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23:58:09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社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继承和积淀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又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不停地内化更新、外向传导,从而促进整个人类文化向前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是作为一种社区文化而存在的。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它也必然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折射和反映出主体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和时代性,同时又具有区别于主体文化系统内其他子系统亚文化的个性特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停地吸收、批判、创造、辐射,促进社会主体文化的发展。

大学校园是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社会职能的社区,活动于其中的人群是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他们的活动方式一是课堂内实验室内的教学、科研活动,二是课堂外的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公益劳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闲暇娱乐等活动,因此这里既是一个教育环境。

高等教育活动使生活于校园的人群有着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别的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以及思想观念。“一种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价值体系”(1)“校园文化的形成引导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且在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完成每个人价值观的实现”。(2)但校园文化环境不是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息息相通,必然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2、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现代人类已进入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当前我们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国际激烈竞争,也面临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主旋律的历史转变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体文化转型的剧烈变化,国际国内文化大环境对校园文化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到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入主体意识的觉醒,自主观念、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法制观念都大大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多,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负面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生活格调的低俗化以及消极颓废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面对客观存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3、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完成高等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不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上都应有较高的要求,应是高标准的。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造就跨世纪人才。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与教育相辅相成的环境条件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营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训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有赖于社会实践,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条件。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大学生、教师和干部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客体、消费者。在这里大学生是高智能的群体,是渐趋成熟的思考的一代。在大学校园这个学校与社会接轨的实践环境里,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转而以自我为主体,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进行自我塑造,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社会化。

4、体育与大学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以及各种各样才能在一个人身上充分、自由、统一、和谐地发展。因此培养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方针的制定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体育教育是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也无一例外地将体育作为学校基本教育的内容。大学阶段的体育,承担着使大学生身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任。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目标。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又是;种社会文化现象。人们从事体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身心发展和满足自身的高级需要,通过体育来使自己的躯体和精神得到改造和升华,从而使人自身趋向完美。体育文化与政治、伦理、科技、艺术、社团文化等共同构成大学校园文化体系。

5、健美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外健美操锻炼是体育教育的扩展与补充,又是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健美操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文明病”蔓延的历史背景下,人类为保护自身健康而创造的一种健身体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富裕,人们体育价值观念增强,追求便与美的心理趋向日益强烈。这类初始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经过广泛地吸取体操、迪斯科等舞蹈及其他体育艺术门类的动作造型,而注入力度、增加负荷,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及风格调控动作、体验情感,并逐步在相关科学理论指导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发展成为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目的的新型体育项目。它还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创造性而成为适应性极广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它以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追求健与美的全面协调统一的发展而为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枝鲜艳之花,给大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健美操锻炼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美的功能。健美操是一种有氧代谢运动,通过较大密度和强度的身体练习,对身体各关节、韧带、各主要肌群和内脏器官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从而有效地改变体重、体脂等身体成份,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日臻完美。使生命健康、强壮,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而呈现出美的魅力。开展课外健美操锻炼,不但与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全面增强大学生体质。而且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美,使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抵制了消极颓废思潮对校园文化的侵蚀。

健美操塑造健美形体的功能。追求形体美是人们们选择健美操的直接动机。形体美主要指人体外形的匀称、和谐、健美。遗传因素生成了人的基本体型,但后天塑造却是完全可能的。健美操是在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编的。其动作和程序具有明确的对整体和局部目标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它是塑造形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其实效,而受到人们重视。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塑造形体的最佳阶段,

上海市上海中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实验性示范性大型寄宿制高中,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42%,堪称绿色校园之典范。现有行政班98个,中外学3200余名,其中累计有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1980余名国际部学生。学校素以管理严谨、名师荟萃、教育高质、英才辈出而饮誉海内外。历届校友中有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代表的现任或曾任党和国家省部级以上领导100多位,两院院士51人,中国人民将领29人。

写作:写作阵容强大,具有多年论文写作经验,领域涵盖广泛,若有部分专业,没有相关的,我们将给你寻找合适的。本站投入巨大,收费合理,信誉卓著,口碑颇佳,对客户一向以诚为本,绝不因一点小利破坏自己的多年积累的良好名声!

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本站为您解决.本站提供省级,部级和核心级的服务.以敬业的心做专长的事.我们坚信诚信服务是公司的生命线.进入本站,难,职称评不上将成为历史.多年的成功经验,专业高效团队,告诉您如何发表职称论文:如何发表职称论文医学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教育教学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经济类科技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核心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综合类,确认您的论文顺利快速发表.您还在为写论文而发愁吗?您还在为找论文指导而担忧吗?您还在为购买论文材料的高额费用而困惑吗?您还在为而苦诉无门吗?所发表期刊均是国家正规期刊,全文可在期刊网查询。

《时代教育》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1677/G4),

栏目设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论坛、研究生论坛、综合类文稿、艺术天地。

本站有各类300名写作论文,是全国最大的写作论文写作网,免费提供各种范文,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体育论文,写作医学论文,写作音乐,舞蹈,艺术,论文等。一个写作团队,全部由博士和一些专来帮你写作你的职称论文,所以你可以放心在你需要发表的期刊上面帮你发表。写作表一条龙服务。全过程一目了然。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本写作团队,全部由博士和一些专来帮你写作你的职称论文,所以你可以放心在你需要发表的期刊上面帮你发表。写作表一条龙服务。有以上需要请联系本站客服。我们可以发表各类具有权威的期刊,对于各位评职称是很有帮助...根据你的需要发表的等级来帮你推荐什么样子的杂志来帮你以最小的费用来帮你发表你需要的论文。

