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4:29:17

计算机安全论文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按照分级部署网络版杀毒及管理软件等终端计算机安全软件,做到每台计算机可管理可控制,并掌握整体终端计算机安全动态。通过桌面安全软件部署,保证病毒定义码和补丁更新,也可自动分发企业定制的安全策略,如安全基线设置、违规接入审计、系统补丁等,保证企业信息安全政策连贯执行,达到统一标准。

2运行环境安全

在终端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中,运行环境至关重要。运行环境主要有物理环境、网络环境等。本文主要介绍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给终端计算机加几把锁,把握其方向轨迹和动态。

2.1IP地址固定

在网络中,IP地址固定可以解决信息安全事故溯源、IP地址冲突、准确掌握上网计算机数量等问题。实施中通过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技术上在网络设备里通过DHCPSnooping和A-CL列表,实现IP和MAC地址绑定。

2.2控制上互联网计算机

因工作性质和安全考虑,部分终端计算机仅处理企业内部业务不需上互联网。因此加大终端计算机上互联网权限审核力度,技术上实施是在IP地址固定的前提下,在网络设备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或者互联网出口安全设备里进行配置。

2.3部署准入设备

为保证网络安全,在网络边界或内部部署准入设备,设立终端计算机入网规则,如必须安装企业桌面安全软件和配置安全基线等等,通过进程检测合规后入网或可访问关键业务。

2.4部署内容审计系统

在互联网出口边界部署内容审计系统,在线对终端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的行为进行2~7层的识别,可进行关键字的设置过滤、URL过滤,对于计算机的互联网行为做到可控制、可管理、可审计,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2.5部署服务器

为保证终端计算机上网安全,一般建议在互联网出口设置服务器,用户通过服务器访问互联网。通过服务器访问互联网可以提高访问速度,方便对用户行为进行管理和审计,起到防火墙作用,保护局域网安全。

3安全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是终端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准绳。在自身系统和运行环境建设中,技术操作都是通过管理来实施的,因此形成一套安全管理机制并始终贯彻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3.1建立终端计算机管理制度

建立终端计算机管理制度也是终端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如《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计算机工作考核评比细则》《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信息化考核体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形成信息化考核机制,使得终端计算机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3.2提高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深度

在企业计算机安全管理管理中,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和员工网络安全重视程度,其次定期通过各种手段完成终端计算机安全检查工作,如通过桌面安全系统、审计系统检查计算机违规行为,根据规定实施处罚等,最后安全管理人员要主动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制定和落实安全整改措施,确保终端计算机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3.3建设完整的计算机实名库

通过建设终端计算机实名库,掌握计算机管理动态,实现计算机资产管理,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实名库建设可采用各单位签字盖章上报、在桌面安全管理系统里注册、定期现场抽查等,从而完成终端计算机实名库的建设。

3.4建立网络建设标准

通过网络建设标准的建立,保障终端计算机安全运行环境,也加强了桌面安全防护体系在网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3.5建设一支过硬的信息化队伍

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组织责任、设置相应岗位,建立一支过硬的专业信息化安全队伍,切实加强计算机管理、维护终端计算机安全。

4结语

终端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是网络安全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建设,往往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安全变化、企业信息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在企业里必须推进终端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保证终端计算机在网上安全、高速、稳定地运行,提升信息安全堡垒的作用,保障互联网安全运行。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潜在威胁的严重性,因此,计算机安全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势在必行。一般而言,计算机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硬件免于受到破坏、丢失等;而逻辑安全是指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

二、计算机存在的安全威胁

计算机安全威胁的因素概括分为三类:环境因素、操作因素、人为因素。

1、环境因素的威胁

环境因素指计算机所处的工作环境,日常工作中,环境因素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运行稳定及数据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电源,要有持续稳定的电源电压,最好有UPS,防止突然断电造成硬件损毁或数据丢失。

②温度,计算机理想的工作温度是15℃~30℃,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计算机死机或频繁重启等故障;温度过低对硬盘、光驱中的电机、读写磁头摆臂、散热风扇轴承等机械部件的影响很大,容易造成读写错误。

③湿度,计算机最佳的工作湿度是45%~60%。湿度过高,湿气附着于硬件表面,影响磁性材料读写错误,导致机器金属部件生锈损坏,甚至出现短路而烧毁某些部件;湿度过低、不仅容易产生静电,还很易吸附灰尘。

