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0:48:55

金融学教育论文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学 探究式教学 效果评价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2-03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并鼓励多样化思维的存续及发展,摒弃标准化程序与一致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将所学付诸于实践。进行探究式教学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运用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探究式教学方法就已经被美国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倡导并逐步推广应用。实践经验显示,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对于提高本科、研究生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本科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金融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的意义在于理论付诸于实践,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学习与研究的关键。在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提高本科与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必要性不容忽视。

鉴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4年10个学期中学习《金融学》课程的学生期末总成绩作为研究样本,对《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师角度与学生角度剖析了引入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局限性与引致原因,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为在未来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深入与完善提供指引与思路。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学引入《金融学》课程的方案设计;第三部分,探究式教学引入《金融学》课程的效果评价;第四部分,《金融学》探究教学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金融学》探究教学的步骤与方案设计:以某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为例

1.预备阶段: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以《金融学》课程中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学习为例,首先要让学生在预备阶段了解以下内容:存款准备金率的产生、概念、作用;央行操控准备金率的方法及原理;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特点(优势与劣势);目前世界各国使用该工具的情况及原因等等。

2.设计步骤与方案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被频繁使用,但它却又是一个不该被频繁使用的工具。因此,设计两种方案,任选其一来提出问题。方案1:设计情境,给出2007-2008年间央行为抑制经济7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但效果不佳的案例;方案2:直接设计题目为“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央行调整准备金率会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接下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一,搜集数据、观察经济现象及规律。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例举5-10篇经典文献,鼓励更广泛阅读),总结历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情况以及M2、CPI、GDP指标、股指变化的数据,作图分析准备金率变动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高年级学生可考虑使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计量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条件并最终获得结论。作图或实证分析后,学生形成了初步看法。进一步分析,若有关系,是何种关系,是否与理论相一致;若没关系,与理论相悖,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导致的,理由是什么。由于现实情况是错综复杂的,进一步的分析是否需要设定某些假设条件。对于最终得到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预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出论据自圆其说,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分析,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也应多多鼓励。

第三,总结、讨论、提交论文。课堂探讨的过程非常重要,决定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成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组,先实行组内探讨,然后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陈述研究过程与结果,之后其他各组成员提出质疑。以往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以数据为证认为准备金率调节与经济关系不大,当然学生选择样本的时间跨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分析原因有房价飞涨、流动性过剩、政策时滞等,甚至还有联系次贷危机来进行分析的,思路之开阔,令人非常惊喜。此时,教师的职责是适时的给予评论、指正,以参与者的姿态出现。在讨论课结束之后,形成论文并一周之后提交,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论文的学术规范,引言、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一不可。

三、《金融学》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从2011年开始,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课程开始尝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2011年时,仅引入了两个章节的探究式课程,即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资产组合理论,学生反馈效果较好;因此,从2012年开始,又逐步引入了金融市场、家庭、企业金融决策、股票价值评估、风险管理的探究教学。接下来,以2011年为分界点,将2008年-2010年5个学期与2011-2014年5个学期的学生期末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金融学课程的实施效果。《金融学》课程是全校开设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每学年选课的学生数量较多,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基础。

首先,选取每一学期100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作为研究样本。其中,2011年之前的期末总成绩是期末试卷(90%)和平时出勤(10%)的加权平均成绩,而2011年之后,即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后,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为期末理论测试(70%)和课堂讨论(30%),其中,课堂讨论的成绩评定是由课堂讨论表现(15%)和论文质量(15%)构成的。这是引入探究式教学测试期或是过渡时期的成绩评定方法。在经过多个学期的试行以及教学设计逐步完善之后,将进一步加大探究式教学的比重,即每学期前九周理论学习并进行理论考试,后九周探究式教学并依照具体明确的评定标准给出分数,加权平均获得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依照目前的评分方式,以时间为序,计算每学期随机抽取的100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之和,具体见图1。图1显示,从2011年开始,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上升,由原来平均成绩在60多分升至70多分。这足以证明,《金融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引入的确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尽管成绩不足以说明一切,但却是验证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证据。

接下来,进一步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金融学探究式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差异特征,这种差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金融学课程是面向经济类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该课程的专业共7个,包括投资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国际会计、会计实验、注册会计师、评估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专业)、财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以2011年为界,重新将学生按照七个专业进行分类,七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70名学生,计算每一专业下学生样本在2011年之前与2011年之后的期末总成绩并进行比较。

首先,将2011年之后(即试行探究教学模式之后)五个学期的各专业抽样学生成绩进行汇总,具体见图2。结果显示,总成绩的排名顺序依次是投资、会计、工商、财税、旅游、电子商务、公管。撇除学生禀赋与能力水平的差异,不难发现,探究式教学实施效果优劣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戚戚相关的,投资、会计、工商、财税专业与金融学有许多交叉内容,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好的金融学或经济学基础,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旅游、电子商务、公共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交叉内容较少,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效果相对落后。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程设置不能取代,要强调学生文献资料的阅读,阅读数量与质量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与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高年级专业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优势,良好的专业知识积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金融学研究生、博士生相关课程,应考虑积极地、全面的引入探究教学模式。

进一步,将2011年之前(即未实施探究教学时)五个学期的各专业抽样学生成绩也进行汇总,具体见图3。与前比较,我们发现,探究式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图3显示,未实施探究教学时期,除会计专业以外,各专业学生的学成绩大致保持在4500-4800分之间,而实施探究教学之后,总成绩发生大幅度的提升,保持在4800-5800分之间。除了会计专业的成绩表现为轻微提升外,其他专业学生成绩变化幅度均较大,尤其是投资专业。如果说,2011年之前的数据能够代表各专业学生的禀赋与能力水平,那么2011年后的数据就是对于在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的最好评价。

随后,我将2011-2014年5个学期随机抽取的350个学生的主观评议进行整理,按照支持、支持但有质疑、不支持三种意见进行归类,见图4。结果显示,支持探究教学的学生有121人,占比35%;支持但存在质疑、认为需要改进的学生有148人,占比42%;不支持探究教学的学生人数为81人,占比23%。从学生主观评议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支持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支持但有质疑的学生数量高于完全支持的学生数量,这充分说明,尽管探究式教学是具有优势且受到大部分学生支持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漏洞,需要教师发现问题、积极改进。目前,从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当然,对探究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仅仅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是不充分的。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比较容易衡量,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和品德的提升却是成绩无法衡量的。因此,有必要建立观测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评价探究式教学效果的标准与体系。在这方面的实践,我们仍在探索中,因此尚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但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具体到每个指标的衡量,与单纯通过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相比,是非常有力的补充。

四、《金融学》探究教学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如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是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因此,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国内本科教育的实践中,探究式教学也存在种种问题,了解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一,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加大,不仅要考虑讲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如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等。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准备与自我提升。但是,当前主要以科研来评价教师水平的高教制度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制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与推广。同时,教师团队建设也是影响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学团队、没有政策激励,教师从事探究式教学所获得的与教师实际的付出远不成比例,这是探究式教学阻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从学生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一定数据处理能力,掌握一些实验方法,具有一定阅读英语材料的能力等。目前,国内本科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热情不高,增加了大量阅读及课程的难度会导致他们的抵触情绪,认为选择探究式课程是耗时耗力不易得分的。其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下是探究式教学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学习课程数量过多,时间与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参与一些课程教学活动,另一些课程只能放弃或者搭便车;研讨项目不够新颖,没有贴近现实,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研讨机制不灵活、过程评价机制不够均衡、成员责权不清,给某些学生提供了搭便车的便利。

鉴于此,针对探究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以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期待能够为《金融学》探究教学的深入发展与完善提供思路与指引。

