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讨范文

时间:2023-03-04 10:55:40

技术研讨

技术研讨范文第1篇

技术研讨的邀请函范文一

XXX年LED照明技术应用研讨会

会议背景:

XXX年无疑的是LED照明产品大步发展的一年,其中相关的LED法规也已经陆续中,而因中国十二五的计划开始执行,也很大程序上的加大了LED照明产业的发展。但是在LED照明产品的市场中却仍然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产品性能,如何改善LED,傲世产品的质量与寿命的提升无疑的是今年重中之重的产业要点!

友尚华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长时间经营LED照明相关的应用材料产品线销售,获得无数客户的支持与照顾,为感谢广大客户群长期以来的支持,特邀请LED照明相关产业的技术菁英于深圳、上海、厦门等地分别举办LED技术应用研讨会,以感恩的心及实际行动来回馈LED照明市场的客户,希望有志于LED照明产品发展的企业能掌握此一难得机会,踊跃参加共同参与以创造LED照明产业的新未来!

主办单位: 友尚华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照明学会-中国照明网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TYCO Electronics

OSRAM 半导体

安森美半导体

德钧股份有限公司

时 间地点: XXX年4月 1日 广东/深圳市 花园格兰云天大酒店

XXX年4月19日 上海市 光大会展中心

XXX年5月19日 福建/厦门市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会议目的:展示传播LED照明产业实用新技术

邀请人:xxx

xx年x月x日

技术研讨的邀请函范文二

LED生产设备 MOCVD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

承办单位:AIXTRON China Ltd.

随着 LED 的应用深入到各个照明领域, 给 LED 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技术 挑战和市场竞争,LED 芯片的细微优势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作为现阶段主流LED 芯片生 产设备 MOCVD,企业对其技术的把握和更优化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LED生产设备MOCVD技术研讨会》 是针对LED中上游企业研发和技术人员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 从设备的技术基本原理到合理的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突破,对当前影 响 LED 芯片整体质量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并探讨解决方案。本次培训邀请了来自 MOCVD 设备 供应商德国爱思强的技术实战派权威专家。课程设计注重理论系统性,更注重实际应用性。

目标学员

本次培训的目标学员为:LED中上游领域设计师、工程师、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 及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和学者。

培训收益

1、了解 MOCVD 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 MOCVD 操作技术;

3、掌握大规模生产的核心技术;

4、了解相关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

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中国苏州爱思强培训及演示中心

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 398 号

邀请人:xxx

xx年x月x日

技术研讨的邀请函范文三

普析通用XXX年光谱色谱仪器技术交流 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分析仪器技术也取得惊人的进步!北京普析作为分析仪器的民族产业代表之一,为传达国产仪器最新的技术动向,促成开发者和应用者的直接对话,挖掘与更新分析仪器行业的资源;

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食品安全与检测》杂志的指导专家---尹洧教授,旨在为各位专家搭建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分享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仪器技术的专业解决方案,期盼您的光临!

一、主办单位: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分公司

二、会议日期:XXX年12月26日(星期五)8:20-16:00

三、会议酒店:珠海嘉远世纪酒店(八一酒店) (麒麟厅)

四、会议地址:香洲区兰埔路216号(近逸仙路)

五、主联系人:刘军

六、回执传真:

七、讲师简介:

尹 洧教授:其师从中科院院士陈耀祖教授,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咨询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前处理学会理事、入选国家环保总局环评专家库、商务部评标专家库、北京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北京市环保局专家库、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专家库、北京市安全技术监督局专家库、北京市项目评标专家库、《现代仪器》杂志常务编委、《现代科学仪器》杂志编委、《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检测》杂志指导专家。编写或参与编写分析仪器相关著作14部,发表相关论文61篇。

备注:当日课程时间安排如有微调,请以现场安排为准;为保证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务必填写尾页的回执,并传真或邮件通知我们,谢谢。

邀请人:xxx

技术研讨范文第2篇

1混凝土浇筑对模板和钢筋的技术要求

1.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模板就是木质模板和钢制模板,模板的形状和强度等多个参数必须要充分的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开展模板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此外还要保证模板拼接的紧密性,如果模板之间有缝隙,应该使用水泥砂浆或者是海绵条对其进行及时的封堵。如果使用木模板,在使用之前应该先用水对其进行润湿和养护少时诵诗书,钢制模板上的脱模剂一定要保证均匀性,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应该使用废机油。在浇筑的时候,应该时常堆模板和支架等结构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停止浇筑施工,同时还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全面的处理。在模板拆除日期的确定上一定要保证其强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否则就会出现质量和安全隐患。

1.2对钢筋的要求与处理。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中所用的钢筋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的更改。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一定要在底部垫好垫块。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钢筋的密度过大,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入适量的石子。如果钢筋密度相对较大,在浇筑的时候可以使用豆石混凝土,此外,为了可以更好的避免施工中出现钢筋移位的现象,不能使用振捣棒完成振捣施工。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对钢筋踩踏,如果出现了一些异常,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堆其及时处理。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常见问题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强的复杂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更加的谨慎。此外还要对影响施工效果的各种因素都予以仔细的考虑,特别腰注意到的是混凝土运输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但是这些问题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2.2受到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不是一定的,其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而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破损现象特别是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砂石的含水量都和实验室当中的材料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2.3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水泥水化的过程中水化所放出的热量及峰值会对水泥水化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如果水化比较快,混凝土的胀缩就会比较明显,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度裂缝,从而对结构的稳定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4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也叫碱硅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碱骨料反应给混凝土工程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会导致混凝土疏松、强度降低、开裂等,造成混凝土的破坏,因为碱骨料反应时间较为缓慢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才能被发现。