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于2001年5月由原山东省济南第二师范学校改制建立的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高级中学,由山东省实验中学统一行政管理、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招生、育教学管理。学校占地135亩,建有办公楼、教学实验综合楼、图书楼、艺术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礼堂、塑胶运动场地,建筑面积约为46000平方米。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和计算机教育信息网;建有全省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标准网络教室;建立了全省一流的高档次学生公寓;食堂经营社会化、宾馆化,做到合理配餐、质优价廉、科学管理;2001年实验中学首次面向全省招生。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普通中学、职业初级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和少(青)年宫、少年之家、电化教育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中在职在岗的教师、教研员及担负一定教育教学工作量的行政管理人员。

第二条基本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胜任初中或高中循环教学,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作出显著的成绩。

2、具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独立开展或组织教研活动,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并取得较突出的成果;或者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作出显著贡献,是学校骨干教师。具有履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思想政治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教风端正。

3、加强师德修养,师德高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

5、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

7、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申报人,一律不得晋升教师职务。

8、谎报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对伪造学历、学位等情节特别严重者,取消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第四条在初级中学任教的教师应具备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以上,在高级中学任教的教师应具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以上。

第五条任现职以来各学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

第六条学历、资历条件

1、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7年以上。

第七条外语条件

1、县城以上的中学教师(2011年1月1日后进入教师队伍的),须掌握一门外国语,并按规定参加国家或省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B级考试,成绩合格。乡镇中学(不含在乡镇的完全中学)的教师暂不作为必备条件。

2、从事中学外语教学的教师,须参加所教学科的职称外语A级考试。

3、符合国家或省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者,可免试。

第八条计算机条件

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按规定参加国家或省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B级合格证书。乡镇初级中学的教师暂不作为必备条件。

2、符合国家或省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者,耳免试。

第九条继续教育条件

必须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参加培训所取得学分必须达到年均10学分以上。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条件

1、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学科教学论,能正确运用、指导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

2、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状况和趋势。

3、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恰当地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能独立开设选修课或知识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第十一条教育教学实践条件

1、教学能力强、水平高

(1)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分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

(2)具有良好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板书规范,演示熟练,图示准确,能够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3)胜任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熟练掌握初中或高中各年级的教材教法,或者长期担任高三或初三的课程教学。承担过全校或乡(镇)、县以上的教学公开课或者承担过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实验课教学,并获得好评—(以学校或教导处评语为准)。或者获得县级以上调教、说课二等奖以上(以获奖证书为据)。

2、教学经验丰富

(1)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热心辅导,管教管导。

(3)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用具体事例说明)。

(4)担任校级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质量分析和培养、指导一、二、三级教师的能力。承担过培养、指导1名以上青年教师的任务,做到有确定的对象、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步骤和途径并取得明显效果(用具体事例说明)。

3、教育经验丰富

(1)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结合学科实际,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3)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博士1年以上,硕士3年以上,教研员除外),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至少担任班主任工作1年以上,所带班级受过校级以上表彰。担任学校行政领导、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团队辅导员的教师,或负责学校团队日常训练、竞赛辅导、社会实践等工作的教师,其工作时间等同班主任王作时间计算。在不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关心和积极支持班级的教育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绩显著(用转变后进生和培养优秀生的具体事例说明)。

指导过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提供能反映指导过程的原始材料)。

4、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头进行教改实验,有明确的课题研究项目和方案,并在研究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或骨干作用,任现职期间至少组织1次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或专题研究项目(以学校或学科组鉴定为准)。

第十二条工作量条件

专任教师每周课时10—14节;职业初级中学专业课教师每周课时8—10节;班主任每周课时6—10节;学校级行政领导每周课时4—6节;学校其他行政领导每周课时6—8节。

授课节数为每周实际的课堂教学课时数,劳动课、班会课及第二课堂等,折半计算;从事双学科教学或兼任相近学科教学其课时可合并计算:新开设课程的专任教师其课时可适当减少;担负的社会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应列入工作量计算。

完成学校规定的开展学生课外活动的时数。

教研员及校外教育机构教师的工作量按实际工作情况,以小时计算。

第十三条业绩条件

1、教育效果显著。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有较明显提高(用具体事例说明)。

2、教学效果显著。在相当条件下,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与上一学年相比有明显进步,优秀率、及格率明显提高。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用具体事例说明)。

3、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至少承担过2次校级以上教学公开课、教学实验课或示范说课,并获得好评(附有关评价意见);必须参加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现场授课或说课考核(或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城镇中学(含乡镇完全中学)教师成绩达80分以上,乡镇初级中学教师达75分以上,并获得合格证书。

4、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或改革,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3篇以上(代表作经高评委同行专家鉴定达到中学高级教师水平)。其中,2篇公开发表在市县级以上刊物,至少有1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CN刊号);或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l篇(纯民族乡镇中学获市县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1篇);或获1篇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B级以上证书。或者公开出版专业论著1部(3万字以上)。

教研员要求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CN刊号)3篇以上(地市级以上教研员至少有1篇在部级刊物发表)。

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其制作的教学课件获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2件合计1篇论文。