第一,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团队内部加强分工合作,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学校需要给予政策引导与扶持来鼓励组建教学团队,对优秀团队进行适宜奖励,起先进示范作用。打造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教学骨干与教学带头人主动带队。学校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业绩考核标准与职称评价体系,给予教学工作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大力投入,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与政策扶持。对于教学工作突出者,给予适当的科研减负。学校还应该多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多提供科研培训、教学培训、海外提升培训的机会,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水平提供条件。

第二,缩减课程门数,合并、减少教学中的重叠内容。目前,学生学习的诸多课程中有大量重复内容,重复性的学习浪费学校有限的资源,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也是阻碍探究式教学在本科阶段引入的关键所在。比如,兹维博迪.莫顿的《金融学》与会计专业课程《财务管理》有多数内容交叉、重复,那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会计专业取消《金融学》课程的学习,设置《货币银行学》课程可能更为合适。再比如,《金融学》与《公司金融》也存在很多交叉内容,重复学习是否具有必要性,有待商榷。

第三,提高教师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课堂细节设计。教师要把握课堂参与度,参与过多阻碍学生的自由发挥,参与过少使学生无所适从,适宜的课堂参与度是影响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决定着探究教学的成败,教师应致力于结合学生能力水平探讨题目设计可行性、与现实的相关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的趣味性,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与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设计科学的、细致的学生评价体系与标准,不仅以考试成绩来考核,也要基于学生行为来判定,尽量减少学生的搭便车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6(8):16-20.

[2]李蔚.研究型大学多模式、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J].清华大学教研研究,2009(8):15-19.

[3]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17.

[4]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48-52。

[5]赵文亚,史彬茹.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4):117-118.

[6]Joseph J. Schwab. 1962.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Joseph J. Schwab.1960. Inquiry, Science Teacher and Educator [J].The School Review,68( 2) :191.

本文受到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UPRP20140547)的资助。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玲(1972-),女,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67-02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金融业的支持与引导作用,自然也就成为金融业不可回避的课题。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金融专业高等教育应该确立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一、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态势,高、中、低端及特色类人才都有其市场需求。因此,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取决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各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江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就其教育质量及其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来看,努力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成为金融专业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金融实践教学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矛盾的最佳途径

金融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故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然而实习经费的普遍不足,实际金融机构工作环境的限制等,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运用、模拟业务设计及金融核算组织程序,实习成本低,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现实。校外实习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室内金融模拟实验中可在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三)金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并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与方法;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要是分析研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运用,则是通过模拟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全部业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素质教育开辟新的路径。

(四)金融实践教学为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奠定了基础

金融信息化的趋势对现代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金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成为高校金融教育的新方向。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立,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相配套,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及成效

(一)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现状

1.构建符合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将实践教育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考评体系,并且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

根据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要求,江南大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培养计划,统筹考虑金融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布于4年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设置了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方案。(2)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具体模式有两种,一是理论课结束后,单独开设实践课;二是在理论课当中增加一定课时的实践环节。之外,针对金融行业划分,单独实践课程又分为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证券业务实践和保险业务实践,将其与相应的理论课紧密连接起来,理论之后立即实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了教学效果。(3)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根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例如,对于课内实践,即实验课或实践课,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在学期末短学期单独进行的实践环节,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之类,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答辩等方式来考核。

2.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应用。在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江南大学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购买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点钞机等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商业银行软件、保险软件、外汇软件以及证券、期货软件。其中商业银行模拟系统以现代商业银行各种主营业务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的实务讲解、业务介绍、相关凭证、问题库和模拟实验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到模拟实践操作,最后综合考核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一共有23个实验,包括了银行会计、信贷和国际结算各业务环节。采用主体式教学法,即整个实验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完成从银行会计人员以及信贷员、国际结算人员等各角色的转换,并熟练地进行各角色所有业务的操作,使理论教学中复杂的、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使教学环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金融模拟实验室逼真地模拟市场,证券投资系统以沪深交易所的实时行情为依托,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股票、期货交易环境,训练学生的看盘、分析及实盘操作能力。保险实验室的建立,学生通过互动式操作逐步熟悉现实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通过承保、理赔、咨询等角色的扮演掌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一系列基本流程和业务处理,达到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

3.进行校外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市场、了解市场,本着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的一贯宗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到实际金融部门实习的机会。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在适当时间安排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另外,我们还邀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做分析,拓展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二)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成效

江南大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实际操作能力。金融实验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所以除了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通过模拟与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达到“体验”市场博弈、应用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学生在实验室既可以体验银行会计、信贷、国际结算业务的全部流程及业务处理全过程,又可以与沪、深交易所同步运行,看到实时行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仿佛身临其境,随时可以观察盘面的变化,进行实盘操作。

2.理论结合实际,缩短了和市场的距离,提高了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对金融模拟实验的操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且达到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目标。据统计,金融专业的就业率名列学院前列,而且多数都在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就职。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入工科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文科教育“工程化”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江南大学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卓越工程”计划,将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二)师资队伍的实践化

学校应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特点及时调整师资结构,从教师评聘与考核、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工程经历培养等多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把一批年富力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并定期进行金融理论、实践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掌握新理论、新业务,转变教学思路,开拓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拓宽与校外联合的渠道

学校应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与金融机构联合制定本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参与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满足为金融机构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学校除了与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业合作外,还应与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银监局、经贸局等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机构得到不同的实践锻炼机会。(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01-02).

[2] 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3] 王晓军.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高教研究,2008,(07).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商科;金融学;兴趣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47 -03

引言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一些学校打破旧的教学体制,对大学新生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对不同类别的学科提出具体的学分要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有的学校提出课程改革就是要培养“宽厚基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有的学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高素质”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等等。

在这样一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我校也不甘落后,大胆创新。在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和考虑我校现有资源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校决定以商学院作为试点学院,从2012级开始实施“大商科”计划。所谓“大商科”计划,是指从2012级开始,对他们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在经过两年的育后,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在大三时再根据学生个人的申请并采取有管理的调节制度,开始划分专业。

毋庸置疑,“大商科”改革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举措,完全符合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可能导致低年级学生对各个专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在前期的学业上得不到非常专业的指导和培养,从而容易影响后期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我们商学院的所有经管类新生来说,只有培养起新生对金融知识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了解、学习金融学课程的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呢?据了解,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即便是讨论学习兴趣培养的理论也不多。经过归纳,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一、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

(一)传统学习兴趣培养模式的宏观方面

宏观方面,常规理论认为要让受教育者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对受教育者高标准、严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做到全神贯注,乃至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主动,形成对知识的孜孜追求,产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投入、学业好”的良性循环。学习兴趣和学习志向是紧密相连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设置相对较高,对学习抱有较高期望,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具体而言,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同时,只有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才能促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志向,并努力地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去拼搏。

(二)统学习兴趣培养模式的微观方面

微观方面,常规理论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应该从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按照课堂授课的自然顺序,一堂课可分为课首、课中和课尾,具体包括:

1、课首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与老师上课开始时的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深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图片导入、谜语导入等多种形式,恰到好处地引入导语,进而激发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浓烈兴趣并积极探索。例如,在讲到中央银行这一章时,可以问同学们“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谁”“现任美联储主席是谁”“中国目前有多少外汇储备”等问题,这样就能让同学们思考关于央行的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课中优化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不能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把知识学透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定位教师、学生与学习的关系,明确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例如,可以成立金融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分组讨论、分组交流的方式去主动探索金融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金融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3、课尾精心结课,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课并不意味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课首的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而高度凝炼的课尾小结则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根据本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顺口溜、押韵等多种形式将核心内容高度概括,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通过这样的结课方式,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对金融课程学习的热情,进而自觉地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强化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完“期货套利”一节后,可以总结:在进行跨期套利的牛市套利时,应买近卖远,正向市场——卖出套利——价差缩小时盈利;反向市场——买进套利——价差扩大时盈利,熊市反之,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跨期套利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二、 对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的反思

