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8 10:50:39

金融资产管理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信达、长城、华融和东方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先后正式成立。新成立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其主要业务有四部分:一是债务追偿和重组,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二是投资咨询和顾问,财务及法律事务咨询和顾问,企业审计及破产清算,资产及项目评估;三是商业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发行债券;四是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推荐上市和债券股票承销,直接投资、资产证券化。

各国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重组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银行积累的不良资产规模很大,单靠银行自身的盈利和正常的呆账核销已难以化解这些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是由于分工经营的限制,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总是遇到种种限制和困难,资产管理公司所具有的特许的法律、政策优惠和多种业务手段,有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各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使命是收购、管理、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与国外相比,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这一使命外,还同时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即运用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等市场化债权重组手段,实现对负债企业的重组,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最终建立现代制度,达到脱困的目标。

一、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难点

(一)道德风险问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商业银行卸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同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处理不良资产很大权力。因此,很容易产生商业银行借机扩大不良债权和资产管理公司本身,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道德风险。避免商业银行借机扩大债权,就必须确定从银行中剥离不良资产的标准。

1.确定时间。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定剥离的是1996年底前的不良资产。这是因为在《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前,4家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经营自,并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是因为承担的政策性业务过多造成的。字串8

2.合理确定剥离的不良资产的数量和范围。剥离不良资产的目的是使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不良资产后达到相当健康的标准,从而稳健运营。对不良资产划分的方法要继续沿用“一逾两呆”的传统办法,这样便于操作。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平价收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由于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以平价收购,意味着不良资产形成的损失完全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担。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不可能盈利,只是亏损多少的问题。鉴于此,必须制定合适的标准加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持整个资产处置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杜绝操作中的随意性。同时,应设计市场化的机制,防止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工作人员,使国家遭受损失。

(二)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按账面值收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进行处置。每一家所需的几千亿元的收购资金来源包括注册资本、发行公司债券、商业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人民银行再贷款、营业收入。其中,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全额拨入。不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弥补几千亿元不良资产造成的损失,100亿元是远远不够的。直接融资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鉴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应由财政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额要低于可以回收的不良资产额,以保证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避免国有银行发生新的不良资产;中央银行再贷款是投放基础货币,要防止发生通货膨胀;商业借款要有法律和政策优惠。字串5

(三)不良资产的回收率问题。要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就必须弄清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我国不良资产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信贷资金财政化,用银行贷款充当国

有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资本金;2.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混乱,大量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中收不回来;3.政府干预,银行对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产品无销路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发放的贷款;4.企业还款意识不强,盲目借款,盲目扩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后,对占较大比例的承担财政职能的信贷资金而形成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债权转股权的手段有效降低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减轻财务负担,然后通过重组和包装上市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回资金;通过对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充当财务顾问,促进重复建设的企业和项目兼并和重组;对房地产贷款证券化;对政府干预、泡沫经济破灭、企业盲目扩张等无法救活的企业的不良资产可以采用大宗折价出售等方式收回资金。所以,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应当是比较理想的。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资产管理公司;立法;完善

2000年11月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于11月10日正式公布施行(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计七章三十四条,是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以来所颁布的第一部有关资产管理公司和债权转化为股权的法规。这部法规的出台,无疑是实现“债转股”运作与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举措。然而,笔者认为,该《条例》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这势必会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甚至有可能波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故此,本文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立法价值取向入手,在全面评析《条例》内容的基础上,试图对完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立法价值取向分析

在《条例》出台之前,主要依靠《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实施债转股的若干意见方案》、以及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作为指导性文件,指导和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条例》的出台,不仅为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债转股”政策法制化的重大进步。就《条例》而言,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立法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之一:明确立法目的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目标,充分展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功能

《条例》明确规定其立法目的在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活动,依法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从《条例》的立法目的和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目标来看,笔者认为,《条例》主要有三方面功能:首先,规范功能。《条例》确定了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制度,例如,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公司管理、处置不良资产,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运作;公司转让资产,主要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其次,监管功能,即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与管理。在外部,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仅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同时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功能和业务范围,其还要受到财政部财务监管、证券业务接受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监管。在内部,《条例》规定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监事会,其成员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审计署和相关银行代表、外部专业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组成,负责审议公司重大战略决策、审定经营方针、监督和评价公司总裁经营业绩等。再次,保障和促进功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目的之一就是保障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开展业务,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条例》规定,不仅公司设立免交工商登记注册费等行政性收费,而且对其实行税收优惠。从而,以各种优惠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和促进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地开展。

价值取向之二:确立公司债权转股权运作的具体规则和程序,奠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核心和精髓

把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通过资产管理公司中介,将债权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的股权,这不仅是最初国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基本动因,也是当前资产管理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活动。“债转股”作为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市场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离不开相应的法律保障。《条例》正是考虑到债权转股权工作的实际情况,用了较大篇幅着重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债权转股权运作的规则和基本程序,指导公司依法管理和处置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其一,明确公司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额度及资金来源。其二,确立债权转股权的基本程序。国家经贸委向资产管理公司推荐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名单,然后由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评审,制定债权转股权方案,并与企业签订“债转股”协议。其三,设立保障债权转股权实施的外部条件。例如,“债转股”的实施应当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应当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

价值取向之三:加强国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控制,防止因其经营管理失误而引起经济波动

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说,1999年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将达600家,涉及不良贷款总额4000亿元-5000亿元。[1]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规模之巨大。虽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尽早摆脱过多呆坏帐困扰,加快不良资产回收,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其在国内外的资信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减轻借贷企业的还贷压力,免除其还本付息的费用,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运行成本,摆脱现实困境。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涉及范围之广、经营金额之巨大,是我国以往经济改革中所少有的,一旦指挥失误或经营不善,必将引起不小的经济波动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条例》中加强了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控制。第一,公司的总裁、副总裁均由国务院任命,其高级管理人员须经人民银行审查任职资格。第二,公司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和额度由国务院确定,其与企业订立“债转股”方案和协议由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实施。第三,公司要按人民银行、财政部和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财务统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材料。

《条例》的出台,可以说是在总结、吸取我国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以来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然而,毋庸讳言,《条例》中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可能会影响《条例》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条例》全面分析,发现问题,弥补其不足,保障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存在的问题:从观念到机制之检讨

(一)《条例》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

从《条例》有关规定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性质应当属于国有独资公司。[2]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开展业务活动时,其首先应当是一个市场主体,其次才是应当接受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以及国务院的管理。然而《条例》却赋予资产管理公司过多的政策性色彩,忽略其首先是一个市场主体之事实。[3]固然,加强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控制与监管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波动。但是,如果政府对于一个企业上到人员任免、业务范围,下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处处以行政手段加以干涉,那么这个企业也就不称之为企业,而蜕变成为政府的下属机构而已。在《条例》中正是处处渗透着政府的干预思想,明显地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这一方面打消了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无权自主经营,它又如何“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呢?

(二)《条例》的实施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

首先,《条例》没有消除资产管理公司规避法律之嫌疑。从《条例》规定的债权转股权的内容可以发现,“债转股”就银行而言,是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的银行债权转化的股权,而非直接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4]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规避《商业银行法》第43条二款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另外,《条例》第14条规定,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资金来源包括: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部分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这不仅表明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在资金方面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显然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第4条一款、三款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明显地规避法律的行为,国家债权转股权方案从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不法性,而《条例》的出台显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条例》与现行《公司法》相抵触。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实质上是公司以债权向企业投资,取得企业的股份。然而,现行《公司法》第24、28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从立法技术角度而言,《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方式作出了明确列举,并没有包括债权这种出资方式,也就是说,除上述规定外不能再以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出资。这条规定反映了我国《公司法》贯彻的是严格法定资本制,目的在于防止股东虚假出资,确保公司设立时资本确定、充实。《条例》规定资产管理公司以债权向企业出资而取得企业的股权,无疑是对《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出资方式的突破,甚至可以说是对《公司法》法定资本制度的挑战。此外,《公司法》第12条二款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目前,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各为100亿元,而其实施债权转股权所涉及不良资产总额却已高达数千亿元,远远超出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可见,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迅猛发展之态势促使公司的运营与现行《公司法》产生了新的冲突。虽然《条例》第16条二款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不受本公司净资产额或者注册资本的比例限制。”但是,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并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5]无权适用《公司法》之特别规定;另一方面,《条例》是由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公司法》则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依据行政法规和规章不得与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法律相抵触之法理,试问《条例》又何以对抗《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而保障资产管理公司依法经营呢?