3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

3.1材料的选取技术。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对升温控制比较有效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化过程的不利影响,减少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其次是要对混凝土自身的配合比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现象。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明显的得到提升,此外还要选择优质的外加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收缩和变形现象。

3.2混凝土的搅拌。一般来说,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首先,把石子、水泥以及砂依次放入料斗中;然后把水加进鼓筒内,或者在料斗不断提升进料的同时不断把水加进料斗内;这样以后,当向料斗内上料的时候,砂与石子之间夹着水泥,避免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且,砂、石子与水泥在水的搅拌下也不至于黏住斗底。水泥和砂在筒内随着上料的进行形成水泥浆,把包裹石子的过程缩短了,大大提高搅拌机的生产效率。并且,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要经常对施工中的原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原材料配合的计量准确度。同时,对于外加剂的选用要合理,施工人员应该尽量熟悉各种外加剂,对于其品种与特性,要了解清楚。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把混凝土拌合均匀,使颜色保持一致,这样的话,就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时间不能太短,要保证搅拌的粘合性;但是,如果搅拌的时间太长的话,又会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降低搅拌机的生产效率。在对外加剂进行掺和的时候,还要适当增加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如果是轻混凝土的话,就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

3.3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即将初凝的时候,要对混凝土进行初步的浇筑,而在浇筑之前混凝土已经出现了初凝的状况,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搅拌,等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满足施工的要求之后,才能入模。而混凝土浇筑之前如果出现了离析的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搅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对楼板位置进行浇筑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将坍落度控制在1米以内。在下料的时候,要保证水平倾角的度数不超过30°,浇筑施工中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同时还要在浇筑的同时做好振捣工作。

3.4混凝土的振捣。在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捣实时,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而采用这种振捣器一般要采取垂直振捣方法进行振捣,即使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垂直或者斜向进行振捣。如果采用的是斜向振捣的话,就要保证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保持在40-50°之间。要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采用交错式或者行列式顺序移动,千万不要混用,避免漏振;并且每次移动的间距,保证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于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就要保证其间距在其作用半径的1倍之内。对于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内,不能出现太大偏差。

3.5施工缝的留置。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粱或吊车粱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ra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结束语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

技术研讨范文第3篇

6月底,由住建部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带队,对北京多维联合集团进行了调研,了解钢结构住宅产品的研况,对如何体现钢结构住宅在抗震减灾、绿色低碳方面的优势,希望钢结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解决钢结构住宅在应用中的技术、材料难题。根据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课题》的结题要求,重点了解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数据、材料应用和造价分析,这次由协会领导带队深入企业,重点了解钢结构住宅的研发进展、产品质量及施工存在的问题。并向部分企业下发了数据统计表格,力求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重视对钢结构住宅实用性研究,向市场提供功能完善、经济舒适、专业配套的集成建筑体系,关键在于适合钢结构体系的新型板材的研发、生产和装配化施工水平,提升房屋品质,降低造价。为此,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研讨,交流最新技术成果,并推动成果的应用转化,通过企业的研发,市场的应用检验,尽快推出适合推广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同时,为国家发改委开展的“低碳技术创新及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成果。

落实国家开展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国务院2013年41号《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住宅工业化比例”是建设领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还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都在积极的推进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市场的需求,解决住宅产业化过程中的生产、施工的难题,充分体现工业化建筑生产的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钢结构分会)

[文献标识码] D

技术研讨范文第4篇

PET/CT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应用范围逐渐向全世界普及,与之对应的放射防护成为摆在放射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难题。笔者旨在总结国内外有关PET/CT放射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对PET的放射防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当前防护现状中的不足。

1PET与PET/CT

PE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为“活体分子生物学或生化断层显像”,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方面,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具备的独到之处。PET是由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82Rb、11C、13N、15O、18F等发射正电子进行显像。这种正电子在组织中穿过一定距离(数毫米)后,与一个负电子相撞,发生湮灭辐射,发出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两个γ光子,该两个γ光子同时激活处于相对位置(180°)的两个探头,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重建影像,显示注入体内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各种组织、脏器的断层分布,并间接反映其代谢特征[1]。但是PET缺点是影像分辨率低、γ光子穿过人体时能量衰减明显,而CT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二者结合即为PET/CT;因为能提供解剖与功能的完美图像备受医学界青睐。

2PET/CT辐射产生过程及主要防护措施

PET/CT检查包括较多环节,需要一个完整的建筑单位来安装整套设施。包括加速器室、药物合成室、药物分装室、质控室、注射室、药物摄取室(扫描等待室)、扫描室、诊断室以及候诊室。PET/CT中心要求一台回旋加速器来制造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18F、11C。放射性核素与葡萄糖、蛋白质、DNA等结合在合成热室内完成,分装后经过无菌处理注射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62作者简介:李卫国(1979~),男,山西吕梁人,主治医师,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李全太,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入人体,经过一定时间药物摄取期后进行PET/CT扫描成像做出诊断。产生放射线的源有[2]:①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在制造放射性核素时会产生中子、α、β等粒子以及中子慢化产γ射线。②未屏蔽的放射性药物(存在于分装与运输阶段)。③已注射PET放射性药物的病人成为移动的放射源。④患者卫生间,患者排泄物具有放射性。⑤密封刻度源,质量保证体模。⑥CT扫描仪。⑦放射性废物。放射防护即是针对这些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地封闭射线。主要措施包括:PET/CT中心的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足够的墙体、门、楼层厚度等屏蔽,还有快速的操作过程,减少受照时间,另外符合实践的管理体系是辐射安全的重要保证。

3PET/CT防护要求

防护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职业人员、受检患者及公众受到的照射剂量,为此,PET/CT中心必须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防护知识,患者亦需要充分配合。