表面上看,传统的兴趣培养模式似乎可以拿来即用。然而,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其中包括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同,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不同,软硬件设施的不同等,因此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到我院的具体培养方案上来。此外,由于各专业的内涵不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有所区别。因此,我们需要在兴趣培养模式理论的指引下,充分考虑我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我院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

具体说来,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与我院实际不尽符合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校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及软硬件设施的不同会影响兴趣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较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稍强。利用同样的培养模式,往往会出现重点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校学风良好而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兴趣不甚浓厚、学风稍差的现象。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就在于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较强,老师教学方法良好,学生重视学习,软硬件设施齐备,取得的效果自然也较好。这就是国内经常出现的普通高校去清华、北大等名校“取经”并付诸实践而本校学风依旧的原因。

当前的众多兴趣培养模式多是以重点大学为原型进行归纳总结的,作为一所较为普通的高等院校,如果仍以这样的培养模式为指导来培养我院学生对金融的学习兴趣,我校也极有可能会重蹈其他学校的覆辙。因此,必须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来总结出真正适合我院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

(二)各专业内涵不同,兴趣培养方式自然大相径庭

举例来说,要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与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带他们进入实验室甚至工厂,去真正接触具体的机械,了解机械的运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身临其境让他们对机械产生兴趣并努力学习。这种兴趣培养方式侧重于感官培养。而对于哲学专业学生,就要让他们了解哲学对社会的作用及意义,让他们多加思考深奥的问题,最终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培养侧重于思维方面,很显然与前者存在很大的差异。

就当前主流的兴趣培养模式而言,尚未出现系统完善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而这些兴趣培养模式,多是笼统的概念和方法,这就很难真正为我院经管类学生提供良好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因此,在兴趣培养模式常规理论的指引下,充分考虑我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我院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进金融兴趣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结合我院“大商科”改革的背景,并经过详细研究和认真调查,我们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理论上较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即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添入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些元素,具体来说,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完善:

(一)宏观上强化重视,加大支持力度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更加过硬的毕业生,全院应从新生开始,自上而下地重视学生金融兴趣的培养,并拿出具体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金融知识的氛围,并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学院的重视,以激发他们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知识更新极快。然而我校图书馆相关书籍及电子书更新较慢,期刊杂志种类较少,很难全面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近况,这样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举办相关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金融知识兴趣的方法之一,同样也需要经费支持。

其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强金融专业文化建设

一个良好的专业文化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较为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也会激励本专业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素养。当前我们金融学专业正在进行专业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离不开我系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样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微观上合理评价,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1、在课堂之上,要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评价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金融课程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金融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另一方面也要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双管齐下,不可偏废。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包括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探究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等等都纳入评价范围。例如,在给学生平时成绩时,可以给那些回答问题积极、善于多角度思考的同学适当的加分,以激励他们开拓思维、积极思考。

2、在课堂之外,需要做的则是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而学生的金融应用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和组织一些活动,如班级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期货大赛,写研究论文,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剖析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等。此外,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与到股市中去,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操作,以真实体验市场的刺激和凶险。通过类似的活动,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体验实践与运用的乐趣,感受金融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进取与创新精神。

四、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这种新颖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既可以利用“大商科”平台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又可以降低和减轻“大商科”改革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假以时日,就可以实现在早期对准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增强他们对金融学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理解金融的内涵,这无疑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若“金融兴趣培养模式”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后,我院可以把该模式推广到全校其他的二级学院,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全校学生的金融素养,进而形成一股积极培养人才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罗维平.基于自主分散式工程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56—259.

[2] 申群意.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1,(06):45—47.

[3] 陈大民.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 2011,(35):7—8.

[4] 李丽新. 培养大学生学生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1):97—100

[5] 杨菁.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422—424

[6] 胡民,刘青.非金融学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90—92.

作者简介:

杨峰,男,湖北仙桃人,淮海工学院金融系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金融学教学也面临挑战。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诚信危机、风险恐惧,是将来从事金融工作的学生必须要克服的。信用是金融市场运作的根本,一定培养学生的诚信理念;风险理念的培养是为了防范区域风险的聚集效应;还要坚持创新,创新理念是确保金融创新步伐与市场变革相适应的前提;更要培养所有主体要遵法守法,金融人才的法治理念是规范金融市场与维护国家金融利益的根基。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又是良好的机遇。在金融学专业人才的理念培养上,应着重树立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诚信理念、风险理念、创新理念和法治理念。

一、诚信理念的培养

20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是信用关系中“伦理责任”缺失的后果。在现实金融活动中,诚信就是遵守承诺契约的行为,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即包括各种形式的诚信。一般来讲,培养诚信理念包括下述这样三种形式。

1.培养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所谓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就是金融活动中应该信守自己的承诺,按照自己的承诺办事。承诺实际上就是当事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因而任何参与主体都必须遵守。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已经和客户拥有了各种形式的契约,那么就应该全方位地自觉地遵守这些契约,而不是去设法逃避契约的约束,更不能曲解和修改契约的内容,甚至于去毁约。

2.培养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所谓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就是指有的当事者可能因为信息获取上的阻滞性原因而无法清楚地把握信息中的全部内容,从而不能真实地把握问题的全部的情况;而另外的当事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能够全面地拥有信息,从而可以真实地把握问题的全部状况。这种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得更多地拥有信息的一方处于交易的优势地位,可以说,那种较多掌握信息的当事者,可以借助信息拥有的优势地位而欺骗信息不全的当事者,但是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却并没有去这样干,而是诚信地对待信息不全的一方,这种状况就是信息非对称下的诚信。

3.培养完全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诚信。也就是说,一方当事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并没有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当事者的另一方的利益,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利益才最大。这种考虑对方当事者利益的诚信,是一种最高形式的诚信。完全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这种诚信,往往是当事者从对方的利益出发的,所以这种诚信可以说是一种很高形式的诚信。

二、风险理念的培养

金融是资金的聚集地,也是风险的集合体,金融创新和发展总是伴随着风险。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损失或获益的机会。金融风险具有可测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受益对称性等特征,是客观的、现实的存在,这是由金融过程内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因此,针对金融学学习,必须培养金融运行的风险理念。

1.培养认识风险的能力。广义的金融风险指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在参与金融活动过程中,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事物或其他原因导致金融资产价值、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金融风险则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时,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金融过程的网络化和金融关系的多样化,金融风险具有极强的联动性、广泛的渗透性和自我增强的传播特性。如果金融风险超过了承受能力,局部、个别的风险就会蔓延、传播开来,从而影响到区域、国家甚至国际范围,形成金融危机,给经济运行和社会福利造成灾难性的后果。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范围广,影响大,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危机和动荡不但使一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2.培养防范风险的能力。目前,就国内金融市场而言,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被推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各类资金的流动性明显增强,资金回报率高的区域会吸引其他地区资金的流入。如果该区域的资金高回报是源于投机性的泡沫化,那么该区域会很快成为金融高风险区。我们要加大了对金融监管与市场监管的力度,并重视金融风险的评估、预警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建设,着力提高防范金融风险、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三、创新理念的培养

1.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更是经济发展的本质。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从而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金融创新的内容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机构的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其核心是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包括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转移风险的创新、增加流动性的创新、信用创造的创新、股权创造型创新、运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

