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22:26:12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1教学质量保障的观念落后

首先,很多高校现阶段仍然采用落后的观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或者是学生考取证书的数量等等,单纯地使用这些方式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非常片面。尤其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很少能够利用分数和证书的数量进行衡量。其次,目前多数高校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经营和运作方面普遍存在很多不足。虽然高校管理者大都已经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投入依然比较少,使得目前多数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虽然实践教学属于教学行为的一种,但是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还存在很多区别。而多数高校在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普遍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部分学校甚至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利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因此无法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其次,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无法适应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使得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1.3投入有限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很多设备。例如: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房用于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机房需要购置相关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体系,这些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相对的,大多数高校目前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有限,造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普遍欠佳;其次,随着高校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虽然加大了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数量众多,教学设备的增加效果相对不明显,教学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

1.4学生的自制力差

由于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有限,因此学校呼吁学生能够购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设备,从而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但是很多大学生购买计算机以后,主要用来娱乐,很少有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无法抗拒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的诱惑;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使得多数学生浪费了大量学习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

1.5教师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然而,通过调查和研究显示,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差。例如: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实践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因此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部分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是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比较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综上所述,由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有限,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普遍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

2优化策略

2.1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与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存在很大区别,因此不能盲目地沿用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必须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首先,制定多个方面的评价目标。为了更好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评价结果才能更加公平合理,也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

2.2构建和完善符合办学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所以在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出来:首先,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联合办学,让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专门评价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标准;其次,根据社会或者企业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制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质量评价指标,这样可以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3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首先,需要聘请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从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导;其次,可以聘用企业的相关员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教学,可以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工作进行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3结语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随着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大学生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务专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通高职院校通常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让学生具有初步计算机学习和应用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实际使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强不强决定了学生后续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决定了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各地中学计算机教育不均衡和各专业的需求不同,面对绝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必修课采用一个大纲、一套计划、一本教材、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1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是以省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目标,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内容的课程,在第二学期强化辅导,帮助学生通过等级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利用课时数少,教与学的目标明晰,学生的重视度高,教学任务完成的好,考试通过率高;缺点是缺乏对不同专业需求的深入研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往往采用相同的要求、相同的大纲、相同的教材,没有针对性,这就难以实现和专业密切结合,难以体现不同专业对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

2“服务于专业为导向”的内涵

“服务于专业为导向”的具体涵意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同一门课程面向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何体现与专业应用结合的特点;二是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体现专业需求特点。目前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处于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于专业型的转型时期,沿用多年的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需求的导向很不明确。

3教学改革具体实践

针对现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缺点,我们从能力培养出发,以日常活动的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案例为引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情景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专业的工作性质,根据专业方向模拟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情景,设计与情景匹配的一些案例,将要掌握的知识与案例结合。学生学习时目的明确,增加了学习兴趣,在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对计算机作为工具在自己的工作中将发挥的作用有了直观的了解。

根据我院各专业情况及教育部关于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针策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分为必选模块和可选模块。通过调研了解社会需求,确定必选模块为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配置;能输入文字并编辑;会制做表格进行计算和数据管理;能制作演示文稿并修饰;能上网检索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除了上述计算机知识以外,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增加如电路图、流程图的制作;电子表格的复杂函数应用及高级数据管理;图形的简单处理;Word文本的高级排版等,这些属于可选模块。每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是由必选模块和可选模块组成,至于选什么样的可选模块完全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进行按排。

3.2项目化教学为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设计则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必选模块中我们设计了毕业论文排版的项目。毕业论文排版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通过学习分节、设置奇偶页不同的页眉页脚、自动生成目录、设置格式和样式等来掌握Word高级应用的知识。在选用模块中我们为艺术专业的学生设计了制作宣传海报的项目,通过项目任务掌握图文混排,美化文档的技能。为机电系学生设计输入公式和绘制电路图的项目任务,掌握公式输入和电路图绘制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项目任务,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好服务专业的宗旨更加明确。和传统的不分专业教学相比,这种方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的道理,更加能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过去“老师讲破了嘴皮,学生心不在焉”的教学状况。