PET/CT放射防护要求:①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保证相关人员接受的射线剂量尽可能少,形成合理的诊治流程,并能解决意外泄漏事故。②PEC/CT中心尽可能独立存在,如与其他机构在同一建筑内,则应该远离妇产、儿科等敏感单位;保证不受周围其他辐射源的影响[3];落址环境放射水平处于当地本底水平③布局合理:根据区域放射水平高低,划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控制区[4],相应区域内的人员不可反复来往,工作人员在专属区活动,患者所在的注射室、摄取室专用卫生间、扫描室等房间距离较近,减少患者活动范围;药物注射前的患者及工作人员无需经过控制区即可间;控制区不可有无关人员滞留、经过,避免与其他科室直接相通。④尽量减少放射线的产生,应用半衰期短的药物、采取较短时间的操作。⑤工作人员应该经过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减少制备、传送、注射药物操作时间,快速引导患者完成相应步骤。⑥各辐射源所在房间如加速器室、药物摄取室、扫描室的地墙、上、下楼板必须有足够厚度,将屏蔽外的辐射剂量率尽可能降到约束值水平。⑦放射性废物必须经过充分衰变后转移、排放。⑧放射源所在区域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增加射线衰减距离。

4防护评价的方法

4.1选址、布局及各功能单位防护评价根据以上要求,对PEC/CT中心的选址、布局进行评价。

4.1.1加速器室加速器室需要安装通风设备,足够的排风功能,如:1330m3/h,将产生的瞬时放射源如中子、α粒子、β粒子、放射性气溶胶等及时排出。加速器应该有良好的自屏蔽,使相关人员所受剂量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束流路径上减少可被活化的金属的材料的应用;应有连锁装置并经常检查其运行正常与否;配备废液池,限制废液直接排放[5]。

4.1.2合成热室、分装室、质控室拥有自动化系统完成药物合成、分装、质控是非常理想的。如无自动系统,应配备操作中使用的铅屏风、铅衣、铅手套、铅眼镜、长距离操作工具等有效防护装备。

4.1.3注射室注射器铅外套、防护小车、屏风。

4.1.4PET/CT扫描室PET/CT扫描机头应尽量远离控制室,减少操作员受到的辐射剂量。

4.1.5放射性废水排放至少两个足够体积如5m3废水处理池交替使用,废水池内的水需存放超过10个半衰期后排至室外。

4.1.6有适当面积和空间各功能单元应该有相当的空间,增加放射线的距离衰变,减少屏蔽防护成本。

4.2屏蔽厚度要求在PET中心建设前需进行预评价,需要计算室外达到剂量约束值时屏蔽材料的厚度。计算方法可借鉴参考文献[6]。

4.3常规监测评价在常规检查或控制评价时,按照以上要求及数值对PET/CT中心现场进行评价,防护效果需用X、γ巡测仪、中子仪检查,选择PET中心内外有代表性的多个关注点进行剂量当量率检测,并记录下来以备分析。职业人员的接受的有效剂量可用热释光剂量仪或电子计量仪等仪器测量,满足剂量约束值即可。

4.4其他防护评价PET/CT中CT部分发出的X射线因能量低、穿透能力低于患者体内发出的光子,其防护不单独考虑,另外加速器产生的气溶胶、放射性气体半衰期短,室内通风良好,对相关人员辐射剂量影响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应定期监测通风设施并监测各种粒子产生的剂量。

5当前的防护现状

当前的众多文献调查结果证明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值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7];赵海敏、朱朝晖、金河天[8-10]等人对对某些PET/CT中心、加速器室、工作人员及公众进行调查发现相应的测量值均符合国家限值。但监测时选择的关注点大多不全面,如毗邻机构,尤其是垂直上、下的房间内人员的剂量很少受人关心。有的PET/CT中心无自动装置制备、合成药物,需要人工操作,而操作中使用铅防护衣帽、围裙和铅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对γ射线基本无防护作用,许多医院工作人员使用了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可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在使用防护注射车和屏蔽注射器进行操作,可屏蔽大部分剂量[11],屏蔽注射器可降低25%的手受照剂量[12]。另外减少工作负荷、减少检查患者数目,减少患者在PET/CT中心的滞留时间,是业内普遍认可的有效减少少待积剂量的方法。普通的隔离工具如外壳手套、长距离工具可以避免体表污染。

6PET/CT检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PET/CT中心建设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预评价,并按预评价建议规划、建设;合理的管理制度必须得到贯彻,遵守检查流程;当前从业人员大多为其他专业人员改行,对PET/CT防护知识不足,应做好从业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工作[13]。提高操作技巧以减少操作时间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方式;不可忽视对患者的检查前培训,熟练操作流程,很快配合摆位等操作,有助减少放射时间;仪器性能改善,自动化提高,以及成像软件发展都有希望减少辐射剂量。

药物选择和剂量计算需要更加合理。PET的发展一定程度决定于正电子显像剂的研制与应用[14]。应用在临床的放射性核素包括82Rb、11C、13N、15O、18F,18F-FDG是目前广谱的示踪显像剂,广泛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肌代谢中[15],其余核素很少应用。11C、82Rb的半衰期短,产生的射线少;11C在肿瘤、炎症的鉴别上优于18F-FDG[16],82Rb在心肌灌注显像上,诊断价值也优于18F-FDG,还有其他的放射素均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国内的医生在计算剂量时,仅考虑体重因素,不考虑代谢特点、特定检查器官,剂量与图像的关系,这是不科学的,因此进一步探讨药物选择和剂量的精确计算是一件急迫而繁重的任务。

技术研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背景;特点;应用

引言

食品安全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更是与国际民生、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食品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时展需求,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但是,以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来看,远没有达到完善的高度,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到公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主要包括供应总量安全、供应质量安全以及卫生安全三大板块,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究其原因,除了监察不力、原料污染、违规操作等影响因素,还有一定成分是由食品分析检测不到位造成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食品行业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自动化的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大大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体系也日渐丰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相关研究