5、学校行政领导在管理能力水平、工作业绩(政绩)及勤政廉政方面,经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评估成绩良好(附县以上教育局评估意见)。

6、县城以上城镇公立中学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时间到薄弱学校或乡镇中小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方可评聘高级教师职务。

7、根据加强和改革基础教育的需要,凡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条件的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成效显著者;或在小学任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高于小学高级教师资格条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成效显著的小学教师,可参照上述条件要求,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四条不具备本条件第六条所规定资历条件者,除须具备上述其它条件外,任现职期间学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说课考试(教育教学能力考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还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2条,方可破格申报评审、晋升。

1、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其经验或成果获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并加以推广(以推广单位正式发文为准);承担一项课题实验结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经省级以上教研部门鉴定具有推广价值(提供课题计划、总结和成果鉴定材料);教学水平高,获得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调教、说课竞赛省级一等奖(部级二等奖以上)1次以上(以证书或文件为据)。

2、独立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或教学改革,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在省级或部级专业刊物(同时具备CN刊号、ISSN刊号)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学改革论文3篇以上;或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3篇以上;或获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A级证书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本专业著作l本以上。

3、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1次以上,或获得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或获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3次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有关事项

1、破格评审的申报材料须由2名以上同行专家鉴定,鉴定结论为符合条件、同意推荐的方可送评。

2、资历破格的年限在1年以内;学历不实行破格。

3、“部级专业刊物”指国家各部委、国家学术研究机构、全国各专业学会主办的,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的专业理论(学术、技术)刊物(包括相应级别报刊的学术、理论、教育专版);“省级专业刊物”是指省属有关部,门、学术研究机构、专业学会主办的,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的专业理论(学术、技术)刊物(包括相应级别报刊的学术、理论、教育专版)。

4、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获省级教育教学评比一等奖、或获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A级证书为同一水平、档次,可互通互用;

省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须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研部门主办;

破格评审使用的论文如系两人以上署名的合著,只计第一作者。

5、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为综合奖,表彰的“师德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员”、“教改积极分子”及“优秀辅导员”等为单项奖,2项单项奖可合计1次综合奖。

部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单项奖可视为省级综合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单项奖可视为县级综合奖。

6、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

7、“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

第十六条本资格条件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在相对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坚守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上,理应得到社会尊重和公平待遇,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应得到与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一样公平公正的评审标准。为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深入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某乡村中学和小学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

1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概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是通过对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教学工作能力等的一系列综合评价来确定教师职称等级的一种制度。教师的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工资的高低,更是职业价值的标尺,对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更是如此,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我国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013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计划在2014年全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正式施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等级设置上,中小学教师在职称等级上将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此外还辅以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1]

2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乡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的欠佳,所在学校的相关管理不尽科学,地区经济落后等都使乡村教师发展得不到社会的有力支持和公平对待,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也就伴随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职称评定工作中指标不均衡、标准难度大以及评定方式不完善。

2.1职称指标分配不均衡

乡村教师晋升机会少是其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像学校这种事业单位,尤其是乡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指标普遍偏紧。在调查问卷中显示,该小学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为7:2.5:0.5,中学为6.5:3:0.5,两所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都很少,因为指标分配是根据该校现有职工总人数和相应级别职称人数确定,也就是各级别的职称数是有固定数量限制的,如果已经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上级也就不再分配给学校名额。然而这些乡村中小学本身教师数量就少,所以具备中高级职称评定资格的教师迟迟得不到分配指标(见图表1)。同时依照惯例,指标是人事部门按照省市县乡逐级下放,往往是城镇学校多于农村学校,重点多于普通,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对职称指标的截留与挪用。水平资质相当的教师能否更快的评上高一级职称,就要看自己处于什么水平的学校了,这种情况会使越来越多的现农村教师想办法转入条件和机会优于乡村的城镇学校,同时应届大学毕业生也都更青睐于工资高、发展机会多的城镇学校,从而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年轻师资供应不稳,教学质量下降,加剧城乡间师资力量的不平衡。

2.2职称评定标准难度大

在职称评定中,城乡中小学教师有着同样的评定标准,但由于地区经济和其他方面发展的落后,恰恰是这种“平等”带来了评比中的不平等。我们在调查咨询中发现,评定中高级教师职称标准的难度大使得这里的乡村教师面临着与其他地区乡村教师同样头疼的难题。第一,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国家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掌握水平要求也提高,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对于教师的应聘及职称评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想要晋升中高级职称,计算机等级证书是晋升之路上的一道坎。而对于部分地区的乡村教师来讲,有的甚至连电脑都没摸过,别提参加更深难度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了。第二,难度大。论文是我国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重要一环,它反映教师在所处学科领域的科研水平及见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掌握程度。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中,对于参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都要求在教育教学类CN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教研论文,或正式出版教育教学著作,或参编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地方课程等。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反映很多大学教师涉嫌学术论文抄袭,那么本身水平就不高的乡村教师来说,要写一份如此高难度的论文很是为难。问卷显示,此中学的中学教师在职期间发表文章著作三篇以上的占9%,一篇到两篇的占15%,剩下的近70%没有文章发表经历。笔者在调研中还看到,乡村学校很少有一定规模的阅览室,更不必提图书馆了,很多教师都是资料无处查,图书无处找,写一篇具有学术性质的论文真是难上加难。而且写论文需要有大量时间。在农村,通常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往往“身兼数职”,在一些小学,一个老师往往要承担一整个年级甚至多年级的教学,除了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外,部分本地教师还得在农事繁忙期间兼顾农活。

