和生产过程中释放浓度较低的二氧化碳的过程。目前,在生产制造、资源利用、物流运输以及产品使用或报废等领域,低碳制造均有涉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在物流运输、生产制造等环节中强化节能减排,以此来达到最终目标———低碳。低碳制造的综合评估标准指标有三个,即资源的利用率、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低碳制造技术的内容较为丰富,其评价模型主要由低碳设计技术、低碳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低碳评价数据库以及低碳技术的评价方案共同构成。低碳制造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产品低碳设计、生产过程低碳化和低碳能源与原材料的开发。其中,低碳产品设计由轻量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和生态化设计这三个方面构成,低碳生产过程由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生产管理这三个方面构成,而低碳资源与原材料开发则由原材料和能源这两个方面构成。

2低碳制造理论

在机械造行业中的技术应用一般情况下,机械产品设计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使产品的功能、性能及质量得以保证来作为设计目标的。但是,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机械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尽可能地符合“低碳”的标准。加之,对于降低能源消耗而言,机械产品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故而,分析和探讨低碳制造理论中的产品低碳设计,对于降低能源消耗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找出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要想充分发挥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作用,就必须将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只有在实践中,低碳制造技术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节能减排,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主要对产品低碳设计中的三个方面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2.1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是一种将产品的重量、成本、性能以及配套设备等要素综合考虑的优化设计方法。目前,轻量化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船舶、火车、军事及汽车等领域,尤其是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轻量化设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能够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加工、安装、运输、调试以及产品运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是,能够降低能源资源与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和产品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能够降低噪声,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噪声污染。同时,在对产品进行轻量化设计时,应注意保证机械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和性能。例如,德国汽车厂商奥迪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新一代奥迪TT跑车就很好地体现了轻量化设计的优点。在生产这款跑车时,该公司充分应用了新工艺与技术,将钢材的强度与轻质铝合金材料的优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这两种材料的优势均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车体的重量,而且也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这还大大减少了跑车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排放量,并有助于能源的节省,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2.2模块化设计

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先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整个模块化设计系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模块。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机械产品设计的需要,通过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组合或整合而获得不同品种或规格的机械产品。目前,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军事、电子、航空及航天等领域。之所以要对机械产品各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划分,其主要原因是因机械产品存在大量的非功能性单元而造成机械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便。这不仅对机械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之,当前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对机械制造产品中的非功能单位进行衡量。因此,必须对机械产品中的每个功能性单元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以评估划分后模块的方式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与资源消耗的目的,从而最终达到在保证设备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最大化。此外,要想使低碳生产技术得以更新和发展,还必须对企业应用低碳制造技术后的成效进行检查和验收。例如:德国Index公司所开发的复合型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通过将不同的模块进行优化组合,完成了钻削、车削、磨削、滚齿、激光热处理以及铣削等多种工序,从而使得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得以实现。由此可知,采用模块化系列产品设计方案,能够实现一机代替多机,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机床的数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的成本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完成了完整的低碳生产流程,实现了低碳化,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2.3生态化的设计

生态化设计是指在保证机械产品使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或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一种优化设计方式。目前,生态化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如机械、交通、能源、化工、资源、电子以及建筑等行业。在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对以下两点内容进行考虑:一是,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循环利用以及可生物降解且以节约能源、资源和绿色环保为前提的材料,以此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尽可能地避免选用污染多、有毒、有害、有辐射特性以及能耗高的材料,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机械制造在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污染物。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生态设计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并选用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能源利用率与生产效率高以及科技含量高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加之,废品回收对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产品报废后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以此来实现能源、资源的可重复利用,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提倡和推行低碳制造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真正地落实低碳制造的目标,机械制造行业必须以低碳制造理论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理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低碳改进。同时,这还需要进一步对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及其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0篇

如果人们开始考察抒情诗美学形式的缘起,那么,人们不得不追溯至抒情类别的历史。初期的抒情类别显明,诗、歌、舞是同源的。《今文尚书·尧典》之中有一段著名的证明: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朱自清在《诗言志》一文之中解释说:这里有两件事:一是诗言志,二是诗乐不分家。(1)朱自清认为,这与初民生活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以乐歌相语,该是初民的生活方式之一。那时结恩情,做恋爱用乐歌,这种情形现在还常常看见;那时有所讽颂,有所祈求,总之有所表示,也多用乐歌。人们生活在乐歌中。乐歌就是乐语,日常的语言是太平凡了,不够郑重,不够强调的。明白了这种乐语,才能明白献诗和赋诗。这时代人们还都能歌,乐歌还是生活里重要节目。(2)