④静电,对计算机系统来说是最具破坏性,它可能使计算机某些硬件失灵,甚至击穿主板或其他板卡的元器件,造成永久性损坏。

⑤灰尘,灰尘会引起线路板短路、元器件漏电、接触不良、弄脏磁头等。

⑥电磁辐射,一方面包括外界电磁辐射对计算机本身的影响,造成计算机工作不稳定以及元器件损毁,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本身的电磁泄露,会造成信息的泄露。

⑦震动,磁盘驱动器的读写磁头和存储磁盘在工作中的接触是非常精密的,震动会影响磁头、磁盘的读写错误,严重时会损坏磁头造成无法读写数据或使磁盘产生坏道造成数据直接丢失。

2、操作因素的威胁

操作因素是指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及操作习惯,日常工作中,人为操作不当对计算机的损坏时有发生,所以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是必须的:

①开机顺序:先外设(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后主机;关机顺序则相反,先主机,后外设。

②连续两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0秒。

③硬盘灯在闪动,表明硬盘正在读写数据,此时不能关机和移动机器,否则有可能造成硬盘的物理损坏。

④当系统显示移动存储设备拷贝数据完成时,不要马上取出移动存储设备,等指示灯熄灭后才可取出。虽然系统显示操作完成,但读写设备实际上还要工作1-5秒。

⑤重要资料、文件不要存放在系统(C)盘或桌面上,一旦系统崩溃或是染毒,系统(C)盘及桌面上的数据往往全部丢失。

⑥要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库,以达到防毒杀毒的目的,同时开启防火墙。

⑦雷雨天气最好不要上网,雷电有可能通过电话线引入Modem,而将Modem损坏。

⑧不要用布、书等物覆盖显示器,避免显示器过热。

⑨不用劣质光盘,尽量少用光驱读光盘,可以把音频、视频拷到硬盘中去,以减少对激光头的损害。

3、人为因素的威胁

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分子直接潜入机房或间接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及网络漏洞而编制计算机病毒,盗用系统资源,非法获取资料、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等。对于直接潜入机房的威胁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安全防范等措施来实现。而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间接利用系统漏洞及网络漏洞而编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威胁,此类威胁大多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施的。计算机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对设备的威胁:

①利用TCP/IP协议上的不安全因素,通过伪造数据包,指定源路由等方式,进行APR欺骗和IP欺骗攻击。

②病毒破坏。利用病毒占用带宽,堵塞网络,瘫痪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或让服务器充斥大量垃圾信息,导致网络性能降低。

③其它网络攻击方式。包括破坏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使合法用户不能访问网络资源,拒绝服务甚至摧毁系统,破坏系统信息的完整性,还可能冒充主机欺骗合法用户,非法占用系统资源等。对信息的威胁:

①内部窃密和破坏,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的泄密、更改记录信息或者破坏网络系统。

②截收信息,攻击者可能通过搭线或在电磁辐射的范围内安装截收装置等,截获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和流向、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算出有价值的信息。

③非法访问,主要包括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和合法用户以未授权的方式进行操作。

三、人为因素威胁的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防范和减少此类威胁的发生:

1、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素质

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都必须要有安全观念和责任心,掌握正确的网络操作方法,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此外,为了保障网络能够安全运行,一方面,对于传输线路应有露天保护措施或埋于地下,并要求远离各种辐射源,线缆铺设应当尽可能使用光纤,以减少各种辐射引起的电磁泄漏和对发送线路的干扰,并要定期检查连接情况,以检测是否有搭线窃听、非法外连或破坏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制裁。

2、运用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网络系统中一种常用的数据保护方式,也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网络数据的篡改、泄露和破坏,既可以对付恶意软件攻击,又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数据加密主要有四种方式:链路加密,即对网络中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传送到节点后解密,不同节点间用不同的密码,此种加密能够防止搭线窃听;端端加密,对进入网络的数据加密,然后待数据从网络传送出去以后再进行解密,此种方式更加可靠,且易于设计和实现;节点加密,与链路加密类似,不同的只是当数据在节点间传送时,不用明码格式传送,而是用特殊的加密硬件进行解密和重加密,这种专用硬件通常放置在安全保险箱中,是对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链路提供保护;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是采用链路加密和端端加密相结合的混合加密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安全。

