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2 03:11:57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1篇

(一)课程目标定位过高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的学习领域非常广,网络相关技术更新的速度又非常快,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熟悉又陌生学科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些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关联性不强教材都是一个知识点配一个实际案例,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学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蓝本,教师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不能完全掌握该专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四)考试内容和形式单一,试题主要采用笔试,侧重于记忆,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质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围绕典型案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围绕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内容。此外,还要设计一些实际中经常遇到的,与新旧知识有纵横联系的问题作为思考题,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课前准备好的案例和习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鼓励学生以固定团队的形式开展讨论,并形成团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风以及团队协作的科研精神,从而形成生动的课堂氛围。教学的重点是要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环境,在该环境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与结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愿意学并学得轻松、主动。计算机网络很多原理性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OSI参考模型下的数据流向模型”、“VLAN工作原理”等,我们都可以借助生动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效果,让学生有更加直观地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相应课程的网络课程

课程知识、操作技能及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创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课后学习的教学环境。笔者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内容包括教师教案、课件、教学录像,课程中重点、难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动画展示,该网络课程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开发了一个虚拟平台,课程中的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在虚拟平台中实现,学生课后不用到实验室,也能在网络上自主动手完成网络的配置。另外,网络课程也可以实时上传课程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介绍最新的案例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创造了一个便利的环境。实践证明,有了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后,学生的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该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唯一场所,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笔者所在的学院根据教学、大赛需要,创建了锐捷、思科网络实验室,并与这两家公司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大举措。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载体,不仅使参赛师生终身受用,而且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我们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竞赛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竞赛的本身。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改革 成人教育

1.引言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现在各行各业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学科覆盖面广,发展更新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人专科计算机教育呈现出与以前不甚相同的特点。如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成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强成人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对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

2.目前成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院成人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个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逻辑设计、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接口与通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修技术、软件工程、Internet应用等。从课程开设的情况看,课程门类繁多,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本科课程中该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和一些实用型课程的简单堆积与拼凑。专科层次的成人教育学生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生,他们很多是在职的工作人员,业余时间不多,重新进入学校学了提高学历之外,还希望能很快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是面向实际,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2理论课偏多,实践环节不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开设的课程来看,理论基础课居多,实践课偏少,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学生提供较完善的计算机体系的理论基础,但其理论知识相对于成教专科学生来说偏难,他们本来基础就差,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往往一知半解,而且,集中面授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在这期间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而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则恐怕学生无法掌握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最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各方面都只懂一点皮毛,真正做实际工作时却又显得知识技能不够。

3.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未来10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成人教育作为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教育形式,它承担的任务是职后教育,并直接地促进劳动者提高素质。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应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理论深浅适度、知识面宽、内容新、实践性强的新的课程体系。

4.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的设想

4.1优化课程设置,显示特色。

新的课程体系应淡化学科概念,紧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增加实训的内容,选取与培养主线相关的知识,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新方法新信息的传播,又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课程设计还应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比如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压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时,或者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加强应用软件类课程的学习,如CorelDRAW、Photoshop、office办公软件等。

4.2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他们的教学思想和学术水平,知识面的深度、广度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由于当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现在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在传统的继承式教学中完成高等教育的,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陈旧,即便是计算机理论水平很高的教师,也只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更新知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还应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按教学要求设计相关课件的能力。

为了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教学活动融教、学、做于一体,我们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中既具有相应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担任相应的教学工作。兼职教师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熟练的工作技能、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实例、典型的事故案例、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源等。他们作为生产实践领域的能手和专家,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后,可对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提供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状况、人才需求信息、人才质量要求、管理制度及规范、企业文化发展等多元信息,推动学校的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4.3吸收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行开放式办学。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侧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课程较少,而就业市场则更需要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以培训代替实践,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目前社会上大型的培训机构,有从事培训有丰富的经验,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其课程的开设也是经过多方面的专家论证,教材实用性强,有完整的实验实训配套;而且这些培训机构与企业联系密切,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这些培训机构联合办班,能够吸收这些机构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技能性技术,使学科专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4.4采取考证、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多渠道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近年来,资格认证培训在全国相继发展起来,职业证书与个人上岗就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成人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借助学校培训资源,坚持以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本,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专业认证考试的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后,根据自身情况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信息产业部的信息技术认证考试、劳动厅的职业资格证考试等,毕业后不但能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能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学生不仅在技术上可以建构坚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5.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军队院校士官学员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阐述以素质教育为本位、以提升能力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提出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创新教育的思路,说明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计算思维;计算机等级考试

