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2-24 19:26:40

金融经济发展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间;金融;经济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12

[中图分类号]F832;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我国民间金融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合会、民间借贷、集资、私营银行等。民间金融运作缺少制度化管理,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既可促进经济发展,也会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下面针对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1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产生原因

1.1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民间金融发展较为迅速,根据统计,我国民间金融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大多数的存在形式为借贷、合会、集资等。民间金融具有地域性较强、民间广泛使用、手续简单、灵活等特点。国有资金不足的地区,其民间金融发达,一般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民间金融要比城市发展快。近年来,随着金融管制不断松懈,利率市场化运行逐渐普及,民间融资的利率逐渐减少,其中一部分民间资金已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逐渐呈现出民间金融萎缩的发展状况。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形式多样化,旧的民间金融形式不断消失,新型的、高级的民间融资形式不断产生。新形式的民间金融形式获取资金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大、资金更加重组,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

1.2 民间金融产生原因

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金融制度的供求失衡。金融制度是一种存在需求和供给两方服务功能的资源,这种金融制度的错位与失衡导致民间金融逐渐得到发展。第二,民间金融产权制度单一,不具体。产权制度是金融体系最基础的制度,由于金融供求关系失衡,金融产权制度单一,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下降,经济实力下降,服务效率降低,促使民间金融产生。

2 民间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民间金融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形式较为隐蔽,政府宏观调控困难。民间金融机构具有区域性特点,其经济实力较小、成本较低,很难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竞争实力难以提高。这种状况下的民间金融无法与正规金融体系进行正当竞争,所以就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方式,不受法律保护,隐蔽、分散,形式不规范,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不利于宏观调控。其次,缺少抵抗风险的能力。民间金融具有规模小、地域条件限制大、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区域局限性较强,组织、经营受到限制,地方垄断现象明显,基础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区域性的民间金融还受到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操控,造成较大的风险损失。再次,利率较高。民间金融采取间接融资形式进行筹资,其利率一般高于官方金融部门的利率,且未经过官方认可,不受法律保护。同时,民间金融贷款缺少合格的担保和抵押,存在一定的信贷危险。最后,监管成本较高。民间金融是一种民资、民营、民管的区域性金融,规模不统一、分布不均匀,以独立自主经营为主,分散广泛。民间金融的经营方式和战略一般以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法规为前提,经营手段不一,各自为战,没有统筹规划性,盲目性强。因此,这种状况下的民间金融增加了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增加了监管成本,在投入大量监管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无法提高监管效率,造成监管难度大的问题。

3 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

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减少社会矛盾。但是,另一方面,民间金融也因其自身特点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1 积极影响

首先,民间金融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从而不断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其次,民间金融能解决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缓解区域、地方资金分布不均问题。再次,民间金融的发展带动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民间金融产生的竞争压力,推动了正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提高其竞争实力。最后,民间金融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民间金融在信息成本上与正规的金融体系相比,具有较大优势,能够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消极影响

首先,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对货币信贷政策影响较大。由于民间金融的存在,政府无法准确调控基础货币,而且还导致货币乘数发生变化,造成货币流通速度和流通量不稳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其次,民间金融抗风险能力弱,易引起社会问题。由于民间金融缺少强大的经济后盾,没有统一、协调、科学的管理制度,遇到经济风险时,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存在非正当竞争、非法集资现象,容易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危害。最后,影响经济金融秩序正常运行。整个经济金融在民间金融的干扰下,无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影响正常秩序。

4 结 语

综上所述,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金融是不可取缔的。当然,目前民间金融还存在许多问题,探索解决措施,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中国农村观察,2014(2):21-25.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1.1我国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广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很少,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其中煤炭的消耗量最为严重,然而再生能源,核能源消耗却只占极小部分,由于我国对煤炭消耗巨大,从而导致煤炭排放量增大,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居前列,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1.2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却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革新落后,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电污染有严重的后果,更是有不少发达国家打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在我国国内办工厂,对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正处于向第一、第三产业转型时期,优化我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促进信息、金融和科技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第二产业重工业的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重大影响。通过科研创新,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由低技能向高科技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基金和证券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1.3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支持的不足

金融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等广泛影响其产业主体的发展。低碳经济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金融机构的定位和信息不健全等也无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导致科技的创新研发等都会遇到资金不足等问题。一些金融政策不完善,对于金融活动的支持度不够,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扶持,金融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

2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2.1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和激励金融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整,给予低碳经济项目资金支持,设立风险机制和担保机制及政府国债等机制为低碳项目进行融资。

2.2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金融建设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要合理调整金融体系的定位,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服务目标,加强银行信贷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为低碳经济项目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手段,推出更多更利于小企业全方位发展的服务项目。

2.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做好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为企业的资金项目提供社会担保,发展担保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l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1.1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换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即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会下降。这一作用更为加强。

