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2 22:45:43

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 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30-03

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其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的重要特点。机械工程专业的实践基础是从事复杂机械装备设计、先进装备制造、机电系统控制与监测研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此,机械工程实践环对机械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起步时间较短,开展机械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可进一步完善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发挥机械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使学生较深入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及开发技能,同时满足机械工程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愿望。要达到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2]。

1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及方向的确定

充分考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及工程能力培养要求,才能确定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3]。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该领域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及系统的设计、分析、试验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现代制造工程,机械性能分析、设备故障诊断、状态监测与维护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技术,工业设计的研究与设计方法。具有从事机电新产品、制造装备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实践技能水平高,掌握先进设计、分析、检测、制造等现代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的高级人才。

由机械工程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现代设计与方法、先进制造与装备、机电系统测控与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向。

2 培养环节的设计

2.1 实行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特点,该领域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可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的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校导师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并且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学校导师应在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入学一学期内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企业导师一般由学校导师所合作的单位内具有高级职称且具备丰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应在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入学后一年内确定。双导师以学校导师指导学术、企业导师指导工程实践的模式为主。学校导师主要负责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特别是理论部分)的指导。学校导师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负责。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中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应经常交流情况,切磋经验,互相配合,共同指导从而保证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4-5]。

2.2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性毕业论文设计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6]。学位论文形式可根据行业特点,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课题最终成果,要以具体的设备、系统来体现。学位论文完成后,按有关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学院组织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审议,充分考核其实践能力,验证课题论文具体实物成果,然后才能将相关材料上报研究生院,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获得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3 实践课程的设定与实施

3.1 现代设计与方法实践能力培训

现代设计与方法实践能力培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现代设计与方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该实践通过使用ProE绘图软件和PowerMill软件以及数控机床来实现零件从设计到加工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首先学生通过使用ProE软件来设计出需要的加工零件,然后将绘制好的加工零件导入到PowerMill软件,通过此软件来实现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所需要加工轨迹代码,在仿真检验后将代码导入数控机床中来实现零件的加工。图1为学生完成的零件三维造型及加工轨迹设计。

3.2 先进制造与装备方向实践能力的培训

先进制造与装备方向实践能力的培训是培养学生在对先进制造与装备的认知基础上的实践能力。该实践课程培训在西门子840D SL数控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如图2所示。教学试验台上配有针对机床常见情况(如运动、故障报警、加工状态)的演示盘,通过各种信号灯的显示可模拟机床的刀库的旋转、换刀以及机床辅助动作的状态。学生可进行西门子840D-SL系统的连接调试、西门子840D-SL系列S120伺服轴调试、西门子840D-SL系统参考点建立调试及故障诊断、西门子840D-SL系统所用Step-7 PLC指令编程与调适、ShopMill CAD/CAM编程实践、PCU单元OEMs HMI扩展界面开发与编辑、SIMATIC WinCC flexible开发工具包的使用及数控加工程序测试,完成图形仿真训练。

3.3 机电系统测控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电系统测控与技术方向的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对测试和控制技术的认识与实践能力。该实践通过数据采集卡来实现对模拟量的采集和数字量的输入输出控制,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数据采集卡是如何将外界的模拟量转换成电压,然后将电压转换成人们熟悉的数字值;明白数据采集卡是如何控制数字量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编程来实现对直驱试验平台的控制。通过该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先进制造与装备的概念,还能够使学生明白如何通过上位机来调用动态链接库函数,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图3是学生通过变成编程软件实现的简单测控界面。

4 结语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通过上述环节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掌握机械工程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可为我国制造行业提供实用型科研、技术人才,间接促进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宝营.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15,13(25):120-122.

[2] 郑鹏,吴建权,沈会祥,等.“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22):207-209.

[3] 《设备监理》编辑部.工程硕士培养应以行业队伍建设需求为目标――访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主任高彦芳副教授[J].设备监理,2013(2):34.

[4] 郑文轩,杨瑛,田贝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154-155.

