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07:24:37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生产工序;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无论是机械加工企业还是其他生产类企业,只有协调好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营获利的最大化。机械加工产业不仅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必须要通过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升机械加工精度,降低工序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新形势下,开展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加工材料、设备的采购还是加工成品的销售,都必须依照市场规律来进行。机械加工企业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利润。这样一来,企业能够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以及人才引进的资金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在与其他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机械加工企业实施工序成本控制策略,进而帮助企业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在机械加工的各个工序环节中,严格遵守成本管理标准,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终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由于工序成本控制与以往的成本管理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行工序成本控制时,也要注意具体工作方法的变化。例如,以往的成本管理流程为:机械加工和设计人员首先拟定具体的加工步骤,随后以此为依据大致判断加工所需成本。企业负责人经过成本审核后,将加工方案和成本控制方式逐级下达。这种成本管理模式有两大弊端,其一是管理指令的传达较慢,不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其二是指令逐级下达,很有可能在传达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工序成本控制,则极大的消除了指令传达的中间步骤,成本控制方案的确定完全由一线加工工人来确定,不仅提高了机械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现阶段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工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机械加工成本的控制的最终效果,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联系。业务能力越强的工作人员,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在单位工作时间内,加工出更多的成品零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机械加工企业的加工操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例如,有的操作人员虽然加工技能较为熟练,但是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利用工作机会或是空闲时间提升自己,只能完成最基本的加工工作;有的操作人员虽然是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但是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工作中加工效率较低,不能将技术转化为可观的效益。除了员工自身因素外,企业没有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在职教育,也是导致操作人员业务技能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考]到机械加工工序复杂,并且影响加工成本的因素较多,因此要想实现加工工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近年来,受市场竞争形势的影响,部分机械加工企业都结合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确工序成本控制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不足,以及缺乏必要的监督,成本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成本控制作用。

三、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通过总结以往工序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借鉴其他同行业企业取得的成功管理经验,采用正反对比和经验总结的方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序成本控制方法。除此之外,还必须借助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在机械加工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意识的开展成本控制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乃至消除成本浪费问题。除了在管理制度和控制理论上有所创新外,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上述制度、理论得到贯彻和落实。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在明确整个机械加工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后,还必须借助于管理和协调手段,为成本控制的具体落实提供支持。尤其是对于基层的机械加工人员,在长期的机械加工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的初期,很有可能难以协调成本控制和加工质量的关系。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加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满足新的工作需要。

四、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材料成本控制

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原材料,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必然会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损耗和浪费。因此,机械加工企业的工序成本控制,应当从材料成本控制着手进行。具体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首先,在配给加工原材料时,应当进行定额分配。并且通过计算,确定配给原材料所对应的工件数量,实现对定额材料的最优化利用。在配给原材料时,应当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以便于后期进行核对,确保账目一致。其次,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剩下许多边角料,如果全部当做废品处理,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筛选,挑选其中具有重复利用价值的材料并集中保存,在需要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加工,实现材料的高效利用。最后,在机械加工原材料的采购阶段,也是开展成本控制的关键。采购人员应当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价格的原材料,以减免不必要的成本花费。

(二)材料消耗控制

机械加工中的材料消耗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实现对材料消耗量的有效控制。结合具体的机械加工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控制材料消耗的方法:第一,引进新型的机械加工设备,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消耗量。近年来,机械加工行业研发出许多速度快、质量高的机械加工设备,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适当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型设备,以降低材料损耗。第二,对于批量比较大的材料或者零件,要探索较为先进、合理的方法进行加工和处理,此外,还要合理规划其布局。举例来说,在进行线切割的过程中,要注意切割形状是否合理,是否匹配,应尽量让材料使用率最大化,让材料的产量最大化。总之,材料消耗控制也是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机械加工企业材料消耗控制的效果,因此,对材料消耗的控制也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三)责任成本计算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五、Y语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能否做到位,不仅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收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形势,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保证机械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强化工序成本控制,从而使企业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楠,谢秋芳.以构件为单位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以建筑模型为表现载体[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16):164-165.

[2]顾振刚,孙柏杰.中航工业成飞以EVA为导向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航空航天工程,2014(15):109-111.

[3]李美霞,马新超.DND气田水平井成本控制研究――基于Monte Carlo成本分析方法[J].电子信息技术,2016(13):131-133.

[4]梦琳珊,徐俊怀.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施工成本、进度、质量集成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09):261-263.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措施

1.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广义的机械加工就是指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狭义的是用车床(Lathe Machine)、铣床(Milling Machine)、钻床(Driling Machine)、磨床(Grinding Machine)、冲压机、压铸机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制作零件的过程。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

对于刚刚加工好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对于零件接触面积影响甚大,在刚刚使用阶段,接触的只是粗糙面的凸起,因此,接触的面积比理论上的接触面要小很多,由于接触面积的减小造成了峰部应力加大。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使得峰部被破坏,接触面产生变形以及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的磨损,而且根据磨损的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磨损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正常阶段和严重磨损阶段。从实际零件的生产加工来看,机械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会给零件表面磨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零件的磨损性和表面粗糙度值成正比,如果表面粗糙度值过低,其成品零件的磨损性也会比较好。这并不是说越是光滑的表面越好,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表面粗糙度值太低,就会使得附着在金属零件表面的油流失,在金属机械加工作业环境中,没有油或油较少的程度达不到相关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机械加工效果。适当的粗糙度对于零件的保养也是有好处的。因此,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要合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根据这种情况,需要给接触面的粗糙度设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数值,该数值的大小与零件的工作情况密切相关。

另外,工作负荷和表面的硬化处理都会影响到零件的耐磨性。但是作冷作硬化处理时要注意不能将金属的组织变得太过疏松,否则容易出现金属脱落或者开裂现象。

2.2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

金属零件的腐蚀,通常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那些长时间暴露在腐蚀性介质中的金属机械零件,就很容易产生化学腐蚀或者电化学腐蚀。在金属机械零部件的粗糙表面的凹谷处,相较于其他位置,更容易促进那些腐蚀性介质的吸收,比如,暴露在酸性空气中的金属零件,会受到酸性气体的影响,进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严重时就会使得金属零件彻底报废。

2.3表面质量对配合质量的影响

大多数机械零件的构成,包含好几种金属成分,有镁铝零件、铅锌零件等,在金属零件从原材料到制作成成品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配合质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最终实现金属零件相关机械性能达到使用标准要求。而机械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实际上也在机械加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值的大小对金属零件配合表面的配合质量有着很关键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在金属零件内部间隙的配合环节,一定要选择那些表面粗糙度值合适的材料,若是其粗糙度值太大,那么实际生产加工出来的零件就会有很大程度的自身内部磨损程度,并且金属部件的内部间隙会随着磨损程度的加大而继续扩大,最终就会导致金属零件的配合性质达不到相关技术标准。基于这种情况,在控制表面质量时,必须要根据金属部件配合质量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其表面的粗糙度值。

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

3.1切削加工

切削加工质量和效果对整个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是等多方面的。其中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参数(主副偏角大小、刀尖圆弧半径)、切削方式、切削用量、液、切削时塑性变形等,都会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另外砂轮粒度、砂轮强度、磨削径向进给量等,也会影响表面机械产品加工质量。

3.2表面层冷作硬化

当出现冷作硬化现象时,机械加工产品表面层会出现塑性变形,结构、质地发生变形、弯曲,切割时晶粒会发生滚动,甚至出现碎裂现象。进而会增加外层金属的坚度和韧度,导致金属的塑性变弱,物理、力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给机械加工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3.3表面层材料金相组织变化

切削热使被加工表面温度超过相变温度,金相组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给机械加工带来不利影响。其主要的方式是回火烧伤、淬火烧伤、退火烧伤,当发生这种现象时,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残余应力,甚至还会引发微小裂缝现象,对机械表面粗糙度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3.4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导致表面层残余应力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项:切削时表面金属层内出现塑性变形,增大表面金属比容;塑性变形只在表层金属当中产生,但表层金属比容增大,体积出现膨胀现象,进而引起残余应力发生;另外,切削时在整个切削区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不同金相组织的密度、比容存在差异,当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发生变化,比容变化受到金属阻碍,引起残余应力发生。

4.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探讨

4.1 制定合理的工艺规程

要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首要和基础措施就是制定合理科学的工艺规程,这对于一系列的加工流程有着指导作用,所以,制定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工艺流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制定好工艺流程后,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依据其中的科学方法进行加工。

4.2 选取合适的刀具

在金属零部件的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和金属零件在接触时由于摩擦力和切削力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高温环境下,表面层金属的一些性能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其中比较敏感的就是物理机械性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表面层金属显微硬度的变化,还有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一些金属部件的金相组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这种情况,若想尽可能缩减残留的面积,在切削刀具的选择时,应该使用那些刀尖圆弧半径较大的,例如常见的较小的副偏角或合适的修光刃或宽刃精刨刀、精车刀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在刀具的质量和品质方面一定要注意严格把关,要使用那些和工件材料适应性较好的刀具材料,尽可能减少那些磨损严重刀具的使用,以尽可能减小表面粗糙度。

4.3工件材料方面

金相组织和材料的塑性对金属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若是塑性过大的材料,在切削加工之前可以通过正火处理以降低塑性,这类材料主要有低碳钢、低合金钢材料等。合格的工件材料必须要具备适宜的金相组织,像金属零件的基本状态、晶粒度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都属于金相组织的范畴。在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加工时,尤其是那些塑性材料的机械零部件,会在刀具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再加上刀具还会产生迫使零件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就会使得零部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大。总体来说,金属工件材料的韧性越高,那么金属的塑性变形也就会越大,其结果就是加工表面更加粗糙。这就需要在金属零部件的加工时,一定要更具金属材料的特性,来设计合理科学的技术工艺方法,尽可能提高金属零件的表面质量。

4.4切削条件方面

对于不同材料的金属零件,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切削工艺。对于比较常见的塑性材料的切削时,最好的切削工艺是高速切削,使用这种技术,在高速切削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金属材料的切削变形,同时还可以有效阻止积屑瘤的出现,这种技术工艺下切削的金属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往往较小。

4.5 切削液的选取

切削液的选择也是切削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影响着机械加工表面的质量。切削液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件与刀具的摩擦度,合理的切削液可以通过改善此摩擦度来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这能够有效减轻刀具间的磨损,从而提高机械加工质量。

5.结束语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整个机械设备的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也对整个机械产生了一个保护措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质量的影响因素,严格把握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流程,注重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并且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材料,从而提高机械加工表面的质量,促进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英军.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4,03:72.

[2]马吉峰.浅析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78.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65-02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精准,已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担忧。由此,众多教学改革方案纷纷出炉,归根结底其目的在于化枯燥讲授为生动运用,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回课堂[1]。此外,还要正确运用考核方式,以便既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到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正确途径。

长春工业大学长期致力于本科教育改革,本研究即来源于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的经验总结。

一、三维制图的作用

大学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培养目标要瞄准学生为适应未来岗位所需的技能。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多数要从事机械制造或机械设计工作,其中机械产品由设计转为成品的过程必须通过工程图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工程制图基本功,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加之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全面甩掉图板,广泛应用二维和三维CAD绘图进行机械产品设计,这更为企业生产带来了深刻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针对现代机械设计中遇到的产品结构复杂问题,三维CAD软件的优势就显露出来,它能将一些在工程图学中难于表达的相贯、截交线及曲面轮廓方便地表达出来,成为越来越多院校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2]。

如何将传统的工程制图知识与现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相结合,是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教法改进

相同的知识领域和技能在应用不同的教法情况下,学生领会的程度就会有差异,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潜心研究教育理论、研讨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和课程。

1.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法是长期教学的总结成果,对于我国师生比严重偏低的现状是必要的,然而对于一些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则不适用。譬如软件应用课程,教师若在讲台上讲授软件的起源和用法,而后逐条讲述各功能模块内的命令,形式呆板且内容枯燥,结果只有部分学生能记得几个模块中包含哪几个命令,至于命令的应用到了实际运用时记得的已经所剩无几。由此可以看出以往逐条讲授命令的传统教学方式此时已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能徒劳浪费课时,反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已。

意识到传统讲授方式并不是万能的之后,一些教育工作者早已开始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尝试新教法,逐渐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门,案例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2.案例教学方法。软件应用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以实际操作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培养方案、保障学习效果[3]。学生在校学习,已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教师若以工程实际为引导,即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鉴于此,在计算机辅助及应用课程中我们应广泛采用案例法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要求选择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的项目,强调项目来源使学生认识到课堂讲授的即是将来工作能够用到的技能,学生的专注度愈发增强,教学效果应付迅速好转[4]。考核也以实际案例为对象进行测试,很容易就能测得学生的掌握水平。针对当前机械行业的生产特点――多以大规模加工汽车零部件为主,面向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课程,以CATIA软件的CAD和CAM模块为主要讲授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以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为主线,设置以连杆和活塞的三维造型设计为案例,着重讲授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和运动仿真模块的应用。

三、实施过程

考虑到软件应用课程的特点,首先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主动的讲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机房师生的互动教学方式,这样便于学生及时消化理解操作原理和绘制方法,遇到操作难题即可当堂解决。

1.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工程实际应用这条线,首先简要描述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相关术语,掌握曲轴、连杆、活塞等基本零件的作用及工作特点,对整体产品结构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再对其进行零件绘制、装配及运动仿真,非常形象生动地学习运转机构的设计和绘制流程。以一款488发动机为例[5],设置其主要参数为活塞行程S=92mm,曲轴主轴颈与连杆轴颈分别为56和42mm等,选择连杆作为案例1,在零件设计模块完成连杆的实体造型,将文件名保存为rod.Part。对于案例2――活塞零件,以与缸径配合的外径为基准尺寸,结合活塞销座孔与连杆小头相互配合等条件进行绘制,绘制过程中使学生重温活塞与气缸的间隙配合及销座孔与连杆小头需要用过盈配合的原理,同时学生也领会了零件加工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完成后,将零件赋予相应的铝合金材料以具备相应机械性能,文件则另存为piston备用。

新建装配体Engine.Product,调入已绘制的连杆和活塞至合理位置,以此为基础,在装配模块新建曲活塞销、活塞环等零件。督促学生应用同样方法,依据机械设计的原理和规则在课后完成曲轴、箱体等零件的绘制,从而调动学生重温机械设计中箱体的注意事项。应用命令固定箱体,合理装配后期绘制的零件。

机构设计完成,即可进入DMU Kinetics模块进行机构仿真。新建一个运动机构,按照发动机工作原理在I缸设置箱体轴承座孔与曲轴间、曲轴与连杆间的转动副,继续设置连杆与活塞在小头活塞销孔处进行相对转动,进而推动活塞在气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同理,依次对其余三缸进行设置,即完成曲柄连杆机构的仿真的运动副设置。

然后进行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仿真,通过设置相应传感器来获得活塞的运动速度、加速度,曲柄与连杆间的夹角变化以及各连接轴径处的受力等状态值,分析结果可用于运转机构的技术改进,验证机构设计是否正确等方面的工作。

分别以静态和动态模式观察机构,清晰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入工程图模块转化生成零件及装配体的二维工程图,进一步验证了理论上的投影关系,使得以往那些令人头痛的复杂零件投影问题得以解决。指导学生结合运动件工作原理,进一步掌握运动配合和机械加工原理,对图纸进行合理标注,同时养成合格规范绘图的好习惯。

2.课堂扩展。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方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见识宽广,在课堂上显得思维活跃,互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大不相同。由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千变万化,导致好多时间在为学生纠错,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广,对各类错误应对自如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授课过程中结合工厂加工的实际问题,提醒学生回忆在工程训练和生产实习中曾经做过或考查的项目,联想相关的减速、变速及差速机构,阐述并解决机构运转过程中诸多疑难,不自觉地将学生引入到机械加工环境中,与教师形成交互式的教学氛围,双方都受益匪浅。

课后为学生布置相近作业,按组分配给学生不同运动机构。学生信心满满地钻研,总结在课下所遇的诸多疑点和难点,及时与教师反馈沟通,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

四、教学体会

本轮教学结束后,师生都体会到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乐趣。期末考核过程中,部分同学积极转换思路,绘制步骤与教师讲授有了较大改进,说明创新教育在他们身上起到了作用、达到了初步目的,在求职应聘期间也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气质。

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深深体会到距离成功实施还有一定差距,很多工作不够细致合理,需要逐步改进一些具体内容。

1.案例内容要更新。教学改革是一项挑战,应紧抓时代脉搏,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及时扩展授课内容甚至更新案例,以开拓学生视野和激发学习热情。

2.题库覆盖面要广。在验收终端,除了已授内容,也要在考试内容及具体环节中做足文章;除了变更参数,在具体结构形式、类似机构方面也要适当扩展,并逐年扩充题库题量,以充分考核学生的掌握水平和创新能力。

3.教师要公正严谨。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切实有用的知识之外,更要尽心督促,考试过程中更要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环节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娄延常.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北省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4,(2).