近年来,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作者重点就几项食品分析检测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相关表述如下:

2.1食品光谱分析检测技术

相比常规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如免疫分析技术、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利用食品中有害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散射、荧光等特性,通过光谱仪器进行分析检测,能够实现对食品的快速、无损、非接触测量,表现出了无污染、成本低、在线检测、方便快捷等优势特点。在食品分析检测实践中,不同的食品有害物质形态及特性对光的反应不同,因此需要细致地确定光谱范围。例如,食品中的真菌毒素需要利用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检测;水果表层残留的动物粪便需要利用近红外高光谱、荧光高光谱进行测量;而果蔬中的农药成分检测需要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食品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仪器支持,但是测量精度及重复性能不佳。

2.2生物传感器分析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分析检测技术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所谓的生物传感器是指以生物活性单元或固化生物成分为敏感材料,并把其浓度转化为电信号的分析检测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功能研发而成,实现了免疫技术与传感技术的结合,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生物传感器中的电化学酶免疫传感器不会产生放射性的污染,其相关设备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使用的试剂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构制酶电极的方法相对灵活,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致病菌以及残留农药等威胁生命健康物质的分析检测当中。生物传感器分析检测技术的研发历史并不长,但是因其表现出的种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3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能够自发、高选择性地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食品免疫分析检测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从而进行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分析检测。目前,常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有免疫酶法、放射免疫标定法、免疫荧光法以及免疫胶体金法。其中,免疫酶法又被称为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法,它是一种将酶作为标记物,通过结合高效、专一的酶催化反应与抗原、抗体特异免疫反应,定量和定性地分析食品农药残留及污染性物质的先进技术。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以及分析量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大量样品或现场筛选的分析检测,避免了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应用中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分析检测灵敏度,降低其消耗,不少学者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类如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的新方法。

2.4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转基因生物相较于普通生物,单位产出量有所增加,抗病虫的性能不断提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季节环境的影响,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各界关注。一般情况下,由转基因生物加工生产成的食品可能存在几种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食品过敏、营养品质发生改变、转基因食品含有毒物质等。为了满足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需求,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析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的较为成熟,具体可以分为核酸检测技术和蛋白质检测技术两大类。其中,核酸检测技术又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而蛋白质检测技术则包括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挑战。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依旧需要大力提升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能力,不断扩大其优势,保证食品分析检测的高效性、准确性。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些许不足,希望业界其他专家和学者持续关注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并提出更多的应用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虹仙.食品检验技术运用要求及注意事项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2]陈慧,钟鸽.对如何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建议与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01)

[3]朱鹏宇,商颖,许文涛,周忻,罗云波,黄昆仑.转基因作物检测和监测技术发展概况[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12)

技术研讨范文第6篇

1.1播种方式

播种机械最好选择3膜12行或2膜12行精量点播机,要求播行均匀、端直,毛管铺设根据土质采用“一管四行”或“一管两行”模式。行距配置为66cm+10cm。

1.2苗期管理

机采棉苗期要求第1果枝自然高度不低于20cm,一般要求高度在20~23cm为宜。根据棉花品种特性和种植地块地力条件的不同而进行适时化调,早进头水,促早发,头水原则上不施肥。

1.3田间管理

1.3.1 平衡施肥。

全层施配方肥。秋翻每667m2施80~100kg标肥,生育期结合滴水,每667m2再滴施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60~80kg(标肥),花铃期结合化调化防喷施硼肥等微量元素,确保植株生长稳健,不衰不旺。达到早熟、优质、高产。

1.3.2 滴水施肥。

采用全程滴灌,苗期一般滴一次水,每667m2滴水量15m3,每667m2滴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3kg;蕾期滴水施肥一般进行3次,每667m2滴水量20~25m3,施肥可用尿素或滴灌专用肥2~3kg;花铃期滴水施肥5~6次,每次滴水大约25~30m3,滴水间隔期10d左右,每次随水滴施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3~4kg,后期施肥量要逐次减少,8月上旬以后不再滴肥;吐絮期一般滴1次水,每667m2滴水量20m3左右,滴水量不宜过大,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影响机械采收以及棉铃发霉。

1.3.3 化控化调。

机采棉66cm+10cm行株距配置,壮杆防倒尤为重要。棉花化调化控量要视品种,地力和长势长相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第一次化控子叶展平,每667m2用缩节胺2g;第二次化控在2叶1心,每667m2用缩节胺1~1.5g;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视棉花长势结合水肥进行调控,最后一次化控在打顶之后,顶端果枝拉长5cm时,667m2用缩节胺10~15g进行封顶;通过化控、化调使棉花主茎节间平均在5~6cm,收获株高控制在65cm左右,确保植株生长稳健,不倒伏,以利于机械采收。

1.3.4 防病治虫。

针对枯黄萎病,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在蚜虫和棉叶螨防治上以点片防治为主,坚持点片控制和保护利用天敌的防治原则,在棉铃虫的防治上,以病虫害测报信息为依托,生态调控为中心,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坚持使用低毒农药。

1.3.5 适时早打顶。

要求6月25日开始,7月5日打顶结束。打顶要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打顶原则,顶尖带出棉田。

2采前脱叶

2.1脱叶剂的选择

选择较好的脱叶剂产品,生理调节类的药剂如噻苯隆、脱吐隆等脱叶剂。我团主要使用的是脱叶剂是脱吐隆,9月5日前脱吐隆667m2用量12ml+乙烯利70~80ml,9月7日后脱吐隆667m2用量14ml+乙烯利70~80ml,噻苯隆667m2用量40~45ml+乙烯利70~80ml,噻苯隆要比脱吐隆早3-4天喷施。

