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9:39:06

金融审计论文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审计总结监督机制审计定位

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充分证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了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依法加强金融审计,在促进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完善金融法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探索金融审计路子、方法,改进金融审计手段,加快金融审计规范化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大调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加入WTO等大环境下,金融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遇到了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总结、深入思考、积极探索。

一、成效与不足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金融审计工作既有很大升华,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四大转变。首先是指导思想方面。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围绕财务合规、就事论事审核、个案查处问题、收缴违纪款项”这一基本定式,在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资产质量不高、金融秩序混乱、违法犯罪现象严重情况下,既难以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更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而从深入分析金融运行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入手,确立了“以审计财务收支真实性为基础,以揭露和查处违规经营、资产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和重大违法违规等问题为重点,以促使加强金融监管、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改善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和“摸清家底,揭露问题,规范秩序,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审计目标。

其次是审计内容方面。由单纯审计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即收入、费用、赢利等,逐渐转向“在摸清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以资产质量为主线,查处违规经营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对中央银行,不仅审计预算执行,而且在此基础上审计货币政策执行和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否到位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完整及其对国家预算收支的影响;对国有商业银行,既审计财务收支,更审计信贷资产质量、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再次是审计方式方面。逐步克服了各自为战审计,上下左右脱节,信息不畅通、资源浪费大、问题查不深、原因说不透,难以从宏观上深入分析等问题,摸索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式方法。主要有,一是“五统一”原则,即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处理和统一考核;二是“片区负责制”,即针对金融机构点多面广规模大、经营业务涉及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特点,由几个特派办联合作战,共同审计一个地区;三是上下联动“一条龙”审计,即针对我国金融机构一级法人、多级管理的格局,形成了以审计总部为龙头,将审计分支机构结合起来;四是先“点”后“面”,重视审计方案的制订,即每年先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试点,再根据试点情况总结制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标准统一、易于操作的审计实施方案。

第四是审计手段方面。与时俱进,及时改进审计手段,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一是积极开发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二是大力培养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三是与金融机构联网,尝试在审计人员的办公室随时跟踪和监督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对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审计的试点。

2、五大作用。首先是推进金融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审计发现,当前金融市场信息失真、秩序混乱、违规经营、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审计机关有针对性地向立法机关、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制订的《证券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先后制发的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强化财务管理等行政规章,大量吸收和采纳了审计建议,有的甚至是根据审计建议制发的。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信息不对称因素

在金融审计中,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和其他电子或书面原始资料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和基本情况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部分金融机构通过会计估计、会计判断等方法粉饰报表,使财务报告不能公允的反映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质。

(二)审计人员金融工作经验不足

金融企业风险高,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结构。审计人员普遍无金融工作经历,对审计的重要业务事项查证不实、漏查,或是判断失误、定性不准,无法合理预判风险,会影响到审计结果。

(三)缺乏质量控制标准

目前,尽管我国审计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依然落后。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行为准则等,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但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准则,多是理论和定性的指导意见,少有定量的标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内部审计属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内部自查的范畴,内审标准制定存在人为因素。

(四)审计结论定性问题

汇总审计发现的问题时,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差异会为金融审计带来风险,每个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的定性会有差异,这对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小金库问题,定性为账外资金或少计收入,处罚的结果是不同的。审计结论是对金融机构存在问题的总结,如果结论定性过轻,金融机构的问题不能充分披露,会起不到金融监督的作用;相反,结论定性过重,金融机构因此蒙受损失,会加大经营风险。

二、金融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实现全过程的风险导向的审计

金融审计风险受到金融机构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金融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风险。金融审计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这需要金融审计实现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能避免在审计中抽样审计的随意性,考虑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二)加强事前、事中监督

目前审计主要采用事后审计,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并不完善,发现问题滞后。目前事中监督有一定的效果,比如专项审计,能及时发现问题。作为连续审计的事务所,事前监督对金融审计有一定作用。在金融业务开展之前,了解业务的特征、风险点,有利于在事前防范风险。