考察中国古代戏曲的时候,王国维从中另一个方面谈论到诗、歌、舞与古代敬神祭祀的关系: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事神,必用歌舞。(3)这很大程度地解释了抒情类别的共同起源。一个更为普遍的意义上,朱光潜甚至认为,诗和歌的同源是世界诗史的公例。按照他的区分,诗的进化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有音无义时期。这是诗的最原始时期。诗歌与音乐跳舞同源,公同的生命在节奏。歌声除应和乐舞节奏之外,不必含有任何意义。原始民歌大半如此,现代儿童和野蛮民族的歌谣也可以作证。

二、音重于义时期。在历史上诗的音都先于义,音乐的成分是原始的,语言的成分是后加的。诗本有调而无词,后来才附词于调;附调的词本来没有意义,到后来才逐渐有意义。词的功用原来仅在应和节奏,后来文化渐进,诗歌作者逐渐见出音乐的节奏和人事物态的关联,于是以事物情态比附音乐,使歌词不惟有节奏音调而且有意义。较进化的民俗歌谣大半属于此类。……

三、音义分化时期。这就是民间诗演化为艺术诗的时期。诗歌的作者由全民众变为自成一种特殊阶级的文人。文人做诗在最初都以民间诗为蓝本,沿用流行的谱调,改造流行的歌词,力求词藻的完美。文人诗起初大半仍可歌唱,但是重点既渐由歌调转到歌词,到后来就不免专讲究歌词而不复注意歌调,于是依调填词时期便转入有词无调时期。到这个时期,诗就不可歌唱了。

四、音义合一时期。词与调既分立,诗就不复有文字以外的音乐。但是诗本出于音乐,无论变到什么程度,总不能与音乐完全绝缘。文人诗虽不可歌,却仍须可诵。歌与诵所不同的就在歌依音乐(曲调)的节奏音调,不必依语言的节奏音调;诵则偏重语言的节奏音调,使语言的节奏音调之中仍含有若干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音调。音乐的节奏音调(见于歌调者)可离歌词而独立;语言的节奏音调则必于歌词的文字本身上见出。文人诗既然离开乐调,而却仍有节奏音调的需要,所以不得不在歌词的文字本身上做音乐的工夫。诗的声律研究虽不必从此时起,却从此时才盛行。……(4)

当然,诗的历史上音义之争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古典诗词之中词的兴盛可以视为音乐的一次复活。词是诗之后一种后起的抒情诗形式,因而称之为诗馀;词源于配乐的歌词,起初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填词。词的形成再度证明了音乐对于诗的顽强支配。不少事例表明,音乐并未很快消失在诗的文字推敲之中;相反,音乐扮演了人们享受诗的中介--或者说,音乐的中介使诗有可能成为一种文化娱乐: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焕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焕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之焕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谐大笑。

--《集异记》

叶梦得云: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於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避暑录话》

尽管音乐与诗如此亲密,但是,最后的分裂仍然不可避免。这是为什么?专职诗人的出现或者乐谱的失传均是一些著名的解释。然而,无论是话语还是音乐,两种形式的成熟同时还意味了音和义的冲突逐步加剧。对于诗人说来,乐谱的音律可能成为一种束缚拘禁了语义的自由表达。苏珊·朗格曾经揭示了音乐对于话语的压抑和吞噬:当歌唱中一同出现了词与曲的时候,曲吞并了词,它不仅吞掉词和字面意义上的句子,而且吞掉了文学的字词结构,即诗歌。虽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但是,歌曲绝非诗与音乐的折衷物,歌曲就是音乐。苏珊·朗格看来,一首完美的诗时常抵制音乐的收编,诗的背后存在一种不可放弃的文学形式;反之,一些二流的诗更易于皈依音乐,成为音乐的组成部分。(5)这个意义上,诗--真正的诗--最终