3.3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课程有一半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讲起来枯燥,不能引起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我们将理论与实践合并在机房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操作部分在机房授课实践,理论知识部分也在机房使用多种形式教学。一利用课件图文并茂的讲述理论知识,二、以讲座的形式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比如假设现在个人去买电脑,应该如何配置,性能如何。这样可以摆脱书本的束缚,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相接合,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三、以宣传或新闻做为引入,介绍当前计算机发展动态介绍新知识。实践内容更是利用电子教室,通过广播教学、分组讨论、学生演示等方法直接完成教与练的两大步骤。这样学习起来印象深刻,学习效率会提高,真正地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

经过如上的改革,将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和基础性,确保该课程更好的服务于专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这一工具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少芳.管理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3(12)

[2]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3]朱亚东,陈玉.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的深层思考[J].职教论坛.2012(8)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62-03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分析从事多年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后发现如下现状和特点:1) 教材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2)教学内容与各专业不适应,不贴近专业;3)传统的教学手段没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4)学时少,以致教学信息量不足和技能训练时间少;5) 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不一,致使教师教学难于控制。因此,教师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如何面对不同学生,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们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针对以上现状和特点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及做法。

1 教材要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快,使大多数对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常常无法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教材内容过时落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因要经过一段时间,使部分知识内容落后于实际一年以上,为了使教材及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保持最新性和先进性,应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最新教材或编写实用教材,为此,我校一般在两到三年重新编写一次教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编写,及时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新计算机的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

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落后没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或教学途经上灵活运用处理,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无论教材出版时间多快,都无法与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硬件一致,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太平洋电脑网站(.

[3] 范彬.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4] 刘薇.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5] 边巍.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及讲授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8).

[6] 潘有志.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4).

[7] 刘欣欣.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和谐发展论坛, 122,127.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计算机产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率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计算及应用软件专业的应用论文联盟范围更是极其广泛,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科技信息管理及软件开发,能从事各类图像设计与绘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硬件设备维护工作,符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专门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一、主要结构介绍

(一)知识结构

1、通用知识。通用知识是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并对今后从事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辅助和支持作用。通用知识包括扎实的文化、社会科学和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等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的根基。专业知识包括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visualbasic .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flas制作、网页制作等。

(二)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计算机相关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汽车驾驶能力。

2、专业能力: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能力;运用关系型数据库visual foxpro设计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一般视窗应用软件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综合性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3、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

2、文化素质。具有高等数学、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等理工科知识,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人文社科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3、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常用应用软件;具有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维护能力;具有一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编写和使用能力;具有以业务知识为基础,专业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标志的较高的业务素质。

4、身心素质。具有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掌握基本的擒拿格斗方法。养成科学的强身健体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基础英语、c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基础、离散数学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邓小平理论理论、数字电路、线性代数、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织与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物理(工)、离散数学、工程经济、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高等数学(工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论论与数理统计(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三、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计算机二级三级、计算机国家二级三级、linux管理、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师等。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四、发展趋势论文联盟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课程 计算机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0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ZHAO Mi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110)

Abstract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teachers use micro-curricular approach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uter knowledge,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nitiativ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In reality, many teachers lack the use of micro-curriculum teaching, develop teaching programs suited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thu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not conducive to enhance students' leve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Firstly, the status of the micro-course in basic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teaching curriculum, and finally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to find a more scient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cro cours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0 前言

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比较灵活,其教学时间也比较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该种教学方式的魅力,逐渐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通过微课程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状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制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面对不同学生,计算机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特点,制定出更有效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既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1 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够重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参与计算机学习的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计算机,从而提升他们的应用水平。我校学生虽然有条件参与计算机操作,但是由于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最终影响到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来进行实践操作,也会降低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质量。

1.2 学生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差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课堂上不能约束自身行为,使得计算机基础应用操作水平低下,一些基本办公软件不会操作,这样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工作。此外,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许多大城市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而偏远地区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学习比较吃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下降。