[5] 刘昱.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利弊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7):66-67.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是省内唯一一个为煤炭行业输送矿山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人才的专业。根据煤矿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的要求,按照建设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要求,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德育教育为根本,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要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深化“三大”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的必要前提。目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术的卓越性,而是要满足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领域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层次与学校定位、专业建设基础、现有师资和教学资源。全面了解国内、特别是国内知名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和相关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调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制造方向培养目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和总结提炼,研究制定机械工程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实现的建设目标、采取的保障措施等。

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体现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1.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把握好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和学时比例。为实现机械专业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能力素质培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类型上,根据学生特长和意愿,实施两种类型的培养:一是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选择优秀学生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在培养模式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采取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开展3年本科理论知识学习加1年企业生产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每年选拔15名优秀学生开展“3+1”人才培养。“3+1”培养模式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前三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及课程实验、通识教育实践内容;第二阶段是学生深入企业,实行“学校+企业”的双指导教师制,利用一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践内容包括学习企业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2.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邀请相关企业和部门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中,对常规学生的人才培养进行适当调整。对实施“3+1”人才培养的学生,在前期制定的“3+1”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企业,细化具体内容并进一步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以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突显实践能力培养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把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机械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素质教育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实践环节,更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课程实验方面,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增加综合训练项目的比例。注重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果;在生产实习方面,扩建实习基地,完善措施,确保实习质量,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选择相关实践企业参与实习考核标准的制定,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部分班级做生产实习校企双评试点;在毕业设计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继续深化学生毕业实习、就业、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改革。利用机械学科的设备优势,选取优秀学生做毕业论文、三维设计与仿真,其他学生加强专业基本训练,注重细节,杜绝假大空的毕业设计。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特点,引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定期为学生开设课程或进行讲座,以弥补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专业人才,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在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通过学历提高、企业挂职锻炼、名校盯课、聘请知名企业专家等途径,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对部分有发展潜能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部分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派遣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并且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关于实验师资的培养,改变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注重理论教师培养的思想,加强实验师资的培养与建设。同时,鼓励专业课程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研究中去,鼓励他们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创新,从而建立校企“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科研团队建设上,围绕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明确本专业团队学术研究方向,满足科研促教学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五、条件建设,加大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注重校内外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搭建较为完善的专业能力培养平台,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依托,制定分阶段、分目标的关于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搭建较为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校内职场模拟和校外顶岗锻炼为载体,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结合能力培养平台的搭建,制定了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期规划,分阶段确定建设目标;加强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学术报刊、网络视频等资料的建设。

六、结束语

在认真总结和分析上一轮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机械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和拟采取的做法是以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且操作性强。建设成果和经验对于机械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的调整,研究成果对其他专业建设及卓越工程师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管理模式;基地建设;过程管理

生产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使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1G4].改革前,生产实习普遍存在实习时间和质量无法保证、实习经费不足、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企业积极性不高、过程管理不严等问题.针对上述实习突出问题,我院机械工程专业开展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了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系列改革举措[5G6].

1生产实习的模式

1.1组织形式

目前,我院机械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采取统一组织、集中实习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生产实习采取分散和集中的形式.事实上,分散实习存在流于形式、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经费的使用不合理以及过程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同时,以前的所谓集中实习是几位教师自由组合,分批带学生到某企业参观实习,完成教学计划的任务,存在着走马观花的现象.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为切实将生产实习落到实处,学院采取了统一组织的集中实习方式.具体做法是以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由专业建设负责人、实践教学主任、教学科长及系主任组成管理小组,共同拟订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地点、分配指导教师、出思考题、拟定每天实习内容以及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科负责联系学生的住宿、交通、实习经费的预算、借款与报销等服务性工作.指导教师的职责就是根据实习计划的安排,按照实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

1.2实习教学管理机构

学院与企业共同商讨后针对生产实习的任务成立实习教学管理机构,具体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实习教学管理机构的主任是学院的教学副院长,主要是规划、协调生产实习教学计划及过程.学院副主任是实践教学负责人,单独设岗,并与学院签订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责权利协议书,主要负责整个生产实习过程.教学管理科完成实习过程的服务性工作,指导教师负责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内容.企业副主任是分管技术的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现场的协调.技术中心主要在现场每天安排2学时讲解技术创新、先进工艺及装配等知识,企业教师将本车间实际情况结合技术中心讲授内容具体实施.督导组由学校和学院两级单位抽调教师组成,监控实习全过程质量.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2.1实习基地确定

学院领导组织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专业负责人、实习实践负责人等调研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工艺以及参与实习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然后对照本专业的实纲,从实习的安全、内容、时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认真研究其可行性,经过多家企业的现场考察,确定了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的生产实习基地.该企业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行业特色,生产规模大,而且产品种类多.主要产品有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采煤机、掘进机、单体液压支柱、千斤顶、工程液压缸、金属顶梁、矿用圆环链、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避难硐室及成套洗选煤设备等,产品外协少,各种加工设备齐全,非常适合机械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