还是选择了语言。

当然,诗并没有遗忘音乐产生的附加值。语言许可的范围之内,诗竭力保存音乐的遗迹。这即是诗的格律。韵母、平仄、节奏、句式,这些元素均是诗的格律产生起伏和复沓的组织手段。诗的格律制造的声音美学表明,音乐仍然潜伏于语言之中;或者说这是以语言为素材的音乐。

2

20世纪新诗的诞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议论纷纷的话题。迄今为止,新诗的成就与缺陷一言难尽;我仅仅想从一个事实开始--新诗毁弃了古典诗词的格律。无论是对于抒情诗的形式演变史还是围绕诗的艺术社会学,这个事实的后果都是意味深长的。

显然,新诗的诞生是世纪之初白话文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可以说,新诗与白话文运动的主旨是一致的。让诗重返民众,让诗回归引车卖浆之徒中间,这是倡导新诗的一个首要目的。摧毁佶屈聱牙的句子,恢复清新质朴的文风,这同样是新诗的旗帜。胡适在《谈新诗》之中说: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因此,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6)从二三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到四十年代的工农兵方向,拒绝和打击精神贵族始终是新诗念兹在兹的主题。然而,不无讽刺意味的是,20世纪之末的新诗还是收缩到一个极为狭小的区域之内。尽管诗人时常为自己制造某种君临天下的骄傲--诗依然被形容为文学的皇冠;但是,这一切越来越像一个自我安慰式的夸张。一方面,人们对于诗日益冷漠,读诗的人日益稀少;另一方面,许多诗正在变为一种怪异的语言织体,或者一种无解的谜语。必须说明,上述的形容并没有隐含贬斥新诗的意味--新诗的现状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历史原因,同时,新诗的现状仍然潜藏了强烈的反抗主题;我想指出的仅仅是这一点:新诗与大众相互离异的原因是否与格律的丧失有关?

五十年代之后,对于新诗的非议不绝于耳。相对于传统的古典诗词,新诗似乎缺乏诗味;相对于市井或者田间的大众,新诗又过于深奥--新诗的魅力甚至远远不如地方戏曲。曾经以诗人和革命领袖的双重身分提出一个救助的方案:在民歌与古典诗词的基础之上发展新诗。没有对这个方案进行详细的解释,但是,人们可以发现,民歌与古典诗词的共同之处即是--可诵可咏。很大程度上,音乐是聚集大众的有力形式。许多人或许还记得一个有趣的事例:语录歌。不论这个事件的动机如何,谱曲之后的语录口口相传--这些抽象的论述因为乐曲而嵌入人们的记忆。五六十年代,一批适于朗诵的政治抒情诗试图建立某种新型的音律;但是,这批诗的宏大政治主题以及登高而呼的广场效果均已破产。这种大型形式以及汹涌的激情多半被目为一种浮夸的姿态而遭到抛弃。

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新诗--起初被命名为朦胧诗--并没有对音律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这一批诗的焦点集中于象征性意象与语义的探索。意象的迭加、共置及其张力以及语言的多义、矛盾、暧昧无不得到诗人的精心考虑。许多时候,诗人试图发现种种隐秘的语言可能以及因此而显现的精神可能。然而,这种诗是看的,而不是听的;这种诗的文本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意义。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一批校园诗人提出了口语与日常两个范畴抗拒朦胧诗的艰涩。这与其说是返回大众,不如说折向了一种玩世不恭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拥有另一批哲学传统。这种口语与日常和大众对于诗的期待相距遥远。总之,20世纪后期的新诗仅仅活跃于精英圈子之中。无论是朦胧诗还是口语派,这些美学分歧均是精英圈子的内部话题。

我愿意重复一个结论:这里的精英圈子不是一个天生的贬义词;或者说,臧否世纪之末的中国新诗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所企图引申出的一个事实是:世纪之末的中国新诗已经无力承担大众的抒情形式。对于文学说来,这种抒情形式空缺。

