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融资范文

时间:2023-06-06 17:27:36

金融学融资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股权融资 行为金融 羊群效应

引言

近几年,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额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过度股权融资问题日益显现。一方面,上市公司融资后不能明显的提高公司业绩,没有给股东带来合理的投资收益。2012年第一季度,A股23个行业中19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下降,其中,建筑建材、黑色金属和家用电器3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只有农林牧渔、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和房地产4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上升。另一方面,企业没有按照招(配)股说明书的有关承诺如期足额投入到预期的项目,也就是在企业进行融资后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进行融资的公司中有57.36%的企业在筹资后改变资金用途,没有将资金运用到主营业务中,而是进行委托理财,造成募集资金浪费或闲置。

过度股权融资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1. 筹资者行为分析

上市公司作为筹资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标准进行融资,选择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

进行债权融资时,筹资者需要以固定的利率向投资者支付利息,且到期时偿还本金,而进行股权融资时是否分发红利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管理者的发展决策。筹资者产生“损失厌恶心理”,债权融资支付的利息成为公司的固定支出,企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而股权融资风险小,筹资者的“风险厌恶心理”使得他们不自觉的拒绝破产风险,从而选择股权融资。

另外,在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性使得投融资双方力量并不均衡,筹资者处于优势地位。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只需要为融资活动选择一个合理的名目就可以了,而这些是投资者所不了解的,这就为股权融资提供了可行性。

2. 投资者行为分析

投资者在不确定自己掌握的信息正确与否或者信息量有限的时候,易根据其他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选择是否购买股票,当市场上存在某些投资者选择购买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将其他人的行为作为依据,易产生从众行为引发羊群效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选择购买股票,引发羊群效应。

假设金融市场上存在若干个投资者,他们先后决策是否购买股票,A=1表示购买股票,A=0表示不购买股票,概率各为0.5。当A=1时投资者得到好消息B的概率为p(0.5

得到好消息B后A=1的概率为:

从式(1)和(2)中可以看出,当投资者得到好消息是,购买股票的概率大于不购买股票的概率,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易将其他投资者购买股票的行为当做利好信息,而且上市公司作为信息强势的一方,他们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往往倾向于向投资者展示利好信息,从而增加投资者投资的概率,形成股权的过度融资。

结语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因为对损失的“损失厌恶心理”并且利用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优势选择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产生股票供给;投资者在不对称的信息市场中存在劣势,易发生“羊群行为”,非理性的选择购买股票,产生股票需求。当市场上同时出现供给和需求时,交易就发生了,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问题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得到了解释。

参考文献:

[1] 黄攀.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153-154.

[2] 易志高,茅宁,汪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研究:形成、测量及应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79-84.

[3] 邹军.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J].时代金融,2010(6):59-60.

[4] 褚晓琳,王文举.股权融资大股东控制权收益[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0):75-77.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2篇

一、仿生金融学概述

仿生金融学是在金融领域对仿生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简而言之,仿生金融学就是从仿生学的角度研究金融学问题,他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同时运用仿生学的原理、方法、技术来研究金融交易的主体及其内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内在规律的科学。仿生金融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研究领域,因此,目前还不能称之为科学或者学科。仿生金融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以前的很多思想。首先是自然论经济思想,从中国的佛、道、儒思想,到法国的经济学家魁奈的自然论经济学派,之后经过亚当·斯密改造成为了自发的市场秩序,之后脱离了自然法体系的影响,过度成为自由经济思想;其次是在20世纪初期,马歇尔提出了“经济生物学”,他认为,经济学所流行的分析是一种过度的状态,这种状态将被基于生物学的其他动态分析所取代;最后是生态经济学,他是仿生金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Kenneth·Boulding提出 “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他认为,生态经济学主要是从生态的视角来研究经济学,它把经济内在规律作为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技术来探讨经济的内在规律。

(一)仿生金融学的主流观点 曾建中(2007)从仿生学的视角研究了金融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他认为,频频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与我国的一系列金融风险揭示出了各国的金融交易主体与其存在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现象。这一研究引发了人们从仿生学的视角研究金融系统和环境系统如何协调的发展问题,而仿生金融学主要是研究金融交易的主体及其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因此,仿生金融学与生态学、金融学以及系统论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金融生态理论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 “金融生态”理念最早由周小川提出,他将金融生态描述成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内部环境。这是我国第一次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金融环境,也为研究我国的金融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另外,韩平教授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外部的环境中具体是指政治、经济、法律和信用等因素。不一样的是,他认为金融生态还涵盖金融市场的内在要素。在资金链的影响下,内外环境共同构成了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各具特色的生态金融观点集中表现为四种:一种是基于生态经济学的“金融环境观”;一种是基于全面角度的“融合观”,坚持金融和生态的合二为一;一种是仿生观,认为金融生态是模仿自然生态而来;还一种是经济生态观,以经济学为基础来分析生态金融。其中,仿生角度的观念更具联系性,它认为金融生态具有防生化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以抽象出金融市场上的内部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持续关系。

二、基于仿生金融学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金融学研究领域的热门问题,研究学者和成果都很多。但是利用仿生金融学进行研究的只有少数,下面,我们将通过仿生金融学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1)研究角度的创新性。首先,仿生金融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视角。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研究对象,金融生态则是一个宏观系统,将两者结合研究实现了宏微观的融合,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研究特色;另外,生态学和金融企业的融资在物理特性上存在着共性,比如都具有环境适应性和特定的周期规律。从仿生观来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新颖性。(2)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如前所述,金融企业也遵循中一定的发展规律,从生态角度来看其发展过程必然与自然生态具有共性。两者在发展路径和规律上会有重和之处。因此,这样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共性和特性的统一。既可以运用生态系统的共性,又能在具体的内外融资环境研究中发现金融企业的特性,整个研究具有极极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克服了以往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3)研究领域的创新。从生态金融角度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开发出更多的研究问题和领域。举例来说,理论上从横向信用来解决融资困难是常见的方法,现在可以考虑通过纵向角度来建立金融信用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难题。如仿生金融学可以为企业信用评级、银行企业关系等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扩展研究领域。

(二)金融生态理论的应用 金融生态是一个融合了金融主体、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外综合性、动态性的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共同存在于这个体系中的。具体来看,金融生态主题是系统的核心,发挥着生产、分配、引导的作用,它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关键,信息的流通、资源的配置以及风险的控制都由金融主体主导;而金融生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服务于金融体系,影响着金融体系的存在和发展。

(1)金融生态的意义。这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性、价值性理论。从对立统一角度看,政府和企业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环境;金融业也是政府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看,各个因素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我国金融业的生态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金融生态的改善将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的改善。

(2)生态平衡理论。这是金融生态体系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平衡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金融生态的平衡至关重要。在金融市场上,金融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价值、利益关系。如果任何一方割断了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他们之间的价值链条就会断开,甚至影响到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企业。

(3)宏观调控理论。这是金融生态体系中的重要机制,其中价格机又是最重要的均衡力量。价格具有变化性和传递作用,影响着各个参与体的关系,是供需平衡的重要调控力量。金融生态平衡离不开宏观调控,这些年我国在利率上的宏观调控有两种负面效果:利率过低带来的投资热,利率过高带来的融资困难。可见,金融生态平衡需要合理的宏观调控。

