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9:24:31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实用性时效性

1引言:计算机英语教材现状

作为计算机及IT行业的行业性语言,英语有着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功能。目前,计算机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大部分都源自国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1]。这也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所在。

然而,由于国内许多大学的计算机英语课程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虽然多达30种,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教材规划不够系统,编排也较为简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为了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往往选材广泛、内容多样,这固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因此缺乏针对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学习起来也相对困难。再次,部分教材虽然以经典原版教材为基础,在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课文中缺少规范性的学术文章,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学术论文的认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英语》为例,该书2008年更新至第三版,书中课文采用计算机领域英文时文和经典原版教材,但并未标注课文出处和作者。笔者以为,这并不是规范的做法。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无法对学术文献的规范性有初步认识。最后,大多数高校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驾驭能力,因此,教材也应更关注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学习在其它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从事IT行业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基本包括了计算机专业涉及的词语和知识,但时效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较差,不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实用工具软件。鉴于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相应的英文资料以及记载最新科技动态的学术论文进行讲授,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 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议

教师选用教材时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特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并且注重教材的易用性和体系结构。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篇文章,其中,课程A为精读材料,课文B和课文C为泛读材料。考虑到课程的课时量(32课时)、课文的长度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保质保量地讲授完整本教材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几年的教学也验证了这一点。为此,教师应大胆删减教材内容。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对学术文献规范性的认识,需要补充适当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删减教材内容

删减教材内容不仅仅指删减教材中的某些章节,还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一般围绕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展开,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必需的专业词汇,然后是用英语表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笔者建议重点讲解词汇以及与计算机理论相关的语句,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对语句格式和语法的总结性讲解,而将与实践操作相关的部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内容。

2.2 结合专业软件,引入英文技术文档作为补充教材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将其作为大学英语课的延伸,无法将其与其它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使用英文软件,但很多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当软件出现错误提示时也不知其意,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授课时可结合学生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通过对软件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词汇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软件相关的英文技术文档作为教材,讲解常见操作的英文表达方式,若课时允许,甚至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按照技术文档一步步操作软件。

2.3 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最新学术论文作为补充教材

目前本科院校学生在大学四年级都要完成毕业论文,但如何撰写规范的毕业论文对于学生而言仍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从笔者今年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撰写英文摘要和翻译外文文献时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英语表达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难以阅读。考虑到一般大学都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尤其是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则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篇幅较短的学术论文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提高学生对学术论文规范性的认识,培养其撰写英文摘要的能力。此外,学科前沿一般都先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然后再引入教材,其时效性远高于传统教材,因此此举也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英语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入相关英文资料和学术论文作为辅助教材,可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关系数据库

An Appralsal System of Level and Quality of Academic Thes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cern of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with regard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ppraise the level and value of academic thesis, the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use an Access methodology to build up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cademic theses appraisal system so as to quantify appraisal criteria and targets in a way that is at the same time rigorous, easy to use, advantageous, effective,reliable.

Key words Academic thesis Quality Appraisal Access

Authors’address Tongji Hospital of Tongii Medical University,Wuhan, 430030, PRC

学术论文又称为科研论文,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工作的书面总结。它能迅速报道和及时推广科研成果,较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因此,学术论文是衡量个人学术水准的重要依据。如何评论学术论文的质量即水平,已成为科技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运用多媒体关系数据库(Access)[1]编制了“软科学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软件,并在某一全国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总体设计方案

1.1 系统设计的构思 程序设计在充分利用Access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特性,遵循与工作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其设计思路如下:①建立友好的中文界面,置工作于一个舒适、方便的软件环境中;②模块化功能设计,分门别类地建立若干个功能模块,便于系统维护和提高运行速度;③系统功能围绕着主菜单展开,使操作者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④数据规范化,简化系统处理的外部原始数据输入方式,便于统计分析。

2 系统功能

2.1 数据编辑 系统“数据处理”子菜单完成数据输入、修改、删除以及备份功能,数据编辑模块提供方便功能窗口或对较框完成相应工作。数据录入方式:一是数据直接输入;另一种是采用单按钮选择技术,由计算机转换成具体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容错跟踪功能,发现错误可即时报警。

2.2 查询检索 系统“查询”子菜单提供3类查询,划单项查询、组合查询和任意条件查询。运用某一查询时,系统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实现了“筛选”功能,提高了查询速度。查询输出为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