2.2加强内涵建设

为确保实习基地的稳定和企业的积极性,学院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学校加大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二是落实详细的实习计划;三是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以及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学校与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了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投入经费在企业的10个车间建立了实习专用教室,共建了学生实习实训专用实验室,聘请一批企业导师,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每天实习有理论课讲解和实训教学,发放实习思考题,限制每组实习的人数不能超过12人,每组安排学校及企业导师各一名,避免再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同时,针对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校企联合编写实习教材,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课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研究生.

3细化生产实习计划

实习开始前,学院首先与实习单位进行具体联系,确定实习分组和实习的内容以及现场教学事宜,并提前落实现场技术人员讲课的内容.学院召开生产实习动员大会,讲清实习目的、意义、时间安排和安全要求等,让学生树立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总结.为了提高现场教学质量,提前制定并印发与企业现有产品、技术标准及工艺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和内容、实纲、指导书以及思考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向现场的技术人员请教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针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改革考试的方式,由原来的实习结束考试改为每天的过程考核.这些做法都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主动实践的积极性.

4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非常重视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导教师包括学校和企业2部分.学校方面的指导教师由学院确定,包括教学委员会主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分管的系主任以及部分教师.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分组,有经验的教师和年轻教师均匀分配到各个组,一方面保证生产实习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企业指导教师由学院提出要求,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企业教师队伍的管理由企业副总工程师负责,按照生产实习的要求,学院安排专业负责人对企业教师进行培训.实习期间,学院通过加大教师工作量的补贴和电话费补助、安排较好的住宿条件、设立优秀指导教师的奖项、奖励教师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等一些激励措施,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切实保证实习的质量.针对企业导师,学院在培训、学历提升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同时按照学校的标准发放讲课酬金.

5推行全过程管理

充分发挥生产实习管理机构职能,及时了解生产实习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从现场的安全、实习的内容、激励的措施、学生的考核以及整改的落实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管理[7G10].具体的监管工作分为4个方面并贯穿全过程.一是在实习开始前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学管理人员,检查实习的各个环节的准备情况;二是在实习一周后学校教务部及学校督导组的老师到现场检查;三是企业导师负责人在整个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安全、教师的讲解以及各个车间工艺及工种的安排;四是学校实践教学负责人全过程跟踪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掌握生产实习的总体情况,创造良好的生产实习环境,促进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实行严格考核制度

考核是检验实习效果、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式之一[11G12].为了让学生更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工程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其中包括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确定考核的重点内容,包括定期检查实习日记、让学生回答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考查实训组装及调试的结果,并给出相应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实习全过程的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实习中走过场、实习之后抄袭报告的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的收获情况.

7结语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院在生产实习工作中一些改革举措和具体做法.随着我校加大了实习经费的投入和实行专项管理,对于实践教学做实、做好的学院还可以加大经费的投入并给予其他奖励,其中,经费保障是推进实习改革的重要条件,落实教学环节内容是关键[13G14].总之,要切实提高机械工程生产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件不易之事,仍需不断探索并积极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不断加强实习内涵建设,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实践教学的目的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践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为培养具有创新型,现代型的机械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完善基础设施

近几年,国内高校的扩招、科技的发展,各高校实践中心的硬件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在原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新的HF线切割编控一体化,EDM系列精密电火花成型机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加工各种零件,使得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二)优化教学模式

开展了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在传统的实践操作中,抛弃由教师讲解、操作一步到位的方式,改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再由老师总结发现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三)设实践创新课程

针对学有特长的一些学生,鼓励并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大赛,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创新科技”大赛等,由学生查阅资料,拟定参赛方案,利用学校现有的技术场地,教学资源,给予最大的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团队的意识,提高了全面能力,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对自身责任、义务以及努力方向的认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中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枯燥,什么xyz三坐标,零点定位,非常影响学生的兴趣,应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的应用

将教学内容做成PPT,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写的模式,将一些生动多彩的图片引用到教学中去。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应用,利用影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欣赏,提高本专业的凝聚力,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引进HF线切割编控一体化系统