0 引 言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高等院校、军队院校还是技术院校,都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于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如何有效提升学员的计算机技能,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 学员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以“加强基础、重视操作、培养能力、重视创新”为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系统知识和Internet应用3部分内容以知识型和技能型为主,其他4部分是操作型内容,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学的重点,既要牢记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2 教学策略

针对实际情况,在教学策略上可以采用“三部渐进式”的课程架构,并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联想式思维模式强化学员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挖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员在实践中体验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思维,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和信息素养能力。

2.1 采用“三部渐进式”的课程架构

根据士官信息教育现状分析及课程体系定位,结合士官学员教育的特点,采用层次阶梯式―模块任务化―任务评价式的“三部渐进式”课程架构,使学员学习内容真正符合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特点。

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广度、深度、难度的变化呈现“层次式”。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需求和部队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课程教学的内容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模块任务化”,对各模块中的知识点采取“任务评价式”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及考核评价。根据该体系架构,重新以模块化设计教学任务,让学员以任务为牵引,以评价为激励,掌握所学知识点。

2.2 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强化学员的思维训练

在课程中,通过计算机文化知识、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内容的学习,加强学员信息和数据收集能力的培养、信息和数据管理技术的学习、信息和数据加工思想的渗透、信息和数据表述能力的培训。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员看待问题的眼界,有利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比如在给学员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时,如果教员直接讲述计算机发展史,学员无疑会感到枯燥又乏味,但如果教员以思维引导为切入点,以故事形式引入,围绕计算机发展的特点为中心去授课,并想方设法提出系列问题激励学员积极参与,想必学员听课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能明显感觉到学员不但能接受融入计算思维之后的教学内容,而且有部分学员能意识到知识背后的思维训练。

2.3 采用联想式思维模式强化学员的综合运用能力

联想式的思维方法是通过一个“点”而联想到它周围其他的“相关点”,就像“网”一样,将所有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例如,数值之间的转换过程,就可以通过联想式的思维方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利用简单清晰的结构示意图将十进制与R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展现出来,如图1所示。

在Excel电子表格中,函数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将if函数作为联想式思维方式中的一个“点”,那么countif、sumif、averageif函数自然就能通过“if”联想到其他的点,如果学员很好地掌握if函数的应用方法,那么对于其他条件函数而言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教学方法

计算机是以应用和操作为主的一门技能性学科,学员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并获得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从而提高计算机基本技能及信息技术素养能力。

3.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员指导下的、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员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比如在Excel中函数的学习,可以设置上机任务:打开文件夹中的“图书销售情况统计表”,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计算各类图书最高销售额、最低销售额及平均销售额。

任务二:在表格中最后增加一列F:销售额等级,分优、良、一般;平均销售额在100以上为优,80~99为良,80以下为一般,求各类图书销售等级。

任务三:在表中增加图书编号G列,输入图书书号,如何根据图书书号得到各类图书的书名。

任务四:统计销售额在90的图书数目。

通过上述4个小任务可以发现,第一个任务中需要运用max()、min()、average()函数,第二个任务需要运用if()条件函数,第三个任务和第四个任务要用到mid()、countif()函数。Excel表中提供了大量的函数公式,这种通过函数的运用逐渐升级到项目任务完成的方法可以帮助学员快速掌握知识点,让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项目教学法

由于士官学员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往往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基础能力较好的学员“吃不饱”,基础能力差的听不懂;而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对不同的学员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员,可以根据其水平的高低来选题以满足不同要求,使每一名学员都能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比如在Word中以“制作宣传海报”为例,设计两个层次难度的项目:第一层次项目面向全体学员,要求根据提供的海报样式完成海报的前期制作;第二个层次项目面向基础能力较好的学员,要求在完成海报制作之后,将其设计得更加美观、大方。

