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02 13:18:0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1篇

甚少。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其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工作适应性,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

多能。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工程为主线,了解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各主要工种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的基础知识。

二是一般了解各工种的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三是初步掌握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四是初步掌握确定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五是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作品方法。

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应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总是问,这门课程的重点是什么。老师说绪论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重点。学生又问,我们学习到什么程度算是学好了这门课程。老师回答说,学了这门课程以后,你就能够在别人面前有说话的资本。例如车工师傅在那里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你就能够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铣工师傅在那里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你也能够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话资本,就是一门专业技能。

二、铸造工艺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第一章介绍的是铸造,学生对于砂型铸造中的主要造型材料型砂不理解,老师就在讲授型砂及其性能中介绍:型砂是砂型铸造的主要原料,通常是由沙子和粘结剂所组成。沙子是耐高温的材料,是型砂中的主体。粘接剂的作用是把沙粒粘接在一起。粘接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黏土。有时为了满足某些性能要求,型砂中还加入其他造型材料,如煤粉、木屑等。型砂性能对铸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例如型砂的可塑性不好,就不易得到轮廓清晰的型腔;型砂的强度不高,则容易在起模和搬运的过程中发生损坏,在浇注过程中发生冲沙等;型砂的透气性差,就不能将浇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体及时排出,而这些气体进入金属熔液,就会使铸件产生气孔;型砂的耐火性不好,在浇入高温的金属熔液后,型砂就会粘接在铸件的表面上,形成粘砂;型砂的退让性不好,会对凝固后的铸件收缩产生较大的阻力,由此可能使铸件形成裂纹。

造型材料的质量,配沙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型砂的性能,进而影响铸件的质量。生产中对配制好的型砂,经常用仪器进行测定,以保证型砂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较为简便的检验方法是用手抓起一把型砂,紧捏后放开,如沙团不松散而且不粘手,手纹清晰;把它折断时,断面平整而均匀,则表示型砂的强度、可塑性等性能较好,如果型砂的颗粒较粗则表明透气性能较好。这样即便是学生没有去过铸造车间,没有见过型砂,在铸工师傅检验型砂的性能时,学生也能参与其中。

三、刨削、插削及拉削加工工艺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本第六章介绍的是刨削、插削及拉削。课程内容首先介绍刨削的定义,然后介绍了刨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刨床的结构需要讲一节课,但在问学生是否听懂时,一部分学生却说,大概、或许是听懂了。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听懂,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带领学生到车间,在刨床前给学生介绍,哪一块是滑枕,如何调整滑枕的工作行程;哪一块是刀架,如何调整进刀量;哪是装刀架,如何安装刨刀;哪一块是抬刀板,为何要有抬刀板,抬刀板的作用是什么;哪一块是工作台,工作台的作用是什么;刨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是如何实现的等,然后再让学生看看弯头刨刀是什么样的,最后开动刨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再问学生是否听懂时,学生都说听懂了,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

四、镗削加工工艺教学

在介绍镗削加工时,因学校没有镗床,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机床不了解,在教室里学习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现场的操作演示,若仅凭几张挂图很难把枯燥、抽象的内容讲“活’,这样就会使学生由听不懂而转为不愿听,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镗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和加工工艺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亲自参与了操作。这就给教学增加了很多的趣味与生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充分应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也会由听得懂到愿意听,由愿意学到学得会,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的。

五、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教学

在介绍零件的工艺分析时,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再由老师介绍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车左边部分粗车右边部分精车右边部分精车左边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 轴承座零件图

总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多媒体教学,要重视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就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工艺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程内容、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又相互独立,学时少,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相适应,必须探索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实践经验少,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方式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授面面俱到,惟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并且对于每一章中的“精髓”没能很好地把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拓宽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教学改革

1. 处理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不能盲目照搬教材,为了保证学习和应用效果,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议论,对重点处、疑难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利用现代化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采用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生动的画面,动态地展示机床的机构、原理、零件加工过程等,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直观易懂,给学生以亲临现场的感受,还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师在传统的黑板上书写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大大提高教学信息量,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4. 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理论又会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地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动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树立了自信心,对学生的择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海魁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第四版).