2.3 统计处理 系统“统计处理”子菜单主要完成:①标准分转换,即将原始分(卷面分)进行线性或非线性转换;②生成各类报表。

2.4 报表输出 打印选项可以实现报表的生成、预览和打印。系统“打印”子菜单6种:①个人评价成绩卡;②优秀论文鉴定成绩卡;③论文评价统计表;④优秀论文鉴定统计表;⑤统计分析图;⑥论文评价标准和鉴定标准样本。

2.5 退出 系统实现随机存盘的功能结果自动存入硬盘,无须专门的保存操作。选择主菜单中“退出”选项可以退出系统,此时显示封底界面,依据界面提示,单击封底屏幕上任一处均可退出系统,并退回Windows环境。

3 应用实例

本系统曾运用于某一全国性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使用机型为586,内存32M,CPU为PentumMMX166HZ;Windows。录入人员稍加指点即能独立操作运用。程序运用友善,结果令人满意。

为检验“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中评价标准和鉴定标准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在这两次运用中,进行了置信度检测,将被评选的同一篇论文经两人背对背地进行两轮评估打分,并与计算机程序中运用的单按钮技术转换的分值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两人分别打分结果相差小于5分;人工打分与计算机转换打分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本系统评价论文质量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一致性,总的评选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达到了评选活动的目的和意图。

4 讨论

4.1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效率问题 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的大小,尤其是评价软科学学术论文是较为困难的,这是因为:①学术论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需要一定的时间予以验证;②学术论文所涉及的成果及其效益,有时难以找到计量的参照指标;③学术论文的评价还存在着大家说错,而不一定错;大家说对,也不一定就对的现象。一次科学研究的结果,还可待再次科学实践的验证或完善。本系统评价体系量化了学术论文评价与学术价值鉴定的指标,易于操作。此外,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借助了计算机技术,系统反映的信息较为全面,统计处理结果一目了然,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学术论文质量的实际情况,适用于论文评选活动使用,并且主要适用于未发表的或刚发表的论文。如用于已评价需考虑加入转引率如SCI等指标。如用于其它领域学术论文质量评价,评价指标需做适当调整,其评价结果可作为专业人员学术能力的考评内容之一,列为晋级和选拔培养的依据。

4.2 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开发语言Microsoft Access是Windows环境下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多媒体和开放性的功能,其最特殊之处,它不是由系列的程序文件PRG和数据库DBF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而仅由1个数据库文件MDB所组成。因此,程式设计者要改变以往dBASE、FoxBASE、FoxPro面向命令编程的概念,而要以全新的面向对象的概念去对待。正是由于Access功能强大,本系统实现起来容易。同时,也由于系统具备有方便实用、先进有效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因此,一经使用即得到了专家和实际操作人员的欢迎。

4.3 标准分 标准分数是用来评定某一篇论文在整体评估结果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转换分数。本系统统计得理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使得评价结果趋向客观、准确。标准分数的主要作用有:①可以准确反映某一篇论文在全体评价论文中的相对位置。②可以对论文的不同科目,如科学性或实用性等项目进行横向比较。③可以对不同年度同一项目进行纵向比较。④可以对不同项目进行有效合成。为使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更易解释,本系统将分数又一次进行线性转换。因此,最后给出的标准分数实际上是将卷面分经非线性转换后,再以50分为平均分,12为常数作线性转换,即St=50+12Z。标准分可根据评价目的进行设定。

论文种类依论文的类别不同给予负分计算,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的追求应是无止境的,本系统采用百分计分方法,为避免出现满分而在此以负分计入。

参考文献

1 Mary Campbell.The Microsof Access Handbook.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 李景梦,余宏勇.讲究论文质量和演讲水平的意义与方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11(4):246

3 刘昌果,董仲其.学术论文及其撰写.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①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

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哈尔滨150036

③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北京100029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扬州师院学报》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CN:32-1472/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重点报道数学、化学、物理学、力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特别注重刊登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有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的学术论文。该杂志在国内外学术界广泛传播,与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其发表的学术成果质量极高,一些高质量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均产生了很高的影响。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理念,注重选题,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精神,力载新时期新阶段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关注现实,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体现特色,弘扬历史文化名城优势。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32-1226/N)创刊于1960年4月,是一本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刊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技术、体育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一直严把“双百”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严把学术质量关,努力提高学报的学术层次和刊物格调,同时,加强了学报的编辑质量,提高了印制质量,学报的整体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核心版(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中国台湾华艺数据库(CEPS)、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文收录。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32-1472/N)是一本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重点报道数学、化学、物理学、力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等学科,该杂志特别关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该杂志在多个权威数据库和检索期刊中有收录情况,包括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