(三)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风险越小,反之则审计风险就越大。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应注意对现有注册会计师不断地进行后续教育提高执业水平,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同时,审计人员还要遵守职业道德,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不正当的关系导致审计失败。

(四)依法对金融审计违法现象进行处理、处罚

尽管外部审计没有对金融违法事件处罚的权利,但外部审计的审计报告结论具有借鉴意义。国家审计,可以有限借鉴外部审计,依靠中介机构的独立意见,对违法事件进行处理和处罚,使金融机构合法合规的开展经营。

三、小结

综上所述,分析金融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对金融审计发展和金融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需要在实务中应用。做好金融业风险防范,使金融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的保护。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2002年,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二、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四、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五、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六、、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衍生金融工具被指为罪魁祸首,尽管如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依然成为国内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趋势。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了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一般程序和其中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特殊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参考文献】

[1]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John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2004.

[3]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02年第二期.

[4]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

[5]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6]王大友.关于注册会计师防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审计风险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1.1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程序负总体责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自我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行为能力

在内部审计工作推进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能力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在制订培训计划、审计分工、业绩考核等方面要有一套良好的评价体系加以激励,只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尽责履职,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所以,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从当前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定位来看,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属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措施

鉴于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在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必须要找准管理主体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想保证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主体进行明确,并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运行实际,使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能够成为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满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运行需要。所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其主体应确定为对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其原则应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2.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应实现整个过程的优化

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建立实际,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过程的有效性,是关系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建立效果的关键。从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来看,评价方法只有满足科学性要求,才能实现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评价。与此同时,评价过程也是关系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整体效果的关键。为此,应认识到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对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应在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做好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过程的优化。

2.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应做好内容的选择

为了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建立取得积极效果,除了要在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上入手之外,还要合理选择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使整个评价体系能够趋于合理,对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将财务监督、资金管理、风险提示、专项审计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充分满足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既是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对基础性

工作有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基础性,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基础性工作占有较大比重,要能通过评价促进内部审计的管理水平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应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基础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做到正确理解基础性工作,并积极做好基础性工作,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3.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应保证其合理性

评价指标的确立和使用,是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只有学会合理使用评价体系,确保评价体系能够充分满足内部审计标准体系建立需要,才能使整个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为此,应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有一定的重视,确保评价指标能够得到有效使用。

3.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应保证其公正性

考虑到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在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为避免利益冲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至关重要,否则就偏离了审计的本质属性。为此,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和客观,是保证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应立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实际,突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意义重大。为了满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应从明确评价的主体和原则、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并优化评价过程和合理选择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等方面入手,确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发生与否、产生怎样的影响都是未知且难以估量的,但在受人理性影响下机会主义行为并不是必然发生的,金融机构要认识自身内部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从自身找毛病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从审计师自身角度来讲,若其职业不受法律法规,就算有重大工作失误也不追究责任,就不存在审计风险一说。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不能成为内部审计师畏手畏脚的借口,可以说现代审计发展趋势由制度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过程是可控的。只有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业务规章秩序,才能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系数。审计师可以采取增加审计程序、了解业务流程等手段对金融机构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进行合理的监督与评价,从而实现降低审计检查风险的最终目的。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金融机构是以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间的融通资金信用中介的角色存在的,内部审计的艰巨性是由其自身流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等决定的。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性,从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角度,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极高。从金融机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就算是一点不按标准流程执行都会有连锁效应产生,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我们应提高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合规性的认识。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日渐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设计、执行效果相对更好,内部审计师应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风险意识,从自身找问题,实现自我提高。

二、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审计风险应从内外两方面进行阐述: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的可能性。