三、基于仿生金融学的中小企业融资措施

从仿生金融学视角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理论性分析并发现一些问题,通过总结这些问题,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增级机制 主要包括:(1)银企间增加信息交流: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关系体制缩短信息传递距离,中小银行加快发展贷款业务,在组织架构上实现扁平化。(2)信息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政府在信用担保体系中要充分发挥作用,对已有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重点培养和建设一批担保能力强、担保金额大的核心企业;通过完善的担保制度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的提高;有目的的解决担保公司资本不够的问题。(3)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金融机构,自主构建和增强自身的信用机制,促进征信和授信之间的良性循环,依靠征信体系走金融生态之路;政府,起到宣传和指引的作用,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效度;另外,还要走金融体系的信息化之路,实现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强法律的约束作用 主要包括:(1)坚持竞争、公平和创新三原则。首先,以自由竞争作为基本原则;其次,坚持公平、平等这一核心原则。具体表现在保护和扶持金融体系中的力量薄弱者,比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对于任何企业、任何主题都要同等对待,不能有歧视;此外,重点关注高新技术型金融企业,为其创造良好条件。(2)修订与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一方面,通过法律减低金融体系的进入门槛,充分鼓励民间企业和外企的进入;另一方面,地方机构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规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完善已有的公司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

(三)完善财税制度 主要包括:(1)充分贯彻和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章条例,特别要完善已有的财税制度,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体来说,既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详细规定,又要补充和合理发挥基金的杠杆力量;另外,合理的税收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2)制定并实施财税监管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标准上,可以适当放松核销贷款的标准,降低门槛;贷款损失准备上,可以相应提高比例,以保证商业银行具有充分的税前贷款损失准备;此外,政府应该根据需要出台有关贷款风险划分、损失准备计提等方面实用性政策。(3)地方政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的环境。一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是,中下企业的服务水平要切实提高;三是要规范中小企业贷款中的各项收费标准,特别市中介收费标准要透明、公正,以创造可靠地的贷款环境。

(四)构建多方位的资本市场体系 主要包括:(1)开辟更宽的融资渠道,特别是鼓励境内资本向境外资本的扩展。对于境内资本比如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可以促进他们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宽融资来源。另外,中小企业的创业板也是重要途径,可以满足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具体融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中小企业板的市场监督。(2)提供导向性政策与平台。在政策上,根据需要不断地制定适应市场发展的政策制度,促进交易市场的规范运行;引导中小企业适应金融市场发展;促进资产的重组。而且,需要提供广大的发展平台,为中小资本扩展提供交易平台,实现各种产权的充分交易。(3)实现股权基金的私募方式。现有的股票融资和贷款融资具有局限性,而中小企业更需要的是私募筹资,它更为重视企业的现有竞争力和长远成长。因此,私募股权融资具有投资期长、补充资本金等好处。

(五)不断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 主要包括:(1)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扩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由于规模小,内部的组织架构较为简单,中小企业在经营中更具灵活性,管理的成本业较低。然后,由于自身规模小、地域规模狭窄以及服务对象少的影响,中小企业在资本规模上具有局限性,集中表现在贷款总额有限,这限制了其发展。加快中小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信誉能力,这将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展其融资渠道。(2)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以高效的金融服务水平取胜。内部管理上,商业银行要实现适当的授权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手续,从基层开始建立完善贷款管理制度,建立具有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外部管理上,不断摸索有效的信贷营销策略,加大服务范围,,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3)给予民间贷款正确的发展导向。民间贷款同样是最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力量。但是民间贷款存在着金额较小,分布不集中等局限性,因此,民间贷款的发展关键在于有序管理。各项法律法规是规范民间贷款的基础保证,要通过法律来加强对民间贷款的监管。另外,小额信贷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担保机构也是发展民间贷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四、结论

总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这一困难必须解决。因此,我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需要在法律、金融、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强管理与改进,比如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增级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作用、实施配套的财税制度、构建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保持持续的金融体制改革等。只有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进而保证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融资融券;投资者行为模式

一、前言

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于1990年,相较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漫长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仅仅走过26个年头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其本身取得的较为长足的进步也应让我们感到自豪,不过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直视我国当下资本市场存在的政府及监管层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行政审批过度、监管存在漏洞、市场与诚信约束弱化等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与投资者投资行为方面存在的式投资、概念炒作成风、过度自信、过度贪婪、过度恐惧、追涨杀跌、羊群效应等一系列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现象。作为我国投资者人数增长速度相比股指期货等其他新型交易工具遥遥领先的融资融券工具,其本身无论是在操作难度还是风险度方面都是投资者比较易懂和更容易接受的杠杆投资工具,而结合这一工具我们就能够较好的对我国当下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与不足之处进行较好的研究。

二、行为金融学概述

现代金融理论开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发展于60年代,成熟于70年代,并最终成为金融界的主流理论,但由于现代金融理论遇到一定困境与不足,才促使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行为金融学本身融合了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们学科,这就使得其在客观上拓展了金融学的发展空间。如果从发展估计视角审视的话,我们就能够发展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学发展而诞生的。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中,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期望心理的提出、从投资策略上加完善,注重把心理学研究和投资决策结合起来是行为金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

在行为金融学中,其具备着心理学基础、期望理论、前景理论等三方面的理论构成。具体来说,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情感心理学,而吸收了这三种心理学成果的行为金融学才能够较好的应用各类金融相关的研究;而在期望理论这一行为金融学的组成理论中,期望理论认为决策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和刻画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人们在决策中关注的是价值的改变而不是最终形态,人们对于客观概率的推断总是存在偏差,也即投资者并非是符合现代金融理论所定义的理性投资者,实际表明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风险规避的;而在前景理论中,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等内容[2]。

三、融资融券业务概述

(一)融资融券基本概念

融资融券交易也可以被称为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其指的是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都属于融资融券范畴中,我国在2010年3月31日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系统[3]。

(二)融资融券特点

作为一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交易的手段,融资融券具备着杠杆交易与双向交易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也使得融资融券能够较好的实现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的优化。具体来说,在杠杆交易的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融资融券能够凭借担保品实现资金和证券的借入,这就使得资金通过杠杆提高了自身使用效率;而在双向交易的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出现是由于投资者能够通过融资融券看空相关标的证券进行融券卖出,这就使得投资者能够在股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得到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凭借着自身两方面特点往往在极短的市场行情中会发挥助涨助跌的作用,所以我们说融资融券这一工具本身属于一把双刃剑[4]。

(三)融资融券作用

作为在全球大多数证券市场上普遍常见的交易方式,融资融券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着很明显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集中在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资金和标的证券供求、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方式和选择、拓宽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整体上提高金融资产的运用效率等五个方面。

(四)融资融券风险

虽然融资融券具备着多方面的投资优势,但其本身在应用中也具备着一定风险,杠杆交易风险、强制平仓风险、监管风险,以及信用、法律等其他风险都属于融资融券的常见风险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资融券中,投资者因证券账户卡、身份证件和交易密码等保管不善或者将账户出借给他人使用,可能承受意外的损失风险[5]。