(三)《条例》中许多制度不健全,影响其效力地发挥

第一,《条例》的实施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在《条例》中,许多条款使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办理”、“由财政部制定”的字样。可是,正当资产管理公司大规模实施债权转股权运作,急需各类法律、法规规制和保障之时,这些与《条例》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却迟迟不见出台,由此造成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因无法可依而各行其是。

第二,《条例》中缺乏资产管理公司有效的退出机制。一方面,《条例》关于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机制的,仅有第21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企业股权,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境内资者转让,也可以由债转股企业依法回购”。这一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条例》中没有规定资产管理公司的存续期间,不符合国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的初衷,也不符合世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惯例。[6]

第三,《条例》缺乏对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活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不同,因此必须格外注意其内在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此提高公司工作效率,防止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然而,《条例》中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财政部根据不良贷款质量和情况,确定公司的经营目标,并进行考核和监督”的规定,显然过于单薄,不能适应公司开展大规模经营活动的需要,缺乏灵活性。

三、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之对策

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完善地法律规制是维护公司顺利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有必要针对《条例》之不足,有的放矢地提出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对策,使公司经营管理有法可依,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

(一)制定有别于《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的特别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具有明显的规避法律性,为了保障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必须在法律上赋予公司某些超越现行法律框架的特殊职能。然而,一方面,《条例》的立法层次较低,并且存在诸多不足,不可能优先于《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适用,有效地纠正资产管理公司的规避法律性;另一方面,如果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大规模修订,不仅工作量大、费时多,而且也不可能满足当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调整地急需。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尽早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将其作为《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的特别法,防止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冲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法律地位及其设立条件、程序。(2)资产管理公司不同于一般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职责。(3)规范公司资金来源和债权转股权的运作规则。(4)明确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对公司监管的各自职责范围。(5)确定公司的存续期间、退出机制和处置不良贷款形成的最终损失的解决方案。

(二)在金融资产管理立法中应当贯彻自愿、公平的原则

在金融资产管理立法中贯彻自愿、公平的原则,是市场经济对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资产管理公司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经营业务的有力保障。虽然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管理、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国家运用行政职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但是,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需要依赖民法、经济法等诸多法律部门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在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时,政府应当尊重债权人,即资产管理公司的意愿,不得以强迫命令的方式介入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或对其意思表示加以非法干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案及其协议必须建立在债权人与债务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双方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当是,为公司处理不良资产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到立法支持、政策引导、措施配套。

(三)修订现行《公司法》,变严格法定资本制为折衷资本制,允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债权出资

迄今为止,西方国家公司立法中形成了三种公司资本制度,即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7]我国《公司法》贯彻的是严格的法定资本制。由于法定资本制强调公司资本的确定,不变和维持原则,使得公司创立和公司成立后增资条件苛刻、程序繁琐,不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债权转股权工作的开展。随着《德国股份法》和《法国公司法》对法定资本制的修正,更富有灵活性的新的资本制度-折衷资本制,即在公司设立时仍然采用法定资本制,但公司章程可以授权董事会以发行新股的方式以补足资本总额的资本制度,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公司立法所采纳,成为新的立法趋势。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规定,公司可以将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货款取得的债权转为对借款企业的股权,违反了现行《公司法》的严格法定资本制的规定。那么,针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修改现行《公司法》中严格法定资本制为折衷资本制,确认债权出资形式,以消除现行《公司法》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之间矛盾,促进我国公司立法顺应世界公司立法的发展潮流,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其一,在《公司法》中规定,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或在公司进行非经营性增资时,均可以债权出资。其二,规定用作出资的债权应遵循真实性、安全性(具有担保)和比例性原则。其三,设置对债权出资引发危险的法定压缩或消除机制,如发起人以债权出资的应对债务人的偿付能力承担担保责任等。

(四)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配套规则,为公司的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操作难度大,仅仅依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的调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尽早完善与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相关的各项配套措施,以完备的制度促进和规范公司的经营活动。

首先,尽快制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如前所述,《条例》中包含诸多“具体办法由××制定”的条款,这些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相配套的措施,也正是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完善金融资产管理立法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加紧制定这些法规和规章,使之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相衔接。笔者认为,这些法规和规章应当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条例》、《金融监管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税收征管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状况考核细则》等。

其次,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加快资本市场的建立,带动投资体制发展。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银行和企业摆脱原有的风险,盘活资产,最大的问题则是把所有的风险都转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由此可见,评估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收购了多少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企业减轻了多少负担,关键在于这些不良资产有多少被成功盘活和变现。就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第一,在《金融资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向境内外投资者转让其实施“债转股”而持有的企业股权的条件、程序,规定公司的存续期间为8-10年。[8]第二,修订《证券法》的有关规定,适当开放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法人股、转配股和其发行的金融债券上市交易、流通的渠道。第三,在培养国民投资意识的同时,注重把社团法人、各种基金管理机构以及非公有经济塑造为独立的投资主体,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此外,规范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交易行为,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和债券上市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

再次,精心设计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资产回收率的必要条件,应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中规定员工报酬和激励机制的具体办法。报酬和激励机制应当遵循市场化、绩效化、货币化和公平性原则,坚持激励与风险约束并重,破除传统行政级别和平均主义,把公司效益与处理债务挂钩,把员工工资与资产处置额、回收率和变现率等指标挂钩,从而使员工有动力去追求回收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虽然国务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施行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立法的重大发展。但是,毋庸讳言,《条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显然很难有效地保障我国改革的新生事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顺利运营。因此,针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通过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各项配套措施等途径,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法,使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真正作到有法可依。

注释:

[1]许经勇:《债权转股权的深层思考》,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由财政部核拨,其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开展资产租赁、债权转股权、股票承销、发行金融债券等投资业务,并且设立监事会,可以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

[3]尽管在《条例》中,立法者试图给予资产管理公司一定的自,如其对国家经贸委推荐的企业进行独立评审,制定企业债权转股权方案,并与企业签订“债转股”协议,但该《条例》同时又规定,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由国家经贸委向资产管理公司推荐,公司与企业签订的债权转股权方案和协议由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可见,资产管理公司的自只是形式上的,实质上公司从设立时起就受到政府各方面干预,其经营是被动式运作。

[4]蒋大兴:《论债转股的法律困惑及其立法政策-兼谈国企改革的法观念》,载于《法学》2000年第7期。

[5]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是为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形成的资产,并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其主要经营目标,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

[6]《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的规定表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仅仅是政府为解决眼前国有银行呆坏账过多和国有企业债务危机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并且,以美国的清偿托管公司(RTC)为例,公司成立时(1989年8月)就被明确指定为暂时性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储蓄贷款协会的问题,其在五年多时间内完成历史使命于1995年底关闭。此外,1998年日本的过渡银行存续期也只是一年。

[7]参见石少侠著:《公司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137页。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会计工具

2014年10月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财政部未来将指导企业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使管理会计重新受到学者和实务界的关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自成立起就担负着“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在处理不良资产、稳定经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AMC开始探索商业化转型道路,开启了全面商业化时代,在资产规模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近年来,AMC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未来发展战略使其对决策和管理信息有更多需求。管理会计是基于战略、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商业运营等层面提供企业所需信息的信息系统,将其应用于AMC将极大满足其信息需求[1-2],本文在分析管理会计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AMC应用管理会计的建议。

