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范文

时间:2023-03-11 00:28:48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1篇

1.1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

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是指可供多用户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一种程序。任何能够在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程序都称为软件。如果计算机没有安装任何软件,则称为裸机。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可以同时对多个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予以满足,各类计算机软件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做到同时运行。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类型。(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属于监督、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将计算机内的各项资源进行维护和监管。开发系统软件的目的是缩短用户准备程序的时间,提高计算机程序的处理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在系统软件的作用下,计算机各软件设备才能充分发挥效用。由此可知,计算机是否可以高效、快速的运行主要依赖于系统软件。网络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都属于系统软件,其中操作系统最为关键,是沟通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主要桥梁。(2)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软件的目的是解决用户某些特定问题,应用软件是具有一些具体应用用途的程序和软件,能够给用户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并且多数情况下会使用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系统软件的辅助是保证应用软件正常使用的关键,应用软件是不能单独运行的,只有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应用软件才能正常稳定运行。比如,工程设计类软件、财务管理软件。

1.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人数逐渐增加,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病毒、黑客、软件系统被非法授权修改等。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在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保护、修复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限制计算机使用者利用各项资源;第二,防止非授权性修改计算机软件系统情况的发生。但是,大多数电脑对于软件系统的保护只是采取了一些例如使用CMOS来预防使用者更改计算机硬盘之类的简单防护措施,然而,这些简易的办法很难满足用户对于计算机平稳、安全等性能的需求。部分多用户操作系统为了限制使用者利用硬盘资源,通常会对操作系统设置访问权限,然而这样并不能对恶意的破坏行为起到有效的防止作用,主要原因是可以在没有授权访问的情况下就可以对电脑进行硬盘分区、重装系统、删除等操作,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我们就要挖掘出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软、硬保护是最常用的两种保护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方法,所谓软保护,就是使用系统保护软件,而硬保护则是借助保护系统。实际工作中,系统保护软件以及系统保护卡是我们保护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手段,而系统保护软件通常被应用于应用软件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之间,往往会与计算机的应用程序有所冲突,安全性一般会低于系统保护卡,而系统保护卡通常在计算机硬件层和操作系统之间运行,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实际销售的过程中,系统保护卡的销量要远远超过系统保护软件,一般情况下系统保护软件多被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

2Ghost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与修复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很难做到毫无漏洞,为了更加高效、安全地运行计算机,就需要补充有关的恢复技术。目前,硬盘克隆技术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及恢复技术,其不仅能够对电脑中具体文件予以记录,还可以记录电脑硬盘分区表以及主引导等相关信息,这是其与简单的备份工具最大的不同之处。因此,有了硬盘克隆技术,即便电脑软件系统受到了破坏,数据也是可以被恢复的,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由于文件格式的不同而引发的不兼容情况的出现,可以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备份的时候逐区开展工作。Ghost软件是最常用的计算机系统恢复软件,接下来我们就要详细介绍关于Ghost软件的特点及其使用方法。2.1Ghost软件的功能特点作为系统修复类软件的一种,Ghost软件的系统修复功能十分强大,也因而受到了多数用户的追捧。通过对计算机硬盘中的一些区域乃至整个硬盘进行操作,把重要信息压缩为一个文件并储存于硬盘中的部分区域,这是Ghost软件的一大功能优势。如果需要进行还原,已经备份的数据可以通过Ghost软件在相应的硬盘中恢复,帮助计算机还原到正常使用状态。Ghost软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可以自动进行分区、容量调整、格式化等操作,不仅可以支持各种文件系统的运行,还能大大地降低计算机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主要工作原理是Ghost软件在对硬盘映像进行复制的时候,可以自动的格式化该磁盘,并且会自动的分区该磁盘,扩展目标磁盘或压缩DOS分区。2.2Ghost软件的使用方法我们能够利用Ghost软件恢复多机系统和单机系统。在对单机系统进行恢复的时候,我们会应用软件自身拥有的分区克隆功能,就是利用Ghost软件把原先具有应用软件及操作系统的分区进行压缩,将其变成映像文件,再将这些映像文件储存到计算机的其他分区,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运行困难,之前做好的映像文件就可以被恢复到相应的系统盘中,以维持电脑的正常运行。这种操作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快捷,不像重装系统那样麻烦。在对学校机房、网吧等多机系统进行恢复的时候,Ghost软件更能体现出其方便快捷的优点。其可以避免逐台机器重装系统的麻烦,只需安装好一台计算机,通过对该计算机上的有关软件及操作系统备份,然后在其他有故障的机器上恢复备份的文件就可以解决问题,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维修工作的效率。

3软件系统恢复技术的应用

(1)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流程。第一步,加强用户运用软件程序方面的限制。用户注册之后,才能获得最完整的软件程序使用权限,另外,要想解锁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必须具备与用户计算机硬件有关的注册代码;第二步,利用跟踪技术或者反调试技术科学分析程序。这是因为很多黑客会利用相关解锁程序窃取计算机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或程序。另外,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双重保护,换言之,通过加密工具,比如加壳软件或加密锁,提高软件程序的防范能力。在运用软件程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用户是否合法,避免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将重要资料泄露给非法用户。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购买计算机时,一般采取“一机一码”注册方式,提高了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恢复技术时,需要采取时间结合、测量结合这两种思路。但是,在计算机软件领域,需要将计算机恢复技术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多概念。(2)单机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技术。在使用Ghost软件恢复单机系统时,一般采用软件的分区克隆功能。具体地说,利用Ghost软件将装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分区压缩成映像文件,并将其保存到其他分区中,当软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某些程序时,则需要将映像文件恢复到C盘中即可。该操作通常需要耗费几分钟就可完成,比重装软件或重装系统更快捷。需要注意的是,映像文件的安全性。由于映像文件比较大,一般硬盘装不下,如果放在其他计算机上,则很容易发生混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在计算机上加装硬盘保护卡,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其受到病毒的侵害。(3)多机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一般情况下,机房会有多台计算机,且所有计算机的配置相同。如果安装系统软件,只需要在其中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即可,然后再利用Ghost软件将硬盘或者软件系统分区压缩成克隆文件,将克隆文件安装在每台计算机上。这样做就可以极大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小结

由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计算的应用,因此,安全、高效地运行计算机是我们正常进行生活与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软件系统的保护、修复工作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软件系统的保护、修复技术,才能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与效率。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2篇

(一)软件行业的发展

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整个信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捷和最具有直接影响力的部门之一。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

在其发展的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和功能的单一,它只能在科技领域内应用,而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应用非常有限,这时的计算机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从其他产业中独立出来。随着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产业的发展,功能愈发强大而完善的计算机相继面世,其性能越来越先进,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条。不仅如此,通过网络化的应用,计算机成为各种行业的基础设备,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各种系统,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进入网络时代,构成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与核心。

而在这庞大的计算机产业中,计算机软件又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整个计算机行业的“领舞者”。如果说离开计算机产业的信息社会和资讯经济只是徒具空壳的话,那么,离开软件的计算机产业更是毫无用武之地。只要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就不难发现,软件业才是今天资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社会的灵魂中枢。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对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巨人来说,集成电路是他的心脏,新型元器件是他的五脏六腑,通信、计算机是他的手、足,而软件则是脑和灵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和关键的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据统计,1996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就已达到1万亿美元,超过了汽车和钢铁工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部门;而软件业作为全球信息产业中成长最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重点。目前计算机产业价格体系中硬、软件的比例已从50年代的8:2和70年代的5:5变为90年代的2:8,到2002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0.5:9.5。

可以说,软件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产业,它正在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新世纪,谁拥有强大的软件产业,谁就占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从1990年以来,美国的软件业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和出口国,1999年软件产业(广义)总收入达到2284.7亿美元。而同期,美国也一直是全球高新技术发展的领头羊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进入21世纪,信息产业经济的发展愈加蓬勃而兴盛,计算机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日益普遍。与此同时,有关计算机软件的法律问题,也愈发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与软件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二)对软件概念的理解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的定义是:为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详细的计划或步骤,是求解这种问题必须的一种清晰的、有次序的计算机指令。对软件(software)的定义是:告诉计算机做什么事的指令集合。并指出:软件是由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相联系的整套程序、过程和例行程序组成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规定:计算机软件(computersoftware)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文件。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使用计算机就必须针对待解决的问题拟定算法,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对有关的数据和算法进行描述,即必须编程序和有软件。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往。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指挥者,它规定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包括各项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调度和协调。

《欧共体计算机程序保护指令》第1条第1款规定,计算机程序是《伯尔尼公约》中所指的文学作品。计算机程序除了包括程序本身以外,还包括开发程序过程中的设计资料。欧洲专利局把计算机程序定义为:算法、流程或一系列可记录在磁带、磁盘或其他可读机器记录介质上的编码指令,而且可以是数据信息。

我国2001年12月20日公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条指出,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第3条指出,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程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同一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为同一作品。文档,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入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

而总结研究知识产权的学者对软件的理解,大致可以概括其定义如下:计算机软件是将借据问题的方法抽象出问题求解的数学模型或者逻辑模型,再把这些模型转化为求解模型,然后再根据求解模型编制程序,并经过多次的调试程序和通过运行去执行特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最后得到求解的结果。

从技术角度来看,程序和软件是有差别的。但是在终端用户而言,这种差别并不明显,或者说对其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所以,在下述行文中,除了介绍概念的时候,笔者并没有严格区分程序与软件的不同。归纳起来,或许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计算机软件:

从形式上理解计算机软件,它应当是为了得到运算结果而由计算机运行的一系列语句、指令的有序集合。这决定了计算机软件的作品性。

就本质而言,计算机软件是为了实现或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系列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智力抽象后的工具。这决定了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

二、保护模式与历史渊源

(一)软件保护的不同模式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智力产品,需要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而保护模式的选定,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保护客体性质的界定、利益平衡、不同模式的利弊与实用性。

1、商业秘密模式。商业秘密作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在制度上的特征与软件所具有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有不谋而合之处。从软件的保密要求出发,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比版权模式和专利模式更有其独到有利的地方,其保护期限不受限制,保护范围宽泛,既保护软件的表现形式,也保护软件的思想内容。同时它的保护条件宽于获得专利权的条件,但严于获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适宜保护计算机软件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有很大的缺陷,原因在于,这种保护形式不够严密,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一旦相关技术信息被公开披露或泄露,该保护客体也就失去了受保护的条件。这一根本性的缺憾使得少有国家采取商业秘密的模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

2、合同模式。合同是不同主体之间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契约,能够有效约束当事人的行为,因而也可以有效地针对计算机软件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但由于合同的相对性,这种约束力仅限于当事人之间,不能排除第三人对程序的侵害,因此,也难以作为软件保护的有效模式。而且,合同签订的流程,相对于软件保护的需求,也显得过于繁琐和不便。

3、专利模式。在软件行业兴起的初期,专利法的保护模式曾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其考虑因素包括:专利保护发明的创造性思维,而程序最有价值的正是开发者的思想构思;专利的排他性强,只要一项专利成立,则其他人即使独立研制相同的发明创造也构成侵权;专利保护期较短(通常为15-20年),与程序的经济寿命比较接近。

但软件专利保护模式的障碍也很明显,最主要的反对理由就是:各国的专利制度都规定不得为“抽象思维”、“自然法则”等申请专利,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自然规律、数学算法都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而软件与计算方法密切关联,所以不能授予专利。此外,专利法对发明的一些要求也使软件专利保护模式遭遇阻力,例如

(1)按照新颖性条件,软件必须是首先开发的,具有首创特征,而大多数“兼容性软件”就会排除在授权范围之外;按照创造性要求,软件必须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在现实存在的工匠式软件开况下,很多软件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

(2)发明专利获取批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其耗时至少在一年以上。而程序的经济寿命往往只有一两年或两三年,如果严格按照专利审查的步骤走完申请的流程,等到申请的专利获得批准时,程序的寿命也已几乎到期。而且,进行专利审查所需要的检索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3)专利法要求专利申请人必须将发明内容充分地公开。这是权利要求人所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人只要了解到程序的思想、架构,就不难开发出具有相同功能的新程序来。换言之,这里的公开,反而使保护失去了意义。

