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主义范文

时间:2023-06-02 17:02:57

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1篇

与此对照,则是实体经济复苏乏力、通货收缩、失业高企。2013年,美国真实GDP增长大约为1.8%,2014年预计2.2%~2.4%;2013年,欧元区GDP继续萎缩(–0.6%),2014最乐观预计也只有1%。此外,美国失业率虽暂时降低到7%,却仍会反弹;欧元区失业率从2012年的11.4%上升到2013年的12.3%,短期内很难下降。同时,发达经济体皆陷入相当程度的通货收缩。美国通胀率徘徊于1.2%左右。欧元区通胀率从2012年的2.4%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1.2%,预计2014年下降到1%以下,实际已陷入债务通缩泥潭。

上述现象表明,经济体系的基础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迁。过去40年来,经济体系开始决定性地从产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快速转向金融资本主义,而发达经济体是这场深刻剧变的肇始者和领跑者。

美国、英国和欧洲最先开始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变。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率先指出工业社会正在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当时美国制造业(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就业人数已经下降到40%以下,超过6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到2009年,美国制造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就业人数已下降到仅占全部劳动力的11%,服务业就业人数接近90%。零售业就业人数超过制造业,著名零售企业沃尔玛雇佣的就业总数超过美国最大12家制造企业就业人数之总和。房地产泡沫崩溃和次贷危机爆发前夕,美国房地产中介人数超过农民总数,按揭贷款承销商比全部纺织业就业人数还多。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中流砥柱企业,譬如AT&T、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西屋电气、美国钢铁等,要么业务大规模缩减,要么干脆从经济地平线上完全消失。

经济体系从产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变的最显著特征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高速扩张。仍以美国为例,金融业对美国GDP的贡献,从1950年的2.8%,增长到1980年的4.9%,2006年达到最高值8.3%。金融海啸之后该数据稍有下降,但很快就恢复增长。1980年,美国金融资产总值达GDP的5倍,2007年时,翻了1倍,金融资产总值达到GDP的11倍。

推动金融资产总值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公司市盈率和市值的大幅度增长,其增速远超GDP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家庭信贷亦快速增长,其占GDP之比从1980年的48%上升到2007年的99%。家庭信贷飙升反过来促进资产证券化,证券发行、交易、固定收益产品及衍生金融工具等多种金融产品快速增长,进一步大幅度增加了金融交易收入和资产管理收入。

外汇市场交易急剧飙升,达到天文数字规模的交易量。目前,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量超过5万亿美元,年交易量至少达到900万亿美元甚至超过1000万亿美元。以利率掉期为主体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亦屡创历史记录。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列宁;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金融资本

中图分类号:A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10-02

一、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对金融资本的论述

列宁对金融资本的论述,主要是在1916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书中明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并且重新解读了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分析了金融资本的本质,指出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金融垄断控制的基本形式。

在《帝国主义论》第一、二、三章《生产集中和垄断》、《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中,列宁主要论述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在国内的垄断。第四、五、六《资本输出》、《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列强瓜分世界》中,列宁主要论述金融资本的向外扩张及其在国际的垄断。

第一章“生产集中和垄断”,主要阐述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第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并分别分析了由于生产集中引起垄断、垄断组织的发展、地位,及其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同时,揭露了所谓用卡特尔消除危机的错误论调,指出“垄断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混乱现象更加厉害,更加剧烈。”帝国主义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不仅仍然存在,而且由于垄断的形成反而更加尖锐起来。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第二个基本经济特征,即“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银行加速资本集中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过程、银行的新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的过程。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形成金融资本。第三章“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列宁着重论述了金融资本的概念和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列宁批判了希法亭给金融资本所下的定义,并给金融资本下了一个正确的定义。他指出:“生产的集中;由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混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这个定义,强调了金融资本同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金融资本的实质。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处于统治地位的,既不是单纯的工业资本,也不是单纯的银行资本,而是有这两种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融合起来的资本,即金融资本。

列宁还分析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指出所谓金融寡头就是拥有金融资本的一小撮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集团,他们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在经济上、政治上对国内外实行着残酷的统治。

第四章“资本输出”,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即“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列宁着重揭示了大量资本过剩、资本输出与垄断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阐明了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外剥削、掠夺和奴役的基础,以及资本输出对形成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体系的作用。

第五章“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第四个基本经济特征,即“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列宁分析了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过程,阐明了这种“超级垄断”从经济上分割并不断重新分割世界的实质,揭露了帝国主义矛盾的深刻性,批判了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关于国际垄断同盟可以消除矛盾和斗争的谬论。

第六章“列强瓜分世界”,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第五个基本经济特征,即“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的领土瓜分完毕”。列宁对帝国主义阶段的殖民政策同金融资本的联系进行了考察,指明了帝国主义是殖民政策的特殊时代,论述了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和重新分割的不可避免性,阐明了殖民地对金融资本的意义和作用,以及附属国是帝国主义列强殖民统治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首先归纳了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对帝国主义下了科学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逐字逐句地驳斥了考茨基在帝国主义定义中的谬误,列宁指出,“考茨基的定义不仅是错误的和非马克思的,而且还成了全面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那一套观点的基础。”

通过上述七章内容的分析,列宁运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资料,从不同方面对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总结起来就是,金融资本是银行业不断扩大并日益与工业资本融合,由原来单纯的中介机构变为万能的统治者。金融资本是资本的新形态,力图独霸一切,不仅控制着银行业,而且还控制着工业、商业、运输业及其他经济部门。掌握金融资本的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生活,使国家机器从属于自己,乃至于将统治扩展到全世界。所以,帝国主义的实质就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二、金融资本的作用

生产和资本集聚于集中的过程,各工业部门和银行业中垄断关系的发展,导致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金融资本的形成。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金融资本的本质,指出了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金融垄断控制的基本形式。

自列宁这部著作发表以来,金融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它对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施加影响的方法也变的多种多样。垄断资产阶级上层――金融寡头,通过向其他国家的经济进行渗透,不仅在本国,而且越来越在国外向整个社会征收贡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金融资本体系的发展施以多面的影响――最大的康采恩以有利可图的国家订货,特别是军事订货,广泛的信贷制度、形形的保证制度以及优厚的征税制度,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资本竭力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完善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进行剥削的方法。一向伴随垄断活动而进行的投机“交易”、营私舞弊和尔虞我诈猖獗起来。同时,那些资产者可以不出头露面,不公开夸耀自己对巨额生产资金的权势,而是通过他们所控制的报刊和其他大量新闻宣传手册,狡猾地进行社会欺骗。

金融资本在工业和银行信贷这些环节上取得的进展,使得金融垄断控制复杂化了,变形了,而且越来越难以“依附”于固定的康采恩、银行和家族控股公司。垄断中心隐身于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的假招牌后面,积聚并攫取由远离财团总部数千公里的几十个国家的工人用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分析金融资本越来越复杂的发展结构,是一项特别迫切的任务,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为研究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财团和金融寡头的发展和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金融资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逐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垄断,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垄断资本跨越国界,力求在全球范围内谋取超额垄断利润。而金融资本却是这些变化的根结和手段,都需要通过金融资本得以直接或间接的实现。

(一)金融资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组织不可剔除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本仍是生产和资本实现资本主义社会化的一种畸形、特殊的形式。自从列宁对帝国主义进行分析以来,无论是工业还是银行业的集团中,金融资本的实力都有长足的增长。尽管这些集团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他们却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工人阶级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力图把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永远保持下去。正是这些集团成了金融资本世界体系的基础。

(二)银行业也在积极地进行资本的扩大和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信贷领域中,一些银行巨头占据统治地位。银行同工业结成最紧密的联盟,这就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在帝国主义阵营中引起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的根源。另外,现代科技革命对金融资本的结构,对银行和工业的混合生长,都具有巨大的影响。金融组织力求利用科学成就,电子计算技术和传真通讯技术广泛用于收集重要的经济情报和金融情报,进而控制企业的生产活动。

(三)金融资本给各国民族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力图把现代化大生产和经济联系国际化的全部成果攫取为己有。

金融资本在确定生产结构、投资额、分支机构所在地、产品出口和购置新设备等方面,都无视民族利益,各国财团曾多次破坏借贷资本市场的正常业务活动,不断引起货币危机。西方理论界经常企图掩盖或者至少是粉饰金融资本统治,关于资产阶级社会“变形”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质发生了改变的说法广为流传。列宁明确指出,银行和工业公司联盟,要求建立长期的关系和一系列经常不断的、日常的接触――组织、信贷结算、人事和咨询的接触,等等。正是这些接触导致二者稳定的“利益一致”,导致他们融合和混合生长。再此过程中,银行体系的扩大,以及把各种专业信贷机构纳入该体系,这些专业信贷机构对金融寡头集团的业务起着重要的补充和“保险”的作用。

(四)通过股票方式和大规模积累资本,是金融寡头集团赖以进行控制,实现利益交错的经济基础。

按照列宁的定义,通过相互购买各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来实现的资本参与值,仍然在垄断银行和工业混合生长的整个机构中占“首要地位”。金融资本很快就克服了立法障碍,并且凭借新的、隐蔽的参与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恢复了原来的地位。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向专业机构(投资公司、交易所中间人)提供贷款;其次,专业贷款机构,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战后金融帝国之列。总而言之,金融资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

(五)金融资本另一种组织形式――财团的出现,加强了整个垄断银行和垄断公司的生产利益、金融利益和其他利益的一致性。

自从列宁的这部著作问世以来,在财团结构、专业方向、职能和相互关系方面,都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加入了财团的各个企业更加紧密的生产合作;他们从属于一个统一的中心。这种趋势标志着金融资本势力在加强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控制方面,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对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上划分的新形式,必然引起金融资本利益国际交错的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国际财团联合组织,以实现其利益的共同性。

(六)列宁指出:“资本家垄断组织的“经营”必然变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在说明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性质时强调指出:“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金融寡头是全部资本赖以发财致富的机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享有实际垄断权的金融资本,由于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等等而获得大量的、愈来愈多的利润,巩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替垄断者向整个社会征收贡税。”