此外,该杂志还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等全文收录。表明该杂志在学术界和科技领域有很高的评价和认可,并在多个领域的数据库和期刊中有广泛的收录。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6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61-1510/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成型及控制、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手机阅读;开发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C-0050-03

一、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手机阅读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重点。为了研究方便, 将二者分开统计分析。以“手机阅读”为关键词,从检索到的论文中选取相关论文54篇,从研究内容、发表时间、期刊种类三个角度统计分析;学位论文资料来源于“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使用关键词“手机阅读”检索到7篇论文,从申请的学位、获得学位的时间、作者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以及研究内容5方面统计分析。对于二者共有的研究内容,再进一步细化:手机阅读系统技术研究、终端软件开发研究、根据读者需求开发的阅读资源、理论研究和其他方面。各项研究内容如下:系统技术包括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在手机阅读中的应用;终端软件开发包括手机阅读器和协同工具的研发;阅读资源开发是指根据读者需求设计和开发的阅读资源;理论研究是指行为理论、学习理论等在手机阅读中的应用。最后运用SPSS进行评判记录,分析汇总。

二、研究分析

(一)手机阅读研究内容

由表1可知,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阅读资源开发上,主要通过对不同读者群的调查,了解读者的手机阅读习惯,分析当前资源的优点及不足,对移动商、图书出版传媒、学校教育等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这类论文15篇;关于系统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把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引入到手机阅读中,从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让手机阅读更便捷、实用、易被接受,这类文章7篇;相关终端软件如阅读器、产业链等方面的研发的论文数量较少,只有3篇;理论研究论文有4篇,主要探讨行为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对手机阅读的影响,但从学校教育角度考察可知,相关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在手机阅读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这与手机阅读多为浏览式阅读、阅读资源主要由移动商开发、缺少优质公益手机书库资源、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等因素有关。随着手机阅读的普及,学生读者群的扩大,学校教育如何掌握手机阅读资源的主动权,课堂教学应如何应对及利用手机阅读方式,需要教育部门更多的思考和作为。另外, 随着手机阅读的发展, 各种技术被引入,这些技术、协议或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以及手机报、微信等阅读平台和已有平台的互融都需要深入研究。

有关手机阅读方面论文的研究情况详见表1。

表1关于学位论文的研究结果一目了然。2011年才出现第一篇探讨手机阅读的学位论文,这比第一篇学术论文晚了5年时间。可见,由于受手机、网络技术等条件限制,手机阅读这个新生事物只是刚刚开始应用,相关研究也渐渐引起各界关注。从作者所学专业看,有教育类的学科教学、教育技术学,也有广播电视艺术、图书情报、美术学等专业,这说明手机阅读对传播媒体、出版、图书阅读、教育等行业都有重要影响。从研究内容看,有5篇学位论文将研究内容聚焦在手机阅读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占总数83%左右。其中3篇论文分别研究手机阅读对青少年及大众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位论文注重研究深度,研究阅读资源开发利用的5篇论文都出自师范院校,多从学校教育角度分析,这弥补了学术论文研究不深、数量不足的缺点。从系统技术角度探讨当下手机阅读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策略的论文只有1篇。

从学术论文的研究情况可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国内手机阅读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技术的可行性、阅读资源的研发及理论研究三方面。在此三者之中,图书、媒体、出版、教育教学等终端资源的研发更受到关注。分析学术论文的发表时间可知,2005―2009年发表的论文以移动厂商对手机阅读的技术探索为主。2010年,随着中国移动启动手机阅读增值业务,传统纸质读物一统江山的局面被打破,媒体、出版机构立即加入手机阅读阵地,随之学校教育等也开始重视手机阅读。2010年之后的研究论文大多聚焦于调查分析、理论探讨等方面,目的是开发利用适合的阅读资源,以更好地为读者、师生等服务。