四、融资融券投资行为理论探究

(一)投资行为的概念阐述

所谓投资行为指的是一种追求未来货币增值的经济行为,其主要包括货币增值性与经济行为两方面的。具体来说,货币增值性指的是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货币的增值,也就是对于利润的追求;而在经济行为方面,其指的是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这种有意识是说经济行为会受到投资者个人的情绪、爱好等影响。

(二)投资行为信息获取过程中认知法则

由于投资者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很多时候投资者会依靠某些捷径或原则或经验去做出投资判断,这就被称为投资行为信息获取过程中的认知法则,这一法则主要由代表性法则。易得性法则、锚定与调整法则三部分组成。具体来说,代表性法则指的是投资者依赖自己在之前相类似事件的处理和判断经验;易得性法则则是投资者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或者是最先想到的类似情况作为依据去做出判断;而锚定与调整法则则是投资者将某些特定的或者易获得的数值作为初始值和参考点,以此完成具体投资行为[6]。

(三)投资行为中认知与行为偏差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情景框架依赖、心理账户、处置效应、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后悔理论、损失厌恶、羊群效应等都属于常见的认知与行为偏差,介于篇幅原因笔者主要对后悔理论进行详细剖析。所谓后悔理论,指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大牛市中,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震荡市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也不跌,但别人推荐的股票却一直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及时换股后悔等都属于后悔理论的范畴[7]。

五、融资融券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我们需要首先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这一方案设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对样本投资者实际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等两部分内容。

(二)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选择的样本来自于上海某券商的营业部,选择的样本具备着客户储量大且客户结构合理全面的特点,且能够保证真实有效、具有代表性。截止2016年6月,该营业部有效融资Q券账户数为1144个,有效交易客户377名,笔者选择了377名有效交易客户的资料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在对377名客户进行的调查中,笔者通过问卷发放与电话访问两种方式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价值问卷313份,这一83%的有效回收率支持了本文研究的顺利进行[8]。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设计了您是通过什么渠道初次了解到融资融券工具、促使了您选择开立融资h券账户的原因、已有A股账户了,您为什么要开立熟资融券账户等十个问题,问题均为选择式,介于篇幅原因这里不详细介绍问卷内容。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的分析与整理中,笔者发现融资融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普遍具有过度自信、确定性偏好、风险规避、政策依赖、损失厌恶、处置效应、拥有心理账户等特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羊群效应的特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存在着思维定势现象等三方面的结果。

(四)实际交易数据分析

在对这377名客户的实际交易数据进行的分析中,笔者选择了描述统计法与相关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在具体的交易数据分析中,笔者对投资者融资融券开户时间、年龄、股龄、期初资产量、成交量、绝对收益率、相对收益率、依据成交量比较、对跑赢上证指数的81个投资者进行比较、对跑赢大盘的投资者换手率、对绝对收益亏损的120位投资者换手率析等进行了实际交易数据分析,而经过这些分析笔者最终得出了融资融券投资者在开立账户环节中,存在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现象、过度自信或过度恐惧的投资行为特征、风险规避与确定性偏好的投资行为特征、融资融券投资者交易量普遍较大等结论。

(五)分析结论

结合问卷调查结构与实际交易数据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融资融券投资者存在着投资行为具有羊群效应的特点、普遍对于工具的运用较为简单和片面、融资投资决策过程中普遍过度自信或过度恐惧、存在很强的政策依赖心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具有损失厌恶心理及处置效应现象。

六、结论

结合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笔者建议融资融券投资者主动认识到自身的投资缺陷,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来规范自身的交易行为,并学会加强自身资金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自身投资的优化,提高自身收益。

参考文献:

[1] 田景坤,倪博.融资融券交易促进股票市场有效性了吗[J].南方经济,2015,11:1-15.

[2] 巴曙松,朱虹.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波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6,08:82-96.

[3] 陈智君.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金融学的发展――以金融学说比较分析为角度从[J].经济学家,2014,06:91-102.

[4] 戴秦,谢斐,严广乐.基于Swarm平台的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市波动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09:31-39.

[5] 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02:1-17.

[6] 谭松涛.行为金融理论:基于投资者交易行为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7,08:140-150.

[7] 赵静梅,吴风云.非理性的博弈: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J].宏观经济研究,2008,12:57-63+74.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学教育;投资学;公司财务学;CFO;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2-0078-03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课程与西方大学的区别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课程的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学科内涵的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

1 传统金融学科的内容。从我国目前的教学与研究实践(包括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大学,不包括理工类大学)来看,传统金融学专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经济学(包含货币起源、职能,货币供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与操作)、金融机构及其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银行的运作和管理,包括银行的计划、财务、人事等方面)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多强调金融市场的功能性因素,忽视其对微观主体如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的作用),基本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金融理论的宏观分析层面和金融理论的微观分析层面。

2 “海归”人士对于金融学内容的概括。“海归”人士对于金融学科内容的概括实际上代表欧美大学商学院(其中以美国大学商学院为主)的看法。他们把传统金融学的宏观层面内容归纳为Money Econourics,认为它属于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应该把它抽离出来,放在经济学院讲授。真正的金融学应是Finance或Financial Economics,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放到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或管理学院。目前我国理工类大学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就是这样设置的。

(二)西方国家金融学专业的内涵

1 西方国家金融学专业的内涵。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c・默顿教授在其《金融学》一书中指出,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因此,国外金融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二是投资者行为;三是金融资产的价格行为和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设计;四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投资基金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运作。可见,国际通行的金融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精神,其核心是从微观角度研究不确定条件下。能够实现资本最优配置的金融资产均衡价格。事实上,Finance在美国已演变为一门以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决策为核心的学问。就其主要内容来看,翻译成中文,多以“金融市场学”、“资本市场学”、“投资学”、“证券学”等名目成书。至于分别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风险管理、资产评估、衍生工具定价等单独讨论的著述和译著,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举。特别地,自从1958年莫迪利亚尼与默顿・米勒通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后,原本不相关的投资学与公司财务学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金融学整体――Finance。从美国历届金融学诺贝尔奖得主以及罗斯、伯瑞汉姆和费玛等著名金融学家对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成就看,都是把资本市场理论(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效率市场理论等)和公司财务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因而他们也被称为财务学家。

2 西方大学金融学课程的组成。1997年,美国学者RonaldW.Melicher等在他们的著作《Finance》(金融学)第九版中将金融学分为如下三个部分:金融系统(The Financial System)、投资学(Investments)与公司理财(Business Finance)。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金融学家钱颖一教授则认为,美国的Fi-nance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它是对证券市场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国外所指的Finance,即金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学家郎成平更进一步认为:“金融学领域基本上包括了两大主流:第一是投资(Investment);第二是公司财务(corporateFinance)。投资学主要是探讨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期权和期货)定价模式。关于课程方面,投资学领域可以开设如下课程――投资学(探讨金融市场的组织和特性,股票,债券和期权与期货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定价),固定收益债券(专门探讨政府债券和公司债的特性和定价),国际金融市场(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组织、运作和金融工具的运用,利率,汇率的定价和特性等等),期权与期货(专门探讨期权与期货的特性和定价)。公司财务主要是探讨公司实物投资与财务运作的决策过程。公司财务学领域可以开设如下课程――公司财务,公司兼并与收购,公司治理。公司财务课程讨论如何评估(实物)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投资项目的融资,股利政策和破产与重组等等课题。公司兼并与收购课程探讨如何利用公司财务课程所学到的评估与融资手段进行企业或项目的收购。公司治理探讨公司财务政策对股价的影响,也就是如何透过公司财务的运作以追求公司价值极大化。”