3.3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会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围绕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展开,把握知识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知识面。

例如讲解if函数的多层嵌套主题时,学员对函数参数理解不清晰,我们可以先在Excel中准备好相应的学生成绩表,并要求使用if函数判断每个学员的成绩情况。当平均成绩≥90时,综合评价为优秀;75≤平均成绩

4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导向

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课程考试,对计算机教学质量有了量化的指标。计算机等级考试能促进学员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又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员整体计算机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下一步计算机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定量地说明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的作用,我们对2012―2016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表1是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和优秀率情况,图2是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的直观统计图,图3 是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各个分数段的直观统计情况。

从表1和图2、图3可看出,学员的通过率比较高,但是优秀率有待提高。这个统计结果说明了如下问题:①通过平时的强化学习和实践,学员通过等级考试的难度并不大。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负面导向会衍生出新的应试教育,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应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对于基础应用部分的内容,以应用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加强上机指导,同时以等级考试大纲作为教学参考,着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寓教于乐以提高学习兴趣。

5 结 语

基于以上教学探索和实践,我们构建了一个有序、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教学过程从以教员为中心逐渐向以学员为中心转变,把评价方式从面向结果逐渐转向面向过程,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等级考试和竞赛机制引入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让学员掌握更多更新的装备技术知识,为其今后的发展和部队的第一任职需求提供保障,扩充教学信息量,使学科教学更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提高士官学员的信息素养能力。

基金项目:空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子项目“适应空军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改革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雷晓莉,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嵌入式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琳.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 2009(13): 88-90.

[2]陈国良, 董容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 7-11.

[3]战德臣, 聂兰顺.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4]冯博琴. 对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地”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9): 6-9.

[5]芝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 2010(33): 194-195.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然而,就业形势却异常严峻,IT人才似乎供大于求。前程无忧网等国内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最近公布的“求职指数”信息表明,IT职位需求量最大,占总量近30%,经过调研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特长不专、动手能力不强,学生三年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我们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如何找准定位,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就业中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模板选择上与本科类似,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教学方式上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便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提高了实践的课例,但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

1.2 专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是相当多的,每个岗位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上各有侧重,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技能体系如此庞大,学生在三年时间内也不可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在性格、智力、爱好上都有所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不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专业定位的不准确,导致职业方向不清晰。

1.3 实验实训条件不理想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而实验实训是学生获取技能主要途径之一,往往高职特色的实践环节无法落实,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另外,学校口头上重视实验实训,但因实训基地建设需投入大量的经费,很难付出实施。最后是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实训课程的课堂内操作,因此选用模拟软件的实训代替真正的实战训练。

1.4 师资数量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成为目前制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数量不足,造成的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占比例过大;三是教师技能不高,大多数现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职教育对技能教学的要求;四是引进高质量、高学历人才机制不健全,人才容易流失。

1.5 教材建设泛滥

高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具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材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职教材。教材建设泛滥表现在:一是高职开办初期借用同名称专科或本科教材;二是中期使用校内自编教材,而这些教材内容脱离市场,实践指导性不高,更新速度慢。三是近几年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因图书出版业逐渐与市场接轨,致使各种版本教材冠以“高职”字样,但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1 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落实培养人才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将课程体系从原来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即按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找出岗位相应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分析需要的素质与职业能力,最后在定位相对应的课程。这种对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以能力、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方针。

2.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要想培育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抓好实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从中掌握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企业需要的新员工要求动手能力强并能够快速投入工作,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业务培训。

2.3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教学活动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新知识。二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计划安排他们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关键,扶持专业教师从事产业开发或者走进生产经营第一线,以此培养“双师型”教师。

2.4 教材建设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防止高职教材泛滥。二是要突出高职的核心――应用、实用、实践。三是注重素质教育。四是建构教材的立体化。

[参考文献]

[1]王宗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29.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计算机顺应时展,被应用的也越来越多。多数中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课,而且是作为必修课来学习,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虽然该课程属于重点课程、热门课程,但是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很多中职学校只是重视教授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正式的实践操作能力却较很少,这和现在中职教育的初衷相违背,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意义,应该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解决类似问题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简述