(一)内部因素

目前,缺乏相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共同问题,这是由于内审部门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职责定位带有的“先天性”因素,当中也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原因。由于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内部监督手段,它与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02年共同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所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根据股东大会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等,但大多机构建立审计委员会只是为了证明其内部监督治理机构是完善的,而这并不真正意义上完善的治理结构。这样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反倒更重视本单位的利益,尤其是上级领导或法人违纪时,很容易造成内部审计失效引发审计风险。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有效的审计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优势,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审计人员多是由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虽然经验很重要但其缺乏知识的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金融机构经济业务要求。为此,部分金融机构从高校直接招聘在校学员,可这部分人员过于年轻化、也缺乏后期职业培训。经调查,有部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是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其中有的人是因为年龄大、工作效率低等原因分派到审计部门的,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让人堪忧,审计风险极易产生。只有严格审计质量关、实现审计程序规范化管理,才能实现审计工作的真正意义。从内部监督管理基本要求出发,制定详尽的审计方案和检查评价方法实施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分析。但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内部审计人员未严格遵循这一程序。第一,对组织机构内部情况了解不充分;第二,忽视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间的关系,未考虑到其在内部控制中扮演的角色;第三,忽视法律环境、行业状况和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

(二)外部因素

由于部分金融机构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审计会影响组织人员团结稳定,是对员工的怀疑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还有就是认为管理人员精力分散,是对经营自的限制和权威的威胁。正是这种观念将内部审计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使内部审计机构受尽冷遇;管理者审计理念跟不上审计形式的更新,重视审计监督作用但忽视建设和服务功能,花费大量精力审查会计账簿和违规违纪问题,而不对本机构经济运行、内控制度和管理模式等不加深究。从审计整体的角度来讲,内部审计并未成为金融机构真正所需要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并不受管理者重视,难以发挥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审计决定执行力低都是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了解审计风险特征,从其根本原因出发,严格遵循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程序,全面落实内审部门整改要求,提高审计威信,充分发挥内审作用。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审计在金融生态环境运行中的目标定位

金融生态系统是一种具有很多生态特征的组织活动,它以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核心媒介,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外层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以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作为资金流动的调控者和监管者,共同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主体;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用和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主体共同面对的外部环境;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共同维系着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处于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管理环节,不断作用于金融生态的各主体以及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外环境和要素,构成金融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金融生态环境运行中的各要素分工协作,维护着金融生态的平衡,共同完成资金从最终供给者向最终需求者的让渡或转移(见图1)。金融生态圈理论拓展了金融生态环境运行中审计的研究视野。

1.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应成为审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显示,2003年国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有72.79%是来自于非金融部门的因素,是由于金融生态环境恶劣造成的,到2004年该数据达到77.23%[1].金融改革和发展仅仅强调在金融业内做文章,就金融谈金融,忽视制约金融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不行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显然离不开审计的综合治理作用。作为金融生态子系统的审计机构应当以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好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等功能。由于审计这一子系统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部分构成,因此,为了改善金融系统外部运行环境,国家审计应当发挥综合治理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环境调查,对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强化监督与引导,对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强化绩效审计;对金融机构强化合规性审计;对资金供需双方强化信用延伸审计;对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强化合法性审计,从多渠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民间审计应当重点对上市的金融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强化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信息披露的恰当性,减少信息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内部审计应当强化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管理,增加金融企业的价值,维持金融体系效率,保证整个金融生态的相对稳定和安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改善金融结构、增强金融功能、提高金融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应成为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审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2.引导金融生态向结构优化、功能强化方向发展是审计的重要任务

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制环境下,竞争形成了金融生态的结构秩序。金融生态系统通过破产、兼并等行为和行业自律组织调节资金的供求及其结构;调节金融组织的数量、规模,并不断优化结构,强化功能,提高金融组织的内控水平,推动金融组织、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防止盲目竞争行为和恶性竞争倾向,增强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但金融生态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是对金融生态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应当按照金融发展规律,积极引导金融生态向着结构优化、功能增强、效率提高的方向发展。国家审计应当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行政干预,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促进相关金融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综合审计构建金融诚信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结构。民间审计应当发挥鉴证职能,强化上市金融机构的财务信息披露和效益审计,引导金融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培养金融机构市场化运行意识,减少对国家信用的依赖性,优化金融生态调节机制。内部审计应当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明晰产权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管理审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使金融机构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市场主体,从而优化金融生态主体的结构。三大审计部门应当把引导金融生态向结构优化、功能强化方向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为金融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内生的金融发展提供支持。