(二)版权保护的模式

1、在综合比较多种保护模式的优缺点后,版权法模式逐渐成为主流的选择。一般来说,赞成利用版权法保护计算机程序者的理由包括:

(1)版权法可给予软件较为宽泛的保护范围。由于版权法对其保护对象的要求标准不高,只要有形式上的独创性即可。因此,几乎所有的软件,都能纳入版权的保护领域。

(2)版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延及作品的创作构思。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有效避免“知识垄断”,反而可以鼓励其他开发者利用已有的创作思想去创作新的软件,从而有利于软件的创新和优化。

(3)基于版权的“自动取得”的原则,软件创作完成以后,无须申请、审批等手续,就可以获得版权保护,方便快捷,及时有效。

(4)比较容易取得国际保护。版权制度是知识产权领域中最为通行的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建立版权保护制度的国家都是《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如果这些国家都利用版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则很容易达到软件的国际性保护的目标,而无需再耗费时间、精力去订立新的专门的软件保护多边条约。

2、从美国这一软件大国初期的路径选择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上述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开始讨论究竟给计算机软件以什么法律保护的问题,由科学家、学者、计算机产业界代表以及专利商标局局长组成的专家特别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性质》,报告指出:计算机软件不应得到专利保护,理由是计算机程序包含有数学算法,而算法近似于自然法则,因而软件不属于美国专利法规定的法定客体,从而将其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

此后,在美国的干预下,加上事实存在的各种原因包括版权模式与专利模式的各自利弊,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软件业的起步阶段,各国基本都没有采用专利模式来对软件进行保护,而是选择了更简便易行的版权保护模式。诸如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后来的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均采用了版权模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

采用版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模式,在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得到了明确的肯定。TRIPS协定第10条规定: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源代码或目标代码,应根据《伯尔尼公约》(1971年)作为文学作品予以保护。这也在世界范围内比较统一地确定了以版权形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

三、各国的变化和发展

(一)美国

1、反对的声音

美国1980年修订的版权法第101条对计算机程序定义为:是直接或间接用于计算机,使之产生某种结果的一组语句或指令。在软件行业发展初期,美国反对利用专利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最著名的例子即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2年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做出的第一个判例——Gottschaltv.Benson案,在此案件中,联邦最高法院了美国关税与专利上诉法院(CCPA)的决定,作出判决:该申请的权利要求不限于任何特定工艺和技术,或者任何特定装置或机器,或者任何特定目的的利用,其权利要求实际上是算法,而算法与数学公司等同,所以计算机软件不能授予专利。

此后,在1976年的Dannv.Johnston,425U.S.219(1976)一案和1978年的Parkerv.Flook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又两次否决了CCPA的决定,拒绝对涉及软件的申请授予专利权。值得注意的是,联邦最高法院特别指出,这些判决并不意味着他们否认利用专利法来保护计算机程序的可能性。

2、转变

与许多国家专利法从反面指出不受保护对象的做法不同,美国专利法是从正面划定哪些对象可以受到保护,其第101条则规定:一切方法发明、机器发明、产品发明、产品发明或物质合成发明,都可以获得专利。这就为美国采用专利法来保护计算机程序留出了可能性。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法院对计算机软件保护的立场有了很大转变,开始对计算机软件有条件地给予专利保护。在Diamondv.Diehr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判定计算机软件方法发明为美国《专利法》第101条所规定的可取得专利权的主题,应当授予专利权。这一判决在美国司法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美国适用专利法保护软件的转折点。

法院认为:(1)一项科学真理或其数学表达不是可获得专利权的发明,但是一项借助科学真理的知识创造的新颖的和有用的结构可能是可获得专利权的发明。虽然被上诉人的权利要求中包含了一个著名的数学公式,但是被上诉人并未寻求对于这个方程式的使用先占,而是对透过使用该方程式并加上其权利要求中各项步骤的物理和化学程序予以独占,因此这项程序并不因为在其中使用了计算机来协助操作便丧失其构成专利保护的要件;(2)计算机软件本身如同数学公式,不属于可以获得专利的主题,如果计算机程序一旦与某种工序(industrialprocess)或结构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那么作为整体的工序并不因此成了不可以授予专利权的主题;(3)可专利性,新颖性和非显而易见性是构成专利保护的三个截然不同的要求;(4)审查一项权利要求需要从该要求的整体(asawhole)来察看,而不可任意肢解。

不过,此案的判决并不代表美国司法部门完全认同或许可了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模式,因为在此后的类似案件里,有的软件的专利保护得到了法院的认可,有的软件的专利保护却被法院(甚至是同一法院)所否决。归纳起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司法部门对采取专利模式来保护软件已经有所松动,只是还处于摇摆不定的时期。

3、专利模式的成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比较明确地对软件给予专利保护。在InreAlappat,一案中,联邦巡回法院的法官宽容地认同了软件的专利保护模式,以5票赞成、2票反对、4票弃权的结果判定权利要求人的发明构成机器,应当授予专利。在此判决中,联邦法院的法官同时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

(1)放弃使用“二步测试法”的判断标准,适用“阳光之下任何人类发明”均可为可专

利之主题的原则;

(2)在进行分析一项发明是否符合专利的法定要件时,应当从权利要求的整体来审视,

而无须计较一项权利要求中的某个部分是否载有不符合专利保护要件的数学逻辑或演绎;

(3)一台通用的计算机如果时按照特定软件的指令,执行特定的功能,那么他将被视为一个具有特殊用途的机器。

9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接连判决了数件关于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案子,均沿袭了Diehr案的传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发展。这一阶段美国软件相关专利的授权数量一直稳步上升。到了1995年,软件专利申请量达到了9000件,是1980年的近9倍。当年软件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的百分比也接近于9%,较之70年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大门几乎完全敞开。特别是美国1996年3月《与计算机相关的发明的审查指南》(ExaminationGuidelinesforComputer-RelatedInventions)的颁布,标志其对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给予了正面的肯定。按其规定,与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发明专利同其他的发明一样,属于可专利法定主题(subjectmatter)的,可以是产品(机械或制成品),也可以是方法(过程)发明专利。而且,美国专利局不再单纯强调软件在工序和应用上的可专利性,而基本上以“实用性”(practicalutility)取代“技术性”(usefularts)作为一项软件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性的判断依据。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又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拓展到了互联网领域,将专利保护延伸到商业方法软件。199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StateStreetBank&TrustCo.v.SignatureFinancialGroupInc.案,以及1999年的AT&TCrop.V.ExcelCommunicationInc.;Amazonv.Barnes&Noble案的判决,均确认了对商业方法软件予以专利保护,对USPTO的审查指南给予了进一步的司法肯定。CAFC的政策进一步确定了:任何计算机软件只要具有实用功能(practicalutilityisessential),即能够产生具体、实用及有形的结果(concrete,usefulandtangibleresult),且满足新颖性和非显而易见性的标准,就得以“机器”、“结构”或“制造”取得专利。

由于USPTO对计算机软件相关专利的审查尺度的放宽,软件相关专利的申请日益增多,加上网络即电子商务有关的商业方法专利的加入,USPTO收到了大量的软件专利申请。200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软件专利授权量接近于30,000件,软件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的百分比也接近于15%,是1976年的13.6倍。

总结起来,这似乎是一条奇怪的路径:当世界各国基于各种各样的考量(包括迫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攻势),纷纷修改或制定版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并形成比较统一的局面时,甚至于在Trips协议已经明确规定之后,美国的司法却在不断的修订国内的立法意图,经过类似于否定之否定的判断,又使美国的软件保护走向了另一条专利模式的道路。(二)日本

1、总体说来,日本在计算机软件保护上所采取的政策是紧跟美国的发展潮流的。

1975年12月26日,日本特许厅在《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审查基准》中对软件的专利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一个与计算机程序有关或者说居于自然法则的计算机程序做出发明作为一种方法发明是属于专利保护的对象的。但是,一种单纯的计算机软件不能获得专利,只有当它和硬件结合为一个整体,作为硬件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硬件实施相应的反馈控制,这样的整体才能获得专利法的保护。

在USPTO公布了《与计算机软件有关的专利申请的审查指南》,日本也相应地调整了其专利政策。1982年12月,日本特许厅发表了《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发明的审查指南》,该指南指出:如果通过软件在微机上的运转实现的信息处理或控制方法,从微机应用技术的整体上看,它由多种功能的集体来实现,而对于每个功能都存在着实现该功能的手段,这一方法发明就具有可专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通产省在1983年就明确提出采用版权法保护软件有5个明显缺点:1、版权客体(尤其是文学艺术作品)与软件性质不同,版权法的宗旨是促进文化发展,而对软件的保护主要在于促进工业或其他产业发展。2、软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使用上,应保护的主要是使用权,版权客体(文学艺术作品)则在日本版权法中无“使用权”概念,只有“复制权”概念。3、版权法中“改编权”的适用范围很大,一旦扩大适用到保护软件,肯定会妨碍软件的开发,从而妨碍工业发展。4、日本版权法中对作者精神权利保护的原则,很难适用于软件作者(软件专有权一般归有关公司,而不归参加创作的个人)。5在软件保护过程中必要的保护用户制度(如要求软件经销人负责改错等)、仲裁制度等,又不宜用于其他文字作品及文学艺术作品。

此后,日本特许厅又于1988年通过了《关于计算机软件有关发明的审查方法》,对软件专利的审查作了一定调整。

1993年,日本通过了新的审查标准,将包括1975年、1982年、1988年三个审查基准在内的原有审查基准统一起来,并进行了修改。其中第3部分第1章是关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发明的专利申请。它表明一个纯粹的算法本身并不受专利法保护,但是当它被一项发明所应用,并且该发明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的时候,那么就可能获得专利保护。而程序语言、程序本身以及程序显示不可能获得专利,权利要求是记载程序的可读媒体或权利要求是“程序”或“软件”的,不受专利法保护。

2、1996年,美国在调整了1981年公布的审查指南后于该年实施了扩大对商业方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新《审查指南》,受美国这一审查指南的影响以及考虑日本国内的专利申请现状,日本特许厅于1997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了修订的《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审查指南》,放宽认定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专利性的条件,明确规定:(1)将记录计算机程序或资料结构的记录媒体扩大认定为发明;(2)一项发明并不一定会因为其主题属于排除专利保护的类型就必然遭到驳回,而可以通过一项产品权利要求来实现可专利性。

依照该审查指南的精神,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专利包括存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可有望获得专利保护。指南明确表示可以接受申请专利范围被撰写成“一种存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甚至也接受申请专利范围被撰写成“一种存有资料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3、随着美国StateStreetBank和AT&T等案件的判决,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前进,日本特许厅也相应地不断调整其专利政策,以便对与软件有关的发明给予充分的保护。2000年JPO再次修订《专利审查指南》,其内容基本上是参照美国司法判例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把关于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包括:(1)通过计算机完成多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本身可以被定义为“产品发明”;(2)由软件处理的信息是通过硬件手段来具体实现,则上述软件可以被定义为专利法中所述的“法定发明”;(3)增加了与商业方法有关的发明创造性判断的实施例。

此后,基于技术的发展,为了应对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保护要求,日本又于2002年4月修改了《发明专利法》,并于当年9月生效。根据新修改的法律规定,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诸如CD-ROM或软盘之类的物理媒介上将不再成为获得专利保护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法律也将保护未存储在光盘或软盘上的计算机程序。修改以后的法律明确地把软件当成是有形的“物品”,把“计算机程序”纳入了“物的发明”,并明确禁止未经授权而从网上下载受到专利保护的软件,把通过网络传输提供计算机程序的行为也作为专利实施的一种形式,从而为打击网上计算机软件侵权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该法案还增加了“程序”的定义,其明确规定:本法中的“程序”是指程序(是针对电子计算机的指令,能获得一项结果的组合)等供电子计算机处理使用的信息,相当于程序的物品。