(二)手机阅读研究重心的变化

手机阅读研究重心的变化情况详见下图。

我们发现,手机阅读的学术研究始于2006年,最初多从技术上进行探究,对手机报等手机阅读软件进行介绍,以期开启手机阅读的新时代。《数码世界》在2006年刊登了《E拇指文学开启手机阅读新时代》一文,记录了《天涯》杂志社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在线浏览阅读的手机版本,并提出“2006,手机阅读年”口号。之后,《电脑爱好者》刊登了《把文本变成手机电子书》一文,从技术上告诉读者如何把一些TXT格式文件变为JAVA手机电子书。《中外企业家》刊登了《手机市场前景探析与发展》的文章,作者从版权、用户需求、产业链、流量与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手机阅读行业如何实现迅速赢利的问题,对手机阅读市场产业链的各商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于2009年,移动商也开始启动手机阅读增值业务,手机阅读逐渐占据了手机用户大量碎片时间。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全国各地也逐渐对手机阅读研究项目进行资助,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出版基金项目等,支持研究者工作。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5篇左右论文面世,并且逐年递增。但与其他信息技术类研究相比,论文总量较少,原因是手机阅读作为一种新事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手机阅读产业的阻碍因素是阅读终端未能承载复杂的阅读内容,缺乏优质公益的手机阅读书库,清晰的学习模式还未形成以及在内容规范、安全等方面存在技术问题,因此各界人士对手机阅读尚持观望态度。

(三)其他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现象一,博士论文缺乏。从申请学位的论文类型看,被研究的6篇论文全部为硕士学位论文,这说明对手机阅读深入研究还未得到博士研究生的青睐。究其原因,手机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还仅仅停留在碎片阅读阶段,多为商家所用,在应用上还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目前的研究层次尚浅,如果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话,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难度较大。

现象二,手机阅读与产业结合是一个热点内容。对于手机阅读如何与产业结合问题,有研究者从手机阅读作为一项产业的增长点来探讨。2011年,《电脑知识与技术》杂志刊载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调研与体验》一文,文章公开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计划,详细叙述了合作机构和分成模式,并摘选了手机阅读的营销推广活动,详细说明了资费标准和方式。文章还通过手机阅读与传统出版产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业相比较,指出它打通了一个低成本内容发行渠道,同时,其互动阅读模式和较成熟的付费手段,也为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解决了后顾之忧。学校、图书新闻出版业、移动公司、信息技术人员等行业人士也分别发表文章讨论如何优化手机阅读系统的问题。可见,未来手机阅读产业链的商业运行模式将越发成熟。

现象三,国内研究前沿性不够。国内对手机阅读的研究还停留在低端层次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一般都停留在技术应用方面,很少涉及到前沿技术创新,基础教育、传统媒体等领域甚至对其怀有防范、抵制等态度。这就说明在手机阅读内容尚未规范、分级阅读体系没有形成之前,对读者(尤其是未成年读者)要加强阅读指导。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网速等用户服务质量的提升,国内手机阅读快速发展。这种浏览式阅读、碎片化阅读对传播媒体、出版、图书阅读、教育等行业都有重要影响。在阅读资源开发上,移动商引入商业运营模式与图书出版等机构合作,开发出大量流行、短小、通俗的作品。但是,市场上尚未形成良好的手机阅读教育资源及知识系统,缺少优质公益手机书库资源,对读者(尤其是未成年读者)要加强阅读指导。在手机阅读系统技术研究上,主要探讨如何把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引入到手机阅读中,让手机阅读更便捷、实用、易被接受。另外,随着手机阅读的发展,各种技术被引入,这些技术及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以及手机报、微信等阅读平台和已有平台的互融性的研究还欠深入。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 职业素养 职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81—02

21世纪是经济发展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知识宝库和信息枢纽的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社会服好务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以往图书馆相比,网络环境下要面临越来越多的网络读者,图书馆员必须具有网络知识,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由文献采编、编目、流通、阅览、咨询等为主,转变到以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由于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需求表现出数字化、高校化,这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只有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那么我们应怎样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加强图书馆员的队伍建设,现就这一问题讨论一下。

1 当前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计算机和外语水平都普遍偏低,现代的图书馆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图书馆,而目前的馆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工作需要,主要表现在:

(1)馆员的素质低满足不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一些院校图书馆的人员中,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些非专业人员都进入了图书馆工作,这样就使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计算机知识贫乏。造成图书馆的技术人才很少,图书馆内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不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需要。

(2)馆员的职业能力差满足不了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职业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信息传递差。不能及时的分析和传递社会需求的变化。2)竞争能力差。现代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掌握先进的信息检索理论和应用技术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主动服务于社会。但是现代图书馆的馆员素质低,竞争力很差。