[2]屈文涛,任涛,康晓清.工科学生制图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张德江.论教谈学话育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

[5]于志新.CATIA实例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长春工业大学“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项目(14-14)。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组合夹具;特点分析;工作原理;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T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73—01

在我国,组合夹具是一种先进的工艺装备,它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各种不同的形状、不同规格、不同尺寸、具有互换性、高耐磨性和高精度的标准元件组成,其结构灵活多变,适应性广,元件可长期循环使用,目前已为众多制造行业所采用。就目前来说,组合夹具分为槽系和孔系两个系列。

在加工工件前,笔者认为,要酌情根据工件的工艺要求采用设备和夹具设计原则,选取夹具元件、确定元件间的位置关系、组装出机械加工使用的工装夹具。在现实使用中由于组合夹具应变能力强、设计和制造周期短、成本低、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日益受到企业的喜欢。

1组合夹具特点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知:组合夹具的基本特点要满足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三个特点,具有组合性、可调性、柔性、应急性和经济性,使用寿命长,能适应产品加工中的周期短、成本低等要求,比加工中心较适合加工中心应用机床配件。总体说来优点可以归纳为节约钢材和降低成本,能不断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高企业工艺装备系数等。

2基本结构

在这里笔者按在组合夹具中的作用,地位结构特点,把组合夹具的元件划分为夹具体,夹紧元件及定位装置(或者称夹紧机构),定位元件及定位装置及对刀,引导元件及装置,分度,对定装置等。但要注意,每个夹具不一定所有的各类元件都具备,如手动夹具就没有动力装置,一般的车床夹具不一定有刀具导向元件及分度装置。反之,按照加工等方面的要求,有些夹具上还需要设有其它装置及机构。

3定位原理

它的定位原理主要是6点定位,在这里面以6个自由度的消除,以便找出较合适的定位夹紧方案.一个物体在空间可以有6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平移运动,分别记为。X1、Y1、z1;绕X、Y、Z轴的转动,记为X、y、z,习惯上,把上述6个独立运动称作6个自由度.如果采用一定的约束措施,消除物体的6个自由度,则物体被完全定位.例如讨论长方体工件时,可以在底面布置3个不共线的约束点,侧面布置2个约束点,端面布置一个约束点,则底面约束点可以限制X2、Y2、Z2 3个自由度,侧面约束点限制X1、Z12个自由度,端面约束点限制_vc这个自由度,就完全限制了长方体工件6个自由度。

4组合夹具设计应用

在我国,组合夹具设计应用比较广泛,笔者现在根据工作性质对其做一论述,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参考。

5在数控机床中应用

目前,随着机械制造业发展,对于组合夹具数控机床有许多不同于普通机床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组合夹具元件能大、中融合一体,安装在同一块基础板上,以适应单件或多件同时加工等。孔系夹具靠销孔定位,这就要求坐标孔系一定,组装程度简单,无需测量调整就能确定工件在机床坐标中的位置。当使用多夹具基础板时,既可组装单个大零件夹具,又可组装多个中小零件夹具,工效高,柔性好。

5.1动态虚拟装配应用设计。在这里,加工工件在组合夹具上的定位夹紧和最终装配是该设计应用的关键部分。这通过使用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零部件的实体造型、虚拟装配、干涉分析等多次协调的设计过程,以杜绝由于零件设计的错误积累而导致产品的返工现象。

笔者认为,Inventor完成这项工作非常容易,只须定义出工件与各组合夹具组件之间的关系,系统就会根据给出的约束关系将工件和夹具组件自动安装到位,如果改变原有设计,与其相关的夹具组件位置也会自动改变。Inventor自适应的功能使得夹具组件的一些在零件设计阶段难以确定的尺寸可以在装配中加入关系或进行约束来自动改变,从而真正实现了设计的互动。

5.2加工特殊工件中的应用。在组合夹具使用过程中,针对一些形状复杂、尺寸较大、要求精度较高、定位压紧有困难的零件,单纯用组合夹具无法完成的,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设计专用零件配合组合夹具元件使用。使用最多也最常用的是设计制造专用定位心轴和钻模板。因工件孔定位时,多数情况下不是最后工序,孔没有做到尺寸,都留有磨量。由于产品图样和工艺要求不一样,孔所留的磨量各异,组合夹具元件不能满足要求,为保证定位精度,设计制造专用定位心轴或者定位盘,下面与组合夹具元件一级精度配合,上面和零件孔配合,从而解决了定位精度问题。

结束语

不管怎么说,组合夹具的设计应用,决定着加工元件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为使组合夹具既能保证精度要求,又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性能,设计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第一,应注意减少积累误差,保证有足够刚度。故应减少配合层次,做到结构紧凑合理,可按加工元件精度要求设置检验装置。

第二,应有良好的继承性,不因产品更新换代而报废,能适应于不断增加同类型新产品零件的加工。因此在设计组合夹具前,要求对同类型零件的结构要素、工艺特征、尺寸精度等做详细地调查、分析,了解产品功能及发展方向,从而使组合夹具的设计对现有产品有很高的适应性,对新产品的发展有良好的继承性。

第三,夹具上的可调节和可更换元件,应能保证装夹同一工件组内任何零件,在调节时操作简单、快速,组合整件与基体间的配合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靠摩擦力来承受作用力。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1、液压操动机构对国内高压开关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压开关企业已能设计、制造最高至1100kV的开关,产品的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国内电力市场上,国内企业的产品虽然有价格优势,却竞争不过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的统计数据,2007年国网公司系统共招标采购252kV~550kV断路器2210台,其中国内企业仅中标739台,占33.4%,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中标1471台,占66.6%。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国产高压开关设备的技术参数满足不了用户要求或比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低,主要是国产的液压操动机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用户对高压开关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不信任感,降低了国产高压开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在72.5kV及以上开关设备非计划停运的523次中,因液压操动机构原因的占48.4%,并指出液压机构的问题主要是内外渗漏油、频繁打压、蓄能器漏气及电气元件损坏等。在这里面,渗漏油问题又占据了主要原因。液压操动机构的渗漏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企业争取市场份额的制约因素,因此,电科院提出了彻底“彻底治理开关机构漏油”的强烈要求。

2、解决液压操动机构渗漏油问题的途径

液压操动机构是以液压油作为能量传递的介质,在阀系统的控制下,将蓄能器储存的能量转化为活塞杆的动能,进而驱动开关进行分闸、合闸及自动重合闸运动的机械装置。它与一般的液压传动机械如升降机、工程机械在动作原理上是一样的。但由于高压开关的运动特性,要求其具有压力高、动作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

液压操动机构频繁出现渗漏油等问题,笔者以为这与液压操动机构的密封结构设计、材质、阀系统加工工艺、密封圈质量及装配质量、油质及油路的清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国内制造厂对于液压机构的质量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往往忙于堵漏和局部治理,对于材料性能和机械加工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欠缺,这就是造成高压开关的技术参数往往高于进口设备,而运行可靠性却偏低的原因。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和工作经验总结,结合我公司的情况,和诸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解决液压操动机构渗漏油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有专业的设计团队,避免设计中的先天不足,这是解决液压操动机构渗漏油问题的基础。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液压动力学和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对液压操动机构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还要了解高压开关的运动特性;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大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具体的设计中,从材料选用、密封件压缩量计算、公差配合、运动特性计算和工艺处理等各个方面都要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把“先天不足”的隐患降低到最小,这就为解决液压操动机构的渗漏油问题奠定了基础。

其次,要有专业的加工工艺指导书和工艺程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能达到零部件技术要求的加工设备。液压操动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精度和配合要求都是很高的,如工作缸和活塞杆之间的配合尺寸,既要保证运动灵活,又要保证密封,其配合间隙只能在几个微米左右;控制阀在进行分、合闸转换时,仅靠阀口进行密封;而密封圈更是大量的应用于液压操动机构中,密封圈所接触面的光洁度对内外渗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内外渗漏油的问题。我公司生产的某一重点型号的液压操动机构,在样试时从来没有出现过渗漏油的问题,但是到了批量生产时,经常出现渗漏油问题,眼看交货期就要到了,但产品就是出不了厂。后来在跟踪加工过程时才发现,原来样试时零部件量小,设计和工艺人员能及时去车间指导生产,加工车间也使用了相应精度等级的加工设备和相应技术等级的工人进行加工和操作,所以零部件没有问题。但是到了批量生产时,由于要赶进度,使用了一些加工精度满足不了图纸技术要求的设备和技术等级相对较低的工人进行加工和操作,加上设计和工艺人员现场服务时间的相对减少,导致一些无法用常规检具检查出来的不合格品进入了装配环节,从而发生了工作缸大量渗漏油的问题。因此,保证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光洁度,是保证液压操动机构实现其功能并在运行中不发生内外渗漏的必要条件之一。要保证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光洁度,专业的加工工艺指导书和工艺程序是前提,相应等级的技术工人和相应精度的加工设备则是保障。

第三,精细的装配和严格的测试检验,是液压操动机构不发生渗漏油的最后保障。液压操动机构装配的好坏,对其运行质量影响极大。要达到精细装配的目标,笔者以为以下过程不可或缺。首先,设计、工艺和车间技术组应将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并对装配工人进行专门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二,对进入装配车间的零部件全部进行检验,零部件合格后方能进入装配车间装配。第三,对进入装配车间的零部件进行清洗、去毛刺后,开始分装,同时填写装配质量跟踪卡(这样即可以让接班的工人明白接下来该干什么,又可以对质量问题进行追溯)。第四,总装配,并按要求进行各项出厂试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否则返回车间查找原因。我公司按上述思路对装配过程进行了规范,装配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结束语

液压操动机构虽然在工程实际中有如渗漏油等很多问题,但总体上由于其性能稳定、可靠,仍然是高压开关上配用较多的驱动装置。我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引进法国M.G公司的产品以来,一直致力于液压操动机构的研究和更新换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LW6型液压操动机构到1996年自主研发出的B型液压机构,2003年又自主开发了CYT型液压机构,公司的液压操动机构一直处于更新换代中,质量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为国家电网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液压操动机构的渗漏油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付出了被两次禁止投标的惨重代价。后来,在公司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痛定思痛,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组建了专门的液压操动机构设计室和装配厂,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出厂的产品基本没有再发生渗漏油的问题。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加工 精度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TG5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38-0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加工技术也与时俱进地更新换代,工艺要求也逐渐变得严格。为了保证加工成品的合格率,必须调整工作里的每个细节。提高产品的精度避免成品不合格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不规则形状零件对现代机械技术发展的挑战越来越高,加工技术的提高也急不可待。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取代传统加工技术成为主要加工技术也是时展的潮流,分析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意义重大。

1.数控机床加工的内涵

1.1 数控机床加工的概念及其发展

数控机床加工是指在机床上利用数控技术对零件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数控机床加工和非数控机床加工的流程从整体上来说是大致相同的。但在技术上却大相径庭。采取数字信息控制和加工零件的数控机床加工方法是针对零件种类多样、相同型号产量少、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等现实状况达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方法。数控机床加工的发展方向是高速和高精度。上世纪50年代,MIT设计了APT。APT具有程序简洁,方法灵活等优势。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无法表达几何即视感[1]。为修正APT的不足,1978年,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开发了CATIA。这个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几何形状复杂、难以表达即视感的缺陷。目前,数控编程系统正向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1.2 数控机床加工的内容

数控机床加工的内容有挑选适宜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对数控机床加工方案进行确定;详细绘制所加工零件的图纸;确定数控机床加工的详细流程,如具体工作的分工、工作的前后顺序、加工器具的选择与位置确定、与其他加工工作的衔接等;修正数控机床加工的流程。确定数控机床加工中的允许误差;指挥数控机床上一些工艺部分工作等。

2.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

2.1 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内容

数控机床加工的内容非常精确、精度因素分析工作十分逻辑明确。数控机床加工的工作效率非常高,零件在一道工序中能完成多项工作项目。而这些工作如果换成传统工艺则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做好[1]。所以,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效率必需达到一定的程度。把传统加工工作中的几个步骤在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中浓缩成更少的工作步骤,这让零件加工所需要的专业工具数量大幅下降,零件需要加工的工序和所用时间也节省出很了多,进而大大提高所加工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此外,在普通机床加工时,很多具体的工艺问题如加工时各类工序如何分类和顺序如何安排、每道工序所使用工具的形状大小、如何切割、切割多少等,在实际工作中都是靠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和习惯慢慢锻炼成的纯熟的技巧来解决的。传统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加工人员在设计工艺流程时做出过多的计划,实际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而在数控机床加工时,每个实际工艺问题必须事无巨细的都考虑到,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在程序编辑时编入完全正确的加工指令,其结果也会是非常精细,这是数控机床加工最主要的精度影响因素。

2.2 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方法

精度因素分析的任务就是明确零件的什么部位需要数控机床加工,经过什么流程,如何确定这些流程的前后顺序等等。通常在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确定零件加工的工作步骤有如下几种方法:按所使用的工作器具确定。为了减少切换工作器具次数,节省时间,可以采取将同一种工作器具集中使用的方法来确定工作步骤。在一个工序中使用同一个工作器具的全所有步骤率先集中,统一完成后然后再使用第二种工作器具进行该种工作器具所要加工的所有步骤,以此类推。平面孔系零件一般使用点位、直线操控数控机床来加工,制定加工的工作步骤时,着重于控制加工精度、成品率和加工所需时间。旋转体类零件通常使用数控车床或磨床加工。在车床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一般加工成品冗余多,使用粗加工方法。数控车床上用到低强度加工器具加工细小凹槽的情况很频繁,因此适于斜向进刀,一般不要崩刃。数控机床加工平面轮廓零件的精度因素分析方法上应该着重把控切入与切出的方向。使用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的数控机床在加工不规则零件的曲线轮廓时,一定要用最短的直线段或圆弧段来无限逼近零件轮廓,让零件的误差在合格的基础上加工的直线段或弧段的数量最少为最佳方案[2]。