2.3职称评定方式不完善

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定一般以专家评审为主,评审组由本市重点中学优秀教师和教研室的教研员组成,评审现场会有多位评委打分,打分前各评委会互相交流。调查中有一多半的教师认为其评审方式不完善,由于职称评定是教师间激烈的竞争,它不光是教师社会地位的体现,更与利益相挂钩,所以经常会出现部分教师弄虚作假的现象,部分参评教师会在提前通过非正常手段达到为自己加分的目的,而评审组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师的各项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自然会对找过“关系”的教师有较深的印象。同时,评定方式的不完善还体现在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在评定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无记名投票方式,难以对评审团队进行监督。

3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的主要措施

3.1均衡分配职称评定指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2]职称数量和等级应向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队伍倾斜,落实《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职称“定期晋升”的规定。第一,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对符合评比职称的乡村教师予以政策上倾斜,让符合一定标准的教师都能够在职称上有所收获,改善论资排辈、年轻教师评不上职称的现状。第二,对负责下发职称指标的各级部门进行严格规范和监督,对擅自截留职称指标的更要严肃处理,不能让那些符合标准的乡村教师无职称可评,要让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3.2合理制定职称评定标准

国家对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近年来从未停歇。新华社北京2015年9月2日电,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完善评价标准,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制度,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对农村教师适当倾斜。[3]笔者认为,对乡村教师评价标准的倾斜应体现以下三方面:第一,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与城镇教师的标准分离。乡村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符合实际情况,降低论文、计算机、英语等证书级别要求,尤其在偏远地区应取消对一定等级刊物发表数量上的要求。人事部职称处郑富仕说,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的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实行条例中提出,论文并不是必要条件,现在这种“轻教学,重论文”的做法,是简单操作、照搬高校的做法,根本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的职业特点。[4]第二,取消“工龄论”“奖状论”。一些并不擅长科研的一线乡村教师,往往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却在评定过程因为工龄或证书没能得到肯定,所以乡村教师的评定标准应淡化工龄以及所谓的“带头人”“优秀公开课”等奖项,而是根据工作态度以及取得的教学成绩综合评定。第三,“软硬”结合考察。学校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有精神知识的传播,担负着育人的任务。农村学生相比于城市学生更需要教师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引导,所以对参评教师的考察要软硬兼备,注重个人能力的同时,应将个人素质的考核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3.3规范职称评定方式及过程

2011年7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会表示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5]对于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这样的改革不仅需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根据乡村教师评定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内容形式:第一,要规范专家评审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评审中的外部利益及人情因素的干扰,可以跨地区选聘专家及优秀教师入选评定队伍,不断更新队伍成员,对评审人员的身份进行保密。第二,完善评审监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向公众公开评审的程序,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有序操作,规范执行。第三,创新评价方法。在新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创新评价机制,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6],所以在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中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参评教师进行现场授课、答辩等,还应大胆创新,多听听学生的评价,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引入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中。总之,乡村教师的权益如果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努力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会使城乡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衡。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保证评定中的公平性,做到客观实际透明。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均衡的重要步骤。为了我国乡村基础教育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给那些默默坚守在乡村讲台第一线上的教师们以相关政策,去重视并支持他们。

作者:丁山 杜桂娥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思琴.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再审视[J].教师教育论坛,2014,(12):50.

[2]刘奕湛.我国将改善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工作教育的待遇[J].农村实用技术,2010,(26):28.

[3]新华每日电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N].中国新闻,2015-09-03(8).

[4]叶万军.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并非必要条件[J].教师博览,2000,(4):30.

[5]王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1-09-25(3).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运管所稽查大队长竞岗演讲稿-竞职演说

【我们的服务】各类演讲稿、竞聘演讲稿、述职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征文、论文(含职称论文、工商论文、公共论文 、财务论文、工科论文、社会论文、艺术论文、教育论文、财政论文、管理论文、会计论文、理科论文、文化论文、医学论文、法律论文、证券论文、经济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计算机论文等)、法律文书、经济研究报告、经济事务文书、英、法、德、俄等外文文书等。无论您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文化、法律... ),无论您需要哪个部门材料(党委、政府、财政、工商、公安、统计、邮电、企业... ),都可打电话(13117350608)、qq(235528730)或发电子邮件与本站联系。

【我们的承诺】依托强大的写作队伍,以市场最低的价格,为您打造最优质的原创作品。

【我们的优势】本站汇集诸多专家学者、报社编辑、各部门文秘工作者,阵容强大且具有丰富的写作基础和经验,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站的每篇文章都属于本站作者原创而来,不存在版权纠纷问题,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

【我们的流程】与本站站长联系(打电话或发邮件)-同意写作-银行汇款-写作-交稿-客户反馈

【我们的账号】 工商银行:9558801911101296371(牡丹灵通卡)收款人:许齐德 汇入城市:湖南省郴州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叫**,现任稽查队副大队长。平时,我总是对同事说,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此时此刻,我却希望最后一个演讲,因为稽查队肩负着广州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生活无规无律,有的是组织,有的是协调,有的是参与,确实一言难尽,但是交通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有人修路,有人快跑,而我,甘当一颗铺路石,无怨无悔。