计算机技术应用不但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体现,其也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青睐与关注,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门课程应运而生。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通向该门课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也是想要学习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既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又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做支撑。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学生的思想比较受约束,在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比较欠缺,而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需要灵活的思想和创新的思想,这就令该门课程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实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更能使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

2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现在,我国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教育上,面铺的广,但是在教学层次上表现出良莠不齐,很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得到推广。但消极方面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的时间越久,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其在工作岗位也就会遇到更多问题,因此,需要抓紧解决。很多中职学校在教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技术效果而轻该课程的本质内涵。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这一课程成为热门,受人追捧时,中职院校只考虑到赶紧抓住市场需求,而没有考虑这也需要很强的师资力量,如果仅是为了填补该专业在中职学校的空白,而聘请资历和水平较低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那么只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名誉、生源、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当前中职学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重点只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原理和运用上,而在实际操作方面比较少,甚至没有提及,使得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随着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的教学也改革较大,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增多,比如新添加的计算机软件原理、计算机操作和运用等,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学会灵活运用,达到融汇贯通,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抓住重视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不等同抓住其教学本质,现在该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应用还是较少。

3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3.1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需要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基础,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因此,中职学校在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分成两部分内容,第一是基础教育,第二是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教育,在这两方面的教课中,都要融入实践教学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授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夯实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实用知识,更能够使其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

3.2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加上中职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已经和当前社会需求不相符,而且学生对以往教学方式也不认可,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该采用科学合适的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氛围,令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更便于理解;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动力更强;通过案例教学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更能接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很多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然后适当引入到专业教学中。

3.3改变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理念

该专业教学理念一定要改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同其他专业,其更新比较快,教师的思想一定要跟上,把之前的重理论轻技术的思想去除掉,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不要尽信书。可以通过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组织装机比赛等形式来使学生的应用技能得以提升,摒弃之前光学习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理念,让学生从点滴中体现中职生应有的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科要能够做到定位准确,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当成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培养的人才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

引用:

[1]袁勇.推行“三合一体”培养信息技术技能人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业,2015,27:88-90.

[2]梁爽.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1:204-205.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控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给人类的各项目工作带来了便利,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引擎。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实用性、灵活性、更新快及复杂性等特性。然而,对于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非常薄弱,计算机课程少,学习课程紧张、各项活动众多等现象,在这几年有限时间内,如何培养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技能和应用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在不影响其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空闲时间去自主学习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一、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面临的问题

(一)开设计算机课程少:在全国来说,现实情况下,语言类专业课程规划只有一两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在信息时代下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当前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普通存在的思想困惑,想去参加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但途径有限。

(二)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对高职院校的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2.5年,最后半年就要走上社会实习;对本科院校的语言类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3.5年,最后半年也要走上社会实习。在校期间,有本专业的各项课程和各项目活动,所剩下的课余时间非常有限。

(三)自控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间,喜欢玩和追求新鲜事物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性,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总之,随着物联网、智慧地球、智慧农业、云计算、BIG DATA、微信等计算机应新用技术出现,给我们带来发展的巨大机遇。在校的大学生如果不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给自己设定下目标。不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那以后,很难适应我们人类所处的信息时代,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二、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的现状

(一)开设计算机课程少的现状:语言类专业有其自身的课程规划和设计这是不争的现实,是语言类专业人生培养设计的合理所在,这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常规课程规划的合理性。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少,也是其合理性所在。由于人类所处的计算机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进入各行各业,成为生产力,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很好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的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在校学习时间非常紧,本专业课程多,强度大。还有各项目活动也会占用一定时间,所以给学生自身剩下的课余时间不多,在这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还要去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外的其它知识,可想而知,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

(三)自控能力不强的现状:对在校的语言类专业大学生,都要面临这个年龄段的基本特性:正处于青春时间,喜欢玩和追求新鲜事物,自控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不同于初高中时期要老师经常监管,现处于自主能力状况。要通过自己的个人自控能力去面对大学生活,要去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在校的语言类专业大学要加强自控能力去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要自主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

总之,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技能所面临的现状和困惑,主要还得看自身是否有意力去面对,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去不断学习。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和不断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会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同时也得以提高。