2.3 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过程

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素分析的一般过程要经过阅读零件,工艺分析,制定工艺,数控编程,程序传输。数控机床加工之前应该绘制好零件的加工设计图稿。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应该先按照之前绘制好的零件图稿来分析零件的结构、材质、几何形状、大小和精度要求,并采用分析结果作为确定零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确定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素分析过程,要先详细了解零件数控机床加工的内容和原则;之后再设计精度因素分析过程,挑选机床和加工零件所需的器具,确定零件的加工位置和装夹,确定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素分析的步骤和顺序,确定每个工作步骤中具体的工作器具的使用方法及切割大小;还需要填写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文件、加工程序及程序校验等。通过实际的操作经验总结,单纯的按照之前设定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来实际操作加工零件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因为人力工作可能对程序的具体步骤和原理不够明确,对编程人员的本意理解也不是很透彻,通常需要编程人员在精度因素分析时对加工人员进行现场的指导,这种情况对于零件数量较少的加工状况还能勉强正常工作,但对于时间长、数量大的生产情况,就会生出很多问题。所以,编程人员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素分析程序比较复杂和不易理解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要针对那些需要长时间和大批量生产零件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特别关键。

2.4 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并且预防工作所使用的器具在工作中和零件等出现不必要的摩擦,所以一定要明确的强调工作人员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编程中的加工器具的加工路线,使加工人员在加工前就都清楚明了的知道精度因素分析路线。

结语: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让读者对目前为止最前沿的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和精度因素分析有一个全面性的掌握。由于我国目前处在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的飞速发展阶段,关于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因素分析技术研究速度非常迅猛,却缺乏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素分析技术操作完全了解和掌握的人才,因此加快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素分析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急不可待。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学生实习报告范文一

一、实习目的

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2011年3月4月我在xxx公司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现作如下实习报告:

二、实习单位概况

xxx是一家提供全球无船承运业务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德国。xxx拥有香港、中国大陆、德国的独资公司,以及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姊妹公司。不仅如此,xxx还建立了一个拥有一百六十多个全球合作伙伴的国际性网络。xxx的宗旨是客户至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后续跟踪和处理服务。为了能够完成这样的服务,在亚洲和欧洲地区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拥有自己的工作团队。在任何时候xxx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货运信息。中国已核准获发营业执照,并且由专业人士组成了九家分公司。

三、实习岗位的简介

本人在工作岗位是负责集团财务部门工作。集团财务有三个人,信贷经理xx,财务xx和我,她们负责带我,她们对我特别照顾,我很幸运,跟了两个从业10多年,会计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虽然自己也是会计专业,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且有一些就算是在学校也学不到的。就是一种对事业的专注和勤奋的精神。我们三个组成了一个小团队。xx先带领我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她乐此不疲地逐一将我介绍给公司不同部门的职员。在回到办公室时,她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人际关系不能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办公室,就算办公室很大,也要走出去接近外面的人,尤其是经常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人认识的多了,事就好办多了!刚来的第一天,她就给我上了一课。她英语很好,我把她作为我的榜样。她告诉了我团队的重要性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告诉我虽然他可以教我每天需要做的流程但经验是需要我自己去积累的,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真正体会到了。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会计来说经验更是重要。我还是在学习的阶段,所以一般比较简单的工作都是由我负责,比较复杂的都会交给部门的老前辈们来做,主要还是以学习的态度来进行实习。我们主要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做好公司每个月的账目,并且核对账目,让公司领导知道每个月所得的利润和亏损。

四、实习内容

本人于20xx年3月14日至20xx年4月在xxx公司进行实习,主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学习、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在进行了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税法》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1、负责编制公司会计凭证,审核、装订及保管各类会计凭证,登记及保管各类账簿。

2、按月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并进行分析汇总,报公司领导备案决策。

3、负责监督公司财务运作情况,及时与出纳核对现金、应收(付)款凭证、应收(付)票据,做到账款、票据数目清楚。

(1)原始凭证的核签;(2)记账凭证的编制;(3)会计簿记的登记;(4)会计报告的编制、分析与解释;(5)会计用于企业管理各种事项的办理;(6)内部的审核;(7)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8)其他依照法令及习惯应行办理的会计事项。各项会计业务应包括预算、决算、成本、出纳及其他各种会计业务。机关中报表的编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务,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向机关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要准确、全面、及时,然而当前的财务报表有很多的局限性。在电子商务时代,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持,报表的生成将呈现自动化、网络化和非定时性,冲破了时空的限制。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疾步跨入信息社会。网络经济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作为网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xxx基本上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段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学习注册会计师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财务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财务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对账。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中,虽然只学了基础的会计知识,但也能把整个会计报表做出来,也算是很大的收获了。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关于会计报表以外的知识。制好凭证就进入记账程序了。虽说记账看上去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一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这实习中得到了操作,慢慢的也让自己感觉到得心应手了。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账,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周前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在这实习阶段我主要的工作还是负责公司里面的一些小事情,帮忙长辈给予布置的工作任务。对于学习的我,很多事情不熟悉,需要学习跟改进的我都会做好笔记,事后对其改进和注意。慢慢的对于会计这行我也有了实际工作的一些经验,同时在这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期间,也形成了对会计的热情。会计是一项不可马虎的工作,每一笔业务经济都需要我们认真详细的校对。这些也是自己所属专业领域里所没学到的知识。虽然学到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是自己尚有欠缺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好好的吸取教训,做好所有的工作,努力做到更好。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学到了好多。第一,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每天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两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这实习中得到了操作,慢慢的也让自己感觉到得心应手了。第二,工作不比在学校。毕竟工作的环境不比在学校的轻松,每天都要按规定的时间上班下班,有时候工作需要还得加班,在学校上课下课都是准时得很。第三,工作交际。在工作实习中,觉得人与人的相处并没在学校的单纯,注重的细节很多。如果不加注意,换来的会是麻烦,而这些还是要在我们的工作中慢慢的来吸取经验。一个学期的实习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仿佛一下子长大成人,懂得了更多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真谛。让我更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到了自己的位置,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下面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作以下总结: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首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虚心向他人求教,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律思想,积累辨别是非的经验,遵纪守法,诚信做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需要好的表达能力才能给他们解释清楚是怎么回事。会计人员不仅要和学院内部

人进行交涉还要同银行、财政局等机构进行交涉,所以对交际能力要求很高。他们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一个好的服务态度,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会计处理过程中允许做出必要的判断和估计,但这种需要判断和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并不多。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要求会计人员提供与未来信息相关的数据资料,促使会计职能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基本职能(核算、监督)之外向事前预测、决策方向延伸,因而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次,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需准确核算每一项会计指标,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会计结果是作为明确责任、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它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关系人的高度重视,并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外报告。一般而言,这些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往往有实际凭证做为根据,有很强的可验证性,会计处理结果是确定的,表现为会计结果与经营活动一致。

再次,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共同整理,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各政府部门搞好关系。要学会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礼仪知识,增强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做财务工作只有好的业务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我实习的过程中,经常有领导和员工来财务处各科室交涉各种数据或者缴纳费用情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在财务处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发现了有些不足,单位开具的原始凭证中或者报销单中有些都没有经领导签字或盖章就登记入账了;有的在账簿里有记账凭证却找不到原始凭证,也没有特殊的说明。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在我实习期间帮助和指导我的前辈们,相信这次珍贵的实习经历会一直伴随我以后的工作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让我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等待更好的机会到来,要建立起边学习边就业的就业观,敢于参与,敢于承受压力,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快速成长。

做帐是从业财会岗位的基本工作,但做到上乘就是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六、致谢

这两个月来很感谢xx船务给我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重要的是单位的xx和xx对我的教导及其他同事对我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老师,在我实习工作的期间也相当的关心和照顾。

以上是我的实习报告。不妥之处,请老师指正!

学生实习报告范文二

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和实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劳动、人事、工资、保险、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鉴定、员工教育培训、人事档案、劳动保护、离退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实习目的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xx.09.01

三、实习单位 石家庄君豪网络设计有限公司

四、实习内容

一)日常人事变动的手续办理

日常人事变动主要有员工新进入职、离职、岗位调动和适用转正,这些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最基础的人事管理,根据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流程,可以总结为以下主要内容:

1.入职

1)核实入职者的身份,检查其是否带有身份证,学历证书,身份证。

2)收取入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相关资格证书的复印件,没有复印件的提供复印,同时向入职者提供试用版的《新员工入职指引》并简单介绍操作流程。

3)提供《录用审批表》给入职者,让其拿到所入部门请部门领导审批。

4)经部门经理审批后,收回《录用审批表》,检查填写是否规范、完整。

5)指导入职者签订《劳动合同》,需要签订保密协议的岗位同时要签订公司的《保密协议》,办理厂牌、工作证。

6)签订完成后,再次检查入职者材料(应聘登记表、录用审批表、合同/保密协议、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资格证书复印件、内部人才推荐表)是否齐备。

7)将新入职者材料交予招聘主管和经理审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8)经审批通过的通知来上班。

2.离职

1)提出离职申请的员工,至人力资源部领取《辞职申请书》。

2)经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收回《辞职申请书》并提供《离职交接表》与离职员工,简单交代其去各部门办理工作交接。

3)待离职员工办理完毕上交《离职交接表》时,检查各项交接工作是否交接完毕,相关的各部门是否已签字确认,确认办理完全后,收回其厂牌、工作证,签字确认。

4)将离职人员资料交给经理审批,审批完成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离职员工名单中,完成后将离职员工资料归档。

3.转正

1)按合同约定转正时间到期的或申请提前转正的人员,至人力资源部领取《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并由本人写一份书面的转正申请书一并交至部门领导考核、审批。

2)部门领导根据转正申请人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就《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做出考评,并给予相关意见。

3)经部门签字同意转正的人员将转正考核表和转正申请书交至人力资源部审批。

4)检查上交的转正考核表及转正申请是否规范、完整,转正时间是否符合规定,部门意见是否明确,不符合或不清楚的则及时向领导请示,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5)将符合转正的申请交予经理审批,经审批同意的录入本月人事报表转正人员名单中,完成后将转正人员的转正资料归档。

4.调动

1)有关部门提出人员需求,由员工提出调动申请,经所在部门同意调出及接收部门考核同意接收后,至人力资源部领取《岗位调动申请表》。

2)由申请人填写岗位调动申请表,交至调出部门和接收部门审批,并由两部门写明调动时间和调动前后的薪资及考察时间。

3)经相关部门签字同意后,调动申请表交至人力资源部,核实调动是否符合规定、相关部门是否确认清楚。确认后,交至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经审批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岗位调动人员名单中,录入完成后将岗位调动者的资料归档。

二)招聘

1.网上筛选简历

公司目前的招聘需求比较大,在石家庄搜才网站上的招聘岗位和需求人数比较多,每天都会接收大量应聘者投递的简历。因此,筛选网上投递的简历也是一项关键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不是很关键重要的岗位,自己可以尝试着筛选。筛选简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例如相关工作经验、年龄、专业及其他关键因素,初步筛选出比较符合要求的,然后再进一步的甄选、面试。

2.电话预约面试

在通过第一轮的网上筛选简历后,接下来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电话预约求职者做进一步的面谈。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的简历需先下载打印、整理,然后根据主管的要求进行电话预约进行下一步的面谈。在电话沟通中主要是简单介绍公司现状、工作要求、薪资待遇、面谈时间地点及乘车路线等基本情况。

3.接待应聘者者

每天来公司应聘面试的人都比较多,包括经过简历筛选后电话预约的、看到招聘信息直接过来的以及通过本公司员工推荐的。接待工作主要是问清来访者的来历,同时提供相应的应聘登记表与应聘者,有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须提供初试测试题做简单测试,并指导其如何填写表格。有些需要现场考试的岗位或是来用人部门复试的,要带其去相关部门安排考核或复试。

4.面试

对一些非重要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谈,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主要工作技能、态度、心态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

五、对石家庄君豪网络设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议:

人力资源部是从之前的行政人事部更名而来,把人事转变为人力资源是一个战略性转变。人事工作包括人员的招聘、员工的档案管理、合同管理、薪资福利的制定计算与发放、考勤及休假管理工作等。现将人事的概念提升到人力资源的高度,则以上的工作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整的人力资源工作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包括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职位体系、培训开发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建设并完善企业文化,并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可以看得出,人力资源部正在积极地向人力资源方向转变。组织架构的趋向合理、职位体系的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引进、员工的一系列培训工作、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及改善,这些都足以说明,变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

六、总结

这次实习的具体工作有:办理新员工入职手续、整理人事档案、通知应聘者面试、打印复印文件等等,还跟着招聘专员参加了几次面试。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不断认识到: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次实习,自己收获还是很大的。感谢君豪网络设计给我这次机会。同时,在实习中也发现了自己有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吧。让这些自己已经意识到的压力转化为上进的动力吧。

学生实习报告范文三

一、实习目的

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前就从师兄那里打听到了有实习,那时候可以说是急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大家再也无法满足于课堂教学,尽管从同学朋友那里了解到实习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蓦然回首,转眼为期一周的铣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铣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铣工实习的有关的知识与我铣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心又激动。担心的是,如果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耀眼的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激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铣工实习就要开始了。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尊敬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

其实,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铣工实习是机械类 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铣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铣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铣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铣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铣工是最累的!铣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铣工的常用设备有铣工工作台、台虎铣、砂轮等。

二、具体内容

本次实习,我主要是做铣工,所谓铣工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加工零件的设备)进行零件加工的技术工人,分为初级工、高级工。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

铣工的操作要求如下:

1、铣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铣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使用砂轮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在铣台上进行操作加工时要有防护网。

5、毛坯和加工零件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排列整齐、安放平稳,要保证安全,便于取放,并避免碰伤已加工的表面。

6、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时,工件一定要夹牢,加工通孔时要把工件垫起或让刀具对准工作台槽。

7、使用钻床时,不得戴手套,不得拿棉纱操作。更换钻头等刀具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击打钻夹头。

铣工的实习目的:

1.了解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范围。

2.了解常用铣床的组成、运动和用途,了解铣床常用刀具和附件的大致结构与用途。

3.熟悉铣削加工的加工方法和测量方法,了解用分度头进行简单分度进行的加工。

4.在铣床上正确安全工件、刀具并完成对平面、沟槽等的铣削。

以上是铣工的基本知识,实习时我时刻牢记的内容,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之处。

接下来说说我的实习经历了。

1.第一节理论课上,老师首先强调铣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老师详细介绍了铣削加工的概念、特点、加工范围及有关的物理量,并带领我们参观讲解卧式、立式铣床的组成部分、联系讲解完上面的内容,老师带领我们来到铣床上,详细介绍了如何装夹工件及有关操作,如何进行平面的铣削。

2.练习的时间到了,我们5个人一组,分别在铣床上铣削平面。从最简单的开机、停机,到装夹工件,再到对刀、吃刀直至最后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我们小组取得喜人的成绩。

3.由于我们刚开始是在立式铣床上铣削平面,因此我们小组和别的小组交换机器,我们到卧式铣床上练习。卧式铣床铣削平面速度就是快,只可惜,学校的两台卧式铣床的油泵坏了,工作台的横、纵、垂直进给三个方向的自动移动也都坏了,还好,我们人手充足。最终,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下,一个个合格的工件顺利诞生。

4.第二天实习,难度有所提高。理论课上,老师讲解了铣床上常用的刀具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讲解了如何铣削沟槽后,我们就开始我们的工作。沟槽的加工可比平面难多了,为了保证工件的精度,我们处处小心,每一个操作都小心翼翼,结果有的工件还不合格,也许是刀具的原因吧!