(三)欧盟

1、欧盟的情况与美、日相比又有所不同。欧洲议会于1991年5月通过了《欧共体计算机程序保护指令》,明确将计算机程序视为“文学作品”,并且明文规定,法律只保护程序的表现形式,程序包含的思想或原则不受保护。在坚持著作权法保护传统的同时,该指令也并不排斥其他可行的保护方法,第9条第1款规定:本《指令》的规定与有关专利、商标、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和半导体产品的法律规定以及合同法的规定并不矛盾。这一规定使得对软件的多种保护方法可以并存。

多数欧洲国家对计算机软件尤其是对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它们认为互联网公司固然有权利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但这种权利必须局限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而不能随意取得而形成滥用。如果少数大公司掌握了网上商务的关键方法并因此获得专利,就会使后来的起步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突破这种垄断障碍,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创造新的发明,最终将会损害整个专利制度乃至知识产权制度的根基。而且这种商业方法的取得相对容易,与其利益获取不成正比,这对其他竞争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2、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盟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在“计算机程序产品/IBM”一案中,欧洲专利局技术上诉委员会于1998年7月1日做出决定,明确了欧洲专利局关于计算机软件载体不具备可专利性的见解。该委员会认为,针对美国及日本专利局已允许计算机软件产品取得专利,承认其发展是最新潮流的一项指针,有助于全球性的专利调和;认为欧洲专利公约第52条第2项及第3项所排除的计算机程序本身并非发明系指欠缺技术特征的计算机程序,而具有技术特征的计算机程序就必须被认为是具有可专利性;并宣布不同意欧洲专利局专利审查基准和欧洲专利公约关于计算机程序本身或作为载体上记载均不具备可专利性的规定。

在PensionBenefit一案中,欧洲专利委员会指出:在本案中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权利要求是否表达了实施商业活动的方法本身,如果该方法本身具有技术性或者技术特征,它仍然是实施商业活动的方法,但已经不再是商业活动方法本身。换言之,依照欧洲专利局的观点,存在技术性质的商业方法也可以授予专利。这一判决与其以前的判例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只不过PensionBenefit案把对软件授予专利的解释扩展到了商业方法领域,明确指出只要商业方法具有技术性质,就可以获得专利,或者说,权利要求如果是与设备和产品有关即可自动具有技术性,这是本案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3、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对软件专利的开放性做法曾经引起欧洲各国诸多争论,但最终欧洲专利局还是在2001年的10月公布了改进后的审查指南,并将此前发生案件的开放保护政策在这一指南中给予了肯定。软件专利申请已经合法化,由于商业方法与执行商业方法的软件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可辨,商业方法专利也随之合法化。至此,欧洲专利局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态度已经比较明朗,转向了较为肯定的方向,即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可专利性已经不存在能否属于专利保护对象的问题。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软件保护专利化的趋势中,欧洲仍然坚持了一些严格的做法。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对《计算机实施发明的专利性指令》的软件专利法案做出了否决投票,这意味着欧洲议会在对软件开发上提供法律保护和不遏制其创新上达成了某种妥协。总体来说,欧盟认同可以将软件与相关设备结合起来共同获得专利保护,但是不会对软件进行单独的专利保护,其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依然有别于美国的做法。一项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产生了技术贡献,该申请才能被授予专利。

四、两点考虑

(一)专利法保护的选择

回顾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历程,可以看到,在计算机软件产生的初期,人们更多是把软件作为一种文字作品来对待,所以较多地选择了版权法来加以保护。当然,在同一时期,人们也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了软件的功能性,所以也在不断的探讨其他保护方法的可行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性质的认识更为全面,或者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专利的保护模式因其在现实情况下与软件保护需要的契合而得到人们的认可。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上主要的知识产权大国已经改变了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模式,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软件业在享受版权保护的低成本和低风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版权法无法保护软件功能的苦头。

软件的功能性使其版权法的保护下具有一种先天不足。与传统的文字作品不同,计算机软件是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可以直接用来驱动计算机硬件过程,以获得某种结果,实现一定功能的工具。软件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享受,这使得软件的功能性远比其作品性更为突出。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版权法的保护范围对于软件所有人来说显得过于狭窄,使得软件所有人在本应享有的专有权中,出现真空地带,换句话说,版权法不保护作品的内在构思,所以软件的逻辑框图和架构思想无法得到版权法的充分有效的保护。

其他的保护方法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法,也曾被尝试用来保护计算机软件,并且也都表现出各自优越之处。但如前所述,由于它们自身的特点,同时也会导致其在软件保护上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有时对于软件而言是相当致命的,所以,在综合权衡利弊后,这些方法难以成为软件保护的主流模式。

比较而言,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突出特点在于:

1、专利法可以保护软件产品最核心的技术构想和逻辑思路。专利保护具有强烈的独占性、垄断性,一旦计算机软件被授予专利权后,其他相同或相似的软件就再也不能取得专利权。这对强调保护计算机软件思想和技术方法的软件开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专利法强调功能性的保护,它可以极大地满足软件权利人排他性的权利要求。从形式方面来说,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创造性方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而版权法保护表现形式不同的作品,因此,如果有人非法取得软件源代码,很容易通过形式改编得到新的软件并获得版权法的保护,这对原软件的开发者是很不公平的。专利法的保护则可以很好地消除这些缺陷。

实际上,专利法的这些优点,在以前也被人们所认识到。只是在信息产业的起步阶段,软件行业还远远没有达到兴盛的状态,计算机行业链中的软件只是作为一种硬件的附属工具而存在,是一种完成简单任务的简单工具。因此,为此采取的方式和投入的成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抉择。考虑到保护的简便,考虑到软件的作品功能,版权法的保护就是客观可行而适宜的。

而到了如今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信息社会,软件的作用和功能早已今非昔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其应用之广泛、意义之重要,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硬件反而成了为实现软件功能而需要的一种辅助工具。在这种角色变化、功能发展、利益扩张的过程中,人们保护软件所考虑的因素、保护的力度和角度都必然发生重要的变化。通过专利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也就成为大势所趋的选择。

(二)专利保护标准变化的原因

专利制度的宗旨是“保护和利用发明,鼓励发明,以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最终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专利的占地圈土的特点,使得权利人能够在发明完成后最大限度地收获利益,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制度也不例外,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驱动,才使得软件的保护模式出现了转变。

更进一步而言,在计算机软件专利授予上,由于市场的重大影响和利益的现实驱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改变了专利授予在技术上的要求。相对于较为保守的欧洲做法,USPTO对软件专利审查的“三性”标准正在不断降低,并将重心转移到对申请专利主题的“实用性”的要求上来。

过去,专利被认为是与技术性,创造性紧密联系的,没有重要技术特点或没有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发明”,在传统的专利制度中是不能得到认可的。这与工业革命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人们心目中的“技术为王”的观点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市场,成为了决定产品和技术的最重要标准。脱离市场,缺乏应用的技术,或者不能受到市场接受,没有市场实用价值的技术,也就只能成为实验室里的“技术”,而不能成为符合专利制度宗旨(最终获取)的技术了。

可以作为例证的是20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计划,铱星计划,又称铱星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第一代真正依靠卫星通信系统提供联络的全球个人通信方式,旨在突破现有基于地面的蜂窝无线通信的局限,通过太空向任何地区、任何人提供语音、数据、传真及寻呼信息。它是由66颗由无线链路相连的卫星(外加6颗备用卫星)组成的一个空间网络,设计时原定发射77颗卫星,因铱原子有77个电子,故取名为铱卫星通信系统。后来又对原设计进行了调整,卫星数目改为66颗,但仍保留原名称。

1987年,摩托罗拉正式宣布进行铱系统的开发研究,历时12年,耗资57亿美元,1998年底终于大功告成。每颗卫星质量670千克左右,功率为1200瓦,采取三轴稳定结构,每颗卫星的信道为3480个,服务寿命5至8年。铱星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卫星之间的接力来实现全球通信,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搬到了天上。它与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比较有两大优势:一是轨道低,传输速度快,信息损耗小,通信质量大大提高;二是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受站,每部移动电话都可以与卫星联络,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都变得畅通无阻。可以说,铱星系统开启了个人卫星通信的新时代。

然而,这么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取得预料的成功结果,当摩托罗拉公司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98年11月1日正式将铱星系统投入使用时,命运却和摩托罗拉公司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传统的、适合社会公众需求的手机已经完全占领了市场。由于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使铱星公司亏损巨大,连借款利息都偿还不起,摩托罗拉公司不得不将曾一度辉煌的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只好宣布即将终止铱星服务。1999年3月17日,铱星公司正式宣布破产,从正式宣布投入使用到终止使用不足半年时间。

这是20世纪民用科技史上一个典型的“技术先进,市场落后”的例子,诸如此类的例子并不鲜见,在激烈的商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格外令人瞩目。人们逐渐意识到,技术固然有其重要作用,但是在商业环境中,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是第一位的因素。合适的技术与合适的应用,才是一项发明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也只有实际的应用才能达到专利制度所要追求的目的。换言之,只有获取市场的认可,才能取得利益最大化,“专利”才有其值得保护的价值。

而更进一步来说,任何一种合适的应用,也需要智慧的头脑去认识,发现,实践。当软件(以及商业方法)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突破性的技术和强烈的创新性不再是左右软件命运的根本因素,而软件的应用要求会更多地需要软件人员对适应市场需求的开发能力,软件的开发成为一种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策划,需要研究市场,需要项目管理,需要软件开发人员把符合用户需求的技术恰当地表现出来,而不是唯技术领先为优。也可以说,这种捕捉市场需求的本领本身也是一种隐性的“技术”,它同样需要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软件专利“技术性”的标准就开始让位于“实用性”的标准了,这是完全符合信息社会和商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的!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知识产权问题不是学术理论问题,而是有经济实力决定的政治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采用何种立法模式、确立何种保护水平,并不存在某种天经地义的预设模式和预设水平,而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集团、各国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实力综合较量的结果。”知识产权的制度更多的是有经济和政治的利益来确定,而不是单纯由技术和法律决定的。

同样,在更具体的专利制度适用中,决定哪种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在于市场化的商业力量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优势。一种“市场化的技术”(或许并不先进但能恰当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技术)正成为获取专利权的另一种标准。这就是专利模式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标准变化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

结语

从专利制度的本质来讲,它是一种公共政策的产物和利益平衡的选择,是为了刺激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而设置的在特定领域特定期限的市场垄断权利,通过这种权利的授予以鼓励发明创造,其基本的目的在于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革命。

正是因为这种公共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本质,专利制度的建构必须根据现实状况来确定,其客体的范围也必须基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在软件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对计算机软件的很多性质的认识还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加上软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不大,其渗透的程度和利益相关程度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用简便易行的版权模式来进行保护,是符合现实需要的。

而当软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其巨大的利益因素,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逐渐成为一种扩张的产业,需要更有针对性、更能有效捍卫其利益的法律模式加以保护。同时,软件的功能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清晰认识,保护其构想与思路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于是,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模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体验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的编程加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度很大。即使把要求放到很低,仅仅让学生体会一下程序设计加工信息的功能和意义,也很难让学生从生硬的代码中体会到程序设计的精髓所在。为此,我试图寻找一种从软件的功能与设计入手的小案例,在教学中从软件界面到内部响应,再到程序代码,继而分析程序的特点,使学生在一种揭示计算机软件奥秘的求知欲望下,达到逐步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目的。

一、课堂引入

1.问题引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硬件与软件);提问软件的作用(计算机的灵魂);提问计算机灵魂的赋予者(人)。

2.深入讨论

从同学们以前使用过后软件(图、文、表、声、像等软件)分析,我们之所以能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因为有相应的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工具。那么,这些软件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呢?(计算机程序)

二、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观察软件内核,认识程序。

依次观看一个函数图像绘制软件、一个小的游戏软件的外观和功能。打开源代码,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某一点(如函数中的绘点命令或游戏中的击中判断)来了解什么是软件的内核(程序代码)。