三、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的实现

对于在校语言类大学生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的实现,课堂上已经无法满足了,只能通过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

(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合理安排自己的各个事项,把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做到最大化。只有不断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

(二)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计算机相关知识,如:网络、电子图书馆、智能手机等等。或参加计算机相关方面的技能比赛,为赛带练,不断促进,通过大量的动手去实践完成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动性。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技能。

(三)多练多做。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性,在有了一定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或通过模仿,不断分析,到最后完成自己的任务和项目,以及达到创新。从易到难,借助多种平台去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总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手。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极快,因此,对于在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冲击。同时,对于走上社会的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以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结合语言类专业结构性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为以后人生道路不断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泽华,王继兴,梁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

[2]刘强军.高职院校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自主学习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7篇

虽然目前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都不断的建立起来,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也在逐渐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促进了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的社会信息不断反馈回来,显示我国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面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只重视技术效果却忽略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内涵本质等。目前存在很多院校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立初期由于资金问题聘请一些水平较低的专业老师来担任中教学这一责任的,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习的重点就放在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原理和运用的学习上,而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本质和其中理论与技术的内在联系却未被更多地关注到,导致学生只学到了理论,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却没有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就更不要说计算机技术应用了。进入21世纪以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上有了较大改革,计算机的软件原理、操作和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逐步增加,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偏重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但是,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抓住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本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还任然较欠缺。

2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2.1积极转变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理念

积极改进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对该专业进行精确的专业定位。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老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前的重理论,轻技术的传统思想中走出来,在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培养,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老师能够通过让学生进行打字训练、组织装机比赛或计算机的网页制作比赛、计算机组网竞赛等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老师必须走出以前那种光重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把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直接忽视掉的弊病中。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需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所以,每一个学习阶段中都不能忽视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第一的教学理念,在传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纠正和培养。此外,现在的中职计算机学校还必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科学合理的定位,学校应该明确办学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必需与计算机产业的相关主流技术关联,把培养可以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培养出被用人单位和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优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2.2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想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就必需考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细处考虑,就是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上制定相关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同等兼顾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能够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能力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等,把其中的每个内容看做一门核心的课程为学生教传,做到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每一个教学内容中都加入对计算机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那些具有先进性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上来。通过观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发展,能够跟随其发展脚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把相关的最新技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并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选择地进行重点传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最基础的计算机实用知识,还能够快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3积极探索适应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先进方法和模式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些以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够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了,因此必需对其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摆在首位,例如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把传统的课堂讲授改进为项目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快速熟练把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技术、计算机代码编写的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技巧等。

3结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是针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新的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和进步,进而培养出计算机行业更出色的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领域;中文学科;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U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电脑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离开电脑却是万万不能的,同时,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中电脑的应用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扩大视野,不仅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要重视人的培养,即不断更新广大教师在电脑应用方面的理念,培养他们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综合能力。

一、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在英文中电脑教学常被称为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严格地来说应该是“电脑辅助的语言学习”。自从电脑慢慢普及开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脑可以给教育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因为大家已经不满足旧有的手段和方式,希望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音频、视频、幻灯等传统媒介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可以用于主动教学,但在学习管理、教学准备方面所起作用有限。

然而电脑在教学中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我们应该把电脑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实现真实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在实际的使用中自主学习。

建立这种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如果说录音机和电影电视等视听手段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影响,那么电脑的出现对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管理和运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现在教师在准备课程材料的时候必然会使用电脑,在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和进度的时候也要使用各种软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们现在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电脑已经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因此所谓的电脑教学应该视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脑,而不再是仅仅采用几个多媒体软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教育领域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在尝试将它应用于教学,20 世纪80年代初, 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起个别指导作用;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让计算机学会按照人们编排的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任务。目前第三种模式比较受到重视,在教育领域中第三种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含义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方法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显然Internet 下多媒体的教学比较适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也可以说Internet 下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硬件基础。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如何整合

对于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的确如此,硬件有了,较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也有了,怎样实施与运作呢?我们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教学整合的观点及具体方案。

(一)从工具tool 的角度出发,寻找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点。我们将计算机看成中文专业的应用工具,找出同一类专业课程工具的使用特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同时各专业课也能找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的侧重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角度,专业课程可分为三类:作家作品类、基础写作类、语言文字类。