一、AMC发展历程、机遇和挑战

(一)AMC发展历程

1999年,为应对亚洲经济危机,化解金融风险,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长城和中国东方四家AMC,分别对口接收、管理和处置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国有金融不良贷款,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商业银行改制和上市。多年来,AMC一直以“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不断学习、完善和创新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路径。2006年末,AMC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银行和国企改革发展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发挥了“稳定器”和“安全网”作用。2007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将“不失时机地推进AMC改革”。2008年,财政部提出“一司一策、多元发展、成熟一家、改革一家”的原则,逐步通过股改、引战、上市“三部曲”,最终将AMC发展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目前,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已经完成股改、引战和上市,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的股改方案已于2015年9月正式获得批复,下一步将展开引战和上市工作。虽然四家AMC发展步伐不完全一致,但四家AMC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将是集资产经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为一体的,拥有多种金融平台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

(二)AMC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居民财富增加等外部环境给AMC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宏观经济形势的震荡、未来的发展战略也给AMC提出挑战。

1.机遇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和非金融业的不良资产势必有所增加。对于有逆周期金融功能的AMC而言,不良资产的增加无疑为其创造了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的相关业务,同时也给AMC提供了资产经营和管理的机会。其次,国务院于2015年9月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未来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原则,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这加速了企业并购重组的进程,给AMC带来巨大的并购重组市场资源。AMC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产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将为AMC的资产经营业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3]。最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财富水平显著提升,利率的不断降低,降低了居民对银行存款兴趣,财富管理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4]。这也为AMC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带来了发展机遇。

2.挑战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叠加的阶段,经济的放缓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还款能力,也增加了AMC的信用风险;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扩张使银行业出现的流动性异常、金融脱媒、监管趋严等严重影响了AMC的融资能力,加大了AMC的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等使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使AMC面临着融资成本上升的风险,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将使利率的变动更加频繁,增加了AMC的利率风险;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的成功上市,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股改方案的批复及下一步引战和上市的战略规划意味着未来四家AMC资产规模、业务模式将更加趋同,与此同时,地方AMC也将成立,这些都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四家AMC已经拥有多家平台公司,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是通过多家平台公司的协同作用,降低集团的经营成本,同时获得更多的协同收益,进而增加集团的整个竞争实力,这也是平台公司存在的关键原因。AMC旗下的平台公司业务差异较大,分布区域较为广泛,这势必增加集团整体的管理难度,如何使AMC发挥最大限度的协同作用,形成“大而不倒”的金融控股集团将是AMC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AMC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管理会计是AMC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重要工具

20世纪以来,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越来越重视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判断和分析,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它是管理会计的延伸,除了关注企业内部的决策和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更加重视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5]。近年来经济的全球化加大了我国经济环境的预测难度,特别是经济新常态、改革红利的释放,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民财富增长等都为金融AMC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经济形势的震荡幅度加大、利率市场化、行业竞争趋紧、监管趋紧等也给AMC带来了巨大挑战。处于金融行业的AMC对外部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如何分析和应对AMC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将为AMC提供决策和管理控制的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关注将有助于AMC及时把握和分析AMC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制定战略以应对外部经营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管理会计有助于AMC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从风险管理构成要素来看,管理会计的应用对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对经营业务事项的分析和数据支持为目标设定、风险项目识别和风险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服务。如管理会计可以通过资本预算中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6],进而提前为风险项目识别提供信息。风险评估需要的经营数据和定量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均可由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7]。管理会计信息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的信息本质也可以为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信息与沟通提供信息传递渠道和平台。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三)管理会计可以提升AMC的管理控制水平

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平衡计分卡是企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1992年,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进一步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通过指标将战略转化为集团的战略执行语言,以战略为最终目标分配企业资源,指导员工各项工作,保证集团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控制水平[8]。一方面,平衡计分卡可以保证战略在集团的一致性。战略地图是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平衡计分卡的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战略执行工具。战略地图延续平衡计分卡的四维度指标,提出战略要平衡长短财务目标之间的矛盾、要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目标之间的矛盾、战略包括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关键流程等原则。战略地图以指标分解的方式将抽象的战略转变为形象的指标体系,而这些指标体系更容易在集团内部传递,保证了集团总部制定的战略在整个集团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平衡计分卡可以保证AMC战略得到有效执行。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应该通过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指标来描述公司战略,使员工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公司的战略密切相关。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平衡计分卡将四维度指标体系与业绩评价及薪酬结合起来,通过员工激励保证了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将管理会计引入AMC,将提高公司的管理控制水平,并最终提升AMC的协同水平。

(四)应用管理会计是AMC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准备

AMC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布局国际化发展战略,均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均持有香港主要的非银行金融业务牌照,主要从事固定收益、股权投资以及资产管理业务,为集团在香港市场发债提供便利,并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未来AMC将更多地参与国际并购和国际投融资业务,实施国际化经营。虽然拓展国际化业务将有助于AMC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但是势必要与国外金融机构展开竞争,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国外的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成熟,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AMC要在国际舞台上一展身手,势必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无疑,管理会计可以有效地提升AMC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首先,管理会计有助于AMC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战略管理会计将有助于AMC认识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确定长期发展战略,构建核心竞争力[9]。其次,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AMC经营成本。管理会计最基础的研究领域就是成本费用控制,其标准成本管理与差异分析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与责任中心会计都是成本控制最有效的工具。最后,管理会计的决策工具将有助于提高AMC的决策效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多维度分析方法为工具,综合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收集的信息,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有效地提升公司的决策效率。因此,将管理会计应用于AMC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

三、AMC应用管理会计的建议

(一)为管理会计提供更好的制度支持

公司的体制和管理会计发挥作用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充满活力和有完善市场机制的公司才可以使管理会计得到最大应用。促进公司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就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使公司做到明晰产权、明确权责、科学管理、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司的内部环境,使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在公司中充分发挥。因此,AMC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中国长城和中国东方正在股改进程中,可以结合“股改”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司“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将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加入到公司的体制改革中,使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在公司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公司管理层是否重视管理会计是其能否在公司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AMC须通过宣传等手段使公司从上到下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决策、经营管理和提升企业价值方面的重要性,使公司各层领导亲自推动,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总部和下级公司上下协同,设计出适合AMC的管理会计体系,层层严格执行管理会计实施方案。

(三)提高员工在管理会计方面的技能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涉及到公司的多个部门,要促进管理会计落地于AMC,就必须要有一支管理会计技能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因此,AMC要加强对员工管理会计知识的普及,定期就财政部的管理会计文件组织员工学习,并鼓励员工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选择并创新适合AMC的管理会计工具,从而提高管理会计在AMC的应用水平。

(四)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软件

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是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企业管理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信息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解决公司中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10]。鉴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应该尽快提高AMC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引入SAP、Oracle或ERP等信息管理软件,全面提升AMC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作者:董红晔 单位: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参考文献:

[1]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7):8-13.

[2]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会计研究,2008(9):3-9.

[3]丁宁,陈志勇,陈雯雯.新常态下金融AMC主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金融,2015(9):42-46.

[4]钟湄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新发展[J].中国金融,2015(18):91-92.

[5]董红晔.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5):12-14.

[6]吴大军.管理会计(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09-120.

[7]袁洋,侯巧玲.金融控股集团并表管理实践效果检验——基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4(7):3-7.

[8]刘俊勇.化战略为预算——基于战略地图的预算编制[J].中国总会计师,2006(6):45-47.