1.2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40%的水平。在促进储蓄率上升的因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为货币储蓄揩蓄增值并转化为投资成为可能,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从而为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使它成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方面,把分散的储蓄者用于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起来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动员储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1.3金融发展实现了资金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首先,金融能降低长期投资的流动性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需要长期的资金占用,为此储蓄者必须承担因资金长期被占用而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致不愿长期投资。而资本市场交易、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中介的往来存款业务以及针对外部冲击对流动性投资和非流动性投资进行的动态均衡组合部位金融具有降低和分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向力图回避流动性风险的储蓄者提供最大眼度的保险。这使更多资金会流向周期较长的项目。正是基于这一作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才能拥有充足的资本支持它最终完成。其次。金融的存在能大大节约信息成本。金融中介具有较个体储蓄投资者更强的获取和处理众多企业、管理者和经济环境方面信息的能力和专业评估技术。这使它为其成员提供投资信息服务的成本比个体储蓄投资者通过个人努力获取信息的成本要低得多。

再者,金融体系能降低监督成本,改进对资金使用者销监督。资金所有者在投资时需要核实项目质量和项目回报,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提高投资成本。同时资金使用者夸大投资收益、掩盖经营问题的内在倾向又会使这种监督成本加大。为此。金融能借助其专业技能和中介地位来资金所有者对资金使用者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金融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促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所处的重要地垃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冲击也显示出它对经济的负面效应。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认识到金融的稳健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2.1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令金融风险客观存在在经济生活中,只要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就存在。金融业是高负债经营的产业,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小,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将其对零散储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来实现。但这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储蓄者对金融机构有信心;二是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高效FB确。由于不能确定这两个条件能否满足,金融风险就客观存在: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和市场经济主体对客观认识的有限性,即使银行经营稳健,储户能认识到全体不挤兑更利于集体利益,但在面临“囚徒困境”时仍可能为降低预期风险而参与挤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主体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金融机构管理者趋于采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策略,以致金融资产质量下降。同时贷款者也可能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欺骗、违背合约以及钻制度的空子来不合理占用资金。致使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监督有限。

2.2金融对经济运行的广泛渗透性、扩散性使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首先,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组织,它的经营失策必将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其次,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扩张信用的功能也令金融风险具有数倍扩散的效应。再者,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在一起,任一银行的支付困难都可能酿成全系统的流动性风险。最后,信息不对称会使某一金融机构的困难被误认为全金融业的危机,从而引发恐慌。金融的这些特殊性令其风险相对其它行业而言具有快速、面广的特点。使局部性金融困难能快速演变成全局性金融动荡甚至经济危机。

2.3金融资产的高度流动性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以及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令金融风险易于剧变成金融危机并严重危害经济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令各地区金融资源融合和互动的规模加大、速度加快,一国或一地区的金融风险能很快传染到别国或别的地区。与此同时,信用存在的有借有还、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特点以及银行垄断或政府干预等外在因素又很容易将其掩盖,使其得不到及时解决并日益严重。待到这种金融风险渐进累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时,就已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加剧对经济和社会的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势之猛,使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财富水平倒退10年,使泰国的国民财富损失近一半。这场危机还使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意味着比前一年下降1/3.而危机的成因就在于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的最终爆发。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一、“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辖区金融机构的依法合规经营,为创建县域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约定式”管理保证央行对各金融机构监督措施的落实到位

“约定”,首先是一种沟通和理解,更是一种约束和激励。文水支行正是采取与各金融机构约见谈话的形式,达成一种“约定”,以这种平等和谐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央行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整改难、处罚难和避(说情)风难等难题,保证了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近年来辖区内现金投放逐年增加,但由于各金融机构对残币回笼工作认识不到位,该项工作不能有效落实,导致市场流通票币的整洁度不高,群众反映较强。针对存在的问题,人行文水支行约见了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座谈,与他们一道认真学习《人民币管理条例》,就《人民银行文水县支行残币回收考核办法》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形成约定:人行每年年初给辖区内各行、社下达残币回收任务,各行、社预交一定金额的考核奖励基金。年终由人行按照《考核办法》的具体规定,对各行、社进行考核,完成任务者全额返还奖励基金,完不成任务者从考核奖励基金中扣除一定金额予以惩戒,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实施约定后第一年的残币任务综合考核中,文水县信用联社成绩突出,人行文水支行依约给予其1000元的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农行文水支行则给予扣罚300元的处罚。约定式管理使往年残币回笼任务落实难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人民币和现金管理,2004年4月份,针对一季度检查中发现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的“大额提现不审批、备案不及时、一般账户提现和拒绝为居民兑换残损人民币”等问题,人行文水县支行约见全辖区金融机构“一把手”和出纳股长座谈,通报了检查情况,对存在问题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批评意见和整改要求,并申明如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未按规定整改或有类似问题发生的,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各机构负责人则从自身实际谈了对存在问题的认识,纷纷表示要积极进行整改落实,否则自愿接受人民银行做出的处罚,会后,各机构负责人在会议纪录上签字认可行成“约定”。二季度检查时,发现某邮政储蓄网点仍然存在拒绝为居民兑换残损人民币的问题,依据“约定”给予辖内通报批评和相应的经济处罚,由于“约定”在先,挡住了许多“说情人”的嘴,他们就这样用“约定式”这种平和的人性化的方式恢复了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权威。