第二环节,上手模拟软件外观。

教学工具:以VB为例进行本环节的学习。

认识算法:制作软件需要编写程序,编写程序要有一定的工具,事先还要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即算法。以盖房子为例讲解算法,有多少房间、每个房间的功能是什么、盖的过程如何、最后的装修使用等等。

了解VB的结构特点:

1.控件

VB就像盖房,有各种材料、器件——控件,以图像控件为例,演示插入一个控件。

2.控件的属性

每个控件都有一定的属性,就像壁画有名称、大小、内容、位置等。为图像控件的Picture 属性引入一个图片。

3.事件响应代码

有的控件要能响应一定的功能要求——事件。就像门铃按动时有声音,按门铃就是事件,声音就是响应。例如,插入 一个按钮,双击按钮,在CLICK事件中加入响应代码:Print“hello”。启动程序时,每次单击按钮都会响应出一个问候语,以此阐明事件应是代码在起作用。

第三环节,探索软件的智慧来源。

我们知道了使用VB制作软件的基本构成之后,可以更深一层去了解为什么软件会有很多功能,能够代替我们去做工作,即探索程序的工作原理:三种基本结构。

1.软件为什么会不折不扣地工作,因为程序是自上而下按顺序执行的。实验:演示如何输入、运行加速运动的位移程序。

运行程序看一下结果,然后把S=V*0T+A*T∧2/2放到S=0行的下面,重新运行,分析为什么有两种结果,是否与程序的上下顺序有关,理解顺序结构的程序本质。

2.为什么软件能够有智能,因为它有判断语句。

实验:演示密码验证程序,体验程序如何构成软件智慧。

3.为什么软件能有很高的效率,因为循环结构让它不知疲倦。

实验:演示求极限的程序,体验程序如何产生自动化。

第四环节:总结程序的作用及程序的结构特点。

三、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很多,但是其核心是明确的,即计算机的智慧来源。本节课从揭开软件的奥秘入手,从软件的外观开始去尝试VB的最简单的控件设计,从中也可以体会到VB这种编程的理念(即面向对应的程序设计)。然后,根据家居“控件”电话、门铃(比喻法)的动作延伸探究,引出事件、程序,这样就顺理成章了。至此,仅仅知道软件的底层是一种叫程序的东西在起作用,程序到底是怎样的,软件工作的奥秘,即程序的原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通过三种基本结构的讲解,一一道来。可贵的是,这种讲解不是传统的灌输,而是利用软件最典型的问题来引导,即软件为什么可以按照人为的意愿和顺序执行,软件的智慧从哪里来,软件为什么能不厌其烦地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整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软件的奥秘,也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程序设计的作用与特点。

本节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学生亲自体验的时间和机会不足,这可以通过接下来的上机练习课来补充,那么怎样与下一节的练习课内容相结合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可以把VB部分的介绍再精简一点,多增加学生调用、修改、运行、体验软件功能与程序结构的关系的实践,也许会更好。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4篇

“需要”制造公司(以下简称被许可方),位于 ,总部设在 ,邮政编码为 .

上述双方协商同意,特签订本协议书,以此为证。

鉴于许可方开发并拥有一个取名为“万能”的计算机系统,一个集成数据库办公室管理和财务控制系统的所有权,并且鉴于被许可方希望获得上述系统并在其总部加以使用,许可方愿意向被许可方提供上述系统并发给使用许可证。因此,双方同意签订本协议,协议书条文如下:

第一条 定义

本协议书所用的有关术语,特定义如下:

1-1 “协议书”是指本协议书及根据本协议书所签定的所有附件和所有修正书。

1-2 “CPU”是指某台中央处理机。

1-3 “计算机程序”是指控制CPU运行的任何源码或目标码指令。

1-4 “指定CPU”是指安装于被许可方的办公室的一台“10的6次方型超不可想象计算机”(SuperUnbelivable Computer Model 10的6次方)及其升级机。

1-5 “许可程序”是指可执行于指定CPU的许可信息处理程序,它由许可方的“万能”计算机软件系统中若干模块组成,该软件系统列于附件I,它附属于本协议书并作为其一部分,所有进一步的说明均定义于附件I.

1-6 “许可资料”是指与许可程序有关的任何资料,它由许可方所有并随同许可程序许可给被许可方使用,该资料包括附件I中所指明的那些文件及以书面形式特别说明的其他文件-输入形式、用户手册、接口格式及输入/输出格式,上述资料均作为保密内容或许可方的专属产权,交付被许可方使用。

1-7 “许可软件”是指许可程序和许可资料。

1-8 “被授权人员”是指被许可方的雇员和根据直接或间接与被许可方订立合同为被许可方工作的其他方的人员,其他方包括,但又不仅限于,许可方和指定CPU的卖主或根据本协议书由被许可方再指定可使用许可软件的CPU卖主。

1-9 “改进”是指许可软件的任何修订、精化或修改,或者是增加该软件的使用范围、功能或其他有用特性所进行的任何工作。

第二条 授予使用许可权

2-1 根据本协议的条款及条件,许可方同意授予,被许可方同意接受一个不可转让的非独占的使用许可,准许被授权人员在指定CPU上使用该许可软件,上述使用仅限于被许可方内部使用和为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提供信息服务。除上述规定外的任何第三方无权使用该许可软件或其中任何一部分。任何人无权将该许可软件或其中任何一部分向他人出售、出租、转让权利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转让或提供利用。

2-2 本协议书第2条所作的限制适用于将本许可软件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任何软件系统,除非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另外达成了书面协议。

2-3 每个将要使用许可软件的CPU,都要求分别签订使用许可,以作为本协议书的补充。当指定CPU(或根据补充许可而授权的CPU)不能操作或因故不能使用,则被许可方根据本协议书而获得的指定CPU的使用许可或者根据补充协议而获得的任何一台CPU的补充许可均可转移到一台备份CPU上,但被许可方必须尽最大努力尽可能迅速地克服这种情况。

2-4 被许可方可以预先征得许可方的书面批准,为该许可软件重新指定另一台CPU,对此,许可方不得无故拒绝。重新指定CPU不另外再收费。

第三条 许可方提供的服务

3-1 许可程序和许可资料

许可方将以源码和目标码二种形式向被许可方提供各一份许可程序,并提供不少于二份的许可资料。

3-2 安装、初级培训及调整

许可方应根据附件二向被许可方提供安装和初级培训。如果需要的话还应提供初始调整服务,附件二附属于本协议书并作为其一部分。为此目的,被许可方应在正常上班时间向许可方提供使用指定CPU的合理机时。

3-3 附加培训

除了附件二第B节规定的最大培训时间外,如果被许可方以书面形式向许可方提出附加的培训要求,许可方应按被许可方的要求尽最大努力及时地提供这种培训服务,培训地点可设在指定CPU的所在地或双方可接受的其他适当地方。

3-4 交付

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应就上述所规定的提供许可软件和许可资料以及许可方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协商,并作出双方都一致同意的安排。

3-5 其他顾问

3-5-1 除了根据上述第3-2款,第3-3款及附件二A-1段所规定的培训服务外,根据被许可方的书面要求,许可方还应该向被许可方提供有关许可软件的顾问。

3-5-2 在开始提供任何附加服务之前,许可方应与被许可方共同制定一个满足许可软件要求和(或)其他特殊服务要求的附加的许可软件调整清单。

3-5-3 被许可方应指明这些附加服务的优先次序及何时要利用这些服务。

3-5-4 此后,许可方应向被许可方报告上述服务的各项收费并根据这些收费估算出总体开支,同时,它还必须确认上述时间安排是否可以接受。

3-5-5 在收到被许可方对上述收费及时间安排被接受的书面答复之前,

许可方将不着手进行这种服务工作。

3-6 维护

3-6-1 在可应用的许可软件安装完备之日起6个月的初始期,许可方将改正许可软件中的错误和(或)故障,如果在此期间许可方还开发出该许可软件的更新版本,则将提供给许可方。维护服务的时间从星期一至星期五,东部标准时间或夏令时早上8:00到下午5:00,但国家节日除外。

3-6-2 在上述6个月时间之后,许可方还将继续向被许可方提供同样水准的维护许可软件的服务,但被许可人必须按第5-2款的规定支付服务费。在3-6-1项规定的初始期届满前,被许可方可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许可方,在初始期届满后将不再需要许可方的上述维护服务。在初始期之后,被许可方可以提前6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许可方,终止许可方提供的维护服务,在上述情况下,被许可方预先付给许可方的维护费,因终止服务而未能履行那部分服务,许可方将不再返还其剩余的费用。

3-6-3 任何时候,当被许可方拖欠许可方的维护费时,许可方将停止向被许可方提供上述维护服务。无论因何种原因而中止维护服务,均不影响本协议书的其他部分。

第四条 期限;试用期;终止;终止前的权利及义务

4-1 本协议书从最后一个签字的日期起生效。从许可程序在指定CPU上最后安装完备起,开始计算本协议书所规定的许可期并永久有效,除非根据本条如下的规定而发生终止。

4-2 从许可程序最后安装完备次日起的90天为试用期。在试用期内,被许可方将决定是否终止许可软件的使用许可,同时还相应地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地终止本协议书。如果没有发生上述终止,则在此后的任何时间,在向许可方发出书面通知后的60天,被许可方将有权终止本协议和由此发放给被许可方的使用许可。

4-2-1 在试用期内,被许可方如果决定终止本协议书和许可软件的使用许可,则它应以挂号信的方式向许可方发出书面通知,挂号信上的邮戳日期应不尽于试用期的最后一天。

4-2-2 对上述的终止,除了被许可方必须返还该许可软件并根据本协议书第6条对该软件不加泄漏外,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均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4-3 如果被许可方违反了本协议所规定的任何义务,则许可方除了采取任何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之外,如果认为有必要,它还可以终止本协议书中许可给被许可方的所有权利,只要它以书面形式提前2个月通知对方,说明其违反的有关规定。除非在此通知规定的期间同被许可方就上述违约行为提供了许可方认为是满意的补救,如果补救期限要求多于2个月,则被许可方必须在此期间开始并不断努力改正其违约行为。

4-4 本款受约于4-5款。本协议发生上述终止后,许可方不承担任何义务返还被许可方根据本协议所支付的费用。被许可方该支付的款项应立即支付,并且,在终止之后30天内,被许可方应将提供给它或由它改作的与许可软件有关的所有文件交给许可方,同时,被许可方应列出置于任何存储器和记入任何介质中的所有未用的许可软件。被许可方可以保留一份许可软件拷贝,但是,它只能用于存档的目的。在正常的时间,许可方应获得合理的机会来了解该软件的情况,以征实被许可方是否遵守上述义务。

4-5 一旦当事人就被许可方实际是否违反本协议产生争议,在该争议获得最后的司法决定而不再提出上诉之前,将不应要求被许可方放弃对该软件或其任何一部分的控制权。

第五条 费用及支付

5-1 由于许可方向被许可方授予使用许可,提供该许可软件,以及根据上述第3-2款和3-3款提供有关的服务,作为报酬,被许可方应向许可方支付如下费用:

5-1-1 一次总付费为若干美元;

5-1-2 若许可方提供的培训费超过30人小时,则对超过部分将按每个许可方的专家每小时若干美元支付服务费;

5-1-3 对于许可方依上述3-5款提供的附加咨询服务,服务费用由双方另行商定的小时费计算。

5-1-4 对于许可方依本协议第3条提供的服务,被许可方要合理地负担许可方人员除零花钱外的其他实际费用,其中包括服务人员从原工作地到被许可方工作所在地的机票(二等票)、食宿及地方交通费,同时,被许可方还应负责预定必要的机票及旅馆客房。

5-2 从许可程序在指定CPU安装后第7个月开始,被许可方还应向许可方支付每月为上述第5-1-1项所述许可费的一定百分比的维护费。

5-2-1 若被许可方终止方的某些维护服务,则月维护费也应相应降低。

5-2-2 当被许可方依第3-6款规定终止所有维护服务,则不再支付终止后的维护费。

5-3 上述第5-1-1项所规定的费用按下列期限支付:

(a)在许可软件按要求安装完备后20天内,应向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美元。

(b)在试用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应向许可方支付剩余部分的美元。如果在试用期结束之前,被许可方依上述第4-2款规定通知许可方,它决定终止本协议,则许可方应按比例返还被许可方已支付的部分费用,返还比例按该通知发出后试用期所剩天数计算。

5-4 对于依5-1-2项和5-1-3项所规定的人时费和依5-1-4项所规定的差旅费,当被许可方收到许可方的清单后30天内应立即支付,清单要附上人时费恰当的时间表和差旅费开支证明文件。

5-5 如果在最初6个月期限结束后,被许可方不提出终止维护服务,则在第7个月的头20天内,被许可方应提前向许可方支付半年的月维护费,此后,只要被许可方不提出终止该维护服务,则每6个月就要付费一次。

5-6 如果被许可方依第2-3款规定准备获得一个或多个补充许可,以便将该许可软件用于另外的CPU,则有关的许可费和维护费的数量、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将另行商定,但无论如何,上述许可费将不会超过原来将该许可软件用于指PU上的许可费,维护费也不会超过用于原指定CPU上的维护费。

5-7 该付而又未按期支付的费用应按一般作法支付1%自然增长率的利息,其为纽约州纽约市CITIBANK N.A.银行公布的基本利率,日期计算从应付之日起或从在此之前的最后一个银行工作日起。

5-8 被许可方将补偿许可方的所有税收,其中包括个人财产税(但不包括基于许可方纯收入或总收入的专营税或者是州和地方特许权税)和由于许可方的疏忽或未能设法减税而遭致的各种收费,同时也包括任何政府机关由于本协议书而征收的各种费用。依该许可软件所在州或执行报务所在州的不同,销售及使用税将按州分开提供有关文件或列表。被许可方对由此而产生的任何税收及各种收费有权提出异议。

第六条 保护与保密

6-1 许可方在此申明,该许可软件是许可方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的,它包含了若干专有的公式、计算及商业秘密,它一般地也就成为许可方的专有产品。相应地,被许可方同意,没有得到许可方书面明确准许,将不实施以下行为:

(a)除被授权人员外,将许可软件全部或部分地向他人提供或以其他形式供他人利用;

(b)除一份备用许可程序和若干份供被许可方人员获准接受培训及获准使用许可软件所必需的许可资料外,制作、指使制作或许可制作该许可软件的拷贝;

(c)除准于使用该软件而需向其揭示的被授权人员外,向其他人泄漏或允许这种泄漏。上述这些限制将适用于包含有许可软件的任何软件系统,尽管这样的系统可能包含有属于被许可方产权的软件。

6-2 如果被许可方决定终止本协议有其许可软件的使用权,则被许可方应将该许可程序从指定CPU中卸出,并随同提供给被许可方的或由被许可方复制的所有拷贝原原本本返还许可方。

6-3 第6条中各款的规定不适用于公有领域中的信息、当许可方向被许可方进行揭示时被许可方通过正常方式已经掌握的信息、或者被许可方以正当的方式,从第三方直接或间接获得信息,该信息是由第三方独立开发并有权向被许可方揭示,此种揭示并不直接或间接违反向许可方承担的保密义务,同样,第6条各款的规定也不适用于这样的信息,即由被许可方接受了该信息之后,该信息成为公有领域中的信息,但不是因为被许可方的过失所致。

6-4 由被许可方复制的所有许可软件的所有拷贝和其介质包含有许可软件程序或其任何部分的所有拷贝,都应该按照许可方提供的说明附上如下提示,在无法登载这种提示的场合,也应在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形式注明其内容。“版权所有1987,‘拥有’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美国版权法,本资料为未出版的作品。在本资料中还包含有属于‘拥有’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秘密的某些思想和概念。未经许可对本资料进行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加以揭示必将受到严厉处罚。”

6-5 第6条的各项规定不因本协议的终止而终止,当向被许可人发放的使用许可全部或部分终止并依第6-2款规定返还有关资料后6年内,本条的各项规定将继续有效。

第七条 改进的权利

服从或代表被许可方的利益并由其投资,由被授权的人员单独进行的或与其他被授权的人员共同进行的任何改进,其成果将属于被许可方,但是:

(a)如果这种改进包含有许可方的信息,而对其揭示或使用在未经许可方批准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许可方对这种信息的权利的丧失或受到侵害,则除被授权人员外,将这种改进向任何人进行揭示及提供使用应得到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共同同意;

(b)如果被许可方所进行的这种改进涉及到许可软件,则许可方将有对该改进进行再发展的非独占权,以及将其产品投放市场或许可给第三方的优先取舍权。

第八条 性能保证

许可方保证该许可软件安装到指定CPU上将符合许可方出版的说明书的指标。但是,除许可方的雇用承包人和人之外,如果其他任何人对该软件作任何方式的修改,其中包括,但又不限于对该许可软件进行改制,本性能保证将无效。

第九条 责任限制

9-1 本协议书上的明示担保是许可方就该许可软件所作的唯一担保,它将取代其他明示或默示的担保,其他的担保包括,但又不限于销售性及适应特别目的的担保。

9-2 除本协议第10条所规定者外,被许可方就许可方提供的许可软件及服务,由于对方违反担保,疏忽或违背其他责任所造成的损害或损失,其所能获得的全部而唯一的补偿是维修或用一个功能相当的系统取代许可软件,或者是索回原先被许可方为该许可软件或服务而支付的而又有问题的那部分费用,上述补偿办法的选择权在于许可方。如果由于该许可软件的某部分出错,许可方决定返还费用,则被许可方在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后,有权终止本协定,并根据第5-1-1项的规定索回原来支付的许可费。

9-3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只是由于许可方根据协议书在向被许可方提供信息、资料或服务时严重的疏忽大意或有意出错,则许可方将就任何性质的间接的、特别的或后果性的损害向被许可方或其他任何人承担责任,它包括,但又不限于,良好旨意的丧失、工作中断、计算机失效、利益丧失、其他人由此向被许可方提出的主张或要求、故障造成的损失、其他方面的所有商业损害或损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许可方将依本协议向被许可方承担责任,不管它是否超过被许可方向许可方支付的使用费。但违反下面第10条规定的担保则不在此列。

9-4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只是由于被许可方严重的疏忽大意或有意出错而造成许可软件的揭示或未经授权的利用,而它又不属于被许可方依本协议第6-1款所承担的不揭示义务的例外,则被许可方将承担许可方任何性质的间接的、特别的或后果性的损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被许可方将向许可方承担由于许可软件的上述揭示和未经授权而使用所产生的责任,而不管其是否超过第5-1-1项所规定的该许可软件的使用许可费。

第十条 原创性担保

10-1 许可方担保,许可软件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版权、专利权或商标权,同时也不违犯任何第三方的信息专有权。

10-2 当有人就被许可方在本协议许可的范围内使用该许可软件或是任何一部分向被许可方提讼,指控其侵犯在美国的版权、商业秘密权或专利权,许可方将以自己的费用应诉。

10-3 他人向被许可人提起的诉讼直接归因于上述权利要求时,许可方将支付被许可方的任何有关的开支、损失和最后判归被许可方的诉讼处理费及律师费,倘若

(a)被许可方以书面形式迅速地将该权利要求通知许可方;

(b)被许可方给予许可方全面完整的授权、信息及帮助以对该权利要求进行应诉;

(c)许可方对该权利要求进行应诉以及对此案了结或和解的谈判均拥有全面的控制权。

10-4 如果该许可软件成为或依许可方的判断很可能要成为侵犯他人在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版权、商业秘密权或专利权时,许可方有权采取措施以使被许可方得以继续使用该许可软件或者其替代或修改软件,在使用替代或修改软件时,许可方保证其功能相等且不侵权。

10-5 不论本协议书有什么样的条款,许可方对下列情况所提出的侵犯版权、商业秘密权及专利权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a)当最新版本的许可软件免费不加改变地向被许可方提供利用,而使用这种最新版本的软件又能避免上述侵权,但被许可方还采用其他版本;

(b)本协议的许可软件的程序或数据是经过认真研究才提供使用的,但被许可方将该许可软件与其他的程序或数据一起使用,如果不将该许可软件与上述其他程序或数据一起使用就可避免上述侵权,但被许可方没有这样做;

(c)在指定CPU操作系统之外使用许可软件。

第十一条 其他

11-1 被许可方同意在所有的提到该许可软件或许可方的文字出版物上都附上产品名称及短语-本许可软件是许可方专有的软件产品。

11-2 本协议书的标题仅作为参考,它不影响本协议书的含义及其解释。

11-3 本协议书所要求的所有通知,支付或其他方面的通讯均要求以书面形式,如果是当面递交,则实际收到时才视为交付。通知书采用邮寄时应使用挂号方式或保证递送的方式,邮件必须付足邮费,地址按本协议书第一段所写,但任何一方只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它可随时修改其通讯地址。

11-4 本协议书没有任何条款或表述可被视为放弃权利,也没有任何违约被同意可免除责任,除非有上述权利的一方以书面的形式签字确认这种放弃或同意。任何一方不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同意或放弃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决不意味同意、放弃或免除对方在其他方面或后续的违约责任。

11-5 在本协议书生效后3年之内,任何一方在提前征得受影响的对方的书面同意之前,都不得雇用或企图雇用另一方的雇员,也不得裁减或企图裁减其雇员到其他单位去。

11-6 经双方签字的本协议书及其附件构成所涉及事项的一个完整协议,它将取代以前双方就所涉及事项作出的口头或书面的协议或许诺。本协议书的任何修改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本协议书双方授权的代表正式签字才能生效。本协议书受纽约州法律管辖。如果本协议书的任何条款被主管法院的法官判为违法,则该条款应被删除或修改成有效的,只要这种删除或修改与双方在本协议中的一般目的明显地是一致的话,上述不论哪种情况,本协议书的其他条款仍然有效。“拥有”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签字:____

姓名:____

职务:____

地点:____

日期:____

“需要”制造公司

签字:____

姓名:____

职务:____

地点:____

日期:____

附件一

许可软件的描述及说明

“许可软件”一词进一步定义如下:

“万能”系统是一个全集成化的系统,它包括交互文字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它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信息管理的要求。它允许用户在自己特殊系统中对数据进行采集、维持及处理报表。它提供联机“帮助”指令和使用超不可想象计算机关键字规范。

“万能”系统允许全文本检索并提供将文字处理文件和数据处理文件装入“万能”数据库的能力。在进入数据库之前,所有的数据都自动进行有效性检验。“万能”系统还包括报表格式化的能力和在应用实现后扩大数据场的能力。由许可方提供的许可软件包括下列文件与许可程序:

1.“万能”计算机软件系统指引

2.操作手册

3.用户指南及有关文档

4.系统文档

同时还包括以下“万能”计算机程序模块:

A 办公室管理模块

文件维护

材料维护

文字处理

计时及列表

人事记录

图书及档案支付

专利、商标及版权

付款记帐

电话调配

日历

电子邮件

邮资及拷贝者调整

报表产生

B 财务控制模块

总分类帐

支付记帐

收入记帐

顾客帐单

固定资产记帐

商务计算

税收计划及控制

雇员工资

保险记录

支票签字

报表管理

C 库存控制

零部件编码

零部件使用

使用地点

实时库存状况

再订购表

价格表

D 系统支持

20操作系统(已列)

E 硬件兼容

(已列)

附件二

许可方初始提供的范围

A.安装及初始改制

许可方意识到它已被告知:

(1)将要使用该软件的指定CPU及被许可方有关硬件系统的属性及配置;

(2)被许可方对初步使用许可软件所提出的要求。对许可方来说,上述情况足以确定安装许可软件所需要的服务范围以及为被许可方初步使用所需要的软件改制。基于上述情况,许可方表示并同意:

1.依第3-1款规定交付的许可软件将运行在指定的CPU上并适应被许可方对许可软件的初步使用而无需再定制软件,上述情况已向许可方作了说明,如果为这种初步使用的目的而需再改制软件的话,则此改制软件将合并到该许可软件,因此,这种改制软件的费用将作为第5-1-1项规定的费用的一部分。