[9]甘永生.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内容体系构建初探[J].会计之友,2004(9):29-31.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现状;优化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主要负责公司资产的回收、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减少企业的发展损失。但是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资产处置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怎样应用市场营销来实现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有效发展成为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文章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对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市场营销问题进行探讨。

一、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应用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是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和金融信用资本本身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特点,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机制,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金融资产管理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预期资金目标管理。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市场营销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变化使得其也开始结合市场发展来调整自己的经营发展方式。企业金融资本发展呈现出更多样的形式,企业金融资本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化、灵活化。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了以市场为基本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了解市场经济需求结构、资金情况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第二,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没有建立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导致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在业务的拓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上滞后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需求。市场营销在金融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分析发现、选择、利用有利的市场环境发展金融业,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一)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的普遍性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市场营销具体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要,进而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商务性活动。金融资产管理具体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营销组合和营销管理。首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会应用有效的市场管理手段来进行资产的管理。其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资产大多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在应用有效的手段调节之后可以将闲置的资产转变为有效的资产,满足不同客户对资产的需要。最后,金融资产管理中的资产处置充分体现了市场营销的内容,在具体操作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市场营销的发展要求进行。

(二)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的特殊性

第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营销盈利性不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发展具有鲜明的政策性特点,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收集不受个人意志决定,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制定是按照账面值进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不具有盈利性的特点,营销发展目标是加快对资产的处置效率,尽快回收资金,进而减少企业的发展损失。第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营销不是针对产品消费的营销,而是针对股权、债券的营销。在具体的营销操作中存在定价困难、阶段性工作繁多和发展周期长的特点。第三,金融资产管理营销是对不良资产的营销,产品的资质性不理想。

三、现阶段我国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理念属于简单推销层面,没有体现现代营销理念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资产管理公司市场营销处于一种推销阶段,在营销的过程中没有将投资者作为市场营销的中心,在具体的营销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营销发展局限在自身资产状况上,在产品的营销上缺乏对投资者市场需求的考虑,导致资产管理公司开发的营销产品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第二,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营销过度关注资产价值回收的最大化实现,没有充分关注投资者的个人利益。

(二)金融资产调查力度不够,金融资产管理市场营销发展缺乏

信息的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营销的发展起点是资产的调查,而不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需求的调查。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开展了对资产的尽职调查工作,资产尽职调查发展的纵深度不够,资产调查分析缺乏完善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三)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不够专业化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在资产处置的时候虽然对一些地区的处置项目和行业资产需求进行了调查,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工作。但是从总体上,金融资产管理市场调研是处置一线人员分散化完成的。调查研究的范围有限,且调研信息来源渠道少,导致市场营销调研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专业性不够。

(四)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包装重组工作不完善,应用的产品策略单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对资产进行处置的时候,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对人的吸引力,在不同程度上对资产重组、包装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是,从总体上看,金融资产管理产品策略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第一,资产分析、投资完善、资产证券化等资产包装重组工作效果不理想。第二,资产重组、包装和处置等在资产处置中的作用不突出,缺乏技术的支持。

(五)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系统不完善

不良金融资产评估系统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评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在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下,金融资产管理无法充分了解债务人的资产情况。第二,资产评估机构缺乏经验。第三,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没有形成。

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的完善策略

(一)强化资产管理的市场营销理念

金融资产管理市场营销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是缺乏系统化、正确化的市场营销理念指导体系。为此,想要提升金融资产管理市场营销的有效性需要金融资产企业加强对国内外先进营销理念发展情况的把握,在资产管理市场营销发展中充分关注投资者的需求。在强化资产管理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同时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管理将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营销工作和资产处置工作结合。第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从战略角度上分析投资者市场需求对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投资者需求的关注来提升金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第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大对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研究力度,结合公司的发展实际建立统一化、高效化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

(二)建立金融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促进信息的有效交流共享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尽职调查工作,加强对已经收购资产地理位置信息、资产发展规模、产品性能的动态化跟踪管理。想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扩大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通过政府、员工私人关系等渠道来获得金融资产管理的市场需求信息。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需要加强和各个会计事务所、行业协会、工商联、产权交易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交流,应用各种报刊媒体来获得公司发展的数据信息。第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有选择、有策略的和一些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潜在投资者加强联系,从而在资产管理的时候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资料。第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内部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加强企业营销人员、基层处置人员之间的工作联系,并在信息共享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开发投资者需求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各个数据库的应用及时管理、维护、分析、记录、积累和市场营销相关的信息。

(三)应用专业化的市场细分手段进行金融资产的营销管理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在资产尽职调查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专业化的金融资产管理营销方式,实现对市场的细分。第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结合投资者的地理位置来进行营销管理细分。针对不同投资者、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规划等方面差异对金融不良资产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营销管理方式。第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结合投资者的行业特点进行市场营销的细分。第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结合投资者所有者性质来对市场营销进行细分。

(四)应用多种资产包装重组的手段

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实力较弱的问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资产分拆出售。对于一些没有完成的施工工程可以进行投资的再完善,从而有效提升资产的市场回收、再利用价值。

(五)完善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系统,应用综合性的多种定价策略

开展营销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对不良资产的评估经验和方法来完善金融管理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并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探索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国情需要的适合不良金融资产特色的资产价值评估系统。在金融资产管理上,企业可以应用一些公开化、市场化的处置方式,提升资产定价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系统需要对一些价值容易被评估的中小额资产进行标价出售,利用时点的差别价格策略来引导投资者的决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压力,保证不良资产价值的不保值。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方式来解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问题,通过强化资产管理的市场营销理念、建立金融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完善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系统等来方式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营销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是金融体制改革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推进商业化转型提出相关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商业化转型 现实基础 挑战 建议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必要性

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至今,以政策性方式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建国以来所产生的数万亿元不良资产,对不良资产实施商业化收购,取得了不良资产处置的规模效应,也为国家处置巨额金融不良资产积累了初步经验。随着不良资产处置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政策性不良资产已基本处置完毕,甚至各省个别办事处因所剩损失类资产无多大变现价值而面临业务经营难以为继的困境,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改革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具备的现实基础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具备了商业化转型的良好内部条件

1.多年的资产管理与处置实践使之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在多年处置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在业务创新、内控建设、国际合作、国企改革、资本金流动性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比较优势,积累了丰富的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业务运作和风险防范机制;另外,通过与国际上一些投行的合作,掌握了国际上先进的资产处置手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资产处置技术和手段。同时,培养了一只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化队伍。这支队伍知识结构较合理,实践经验较丰富,为公司拓展商业化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应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从而为其商业化转型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2.具有与商业银行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

作为从国有商业银行“母体”中脱胎而生的企业,与“母体”银行具有历史渊源关系,易于得到“母体”银行按照市场化方式和互利合作的原则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寻找市场资源,拓展业务领域。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综合经营的趋势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主流。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资产市场正逐渐发育成熟,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综合性非银行金融业务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基金、信托理财以及房地产成为居民投资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整合上市以及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意愿强烈,为IPO、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带来了商机。此外,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正日趋完善,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体系正逐步发展,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巨额挂账亏损引发的挑战

由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采取以账面价值进行等额收购的方式,先天决定了其政策性亏损的必然性。由于最初接收的不良资产背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以及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冰棍效应”,再考虑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每年应归还的央行再贷款利息和所发行金融债券利息,以及自身的经营和运行成本,最终损失仍将是一个巨大数额。虽然国家规定了这一损失“由财政部提出解决方案,报国务院批准执行”,但这一规定是基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化的前提,如果进行商业化转型,其最终巨额亏损的弥补问题必须设计一套符合现实、积极稳妥的解决方案

(二)股权结构问题引发的转型后生存压力的挑战

当初,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国家为唯一出资人。公司受政府委托,接受管理、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产权结构是国有独资,主要采取行政型治理,与公司政策性机构性质和承担政策性业务相适应。商业化转型后,公司治理要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市场上求生存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初期,自然失去了国家既给政策又给资源的这张“护身符”,而且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况且当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财务政策还有待配套。同时,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投入,已建立或拟建立的业务平台缺乏资金的支撑,满足不了商业化转型发展的需求。

