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02:37:25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镇实际,认真贯彻有关部门关于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和原则,适应事业单位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额调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围绕搞活内部分配,努力建立起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工作业绩考核为依据,以民主考核为手段的自主灵活的分配奖励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二、分配原则

1、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形式上,建立总量宏观控制,

加大岗位考核兑现力度的分配制度。

2、在岗位目标考核上,实现量化考核,确保公平、合理、透明。

3、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兑现上,重工作制度,重工作实绩,兼顾公平,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保证收入分配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范围和对象

本单位全体事业在编工作人员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考核方法

1、工作制度(占绩效工资50%,满分100分)

违反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及上级有关规定的发现一例扣除2分,造成重大影响的扣除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除0.5分;开会缺席一次扣除2分;集体劳动少参加一次扣除5分。请假不予扣分。

2、工作实绩(占绩效工资50%,满分100分)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职工作的记满分;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的扣除10分;因,造成重大影响的扣除20分;平时不做任何工作的记O分。

3、奖励办法(1分10元)

没有一次迟到早退、会议缺席、不参加劳动的奖励10分;工作积极,做事认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好评者奖励10分;年终考核优秀者奖励20分;个人工作受到县市省国家表彰的分别按照5分、10分、15分、20分给予奖励。个人加分不得超过25分。

4、不论工作制度还是工作业绩,考核不够20分者,奖励性绩效工资不予发放。

五、组织领导

1、成立新城镇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小组,由庞卫民、赵磊、王心洋3名同志组成,庞卫民同志任组长。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综合目标管理管理制)考核办法,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院的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卫生院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

二、考核分配基本原则

1、坚持院组两级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真实反映工作绩效的原则。

2、坚持确保结余的原则。个人收入增长低于卫生院收入增长,以收定支,确保结余。

3、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向临床一线和技术风险高的科室倾斜,重技术,重实绩,重责任,重贡献,向关健岗位培训和优秀人才倾斜。

4、坚持绩效工资分配不与药品收入挂钩,不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原则。

三、考核单元

考核单元分为临床(2个岗位)、护理(2个岗位)、行政(1个岗位)、防保(2个岗位)、药剂(2个岗位)五个系列。

四、考核对象

本卫生院在编聘用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

五、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各考核岗位的服务量,服务质量(效率),服务行为。收支结余四个指标。

(一)、服务量考核:

从岗位工作结果角度评价工作完成情况(科室目标和任务绩效)。主要考核考核单元门诊诊疗人次,收治病人数,病房出院人次,实际占用床日,手术数,医技检查与治疗人渔翁,药剂调配处方数及行政后勤科室完成相关任务情况等。

(二)、服务质量的考核:

从工作岗位过程中展现的能力角度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医疗文件文件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差错事故发生率,标本送检率,病区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整体护理,基础护理,各项报表数据的准确率等。

(三)、服务行为的考核:

是员工对其所在岗位工作的认知程度和努力程度。主要考核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遵守,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出勤情况,医疗收费与药品价格物价政策的执行,廉洁行医和各项便民惠民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四)、收支结余的考核:

主要考核各单元的收支结余,人均积累等指标。

(五)否决性指标考核:

否决性指标考核:医疗事故(一票否决)、医德医风(一票否决)。

五、考核办法

(一)、实行百分制考核

对服务量,服务质量(效率),服务行为,收支结余等指标实行百分考核,服务量占15%,服务质量占15%,收支结余占60%,服务行为占1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四个考核项的比例)。

六、岗位绩效工资

(一)、薪酬构成:1、在编人员由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岗位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岗位绩效工资是各种浮动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等。岗位绩效工资分两部分;;固定部分(岗位绩效工资的40%)和绩效考核部分(岗位绩效工资的60%)。固定部分随工资按月发放,考核部分根据业绩考核情况发放。2、单位业务收入的一部分纳入绩效工资总额之中进行考核发放。3、编外聘用人员工资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固定工资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二)、卫生院分配安排顺序:

卫生院内部分配支出共分为五大项,每月按下列顺序按排,如不能实现当月收支平衡,应后向前依次调减分配项目。分配按排顺序就是确定薪酬总额。

第一:计提事业发展基金(含修购基金)。卫生院每月按业务收入的8%计提一事业发展基金。

第二:安排社会保障支出。如在岗位在编和编外聘用职工的三大保险、临时人员保险、丧葬抚恤和遗属生活补贴等。

第三:按排固定工资支出。如聘用人员岗位工资、护龄津贴、独生子女等。

第四:安排公用经费支出。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多少,合理安排、严格控制。公务费(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等),业务费(印刷费、水电费、业务燃料费、材料费、交通费、培训费、会议费等)和招待费实行成本核算,或实行定额管理(院长通讯费等),卫生院三项经费的支出一般控制在业务收入的10%以下(控制在前三年的比例均数以下)。

第五:安排绩效工资支出。绩效工资实行考核发放。

七、岗位分配系数的确定

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即知识技能要求、责任风险、贡献程度的不同,将卫生院所有工作岗位分成临床组系,护理职系,行政职系,药技职系,防保职系,为反映不同岗位的价值差异和体现公平,每个职系中,根据岗位评价的薪点分布,将同职系中不同的岗位分为不同的职等(a、b、c、d、e、f),代表岗位由高到低的相对差异。为体现相同岗位上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员工个人价值差距和给员工提供合理的晋级空间,每个职等从低到高均分为六个薪级,形成卫生院的工资体系。

表一:

平庄卫生院岗位绩效分配表

岗位类型

聘用类型

职系

岗位等级

岗位

岗位系数

考核分配系数

(a、b、c、d、e、f)

专业技术岗位

在编人员

临床职系

防保职系

初级十三级

住院医师

1.1

1.1 1.05 1.0 0.95 0.9

初级十二级

住院医师

0.8

初级十一级

住院医师

0.8

中级十级

主治医师

1.1

编外人员

护理职系

四级

三级

护士

0.9

二级

护师

0.9

编外人员

药技职系

四级三级

药士

0.85

二级

药师

0.85

管理岗位

在编人员

行政职系

九级(科员级)