5.平面、沟槽的联系已告一段落,我们也开始了我们的小测试,在老师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工件的加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顺利通过测试。

6.第三天实习,难度更大了,本来既要练习铣削台阶面又要铣削等分零件的,但时间有限,我们只练习阶梯的铣削,对了等分零件,我们只利用万能分度头进行等分,并未在铣床上加工。

三、经验总结

1.通过实习,对铣削加工的特点、加工范围,对铣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用途都有深刻的了解;已经具备独自完成对工件测量、平面、沟槽加工,更换、安装刀具的能力;已达到实习目的

2.铣床的操作简单易学,但操作过程中也不可松懈,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我们知道了铣工的主要内容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4.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铣工实习培养和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铣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的所学的知识。

6.我们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老师们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

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7.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取得的劳动成果精美的螺母、螺钉等。这些曾经让人难以致信的小铁器,竟然是自己亲手磨制而成,这种自豪感、成就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8.作为金属切削加工中常用方法之一的铣削加工,由于使用多刃多种类刀具铣刀的主运动又是旋转运动,故铣削加工效率高,加工范围广;另一方面,铣削加工的工件尺寸公差等级一般为IT9-IT7级,表面粗糙度值较低,又适合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因此铣削加工成为金属加工中得到普遍的推广。

我相信,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铣削加工一定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工业生产开辟出新辉煌。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触,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两年后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铣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

另外像铸工和看似简单的拆装,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这次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邹顺明,男,51岁,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人。

曾先后获四川省劳动模范、德阳市劳动模范、德阳市优秀村委会主任等荣誉称号。

“自己不致富,不配当支书”,这话深深印刻在邹顺明的心里。他说,如果一个不懂经济、不会管理、不善经营的村支书,是很难让村民信服的,只有自己先致富了,才有本领和底气带领村民共同过上好日子。

邹顺明说话语速快,办事不拖沓。“我们村里的干部都不用每天坐班,上午开会后就留一人值班。要是都在办公室坐着,能有什么出路?干部也要把自己的产业搞好,才有说服力,不然怎么带动老百姓。”

每天一早醒来,邹顺明都会将当天的安排、村里的事务、公司的工作在脑海中过一遍。“只有脑勤,做起事来才能有序。”他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三有三带三勤”。做事要有原则、当家要有人和“财”、工作要有业绩,是邹顺明的准则。带头求学、带头做人、带头致富是邹顺明多年来业绩的体现。脑勤、脚勤、嘴勤是邹顺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

养鸭赚来“第一桶金”

从1998年担任村主任起,邹顺明就在思考要发展什么才能让老百姓致富,而且还得是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投资得起的”。

友谊村距广汉市城区约11公里,离城区近,发展工业受限,只有农业一条出路。经过一番考察,邹顺明决定开办养鸭场,先摸出门路再带领村民干。

先前搞运输的邹顺明在养鸭方面是个门外汉,但他通过自学和四处“取经”,将养鸭场办得有声有色,第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养鸭真的赚得到钱!”村民们放心了。接着,邹顺明自费组织有养鸭意愿的群众到成都周边地区参观学习,并免费传授自己的养鸭技术和经验。

村民邓杨泽在外地打工,一个月仅赚1000多元,邹顺明劝他回来养鸭。“我那时没钱修鸭圈,邹顺明帮我联系信用社贷款,加上借的钱一共投资了10万元。”2003年,邓杨泽办起了养鸭场,不料由于当年“非典”肆虐,前两批鸭子都亏了本。在邹顺明的鼓励下,邓杨泽坚持了下来,养鸭场逐步走上正轨。如今,邓杨泽早已搬进了280平方米的新房子,还在市里买了铺面做生意。

2003年6月,广汉市三水鸭业专业合作社在友谊村成立,这是全省第一家养鸭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运作,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全面带动了全村肉鸭养殖,还辐射了邻村上百户群众。从1998年到2006年,邹顺明养了8年鸭,纯利上百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友谊村人尝到了养鸭带来的甜头,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友谊村有养鸭户300余户,年产销商品鸭20万只,创经济效益400万元。

让土地生钱,赚取最大效益

“你的葡萄这么好吃,咋不多种点?”2010年的一天,邹顺明到四组去处理问题,刚巧碰到谢大爷在采摘自家种植的葡萄。邹顺明在聊天中得知,谢大爷的儿子谢丰瞻原本开办机械加工厂,因工伤落下残疾,2009年承包了90亩地种葡萄,但由于资金有限、人手不足,没法扩大种植规模。

回到村办公室,邹顺明算了算成本:种植葡萄每亩成本仅三四千元,收入非常可观。效益这么好,为何不扩大规模、推广给更多的村民呢?他立刻召开会议,跟村干部们商量发展葡萄种植。

“那时,很多村民还按照传统观念种粮食,一年赚不到1000块钱,为啥不种植更有经济价值的葡萄呢?”邹顺明分析了种植葡萄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村干部们都纷纷表示赞同。会后,邹顺明又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成都龙泉驿等地学习取经。

不久之后,村里成立了广汉市友谊田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谢丰瞻的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现在政府出面,葡萄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重视,以前出现雨季葡萄地被水淹的情况会逐渐改善。专合社还申请了中央财政补贴项目,现在已进入验收阶段,我们的葡萄种植向现代农业发展了。”谢丰瞻说。

“葡萄基地由村里两三个村民承包,风险都由业主承担。每亩土地的流转价格是1300元,有的村民以前种一年的田也赚不到那么多,现在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每天都可以挣几十元。”邹顺明说,“还有很多村民看到业主种葡萄效益好就跟着种,面积虽然小点,普通村民也承受得起,我协助他们申请贷款,或者借一些钱给他们。”如今,友谊村葡萄种植规模已达到500余亩,每亩至少能带来1-2万元的收入。

“一村四品”的发展格局

易家河坝从前只是个“烂河坝”,在2000年时每亩60元的价格都没人租。现在,邹顺明带领村民将1350亩的河坝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区,目标是创建3A级风景旅游区。

“我们发动全村群众,并邀请省市水产专家为打造水产养殖观光区出谋划策,组织养殖大户去福建、眉山等地参观学习,将传统养殖转变为高密度养殖,从前一亩收获200多公斤鱼,现在可达到3000公斤。”邹顺明说,“鱼增产了但还是没有增收,饲料、人工成本都没有改变,我就想怎么才能让村民提高鱼的单价。”

在易家河坝观光区,村民养鱼办农家乐,周末时游客来垂钓、观光、休闲娱乐。“举个例子,村民养的鱼拿去卖是6元一斤,游客自己钓的鱼可以卖12元一斤,农家乐烹饪的鱼要卖24元一斤。这样一来,村民的收入上去了,我们的旅游品牌也打出来了。”邹顺明说。2013年,友谊村水产品产量达4000余吨,渔业产值7000万元,建成10多家特色农家乐。

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是邹顺明开的。邹顺明说:“刚开始没人敢投资农家乐,我就带头先开,让他们看到效益。”2011年,邹顺明将投资200多万元开办的农家乐交给亲戚打理,现在一年的利润能达到30多万元。

舒军与人合伙经营四星级农家乐“水都鱼庄”,去年的营业额达到300万元。农家乐23名员工都是本村村民,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观光区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现在也没想过要赚好多,目标是3年不亏本。主要是带动村民就业、致富,每年工资都要发几十万元。”舒军笑着说,“相当于是给员工赚钱。”易家河坝观光区解决了全村6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如今,友谊村“一村四品”的格局已经形成,肉鸭产业、葡萄基地、休闲观光区、粮食基地成为村中主要的产业支撑,未来“第五品”大闸蟹养殖目前还在积极探索中。而邹顺明现在主要经营汽车运输公司,年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经营的饲料门市年销售量达上千吨。2013年,友谊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村集体资产达7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独立的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它既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1]这项发端于英、美等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为我国工程教育界认同,并悄然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展开.正确认识、把握和顺利实施这项工程,对于改进工程教育,提高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目标引领,将专业认证准备过程变成学校办学的学习和持续改进过程

实际上,工作指导问题就是确定工作的目的(目标)、方法、步骤、力量使用、资源分配和衡量标准等问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的目的应是培养出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工程专业人才.目标明确之后,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目标,其前提是学习和研究.

1.1全方位学习研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提出了3项目标要求.其中,第二项的表述是:“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2]“毕业时的要求”共10项内容.第1项:“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第5项:“…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第8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等等.[2]从中不难看出,每一项都涉及相当宽泛的知识领域,都需要有课程作支撑,都需要有教学实践去完成.因此,这10项内容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思考和理解并用行动去落实的目标.“学生毕业时的要求”就是学校办学的目标之一,或者说,既是教师的教授和指导目标,也是职工们的服务目标.要实现“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目标,这就需要到社会上去作广泛的调研.从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来看,学生毕业5年后,按国内的标准,在技术水平上一般都能达到我们中国的工程师水平.[3]但是,按国际标准,至多只能达到助理工程师标准.在一个大的项目中,毕业5年后的技术人员,一般只能够负责其中的一个小项目.比如:汽车发动机专业的毕业生,五年后,一般能够独立负责汽车发动机盖的设计.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者可能会认为这个目标定得太低.其实不然,西方国家正规的大企业里的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年,基本上处于实习阶段.以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他们必须学会零件加工工艺中几乎所有设备的操作使用.第二年,可以固定到一个基层技术岗位去跟着别人从事具体机加作业,以便了解操作工序、作业动作和作业环境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第三年至第四年,转岗熟悉其他相关岗位.第四年到第五年,到企业经理和他们自己都认为比较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一到两年后,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特别是有了对工艺流程、作业技能、有关设备性能的了解和掌握,对现有产品特性的了解,也就是说,经历了上述环节的缎练,他们就可以独立地负责不太复杂的零部件设计和生产工艺安排.如果按西方国家的标准,从我们现在的课程教学安排和学生实习、实践情况来看,毕业生5年之后,一般还很难能达到助理工程师的水平,尽管许多人都拥有国家认定的工程师职称.如果把握目标不准,我们的工作努力可能就会偏航,所以,要很好地学习领会.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专业认证标准”.逐字逐句研究,掌握内涵,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其次,要走进大、中、小型企业,走向社会调查了解有关情况.目前在到国外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集外国企业,特别是在英、美外企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听取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以及职称晋升中的相关情况.第三,请校内有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教师座谈各自的成长经历和体会.通过这些活动,用现实教育师生并加深对工程教育实质、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的理解,再反思我们工程教育现状,寻找改进办法.

1.2全员学习研究

现代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都有这样的趋势: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关注学生中的一般群体,又关注特殊群体,甚至要求校方能够体察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1869-1909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的CharlesWilliamEliot认为,大学应充分满足和发展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有“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很好地执行落实”以及“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等明确要求.这些都不是教师讲完课,考完试,给个分数,就万事大吉.学校不可能开设有关课程,但是,学生不能不学习.每一名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校方不能统得过死.以学生自习为例,如果学校晚上9点就关教室的灯,学生就不能在教室学习;如果我们的图书馆夜间11点就关灯,或者以人少为由关灯闭馆,那么,需要继续学习的学生就不得不回寝室继续学习,从而影响别人休息;如果学生寝室楼管人员在夜间11点就锁门,学生想在别处学习都成问题.如果分管领导各自对分管工作负责,以“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原则,施加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可能就不会照顾到少数有特殊学习习惯的学生利益.所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应当成为我们全体教职工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学校应各自定位,分级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层级之间,应当相互交流彼此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防止出现大的偏差而影响行动的协调性.

1.3认证与改进相统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涉及面广,牵扯的单位和部门多,特别是涉及教育理念、指导思想和课程内容设置上的变化.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等“毕业要求”的达成,必须由领导把关、党委决策,充分理解有关要求,从而有可能采取措施以满足“毕业要求”.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出现争论不休的问题时,应当由有关专家来负责解释.对于需要在教学中改进和实施的具体事项,必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当然,机关协调、党委决策、领导督办,并组织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认证准备过程不是单纯的经验总结过程,而是学习、总结与改进相结合的过程.总结是学习,改进更需要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把学习贯穿于这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交流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换对问题的看法,从而促进认证准备工作和教学与科研的持续改进.

2严密组织实施,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这里“组织”既包括学习的组织,也包括工作的组织.在专业认证准备过程中,学习和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结合的纽带就是组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项工程的圆满成功将是“组织”的成功.通过组织学习,不断深化认识,抓住本质,抓住核心,抓住关键.通过组织学习与工程实施,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促进学生为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而努力学习、实践.同时,这一工程实施过程,可以让我们认清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培训、引进、调整等途径,改进管理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师解决工程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可见,准备和通过专业认证的过程,既是对我们组织能力的检验与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教师和优化师资与管理队伍结构的过程.

2.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人、财、物等所有要素,还需要社会力量给予协助.所以,学校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来强力推进.这个机构不仅是学校领导层面,而且还应包括各学院(系)机关各部门;不仅要建立领导机构,而且要建立组织机构.学校层面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领导小组,它下设计划协调组,主要负责计划安排、进度掌控、内外协调;工作指导组主要根据工作计划安排;负责督导各有关单位抓好落实,控制质量;教改推进组主要根据专业认证准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归类,研究教学改革,制定改革方案,持续推进改革;综合保障组主要负责提供相关保障.

2.2制定“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方案与计划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控制要素和工作协调的重要依据.抓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备工作这一工程,必须要有科学健全的方案和计划.不仅学校层面要制定它,而且各系及各工作小组都要以学校的方案和计划为依据,在制定总体方案和计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地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当以正常的教学、科研安排统筹人员、资源和时间安排.不能因为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备而影响正常教学与科研.第二,时间要服从效果.实施这项工程不能没有紧迫感.但是,也不能将时间定得过死,时间要服从效果.作为工作协调的重要依据,在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过程中,一定要事先征求各相关方意见.第三,以保障教学和科研活动正常运转为前提,做好专业认证工作相关保障.第四,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及时修改完善方案和计划.

2.3制定并分阶段落实奖惩办法激励是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完成好这项工程也少不了激励.由于此项工程是正常教学之外的任务所以,应当实施正向激励,一般不实施负激励.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不是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都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内容与要求完全相符合的.因此,缺少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要补齐;错误的做法,要纠正;特别是教师思想认识和教学科研能力,通过这次认证应当有所提高.对于少数能力低下、在短期内又难以有效提升的教师,可作必要的调整、转岗、甚至淘汰.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所必需的课程教学和工程作业指导教师,学校应全校范围内加以调整;学校内部不能解决的,由学校向社会公开招聘.

2.4建立并运行反馈和协调机制反馈是控制工程和管理工作中消除偏差、达到标准要求或达成目标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和工作机制.有效控制专业认证工程质量和工作进度必须建立并运行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它主要包括:报告制度、汇报制度、检查制度、会议制度、奖励制度及相关保障条件等.协调是指各级、各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在思想认识、计划安排和工作实施上认同、配合与调整,以适应目标指向、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不论学校还是各单位都要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图和工程进度表等,定期组织会议检查和审查相关工作.通过反馈和协调这两种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和掌握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领导、管理和研究等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今后的调整使用作必要的信息储备.