(二)、以“抵押式”管理来激发金融机构问题整改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在防范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的风险的行动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处罚这一手段,人行文水支行认识到,处罚不是目的,如何运用和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实现问题整改才是硬道理。他们按照“跳起来摘苹果”的思路,探索应用了“抵押式”的处罚手段,有效调动了金融机构整改落实问题的积极性。

2004年第四季度的征信管理检查中,发现农业银行文水县支行两个营业所不按规定落实人民银行整改意见,他们及时约见了县农行的“一把手”和分管领导,面对面通过这两个营业所违规和拖延整改的事实,提出了处以5000元罚款的意见。农行领导当场做了自我检讨,并表示立即进行整改。为达到彻底整改的目的,文水支行没有机械地去执行处罚意见,而是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做出如下处罚意见:一是由存在问题的机构向人行写出深刻检查,从根本上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二是违规机构先以“抵押金”的方式将5000元的罚金交到人行,规定期限整改;三是由人行派人后续检查,确认问题得到整改后,即可免予处罚,“抵押金”全额退还;四是如果问题未得到整改,押金变罚金,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将罚金入库;五是规定时期内,今后这两个机构再出现类似问题,不再适用该种处罚方式。结果,两个违规机构均按规定和要求及时进行了整改落实,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今后不再旧题重做。“跳起来摘苹果”的“抵押式”管理,既保证了违规问题的有效整改,又维护了人民银行与辖区内金融机构融洽平和的关系,做到了一举两得。

(三)、以“承诺式”管理来提高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促进文水县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本充足率,顺利完成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8月,文水支行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利率、账户、再贷款等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联社班子进行了反馈,就今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与他们交换了看法。12月份,在组织全辖区20个信用社主任及县联社领导召开的集体通报会上,一是对10个社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进行了通报,宣布了对两个违规社的处罚决定。二是组织基层信用社主任认真学习了《人民银行法》、《银监法》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增强其学法懂法和依法经营的意识。三是与各社主任签订了《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承诺书》主要包括执行货币政策、国库经收、账户管理、支付结算、人民币管理等九方面的内容。其中写明,如经查实确有违反《承诺书》的,自愿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做出的处罚。这种自愿承诺的方式增强了信用社负责人的自我约束意识,也使各基层社对人民银行的新职能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各社主任和联社领导纷纷表示,一定要从维护金融业稳定的大局出发,防微杜渐,警钟常鸣,按照《承诺书》的要求自觉合规经营,积极地抓好增资扩股和降低不良资产等各项工作,保证这次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承诺书》这种人情味十足的保证方式既引起了联社和基层社对人民银行的重视,又让信用社自戴了“紧箍咒”,同时还促进了信用社各项业务的规范发展。经检查审核,截止到2005年3月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99935万元,较年初增长了9472万元,各项贷款70425万元,较年初增长了4034万元,股金4064万元,较年初增长了1936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45.4%,较年初下降了3.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由年初的-6.04%提高到了-3.4%,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为2.24%,达到了发行央行票据的要求。

[NextPage]

二、“多元化”的服务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为县域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基层央行如何强化服务功能,有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服务地方经济,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寻找基层央行服务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切入点”。文水支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克服被动观望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围绕服务创新环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施了“多元化”服务措施。

(一)、搞好

协调,架起银、政、企三方沟通的桥梁

文水支行始终把协调银政企关系推动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服务工作来抓,专门出台了《实施货币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文水经济发展的意见》。2003年以来,协调召开由政府牵头、各金融机构、经贸和财税等部门及县域重点企业参加的“财税行库联席会”“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和“银企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会议10次,起草了《财税库行联席会议制度》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制度》,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印发。这些会议均由人行负责组织,县长亲临,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主持,参加人员涉及到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协调性的服务会议,一方面加深了商业银行对“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对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投向和条件也有了及时、全面的了解,政府部门也改变了看法,不再抱怨银行惜贷。

这些会议还搭建起了共同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平台。如:针对各经收处税款报解不及时、国库凭证填写不规范等问题,文水支行召开了财税行库联席会议,以会代训,消除误区,明正规矩,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又如:文水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着不良贷款占比高、资本充足率低的问题,文水支行及时组织召开了信用社改革专题座谈会,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到了地方党政领导和各部门对信用社改革的关心和支持。会后,县政府起草并出台了《文水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县政府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在清收旧贷、资产置换、财政补贴及减免税收等七个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及时的协调工作,解决了人的思想上的问题,实现了理念的转变,争取到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