管理岗位(院长)

1.0

表二:

平庄卫生院编外聘用人员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分配方案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会议指出,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内涵及原则

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内涵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职工的工资收入和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全国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是一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整个单位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也就是用薪酬改革的办法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从而提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高知群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设计有效激励的分配方案,才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

2.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职工的收入应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

第二,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结合岗位聘用制,强化岗位职责,使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岗位竞聘密切联系,坚持考核上岗,建立以岗定薪的分配制度。

第三,突出岗位,岗动薪变。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配人,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真正体现靠竞争上岗,凭业绩拿薪的原则。

第四,科学设计,分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要与管理体制、用人、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相配套,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推进。

二、事业单位设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面临的问题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打破事业单位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搞活单位内部分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单位经营目标,最终达到单位和个人发展的“双赢”,但由于把绩效考核引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国内外无借鉴模式,难免存在一些不足,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困难

首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从性质方面说,事业单位是从事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非营利性的组织,更多地强调服务性与公益性的原则,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岗位大多很难定量,特别是在职工能力和行为态度考核上;从主体方面来说,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 所从事的多是在易变和不确定因素下的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等思维型活动,具有复杂性和无形性的特点, 绩效考核难以完全量化。其次,绩效考核缺少行业指导性意见:国家仅仅规定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一些基本原则,地方在制定绩效标准的时候,其自由度很大,也容易走形。

2.职工在考核中容易倾向指标量化极端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出台和落实,可能会激励职员更多地追求绩效量化考核的达标,以效益为准则,甚至可能出现事业单位较大幅度的“市场化”,如此,事业单位的职能将被扭曲、弱化。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应明确事业单位性质,遏制其创收的冲动。

3.个人绩效工资与团队绩效工资的问题

通常来说,人们认为绩效工资是针对个人而设计的,并由此断定绩效就应该是个人绩效。然而现代社会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的复杂社会,个人作用在下降,团队作用在上升,可见,现代管理应更重视团队绩效而非个人绩效。

4.考核意识淡薄,易引发内部矛盾

绩效工资改革,看似工资有所增长,其实质上不是单纯的工资变动,而是一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一些工作能力一般、业绩平平的同志,对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就会有抵触情绪。岗位的竞争,易造成不同科室或同一科室职工之间的矛盾,互不协作,互不交流,影响团结,影响工作,影响绩效工资改革的健康运行。

三、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建议

事业单位总体分配思路是坚持分配与业绩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探索实行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和形式,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也就是,根据公平合理的考核结果,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绩效工资与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在管理机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绩效工资更多地承担了绩效激励的功能, 是事业单位在国家绩效工资分配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下自主实施的内部分配方式,不同地区、不同单位都要制定适应自身特点的分配方案。

1.从实际出发,科学全面地制定绩效考评机制

首先,合理的岗位设置是绩效工资分配的前提:各单位应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定岗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聘任、竞聘上岗。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岗位责任书,应先明确整体目标责任,然后按各科室岗位责任将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转化为各科室、个人的分目标。其次,既要搞好专项考核,又要搞好季度考核、年中考核和年度考核:以年度考核为主,在一个年度考核中授权考核人应关注被考核人的工作情况,动态发展,与其沟通,观察、调整被考核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使其顺利实现年度考核的目标。

2.合理设计定性和定量指标,发挥绩效工资激励作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工作任务都有所不同,决定岗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体系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业务科室考核指标应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并测量的指标为主,主要考查业务量、业务强度、完成效率和创新程度等,定性指标为辅。管理岗位、后勤保障科室考核指标采取定性指标为主,主要考查工作完成过程、工作质量、团结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辅以定量指标。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应设置简洁,明确标准,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科学管理与创新业务相结合。

3.以团队绩效为主,统筹兼顾个人绩效

绩效一般分为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在推行绩效工资时,事业单位这杆天平是应倾向于团队绩效。把个人绩效融入于团队绩效之中,对绩效良好的科室实行全员奖励,这样既可调动个人工作积极性,又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科室考核,科室考核以年度考核为主,在设计科室的部门责任书时,不仅要考核整体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定量指标,还要重视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等定性指标。

4.建立考核反馈机制,规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如果不建立和完善考核的反馈机制,绩效工资的分配就不能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工资、奖金等物质奖励,结合精神奖励,从而达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目标。绩效考核是为了激励先进并鼓励后进,考核领导应定期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将考核结果告知考核对象,对其进行鼓励或鞭策,明确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同时调动职工参与分配方案的制定,接受职工监督,了解职工诉求,及时修改方案,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推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绩效工资改革也仅仅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事业单位管理者所做的就是更加理性的积极响应绩效工资改革、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科学运用绩效管理模式,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振夏,柳大伟.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J].经营管理者, 2011(3).

[2]陈庆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政策解读[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2).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施绩效工资,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指导思想。各项考核工作透明、公正,强化教职工的敬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校工作效率,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职工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

(二)坚持突出一线、突出重点的原则。

分配向工作一线、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者倾斜,强化激励机制。

(三)坚持量入为出,总体平衡的原则。

根据学校财力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使教职工的收入与学校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联动。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绩效工资实施范围为:学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工和离岗待退人员。

绩效工资兑现时间以市人事部门正式通知为准。

三、绩效工资分类及比例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0%。

四、实施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0%。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岗位系数按照学校现行奖金系数标准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数根据学校财力确定,报上级相关部门备案核准。

教职工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照学校规定的基本工作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月考核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0%。主要包括超工作量补贴、突出贡献奖励、年度考核奖励、政策性奖励、教育科研项目奖励、班主任津贴、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一次性奖励等,根据教职工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1、超工作量补贴。教师超课时、教师兼岗、行政人员兼课、教职工加班值班等基本工作量之外的工作计发超工作量补贴。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超工作量补贴计发办法》计发。