2.2准确把握施药时间

1)是施药时间与棉花生育期、气温衔接好。用药前后3~5天日最低温度≥12℃。2)是掌握棉花的生育进程,棉花吐絮率达30~40%。最佳喷药时间在8月29~9月10日。

2.3喷药机械的改进

为了有效提高脱叶剂喷施效果,应使用高架拖拉机(地隙70~80cm)配套使用四联泵吊杆式喷雾机(地隙70~80cm)。1)水平喷杆端直且与地面平行,高度适当喷头向下,对准窄行顶部中间位置,667m2用水量35-40L,以保证雾化效果。2)垂直吊杆改制成76cm+10cm配置,吊杆上的6个喷头分3层对置安装在吊杆的上、中、下部(第一层局横管30cm,第二、三层喷头相距22cm);喷头露出吊杆外管不超过5mm。3)吊杆的弹力要适中,吊杆下部喷头升高10cm时弹力控制在0.6~0.8kg(用便携式弹簧秤测试)。弹力过小吊杆易漂浮于棉株上,弹力过大吊杆易挂掉棉枝或棉桃。

3采期管理

3.1采收条件

1)棉花的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方能采收。2)条田毛渠、田埂破埂填平,地块墒度必须适宜,不能影响采棉机、运棉机车的行走。要求田间、地头的滴灌阀门在采收前1个月内无漏水、跑水现象。3)棉田内无飘移的残膜和滴灌带,彻底清除杂草及障碍物等,棉田内的陷坑必须填平踩实并做好标记,防止采棉机陷入坑内损坏机器。4)在采收前,人工必须先将棉田两头拾出15m的地头,地膜捡拾干净并清除出条田。

3.2机械作业

正常采收作业速度控制在4~5km/h,不得高于5km/h。如遇棉株高度低于50cm应降低作业速度控制在3km/h左右。

4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团种植棉花品种较多,部分品种的植株特性不适合机采,如新陆早36号,该品种植株塔形,脱叶剂使用后,叶片掉落在下部枝条及棉絮上,使杂质增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2)部分地块因植株在苗期管理不当(化控不及时或缩节胺使用量偏低),促使苗脚过高,造成倒伏情况严重,为机械采收带来不便,降低了产品采净率。3)脱叶剂使用周期过长,9月10日后,天气转凉,使得喷药较晚的地块,脱叶效果差。

技术研讨范文第7篇

1.1管理的滞后性

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与应用。但是在众多档案管理中,管理现代化技术并没有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建立而改变,仍旧延续着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档案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推动其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不断加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跟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最终推动其档案管理的进步。

1.2档案信息管理缺少规划

档案信息管理对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档案管理中,由于其管理效率的低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信息检索不规范,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档案信息的管理与质量,对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统一规范标准要求。

1.3数字档案资源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传统的档案资源都是以纸质媒介进行存储与管理的,对于数字化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理与利用,这对于档案信息的存储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信息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保障。

1.4档案信息化专门人才缺失

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档案管理人员因区域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经济相对于落后的地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缺乏,这就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对此,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推动其档案信息工作的开展。

1.5档案信息化立法和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对于我国而言,档案管理相对起步较晚,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与管理标准,甚至对于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没有相应的完善与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对于管理而言,更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2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档案信息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原则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剧,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档案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为了有效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便更好的为各级机关领导部门服务,对此,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与制定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档案信息管理的特点,可以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各项措施的管理活动。运用统一的管理规划原则进行文档管理,确保其信息的安全。

2.2加强数字档案的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由于其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随着时间推移,信息的质量以及服务水平都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对档案加强数字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仅能够将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而且方便快捷便于查找以及信息的网上传输,使其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化,系统化。

2.3加强档案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其专业的档案知识管理工作技能,因其档案人员管理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管理化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建立一支信息化的管理队伍更好的为档案管理服务。首先,应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其熟悉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并对数字化、信息化等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与各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以各种形式加强合作和交流工作,从而为档案从业人员提供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使其能及时的对新技术和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最后,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加大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4抓紧档案信息化法制与标准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二是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学习、宣传与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标准规范和实施办法,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3结束语

在我国现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却仍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明显脱离,与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具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档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对于公司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应该不断的创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技术研讨范文第8篇

1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建模基础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不同的物体,其波谱特征也不同,遥感技术就是基于该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1]。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卫星获取的光谱植被指数反映了植物叶绿素和形体的变化[3]。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植物的叶面积系数、生物量、干物重与光谱植被指数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4]。因此,利用从卫星获取的植被光谱信息估测产量成为了可能。用于区域植物生物量估测的遥感模型基础是从光合作用即植被生产力形成的生理过程出发,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根据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透射及其辐射在植被冠层内及大气中的传输,结合植被生产力的生态影响因子,最后在卫星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析式[5]。

2遥感估产模型的类型

20世纪70年代后期估产模型将遥感信息作为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建立了大量的遥感估产模型。理论上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植物光谱特征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复杂关系等,方法上从单纯建立光谱参数与产量间的统计关系,发展到考虑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将光谱的遥感物理机理与植物生理过程统一起来,建立基于成分分析的遥感估测模型,使估算精度不断提高[6]。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选用的估产参数也不尽相同,模型种类也较多,基本上可以分为2类[7-8],即统计模型和综合模型。

2.1遥感统计模型

目前,基于统计的遥感估产有3种技术路线:一是遥感光谱绿度值(植被指数)-生物量关系模式。在对作物、草原、森林的估产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思路,但是该方法得到的遥感估产等级图只反映卫星摄影时的植物长势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状况;二是遥感光谱绿度值-地物光谱绿度值-生物量关系模式,即先分析实测地物光谱绿度值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模型,再分析卫星遥感植被指数与地物光谱绿度值的关系,建立卫星遥感植被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利用光谱监测模型和卫星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监测与估产;三是遥感-地学综合模式。该方法将气温、降水等环境因子引入模型,与遥感-生物量模型互相补充,克服各自存在的缺陷,可进一步提高估产精度。建立的统计模型有线性、幂函数、指数、对数等,回归的方法也有一元回归、多元回归、逐步回归等,得到的系数差别较大,并且应用也局限于建模的时间和地点,在很多情况下地面资料的数也影响模型的精度。