(二)、加强调研,为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出谋划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行文水支行更是把调研看作基层人行的重头戏。2003年以来,共进行了12次的重大课题调研,有8篇调研报告被各级刊物采用,为上级行决策,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参考资料。2005年,有重点地对县域焦化、炼铁等支柱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到:一方面焦、铁行业由于受国家环保政策的制约而纷纷关停,处在了破产和倒闭的边缘,银行债务潜在着被悬空的风险;另一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而快速发展却面临着资金投入上的不足。对此,支行根据调查研究情况,及时向辖区金融机构提出保全焦铁行业贷款的预警性建议,以规避由于企业恶意逃废债务而形成的信贷资产风险;与此同时,指导辖区各金融机构贯彻“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货币信贷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拓展功能,为全县金融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支付清算、经理国库、现金供应和帐户管理等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服务功能,始终是文水支行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他们克服了人员和费用双重紧张等诸多困难,在发行库升级改造、国库核算改革、大额支付系统上线和帐户管理系统开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全县财政税务和金融机构细致的服务、有力地支持。2004年度,净投放现金6.9亿元,回收残币0.63亿元;办理各级预算收入收纳、划分、报解8254笔,金额2.16亿元,拨款1732笔,金额1.86亿元,退库24笔;办理电子联行往帐2705笔,金额18.8亿元,往帐3992笔,金额14.5亿元,查询查复49笔;核准办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460个。

由于在履行职责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们多次受到了县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2005年3月再一次被县委政府授予“为文水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县政府还承诺在人民银行发行库升级改造中给予资金和设施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四)、进行引导,实现农信社、“三农”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多年来,文水支行在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积极推动支农再贷款的充分、规范使用,引导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公司+农户”型农业贷款。

2004年到2005年4月,累计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5000万元,向“大象禽业有限公司”、“阳光乳业有限公司”、“萨浓乳业有限公司”和“仙塔食品有限公司”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900万元,共带动了县域3000多户农民养鸡10万余只,养奶牛2000余头,养羊800余头,收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不足,保证了县域“三农”经济稳步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重点支持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数据显示,2004年,仅支农再贷款这一项为农村信用社增加利息收入180多万元,帮助农民增收300余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为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注重防范,树“诚信”行风,防金融风险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金融抑制;金融约束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61-01

一、早期的探索

经济学家从银行诞生时就开始探索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90)看到金融在英国崛起的重要作用提m金融战略。沃尔特・白芝浩(1873)认为金融体系为工业革命中大型项目融资提供了便利。维克塞尔突破“货币而纱”论,在货币价值贮藏功能假设下从货币对资本积累的促进出发,论证了货币对经济的实质影响。熊彼特(1912)指出银行体系促进资会流向利润率高、创新好的企业,利于创新;金融体系通过协助企业家才能实现贡献于经济发展。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中也提出货币对经济增长具有实际影响的观点,基本前提是人们对货币有投机需求。

二、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石

1950年前,金融要素在经济发展的作用常被视作处于从属地位。《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60)汇总了格利和肖的观点:金融制度使储蓄一投资过程中资金从储蓄者转到投资者成为可能。,货币和银行是金融制度的重要成分,但并非全部。多样化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形成充分发展的金融制度。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制度的效率决定了经济能否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格森克隆认为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有规模经济,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效率高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国有银行可将储蓄分配于高收益、对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大的项目,克服市场失灵问题。这一观点,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以银行为基本结构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哪一个更有效率的问题。帕特里克(1966)的“需求追随”、“供给领先”(前者强调经济增长带来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的产生。后者强调金融机构及其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引导经济主体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早期,供给领先金融居主导地位,随经济发展需求追随金融代之。落后国家应采取金融优先发展的货币供给带动政策。约翰・希克斯(1969)指出,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比以银行为基本结构的金融体系更有效率。戈德史密斯运用大量实际数据进行结论验证,得出更加接近于现实经济的结论并最终奠定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石,其(1969)对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历史纵向和横向比较,提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如金融相关比率(FIR)(即某一时点上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总值与实物形式的国民财富的市场总值之比)。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上层结构增长快于GNP及国民财富,金融相关比率有提高趋势,达到1~1.5之间趋于稳定。

三、麦金农一肖理论

1973年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统称麦金农一肖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影响。健全的金融体系激励储蓄,储蓄转为投资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提高收人,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加,促进金融发展。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欠发展与经济待发展的恶性循环。会融业落后不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停滞难以促进金融发展。恶性循环之根本乃金融抑制。制度缺陷及政策失误使发展中国家行政干预出现于经济活动各领域,诸多金融管制制约金融业发展,抑制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形成利率上限,消费提前,资金流向实际资本和有形资产储备,增加通胀压力。迫于通胀压力,政府常控制名义货币供给并压低利率,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导致脱媒现象,储蓄下降使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资金更加短缺,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短缺的资金利用不充分,引发经济衰退;储蓄的减少和实际货币需求的减少使金融业也出现衰退。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摒弃“金融抑制”,推行“金融深化”政策。适当的金融改革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使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四、金融约束理论