2、突出贡献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教职工发放突出贡献奖。结合绩效奖励工资总量,由学校研究决定发放标准和范围。

3、 教职工年度考核奖励。教职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经考核发放年度考核奖。校级干部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考核。中层干部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中层干部年 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其他教职工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考核办法》和《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非教学人员年度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考核,依据考 核结果计发。结合绩效奖励工资总量,由学校研究决定发放标准。

4、政策性奖励。学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各项荣誉称号,按政策予以奖励。

5、教育科研项目奖励。部门或教职工从事教育、科研项目取得突出成绩计发教育科研项目奖。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计发。

6、班主任津贴。教职工从事班主任工作计发班主任津贴。按照《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考核办法》计发。

7、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根据工作需要发放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按学校现有规定执行。

8、一次性奖励。除上述奖项之外的一次性发放的奖励。由学校研究决定发放标准和范围。

五、方案执行

本方案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报上级部门备案核定后执行。

学校根据本方案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

六、方案解释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5篇

制订方案要遵循四个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以责任和业绩为依据,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向一线骨干教师、班主任、科室管理人员、为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名优教师倾斜。通过对教职员工的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没有岗位绩效考核结果就不能参与绩效工资分配发放。

2.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旨在体现“有一份付出得到一份回报”,在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的同时,学校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因为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实施时仍要重视“精神奖励”。完善绩效考核内容,要把师德放在首位,讲究奉献精神。

3.坚持民主决策、公正公平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涉及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考核与分配的全过程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尽可能让更多人满意。在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要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确保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坚持科学合理、积极稳妥的原则。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旨在让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分配方案既要延续原来好的做法,又要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教师绩效要做好三个平衡

1.中层领导与教师的平衡。许多学校在制定本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的时候都规定学校中层干部拿普通教师1.3倍左右的工作岗位津贴。然而几乎所有学校中层干部的职务工作都是按0.5~1.0个工作量来计算的,所以在安排教学工作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上普通教师一半左右的课时量。如此,教师就会有这样一个想法:“都是满工作量,凭啥中层领导要拿普通教师的1.3倍左右的岗位津贴”。学校中层干部除了完成分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往往肩负着学校的某一个工作领域,是学校行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担负着学校主体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没有一线教师的辛勤工作,努力付出,学校就是无本之木。所以,校长在考虑中层干部奖励工资的时候,也要考虑一线教师的利益,而且要适当向一线普通教师倾斜。

2.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平衡。随着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出台,分配收入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岗位也成了香饽饽。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之间的责任与义务该如何分?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离不开科任老师的帮助;科任老师要做好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协调。所以校长要有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细则》,规范班主任的职责和义务,在学校其他工作安排上要尽量考虑让科任教师担任。如:值日值周、社团训练、后勤安排等学校日常工作。把这些工作折合成课时量,适当增加任课教师的课时补贴。

3.本校与周边学校的平衡。校长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不仅要考虑本校老师间的平衡,还应考虑同一地区学校间的平衡,即“区域平衡”。教师的工作量衡量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课时量,目前学校之间区别太大,同是隶属于同一教育主管部门的学校老师,每周课时量不等,奖金等补贴相差几百元已是正常情况。同一地区的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有差距,名校或普通学校校际之间又有差距。即使同一学科各校老师每个课时付出的劳动都差不多,但“含金量”却大有不同。所以校长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时,还要考虑本校与周边学校间的平衡点。

要避免两个误区

1.不要让奖励性绩效工资成为影响教学秩序的“绊脚石”。目前,少数学校内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重重,四个多月来,为讨论、制定各学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各方僵持不下,经常开会讨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部分教师为制定讨论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争论得面红耳赤,无心顾及教学工作,部分一线非统考学科教师和后勤工人因拿不到较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存在较严重的消极怠工心理;为拿到较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不良风气有所蔓延,以前不想干班主任工作又没有班主任经验的老师千方百计要去当班主任,千方百计去争取多干一些轻松的工作,平时工作留到周末加班,以增加超工作量等等。为此,校长要统筹全局,合理安排,适时调控,不能顾此失彼。

2.不要让奖励性绩效工资成为校长以人治校的“权利柄”。有些校领导除了“以人治校”“以权治校”外,又可以明目张胆地以“奖励性绩效治校”,即“以钱治校”。如有位校长的语录:“管理教师要用大棒加胡萝卜”。显然在该校长的眼中,“大棒”就是镇压,“胡萝卜”就是小恩小惠。现在有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自由分配金钱。导致谁不合我意就不奖励,换不了思想就换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成为校长一言堂的另一个“保护伞”。

要让教师转变三个观念

1.要让教师转变奖励性绩效工资不是加工资的观念。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原则决定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不能搞平均主义“大锅饭”,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有突出表现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及其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发挥激励功能。要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考核和分配工作,明确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考核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对于过去的津贴补贴发放办法与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不一致的,要逐步做好衔接过渡工作。许多教师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就是将总量30%的“蛋糕”让教师来争夺。你多拿的奖金是从我的奖金里扣下的。说到底,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质是奖励,不是扣奖金。你比别人少拿,是指你奖励少,不是扣你奖金。

2.方案的制订针对工作岗位不对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中,校长在考虑各个岗位之间的平衡的同时,一定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发展,有不少细则带有一定的导向性,为的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一旦方案讨论稿出来,部分教师不考虑全局,只会联系自己现在的岗位逐条对照,当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就默不作声,当看到对自己不利的,就认为领导是故意在为难他,所以校长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学校里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今年做班主任明年一定也做班主任,不是今年是一线老师,明年就不能参加下次的岗位竞选。

3.无私奉献精神是不变的主旋律。学校是个大家庭,学校要正常运作,学生个体要健康发展,不能事无巨细都与绩效工资挂钩,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也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记录在方案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教师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做细三个行动

