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我从第一节课就开始不断地走神。一是惰性渐长,二是实在提不起兴趣,我于是慢慢地放弃了挣扎,开始混日子。我对计算机专业实在找不到归属感,又是一个恋家的人,只要一有假期我就会逃回家。
一个学期过去,期末考试,我看着全新又陌生的课本发呆,才发现自己一个学期以来什么都没有学。考前的一周,我不停地预习着别人在复习的东西。我心里一遍遍嘀咕:早知道,上课时就多用点心思听重点。可是千金难买早知道。放假时我拿到糟心的绩点,追悔莫及。
我不是没有想过转专业,我详细了解过学校关于转专业的规章要求。但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我没有选择转专业,毕竟计算机专业性强,所以我忍着,得读下去。
我跟自己说,要改变这种状态,至少学点什么,高中努力了三年,读了大学就会玩乐,怎么说得过去?学校开始报读辅修,我和妈妈商量读什么科目,妈妈说:“工商管理,以后好找工作。”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又是为了找工作!只为了找工作,我大可好好念计算机,出来就是程序员,不愁生活。我不想为了找工作而读辅修,我对英语有兴趣,我想学英语。我开始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背大量单词,睡前下载CNN的英文听。现在回想起来,把自己的兴趣培养成一种能力,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去做一些事情完成它,是正解。
后来和朋友聊天,聊到“有英语优势出国容易些”,我想我那么喜欢学英语,那就出国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期末,我报了6月份的GRE,希望能在GRE改革前考一次。既然要出国,保持专业课绩点是很重要的。情感在说:“不,我讨厌计算机,不想看书,这些混蛋的代码!”理智在说:“不学好专业课保持绩点就不能出国读研,必须对自己狠一点!”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我逼着自己学专业课。
大二整整一年我在准备GRE,那段日子很难捱。我不是大神,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要好的成绩只能靠勤奋。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上依旧讨厌的专业课就是自习,半年来没有出过校门,就过着自习室、寝室、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试过一个月在教学楼睡觉。没有把自己逼迫到一个境地,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意志力。还记得考完GRE的那天,我在北京逛街逛到店铺都关门,就是为了补偿自己过去半年的痛苦。
出国读研并不是只有GRE成绩就可以,美国的大学重视研究成果或者实习经历。我再不喜欢计算机专业,也必须努力。我找学院的老师,加入计算机实验室开放计划,老老实实做实验。暑假,我找了一家跨国公司做计算机类的实习。我整个大三就马不停蹄地做试验、做实习,慢慢的,本来反感的计算机好像也变得没那么讨厌了。
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我如愿到美国读研。
我读研原本是选英语专业的,但是我感觉如果把语言作为工具不适宜作为专业学习。因为不喜欢计算机,我不想读工科,我想我关注儿童教育问题,应该会喜欢教育学,所以我现在读研究生的专业是教育学。美国老师不会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地讲,而是给一个reading list(读书清单),让你自己看书,回答问题,讨论,写paper(文章)。你给出自己的观点,不管对错,有理就能拿A,这种辩论型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必须要看很多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运用英语这一工具,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逼迫自己和美国人多交往,有意识地多去听,多去说。慢慢的,我发现我需要尝试不同的东西,接触不同的领域。
过去一年我在soup kitchen(救济厨房),nursing home(老人院),hope place(避难所)都做过义工,发现自己对人道主义精神很感兴趣。我推掉了一份每小时薪酬8.25美元的工作,现在在一个非营利机构无偿实习。这是一个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机构,我被指派到负责犯和性暴力的领域。我每天要看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心理评估、受害者个案,要和社区中心、警察局、医疗中心、受害者、学生等沟通,和各种各样的美国人交流,让我的英语有了成倍的增长,除了使我对各行各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外,还使我更明白――我喜欢这个领域!
下个学期,我会申请去就业指导中心实习,我想尝试HR(人力资源)的工作。
那么,一个程序员应该怎样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英语呢?是立即开始背英汉计算机字典还是先考完6级再考“托”考“G”?其实,在下定决心之后最关键的是要搞清6个W,即:为什么学(why)、学什么(what)、怎样学(how)、何时学(when)、何处学(where)、跟谁学(who)。下面我们就谈一谈这6个W。
首先是为什么要学计算机英语。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要让我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一旦你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任何学习上的困难都不会让你屈服,而你的每一点进步都将给你带来无比自豪的感觉。
学什么,是死背单词?还是猛抠语法?其实都不是。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多方面去融汇贯通。用程序员的术语讲,“学什么”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确定系统边界”的问题。因为学习计算机英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若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定义,恐怕难以有一个准确的学习目标。无目标的或边界不清的项目往往是失败的项目,在学计算机英语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工作需要界定计算机英语学习的系统边界,我在下文中大致给出了计算机英语的学习目标:
IT行业人员:初中级要求掌握基本术语;了解常用的语法和惯用法;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界面和在线帮助以及简单的操作手册,阅读熟读在70~90个单词/分钟。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常用术语和缩略语。中高级要求掌握语法和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和功能;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文档和技术资料,阅读熟读在100个单词/分钟以上;能使用英文编写简单的文档。
计算机研发人员:初中级要求掌握常用术语和缩略语;熟悉计算机英语中的语法和惯用法;能阅读英文界面和在线帮助以及简单的操作手册,阅读熟读在80~100个单词/分钟。中高级要求掌握大量的计算机英语术语和缩略语;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中语法和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和功能;能阅读英文文档和技术资料,阅读熟读在100词/分钟以上;能借助字典翻译专业技术图书。能使用英文编写简单的技术文档和程序注释。
程序员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英语环境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所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围绕本专业的领域展开。对于没有上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程序员来说,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掌握专业词汇和术语,了解计算机英语的一些规范译法和习惯用法。对于有一定计算机英语基础的程序员则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上,并逐渐习惯使用英语注释程序撰写文档。
在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之后,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怎样学”就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这其中还包含了何时学、何处学、跟谁学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把短期的系统学习和长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做的效果最好,也最科学。所谓短期的系统学习是指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英语,这对于没有参加过大学计算机英语课程学习程序员尤为重要。而日常的学习则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多接触和多使用计算机英语,边用边学,持续不断地积累提高。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具体谈一谈。
要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英语,最好是参加专门的计算机英语课程培训班。培训班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老师、成功的办学经验和系统的课程设置都是选择的重要依据。然而大多数程序员工作繁忙,可能采取的方式多是自学了。如果不能选择一位好老师,那就只能选择一本好教材了。一本好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对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英语帮助极大。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多达30种,在选择教材时不少程序员往往无从下手,大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教材的难易程度――对于不同学历层次有不同的教材,选择难易程度适合自己的教材。
教材的专业侧重――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偏重于硬件,所以程序员在选择计算机英语教材时,应仔细察看书中的内容,以免偏离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需要。
教材的体系结构――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主要分为按语法体系组织和按计算机体系组织的两种结构。如果你是初中级的英语水平建议使用前者,如果你是中高级的英语水平建议使用后者。