(二)从中文专业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中文学科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位用技术课程。就现阶段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字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小型数据处理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多种图形、音频视频转换工具,多种输入方式等与中文专业课程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中文学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及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Internet 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小型数据库处理系统;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用工具软件等。这些内容针对中文专业各门课程,是综合基础训练课程。

(三)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光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难于避免“割裂”,专业课程也要有整合举措,专业课的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整合课程内容增加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互连网)与本专业相关的动态信息。有的课程要做较深层次的调整,例如《写作》。

整合教材的课外资料阅读方式, 除传统方式以外要求运用网络资源电子读物来查阅积累资料。

整合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要求运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 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整合作文方式,要求电脑写作,网上发表。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探索多媒体及网上教学新形式,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教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改革专业课程还要与实验训练结合起来。实验基地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四、存在的问题

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师生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电脑教学虽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并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电脑,要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因为在准备和制作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电脑技术不断变化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的教师不太乐意使用电脑并不奇怪也不必强求。电脑应用的“正常化”需要一段时间。

五、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9篇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教学影响的分析,用分类的方法找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学的联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多媒体

在教学中,电脑的采用是越来越普遍了。虽然电脑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它确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现在的我们对电脑教学还理解的不够全面。有的人觉得电脑可以代替教师的工作;这样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更好;其实我们所谓的电脑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主要包括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现在有的学校为了更好的运用电脑教学,还给老师们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并进行考核和发证。在教学中电脑的应用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际问题。我们要重视硬件、软件和“人件”的建设。

一、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电脑的出现,让很多人产生了新的期望,他们认为电脑可以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因为录音机、放映机、电影和电视的时代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人了,这些只能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和情景,缺乏互动性,这样学习者就没有办法得到反馈,也不能主动的学习。电脑出现之后,大家非常希望可以解决人机互动的问题。最早电脑学习软件的设计师就把提供信息反馈作为研究重点。因此很多人都从这个方面着手,不断对软件进行改进,希望电脑可以对有声语言跟人一样有相同的理解,可以和学生进行口头交流。现在的电脑已经可以和人进行语音对话了。

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必不可少了,电脑可以提供许多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看待电脑的应用。第一,我们应该把电脑看作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真实社会之间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操练机和辅助语言学习的工具。十多年以前,美国的外语教学界就开始对电脑和网络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用电子邮件和其他网上交流的工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利用网址去访问所学语言国家的网页,并且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很少运用这些。

建立起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录音机和电影等手段只是对教学的手段和发法发生了影响,而电脑却是对教学的观念、内容、教学管理和运作都发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例如老师准备课程材料、管理学习成绩和进度都会用到电脑。可以说:电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电脑是万万不能的。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很多人都在尝试利用计算机的特性应用于教学,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老师,起到指导作用,指引怎样学习和学习的方法。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让计算机听从人的命令去完成各种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辅助老师和学生所面临的各种任务。这三种模式,第三种在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广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含义是:知识不是通过老师或别人传授得到了,老师和别人只是教你学习的方法,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环境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利用学习的资源,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是帮助者、协助者、促进者,而不是只是的灌输者。这样以来多媒体教学就比较适合构建主义理论。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中

大学应用信息技术这门课,最关键的问题实际在于人,而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的确是这样,要想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硬件,第二是科学的教育理论,第三是结合个人进行实时与运作。下面就举个例子谈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中

1.从把电脑当成工具的角度出发,寻找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集合点

我们就把计算机看成中文专业的应用工具,找出这一类专业课程工作的特点,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同样各种各样的专业课也可以按照这个发法找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的侧重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课结合的角度,我们把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类:作家作品、基础写作、语言文字。

作家作品类:首先可以利用网上各种各样的资源形成“情境”。网上会有成千上万种资源,教师可借助网上的BBS专题讨论组,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学生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可以随时在网上与老师交流,并获得解决方案。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性形成各种感官刺激,将图片资料、影视片段、影视片段等有机地组合成教学体系;最后可以制作教学的课件,用超链接功能提供知识的系统连接,让学生选择性深入学习。