[2]周德检等.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0,(4).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充分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持较好的就业率,实现生源的不断增加与学校声誉的提升。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技工学校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为例,分析了其专业特点与教学现状,提出了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专业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主要讲述了零件制造、机械设计与加工等工艺与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与掌握机械零件加工与制作等的基本流程与技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与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机械制造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生产第一线奠定必要的基础。[1]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课程内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与制约,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的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导致了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体系的不及时性与陈旧性。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因为实验课程课时的不足,致使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将其转化为自己真正的能力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2]

2、教学方式陈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作为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其人才的培养,应从社会发展所需要角度出发,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优秀人才。然而,实践中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课本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导致培养出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虽然掌握了熟悉的理论知识,但是其缺乏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较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具体的机械工艺制作任务,需要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以此来提升自己实际操作能力。[3]

3、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德、学、才、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既懂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理论水平,形成自己娴熟、创新性的工艺加工方法与流程。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安排专门的实验课程,提前分配为多个实验小组,将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大家分享交流。专业课老师对于各个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与总结,指出问题与优点,使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总结、提炼经验,提升能力。[4]

三、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策略与建议

1、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不能盲目照搬教材,为了保证学习和应用效果,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5]

2、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在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授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PPT、实验过程的视频资料、图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将部分零件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以及机床的结构与原理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与讲解,既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内容,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于具体的机床加工、工艺制作环节中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方向的转化。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具体实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采用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生动的画面,动态地展示机床的机构、原理、零件加工过程等,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直观易懂,给学生以亲临现场的感受,还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师在传统的黑板上书写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大大提高教学信息量,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作为主要的应用型科学课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与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与措施,构建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芳.《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0(5).

[2] 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江西化工,2004(4).

[3] 韩兴国;王斌武;崔立秀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02).

[4] 林立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5(0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 实习生产教学

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特性。不同的内容、教学对象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重要性角度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课程的开篇可以采用讲授法,强化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激励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增强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打下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规程是全体有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性文件;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关系,以及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打好基础。课堂讲授法主要在教室内完成,教学方法要点为精选教学内容、精心锤炼语言、精心设计板书、精心选用实例。

精选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析清楚。

精心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组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做到通俗易懂,节奏分明。

精心设计板书:板书标题要排列清楚,做到整齐、美观、有序。

精心选用实例:该课程相关的生产实例很多,教师平常要注意筛选。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技术性角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例如,各种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节省了金属材料,并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可与磨削媲美;特别是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小批量乃至单件生产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生产。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得心应手,教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解决理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比较规范的加工、装配过程,还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最新成果应用示例制作成视频,配以声音、动画,用投影仪播放,可以形象逼真地把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表现出来,从视觉、听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好、学精专业技术,掌握职业技能,为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综合性角度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错综复杂,它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工作,还包括生产准备工作和生产辅助工作。工艺过程是指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繁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做到有条不紊,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做到灵活多变。例如,在进行第四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理论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是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其次讲解清楚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笔者是这样安排第五章车削教学过程的: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观摩、了解和学习车床的部件及其功用、传动原理,主要附件和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车削内容、方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车削的主要内容、方式;而对于车削的工艺特点,除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车削是工件旋转做主运动、车刀移动做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外,还要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掌握车削的工艺生产技术要点,做到一专多能。

在实习生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实习生产教学安全生产要全面落实;实习生产教学准备工作、辅助工作要完善;实习生产教学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求;实习生产过程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改正;实习生产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认真填写实习生产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研究;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22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许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实习条件不足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师在教授磨削、镗削、铸造、锻造等方面的知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授的理论知识完全与动手实践操作技术脱节,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不能有效得到解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出现厌学心理,导致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始终成为一种理想。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提高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1 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调整课程结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囊括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然在有效地课时内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职业教育改革对中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市场需求作为培养导向,培养出技能型人才。虽然机械制造专业的教材一直在修订,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及结构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然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教材中许多内容过于陈旧,根本不能满足新市场的岗位需求。所以中职院校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就是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进而适应现实培养目标的需要。其中改进措施具体如下:①教师针对各专业的需求,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比例科学进行分配;②将不合实际的陈旧内容删减,调整教材结构;③根据专业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将重心放在实际应用上。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增强教学效果。

2 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由于缺乏对机床的感性认识,很容易参上学习枯燥无趣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解机床的部件功用及运动情况等基本知识,然后采用现场参观教学的手段加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形成专业性思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器具方面,应该在粉笔、三角板、圆规、模型、挂图等基础上增添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器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只能将其作为辅助手段,科学应用,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还要使学生对书本知识充分理解,必须对每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反复考虑,精心设计,并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对专业知识的有关概念、原理、公式规律等理解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上课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注意理论教学的直观化。为了能让学生较快的接受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的利用挂图,通过明白易懂的直观语言进行授课。