一、 工作成绩和不足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扎扎实实做好日常稽查工作,确保道路运输秩序良好。

**作为华南重镇,运输市场资源丰富,客货运企业参差不齐。对运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大队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分队的积极性。以 “两站一场”为中心,稽查力量辐射广州,重点打击无牌无证,兼顾其它违章,月度定期进行客货运市场集中整治,逐步净化运输市场。

2.建章立制搞好车管工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车辆管理,如果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不仅没有“安、稳、长、满、优”的可能,而且还是失职。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稽查队人多车多,司机又有一些新手,管理任务繁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常言到“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为了不出事故,少出事故,对部多次召开会议,牵头讨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车辆安全工作作为每周政治学习的必备课,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全力以赴维护好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秩序

春运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更是运管工作的期末大考,全体队领导和队员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年春运受表彰;春、秋季交易会任务重、压力大,管理和服务对象广,值勤人员周密部署、热情服务,受到四海宾朋齐赞誉,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管工作的影响力;还有百万火焰行、中巴足球对抗赛等等重大活动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培养和支持,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辛勤的努力。不足之处是工作较多时,有时有些急躁;在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关心同事生活方面做得不够,我一定加倍努力。

二.立足本职,展望未来,稽查工作任重道远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抓重点攻难点,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两大主题”、“三个转变”、“四个做到”,简称一二三四。

“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群众服务,并把它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大主题”就是围绕改革与管理两大主题,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制图;CAD;教学改革;职称论文

一、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制图是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创新构形能力,具备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所以环境工程制图课程必须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环境工程意识、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而CAD绘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环境工程制图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却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部分院校将环境工程制图与CAD绘图合并为一门课程,将CAD教学放置工程制图教学内容之后进行集中讲解,受课时限制,学生对计算机绘图的学习不够充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部分院校将环境工程制图与CAD绘图设置为两门独立的课程,虽然两门课程的课时充裕性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诸多重复之处,并且衔接内容较多,致使学生在学习两门课程时无法将制图知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制图能力的提高。因此,对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进行改革已经突显其必要性,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性教学才能真正解决工程制图与CAD技术相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环境工程制图视为学习计算机绘图的知识基础,将计算机绘图视为提高环境工程制图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同时在充分掌握制图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完成大作业,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优化调整课程教材

教材的选用是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应当根据环境工程制图要求,自编或合理选用教材。教材内容上要突显非机械类制图的特点,涵盖制图基本原理、本专业常见工程图等,并且保证绘图过程均可利用CAD软件进行呈现,增强环境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技术结合的紧密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加强制图基础、投影理念、构型表达等传统教学内容,适当削减画法几何等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增加以计算机三维几何造型为主的现代先进知识。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以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在确保基本理论完善的基础上,增加建筑施工图、管道施工图、给排水工程图等内容,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通过优化调整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处于形的概念中,从小的立体、组合体,延伸到建筑形体,拓展到建筑物、给排水系统和管道系统等,让学生对环境工程制图构建起整体轮廓。为了将CAD技术融合于环境工程制图课程教材中,应当结合环境工程的设计特点,运用实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中,应当运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同步讲授制图基础知识和CAD绘图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线型、圆弧等铅笔手工绘图技巧,在此基础上再开展CAD软件基本命令和基础操作教学;其次,重视基于CAD三维建模技术的环境工程制图教学。为了提高学生三维建模能力,要在进行完软件基本命令和基础操作教学之后,开展普通正方体、球体、圆柱体、长方体、锥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教学,利用CAD三维实体投影转换成二维平面图的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且利用CAD软件对不同类型的组合体和曲面进行投影的教学手段,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视图能力;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清教学重点,合理运用CAD软件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如,重点讲解环境工程制图的重要概念和标准,利用CAD三维建模讲解投影规律,着重讲解形位公差、配合公差等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三)重视实践教学

在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环境二维工程教学中,对于给排水制图标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图、流程图、高程图的绘制技巧,还应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设备图的基本要求和绘制技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让学生在“筑龙网”、“给排水在线”等专业网站主动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利用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菲菲.工程制图与CAD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1(17).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还是一个应用系统,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实验内容)建设,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形同虚设。同时,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实验管理模块,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实验登记,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批改实验报告,填写评语和成绩,提交批改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2)仪器展示模块,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3)实验指导模块,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4)实验报告模块,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进行记载。

(5)实验答疑模块,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6)论坛交流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整改7)虚拟实验模块,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接受,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系统性不够,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做好实验,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实验,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参与论坛讨论交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反馈给学生,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要“虚实”结合,既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4).

[2]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3]易小琳,王鑫等.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计算机工程,2002(1).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写作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还是一个应用系统,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实验内容)建设,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形同虚设。同时,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实验管理模块,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写作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实验登记,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批改实验报告,填写评语和成绩,提交批改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2)仪器展示模块,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3)实验指导模块,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4)实验报告模块,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进行记载。

(5)实验答疑模块,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6)论坛交流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整改7)虚拟实验模块,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写作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接受,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系统性不够,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做好实验,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实验,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写作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参与论坛讨论交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反馈给学生,写作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要“虚实”结合,既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4).