教材的易用性――教材的易用性是指教材的编排是否符合人们的学习习惯。虽然计算机英语是专业课程教材,但如果编排活泼、图文并茂、注解查阅方便肯定能调动学习的兴趣,降低阅读的难度。这方面国内的教材应该多向国外的教材学习。
我们编写了一本非常适合于软件开发人员的《计算机英语》,该书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是该社“重点大学计算机教材”系列中的一本。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最适合的读者对象为英语达到CET4的程序员,因为该书的选材直接来自国外计算机教材和出版物、技术文档和专业论文、IT精英的言论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大百科全书,这样使学习者更能接触到计算机英语的真实语境和主流思想,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非常实用和专业。这本书适合于程序员的另一条重要原因是全书侧重于软件和应用,没有枯燥繁琐的理论。这本教材与其他计算机英语教材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更关注计算机素养、计算机应用以及IT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影响。
系统学习计算机英语,这里的系统性包括了计算机体系的系统性和英语语言的系统性,我们在学习时必须时刻牢记。除了借助计算机英语教材系统地了解专业词汇外,还要对英语语言本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以免出现偏废。计算机英语长期的日常学习尤为重要。然而,不少程序员不太喜欢看英文,他们喜欢使用中文版的软件,喜欢汉化的帮助,喜欢读翻译好的书。这实际上就错过了许多日常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机会。不可否认,读中文肯定比读英文方便,节省时间,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弊大于利。这种对翻译的依赖使许多程序员失去了获取一手资料的宝贵机会。
其实,既然你已经通过对计算机英语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就完全可以借助字典去使用那些原文资料和在线帮助,关键是一个习惯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在自己的电脑里从不装任何中文版或汉化软件,连上网聊天也坚持用英文。几年下来英语突飞猛进,效果甚佳,有志者不妨一试。
在日常工作中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和资料是提高计算机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原版计算机书读多了,你会发现一些很有规律的东西和一些常用的词汇,这些来自实践的经验非常宝贵,并让你终生受益。一般在完整阅读2~3本原版书以后,你就能发现读原版书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读原版书的真正乐趣并非只是在于提高英语水平,而更是在于获得一种和西方人一致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学习计算机技术极为有益。坚持阅读英文计算机图书可以达到直接用英文和作者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思考和交流。至此,我们获得的不仅是英语水平的突破,更是计算机水平的突破。这也是许多计算机高手成功的秘密。
如果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希望突破计算机英语的障碍并成为高手,从现在起就养成一个学用计算机英语的良好习惯吧。下面是你可以立即选择的努力方式:
1. 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并用作网名和登录名。
2.立即将自己电脑中的所有中文版或汉化软件换成英文版。连Windows也用英文的。
3.选一本适合自己的计算机英语教材。
4.保证一年至少读1~2本原版影印的计算机书,并坚持读完。
5.上网尽量多访问英文的技术论坛和网站。不使用汉化的帮助。
6.在程序中使用英文注释。坚决不用中文或汉语拼音作变量名、字段名、文件和文件夹名。
7.每月至少看1~2部原版电影(VCD/DVD),尽量不看字幕,提高语感和听力。
8.不看中英文对照读物,但可以看注释读物。多使用英文字典,少使用英汉字典。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将该课程设为考查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和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使用“金山快译”之类的翻译软件来翻译。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长句多。
被动语句多。
祈使语句多。
专业术语多。
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
缩略语多。
一词多义。
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3教学内容的选择
3.1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层次也不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要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全面,至少要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等。目的是掌握相关词汇,所以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事实上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不少课程内容都是源自某一课程的英文教材的内容介绍,或者是摘编出来的。
(2)时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达到与时俱进。
(3)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等,不同的或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2适当补充新内容
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滞性,一些实用的新技术不会包括在教材中,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急于了解计算机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计算机新技术的内容。如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及时补充了、IPV6、超线程(Hyper-Threading)、Dual-CoreProcessor、DDRMemory等实用性强的新技术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根据经验,学生是非常乐于了解新技术的,特别是那些已得到应用的主流技术。
另外,大部分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对于CMOS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还不知道“Ctrl”、“Alt”键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在教学时还应适当讲授科技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要掌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合理协调。
4教学进度安排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协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如计算机硬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等。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在三年级开设,专科通常是在最后一学年开设,此时学生有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学到,这样就会增加对计算机英语课文理解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兼顾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程,由于在学习对应的专业英语时,学生没有该方面的概念,老师又不可能将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可能会一头雾水。对于已经学过的专业课程,再学习相应的专业英语,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考虑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合理灵活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来进行。
5教学及辅助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及其它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外,还可以利用下列方式。
(1)PPT等课件。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音频。目前部分计算机英语教材都提供了相应课文的音频材料,而且网上也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利用PC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利用音频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力和口语。
(3)视频与动画。许多计算机相关网站上都有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视频材料,特别是一些著名的IT公司如IBM、Microsoft等公司的网站上,经常及时地提供介绍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其发音纯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观,时间通常为几分钟,介绍一种产品或技术的主要特点。观看这类视频短片或动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既锻炼了听力,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所以效果非常好。
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外,还要充分利用其它的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
(1)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网络课程,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布置作业、上传学习资料、答疑等。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提交作业、提问题等。网络课程在校园内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平台,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