2.要充分认识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全面而辩证地看待金融创新效应。通过对金融工程学等重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既要培养金融创新思维、掌握金融创新的技巧和方法,又要把握金融创新的路径和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的关系。金融创新既具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丰富金融交易品种、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增强经济主体应对和转移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等积极作用,也具有增大金融系统风险、降低金融体系稳定性、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削弱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等负面影响。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原因便是美国金融创新过度,以至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滥,以及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次贷衍生品业务及其交易的放任自流,助长了衍生品风险的积聚和爆发。

3.创新需要监管,强化金融监管理念。对中国而言,既不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而视金融创新为洪水猛兽,抵制金融创新,也不能对金融创新监管过死。明智的策略应该是:一要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经济金融的积极作用,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中国现阶段由于金融创新不足,金融产品种类少、结构单一,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因此应完善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大力鼓励和推动金融创新,探索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途径。二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金融监管机构应切实加强跨市场、跨境风险的监管,确保金融监管体系与金融创新步伐和市场变革相适应。同时,要弄清楚金融创新中的产品结构、层次和风险特征,研究金融创新规律,适时、适度地引导金融创新活动,把握监管力度,避免监管过度和监管缺位,探索金融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由单向监管向全面监管、由封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等转变的途径。

四、法治理念的培养

1.培养学生掌握金融法律知识。在依法治国及法律全球化的宏观环境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必须确立法治理念。在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风险加大的形势下,政府的“政策规制”只能发挥短期效应,只有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安全的长效机制。无论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序衔接,必须有金融法律制度加以有效调整。目前,中国的金融业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金融业发展市场化的挑战,二是金融业发展国际化的挑战。前者主要表现为立法滞后,特别是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金融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流动性不强,以及金融交易的不规范等。后者主要表现为国内金融市场的“政策导向”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法律调整”相冲突,这也是西方国家以国际贸易平衡为由干涉中国金融市场的“法定借口”。因此,无论是金融专业或任何一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掌握国内金融立法的动态与金融法律制度,熟悉国际金融体制、规则及其相关法律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培养运用法律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存、中国正处于金融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完善金融立法,健全金融法律制度至关重要。其一,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的过度自由化和自主创新会使风险叠加,无论是国际或国内,甚至是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只能应对而不能消除。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对安全金融创新、加强系统性风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法律制度的确立,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与根本。其二,有利于维护中国的金融利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在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干涉下,人民币处于缓慢升值状况中。境外短期投机资金乘机而入,如果没有很好地运用法律来防范金融风险,势必会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充分运用好各种法律切实维护中国金融利益。

参考文献:

[1]郭建新.论金融信用与伦理责任[j].财贸经济,2010,(8).

[2]曹廷贵.对于金融及金融教育理念的一点看法[j].财经科学,2002,(增刊).

[3]刘舒.论国际化背景下金融学专业的学习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3).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专业 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何谓素质教育?从心理学立场说,素质教育是力求培养人性的全面的与最佳的品质以及促进健康个性形成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是加速人性异化并导致不健康个性产生的片面的、落后的、病态的教育。高校金融专业,承担着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理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金融入才的责任。金融专业高职高专教育应主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即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从未来新世纪的特点考虑,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切实加强道德、文化、人文心理、能力等智力素质的教育,加强意志、沟通、协调、管理、竞争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实施真正意义的全面素质教育。

一、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的环境下,合格的金融人才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电子和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反馈信息,并做出相应决策和创新。针对金融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要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来培养金融人才,信息网络化对金融教学的含义不仅仅在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利用,而更根本的是理念上的革新;金融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熟练掌握金融理论的人才,在新的经济时代,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追求情息、运用新信息、传播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有用信息的人才,这种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只有在反复使用的电子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训练中才能培养出来。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衡量,反过来又对学习和教学组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与其他学科大同小异,许多高校的金融学科长期以来也是采用以期末笔试作为惟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为了克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病,必须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当然,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学历培养层次,考核的方式和内容、重点应该是不同的。

本科生层次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课程的学习上,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主要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学习态度与投入状况等。例如中央财经大学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设计了“多元化一全程性一复合式”的考核体系,将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设置了分值结构多元化、考核方法多元化和考核内容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特别加强了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综合评定课程的学习成绩,努力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可以采取课程学习与研究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学术学位的硕士需要以撰写学位论文和答辩为最终的考核方式,但金融管理硕士和专业硕士可以不必写作学术论文,而以案例分析、设计管理方案或建立模型等方式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并且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种形式不同权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成绩。

在博士研究生层次,考核的重点应该以研究和创新能力考查为主,课程学习为辅,即使是对课程学习的考查,也需要不拘一格进行个性化考核,重点考查其学习态度和理念是否端正、方法是否科学、基础是否扎实、思路是否正确,而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权重应该是其研究成果有否创新或突破。

三、挖掘专业课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素材,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

在地方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占学校教育的绝大部分时间,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当注重在金融专业教学中挖掘人文素材。金融专业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都很强,专业课程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但是,专业课程并不是没有素质教育教材的,只要教师深入到专业知识之中,就能挖掘出教材中丰富的素质教育教材,结合课堂教学,加以引导,就能进行能力培养,提高知识传授质量。此外,可以在金融专业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的内容,不仅使学生明白科学原理的来龙去脉,而且加深学生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如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货币的产生、发展、定义,让学生讨论“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货币的形态经历了实物、金属、纸质、电子货币的演变。不管是何种形态的货币,它的基本职能都是交换的媒介。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东西像健康、爱情、亲情,用金钱是买不来的。也有学生认为没有钱,爱情、健康就没有经济的保障。争论的结果是:我们要建立正确、健康的金钱观,学会挣钱,学会花钱,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能拜倒在金钱的脚下。笔者认为这样的讨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 巍 古龙高: 国际化趋势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2]葛开明:建立面向市场的金融专业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7,(04)

[3]姜月运:浅谈当前我国金融本科教育的有效性[J]. 中国酿造, 2008,(08)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2008年,中国实施大部制改革。3月31日,原来的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成为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王晓初由人事部副部长转任人社部副部长,开始分管职业培训工作。2011年,王晓初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职业教育的会场,多次强调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推进职教发展。

在天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会上,王晓初强调,人社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职能,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加强政策研究、教学研究、职业分类研究、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多元评价机制研究,与教育部门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更大发展。

在北京,国务院关于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情况报告会上,王晓初说,人社部将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努力在全社会,特别是在职业院校的青年学生中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理念。

在2011年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他宣布,到2020年全国将新培养350万名技师和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

陈广庆

2011年,作为总干事,他勤勉主持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个近百年老社的日常工作。他组织召开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届三次理事会议、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他先后赴贵州、重庆、福建、吉林、黑龙江等地调研职业教育情况,指导地方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工作。

2011年,为推动同心温暖工程服务于贫困地区,他身影出现在新疆的吐鲁番、贵州的毕节等地区。12月1日,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公益领域的唯一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正式诞生。他出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周建松

2011年,他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转任书记。作为这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创办人,他在办学过程中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以研究带动队伍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2011年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职研究及金融教育论文十余篇。在30年的金融职教生涯中,他发表金融学术论文近300篇,在核心和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职教育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

在他的倡导下,2011年学校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统计的高等教育14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连续第5年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首位,省社科类项目连续4年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

王春秋

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2003年,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成立。研究所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原则,研究适合柳州市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做好了政府的参谋。

任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兼书记以来,王春秋大胆地将科研成果用于管理之中,提出“专业发展公司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设置实践化、学生考核行业(企业)标准化” 的四化建设目标。2011年,学校已发展到21个专业,205个班,在校学历生8515人,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10000人以上。

田秀萍

在她的领导下,一所只有300多名在校生的企业技校发展成为一所在校生8000名,拥有多个特色专业,跻身全国百所骨干院校,具有高考前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学校。