随着熟悉CAD/CAM的人越来越多,线切割编程必须与CAD/CAM主流一致,HF系统四轴联动控制,全绘图式自动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很容易地描述物体几何特征,如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可以给设计对象的颜色、质地、体积、重心、转动惯量和其他信息,让学生有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对学生的思路拓展,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管理考核制度

学生教学实践是老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的过程,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学生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与老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一)对学生的考核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了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由课后一次作业,变为课上,课下多次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动手能力考核,操作态度进行随堂考核,学生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后作业,课上提问,操作技术,实验结果等逐一考核。在成绩评定是,对安全操作,平日表现等给予嘉奖。并参考生产单位的考核标准,参与成绩的评定,让学生感受未来工作方式,提高教学实践的目的。

(二)规范教师队伍

随着高校实践教学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工程教学人员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开拓性人才的要求,其教学能力不是一个单一的一些能力,是各种工程综合能力。因此,实践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工作能力和岗位意识。实践教师,对于设备的维修与应用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与优越条件,应鼓励其参与科研与设备应用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素质,进一步丰富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实践教师虽不在教师编制,但也是以教师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理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在言谈举止,工作作风,仪表态度等方面为学生做表率。学校在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制定了有关实践教师能力培养的激励、、考核制度,工程实践技能作为职称的评审中的重要条件。

四、结语

学生要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必经桥梁和过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体现,经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高校对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实践教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也需不断完善。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制定合适的理论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4个模块。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特点,新增了两门企业学习阶段理论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程相关标准等。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本专业的双聘教师,企业学习阶段理论课程共计2学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计1学分,以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典型冶金机械装备实际设计、制造、生产、测试、运行和维护中的项目管理为教学案例。机械工程标准概论课程学习计1学分,以国内某重型设备公司实际设计制造工艺及设备为背景,系统学习机械工程相关标准,包括设计标准、制造标准、检测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实践教学凸显工程特色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实验、设计论文、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等。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将工程实践和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根据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需要,构建“三个层次,五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3个层次如表1所示。实践教学以机械工程技术为基础,以机械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为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了如表2所示的5种形式实践教学模块及其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了设施先进的实验平台,丰富了具有冶金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系统化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综合课程设计内容。

(一)设施先进的实验平台

已建成机械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重视现有资源的调整和优化,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对各类实验资源不断进行优化、改造,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研制了一批实用性强的实验设备,如轧机力能参数测试设备、起重机主梁疲劳试验装置以及基于组态技术的远程监测系统等。同时,建设了集实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实验平台,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改善实验条件,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项目

以学科内在规律为主线,打破学科和课程间界限,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重新规划实验项目和内容,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控与仿真”等三大实验主题构建“分主题分层次矩阵式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设立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机械原理、液压传动实验单独开课。更新和充实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质量。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实验中,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占40%以上。创建与冶金机械密切联系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项目,如高压静电喷涂控制、金属结构疲劳可靠性、轧机力能参数测试、受控机构仿真与控制等。针对冶金设备大型、复杂等特点,将冶金设备系统CAE仿真、控制系统仿真成果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对大型机电液系统进行自我设计和综合实验设计,进而完善个性化训练,与实体实验形成优势互补。

(三)加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将已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设计进行整合,再增加机械测绘和冶金机械课程设计,实施系统化的多课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分阶段完成设计实践任务。整个课程设计主体对象是源于工程实际的装备,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如冶金机械飞剪机、轧机等,强调以系统观点构思满足设计要求的解决方案。另外,结合教师科研工作不断丰富课程设计对象和内容,加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具有运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除加强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外,重视推进与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好地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场所问题。将与教师科研密切相关的企业作为重点实习基地建设单位,以科研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如部分专业教师科研课题来源于武钢、鄂钢及冶钢等大型冶金生产企业,教师对现场设备及人员熟悉,通过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既为厂方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又加强了学校同企业的联系,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也是稳定实习教学秩序与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实施企业均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点,拥有部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非常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为“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想的软环境和硬件条件。四、教师选拔及培养“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因此,加强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至关重要。

(一)校内教师队伍选用标准及培养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需加强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种制度进行,承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每年至少须3个月的企业工程实践。工程实践可以是承担解决企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现场挂职锻炼、带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素质[7]。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养成“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要求年轻教师具有新的教学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工程背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工程教育研究能力培养;重点实验室基金等优先资助;加强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提升其英语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开展说课、公开课等活动,早日通过教学关。