[2]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3]易小琳,王鑫等.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计算机工程,2002(1).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依照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设站,长期不间断记录水文信息是水文的基础工作。因此水文站点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各省水文单位一般采用垂直管理,设立市、县水文机构和水文基层站点,具有典型的事业单位特征。

二、水文专业资产配置管理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与具体水文条件结合程度欠缺,每一个水文站点都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比如经济较发达省份已经可以完全取消的对讲机、通信铁塔在偏远省份就必须采用,雨量场设置条件在各省设置条件也不同,因此专业设备配置应考虑实际需求,结合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统筹考虑。

2、资产配置与单站任务匹配程度不紧密。目前各省水文站点资产配置主要依据《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进行站点,而《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是水文站网通用型标准,且适当考虑了水文任务需求的专业资产配置余量,因此机械照搬规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费。

3、资产配置与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点分散、人员相对较少,随着大量的站点建设与设备配置投入,因单位编制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员不不够、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4、资产配置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别是专业资产配置,需要专业部门提供需求,一般不属于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在没有可靠分析资产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图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现象。

5、资产资产编码规则不完整。水文专业资产部分因专业任务需要在国家标准的资产标准里与测绘、气象、网络、通信、环保部门部分重复,按国家标准资产分类不清晰、资产类别不完整。水文资产信息不能实时调整、更新,信息不太准确,给水文站网规划、管理、分析及防汛测报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6、资产处置报废更新处置程序亟待加强。报废处置与更新配置密切相关,水文行业资产管理通用资产一般各省财政主管部门会出台通用资产配置管理标准,依据《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15-2007)及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文件,但因水文专业资产的专业性,单项资产金额较大,其报废处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门负责从严控制,由于现阶段水文专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新不断加快,可操作的专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还有待强化,水文行业资产处置报废亟需规范。

三、解决思路

水文站点多、分散但管理架构完整, 水文任务职责分类相对清晰、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基本完备,设备需求相对同质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业的垂直管理优势,具备统筹管理的基础。省级水文行业的专业资产配置管理应该以各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需求为依据。从各省地理条件、水文监测专业需要出发,考虑各省财政状况和资产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区水文管理架构和模式、水文专业技术标准和条件、水文技术设备应用和推广基础上,通过在分析水文专业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响应财政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业资产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业资产管理规范化。

1 、构建管理架构与模式

省级水文系统生产职能分配方案为:测站——生产中心;县基地——应急、巡测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术管理中心,建立“测站用校结合、基地巡急兼备、分局综合储备、省局统筹调配、行业分析评估”。职能分配结合各省水文任务、管理层次、水文技术装备特点。

依托水文测站,按水文技术标准要求,推行对主要水文观测要素监测“用校结合、测站管理”的基层配置管理方案。

县基地满足县水文巡测任务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满足物资管理的人员配置要求;依托县水文巡测基地,建立“急巡兼备、基地管理”应急、水文巡测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满足区域水文巡测站点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测洪备用方案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即“储备保障、区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综合保障、区域管理”技术储备及设备管理方案。

配置重点在省基地的装备, 管理重点在“调余剂缺、统筹管理”。行业管理重点在,统筹分析行业设备状况,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技术设备匹配状态,满足技术评价、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术管理力量,实施全省水文生产任务、资产配置的“调余剂缺、统筹管理”管理调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统实施新技术应用标准、设备使用评估“分析评估、应用管理”的五项管理体系。

2 、明确任务需求与技术选配方案

水文资产配置,应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单站单点任务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结合水文测验技术方案与经济发展,明确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减少盲目配置,解决资产配置的任务匹配、技术匹配、管理匹配问题。中国论文服务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3 、制定统一编码, 提供准确信息

资产配置的基础应建立在统一的水文行业编码基础上,以便于计算管理、分析,适时掌握资产信息,做到科学分析、利用统筹调剂,资产编码的一般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

编码要有针对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水文行业专业资产小类时,细化的固定资产必须体现水文行业固定资产特点与工作特征,便于直观统计水文设施与设备。

编码要有科学性选择水文行业资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细化的固定资产小类在功能上应与其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使分类体系结构具有稳定性。

编码规则应系统性将水文行业资产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予以系统化表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编码应可扩展性信息的类别和分类体系结构应适应信息量急剧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分类体系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扩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类别的增补和在原有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细化。

编码应具备唯一性每一项水文行业资产在标准中只有一个分类,不再按照其用途进行多次分类。涉及整个系统的资产只列示一个名称,其所包含的固定资产利用现有资产清单的形式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

4 、优化配置管理方式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称 学术 量化标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70-02

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是人事工作中一项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工作,该工作政策性强、纪律性强、受众面广, 是否做到公正、公平、科学、合理关及到广大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对推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尽管我国目前已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职称评审制度, 但在具体的执行中, 却反映出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例如缺乏缺乏对论文审查的科学制度, 人为参与对评审结果影响严重、评审过程不公开透明等问题, 使现行职称评审工作缺失了一定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本文针对职称评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及现象, 作些粗浅的分析, 并提出改进的初步构想。

1 存在的问题

1.1论文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论文不仅作为职称评审重重要评审参考条件,还规定了数量,如果没达到文件要求的数量, 就没有申报的资格权限。这就导致为了能尽快晋升职称, 想方设法写论文, 只管数量、不顾质量。用的数量来权衡学术水平高低, 形成了论文越多越好的误区。由此很多教师论文数量上去了,可是质量大多是滥竽充数。(2)缺乏对论文审查的科学制度。以论文考量学术水平高低必然有所弊病,这就需要评审机构在考量论文时形成一个科学的方法,尽量做到论文评审的科学性。