1.3 学生的课程情感不足

调查中许多学生表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业负担比较重,由于自身计算机应用知识基础薄弱,在学习上有较多困难,增加他们对该门课程的恐惧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对课程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也会降低他们对该课程的情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4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足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教师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现实中由于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较多,课堂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好每一个学生。还有一些教师课堂上过于强调理论讲解,没有让学生去消化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自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利于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2 微课程的教学特点

2.1 课程时间短

微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八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有效时间内掌握相应知识,并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课程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讲解过少,则又会影响到教学进度。但是微课程教学时间较短,包含内容有限,教师可以随意安排学习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课程内容单一

受到教学时间短的影响,微课程中包含的内容也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集中时间来讲解与该内容,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知识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单一的内容下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能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计算机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3 制作相对简单

与传统课程课件相比,微课程课件制作简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挑选精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从自身状况灵活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4 评价及时

教师在安排微课程后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生也能够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找到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教师要求来调整学习状态,以提升学习水平。微课程也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这主要是因为它相对短小,是对传统课程的片段化,相互性较强,便于学生的下载与分享。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学习,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3 微课程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以“论文排版”微课程设计为例来进行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该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质量。

第一,微课程设计要从内容入手。这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段视频的展现,更多是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融合,学生在这样的视频中可以学习到有关应用技巧。比如在论文写作时,就要做好教学调查,了解学生当前Word软件的应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程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掌握Word写作基本操作,运用该软件来设计论文格式。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学习过Word软件,但是对于论文格式设置操作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从而给他们的写作带来较大困难。像页眉页脚的插入、目录的生成、分页符的设置等,都难倒了不少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制作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用视频向他们展示操作流程,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以达到课程教学设计目的。

第二,微课程设计要注重形式的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微课程同样如此。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和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论文排版流程,让学生对Word软件有基本认识,找到每一个工具所在地方,然后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操作,逐渐提高学生对该软件的熟悉度,掌握论文排版技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定性,微课程则可以将大量时间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在讲解论文目录生成操作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下列步骤:(1)生成目录时首先要确定文章共有几个章节,标题共有几级。(2)确定目录级别后然后点击Word页面底部大纲视图按钮,选中标题并确定标题级别。如本文中选中“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然后点击“1级”,即把改标题设置为一级标题,选择“2级”则定位二级标题,指导将文章全部标题确定完毕。(3)在确定各个标题的级别后,将光标停留在要目录要插入的地方,点击“引用”中的“插入目录”按钮,软件将按照级别自动生成目录。如果需要更新目录时,则可以点击“更新目录”按钮。(4)最后按照论文排版格式要求对目录的字体、行间距进行设置,疑达到目录美观的要求。

通过上述的引导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生成目录的相关内容,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除此之外,在该种操作步骤中学生还能够融会贯通,与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增强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微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微课程设计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在进行目录生成造操作讲解时,可以采用PPT课件视频形式,也可以采用桌面操作视频形式,让内容更加简单明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微课程录制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必要时可以对视频进行剪辑,这样既能保证内容质量,又可以控制视频时间。

第四,微课程设计的分类化。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只有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占据优势。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需求不同,比如对于理工类、经管类学生来说,他们在论文写作时一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就需要公式编辑以及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从学生角度考量,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程所要讲解知识,像理工类、经管类学生则可以偏重于数据处理应用的讲解,艺术类则偏重于图片以及其它与艺术相关的应用。教师只有将学生分类,制定出的微课程才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他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第五,做好微课程教学总结工作。教师在开展微课程教学后,需要做好总结工作,找到课程设计上的不足,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来调整设计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讲解“页眉页脚”的设置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分隔符在转换不同页眉页脚的作用,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反应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详细演示,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知识点,并为他们布置相关作业,用分隔符来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

4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做好科学的设计工作,利用微课程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需要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选择更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好内容的选定工作,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为他们今后计算机应用提供帮助。微课件设计时还要丰富其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应用技巧。除此之外,课程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讲解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给学生充分的学习适应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颖.微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4(12):70-72.

[2] 刘丽红.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Word文档制作”为例[J].电子制作,2014(24):92.

[3] 李晓,项露芬.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树人大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239-240.

[4] 孙慧霞.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118-119.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思想建设

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遵纪守法,团结同志.