2.该许可软件的安装,包括该软件的装入、资料定位、文件定位及其他有关的活动将由许可方的专家来完成,其费用将作为第5-1-1项规定的费用的一部分。被许可方估计,许可方专家为此项服务的工时将达若干人小时,但此数字并不作为一种限制。

B.初始培训服务

作为第5-1-1项所要求费用的一部分,许可方将在指定CPU所在地对被许可方指定的被授权人员进行如下培训:由许可方的合格人员提供达若干人小时的培训,根据不同的许可软件模块联机的情况,培训时间将安排2至3段评述一个“计算机系统”是设备(硬件)与程序(软件)的组合,程序是指示或指挥硬件执行以下操作:

(1)接收信息;

(2)根据软件所提供的特殊指令处理输入的信息;

(3)根据操作者所要求的形式和内容产生输出信息。

计算机软件程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称为“系统”程序或“操作”程序,它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一般而不专门涉及操作者的特殊使用目的。第二类称为“应用”程序,它由操作者选择并为系统执行特殊功能要求提供所需的命令。中央处理机(CPU)是系统操作的中心,它解释所有输入的指令,并依相应顺序指挥硬件操作。“程序设计”是程序开发的一种过程,它要写出每条指令的类型及其执行次序。这样,当计算机系统按照程序所规定的顺序执行这些指令时,它就会产生所要的结果。程序的编写(编码)是由经过训练从事这种智力劳动的“程序员”来完成。原始书写的程序叫“源码”。源码必须转换(编译)成“机器可读”的形式,即计算机能够认识的并能够执行的形式,这后一种形式叫“目标码”。在CPU中,数据位是以组的形式出现,称之为“字节”。有关其分组及其“地址”编码,以及系统中数据传送的速率的各种标准,都随不同厂家所制造的不同型号的CPU而出版,这些厂家或CPU的供应商一般都提供控制CPU的操作程序。但是近几年,大量增加的计算机软件许可主要是应用软件许可,硬件厂商虽然也可以供应某些这类程序,但由于可应用领域的广阔,所以提供这种程序的供应源就大量增加。本协议书实例就是一种应用程序许可。计算机软件的属性是它很容易被复制和未经授权的行销及使用,而价钱又很便宜。因此,从许可方的观点来看,计算机程序许可的“核心”是保护程序免受这种未经授权行为的侵害。在软件许可的早期,唯一可用来保护软件的是保密。而今天,在许多国家,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国家,计算机程序也可以获得版权保护。即使可利用版权保护,保密的方法对程序保护仍然是很重要的。被许可方主要感兴趣的是获得能执行所需任务的软件。在许多情况下,被许可方的商务主要是依靠该许可软件能正确地不中断运作。与被许可方所指望的这种性能相比,保证书虽然有用,但其重要性毕竟稍逊一筹。因此,正如大多数谨慎的被许可人那样,合同实例中的被许可方也得到了在试用期内使用该许可软件的权利,以便实示观察它是否能胜任工作,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可以终止此项许可(第4-2款)。任何被许可方也都想获得许可方帮助的保证,这种帮助是必须的,它确保该软件在被许可方的环境中功能正常,工作运转顺利,如果需要的话,还能提供帮助以更换该软件。大多数程序开发者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他们可向被许可方提供这种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是根据另外的合同来提供。在本合同实例中,维护费是按许可费的百分比来提取。流行程序的许可方通常是不断地改进这些程序,并向其被许可方提供这种改进版本。这种改进版本是根据维护合同提供的。此外,被许可方还可能对自行修改该许可软件感兴趣,或者是把该软件与其他软件合并感兴趣。应用程序的大多数被许可方改正或修改程序的能力都比程序开发者弱。如果被许可方无法接触到源码,那情况更是这样。原来在编写程序时,程序的改正或修改都是以源码的形式进行的。从根本上说,在不知道源码的情况下是可以设法将目标码再转换成源码,但要碰到一些麻烦。因此,对修改程序或将它与其他程序合并使用来说,接触源码是很重要的,对维护、改进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许可软件属性及使用感兴趣或有能力的被许可方因而也就极力想得到源码。一方面,拒绝提供源码也是一种方法,这样,许可方就可以对其许可程序实行保密。下面的作法也不少见,如果提供源码不包括在许可之列,则在合同中就要包括某些特殊的防范措施,以使许可方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在改正及修改许可程序方面未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时,被许可方能够使用源码。例如,源码可以被寄存在信托公司或寄存事务所,授权它在许可合同规定的某些条件下向被许可方提供利用。在本许可实例中,被许可方获得源码是作为许可内容的一部分(第3-1款)。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第7条中,被许可方还获得对许可软件进行修正和提高(改进)的权利,并对这种改进拥有所有权。获取这些权利是要与许可方进行一番艰苦地讨价还价,它取决于特殊的谈判环境。很多的程序许可方都想自己保持有修改其程序的权利,以便更好地对程序加以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对被许可方利用这种改进权利的限制是要遵守许可方关于保密信息的要求。这种限制在大多数软件许可上都可以见到。

即使被许可方有了源码,而且通过一次总付的方式也获得使用许可软件并对其进行改进的权利,但为稳妥起见,它还是希望能获得许可方的维护服务,根据被许可方的选择,这种维护服务是可终止的。

如同大多数应用程序的许可一样,在本许可中,许可软件也只限制在一台指定的CPU上使用。这种限制用于保护该软件的许可价值。更为重要的,它为许可方保留这样的机会,即它可以向同一个被许可方再次发放在其他CPU上的使用许可。由于对使用地点及被许可方人员接触该软件数量加以限制,这也有利于限制未经授权而拷贝该软件的机会。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维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软件产品的维护阶段是完全开发出来的软件在已经交付给用户之后,保证能在用户所接受的时间周期下正常且稳定的运行。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开发软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产品的维护性能,尽可能降低软件在维护阶段的工作量,节约软件开发成本。维护软件所需工作量较大,据统计,较大型的软件维护成本是开发成本的四倍以上。国内外较大型软件开发公司把60%左右的工作量用于维护已经开发的软件。公司为了使软件的寿命更长,这方面的工作量会越来越高,软件的维护费用也在逐年增加,70年代维护软件的费用占开发软件总预算的37%左右,80年代提高为50%左右,到了90年代已经高达75%左右。因此降低软件维护的成本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一、软件维护的分类

(一)改正性维护:诊断并纠正由于开发时测试环节的疏漏和运行中潜伏的错误以及开发时未能测试的错误。

(二)适应性维护:随着时间变化,相匹配的软硬件出现了更新,数据库,数据的存储格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变化环境而对软件的修正,使之兼容。

(三)完善性维护:为了能提高系统性能和扩充优化,改进运行效率,完善可视化界面,实现用户提出的建议和改进的要求。

(四)预防性维护:为了软件将来的前景,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软件进行相适应的修改。

(五)其他维护:其中,改正性维护所占比例约为19%,适应性维护约为22%,完善性维护约为56%,预防性维护约为1%,其他维护占2%左右。

二、软件维护的影响因素

(一)人员变动:往往软件交付以后就要解散团队,人员会被分配到下一个开发团队中。当初开发的人员离开了团队,甚至后来修改该软件的人员也离开了团队或公司,会导致几乎已经没人彻底了解这个遗留的软件,造成软件彻底报废。这样也会给负责软件维护的新团队带来困扰,要花费更多精力,浪费了资金。

(二)用户要求:当初没有签订详细的合同和拟出详细的计划书,也没有和用户进行详细的沟通,导致开发人员认为合理的修改和更新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成本增加。

(三)潜在错误:维护人员的改动可能会在软件中加入潜在的风险和错误,导致间接降低了软件的质量。本来是正确的地方,改过以后变成了错误,兼容性变得更差了。

(四)维护成本:维护成本已经大于开发一个新软件的成本或者大于预计的成本,维护价值下降。

(五)团队素质:签订系统维护的合同一般和签订系统开发的合同无直接关系。假设这个开发团队为了节约开发成本,不按照系统可维护性来设计,那么势必会增加维护团队的维护成本。软件开发时采用急功近利还是放眼未来的态度,对软件维护的影响很大。

(六)人员水平:一般公司认为维护软件不需要太多技术,不如开发软件声望好,分配能力较低的员工去做,也会增加维护的风险。

(七)文档同步:软件开发人员编码中不断修改需求和设计,但是文档却没有进行实时更新,造成交付的文档于实际软件出现偏差,使今后对软件进行维护时出现误解[1]。

同时,一些软件渗入了许多相关的公司业务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这类软件维护的成本会更高。目前软件维护系统的方法不完善,维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意外的发生也会导致风险随之增加[2]。软件维护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软件修改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虽然设计文档化和回归测试有助于排除错误,但是仍然会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指,由于维护和维护过程中其他的一些不期望的行为引入的错误,分为:代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

(1)代码副作用:修改或删除子程序,语句符号,标示符。修改文件的open,close才做;修改逻辑操作符;修改对边界条件的测试等。

(2)数据副作用:全局常量和局部常量的再定义;修改全局数据;重新初始化控制标志和指针,重新排列I/O表或子程序参数表等。

(3)文档副作用:维护应该统一考虑整个软件的配置,而不仅仅是源代码。

三、维护工作量的模型

M=P+K*exp(c-d)

其中:M是维护需要的总工作量,P是生产性工作量,K是经验指数,c是复杂程度,d是维护人员对该软件的熟悉程度,该模型表明,如果软件的开发途径不好,开发人员不能参加维护工作,维护需要的总工作量和费用将以指数的形势增加[3]。

四、软件的可维护性

据统计维护源代码的总代价约为最初开发该源代码代价的25倍。因此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要有一定的可理解性,要使用规范的编程结构,通俗易懂,良好简洁规范的程序设计语言可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提高可维护性采用的方法有: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优先级,规范化程序设计风格,选择可维护性高的程序设计语言,改进程序文档,保证软件质量审查方法。软件要容易修改,耦合,内聚,局部化,信息隐藏等。软件要具备可测试性,在设计时就应该把软件设计成便于测试的,方便进行回归测试。现代软件工程可用程序复杂度来测量软件的可测试性。环形复杂度越高,可执行路径越多,测试难度便越大。另外程序应该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可使用性尤为重要。一个可使用的程序应该是便于使用的,能允许用户出错和改变,并尽可能不使用户陷入迷惑状态的程序。在软件交付之前,要对软件再一次进行彻底审查,可避免交付给用户以后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影响对软件的好感和对公司的信赖。软件维护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般而言两年左右的免费服务时间,两年以后软件公司会推出更新的版本以适应用户在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所提出的新要求,软件厂商也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软件维护的步骤

总体步骤:修改软件需求说明-修改软件设计-设计评审-重新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确认测试-复审。

软件维护时要建立正式的维护团队,明确责任和分工,避免出现纠纷。要建立一份用户要求表格,要让用户全面详细地阐述发生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问题的类型,需要达到的目标,系统运行的环境,发生问题的日期等等。维护过程中要注意顺从原有代码的编码习惯,确保和谐。维护申请比较多,可分配优先级。修改前要做备份,改后要做测试,完成后要进行会议总结,汲取教训,分享经验。必要时还可以专门为该软件建立维护指南,使用手册,简要说明如何使用和维护这个软件。还可以建立参考手册,可以预示会发生出错的可能情况和错误代码相对应的含义以及解决的办法,注意要用形式化语言描述。维护完成时,可进行回归测试,测试顺利完成后方可交付。软件随着多次的维护和修改,其可维护性会变得越来越差,当可维护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再继续修改已经不可靠了,软件就会被抛弃,生命周期终止,失去了利用价值[4]。

六、软件维护的前景

目前据笔者了解到,软件维护相关人员较少,但是软件维护成本却占了软件开发中成本的大半,许多大型软件由于缺少维护导致失控而被抛弃。因此如果精通或掌握软件维护领域相关知识,能够熟练完成大型软件的维护如:ERP的日常维护,SQL数据库的维护,网页服务器的维护等等,不断改进完善软件,发展潜力很大。