(三)现行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商业化转型的挑战

经营管理行政化特征明显,控制机制效率不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权力高度集中于公司总部。总裁对公司各部门和办事处通过行政命令授予具体业务权限,办事处通过对所属各部门转授权开展业务营运。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内部管理层级多,审批环节繁杂,耗时长、效能低,不利于分清责任主体;另一方面,不分地区和风险程度,完全按资产损失额度大小转授权的“一刀切”管理模式,对经济较发达、自身管理较好、回现量较大的办事处授权额度明显偏小,影响其处置效率,不能调动处置的积极性;反之,对个别管理松懈、面临风险较大的办事处则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四、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多种途径化解沉重历史包袱

对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形成的超过万亿元的挂账损失,仅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未来商业化业务的利润来逐年冲销是不现实的。在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终结后,国家应在严格进行审计和确定损失的前提下,尽快研究既能防范道德风险、又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轻装上阵的清算和分担方案。从目前情况看,可考虑采取将金融机构所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转为股权、引入看好其发展前景的战略投资者事前承担部分损失、自身未来商业化业务利润冲销等多种途径来分担,不足部分由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呆账核销等方式予以最终解决。同时,延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债券偿还期限,对央行再贷款适时进行停息处理,以切实减轻商业化转型过程中的财务压力,帮助其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引进包括汇金公司、原母体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境外资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元化投资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业务整合和股权整合,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切实解决其股权结构单一的问题,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和制衡。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转型战略和发展规划,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渠道,完善符合市场规律、激励约束相容的业绩评价机制、风险控制机制、薪酬机制、决策机制,培育特色鲜明、凝聚人心的公司文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最终能否成功,关键还是要看其自身能否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不断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快速提升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未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积极利用已初步搭建的平台,充分发挥总部、分支机构、平台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在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的前提下,将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与银行信贷、证券承销、责任保险、信托理财、投资咨询、资信评级、财务顾问、金融租赁等其他金融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开发设计基于不同风险和收益水平的结构化产品,逐步变资产经营为资本运营,使业务链真正转化为价值最大化链。在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转型后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应着眼长远,谋划布局,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业务准备和人才准备,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湛.我国AMC商业化转型策略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4).

[2]朱志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与发展问题探析.商业研究.2006(17).

[3]黄金老.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及前景.国际金融研究.1999(11).

[4]李超,邵伏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和发展.金融研究.2006(04).

[5]李作胜.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系.2005.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改革 发展

一、现阶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2000年版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特定使命的特征,以及较为宽泛业务范围的功能特征,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银行管理上的不足。现阶段,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极大的阻碍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如下:

1.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环境不理想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发展环境,以至于资产管理公司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首先,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新起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中,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社会的支持度不高,甚至在金融业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其次,由于信用环境的诚信度不高,从而导致逃费债现象的频繁发生,以至于对资产处置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再次,由于法律制度的欠缺,导致不良资产得不到有效的法律管理与保障。最后,在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市场,从而导致从业人员的水平差异对市场的深度没能准确的把握认识,以至于资产管理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缺少有利的市场竞争机制。

2.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发展压力大

在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至于资产管理公司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压力持续的加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接受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仔细的调查,因此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例如:法律手续不全或法律文件不齐全等,因此,公司在对其经营的过程中压力也随之加大。其次,是在“债转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项目实施状况普遍不好。其主要原因有:首先,个别企业不具备债转股得条件,而享受政策“球”;其次,部分债转股企业存在“重减债,轻转制”等现象;最后,法人股尚不能上市交易,从而无法直接转入股权。

3.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定位和主业可持续性不确定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中,没有明确的定位,从而导致在目前的经营中,无法做到使公司政策性管理体制与市场化处置手段相匹配。虽然不良资产可作为资产公司的主业,但因经济周期,不良资产也有其本身的市场规律,因此,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主业和改变盈利模式,成为各个资产管理公司今后市场化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另外,政策性业务和管理体制的习惯思维束缚着资产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突破,与此同时,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明确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公司队伍的稳定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途径

当前,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波动比较大,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从而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国家不断推进金融改革的今天,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一支队伍能够顺利时代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必须走改革之路。笔者认为其改革方向主要有:

1.建立完善的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在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中,应建立完善的政策性业务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主要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完善的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仅能够对不良资产的政策性进行有力的处置,同时,还能较好的解决之前资产管理公司所遗留下的问题。其次,在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以收购、管理与处置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为目标,不仅有效的防范了金融风险,同时还维护了金融的稳定。最后,在完善的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还具有保全国有资产、支持国企改革的作用。因此,该公司的成功建立,将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向现资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扩展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范围

在扩大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就必须扩大资产管理公司,从而使其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拥有处置方式的选择权。主要包括:收购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接受有关机构委托处置不良资产,受监管部门委托接管陷入经验危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配合调查高管层的民事与刑事责任,以及接受非国有金融机构委托进行债权管理和回收等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不良资产的定价以及处置上,从而真正的发挥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

3.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在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面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很多人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因此,为避免因公司的员工对不良贷款的不正当处置而产生道德风险,就要求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制定严格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其中主要包括:首先,要建立完善对不良资产的市场评估,使公司能够对其有个准确的了解。其次,在市场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并依据其工作效率进行奖励或惩罚。再次,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内控制度。最后,完善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按照相应的规定,定期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资产回收、处置等状况进行如实的披露,有利地推动了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以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4.培育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培育资产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首先,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处置的过程中,就要求资产管理公司能够不断的培养且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技能。使其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要不断地积累学习不良资产的处置经验,同时,能够结合着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处置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形成该资产管理公司所独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技能。再次,资产管理公司应对企业的控制权市场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介入到债转股企业的公司治理中,最后,在培育资产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人才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就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广泛的招揽人才,不断的扩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使其能够在公司今后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的转变,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就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本身,能够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创新业务模式,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招聘来吸引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使其能够更好的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和服务,为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高英,何钧.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行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及评价[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孙波,刘世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定位及其业务创新――兼论加入WTO之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0,(10).

[3]梁冰,姜志宇.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2005,(19).

[4]那洪生.许国新.黄丽新.杨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的分析与对策――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驻哈尔滨办事处的专题调研[J].黑龙江金融, 2007,(10).

[5]肖铖,姚德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5,(02).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活动,依法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各自的法定职责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公司的设立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由财政部核拨。

第六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

第七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分支机构,须经财政部同意,并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

第八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总裁1人、副总裁若干人。总裁、副总裁由国务院任命。总裁对外代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使职权,负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任职资格。

第九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事会的组成、职责和工作程序,依照《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执行。

第十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收购的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内,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时,可以从事下列业务活动:

(一)追偿债务;

(二)对所收购的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

(三)债权转股权,并对企业阶段性持股;

(四)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

(五)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

(六)财务及法律咨询,资产及项目评估;

(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活动。

第三章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额度及资金来源

第十一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范围和额度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超出确定的范围或者额度收购的,须经国务院专项审批。

第十二条在国务院确定的额度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账面价值收购有关贷款本金和相对应的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对未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实行无偿划转。

第十三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贷款后,即取得原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各项权利。原借款合同的债务人、担保人及有关当事人应当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十四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贷款的资金来源包括:

(一)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部分再贷款;

(二)发行金融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划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固定利率,年利率为2.25%。

第十五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审批。

第四章债权转股权

第十六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将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取得的债权转为对借款企业的股权。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不受本公司净资产额或者注册资本的比例限制。

第十七条实施债权转股权,应当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有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第十八条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推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被推荐的企业进行独立评审,制定企业债权转股权的方案并与企业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债权转股权的方案和协议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管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帮助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

第二十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转股权后,作为企业的股东,可以派员参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第二十一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企业股权,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境内外投资者转让,也可以由债权转股权企业依法回购。