二,系行政管理

以来,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业务副院长,分管专业教学,学科建设,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主要组织与参与了以下具体工作:

3月,完成了《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3-4月,组织,协调和实施了迎接山东省对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筹)的考察验收工作;

4月,以__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为依托,申报了山东省高等学校试验教学示范中心,被推荐到教育厅参评;

4-5月,申报了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5月,申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泰安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5月,申报了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评选,被推荐到教育厅参评;

6-9月,在山东省__学( )者岗位申报中,__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申请设置__学者建设工程岗位(推荐上海交通大学马利庄教授);

9月,申报了泰安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9月-10月,完成了第一批校级优势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对象建设期满考核验收;

10-12月,完成了山东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10-12月,完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校级优势学科培养对象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11月,完成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特色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总结及计划;

10-12月,申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__学院重点学科的遴选;

10-12月,申报了__学院优秀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10-12月,准备了__学院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据与图像处理研究所的年度检查与考核;

10-11月,完成了__学院拟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基本情况调查表;

11-12月,配合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申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作为拟授权学科的3个学科第一位学科,组织部分教师完成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简况表》;

4月,和10月,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共2批100余项,第一批立项8项,第二批立项未公布.

10月-12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达标创优竞赛活动,并成功进入前8名,参加第2轮复赛;

重新审定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和要求;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站新改版投入使用,并在学校对学校2级网站的评选中获得第一名.

三,教学工作

上半年,本人承担了信息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担任届毕业生的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下半年-第一学期,作为访问学者在山东大学进行学习,但是服从系里安排,分管专业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

四,科研工作

在核心期刊杂志2篇(第一位).主持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一项(第一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一项(第2位)

五,在廉政方面

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我省民营科技机构工程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年年底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工作依据的政策文件

(一)民营科技机构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依据陕西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国家科委〈关于民营科技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二)推荐评审程序按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科技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民营科技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问题见《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发〔*5〕56号)。

(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按照省科技厅《关于报送*年度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陕科人发〔*〕75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陕人发〔*3〕71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按照省人事厅《关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办发〔*5〕34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外语考试按照省人事厅《关于转发落实国家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陕人发〔*7〕52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申报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陕人发〔*3〕71号)和《陕西省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陕人发〔*4〕73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评审材料报送内容

(一)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须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一份,务必使用陕西省职称改革办公室印制的统一表格。

(二)申报高级职称的需提供任现职以来的、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并公开发表的论文三篇,申报中级需提供论文两篇。论文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加盖单位印章后,连同刊物原件一起报送。

(三)申报高级职称的需提供答辩材料一份,内容包括学术论文及本人任现职期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要求在1500字以内。申报中级职称的需提供任现职以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自传一份。

(四)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有效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任现职以来取得的科研奖励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五)外语考试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分别附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内。凡免试外语、计算机者,需提交《陕西省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免试申请表》。

(六)《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简表》一式十五份,用A4纸打印。

(七)填写《报送材料目录》,并粘贴在材料袋上。

三、申报推荐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各民营科技机构在推荐上报参评人员材料之前,应将所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成果在企业公示,公示情况应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单位意见栏”中注明。

(二)报送评审材料须持有所属科技机构人力资源部门的函件。上报材料内容要真实可信,发现弄虚作假,取消申请人参评资格。

(三)按照省人事厅的有关文件规定,对申报评审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持证申报评审。

(四)填写材料要用钢笔、签字笔书写或电脑制作,字迹工整,易于辩认。推荐单位须对内容认真核实,并加盖单位公章。

(五)申报高级职称的,须参加专业答辩。答辩办法按人事厅有关规定执行。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问题 改革措施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