3、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正常访问,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根据网络安全的等级、网络空间的环境不同,可灵活地设置访问控制的种类和数量。

4、使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内部网络与外界网络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以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当一个网络连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答应,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5、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病毒对系统的传染和破坏,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读写操作,包括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和对未知病毒的预防两个部分。目前,对已知病毒的预防采用特征(静态)判定技术,对未知病毒的预防采用行为规则(动态)判定技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在程序运作中但凡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认定为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预防病毒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比如防病毒卡,主要功能是对磁盘进行写保护,监视计算机和驱动器之间产生的信号,以及可能造成危害的写命令,并且判断磁盘当前所处的状态:哪一个磁盘将要进行写操作,是否正在进行写操作,磁盘是否处于写保护等,来确定病毒是否将要发作。6、物理安全防护技术物理安全防护是指通过采用辐射防护、屏幕口令、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手段保护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路由设备及网络线缆等硬件免受自然灾害、物理损坏、电磁泄漏、操作失误以及人为干扰和搭线攻击的破坏。如:将防火墙、核心交换机及各种重要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尽量放在核心机房,落实到人,进行集中管理;将光纤等通信线路实行深埋、穿线或架空,防止无意损坏;物理安全防护是确保局域网络系统正常工作、免受干扰破坏的最基本手段。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安全使用计算机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安全的运行环境、良好的个人使用习惯、逐步成熟的网络技术以及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是安全使用计算机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尽管云平台较传统的计算机平台相比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但是在安全方面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

(1)存储安全。在相关研究中显示部分供应商对于云平台的数据纯纯安全表现了一定的担忧。云储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组成即虚拟储存以及共享储存。对于共享储存而言存在着一定的数据丢失风险,而对于虚拟储存而言数据处理权限以及数据备份则存在着缺陷。

(2)用户管理权限。在任何条件下用户管理权限都是计算机使用安全的基本保障。用户借助云平台来完成自己的操作就需要在云客户端上登录信息,在取得权限以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而云平台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给恶意软件提供了温床,那么黑客可能就可以获取使用权限,这也就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数据安全。表面上云平台数据并无太大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潜在患,例如在进行数据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黑客的攻击,同时这些数据也有可能受到恶意篡改。

(4)虚拟机安全。与传统计算机平台不同的是云计算平台需要借助于虚拟机才能够进行正常工作,虚拟机为云平台带来了极高的处理效率,但事实上虚拟机之间的供给和安全级别依然存在着缺陷,这就有可能造成部分恶意软件附着于虚拟机当中甚至对整个云平台工作产生影响[2]。

二、提升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安全程度的有效对策

2.1加强相关法律监管。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产物云平台目前还缺少相应的法律监管规程或者说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为了让云平台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应该尽快加强云平台法律建设,将云计算服务的安全管理列入法律章程从而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另外借助于法律机制也可以加强云平台的实际监管效应为云平台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2.2提升技术监控水准。对云计算技术以及相关业务进行彻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构建出有效的技术监控体系。正是由于云计算普及面的加大使得互联网业务开发的门槛得到了降低,同时也给信息传递渠道提供了新的构建方向。对于以上情况就必须通过针对性的监控技术来保证云计算服务以及相关渠道的安全,通过开发审计系统、定位系统等来构建信息反馈通道为云平台提供一个良好、可靠、稳定的网络信息环境。

2.3加强云计算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在云计算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安全等级并将云计算服务的类别分清楚,例如有私人云服务、家庭云服务、企业级云服务以及政府级云服务等。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来设定相关的防护标准以及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云平台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制度得到充分落实国家应该给予云平台建设高度重视,加大云计算业务自主研发力度从而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构建出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核心,这对于云平台安全建设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4对云计算服务进行准确定位。云计算业务的种类繁多,因此需要对其中的各种业务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统一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云平台的和谐发展。

2.5从技术层面上对云平台安全进行优化。采取数据加密、隔离等措施来对云储存进行保护同时采取第三方实名监管制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于虚拟机可以使用在虚拟机的基础设施之中运行的虚拟网关安全,对相关安全测策略进行针对性定义,同时加强流量监视。服务方面则要求构建出完整的服务水平协议并让用户能够完全了解协议内容,让用户可以对风险进行预见性判断。另外利用单独加密技术来对重要数据文件进行加密,然后再将其共享于云网络,加大网络信息安全审计的力度来保证数据信息安全[3]。