事实证明,经营虚拟资本,迄今仍然是金融巨头增加财富的主要手段。同时,金融寡头还利用科技革命等新进程来发财致富,金融寡头不断完善发财致富的方式方法,并且金融资产阶级上层与国家机关混合生长,力求控制国家机器,获得更大的财富。金融寡头把经济命脉集中在自己手中之后,便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实行政治统治。他们调整内外政策,使它符合保证最高利润原则。以金融寡头为首的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之间鸿沟的加深,已成为现在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作者简介:陈芸(1978- ),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0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贺瑞,(196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央党校编写小组译.《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要和注释[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王茂湘.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当代资本主义.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4]黄浩.略论《帝国主义论》的现实指导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1(2).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3篇

一般而言,世界经济从里根、撒切尔时代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1970年。那时的世界基本遵循着“四化”方向发展。所谓“四化”指的是:经济格局全球化、经济制度私有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经济管理自由化。最典型的特征是:放松金融监管所形成的“金融大爆炸”,它预示着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金融空转”导致实体产业融资难

放松金融监管使得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金融运行更加独立,这就是所谓的“金融空转”,而使得整个世界经济逐渐“脱实向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也随之不断弱化。从过去40年的统计数据看,全球实体经济增长4倍,但基础货币却增长300倍。全球流动性金融资产与全球GDP之比 1980年为109%、1994年为218%、2005年为316%、2013年为350%。

在此背景下,金融自我循环,金融期限不断趋向于短期化;而与之相伴的是:产业资本日益稀缺,金融资本日益强势。这是怎样一个逻辑?首先,金融自我循环的目的是金融套利,金融套利的资金期限无所谓长短,长有长的做法,短有短的做法,都可以套得相应的利润。基于人类之天性和金融之特性,期限越短、风险越小;期限越短、收益相对越高越吸引人。从而必然导致“金融短期化”。

金融短期化使得实体产业融资发生困难,尤其是需要大量债务周转的传统产业。因为,金融投资者不愿意把资金借给“使用期限长、回报比较低”的实体企业。这正是实业资本不断走向稀缺的重要因素。我们看到,1970年之后,大量实体企业自办金融,其核心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本企业融资服务,并通过金融盈利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比如,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比如到2008年,美国的GE公司金融利润占到其总利润的50%。这恰恰是专业金融无法充分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体现。

实业资本的稀缺,衍生出另一个结果:金融资本强势。原因是,所有实业资本必须依赖金融资本获得成长,但能够支持实业资本发展的金融工具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大量实业资本逃离实业,转向金融。所以整体而言,实业资本不得不越来越急切地求助于金融资本,这必然导致金融强势。 钮文新在伦敦政经学院发表演讲。

为什么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会频频爆发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看到的问题: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实业资本,经济金融化、空心化,就算你有强大的货币霸权也难以逃脱危机的厄运。实际上,过去40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不断提高。据统计:从1945年到1970年,也就是世界执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世界总共爆发金融危机39次;而1970年到1997年,世界总共爆发金融危机139次,而且44次发生在发达国家,99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会频频爆发金融危机?我认为,危机的爆发领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也可以是债务危机等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投融资期限错配。什么意思?就是金融方向可以提供的资金期限越来越短,而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期限无法随之变短。就是说,短期的融资支撑长期的投资,必然导致重大风险。而许多危机都是这样发生的。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以短期国际借贷支撑石油投资导致的危机;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以短期国际借贷,支撑长期的房地产投资导致的恶果。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趋势

这场金融危机之深刻,关键体现在它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使金融资本主义进入了其否定阶段。这方面的趋势已经显现。其具体体现:

第一,从理论上,人们开始怀疑“新自由主义学派”,这是支撑了金融资本主义40年的重要理论。甚至连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大鳄也公开站出来否定“市场原教旨主义”。最近,他在《纽约图书评论》上还发表长文指出:继续采用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一套措辞和理论去统治世界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它们已经被过去的经济实践所证伪。

第二,奥巴马一上台就提出“再工业化”的主张,经过5年的努力,美国已经形成“新硬件”产业,机器人、3D打印等等一批新的产业和产品陆续问世。

第三,美联储在大规模QE的过程中,采用了“扭曲操作”,意在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以改变金融短期化的趋势。随之,美国股市大涨,而去杠杆过程迅速展开,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际上,去杠杆就是金融短期化的反向运动,是金融长期化的必由之路。

第四,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大规模QE,并借此压低本币币值。表面上看,这是货币战争,是贸易争夺,但实际是通过压低长端利率,而为实体经济创造一个优良的金融环境。因此,它实际是国际实业资本的争夺。当然,本币竞相贬值的过程,也是劳动力价格相对下降的过程,这也为实体经济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第五,美国通过页岩气的开发,成功压制了石油价格,这当然是为了“再工业化”而进行的努力。因为它同样大幅压低了工业成本。但遗憾的是:美国的中东盟友沙特阿拉伯正在不断上调输往亚洲的石油价格,这其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六,希拉里正式宣布竞选总统,刚刚透露出的、希拉里的施政纲领中,不提环境问题、不提碳排放问题,而专注于中产阶级收入的提高。什么意思?我认为,希拉里作为参选总统将继续“再工业化”的进程,因为中产阶级是高级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而绝不是各色服务员。所以,美国吸引全球实业资本的计划还将继续。我认为,耶伦会加息,但华尔街的口风已经变了,把加息解释为“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和我一直以来的判断高度吻合,美联储最多会把利率提高到“正常低利率”的水平。注意:耶伦主导已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从不提及退出扭曲操作的事情。我认为,美国依然会执行有利于“再工业化”的资本政策,吸引全球实业资本投资美国。

第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之后,针对中国等出口大国的各色反倾销案数量急剧增长,同时环保等非关税壁垒也在不断加高,包括碳排放税的征收。实际上,这或许意味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开“倒车”。这方面的现象更多,比如,英国脱离欧盟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美国开始的TPP谈判,背叛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形成的国际贸易体系――WTO;比如,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等等,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第八,最近,IMF罕见地报告指出:如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占比过大,金融业引发的经济和金融波动的成本将超过经济增长的贡献。报告认为,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发展已经露出过度的迹象。而实际上,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都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调到什么方向?大体应当看到:发达国家经济需要“脱虚向实”――再工业化;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需要“重新找寻定位”。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四大特征

基于上述现象,我认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势必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整个世界将在“新经济格局”的背景下找寻新的平衡。但在新平衡达成之前,金融全球化和国家本位利益最大化将形成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各主要经济体对实业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由此而演化出:低利率的货币环境以及货币贬值竞争势必长期存在。

第二,金融强势依然存在。在实业资本争夺的过程中,更多的金融手段将被利用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定义下一个时代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而不是新工业革命时代的主要原因。但是,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不同的是:由于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金融将更多地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而金融短期化趋势将获得一定程度的“逆转”。

第三,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方向的投资增加,实体经济在GDP当中的占比开始回升,但进程缓慢,不会立即取代金融资本的利润强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实体经济发生困难,难以找到新的定位。就算找到了新的定位,也会因为技术实力的差距而显得举步维艰,很容易掉进衰退的陷阱。

第四,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是“债权债务不断扩张”的时代,而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则是“股权融资比例不断加大”的过程。这与这个时代必须修复传统实体经济、助推新的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尤其对于“新制造业”的投资而言,债务融资的风险与之风险不匹配,所以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一定是股权资本具有相对的主导地位,因此而推动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现在实际已经出现苗头,比如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传统消费品的个性化定制、物联网等等。

全球经济“新常态”三大表现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上述特征恰恰吻合了所谓全球经济“新常态”的表述。

2010年初,第40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如期举行。会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PIMCO)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首次提出全球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并引发与会者强烈反响。此次会议专门研讨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的初步结论。具体表述分为不同的经济领域。

在宏观经济方向,会议认为,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大多数美国人都在慢慢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常态”。现在,“新常态”经济增长缓慢已经变成大多数人的共识,但这恰恰是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更加强调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特质。因为,实体经济投资没那么简单,首先要看清方向,然后才有尝试性的投资,然后会出现投资热潮,很多年以后才会有成功和新的产业,整个过程中失败的投资比比皆是。所以,这个时代的经济增长一定是缓慢的。这完全吻合“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特征。

当然,这次会议上,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则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这种“新常态”,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犹存。那萨默斯为什么这样讲?我的理解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认知依然存在,金融恢复要比实业增长容易得多。原因是,烂资产变成新的钱,一分钟之后就可能产生赢利。

在金融领域方向,会议认为: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回归到危机之前,“新常态”的金融体系代表着“更低的金融杠杆与更多政府干预的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解释说:“我们将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金融系统,它的‘新常态’将是被严格地监管,资本需求会很高,银行系统会更有效。”我理解是:所谓监管强化两大结果:其一,金融自由化时代被修正;其二,监管会更多推动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这不正是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在商业领域方向,会议认为: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商业环境也发生改变,全球企业界需要拨开“经济不确定性”之迷雾,思考在新常态中的定位,以适应这种变化。 我理解是:企业不只是思考,而是已经开始行动,“互联网+”、新硬件、新能源等等都是企业家在行动的产物。这同样符合我们对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特征的认知。

要树立中国经济学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2008年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危机,它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并开启了世界经济的一个新时代。这当然是中国的一次重大机遇。上一次机遇中国抓住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改革开放为先导为中国铺就了坚实的工业基础,那么这次我们应当如何?我认为,中国首先需要倚重原有的工业基础和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拓展中国的实体经济优势。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4篇

在过去的一年中,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高歌猛进、连创新高,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暴涨。美国道琼斯指数年涨幅27%,标普30%,日经指数57%,德国DAX指数25%,法国18%,西班牙21%。此乃数十年来最决年度股市涨幅。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以标准普尔计算)达24.5倍,历史平均水平是16.5倍,许多人开始担心美国股市已经再度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危机五年来,多数国家不仅股市快速上涨,超越危机前水平,屡创新高,而且全球影子银行业务迈入快速复苏轨道。全球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从2002年的26万亿美元,急速扩张到2007年的62万亿美元。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正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原因。金融危机爆发,影子银行规模短暂下降,很快恢复增长。到2011年,全球影子银行规模达到67万亿美元,超过危机前规模。2011~2013年,影子银行继续保持10%以上增速。

以美国为例,与影子银行有关的所有金融指标均超越危机前水平。譬如,杠杆贷款和高收益债券余额超越危机前最高额。2007年是6500亿美元。2008年和200g年萎缩到2000亿美元左右,2012年恢复到7500亿美元,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8000亿美元。垃圾债券(3C信用级别)亦创新高。危机前垃圾债券最高106亿美元,2013年达到153亿美元。所谓PIK债务(以新债还旧债)超过100亿美元,接近2008年最高量。无抵押担保贷款(covenant-life loan)增长到2500亿美元,占全部新增公司贷款的60%,2012年还只有600亿美元。