(2)博客。虽然博客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中,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许多网站都提供了免费的博客空间,并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网站等用于网络教育。博客的特点是网页创建非常简单,且使用方便,空间免费,无须个人维护。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平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如笔者创建的个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博客,可以方便地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英语学习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提问题和发表评论必须使用英语,学生也非常乐于访问、交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3)E-Mail。E-Mail作为一种日常的通信工具,笔者要求学生在向笔者发E-Mail全部使用英语,当然给学生的回复也是英文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也乐于以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很好地配合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
另外网上有许多英文的计算机幽默短文和漫画,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地让学生看一则相关的计算机幽默(英文)或一幅计算机漫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寓教于乐。还有许多学生都喜欢听那些经典的和流行的英文歌曲,虽然不是关于计算机的英文歌曲,但由于歌词通常都很精炼,语法简明,学生也爱听,在课间休息时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潜移默化,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6作业与考核
平时的作业和考核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由于许多计算机英语教材在书后都提供了课文的参考译文和练习答案,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作业习惯于抄答案,这样一方面对学生没有任何效果,另一方面也干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了解。对此可以采用灵活的课下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将课外的计算机英语音频资料提供给学生,安排在课下练习听力,下次上课利用几分钟来测试其效果。再如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安排随堂的快速翻译和写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能力。笔者的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欢迎。
7结束语
虽然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辅课,但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除了能进一步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外,还可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体系[1];其重要模式之一就是实践性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专业技能实训课的开设已逐步趋于完善,各校公共英语实训体系也相继构建,对专业英语如计算机英语实训涉及甚少,有的干脆没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目标不明确,缺乏“高职”特色
在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英语实训教学对提高英语应用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但是由于教师不太了解IT行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实训教学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2.师资力量匮乏“,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对于计算机英语的教师,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掌握计算机领域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二是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要求英语知识要达到一定水平,特别强调英语阅读能力及听说能力,能基本上进行双语教学。基于这两个要求,满足条件的老师不多,导致无法展开有效的实训教学。
3.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开发滞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计算机英语的实训教材仍停留在单项技能训练,如:英文电脑配置单的拟定训练,某个具体的全英文软件的应用操作等,这种实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单项技能,但局限性很大。目前IT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各实训项目开发的随意性很强,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整个实训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各项技能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弱,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容易陷入就业难的困境。
4.未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些高职院校建立起来的英语实训基地由于资金不足或组建时间过短出现条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老化、设施不齐全等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效果;而校外与企业及其他兄弟院校共享建设的实训基地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英语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计算机人才就业的困难已是大多数高校不争的事实,究其实质发现,主要因为市场所需计算机相关专业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与学生培养目标不符,据麦肯锡研究报告[3],我国少于10%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国际工作环境下的英语交流。随着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市场越来越成熟,用人单位对其计算机不同层次人才及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英语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看,主要包括:从应用层面来说,能熟练阅读用英文撰写的计算机技术文献、资料、书籍,这是因为大多数计算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以英文公布于世的。这对于快速、准确地获取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来说非常重要。从键盘名,窗口菜单、互联网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网页、各种操作系统的命令到未汉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教科书、参考书、说明书,都或多或少要使用英语,有时,还需要直接与客户用英语交流。从开发层面来说,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本身也依赖于英语,软件开发中的技术文档和资料也大都也来自英文。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英语实训环节设计
(一)基础英语语言能力模块:笔者将基础英语定义为日常英语,它是各种行业英语的基础,在高职计算机英语实训环节的设计中仍然需要占少部分比例。
(二)商务英语语言能力模块:笔者将此处的商务英语定义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不同于专业性的商务英语,它是开展一切工作活动的语言基础,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语言能力。
(三)行业英语语言能力模块行业英语基于IT行业典型工作过程,该模块是一种以项目设计为主要形式,以校内模拟实训机房和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为实验室的实训模式。其强调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关键词: 计算机英语 新词汇 隐喻 结构 变化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计算机打交道。现在如果你想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必须熟悉那些随处可见的新计算机英语词汇。例如,你若是天天坐在电脑桌前,在英语中被称为mouse potato;或者你对计算机新技术感到紧张不安则被称为technophobe。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计算机英语用语并不难学,一方面是因为其中的许多词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了,像汉语中mouse译为鼠标;德语与computer相对应的词是Computer;西班牙语则是computador。另一方面,计算机英语新词汇的丰富多彩也是人们容易学习的原因。比如一些词语snail mail(传统书信而不是电子邮件),或wysiwyg(what-you-see-is-what-you-get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会让第一次听说的人发笑。