七、结束语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笔者在所在的大连理工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进行过大量调查,很多本科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软件开发出来就万事大吉,软件维护基本不做,想学习和已经学习掌握维护方面知识的学生较少。对软件维护误认为只是枯燥无味,维护过程中还容易遭受挫折,没有什么前途。本文希望通过对软件维护的浅析使更多人了解软件维护的重要性,致力于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杰明,张正.实用软件维护策略[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14,3:61-62

[2]Ian Sommerville.Software Engineering[M].第八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305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191

[4]周全学.软件维护浅析[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12:42-43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6篇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软件的信息维护和管理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有效处理各类信息并提供有关辅助决策信息,应多软件,不仅有利于保障设施的安全信息,而且有利于计算机软件良性的发展循环。而有效信息维护和管理软件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建立智能化的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基于计算机软件的信息维护和管理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有效处理各类信息并提供有关辅助决策信息,计算机软件应运而生,在互联网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软件,传感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数据为依托、把最先进的虚拟检测、智能防护软件和网络信息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直观全面和时效浏览的特性。

1 计算机软件的内涵

计算机软件(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计算机软件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智能防护、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数据处理与共享进行辅助管理与应用。

2 信息与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全面的分析统计以及报警和调整线路的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统计,数据和信息,信息安全,信息维护和管理,预防和维护和管理资源,它的主要作用是统计与查询,通过该平台可以浏览和查看。

2.1 计算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软件建设目标

信息维护和管理开发平台需要有效的,准确的,快速的处理多发信息,信息统计是密切相关的信息维护和管理的发生,开发程序软件的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在于可以早期预警信息的综合检测点和监控点,全面全程监督的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防护的。信息维护和管理维护和管理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主要存储数据,软件模型案例和计划任务,使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地了解软件运行环境的设施及其一些数据监控软件为信息维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2.2 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维护和管理分析

在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在整个开发过程过程中需求一个综合性做支撑,在功能需求分析平台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准确地描述了的发展目标和地形的资源结构。通过软件预防和控制还有卫星通信与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有关设备部门在对信息维护和管理设施调查检测信息和结果反馈到国家有关机构,按照传统的方式,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而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制作过程简单,可以有效的来帮助信息维护和管理部门做下一个步骤的战略决策。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和信息维护和管理结合需要,大量的信息被记录。发展和建立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你可以使用更少的时间,提高效率。

3 计算机软件在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信息维护和管理整治,依靠最先进的虚拟检测和智能防护软件以及网络信息软件,使用一台电脑查询分布的数据库,建立起来动态跟踪的信息维护和管理管理和控制的人机交互环境,使其成为先进并且实用的操作,以此来全面了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在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支持的平台,计算机软件可以有效处理各类信息并提供有关辅助决策信息,计算机软件应运而生,在互联网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软件,传感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数据为依托、把最先进的虚拟检测、智能防护软件和网络信息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1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具体实现过程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概念是建立信息维护和管理模型以此来统计信息流为基本点,在平台的建设中需要存在一个合理分工与计算机信息软件的配合,建立起软件平台的概念。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模型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查询,软件危险性的预测,和其他行业的预防。这些程序必须有效的与软件平台进行整合,以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发展。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是一个软件,用于定义工作流的部署,它可能是适当的查询,预测,软件和其他软件监控过程控制平台。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利用微软的. net和com+。这主要是因为 .net平台专注于xml和soap协议使用xml作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协议,以确保和谐运行和可靠性的平台,解决这一问题的数据和统计信息自动分类。

3.2 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应用平台建设

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应用平台建设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作为依托进行的建设。平台建设的需要建立普遍适用性,统计,管理的特性,通过智能查询,完成预测的活动,以此方便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分析,更容易理解的标准统一的信息进行反馈输出。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开发需要有效,准确,快速的索引信息进行统计并进行,合理地制定方案,预防和控制软件点,预警信息,提供全方位跟踪和监视软件的调控和决策依据,在整个过程中,实施全面全程监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的资源信息整合。

4 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7篇

软件运行出现性能方面的故障也是不可靠性问题之一。软件产生运行故障特指客户在使用软件时,忽然出现故障问题,致使软件产生了不科学的反馈。例如软件忽然跳出或者造成系统死机。当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运行问题。拿微软最著名的WORD软件来讲,用户在应用软件过程中,会发生软件没有任何征兆地跳出的情况。假使客户事前没有保存文档,就会导致之前编辑的内容统统作废。这时,软件的BUG就会给客户使用软件造成非常大的麻烦。此外,一些软件存在着安全漏洞,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走向,用户通常会在网络环境中应用计算机软件。但是用户发现部分软件的性能没有问题,安全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纰漏,一旦使用这些存在安全漏洞的软件就会加大本地计算机的安全风险。我国名企生产的QQ软件,就是由于出现安全漏洞才使用户密码经常被人盗走,给用户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2软件不可靠的解决对策

2.1做好软件的评估审核

在实施软件技术发展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随时做好软件的审核评估工作,以减少错误现象的发生概率。为保障软件技术发展各个环节的标准一致,我们需要把软件开发设计依据程序化实施,规避出现开发环节的跳跃性问题。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当中要及时进行对软件的审核评估,这样可以随时察觉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的审核人员需要由管理、设计及保障人员共同组成,也包括不同岗位、各个领域的专家,以确保审核的专业水准。软件的评估审核主要课题是考察设计人员交付的软件文档是否与之前文档的准则与要求相统一,而且需要在考核后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得出相关的处理方案和评估结论,而质量保障工作人员则能够根据审核的意见与结论进行具体的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环节的任务能够有效降低软件开发的不可靠风险,以提升安全可靠性。另外,我们必须建立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管理机制,不应该一味地实施软件开发人员的编码、独立设计与单独测试,规避增加技术管理缺陷的发生概率。

2.2功能设计合理化

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化功能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知晓软件设计出来是要让客户使用的,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客户是使用的主要群体,而且软件的功能设计必须符合客户的普遍需要,这样该软件的开发才有意义。假使客户要求的功能没有,用户则会以为软件设计技术存在着重大的失误。所以,软件在开发之前,程序员不能总是以满足自己的喜好来实施设计,必须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合理取舍,实现软件设计与用户需求的平衡。另一方面,使用适当的语言设计软件程序过程中,如若选择的语言设计相对比较合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使用的语言设计不合适,那么该语言就很有可能不符合软件的需求。譬如你要设计一款管理学校图书馆的应用软件,就必须依据图书馆数据量的大小挑选最能符合软件功能需求的数据库软件,再选择兼容性比较强的接口软件。

3结语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该技术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过快的软件开发速度造成了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的问题频频出现,尽管软件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与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很多不可靠因素。本文针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促进计算机软件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原理;插件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类型

插件是按照预定义的接口规范编写的程序。在运行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接口标准调整插件的使用。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程序是通过主程序、插件等重要部分形成的,其中主程序与插件之间需要在平衡、和谐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以保证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正常使用。因此,针对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1计算机软件中插件技术

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是基于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而进行的一种通过提供接口的方式来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计算机软件中插件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展软件的扩展性,延长软件的使用年限。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包括各种形式和功能的插件,可以有效减少插件完成软件原型的时间。并且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基于用户不同的需求来对软件进行高效、便捷的完善、调整与修改,有效节省了软件开发的成本。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利用插件不能改变程序的基础上,对软件的主要功能进行扩展,贴近用户的市场需求。目前,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软件编程当中。插件是一种基于统一的预定接口规范所编写的一段程序,而插件的运行条件也是十分严格的,由于插件十分依赖于应用程序,因此插件只能在程序所规定的系统平台下才能够顺利地运行下去,并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插件的功能很简单,需要添加一些具体的功能插件,主要用于应用,也就是添加不适合系统平台或应用软件平台的功能,从而满足应用软件或系统平台的需要。虽然插件的功能是如此的简单,但是它在计算机软件中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插件的存在,才使得计算机软件变得灵活多变,使得插件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为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提供方便。

2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

2.1计算机软件中插件技术的原理

作为计算机软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插件技术,它的运行需要接口以及动态链接库的支持。接口的功能是为了插件以及它的宿主程序之间提供了一个相应的通信标准,从而使得插件以及它的宿主程序之间能够有一个正确精准的通信,减少出错率。因此接口在插件技术的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界面是由主机程序开发者制作的,这就需要相关程序开发者将相应的接口规范打开,开发才能让其他开发者顺利地进行相关的插件,使插件和主机程序可以完美的配合没有错误。对于动态链接库是一种静态的和动态的,可以由其他应用程序共享具有特殊功能模块的人员,使编程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文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文件调用失败,也不会使程序终止,方便快捷,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上的应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2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

2.2.1脚本语言插件

脚本语言插件,即为利用特殊脚本语言来完成出哈建。这种插件相对普通插件来说难度较大,需要程序的解释内核,并且解释内核还需要软件的设计开发者自己亲自制作完成。其中,宏就是这一类型插件的典型代表。宏,就是将一些命令组织结合在一起,当做一个单独的命令来完成特殊的任务。其中,MicrosoftWord对宏的定义为,即为可以联系组织一系列命令,并且将其作为单独命令使用的一系列word指令,宏的使用可以使得日常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这一插件的优势在于不再需要使用企业的工具来制作插件,软件自身就带有插件,有效拓展了软件的可用性。

2.2.2已有程序环境插件

利用已经存在的程序开发环境来进行插件的制作,与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方式相同,可以在主程序中建立开放大量的自定义接口,以便在寻找资源的过程中更加自由、更加便捷。这种插件的应用与命令插件的应用正好相反,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可以充分发挥开发者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种插件的编写难度较大,插件接口的协调也有一定的难度。

2.2.3类似于命令插件

这类型插件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限制较大,自由开放性较差。这类型插件绝大多数为文本插件,且功能简易,拓展性差。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插件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便捷方便。例如,WinAmp中的Skin,WinHacker使用这类型软件较为频繁。使用插件类型只需要选择用户,然后输入,最后按照用户输入完成设计的内容,已经提前完成了一系列操作。

3计算机软件中插件的类型

3.1简单插件

这一类型的插件由于制作简单,使用难度比较小,因此十分适合于初学者进行使用。这一类型的简单插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插件之一,由于这种插件是一种类似于命令的扩展性较小的简单插件,该插件使用方便,设计简单,适合初学者使用,但没有什么突出的优越性,特别是因为简单的插件扩展比较小,这直接导致了插件在实际使用中的自由度较低,因此使得这种简单插件在实际的使用中,总是有不能够让人们满意的地方,降低了人们的使用体验,与其他的插件相比,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3.2利用脚本的语言插件

这种类型的插件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脚本文件,特别是需要特殊的脚本语言来进行编写,从而导致了开发者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开发编写来进行利用脚本的语言插件的使用,使得这种插件的制作以及开发都是比较麻烦的。但由于脚本语言插件的使用,有没有其他插件的特点,使软件插件没有其他事情之外,在生产过程中很方便,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工艺,扩大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提升了人们进行计算机软件升级时的效率。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利用脚本的语言插件以其不同于其他插件的独特的特点,成为了注重效率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插件之一,对于人们办公效率的提升极大。

3.3已有的程序环境插件

这种类型的插件由于需要在原有的程序环境的基础上来建立多个自定义的接口,因此需要专业的程序设计员来进行这种插件的设计开发,使得这种类型的插件制作难度比其他几种类型的插件来说制作难度很大。然而,另一方面,虽然这个插件的生产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因为这个插件需要在接口的生产过程更多的自定义,可以调用不同的资源,使人们在这个插件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整合更多的功能,让这个插件松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需要,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其他几种的插件相比,这种基于已有的程序环境而制作的插件具有更多的功能以及更为便利的使用体验。

4结束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及。计算机插件的优势对于其推广应用十分关键。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可以使软件更系统、更专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计算机使用用户的不同需求,完成维护和软件升级,电脑可以显著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延长软件的寿命。因此作为具有解决计算机软件在运行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用的插件技术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中,不仅可以解决计算机软件所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对计算机软件中的功能进行添加与删减,可以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使用者对计算机软件不同的需要,提高计算机软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兴平,马燕,杜利峰.插件技术研究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2]张怡.一种基于软总线的插件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15(3).