与此对照,则是实体经济复苏乏力、通货收缩、失业高企。2013年美国真实GDP增长大约为1.8%,2014年预计2.2%~2.4%。2013年欧元区GDP继续萎缩(-0.6%),2014最乐观预计也只有1%。日本2013年GDP增速1.8~2%。2014年预计下降到1~1.2%。美国失业率虽暂时降低到7%,却仍会反弹。欧元区失业率从2012年的11.4%上升到2013年的12.3%,短期内很难下降。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皆陷入相当程度的通货收缩。美国通胀率徘徊于1.2%左右。欧元区通胀率从2012年的2.4%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1.2%,预计2014年下降到1%以下。实际已陷入债务通缩泥潭。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5篇

金融资本主义及其危机

当前危机是资本主义诞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一,但是它和以前的危机相比,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它是资本主义开始统治几乎整个世界的体系性危机,这个体系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金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资本本性是榨取利润,资本先从做贸易开始,是商业资本主义,后来为了更多更稳定地赚取利润,资本控制生产领域,成为产业资本主义,后来发现生产领域利润越来越低,又走向金融投机,成为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主义产生的第一个条件是美元霸权的形成。美元霸权的形成和强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元深度渗透进了欧洲和世界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了英镑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转而与石油挂钩,由于石油是所有国家必需的能源,所以美元就开始渗透进全球经济,这是美元霸权建立的非常关键的一步。第三阶段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大批国家独立,并实行了转型和向西方开放政策,全球资本开始突破国家界线大规模流动,使得美元霸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货币霸权,美元作为一国货币变成了世界性货币,这大大强化了美国垄断资本对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操纵。

其次,自剧变以后,发达国家资本向低成本国家地区转移,这是其逐利目的决定的,同时也是剧变后民族国家的界限日益被打破的结果。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跨国公司大并购和所谓的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家集团进一步控制了世界的生产资料,主导了世界的生产、分工和分配,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成为了资本的奴隶。全球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为金融资本主义的形成准备了基本条件。

第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资本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从克林顿时期开始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大大便利了金融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使虚拟化可以达到和实体接近的程度,大量金融创新出现,美国真正的金融大发展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正是在这些条件下,美国经济日益金融化,这是金融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由于全球化,美国国内工业空洞化,依靠金融业的扩张给居民提供消费贷款维持国内需求,同时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和宽松的金融政策吸引着国际资本的流入,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膨胀。美国借助这种新的发展模式,走出了70年代的“滞胀”困境,它的经济在80年底中期开始好转,在90年代出现繁荣。但是美国推动的全球化并没有解决20世纪70年代初的滞胀背后的根本矛盾,就是全球生产过剩。很快又有大量资本过剩,找不到投资出路。全世界资本过剩,流动性远远高于实际的生产和财富。以前是生产中求利润,现在过剩资本力图从虚拟经济中求利润。这些过剩资本最初推动了网络泡沫,网络泡沫破裂后又开始推动房地产泡沫。这样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正式形成。就是金融部门的规模大大膨胀,远远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对整个经济日益起主导作用,很多大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金融业,而且金融部门的主要功能不再是为实体经济融资,而主要是力图通过投机来赚钱。

美国实体经济衰落有一个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量财富用于战争,必须转轨,要收缩战线,搞实体经济。因此,尼克松开始,面对在第三世界挫败,就退出越南战争,战线收缩,退回孤立主义,并在国内对富人加税,对穷人减税,重新振兴实体经济,卡特继续了这一政策,这些好处被后来总统收获。尼克松时期已经看到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是问题,由于美国有货币霸权,可以不约束自己,反而对自己有利。因此从尼克松开始,美国大发票子,并借给拉美国家,最后造成拉美债务危机。这一路线被里根发挥到极致,里根代表金融集团(华尔街集团和战后兴起的南部军工石油集团的联合),扭转了尼克松的政策(尼克松代表西部实体经济),并在国内给富人减税,加大对穷人的政治经济压力。美国以前是依靠自己的工业实力在全球剥削国家,在国内培养工人贵族和福利社会维持统治。但是现在主要依靠金融资本攫取全球利润,实体经济大部分外移,对于国内就业和福利等的支持也就比以前实体资本为主时期小得多。这样的经济模式导致美国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金融、石油、军工资本大赢,但是实体经济削弱。美国经济2008年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已经达到80%,而且它还把建筑业算为第二产业,其实建筑业是消耗性的,因此实体经济的实际比重还要低。

分析清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金融资本主义,就比较容易分析这次危机的特点。马克思已经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前两个阶段即商业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列宁已经涉及第三个阶段。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基本逻辑完全能够解释这次危机,就是资本追求利润必然造成危机,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和战争,因此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和腐朽的,这些基本的规律没有变。但是也有需要发展的方面,那就是在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美元霸权的新条件下,金融化出现了,导致金融垄断资本的统治大大加强,其腐朽性和破坏性也大大加强。全球极少数人通过信息技术将全球的所有的重要投资和贸易,事实上是所有的主要利润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世界出现电子游牧,资本如同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以云速度、电速度控制和掠夺全球,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所以现在资本越来越疯狂投机,危机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深重。

还有一个不同是,以前的危机包括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滞胀危机中,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过剩,但是这次危机主要表现为消费过度。以前是盲目生产,现在是超前消费。以前是生产过剩,财富有,但是穷人买不起,就往水里倒。现在是资本先通过金融操作,让穷人也可以消费,但是没有真正的收入和可以消费的财富,所以出现次贷危机。总的来说,美国和欧洲的危机的核心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生产,过度消费。结果是发达国家集团对发展中国家群体的超强剥削。

而且未来整个世界的大趋势将是短缺,因为世界环境已经严重污染,而且资源几近枯竭。中国要达到西方的消费水平,即使整个西方不消费,还得再造三个地球。而且西方消费过度,但是第三世界将再也不可能持续地支持西方的过度消费,因为它们虽然还在力图让西方开放市场,更多进口,更多消费,它们更多生产,更多出口,但是它们自己国家的资源环境承受力以及国内社会政治压力的承受力都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再继续像原来那样运转下去了,金融资本主义面临根本性的危机。

辩证地看待危机对于中国可能的影响:是挑战也是机遇

当前关于这场危机对中国可能的影响,有很不相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次危机是对中国的严峻挑战:随着危机的加深,西方国家将日益向外转嫁危机,中国由于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问题比西方还多,所以中国将出现比西方还严重的危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实力已经很强大,风景这边独好,前途无限光明。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成分,分别看到了我国形势的不利方面和有利方面。但是中国的实际前途将是哪一种,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辩证地看我们面临的形势,取决于我们采取什么态度和措施应对。

如果我们不能转变发展方式,并被西方成功将危机转嫁到自己头上,那么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失败者。中国的发展其实有很大的被动性,它刚改革开放时,正好面对西方垄断资本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的生产,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带有被工业化的成分,因此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危机。其中最严重的是,在金融资本主义的美元霸权机制下,中国生产的相当大一部分的财富被运往外国,但是外国却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向中国反馈财富,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高技术。这样导致中国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严重削弱,劳动力再生产水平很低,都是培养廉价劳动力,人的素质没有得到提高;技术主要是靠买,自主创新推进不大。这样的发展模式将是一种浪费式生产,浪费和消耗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导致少数和全球化有联系的商人和官员暴富,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和福利长期得不到提高,这样中国经济真实力量和社会发展很难得到实际性大幅提高,因此经济和社会稳定很难得到长期维持,政府也将很难得到民众的持久信任。在国际上由于害怕经济贸易战争引起出口经济危机,也不能很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反,如果我们改变发展方式成功,并利用西方危机发展自己,那么中国将成为当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比如德国在大萧条后几年内发展成为具有挑战英国的力量。苏联也利用西方20年代大危机,迅速成长起来。

具体说来,中国还是有很多有利的崛起条件。中国在尼克松时期成为大三角之一。70年代初苏攻美守,美国快支撑不住了。由于中美70年代初接近,有了中国支持以后,美国才能实现美元与黄金脱钩而与大宗商品挂钩。虽然一些年来,我们过度关注经济,没有加强大战略研究,丧失了很多重要的战略机遇,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中国是东北亚经济中心的主体,中国的稳定和发展维持着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俄罗斯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在制造业的规模上得到巨大扩张,技术上也获得一些积累,在全球来看,我国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有良好的基础。现在国际上最大的实体经济体是德国和中国。德国因为有欧盟支持,实体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日本经济有很大的问题,出现产业空心化。印度和巴西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却也列入金砖国家。印度从来没有统一过,劳动力素质低,基础设施非常差。俄罗斯没有劳动力。只有中国既有劳动力,又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未来对于那些在本国被挤压得无法生存而只好向中国转移的外国制造企业,如果是具有科技价值的好企业的话,我们应该欢迎。总之,我们应该利用当前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机会,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优势。

而美国的危机在深化。2008年美国债务就达73万亿美元,现在是100多万亿,经济上入不敷出,社会矛盾也加深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社会矛盾加深的表现。奥巴马也想通过很多办法让美国的实体经济重回美国,但是美国资本的逐利性使他很难做到,而且美国国内的环境已经很难再造制造业的基础。美国的两党现在都是代表金融集团,只是代表的派别不一样,因此它们不可能解决由金融集团造成的危机。而且全世界人民现在都反对美国,只是还没有诞生强大的而有组织的反美力量,一旦这样的力量出现,美国就会面临更重大的危机。

中国的问题是,有的人思想已经被美国同化了,认为只有依附美国才能发展,没有独立自主的勇气和发展战略。中国正确的战略是,坚决反对按照美国的金融体系改造自己,而是要按照我们独立自主的战略来塑造中国和世界。美国和中国作对,从来不会有好结果,朝鲜战争使美国开始跌落,越南战争则使它差不多跌落到谷底。美国要中国与之合作,就必须在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作出让步和交换。大国之间是永远争斗的,如果中国继续失去自主性地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将必然危机重重。同时中国也要密切联系第三世界国家,不能搞帝国主义,如果搞帝国主义将会被第三世界国家和列强联合起来打下去。主张不搞对外扩张,而是依靠思想再加上一点援助,在国际上打开了局面。在国内来说,社会主义是我们未来强大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我们,在国内密切联系群众,同时不断培养出好的干部和好的思想战略。在国内和国际上如果能够坚持这样的方向,那么中国将得到大发展。