可见,中西方大学在金融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我国企业界迫切需要精通金融学与财务学的CFO人才

(一)现代公司制度中CFO的作用与职能

CFO(Chief Finance Officer)意指公司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美国的少数跨国公司设立CFO的职位。到了20世纪末,随着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在资本市场充分发达的国家,CFO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在一个大型公司运作中,CFO是一个活跃在金融市场操作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之间、不可缺少的角色。其第一个任务是进行投资决策,第二个任务是融资。当公司的发展需要融资时,CFO就要到金融市场上去,分析哪些融资手段所获得的资金成本最低,最适合公司的资金操作模式并在时间上也匹配,并进行相应的融资安排。此外,CFO作为CEO的真正伙伴还参与公司决策,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CFO是职业经理人最向往的职业之一,但做一名成功的cFO并不容易。CFO必须具备丰富的金融市场和公司财务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

在美国,CFO要负责财务、会计、投资、融资、投资关系和

法律等诸多事务。公司的财务部门、会计部门、信息服务部门都归CFO管理。除了负责公司与投资人的公共关系,CFO还要保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拥有足够的现金,要保证有足够的办公和生产经营空间。此外,公司自身的投资事务和复杂的法律事务,也都由CFO来统筹管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国内对这一职位的字面理解不同,在美国担当CFO的人才并非财务人员,而通常是具有丰富金融市场运作经验的人。在公司并购活动频繁发生的今天,资本运营已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合格的CFO必须不断地盯着金融市场,寻找那些适宜的并购目标,或是发现哪些公司正在试图并购自己的公司,并进行相应防范。事实上,美国优秀的CFO通常在华尔街做过成功的基金经理人。

(二)目前我国企业CFO的知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国内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市场现实对国内企业在规模扩张、资本规划、融资筹资、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资本管理水平上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据调查,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外向型的大企业设置有CFO职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的CFO主要有两类不同的工作经历背景:一类来自于传统的财会管理人员,另一类具有投资分析的工作履历。因而我国CFO的工作重点都有些偏颇:前者只注重于成本节约控制和风险管理,后者则只注重在投资领域利用财务杠杆和创新机制创造更多的财富。通过对比我们看到,现代经济社会对cFO的职能要求不仅包括以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知识为重的会计核算、融资与资金调度、成本与风险管理等传统职能,还更多地体现在以投资学知识为主的企业并购和价值管理等战略职能要求上。显然,目前我国CFO这种单一的知识背景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转型对其角色的要求。因此,国内企业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CFO财务体系已迫在眉睫。

三、CFO的职能为我国金融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CFO的职能为我国金融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CFO的职能实际上是与美国Finance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的。1985年、1990年莫迪利亚尼和默顿・米勒分别获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名作,即把投资学与公司财务学结合在一起的MM定理也作为Finance的奠基理论而成为显学。马科维茨、威廉・夏普、罗伯特・默顿、迈伦・斯科尔斯等著名Finance学者在1990年和1997年纷纷获得诺贝尔奖终于使金融学,财务学在美国取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这一时期正是CFO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脱颖而出和大放异彩的时代。

与之相对应,我国CFO的知识结构缺陷可以追溯到我国金融学的方向设置。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金融学专业侧重于投资学方向,并不重视财务管理方面,也极少安排公司财务学方面的课程。正是这种课程设置安排的缺陷,导致我国无法培养出合格的CFO人才。CFO人才的缺乏又进一步影响我国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过,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的需要比一百所大学更能促进科学的发展。企业界对于精通投资学与财务学的CFO人才的迫切需要,对我国金融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借鉴西方大学经验,金融学专业应该担负起培养CFO人才的重任

目前西方优秀商学院金融学专业,是以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在课程上称为投资学)为基本组成部分,以货币理论与金融经济学(专门探讨金融市场特殊的均衡定价机制和公司财务的经济学机理)为理论基础,以金融工程作为技术手段和金融机构管理作为管理技能训练,以金融市场作为金融的入门基础,金融学与财务学合二为一(而不像国内有的地方将财务学与会计学混为一谈)的完整独立学科体系。这样的学科体系,是与现代金融实践的发展相适应的,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成功的。为区别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学体系,可以将这样的学科体系归纳为财务金融学。

由于我国金融学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开放型的学科体系,未来必定会有不少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融入到这一体系,也必定会有陈旧内容遭到淘汰,必须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应该扩大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自。因此,基于与国际接轨的考虑,将公司财务学与投资学融合起来,是符合金融学教育规律的,是完全可行的。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挑战;金融学;法和经济学

在2010年出版的《金融与增长》的世界银行报告中: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取决于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金融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市场规模每年都在增长,截止到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面临监管体制的转型、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工具的市场化、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问题。正确的处理好这些问题直接决定着我国金融业日后的发展,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现在面临的金融改革实践问题已经对金融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金融学研究要把国际学术惯例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和学科。

我国金融学在金融学学科及理论建设方面主要面临下面三方面问题:

一、 学术界对于金融学内涵界定仍需进一步明确

首先,这个概念的界定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公司金融的固定版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为业务提供融资的业务,这一定义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实业界的普遍看法。而且用学科术语来定义该学科对这个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Webster字典中,将“To Finance”定义为“(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筹集或提供资本”。代表学界对金融学较有权威的解释可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罗斯撰写的“Finance”词条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

其次,在国内学界,对于金融一词的界定却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纵观十多年来国内出版和发表的各类财经专业方面的相关材料,金融这一词的解释,主要是财政、融资、财政等解释。这三种解释是对特定对象的。但是金融这个涵义确实值得继续推敲的。从金融这个概念的理论内涵来看,这个是国内在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特征。传统金融研究主要包括信用、货币、银行、货币政策、汇率、货币供求等等专题,金融被定义为是货币流通和通讯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国内学界对金融学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有代表性的方向:第一类是以货币银行学为代表的;第二类是国际金融为代表的。分为这两大科目为主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政府为主导的银行之间的相互融资,这种方式在实际当中占主流,而证券和资本则被视为非主流。这样就使得以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作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其二是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致对外贸易的加强,所以相应的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内容在高内高校中开展起来。

最后,上面国内两大学科对金融学的界定,还不能够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概括出来。外国学者对金融学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公司金融,包括公司融资、公司财务、公司治理等,以这些为核心。另一个是投资学,也就说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归结为资产定价。但国内的有的学者把这个理解为公司理财或者是公司财务,这样的理解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研究对象是会计事项,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应当纠正这样的误解。