Hellman、Murdoek和Stiglitz(1997)将内生增长和内生会融中介纳入金融发展模型证明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提出“金融约束”政策,选择性政府干预有助于金融发展。暂不具备金融自由化的转型经济可以以金融约束政策促进金融发展。金融约束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呈负相关性。经济发展高阶段匹配的金融约束程度较轻,原来的某些政策放宽或取消.金融约束向金融自由化过渡。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内生增长理论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提供了理论框架,但在很大程度上,TFP增长决定因素的讨论仍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范畴(Hulten,2001),这也就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将在下文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过程中就两研究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作出具体阐述。本文拟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01-2010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对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并希望通过这种探讨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化实施提供部分参考资料,以便于政策制定者及政策的区域实施者通过设定政策实施路径、选择政策微调工具等方式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熨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政策目标。为便于实际操作,我们将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年度公开数据完成全部计算。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在第二部分将完成两变量的指标设计与样本计算过程,第三部分是模型建立与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一个简单的总结部分。

一、全要素生产率(TFP)及金融效率的指标说明及相关计算

(一)各省年度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有很多种计量方法,如索罗残差法、隐性变量法和潜在产出法等等,郭庆旺等(2005)曾讨论过各种方法的具体优劣⑤。为符合传统的实际商业周期定义,在本文中仍选择传统的索罗残差法计量TFP。参照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指标的年度数值,为保证数据的可计量性和可获取性,同时考虑到对计算结果的实证考察的经济性,我们选择了2001-2010年的十年数据完成该部分的计算。力资本增强型劳动力),为年度GDP,两组数据均来自各年度统计年鉴;将净投资对新增产量的贡献率设定为0.4,这是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我国生产函数的研究所得出的较一致的数据(彭国华,2007)⑥。采用该形式计算得出的TFP完全调整了物质资本存量的影响。

物质资本存量的计量采用永续盘存法,其中,Kt为全国t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δt为当年经济折旧率,It为当年固定资本形成额。以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2004)计算出的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8年末物资资本存量为基期物质资本存量,得出各年度各省物质资本存量。δ即永续盘存法中的“重置率”,在此,我们依据以年度各省内固定资产构成加权后分类折旧率累加得出这一指标;年度固定资产构成数据来源于各年度各省统计年鉴,分类折旧率则计为:建筑安装工程6.9%/年,设备工器具配置14.9%/年,其他费用12.1%/年。于是,可根据恒等式(1)计算得出各省在观测年度的平均TFP存量,在将2000年价格指数设定为基准值的条件下,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⑦。

(二)各省年度金融效率的计算

索罗增长模型显示在推动人均GDP增长的两个要素,物质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仅就二者而言,参照近两百年国际经济史的基本研究,资本驱动型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也就是说,在资本劳动比达到一定水平后,人均GDP增长会出现停滞(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物质资本存量的进一步积累可打破这一停滞,但经过一个时期后仍会在另一个人均GDP水平上出现新的停滞,即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而这一可证伪假设也就使得我们在研究金融效率的相关指标之时,必须考虑到金融效率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经济发展的渠道是物质资本积累还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早期国际上的一些研究认为,金融发展同时促资本积累和TFP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近期以Benhabid等(2000)为代表的部分分析认为,并非所有的金融发展指标都具有上述双重效应,显示出TFP提升效应的那些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并不一定与资本积累有联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计量方法,Calderon(2003)证明,金融发展指标具有显著的TFP提升效应,且这种提升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但仅仅采用规模(信贷或存款)作为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则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微弱。同时应当对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对TFP影响进行考虑。银行中介发展与股票市场发展在促进TFP的提升方面的确存在差异,来自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发现(Levine等,1997),反映股市规模、波动性等的一系列指标并没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明显影响,而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改进则对TFP增长具有显著性的积极影响,且间接金融市场中介的发展还能有效反映未来TFP的变动。

考虑到信贷存量(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与物质资本存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兼顾到金融发展水平的计算采用尽量简单的形式予以得出,我们采用如下形式的等式计算金融效率(FS),设定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资金为IC、国家预算内资金为II有FS=IC/II这种设定方式不仅仅是考虑到以间接金融市场的效率反映金融发展对于实体经济各部门的实际生产意义(即每单位贷款对应或“创造”多少产出),更是考虑到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在间接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方面,我国同样处于“金融抑制”状态,银行信贷资源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出于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需要,政府对信用分配的控制与约束;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金融发展即可定义为政府对于信用分配控制的逐渐放松。落后地区由于当地储蓄的实际不足或贷占存比例过低,从而对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植政策往往有较大程度的依赖,一旦这种支持具有普遍性,则很大成分上以地方政府反复要求提升贷占存比例为标志的中央银行的非独立性、整体金融运营低效率。在极端情形下,各地区贷款占存款比率一般就会成为衡量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程度的指标,国有银行地方分支机构往往倾向于服从地方政府政策进行经营,而缺乏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对贷款企业进行有效风险评估的内在动力。尽管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配置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毫无疑问的是,相对于以财政拨款为代表的政府扶植政策而言,银行贷款的所受到的约束程度更强、效率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与国家预算内资金之比”能够充分反映中国金融发展的事实。于是,可根据上式得出各省金融效率。