(二)企业教师聘用标准及培养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中,武钢等企业拥有一大批承担国家重大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协调小组,挑选责任心强、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企业推荐教师在承担学生实习指导工作之前,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明确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并进行相应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聘书。定期安排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均参加学期末的教学评估,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信息,以达到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将承担部分课程讲授、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

结语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3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中职学校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不断提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

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代中职学校的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的论述。因此,中职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时,应当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明确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相关要求,注重教师结构的优化,并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推动我国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时,应当结合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结构与特点进行仔细分析。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进修,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不断完善教师制度和工作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年轻教师的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即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面向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是各大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专业理论技术知识与知识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中职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件时,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研发实习设备和实验设备,为中职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同时注重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中职学校培养实践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基础保障。此外,中职学校应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社会型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在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自身特点,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中职学校在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时,应当注重课程群的建设,将专业课程进线管系统分类,以实现“培养大型施工祝艟盼没计、制造与使用管理人才”的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注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动态调整,及时根据市场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调整,使中职学校培养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此外,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时,应当融入当今社会先进的科研项目,及时更新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确保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具备学科前沿性。

四、完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和优化时,应当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游戏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一方面,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时可以采用分段式宽口径教学方式,在前期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后期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应当制定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并围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日常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

五、落实实验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服务意识不断进行强化,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倡导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研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实力。中职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大力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验式教学,并加大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在提升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质量的同时,使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具有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优化时,还应当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中职学校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全方位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和制度,同时完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时,应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完善教学体系,并不断落实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使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根据专业特色,提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

[1]古莹奎,何学文,黄开启,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38-39.

[2]汪建华,袁新梅.《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10):119-121.

[3]郑夕健,罗继曼,袁从启,等.基于项目的工程机械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9-32.

[4]邹光明,杜敏,孔建益,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3,(2):17-19,22.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力学;械工程

【引言】:力学是力与运动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 又是一门应用众多且广泛的科学。力学虽然属于机械工程学,但是力学中所涉及的内容之广,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中,已经被人们应用到各行各业,其中在力学这门学科中,有一项工程力学所涉及的范围实用性最大,工程力学具有现代多重工程建设以及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和实践范围都非常广,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对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机械工程中的力学分支,简要论述力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对力学在机械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1、力学概念以及力学在机械工程专业中的发展过程

1.1力学的概念:力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很多的专业和学科中都有力学的存在,都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力学的基础概念和技能进行实际的操作,力学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固w、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以机械运动为主,及其同物理、化学、生物运动耦合的现象。虽然力学在根本上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在很多专业和技术上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很多学科也都用得上力学,但是力学所被应用最广泛的专业还是机械工程专业,根据机械工程的特点,力学发挥了其最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力学也是一门技术学科,力学所涉及和所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在力学所涉及的众多力学学科领域中,工程力学相对来说是最为实用的一种,实用性非常强,这类基础性很强的实用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下文也会对工程力学的重要作用作出简单论述。

1.2力学的发展。力学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力学的起源最早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最早在建筑以及农耕方面使用,比如杠杆、汲水器等。最初在古希腊时期,力学附属于自然哲学,后来成为物理学的一个大分支。开始人们只能根据力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应用,力与运动的结合实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人们才正式开始了对力学的研究。十七世纪后期,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标志着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此后,资本主义从诞生到发展,在18世纪末,以动力学和运动学为主要特征的经典力学日益完善。19世纪,力学通过大机器的生产促进其在工程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结构力学、弹性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等主要分支的建立。19世纪末,力学已是一门相当发展并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

2、不同种类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因为力在机械工程中有着非常基础的作用,是机械工程专业发展的基础。力学是力与运动的科学,其中力学也有较多分支,不同作用和特性的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机械工程专业中弹性力学的重要应用。

众所周知,弹性力学也就是弹性理论,主要通过研究弹性体在非内力或者温度变化等不稳定的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压力和物理移动。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人员知道,在机械运动当中,较多的机械在运行和运转过程中,速度相对较快,且承载的压力等都非常大,机械的弹性变化更是变化莫测,不可预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机械的运行状态,就会导致机械的运行出现失误从而变形,因此在机械的系统运行状态之前都必须将机械系统进行细致的设计和分析。由此可见,弹性力学在机械设计中应用广泛。