三、结语

云计算的不断发展给IT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对于其安全问题还需要进行完善,从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同时优化并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为云服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借助网络技术,计算机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各种类型的网络系统,期间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传输介质和物理网络设备组合而成,势必存在不同的安全威胁问题。

1.1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是一种支撑性软件,为其他应用软件的应用提供一个运行的环境,并具有多方面的管理功能,一旦操作软件在开发设计的时候存在漏洞的时候就会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操作系统是由多个管理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程序,因此也会存在缺陷问题;操作系统都会有后门程序以备程序来修改程序设计的不足,但正是后门程序可以绕过安全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的设计,从而给黑客的入侵攻击提供了入口;操作系统的远程调用功能,远程调用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服务器执行,如果中间通讯环节被黑客监控,就会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1.2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相关软件开发时遗漏的弊端,影响数据库的自我防护水平,比如最高权限被随意使用、平台漏洞、审计记录不全、协议漏洞、验证不足、备份数据暴露等等。另外,数据库访问者经常出现的使用安全问题也会导致网络安全隐患,比如数据输入错误、有意蓄谋破坏数据库、绕过管理策略非法访问数据库、未经授权任意修改删除数据库信息。

1.3防火墙安全

作为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系统软件,防火墙能够阻挡来自外界的网络攻击,过滤掉一些网络病毒,但是部署了防火墙并不表示网络的绝对安全,防火墙只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对局域网内部的破坏,防火墙是不起任何防范作用的。防火墙对外部数据的过滤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如果有网络攻击模式不在防火墙的过滤规则之内,防火墙也是不起作用的,特别是在当今网络安全漏洞百出的今天,更需要常常更新防火墙的安全策略。

2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软件开发建议

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为保护计算机网络用户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分别研讨入侵防护软件、数据库备份与容灾软件、病毒防护软件、虚拟局域网保护软件等。

2.1入侵防护软件

入侵防护软件设置于防火墙后面,主要功能是检查计算机网络运行时的系统状况,同时将运行状况等记录下来,检测当前的网络运行状况,尤其是网络的流量,可结合设定好的过滤规则来对网络上的流量或内容进行监控,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发出预警信号,它还可以协助防火墙和路由器的工作。该软件的最大有点是当有病毒发生攻击之前就可以实时捕捉网络数据、检测可以数据,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收集黑客入侵行为的信息,记录整个入侵事件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追踪到发生入侵行为的具置,从而增强系统的防护入侵能力。

2.2数据备份和容灾软件

数据备份和容灾软件,可以安全备份需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国内却没有被得到重视。数据备份和容灾软件要求将RAID技术安装到操作系统,将主硬盘文件备份到从硬盘;移动介质和光盘备份,计算机内的数据会随着使用的时间发生意外损坏或破坏,采用移动介质和光盘可以将数据拷贝出来进行存储;磁盘阵列贮存法,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随着储存、备份和容灾软件的相互结合,将来会构成一体化的数据容灾备份储存系统,并进行数据加密。

2.3病毒防护软件

随着计算机网络被广泛的应用,网络病毒类型越来越多,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一旦感染病毒则会呈现快速的传播速度,波及面也广,而且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也日趋多样化,因此,需要开发完善的病毒防护软件,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首先是分析病毒传播规律和危害性,开发相对应的杀毒软件,并在规定时间内扫描系统指定位置及更新病毒库;其次是安装防毒墙软件,传统的防火墙利用IP控制的方式,来禁止病毒和黑客的入侵,难以对实时监测网络系统情况,而防毒墙则可以在网络入口(即网关处)对病毒进行过滤,防止病毒扩散。最后是更各系统补丁,以提高系统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预防病毒利用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

2.4虚拟局域网软件

采用虚拟局域网软件,可以将不同需求的用户隔离开来,并划分到不同的VLAN,采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具体做法是从逻辑上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一个个的子网,并将这些子网相互隔离,一旦发生入侵事故也不会导致网内上“广播风暴”的发生。结合子网的控制访问需求,将访问控制列表设置在各个子网中间,以形成对具体方向访问的允许条件、限制条件等,从而达到保护各个子网的目的。同时,把MAC地址和静态IP地址上网的计算机或相关设备进行绑定,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静态IP地址或是MAC地址被盗用的问题出现。