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几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这种教学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应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点的不同需求,对计算机技术采取差别式教学。我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可实行“1+X体系”,“1”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模块,“X”为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模块(可以是计算机组装维护、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等)。这种体系结构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需求,同时也能解决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1”可以作为基础部分,“X”可以作为提高部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可采用“面向专业式教学”,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特点,选取在专业课程中所需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文字、表格、图片等,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化工专业要求学生会设计和处理各种数据表格,机械专业要求学生将刀具、夹具图与说明文字图文混排,财会类要求学生熟练应用Excel设计和处理各种台账,等等,所有学生都要学会个人简历的制作和毕业论文图文表混排等公共项目。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教中练,练中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机房里安装的投影仪或电子教室软件,直接在机房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如果教学条件有限,可以采取4节连上的教学方法,即前2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后2节在机房练习,连贯的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听懂了,过一两天上机时却又全忘了的问题,而且与全部都在机房上课相比,也能缓解计算机机房资源的压力。

(二)教学内容与技能考试相结合

近几年来,计算机类各种技能认证层出不穷,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考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和各种国外著名大计算机公司组织的计算机证书考试等,面对这些认证,学生报考时非常盲目。计算机教师对此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介绍各种考试的特点,对就业的作用和社会的认可度,等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愿望参加相应的考试,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重复的考证上。

教师在教学中和上机练习时选择一些认证考试的历年真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应试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认证的通过率。

五、课程规范化改革

(一)课时规范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在教学组织上,大部分院校都采用学期学时制,该课程一般开设于第1学期,在此学期里新生军训2―3周,国庆、中秋节放假1周多,某些专业还有实习实训专用周等,使得该课程一般只有40课时左右,很难满足课程需要。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课内+课外”的教学方法,即将一些综合性的上机题目,作为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其主动学习。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办法,保证了约共60课时的总量,基本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有些专业还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实训周,实训周不应当成为作业周或上课内容的复习周,而应按上述“面向专业式教学”来设计实训内容,采用项目组的方式将学生编组,完成一个或几个比较大的Word、Excel综合性题目,然后各项目组用PPT来汇报自己的工作作为总结,完成考核。

(二)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要进行改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实现任务驱动,成为学生的“好老师”,教师的“好帮手”。目前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板书的转换,由黑板到投影仪,没有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多媒体课件应该做到简捷易懂、活泼生动,多加入一些动态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多媒体教室光线昏暗,课件枯燥无味,学生一上课就想睡觉,教学效果反而不如在普通教室的课程。但开发出一套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合力协作,付出很多心血才能完成。针对此,学校和系部应当出台一些鼓励措施,促进教师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六、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求职简历制作、毕业论文排版,甚至工作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对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教学方式;改革方向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的,具有学生基数大、非零起点、专业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知识性与应用性兼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最终提高信息素养[1] 。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有自身需求,我们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2]。

笔者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并采取分层次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现状

1.1学生现状一:认识与实际操作有偏差

目前,计算机普及应用教育开展得越来越早。如Office应用软件的使用,很多城市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了。历经中学阶段后,考入大学的学生通常认为自己会编辑Word文档,不需要学习。而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在具体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大多数学生在完成格式要求严格的学士论文、硕士论文时,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论文格式的编辑上,有些问题甚至无法解决,必须求教他人。

1.2学生现状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2009年9月,我校对2482名新生进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考核内容是普通操作,没有复杂应用。考试采用的是应用了多年的机考软件,由机器评分,评分结果比较准确。图1所示为学生的总成绩分布比例。

由图中可以看出,67%的新生摸底考试成绩不足60分;只有少部分同学基本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部知识。

1.3学生现状三: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常用软件Word和PowerPoint,学生的单项成绩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些常用软件。如在满分为10分的演示文稿部分,56.8%的新生只得了0~3分,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掌握基本操作。显而易见,提高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2分层次教学

为了根据具体情况提高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包括根据不同基础将学生分成普通班与提高班,将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结合。

2.1根据基础不同划分普通班与提高班

在教学中,我们按照原始基础将学生分成普通班与提高班,进行分层次管理与教学。

对于普通班学生,我们采用课堂授课与上机实践将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网络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提高其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班的学生,我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他们完成Office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简单程序设计、网络与信息安全四个大类型的作业。每个大类型的作业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综合作业要求,学生在固定期限内选择并完成至少6个综合性大作业。

2.2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结合

根据入学摸底考试成绩,我们按照不同的基础,将学生分为普通班与提高班。这样的分层次管理与教学可以确保学生掌握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有些计算机应用知识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于是我们安排了第二层次的课程。