3

大约是八十年代初期,盒式磁带、日本的三洋牌录音机和邓丽君的歌曲共同侵入了中国社会。磁带和录音机产生的话题是海外的电器水准和走私问题,邓丽君的歌曲引出的概念是气声和靡靡之音。没有多少人预见到,一种新型的抒情形式正在电子技术的协助之下悄悄地完成。文化生产掀开了新的一页。音乐工业--这是两个相距遥远的概念奇异地联合--暗示了这种文化生产的可观效率。无论如何评价这种现象,特别是--无论诗人如何表示不屑,人们都该承认,流行歌曲已经全面占据了抒情诗空出的位置。诗依然门可罗雀,流行歌曲却如火如荼。诗人依然一只笔、一张纸,冥思苦吟,他们的心血之作印刷之后在纸张的世界小范围地传颂;相形之下,流行歌手拥有现代的生产方式。他们在设备精良的录音棚里一句一句地录音;经过机械复制、外表包装和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磁带和激光唱片进入大大小小的商店,吸引住无数歌迷。后者显然表明了电子技术、机械和市场联手之后的不凡能量,同时也证明了音乐的抒情意义。现今,一些著名的歌手已经篡夺了诗人的声望而成为社会的偶象。谁还会为北岛、舒婷或者另一些诗人发狂呢?人们千方百计地得到的是张学友、罗大佑或者那英、田震的签名。的确,现今人们的引经据典不再摘引唐诗宋词,流行歌词的引用率大幅度上升。潇洒走一回、一张旧船票、心太软、爱拼才会赢、把根留住--诸如此类的歌词朗朗上口。这是一个文化转折的标志。

当然,从抒情诗到流行歌,文化的转折背后潜藏了一个生活方式的转折。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说来,录音机、磁带、激光唱片已是日常之物。一副耳机,一个别在腰上的小型录音机,这是他们形象的组成部分。拥有某些歌手的磁带是与名牌T恤衫、跑车、耐克鞋相辅相成的生活用品。这时,享受流行歌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时髦。这是一代人的文化标记。这一代人不会继续将内心寄寓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或者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的句子之中,他们宁可唱《驿动的心》或者《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抒发心中的愁绪与豪情。无论是失恋、乡愁、怀念还是祈愿、友谊、感叹,流行歌曲已经将词与曲融为一体;词的浅

显与曲的单纯恰如其分地喻示了他们的心情。无疑,这里的曲包含了歌手的嗓声。磁性的,明亮的,沙哑的,绵软的,不同的嗓音形成的声音形象--其中相当程度地包含性的魅力,例如,人们完全可以听出男性的诱惑或者女性的柔媚--远比诗人制造的文字形象更富于感性。由于机械、歌手的感性效果和磁带发行商的有效操作,这种新型的抒情形式终于将诗抛到了边缘。我曾经在《隐蔽的成规》之中如此描述二者的交替:多数流行歌曲歌词平庸,主题浮浅,但是,它们势不可挡地掠走了大部分诗的潜在读者,无可置疑地占有休闲和娱乐行业的绝大多数股份。这与其说是流行歌曲的语言胜利,不如说是流行歌曲传播媒介的胜利。诗拘囿于诗人写作、出版物与读者的传统循环,这是诗的圈子。相对地说,流行歌曲具有远为强大的发行网络。经过音乐合成,流行歌曲进入了电子媒介系统。目前,文字出版物的传播功能、动用的资金以及回收的利润无法与电子媒介系统相提并论。考虑到巨大的投资与相应的回报率,电子媒介系统的运作更大程度地植根于市场体系。从主创人员的经济报酬、歌手的包装到作品的广告宣传、演唱形式,流行歌曲的声势和复盖率是诗所不可比拟的。无论是批量生产、产品宣传、传播手段还是赢利数额,流行歌曲与诗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如果说前者拥有了工业社会的机械生产能力并且成为市场的宠儿,那么,后者更像是即将过时的手工业产品,精致而又乏人问津。的确,流行歌曲因为市场体系的中介而有机地纳入以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发展模式;相对地说,诗恰恰在这里脱钩了。(7)