2.5服务器安全软件

服务器系统安全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软件,另外一种为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在配置服务器系统软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承受能力和安全功能性,承受能力是指安全设计、减少攻击面、编程;安全功能涵盖各种安全协议程序,并基于自身的使用需求,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服务器应用软件的应用,要求考虑软件在稳定性、可靠、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以避免带入病毒,并定期及时更新。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即使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日渐成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也日趋完善,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是相对存在的。因此在实际计算机应用管理中,我们只能根据网络宽带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需求去找到平衡网络安全和网络性能,以此为指导思想来配置网络安全软件。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安全防护软件的研发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防御水平的提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安全病毒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病毒与计算机网络设备病毒两个方面。人们常说的计算机病毒,大多数都是指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计算机中毒。计算机病毒通常是以指令或者是代码的形式出现,以损坏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运行数据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能够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最早计算机病毒是以程序的方式出现,而现代化计算机病毒大多以电子贺卡、广告、邮件等形式出现,计算机病毒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①给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带来很大的困难;②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增强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不仅可以使计算机网络瘫痪,还可以盗取计算机用户的个人资料、企业的商业机密等;③计算机病毒的发展,给计算机病毒的清除带来很大的困难。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潜伏性与隐蔽性,被病毒种植者(黑客)控制,许多计算机网络用户在计算机中毒之后自己仍然没有任何察觉,通常是在病毒种植者开始攻击或者计算机瘫痪时才发现计算机中病毒。除此之外,计算机病毒传播速度较快,只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蔓延到整个计算机网络,这也是计算机病毒难以清除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计算机病毒特点

(1)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较强的破坏性是指现代化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可以盗取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使计算机重复执行某一死循环操作,最终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硬件受损的目的。

(2)计算机病毒不易清除

计算机病毒的不易清除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潜伏性与隐蔽性,而且计算机受到病毒种植者的控制,使计算机用户很难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3)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发展,例如电子贺卡形式病毒、文件形式病毒以及电子邮件形式病毒等。

(4)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且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蔓延到整个计算机网络中,也因此,一旦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整个计算机网络都会瘫痪。

3防治计算机安全病毒方法

(1)加大计算机病毒犯罪的惩罚力度

国家安全部门与信息部门应加强计算机病毒犯罪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计算机病毒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国家安全部门与信息部门应当根据当前计算机病毒发展现状,从技术层面入手,找出计算机病毒犯罪的方法,从而制定出规范的计算机病毒打击标准。

(2)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

目前,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有MS-DOS、Linux、WindowsXP、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7等,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MS-DOS、Windows98、Windows2000等操作系统逐渐被取代,现代人们主要应用的是Windows7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用户普遍使用的一个操作系统,也是最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的操作系统。

(3)计算机杀毒软件的安装

目前,许多计算机用户都没有安装杀毒软件,使计算机系统在较低的安全系数中运行,导致计算机病毒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随意侵入计算机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杀毒软件产品越来越科学化与规范化,许多杀毒软件都是免费安装,为广大普通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体检、杀毒与垃圾清理,从而达到计算机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有效避免计算机系统遭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一)信息安全意识不足

一方面对计算机信息安全认识不到位,往往片面认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是计算机管理员一个人的事,操作员不会给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没有安全意识,没有形成全行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基层计算机操作员安全知识匮乏,使信息安全工作无从抓起。

(二)组织机构建设流于形式

基层央行普遍建立了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宣传普及安全知识、研究部署信息安全工作方面的职能。

(三)科技人员匮乏,水平有限

目前,基层央行无专职科技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科技工作承担全行所有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维护工作,而且均不同程度地兼有其他的业务工作,工作负担较重。当遇到科技人员休假或者出差等情况,计算机安全的问题将可能导致业务瘫痪。另外,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也有待加强。

(四)面临名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威胁

计算机病毒将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的严重破坏。再加上基层央行的业务用机多与资金安全有关,若发生系统瘫痪或者被黑客侵入,将直接影响辖区金融稳定。且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病毒活跃在各个角落,令人堪忧。