第二层次有7门子课程,包括数据库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常用工具软件、数学建模与MATLAB、VB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动画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每个子课程6学时,每个学生限选其中一门。

3教学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决定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下面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1使用实际案例驱动

首先,我们将实际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Word中介绍论文排版的案例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大家看本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然后请学生预先估计自己可以用多长时间完成格式排版。然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对一篇无格式的论文进行排版。此部分内容会通过演示让学生体会怎样应用高效排版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涉及到的主要概念与应用有:

1) 怎样利用样式统一管理全文的标题。

2) 怎样进行章、节、条的自动编号,即全文各级标题前的编号(第一章、1.1、1.1.1)不使用手工输入,让Word自动生成。

3) 目录的创建与更新。

4) 怎样利用题注与交叉引用为文中的图、表自动编号并生成图表目录。

5) 合理使用分节符,创建不同的页眉与页脚。

6) 合理使用修订功能,更方便地解决论文修改问题。

面对以上有实际需求的案例,学生会有更大的热情学习,弥补应用能力上的不足。在这样具体的案例中,学生既能够掌握必要的概念与操作,也能够了解如何解决论文排版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教学网站与上机考试系统。教学网站的常用功能有上传与下载课件、提交与批改作业、论坛交流、在线答疑、信息等,为学生提供更准确、快捷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

上机考试系统可以定期进行阶段考核,考核结果将记入总成绩。每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系统会有一个阶段性小考试。教师通过阶段小考试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也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特点定期给出学习建议。

教师还可以合理应用阶段考核结果。公布成绩较好的学生名单,其他同学可以向他们请教;也可以为成绩较差的学生增加相应的课外作业。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较差学生尽快弥补不足,也激励这些学生努力学习,避免因成绩不好而做额外作业。

3.3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在传统授课中,理论部分是按章讲授的,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安排了两次课(4学时)集中讲授。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困难,集中讲授很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基础知识分成若干可分解的小部分,每次上课都讲授一小部分理论知识及其他章节中需要实际操作的内容。下课前,要求学生将实际操作结果提交到教学网站上,作为课堂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浪费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获取学生的出勤记录。

3.4以互动方式提高兴趣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动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第二层次讲授制作Flash小游戏之前,教师会让学生体验一下Flash作品。选取的Flash小游戏案例是一个带有智力测验性质的作品,完成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公布游戏规则后,教师请有思路的学生到讲台前尝试完成此游戏。先后有几名学生前来尝试,最后终于有两名学生合作完成了此游戏,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经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体验了Flash游戏的功能,了解了游戏的需求,也对如何创作这样的游戏非常感兴趣。随后的介绍过程中,学生都是带着兴趣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很好。

3.5鼓励自主创新型作业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一部分都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并提交。以往的作业中,每位学生的作业内容相同,很容易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还导致抄袭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作业中显著提高了自主创新型作业的比重,鼓励更有创意的作品。例如,在第二层次“数学建模与MATLAB”和“多媒体动画设计”综合性大作业中,我们均大幅度提高了自主创新型作业的得分权重。从结果来看,很多作业都是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准备素材,跟同学分工合作完成的优秀作品很具有代表性,也基本杜绝了抄袭现象。

4改革方向

4.1增大实际应用比重

前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希望能将本课程更好地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中去,增大实际应用的比重。

1) 与其他课程沟通互动。很多课程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论文,并按照一些格式要求排版后提交。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学生遇到的问题或复杂应用,重新安排教学内容或布置作业。

2) 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学生经常有一些活动,按照某种格式写文档,并制作幻灯片演讲,如竞选学生会干部、评选优秀班集体等。根据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与具体专业相结合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4]。然而,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而是因为这是必修课[5]。为了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我们会在课程中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自主确定作业内容,在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例如,在制作Flas时,我们鼓励学生制作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课件类Flas,并鼓励学生选择教学课件类型的动画题材。教师审核通过后,由学生自主设计动画内容与实现方式。

4.3尝试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

目前,国内大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安排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国外大学的同等课程有很大不同。虽然国内外差距很大,但国外课程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国外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较为准确;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结合紧密;基础教育的体系结构设置更具科学性。今后,在课程安排方面,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国外课程接轨。

5结语

深入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体系结构,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基本解决学生基础差异大的矛盾,而本文提到实际案例驱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以互动方式提高兴趣及鼓励自主创新型作业等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使课程更具活力。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更加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将是我们今后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勇帆,廖瑞华.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09(12):68-70.