3全员参与,探索和推进教学改革

实施这一工程目的在于系统反思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检验和培训师资,进一步完善教学与科研的支持条件,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通过持续改进,为社会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工程专业人才.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领导全员参与,转变思想观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有关专家对于所实施的工程教育进行目标、要求、程序、方法、条件与成果的“过程评价”和“映证性评价”,而不只是“成果评价”.接受这样的全过程映证性评价需要从目标确立到目标达成,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展现.学校有关办学理念、社会定位、资源开发、教师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材选用、企业协作、试卷内容与难度等都应当体现工程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些离开学校领导人人参与是不敢想象的.工程教育是为工程领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工程领域属于应用领域.但是,工程领域既有应用,也有研究,并且,应当贯穿于工程教育始终.合肥学院早就将“应用型”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办学定位.但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不等于教学实施,更不等于教学实施、管理与保障等环节的全过程贯穿.学校应当以此为契机,领导带头,对教学实施、管理与保障作一次全面反思.通过反思实现更新工程教育理念,转变领导作风,改进领导方法.也就是说,领导既关注理论教学,又关注实践教学;既重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又重视实践场所建设、利用和管理;既培养和引进讲师、教授,又培养和引进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既鼓励师生参加“挑战杯”这样的全国性专业竞赛,又要扶持革新、创新成果投放市场;既要接受专家评审,更要接受市场检验;既要重视获奖档次,更要重视工程造价和社会效益.总之,要让工程价值观和社会效益观主导领导决策观.[2]

3.2职工全员参与,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职工是指教师之外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图书馆、实验室和餐饮部为例,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和学校餐饮部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天24小时对学生开放.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与中小学生不同之一是大学学习的研究性.这种研究性体现在学生既要探究原因,又要寻求办法.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或工作,特别是研究性工程作业往往需要连续性.比如:金属材料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处理过程中,一般不允许有间断.其实,在大学里,哪怕有一名学生在学习、作业,都应当确保这名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自由而不是受限,因为能成为顶尖人才并在社会上起引领作用的,总是少数而不是大多数.大学既要为大多数师生服务,更要为这些“关键少数”[5]师生服务.所以,学校要规定并教育全体职工,以服务教学为重心,转变对待学生的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既要让学生评教,也要让学生评价从机关到“宿管”和保洁工的服务,还要让学生评价我们的制度;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考虑少数学生的意见,直到每一名学生满意为止.蔡元培先生指出:“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6].因为一所思想禁锢的大学,充其量只能做一些诠释性研究,不可能有实质性创新成果.思想自由来源于学习的自由.笔者以为,大学生有学习的自由.学分制所体现的正是这一点.为此,校方要反思有关考评内容、方法和考评主体,促进教授方法和教学保障的改进.

3.3教师全员参与,推进教学改革

教与学在本科教育中,教,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工程教育内涵的认识和领悟,教授方法的运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担负工程专业授课任务的教师应当全员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备.学校教育具有整体性,任何一门课的缺失或低效都将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影响毕业生质量.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必须全员参与这项工作.从学习有关标准开始,研究“七项指标”的内容与关联,重新评估我们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学分定值,该增加的内容一定要增加,该削减内容一定的消减,该合并的内容一定要合并.重新评价教师队伍,该引进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引进,该培训的教师要培训,该转岗的教师要转岗.重新评价教授方法,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教授方法,使之适应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际上是工程师生长要求.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与改革,探索一条新的工程教育路子和一套办法,选择和编写一套与工程教育目标更加贴近、更能反映工程教育内容的特色教材.

3.4学生全员参与,拓展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

教育目标的实现永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应责无旁贷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体学生参与不等于每名学生取得同等的收效.学生的志向和兴趣点各不相同.但是,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是一致的.换言之,学生只有在完成必要的学习内容并且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算是合格毕业生.然而,由于我们过去对研究型与应用型,特别是与“工程应用型”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和把握不够,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方法运用、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学生的课程学习在导向和教授实施中受到限制.因此,应当在改进课程设置、教授方式和方法的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就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成才标志是成为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人类的一切工程,包括机械、电子、化学、电气工程等,都是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所以,不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与人的成长进步、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社会学、美学、逻辑学、历史、现代管理科学、应用写作等方面知识,使自己首先成为一名社会人,而不是成为“会走路的工具”.当前,还应当增设大学汉语课程以弥补高中阶段文理分科造成的学生对法定语言掌握的不足.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验证的方法,而且要掌握由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运作.所以,工程教育除了要安排教学实验课之外,还必须要求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学校应向工程类学生提供课程实习场所,并在课程中安排一定时间的课程实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企业中一定时段的工程实习,提交实习报告和企业的相关证明.只有完成并得到认可这一系列工程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才算实现.[7]工程教育不同于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还在于其技术工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在理论上懂得怎么办,而且要明白在工艺上怎么干,还要清楚成本核算、利润等有关经济问题.一张工艺上不能实现的图纸就是废图;一项不计成本的试验,算不上工程试验;一种没有成本核算的高等教育,也算不上应用型工程教育.所以,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投入生产一线和社会实践.一方面,学校应当教育学生破除“学而优则仕”观念,勇敢投身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这一教学要求.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为学生投入生产一线和社会实践牵线搭桥.就全社会而言,应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和社区接受大学生实习,从而将工程教育做得规规矩矩、扎扎实实.总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既需要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又需要做扎实的具体工作;既需要改革创新,又需要重复过去的劳动;既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又需要各级严密组织,还需要师生瞄准目标,共同努力去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EB/OL].(2014-11-14)[2015-03-19]http://baike.baidu.com.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4年修订)[EB/OL].(2009-04-16)[2015-03-19]http://ceeaa.heec.edu.cn.

[3]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78号)[EB/OL].(1986-04-16)[2015-02-28]http://baike.baidu.com.

[4]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基本素质模块构建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69-73.

[5].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安徽日报,2015-02-03(1).

[6]洪治纲.蔡元培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260

[7]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97.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加快*工业走廊发展的理论基础

加快*工业走廊建设,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要突出区域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充分借鉴和吸取其理论精华,以促进走廊地区又快又好发展。这里着重介绍有密切关联的后发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城市群理论等。

(一)后发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最早提出了后发优势理论。按照后发优势理论,落后地区在直接利用先进地区技术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技术成本,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低、技术范式和制度路径选择的便捷优势,使自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辅助战略,实现后来居上的跨跃式发展。

后发优势概念的提出,从微观角度看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比较优势而言。用好用足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跃式发展,其实质是对超常规、非平衡经济增长的形象概括。如日本、亚洲“四小龙”就是范例,说明利用后发优势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实施赶超经济战略是可行的。在利用后发优势获取“后起之益”方面有四个优势:①选择的优势;②途径的优势;③精神的优势;④学习的优势等。后发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体系,根据其中某些因素在后发优势中的突出地位,可以把后发优势划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突出资源优势的资源型后发优势;二是突出特定发展时期某些重要机遇的引导性的机遇型后发优势;三是强调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实现创新改造的创新型后发优势;四是注重经济结构的前后关联性的传导型后发优势;五是主张“强政府”的干预型后发优势。

(二)经济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良索瓦·佩鲁(Perroux)提出的经济增长极理论在战略重点的选择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它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总是首先由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使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之后再通过上述要素的流动或溢出效应,把经济动力与创新成果传导到可辐射的广大腹地。但是增长极理论有明显的缺陷,极化效应在一时期内弱化了周围地区加快发展的条件,扩大了核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在增长极培育形成后,只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政府行为有利于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扩散效应大到足以克服回波效应,就能使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该理论的应用主要有两种:(1)点轴开发理论。“点”是增长极,“轴”是流域或交通线。具体思路是选择若干资源较好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再在轴上确定增长极,再重点开发较高级的中心城市和发展轴。(2)网络开发理论。含三大要素:一是“节”点,即增长极的各类中心城镇;二是“域面”,即沿轴线两侧“节点”所吸收的范围;三是“网络”,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及交通、通讯网组成。它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与促使区域经济成长方面有重要作用。

增长极理论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以不平衡发展为手段,以加快实现区域平衡发展为目的,它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构筑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等三大增长极,通过三个极点构建增长轴心,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经济整体起飞,这实际上就是增长极理论的成功运用。长三角和珠三角以不足全国2%的土地和1/1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约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先行区和“大教室”,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重要借鉴。当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也是增长极理论的具体实践,最终将有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产业集群理论

1.产业集群的含义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简称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l998)。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属性和地理积聚特性。从专业化属性看,产业集群的成员构成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能与技术培训、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从地理集聚特性看,产业集群是产业关联企业及其相应的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用公式可简约地表示为:

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龙头)+产业链(龙身、上下游)+特定空间竞争力集聚+各类支撑服务体系(政府、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客户和行业公会等)

2.产业集群的特征

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表现特征为:(1)相近性。主要指地理位置上的相近性。(2)完整性。主要指产业链条的完整性。(3)集中性。主要指产业领域相对集中,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4)规模性。主要指企业数量足够多。(5)竞争性与合作性。主要指产业集群内存在激烈的竞争以及纵向的合作。

3.主要流派的观点

国外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中,主要有以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为代表,基于直接经济因素的产业集群竞争理论,以及以“新产业区”、“加利福尼亚”和“北欧学习型经济”这三个相似学派为代表,强调非直接经济因素重要性的产业集群竞争理论。前者认为企业从产业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通过本地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微观层次的企业间由于地理接近性形成中观层次上的产业集聚,使本地化经济和外部经济得到加强,产生协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后者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和技术要素,强调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区域的创新能力(Isaksen*),同时强调特定的资源和制度背景是区域产业增长或衰退的重要因素,企业间的非市场关系,如信任、习俗、文化结构和非编码化的知识被视为极其重要,具有促进创新、鼓励企业家精神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产业集群的主要动力机制从“经济因素”(如外部规模经济)转变到“社会—文化的区域根植性”(如包括信任和非交易独立性在内的非市场形式间相互作用)。

4.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按不同标准可归纳为不同的模式体系。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可划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和无形大工厂式五种模式。

(1)轴轮式产业集群。轴轮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日本的丰田汽车城是轴轮式集群的典型代表。

(2)多核式产业集群。多核式集群是指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这三大全球知名企业带动了众多规模不同的汽车企业。

(3)网状式产业集+群。网状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意大利比较广泛,如马尔凯大区佩扎罗省的木器家具产业。

(4)混合式产业集群。混合式集群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

5.产业集群理论的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战略一般有“工业园区”和“板块经济”两种载体。在国外,产业集群战略以“板块经济”载体占多,以“工业园区”载体占少。在中国,由于城乡经济结构差异、东西部地理环境差别等特殊国情,“板块经济”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工业园区”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全国31个省(市区)得到成功实践。加快*工业走廊建设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南昌、九江两极,在*、沿江两线,在24个工业园区,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努力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优势,促进*工业走廊又快又好发展。

(四)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产业转移是产业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规律与空间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欠发达区域而言,是推动其经济现代化重要的外在变量。

1.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如上海—南京、杭州—镇江、嘉兴的局部扩散和上海—北京、天津的大范围扩散)。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造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2.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主动承接发达地区梯度转移的产业,增产业发展动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1)国际产业转移。遵循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发展规律,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欠发达和国家和地区加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除英国等少数国家外,其余发达国家均为追赶型的现代化模式。国际间产业转移最典型的案例当数东亚地区。从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出于全球化战略的考虑,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日本的产业结构迅速得到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NIES)转移。此后随着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继向外转移,带动了亚洲新兴工业国家与东盟国家和地区(ASEAN)的产业升级,从而形成了以日本为雁首的日本-NIES(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ASEAN(东盟国家和地区)的“雁行”发展模式,并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创造了“东亚奇迹”。

(2)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则是美国。美国西部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和采矿业有很强的比较优势,随着技术与运输成本的降低,这一优势进一步强化。美国早期开发阶段,制造业工厂通常设在靠近原料地,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工厂逐步向产品销售市场转移,从而促进了美国工业由东部扩张转移到西部,由北方扩张转移到南方。

(3)我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我国有灿烂夺目的古代农业文明,近代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及时发展工业文明的机会,文明古国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由于外部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内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展进程缓慢。与此同时,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二战”时期的战败国和“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以及拉美国家牢牢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世界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通过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3.7亿元,是1978年的37.8倍,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五)城市群理论

1.城市群理论的内涵

城市群是在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于是,把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为城市群的形成创造条件,并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作用,不仅成为城市群理论的主要研究课题,而且成为很多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内容。当然构成城市群的基本空间构架既可能是以一、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若干城市组成,也可能是由多个规模相近的大中城市组成。

城市群具有地理和经济双重属性,地域性、群聚性、中心性和联系性是城市群的基本特征。(1)地域性。城市群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具有特定的空间地理范围。(2)群聚性。城市群是若干城市的集合体,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城市,或者说城市分布达到较高的密度。(3)中心性。城市群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为核心,这些城市成为城市群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和扩散源,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组织和主导作用。中心城市可能是一个,出可能是多个,因而城市群既可以是单中心型,也可以是多中心型。城市群的中心性不仅指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体中处于经济活动的核心,而且也意味着中心城市在整个城市群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立。(4)联系性。城市群的联系性特征是指城市群内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并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联系性是由城市群的中心性必然派生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意义的城市群与地理学意义的城市群的重要区别。

2.加快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伴的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26年来,城市化水平每年增加0.92个百分点。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新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很大。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农业和农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地区就业、生活,将是中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

第二,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从各国城市化的模式看,当城市化进入一定阶段后,城市群已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日本的东京、阪神、名古屋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65%的人口和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伦敦、巴黎、米兰、慕尼黑和汉堡组成的五边形大都市区,集中了欧盟40%的人口和50%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67%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大纽约区、大洛杉矶区和五大湖区三大城市群地区。与经济集聚相伴,人口也呈现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如*年同1945年相比,日本全国人口增长了76%,而同期三大城市群人口增长了174%。

第三,我国城市群建设需要新突破。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极。但是这些地区的空间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所减弱,今后的主要总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中国现在有53个大都市区,居住着全国人口的53%,占全国城市人口的43%,产出的GDP占57%,二三产业GDP占60%。其中多数大都市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都市区有可能成长为更大的城市群地区。政府要通过制度完善、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等措施,在城市群空间布局上,逐步形成以沿海、长江为带,主要铁路线为轴,十几个城市群为主体,城市群内经济经社生态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分工协作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布局的空间格局。

3.城市群主要发展模式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有多种。在国际上,一是以城市主导型的城市群发展“欧美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大体上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漫长演进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群形成和市场化、工业化的互动过程,形成了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二是以政府主导型的城市群发展“墨一印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城市群推进的速度相当快,人口高度向大城市聚集,城市群迅速发展。但是城市群发展缺乏经济基础,社会问题相当严重。政府主导的城市群发展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从长远来看,它不能解决城市及城市群中增长的动力机制问题,并导致城市群之间的不平衡增长,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我国珠三角在发展中走出了由点轴开发到网络扩散的模式。改革开放后,深圳崛起,以广州和深圳为双中心的城市群体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的结构特征。近年来,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惠州、肇庆等相继进入大城市之列,双核模式逐渐向网络化、多中心模式演化。香港和澳门回归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又以新的组团方式出现,东西两翼形成深港、珠澳两个极点,珠三角和港澳共同组成大珠三角城市群。