2.2遥感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借助遥感信息和植被信息、气象因子等来建立,其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植被的生物物理参数。尽管这类方法前景广阔,但受到模型中大量的参数和变量获取的限制(例如呼吸、衰老、光合作用、碳分配、凋落物的分解等),以及当物种的组成在时空上变化较大时出现复杂的、异质性的、冠层的描述问题的影响,部分模型只适用于当时的研究区域,如何通过“尺度扩大”来改进模式中的区域限制,更好地适应遥感信息的同化需要,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3展望

技术研讨范文第9篇

影响渔业技术效率的因素

KompasTom估计了渔业产出前沿函数,为每年墨吉尔虾和虎虾的生产投入、产出弹性、规模报酬、产出规模和每艘捕捞船的经济效益提供关键的信息,同时分析了渔船的技术效率受到随机影响造成(如天气状况),也可以由不同水平的船只捕捞经营效率导致(如不良管理、非完全竞争的行为、不恰当的产出水平等);技术效率水平与船只齿轮缆绳的长度成反比,与单位燃料支出成正比;渔业中船只大小和动力投入过高都是技术效率损失的原因,因而限制船只动力是为了减少捕捞、保护虾储量同时提高船只效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对现有无效率投入的限制可以提升技术效率,使其接近产出前沿;解除限制则会造成技术效率损失的增加。Behrooz等[15]运用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伊朗虹鳟鱼养殖生产率增长中影响技术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虹鳟鱼养殖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不是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基于边际影响分析,正向影响技术变化的主要是水温、延伸部门和经理的受教育水平;负向影响技术变化的主要是政府的保险范围、鱼塘的面积、政府所有(公共企业和合作企业)。Felthoven等[23]研究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渔业生产技术效率时,重点强调了目前技术效率研究中所忽略的影响因素,除了捕捞天数、船员人数以及资本特征,环境因素、混获产品以及相机的生产策略都会对技术效率产生较大影响。Jesper等[27]重点研究了丹麦个人可转让配额(ITQ)与渔业的技术效率对288艘捕捞渔船经济收益的影响,如果农民能够提高其渔业技术效率并改变产出组合,渔船的收益将会比现有水平增加90%。PascoeS等[28]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英吉利海峡捕鱼船队的整体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发现,除渔船的设备、马力、航程外,船长的知识、经验以及与渔船主的关系都会对渔业技术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JuanJoséGarcíadelHoyo等[22]运用西班牙捕鱼业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出,更换新的捕捞设备是近期提高渔业技术效率的可行性途径。Udoh[29]运用SPA方法估算了尼日利亚水藻生产的技术效率,得出技术效率为65%,余下35%是技术无效率,可以通过实践和管理改进。最新的研究逐步进入渔业的微观领域,从渔业养殖户的角度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收益构建投入距离函数,通过曼姆奎斯特指数法预估测量环境对渔业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30]。另外,有学者以渔业的单一产出为假设前提对虹鳟鱼[15]、青虾[31-33]等养殖淡水养殖渔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估算,考察和分析淡水养殖渔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另外,渔业中的投入管制一直备受批评,因为投入管制通过刺激替入负向影响渔民的效率。Greenville等[34]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投入管制对经营南新威尔士州海洋虾拖网渔业渔民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同时检验技术效率与投入管制及投入不管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入管制降低了渔民的技术效率。Sergio[35]采用SFA和直接无环图(DAG)检验技术效率和产出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在影响小规模渔业技术效率中,渔民的技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渔民的主要收入是来自渔业,渔民的教育背景、渔民的经验和使用机械动力的时间都将直接作用于渔业技术效率。如果渔民之间需要共享渔业船只,其技术效率则受到极大限制。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渔业增长中技术效率的分析较少。由于技术效率是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早期国内渔业的技术效率分析源于增长的生产率分析。生产率可以促进渔业增长,最早由葛光华[36]提出,但他既没有进行定义,也没有从经济角度进行论证生产率对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1995年,李明峰才真正将科技生产效率与渔业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转型联系在一起,描述性说明了生产率是提高渔业经济的关键[37],但并没有用具体的实证方法论证生产率与渔业增长的关系。郭文路等[38]根据1979—199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了中国捕捞渔业的技术效率,提出捕捞渔船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提升对渔业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捕捞渔业增长后的问题,提出提高技术效率有两条途径,一是技术进步,二是提高技术进步效果的转化率,即技术成果的运用程度。高健等[39]对远洋渔业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得出,生产效率才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效率受到技术进步成果转换率的约束,也就是技术效率的约束。席利卿等[40]运用DEA的曼奎斯特指数法测定了1999—2007年中国27个省的渔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并且评价了省际间的渔业经济趋同效应,结果表明:渔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显著,东部地区重视技术进步忽视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并重,因此西部地区的渔业发展超过了东部部分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从而技术效率对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卢江勇等[41]将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研究运用到渔业经济增长中,采用海南省的资本、劳动、技术和自然资源4个投入指标,总产值和总产量两个产出指标,运用CES生产函数计算出产量增长率、劳动增加率、资本增加率以及养殖面积增加率对海南省渔业经济增长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273%、34.429%、31.346%、25.95%;养殖面积增加率由此计算出,海南省渔业经济增长的粗放度为91.87%,为高度粗放型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总和(全要素生产率)为8.13%;粗放式的渔业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海南省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只有促进渔业技术进步、提高渔业全要素技术效率才能使渔业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渔民收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国内近年来的研究主要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中国渔业增长的动力,并没有具体分析技术效率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同时渔业作为特殊的农业子部门,具有特殊性,其产出多为多产品的单一产出(产值或产量)。基于多投入和单一产出的投入距离函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比非参数的DEA模型能更清晰地测度单一产出增长的技术效率。