1.给教师充分审议的时间。奖励性绩效工资关系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所奖励的都是“真金白银”,在制定和讨论中要给教师充分审议的时间。校长不能匆忙召开教师大会,避免召开大会时出现尴尬的局面。

2.听取每一位教师的建议。方案制定和讨论中,要让每一位教职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年级组讨论、办公室为单位讨论等多种途径,充分收集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分配方案,保障教师的权益。

3.时刻关注教师讨论动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为如何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每个学校一定先后召开不同层面的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教职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后,一定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无论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是否合情合理,都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校长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听取民意,努力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要做好三个后续工作

1.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学校要成立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小组,负责本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的实施。考核小组成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校长、书记、负责学校德育、教学等工作的学校领导,校工会主席以及一定比列的教职工代表等。要积极探索、创新奖励性绩效考核的机制和方法,规范考核程序,完善考核内容,严肃考核工作纪律,坚持阳光考核,公平、公正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组织好岗位的竞聘工作。绩效工资政策的出台,原本不愿意担任的职位和不愿意干的事情,因为有了具体的奖励金,老师们就会主动请缨,甚至出现争抢局面,可能还会出现不良竞争。这个问题往往在一个学年结束之时表现尤为突出,因为课务安排和教师任教班级一般一学年调整一次。如以前又苦又累的班主任职位,图书、档案管理员等职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将争抢担任。此时,校长要把握好度,既要调动教师积极性量才而用,又要避免教师为岗位之争而影响校园的和谐和教师的团结。

3.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要与时俱进。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中的新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制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能是唯一标准,它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修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急需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的,由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小组集体研究决定。不是急需但确需进行调整、补充与修改的以学期为单位由考核小组集体研究后经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 高校 绩效工资 分配方案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工资制度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单位、劳动者三方利益的分配,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高等学校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高校教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津贴补贴则根据工作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发放,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而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由高等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总量范围内自主分配。通常意义上的“绩效工资”分配即是指由人社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的分配问题,即上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活的部分的分配。

通过多年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践,一方面扩大了高校收入分配的自,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激发了高校的内在活力,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高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于科学设岗定编,以达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效果。高校已实行竞聘上岗,但部分高校的这种竞聘上岗往往流于形式,一轮竞岗结束,只有少数岗位调整,还有个别岗位出现因人设岗的倾向,未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另外,部分高校在实施中基本以单一的“可以量化、可以测评”的考核指标为主,例如以教学工作量、论文篇数、论著、发明专利等进行数量累计考核,淡化了高校的育人及社会服务功能,这些常见的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有人为了评聘上更高一级的岗位并取得更高水平的绩效工资,在学术上急功近利,滋生了学术腐败,这与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高校由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2015年末,笔者在本校拟进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之际,随单位同事一起先后调研了西部地区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开展较好的部分省属高校,其中四川省5所,重庆市1所,广西省1所。通过座谈交流,重点了解各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具体内容、分配特色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通过对各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完善路径提出笔者浅见,以供参考。

一、调研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基本思路

笔者先后调研的高校绩效工资分配都采取了校、院两级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二级单位的分配自。他们参考了多种指标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分配,划拨到各二级单位自行发放。各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细则经过本单位三分之二及以上教职工签字同意并报学校备案后执行。这些高校分配方案总体上兼顾了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教辅人员的利益,尽管分配模式不尽相同,但对绩效工资的分配都自上而下进行了统筹并进行总量控制。

二、调研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几种模式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性文件中,高校的绩效工资都包含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占绩效工资总量的60%-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40%。通过归纳调研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有如下几种模式。

1.按岗位设置进行分配,突出业绩贡献

(1)绩效工资总量的分配比例

采用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高校,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占65%,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4%,调节基金占1%。

(2)基础性绩效工资算法及发放方式

高等院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合理规范的岗位编制、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考核制度。高校应根据岗位类型确定不同序列的岗位绩效体系,适当拉开不同岗位序列及同一岗位序列内不同岗位层级人员的收入差距,以便增强薪酬的激励性,同时完善内部公平性。采用这种“按岗位设置进行分配,突出业绩贡献”分配模式的高校,基础性绩效工资实行学校统筹发放。根据教职工所聘岗位等级的职责和任务,采用设置权重系数或明确制定绩效工资指导性标准的方式,以岗位津贴的形式直接发放到职工个人。基础性绩效工资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基础性绩效工资=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系数当量×基础性绩效工资系数

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系数当量根据学校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和岗位聘任情况等因素确定。各类岗位人员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需履行相应的基本职责。学校根据各单位受聘人员对应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按月将各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划拨至各单位,由各单位结合受聘人员岗位、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和年度考勤考核情况,核准上报,由学校按月发放。未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或未认真履职的人员,由各单位核算并报人事处扣减。

(3)奖励性绩效工资算法及发放方式

教学科研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为激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创造性地工作而设立,其标准主要依据各单位对学校的贡献大小和竞聘上岗人员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岗位职责后所取得的突出业绩来确定。比如,参考学生人数、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成效、创收经费、办学效益、岗位职责、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多种指标,将核算后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到各二级单位,按其自定的实施细则发放。所有机关教辅单位的奖励性绩效总量则以教学单位奖励性绩效人均水平的一定比例(80%-85%)乘以机关教辅单位的人数进行划拨,同样由各部门根据自定细则进行发放。

第二,机关教辅部门的年度与季度奖励。机关教辅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主要包括部门建设与专项工作、年度工作业绩、工作作风与服务质量三大板块,分为自评、专项测评(权重50%)、校级领导测评(权重20%)、交叉测评(权重30%)四部分。考核结果等级、各等级奖励标准、绩效工资的拨付办法、与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等级挂钩方式、季度绩效考核发放办法等均与学院相同。

(4)单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学校还设立了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其他专项工作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重点奖励。

采用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高校,强化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并与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以此鼓励二级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学生人数),提高办学效益(学费收入),调节师资队伍结构和生师比,同时鼓励机关教辅部门积极履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重点奖励,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参考指标较多,相应的配套文件比较完善,强调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机关直属单位和教学单位的奖励性绩效水平有较强关联性,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3.按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重点奖励突出贡献