二、*工业走廊状况分析

(一)*工业走廊区域界定

上世纪90年代,*工业走廊建设主要沿*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展开布局,走廊北起九江市,南经省会南昌市抵南昌县向塘镇,按铁路里程计算全长为161.4公里,包括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南昌、新建、永修、德安、九江等五个县,属于走廊形地带和单轴开发模式。*工业走廊是全省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区域。

为充分发挥*唯一对外港口城市九江市及153公里长江岸线资源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把*工业走廊打造成我省大开放的平台和载体,建设成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从而形成*最重要的经济带和区域增长极,提升*走廊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新世纪、新起点应将南昌和九江两市整体纳入*工业走廊区域范围,并把交通优势和临江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将*工业走廊的内涵从沿路开发,拓展到沿路和沿江开发并重,从单轴模式向T形双轴模式转变。

目前,*工业走廊的地理范围应包括南昌、九江两市的7区13县1市1局;核心区域分布于沿江(长江)和沿路(*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两侧,包括7区8县1市,即南昌市的西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湾里区、青云谱区、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九江市的浔阳区、庐山区、永修县、德安县、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

(二)*工业走廊资源概况

*工业走廊位于*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地势南高北低,系垄岗低丘、河谷平原及侵蚀残丘地形,区域内大部分为第四纪冲堆积平原,并有庐山、云山、梅岭等中低山和部分丘陵岗地。这一区域既沿长江黄金水道,又沿京九铁路大动脉,处在国家沿长江开放开发和京九经济带这两大战略部署区域的重要区段,不仅显示出独特的区位优势,而且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走廊地区土地总面积2622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5.7%。耕地面积4111平方公里,占走廊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5.7%。森林覆盖率为37.9%,活立木蓄积量2758万立方米。

2.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年末,走廊地区人口911.7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3%。人口密度为347.6人/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5倍。就业人员279.6万人,占全省的23.5%,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为47.1∶23.9∶29.0。

3.水资源。走廊地区北靠长江,东邻鄱阳湖,南有赣江汇进,西有修河流入,水资源丰富。*年,年降水量1302毫米,水资源总量166.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5.74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49.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7.6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83亿立方米。

4.矿产资源。走廊内发现矿产资源近100种,金、铜、铅锌、锑、硫、萤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其中,九江市硫铁矿、铅锌矿、建筑用砂及玻璃用砂居全省第一位,铜矿居全省第二位。

5.科教资源。走廊地区是全省科技、人才和高中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有科技活动人员3.4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27万人,分别占全省的51.1%和57.1%。R&D内部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比全省高0.45个百分点。南昌有一所部级重点实验室、四所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一家部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全省三分之二的普通高等学校集中在走廊地区,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和专任教师分别达到44.9万人和2.8万人,占全省的91.6%和92.3%。南昌昌东和昌北两大高校新园区在校生设计规模为20万人,目前已有师生12万人。走廊地区还有中等专业学校37所,职业中学51所。

6.旅游资源。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匡庐之秀、鄱湖之美、楼阁之名于一身,有庐山、云居山、石钟山、梅岭、龙宫洞、滕王阁、浔阳楼、烟水亭、柘林湖、星子天沐温泉、安义千年古村群和举世闻名的鄱阳湖候鸟保护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岩溶岩洞景观琳琅满目。

(三)*工业走廊经济基础简析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工业走廊成为全省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区域。

1.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年,走廊实现生产总值1127.2亿元,占全省的32.2%,比人口比重高1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236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5倍;财政总收入137.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2.2%,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501.89亿元,占全省的27.6%,比人口比重高6.3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渐趋完善。交通运输方面,走廊上建有4D级南昌昌北国际机场、4C级九江庐山机场,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的航线达40多条;铁路有京九复线、浙赣复线、武九、合九和沿江铁路(铜九段)等若干条线在走廊内交汇;全省已建成通车的1500多公里高速公路使走廊全面形成至省内的“四小时经济圈”和至长珠闽的“八小时经济圈”;九江港是东西水运、南北水陆中转的主要枢纽港,外贸码头有4个5000吨级的集装箱和散货泊位。电力能源方面,走廊地区有装机容量165万千瓦的两个大型火力发电厂和装机容量42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新的电源点也正在抓紧建设,成为华中和华东地区重要电力基地;走廊周边的丰城电厂和黄金埠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372万千瓦,远期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信方面,光缆、程控、微波、移动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完备,全省以南昌和九江为中心的快捷信息传输网络已经形成。

3.开放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走廊地区拥有九江出口加工区、昌北国际机场,九江是全省通江达海唯一的大通道,南昌地区开通了海铁联运。走廊地区招商引资水平高于全省和全国。*年,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9.91亿美元,占全省的48.3%;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比全省和全国分别高2.4和3.6个百分点。走廊地区是全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年,海关出口11.62亿美元,占全省的58.2%;出口依存度为8.5%,比全省高3.8个百分点。

4.工业化水平较高。*年,走廊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3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3.03亿元,均占全省的38.8%;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的比重为92.2%,比全省高1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9.29亿元,占全省的55.7%;走廊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占全省的40.5%,比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高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44万元/人·年,比全省高20.7%;企业资产负债率64.2%,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

5.开发区建设生机勃勃,产业集聚效应初现。走廊地区有工业园区24家,累计开发面积87.5平方公里,投产工业企业1641家。*年,走廊内24家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3.85亿元、利税42.03亿元、从业人员24.5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园区的47.8%、44.9%和32.9%,分别占走廊内规模以上工业的59.2%、60.1%和75.0%。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有2个、20~100亿元的有3个、10~20亿元的有4个。24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各有特色,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快速发展中,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以家电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星火工业园区已具备10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产量全国最大亚洲第二,初步形成以单体有机硅为上游产品的产业集群。*年初,已有18家从事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开发和研究的企业进入星火工业园。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经形成以石化、汽车为主导产业的石化工业园区和汽车工业园;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内服装加工企业初具规模等。

6.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年,走廊地区粮食产量307.03万吨、肉类产量35.5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7.0%和16.1%;牛奶、禽蛋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54.5%和31.3%;农业商品率为72.3%,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走廊是全省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全省7个商品棉基地县有5个在该地区,棉花产量占全省的70.4%。走廊有4个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南昌县的粮食产量在全省商品粮基地县中名列第二。走廊养殖水面达11.87万公顷,占全省的32.6%;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34.2%,其中,虾蟹贝类、珍珠等特种水产品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47.4%和62.4%。

7.商贸、物流、旅游业日益繁荣。走廊地区是全省的商贸、物流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有316家,占全省总数的54.7%,实现销售额519.7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7.7%。九江港客、货运输量分别居长江主要港口的第二和第四位;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年进出港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占全省民航旅客运输量的90%以上。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3.23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67.58万户,分别占全省的32.2%和39.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1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1.3%。走廊地区旅游资源的品位高,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共有星级饭店55家,客房7820间,分别占全省的37.9%和49.0%。*年,境外旅游人数达11.47万人次,旅游创汇3386万美元,分别占全省的39.0%和42.5%。

8.金融、证券、保险体系健全。走廊地区是全省的金融、证券、保险业中心,已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在赣分支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银行体系。*年末,走廊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24.19亿元,占全省39.4%,比生产总值的比重高7.2个百分点。走廊内江南、国盛两家综合性证券公司有资格推荐企业上市,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的条件较为优越。保险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年保费收入26.51亿元,占全省的33.1%。

9.城镇体系健全完善。南昌、九江两大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年,南昌市、九江市市区人口分别为204.7万人和57.6万人,人口规模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两个中心城市总人口261.3万人,建成区面积183.4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21个城市总量的37.7%和29.0%。两个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比全省城市平均水平高6.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3%,比全省城市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走廊地区县(市)域城镇发展较好。*年,走廊地区共有13县(市)域城关镇,总人口118.0万人,相当于全省70个县城关镇总人口23.6%。城关镇自来水人口普及率为83.6%,燃气人口普及率为70.9%,分别比全省城关镇平均水平高4.0和12.8个百分点。走廊地区重点镇规模较大。*年,走廊地区建制镇131个,占全省建制镇总数的18.6%。建制镇总人口90.8人、镇区现状用地面积132.24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建制镇总量的20.8%和25.1%。

三、继续加快推进*工业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条件

继续加快推进*工业走廊建设,是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然选择。准确判断和把握走廊地区“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机遇挑战,是落实走廊地区系列发展举措、实现各项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面向未来,走廊地区既有加快发展的许多有利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重要意义

1.从全省看,建设*工业走廊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南昌有综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中心城市优势,九江有全省唯一的临江优势(比如航运方面,南京通航的货轮为2万吨,芜湖为1万吨,九江为5000吨,南昌为1000吨,樟树只有400吨),在我省石油、矿石、煤等重要资源的新增需求完全需要外购,即新增生产总值主要通过国内、国际市场实现的背景下,重点建设*工业走廊,进而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是最佳选择。

2.从国家战略看,中部省份在重点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国家利益所在。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东部地区因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恶化的情况下,保护和提高中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确保国家粮食在数量和品质上的双重安全,具有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选择适宜地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既是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观的体现。*年以来,总理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要求尽快落实到资金、政策和产业布局上。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农业政策措施可能惠及三农各个方面,而工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只能有选择地集中在区位较优、带动力较强、示范性较好的地区。*工业走廊作为一个经济区或增长极,在中部地区最早规划和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继续加强*工业走廊建设,有利于*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得到国家更有力的支持。

3.从区域看,构建增长极是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集中力量,聚焦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施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用好发展机遇。

4.从国际、国内看,以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是各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国际上,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日本沿太平洋开发(经济重心东京、大阪、神户),韩国三次开发(汉城都市圈,釜山沿太平洋带,韩国东线开发),都是以增长极带动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典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构筑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三个极点构建增长轴心,带动东部地区经济整体起飞。

(二)有利条件和机遇

1.走廊地区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对外和对内开放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这是走廊地区最大的优势之一,“对接长球闽,融入全球化”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走廊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扩展了走廊地区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特征比较明显,重化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力、竞争力较强,产业配套能力和体系较为完整;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市场意识较强,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较高。

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经济全球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会更加迅猛,将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东盟、亚太以及世界经济的加速融合,为走廊地区扩大出口、引进技术和资金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明显加强,欧盟在统一货币的基础上,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统一宪法),全球各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将继续发展;亚洲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经济合作将继续深化;我国包括泛珠三角、大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将继续发展。这一切将为走廊地区在区域合作中加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与世界经济运行逐渐趋于一致是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的重要表现,就是说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形成对我国的巨大需求,扩大我国的外需,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面临全球性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经济梯度和产业梯度的累积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性较大,有知识化国家(或称发达工业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主要国家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部分拉美国家)、半工业化国家(东盟国家、中国等)和农业化国家(非洲部分国家、尼泊尔、蒙古国等)。从产业层面上分析,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不仅出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分化,而且区域的产业分工呈现出梯级分布特征: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间、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国际分工格局的新变化、经济联系的深度与广度,将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使欠发达地区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知识经济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从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以知识、人才为基础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为赢得全球竞争的优势,抢占全球产业结构的制高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基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战略,纷纷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到全球,以产业海外转移为手段,进行大规模的结构重组和升级,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新的产业转移浪潮。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能够弥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内资金的不足,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其国内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

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国内产业转移已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依靠区位、劳动力与政策的优势,承接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根据统计,*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76美元,而上海市人均GDP已经达到6680美元,接近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水平,上海市与贵州省人均GDP之比超过了13:1,我国经济梯度已经明显产生。按照国际惯例,东部发达地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劳动力、土地等投入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企业的利润率开始下滑;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也应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为保持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以东部地区为龙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产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以及运输量大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正在逐步形成,从而带动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地域分工的调整。

4.全球制造业向中国流动的趋势明显。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会加强,将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对走廊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与融合,为走廊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持久的动力。世界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正在把我国推向制造产业链的最终环节,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与我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亚洲四小虎与我国经济结构比较相近,但我国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世界经济的这一发展格局把我国推向了制造业链的最终环节,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加工基地,为我国经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样这也是走廊地区难得的机遇。

(三)不利条件和挑战

1.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同中部六省其他区域经济增长极比较,*工业走廊仍然存在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较弱、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比如,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多万,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全省60%的城市分布于此,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一半,其发展规模远远高于*工业走廊地区。“武汉1+8城市圈”,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九城市,直径为200公里,总面积占全省33%,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占全省的70%以上,土地经济密度大大高于*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设区市,人口占全省13.3%,而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3.2%,其人口经济密度明显高于我省*工业走廊地区。对比中的差距既是发展的压力,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2.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激烈。目前,整个长珠闽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集聚功能大于扩散功能的状态,梯度转移出来的产业面临围追堵截。一是中西部地区竞相承接,产业转移供不应求。新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都先后把大开放、工业化列为各自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尽管*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但效果正在递减。二是产业转移在东部地区内部进行的趋势增强,没有出现大规模向中西地区转移的现象。东部沿海各省市都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状况,如广东有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江苏有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浙江有发展滞后的西北地区等,各省市从统筹各自区域发展出发,制定有力政策措施,引导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融入全球化”上,承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地区总体上竞争不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东盟、印度等国家开放意识增强、开放水平提高,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加上不具备东部沿海的港口优势,竞争处于不利位置。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第一,走廊地区甚至全省的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全省人均煤炭、铁矿的基础储量只有全国的7.4%和17.2%,石油、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对外(省外、境外、国外)依存度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第二,走廊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特征比较明显,这阶段将导致能源、重要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的紧张。重化工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较长、产业带动力强等特点,重化工业行业及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大都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大都对交通运输需求巨大。如美国在重化工业阶段油电煤钢产量大,增长快,占世界比重高。第三,走廊地区重化工业阶段将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许多重化工业(如化工等)的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另一方面,一些重化工业产品(如汽车)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世界范围来看,氮氧化物的60%、一氧化碳的78%、炭化氢的50%是由汽车交通引起,我国城市大气中由汽车交通所造成的污染占50%以上。第四,当前经济粗放型增长特征比较明显。从全省看,每亿元GDP消耗的煤炭是全国的1.14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比全国低6.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比全国低3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全国的4/5。走廊地区的增长质量虽然好于全省,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仍然比较明显。随着走廊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那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支撑走廊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

四、推进*工业走廊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工业走廊发展的指导思想

*工业走廊“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的要求,全方位深入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以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强动力,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工业发达、社会文明、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的新兴城市群,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极,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工业走廊发展的基本原则

1.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在科学发展中率先崛起。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是须臾不容放松的第一要务。培育创业精神,激活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尽快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工业走廊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在发展动力上,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良性互动,增强走廊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大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在全省率先形成比较完善的、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3.在增长方式上,坚持加快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于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转移到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用低成本、低消耗、高产出、可持续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取代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流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在开发步骤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由点到线到面逐步展开。当前先集中力量使2个部级开发区和22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加快沿江产业带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向线和面拓展延伸,使之成为对全省加快发展起带动作用的强大经济板块。

5.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四个面向”、“三个为主”、“五个协调”。“四个面向”即面向市场、面向沿海、面向国际、面向未来;“三个为主”即以做大、做强、做优支柱产业为主,以高销售率、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以现代第三产业为主;“五个协调”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贸工农协调发展,科教文卫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6.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坚持发展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尽可能将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地理空间上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生产经营网络,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大规模生产,使每一个企业都在互动中分享生产、销售、信息及辅助等方面的整体规模效益,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7.在技术政策上,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以人才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运行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促进大型企业普遍建立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8.在城镇布局上,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功能互补。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建设可持续发展、集约式的*城市群,在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南昌和九江这两座城市集聚,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核型城市群。