3 建构评价机制,创新考核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武汉某中职院校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期中考试,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比例进行分配。然而笔者认为,该校的改革措施还不充分,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若是想要将考试评价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操作如下:加大评价考核评价所占的比重,调整至40%,期末成绩变为60%。在原30%中,出勤占10%,测验占10%,作业占10%,教师应该将作业所占比重增至20%。出勤表现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学生课堂出勤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测验具体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鉴定,评价方式具体包括两种:提问测试、书面测试。增大作业评价的比重,主要是考虑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原有评价体系中,书面作业完成次数及质量好坏所占比例为10%,教师还应该增加10%实践作业评价份额。由于实践课中的内容趋于形式化,学生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教师不能立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紧盯,所以学生对实践课没有压力,缺乏学习激情,导致这门课程不能实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标。因此,笔者建议调整实践课考核份额标准,重点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

4 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若想调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时,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将“实用为准”作为教学原则。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双向并重,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即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素质。中职院校的教师即使具备了双师型素质,也不能完全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教师还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指导学生,严格遵循“多褒奖、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消除学生的浮躁、困惑情绪,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5 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建构评价机制,保证学生切实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优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是从实践经验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实践性。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专业课难懂、枯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致影响了整个学习过程。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

一、教材内容的优化

进入技校的不少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专业课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理科基础。又因为技校学习中专业课安排较多,就《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来讲,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各机械加工的方法和零件机械制造工艺编排的理论知识。它与《机械制图》、《车工工艺》、《钳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和实习操作的联系非常紧密。本课程有很多版本,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材。本课程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是铸造;第二章是锻压;第三章是焊接;第四章是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第五章是车削;第六章是刨削、插削及拉削;第七章是钻削与镗削;第八章是铣削;第九章是磨削;第十章是齿面加工;第十一章是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第十二章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第十三章典型零件的加工;第十四章是钳加工与装配。因此,必须对现有技校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降低教材起点,把握课程重点,删除与其他课程重复的非重点内容的讲解,适当添加现场实习参观教学课时。具体措施如下:

1.本课程中联系有关理科的基础知识不多,主要是数学的计算。如第十二章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这一节要求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而它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加工余量的理解及如何计算最大余量、最小余量。而工序尺寸的确定中,要求学生掌握偏差和公差的关系以及入体原则的含义来进行尺寸和偏差的确定。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其他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2.对教材中较深、较难的内容以及一些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如:第五章车削、第八章铣削、第十四章钳工的内容,这些是学生的其他专业课车工工艺、铣工工艺和钳工工艺重点内容,也能全面介绍知识点,因此对于这几章可以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计划中删除,腾出的课时可以用于现场实习参观,将课堂上讲到的工艺内容带到学生的实操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工艺的含义。

3.课程结束的期末时期可按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编排工艺规程的课程设计,来强化验证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来完成一些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也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理论课的抵触情绪,从而将实际与理论更好的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

根据当今社会对职业类院校的教学要求,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的技工学生。如果我们还是习惯、固守于那些已然陈旧的理念,必定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堵塞学生的创造、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本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优化。比如过去的一个课堂,是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被动学习。特别这样晦涩难懂的专业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差。这种强行灌输的学习方式已凸显出很多弊端。

现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艺课的授课过程中,机械类的专业素语经常被用到,它们中有些可能学生还很陌生,所以在尽可能使学生接受课程知识的同时,用最直接的多媒体视觉实例去解释这些必不可少的素语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习工厂的加工过程的视频资料,有针对性的对书本上的加工工艺方法进行阐述,让动态的加工现场来代替静态枯燥的书本文字。另一方面就是走出课堂,走进现场,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现场中直接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在“编写零件加工工艺”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了前面各种加工工艺知识的积累,这节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以下达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学生分组执行任务,最后上交学习结果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改变原来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法的优化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为与社会需求对接,与企业一线生产对接的。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他的优劣不仅反映出专业知识的高低,同时还反映出其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两者都同等重要。