3.提高金融生态自我调节机制应成为衡量审计成效的标准

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在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的作用下运行,良好的金融生态调节机制是金融生态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任何的人为干预和调节一旦超出金融生态的自调限度,则只会恶化金融生态系统。审计是整条金融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的内在调节机制,维护金融生态自我调节机制是审计的重要目标。然而,金融生态圈内,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免疫能力先天不足、产权缺位、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信用环境十分恶劣。审计活动应当以促进金融生态链的有效运转为目的,以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为基石,遵循金融业自然发展规律,在自由、竞争、和谐的市场环境中均衡发展。鉴于此,坚持普遍联系、系统论、协同论的观点,在整个金融生态链的框架下,审计应密切与生态链其他环节的联结,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同相关部门以及被审计对象的互动协作,而不是彼此分隔甚至对立,共同加强金融生态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及时修复金融生态链中的缺陷,努力维护金融生态的平衡,营造和谐的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使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达到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双赢”境界,对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的贡献率应成为衡量审计成效的标准。

二、审计在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的职能作用

审计通过发挥其监督、服务、鉴证、评价、咨询和控制功能,有助于建立完备的激励、创新、约束机制,使金融机构发挥应有的自主性,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金融生态环境整体功能的优化。

1.完善审计的监督职能,净化金融生态环境组成要素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监督是审计本质的体现和客观要求,审计充当“金融卫士”的作用,监察和督促金融生态主体的各项业务在规定的范围和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监察和督促金融生态环境中各要素充分发挥其职能。审计监督有利于检查生态系统各要素对金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对违法和违章活动、经营和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揭露,促进金融信息的真实、正确,减少信息风险,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国家审计应当以促进金融管理机构充分有效地行使职权,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为目标。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应该是对有关金融监管机构的再监督,即金融监管绩效审计,包括对人民银行出台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财政部有关金融政策及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对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督效率和效果进行审计。通过“三E审计”了解金融监管当局监督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金融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民间审计应重点监督金融生态各要素的财务活动,确保各项金融财政政策和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应当重点监督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监督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职能,减少金融违法和违规活动、减少资产流失,防范金融风险,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2.拓展审计的服务职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运行功能

审计服务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是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要求。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应当拓展审计的鉴证服务职能和咨询服务职能,在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时为其提供验资服务;在金融机构持续经营时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服务和业务评价与咨询服务;在金融机构合并、分立、重组时,对其进行审计鉴证服务和资产评估服务。国家审计机关的公务员也应当认识好审计的服务职能,从强制性监督和行政官僚制范式中回归于服务和质量,树立服务意识,保持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了解社会公众的需求、听取公众的意见,尽量与国家、地方的方针政策相协调,搞好审计服务。拓展审计的服务职能,树立平等、和谐、协作的服务观念,为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把脉、诊疗,使审计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专家,分析金融生态系统各要素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咨询与服务。通过审计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运行功能。

.强化审计的宏观调控职能,增强金融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要转变监督与监管为目的、处理与处罚为手段、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思想,切实改变置于被审计对象之上的审计作风和“账簿”本位观,从宏观上做好金融业的咨询师、督导员,成为深受金融机构欢迎的“良师益友”。强化审计的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市场机制与内控管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金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从宏观上评估金融机构资金运营的安全性、法律法规的遵从性,在评估的基础上为金融机构规范运作、安全经营提供高层次的专业咨询与指导,促进金融业正确发挥信用中介职能与调节经济职能,提高社会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金融运作效率。