计算机英语用语增进了用户亲切感的原因之一是隐喻的使用。把新技术比喻成人人熟知的旧东西对承受计算机压力(technostress)的人有很大帮助。因为许多人害怕使用电脑,隐喻对帮助用户适应计算机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例如,cut和paste(剪贴)计算机数据时,人们会想到纸张的使用;看到desktop,file,folder,recycle bin,wallpaper等词时,人们会想到自己熟悉的办公室。计算机隐喻很有趣,因为许多与主题相关,像办公室主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隐喻主题:
书(books):Web page(网页),bookmark(书签),to browse the Web(浏览网页);
交通(transportation):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公路),Web traffic(网络交通);
信(mail):mailbox(邮箱),voicemail(语音信件),e-mail address(电邮地址);
小动物(small animals):bug(程序缺陷),snail mail(传统信件),mouse(鼠标)。
虽然大多数隐喻与以上主题相联系,但是有些隐喻是比较独特的。最精彩的计算机隐喻可能是 spam。spam是美国熟肉罐头的一个商标,这种熟肉罐头盛行于鲜肉缺乏的二战期间。由于当时的美国人出于无奈食用太多的熟肉罐头,所以把它当成为开玩笑的对象。在计算机行业,spam与互联网上的junk mail同义,指诸如广告之类我们没有要求也不愿意接收的垃圾邮件。这种邮件会在同一时间向上千人发送,其过程称为spamming,而发送者被称为spammer。互联网用户对垃圾邮件的发送spamming深恶痛绝,发送者也会发现自己淹没于铺天盖地而来、充满责难的电子邮件――flame(隐喻)中。
由于计算机英语中包含了计算机专业技术词汇、缩写词、短语,所以,成了人们学习的障碍,但计算机英语同其它科技英语一样,有自己的结构特点。许多计算机新用语都重复采用以下几个词形:“-ware”指用于运行计算机的产品,如software(软件),hardware(硬件),shareware(共享软件),freeware(免费软件);“cyber-”和“e-”与互联网有关,如cyberspace(网络空间),cybercafé(网吧),e-mail(电子邮件),e-commerce(电子商务),e-cash(电子货币);“techno-”与计算机有关,如technobabble(计算机胡话),technostress(计算机压力),technophobia(计算机恐惧症)。
计算机用语经常会给人留下重新“拼装”语言的印象,而且是以某种玩笑,甚至是幽默的方式:有时两个单词组合如emoticon是emotion和icon合成的;Emoticons(或smileys)是指人们附在留言后面用以表达感情的合成符号,如:∶);另一个有趣的词netiquette是有Internet和etiquette合成的,指互联网上良好行为的规范。计算机英语用语的幽默还表现在开计算机世界以外的人和事的玩笑:例如新计算机用户被称为newbies;害怕用电脑的人称为technophobes。诚然,网络文化也自嘲,天天对着电脑的人叫做computer geeks,mouse potatoes,要是青少年则被叫做screenagers,连World Wide Web也被戏谑的称为World Wide Wait,因为互联网有时实在太慢了。还有些计算机词语甚至开起计算机的玩笑如:netspeak(网络语言),technospeak(计算机语言)和technobabble(计算机胡话)。
计算机用语发展的一种方式是赋予现存词汇新的意义和用法,例如icon,曾经仅指圣像,现在指在人们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各种小图片。同样,mouse原指动物的转而指点击装置,也有了与电脑有关的新用法如mouse pad(鼠标垫)和mousing skills(鼠标点击技能)。就 mouse而言,原是一般词语,新的含义却与计算机有关。当然,语言的变化也逆向发生,即专业词汇如计算机用语会以新的含义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例如,计算机用语download, bandwidth有了新用法。计算机用语中download指人们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到个人电脑;bandwidth是描述信息下载的速度。如果网络联接的带宽高,下载速度就快。现在这两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却有不同的意思,downloading指降低水平、标准,bandwidth是指人做事的能力,如:
The government is downloading healthcare costs to the public.(政府正在降低公众卫生保健的费用。)
I’m out of bandwidth!(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英语学习者会对尝试使用计算机词语的新用法感兴趣,但是新用法只有在日常会话中使用才是最恰当的,在正式的写作和会话中使用是不正确的。
词汇是我们学习外语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事半功倍地掌握这种语言,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和运用这些计算机新词汇是势在必行的事。
参考文献:
1.1计算机英语教学目的的需要
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专业英语课,属于科技英语的一种。科技英语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以及从外语资料中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使用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语言之间的差异,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1.2计算机英语特点的需要
计算机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单词量大,但与其他专业英语相比较,转意单词较多;语法方面多使用被动语态、主从复合句、非限定性动词、倒装等等;语言客观、准确、精练。以上特点就决定了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量、适当讲解主要句法、传授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计算机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
2比较法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将比较法运用于英语教学,就是要求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使其特征明显,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比较法教学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发挥学生的这一优势,引导他们运用这些对比因素而掌握专业英语语言规律。
3比较法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3.1词汇方面的比较
词汇在计算机英语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单词记忆时,可以使用比较法来分析单词,扩大计算机英语单词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同义词(近义词)比较。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是同样的意思,但在词义与用法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点差异。不了解这点差异,使用中就容易混淆。如bootstrapsector和bootsector都是表示磁盘的“引导扇区”,但bootstrapsector特指逻辑扇区为0的第一个保留扇区。再如“table”和“form”,通用的英文含义为“表格”,但在数据库中,二者表示的具体含义并不相同,前者指“数据库中的子表格”,后者为“用于简化数据输入和查询的窗体”。将这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比较,不仅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而且可以加深记忆。
2)原有的词与派生新词比较。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很多新词是派生而来的。因此将原有的词与派生词比较,可以扩大词汇量。如:计算机内部有很多互逆的过程,为了表示这些互逆现象,就出现了大量的反义词。而这些反义词大多是使用派生这一构词方式出现的。如:compres(s压缩)———de-compress(解压缩);instal(l装载)———uninstal(l卸载)。
3)新旧词义比较。计算机英语中完全独创的专业词汇不多,许多都是将英语中原有的词汇引申用于计算机行业。因此,将一个词原来具有的基本词义与新出现的专业词义相比较,不仅可以增添词汇学习的兴趣,使单词易于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和翻译中选择适当的词义。同一个单词,不同的意思。如bug通用的英文含义为“(英国)臭虫;(美国)虫,昆虫”。在计算机英语中指的是由于设计疏忽而遗留在软件中的漏洞或隐藏在软件中而使软件或操作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错误程序。这同臭虫的本性有相似性,因为臭虫可以钻进家具或食物中进行破坏而不易被发现。同一个单词,同一个意思。如store在英语中表示“储存”、“储藏”等意思,用作计算机术语后,基本意思未变,但是通常译作“存储”。
4)计算机专有词汇。如缩略词和首字词。RAM———ReadOnlyMemory,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等等。这样进行比较,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计算机英语词汇并不是完全陌生,并且能提高对单词的记忆效果。
3.2句子结构方面的比较
3.2.1语序比较
由于语言习惯不同,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在定语、状语和倒装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汉语中的定语不管是长是短,一般都放置在名词前;而英语中定语可以放置在名词前,也可以放置在名词后。如:Memorychipsarehardwarethatstoresinformationandinstructions.(内存芯片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硬件。)在本句中,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在句子中限定修饰hardware,因此翻译成汉语中的前置定语。
3.2.2结构比较