第二十二条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企业产权变更等有关登记。

第二十三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

第五章公司的经营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

财政部根据不良贷款质量的情况,确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的经营目标,并进行考核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根据不良贷款的特点,制定经营方针和有关措施,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二十六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运作。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资产,主要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因债务人破产等原因得不到清偿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处理。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制定。

第二十七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会计、资产评估和法律服务等资格的中介机构协助开展业务。

第二十八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免交在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承接、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业务活动中的税收。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免交工商登记注册费等行政性收费。

第二十九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财务、统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十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聘请财政部认可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年度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章公司的终止和清算

第三十一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终止时,由财政部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转型;发展

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额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在新形势依照国内外经济以及金融环境的变化创新公司的发展模式,更新理念,寻求一种可以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

早在1999年,为了应对亚洲经济金融危机,帮助国内各个企业摆脱改革的困境,党中央寿险在国内创立了东方、长城、华融以及信达私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用于处理国家商业银行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资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时至今日,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当初的历史使命,促进了国有银行的改革发展,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减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冲击。在这期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实现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推进了实施债转股,使得国有企业摆脱了改革困境。通过政策性的破产、债转股以及债务重组等当事,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并且使国有企业在技术方面得到更大的进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确处理了各类不良资产,支持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比如,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以商业化形式收购了大约7791亿元的不良贷款,并且接受了国有银行中的不良贷款1.4万亿元,这方面的改革为促进国有企业的商业化转变和改革提供了发展基础。到2006年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完全完成了财政部为其制定的各项目标考核责任机制。

最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得以成功的托管了各类危机企业,减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各类不良影响。比如,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按金融机构的改革要求,得以成功托管了多加危机金融机构,化解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2004年起,大约三年的时间,华融公司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整体托管了德隆系企业,对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十三家金融机构进行停业整顿和重组处置,按照“边化解、变处置、边重组、边发展”的整体思路,化解了德隆危机,使企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

金融业中存在的巨额的不良资产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的基础。在2006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理之后,在自身的发展方面遇到了不良资产市场供给不足,不良资产减少的生存困境,为了适应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转变传统的不良资产管理处理模式,提高不良资产处理技术的专业化水平,以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不良资产的综合性途径。为此,近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不断探索自身的发展途径,积累业务经验,锻炼专业化人才队伍,实现自身的发展转型。现阶段,华融公司正在按照一司一策的方式推进公司的股份制改革,而信达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转型发展的目的在于顺应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不断顺应公司自身业务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从世界的角度分析,世界的经济格局正发生各种新的变化,这些都成为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依据,为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向业务拓展更加专业化、资本集中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综合性方向转型。比如,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不仅要积极合作而且要相互竞争,从而使得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最后通过操作程序以及管理模式的一致性,进而有效的控制决策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顺利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必须首先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金融资产公司办事处的经营职能,办事处作为成文效益的主体,是公司的利润中心,加之,金融资产公司的各地办事处在资源、人才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支持,为此,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实行差异性的发展战略,以构建办事处的业务平台体系,进而不断提升办事处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经营发展格局。

其次,不断强化总公司一级法人的经营和调控职能,现阶段,公司总部的重要职能是负责公司的经营运作、战略管理、财务控制以及人事管理,为此,需要增加公司总部机构的改革,将公司总部由单纯的管理职能转化为经营管理职能,特别是在处理各种不良资产以及资本金、和业务的处理方面,必须发挥公司总部的整体组织作用,强化整体的企业理念。

再次,进一步增强办事处的经营职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运营运作平台,它是公司的控制利润中心,并且通过自己的资源以及人才等时机情况,制定各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以建构诸如金融服务公司平台,委托平台以及投资管理业务平台等,以此不断提高办事处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坚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推进公司的股份制改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一方面可以吸引电信、石化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并且与其结合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让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可以相互融合,最后实现强强联合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境外的金融机构,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企业由于受政府的影响较少,在金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更多的管理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成为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功转型发展的借鉴,而且可以使我国金融资产公司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遵守国际规则,提高公司的国际综合竞争实力。

结语:

现阶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策性资产的处理完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转型的必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转型对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金融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都具有重要影响。(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肖铖,姚德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5(02)

[2]徐进前,肖丁玲.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路径和建议[J].中国金融.2007(23)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9篇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业务的特点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殊历史背景下成立的一种特殊金融机构,其在运营中始终围绕着国家赋予的三大使命:化解金融风险、保全国有资产、支持国企改革。其独特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使之在会计处理上都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

(一)会计核算内容的特殊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核算的都是从各大银行剥离的大量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具有流动性差、回收困难且形成时间较长等特性,所以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不仅积极运用了债务追偿、折扣削债等常规资产处方式的同时,还大胆采用了对冲拉直、打包处置、债转股、证券资本化、信托等多种资产处置方式,不同的处置方式都对应有其固定的账务处理方法。如债转股就是参照着债务重组的原则进行核算,而对证券化资产业务进行表内或表外处理,主要取决于证券资本化资产是被当做“真实出售”处理还是担保融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财务报表的核算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 由于其核算内容的特殊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科目主要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备查财簿,而一般的财务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在资产管理公司财务会计的明细科目相对较少,而且比一般财务会计明细科目多了许多专业科目,如:购入贷款、待处置贷款、贷款余额准备、向人民银行再贷款、待处置资产、抵押及质押品、代保管物品等。

(四)具体业务处理过程的不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按原值收回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从形态上将其划分为债券类资产、股权类资产以及物权和实物类资产,针对不同的资产再通过催收、打包处置、债务重组、装让、资产置换等方式尽可能的收回不良资产的现实价值。而一般企业就是购买原材料,经生产加工成产成品,最后销售给顾客。

(五)信息披露的严格化 处置不良资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金融工程,体现了高度的组织分工,选用不同的处置方式还会涉及不同的经济实体,处置方式的复杂性也涉及到了信息的披露,如何充分、真实的披露处置不良资产的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监管者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要求。所以,资产管理里公司的财务报表需要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披露。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有很多方式:积极催收、债券出售、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在上述诸多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中,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可以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会计处理方面更是各具特色:

(一)债转股的会计处理一是债转股会计核算的原则。债转股实质是一种债务重组,是债权人的债权变成股权的过程。债转股发生在企业发展的特定时期,而债权人又是特定的资产管理公司,因此其会计处理有其特殊性,不仅应参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来处理,同时也要参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的相关规定。债转股的会计核算:资产公司接受不良贷款时的核算,为全面反应不良贷款的处理情况,资产公司对购买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按“原值”入账,并分别列入“收购贷款本金”、“收购贷款应收利息”。考虑到资产公司收购的不良贷款并非全额债转股,“原值”与收购价之间的差额作为“收购贷款呆账准备金”、“收购贷款坏账准备金”处理。

[例1]某资产公司购入某商业银行一批不良贷款,该批贷款的本金账面价值为59400万元(贷款本金60000万元,已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600万元),应收利息账面价值14925万元(应收利息15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金75万元),共计74325万元,资产公司3年内分批付款。会计处理:

借:收购贷款本金60000

收购贷款应收利息15000

贷:收购贷款呆帐准备金600

收购贷款坏账准备金75

长期应付款74325

债转股时的核算:转股日的会计处理,资产公司应按协议投资额作为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冲减转股贷款本息“原值”,同时将转股贷款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作为递延债转股损益,在转股存续期内平均摊销。

[例2]假设例1中的不良贷款有本金40000万元及其应收利息10000万元按照1:1的比例转为对企业的投资,占企业70%的股权,约定3年内由企业自身回购,资产公司会计处理:

借:长期投资50000

贷:收购贷款本金40000

收购贷款应收利息10000

同时,

借:收购贷款呆帐准备金400

收购贷款坏账准备金50

贷:递延债转股损益450

3年内,每年将450÷3=150万元转作收益

借:递延债转股损益150

贷:债转股损益150

资产公司持股阶段投资损益的核算,由于转股后资产公司占企业股权通常超过 50%。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的规定,资产公司理应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损益。

[例3]如果企业第一年实现净利润2000万,则资产公司的权益为2000×70%=1400(万元),会计处理:

借:长期投资 1400

贷:投资收益 1400

资产公司退出股权的核算,资产公司是阶段性持股机构,对企业持股不是目的,最终要退出企业股权。资产公司退出股权的方式很多,如将企业股权转让给原企业 (由企业自身回购 )将股权上市转让、拍卖、证券化等,但目前主要采取前两种方式。资产公司一般是分期分批退出股权,股权回购价格有三种:原始价值、退出日的市价、股权的账面价值。资产公司退出股权的方式、时期、回购价值等均应在债转股协议中明确。

[例4]接上例,如果债转股协议载明以市价退出,从第2年每年由企业收购25000万元资产公司股权,该股权当时市价为30000万元,资产公司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长期投资 25000

投资收益 5000

(二)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持有的流动性不强,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重组,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产品。其业务流程为:组建资产池――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V)――把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增级――信用评级――发行证券。其中,设立SPV和将资产出售给SPV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性质(真实销售或担保融资),从而带来不同的财务后果(表内或表外融资)。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基本会计问题有: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

(1)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关键是,发起人把该项交易视同销售(表内处理)还是作为担保融资(表外处理),不同的处理对会计报表影响不同,如表1:

目前主要有三种会计确认方法: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后续涉入法。风险报酬分析法是以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作为确认真实销售的标准,转移则视为销售,否则视为担保融资。金融综合分析法以资产控制权是否实质转移作为确认真实销售的标准,转移则视为销售,否则视为担保融资。后续涉入法运用了“部分销售”的思想,只要转让方对被转让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存在任何后续涉入,与此相关的这部分资产作为担保融资处理,而不涉及后续涉入的那部分资产作销售处理。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等规定的颁布,我国对于“真实销售”的会计处理原则进入了风险报酬分析法为基础,金融合成分析法为补充的阶段。

(2)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如何对发起人因资产证券化交易所获得的新的资产和负债,以及所保留的资产或负债以及损益进行计量,是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的难题。根据金融合成分析法,证券化资产真实销售以后,发起人新增的、且与资产证券化交易有直接关系的资产和负债,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初始计量。对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确认,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均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也采纳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的标准。

(3)资产证券化的会计披露。资产证券化交易中,需要通过设立SPV(特殊目的载体)来实现法律和会计上的“真实销售”,实现其法律上的“破产隔离”和会计上的“移表”的作用。而SPV是否属于发起人的合并报表范围,是能够实现会计上“移表”作用的关键。如果特别目的载体被视为发起人的子公司,那么,就应被纳入发起人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范围。这时,分别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发起人和特别目的载体,将被视为一个经济实体;两者之间的交易将成为经济实体的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作抵消处理。其结果是,不管发起人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真实销售处理,还是作为有担保的融资处理,对合并报表结果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将与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我国目前尚未对SPV合并问题制定特殊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规定的合并范围也是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因此我国对于SPV的合并要求与其他子公司是没有区别的。

三、我国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处理的比较

通过和欧美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对比,分析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执行新准则的会计处理特点。

(一)美国 购入贷款时,公司初始确认为“持有可投资”、“持有可出售”。持有可投资类按摊余成本计量,还要进行减值测试。持有可出售类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账面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购入与贷款有关的证券,公司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其中,其他综合收益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类项目。抵债资产,公司以“拥有房地产”、“取得的资产”等项目列示,初始按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计量,后续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

(二)欧盟购入贷款时,一般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该类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少数欧盟投行将部分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不良贷款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或是计入“货款和应收款项”,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抵债的非金融资产,多将其作为持有待售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项目,初始以当日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公允价值和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之间较低者计量;后续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中较低者计量,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三)中国购入债权类资产时,资产公司应根据持有的目的和意图,在初始确认时一般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少数划分为 “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并按照相关准则对其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购入股权类资产,如果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分为两类:该股权类资产符合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的,应当将其作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处理;该类资产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如果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股权类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根据持有股权的意图和目的,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收购的物权或事物类资产,符合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的,应当作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处理,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孰低计量,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资产的属性,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相关准则处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欧美公司将购入的贷款或是以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多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少数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几乎没有;而在我国多数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少数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面临的会计挑战

从1999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到今天,已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发展。尽管资产管理公司对政策性不良贷款处置的历史使命已接近尾声,但资产管理公司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在最初确定的十年期限即将结束之时,资产管理公司纷纷改制转型,踏了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2010年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无疑对市场会有巨大影响。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更偏重政策性国有资产的处置,而原有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更趋向商业化转型。国际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发展模式:韩国模式――转型为商业性综合资产管理公司,瑞典模式――转型为投资银行。国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模式,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最终还要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符合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转型模式。随着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会计方面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一)改革与资本运行难 现行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基本面(盈利模式、现金流和发展预期),由内及外的修炼不够,难以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革及资本运行。

(二)历史包袱沉重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各自的注册资本金只有100亿元,而他们却按账面价值收购了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这些资金全部来自央行的再贷款和财政部担保的债券发行。这些都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包袱。这些包袱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三)税收存在问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享受了国家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以不良资产处置的税收为例,凡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的银行剥离下来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税收,均是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优惠的。而对比其他的资产管理公司,他们的处置成本显然低很多。而转型之后,势必这种优惠都会取消,同时在营业中的各种风险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自己承担。

可见,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管是转为商业性综合资产管理公司抑或是投资银行,财务会计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经验,努力寻找适合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会计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德福:《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2]周兆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3]朱琳:《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若干会计问题探讨》,《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1期。

金融资产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国有金融资产 治理结构 董事会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9-050-0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政府为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目标而实行宏观调控,最有效的方式是拥有或控制金融业。1970年,在发达国家,政府拥有或控制的10大银行的资产占据了银行业资产的4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的同一指标为60%左右。因此管理好国有金融资产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方式因一国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国家发展目标的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说,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国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由财政部行使,少数国家由作为监管者的中央银行行使。其中新加坡的淡马锡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很成功,对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非常有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管理经验

(一)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公司简介

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公司是在1974年6月根据《新加坡公司法》组建的一家国有独资控股公司。当初拥有31.8亿新元的资产,现在拥有20家大型"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的股份,有价值900亿新币的投资组合(约4410亿元人民币),下属关联公司超过千家,其中重点包括:拥有新加坡电讯65%,星展银行28%,嘉德置地61%,新加坡电力100%等股份,囊括通信、金融、航空、科技、地产等与国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业与产业,它们的市值加起来超过了新加坡资本市场的1/3。2003年,淡马锡的总收入达到了564亿新币,比上一财年的496亿新币增加了14%,净赚73.65亿新元,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3%,远远高于欧美国际的一些投资公司。淡马锡的成功也证明了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做到跟私营企业一样有效率。

(二)淡马锡的“财政部――控股公司――金融企业”模式分析

第一.财政部与控股公司的关系:设在财政部内的财长公司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最高代表机构,财长公司通过董事任命委员会具体履行所有者职能,董事任命委员会由各部的部长和专家组成,财政部长任主席。为了体现所有者意志,董事任命委员会牢牢控制住公司的人事权,但不干预控股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淡马锡公司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不受财政部约束,但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它每半年要向财政部递交一份有关下属子公司经营状况的报告,财政部长每两年则要到各公司视察一次。第二.控股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关系:淡马锡控股公司通过独资、控股和参股形式形成对金融企业的持股关系,除非重大问题,淡马锡公司从不干预控股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它对控股公司的管理和控制,都是基于产权关系的,产权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控制,其中包括绝对控股模式、适当控股模式、交叉持股模式和分层控股模式;(2)人事权控制,其主要手段是委派董事,对于直接控制的公司,由淡马锡公司提出其派出董事的人选,报财政部下设的董事咨询与委任会议审批,审查同意后,由控股公司派出;(3) 私有化,即通过引入良好的产权机制,强化控股公司的竞争意识。