当前美国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它遏制中国的主要手段是利用金融等手段驯化中国。

美国在战争上已经从全面战争转向有限战争、驯化战争。由于已经转向金融资本主义,美国不需要大规模战争有时候就能够达到目的。比如美国现在不需要直接占领油田来掠夺,在控制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它只需要通过制造局部战争或者危机,制造有利于美国金融的态势就可以,比如通过有时抬高油价,有时压低油价来达到。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是通过攻城直接掠夺,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是通过殖民地办法掠夺,而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可以不直接控制实物生产和贸易,但是将收益流更全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才是真正的巧实力。

现在美国对中国进行的驯化努力已经很深入了,中国要想更独立自主地发展就必须准备局部战争,这种战争很可能不是和美国直接作战,而是由大国的国出面。而且中国要切实转变自己的发展模式,要让自己的经济主要立足于本国,现在中国经济两头在外,受到世界局势影响太大。利比亚撤侨、湄公河事件都表明,如果外交和军力未到,外向型经济利益就没有保障。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资本 引发 经济危局

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人们似乎没有看到国际经济好转的态势,反而看到国际经济正处于危局之中,危机随时会卷土重来,所不能确定的是危机到底何时爆发,这种危机感对于世界各国各阶层群体都是真实的。对普通百姓尤其是穷人来说,随着物价的不断变动,生活拮据,中产阶级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大力挤压,有倾向于再平民化甚至贫穷化趋势。在欧洲、美国经济仍处于危机的当前,世界多数国家政府似乎山穷水尽,没有应对危机的有效举措,很多国家针对当前危局所制定的政策表现得相当自私,只考虑到本国利益或者是眼前利益,结果导致当前危机尚存、风险依旧的局面。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已作出很大的努力来应对此次危机。但问题在于即使很努力危机却仍旧存在,相关政策的导向不仅没能使“病情”好转,反而将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新的“病症”,这就需要我们“从现象看本质”,超越危机现象,深入到西方国家经济制度内部,探寻产生这些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从西方国家经济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到,西方国家当前面临着经济制度性矛盾,即金融资本主义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具体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金融或者货币资本主义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这种制度性矛盾是导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更是当前西方国家新危机不断的根源。本文从当前西方金融资本主义角度出发,详细阐述金融资本主义与当前经济危机存在的关系,笔者认为导致目前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尚存的金融资本主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金融资本主义与工业资本主义关系的变化。传统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即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其关系为金融资本主义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是为实体经济融资,实体经济为金融资本主义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当时金融资本也具有“投机性”,但这种“投机性”的交易与实体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已经从制造业资本主义过渡到金融资本主义,并且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从规模还是性质上,当前和昔日的金融资本主义已经截然不同,但当前的金融资本主义里边,实体经济仍然依赖于金融经济,但金融经济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作,这是一种单向性的依赖,即实体经济依赖于金融经济,金融经济不一定依赖实体经济,或者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联系不再那么紧密,金融经济的“投机”本身变成了主体,金融经济不再是为实体经济融资,而更多的是为金融经济自身“融资”,金融经济通过融资控制大量资本或者货币,其目的是扩大自身实力使自己在进行金融交易时套取更多的“利润”,即获得更多的资本或者货币。这种套利过程本就是通过无数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实现的,而衍生产品是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设计并通过各种市场变化来获利的“风险规避工具”,因此,这就造成了式的金融风险。导致这种式问题的的具体表现在昔日的工业资本主义鼓励人们通过勤劳工作、创造发明致富,但现在这些品德在金融资本主义面前变得一文不值,许多投资银行家没有道德底线,更无社会责任可言。如以前全世界向往的“美国梦”,即在自由国度里人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但在当前金融资本主义的驱动力下,“美国梦”已经成为历史,不再现实。

其次,金融资本挟持政府,操纵整个经济。金融资本往往是“过大而不能倒”,其“理念”就是金融资本这个“核心”一旦倒下,整个经济受其牵连必将轰然倒塌。也就是说,如果政府想挽救全局经济,不得不先救助金融行业,因为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如此庞大的金融资本如有不测,那么整个经济将毁于一旦。事实上的确如此,美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动用了大量纳税人的钱拯救华尔街,但遗憾的结果是在华尔街复活后,根本没有意向挽救美国的实体经济,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相反,按照自己的逻辑意愿发展,做出许多与经济复苏无益的举动,导致当前美国经济尚未走出阴影。因此,金融业的复苏并不代表实体经济的复苏。除威胁政府,金融资本实际上也早已经开始操控政府决策。如西方国家早就有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思想,意在遏制过度投机的金融交易,但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要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政策和法律实施非常困难,因为金融业利用其巨大的财富力量从中作梗,即使是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也没能促成西方国家政府推动类似的立法进程。

再次,当前金融业性质与产生就业相矛盾。事实上,金融资本最具有流动性,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此,资本的特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美国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了金融业之后,美国金融资本并没有意图来扩大国内的投资,拯救实体经济;相反,它们却源源不断的流向海外,流向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在发展中国家那里,相同的资本可以获取远较国内高的利益。

除流动性外,当代金融业具有高科技技术特征,如前所述,当代金融业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是用货币炒作货币,因此它可以使用大量的高科技,其雇用人员为毕业于著名大学的优秀分子,即金融工程人员,不需要传统金融业所雇用的大量雇员。因此,就不难理解华尔街在不断制造少数富翁的同时也在解雇大量的员工。

最后,金融资本扼杀创新与金融资本天然的反民主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当前的金融资本主义也可称为货币资本主义。因为当前实体经济仍然依赖于金融资本,今天很多制造业已经被金融资本所控制。金融资本已经不是专门为了实体经济的创新服务,相反,却是在大量扼杀技术创新,一旦金融资本感觉到此种新技术的产生会对其有负面影响或者冲击时,拥有庞大资本的金融业就会一掷千金买断此种技术发明,这就扼杀了真正技术创新。由于资本主义体系这个巨大的变化,原来经济学中清晰可分的货币和实体概念不复存在,金融资本既控制货币发行,也成为了最大的“实体”,居于当今经济体系的核心。

当代金融业迫使世界上所有一切 “货币化”或者“商品化”,不管有形还是无形的,物质还是非物质的,这是由金融资本的本质决定。只有当一切货币化后,这些有价值物质才可能成为“流动性”的一部分,才可以进入金融交易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当代金融业也不需要传统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自由,即避免政治权力的干预,但现实恰恰相反,在西方国家很多领域中,金融资本与政治权力往往勾结在一起,金融资本需要政治权力来帮助推进某些进程,政治权力需要金融资本来达到自身的目的,政治权力和金融资本之间经常精诚合作。

当然,政府会认识到货币化的弊端和恶果,但就当前如此复杂的世界经济而言,西方各国政府乐于接受现实。如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从而故意放松对本国金融业监管,让金融投机行为大行其道,在国内和国际上兴风作浪。对美国来说,因为其金融系统控制着整个世界经济命脉,通过其金融业的投机,把其他国家已经货币化的财富转移到美国。正是具有这么大的利益,美国政府至今未对金融业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管,尽管金融业的这种行为也在其国内制造很多麻烦。甚至有专家指出,如果奥巴马政府的经济顾问不是来自金融业而是来自实体经济部门,当前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为雇用金融资本者做顾问,或许能够看清金融资本如何操作,但是政府很难对金融业出台真正有效的管治和规制措施。

综上所述,造成西方国家经济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金融资本主义因素是造成当前危机不断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西方国家这种金融制度本身的掠夺性,从而制定相应对策以避免中国经济大幅波动造成社会动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伯(德).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陈维纲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张春敏. 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危机[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8-25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融资本;金融资本霸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霸权演进逻辑

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6-0055-04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新霸权的垄断资本主义①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不同形态的资本,但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却只有一种。依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顺序,商业资本、产业资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产业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和现代金融资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在资本形态的历史演化进程中,金融资本扮演了重要角色,二度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大剧的主角。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变迁中的金融资本霸权的演进及其实质,有利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而正确认识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金融资本霸权内涵的理论界定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金融资本霸权,顾名思义,是指金融资本的霸权。因此,我们对金融资本霸权内涵进行理论界定,首先必须界定清楚金融资本范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的金融资本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范畴,它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具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金融资本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并且金融资本概念的产生和含义的充实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希法亭、列宁是研究金融资本问题的先行者。限于时代条件,马克思并未明确提出金融资本范畴,但其提出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金融资本问题的理论基点;希法亭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金融资本概念并对金融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然而,他的金融资本理论存在重大的方法论错误;列宁在马克思和希法亭的基础上,将金融资本与垄断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金融资本理论。“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1]39列宁所谈到的金融资本是指一种从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中生成,并且独立于和高于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新的资本形态,它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虽然列宁金融资本范畴的内核依然科学,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已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我们必须将列宁金融资本范畴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实结合,拓宽金融资本含义,推动金融资本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当代金融资本是“由金融业垄断资本与非金融业垄断资本相互溶合或者混合生长而成的具有独霸权势的垄断资本”。②这一界定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金融资本问题的最基本的思想,又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同时还区别于一般垄断资本。因为,金融资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中重新占据了统治地位,可以说,“作为垄断资本最高形态的金融资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本质的经济特征。”[1]39

列宁认为,“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进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进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1]39他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深入分析了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统治:“经济上,一小撮金融寡头掌握大部分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控制着银行、工业、交通运输、通讯、商业等国民经济命脉,并且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方面;对广大居民进行剥削,获取垄断利润;政治上,金融资本家通过在政府担任要职,或邀请退职的政府官员担任垄断组织的董事或经理,控制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和民族压迫的政策。金融资本的统治造成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1]38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强大控制与统治,如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国对国际体系的控制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其称为金融资本霸权。这就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金融资本霸权,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概念基础之上,意喻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强大控制,与传统金融霸权理论有本质的区别,后者研究的是金融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关系,而这仅仅只是本文金融资本霸权的内容之一。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霸权的兴起及其建构逻辑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霸权的兴起。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挣脱欧洲封建制度的束缚,破茧而出,并且迈出对外扩张的第一步,亦即所谓的探险和征服时期,标志性事件是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一时期就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重商主义和原始积累阶段,马克思称这一时期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并将其定义为“手工制造”时代。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代表的是一种掠夺制度。“商业资本的发展使一切生产朝着交换价值的方向发展。”[2]马克思对商业资本的掠夺性和血腥崛起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描述:“《圣经》上说,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在最早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英国,其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彻底剥夺;对海外殖民地的暴力掠夺;血腥的奴隶贸易和海盗行径;商业和股票交易中的投机和欺诈等。