小结

技术效率对渔业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上述研究渔业技术效率的文献对提高渔业经济增长作了有益的探索,但也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首先,关于生产函数和投入指标的选择问题。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中国渔业政策补贴的影响,非渔民劳动力投入较多,导致近年来渔业产出快速增长,因此,传统的计算发达国家捕捞渔业的方法对中国不适用。计量分析应使用适合中国特点的渔业养殖投入指标。其次,中国渔业尤其是养殖渔业通常是立体养殖,采用多投入多产出的方法来计算渔业的技术效率更适合。再次,中国海洋渔业和养殖渔业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充分体现了目前的自然禀赋,而养殖渔业和捕捞渔业的技术效率从根本上有着明显不同。因此对渔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完全不同。中国作为全球渔业养殖大国,应更注重提高养殖渔业的技术效率,而技术效率关系到渔业经济收益和渔民的收入,技术效率的改善能够为渔业提供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或经济收益。最后,影响技术效率提升因素分析中不仅包括饲料、鱼苗、劳动、机械设备、土地租金等,还应包括技术(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政策(机械补贴政策、合作社组织)等方面的投入,从多层面入手分析影响中国渔业技术效率的因素,为提高渔业经济和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参考。

技术研讨范文第10篇

摘要介绍液晶聚合物(LCP)的工艺特性,指出注射模结构的要点,阐述成型中料筒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确定的原则。并结合生产产品,介绍LCP材料注射成型工艺、成型加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关键词液晶聚合物工艺特性注射成型模具结构液晶聚合物(LCP)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型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热行为。它的分子由刚性棒状分子链组成,在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后,形成一种兼有固体和液体部分性质的液晶态,分子排列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LCP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自增强性能,有杰出的耐高温和冷热交变性能,优异的阻燃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电性能、阻隔性和成型加工性能,线障系数和摩擦系数小,尺寸稳定性高,抗辐射,耐微波,综合性能十分优异,被誉为超级工程材料。但因原材料价格昂贵,合成困难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近几年,关于液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HX系列液晶聚合物为例对其注射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1LCP的工艺特性1优良的方向性LCP在加工过程中,大多数刚性棒状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形排列,因此顺流动方向的强度和模量很大,可达一般工程塑料加入30%玻纤的水平,垂直于注射方向的强度仅为流动方向的1/3,成型收缩率和线胀系数约为流动方向的2~3倍(见表1),所以,可利用此性能进行原位复合或者增强。表1LCP制品的方向特性项目平行注射方向垂直注射方向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Mpa弯曲弹性模量/Mpa缺口冲击强度/KJ.m-2成型收缩率/108.58111120__35030103416003.50.32溶体粘度低,流动性好LCP虽为方向结构但熔体粘度不高,仅为一般聚合物的几分之一,但是LCP保持了优良的性能,又降低了成型温度,流动性好,易于成型,用较低的成型压力就可成型薄壁制件和形状复杂的制件,且越是薄壁制件其强度越高,这是由于分子高度定向所致。4固化快、周期短、不易产生飞边LCP流动性较大,固化速度快,因此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且很少出现溢边现象。4成型收缩率和线胀系数很小LCP受热熔融后形成一种兼有固体和液体部分性质的液晶体,其分子链僵直,相互间填塞更紧密,不同基团之间联结更强,从而严重的限制了分子链在注射方向排列。在成型过程中仅发生部分相变而无结晶引起的体积收缩,因此收缩率小,线胀系数很低,接近金属,是一种良好的低线胀系数和低收缩率材料,见表2。5熔融强度低LCP熔接强度低,这种缺陷在LCP模具结构中应加以注意,将熔接痕设在强度要求不高的部位。6原材料应该严格干燥在成型条件下微量水分就会使LCP降解,故成型前应将材料严格干燥,使水分降低到0.03%以下方可使用。表2LCP与几种材料的线胀系数对比材料线胀系数/×10-5KLCP30%GF增强LCPPPS-R-4PBT301-G30铝软钢黄铜-0.1~-0.50.6~0.82.22.52.62.02.8二、模具结构和成型设备1模具结构⑴LCP流动性优良,适用注射成型,但是模具结构应该根据材料的工艺特性开设。LCP具有各向异性和熔接强度低的特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在模腔中的流动方向与成型零件的特性要求的关系,以确保零件的强度。同时考虑熔接强度不足,在模具结构中应尽量避免熔接痕。⑵浇口系统考虑到压力损失,浇道的形状优先采用圆形和梯形浇道。浇道直径为2㎜~5㎜,长度应尽可能短,在多位模中型腔距离应相等。主浇道和分浇道应将零件强度要求高的尺寸放在平行流动方向上,要求不高的放在垂直流动方向上。⑶排气槽LCP在成型时会产生微量气体,设计排气槽不仅可随时排除成型时产生的气体,而且也有利于型腔内空气的排除,有利于成型。排气槽应设在气体汇集处。⑷成型收缩率LCP成型收缩率很小,且平行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小于垂直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在设计型腔尺寸时,流动方向不能确定时,采用垂直与平行收缩率的平均值。2注射机LCP最高成型温度在350℃左右,一般螺杆式注射机均可使用。注射量是注射机注射容量的50%~70%。可选用普通开放式喷嘴,压力损失小,可靠性好。喷嘴的加热应能单独控制,若出现料流可适当降低温度。LCP流动性好,固化快,可选用具有高塑化能力的注射机,实行高速成型。三、工艺参数的选定我们选用了HX1100、HX1330、HX6130、HX7130四种液晶材料在立式与卧式两种型号的注塑机上分别进行了注射加工。图1图21加工设备以SYS—25克立式注塞式注射机成型了图1所示的各种小样件,以TTI—260F卧式注射机成型图2所示的两种大型零件。