二、 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较实践滞后

正是上文所论文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金融学学科和理论建设的滞后,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六个方面。一是金融学教材和我国实际需要不符,出现脱节的现象。从我们所能见到的教材来看,都是引进外国学者或者外国权威人士的论著,这些外国论著与我们中国的实际生活有不符合之处,所以出现与原本英文教材脱节的现象。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现代金融学理论,但是还要研究我们本国市场和企业,撰写出适合本国的金融学教材。二在培养学生方面过于封闭。这在本科教学方面表现还比较好,但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方面,所表现出的教育方式就和国外存在差异,表现出过于封闭的特征。我国博士招考实行的更多的是单一导师制度,这种制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还是不够完善,可以让研究性大学博士生以自己的博士项目为自己的学习重心,让导师组来进行指导,这样更加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学术研究期刊方面仍然需要增加,我国在部分金融期刊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是专门的金融学学术期刊还需增加。四是学科布局要更加细化。我国金融学科大都还未从原始的经济学院体制下分离开来,这样影响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也会导致学术分工不明确。其实可以在金融学的宏观领域设立经济系,而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微观设立管理学院。五是金融学教师资源方面的匮乏。目前高校金融学方面的师资还是不容乐观的,在公司和投资微观领域的才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六理论研究更新速度慢。我国市场规范化步伐越来越快,这就对我国金融学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的倾向于间接的融资领域。一些前沿领域的理论还没广泛研究,例如行为金融学、金融工程学等。

三、 我国金融学研究要更好的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由于上面论文的两个问题,理论和学科建设有待完善,我国金融学方面的研究还没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理论指导功能的发挥力度还不够。这个问题在证券市场改革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例如国有股持减问题上、证券监管理念问题上、证券立法等方面,金融学界都要在严谨细致的基础之上提供给相关部门可以借鉴的建议,不人云亦云,严肃对待,实事求是的提供具有理论和实证支持的论著。(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Jensen,M.C.,Capital Markets:Theory and Evidence,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2,pp.357-398.

[2]Hart,Oliver,and John 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1119-1158.

[3]张新,5中国资本成本的估算6,南开大学工作论文,。

[4]刘鸿儒,5新金融辞海6,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5]易宪容,赵春明·行为金融学[M]·北京:解会科学文缺出版社,2004.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前景

一、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学科就是金融学。在构建这一学科时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确定出来的概念仍比较模糊、以及科目的发展也比较落后。因此,只有重新构建一个科目结构、使用高水平的教师、以及重新建立学术类别的教材或期刊,才能解决目前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金融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遵循资本成本殊的原理,用辨析制度来解决隐藏中的多种不足,在设定资产定价的同时,也能推动财务学科的发展。对于投资等行为,金融学的改进更加要符合金融市场、以及贴近日常生活。

二、解析中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

1.科目理论的落后。现阶段,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科目理论的落后。由于金融学中给出的本体内涵过于模糊,致使金融学的理论一直都很落后、构建的科目也偏向于滞后。金融学中的布局不够细致,必须增添一些详细的理论。我国金融学的经济构架包括国际金融与相关联的银行学,并且在宏观的调研领域内都将其包括在内,但是在管理学以及商学的角度来看,金融学的研究更偏向于微观结构中的投资以及相关联的金融。就国内的发展而言,在对金融学科进行建立时仍需要经济类的传统体制,尤其没有对双方进行清楚的分工,致使在金融学的探索中一直受到阻碍。通过当下的金融学理论落后的现象可以发现,资本市场比传统的进度提高了许多,与此同时,也对其构架也在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其构建出来的新金融科目更偏向于间接性融资,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能涉及到工程学、以及相联系的行为学科中。

2.内容与现实脱轨。现阶段,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金融学内容与现实脱轨。在目前金融学的探究中还无法在长期的态势下进行变革以及正确的引导,没有正确的指导价值。只有建立新的金融学科目,才能改变变革脱离的现象。例如在证券市场中,只有将现阶段的国有股进行减持、构建日常生活中的监管理念、设置立法可循的新指导,才能一直维持学科调研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当下的金融学中,仍缺少正确的引领方向与建议,就连参照的模板也没有,由此可见,只偏向于调研的最终结果,发表出来的文章是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持。在这种现象的引领下,经济学家构建出来的最终决定也不是非常的准确,使视听中的内容更加缺乏营养,导致学科的形象受到影响。

3.确定的内涵仍很模糊。现阶段,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金融学确定的内涵仍很模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学已经被规定成术语,因此,现阶段的金融学不只包含这样的定义,还为科目未来的扩展方向奠定基础。例如在罗斯的世界中,认为金融学更加偏向于微观,进而表达出的内涵也具有微观性,资本主义市场也因其改变使自身的特点更加明显。对当下的词典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词条内涵包括很多种,如财政、金融、融资等。就其概要而言,随着经济体系的不断改变,金融的本体特性也慢慢体现出来,与目前的转轨历程中的宏观背景完全符合。相关的工作者将金融学划分成两条主线,包括国际金融以及货币银行学特殊的调研路线。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下,金融实践与间接条件下的融资越来越符合。与此同时,金融学也收纳了货币等主体范畴,进而面对银行体系。据调查了解到,我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金融学理论与西方国家构建出来的金融学理论完全不符合。西方国家在对金融学这一理论进行探索时发现,其内容包括两种金融内涵,例如公司内部特殊的金融结构、以及投资学相关联的领域。而我国的经济学家却将金融学归纳为公司的理财学,使金融与会计的内涵混淆。

三、中国金融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1.偏向于资本成本。若想快速有效解决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金融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偏向于资本成本。金融学在进行调研的时候必须贴合资本成本,将资本成本变成金融学的核心。金融学可以假设成为:企业在容纳某一融资之后,渴望快速的收获利润,并且所得的利润都必须在融资金额之内。也可以将资本进行折现,使其成为现金流,因为在生产的流程中与现金流密不可分。由此可知,在我国金融学的内容中不包含现金流,但是其商品的成本与获取的利润却是密不可分。金融学的内容只有包括设定投资的决定、交流必备的金额、供应最合适的后续回报金额,才能改善金融学的未来发展。一个项目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存在机制,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回报。

2.定价理论与投资学。若想快速有效解决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金融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实现定价理论与投资学。只要全面了解投资学的理论,掌握其中的内容,才能在复杂的及融市场中烘托出折现因子,进而使用这种起点。对于定价理论与投资学而言,其内容更偏向于弥补制度附带中的各种缺陷,因此,在构建金融学科时必须改善投资学的内容。完善投资学的基础是定价理论,其基准手段是采用的折现因子,这也是随机布设的象征。根据随机折现的结果,相关的工作者整理出各种各样的定价模型,并将其全部融合到统一的构架之中。将理论中的问题、难点进行简化、解决,相互交流的时候分享所得的信息。这种方法们不但可以缩短假定与真实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正确引导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扩展公司的金融学。若想快速有效解决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金融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扩展公司的金融学。就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而言,可以将公司中的金融学归纳成为微观领域中的必备理论,对我国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制度中的缺陷以及缺少理论模型,致使公司金融学的发展一直受到阻碍。我国公司中的金融学更偏向于辨析管理层、以及金融市场中的所特有的色彩。而公司中的金融学在假定的必备模型中也非常的简单,可以建立单期状态下的简易模型,更偏向于采取的某一内容。由此可知,假定的模型也无需添加抽象的机理,更不需要具有维持性的连接。公司中的金融学只有使用简介的模型,才能推进金融学未来的发展。

四、结语

众所周知,我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形态都在不断的进行变更与转型中。改变了传统模式的监管,创建出更加完善并且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学构架。探究金融学最终的成果与防控风险、使用金融工具、以及保护投资主体必须具备的权益紧密相连。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对于金融学未来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配置一些相关的金融资源以及分析市场的真正需求,在金融学发展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特殊的内容,才能使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李晨阳.中国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思想战线,2012,01(01):87-90.