采用这种模式的高校,学校绩效总额由单位综合性绩效工资(90%)和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10%)构成。

教学科研单位综合绩效总额由本专科教学绩效、研究生教学绩效、科研成果奖励绩效构成,分别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和科技处按照核拨办法核算。教务处根据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合计得到全校当量课时总量,用课酬总经费除以全校当量课时总量得到全校当量课时课酬(课时费),各教学单位的当量课时乘以课时费得到各教学科研单位的本专科教学绩效。研究生教学绩效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绩效(研究生人数、课时等)、学科建设绩效(综合考虑申报、获批、在建、验收及评估等因素核定)、质量与管理考核绩效。科研成果奖励性绩效分为科研成果绩效、科研柔性绩效、科技成果转化三部分。教学单位的教学综合绩效还包括教学综合奖励绩效(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申报、教材、教改论文、教学成果奖励、新专业申报)、教学工作专项绩效(专业建设、基础课程建设、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建设、一本招生专业建设、创新班、学生体能测试等)。

非教学科研单位的综合绩效根据单位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效能等进行核算,由人事处制定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绩效核拨系数,对各非教学科研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进行核拨。教学管理绩效包括教职工管理绩效、学生管理绩效、教务管理绩效,根据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总课时量等为基础,分项核算,累计计算核拨绩效工资。

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高校对教学科研单位和非教学科研单位都制定有极其详细的绩效考核办法与绩效工资核算方案。在对二级单位绩效工资进行分配时参考多个指标进行,方案比较完善,公平性较强,但是对各教学科研单位的目标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具体操作办法比较复杂,不易掌控。

4.打破身份,竞聘上岗,按岗位任务进行分配,兼顾综合业绩

采用这种分配模式的高校,采取“以绩定岗,能上能下(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岗位续聘),二级管理”原则,打破人员本身的职称或职务身份进行聘用,比如业绩优秀的讲师可能被聘任到副教授级岗位上,业绩不突出的教授可能被聘任到副教授级岗位上。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对教学科研岗、专职教学岗、专职科研岗、专职辅导员岗、实验管理员岗等岗位都有明确、详细的岗位任务,并对二级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岗位数控制。

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核算是根据各二级单位实际聘用的绩效工资岗位数以及各类岗位基本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指导性绩效工资核拨系数和确定的基数来核拨各二级单位每月基础性绩效总额。指导性绩效工资核拨系数仅作为学校与各二级单位结算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的依据,不作为各二级单位基础性绩效发放标准和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质量津贴、业绩津贴、业务津贴、教授博士津贴、专项人员津贴、部门基金、获奖奖励、创收提成等,根据相关核算办法,全部核拨到各二级单位自行分配。

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彻底打破人员职称或职务身份进行竞聘上岗,尤其是通过低职高聘的形式,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教学、科研积极性。这种模式对分配方案的公平制订、各岗位等级的数量及其条件设置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几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共同特征

经过上述几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比较和分析可知,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特色,总体来说,有如下共同特征。

1.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配套文件

纵观上述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无一例外地都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文件,比如人员编制的核定、岗位聘任与考核、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特殊贡献奖励、学生管理工作的考核与奖励、绩效经费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这需要党办校办、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学工部等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务进行任务下达并制定考核和奖励办法。

2.分配方案的公开和公平

无论采用哪种分配模式,每个学校和学院的分配方案都须交由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院级分配方案还必须获得本单位三分之二及以上的人数同意,方能报学校审核执行。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多轮的公开讨论,通过后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在公平性上就有充分的保障。

3.绩效工资发放的可控性

无论哪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都是自上而下将绩效工资进行切块划拨,实际划拨到各二级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都是确定的,可控的。一般由人事处根据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文件及当年的绩效工资总量,向学校提交下一年度绩效工资分配的建议方案,获得通过后由计财处编制财务预算。各单位所有的绩效工资发放都必须经过人事处审核后才能发放。经过预算统筹后,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是完全可控的,不会出现绩效工资总量发放超标的问题。

四、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完善路径

价值分配绝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种战略性思考。高校肩负着国家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它对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争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需要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一份优秀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出台大多要经历收入分配愿景的阐明、前期调研、数据采集、分配模型的制订、数据模拟与意见反馈、模型修正、分配方案的正式出台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调研高校同行介绍他们在绩效工资分配方面目前存在的困境及进一步地深入交流,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是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重要路径。

1.全方位审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民主性和基础性

制定一份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需要人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并进行广泛地调研和精心设计,更需要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使大家了解、熟悉、理解政策,对新分配方案的完善各抒己见,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学校的收入分配改革。这些改革涉及人事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政策的调整,更涉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摸清全校教职工工作和收入的基础现状,对设计的新方案进行严谨的数据模拟,主动与教职工进行广泛沟通,系统分析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不同部门和职工群体的影响,使推行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激励效应最大化,阻力最小化。

2.多角度确保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公正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标准一直是许多人的社会理想, 也是组织管理中的敏感问题。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满意度与行为表现, 还会影响到学校组织的绩效, 甚至是社会的稳定。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将自己的绩效和报酬与其他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比值相等,他们就会有公平感。任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虽以公平为要义而设计, 但在制订及运行的过程中依然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因素。所以,充分论证绩效评价方案的适用性、评价标准的差异影响对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尤其重要。

3.多层次体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激励性和导向性

对于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如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部级教学名师等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实行年薪制,鼓励他们潜心教学和科研,保障他们的学术自由,争取多出创新性成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发挥中流柢柱的作用。同时激励校内教职工以他们为标杆,达到相应条件后仍可享受和引进人才同水平的绩效工资。对学校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平台的建设,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同样不可缺位。绩效工资分配不仅仅是各方利益的博弈,还必须体现学校的政策导向性。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2015]3号)中明确提出,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近期将每两年调整一次。即每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时,都会将一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其中,这意味着今后各高校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额都不再会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因此,在绩效工资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多层次体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激励性和政策导向性,发挥绩效工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保障作用,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东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制度研究述评[J].中国劳动,2014(12)