二、模型的建立与相关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准备基于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而以之解释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我们对需要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对变量的单整、协整关系进行基本分析。采用Eviews完成具体计量分析过程,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是TFP还是FS的平衡面板数据均不具有明显的趋势,这样就使得我们有条件在对之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完成长期关系推定。两变量都是无单位变量,且采用ANOVA方法可知年度之间的数字特征并不存在本质区别,故而没有必要采用指数形式进行无量纲化。其次,为了判定两变量之间的或有因果关系,我们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所示:至少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可以否定“金融发展效率不是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因子”的假设。同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分省分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非同地区同时期金融发展效率的解释变量。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就FS对TFP的解释关系进行建模。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应该选择何种面板数据模型对之进行分析。

就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而言,可供选择的方法至少包括:混合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点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以GMM方法为代表性处理方法的面板数据动态模型等等,而涉及的方法也包括混合最小二乘估计、平均数最小二乘估计、离差变换最小二乘估计以及一阶差分最小二乘估计、可行GLS估计和上面已经提到的GMM法。根据上文已经完成的单整检验,我们选择混合模型,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方法(PooledOLS)对两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这样就建立了如下模型:其中i∈{1,31},t∈{2001,2010},分别代表着面板数据的个体与时点。该模型中,FS的T统计量的P值低于0.0001;整体的F统计量约为56.47,其P值低于0.0001;两者之间的长期、混合地区模型在99.99%的显著性水平上得到建立。为便于下一步检验,我们将本次回归的残差定义为。

混合模型正确设定的基础是解释变量与误差项的互不相关,即Cov(e,fs)=0,且e实际上是一个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则无论自由度变动,模型参数的混合最小二乘估计量都将是一致估计量。参照如下协方差矩阵可知,该混合模型的设定能够在95%的可能性下满足基本假设。上述模型反映了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水平的长期稳定关系,由于两变量均不存在趋势性(由单整检验可知),故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短期,模型描述的关系仍是稳定的,故而没有必要再进行误差修正。但即便如此,我们仍应对针对模型变量的省际分类特征对其是否存在个体固定效应进行校验。参照常规检验方法,采用两变量的平均数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可得到如下等式:等式自由度为31,在99%的可能性上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i与t的值域如上),而解释变量(FS)的参数与FS的参数在数值上基本一致,误差项同样为服从均值为零的随机扰动项。参与计算的FS与TFP不具有个体固定效应,模型(2)是两者关系的有效描述,金融效率的改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的推进效应表现为,在现有水平下,特定省份金融效率的每单位改进,都将以推进当地0.4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这种改进主要表现为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即金融发展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熊彼特效应。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型逆光,并以2001-2010年分省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构建了样本容量达到310个的面板数据混合模型,对金融发展水平对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显示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在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与国家预算内资金之比”作为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才具有上述显著性,以信贷投放/GDP为代表的传统规模发展指标并不能得到类似的计量分析结果。

个体固定效应的分析表明,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经济体,无论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还是行政区域所进行的人为划分,都没有影响金融效率改进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的发挥,也并未因为各地区的技术存量(全要素生产率存量)而对金融发展的熊彼特效应产生削减影响。就具体区域来看,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发展效率方面较其他地区均存在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存在使得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过去十年中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基于上述分析过程,金融发展的物质资本积累效应所代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与金融发展的熊彼特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存在重大差距,而前者则难以在长期维持部分省区的既有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领先优势。

为保证各省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推进性经济增长。作为其中的关键步骤,金融部门的优先发展较之于生产技术的简单改进具有更大价值。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由重视中央政府及中央银行政策、信贷投放支持逐步转移到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视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效率方面上来。

在产业机构转移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随之而来的地方贷占存比例攀升;我国金融发展的本质不是地方信贷投放的不断增加,而是金融部门的资金配置效率提升;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随着产业结构转移而在地方政府主导推进下过多倾入在发达地区尚不需要过多资金支持的传统行业,实际上反映了政府对金融部门的过多干预。在普遍存在“金融干预”的情景下,大部分欠发达区域必然出现如下图所示的不良循环。应当避免这种情况所可能带来的金融部门信贷资金配置的低效率以及极端情形下的无效率。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7篇

继去年召开全县金融工作会后又一次召开这样的会。今后,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金融工作会。每年都还要召开这样的会,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太重要了小平同志曾经讲过,金融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其薄弱点在金融,经济的发展。吃亏点也在金融。年底我县存款余额39亿多元,贷款余额14亿多元,存贷比大约是36%今天我特意把金融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请上主席台就座,县委县政府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感谢他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工作和提供的支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全县干部群众对金融工作作一次聚焦。今天金融工作会的规模在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今天会议议程的安排也区别于往年,让我金融部门的两位同志给我作报告,让行家带着我进入金融的殿堂,长点知识,开阔点视野。作这样规模的一些金融常识、知识,更多地关注、支持、重视金融工作。对发展,还是那句老话,归根结底,需要我自己的干部。目前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穷,表现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严重不够,经济社会发展起飞的飞机坪和跑道还没有建造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基础设施投入,解决“钱”问题,或者说,发展太需要“钱”而国家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市场化条件下,资金投入早已实现了多元化。但一直以来,县的资金投入几乎完全靠财政。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仅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撬不动金融这根杠杆而谈加快发展,那几乎是一句空话。要加快发展,就需要有浓厚的金融工作氛围,就需要部有现代金融的理念,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和主动适应与现代金融对接的方式和要求,就需要我有强烈的服务于金融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会不是工作部署会,与大家作些沟通,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引起大家对金融工作的思考,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金融。