[2]肖诗顺,陈莉.西部地区地方农业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12,17(05):118-121.

[3]张元鹏.投资者真的是理性的吗——行为金融学对法玛的“市场有效假说”的质疑与挑战[J].学术界,2015,01(09):116-125.

[4]刘变叶.互联网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5(06):1-5.

[5]洪永淼.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J].统计研究,2016,05(04):3-12.

[6]裴东慧.浅谈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企业导报,2016,16(06):130-131.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金融;财务管理;学科;必要性;架构

财务管理学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运筹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奖金流动及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该学科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主要是从内部管理视角来解决如何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以及如何进行企业盈余的分配等问题。在企业理财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形下,这样的分析视角是缺陷的,它无法完整地理解和分析企业价值的来源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革、发展和重建。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我国财务管理学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财务金融学科的设想,以适应企业金融活动实践和教学要求。

一、构建财务金融学科的必要性

在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企业的财务活动已开始全面融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范围和区域限制基本取消,进入速度大大加快,这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理论的研究必须突破传统财务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将研究视角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用外向型的研究视角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研究。基于这种认识构建一门新的专门研究企业财务金融活动的财务管理的学科――财务金融学,是非常必要的。

1.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开放式的研究视角

从西方发达国家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随着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在一国经济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财务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已经从注重组织内部财务活动的内向型分析视角转向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外向型分析视角。诸多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市场的特质贯穿于公司的财务决策。美国著名财务管理学家罗斯在“Corporate Finance”第六版序言中集中体现了这一观点:“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的教学和实践从未像今天这样富有挑战性和令人振奋。在过去十年,我们目睹了金融市场的变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全球的金融市场也未曾像今天这样一体化。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的理论和实践在快速地变化,因此教学必需与之保持同步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给公司财务这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根据最近出版的西方财务管理学教材可以发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使企业等微观金融主体获得最大化的价值成了财务管理学的主要关注焦点。这为我国财务管理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增强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环境的适应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特别是在一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中进行的。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各种各样风险日益加剧,如利率、汇率及重要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为了有效的规避和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企业必须有效的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市场经济的实质是货币化的经济,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的运行,金融活动牵引着商品的生产、交换和生产要素的重组,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对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的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从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交融在一起,并动态的联系在一起。从金融的角度看待公司财务,就不会关起门来,只作公司内部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而会把公司财务管理与整个社会的金融运行联系起来,把个别企业的财务活动看作整个社会金融的一个细胞、一个作用点、一个基本要素;也只有将公司财务纳入到金融理论体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金融学科的构建,可以改善与增强财务管理学与现代金融环境的适应性,并更符合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现实要求。

3.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学主要关注各种财务技术的完美程度,诸如财务预算技术、财务控制技术等等。在其分析框架中,金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治理等都被视为外生变量,即对财务技术的影响是唯一的,因而可以称其为一种技术主义财务管理学,它割裂了企业的金融行为与“企业”现实和“金融”现实的内在联系,导致了传统财务管理学的理论与现实缺失以及学科体系的不完整,并进一步引致了财务理论与企业财务实践的脱节,财务管理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在金融市场环境中进行的。这些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如利率、汇率及重要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为了有效的规避和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企业必须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进行风险管理,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学基本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财务金融学科建立应当在关注企业金融活动实践,在注重实际应用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当代财务学、金融学、管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学科理论的重要成果,并将与企业财务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公司治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委托理论、投资组合理论、金融衍生工具等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全面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使得该学科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实践与应用。

二、财务金融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财务金融学是关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学问,是指企业从事的金融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和外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并与整个经济环境相适应,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良性互动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的学科。该学科具有显著的动态性,是连续的、动态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财务金融学作为一门正在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交叉学科,它的建立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从财务实践看,财务金融学科可以看成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依托进行的改革和创新的产物。从渊源来看,财务与金融原本就是一体的,企业财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即现金流是置于金融市场中的现金流,股票、债券等概念属于财务还是金融学的范畴,并不能做出清楚的区别。在英语中,财务与金融都用同一个单词“finance”

来表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财务管理与金融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笔者所提出的“财务金融”的范畴,是对财务理论的还原,重现了财务管理和金融之间的一体关系。

2.财务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财务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加以阐述,前者是财务金融学的本质内涵,后者则指财务金融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界定。

首先,从内涵上来讲“财务金融学”是由“金融学”衍生而来的。黄达(2003)将金融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从其发展历程看,金融范畴的萌芽、初步形成、发展等各形态的演变历程本质上是一条“经济价值拉动型”的路径。由此,可以认为金融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经济价值创造的学科。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特别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与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相辅相成的。而现代公司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资产,使得企业投资、筹资、营运资本管理、风险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共生互动性,也是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基础。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学已经偏离了共生互动性的要求。与现行财务管理学科不同,财务金融学科专门研究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依托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各类经济活动。

其次,从外延上看,财务金融学科的建设涉及到与相关学科的界限如何划分的问题。财务金融学的相关学科比较多,在此主要探讨财务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的关系。财务金融学是在对传统财务管理学进行创新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两者在研究角度上有一些区别,但两者可相互借鉴甚至合二为一,即财务管理学作为分支学科列入财务金融学科体系。尽管学术界对于财务和会计两个学科的关系仍然众说纷纭,但我们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密切联系,仍然属于两个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学科侧重于通过研究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来探讨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其核心内容包括投资、筹资、营运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而会计(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则侧重于研究核算和监督,并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尤其是现金流量的信息。从本质上看,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如果说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现金流量,那么它研究的是现金流量本身,而会计则研究现金流量信息,两者是有区别的。如前述及,财务金融学作为研究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依托的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学科,就其研究对象来说和财务管理学是一致的,只是财务金融学的研究视角更富开放性和动态性。因此,财务与会计的上述区别同样可用于区分财务金融学与会计学。

3.财务金融学的研究方法

从学科的研究方法看,财务金融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也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①实证方法。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企业金融活动的实际出发,才能把握国内外企业金融活动的现状,并对实际工作起指导作用。因此,财务金融学科将涉及较多密切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②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会计学、投资学、证券学和市场学等方法及数学模型,对企业的金融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如企业价值分析、风险与收益的计量与分析、投资收益与融资成本等的分析、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等。③其他方法。为了财务金融学科的完善,对企业的财务金融活动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在具体的研究中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演绎法和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依托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分析。