基础写作类:1、充分的利用网络的资源:上网查询资料、浏览文学网站等,感受网络语言、参与写作、等,创建建构主义的“情境”和“协作”环境。2、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组织文稿,修改文稿,美化文稿。3、利用目前的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等,解决汉字输入问题。4、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文稿进行科学的管理。

语言文字类:现在汉语、古代汉语、修辞学等。这一类的课程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和运用法则,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语素、词、句子等。语言信息这个领域是非数值领域应用的最早的领域,,目前这个领域有大量的专家在研究,我国也把语言信息处理项目放在了科学研究之中。这些项目基本上是解决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理解问题,项目的目标是多以开发智能型的汉语分析系统。1、利用文字处理的软件解决文字有关的一系列问题。2、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功能或语言数据处理系统,将语音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普通话或方言的声母、韵母统计列表。

经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应用在教学当中的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教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点,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环境教学实现新的教学模式。

2.从教学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开设哪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来适应于教学。就现在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件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等等都与教学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教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Internet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等等。

3.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

只是靠着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的,专业课也需要有整合的方法,而专业课的整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的阅读方式,除以前的方式以为运用网络资源来查阅积累资料

(2)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

(3)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用电子邮件或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

四、结束语

我们以上所说的都是“软件”问题,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和教师培训等问题。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育的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应该在硬件、软件、培训等三方面。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大力投资教学软件、教师培训等。

参考文献:

[1] 史创明,SQL Server 2000中文版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标准教程[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龚沛增,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孙建中,周龙,计算机专业英语[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10篇

1.1行业特点

卫生服务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管理方式千差万别,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模式正在趋于统一。作为卫生服务主体的医院等机构拥有大量的患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装备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每天处理大批业务,产生了庞大的信息,医院一直是当前医学信息潮流中最活跃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卫生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实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了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各种卫生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也都采用了对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1.2教育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中,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卫生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医疗卫生职业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时培养的重点方向。实践技能不仅包括医学相关的实践技能,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熟练使用。而当下大部分卫生类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信息计算机相关课程,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需要单独进行相关的岗前医学信息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才能进入工作岗位。由此可见在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学院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课程已经迫在眉睫。

1.3计算机教学

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教学现今仍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一般学时为54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计算机课程中已经学会了上述大部分知识,教学存在重复性,同时也无法突出卫生职业学院的特点,和医学专业的特点。不能实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此在卫生职业学院等卫生类院校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系统

2.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探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现代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者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探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介于医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有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探究。

2.2医学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

涵盖整个与医疗、卫生有关的信息加工、传递、存储以及利用等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由医院信息系统组成),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所组成。

3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3.1教材选择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推荐使用以下教材:(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也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教材、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岗位技能考试的制定教材。(2)《卫生信息学》,卫生出版社。

3.2教师培训

原有的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可以参加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的培训,考试后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到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修,参观、学习,了解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3.3教学计划在第一学年即可开设,建议设5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42学时。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3.4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多,以我院为例,开设了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不同的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完全不同,日常使用和管理的医学信息也不尽相同,可以针对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如护理专业学生重点介绍门诊护士和住院护士的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药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药房(药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检验专业重点学习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实验室的医学信息的管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可以分专业教学,从而达到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目的。下面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介绍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护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学习方向重点学习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护理工作站、住院护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以住院护理中心的计算机管理中,住院护士应具备以下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表1,表2所示。

3.5改变教学实施策略,改革教学方式

结合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式,采用实践技能操作的考试方法,模拟医院的科室设置,安装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设置挂号室、收款室、医生诊室、药局、门诊处置室等部门,由不同专业学生扮演患者、挂号护士、收款人员、门诊医生、药局药剂师、门诊护士,分组进行操作,完成整个门诊操作流程。同时鼓励参加全国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认证考试。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

4结语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自2011年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后,对实习生和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满意的反馈信息,学生和实习单位都认为实习期间能够直接顶岗实习,减少了医学信息技术的培训时间。评估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医学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卫生职业学院的教学应用。学生经过对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全国认证。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相关工作岗位熟练使用医学信息系统软件,无需岗前培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提高,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和自身价值。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范文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