9.在生态环境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方针,在开发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优势,将*工业走廊建设成为经济发达、资源节约、生态优越、环境友好的区域。

(三)*工业走廊发展的战略定位

1.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紧紧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依托走廊核心地区的区位、机制、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加快建立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国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国内惯例接轨的生产服务体系,形成沿江和中部地区重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2.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在*率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区域性进出口商品集散枢纽。依托南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建设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投资高密集区。依托九江出口加工区及24个工业园区,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加工制造基地。

4.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缩小区域差距的传导纽带。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开放,增强走廊地区的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使走廊地区成为对接长三角、融入全球化,辐射赣鄂皖湘,缩小东中部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5.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构筑与国际、国内接轨的多层次、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把走廊地区建设成*外向型物流的主通道、中部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南北陆运和东西水运转运的主枢纽、全国物流网络重要的节点,使现代物流业成为走廊地区的优势产业。

6.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打造世界景观、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使旅游景点融入区域性和国际性旅游精品线路网,使旅游产业成为走廊地区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使走廊地区真正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7.力争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城市群落密集区。环绕南昌和九江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使不同层次的城镇功能在一个比较密集的空间范围内相互联动。通过高速、大容量的现代化交通轴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和经济距离,形成交流和交易快捷、频繁,产业集群比较发达,技术和资金相对密集的新兴城市群,提升走廊的区域竞争力。

五、*工业走廊的发展目标预测

(一)*工业走廊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密集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0%以上),建设成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落密集区(城市化程度达65%以上),建设成为开放程度高、外向型明显的开放型经济密集区(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达15%),使走廊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1.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走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0亿元,年均增长13.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2%,其中:南昌市23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走廊地区68.5%;九江市1060亿元,年均增长15%,占走廊地区31.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25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60∶3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

2.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强化,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到2010年,走廊地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占全省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5%,总量达到1050亿元,其中:南昌市735亿元,年均增长22%,占走廊地区70%;九江市315亿元,年均增长25%,占走廊地区3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年均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

3.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外向度显著上升。民间资本和外资大量引入,成为走廊地区投资、消费、出口、生产的重要主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2010年,走廊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4亿美元,占全省的62%,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达到33亿美元,占全省的68%以上,年均增长18%。

4.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走廊地区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

5.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走廊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方针,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以城市为依托,以壮大经济总量和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着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培植新的财源,增加就业岗位,真正把2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对接长珠闽和融入全球化的前沿区。

1.到2010年,*工业走廊2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60亿元,占走廊地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

2.到2010年,24个工业园区完成销售收入3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现利税总额290亿元,安排就业200万人。

3.到2010年,建成工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工业园区18个以上,其中超100亿元的工业园区10个以上,超200亿元的工业园区4个以上。

(三)沿江产业发展目标

1.沿江开发总体目标。到2010年,沿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占九江市生产总值的8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约5000美元。

2.产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沿江产业实现突破、形成优势,工业增加值达到285亿元,占九江市9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4∶33。

3.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并合理利用沿江自然和生态环境资源,坚持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到2010年,长江九江段保持三类水质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能源建设。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建设以电力为主,合理增加火电,积极开发水电,着力发展风电,努力推进核电,保持走廊地区的发电能力适度超前,到2010年在*工业走廊形成510万千瓦发电能力。积极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醇醚燃油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交通建设。以增强走廊地区对外通道能力和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为重点,进一步形成以南昌、九江为枢纽,以京九铁路、浙赣铁路、*高速公路、长江及赣江航道、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九江庐山机场为骨干,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相结合的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到2010年,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约500公里;鄱阳湖、赣江*吨级的Ⅱ级航道通行能力;昌北、九江机场稳定的国际国内航线50条。

(五)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加快构筑走廊区域旅游网络和旅游精品,打造世界景观、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到2010年,走廊地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0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98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4090万人次,境外游客29万人次。

六、*工业走廊的产业规划与布局分析

*工业走廊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要求为:增强六大能力,抓好三大产业。增强六大能力,即增强重大基础工业生产能力,增强重大加工业制造能力,增强聚集力强、人气旺的商贸旅游发展能力,增强特色鲜明、贸工农结合的农业产业化能力,增强以电力、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创新能力。抓好三大产业,即做大做强重大基础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现代商贸旅游业。

(一)工业规划与布局

分层次展开工业布局,依托中心城市,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力争到“十一五”末,在*工业走廊地区形成以基础工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特色传统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1.基本任务

(1)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企业。鼓励采取合资嫁接、强强联合、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大重点企业的资产重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以建设重大项目为抓手,在走廊地区尽快形成若干以骨干企业、上市公司为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竞争力强、市场覆盖率高、发展爆发力大的企业航空母舰。到2010年,力争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和江铃汽车集团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南昌钢铁等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大力激发民间巨大的创业潜力和强烈的创业热情,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推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开放除法律法规禁止的所有投资行业和领域,坚决消除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满足社会需要、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机制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构筑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核心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在走廊地区发展一批“专、优、特、精”中小企业。

(3)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知名品牌。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把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在重大装备研制、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科技创新等方面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增强走廊地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以特色化和系列化为目标,迅速形成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升走廊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2.产业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南昌作为中心城市适宜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九江作为临江城市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优势,在*工业走廊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基础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和化学工业、特色冶金、新型建材、现代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

(1)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汽车、航空、船舶、机械、机电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尽快形成机械基础件—关键零部件—先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汽车工业坚持走开放与合作的道路,靠大联大,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务用车、家用轿车和越野车,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零部件配套水平。航空工业鼓励国际合作和投资多元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重点型号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船舶和港口机械工业走规模化和专业化并重的道路,提高设计开发水平,重点发展油轮、散货轮等高等级船舶以及工程船、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加快发展集装箱、港口装卸设备、港口运输设备等港口机械及零部件制造业,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港口工业。机电设备制造业大力提高现有机械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发电机组、移动电站和智能楼宇控制器系统、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数控机床、整流变压器、大中型电机、水轮发电机组等产品。

(2)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和突出走廊地区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优势,尽快形成电子元器件—现代家电、数字信息产品、软件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把握行业发展前沿和动态,突出整机扩产、重要零部件配套,采取独资或股份转让、异地新建或就地改造等多种途径,积极发展技术先进的产品,如特色电子元器件、现代数字显示产品、空调和空调压缩机、冰箱无氟压缩机等产品,争取在8寸晶元片、单晶硅、新型光电子器件、新一代手机等高新产品的开发中取得进展。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的合作,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研制,积极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3)石油和化学产业集群。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尽快形成基础石化原料—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合成材料的化工产业集聚。按照专业化、集聚化、规模化的要求,积极发展大型化工企业,注重提高化工产业的技术含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力争扩大原油加工能力,积极调整石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三烯一炔”和苯系有机原料,加快开发石油化工中下游系列产品,鼓励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聚合物等三大合成材料。根据市场需求,着重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有机硅单体及其精深加工。

(4)特色冶金产业集群。以特种钢为重点,尽快形成钢铁冶炼—特种钢材—金属制品的冶金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需求,着重在产业链延伸深度加工上拓展重大项目。通过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切实提高特种钢材的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冷轧薄带、镀锌板、涂镀层板、螺纹钢、细径高强盘条、拉丝盘条等优特钢产品,扩大无缝管、高压锅炉管的市场优势。

(5)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尽快形成大中型干法水泥、新型铝材和塑钢、新型涂料、轻质建材、中高档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6)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以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为目标,按照GMP和GLP改造的要求,尽快形成规范化种植—标准提取与加工—新药研发及生产的产业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重点发展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新型保健品等领域,加快发展医疗器械生产。

(7)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巩固现有纺织服装产业为基础进行布局,形成原料(棉花、蚕丝、化学纤维)—布料织造—整理、印染—品牌服装加工的产业链,不断提高棉纺、针织、印染等产品的档次,扩大工业用布、中高档面料生产,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和产业装饰用面料、聚酯无纺系列产品、中高档纯棉系列产品,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和品牌服装的市场占有率。

(8)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形成以功能性特色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烟草工业。以高附加值出口农产品为重点,形成种子种苗开发—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增值—出口创汇的外向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在食品的深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方面开发重大项目,着重推进粮食、油料、畜禽、水产、果蔬等农产品精深加工。

3.产业重点布局

在区域布局上,南昌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建设十大产品制造基地:即汽车生产基地、飞机生产基地、空调生产基地、光电产品生产基地、机电设备生产基地、建材和新材料生产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造纸生产基地;九江主要以港口为依托,发挥大物流的优势,重点发展石化、建材、冶金、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加快形成以重工、化工为主的临港产业带。

(1)汽车工业。把规模集聚作为汽车工业布局的首要条件,建设以南昌江铃汽车集团和九江昌河铃木公司为依托的汽车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和发动机,引导零部件配套企业和相关产业围绕江铃和九江昌河集聚。到“十一五”末期,形成75万台整车、5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80%以上由走廊内企业配套。

(2)航空工业。以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为主体,加快现有主导产品的改进改型,大力发展教练机、强击机、K8出口型飞机、农林飞机、小型通用飞机以及无人飞机等重点型号产品,重点进行麦道直升机和轻型公务机等转包机型的生产和组装。到“十一五”末期,形成30架K8高级教练机、300架麦道直升机生产能力。

(3)船舶和港口机械工业。根据比较效益原则和资源禀赋条件,船舶产业集中布局在九江沿江地区。依托九江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以中船九江公司、九江银兴造船厂、九江东海船业公司为龙头,通过企业联合与兼并,重点整合沿江地区的造船业及船舶设计制造资源,促进企业规模集聚和产品升级,把九江建成国内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4)机电设备制造业。依托清华泰豪、江联、华源机电、银河江变、东元电机等核心企业为主体建设机电设备制造基地,强化专业化分工,注重采用信息技术大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积极发展大型机械和整机装备。

(5)现代家电产业。集中布局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奥克斯、东元空调、TCL、先科、美的等龙头企业,瞄准引进压缩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强建设产业配套协作区,尽快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

(6)电子信息产业。南昌依托晶湛科技、联创光电、新索丽、瑞显光电、鸿源数显、中国普天、先锋软件等核心企业,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人才密集、科技雄厚的优势,大力建设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九江主要布局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工业区,鼓励配套企业围绕3T光电和清华同方713厂形成集聚。

(7)石化工业。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化工业组团为基地,依托九江石化总厂,加快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延伸,重点支持九江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工程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把九江沿江地区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石油化工产业密集区。限制基础石化产业在九江沿江地区以外的区域布局。

(8)冶金工业。依托南昌现有的南钢、洪都钢厂两家核心企业,注重发展冶金下游产品,吸引关联性强的企业集聚,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特、精、优钢材产品,限制发展炼铁等冶金前道产业。

(9)新材料产业。走廊地区具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建设深圳方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联创光电为主体的半导体发光材料产业化基地、以江钨集团和南昌硬质合金公司为依托的钨制品材料基地、以晶安高科为依托的锆材料基地,力争到2010年把南昌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依托江铜集团的铜冶炼能力,建设好南昌高新区的江铜工业园,重点发展高性能铜板带、电解铜箔、新型合金铜管、特种漆包线等铜精深加工产品,形成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永修星火的有机硅产业,注重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建成国内最重要的有机硅产业基地。

(10)建材工业。主要依托沿江和沿*高速公路的大型建材企业布局。水泥工业围绕亚东水泥等骨干企业发展规模化生产,重点布局在瑞昌市(码头镇)、彭泽县、德安县、九江县等地;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依托巨石九江公司等企业,重点布局在沿江地区;新型建材及墙体材料重点布局在靠近主要原料来源的地区,如沿江、大型电源点附近,依托资源形成成本优势。

(11)医药产业。南昌主要依托江中药业、汇仁集团、诚志股份、济民可信、桑海集团、洪达医疗器械等核心企业,建设现代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重点发展中成药、化学原料药、新型保健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品,注重开发一、二类新药,培植药品种植基地。九江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在优质中药材GAP种植和开发、中成药加工、中药标准提取物、中药饮片等方面开发项目。

(12)纺织服装产业。南昌建设以银志服装城为龙头,以华源江纺、江涤、罗家集针织为主体的纺织服装基地,加强拉链、纽扣、水洗、中高档后染整等一系列专业化协作配套建设。九江的化纤纺织主要依托赛得利化纤(*)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布局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纤工业组团;棉纺工业主要布局在九江市区、共青开发区以及德安县、彭泽县、瑞昌市等地的工业园区,积极扩大规模和提高水平,九江市区的棉纺企业应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服装产业以九江市区、共青开发区为重点,努力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

(13)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业。根据产业特点和现有基础,南昌的食品工业依托南昌卷烟总厂、娃哈哈、统一集团、润田、汪氏蜜蜂、亚啤、雪津、阳光乳业等核心企业,重点发展卷烟、啤酒、饮料、方便食品、乳制品、休闲食品和保健品等七大类产品,并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食品制造业。九江的食品工业重点布局在共青开发区以及都昌县、星子县、瑞昌市等地的工业园区内,主要依托优势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粮油、水产品、茶叶、果蔬、特色家畜禽、茧丝绸等深加工,建设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群。

(14)造纸工业。主要以晨鸣纸业为依托,以高档造纸为重点,形成进口纸浆—纸或纸板—高档纸制品的造纸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档文化用纸、中高级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及特种用纸等产品。

(二)沿江产业规划与布局

沿江产业带重点壮大石油化工、汽车机械、建材冶金、纺织服装、旅游休闲、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培育现代造船、数字家电、环保能源、现代物流等四大新兴产业,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确立在全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通过对重点产业的规划与布局,形成五个重点发展区域:

1.机械和船舶制造、建材产业基地(西区)。以瑞昌市为中心,形成以瑞昌市黄金工业园和码头镇为依托,以江洲联合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亚东水泥等大企业为支撑的现代船舶制造、机械建材产业基地。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强化集聚效益,引进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中国的游轮和游艇生产基地。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临港工业区)。以九江出口加工区为依托,将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外贸口岸港区的腹地,整合港口资源,提高外向化水平,重点发展机械电子、汽车、数字家电等产业,形成以昌河铃木、清华同方713厂、3T数字光电、赛得利化纤、汇源果汁等企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商贸物流区(核心区)。充分利用长江港口水运优势,形成以九江港区、官湖港区、城市濂溪片区为依托,以京九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华东装饰市场、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国际汽车城市等十大商品市场为支撑的商贸物流区。

4.重化工产业基地(重化产业区)。以九江石化总厂和湖口金沙湾工业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石化、钢铁、冶金、电力工业,形成重化产业区。

5.轻纺、环保能源产业基地(东区)。以彭泽县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化工、皮革、造纸、建材工业,形成以帽子山核电、20万纱锭棉纺等项目为支撑的轻纺、核电工业区。

(三)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继续加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走廊地区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适度超前经济发展水平。

1.电力规划与布局

*工业走廊由南昌电网、九江电网供电,现有装机容量205万千瓦,有500千伏变电所2座、220千伏变电所13座、110千伏变电所28座。*年,走廊地区完成供电量91.45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为202万千瓦。“十一五”时期走廊地区电力和电网建设的重点是:

(1)电力。尽快建成2×60万千瓦新昌火力发电厂、4×30万千瓦洪屏抽水蓄能调峰电站。加快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确保建设好2×33千瓦南昌燃气电厂。加快启动环鄱阳湖风电开发,争取开工建设1~2个风电场。积极推进九江彭泽帽子山核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

(2)电网。新建500千伏变电所1座,扩建2座,改造1座。新建500千伏开关站1座。新建220千伏10座,扩建11座。相应新建500千伏线路480公里、220千伏线路298公里,改造220千伏线路110公里。

2.交通运输规划与布局

按照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要求,加快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完善走廊地区整体路网结构,增强综合运输能力。“十一五”时期走廊地区交通建设的重点是:

(1)铁路。尽快完成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加快建设铜九铁路、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南昌枢纽西环线,适时开工建设南昌至九江的城际轨道交通、向莆铁路、京九线电气化改造等工程。

(2)公路。加快建设南昌绕城高速公路乐化—生米段(41公里)、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九江段、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九江—瑞昌段(49公里)、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二桥及连接线段(13公里)等4条高速公路。走廊地区国道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省道至少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南昌市区、九江市区至各县(市)通二级以上公路,县至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绝大部分乡镇至行政村通油(砼)路。

(3)水运。继续加快赣江、鄱阳湖水运主通道的升级改造,建设与长江多式联运相配套的集装箱码头及货场,建成多用途码头。力争完成赣江南昌—湖口段156公里Ⅱ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赣江东河段87公里、修河永修—吴城段35公里Ⅳ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加快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布局,重点建设好九江、南昌两个主枢纽港,提高码头泊位吨级结构,提高机械作业水平,调整港口功能结构,适应专业化、集约化运输的发展趋势,同时加快九江港两翼的彭泽、瑞昌、湖口等港区建设。九江港新建阎家渡、官湖两个新作业区,建设2个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南昌港重点建设鸡鸣山、东新、五星、周家、昌东、樵舍等6个港区,8个1000吨级泊位、2个500吨级泊位,其中鸡鸣山港区为集装箱专用港区。

(4)航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加快建成4万平方米候机楼、8万平方米机坪、延伸400米跑道等扩建工程,使机场等级由4D提升到4E,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的主要辅助机场。九江庐山机场重点改造机场通讯导航设施,完善其他保障服务设施,力争*年复航。

(四)农林水规划与布局

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着力提高走廊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大型油料基地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等工程的实施,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提高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业的比重,提高养殖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突出抓好走廊地区的优质棉基地、早熟梨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畜禽水产业,在南昌、九江郊区发展优质奶牛养殖专业户和饲养场,利用走廊内水网密布的条件,大力建设虾蟹养殖加工产业区、珍珠养殖加工产业区、龟鳖养殖区。

2.林业建设。通过点、线、面结合,以点控面,面带相间,形成具有走廊特色的林业体系。大力实施绿色银行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等工程,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态优势,重点建设好环鄱阳湖森林生态圈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苗木花卉、木本药材、经济果木林、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形成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良性机制。

3.水利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继续建设完善鄱阳湖区保护耕地5万亩以上或保护重要设施的重点堤防设施,加强南昌、九江及沿线县城的河段堤防建设与综合治理。加大九江长江干流等重要江河河段的河势控制和清淤疏浚力度,切实加强重点河段崩岸整治和河道整治。加快现有机电泵站等排涝设施的更新改造,加强城区、粮食主产区及鄱阳湖区排涝工程建设,提高低洼地区的排涝能力,逐步提高排涝标准。积极推动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走廊地区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确保病险水库隐患基本消除。

(五)第三产业规划与布局

全面推进走廊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旅游、物流、金融、房地产、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构筑“多层次、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旅游产业。突出“一山(庐山)一水(长江)二湖(鄱阳湖、柘林湖)一古城(浔阳)”的旅游资源特色,切实解决庐山旅游管理体制问题,打破区划界限,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组建庐山旅游股份公司,强化旅游资源统一营销。突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把南昌、共青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旅游资源统一整合,形成红色精品线路。突出生态旅游的品牌,近期把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庐山生态旅游区、柘林湖生态旅游区、修河生态旅游区做大做强,打响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与文化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共青(庐山)国家高尔夫球场、共青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工业走廊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精心设计风格多样旅游线路,合理配置交通、旅行社、饭店、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要素,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抓好*工业走廊旅游市场营销,推进走廊与上海、广东、浙江的旅游合作,建立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

2.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走廊的交通枢纽作用和区位优势,按照“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思路,加快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大型物流园区为平台,以港口码头、车站、批发市场等物流节点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和配送中心为重点,积极发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物流业。加快商品批发市场向中高级批发市场转变。南昌重点培育洪城大市场及农产品、果品、生猪、肉食品、水产品、日用品、建材、摩托车、汽车及配件等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十大区域性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九江着力培育京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华东装饰材料市场、鄱阳湖水产批发市场、九江花卉苗木市场、九江国际汽车城、京九天马建材家具城、南方粮食交易市场、九江果品批发市场、九江旧货交易市场等九大中心市场。加快建设好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形成长江流域大米以九江为中心的全国粮食市场新格局,使之成为指导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全国性粮食交易市场。在沿走廊的各城镇,依托产业基地、商业及消费区或运输枢纽,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充分利用庐山的品牌优势,建设好庐山国际会议中心,以承办好每年的赣台经贸洽谈会为契机,整合走廊地区资源,使*工业走廊纳入全国性的展览网络,把会展业培育成走廊的都市型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金融服务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地方、民营外资等金融机构竞相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为*走廊加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各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机构数量,营造国有、民资、外资等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相互竞争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率先在南昌和九江组建城市发展银行,创造条件试办民营股份制银行。着手建立融资租赁网络和服务体系,完善二手设备市场,加强租赁设备的流通性,降低出租人的经营风险。多渠道增强融资能力,搞活融资机制,拓展信托贷款、法人帐户透支、买方信贷、风险投资等业务,积极探索和尝试收费权质押、出口退税质押、订单质押、应收帐款质押、保全仓库业务、联保协议贷款等信贷新品种。按照自主、平等、信用、互利的原则,多形式发展银企合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银企关系。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多形式、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如政府组建、政府运作,政府组建、市场运作,市场组建、市场运作,尤其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担保机构,逐步形成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民办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组成的担保体系。改进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在简化担保手续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反担保、抵押、质押等防范措施,协作银行合理分担部分风险,税务部门减免有关税费,促进信用担保机构良性发展。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加大金融秩序整治力度,在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和金融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企业及个人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制度,增强企业及经营者的诚信观念。

4.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加快发展和完善二、三级市场,培育、规范房屋租赁市场,鼓励居住性购房,控制投资性购房,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发展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装修服务等房地产服务业,形成现代房地产业和住宅服务业发展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南昌、九江市区加强城区整体规划设计,围绕美化人居环境,围绕适应人流物流扩大趋势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新区地块的房地产开发,注重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改善综合品质,实施信用住宅、品牌小区和品牌企业工程,合理发展风格多样、品味较高、功能完善的中高档商品房和住宅区,推广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积极推进设施配套、运行高效的现代商务区建设,同时要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规模,切实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走廊各重点城镇围绕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重点建设分布合理、连片开发的普通商品住宅。

七、*工业走廊区域发展重点分析

经济节点和重要产业带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把走廊上2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和沿江产业带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带动*工业走廊跨越式发展。

(一)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

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区、南昌小蓝工业园区、新建长堎工业园区、安义工业园区、南昌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昌南工业园区、南昌市向塘开发区、南昌民营科技园、南昌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开放开发区、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安工业园区、九江沙城工业园区、瑞昌工业园区、湖口工业园区、彭泽工业园区、武宁工业园区、修水工业园区、都昌工业园区、星子工业园区等24个工业园区为平台,着力优化综合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1.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高新区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应用软件、生物医药、资源深加工、机电一体化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全省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全区进区企业达68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75%以上,有上市公司和上市控股公司13家。*年,完成销售收入200.05亿元,从业人员5.3万人。“十一五”时期发展方向和定位为:充分依托省会城市和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构筑资本融资、自主创新、人才支撑、社会保障等四大体系,注重实现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特色的新突破,实现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新突破,建成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使之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辐射中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

2.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开发区形成以格林柯尔、奥克斯为龙头的现代家电,以奔驰中客、江铃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中国普天、L-COS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年,完成销售收入141.2亿元,从业人员4.9万人。“十一五”时期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为:发展壮大现代家电、汽车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

3.南昌小蓝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区内入驻企业368家,投产110家,在建176家,基本形成医药医疗器械、汽车汽配、机电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年,完成销售收入61.0亿元,从业人员2.6万人。“十一五”时期发展方向为:围绕五大支柱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聚。通过加强与江铃、长安、福特三大汽车企业的合作,在汽车制造方向找到快速突破的切入点,着重发展壮大汽车汽配和机电加工产业。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4.九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51.95平方公里。全区工业企业达190余家,初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等为主的产业基础。*年,完成销售收入26.5亿元,从业人员2.9万人。“十一五”时期发展思路和定位为:以出口加工区、综合工业组团、汽车工业组团为主平台,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的关联项目入园建设,利用产业的聚集优势和链变效应,走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动力,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通过引进与吸收并举、建设与改造同步,全面拉动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提升产业质量,把开发区建成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

5.共青城开放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开发区初步建设成为了以服装纺织、生态休闲、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滨湖生态城。*年,完成销售收入8.8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十一五”时期发展思路和定位为:建成国际国内著名服装品牌承接和培育的载体,生态人文旅游度假的休闲胜地,青年学习和交流创业的平台。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6.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区内累计引进投资13.5亿元,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卡博特公司等国内外专业企业,现有有机硅高新技术企业20家,已开发有机硅下游产品40余种。*年,完成销售收入13.2亿元,从业人员2500人。“十一五”时期发展思路和定位为:以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产品生产、研发为主导产业,以提高我国有机硅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硅产业基地。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二)九江出口加工区发展

九江出口加工区于*年6月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依托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面积2.8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东至白马岭、西至*高速公路、南至双瑞路、北至彭塘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分为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即起步区的范围为东至外环东路、西至*高速公路、南至绿冬路、北至凤栖路,规划面积0.987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为1.823平方公里。

九江出口加工区对于推进*工业走廊跨越式发展乃至全省加快发展都有着关键性意义。要充分发挥九江的口岸优势,整合资源,提高外向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外向型企业入区聚集,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扩大外贸出口,把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先导区、高新技术的聚集区和出口创汇的重点区。到2010年,力争九江出口加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到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0亿元。

(三)沿江产业带发展

沿江产业带主要是指152公里沿长江岸线区域,包括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和彭泽县三区一市三县,重点建设范围为东至彭泽县马当镇、西至瑞昌市码头镇、北至长江、南至武九线和规划中的铜九线,涉及84个乡镇,可供开发面积760平方公里。

沿江产业带是*工业走廊的重要开发带。要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构筑生产要素集聚的平台和载体,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带、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轴心的城镇密集带、以自然人文景观为内容的大江风貌带以及集约型开发示范区、现代商贸物流核心区的“三带两区”开发格局,把沿江产业带建成承接国际和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及武汉经济圈辐射的主战场、联系长三角与武汉经济圈的纽带、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物流中转区域。

八、*工业走廊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分析

以产业为依托,加速走廊地区人口有序集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走廊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南昌、九江对*工业走廊的带动辐射作用,把*工业走廊建成大中小城市相互呼应、功能互补的新型城市带,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大幅度提高走廊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一)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做大、做强、做优、做活南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利用两个极点的双向经济辐射能力,带动整个走廊地区快速发展。把南昌加快建设成为制造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善、集聚扩散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一核五片”组团结构,实现“一江两岸”布局,大力提高南昌在商贸、金融、科技、教育、信息与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对走廊的辐射能力。到2010年,南昌城市人口达到2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30平方公里。把九江市加快建设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港口城市、重化工业带、区域物流中心和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加快沿江开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产业支撑。到2010年,九江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二)加快培育形成城市群

围绕南昌和九江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以*高速公路和长江岸线为主轴,在走廊地区形成中心城—中小城市—重点镇的城市体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由工业重镇、商贸集镇、交通枢纽型城镇、物资集散型城镇、旅游带动型城镇、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城镇构成的*工业走廊城镇网络。按照规划科学、经济发达、功能健全、特色明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要求,着力建设33个重点城镇。

1.沿路重点城镇建设。建设好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共青城、德安县、永修县等6个沿路卫星城,力争各城市人口超过20万。重点建设南昌市的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11个重点城镇,九江的涂家埠、艾城、军山、江益、甘露、蒲亭、宝塔、马迴岭、沙河街等9个重点城镇。

2.沿江重点城镇建设。建设好九江县、瑞昌市、湖口县、彭泽县等4个沿江卫星城,其中九江县、瑞昌市城市人口超过20万,湖口县、彭泽县城市人口力争超过15万。重点建设码头、武蛟、白杨、港口街、新合、金鸡坡、新港、双钟、马影、凰村、流泗、红光、芙蓉墩、龙城镇等14个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

(三)全面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水平

以县城和重点城镇为基础,找准优势,强化特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六个经济”,推进“两化”进程。

1.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实质就是最广泛地调动和激发“发百姓创家、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情,走立足自身、自主创业、自我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放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准入领域,推进内、外资待遇一体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活百姓创业的潜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发展工业经济。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培植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一是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丰富和劳动力廉价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二是集中力量搞好县域工业园区的规划、开发、管理和运营工作,为工业化搭建良好的平台,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实现集约发展;三是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骨干和拳头企业,增强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等优势企业的同时,抓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带动整个产品结构升级,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五是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公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工业的发展活力和整个县域经济实力;六是依托核心企业和中心城市,发展配套经济。

3.提升劳务经济。县域经济既要富县,又要富民。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要务。大力发展和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就业培训、中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职业介绍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对较高素质劳务输出的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4.扩大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求发展。开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借助外力求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抓住新的机遇谋求发展,构筑新的开放格局促进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全面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以商养商、全民安商转变,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实效,扩大利用内资和外资的规模。

5.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是农业人口密集区,农民富则县域富,农民兴则县域兴。各县应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确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形成合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区域布局,有选择地重点培育几个以种养业、加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引导农民建立各类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使之发展成为未来我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龙头”形式。加快涉农企业上市步伐,促进龙头组织超常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县、乡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6.加快城镇化。城镇化上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标志。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建设、管理和经营城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品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城镇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优势,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增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用工制度,消除一切不利于城镇发展的政策,为城镇化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的聚集规模效应,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城镇所在位置和特色,发展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推动型、旅游开发型、生态经济型城镇,避免“百城一面”。

九、促进*走廊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1.培植壮大支柱产业,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以结构调整、扩大投入为主线,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壮大和发展走廊地区的支柱产业,全面提升走廊工业整体竞争力。

2.做优做强工业园区,打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着力提升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产业链式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加快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程度高、商务成本低的高成长型工业园区。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走廊发展空间。加快与长珠闽地区对接步伐,加快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平台。

4.加快培育上市企业,为走廊加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依托优势产业培育上市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上市企业,依靠改革转制培育上市企业。

5.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走廊加速发展的人才科技支撑体系。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振兴行动。

6.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走廊地区可持续发展。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集约经济,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上一篇: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新闻宣传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