三、财务金融学科的内容架构

财务金融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在理论上应当具有完整性,在结构上具有系统性。王化成(2000)指出,财务管理学的理论结构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二是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本文所构建的是以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以财务金融目标为导向,包含公司治理、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相互统一的研究要素的财务金融学理论结构。就学科内容而言,财务金融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公司治理与财务金融

公司治理理论与财务理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财务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公司治理。传统的财务管理将公司治理视为外生变量,从而将制度因素排除在财务理论的分析框架之外。在将研究视角扩展到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后发现,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史莱佛和韦斯尼(Shleifer&Vishny,1997)曾对公司治理下了一个经典定义,即公司治理“就是安排各种手段以便那些公司资金的提供者可以以此保证他们能够投资收益”。公司治理的目标,除了逻辑一致性意义上的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还在于推动企业形成企业竞争制胜所需的组织能力方面创造潜在的价值机制。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一系列财务金融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保障机制。

2.信息不对称与财务金融

金融市场的企业价值评价机制依赖于市场的信息处理功能。因此,财务金融学作为一门金融视角下企业价值创造的学问,就有必要将信息条件纳入财务理论的分析框架。尽管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吸收了部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全面和系统。信息不对称作为财务金融决策的约束条件,贯穿于财务金融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决策等。因此,充分重视信息变量对财务金融决策的影响,可比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更加全面和真实地考察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

3.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与财务金融

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介绍金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其中主要包括与企业的财务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类型和功能;另一方面,阐述金融市场和中介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这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现代企业的沿革历程看,企业价值的创造和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共生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与经济同步发展,金融活动不断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等各经济主体创造价值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成长又反过来作用于金融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从金融市场的功能角度看,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创造、风险规避、资金融通和控制权市场等功能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4.金融视角下的企业投资

该部分从金融的视角重新阐述了企业的投资活动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相关性。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要把所取得的资金投向能创造尽可能多价值的方向和领域,而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可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有效率的平台。金融体系的创造具有投资功能的金融产品的功能为企业寻求投资机会、创造企业价值提供了条件。金融市场的投资功能源自市场内生的企业价值评价机制,而这种机制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条件基础之上。金融市场中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为了更真实地考察企业的投资活动,应着重论述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的投资决策。

5.金融视角下的企业融资

该部分从金融的视角重新阐述了企业的融资活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企业的融资活动需要持续地取得成本尽可能低的内部或外部资金来源。不同来源、不同方式的融资渠道,具有不同的财务风险特征和融资成本,并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企业构建最优化的资本结构提供了可能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创造了具有不同收益和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企业通过发行不同的证券加以融资组合,以期在融资成本和风险之间做出合理必要的权衡。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配置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是财务金融学所要着重考察的。

6.金融视角下的企业风险管理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8篇

系设置要适应复合型理财人才培养目标

的需要。随着宏观金融向微观金融转变,

现代金融业在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手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

势。高等院校要从大众化教育理念出发,

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培养能力型就业人

才。高等院校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应适

当减少理论型和管理型的课程,增加务

实实用的理财服务型课程。

[关键词]课程体系;金融学;高等院校

随着现代金融业发展,高等院校金

融学课程体系设置已不能适应理财型人

才,亟待进行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笔者

在此以西方金融理论由宏观金融向微观

金融转变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

教育转变以及现财服务业的迅速发

展为依据,探讨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课

程体系设置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着教材体系的

设置。这也要求我们首先要认清金融业

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

融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处于领先地

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手段日新月异。现代金融业发

展表现出新的态势:一是金融业转向虚

拟化;二是混业经营模式已成为金融业

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银行表内业务转

向表外业务;四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金

融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五是

金融业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强;六是现

财服务业发展迅速,专业型理财人

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要求高等院

校金融学专业亟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21世

纪是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金融资产规模将迅速扩大,理财将成为

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而受传统观念的

束缚和旧的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状况等因

素的制约,高等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

标仍然徘徊于宏观管理型。这显然不能

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

高等院校大众化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

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已经深入社会

经济的各个层面,大众化理财人才呼之

欲出,而且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2.现代复合型理财人才是金融学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

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未

来,根据自己的实际因校制宜,以培养现

代复合型理财人才为目标。这是金融业

转型的客观要求。所谓复合型理财人才

是指以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为基础,

熟练掌握专业理财知识、具有实际应用

能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

同质化,应有自己的特色,即管理型人

才、服务型人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

才。现代金融服务业,个性化服务需求不

断增加,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个性

化,注重实际应用。

总之,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

系设置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

础之上。

二、高等院校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

是大势所趋

1.金融业转型的客观需要。20世纪

80年代,西方金融业已经实现了由宏观

金融向微观金融业的转型,其主要标志

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理论上,宏观金融理论逐步转入微观

金融理论研究。宏观金融理论研究主要

是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理论、

金融中介理论和宏观金融风险与监管理

论的研究。微观金融理论注重金融市场

和金融创新的研究,现代证券组合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迅速崛起,尤其是金融工

程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开始。在金

融业发展的实践方面,西方银行业实现

了由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的转型,由间

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脱媒现象导致

西方商业银行表内业务迅速转向表外业

务,现代金融服务业开始。同时融资方式

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资本市场

融资迅速证券化。上述现象,标志着现代

金融业理财服务时代的到来。这给金融

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压

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

规模迅速扩张,毕业生就业高峰已经到

来,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所以,高等财经

院校必须正视现实,以大众化教育的基

本思路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市场、

面向就业,培养大众化需求的实际应用

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产

品的“特殊工厂”。课程设置就如同生产

设备,没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就生产不出

畅销的产品,同样,没有好的课程设置体

系就无法培养受市场青睐的人才产品。

3.市场呼唤理财人才。随着银行业

的由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转变,资本市

场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项直接融资转变,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大众化理财时代到

来。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需要理财专

业知识和复合型理财人才。熟练掌握理

财专业知识既可以独立谋生,又可以在

就业市场上显现出竞争优势。因此,金融

学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适应培养理财型人

才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理

财型人才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金融

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开发和金融市场有

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理财服务型人才将

会大有用武之地。

三、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需要,金

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1.树立微观金融意识,摒弃原有的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长期以来我国业界

人士对金融的理解强调其管理职能,而

且注重宏观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把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

等课程摆在重要地位,在师资配置、课时

安排上花费大量资源。这显然有悖于现

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现代金融业发展

需要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和

金融资产的管理,特别是金融工程,需要

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所以现代金融要

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树立服务意识。由于

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财越来越成为现代

经济生活的核心,理财成为财富扩张的

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适应现代金融

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课程体系改革的

步伐。

2.完善金融学课程体系。我国高等

财经院校金融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

源于国家教育部金融学专业设置的框架,

管理型金融课程居多,如货币银行、中央

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和国

际金融等。而理财服务型金融课程还较

少,如公司理财、家庭理财和投资银行

等。这些要求我们根据高等财经院校金

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大力度调

整课程体系。首先,打破原有的课程体

系,尽量减少理论性强和管理型课程的

设置,大力引进理财服务型课程。大刀阔

斧地进行课程重组,减少重复,压缩宏观

金融课程的课时量。同时,增加理财新课

程设置,增加课时量,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其次,对于课程内容陈旧过时的要及

时更新,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具有先进

性、实用性的新教材。

3.建立健全金融学教材优化更新机

制。目前高等院校金融学教材优化更新

机制不健全,管理型和理论型的教材较

多,而务实的理财型教材较少。难以适应

金融业转型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已经

陈旧,涉及到当前金融发展趋势的最新

内容越来越少。由于教材体制和机制的

不健全,一些管理型教科书长期垄断金

融教材市场,不能及时更新内容,跟不上

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层加大

力度调整目前不合理的金融学教材管理

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优秀教材脱颖

而出,特别是理财服务型教材。

[参考文献]