三、优化金融生态运行环境的审计思考

1.理顺关系,使各审计主体在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形成合力

审计是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管理环节,任何一项金融活动都应施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离不开审计的保驾护航。在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国家审计要发挥“火车头”作用,进行金融犯罪风险与审计风险监控、银行坏账审计。民间审计则发挥信息披露与鉴证作用,加速金融信息化建设,培育金融机构的市场运营能力,完善金融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国家审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民间审计无疑是开展金融审计的主体力量。民间审计的介入,与金融机构信息公开化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金融审计监管环境。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内部审计所具有的内向性、及时性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事前评估、事中控制,具有明显的预警和防范功能,内部审计在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要发挥好审计的自我调节作用,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三大审计主体应当发挥各自的特色,整合资源,合理分工,在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形成合力。

2.突出重点,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安全网

我国金融机构为一级法人多级管理,点多、面广、规模大,业务范围宽、市场变化快、交易手段新。根据我国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要求和国际经验,应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测和控制,确保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目前,金融审计主要还是合规性审计,即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资本状况、资金营运和财务收支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分析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和环境状况,了解其战略性优势和威胁其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分析实现战略优势的关键流程,运用分析性程序从宏观层次识别的重大金融风险,准确地发现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功能,及时发现风险和防范风险,发挥风险预警作用,构筑金融安全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搞好审计调研,及时搜集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信息,及时关注导致金融风险的苗头性问题,开展金融风险环境的经常性调查与分析,并及时向央行、政府决策机构等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将金融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起金融生态环境的安全网。

3.加强管理,创新审计方法,推动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范鹏司长认为审计要站稳金融监管的制高点,充分发挥审计在揭露重大风险、突出问题等方面的成果优势,起到其他监管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审计范围和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拓宽,政府和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不断提高,对审计管理、审计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单一的现场审计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改变和加强原有的审计监督体系,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尝试比较先进、科学的抽样审计、风险评估、经济活动分析以及实质性测试和定量分析等新的审计方法,探索各审计方法、技术的相互结合及利用,根据金融审计的特点和规律,实行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推动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4.拓展审计内容,为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要为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就要改变目前审计范围狭窄、审计内容单一的状况,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拓展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从目前看:证券业与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必然要求扩大审计对象的范围,要求将原来不作为金融审计主要内容的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逐渐纳入商业银行业常规审计范围。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包括金融衍生产品、电子银行产品等等,特别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采取隐蔽手段进行的业务创新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环节入手发现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确保审计质量。从金融审计的发展趋势看,效益审计将是金融审计的重中之重,在加强内控机制、资产质量审计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资产风险,努力探索绩效管理审计的新路子。现代审计应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全面履行审计职能,拓展审计内容,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对金融发展关系密切、影响较大的领域和事项上,努力提高审计成果的使用效益,为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组。为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打造“体检”系统——《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N].上海证券报,2005-10-15(3)。

[2]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论我国国家金融审计的重新定位[J].审计研究,2004(1):68-72.

[3]和秀星,曹严礼。国有银行改制呼唤高效的内部审计机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28-30.

[4]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35-45.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7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是以货币、债券、股票等基本金融工具为基础而创新出来的金融工具,它以另一些金融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金融工具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工具决定。具体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期货、互换或期权合约,或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为规避金融价格波动风险而产生的,运作得当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降低基础工具的风险。但衍生金融工具也存在风险,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中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性,交易时只需交付少量保证金即可签订大额合约成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一旦运作不当,便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衍生金融工具的时态性是未来的。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与传统的即期交易相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均为将要在未来某个时间完成的交易,即其时间属性是未来的。从合约的签订到履行,金融工具的价格将可能发生剧烈的变动。

3、表外反映性。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有些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因此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无法反映,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列示,这就给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此外,衍生金融工具还具有高度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这些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与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目标及程序

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所有项目的审计,衍生金融工具审计也不例外,如衍生金融工具在特定期间的存在状况,其归属权,增减变动和收益记录,计价依据,年末余额,披露情况等。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审计程序和财务报表审计中其他项目的审计程序基本一样,只不过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所面对的内容有所不同。现就典型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所主要考虑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