对于理论课的考察中,我们可以考虑改通过式考试为选拔式考试,在复习时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类,将基础知识,中等难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罗列。而试卷可采取等级制“优、良、中、差”的记载方式并可根据这些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完成基础部分达到相应比例的分数即为合格,在此前提下能完成中等难度部分且达到相应比例的分数即为良好以上,附加题部分为选拔性考试。从而使学生减少对考试的畏惧感,并通过考试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动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应在学生的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交际沟通能力。多开展一些团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让学生能在其中得到锻炼,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技校学习期间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也是技校在教育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对于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扎不扎实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技校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朱焕池.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王维,朱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7.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 TD4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本文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程的现状和面临问题,从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根据实际探讨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趋势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难点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

一、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应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得到突破

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在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内容可进行删减。增加计算机辅助制造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现在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据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此外在保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各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提示一般。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犹如优秀作者对戏剧的“序幕”和小说的“开头”。教师“亮相”的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形象,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给学生介绍课程体系,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材施教,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重点和难点。简单的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自己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学生会感觉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更浓、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个章节均应推荐学习参考书及相应的制造工艺手册。并介绍手册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非常有益。

4、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的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统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演示法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

6、多媒体形象化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会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方便快捷。能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必须理解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不断的用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出能够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魁等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第四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难点教学,突破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

1.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1.2 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2.教学应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得到突破

2.1 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在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内容可进行删减。增加计算机辅助制造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现在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据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此外在保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各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提示一般。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犹如优秀作者对戏剧的“序幕”和小说的“开头”。教师“亮相”的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形象,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给学生介绍课程体系,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因材施教,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重点和难点。简单的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自己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学生会感觉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更浓、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个章节均应推荐学习参考书及相应的制造工艺手册。并介绍手册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非常有益。

2.4 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的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统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演示法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

2.6 多媒体形象化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会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方便快捷。能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必须理解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9篇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

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差、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足,热情不高,课堂上五花八门,做什么的都有,教师授课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组织课堂纪律,直接影响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内容的讲授。

(二)课程体系和内容陈旧

课程内容繁多,实践性强,又相互独立,而学时较少,学生难以在较少学时下既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难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手段方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还是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作为教学用具,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死记硬背,师生间缺乏交流。陈旧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四)实训条件不足

目前,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机械加工实训条件不足现象,该课程实践性很强,铣、刨、磨、铸、锻等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应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精选授课内容,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相应地处理教材内容。如,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的学生,教学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则应以车、钻、磨为主等。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成果和先进的技术应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改革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内容大多枯燥、晦涩,专业课教学困难重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引入方式,教师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把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学习上来。

2.注重教与学互动。简单内容,学生阅读;抽象内容,边讲边读;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重点讲解提示后学生阅读、现场观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进行。总之就是以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为主,以教师提示、答疑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直观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演示,给学生以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现场教学法。教师在课堂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后,让学生参观实训车间,认真观察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运动方式、加工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统一,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会更高。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师可结合书本知识提问,学生可将发现的疑问向教师求证。如此,教学互动大大增加,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如,讲到毛坯制造工艺基本知识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企业和学校焊接实训车间观看铸造、锻造、焊接的基本加工过程,增加感性认识。(3)多媒体教学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声、图、文、视频通过计算机集成,同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形式活泼,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可使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学信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学习车削圆柱面、车削阶台、车削孔时采用CAI课件,可以给学生多方位展示,增强艺术效果,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重视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向生产一线输送合格的适用性人才,机械专业主要是培养操作型技术工人。因此,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加大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有充足的场地、设备用于实训教学;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实训条件不足问题。

2.提高实训教师实训操作能力。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只有首先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为实训教学服务。

3.加大实训教学课时比例。学校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训,通过实训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操作、加工产品,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力.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晓军.液压传动课程的能力本位教学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0(12).

[4]刘美兰.运用心理学原理优化教学动态过程[J].职教通讯,2003(10).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范文第10篇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

一、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应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得到突破

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在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内容可进行删减。增加计算机辅助制造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现在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据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此外在保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各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提示一般。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犹如优秀作者对戏剧的“序幕”和小说的“开头”。教师“亮相”的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形象,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给学生介绍课程体系,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因材施教,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重点和难点。简单的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自己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学生会感觉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更浓、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个章节均应推荐学习参考书及相应的制造工艺手册。并介绍手册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非常有益。

4、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的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统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演示法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

6、多媒体形象化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会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方便快捷。能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必须理解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结束语

上一篇:哲学专业范文 下一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