18世纪后期在英国首先发生了以棉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蒸汽机制造业为基础产业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帮助资本家真正实现了机器支配工人,从而实现了由“手工制造”向“机器制造”时代的转变,确立了产业资本的绝对统治地位,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确立。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说,这个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资本积累的重心急剧转向工业,不仅包括工厂本身,还包括全部交通运输业和通讯的庞大基础设施。资本积累的重心转向工业、产业资本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工业革命为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条件,以产业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存在广泛的增殖空间;第二,18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发生的密西西比股市狂潮和南海股市风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英国和法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禁止股票投机”的态度。对股票市场的这种规制,导致了此时期世界资本市场的长期停滞和金融业资本发展的落后;第三,缺少金融业资本大规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4]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在英国最早结束,经历了18-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速进入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该阶段。19世纪的下半期,尤其是在19世纪末叶,以能源、交通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相应的钢铁、化学和电力等工业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重工业化最终实现,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如果说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是轻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工业占优势,那么,从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冶金工业、机器制造业和其他重工业部门便占了首位,这些部门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轻工业。重工业企业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大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个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积累无法满足大规模的重工业再生产需要,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1]11因此,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垄断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资本主义经济便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私人垄断阶段。

产业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由竞争阶段的主导资本,产业资本家控制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资源和政治阵地。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私人垄断阶段,其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1] 80金融资本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资源,垄断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外交,实现了金融资本的第一个霸权。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的霸权建构逻辑。金融资本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私人垄断阶段建构起霸权的呢?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生产和资本集中、垄断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其经济势力大大增强。同时,由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产业资本对银行资本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之间通过资金、股份和人事等各种形式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独立资本形态,它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交织、混合和溶合而形成的。金融资本不是一般的垄断资本,是一种扬弃了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独立性进而在两者混合生长中形成的高级垄断资本形态,其实质是垄断。金融资本运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巨型垄断大公司作为载体以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统治。金融寡头作为金融资本的人格化,创建了大垄断公司的控制体系,通过各种方法控制大量的各种企业,并利用这些企业榨取垄断利润,集中了巨额的社会财富。这便是金融资本第一个霸权建构的逻辑。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霸权的衰落及其解构逻辑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霸权的衰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的霸权统治,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引发了“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和经济破坏逼迫各国从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私人垄断资本与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结合在一起,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大增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失去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霸权统治,产业资本重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主导资本。

相关数据显示,“二战以前,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的收入约占社会总收入的16﹪,到上世纪60年代降到8﹪,这一比重基本稳定地保持了30年。”[6]159这一数据的变化可以较好地说明金融资本地位的迅速下降,因为,最富有家庭的收入更多的来源于金融收入。同时,“新政”和战后“有争议”的框架的被实施也可以说明金融资本确实受到较大限制,因为这本身就是金融资本的一个重大挫败。战后,金融业界与商界领袖协调一致,主张回到自由市场经济,但是,1946年美国通过的赋予国家实现充分就业责任的《就业法》使这一妥协受到了打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谈判过程中,控制纽约大银行的金融寡头认为该体系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因而反对该计划,并提出用关键通货计划取代该体系,以维护金融寡头在国际货币机制中的控制中心位置。最后金融寡头失败了。这无论如何都说明金融资本被限制了。[6]180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8篇

列宁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研究,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从“说明20世纪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夜,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的高度得出了“垄断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最新成就”等一系列科学结论”。列宁认为,“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列宁经济国际化思想亦即全球化理论的集中表达。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关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发展新时代的理论,是新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等著作发表已近百年,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全球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许多重大的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不同于列宁时代的新变化。从发展的趋势看,资本主义在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由其转化而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进而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演进,或者说发展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正如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认为,列宁指的新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称之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经历列宁所论述的由传统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即从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阶段的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转变到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阶段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这称之为传统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亦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从本质上说虽然依旧是在列宁讲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内的变化,但确实是重大变化,甚至是某种质的变化。

“注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研究是同志一再要求的,正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必将产生多种极不相同的与全球化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挑战,并非仅仅来自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骤然剧变,还有来自全球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

因此,如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由传统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和根源即转变的内在机制、影响及历史地位,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定位和阶段性特征,以便在扑朔迷离的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中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更主要的是对于我们在揭示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中,利用全球化的机制和发展规律、做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梳理与辨析

“金融资本”的概念不是时下才出现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中。“金融资本”的概念是由拉法格首先提出的。奥地利学者鲁道夫·希法亭首先对“金融资本”做了系统的阐述,并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列宁对金融垄断资本的概念、必然性、形式、特征等进行了科学阐述,全面、科学地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金融资本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将列宁称之为“金融资本理论的集大成者”。

列宁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做的理论和历史的分析,证明了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那么,马克思是怎样论证这种转变的呢?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特别是《资本论》中,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的结果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必然性。“在一个生产部门中,如果投入的全部资本已融合为一个单个资本时,集中便达到了极限。”就是说,所谓垄断资本是由于资本集中而达到极限的资本。马克思不仅通过对资本积累历史趋势的分析,从理论上推断垄断的产生是必然的,而且敏锐地发现当时所出现的垄断组织萌芽。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为保证这种生产的顺利进行,资本家之间的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方面形成的资本家联盟就是最早的垄断组织形式。恩格斯晚年沿着这一思路,更多地关注垄断资本形式问题。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金融资本”的概念,但他们关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资本集中进而到垄断的形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信用、股份公司以及银行的作用、工商业关系的分析等,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研究金融资本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进入20世纪,金融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导形式,金融资本垄断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

拉法格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第一个深刻把握“金融资本”精髓的人。他在1903年就发表了《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文,文中以美国为典型,通过对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的研究,看到了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日趋结合的趋势,分析了金融垄断资本的基本特征。拉法格指出:“金融资本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控制着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金融企业,在各种金融活动扩展的同时,银行作为新型的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金融业已成为强大的吸压泵,它把资本集中起来,再压进工商业各条渠道上去”。这样,工商业和银行业的关系更加紧密,工商业需要银行为其筹集资本,而银行集中资本只有重新回流到工商业中才能为其筹集资本;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二者间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是一个不断融合、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由此可见,尽管拉法格没有明确为“金融资本”这一概念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他已经明确地指出“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形成和发展的产物,其要旨在于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拉法格还认为,金融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合乎规律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是对中世纪封建社会行会组织垄断的否定,而金融垄断则是由自由竞争所导致的“否定之否定”,垄断资本主义是一般商品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

奥地利学者鲁道夫·希法亭首先对“金融资本”做了系统的阐述,并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法亭在1910年出版的《金融资本一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一书中,以当时德国的银行资本为研究对象,明确提出了“金融资本”这一理论范畴,探讨了金融资本形成的原因、途径、运行规律及银行资本在金融垄断资本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个对金融资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察的人。希法亭由货币问题分析入手,着重考察资本发展的历史,把资本区分为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并围绕货币流通和信用发展,系统考察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信用、股份公司等。通过考察,希法亭将“金融资本”界定为“固定在产业资本中的银行资本”,强调在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合的过程中银行资本的统治作用。

希法亭把金融资本的研究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考察密切结合起来,将“现代的”资本主义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相区别,他清楚地指出两者的密切联系。希法亭认为,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标志就是由银行资本同工业资本融合而形成的金融资本取代了产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并认为“不懂得金融资本的规律和职能,就不可能了解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就不会有科学的经济学和政策”。他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叫做金融资本的时代,而把帝国主义视为金融资本的对外政策。所有这些表明,希法亭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对金融资本问题的研究,以及建构在金融资本科学范畴基础上的帝国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站在历史和时展的高度,对前人研究成果合理吸收、辩证扬弃、科学把握的结果。在金融资本概念界定上,列宁虽然较多受到了希法亭《金融资本一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一书的影响,借鉴了他的一些观点,但不是照搬移植,而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给以科学改造。他不同意希法亭给“金融资本”所下的定义,他认为生产领域中资本关系的变化是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即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就会造成垄断,“现在,垄断已经成了事实”。而这一重要因素恰恰是希法亭所忽略的。列宁进一步分析认为,构成金融资本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大资本的发展和增长达到一定程度;银行的作用(积聚和社会化);垄断资本(控制某工业部门相当大的一部分,以致竞争被垄断所代替)”。列宁指出,随着银行的集中,大工业更加依赖少数大银行,同时大产业资本家为不被银行控制,也开始向银行渗透,因此,“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在列宁看来,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与混合生长,而这种融合与混合生长既可以以银行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也可以以工业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列宁认为,垄断资本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形式是短期的价格协定,一般的形式是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而典型形式或最高形式是金融资本。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亦即帝国主义时代五大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把握了金融资本关系从国内垄断向国外垄断扩张的特征。

列宁认为,金融资本一经形成,就要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统治。在经济领域,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来实现自己的控制;在政治领域,通过同政府进行“个人联合”来实现自己的控制。因此,“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对帝国主义历史地位做了准确概括。关于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即金融垄断资本的“过渡性”,如列宁指出:“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列宁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中,尤其重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重要作用,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给予重点论证,并且揭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特征,既指出金融资本的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的资本主义性质,又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人口”,为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表明它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意义。帝国主义战争是由于金融垄断资本对世界领土瓜分不均所导致的,而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则是基于对金融垄断资本主轴分析而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正是基于这一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无疑也开启了社会主义取代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因此,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一国胜利学说,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十月革命作为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实践是在“世界历史”或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中展开的一个过程,是在全球化浪潮激荡、砥砺运行中产生的社会制度效应。

因此,列宁的金融资本概念就其内核来说是科学的,列宁在金融垄断资本科学范畴基础上建构的关于帝国主义理论体系即金融垄断资本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基本结论也是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重大发展,是当今指导认识和把握新时期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特征和规律的理论依据。当然,肯定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说列宁当时所作的分析及所得出的结论就是绝对真理。恰恰说明,随着时展,不仅需要对金融垄断资本概念加以拓宽,也需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其帝国主义理论即金融垄断资本理论。这是因为:一是二战以后,尤其在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银行一统金融业的局面已被打破;二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其他行业如商业、运输业、公用业及信息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金融自由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的进一步增强,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尤其是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大发展和广泛运用,一个规模空前、真正的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并迅速发展。

那么,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垄断资本概念的界定如何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精神,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当代西方学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特征,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变化的现实呢?