英语中句子内成分之间的关系、复合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靠形合。也就是说,英语句中主谓宾为句子的主干部分,其余成分往主干上挂靠;复合句先找出主句,从句靠关系词挂靠在主句上。汉语中句子成分之间、分句之间是靠意合、靠语序,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安排。因此,在阅读翻译计算机英语时,我们应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注意培养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主干部分的习惯,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原文。如:Theydon'tcarehowtheygetwherethey'regoing———onlythattheyarriveintherightorderandattherightmoment..(它们不关心如何到达所要去的地方———它们关心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刻按适当的顺序到达。)计算机英语中为了力求语言简洁而使用省略句、不完整句,阅读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英语句子的省略特点找出省略的部分,翻译时要根据上下适当的补充。如:Mostpeoplecanformamentalpictureofacomputer,butcomputersdosomanythingsandcomeinsuchavarietyofshapesandsizesthatitmightseemdifficulttodistilltheircom-moncharacteristicsintoanall-purposedefinition.(大多数人能够想象出计算机的样子,但计算机做那么多事情,有那么多种形状和尺寸,要提炼其共同特点、形成一个通用定义似乎很困难。)这句话是由but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第一个比较简单,第二个结构复杂。其主干部分是“computers(主语)+do和come(由and连接的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除了主干,第二个分句还含有一个表示结果的状语从句,由so…that和such…that融合在一起引导。状语从句中又以it作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不定式(todistill…into…)。
3.3翻译方面的比较
在准确理解原文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应在目的语中选择恰当的词汇、习语、句子结构来表达,即翻译。翻译时,既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任意发挥。对于这一方面,应多采取比较方法来解决。首先,进行英汉比较。我们知道,在英汉互译中英语与汉语之间表达方式的区别通常很大,我们应该了解一些翻译技巧和方法。如:英语中的被动句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汉语的主动句、汉语的无主句,可以译成以泛指人称为主语的句子以及汉语的“是…的”结构等等,然后进行汉语译文比较。我们可以让学生翻译一些文档,翻译后再和中文版的原译文进行对照检查,看自己的译文和原译文的差距在哪里。如很多同学将屏幕信息allrightsreserved翻译成“保留权利”或“权利被保留”,当他们看到原译文是“版权所有”这样熟悉的词汇时,不禁笑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师全文翻译讲解所造成的枯燥,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进步。
4结语
(一)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是与计算机英语密切相关的。
比如,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常开的课程,如网页设计、后台的处理往往需要手写代码,如果英语不过关,不要说自己动手编写代码,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代码阅读都会成问题。即使学生将来不从事网站后台设计,只从事网页前台的设计,那么一些简单的script也是需要有英语基础的。现在流行的css+div,也是要有英语基础的。再高端的一点课程,如C语言、Java、.net等课程,更是需要英语基础做支撑的。
(二)计算机英语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全面、深入学习。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有些软件,尤其是新出的或新版本的软件,没有汉化版,如果没有英语基础,学习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即使有的软件出了汉化版,也不能说完全不需要英语了。许多学计算机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用英文原版比用汉化版更舒服,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英文原版功能更全,而汉化版有的功能不全,有的有bug。其次是汉化版往往翻译得不准确,使用户不能完全正确理解软件的某个按钮、选项或功能的真实意义,这样就导致了对软件的认识上的偏差,使用户在学习与使用软件时不能完全发挥其功效。
(三)计算机英语是学生将来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必备工具。
学校在开设某一课程时,因受学生整体素质与课时等各方面限制,其教学内容往往是基础的、浅显的,不能深入展开的。如果学生要在某一技术领域深造,就需要自己提升,要自己提升,计算机英语是必备的工具。比如,很多技术文档,很多国际技术标准都是用英语说明的。再比如,要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跟踪国内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需要能读懂计算机英文资料。综上所述,计算机英语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校的学习,还是将来在工作中的知识更新,都是很重要的。无论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如何,计算机英语都必须要学,而且要学好。因此,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开设计算机英语课程。
二、计算机英语的概念和特点
1.计算机英语的概念。
计算机英语是计算机专业领域所使用的英语,它源于日常英语,而又有别于日常英语。它区别于日常英语明显的地方在于它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这也是计算机英语不同于其他专业英语的地方。计算机英语的鲜明特点是与计算机科学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的。
2.计算机英语的特点。
(1)客观性。
计算机英语具有客观性。在叙述时较多使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这样,在语法上面,要求不是十分高。这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相对简单的语法,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至少在阅读理解上可以减轻相当多的负担。如果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那么,阅读一般的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文章还是可以的,从这个方面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信心。
(2)精确性。
计算机英语最基本的要求是表达准确。首先用词上要求准确;其次为了准确描述事物过程,经常要使用长句,有时,甚至一个段落就是一句话,因为长句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中的复杂关系。这样,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计算机英语时,要有耐心,长句不一定是晦涩的,只要有耐心,就能读懂。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我们对专业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一个长句可能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3)简洁性。
计算机英语要求表达形式简洁,用尽可能少的词汇表达意思。计算机英语的这种简洁性一方面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另外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对所学专业有比较精准的了解。
(4)隐喻性。
在某种意义上,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应该不是“记忆”而是“转义”。对于许多计算机英语词汇,我们可以用隐喻的方式,通过联想来转义。这种隐喻又要求学习者对专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善于联想,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跨接起来。
(5)时效性。
计算机英语的时效性,要求学习者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其实,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也就选择了不断学习,也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计算机英语词汇的不断学习。
(6)缩略性。
人们常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缩略,只用其首字母组成缩略词,以期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更多的信息量。计算机英语的缩略性是简洁性在词汇中的体现,若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缩略词,将会极大地影响学习者对英语文章的理解。找出缩略词的原意,对学习者来说,虽然一开始麻烦,但对于后来的阅读理解和有效记忆是很有益处的。
三、计算机英语教与学
1.职业学校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内容。
以大连市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为例,其英语教学就一直存在一些问题。该校是一所计算机专业学校,而上课的英语教师基本上对计算机不了解,上课的内容也只是日常英语。就我校以往的英语教学而言,即使开设了英语课,学生在学习时仍然会遇到英语瓶颈,原因是英语教师本身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教学内容也与计算机专业关联不大。计算机专业学校的英语课应怎样开设?笔者认为应该开设计算机英语,作为专业课来开设。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做到两点:第一,学什么由各院校的具体专业来决定,而不是各个专业都统一用同样的教材;第二,教材的编写由各专业的教师来完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承担起这项任务。因为只有一线的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才能发现需要什么内容的专业英语,只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才能发现哪些专业知识需要用专业英语来进一步阐述与扩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教材编写、出版、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专业英语还处在边缘学科的情况下,各职业学校应由各专业的教师自己来编写本专业、本学科的校本教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总结,再由全国统一综合、确定一个各专业的专业英语的编写、教学、评价标准。在完成了各专业的专业英语的统一标准后,国家可以只出一个供参考的统一的各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由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教学需要选用其中的部分内容,加上自己的补充内容来实施实际的专业英语教学。当然,无论教师怎样实施,其教学标准与教学评价都应是与国家统一标准一致的。综上所述,职业学校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内容应是在国家统一标准指导下,由专业教师参编的与专业紧密联系的、由专业教师结合专业节选与补充的教材。