金融机构逐渐实行股份制,早已涉入市场化的金融部门再也不是官商”承担推进市场化任务的政府绝不应该是衙门”金融改革越来越深化。银行董事会要对股东负责。那种以行政手段命令银行贷款的方式早已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有人说,金融部门嫌贫爱富,认为既正确也不正确。说正确,因为这句话说明了一种客观现象,穷,确实不爱来,或者说,只要是市场规律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利就是商业活动唯一的目标,作为金融机构也有逐利的动机。不正确,因为诚信乃金融最本质的元素,重信和重义是金融最基本的属性。金融部门的同志作为自然人,情、义和我一样的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钱贷出去了收不回来,谁都怕。吃不了亏,打不拢堆,尽叫他吃亏,肯定不跟你打堆。所以我唯一的方式就是要有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的紧迫感,去自觉主动适应金融的基本要求和利益需要,去研究和金融完全对接、融入的方法。对接他人就是方便自己。今天这次会议,县委县政府要对各级各部门所有干部传导的就是这些理念、信号和信息。这些意识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中逐步深化。

部署了年金融工作,会行长总结了年金融工作。可以说给我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形势报告。过去的一年,金融迈出了新的步伐,开辟了新的希望。去年金融工作联席会上对金融部门的同志讲,一进入“十一五”金融就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特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种新的步伐和新的希望好比是植物人的手指开始动弹,植物人的心跳在加强,让我感受到生命力。当然,所谓金融这种“植物人”状况绝不是由我县委县政府造成的也不是由我金融部门造成的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的让贫困县的金融在整个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经历了一次“昏迷”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金融业在开始苏醒、复苏。要注意这些可喜的变化,倍加地珍惜,深刻地总结,把机会抓住,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抓住金融发展的机遇。田伟同志给我作了生动的深入浅出的金融知识讲座。今天的会议,一次金融形势的报告会,一次金融知识的学习会,一次建设诚信环境,打造金融安全区的动员会。对于做好今后的金融工作,再讲两点。

第一。共同携手,加强信用建设。

会议的主题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会后,年我开了一次金融工作会。认真开展了一次金融生态环境的整治,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解决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和信用问题,那不是一年就可以做到必须要用整个“十一五”期间的五年跨度来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我总结年工作时,只能将它定性为信用环境建设的启动年。这一年收回了400多万元不良贷款,要感谢同志们配合,这表现出了一种自觉的意识,对金融一种新的认识。年我确定为信用环境建设的推进年,要在去年基础上,工作再进一步,效果再深一步。年我确定为信用环境建设的攻坚年,不仅要解决欠债大户的问题,还要解决我工作的基础和干部金融工作的素养问题。年将是信用环境建设的成效年,就是要初步显现出金融对地方经济积极的推动效果。2011年将是信用环境建设的形象年,这个形象,至少是对重庆市而言,要成为重庆市的金融安全区、金融效益区。现在市内业界一说到那个地方不安全,高风险。正是针对这种对信用环境的印象,提出上述形象建设的目标任务。会后,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坚持做好。

第二。政银共赢,深化项目协作。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珠海市;金湾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

本文为珠海市金湾区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珠海市金湾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区位优越,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下设香洲区、金湾区和斗门区三个行政区。近几年,港珠澳大桥建设、横琴开发使珠海的经济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呈“平稳、升温、提质”的良好态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珠海市金融业经过30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和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效益日益改善,金融资产质量显著提高。珠海市金湾区位于珠海市西南部,东邻香港、澳门,南连著名的大西国际水道,北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海高栏深水港、珠海机场,江珠高速公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广珠铁路、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均在区内汇集,具有突出的海陆空交通优势。金湾区金融业发展比较平稳,但是存在着金融抑制的情况。本文基于珠海市和珠海市金湾区的经济统计数据,研究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并提出建议来促进珠海市金湾区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数据统计分析

目前,在国内研究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文献中,陈柳钦等(2003)经过分析得出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发展阶段的影响;罗庆凤(2011)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金融相关比例指标和GDP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相关比例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太显著的因果关系;梁琦等(2006)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却不明显。本文中首先计量统计方法研究珠海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从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和金融结构等方面分析金湾区金融业发展现状。