2001年,田秀萍担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在10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她着力破解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这一难题,学校先后兼并、买断、接收了15个企事业单位,形成5个校区、3个厂区,将生产资源与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交互利用,建立起5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工厂技术人员兼任实习指导教师,系部专业教师兼任工厂技术人员,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特色。

基于10年的办学经验, 2010年田秀萍主编的《职业教育资源论》出版。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校企一体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第二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2011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于万成

作为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的一名普通教师, 25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奋斗在职教第一线。

他积极组织并实施了数控、机械、汽修、机电等专业的模块化和项目教学,在数控专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项目训练为主体、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课程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问题。

他指导的数控专业学生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的光荣称号。2010年12月,作为部级数控技能大赛裁判员,他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裁判工作。2011年,他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瑙?石

瑙石先生受德国政府派遣,长期从事德国职业教育的推广工作,足迹遍布亚洲、非洲。他致力于向中国学生传授“德国制造的精髓”,被誉为来自德国的“职教白求恩”。

他为中国职教事业“奉献”了23年,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的中德培训项目中任职。2002年来到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负责摩天宇(MTU)班的教学指导和学校与欧洲企业的合作办学工作。9年多来,他所在的中德(珠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共为珠海培养了近600名国际化技能人才。

2011年,作为唯一一位职业院校的代表,瑙石获得中国政府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友谊奖”。

陈 沫

从语文教师、班主任,到语文组长,从教育科研室主任,到教务科长,从教学副校长,到校长,在职业教育战线上她一干就是23个春秋。

她曾先后获得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她就是吉林工贸学校校长陈沫。在她的主持下,学校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规模从2006年的2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学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学校,成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

裴先锋

裴先锋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6岁时,考进中油一建技校开始学习焊接,毕业后凭借优异成绩迈入国家化工石油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中油一建的大门。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培养,2010年8月,公司人事部技能开发处把裴先峰选送到中国石油焊接安装技术培训中心(洛阳)强化培训。在培训指导老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曹遂军和众多金牌教练的指导下,裴先峰的焊接技术和综合素质突飞猛进。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中,裴先锋以绝对优势取得伦敦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资格。

2011年10月5日,在伦敦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比赛赛场上,裴先锋运用不锈钢焊接、铝合金焊接、低碳钢板与管焊接及健康安全保护技能,高水平完成了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不锈钢结合4个模块的焊接,一举摘得焊接项目银牌。这是在 60年世界青年技能顶级赛事上,中国代表团首战获得的第一枚奖牌。

韩冬梅

韩冬梅是神宁金能煤业分公司的一名培训主管,她默默地奉献于钟情的培训事业,坚持工作在培训第一线。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在生产中不断应用,传统培训教材已无法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韩冬梅率领培训业务口的同仁,实施矿级、区队、班组“三级全员培训体系”,使公司与区队、区队与班组层层签订培训目标责任书,并将员工培训月度奖惩考核纳入公司的“五型企业”创建考评中。通过培训网络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全员安全培训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英语口语技能比武刚刚在金融学校落下帷幕,在校生全部参加了此次比武。现以会计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此次英语口语技能比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借以对日常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

一、英语口语技能比武考题内容的分析

(一)考题内容共有两题:第一题是自我介绍(30分:说10句,每句3分),第二题是情景对话(20分:说5句,每句4分)。师生对话共包括十一个方面的内容,涉猎范围广泛,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景一:祝愿、祝贺和应答。共8小题;情景二:邀请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三: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共6小题;情景四:道歉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五:劝告和建议。共6小题;情景六:打电话。共4小题;情景七:请求允许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八:提供应答。共6小题;情景九:问路和应答。共5小题;情景十:谈论天气。共6小题;情景十一:购物。共6小题

(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应设立的考题也体现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难度,可充分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较容易的如:

问:happy birthday!答:thank you!

问:happy new year!答:happy new year!这样的题型属于基础题,也最容易回答。

(三)有些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没有陌生感所以会轻松的掌握。如在商店里的对话:

问:what can i do for you ?

答:i would like some apples.这样的题型属于中等难度题,一般水平的学生稍加努力便能掌握。

(四)有些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高水平的题,这样的题只有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才能领会。如:

问: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

答:i really cannot agree with you .i prefer science.

大多数的题型难度略高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设定更高远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来达到高于自己原有能力的英语水平。

二、英语口语技能比武的目的

每名学生必须参加此次比武,比武的成绩(共50分)加权后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此次比武,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觉为达到此目的而尽最大努力,最终能学好英语,流利讲英语。由于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从事服务或窗口类行业的工作,随着多元文化融合日益加剧,掌握一定的英语口语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现已就业的会计08级几名学生在桃仙机场免税店工作,他们经常遇到外宾,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在工作中与外国人沟通与交流提供了用武之地。

较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而且现在招聘企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一些单位甚至用英语进行面试。在比武结束后按比例选出英语技能比武的优胜者以资鼓励。

三、英语口语技能比武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学生对此次比武非常重视,都能认真对待。考前每个同学都做了大量的认真准备工作,部分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多次来老师办公室讨教,遇到较生的单词,让老师把音标写下来,重复背诵,这种情况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不太常见。技能比武让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比武的成绩成为一种压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一种动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口语,形成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此次比武,08级共有14名同学获得满分50,他们运用的英语词汇丰富,甚至用了比较高深和难度较大的单词;语音准确、语言流畅;基本没有语法错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无误,反应灵敏,能较充分的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观愿望。45分以上的同学有39人,这些同学自我介绍表现很好,但情景对话,回答不太精准。不及格的2人,根本听不懂老师的问话,所答非所问,而且准备不充分,态度不够认真。

四、英语口语技能比武之后的反思

(一)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英语

以往的教学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让学生背单词、默写来达到记忆的效果。正是由于学生是被迫学习,不是自主学习,所以记忆效果差。而在此次技能比武的背景下,情况大有改观。由于一些学生水平有限,还不能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所以自我介绍的准备程序是让学生自己想如何说,先写出汉语的句子,然后再逐字逐句的翻译成英语。例如,大家普遍想到了“会计专业”这个词。我曾多次在课堂讲过这个词,但是效果不理想,而这次是学生主动地、潜意识地想要学这个单词,我只领读了两遍,基本上大多数的同学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学生认识到获得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便转化为学生智慧即能力的一部分。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也就是说最好的教育是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生活知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经验中的教学,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真实。[1]

比如,此次比武的自我介绍环节,我在课堂上模拟学生面试的情景,我充当企业面试的考官,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同学们刚开始时非常的紧张,但是在同学热切的注视与鼓励下很流利而自信的说起了英语,每个同学都把讲台当成了展现自己英语才华的一个舞台,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之后,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用英语演讲和增加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说英语技能比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面向全体、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虽然是纷繁复杂并具有差异的个体,但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之后,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进步和提高。[2]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有所收获。

(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105页)小组讨论是较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太自信,害怕自己说错,这样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因此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学生可以先在小组范围里用英语表达,因为都是很要好的同学,不会太拘谨,遇到错误或者问题还可以互相研究探讨。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后,为了小组的荣誉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同学们会踊跃发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白艳霞.浅谈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4)(p39)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国贸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42-03

[作者简介]王伟(1980-),男,汉族,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周景坤(1970-),男,汉族,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绩效管理;章胜晖(1977-),男,汉族,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2JY27)阶段成果;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改课题“《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大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写作的一个最终成果。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不断下滑的趋势,有的学者开始质疑毕业论文存在的意义,甚至希望取消毕业论文的规定。但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讲,本科毕业论文不能擅自取消,不能走因噎废食的消极道路,而应该从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学生取得学士学位需要具有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检验其是否具备初步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如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选题、确定论文框架、提炼观点、采用可靠论据以及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论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搜集处理信息、方案设计和研究方法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而且,毕业论文的最终成型,要求有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这有助于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至于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下滑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受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1]。本文以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届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剖析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主要问题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届工商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共计114人,指导教师18人(包括专职教师、校内的兼职教师和校外的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指导8名学生,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等(均小于8名)。指导教师的选择和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定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末完成。指导教师的确定主要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先由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教师再从中选择学生。