金融垄断资本属于资本范畴,是资本存在的一种形态,是资本运动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区别于非垄断资本,特别是非金融垄断资本,如果我们把列宁关于“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与混合生长,而这种融合与混合生长既可以以银行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也可以以工业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称为

传统金融垄断资本概念的话,那么现代金融垄断资本则在传统金融垄断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拓宽为:金融垄断资本是金融业垄断资本与非金融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与混合生长,金融资本既可以以金融业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也可以以非金融业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还可以由金融业垄断资本和非金融业垄断资本平行组成。这种业已拓宽了的金融垄断资本的新概念既是对列宁时代金融资本概念合理内核的继承,又是一个“时代超越”。

金融垄断资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垄断资本是传统金融垄断资本与现代金融垄断资本的总称,既是列宁所指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通过银行与企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而形成的金融垄断资本或垄断组织,也包括在传统金融垄断资本概念基础上深化拓展,即金融业垄断资本与非金融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与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权势资本。狭义的金融垄断资本是指能够产生收益的金融资产,包括债务工具、权益工具及其衍生的金融工具等具体形式。

金融资本是历史范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金融资本的发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金融产品是最抽象的商品,它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区别在于它只有价格而没有价值。因此,金融产品是虚拟产品,金融资本是虚拟资本。金融资本作为资本演进的最高形态,垄断是其本质特征,表现为生息性、运动性和国际性等特性。金融资本概念的形成、深化拓展,或者说由传统金融垄断资本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的转化,揭示了垄断资本的实质、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

金融垄断资本概念的实质,体现在金融垄断资本作为极大的权势资本对经济社会的控制力上。金融垄断资本概念不仅揭示了私人垄断金融资本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即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引起集中和垄断,各种垄断资本必然融合为金融资本,而且还揭示了私人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趋势,涵盖了国家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财团在战后的崛起,反映了国际垄断资本或国际垄断财团在20世纪70、80年代特别是90年展的新趋势,这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金融垄断资本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强化的过程。

因此,金融垄断资本概念、范畴的进一步厘定和拓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实践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金融资本理论的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也为当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新发展提供了进一步认识的理论武器。同时,金融垄断资本概念的界定,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金融垄断资本不等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金融垄断资本属资本范畴,是资本存在和演进的最高形态,它区别于非金融垄断资本。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属于制度范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形式,区别于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是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制度阶段内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现代金融垄断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的制度形式。除了区别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内制度本质属性相同外,还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不同发展的阶段性制度特点。因此,金融垄断资本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两者有内在联系,但不能等同。

那么,金融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是否等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呢?我们把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考量,从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中可以更进一步的把握。经济全球化包含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等诸多方面,其中资本(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这无论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史还是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素的结构来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

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来看,资本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无限追求自身的价值增值,而且通过不断运动,尤其是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得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增值的最大化,资本演进扩张的最高实现形式就是金融资本,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史就是金融垄断资本不断走向全球化的历史。或者说,金融垄断资本作为资本运动的最高形态包括从传统金融垄断资本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的演进,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全球化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关系来看,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先导,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和条件,而资本(金融)全球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和灵魂。因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金融,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必然也是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更高层面则演化为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以金融垄断资本要素为主导的全球化。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它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达到最高程度的集中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金融垄断资本的内涵会愈加丰富,金融全球化的特征会更加凸显,但金融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不等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三、价值与启示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实物经济;虚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1)05-0024-09

一、马克思、希法亭和列宁对金融资本的分析

(一)马克思对金融资本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其货币和资本理论以及信用和虚拟资本理论中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的,资本在历史上最初就是以货币的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以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形式出现的。然而,资本同货币又有本质上的不同。货币“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能转化为资本,并通过这种转化,由一个一定的价值变为一个自行增殖、自行增加的价值……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在这里,它的使用价值正在于它转化为资本而生产的利润。就它作为可能的资本,作为生产利润的手段的这种属性来说,它变成了商品,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商品。或者换一种说法,资本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

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人资本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产业资本,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规模的扩大而进行的。这在历史上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生产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直接为商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二是商人发展成为工业家,直接支配生产。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商业就成了工业生产的奴仆,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市场的不断扩大则成了它的生活条件。不断扩大的大量生产,会使现有市场商品充斥,因此,它不断扩大这个市场,突破它的界限。限制这个大量生产的,不是商业,而是执行职能的资本的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产业资本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不同资本形态的专业化分工。作为一种古老的资本形式,“生息资本或高利贷资本(我们可以把古老形式的生息资本叫做高利贷资本),和它的孪生兄弟商人资本一样,是资本的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很早已经产生,并且出现在极不相同的经济社会形态中。”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作为生息资本的货币经营资本是通过资本的社会分工演化出来的。产业资本不断地循环运动,依次经过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其中,“货币资本不仅起着‘第一’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是连接产业资本连续性运动的纽带,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职能发挥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随着产业资本积累的扩大,包含全部资本形态循环的单个产业资本的价值实现过程显得繁琐而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产业资本的运营效率,一部分对商品销售具有专长的人格化资本,就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将资金全部投资于商品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的买卖。这样,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就转化为专业化的商业经营资本。

产业资本和商业经营资本都需要货币资本作为经营的基础,并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因而货币资本也逐渐从产业资本的运营中独立出来了。“产业资本的一部分,确切地说,还有商品经营资本的一部分,不仅要作为一般货币资本,而且要作为正在执行这些技术职能的货币资本,不断处于货币形式。现在,一部分从总资本中分离出来,并在这样一种货币资本的形式上独立起来……成为一种特殊资本的职能……就把这种资本转化为货币经营资本了。”因此,货币经营资本是“一种作为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延续的,同时又是为它们服务的那样一种二重性的资本形态”,它是资本体系不断分工细化的产物。

货币经营资本独立运营后,不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仅仅为其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随着货币经营资本的独立发展壮大,高度专业化的金融部门诞生了,由此形成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严密分工。货币经营资本职能的独立发展是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结果,表现出货币资本行产业资本之间的对立关系。

马克思的上述理论揭示出,作为资本形态之一的货币经营资本,它是历史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经营资本的前身――生息资本,一旦从高利贷中脱胎而来,就逐渐纳入到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成为资本运动和资本积累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相对于产业资本的独立而发展,为其最终掌控产业资本、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而在这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则是日渐发达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货币经营资本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信用制度。“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起初,它作为积累的小小的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进来,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但是很快它就成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后,它变成了一个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货币经营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信用制度之基础上的。信用机制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并进一步促进了货币资本的集中和垄断。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资本必然大规模地积聚与集中,最终,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当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高级程度时,资本所具有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决定了货币经营资本必然走向垄断。这样,信用制度的发展使少数资本得以控制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并表现为货币资本家的总资本,而与产业资本相对立。

信用为单个资本家提供了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别人资本和财产,从而别人劳动的权利,即对社会资本和社会劳动的支配权。由于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占有,信用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马克思写道,

“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而,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方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马克思关于货币和资本的有关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坚实基础,其对生息资本、信用等一系列与金融资本相关范畴的分析,为后来者探寻金融资本的本质、研究其发展规律,都做好了理论铺垫,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源头和基石。遗憾的是,由于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没能对金融资本作进一步的研究,但他从理论上已经预见到垄断和金融资本的产生。到19世纪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全面走向垄断,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构成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混合牛长,垄断性的金融资本才由此产生。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希法亭和列宁明确提出并深入解析了金融资本这一范畴。

(二)希法亭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下的金融资本作了全面探讨,成为对金融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的

第一人

随着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进入垄断阶段,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急剧提升。希法亭针对这一客观现实,于1910年出版了《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一书,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下的金融资本作了全面探讨,成为对金融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

希法亭将资本区分为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货币资本,对资本积累和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转变,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后来,“生产”资本家,即谋求利润的资本家,也就是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开始奋起反抗这些谋求利息的资本家。产业资本由此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属于产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则在生产资本家之间开展信用业务。后来,随着资本的动员和信用的不断扩大,货币资本家地位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银行的权力增大,变成了产业的创立者以及最后变成了产业的统治者,金融资本于是产生了。“产业资本的一个不断增长的部分不属于使用它的产业资本家。他们只有通过代表同他们相对立的所有者的银行,才能获得对资本的支配权。另一方面,银行业不得不把它们资本的一个不断增长的部分固定在产业之中。因此,银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为产业资本家。我把通过这种途径实际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称为金融资本。”希法亭将金融资本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产业家运用的资本”,是因为他认为在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中,银行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产业资本对银行资本是被动的依赖。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和产业的垄断化,具有垄断地位的产业资本越来越依赖具有垄断地位的银行来为其融资,直到这两者合并,并且银行占据了支配地位。

“正像资本本身在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上变为金融资本一样,资本巨头、金融资本家也合于一身,越来越以支配银行资本的形式支配整个国民资本。”银行资本是对高利贷资本的否定,而银行资本自身最后又被金融资本所否定。金融资本是经济和政治权力在资本家寡头手中集中的最高阶段。

显然,希法亭的金融资本论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银行地位的变迁和职能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解析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过程,他提出了两大杠杆原理:信用和股份公司。

首先,希法亭认为,金融资本并不是银行资本简单的发展形式,而是银行资本职能的扩展。起初,银行仅仅是个中介人,即连接着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中介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对信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银行资本因而得以发展壮大。随着银行信用的不断扩大,银行对产业的信用力度越来越大,信用时间越来越长,银行与产业之间短时期的融资关系渐渐演变为长时期的利益交融关系。银行对产业资本的渗透,包括资本渗透和人事渗透,使得产业资本越来越依赖于银行资本。