二、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多龙治水”,管人、管事和管资产不统一,管理分散,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部门完整行使所有者权利。具体分析如下:

1.在人事权管理方面 :

2.在事务管理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经济改革方案的设计,但是没有明确人民银行对国有金融资产负责;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投资项目的审批职能;而项目的资金一般由金融企业自己集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金融机构的审计,这种审计具有较强的行政性,关注的是合规,缺乏绩效方面的审计。

3、资产管理方面:

财政部负责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主要是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资本金权属界定和登记、统计、分析、评估,以及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划转处置管理等

(二)政企不分,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

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与社会管理者职能不分,国有金融资产的高层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政府官员,无论是在组织上,人事上和心理上必然会依赖政府。一方面他们重视执行政府的各项计划和意图,另一方面,一旦国有金融机构遇到困难也必然会要求政府的支援。政府的担保从根本上消弱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需要。例如银行改革是名正言顺的财经性救助,可国有银行又一次次地亏空和伸手,从1998年以来上演过的幼詈笸聿陀至少5次以上,包括1998年财政部以发行2700亿元30年期特种国债的方式,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4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同时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5200亿元的再贷款。

(三)国有金融机构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委托理论认为,无论是委托人还是人都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由于委托人和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人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有可能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作为国有金融资产人的经理层的酬金体系类似于公务员,实行的是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通过行政级别的升迁而不是经济利益来实现激励的,收入水平与经营业绩相关度不高。同时经理层作为经营者,虽然没有剩余索取权,但有一定的控制权。这种权力不对称使经理层可能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三、对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借鉴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在一项调查结论中提醒说,“亚洲国家的企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如果不根本性地变革,任何管理技能的提升与科技实力的发展,都不足以让亚洲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立足。”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中国金融企业特别是比重很大的国有金融企业来说更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当前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二是中国金融企业在2007年全面开放后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刻不容缓。鉴于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的现状与国情,笔者认为应该借鉴淡马锡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采取控股公司的形式。现在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就为其提供了基础。

中央汇金是2003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立的,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家重点金融单位行使所有者权利和义务,其目的是帮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改善治理结构,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保证国家注资的安全和获得合理回报,随着这两家银行改革的推进,中央汇金的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在银行方面,中央汇金持有100%的中国银行的股权,85.228%的中国建设银行的股权,还入股交通银行30亿元。2005年4月,中央汇金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各占50%股份,将来也会对中国农业银行注资重组。在证券方面,中央汇金向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注资并贷款达165亿元。中央汇金已动用外汇储备700多亿美元,占整个外汇储备的10%,其已经拥有或控制国有金融资产的大半。从长期来看,中央汇金将来可以发展成为纯粹性的金融控股集团(母公司以股份的形式控制着若干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集团本身和被控制的金融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但集团母公司不从事经营业务,只从事投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解决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以中央汇金为核心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构想如下:

(一) 在中央汇金内部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

国家任命董事控制汇金,中央汇金代表国家履行国有金融的资产所有权。(其实汇金在刚成立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董事会里都掌握着控制权,在中国银行为一票胜出的多数,在中国建设银行占董事的一半。)中央汇金为更好地行使所有者职能,在内部要设立专业高效的董事会。这是国有金融资产公司制管理的关键。

1、完善制度,明确董事会职责,规范董事会程序,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

中央汇金通过章程,议事规则及董事会授权等制度,清晰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的的运作程序,确保董事会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实质性决策权力,避免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确保董事会的运作合法合规,避免陷入无序的运作状态,确保董事会与监事会,管理层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建立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定期编发信息通报的形式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经常性信息沟通渠。董事会需要获取信息来使自己对下属公司的整体情况,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机遇,公司发展战略以及战略所依据的条件要完整清晰地认识,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监督,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可以促使管理层及时报送经营管理信息。

2、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必须不断提高决策的专业化和科学性。

巴塞尔委员会指出,设立各种委员会对于改进公司治理非常有益。专门委员会是现代董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董事会决策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中央汇金的董事会下面设立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以及薪酬委员会等。

3、董事会是一个集体决策的机构,董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对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经济学理论指出,将控制权分配给有能力的人越多,这种控制权就越有效率,目前中央汇金的10名董事中4名来自外汇管理局,3名来自财政部,2名来自央行,1名来自证监会。来中央汇金之前都担任过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具有广博的金融专业知识,公司治理知识以及足够强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力。

(二) 中央汇金下属控股公司的公司化法人治理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已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议将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家金融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继续负责金融资产重组,公司改革和发展,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制定,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

1、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公司转型

2004年财政部规定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进行商业收购,委托和定向投资,它们在当前的证券公司的改革和重组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华融、东方和信达公司接管了德隆系、汉唐证券和润发证券等金融机构,今后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将越来越少,可以由存款保险公司负责,也可以由其中的一家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由财政部管理。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和管理体制的完善,把以不良资产处置和服务为核心业务转为具有投资银行功能的综合性现代金融企业。

2、明确政策性银行的法人地位。

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价格机制逐步走向正轨,价格扭曲的情况有所好转,同时财政情况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大,有能力替代政策性银行的部分工作。所以要明确金融企业所具有的法人地位,让他们面向市场,运用现代商业管理手段,设立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其中国家帐户从事政策性业务,体现国家政策性导向和政府意图,采用优惠的利率和费率,银行账户包括各类自营业务,采用市场利率或费率,由银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3、扶持四家国有商行成为金融控股集团。

为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应对混业经营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提高国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应加快培育组建全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使其成为能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抗衡的力量。目前四大商行进入保险,证券有很大的优势和必要性。

(1)根据《银行家》2005年7月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银行一级资本为348.51亿美元,资产规模为5159.72亿美元;建设银行一级资本为235.30亿美元,资产规模为4717.92亿美元;工商银行一级资本为201.70亿美元,资产规模为6851.35亿美元;农业银行一级资本为166.70亿美元,资产规模为4221.41亿美元;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一级资本为57.34亿美元,资产规模为1383.98亿美元,而且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突破30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90%。而且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完善的营销网络,能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具有良好的信誉和风险管理能力,良好的融资功能,较强的资本实力。

(2)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保险资本总量超过1000亿元。整个行业的资产也只能于排名第五的交通银行抗衡。在资产增长远大于资本金的增长的现实面前,各保险公司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资本金重组率太低。

(3)2004年6月30日证监会网站公布证券公司为130家,达不到规模经济,而且恶性竞争严重,产权高度集中,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可以接近或达到60%,股权流动性差,证券公司的股份基本上是国家股和法人股,流动范围小。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绝对控股和成为大股东的形式进入保险和证券领域作为搭建金融集团公司构架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随着近一年来的投资扩张,中央汇金已经转向为一个纯粹的金融控股集团。未来的中央汇金,应该定位为管理部分外汇储备、国有银行等在内的国有金融资产的、高度市场化的金融控股公司,四大商业银行定位控股集团,中央汇金成为整个金融业的中枢。

(三)加强金融方面的立法

1.加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央汇金代表国家投资并持有上市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股份的法律地位,明确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自,赋予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子公司的出资人权利。

2.加快制定《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条例》,明确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理顺政府部门和国有金融公司关系,赋予其相应的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处置权和子公司领导班子任免权,为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履行国有资产增值义务创造条件。

对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分析清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制定有效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只有这样,国有金融机构才能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自己的改革之路,做到方向正确、措施得当、步骤有序,才能获得新生。

作者简介:

上一篇:海洋经济专业范文 下一篇:经济学方法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