相对于诗的文字形象,歌的激动人心在于--这是一种直面相向的艺术。通常,歌手与听众共处于同一时空现场;他们的嗓声和旋律即刻主宰着听众的情绪。这是一种取消了中介物的交流与共振,歌手与听众之间的波动幅度在互动之中愈演愈烈。从环绕篝火的咏唱到广场上的音乐集会,统一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歌唱的艺术社会学。即使是华丽的现代大剧院,这种形式依然不变。然而,录音机、磁带、激光唱片的出现肢解了广场上的音乐集会。歌手周围的听众已经解散,可是,高保真的机械仍然维持了听众与歌手直面相向的现场感。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听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寓所里,汽车里,或者在步行的时候;他还可以戴上耳机,没有任何干扰地独享某一个歌手。人们必须承认,电子技术重新设计了艺术。机械制造了现场感与个人化的奇妙平衡之后,流行歌曲得到了最大面积的传播。这时,多数人已经没有必要聚精汇神地注视攀援在语言巅峰的诗人了,明丽流畅的歌声构成了标准化的抒情模式。

然而,如同一些人已经察觉的那样,电子技术制造的抒情恰恰在现场感与个人化表象的背后了此刻与个性。磁带里播放的是录音棚之中合成的、并且由机械大量复制的歌声;这里没有即兴的灵感,没有此时此地的血肉与神经。歌声的节奏、高低以及情绪的饱满程度不会因为听众置身的真正现场而产生任何改变。即使录音带里的歌咙如痴如醉,这仅仅是机械对于人的应付。如果人们抱怨纸张上的诗没有此刻的滚烫和悲恸,那么,机械规定的抒情情境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相对于诗所流传的精英圈子,流行歌终于拥有了抒情大众。然而,这个大众已经不能形象地想象为广场之上的汹涌人流;这个大众仍然匿名地分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仅仅是由于市场和机械的组织而成为大众。换言之,这个大众不是一个抽象的主体,也不是一批直面相向地汇聚起来的芸芸众生,这个大众的形成象征了型号相近的电子机械产品与跨地区市场产生的社会组织能力--这个大众是电子技术、机械与市场共同开发出来的。这时,大众无宁说是消费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这个大众的分布范围极大地超出了歌手的真实嗓声所能复盖的区域。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个大众可能是跨民族、跨国界的,那么,人们就会意识到电子技术、机械与市场的社会动员能量。

这个意义上,流行歌曲不仅是一种抒情,同时还是一种消费--一种电子技术和机械组织的消费。然而,如果人们将这种消费想象为纯粹的自由交易,那就错了。无论是电子技术和机械的先进与否还是市场开拓的成功与否,无论是民族、国家的边界还是种族、性别、经济利益、文化圈所制造的意识形态,这些因素都将共同加入流行歌曲的消费,制造种种权力、主宰、压抑或者边缘、反抗、哗变。为什么是麦当娜、杰克逊或者毛宁、张惠妹而不是别的歌手?决定这一切的绝不仅仅是音乐美学。从文化资本的权势、技术优势与文化控制的关系到后殖民时代的文化入侵,这些故事或隐或显地藏身于音乐美学背后,甚至成为主导因素。的确,抒情意味的是一种自然流露;但是,种种权力的介入正在重塑人们的自然流露方式;最为成功的介入恰恰是隐去了外在形式而将权力意志改造为自然流露。

许多人毫无戒意地接受了电子技术、机械和市场制造的抒情形式,并且认定这是一种个性。然而,这种伪个性正在催生一大批标准化的抒情模式。因此,一位音乐评论家多少有些夸张地描述了流行音乐正在制作的同质文化:

流行是什么?流行是一股世界性的整合力量。刮过之处即宣告占领、宣告同化。同样地,流行音乐是一种世界艺术。我们不要为某位艺术家是美国人或中国人所迷,在这个领域里,国家和民族概念已经悄悄地被置换了。节奏布鲁斯不是什么美国音乐,中国摇滚也不是什么中国音乐,不管你乐不乐意承认,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都是同一个一体化的音乐。

说流行音乐是一种世界艺术,还有另外一层涵义:关于流行音乐的听众,恰当地说不是中国人或美国人,一针见血的说法应该是世界人。它所暗示的,是一批世界子民的出现:新人类,新新人类,X一代、N一代、酷一代,网虫、歌迷、新潮消费者……不管生活在中国或美国,这些新人群具有相近的生活内容:听一样的歌,看一样的电影,玩一样的时尚,上网、泡吧、蹦迪、追星,吃麦当劳或肯德基;或者还有一些人,更有着彼此相似的工作内容,比如都在外资企业、星级酒店、外贸单位、跨国集团工作,其知识、文化、环境、管理,有着同样的国际化背景。而在说到城市时尚时,即使不一样的国家消费不一样的文化产品(如中国人听的是张惠妹,不是麦当娜),这不一样里也有着一样的最新世界潮流的骨血。(8)