二、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建议

(一)开展计算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保密意识

要提高科技人员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能力。对业务操作人员要重点抓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和安全防范综合能力;不断增强职工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强烈意识,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员工遵守《保密法》及相关法规的自觉意识,为计算机安全风险防范构筑一道坚实的道德屏障。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要实现计算机安全整体目标,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三级网络。首先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设立专职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明确各级计算机操作人员均负有计算机安全职责,并将其纳入个人岗位责任制,促使其安全、保密、规范操作计算机;通过网络构建,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组织保障体系。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落实管理体制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以适应新时期的信息安全要求;定期对全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四)加强网路安全防范,确保计算机实体及应用安全

要加强对移动磁介质及笔记本电脑的管理,防止信息资料的泄露,坚决纠正“重使用、轻保密”的错误倾向。一是建立计算机病毒实时监测管理系统,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按时升级病毒库,定期更新病毒代码,实时检测和查杀计算机病毒;二是严禁内联网非法连接到国际互联网,实现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的物理隔断;三是建立内联网漏洞扫描及入侵检测系统,在后台实时监控,发现病毒随时杀灭,而不影响前端用户操作;操作人员要按规定做好业务用机的数据备份,按时对机器进行查杀毒处理,坚持外来盘的查杀毒工作,杜绝计算机病毒的蔓延。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系统漏洞对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造成威胁。在人为攻击计算机过程中,漏洞是被利用最多的。入侵者通过利用计算机漏洞,绕过操作系统的防火墙,获得计算机的访问权限,从而攻击破坏计算机系统。针对系统漏洞,技术人员专门开发了补丁,用来修补系统漏洞。另外,恶意程序代码也是一种重要威胁,我们的办公终端经常遇到的是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这三种。在未通过计算机经允许的条件下,病毒和蠕虫可以完成对它自身复制,这是它们的基本原理。病毒和蠕虫被散步到其他计算机终端上之后,通过数量巨大的自我复制,占用计算机终端的大量内存空间,最终导致电脑用来正常工作的内存严重不足,就会出现死机现象。而特洛伊木马的攻击方式则不同,它可以伪装成合法的程序代码,完全隐藏于计算机指令中,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指示电脑运行某些程序,一般情况下都是与机主意愿违背的程序,例如读取和传输计算机终端上的重要存储数据等等。如果企业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不到位,系统漏洞和恶意程序代码就可能趁机进入,造成办公终端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威胁到企业信息的安全。有的公司在补丁管理方面缺失,导致关键的补丁不能及时更新;有的公司没有统一的防病毒管理,如果其中一台计算机终端中毒,就可能使整个办公网络陷入瘫痪;有的公司计算机安全等级设置低,计算机使用者可以随意安装盗版软件、访问非法网站,这很容如何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文/李旭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办公终端的使用更加普遍,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威胁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的因素,详细阐述了可运维的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平台的技术实施方案,最后指出技术和管理有效结合,才能确保计算机办公终端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摘要易造成计算机中毒。所以,强化计算机安全管理,对一个企业办公终端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信息的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构建可运维的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平台

笔者认为,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构建可运维的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平台来实现。可运维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平台包括三部分,即终端计算机(设备支撑)、终端支持管理平台(技术支撑)和规范化服务管理(管理支撑)。本文主要介绍终端支持管理平台(技术支撑)及它的功能系统。

2.1域管理系统域管理就是指在一个局域网中,通过域控制器来管理各计算机,是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基础。域管理可以采用微软开发的WindowsServer2012活动目录系统,它可以将局域网使用对象的相关信息贮存起来,使管理人员在需要查看这些信息时,能够轻松地查找、调用这些信息和数据。域管理系统对用户和计算机终端进行统一管理,系统内所有用户都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来命名,每个用户和每台设备都有单一的登陆名称和密码。另外,该系统还可以自行管理本域资源,域间还可以选择自动信任的方式进行连接访问,这样使局域网具有可访问性,也是一种灵活的管理方式。

2.2防病毒系统防病毒系统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侵入计算机。该系统对病毒进行实时监控,在病毒侵入系统时发出警报,及时清除其中的病毒,向网络管理员发送关于病毒入侵的信息,记录病毒入侵的工作站,必要时还能够注销工作站,隔离病毒源。另外,防病毒系统还会对病毒进行记录,更新病毒库,以便在病毒入侵时能够及时地调整病毒防护策略,并快速地把防护策略推送到用户终端。

2.3补丁管理系统补丁管理系统是由微软SMS软件搭建的一套专门用来管理办公终端和服务器补丁分发、安装的系统。补丁管理系统与域管理系统相结合,可以及时、准确、快速地为各类计算机办公终端实施安全补丁的自动诊断、程序推送和安装,使企业的计算机办公终端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人因工操作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使计算机办公终端的安全和标准化的管理得以实现。