综观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选题的专业方向为经济学或管理学。114个学生的毕业选题,经济学方向的72人,管理学方向的42人(详见表1)。二是很多选题与地方产业经济相结合。很多毕业生以自己的家庭所在地或实习工作所在地为视角研究当地产业经济。作为一所立足地方、引领行业、以陶瓷为特色的院校,毕业论文中以景德镇或陶瓷为题的有13人。三是很多选题都能结合当前经济领域热点,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产业结构升级、文化产业和低碳经济等。

本届毕业论文选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选题偏大

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由于时间紧、知识面窄、篇幅有限和经验不足的制约,选题不宜过大,否则会出现大而泛的现象[2]。选题偏大是指题目包含的内涵或外延太大,需要论证的问题太多,一一论证会出现泛泛而谈不深入的现象。综观本届毕业论文,选题过大现象仍较突出,如《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和《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等,学生难以驾驭。

2选题表述不明确和不准确

毕业论文的选题表述至关重要。选题的合理表述能传递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所在(包括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素材以及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本届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不明确的现象,研究的问题不够具体[3]。如《海外并购案例浅析》,此题没有明确究竟是研究海外并购的哪个具体案例(本可以加个副标题),也没有明确研究海外并购的哪一方面内容。再如《浅谈民间借贷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此题没有针对性,本可以以民间借贷活跃的温州为典型代表为题进行论证。

此外,还存在选题表述不准确的现象。如《浅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准确表述应为《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3选题过时,缺乏现实意义

选题的一大原则就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来讲,应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因此,理论价值要求相对较低,但应具备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对于经管类毕业论文,应与现实经济问题紧密结合。但是本届毕业论文的有些选题存在过时现象,如《试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道路》和《浅析家族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这两篇论文均由老教师指导,受时代因素和专业背景等影响,此选题有点不合当前时宜。

三、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

综观本届毕业论文的写作,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论文框架基本合理。论文基本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较多的学生采取“现状、问题和对策”的论文结构框架,层次较清楚。二是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SWOT分析法等)而较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三是研究创新不够,重复率较高。

1论证文不对题,存在张冠李戴现象

由于学校对毕业选题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根据“宜小不宜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题目。比如,结合某区域旅游产业进行选题,强调调研分析,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及资料的不足,有些学生以一般情况代替具体情况。特别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存在张冠李戴现象,用国家层面的分析和结论代替地方层面的分析和结论,造成结论和建议的雷同现象,导致重复率居高不下。更有甚者,论文存在题目、章节和段落标题的不一致问题。如论文题目是《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探索》,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是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段落标题又是关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控制。

2对引论重视不够

国贸专业的大部分本科毕业论文要么没有引论部分,直接进入本论部分;要么引论部分一两句话带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引论,常写为“引言”、“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已有研究成果及不足,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相关研究者通过查阅引论,可初步判断该文是否有价值,是否有进一步查看的必要。

3引用不规范

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样如此。但是,综观本届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引用不规范现象。第一,注释和参考文献没有明确区分清楚。注释是本文有关内容(关键术语、关键指标等)的解释,一般是作为脚注(在本页内标注)或尾注(在正文后标注);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的说明,一般是作为文后参考文献。第二,参考文献存在“用而不引”和“引而不用”(虚引)的现象。“用而不引”是指在引论或正论部分采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却没有在文后参考文献中标注。所谓“引而不用”是指在文后标注了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却并没有实际引用。

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是论文写作的主体,指导教师是论文写作质量好坏的关键。为避免上述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需要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并完善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制。

1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并答辩,确定最终选题

一个好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因此,选题对于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主要采取指导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确定的方式,选题来源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少部分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拟定若干个题目分配给小组同学;二是少部分学生根据自身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拟定题目,再由指导教师做适当修改;三是大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拟定若干个题目,再由指导教师帮助选择并适当修改。由于指导教师确定的选题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其论文质量比由学生自己拟定选题的论文质量要差些。因此,最好由学生来拟定题目,指导教师审查,并建议采取学生写开题报告并通过答辩的方式来共同确定最终选题,以避免选题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2增设一门论文写作课程

目前,国贸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因此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由此也加大了教师的指导难度。因此,在专业培养计划安排中,学校有必要增设一门论文写作课程。开设时间可定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由富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或高学历教师授课。通过开设此课程,可帮助学生提升快速查阅资料、选题和写作的技巧,为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关于选题,一定要先查资料后选题,避免随意选题后却难以搜集资料。

3将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时间提前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结束前确定选题、大纲和论文初稿。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只是确定了选题和大纲,论文初稿则存在应付交差现象。由于找工作或实习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在五月上旬返校后才真正开始撰写论文,距6月份毕业答辩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除去互审环节和答辩环节,时间更显紧张。缺乏专业训练的毕业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出来的毕业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有必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提前至大四上学期。因为大四上学期开设课程较少,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有利于学生专心撰写毕业论文。在学校里,如果指导教师按进度抓紧时间集中指导学生,将论文质量较好的部分学生的答辩时间放在大四上学期末,其效果会更好。

4确保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有效对接

在大三上学期,国贸专业学生开始进行学年论文的写作,这也是毕业论文写作前的一次练笔。学年论文的指导教师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名单并不完全相同,是根据学生的学号来安排指导教师,而非根据学生的兴趣,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确定是双向选择。从以往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不选择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而选择其他教师。因此,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够基本确定学年论文指导教师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致,学生就会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学年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毕业论文只需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保证写作的延续性。

5建立毕业答辩淘汰机制

毕业论文答辩作为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理应作为检验学生毕业论文合格与否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毕业论文答辩几乎为零淘汰,对于较差的论文也勉强给予及格分数,没有不通过的现象。此现象的存在,导致一些学生不认真按教师要求修改论文,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也疏于指导,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缺乏一个压力约束机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学实行严进宽出的培养机制;校领导“维稳”的需要;教师之间碍于情面。因此,应改变毕业答辩零淘汰现象,逐步建立淘汰机制[4]。在尚未建立淘汰机制前,可先期建立非淘汰性压力机制,比如提高答辩资格审查、增加答辩难度、延长答辩时间和增加答辩次数等。

五、结语

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这需要学生的重视、教师的责任心、学校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作为保障。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论文重复率过高和查抄环节缺失现象,学校有必要加大投入,购买软件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加强毕业论文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陆春平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剖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

[2]曾银娥,厉敏萍对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与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2(3)

[3]李欣红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2012(S2)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金融人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协同理论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对现阶段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组织结构、实践平台、互惠机制,使产业、技术、知识、人才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此形成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过程中,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人才培养迎合经济协同发展,让人才的培养速度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于经济发展。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是发挥人才关键作用的有效模式,也是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河南财大在原有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通过诸要素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发挥各方面有利因素,建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协作平台,促进资源、知识、技术等要素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一、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紧迫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首先,金融行业的市场化使金融资本配置以市场为主导。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主体机构呈现多样化发展势头,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状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次,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类金融产品不断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的存贷、融资、租赁、货币等金融产品,金融与资本组合创新,金融与新兴产业不断融合,市场营销成为金融界发展的主体。再次,市场的国际化倒逼金融国际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放开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入,我国的金融机构将走向世界,同时国外的金融机构也将进入中国市场,这必将对我国的金融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大学的重要办学目标,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需要大量金融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给财经类大学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平台。尤其在河南省迈向世界市场的战略机遇期,在“航空港区”建设和保税区建设过程中,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加大,要求更高。因此,加快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显得尤为紧迫,这是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促使人才适应国际化、现代化需要的重要课题和重要战略安排。以上所述,对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在现有学科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的协同模式,努力培养既具有宏观思维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又精通微观市场运作机制的现代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同时培养的现代金融人才必须懂得国际规则,能用国际的运作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既懂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二、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探索