或许,现在人们可以集中地考察一下,某种电子机械设备如何在新型的抒情形式之下将个性表现、欲望、商业、时尚消费、娱乐奇特地绞在一起,以至于风靡一时

--这里,我指的是的卡拉OK。

4

现今看来,人们具有充分的理由将卡拉OK形容为一种了不起的机器。卡拉OK源于日本,不久之后即侵入到台湾、香港、南韩和中国大陆等地。麦克风,音箱,伴奏机,电视机--一个如此简单的机械设备竟然风行于如此之多的国家和地区,这的确令人惊奇。卡拉OK是一种典型的户内运动;歌厅,包厢是通常的演唱场所,另一些时候,卡拉OK还会成为家庭内部的自娱自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机器的首要意义是发现了人们的歌唱欲望。如果没有卡拉OK的怂恿,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竟然如此地企盼一展歌喉。唱是一种巨大的。这种形式与抒怀言志之间的关系埋没已久。引吭高歌的古老激情隐藏于内心深部,一如坚冰之下的潜流。自从歌唱由一种原始的抒情方式转变为职业演技之后,歌唱渐渐地被视为舞台上的正式表演。除了少数民族或者一些偏远地区,文化习俗的训练已经使多数人不习惯于当庭纵声高唱。他们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率性而歌不啻于一种失态。另一方面,相对于众多职业歌手的宛转歌喉,他们的嗓音显得干涩、粗野、未经训化,令人自惭形秽。现在,卡拉OK终于突破了这种文化僵局;歌唱重新回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之间。流行歌曲倾倒了大众之后,卡拉OK进而将抒情形式从听转向了唱,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表现自我--这个源于某些激进诗人的口号因为卡拉OK而意外地突然实现了。

卡拉OK如何有效地掩盖生疏的歌唱技巧可能产生的窘迫?机械的伴奏可以为所有的嗓门保驾护航。经过卡拉OK的伴奏机处理,歌曲的节奏简化了。如果说清唱是一种图穷匕首见的考验,那么,卡拉OK有助于人们顺利地跟随节拍,即使出现某些走调也不至于倾斜过度。麦克风轻易地放大了未经训练的嗓音,改装过的嗓音浑厚、悠扬、富于穿透力。如果人们遗忘了歌词,电视屏幕会及时地予以提示。如果某些人因为突如其来的怀旧之情而企图唱一曲过时已久的老歌,电子点歌系统决不会让人失望。总之,卡拉OK自动地清除了一切障碍而将歌唱变为一种机器对于歌手的伺候。机器将歌唱从职业歌手那里夺回,五音不全的人也拥有了上台表演的勇气和机会。至少在某一方面,理论家有理由把这种状况形容为文化民主。机器协助人们意外地发现自己的音乐天赋,这是一种令人快慰的经验。卡拉OK如此彻底地调动了人们演唱的积极性,以至于许多人常常固执地把麦克风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愿意转让给他人。当然,这时的人们不会意识到,这是电子技术和机械性能规定的抒情,技术和机械才是歌唱之中的真正主角。

一个虚幻的强大主体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由于电子机械设备的衬托,人们明确地感了自己的优美和宏亮。这甚至不必经过某种想象性的转换,机械直接地改善和扩充了人们的身体器官。人们将机械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能力之后,艺术终于变得容易了。这无疑隐含了某种成功之感。卡拉OK的演唱形式再度从外部巩固了这种成功之感。多数人没有机会手执麦克风登台接受他人的仰视,卡拉OK同时赋予了歌唱者的中心位置。这时,人们渐渐明白这一套机械设备为什么深得宠爱了。