[3]王家华,张清波.插件技术在储层建模系统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6(2).

[4]奎万花.插件技术支持下的森林资源管理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5(5).

[5]于珊珊.软件插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电脑学习,2017(4).

[6]姜昌华.插件技术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10).

[7]李延春.软件插件技术的原理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7)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插件技术;分析研究

1 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

1.1 插件技术概念概述

其实插件就是按照相关准则编写的具有统一性的程序。在应用程序运行时,为了规范插件,使应用程序的功能得以扩展,会借助想关的接口来实现。这对于插件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软件开发商会利用这一特性扩展软件的功能,同时整个代码程序的编译环节也被略去,替代的是以源代码为基础进行的部分内容的更新,最终完成程序的重译与整理,进而实现软件的更新。

1.2 插件技术的功能

计算机插件技术是以未改动的软件程序为基础实现软件功能的更新与扩展,由于这一特点,插件的接口一旦被公开,那么任何企业与个人都能够进行插件的设计,进而使插件操作中的不足得以改进,并且能够实现软件功能的扩展。而站在软件开发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以平台为主体的框架,插件为功能扩展或者补充模块,如此就能够拆分待开发软件,进而实现软件的开发。尽管其是需要结合具体软件的实际需求,然而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将软件平台与插件结构结合到一起。

2 插件技术的运行原理

在插件运行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必须遵守相关规范。其运行需要动态连接与相应软件接口的支持。其中动态链接库属于软件模块,有着特定的功能,其运行必须有输入相应的运行程序支持,不支持独立运行。动态链接库有两种调用方式,即静态与动态。静态调用是借助编译系统加载DLL,又或者在结束应用程序后将编码卸载。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便捷,但缺乏灵活性。而动态调用方式在DLL的处理上是借助API函数,尽管相比于动态链接库,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其能够实现内存的有效利用,在进行稍大型程序的编辑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在显示调用时借助Library或者MFC在动态链接库中接入需要显示的文件,其显示名称就是相应函数参数,接着利用GetProAddress引入相应函数,如此就能够实现插件的设置。此外,相应的接口对于加强宿主程序功能的扩展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保证宿主程序的接口在调用的过程中能够被有效识别,加强宿主程序与插件的数据交流,还应规范接口的设置。

3 插件技术的类型

3.1 聚合式技术插件

在插件技术中,聚合式插件相对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插件能够以现有程序为基础进而插件的改造与重新制作。其实现插件作用的原理主要是借助可执行EXE程序的编写,操作相当简单。并且聚合式插件使用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在现有程序加工时仅需要进行端口设置,进而实现插件与宿主程序之间数据交流的加强。比如,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程序中的资料数据库能够从多个接口被访问,专业编程人员借助这些数据在制作插件时进行改良,在扩充插件技术时将个人想法引入插件,进而使软件技术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3.2 脚本式技术插件

在插件技术中,脚本式插件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编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使用脚本式插件的过程中,软件制作可以忽略其他软件的程序,脚本式插件技术通过内置的软件VBScript就能够完成office软件中的工作。由此可见,脚本式插件技术又被称为办公式自动化软件。

3.3 批处理式技术插件

在插件技术中,批处理式插件的应用最为广泛,具有操作方便的优势,文本文件是其主要插件类型,插件的操作对编程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以Win Amp的Skin为例,相比于上述两类软件,批处理式插件在自由度方面相对劣势,在操作时无法进行添加与更改,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步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插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提升其技术水平。

4 计算机软件中插件技术的实际运用

4.1 软件扩展

为了加强计算机软件中插件技术的创新,就必须从软件的扩展与创新入手。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平台接口与插件结构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在公开插件技术接口之后,才有全面发挥软件开发功能的可能。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必须保证平台接口与插件接口都能够通过平台的使用,如此主框架内的全部资源才能够通过平台操作进行获取,并能够借鉴与引用数据库中的程序数据,全面实现软件的创新。

4.2 企业发展

在服务器中,插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高级技术的分类与处理。目前,信息化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企业内部数据的处理必然涉及到电子商务办公手段,显然这是以插件技术为基础的,在满足插件接口与平台接口的要求的同时,还应确保多个接口开放的同步性,基于原有的软件,在整理时借助整体框架中数据库的资源,全面管理与分析数据,进而保证商务软件应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最终实现企业办公成本的有效控制,减少浪费。在企业的应用中,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为管理,以往的企业档案管理难度很大,同时缺乏较高的管理效率,因此,加强商务管理的技术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此才能够实现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与一体化,使企业的办公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在办公软件中,为了确保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加强软件的实际运用与创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中插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计算机插件技术所展现出来的特点与优势,插件技术的应用必然有着十分不错的发展前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插件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加算机软件的系统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此外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各类插件的完美结合使软件制作的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同时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能够很好的完成计算机软件的升级维护与修改,进而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成本得到控制,为计算机软件的扩展与使用寿命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计算机软件的特质,展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插件技术,使其应用得以加强,进而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帆.计算机软件插件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3):91-92.

[2] 熊英.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18(8):62.

计算机软件范文第10篇

1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的应用特征

1.1视频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特征

相比其他专业学科来说,计算机软件专业中涉及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特征。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呈现的课件内容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关系到计算机软件课程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项目教育环节,具备连续性的视频教学软件更加能够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学生在面对实训操作类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时,也需要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完成计算机软件类工程项目的学习。

1.2具有学习平台计算机软件化的特征

在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学视频的播放本身就是以特定的软件平台作为媒介而展开的,例如,教学视频课件可能是以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作为平台而播放的,有可能是以网页设计软件dreamwave作为平台播放的。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制作软件,教学课件时,还可能会将图像处理技术或网页设计软件中的相关技术应用在内,然后在课堂中将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然后教育工作者需要配合课件中罗列出的教学内容,在投影设备上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课件中的理论教学课程与多媒体设备下教育工作者实际操作示范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总而言之,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件的播放还是教育工作者实际操作的展现,都要以计算机软件作为媒介向学生进行展示。

1.3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征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中,教育工作者提前设计好的视频教学课件,需要配合某一特定的软件操作为例,通过课件中理论知识内容与软件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展本堂课程的内容讲解。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相比于高等院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来说,具有逻辑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强等学科特征,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实践操作价值。以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材中《计算机网页设计》HTML标签设计的讲解为例,如果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本堂课程的教学讲解是单纯地采用课件对本堂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进行罗列,是远远无法达到本堂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无法展现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实践操作性特征。而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初次接触计算机软件专业知识,由于缺乏基础知识的铺垫,关于网页设计这样的抽象教学内容,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将计算机软件教学课件与软件实践操作示范教学相结合,通过文字性的叙述以及实践动手操作示范,突出计算机软件课程实践应用性的特征[1]。

2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专业中视频课件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件的编排组织缺乏规范性

视频课件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拓宽教学内容展示的渠道和途径,同时,视频课件的应用还肩负着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提示教育工作者下一项教学内容的重要价值,但是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教学专业中,却没有很好地突出视频课件规范性和组织性的功能,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制备视频课件中的不足之处。很多应用在课堂中的视频课件中,并没有体现出本堂课程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课件中所展示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并且没有形成相对独立且又相互连接的知识模块,这也导致视频课件在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只是简单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但是却无法突出组织方面的层层递进特点。此外,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计算机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课堂展示缺乏操作熟练性,在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个人技巧问题出现了多种意外状况,这也导致视频课件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价值,同时也削弱了教育工作者参与课件制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课件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可见这种凌乱而缺乏组织的课件编排方式,对于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意义不大[2]。

2.2课件呈现和展示方式不够灵活

当前,高等院校内部,许多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学课件的呈现无非就是将纸质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电子化的展示方式。因此,在课件的制备以及展示过程中,通常只是将书本中纸质版的教育文字内容简单地展示为普通的教育框架结构,这种单一的课件展示方式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零散的课件内容呈现方式也无法使学生将精力都集中在同一项计算机软件课程项目中,虽然这种课件呈现方式将纸质化的教学内容呈现为电子化的教学内容,但其本质还是灌输式的填充性教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电子课件的展示和应用并不仅仅是对于纸质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化,而是要在电子课件中注重对于教学知识内容的层次排列以及有机整合,通过配合课堂时间展示,将视频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源,利用其多元化的媒体展现形式,在课件中将文字语言、动画视频以及图片色彩集于一体,使得抽象化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立体[3]。

3高品质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注重视频课件内容的连续性以及实用性价值

计算机软件视频课件的实用性价值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在课前准备课件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在视频中反映出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步骤,这样方便学生能够在课上或课后学习中,通过对视频的观看结合书本理论、文字语言更加清晰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技巧。而计算机软件视频课程的连续性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制备课件时,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以及教育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尤其是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虽然前期的基础性内容学习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内容往往较为零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作课件时,应该注重将基础性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展现出来,通过深度挖掘基础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较为完整的体系化知识框架[4]。

3.2对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编排和组织

在制作视频课件时,关于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直白地呈现出来,而是应该在编排的过程中注重突出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同时,还能够建立起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连接的知识模块,使得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课件后,在脑海中建立起与本堂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框架体系[5]。通过这种结构化、层次性的教育素材编排和组织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本堂课程中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还能让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在脑海中将所学知识有机地排列起来,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体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制作计算机软件视频教学课件时,必须要注重对于课件内容的灵活组织和编排,突出课件内容的结构性以及层次性,尤其是关系到本堂课程的教育重点内容还应该加以强调,让视频课件以有序且灵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构建起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体系[6]。

3.3重视对软件操作步骤的重现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中,有许多软件操作技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单纯地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那么整堂课程将会显得过于抽象。因此,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类型课程,可以将软件操作的全过程体现在视频课件中,使视频操作与书本文字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更加了解软件操作的技巧[7]。例如,在学习代码控制软件操作这节课程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代码操作的全过程以视频展现的方式呈现在视频课件中,在进行演示时,只需要通过粘贴代码就能够完成具有一定目标性的代码操作过程。而在课后环节,学生可以将课件内容拷贝下来,参考视频中代码操作的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作专业课程视频课件时,应该注重对于部分操作技术的可重现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操作环节,应该将操作步骤完整地展现在课件中。但是,这种可重现性的操作设计并不是必要的,而更加适用于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8]。

3.4使视频课件媒体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书本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作视频课件时,应该将动画视频、文字语言、声音图像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展示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计算机软件课程来说,对于一些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可以配合树形结构图或图像说明的方式,对软件的应用流程进行立体化的展示。尤其是在制作视频课件时,教育工作者应该选择一些以操作应用结果为主的图像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能够得到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信心。而针对教材中一些相对抽象的软件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视频加文字的方式进行再现,这样的视频课件展示效果是传统的口述知识传递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配合一些趣味性的视频片段或声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课件展示、演示操作、课件展示”这样的重复性步骤,使学生通过反复地观看实现对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度理解,有效地提升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教学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视频教学课件不只是对于书本教材内容的平面呈现,更应该注重课件内容的层次性和连续性,通过加入更加丰富的课件元素,才能够使视频课件的教学价值更好地凸显出来,有效地提升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敏.视频教育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34):313,322.

[2]乔帆,余咏潮,赵志青,等.基于智能语音控制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7-8.

[3]卢珊.开发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研究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7,44(6):201-202.

[4]车元媛.微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4):146-147,158.

[5]方悦昕.用录屏软件制作流媒体网络课件的简便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8):1756-1758.

[6]吴林.视频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0):176,178.

[7]姚志均,陈舒涵,孙磊,等.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在计算机编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2):167-171.

[8]尹建阁,马怡.“互联网+”时代“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6):43-48.

上一篇:税收信息论文范文 下一篇:税收监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