1.金融人才协同培养路径选择

(1)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宽泛,培养目标不明确。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从培养“通才教育”转变为培养专业突出,创新能力强,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金融问题的人才。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加强课程设置综合化,在保证金融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的同时,加强对外语、法律、计算机等课程的安排。重视金融知识与数理知识的融合,开设金融数学,金融统计,风险量化管理等课程。在考察方面不仅仅以考试的形式考核,还要引入具有金融特色的考察全面素质的评价机制。不仅重视专业理论,更重视专业素养的评价,并引入学术论文、科研创新项目等评价形式。

(2)从重“知识传授”向“能力提升”转变

要改变以往重理论学习轻能力塑造的状况。首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传统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禁锢了学生创造力的展示。现代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金融创新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养和创业能力。其次,转换现有的教学方式。虽然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但要实现知识传授向能力提升的转变,必须打破现有模式,打造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如在银行管理、证券分析等课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金融实验室,开展实战性的股票分析、证券投资等实践课,使学生和老师进行充分的互动沟通。再者,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授课。高校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现有的校企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合,但缺乏系统化的合作模式,协同培养不仅要求毕业对接,更强调培养过程的一致性,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师资、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规范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好企业资深员工讲解实践课,行业精英做好校外导师的作用。

(3)从立足本土向面向国际转变

协同创新培养必须重视国际化模式的运用,努力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金融人才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文化知识素养,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此必须使人才培养的课程、师资、交流平台等都具有国际化要素。首先,课程架构上,在现有的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基础课程上,进一步增设国际法规、国际投资等课程,另外,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的广度,使双语课成为常态,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双语教学。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国际化,注意引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一方面,积极选派责任心强,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动态,把所学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推进教材国际化。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具有留学经历和国外金融机构实践经历的优秀海归加入教师队伍。再者,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国内学校之间联合,更应注重与国际高校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系统

以职业发展教育为主线,帮助学生进行学涯规划,保证大学生活充实而不单调。我国现有教育模式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安排参加一些特长班、辅导班,以学业为重,没有选择自。受传统观念影响,上高中考大学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被安排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通病,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感到迷茫。因此,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应重视他们被规划的习惯,学涯规划上应加强,这样才能避免新生失去目标,迷失方向,最后导致学业荒废,家长失望,学校成了培养失业大军的场所。基于此进行了如下探索:

(1)学生自助成长系统

目标子系统:结合学生新入学的特点,一方面转变学生学习方法,加强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助成长提供目标和方向,这里结合河南财大的做法,为新生制定四年的具体学习量化标准,即“三一工程”。第一个一:在大学培养一技之长。原兴趣进一步加强,使自己水平由业余达到接近专业化,没兴趣的在大学开始培养,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成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二个一:做10件闪光的事。目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用实践来填充自己大学时光,让想法变成行动,历练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第三个一:读100本中国人文社科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增强人文素养,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除了专业书外,读更多的经典书籍,丰富自身的内涵。以上是在入学初期对学生提出的总目标。认识社会系统: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社会认识低,从学校到学校导致其对社会认识极其有限,不利于选择目标、激发动力。基于此,提出利用大一的假期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无论是清晰的生涯人物还是模糊的,都应尽可能去面对面交流,通过交流了解目标人物的工作情况,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大二,开展职业访谈,针对金融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访谈,以校友为主要访谈对象,也可以开拓访谈范围,不局限于金融业。通过职业访谈,了解职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找到差距,把握机会,增强学习动力和目的性。大三,以职业体验为重点,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参与其中,包括最简单、最基层的职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职场,转变就业心态,避免眼高手低。大四,包括大三暑假,开展职业实习,经过前期的几个程序,学生对真正的岗位有了全面了解,同时需要为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通过实习将自己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以上活动是对财大金融专业学生提出的规定性动作,有标准、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反馈。

(2)能力提升培训系统

结合金融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将来服务的特性,设置专题培训,培训结合不同年级,有重点开展。大一主要针对各种兴趣爱好,通过老带新的模式。一方面请有特长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培训,让学生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请专业的老师,开展专业的培训,通过各类社团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学生技能和专长。大二,综合化培训。以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素养教育等为培训内容,以期初布置作业、期末总结评价的形式开展,师资以社会培训机构和金融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为主。大三,以开展职场人透析培训为主,结合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专业相关实践培训和考研、考公务员分类培训,邀请银行、保险、证券职场实战者、政府金融机构管理者作为师资开展系统培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提前报名,按需培训。大四,以简历制作、面试指导、职场礼仪、餐桌礼仪等实用培训为主,利用校内专职和校外兼职师资开展培训。

(3)学生成长评价系统

针对每个假期安排不同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结果,按年级设定标准,由专业老师对假期开展的访谈、调研、实习等进行评价,分出A、B、C三个等级,将A级作品内容发表在校报和院刊上,并装订成册,以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形式展示给广大同学。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评价上,采取以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形式进行评价,学生同样以作品形式上交,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分级,对优秀者进行读书心得分享,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先在班级以班会形式开展演讲,各班推荐优秀者参与年级评比,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奖励。以读书月为活动载体,河南财大近几年不断向同学推荐优秀书目,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共阅读并抄写几十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弟子规》《诗经》《孙子兵法》《三字经》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近年来由于电脑应用的盛行,很多人书写的水平在下降,甚至连最基本的规范书写都成了问题。鉴于此,每个假期金融学院都安排学生坚持每天一页A4纸的书法练习,并附带检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优秀者公开展出。以上所有的评价都会和学生的综合评分挂钩,优秀者都会得到10分到20分的综合评分奖励(学生当一年班长,合格会有25分奖励)。学生获得奖学金是以学习成绩和综评成绩按照7∶3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排序的。

(4)优秀学生推介系统

针对学生四年的表现,除课业成绩外,所有的学生都会有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参加培训的次数、内容、获得的奖项,评价内容作为推荐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辅导员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日常表现、拓展内容完成情况、培训效果(由培训师评价),结合评价情况,辅导员给予基本推介评价。其次,将学生日常表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电子版,在确保信息真实的情况下,在学院网站上进行推介,用人单位可以登录网站进行选人用人。再次,将比较优秀学生的电子简历放入学校就业网站进行推介,以达到更多人了解的目的,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增添砝码。最后,特别优秀者将直接通过中原地区最大的人才网站———天基人才网进入优秀毕业生推介专区,由人才网直接推介给最佳雇主,实现人才和企业直接对接,提高对接成功率。通过这一系列推介活动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宣传,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达到提高金融人才培养的协同效果。

3.师资协同培养体系

(1)教师进入金融机构挂职锻炼

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教师派送到金融机构进行挂职锻炼一直是金融学院的一项常规工作,近年来各教研室都从优秀的年轻教师中挑选教师利用假期或者上班时间到金融机构锻炼学习,这项活动使教师对金融机构的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工作技能等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所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学生所学知识也更加实用。

(2)教师与企业和政府的交流合作

针对新型行业如物流金融、保险地产等一些新课题,学校教师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的申报和参与,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学生讲授知识,保持思维的超前性。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也会邀请教师进入专家组,使教师的专业优势和政府宏观指导相结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项目的调研,发挥产学研的优势。