2.2力学分支中断裂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断裂力学,顾名思义,主要研究含裂纹构件的强度与寿命,是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固体力学的一门新分支。断裂力学虽然属于力学分支,但是断裂力学下面也有更精细的分支:线弹性断裂力学与弹塑性断裂力学两大类,(1)线弹性断裂力学适用于机械在裂纹尖端附近小范围屈服的情况;(2)弹塑性断裂力学适用于裂纹尖端附近大范围屈服的情况。断裂力学相对于其他的力学分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更为细致,能够更好的应用到机械工程中细小的零部件中,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的性能与功效,更能防止工程设备发生灾难性的断裂事故,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与良好运行。

2.3工程力学在机械工程专业中修理系列的实际应用。

这类力学可以说是最为实用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项,它能够很好的处理机械工程行业中所出现的大量实际故障及相关机械部件的破损问题。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机械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机械出现故障时,只要是物理方面的故障,大都需要根据力学方面的知识作出判断和分析,才能更好的明确机械产生故障的缘由。

总结

综上所述,能够清楚的发现,力学尽管是力与运动的科学,但是它的研究对象除物质的宏观机械运动之外,更包括微观方面机械专业工程中的电气、控制技术等。力学既是一门机械工程专业中的基础科学,更是一门在实际的经济科技中应用众多且广泛的科学。此外,力学与天文学和微积分学几乎同时诞生,不仅在机械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典物理的发展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殿君,王伟,张宝生,申爱明,朱加雷. 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241-243.

[2]张燕,张喜瑞,王高平. MATLAB在机械工程专业试验教学中的应用[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1,09:64-66.

[3]司建,崔立达. 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延伸应用[J]. 河南建材,2013,04:160-161.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学术型研究生;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85-03

1 前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扩大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因此,对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成为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与发展较好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还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随着近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对现有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美国、英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因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相比起我国发展较为成熟,他们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的教学实践是我国学习的对象。美国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英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性的人才,所以英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重点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起步比英美等国家晚,但是发展较快,效果较为明显。日本研究生院设有研究型学位课程和职业型的专业学位课程,强调把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联系起来。所以日本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符合社会各行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学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完善做出巨大贡献。江慧云[1]从教育实践性的角度,首先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刘红[2]首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强调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改进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王燕萍[3]从职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揭示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胡玲琳[4]首先比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论文评价等几个方面分析这两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的区别,并相应地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学术界对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具体专业上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械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系统分析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3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生产制造、机械设计、测试与控制、使用和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所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测试技术及控制工程技术等,培养新成品设计和研发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的能力、生产设备使用及其维修的能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这一点显然与学术性研究生有所不同。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教育质量方面都取得显著发展,但是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最初阶段,并没有与招生规模相适应的改观,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同,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直接体现一所学校的培养方案。虽然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机械工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还是参照学术型研究生的。虽然有的高校提出明确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与操作中,对这一目标的贯彻和落实做得不够好,导师和学生本身都没有真正明确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毕业要求上,大部分学校对机械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有严格的要求,不过对于机械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却没有明确的论文要求,甚至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毕业论文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与此同时,很多高校把教育重点仍然放在对学术人才培养上,而对于实用性和实践的培养缺乏力度。

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应用性 课程是研究生教育最基础的工作,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就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国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专业性和应用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充分突出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应用。但是就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来看,对于所开设课程还是偏重于理论研究,完全没有体现出实践应用能力,有个别高校甚至直接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照搬过来,这样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其以后的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践性是专业型研究生的精髓所在,我国高校应该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型研究生的特点来开设生产实践课,没有去车间生产一线更直观地学习产品的工艺流程经历,就体现不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的特征。

导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双导师”制度形式大于内容 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领路人,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式,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以后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导师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区别没有明确的概念,基本上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都是之前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于是自然而然延续着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指导方法。

“双导师”制度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即设置两位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别对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指导[5]。不过,就目前高校的培养情况来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落实得并不理想。

一是因为校内导师的工作主要是科研工作,缺乏在一线岗位的实践经验,所以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环节的指导。

二是因为企业导师一般都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本身和学校没有直接联系,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据了解,身边有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甚至在毕业前都没有见过校外导师,有的学生最多只是在刚开始给校外导师送聘书的时候见过一面,整个研究生生涯没有任何联系,更别说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因此,许多高校的“双导师”制度只是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研究生教育中,尤其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实践部分是重中之重。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了高校必须保障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条件。但是,经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得到校方的真正重视,个别高校甚至将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直接删除,或者只是在培养方案里面规定必须有实习环节,根本没有真正去落实。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学校和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模式,但具体实施还是以高校为主,企业只是走个过场,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让学生到企业真正实践。高校为了应付培养方案的完成,企业为了宣传自身品牌,所以联合培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双赢”,并没有真正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6]。