其次,希法亭所处的时代,股份公司已经成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希法亭通过分析银行对股份公司各个环节的参与,获取了众多好处,并最终促成金融资本的诞生:一方面,银行不再满足于通过信用关系向生产资本提供资本来获取利息收入,而是将触角伸向股票发行环节,掌控股份公司的股票发行权,以攫取巨额“创业利润”;另一方而,银行还积极利用股份制度,以较少的资本控制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从而侵吞广大小额股票持有者和其他中小企业家的利益。这样,银行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向股份公司,最终必然导致银行与产业之间的个人联合,“控制银行的虚拟资本的所有者与控制产业的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合而为一。”银行与产业的关系更加密切,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金融资本,并取得对整个社会的统治。

总之,希法亭通过分析银行资本对产业资本不断增加的控制力,提出金融资本的产生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重大的变化,揭示了金融资本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巨大发展。希法亭金融资本理论成为列宁金融资本理论最直接的基础。

(三)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集中体现在1916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重新解读了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列宁从当时大量的经济现象――生产集中、垄断、银行作用的变化中抽象出金融资本范畴,指出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垄断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要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就是以金融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资本主义形态。“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

作为金融资本理论的集大成者,列宁明确指出了金融资本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到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或称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一阶段有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T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货币资本大量聚集于少数国家……于是,以‘剪息票’为生,根本不参与任何企业经营、终日游手好闲的食利者阶级,确切地说,食利者阶层,就大大地增长起来。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资本输出,更加使食利者阶层完完全全脱离了牛产,给那种靠剥削几个海外国家和殖民地的劳动为生的整个国家打上了寄生性的烙印。”

和希法亭一样,列宁强调,金融资本的产生是通过银行的新作用实现的;正是这种作用,像催化剂一样促成了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但列宁并不完全同意希法亭对“金融资本”下的定义。他认为,在垄断的基础上,银行参与工业的长期资本形成,从而构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混合生长,因此,生产领域中出现资本主义垄断组织是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构成金融资本的三个因素应该分别是:大资本的发展和增长达到了一定程度;银行的作用(集中和社会化);垄断资本(控制某工业部门相当大的一部分,以致竞争被垄断所代替)。“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新内容。”“金融资本就是和工业家垄断同盟的资本融合起来的少数垄断性的最大银行的银行资本”。显然,希法亭对金融资本的垄断基础这一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对金融资本范畴的定义中也相应地缺乏这一关键要素。在希法亭的理论中,银行信用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才是促成金融资本诞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这也是希法亭理论局限性之所在。

另外,相较于希法亭强调金融资本中银行资本的主导地位,列宁是有意对此淡化的,并认为金融资本就是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的一利,融合和相互控制,这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在20世纪早期,金融资本还处于幼年阶段,银行资本对产业资本的单方控制远不是绝对的,产业资本还主导着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因而过分夸大银行资本的掌控力是不切实际的。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预见到资本的集中。在列宁所处的时代,集中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列宁研究了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资本所发生的变化,提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最高级、最抽象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形态。因此,其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马克思到希法亭再到列宁,都强调了金融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进的一个自然的、必然的结果,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列宁曾经指出,金融资本是资本的最后和最高阶段。但实际情况是,列宁所处的20世纪初,金融资本呈现出来的主要还是这一资本形态的初期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金融资本也在不断演进着、成熟着。

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管理资本主义或叫凯恩斯资本主义时代,金融资本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其发展进入低潮期。70年代后,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金融自由化运动席卷世界大部分地区,金融资本开始进入到一个史无前例的勃兴期。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开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逐渐将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不同于前几百年物质生产阶段的虚拟经济阶段。

二、资本历史形态的更迭――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

作为一种资本形态,金融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融合方式,也不仅是垄断资本财团的代名词,而是资本历史地演进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生产运动方式。中国股市缔造者之一的李青原就因而提出了资本历史形态这一新的范畴,“我们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社会价值的增殖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称为资本历史形态。它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所代表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以及与这种所有制相联系的资本运动方式及其规律和特征。”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再到金融资本,是资本的三大历史形态。资本历史形态这一范畴对于厘清资本的历史演进规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分析工具。

对于资本历史形态演进的逻辑,李青原认为,资本历史形态的更迭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资本历史形态的形成基础,而资本历史形态的发展又反过来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用。资本历史形态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社会性在逐步加强,资本的内在矛盾也在不断地加深。

徐国亮、吴秋则强调,资本的利润和利润率因素是各种资本形式演变的内在根据,无论是产业资本的初始形成,还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演变,其背后都是资本利润率的变动所引致。这一观点强调资本形态的变革根源于资本利润率的提升困境。他们这种将金融资本的崛起同资本利润率联系起来的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保罗・斯威齐和保罗・巴兰的《垄断资本》一书中就有所体现。该书认为,在垄断资本主义受限制的竞争环境之下,资本不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应对最终需求的下降,而会通过闲置生产能力来保护利润空间,最终导致生产能力长期过剩。因此,垄断资本主义有一种强大的停滞趋势,而解决方法就是扩大消费、军事开支和金融部门的膨胀等。

其实,不论是生产力的推进,还是利润率的波动,资本历史形态的演变都可以归根于资本积累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股都对应着一定的资本积累模式,使资本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资本规模、一定的市场发育程度以及一定的信用发展水平下,采取一种最有可能的积累模式。当生产力不断推进,并引起与资本积累相关的各种因素、各种环境发生变化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率,资本积累方式必然相府地发生变化。而当这种变化非常剧烈,从资本积累的方式,到资本利润的来源、渠道都逐渐突破了原有的积累模式后,资本的主导形态发生变化,资本历史形态也就相应发生了变革。

在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时代,商人资本独立地、优先地发展,“意味着生产还没有从属于资本,就是说,资本还是在一个和资本格格不入的、不以它为转移的社会生产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因此,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程度成反比例”。但由于商业支配着产业,商业资本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占有了剩余产品的绝大部分,它到处代表着一种掠夺制度,商业利润大部分也是从侵占和欺诈中产生的。商业资本为了尽可能地追求商业利润,不惜重利轻义以及人人都想通过投机和欺骗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极其明显。然而,这种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蕴含着新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1)因为这种存在和发展是货币财产集中的先决条件;(2)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是为贸易而生产,是大规模的销售……商人资本的任何一种发展,会促使生产越来越具有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性质,促使产品越来越转化为商品。”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扩大,使它多样化并具有世界主义的性质,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因此,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主要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地起着解体的作用。”

产业资本登上历史舞台,是17和18世纪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16和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经过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其主导形态开始由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过渡。这种演进,伴随着一个血腥掠夺的原始积累过程。在率先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英国,其资本来源主要是“圈地运动”对农民的彻底掠夺、商业和股票交易中的投机和欺诈、作为世界第一的商业和殖民强国对殖民地的暴力掠夺、奴隶贸易和海盗行径等等,因此,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逐渐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尤其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为物质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基础,产业利润的增长空间非常巨大。在工厂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的推动下,社会分工大大深化,世界市场的开拓进一步将越来越多的人口纳入到商品经济的范围。终于,产业资本正式取代商业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主导形态,并将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末期。几百年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始终处在物质产品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霸权,也首先体现为物质产业领域里的霸权。英国之所以在19世纪称霸世界,就是因为它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因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了最大的生产和市场份额。

金融资本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条件――信用制度。随着产业资本的发展,资本主义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也随之发展起来,而与信用制度息息相关的货币经营资本也势力渐长,与产业资本的相对地位开始发生悄悄的变化。迈克尔・赫德森指出,马克思早已清楚地意识到金融资本

的膨胀将对产业资本产生的危害,认为金融资本强加于债务人身上的经济负担,如利息、股息等,将可能压垮产业经济。然而他又幻想这个趋势可以通过产业资本的革命而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使生息资本最终从属于产业资本。但历史的发展表明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太过于乐观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希法亭和列宁时代,信用制度日益发达导致的金融资本膨胀,已经让他们感知到金融资本的无限潜力,并因此相应提出了金融资本论和垄断资本主义论。

金融资本从诞生伊始,就有着某种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发展的冲动,这是资本积累的本性。但金融资本的过渡膨胀必然会引起经济的大幅波动,促成经济危机的爆发,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重创。二战后,在社会政治和地缘政治等多因素的背景下,金融资本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扭转,产业资本重新掌握了更多的自。在资本和劳动相互妥协的指导方针下,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战后长达数十年的繁荣时期。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到70年代中期,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化,产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开始明显下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到纯信用时代,国际汇率水平的频繁而剧烈的波动给产业资本的稳定积累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助推了金融势力的加速膨胀,资本开始呈现出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资本的价值化积累,即各种以纯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如股票、债券及地产等虚拟资产财富的集聚与增长,成为社会资本积累的主导方式;金融资本因而取代产业资本,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积累的主导模式。这样,“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下,高流动性的金融资本重新掌权,并实现了对流动性不大的产业资本的统治”。对此,保罗・斯威齐说,这是“金融资本的胜利”。

三、当代金融资本的新特点

如希法亭和列宁指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出于加强垄断势力的需要,产业资本开始形成对银行资本的依赖性,银行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渗透和控制日益加强,最终产生了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诞生,不仅促进了资本的积累,而且加深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但由于这个时期的银行金融资本并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初级形态的金融资本。其初级性主要体现在银行资本从属于产业资本并为产业资本服务,独立性差。而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更是直接制约了银行资本的长期膨胀。初级形态的金融资本属于从产业资本向成熟金融资本的过渡性形态。

同初级形态的金融资本相比,当代的金融资本虽然并没有脱离希法亭对该范畴的基本定义,即由银行支配而由产业家运用的垄断资本,然而,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货币的纯信用化,当代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代金融资本的主体更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形成的各种相对独立而高度流动的垄断性金融资本。

概括起来,当代金融资本主要形成以下几点新特点、新规律,从而体现出与20世纪初大不相同的时代特色:

(1)当代金融资本规模更大、实力更强。据专家估计,美国金融资本创造的虚拟财富高达400万亿美元,包括国家债务近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近5000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所产生的面值300多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GDP的30多倍,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其规模远远超过20世纪初的金融资本。

(2)当代金融资本是高度社会化的资本。其主体不但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资本,更主要指投资银行金融资本和各种非银行金融资本,如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互助基金等等;它们在促进资本的流动、推动资本的膨胀以及掌控产业资本等方面,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商业银行资本,成为现代金融资本的主导力量。金融资本的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后者进一步引起了资本经营的社会化。