1.2在职称评审中存在假冒伪劣

现行职称评审政策中,对各类各级专业技术都有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要求,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是为了争取评审职称,一些人盲目追求数量,如自己花钱出书、论文等早已不是新闻。

1.3任职资格评价体系不尽合理

重硬指标, 轻软指标。职称评审中对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论文等硬指标易把握,对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业绩等软指标较难把握,特别是不同专业的工作水平和业绩,难以用统一的指标权衡。传统的评委投票透明度不高,导致评审尺度不好把握, 这样就给评审埋下了隐患。水平、能力、业绩等软条件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标准体现出来, 很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

1.4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职称评审中有几个环节,基层单位初评、公示、推荐,上一级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最终大评委会通过,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民主投票,但其中难免有一些评判者把个人恩怨掺杂其中,以个人的兴趣、好恶来决定投票结果,在这种人为因素参与其中的情况下,评审结果难免会有一些偏颇。

1.5重科研, 轻教学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对论文、著作和主持教科研项目的数量都有明确要求, 但对教学质量、教学态度和学生评议等没有体现在其中。学术水平仅是职称评审的一个重要把握条件, 但不应该是决定性的条件, 学术水平只是反映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它不能反映出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情况。另外,学术水平的数量与学术水平的高低也没有必然联系。有些教师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编写著作和论文中,仅是按照职称评审条件去准备材料。重科研、轻教学,导致结果就是成果多者上、成果少者下,最终搞科研者名利双收、重教学者劳而无功。很多教师不愿多上课、不愿专心认真上课,导致对教学不重视,安心搞教学的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对策分析

鉴于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所反应出的上述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发展,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为了规避职称评审中的疏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融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所导致的问题。

2.1论文方面

(1)不硬性规定论文数量,而应该将课时量、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督导评议等和教学息息相关的指标定为必要指标。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师乐于教学,而且能自觉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2)建立论文的科学评审制度。职称主管部门应建立职称网上申报系统,然后将所有职称申报者发表的文章公示权威网站上,让全社会参与监督;要求每个专家对申报者职称论文进行实名评论,使专家在评审中受到监督。

2.2严格参评者申报材料审查

要加大审查力度,既要严查学术成果的数量、质量,也要审查其真伪,想方设法摒弃评审中的假冒伪劣现象,提高职称评审公平性和含金量,维护职称评审的严肃性。

2.3细化量化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要认识到制定细化量化标准是评审工作走向科学化的基础。要尽量使工作业绩、业务能力等抽象的难以量化的软指标具体量化以易于操作,便于衡量。建议将评审指标分解为学历、资历、论文、教科研成果、工作数量和质量、师德师风、工作表现等方面, 再综合考虑讲每一项再细化为若干项,按百分制赋分,通过细化量化评审标准,把抽象的条件具体化,使评委可以对照评审标准评审,这样更易达到共识,以避免评审中评委们各执一词、难把握标准的情况,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

2.4加大评审监督力度

加强评委会作风建设,克服主观作用和人为因素干扰。评委投票采用记名方式,既便于监管,又能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此外,对职称评审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要公开透明。及时公示职称评审的相关信息,增强职称评审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2.5考试答辩与评审相结合

逐步实行以考代评是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可以考试、述职、考核、答辩相结合,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有效制止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行为。对初级职称的评审可直接采用考试的方法;对中级、高级职称的评审,可采用考试、述职、考核、答辩相结合的办法。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不仅要有较强的评审团队与周密的科学组织,还要制定《考试大纲》和建立《题库》,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制度,保障评审工作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的做到评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2.6加强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管理

上一级纪委要全程参与评审过程之中,同时要设立监督考核组织,全程参与评审各环节工作之中,监督检查评审行政机构及评委能否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设立复议机构,对未通过评审者实行告知制度,通报其评定结论及结论作成的原因,给申报者一个寻求复议的机会。

2.7加强评审的组织管理

职称评审主管部门要做好评审工作的计划安排, 要合理安排评审时间, 使评委有充足的时间审查申报材料,充分讨论,科学评判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及能力。

职称评审工作曾经受到过广大教师的欢迎,它彰显了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心,体现了教师自身价值,满足了教师成长成才的需要。职称评审工作既是教师要求进步的内在需求,也与每一位教师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但职称评审工作,必须勇于创新,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和用于改革的精神,善于把创新勇气和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紧密联系高校实际,优化、细化、量化评审工作的相关内容,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使职称评审工作逐步走上更加科学运行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金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6).

[2]朱薇.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06).

[3]杜丹.关于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

[4]张荔.试论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途径[J].价值工程,2011

(09).