陈雨露.金融学文献通论,中国人民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9篇

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投资、融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务和股票筹资;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进行投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汇率风险也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既给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些现实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金融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金融市场的规则和金融工具趋利避害,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反映到高等教育中来,就要求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设金融学课程。本文作者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系,该系自成立后的第二年,即开始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学时为36个学时。此后,每届的财务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这对于丰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作者从事金融学教学的实践中,感到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为关键的是,目前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金融学教材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学习。现有的教材大多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编写,有的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等宏观金融的内容,有的虽然侧重微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定价,但对金融产品定价过分强调理论,对金融产品的应用性方面介绍不足。有的教材尽管内容全面,兼顾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知识,但相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方面的介绍过于简略,针对性不强。而国内流行的金融学教材如黄达《金融学》、曹龙琪的《金融学》等,都是面向金融专业学生,内容繁复,很难在36个学时内完成这些教材规定的授课内容。教材选择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需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如何切实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需求,在精炼基本的金融知识讲解的同时,根据财务人员工作的特点,有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知识的讲授,从而改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要科学确定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仅仅了解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地是要面向学生毕业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金融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利用2014年暑假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地区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地了解他们参加工作后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了提高走访活动的实际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考虑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0%的生源来自北京,此次调研走访对象确定为北京生源。我们共走访了30个毕业生,剔除毕业后不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外,实际有效走访的毕业生为25位。

三、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3.1从事财务工作毕业生的工作时间情况。由于我系成立时间较短,因此毕业生工作时间在1-5年之间。通过图1可以看出,访到学生的人数在不同年级之间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工作一年的约占16%,工作2年的约占28%,工作三年和四年毕业生各占20%,工作五年的占4%。总体上看,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学生占到总样本的84%。这意味着,即使考虑到刚刚工作的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需求体会不深的因素,本调查的结果也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3.2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图2统计分析了毕业生在财务管里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我们将学生可能用到的金融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让接受访谈的学生选择其在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模块(可以多选)。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受访学生中选择该模块金融知识的人数。从统计结果看,微观层面的金融知识最为常用,如利息、利率结构与决定理论、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而宏观方面的金融知识如现代货币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则运用得较少。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投融资等业务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是北京生源,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毕业生受雇于国际大公司或者国内从事跨国经营的大公司的机会较多,学生对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需求也逐渐增多,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最重要的金融知识如同我们在教学内容中经常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一样,在考察财务管理系学生的金融知识运用方面,我们既强调这些知识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所谓频率是考察是否经常用到这些知识。所谓重要性,是说这些知识可能用的频次不多,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图3给出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利息和利率结构与决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重要度更高些。众所周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融资占很重要的地位,利息和利率结构理论事关筹资的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的测算(在企业投资分析中,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资金成本常用来当作折现率。),金融工具则直接关系投融资的渠道和途径,金融机构则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中介。这些访谈结果所反映的毕业生对不同金融知识重要度的认知,将对确定未来金融学课程重点内容提供借鉴。

3.4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企业与金融市场打交道,完成企业投融资等财务活动的重要的载体。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将全部的金融工具分成如下几大类:外汇产品、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贷款和商业票据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运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贷款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面向银行。不过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产品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当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商业票据的使用频率也使很高的,这点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频率逐渐升高。通常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衍生品主要用来风险管理,这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不过,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在现有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非常少。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四、对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第一,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重点安排微观金融的教学内容,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随着国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的投融资活动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多元,若要在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找到最佳的投资项目和融资方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这些金融知识。这将成为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变化的一个趋势;第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同金融市场打交道,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学会利用市场来规避或管理风险;第三,适应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学生应注重汇率等国际金融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以往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涉及较少;第四,受课时所限,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微观金融知识的学习,适当简化宏观金融知识的讲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宏观金融知识不重要)。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中,也学习部分宏观金融的知识,可将适当将删减部分宏观经济学中已经讲过的知识,从中可以节省部分课时,重点安排微观金融学的知识。当然,这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

金融学融资范文第10篇

自莫迪格里阿尼(F.Modigliani)和米勒(H.Miller)1958年发表著名的MM定理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发展的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已日趋成熟。在此期间,尤其是过去30年,金融学家们不断深入探讨公司金融的各个领域,创建的理论模型精彩纷呈,积累的文献汗牛充栋。

对公司金融领域的潜在进入者来说,卷帙浩繁的文献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不同学者构建的模型尽管本质上相似之处颇多,但形式上却又有较大差异。《公司金融理论》一书的出版,极大改善了这一局面。他在该书中采用激励理论或合约理论构建了统一的模型,以揭示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精髓。

顾名思义,公司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融资。MM理论说明,在无摩擦的完全市场中,融资(财务)政策不影响公司价值。因此,MM理论之后,对公司金融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各种市场瑕疵如何导致融资(财务)政策影响公司价值。

在各种市场瑕疵中,信息不对称受到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的广泛青睐,1996年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两度授予在信息不对称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后果是成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相关学术研究的中心则是激励和约束问题。过去30年,公司金融的主流是研究公司融资所产生的各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之间的激励和约束关系。惟其如此,梯若尔才有可能采用合约理论的统一架构诠释现代公司金融理论。

金融学家们把构建公司金融理论模型通俗地称为“讲故事”。故事的源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公司金融的诸多故事都是对经济学理论成果的借鉴,这与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地位相吻合。从经济学借鉴过来的公司金融故事,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例如,梅耶斯(S.Meyers)和马基卢夫(N.Majluf)提出的基于逆向选择的优序融资理论。然而,也有些借鉴不那么成功,典型例子是公司金融中的信号模型,这些模型难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即公司采用财务手段向外界发送信号是否最优选择。

第二,部分故事源于对公司金融的实践。举例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公司金融理论大多认为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损于股东价值。然而放眼全球,实践中多元化经营是普遍现象,没有迹象表明该现象呈现出衰落之势。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金融学家们开始讲述支持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故事。

最后,部分故事源于金融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虽然资产定价理论起步只是略早于公司金融,但到20世纪80年代就已发展成熟。

运用资产定价方法研究公司金融司题,可以追溯到布莱克(F.Black)和斯科尔斯(H.Scholes),他们在1973年推导出欧式期权定价公式之后,明确提出可以用期权定价方法定价公司证券。虽然这一研究方向在随后20年里发展缓慢,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通道。期权和实物期权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公司金融多个领域,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公司金融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数字时代教育范文 下一篇:古代科学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