2.专业教师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讲计算机英语,更要讲专业,因此,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应由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来担任。现在,让我们再厘清上一个问题,即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应使用由专业教师编写的教材,而教材的内容要和专业教师所讲授的专业密切相关,这一点,只有专业教师能做到。专业教师用自己编写的计算机英语教材不仅是为了教英语,更是为了教专业。比如,开设了网页设计,那么,专业教师就可以编写一本关于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在教材中介绍三个软件的开发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应用等,也可以就某一个具体软件中的英文版的菜单、按钮、面板等的字面含义、作用、方法等进行解释,也就是说,专业教师自主编写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完全是围绕所教授的专业来编写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是为专业而进行的英语教学。所以,计算机英语教学的重点在“计算机”三个字上,而不在“英语”两个字上,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
3.计算机英语教学法探讨。
(1)明确学习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意义。向学生讲清计算机英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从教学上来说,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我们不能泛泛而谈,而要想办法从各个角度和学生谈,适时地谈,重复地谈,直到学生相信计算机英语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是必须要学好的时候为止。
(2)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之初,一定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有的放矢地、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因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学习兴趣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开课之初,除了让学生明确学习意义外,还要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英语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慢慢学懂的。
(3)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专业课应拿出一定的课时来进行双语教学。不一定是整堂课的,可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渗透。在讲专业时,可以经常地穿插一些英文,学生经常听,就能听懂了。
(4)注意专业意义。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与专业相结合,学计算机英语,不仅要能读懂某个词汇的英语意义,更要能读懂某个词汇的专业意义。在进行计算机英语教学时,对于专业含义的理解要远胜于单词含义的学习。比如,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的缩写,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讲IP这个词的时候,不仅要解释为“InternetProtocol”,而且要如上所述把这个词的专业意义解释清楚。
(5)坚持英文版教学。
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软件的英文版,即使有汉化版,也要坚持用英文版。一个软件学下来,不仅掌握了该软件,同时还掌握了与该软件相关的英语。
4.计算机英语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英语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文档(英文)来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通过阅读技术文档(英文)来扩充专业知识;使学生能通过阅读技术文档(英文)对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与技术跟踪。如果学生能基本上达到上述三个目标,就可以说达到了计算机英语的教学目标。
5.计算机英语的教学测评。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测评与教学目标一样,要以专业为主,离开了专业,单纯的英语测评是没有意义的。
四、结语
计算机英语的教学测评应以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为依据,出一篇或几篇相关的英语技术文档(说明书、论文、概念解释、行业标准等),让学生来翻译,评价时将英文的直译的准确性与专业转义的准确性相结合给出分数。
一、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要设计好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系统,提高其信度和效度,就必须对其指导思想的发展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提出要建立一种基于培养交际能力的新型英语测试体系。很显然,这是一种以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为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测试应试者交际技能的新型考试模式。CLT是由英国语言学于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由于它彻底摒弃了先前诸多语言教学法过分强调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把重点放在对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大大提高了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效率,因而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广。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既包括语法、语篇、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在内的交际语言能力,又以真实性为准则,使应试者能同时处理清晰的语言信息和隐含的言语意义或功能意义。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能对考试中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行直接评估;(2)能直接测试应试者的综合语言能力(读写和听说能力);(3)重视语境化;(4)能用实际的语言材料测试真实有意义的语言;(5)能以互动为基础,展示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的研究就已经展开,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一些大型考试(如美国的TOEFL)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测试。而在我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致力于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诸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M)等一些大规模语言测试中。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会进一步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使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更加科学合理,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效度、信度的有用性分析
语言测试不仅仅是成绩测试,也是一种水平测试,因为其测试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课本内容,最终超越所学内容,形成一种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辅助语言理解与表达的非语言能力。这种可靠性是任何一种考试都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特征,否则,考试成绩将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能够准确地体现构成英语测试信度的几对关系,即:(1)一般因素与信度。(2)环境因素与信度。(3)个体因素与信度。相比较传统的纸笔考试,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更能全方位的考察应试者的语言能力。计算机辅助考试在信度和效度方面有着传统考试所没有的优势,并且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应试者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独到优势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化的测试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问题可以用文字、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规定时间内让考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化的测试不仅能够考查应试者的语法、语音等基本语言素质,更能考查出考生的思辩能力、理解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对国内外文化的了解,对英语表达惯用法的掌握和人际沟通方面外语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之,实现语言测试的现代化,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今后改革英语测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1.1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的兴趣