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就要对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作一初步评价。一个健全、有效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结构至少应包括:(1)建立严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权和核准制度。一般说来,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应由高级管理部门、董事会或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授权核准,并进行合法、合规性检查。(2)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权、执行和记录必须严格分工。如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负责人授权批准,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员负责接收来自交易对方对交易的确认凭证。(3)对交易伙伴的信誉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风险。(4)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盘点核对制度。(5)由内部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定期审计。(6)经常以至视需要随时核对保证金的收付及金额,并指派特定人员监控保证金的收取。

审计计划阶段了解内部控制结构的程序主要有:询问被审计单位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的人员;查阅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内部控制文件;观察被审计单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内部控制运行情况;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进行穿行测试;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内部审计,考虑是否利用内部审计人员来协助工作。

(二)符合性测试。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如果准备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减少实质性测试,就应实施符合性测试。典型的符合性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检查交易执行情况与规定政策的一致性;检查交易的单据和记录是否完整,审计人员可抽取样本函证交易对方,详细核对交易细节,对交易情况进行判断;检查企业所采用的计价模型;检查企业通过抵押、担保等减少信用风险的政策和措施;检查用于核准交易伙伴的程序,用于监控交易伙伴信用等级的程序。

(三)实质性测试。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和高度风险性,审计人员需进行大量的实质性测试,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降低审计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应进行以下的实质性测试:(1)检查衍生金融工具明细帐余额与总帐余额是否相等。(2)盘点检查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和交易单据。(3)验证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年末计价和损益确认的正确性。衍生金融工具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存在活跃市场、可获取市场价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应审查其公允价值是否为交易数乘以市价;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则应审查公允价值的估算是否合理、正确。并应审查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是作为所有者权益记入资产负债表还是作为综合收益。(4)在报表日向交易对方核对在途交易。(5)确定衍生金融工具是否已在报表上恰当披露。企业除应在报表中反映已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还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范围、性质、交易目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可能的风险等内容。

(四)其他审计程序和审计考虑。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内在的不确定性、杠杆性及计量上的灵活性,在对其审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利用金融、法律等其他专家的意见。衍生金融工具涉及较深的金融、法

律等专业知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可能因此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行审计时可考虑聘请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协助项目的审计,仅审计人员在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时,应当评价其充分性和适当性,以确定能否支持会计报表的有关认定。

2、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技术,使用大量的数学性和分析佐证据。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价格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审计人员必须使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知识对其风险价值和定价模式进行测定和验证,以大量的数学性和分析佐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审计意见。

3、要求管理当局提供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声明书。鉴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许多内容同于表外项目,交易本身又具有高度风险性,一旦发生损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较高,极易受到审计失败的指责。因此,审计人员应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出具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声明书,以披露相关信息,明确自身的审计责任,减少审计风险。声明书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国际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向自由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开始打开国门,融入到国际金融体系中,使得商业银行开发新业务的特征逐渐呈现外向化、国际化趋势,使得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审计工作更加突出。为了顺应金融全球化,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存贷款的基础上,加大了开发国际化金融业务的力度,对中间金融业务和国际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发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为发展外币业务,往往存在一种只追求业务量的扩张而不重规范的现象,使得外币业务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不仅给银行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还给不法分子套取银行资金提供了“机会”。

2在金融环境变化下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必须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建立有效的审计管理监督制度,与时俱进,顺应金融全球化商业银行审计模式的需求。

2.1建立审计公告制度政府相关审计部门应该半年或者一年对商业银行审计的重点和目标,提高商业银行对国家审计重点和标准的认识程度,并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国家审计机构可以不定期对商业银行进行抽查,对发现的审计问题要及时处理,并进行严厉的处罚。每年全国性审计中发生问题以及常见问题和行业性违纪的行为,必须予以公告,给其他商业银行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2实施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审计为了改善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成立由领导直接推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并得到各级管理层的支持,从而促进信贷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同时要明确目标,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加强整体意识,促进各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此获得全体员工的支持。其次要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制,使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另外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监督、检查与评价,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还降低了银行审计工作的难度。