[5]秦亮生.试析高校职称评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百科论坛,2010(10).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计算机;互联网;人文精神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论文以Internet为标志的国际互联网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其功能作用也日益强大,现代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一体化的趋势,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网络文化已悄然登上了人类的文化舞台,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成员,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活力。

(1)从分散的构成要素到统一的人文精神。要弄懂网络文化,必须首先要考察和反思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一概念的涵义在国内外已经争议一百多年,各国学者说法不一,文化的定义也不胜枚举。“辞海”中关于文化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中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与之相对应,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所进行的物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而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之上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可见网络文化直接脱胎于网络技术,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相结和的产物,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技术文化。它以网络为载体,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以沟通交流为目的。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其构成要素决定了其具有革命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广博性等的特点,当计算机作为一个庞大的“圣物”被摆放在实验室和大公司的库房里,被高贵的技术“僧侣们”守卫着的时候,是不可能产生文化现象的,正是因为美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具有反叛精神的电脑黑客的存在,拉开了计算机革命的序幕,他们挑战权威,打破了规则,在计算机发展史上,不断地革命,不断地突破,从而使这些庞然大物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甚至可以自由地携带,形成了今天的个人电脑,并且使电脑具有联网功能发展为网络具有电脑功能,使电脑的魅力得以空前展示,由于互联网是世界上所有的网络首尾相连,既无始点也无终点,世界有多大它就有多大,而它上面流淌的信息,能汇聚成浩渺海洋,世界有多少信息,它就有多少信息,各种信息文化在上面交流、碰撞,形成了一个开放、广博网络空间。而网络文化各构成要素作为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必然统一在网络主体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上。也就是说:只要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发扬革命的、开放的、创新的和广博的(兼容的)精神,就能真正实现网络文化各构成要素的统一,就能使网络文化赖以生存的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创新,从而达到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从计算机到电脑。电子计算机从某种意义上也叫电脑,是现代科技创造的一项奇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追要溯源,电子计算机是由原始的计算工具发展而来的,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产生了计算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这种计算活动日趋复杂化,而计算工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和发展。

①机械计算机。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计算牲畜的头数和群体的人数,首先想到的是用手和手指作为计算工具,由于它方便,灵活,至今仍为人们表达简单数字时所常用。为了表达更多的数目,人类出现了用石块、贝壳、结绳和小竹棍的不同摆法等来进行计数。后来,由于所要表示的数不断增大,又创造出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算盘能方便地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到今日,还在我国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广泛使用。

②自动计算机。本世纪初是机械式计算机向自动化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说,计算机在这时期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在这段时期出现的计算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艾肯研制的有“继电器计算机”之称的MarkI,这种计算机用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它的运算是按照操作员事先编好的一系列指令自动进行,这意味着运算操作不需要操作员进行干预,而是进行自动运算,它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真正实现自动化,以后MarkI作为第一台数字式自动计算机被保存下来。

③电子计算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来制造计算机的条件已具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出现了。与以前的计算机相比,ENIAC无论是机器结构还是在运算速度上都有着突破性的进步,它的诞生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当时英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的蒙巴顿将军把NEIAC的出现誉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电脑”的名称由此流传开来。

由于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计算机得以迅猛发展。在短短六十多年时间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器四个时期,并相应地形成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和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目前人们正在研制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它将有处理人的自然语言的能力,能够实现人机对话,而且有高度的智能,其功能将大大超过现有的各种计算机,使计算机的“电脑”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并逐渐地向“人脑”接近。

(3)从阿帕网(ARPANET)到国际互联网(Internet)。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更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传递信息,互相共享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直接通信的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联机终端网络。联机终端网络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当时计算机比较少,远程终端利用通信线路与计算机主机连接,多个终端共享主机的资源,这个系统属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它只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还没有真正出现“网”的形式。

②多机系统的互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使各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互调软件,实现互联的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就是多机系统的互联,属于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发展和使用时间大概在20世纪60年后期,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形成阶段,这时才真正具有“冈”的概念。美国1969年建成的ARPA—NET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Internet。

③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这个计算机网络,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不同的计算机厂商研制设计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它们的产品之间很难实现互联,这样各个公司的网络产品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了“封闭系统”。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和制订网络通信标准,并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0SI)国际标准,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从此,进入了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这是计算机网络的成熟阶段。

④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这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职称论文计算机罔络的设计和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各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Internet就是典型的代表。

(4)从原子到比特。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不仅物质、能量可以作为资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资源。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宣告了人类文明迈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夜之间“信息”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常提的词汇之一。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概念,信息到底是什么呢?有人统计世界上已经公开发表的信息概念与定义,约有39种之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有不同的含义。一般说来,信息就是由信息源(自然界,人类社会)_发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各种信号。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闻联系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往往以语音、文字、数据、图象等形式出现。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了信息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

自从人类诞生于地球,也就出现了信息,同时信息的传递也就开始了,在人类诞生之初,以身体作为唯一的传递方式,人体的动作、表情、眼神,以及所发出的不成“文”的声音,都是一种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是原始人类生存的需要,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信息传递”。后来,经过人类漫长的历史进化,形成了语言,创造了文字,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使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地突破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19世纪中期,电报,电话相继出现,使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人类利用电传递信息的历史,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产生了现在意义上的通信技术。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网络技术,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通信技术由模拟通信走向数字通信,从而使信息的传递以原子形式散发如报纸、书籍等转向以比特方式进行。“比特”是英语bit一词的音译,是由binary(二进制的)和digit(数字)两个词压缩而成,所以,bit即“二进制数字”,亦即0或1。任何信息都能转化成只用若干个0或1来表示的数字,每一个0或1被称为一个比特。而计算机也只有当信息转化成数字后才能对它们进行处理。所以计算机的世界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也就是比特的世界,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数字化的网络,也就是比特的网络,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生活在比特的世界中}比特成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也就超越了原子时代,而跨入了比特时代,亦即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套.辞海[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上一篇:高级档案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子专业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