当前的社会思想和录取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的整体文化课水平偏低,尤其是英语成绩。通过对新生的摸底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中考英语成绩不及格,其中50分以下的占了将近一半,80分以上的几乎没有,许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有的甚至连字母都写不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阅读和交流。英语无用论在中职学校是很普遍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专业是计算机,英语只能算“副课”,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学好专业才能找到好工作。在英语课堂上,有看专业书的,有睡觉的,甚至有存心捣乱的。许多同学是冲着对专业的兴趣来读书的,没想到还要和英语打交道,主观地将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的学习分开,这更加重了对英语的忽视。
1.2教材难度大
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供学完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英语的学生使用的,而现在的中专生在校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有的甚至只有一年半,根本就没有时间先学基础英语再学计算机英语,所以许多学校就直接给学生开设专业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抛开教材的因素不说,计算机的专业性也决定了计算机英语的难度是很高的。计算机英语是科技英语的范畴,它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长句多、被动句多、祈使句多、合成词多、一词多义等;文章的结构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许多阅读都存在困难的同学来说,无疑就是天书。
1.3重课堂轻实践
现行的中专英语教学仍然是沿用了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对单词及课文的记忆。课堂上老师多进行句式的讲解、文章的翻译、词义的区分。老师讲的多而学生练得少,不注重将所学的东西与学生的专业操作联系起来,学生缺乏对专业语言的实际理解,只能是看了文章然后想象。学到最后学生的感觉是:英语是英语,专业是专业,根本就联系不起来,更不要说相辅相成了。学生学英语的动机也就变成了应付考试,获取学分了,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计算机英语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同样计算机英语教学也要强调实用性,要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实践让学生学到鲜活的语言,实用的语言,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专业课学习的能力。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计算机英语教学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
2.1实物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时,教师通常在黑板上写出计算机硬件的中英文名称,如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显示器monitor等等。而在对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进行介绍的时候,学生没有见过实物,很难确切的了解。学生知道芯片是chip,却没有具体的感觉,当我们将拆开的旧电脑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就很容易地将所学单词对应到相应的硬件上去了。学生通过重复的记忆确实能记住这些单词,但是当我们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让他们坐到电脑旁边,能看到所有的硬件设备,再用英语列出每一个硬件的名称时,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是绝对不一样的。
2.2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计算机英语
教材中对于常用的计算机软件都用课文进行了介绍。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难搞懂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对应的中英文菜单。但是如果利用计算机的话,效果就很不同了。以教材中的Windows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介绍了它的图形用户界面、窗口、菜单以及下拉菜单的组成,几种版本之间的区别。当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既抽象又枯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计算机房,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很简单了。打开计算机学生就可以看到图形用户界面;双击图标就能了解窗口;点击每个菜单就能了解其组成;演示几种不同的版本,其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同样对于教材中的系统软件、字处理软件、数据库等这些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2.3现学现用
计算机英语教材中有电子邮件和因特网两篇课文,文章都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用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虽然学生能将文章弄懂,但是对于相关的中英文对照和英语描述的操作步骤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学课文,在学生学会了课文的大意以后,让他们按照文章中所讲的方法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连接因特网并搜索一份材料,然后将自己的步骤用英语作好笔记。这些操作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他们很乐意这样做。实践表明:操作的过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英语逐渐产生了兴趣,有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还主动展示自己的英语操作笔记。
2.4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计算机的技术飞速发展,因此计算机英语的教学也要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来教学。现实生活中,学生更愿意使用电子邮件来交流。电子邮件作为常用的通信工具,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免费,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老师用电子邮件回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将英语课本知识和专业课知识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样我们可以运用像“博客”这样的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现在的许多网站都能提供免费的“博客”空间,完全可以作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和作业,开展英语学习交流论坛,学生能自由提问,老师能及时回答问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然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2.5由实践到课堂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的机会很多。我们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将上一节课的操作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重点在操作的步骤和屏幕英语以及下拉菜单的翻译。如学生刚上完了排版设计,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列举出所有的下拉菜单的英文名称;用英语完整的描述编辑一个文档的过程;用所学的屏幕英语描述操作过程中计算机上出现的提示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温习了专业课又巩固了专业英语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是统一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殊性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实践性,使教学效果更具有有效性,让学生在学英语中学技术,在学技术中学英语。
关键词:项目教学;计算机英语;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是指,基于某个特定行业岗位的特点和所需的各项能力,以项目化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商议、计划并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项目为线、教师为辅、学生为主”,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真实的工作情境设置教学情境,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学习任务,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巩固行业知识,实现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对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工作任务、解决实际行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协作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倍受青睐,被广泛推广应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具体论述《计算机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1项目开发与设计