[2]曹文军,石阳,王威威,吕兆丰.高等院校绩效工资调整机制建设的多维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

[3]颜怀坤.以薪酬为支点撬动人才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7(17)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1

绩效工资是指的医院根据职工在岗的技术含量、劳动强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程度确认登记后,通过医院所运行发展的合理的预期进行从良控制、结构调整后,通过职工劳动的业绩为主要依据来核算的报酬,是一项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所结合的一类薪酬体系。在医院内采用科学且符合医院发展的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能力。绩效工资改革一直是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本文则主要对新形势下医院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进行了讨论。

一、在医院实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必要性有可行性

(一)在医院实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为医院的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提供了保障。但是我国的医疗事业还在发展阶段,医院内的收入分配机制还未完善,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配合新形势的改革,对于医院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必须要在原有的工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实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

(二)在医院实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可行性

在新形势下对医院的内部管理也有新的要求。近几年来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原因除了医务人员在治疗方案上的选择错误外,还与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因此在医院内部如果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分配制度,就能有效避免这类的情况的出现。在医院里实施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是以明确岗位职责为基础的。所以实施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推动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强化医务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

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本身具有公益性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所设的。但是对于医务人员的工资方面,财政拨款江绍,主要依靠医院的经营,这就违背了公益性的理念,变成了盈利单位。因此会导致医院的民众度降低,声誉下降。因此需要实施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对医院不同部门实行工资的配比,改变现有的提成制度,让医院职员的工作得到回报,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二、 新形势下实行医院绩效工资核算的分配方案

(一)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

在医院中医生是医院的顶梁柱,医院的专业水平直接对医院的正常运行的水平。而对于医生来说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地位、专业能力以、工作稳定性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等。因此医院在实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时需要先对成本进行控制,与医院的收入呈正比。在进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所承担的责任以及风险指数,这些作为绩效分配的重要指标。对于医务人员的工作评价主要是包括了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在治疗中所承担的风险,诊断病情的难易程度还包括了医疗技术的水平作为实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的参照对象。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核算时需要与患者的评价、为患者服务的质量以及医疗的水平结合,不能仅仅与医院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工作的核心是患者的评价、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节约医院的医疗成本等方面,同时这也将作为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的中应该参考的重要条件。具体方案如下:

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安通工作量和收支的结余进行考核:临床科室的绩效工资=(工作量考核+收支结余×目标KPI考核)±日常质量缺陷管理考核。

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因为工作量复杂,在工作中所用到技术和采取的劳动强度无法进行测量所以均根据收入转化成有效工作额,支出按收入的增长额控制支出作为考核的内容:医技科室绩效工资=(本月有效工作额-成本控制额)×分配率±日常质量缺陷管理考核。

(二)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

对于医院的管理人员绩效分配是受到了机会、环境以及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采取定性指标和量化指标相结合的衡量标准。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专业素质作为定性衡量的标准,同时对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的人员要对其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从多方面展开研究。如果有管理人员升职或者有经济奖惩的情况,要与绩效工资的核算进行有机的结核,这才能有利于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的实施。

(三)医院其他方面的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

对于新录用的在见习期的应届毕业生,在见习的时间内是不能与现有职工享受同等的绩效工资待遇,但可以由医院按一定的固定值发放,在见习期满成为正式的合同制员工后开始享有与工作岗位相应的绩效工资。对于医院因为医疗需要抽调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要根据所在科室的绩效工资补贴给个人。休假期间由所在的科室决定是否享有绩效工资。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实施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对于医院的分配公平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作量绩效工资向个人倾斜,体现效率优先,提高了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曾工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应该完善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大力推动医院的绩效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妍.医院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的探讨[J].财经界,2013(29).

[2]吉建伟,郑孔林,陈炳锡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县级妇幼保健院 绩效工资分配 完善改进

县级妇幼保健院以提高本地区妇女、儿童群体的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为目标,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优生优育为中心任务,同时承担指导基层的重点保健与临床的业务,肩负着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规划的实施与监测任务。为此,绩效管理和配套实施的绩效工资制,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医院战略、有效落实执行力,建立医院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管理工具非常重要。为真实了解县级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的实施现状,为建立与完善绩效工资分配综合考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选择浙江省嘉兴市6所县级妇幼保健院作为样本,对在职员工随机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回收率达90.30%。

一、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和实施方案过程与效果

(一)绩效工资计划制定和参与

有28.19%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管理人员制定,员工只是形式上参与起不到真正作用;38.25%认为是由管理者制定后再与员工商定;6.71%认为没有制定绩效工资计划。仅3.02%的人认为系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商定。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员工的参与度和民主化显然不足。

(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过程

仅1/3的被调查者了解绩效工资计算公式与方法;76.17%不清楚目前实施绩效工资与提高工作绩效的目标是否一致;64.77%者认为绩效工资计算方式过于复杂不明白;51.34%者认为绩效考评过程中做法欠规范;82.21%的认为绩效工资的发放赖于简单的考核制度/考核表等(表1)。说明当前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员工的知晓程度很低,绩效工资制定与实施尚未与医院发展目标相结合,绩效工资的考核过程无明确、科学而合理的考核方法,从而导致绩效工资的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同时发放也不尽合理,超过一半者对当前的绩效工资发放表示不满意。

(三)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效果

极少数员工(8.39%)认为实施绩效工资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四成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员工增加工作压力;57.05%认为实施绩效工资能较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不到30%者认为绩效工资考核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和让员工更加重视个人的业绩目标。可见绩效工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员工对个人业绩目标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增强。