(3)当代金融资本是高度流动性的资本。增值性和流动性一直是资本的两大追求。传统金融资本以银行资本为主,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结成长期性的合作关系,资本的流动性较差,金融资本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存贷利息差等中介收入。而当代金融资本由于以资本市场为主要媒介,流动性大为增强,其金融利润不仅来自于金融中介服务所得,而且更依赖于股票等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金融资本的高流动性,一方面提升了资本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促使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4)当代金融资本更加独立。在资本社会化的基础上,当代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以银行资本为主导的金融模式转向了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模式。这一方面导致产业资本更深地被卷入到金融市场中,生产企业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金融公司而非一个制造型企业;另一方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迅速提高,从而摆脱了产业资本的束缚并具有更多的独立性。这样,传统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长期利益结合体的格局被打破,当代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关系在形式上显得相对疏离。然而这种外在形式上的相对独立和疏离,并不意味着当代金融资本垄断色彩的减弱。事实上,当代金融资本的崛起就是弱化产业资本地位,将其降至获取剩余价值的一个基本环节的过程。对于当代金融资本来说,直接通过金融价值波动是获取利润最快捷、最方便的形式;而机构投资者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产业资本的渗透和控制,更表现出金融资本直接参与生产环节,从剩余价值的源头就开始参与和控制分配模式的趋势,即根据财务回报原则,以极其粗暴的方式来操纵和控制产业资本,从而裸地与产业资本发生对立,并表现出绝对的霸权。

(5)当代金融资本的虚拟性越来越强。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货币取代了黄金等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货币,并且由于其具有与实体经济既相联系,又独立发展的虚拟性,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因而具有了信用化、虚拟化的基础。这意味着金融资本积累可以脱离产业资本的积累而独自膨胀。由于不断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去管制化,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使当代金融资本的虚拟性急剧提升,加剧了金融资本积累与实体经济积累的结构性分离。这种结构性分离不仅使产业资本面临失血的危险,同时也刺激了金融资本的单方面膨胀,改变了金融资本的积累轨迹。

(6)国家成为当代金融资本的代言人和最后贷款人。资本积累从来离不开国家政权的支持,其对外扩张往往以国家政权开道,包括各种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等等。但在当代金融资本垄断下,国家职能发生了变化。国家信用,如国债已构成当代金融资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同时还成为当代金融体系最后的贷款人,是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基石。可以说,国家成为最大的金融资本家。

总之,当代金融资本一方面因与产业资本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具备同20世纪初金融资本一样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由于信用化的货币体系是当代金融资本膨胀的重要条件,因此,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美元,成

为美国金融资本的发展基石,美国金融资本因而演变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资本的典型代表;它以美元霸权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对国家进行金融扩张和金融掠夺的金融资本全球积累机制,金融霸权成为美国金融资本积累体系得以长期固化和膨胀的根本原因。

金融资本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发展为当代金融资本并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资本形态,这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再到金融资本,资本历史形态的更迭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机制的演变。作为资本的一种历史形态,无论是商业资本还是产业资本,当它们在资本主义的价值链中丧失了主导权时,就都逃不过衰落或者被掌控的命运。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崛起的产业资本将代表重商主义的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抛在时代后面,工业文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开花结果。然后,当T业化已然完成,产业利润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当代金融资本这个最能体现资本逐利本性的资本形态,将相对落后的产业资本赶到了外同的发展中国家,将生产环节抛弃,终于“再也不用干这种倒霉的事了”!凭着它高度的流动性和在价值链中的绝对控制权,当代金融资本理所当然地成为资本的最终统治者。

当代金融资本代表了资本发展的最抽象和最高级的历史形态,它的崛起将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推到了极致,大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当代金融资本一方面反映了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下,资本主义社会正由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的基本趋势,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当代金融资本的膨胀意味着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更全面更直接的对立,而金融资本财务收益至上的运营原则和极高的流动性,使产业资本承受了沉重的压力,金融资本因而成为全球产业资本的头号敌人。由于美国金融资本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当代金融资本的全球积累体系同时也反映出,围绕着货币霸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关系,以及新的国际剥削模式。解读现代金融资本的崛起,必须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关系的角度人手,才可把握其本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金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9).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李青原.探寻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徐国亮,吴秋.资本形式演变与虚拟资本形成的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2006,(3).

[8]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9]迈克尔・赫德森.从马克思到高盛:虚拟资本的幻想和产业的金融化[J].国外理论动态,2010,(9-10).

[10]刘晓欣.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从虚拟经济角度认识当代资本积累[J].当代财经,2005,(12).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 贫富两极分化 和平发展

一、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0世纪的后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提升,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寻找到了新的载体,各种商业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更广泛的传递,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力地助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结构此时也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于物质生产所创造的利润越来越少于金融产品所带来的利润,人们也将目光转向了金融行业,将其作为新的获利工具,虚拟经济所占的地位愈发突出,它带来的利润也越来越大,促使国家将物质生产转向了非物质生产,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资本主义的形成也经历了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再到金融资本垄断主义,科技的进步促使资本的技术提高,金融资本作为资本构成的一部分也同样提到提高,这就导致实体经济下的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下滑,由于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市场的作用下人们便向那些能获得高额报酬的行业移动,加速了金融资本主义的扩展。

垄断是指少数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便联合起来对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控制和操纵。垄断是市场经济中最低效率的表现,常见的垄断有卡特尔、康采恩、辛迪加和托拉斯。对“金融资本”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中,但是这个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法拉格。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占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通过对自身生产规模的调整,同时市场对想要新加入的厂商是关闭的,这就是垄断形成的原因。同时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信贷的依赖逐渐增强,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资本,即金融资本。法国学者让・克罗特・德罗奈提出了“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金融资本垄断主义是以金融垄断为主导的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形式,并且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最高形态。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特征

其一,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使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各国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向全球的扩张而处于不断变动中,它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在局限于过去对该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调控,它必须主动去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由于货币主导国家的地位和实力,使得它通过操纵本国货币将部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卷入到世界经济的浪潮中,这些国家不得不去主动去适应主导国家的“游戏规则”,即相关的货币政策和贸易制度,而主导国家便通过金融扩散的方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剥削和压制,谋取高额的利润。跨国公司的崛起,在世界内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它们也主导了世界上该行业的进程,同时通过向大银行借款,也形成了金融垄断资本的全球化。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提高,加速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形成,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其二,金融资本的自由化。资本主义国家主张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削减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美国为例,美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已经到了一种膨胀的状态,它所带来的利润远超过实体产业所创造的利润,金融产品本身不属于商品,它不具有价值,但是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虚拟经济中,金融资本通过其本身具有的高回报率的特点吸引着人们对它的青睐,人们将他作为资本保值或增值的手段,金融产品作为一项资本,它不能创造出价值,而它所获取的利益便来自于剥夺实体产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其三,金融资本的独立性。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它带来的利益越来越大,使得它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传统的经济结构由实体产业附着部分金融部门转向了金融部门拥有了很大的独立性,与实体经济剥离开来,并且榨取实体产业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生产的停滞使得资本家愈发依靠金融资本给他们创造的财富。

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和金融危机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一个重击。美国在上世纪的后期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通过降息的方式鼓励投资,因为较低的借款利率让人们开始购置房产,人们便不顾后果,大量借贷,不考虑风险。但美国人崇尚信贷消费的方式也着实拉动了当时的总需求,使得经济快速繁荣起来,美国政府没能有效控制经济过热的风险,反而放宽了借贷的标准,金融机构也开发了多种贷款方式,不清醒的头脑让他们忽略了信用风险所能带来的后果,最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泡沫的破裂。

市场的繁荣总会促进利率的抬升,利率升高了,人们发现自己还不了贷款,自己的负债过高,房价开始暴跌,同时人们在证券市场中投资大幅缩水,利率的上涨使得债券的价格大幅下降,人们也开始抛售股票,股价也大幅下跌,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牵连了全球,进而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

处在世界金融体系霸主地位的美国无疑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大的获益者。美国作为在多边贸易关系的主导国家,通过以美元为国际结算的方式,将自己的金融资本注入到其他国家中,获取了廉价的产品和劳动力,同时美国金融市场中来自多国的投资继续催生了大量的资本,在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中,美国的金融垄断地位使得它获得了高额的回报,然而美国却不加以反思,反而更加贪婪地榨取其他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割利润。

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使得实体经济走向了分裂的边缘。希法亭在其著作《金融资本》中就已提到过资本扩张悖论的问题:在经济繁荣时期,劳动力价格上涨,利息率超过正常水平。这两个要素同时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然而银行资本的利润率却增加了。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便来自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使得实体经济畸形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必须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基石,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分割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利润,并且积累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发现通过虚拟经济所创造的价值比实体经济所创造的价值更多并且更迅速,实体资本的扩张受到了阻碍,一旦虚拟经济的泡沫破裂,实体经济也将走向衰退。

经济泡沫破裂的时刻,人们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正是由于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导致人们出现了富裕的幻觉,完全没有意识到社会实际的生产力和人们对于生产所创造的需求不再匹配,因此,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能力与相对有限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基本矛盾。

四、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今,金融垄断资本已经成为某些金融巨头国家剥削剩余价值的工具,金融垄断资本资本主义也成熟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它使得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脱节,并且造成了实体经济的瓦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处于金融专制统治的地位,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资产的证券化,加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它对资本实施了全面的控制,实现了资本的增值,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形态,虽然它给资本主义带来一次新的洗礼,但是实质上它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区别,只是在于形式上的变化。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到来,金融资本主义以快速的步伐扩散开来,加上21世纪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资金信息化,更加剧了金融资本主义向世界各国剥削的步伐。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使得金融资本的流动速度加快,而它所创造的利润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爆发式增长,导致工业垄断资本势必要依靠于金融资本才能发挥作用,而且金融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在全球化经济的条件下,如果稍有不慎,必定使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从而将痛苦的结果交给人们来承担。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根本便是垄断性质,它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集中。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一端积累财富,一端积累贫困。而金融资本主义将实体产业资本牢牢控制住,也就将利润紧紧控制住,它不能够改善国民的收入分配,反而造成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穷困。同时它通过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也拉开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导致了世界经济水平的参差不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基本国情,深刻领会党的十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有机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学会适应国际机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的潮流中立足自我,全面地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利群.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及其当代启示[J].东岳论坛,2005,(11)

[2]王明哲,王复兴.从金融资本全球危机认识资本主义趋势[J].社会政治研究

[3]王莉娟.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初探[J].河北学刊,2011,(05)

[4]费利群.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上一篇:创新与创业范文 下一篇:数字设计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