卡拉OK一方面完成了主体幻象,另一方面却紧密地织入消费之网。换一句话说,消费恰是完成主体幻象的具体步骤。通常,配备了卡拉OK歌舞厅是酒店的依附部分。这是宴会之后的娱乐场所,或者是寂寞旅人的消遣之地。当然,也有不少顾客直奔卡拉OK歌舞厅。卡拉OK往往设于包厢之内,包厢之内同时还备有茶水、饮料、果盘以及各种小点心。这种世俗的气氛当然只适合流行歌曲--这里的音乐早就与身著晚礼服的指挥家以及辉煌的大型交响乐分道扬镳了。卡拉OK的包厢是封闭型的,时常形成某种私密的气息;因此,某些卡拉OK包厢同时是色情活动的空间。许多人来到卡拉OK包厢仅仅是为了放松情绪,另一些人相约到卡拉OK包厢来谈生意--这时的卡拉OK包厢如同传统的茶馆。还有一些卡拉OK设在歌舞厅的大堂,大堂的演唱具有更多的表演气氛。这时,众多顾客的演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某种竞争的意味。歌舞厅大堂里的演唱有时与另一些顾客的跳舞相伴;但这种舞蹈仅仅是依据流行歌曲的节拍而与歌曲的内在情绪无关。总之,卡拉OK更像是一种轻音乐形式之下的快乐聚会;这种联欢背后的抒情意味已经十分程式化了。卡拉OK周围的消费活动正在将抒情艺术改造为一种无伤大雅的娱乐。因为某一首风格忧伤的歌曲而悲哀,或者由于某一段情意绵绵的对唱而心猿意马,这都是愚蠢的表现--这里的抒情已经空洞化了。

那些徘徊在语言巅峰的诗人发掘到了什么?一个美妙的词汇闪电般地从意识之中掠过,诗人疾速地捕获这个词汇;于是,一个遥远的可能突然实现,新的天空打开了。这是诗人陶醉的极乐之境,以至于他们甚至不想回头看一看他们是否还有追随者。相形之下,流行歌曲多半是一种现有心情的收集;一种没有新意的感喟与幽然倾诉。但是,后者是在机械设备的强力伴奏之下唱出来的,计算机程序编就的节奏规约了人们的内心起伏。无形之间,人们的抒情如同受制于统一的口令。就在诗人们殚精竭虑地摆脱雷同、向往独异的时候,卡拉OK已经在电子技术与机械的协助之下建立了风格相仿的抒情帝国。

5

MTV--MusicTelevision的缩写--是一种新兴而迷人的艺术类别。MTV显现于电视屏幕,时常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电视的喇叭之中播放着歌声和乐曲,歌词打在电视屏幕的下沿,屏幕的中央是种种影像片断的跳跃性地闪现--这即是MTV的经典形式。这似乎是在一个新的技术条件之下重新回到了诗、歌、舞同源的的环境,然而,这已经不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情不自禁了。导演恰恰是借助新的技术条件精心地构思了言、歌、舞三者的崭新关系。MTV的诗、歌、舞三者共同形成的是一种似真似幻的梦境,一种镜花水月式的飘渺与奇观异景的结合。因此,MTV的抒情形式既源远流长,同时又寓含了电子时代的风格。这个意义上,MTV迅速地成为时代的宠儿。正如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发现的那样,MTV承担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功能:它不仅销售广告产品而且也销售生活方式和消费倾向;它不仅销售唱片而且也销售录像;它销售形象和经过包装的趣味;它也销售观众。(9)

一些资深的古典音乐信徒时常不失时机地表示了对于MTV的不屑。他们心目之中,音乐必须置于诗、歌、舞的核心;同时,无标题音乐才是纯粹的艺术。因此,他

们认为MTV笨拙地以歌词和影像注释音乐,这是黔驴技穷的表现。音乐的境界必须仅仅是听--人们在听之中辩识一系列音响的高低、组合、旋律、均衡、对称以及实现这一切的技巧。试图在一系列音响之中找到模仿的现实原型--诸如鸟鸣,风声,水声,战场上的呐喊,如此等等--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品味。