(3)教师与社会各界交流学习

走出去与请进来是金融学院教师提升素质的必然选择。一是坚持邀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到校交流学习;二是选派老师到金融专业开设比较早、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交流学习,取众家之长,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三是派老师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和沙龙,不断开阔教师眼界,为人才培养补充新能量;四是积极将所学内容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与金融相关的各类培训。

三、金融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修正和完善

1.进一步加强协同主体的组织建设

学校应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校企协同组织,成立专门部门———协同办负责建立金融企业和高校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与金融企业讨论交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师资建设上应通过学校建立专门协同组织,作为校企交流的平台,并针对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根据制定的协同创新培养方案,高校与金融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实践平台。改变现有的学习后到企业简单实践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一开始就进入企业实习锻炼,进一步把所学到的东西融入实践中。目前的实践教学周基本上是安排相似的内容,不利于教学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而建立实践交流平台,将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便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另外通过协同平台,实现互惠机制,改变现在的简单合作,使合作更具有互惠共赢的效果,为导师和学生联合研究开发项目、创新产品、高效服务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降低企业科研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是为全面保证协同方案、协同过程、协同效果制定的机制,其目的是及时反馈协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协同最终目的实现。这里主要解决学生培养的“双师”制度,现有的邀请企业领导,一线骨干到学校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授课,学校教师到银行挂职是一种松散型的,缺乏制度的约束。所以进行协同培养,必须充分利用好校企交流平台和校企实践平台,发挥企业导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评价作用,高校教师做好校内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并且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过程管控制度,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除了校内听讲座培训可以监控外,学生到企业的过程也是一种松散型的,完全由学生自己报告,所以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企业应加强协助做好现场检查,把学生在岗情况反馈给学校,另外,学校也要不定时去实践基地检查,要求学生每天做实习日记,实习结束撰写实践报告,企业负责人对日志和报告进行评价并反馈给高校。

3.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

改变现有的评语制,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结合课程安排和实践要求,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科学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不仅包括考试、考察,还应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下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企业依据学生在企业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考试和考察情况进行打分,以企业打分和教师打分总和作为最终成绩。

4.充分利用校企协同数据库

数据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数据,完善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应用,保障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高效运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以及协同方案的制定情况等都是现有的数据和需要继续收集的数据信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各主体相对独立,如果不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并加强管理,很难保证数据的对接和利用,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效果。要重视数据的反馈,协同培养的评价结果和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要及时反馈给协同培养的各个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反馈才能使协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协同培养科学、可持续发展。总之,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下,金融人才的培养改革迫在眉睫,高校需要对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重新选择,河南财大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但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龙海明,申泰旭,周鸿卫.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4,(12).

[2]虢羴犸.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6).

[3]杜玉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2)

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构建主义;金融理论前沿;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16-03

《金融理论前沿》是金融学本科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均有设置该门课程。目前,各高校多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这门课进行教学,教材也并未统一,而我校主要基于唐旭主编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三辑)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较专业化具体化、内容庞杂等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使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直是笔者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一、构建主义理论概述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的,后被尔伯格、斯腾伯格和维果斯基等人陆续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独自或与他人一起探索、讨论并发现新知识,用自身的思维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并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助者,学生才是中心,通过利用情景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意义构建等基本要素完成教学。因此,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主动性,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还能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有助于学生对认知过程实质的把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师的讲解中完成,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输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教师位于主导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控制并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传输的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单调的进行着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简单的运用。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不能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缺乏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压抑而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是以教师为中心;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正是两种教学观点最关键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于构建主义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学习,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与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结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采用构建主义教学《金融理论前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金融理论前沿》一般被安排在大三下期或大四上期。相对而言,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学生对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渴望,所以通常会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而在大学阶段的末期,学生倾向于考虑自身今后的发展,会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考研、出国或是就业等事宜上,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金融理论前沿》主要讲解前沿的金融理论,知识较为专业化具体化、内容庞杂。因此,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若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完全取决于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由此造成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境地,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难吸引处于大学最后阶段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构建主义教学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在《金融理论前沿》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用构建主义教学。要采用构建主义教学《金融理论前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背景知识。因为在构建主义理论里,学习活动是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和探讨,用自我的意识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构建及同化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如前所述,《金融理论前沿》一般会被安排在大三下期或大四上期,也就是说,由于学生已经经历过了几年时间相关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已经具备一定能力和水平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前的前沿课题。所以,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于《金融理论前沿》的教学中完全可行。所以,将构建主义理论运用于金融前沿课题的教学中,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三、构建主义运用于课程教学启示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意义构建的必要前提,对最后教学效果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既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目标,又要适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授课教师可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征以及多媒体的选择和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有利于学生构建情境的问题。就《金融理论前沿》而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在《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一章,可以通过罗列中国GDP的相关数据并提出质疑来创设情境;在《银行业的结构与竞争》一章,可以采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方式来创设情境,即2012年4月同志在广西钦州福建泉州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银行获得的利润太高为出发点,并通过呈现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利润状况来引发学生思考;在《金融资产膨胀与金融系统稳定》一章,可通过问题式教学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深层次继而创造性的思考,即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大概率假设下的线性负反馈的金融理论,在传统金融理论里,像2008年金融危机这类金融体系大幅波动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哪儿?

2.选择典型专题,培养学习兴趣。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专题供学生参与并讨论。通过典型专题的选择,教师可有效的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给出的典型专题进行思索。比如,《金融理论前沿》中有一章是“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危机”,主要分析的是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危机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针对当今的国际热点话题,并结合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国际货币专题,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并自行选择当今与国际货币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得学生能将讨论的话题与教学任务相联系。这样,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金融理论前沿》典型专题的选择,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学生成为主动构建知识的主体,自然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再比如,《金融理论前沿》中有一章是“银行业的结构与竞争”,正好与目前社会所关注的银行垄断暴利话题相呼应。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了银行业市场结构作为典型专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协同讨论,强化专业素质。为了实现构建主义理论强调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并获取新知识,也为了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实际运用和更深刻的理解,在典型专题选择之后安排了小组的协同讨论环节,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并自行选择相关话题展开讨论。由于专题选择恰当,学生在协同讨论环节反应非常热烈积极,选择了很多有意义的话题。例如,在国际货币专题中,学生选择了牙买加货币体系的改革、美国日本等国陆续出台的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货币的可行性分析、IMF的改革、中国的外汇储备等话题。学生在小组共同探讨后会将得到的一些观点与小组成员及教学班共享,这充分发挥了团队优势,也达到所有学生一起完成意义构建的目的。在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专题中,安排各小组对我国银行的垄断问题展开研究。很多小组都采用相关数据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探索,并与国外银行比较,挖掘出了我国银行业暴利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个小组还在课程的协同讨论基础上,以“剖析银行现状,打破银行垄断”为标题成功申报了学校组织的“协同创新课题研究”,并在学术期刊上共同发表了相关论文。

4.完成意义构建,培养创新能力。构建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达到该目的,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而情境的创设、典型专题的选择、小组的协作讨论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金融理论前沿》的教学中,笔者还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主题的意义构建,使学生在构建过程中用自身的创造力去发现规律、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构建主义理论下教学《金融理论前沿》,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协作参与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超越了传统课堂,让学生能广泛运用各种资源于知识的探究中。这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实,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不单适用于《金融理论前沿》的教学,还可被广泛运用于高校的多种经管类课程的教学中。但是,由于目前这种应用还不成熟,因此还需要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尝试和积极探索,达到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饶丽虹,夏星.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教文汇,2012,(9).

[2]陈荦,谭洁,熊伟.基于构建主义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3]曾文飞,颜玲.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2011,(12).

[4]南成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1,(1).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外国文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