(四)绩效工资考评对象与内容

大多数人认可绩效工资考评对象是面向全体员工,但近100%被调查者认为考评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存在很多漏洞而需要改变。不到30%的员工认为能够定时接收有关工作考核的反馈信息,反馈结果尚能正确反映员工的绩效,但几乎100%的认为绩效工资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表3)。由于绝大多数人认为绩效工资考评计划存在疏漏,执行时又没有同员工进行充分交流,员工不了解考核计划内容,从而使得计划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如此影响到考核的最终结果,导致绩效工资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五)绩效工资考评过程环节改进情况

76.17%的认为需加强绩效考核的公正性;88.93%被调查者认为绩效工资考评过程公开透明程度需要改进; 54.03%认为需改进绩效工资方法与考核结果的一致性(表4)。绩效工资考评过程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得到了大部分员工的认可(245人,82.21%),绩效考核方法较规范,不需大的改进。考核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以及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的一致性、有效衔接上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六)绩效工资的决定关键因素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地区与行业水平、员工个人业绩、医院整体业绩、职称与学历、工作年限及职务级别等因素,是绩效工资方案制定的决定性因素,并在绩效工资方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5)。其中员工个人业绩、医院整体业绩因素较其他因素相比,在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中的决定意义更为显著。

(七)绩效考评体系作用的发挥

目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绩效工资考评体系中,考评结果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调整员工绩效工资决策,以及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员工晋升/降职决策、推动员工工作业绩的提升方面效果并不显著(表6),这也是下一步绩效工资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结束语

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体制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改革当前公立医院僵化的分配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和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面临着对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改革认识不到位、考核指标难以确定、存在不公平现象和考核执行难等难点。本调查结果对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考核标准和指标构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廖慧群.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订与实施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12.4(12):116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要求,将绩效工资与教职工履职和业绩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坚持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教职工倾斜,积极推进和完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原则;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原则;坚持量化考核、注重实绩原则。

三、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在编在岗的教职工,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发放

1.绩效工资的发放由学校自主确定分配方案,依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要体现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严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2.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做好教职工考核评价工作。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充分考虑学校不同岗位和各类人员的情况,实行分类考核,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职工作出全面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3.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经全体教职工大会通过后实行。

4.绩效工资可以按月发放,也可以按学期或学年发放。

五、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工作,妥善处理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和教职工队伍的稳定。

2.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指导和监督学校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3.各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考核结果报教育局备案。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绩效工资; 分配决策; 仿真

一、问题的提出

事业单位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全部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部分根据国家或所在地区统一标准确定,成为相对“固定”的工资,而绩效工资,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需根据员工实绩进行分配。因此,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工资改革和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已实行二级管理,学校首先根据各二级单位总体绩效在各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然后二级单位将本部门所得绩效工资总额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此模式下先后存在两个决策主体:学校和二级单位。经两者依次进行分配方案决策和实施,全校可发放绩效工资总额最终被分配到每一员工账户。在第一步分配中,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将面临下列问题:分配的流程如何确定?每一分配环节的分配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关键决策领域或决策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决定政策的内容和重点,决定如何建立和运行决策模型或方法以及具体的分配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供一个实用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模型,帮助决策者考虑绩效工资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运行模型来快速比较和评价不同方案,实现合理、高效地完成绩效工资的分配。

二、基础建模

目前,已有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对绩效工资进行了研究。胡正友(2007)指出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岗位聘用、绩效评价和工资标准;郭祥林等(2007)指出要以科学的绩效评价为依据,并讨论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陶为群等(2008)构建了一个按职工年龄段给予等差型限额的优化模型,其方法对于科学分配绩效工资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学者对如何合理分配绩效工资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各类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但是这些思路和方案大多是具体化的应用案例,如何将其抽象化为决策模型,以系统分析各种决策因素及其影响,建立这些具体方案的“母方案”,要比解读和评价某一种具体方案更具根本性,也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一)分配流程的概念模型

根据当前政策,高校绩效工资是在上级核定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额基础上进行分配,按照优先级、时序和计算方法确定具体程序,一般如图1。分配顺序依次是: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扣除预留的各项全校统一发放的项目;确定学生工作、教辅、管理、后勤等非教学部门的绩效工资;确定体育部和思政教学部的绩效工资;二级学院之间交互分配互换工作量的课酬;最后在二级学院之间进行分配。

(二)二级学院绩效衡量与工资分配

二级学院的绩效通常以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实绩进行衡量。教学绩效又可以通过本院学生人数、学生班级或完成的教学课时来衡量。一般来说,在实行二级管理的高校,学生人数或学生班级是学院教学和日常管理活动强度的基本动因,应该成为教学绩效衡量的基本依据。以某校为例,以学生人数为计算基本教学绩效工资和学生工作绩效工资的基础,具体如下:

1.基本教学绩效工资:即按本学院学生人数计算的应得的教学绩效工资。首先,将学生人数N折算为标准教学班级N/50(50人折算为一个班),分若干档级确定每班给付标准Si;以此计算各二级学院基本教学绩效工资如公式(1)。

R1=■■■·Si (1)

其中:R1为各学院基本教学绩效工资;n为全校二级学院数量;m为基本教学绩效工资档级;Si为某档级绩效工资拨付标准;Nji为某学院在某档级的标准班级数量。

2.学生工作绩效工资:根据学生人数核定标准学工工作定额进而确定学工绩效工资。首先将学生人数N折算为核定专职辅导员人数N/250(按每250人核定一个辅导员);然后按核定辅导员人数和人均绩效工资rt计算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绩效工资,公式如下。

R2=■■·rp (2)

其中:R2为各学院学生工作绩效工资;rp为全校年度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元/人)。

3.二级学院之间互授课而需交互分配的绩效工资:本项工作的绩效量与教学课时直接相关,可以按二级单位之间交换课时量和全校课酬标准进行分配。

R3=■(Imj-Exj)·rh (3)