如今人们有理由说,这种观点多少忽略了一个事实:电子技术正在为多种传播媒介的联合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这个事实不仅对于传统的音乐准则提出了挑战,同时,这个事实还改写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类别的关系,改写了艺术进入社会循环的轨迹,改写了抒情作品--无论是诗的意义上还是音乐的意义上--的销售记录。这个意义上,传统的蔑视可能错过某些重要的文化动向。这里,我企图从三重不同的视野分别考察MTV的某些特征。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MTV之中身体影像的意义。无疑,MTV之中的影像形形;例如残墙,断桥,老屋,摩天大楼,车水马龙的立交桥,大雨瓢泼之下的湖面,天空的云絮,如此等等。尽管如此,许多MTV之中的核心影像还是人物--通常是一个正在唱歌的俊俏的年轻歌手。他或者她或歌或舞的同时摆出种种姿态、造型表示肢体语汇。哀愁的眼神,娇媚的轻笑,似嗔似怨的表情,雾霭之中飘移的身姿,拥膝而坐的无望等待,月色溶溶之中孤独的背影,这些均是身体表述的诱人涵义。不可否认,许多MTV之中的身体影像程度不同地寓含了性的诱惑。某些女性歌手服装暴露,她们的舞姿和表情包含了大胆的。这有效地弥补了流行歌曲的平庸歌词,增添了某种文辞之外的表意体系。多数MTV作品之中,人物影像即是著名的歌手本人。一组组精美的特写镜头不仅显示了这些明星英俊艳丽的容貌,同时,身体形象的显现还使抽象的明星崇拜开始转向某些暧昧的浪漫想象。不言而喻,身体影像产生的效果是MTV制作者的预定意图。性的意味是许多MTV投合消费者的诱饵。这时,MTV之中的身体影像--特别是明星们的身体影像--是一个价格不菲的商品。

其次,我试图在后现代的语境之中谈论MTV。通常,MTV之中的影像片断是零散的,跳跃的,无中心的。这多少令人联想到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经验。不少理论家的共同承认,后现代文化是无历史的,无常规的,整个社会的表意链条已经崩溃。因此,碎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这些碎片的背后没有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如果说,环环相随的电视连续剧象征的是一种封闭的稳定空间,那么,MTV的无序拼贴象征了后现代纷乱。许多MTV保持了都市的视点:冷漠的门,半开半合的窗,滑动的电梯,熙熙攘攘的地铁站,一台跳动的闹钟,酒吧里的电话,玻璃背后一张模糊的脸庞,如此等等。然而,都市本身即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本。一个影像滑向另一个影像,一个片断跳到另一个片断,这里不存在有力的逻辑推移,人们甚至可以将MTV形容为精神分裂者的语言。不论这些MTV的局部制作得如何精致,它们的整体时常流露了无力之感。这里没有一个强烈的主题照亮始终。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看来,后现代毁弃了种种宏大的意义之后,MTV是脱离特定意义或者价值观念的一种空洞的情绪增强物。(10)当然,在另一个意义上,这恰恰打开了传统表意体系的枷锁,另一些曾经被传统意义或者价值观念遮蔽的内涵开始显现,这即是我所要说的第三--

第三,我想提到的是MTV对于影像表意系统的意义。历史上,影像表意系统是伴随电影的拍摄而成熟的。影像的表意探索很大程度地集中于影像的叙事。用结构主义的术语说,影像的表意系统时常遭受横向组合所制约。MTV解除了横向组合的叙事逻辑,于是,影像拍摄的距离、角度以及影像之间的彼此衔接无不呈现了崭新的可能。人们可以从一些MTV作品之中看到种种超出了叙事意义的奇特镜头,例如某一个角度的脸庞,反复闪回的某种造型,一些日常用具的超常特写,焦点模糊的屋内景象,等等。这些镜头及其特殊的剪辑制造了种种闪烁不定的意义,传统的影像解读预期被击破了。这种表意系统令人联想到了诗--的确,MTV的表意是影像的纵向组合。MTV的影像之间的链条不是故事逻辑,而是旋律与象征。这无异于在影像符号的意义上回到了经典的抒情形式。如同精粹的诗是语言结晶一样,MTV也可能--或者正在--演变为影像符号的诗。在我看来,这是MTV最富有潜能的方面。

注释:

(1)朱自清《诗言志》,《诗言志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2)同(1),第9页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华东师范大学1995年版,第1页

(4)朱光潜《诗论-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51至252页

(5)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174、175、176页

(6)胡适《谈新诗》,《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7)南帆《隐蔽的成规》,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58页

(8)李皖《整体的碎片和碎片的整体》,《读书》2000年9期

(9)劳伦斯·格罗斯伯格《MTV:追逐(后现代)明星》《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22页

上一篇:保险市场论文范文 下一篇:机械制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