学位论文沿用学术型研究生标准,缺乏与实践结合 就目前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学位论文仍然是衡量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成为评判研究生是否可以顺利拿到学位的重要依据。但是经研究发现,很多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单一,没有体现机械专业的应用性。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没有考虑实用性特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对企业的某些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只是为了更容易完成毕业目标而去选题。因此,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用性较差。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早已习惯了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标准,所以他们也很难做到结合专业型硕士的实践需要,也就无法解决学生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校外导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用性得不到保障。

4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建议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量补充各领域的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区别开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是到企业工作,社会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要紧随国家的政策导向,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行业角色,其培养目标应着眼于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典型的理工学科,机械工程专业注重培养研究生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功底和杰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和动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探索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独立开展项目研发和科学探究工作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学校应着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积累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职业素养,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就业创业优势。

优化课程体系,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应确立理论学习的中心地位,同时加强实习任务的布置。专业课应重点强调职业性,结合行业需求灵活规划设定课程体系,学以致用。针对专业基础课程,优先聘请拥有丰富工作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针对实践培训课,可结合具体条件组织学生到企业接受现场教学。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每部分课程都设有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只有修够了规定的学分才能合格。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学校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适当降低理论学习的学时,代之以相应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是和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决定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以后的人生道路。对于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不仅需要理论型导师,还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首先,学校在确定导师时,不仅要对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考察,还要考察导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在聘用校外导师时,要选定多个候选人,并对每个候选人进行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的考核,聘用那些技术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人。

中国矿业大学为了保证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精心挑选校内外导师,使校内外导师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工作加以指导,同时要求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定期汇报沟通。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机械工程;改善意识;提升途径

机械工程始于上世纪初美国学者泰勒的科学管理,通过最优化设计、系统规划、决策分析、过程控制、流程优化等方法,机械工程可使系统结构合理、运行有序,人机协调,进而实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整体综合竞争力的目的[1]。

机械工程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益,如福特汽车在应用机械工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大大加速了欧美各国的机械化进程。丰田汽车公司在传统IE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式的机械工程――丰田生产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国内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机械工程的重要性,部分企业开始重视并应用机械工程的相关技术。

可见,十几年间机械工程在国内取得了越来越大的认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高校在机械工程教学中过于强调其技术与方法,忽视了改善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而改善意识是从事机械工程相关行业人员必备的思维基础,所以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改善意识与思维应是IE教育体系不可忽视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指出改善意识与思维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给出了如何培养学生改善意识与思维的相关途径与思路。

一、机械工程的学科特色

1.1 机械工程学科的综合性。

机械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作为综合叉学科它融合了管理科学、机械工程、企业管理、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1.2 强调系统性改善。

机械工程强调改善,强调消除浪费,从这个角度讲,有人称机械工程为企业赚钱的工具,所以无论是传统的机械工程技术还是机械工程的最新发展形式――精益生产,都提倡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改善。可以说,改善是机械工程的灵魂与精髓,但值得注意的是机械工程所倡导的改善是系统性的、需要从全局进行通盘考虑,所以机械工程追求的是整体优化,追求人与机器的协调、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效率与效益的平衡,最终实现“1+1>2”的改善效果。

1.3 机械工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福特流水线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到融合批量生产低成本与手工生产高质量的精益生产,再到IE+IT的企业增效模式,等等,无不体现着机械工程随时展、随社会需要不断成熟、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

二、提升改善意识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改善意识培养与改善能力培训在机械工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在机械工程的教学,IE教育者应积极努力争取机会培养学生的改善意识与能力,以便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改善活动提供源动力。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的改善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完善课程体系 。

目前,IE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关于基础知识与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已经设置的比较全面,相应的改善技术与方法已占较大比重,但改善意识与能力培训方面的课程很少涉及,所以必须加入和完善改善意识及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改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改善思维。

2.2 丰富教学形式。

根据IE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传统的课程多以讲授为主,但机械工程是一门实践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应是不可或缺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改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认识到机械工程知识的价值;

此外,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的环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实体企业,在企业生产现场应用自己的课堂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生命力。