2成型图2的两种零件较大,因此在工装上采用了加热棒,使模具能够精密控制在100℃~130℃,而图1小制件采用电热板传热方式。3工艺参数的控制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在熔融态进行注射成型时,刚性伸直链液晶微区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发生了沿剪切力方向的宏观取向,由于其刚性链松弛时间大于冷却时间,使定向部分就地成纤,在固态材料中起到了增强作用。总之,刚性分子链熔融态因受应力作用发生的取向和流变行为,决定了制件成型后的性能,所以说制件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是与成型中的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的。3.1温度其中包含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参数。无论是立式SYS—25柱塞注射机,还是TTI—350F卧式注射机,其料筒温度都应控制在310℃~350℃之间。不过对于柱塞式机床而言,相应的温度应高于螺杆式注射机。由于液晶聚合物一旦达到粘流温度便表现出很好的流动性,若用直通式喷嘴的话,流延情况较为严重。所以喷嘴温度比料筒温度低10℃左右。适宜的模温对保证制件的质量是必要的;既能保证冲模性,又能得到较高的表面质量。料温和模温越高,表面光洁度越高;料温过低时,材料的强度和伸长率急剧下降,但模具温度较高时,若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不够,制件表面易起泡。在成型图2所示的较大制件时,情况就和成型小制件有所不同。首先是温度偏低时大制件表面易出现显著的“焊缝”(一种细微的料流熔接痕,为LCP所独有),对以玻纤增强的LCP制件表现的尤,为明显(制件表面表现出显明的沿流动方向的纹路);其次温度对大制件表面质量影响比小制件来的大。为了获得较好表面质量,模具温度适宜控制在100℃~130℃之,间。图1的小制件模温控制在110℃~130℃。3.2压力由于LCP在合适的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得LCP在较低的注射压力、较短的时间即可冲模成型。由于成型图1所示小制件的工装采用直浇口,所以可以在较低的注射压力下成型。但以玻纤增强的材料应采用较大的注射压力:如HX1330是以滑石粉为填充剂的,应力稍低些,这可能是由于短纤在其熔体中与分子刚性链侧面(液晶取向单元)发生了“纠缠”所导致。在成型图2所示的大型制件时,若压力不够大则制件表面粗糙、手感发麻,制件表面的焊缝愈明显,制件的致密性也较差。图2中的盒体因注射压力的不同造成最大重量差达25克,当然其力学性能也同样比较差,这在通用工程塑料中是不多见的。HX系列的注射压力易控制在50MPa~100Mpa(比其它含刚性链大分子的塑料低一些),对大型制件易采用较大的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3.3时间从几种不同牌号的LCP成型来看,该材料熔体冷却速度比其它工程材料速度快,因而可以采用较短的模塑周期来成型。当然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对制件质量影响与其它工程塑料是相同的。 3.4工装针对工装我们结合实际只讨论浇注系统和模具加热装置。在成型图2中的盖制件时,曾采用点式浇口,但因为不易注满制件,且表面质量差。后来工装改为直浇道,情况大为改善,无论表面质量还是力学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浇口尺寸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制件的表面光洁度越高)。因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以玻纤增强的LCP大制件不宜采用点浇口,对大型制件应采用直浇口成型,浇口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浇口结构对LCP制件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对LCP浇口尺寸应大一些,这是因为其熔体冷却速度较快。另外HX系列LCP适宜模温为110℃~130℃,故对工装应采用加热系统。图1中的小制件采用模板加热方式(SYS—25注射机下模板带有加热装置),图2制件的工装采用了加热棒加热。3.5成型工艺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应综合考虑。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应相互匹配,这样才能得到合格质量的制件,不能孤单靠某一参数来保证产品质量。现将图1和图2成型时选用不同牌号的LCP的成型参数列表,见表3。表3不同牌号的LCP的成型参数项目塑料LCP1100LCP1330LCP6130LCP7130注射压力MPa70507065料筒温度℃310~340320~350320~340320~340模温℃110~120110~130120~130110~130冷却时间s60909090成型周期s240300300300四、推广及应用液晶聚合物不仅具有其它高分子不可比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而且它在热学、化学、电学等方面的性能也表现的非常出色。热致性液晶聚合物还有良好的熔体加工(含注塑加工和挤出成型)特性,这为它的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液晶聚合物材料在我厂的引入和对其加工、使用各方面性能的透彻了解以及对其加工工艺经验的积累,它将成为军电、纺电产品中高精度、高性能、复杂高精密注塑制件的首选材料。参考文献[1]张娜,张毅,王久芳,等.《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工程塑料应用,20__,30(8):53[2]钱知勉.《液晶聚合物性能》,加工及应用.塑料摘报,1989,37(1):7LCPFormingTechnologyDiscussionZhangRuiHua(PlasticFactoryOfChangLing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Co.Ltd.,ShanXiBaoji,721006)ABSTRACTIntroductionLCPprocesscharacteristics,Pointsouttheinjectionmouldstructurethemainpoint,ExplainedMoldingBarreltemperature,moldtemperature,injectionpressure,injectionrateAndtimeTechnologyParametersEstablishprinciplesCombinationproductsofproduction,IntroductionLCPinjectionmoldingprocessprocessingelementsandmattersneedingattention.KEYWORDSLCP,processcharacteristics,injectionmolding,mouldstructure

上一篇:个人理财业务范文 下一篇:高产种植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