(3)馆员的情报信息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情报。由于图书馆员没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没有熟练的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不能主动服务于读者,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情报信息。

2 新时期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按照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忠诚图书馆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敬业开拓、拼搏进取的精神,有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态度,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有弘扬文明的远大的志向。总之,图书馆员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政治品质。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按照《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1)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馆风,对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做到经常性和持久性,建设起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队伍。2)图书馆是一种服务性机构,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一般馆员都要具有:“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现代图书馆员要热爱图书馆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拼搏进取。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的事业心;对文献信息资料要尽力开发利用,对文献信息用户要满腔热忱,想读者所想,急用户所急,热情周到的做好服务。

(3)要求具有对本职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协作精神。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比较枯燥,而且辛苦繁忙。图书馆的每一项工作无不渗透着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无不体现着我们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崇高品质。开拓进取是图书馆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风貌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开发,编制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员只有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主动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工作中兢兢业业,在事业上团结协作。

(4)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图书馆“藏书”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延伸,传递科学情报、进行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存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因此,我们要把读者工作放到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位置,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的理念要体现在馆员的具体行动之中。热爱读者和体贴读者是馆员必备的职业道德。馆员尽可能的使文献、知识和信息与读者有序地相结合,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服务模式有四种:开放型服务、主动型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型服务。

(5)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馆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21世纪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才能做好图书馆的工作。传统的图书馆正在被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所代替,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被应用到高校图书馆中,图书馆人员除了要具备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信息学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了解和掌握现代先进的信息检索理论和应用技术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图书馆员必须拥有雄厚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成为读者的信息导航员,以便更好的和用户进行交流和探讨。

3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1)要求掌握外语及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网络因为使用现代化检索工具本身就需要娴熟的外语。掌握了外语就能及时地把国外的先进技术,新的学科知识介绍给国内读者。此外,图书馆要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馆际协作是最佳途径,通过国际间的馆际协作,将本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还将世界各国的文化引进国内,国际间相互协作需要掌握熟练的外语知识。另外,互联网上的信息大多是用英文写的,馆员只有精通英语知识,才能收集、整理出有用的知识,满足读者的需要。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信息的表达以语言文字为主,图书馆工作要处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清晰、简明地撰写各类报告、综述、工作总结、以至较高水准的研究论文。

(2)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作为一名现代图书馆工作者,在这一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急剧变革时期,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需学习和掌握最新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自动化系统高新技能。与此同时,还应学习和掌握文献缩微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信息服务。

(3)具有创新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理念:是针对不同读者采用不同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信息内容的服务。数字化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其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要开展信息化信息服务,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走向现代化。人性化服务理念: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要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要求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实现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在服务过程中:1)加强与政府文化部门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交流,找到着力点,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此外通过参与公益性的活动,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形象。2)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和合作。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读者,要处理和协调好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消除图书馆和公众的误解和摩擦,树立良好的形象。

(5)在职学习。指的是不脱离工作岗位的学习,如报考在职研究生、电大、函大、自学考试等。一般需要时间较长,是系统学习和提高某一门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6)引进专业人才。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这样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图书情报知识,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一定的造诣。

(7)专题培训或讲座。目前,图书馆要引进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高层次学科专业才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提高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素质,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的管理,文献信息搜集和处理、网络信息的应用、专业外语等。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请专家为大家上课,如图书分类、Internet培训班和数据库建设培训班等,帮助读者尽快学会使用现代技术设备检索查询文献信息。这种方式,有利于利于图书馆发挥和使用人才,对全体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8)参观访问。即组织人员有目的地到国内外参观访问,到一些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或作短期工作,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不但充实了自己还有利于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

(9)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图书馆人员要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命题性的学术交流,参加学术论文研讨会,借鉴权威人士的经验,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还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借阅到远程,从阵地到网络,从单一到多样,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知识服务是当前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知识服务在创新和探索中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具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改善群体知识结构,培养一批新型的信息服务人才。通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促进社会成员的素质的提高和全社会成员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 邹荫生,沈媛芬.对现代图书馆员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1997(6).

[2] 阳图文.试论对现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J].图书馆论坛,1999(5).