[2] 冯铃.海外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经验[J].计算机教育,2007(11):41-45.

[3] 傅向华,王志强,李延红,等.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9):64-66.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

[5] T. Cortina.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for Non-majors Using Principles of Computation[C].New York: Proc.of the ACM SIGCSE 2007,2007:218-222.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in 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er

WU Xiu-juan, LI Y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 Author first introduces "different level teaching mode", then presents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t last, author have some reflection on reform directions.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兴趣激发;教学设计;个别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669-02

俗话说:“学习的成功=明确的学习意义+浓重的学习兴趣+勤奋刻苦”。兴趣正是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越求知,学习兴趣越浓重;学习兴趣越浓重,求知欲越高,便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也许,成功人士的求知之路就是这样吧!

1 教学对象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中职学校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主要分三个层次:1) 少部分学生已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有的甚至还参加过一些计算机知识竟赛甚至获奖,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压力;2) 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仅限于会网上聊天之类,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不多,很容易满足现状,认为自己会网上聊天、会玩网络游戏就是懂电脑;3) 还有少数学生,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想学但又有畏惧心理。因此,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差异巨大,对获取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深度也自然不同。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解决自身专业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总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需要引起重视并需努力克服的特点:

1) 理论乏味,缺乏直观

计算机理论对于绝大多数的中职生来讲,是一种很乏味的东西。因为他们缺乏计算机方面的形象概念,很多的概念需要和实物或实际画面对接,例如,内存、窗口等等,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听不进去甚至不想听。

2) 操作繁琐,需要毅力

计算机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如果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话,很繁琐,因为相同的或相似的太多了,如果不说清楚,就会摸不着头脑。例如,打开一个文件,操作步骤就可能包括:“打开我的电脑”-“打开驱动器”-“打开文件夹”-“打开文件”。同时,打开文件还有其他的操作方法,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不可一蹴而就。

3) 程序繁琐,成果需要时间

如果想用计算机完成一定的任务的话,程序是很复杂的,哪怕是文档的排版或者画一幅画,中间牵扯的步骤都是非常多的。

以上三点,都很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激发并让学生保持很大兴趣才能做到。

3 兴趣的重要性

皮亚克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场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他先来到艾里逊实验室。不久,艾里逊实验室里传出笑谈:“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被誉为氢气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关注着杨振宁的学术研究,他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杨振宁认真地思考了两天。最后,他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尽管他对写实验论文毫无兴趣,而是对另一方面——理论物理研究有着浓重的兴趣。杨振宁想了半响,最终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的打算。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有了浓重的兴趣和刻苦努力的毅力,杨振宁不久就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从此,他踏上了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

所以,我们不可以否认兴趣在一代大师成功之路发挥着不可否定的作用。

4 提高中职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对策

要想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还有赖于教务水平以及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改进。

1) 确定教学内容,系统组织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有不同要求,应以本校专业实际情况来组织针对性教学。教师应该对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知道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在什么地方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本校幼师专业设置的计算机课程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配置,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等,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应用软件(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使每位学生都直观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进行学习操作)。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Word软件过程中,拿一些不同样式的报刊,先让学生观察这些不同的报刊不同的格式,再让学生自己下载资料,搜索图片,发挥想象,模仿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版面。

② 演示法

演示法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形象教材、示范表演,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把书本知识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例如,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演示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看完演示后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再一起解决问题。

③ 榜样激励法

根据中职学生独立性尚未成熟,喜欢模仿,受暗示性影响较大这一特点,鼓励学生上台做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进行作品展示,而这些做示范或作品展示的同学不但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可在平时分上得分。或进行计算机打字、网页设计等比赛,分出名次并公布出来,并采取奖励措施,来激发其他学生。

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根据社会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