2.3信息化辅助审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金融环境的变化下,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善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商业银行可以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对各项工作情况的分析,当然要降低计算机编程功能的难度,使其能与普通审计人员的技术和思路相对应。另外,利用信息技术与程序可以对各类业务进行模拟分析,提高银行新业务应用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商业银行还要加强对审计机构在计算机数据上的交流工作,促进审计机构能较好的融入商业银行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在提高银行审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不仅有利于审计机构对银行业务审计的方便性和有效性,还能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弥补审计业务上的缺陷。

3结束语

在金融市场逐渐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然后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与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审计模式、制度与内容,加强管理监督,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行信息化审计,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提。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金融审计经验创新

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全球,正视金融管理,重视金融审计成为热点。

一、我国金融审计的成效和经验

1.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近年来,金融审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揭露和反映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方面发挥了作用。

2.把握规律,准确定位,不断拓展审计领域,促进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防范风险

金融企业是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导的行业,管理水平高,经营风险就低;风险低,效益就好。风险始终是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金融审计通过揭露重大问题,揭示突出风险,向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了大量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等方面的审计建议。

3.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使金融审计如虎添翼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金融审计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2003年开始,在进一步强化“五统一”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实施以总行为龙头的组织方式。不仅强化了审计现场管理,而且提高了审计质量,综合性审计成果明显增多。从2004年以后,在金融审计上报国务院的审计信息中,60%以上是反映倾向性、普遍性的综合性信息。

二、面对危机,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金融审计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并强调了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审计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需要认真思考金融审计发展思路,发挥好金融审计在新形势下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

新形势下要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形势,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金融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1.准确把握金融审计定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秩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的特征,其生存的基础——存款源于社会公众,其资金运用如贷款投资等又是面向公众;其经营行为、经营策略或经营成败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

2.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该总结金融审计发展历程和经验,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总的来说,在审计目标上,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审计对象上,在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审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证券、保险行业的审计,深化对人民银行财务收支和银监会等监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在继续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真实性、业务合规性和制度有效性开展审计的基础上,围绕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围绕把握总体财务状况,围绕促进监管机关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内容;紧紧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完善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式。

3.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顽强的审计队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审计将处于整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金融运行机制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风险突出。为此,金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审计独立性,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加大金融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金融领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履行好审计职责;金融领域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区,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才能确保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参考文献:

[1]叶陈爱英郭兰英: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02)

[2]孔莉: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3]黄会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新思路[J].甘肃金融,2007,(07)

[4]Warren,JDonald,LynnwEdelsonandXeniaLeyParkerHandbookofITAuditing[M]Boston:WarrenGorham&Lamont1997.

[5]张金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金融审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国家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家审计管理模式现状与弊端,结合陕西审计管理工作实践,从计划管理创新、现场管理创新和审理稽核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和探讨,在法律政策、机制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层面,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进行了梳理提炼和经验归纳,针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技术、制度和人力保障机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与实现机制》一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生成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目标;对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进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发挥免疫功能的自身优势;在描述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机制框架;并从审计理念、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等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经济案件线索审计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经济案件的本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点上,探寻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对审计在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总体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和论证,运用多种学科及相关理论,归纳、梳理和提炼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为审计查找经济案件线索、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监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主要从聘用审计的委托关系、聘用审计的动因、聘用审计的作用、聘用审计的过程管理和基本指标评价等方面构建出了一套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充实和丰富了现有国家审计理论,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的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这次由审计署组织的2010年至201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中的参评论文共193篇,其数量与规模较以往明显增多,经专家评委匿名打分评审,通过审计署领导批准,共评选出优秀审计论文7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从这次论文评选结果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审计署机关7篇;地方审计机关40篇;特派办和派出局19篇;审计署4篇。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正确的审计理论研究方向,始终围绕审计工作重点和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创新研究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水平,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针对这次全国审计机关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省厅高度重视,按照审计署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的基本条件和规范要求,从2010年至2011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进行了严格评审筛选,向审计署申报了参评论文,获得奖项4个,获奖项目占全国审计机关论文获奖总数的5.8%,占地方审计机关论文获奖数额的10%,显示出了陕西在审计学术理论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

上一篇:社会审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税务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