其中:R3为各学院学生工作绩效工资;Im为本学院为其他学院承担的课时;Ex为其他学院为本学院承担的课时;rh为原始课酬标准(元/课时)。

(三)其他部门绩效衡量与工资分配

1.体育与思政教学部。这两个教学部门无直接管理的学生和班级,而是面向全校所有二级学院提供公共必修的两课教学,因此只能按照所完成的课时从学校的总额中分得,方法如公式(4)。

R4=(Tt+Ts)·rp (4)

其中:R4为体育思政教学部应得绩效工资;Tt为体育部教师数;Ts为思政部教师数。

2.教辅、管理和后勤部门绩效及校领导等。这些部门完成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学校运行的保障支持功能,其绩效主要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为主,因此这些部门以核定岗位人数、职级为基础确定绩效工资,参照年度考核进行调节。岗位设定和人员定编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因此以下不进行深入讨论,仅给出计算公式。

R5=■T'j·rp (5)

其中:R5为各职能部门绩效工资;T'为某部门按定编定级核定的标准员工数;p为第一个职能部门;q为最后一个职能部门。

(四)决策重点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分配过程中的决策重点并提供解决方法。作为理论推测,本文初步认为决策重点或者分配公平性敏感点至少有三个:二级学院之间的分配关系;体育思政教学部的分配关系;教学部门与非教学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上述第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校绩效工资分配的重头戏,且需要进行较复杂的规划。显而易见,规划的重点是公式(1)中每学院班级数的分配档级(m)及各档级分配标准(Si)。以某校为例,其采用了较为简单的两档级设计,但并未确定档级标准或制定标准的方法。这为其未来的政策调整提供了操作空间。本文致力于根据上述可能的单一或多项决策重点,提供一种仿真分析方法,帮助决策者测试可选方案,观察不同方案下的结果及其分析指标,从而在各种方案中斟酌选择最适宜的一种。

三、仿真建模的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属于日常管理中的确定性决策,所有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事项已经统计并作为决策模型的基础数据(常量),所有待定因素(变量)均为确定性因素。因此对这类问题的仿真无需借助复杂仿真工具,Excel即可模拟出分配过程的各主体、对象、分配过程及结果。本文将模型设计为下文中三个相互联系的数据表。

(一)基础数据表

即事先统计各项仿真测算用的基础数据,包括全校性的基础数据和部门基础数据。前者如上级核定本年度绩效工资总额、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预留年度考核奖和公共选修课津贴等;而部门基础数据包括各部门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及职级、学员之间相互承担教学任务的工作量等。

(二)规划与中间变量表

中间变量表的作用是体现分析过程中依次进行的计算和分析步骤,如表1所示,从上而下呈现了各项中间变量的含义、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运算结果。

大部分数据在表内即可完成计算,但表中最后两行的标准班级分配标准需进行规划求解。这也是上文所述第一项决策重点,其结果直接影响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本例中,分配级次仅分为两级,因此只需进行简单的单变量求解,即表1“V19”行中输入A档分配标准,系统将根据剩余额按B档分配完毕的原则,自动规划出B档分配标准。此时最终结果也将在部门分配表(表2)中显示。

(三)部门分配表

表2是测算各部门应得各项绩效工资最终结果的工具,通过本文第二部分基础模型的公式实现本表各单元的自动计算。

四、一个实例

(一)案例简介

某省属地方高校,本科办学近十年,属于面向应用的教学型大学,现有约1 200名职工。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由上级统一设立为岗位津贴项目,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先分配到二级学院和教学部等二级单位,再由二级学院、教学部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于管理、教辅部门,综合考虑各类岗位工作性质、履职责任和职责要求,分别确定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系数,并据此计算管理、教辅及工勤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核拨到管理、教辅部门;然后由各部门按照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分配方案自主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月预发,年终结算。

(二)方案设计

首先,对二级学院两级分档核拨标准进行仿真决策分析。经初步计算,该年度每标准班级平均核拨数可达4.8207万元,于是设计了三种仿真方案如表3。

方案一代表较激进的级差较大的分配思路,方案三是一种平均主义思路,方案二介乎两者之间。实践中可以设定更多测试方案以观察更多仿真结果及其差异。除此以外,对体育思政教学部、职能部门的分配思路亦可设定不同的分配方案,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思路和方案的合理性。

(三)结果评价

本例三个方案经仿真计算,结果见表4。简单比较可知,三种方案绩效工资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情况如下:第一种方案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从2.16万元到7.49万元,平均每课时43元至204元;第二种方案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从2.03万元到7.83万元,平均每课时43元至207元;第三种方案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从1.85万元到8.30万元,平均每课时42元至210元。

人均分配额(“人均”栏)反映机构内员工收入均衡程度,与部门和个人贡献有关,也与机构内工作分配不均导致的生产率差异有关。评价和决策取舍时,既不应追求平均主义,应允许一定的收入级差,也要防止同类员工收入差异过大而挫伤部分员工的积极性。

平均每课时分配额(“时均”栏)反映单位课时的工资水平。该指标与绩效贡献无关,主要与工作任务的提供与安排、人员的配置、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有关。差异过大说明机构内存在任务分配不均、人员配备失当、工资分配与工作绩效不相匹配等问题。从上述案例看,三种方案均显示在各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每课时工资水平的差异,最保守的方案下各部门间差异达到每课时161元(204-43)。该指标差异与人均工资分配额的差异发生的方向一致,说明其也直接导致了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因此可以判断三个方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案较之另外两者相对合理。

五、结束语

绩效工资在工资中占比较大,并与绩效直接挂钩,是目前激励部门和个人的最主要手段。高校在国家和上级单位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政策指导意见自主分配绩效工资。因此,探索科学规范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在分析工资政策基础上,建立整个分配过程的仿真模型,并以此评价可选方案。用案例测试,显著地反映了不同方案仿真结果的差异,容易看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将这些特定方案及优缺点与学校管理目标和具体情况相匹配,可以找出最合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胡正友.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4):110-112.

[2] 郭祥林,陈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J].人才开发,2007(12):8-10.

上一篇:生育险范文 下一篇: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