2.3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已经得到全国高校尤其是工科高校的普遍认同,其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方面,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实习环境与实践基地,以方面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有意识地去解决工厂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也应该积极投身到工厂实践中,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的相关课题,进而通过项目的开展实现教师自身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通过积极带动学生参与相关课题,实现学生改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安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改善能力培养实践

近几年,安徽机械大学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改善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以创造学为突破点培养学生的改善思维。

根据制定新教学计划,创造学试点班学生陆续学习了《创造能力开发与培训》、《创造学》、《发明与专利》、《创造工程学》、《发明案例分析》等课程。为了保证改善意识培养的质量,安工大管工学院在冷教授的带领下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在学生中开展“每日一设想、每两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每年一项专利”的“四个一”活动。几年间,安工大的学生已取得各项专利400余项。

3.2 积极拓展实习基地。

安工大管工学院始终把实习作为该院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校企合作项目。该学院目前已与马钢集团、皖南电机、芜湖安得物流、芜湖海洋物流、无锡软件园、马鞍山惊天液压、马鞍山方圆支承有限公司、马鞍山博伟机械等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改善意识与思维。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更是带动了相关教师与学生投入企业改善实践的热情与兴趣。

第三、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工业行业;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课程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对专业课程进行建设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当前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无论是课程体系自身,还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仅没有缓解人才紧缺的情况,同时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局势更加严峻。针对此种情况,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进行建设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1目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教材知识面比较狭窄

课程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若是教材内容不丰富,那么教师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笔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当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材进行分析后发现,教材的内容并不丰富,而且有些内容已经落后,与当前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的要求相脱节。另外,教材内容比较单一,与此学科相关的先进知识并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学生在按照教材学习的过程中知识面受到了限制,所学到的知识不够丰富,而且教材知识落后,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激情,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欲望逐渐消失。

1.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重视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有压力,而且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这样也使得学生理解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在自信心不断被打击的过程中就不愿意学习了。1.3人文底蕴较浅在高校中,其招生一般都是按照专业来进行的,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也是按照专业不同来进行培养的,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学生应该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说人文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在这种被限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自由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1.4教学越来越职业化

学生学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只是想要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时候过于职业化,只是一味地将知识和实践强加给学生,并没有对学生的思维以及精神等进行培养,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是薪资待遇较好的工作。

1.5学分和学知识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度,此制度要求学生必须修满所有的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证,但在实际选课的过程中,课程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系统的指导,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选择的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密切,所选课程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只是为了学分而选课,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选课。

1.6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是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有些教师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了解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透彻,而且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的时候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

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而且相关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想要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所需要的机械工程人才就必须要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完善的过程中,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办学的特色。高校在确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才能被应用到实践中。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并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循序渐进,一点点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2.2构建实践教学系统

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生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因为多种情况的存在,从而导致实践课的实施比较少,而且即使开展了实践课,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学到很多切实的实践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针对此种情况,高校应该构建实践教学系统,并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意识进行强化,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在构建实践教学系统的时候,应该对将课程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等进行明确,对实践课程教学则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专门的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专门的实验室中更好地进行实践。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才能将对知识的疑问提出来,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的过程就是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2.3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在按照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较为枯燥,而且教师的讲解也不是很详细,学生也不能提问,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长期下来,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就下降了。针对此种情况,高校若是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就应该要求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在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围绕此专业课程所具有的特点来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规划。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使课程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对市场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当前市场对机械工程人才的要求来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才能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当学生走入社会的时候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4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鉴于教师的重要性,高校在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进行建设和优化的过程中,就应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教导下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实践能力。高校在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每个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高校应和其他学校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平台。教师到别的学校中学习,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经验,将这些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特色融为一体之后,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第二,高校应对教师教学制度进行完善。有些高校的教学制度并不完善,这样就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出现两极化,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所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认真听讲,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在教学中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全神贯注。针对此种情况,高校应该对教师制度进行完善,让老教师可以带领帮助新教师,将一些有用的经验传授给新教师,从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此课程的存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因为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机械工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更新的,所以为了确保高校所培养出的机械工程人才能够符合岗位要求,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优化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只有切实地落实教学优化,才能够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进而在步入社会的时候不会被其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古莹奎,何学文,黄开启,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

[2]潘柏松,胡珏,秦宝荣,等.基于协同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3]邹光明,杜敏,孔建益,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3,(2).

[4]魏延刚,阎长罡,陈天旗,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改革方案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

上一篇:机械工程师范文 下一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