2.4漏洞扫描管理系统目前,漏洞扫描管理系统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技术也相当成熟,我们常用的有瑞星、金山、奇虎360等的杀毒软件都带有漏洞扫描的功能。漏洞扫描管理系统通过对计算机终端的探测,分析计算机系统是否存在漏洞,将分析结果以报表的形式反馈给用户,同时向用户推荐合适的补丁进行下载和安装。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计算机终端有关软件、硬件或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的不足,并建议用户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以此来加强计算机办公终端的安全保障。

2.5平台监控管理系统平台监控管理系统,具有综合门户管理、性能监控、健康性监控、故障报警等功能。它通过集中监控和管理基于终端支持管理平台内的各种应用服务器,例如域控制器、补丁管理系统、数据库等,来保障计算机终端的正常运行。常用的平台监控管理系统是微软的MicrosoftSCOM2012系统软件,它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6终端接入防护控制技术随着外部业务的扩展以及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增多,企业如何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外部接入的计算机办公终端,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采用终端接入防护控制技术,当有外部计算机终端需要接入内部局域网络时,不仅要验证用户账号、登陆密码和登陆密钥等信息,同时还要检测是否能通过管理员预先制定的安全访问策略。如果经过检测,不符合管理员指定的安全策略,就有可能存在恶意程序,需要对其进行隔离,只能允许访问补丁服务器和病毒库服务器。

3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不仅要有技术支撑,例如构建可运维的计算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平台;还需要规范化服务管理的支撑,规范化服务管理包括安全组织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的建立。只有把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计算机办公终端的安全工作有效落实。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1.1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的系统为Windows系统,只有少数计算机的系统为Linux系统。Windows系统受众面广,受网络攻击的可能性更大,再加上系统本身存在很多漏洞,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如果黑客攻击系统所存在的漏洞,就会导致病毒通过漏洞感染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建设所用的代码会涉及到汇编、反汇编等底层代码,并且所有代码的编写需要整个团队来完成,这样往往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就会出现漏洞,需要用专门的补丁来修复。系统漏洞的存在给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导致银行账号、密码,游戏账号、密码等泄露,从而对计算机使用者造成一定的损失。

1.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具有感染性强、蔓延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程序后,如果将带有病毒的数据文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或共享,那么其他计算机在浏览或打开此数据文件时也会被感染,出现连锁式病毒传播。另外,如果计算机病毒过多,会对计算机操作系统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出现死机或者数据丢失等事故。

1.3非正常入侵

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非法入侵用户计算机。非法入侵者一般采取窃听、监视等手段,获取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口令、IP包和用户信息等,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进入计算机局域网内,并采用冒充系统客户或者用合法用户的IP地址代替自己的IP地址等方式,篡改或窃取计算机网络内的数据信息。

2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2.1密钥保护

密钥保护是数据加密中一种常用的加密技术。改变密钥的表达方式,可提高密文书写的多变性,体现多层次的加密方式。密钥保护可分为公钥保护和私钥保护两种方式。通常这两种方式相互配合,对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私钥保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时必须借助公钥保护来完成整个保护动作。密钥保护的原理是:当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时,选用公钥对需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在用户接收数据后,需要通过私钥来完成解密动作,以此来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攻击者非法窃取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当前,秘钥保护方式一般用于管理系统和金融系统中,可以完成对私人信息、用户登录和访问过程等方面的保护。

2.2USBkey保护

USBkey是数据加密技术的典型代表,一般用于银行交易系统中,保证网络交易环境的安全性。USBkey服务于客户端到银行系统,对每项数据信息的传输都需要加密处理,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恶意攻击。就现状来看,银行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工作的概率逐渐上升。USBkey可以保护银行系统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完成交易。在用户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银行交易时,USBkey中的加密技术会自动匹配用户信息,即便用户行为被跟踪,攻击者也无法破译USBkey中的加密技术,通过加强用户登录身份的验证,保证用户财务安全。

2.3数字签名保护

数字签名保护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数据加密技术,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数字签名保护的原理是利用加密、解密过程,识别用户身份,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数字签名保护也分为公钥保护和私钥保护两种,如果只使用其中的一种保护方式,会在本质上降低安全保护的效果。因此,通常情况下,常在私钥签名处外加一层公钥保护,提高数字签名保护的效果。