开发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开发并实施项目,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并胜任计算机行业工作任务所需的英语语言交际技能,体验计算机行业工作过程,提升对该行业的认知和感悟。因此,设计的教学项目既要贴近行业工作实际,又要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预估学生通过合作是否有可能达到预先设定的项目目标。下面以本课程第五单元“ComputerMarketing”(计算机营销)的口语项目为例,论述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相关产品的表达方式,理解计算机营销策略,掌握计算机产品促销的常用句型、口语交际技巧及英文销售清单和收据的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提炼出本单元所要完成的项目名称为“成功组装并销售一台台式电脑”,并设计工作任务如下:制作计算机各部件销售清单;分角色演示、完成计算机销售过程;开据计算机购买收据。该单元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熟悉且较为擅长的项目。完成项目设计后,学生进行分组,接受项目任务。分组方式灵活多样,每小组六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依据英语基础将学生合理分配,或通过学生抽签决定组内成员。在本项目实施中,教师采取的是合理搭配分组法,注重小组结构的合理性,保证组内成员都有机会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以便使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各有所得。完成分组后,教师向各小组讲解项目要求,明确项目任务。各小组依据项目要求和项目任务查找相关资料,商议制定项目任务书并实施组内分工,计划安排本小组的项目实施步骤,明确组内成员各自的职责。
2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能否圆满完成的关键。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实施项目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语言词汇输入。例如,提供英文销售清单范例、英文收据样本、计算机各部件及相关产品英文单词的发音指导等,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提问、纠正等过程强化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学生已经具备本项目实施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教师作为项目完成过程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要求学生自主决定项目实施过程的策略,组内成员各负其责,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提交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小组把项目工作任务分解为以下几个子任务:(1)广泛收集计算机相关产品的英文词汇;(2)总结销售清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3)练习销售对话中常见的英语句型;(4)查找英文收据的格式和写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保证分工合理,每个子任务由不同的成员负责,最终再进行项目成果整合;子任务成果在组内共享,全体成员共同学习、掌握项目的所有内容,使学生的群体劳动与智慧成果为全组共享,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分工协作,学会承担责任与分享成果。这样,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感受行业工作的乐趣。
3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展示项目成果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还可以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项目成果展示时,有的小组制作了项目汇报PPT,有的小组播放了介绍计算机产品的视频,有的小组以实物展示与提问互动相结合,有的小组以购物的真实收据作为项目的第一手资料,而大多数小组采用了情景表演或分角色对话等形式,来演示台式电脑的销售过程,并有效练习了讨价还价的相关句型。项目汇报主要由各组负责人完成,而对话或情境模拟演绎则由大多数组员同时参加。部分小组展示的计算机部件图、制作的计算机配件销售清单及收据、自编自演的计算机销售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确实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检索和知识内化工作。一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他们的表现往往令人称赞。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主要包括词汇、语言点的掌握情况,语言技巧的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程度等。讲评过程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比较各组的不同特点,总结各组的汇报内容;汇总、概括学生的项目成果,使之系统化;针对不同小组的情况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促进项目成果进一步完善。小组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用于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各组互评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反思各自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计算机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能将词汇学习、句型练习、交际技巧、应用文写作、职业素养、质量与效率融为一体,有效解决了行业英语词汇量大、学习遗忘率高的难题,同时在收集资料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决策和汇总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项目化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吸收了讲授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法的优点,具备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自主性、探究性等特点,应用于行业英语课程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项目教学法融入行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依据行业典型的工作过程提炼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项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由于项目教学法在英语语言学习和职业技能需求之间建立了联系,改变了学习与实践割裂的现状,学生在职业化的真实行业语境中运用语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对项目教学法有了较多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发现,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1)灵活、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项目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而当前各行业英语的课堂授课时间、课时分配是固定的、有限的,项目活动的开展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比较大。因此,教师无法保证项目实施的连贯性,往往因教学需要而频繁调课,随意改变或集中上课时间。由此可见,如何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课外自主学习和小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2)绝大多数行业英语授课教师为英语教师,缺乏足够的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有限,备课过程中收集的专业信息也相对有限,因此造成在项目化教学中对职业岗位分析不太充分,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在行业英语教学中促进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合,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留待进一步研究。(3)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时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却因为词汇欠缺、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等因素而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这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每次的项目成果展示总有个别小组成员不愿意参加,长此下去会形成两极分化,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协同发展。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在项目教学中兼顾每位同学自身的进步,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郭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
[2]孔婷,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4).
[3]鲁道夫•普法伊费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吕颖,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英语核心课程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5]王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