[3] 刘福贵.21世纪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定位[J].图书馆论坛,1999(4).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9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CN:42-1675/T)创刊于1957年,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工业综合类学术期刊,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主要栏目涉及多个领域,如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动力与机械工程等。这些栏目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者提供了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在多个评选中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电力部优秀期刊一等奖、湖北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以及中国学术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此外还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这些荣誉和奖项的获得,充分表明它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该杂志致力于刊登工学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积极的编辑工作和高质量的文章发表,为工程科研人员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不断努力提高编委和编辑团队的素质,以确保优秀的编辑质量。

总之,《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凭借其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赢得了多个荣誉和奖项的认可,能够展示多个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成果,推动不同领域之间的学术进展和创新,为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牵引式教学;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五部委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信息处理工具,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在不断革新和变化中,而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笔者从事多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把本课程当做理论课学习,以卷面考试为学习目标。另外,很多教学内容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普及层面,这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需求产生脱节,导致“学”与“用”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对选取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斟酌和思考。

一、“牵引式教学”模式

针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提出“牵引式教学”模式,即教学活动从研究生今后的科研需求出发,始终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而改变传统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牵引式教学”,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以教材为载体,以卷面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围绕研究生的科研需求。比如,分析讲解一篇学术论文,包括论文标题、作者信息、单位、摘要、关键字、英文摘要、引言、论文主体、图表、结束语、参考文献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术论文的整体框架,其次,在讲解论文要素中,可以具体教授给学生一些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工具软件使用方法,例如用Word进行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分栏、分节、加脚注、画图等。再比如,在考核环节中,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形式,采用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或综述)和制作幻灯片答辩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具体操作程度,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逐渐提高学生基本的科研素质。

在此模式下,和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讲授相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牵引式教学”模式,可打破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授课形式,通过分析讲解研究生学习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再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或工具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强。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的主体,选择合适的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作为全国最早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随着我院承担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同时我们不断关注信息技术前沿技术的进展,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讲义和课件。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编著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材,并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该教材已在本院371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教学中试用。

1.教材编写思路

考虑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在基础培训阶段体现的特殊性,如学生专业分布不一致性、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等。在教材编写中遵循如下思路:教材内容紧跟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尤其关注的是计算机应用学科层面;适合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同时方便自学和查阅;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教材讲求实用性,紧扣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需求,如科研数据处理、查阅资料等。

2.教材特色

本教材最大特色是内容创新、兼顾基础,教材内容更符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不同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性普及教学,其应该有自身的教学侧重点。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所选内容应该能够服务于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

以本教材的第三部分“提高篇”为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包括制作Excel图表、Excel中的统计函数、数据透视表,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在传统计算机教学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科研中自如地利用各种函数来处理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于处理的数据,能够制作各种满足论文需求的图表。VBA编程基础、宏的创建、编辑、录制、运行和加载,这些内容也是添加的部分,经过对学院培养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专业分布统计后,发现大量理工科和部分文科专业学生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处理大量的数据。通过学习VBA,能够自动来完成需要手工完成的大量任务,从而节省工作时间。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途径、信息检索语言、中文数据库及其检索方法、外文数据库检索,这部分内容是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打基础而增加的内容,论文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大量地阅读和学习他人文章,才能产生研究灵感,最终做出自己创新性的成果。

此外,本教材兼顾基础,教材第一、二部分涉及信息技术相关的主要概念和原理性的内容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考虑到面向的教学对象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因此,在基础内容和操作学习中,本教材的定位略高于一般性计算机基础教材。

三、教学考评

目前大多数课程考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出勤)占总成绩的20%-30%;另一部分是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这样,学生为了得到高的分数,往往出现死记硬背,为了得分而出勤,学习重点落在闭卷考试上,导致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平时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进。

为了克服传统考核形式的弊端,学院从本学期开始试行新的考核标准,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而提交研究报告和答辩占总成绩的80%。研究报告严格依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内容为研究生本专业的某个研究热点,具体包括:研究热点综述和学生自己提出的创新或想法。具体实施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答辩幻灯片,对其研究报告进行阐述。采用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基本科研能力的锻炼也起到很大作用,如论文检索和论文撰写等方面。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牵引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有效改进和补充,同时在分析学生需求和教学实践基础上,编著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材。为了提高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们将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材中的内容,为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教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田阡,熊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模式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1,38(4):151-157.

[2]刘丁,窦文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3]王小明,刘丁.计算机专业本硕博多层次互动式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0):104-106.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