3结束语

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特点,数据信息传输经常会遇到各种安全问题。为保证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数据加密技术进行管理。当前,网络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管理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提高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水平,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1、电子商务中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安全技术多种多样,要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安全问题上也不断出现,将计算机安全技术在其中得以应用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其安全问题。将计算机安全技术中的数据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进行应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电子商务交易中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的方式主要就是采取专用密钥以及公开密钥,不仅能够对电子商务的活动得以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对入侵者对信息的破坏进行有效防止,从而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信息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到保证。

2、电子商务中计算机安全内核技术应用

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将所产生的问题部分内核从系统中进行抽离,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系统的某一内核发生了异常情况,只有保障内核的安全就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操作系统将一些口令放置在了隐含文件当中,这样就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3、电子商务中计算机防火墙技术应用

防火墙主要是软件及硬件设备所组合而成的,这是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保障的有效屏障,其中的包过滤技术防火墙主要是对通过的每个数据包进行的检验,然后根据其属性对数据包的通过与否进行判断,这是计算机的首道防线,倘若防火墙所设定的IP是危险的,那么所输出的数据也会被防火墙拦截。还有地址迁移防火墙技术以及服务防火墙技术,前者主要是结合应用需求进行的限定,可以屏蔽内网地址保障其安全;后者则主要是起中介作用,监视以及控制应用层的通信信息。

4、电子商务中计算机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购物或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业务的开展,就要在身份识别技术上进行规范化,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实质问题。也只有经过身份识别技术才能正常的登录网络,网络交往由于身份的不确定性,所以身份识别技术是有着其必要性的。不只是身份识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它能对数据以及信息内容的访问有效控制,可预防入侵者的恶意攻击和破坏,从而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行。

二、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倘若没有计算机安全技术的介入,在信息安全方面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系统的更新下,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应用将会愈来愈成熟,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向着更加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只有真正技术上的进步才能带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1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技术性强

鉴于计算机系统有着比较完备的安全保护层,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设定也是比较谨慎严密的。故而,实施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大多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大部分的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都了解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着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情况下,作案者都是采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结合其他犯案手段,实施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

2危害计算机安全的手法极其隐秘,不易被发现

作案者通过对数据处理设备中数据信息或者应用程序来实施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他们的目标大多都是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作案者在充分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之后,利用这些安全漏洞,把自己编制好的病毒程序或者破坏程序放入目标设备中。由于作案者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操控这些计算机病毒和破坏程序,所以这些程序是很难被人察觉并能及时处理的。或者设置这些计算机病毒和破坏程序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被激活运行,这样作案进行和获得作案结果可以分隔开来,给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起到了一些掩护,使得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更加隐蔽。

二防范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对策

1保障计算机物理及网络环境的安全

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物理实体的安全,确保计算机基础设备、数据存储介质存放场所得安全性。其次,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预防不法人士运用非法手段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中,获取非法操作权利。运用专门的技术检测计算机安全系统,发现和弥补安全系统中的不足即漏洞之处。同时,可以针对一些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常见手段,经过合理的严密的设计,加固计算机安全系统,预防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

2运用和完善加密与认证技术以及加固

防火墙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预防信息窃取的安全保护手段,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认证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子手段证明计算机使用者身份的验证技术,有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形式。运用加密和认证技术可以有效的的防止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犯案者非法获取计算机的操作权限或者访问重要的数据信息。防火墙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中配置访问策略、安全服务配置和安全日志监控等等技术都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完善做出了贡献,但是面对变化多端的计算机安全危害手段,还需要深入发展这些安全防护技术,加固防火墙。

3努力发展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要运用计算机安全技术保障计算机设备的基础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完善计算机系统的不足,最大程度的预防作案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行作案。再者要加大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和应用水平,尽力弥补我国目前计算计安全管理技术的不足,缩小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差距。再者我们要完善计算机技术人员培养体系,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只有有了高水平、高能力的技术人员才能从根本上去预防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

三结束语

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国际上也对计算机安全危害问题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在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有着较强社会破坏性的压力下,我们也要不断的提高和加强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安全技术,预防计算机安全危害人员的作案。相信通过加强法制,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能够预防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并将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带来了社会危害降到最低。

上一篇:计算机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