1、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和珠海市金融业发展实际,本文选取珠海市1979~2012年商业银行存贷款量、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量、财政收入五个变量,并对变量取对数变换来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运用SPSS软件计算得出珠海市GDP、存款、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显著性检验P值可知,珠海GDP与存款、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之间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这表明珠海GDP与存款、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两两之间均高度正相关,可以构造线性相关性模型如下:

lngdp=?着+?琢×lnckl+?茁×lndkl+?啄×lngdzc+?兹×lnczsr

模型方程中,?着为截距项,?琢、?茁、?啄和?兹为回归系数。

通过SPSS软件,得到:模型拟合判断系数R2=0.995,接近于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但存款量和贷款量的sig.值小于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共线性诊断,发现方差膨胀因子VIF>10,说明在模型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对几个变量进行岭回归,经过计算检验发现,当领参数K=0.02时,岭迹曲线趋于稳定,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0,因此,多重共线性不再明显。此时,未标准化的岭回归方程为:

lngdp=1.025+0.485×lnckl+0.049×lndkl+0.154×lngdzc+0.287×lnczsr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珠海市存款量每增长1%,GDP增长0.485%;贷款量每增长1%,GDP增长0.049%;固定资产每增长1%,GDP增长0.154%;财政收入每增长1%,GDP增长0.287%。这说明珠海市存款量、贷款量、固定资产和财政收入对本地GDP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2、近几年,珠海市金融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末全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21.58亿元,同比增长19.5%。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1.90亿元,同比增长7.9%。上市公司30家,市价总值2,081.08亿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经营营业部、各类保险营业机构(含网点)数量有所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在珠海市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目前金湾区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本地GDP的贡献为24.58%,与全市39.2%的比重差距明显,而且从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机构的结构、金融机构的资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图1)

(一)从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金融机构数量的多少与经济总量与地理环境及人口密度密切相关。近几年,金湾区GDP增速较快,但从总量上,在珠海市行政区域中排名较后,与香洲区(主城区)等仍有一定的差距。有学者研究发现,金融机构的数量与地理和人口密切相关,金湾区地理面积约占全市32.45%,人口只占12.65%,人口密度为454人/平方公里(2012年)。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特殊的地理、人口环境决定了金湾区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少的现状。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华润银行、珠海农信社等七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金湾区共设立分支机构25家左右(不包括高栏港经济区),只占全市银行网点总量的5.35%。

(二)从金融机构的结构来看,在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至少应包括银行、保险、基金、期货、金融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等。从珠海全市来看,商业银行机构34家,基金管理公司3家,注册设立的证券期货经营营业部有32家,各类保险营业机构(含网点)121个,初步形成了拥有国有大型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代表处等10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但目前,金湾区金融业仍以商业银行主体,只有2家证券公司、9家保险公司、1个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经营的仍是基础金融业务为主,缺乏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以及提供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股权投资等法人机构。

(三)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来看,近几年珠海市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量逐年增加,存贷款总量、保费收入以及证券交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全市社会融资结构仍然以银行中介主导为主,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金融工具是存款和贷款,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本文选择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作为金融资产的衡量指标,利用金融相关率来分析金融业发展现状。所谓金融相关率 (FIR):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表述为存款额加贷款额之和除以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率越高,说明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聚集程度越高,金融资源越丰富,反之则越低。2006~2010年,珠海市和珠海市金湾区金融相关率变化情况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可以看出,珠海市以及金湾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06~2010年期间都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0年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46.4%和207.2%。从金融相关率来看,都在逐年提高。根据其他学者的统计,经济较为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地区金融相关率均在3.0以上,珠海市在2010年以后达到了3.0以上,说明金融资源已经比较丰富。但是金湾区FIR数值一直在2.5以下,反映出金湾区金融资源相对缺乏,金融业聚集程度不高,珠海市丰富的金融资源对金湾区经济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

二、金融发展不平衡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珠海市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环境决定金融资源配置。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末期,珠海全市GDP总量中,金湾区只占9.79%,而珠海市香洲区(主城区)占62.5%。金融机构趋利性和避险性特征,决定了金融资源主要投放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部分行政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信贷支持广度。如金湾区农业基础薄弱,金湾区工业产值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但产业发展平台和园区配套不完善制约着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在2009~2011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近两年有所增加如表3所示。但是体现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近五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仅3.5%左右,如图2所示,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信贷支持的广度。(表3、图2)

(二)存贷款分布不平衡。银行资金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量。从存款总量来看,2010年末,珠海市存款总量为2,542.56亿元,金湾区存款总量为185.99亿元,约占全市7.32%。从贷款总量开看,2010年末,珠海市贷款总量为1,203.85亿元,金湾区贷款总量为83.16亿元,约占全市6.91%。从存贷差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存款可以视作一个地区产出的价值反映。而贷款则是该地区投入的价值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新增存贷差为正的地区代表着银行资本流出区域,而银行新增存贷差为负的地区代表着银行资本流入区域。2006~2010年期间,珠海全市都存在正存贷差,说明银行资本有不断流入,但是流入金湾区的银行资本不足全市的10%,说明大量银行资本集中于市区,对金湾区经济支持力度不足。

(三)从金融机构的数量、结构和资产方面,金湾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结构不完善,社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资产数量与主城区相比难以企及。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较少,缺乏针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些企业在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过程中“融资难”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四)企业融资市场配套机制不健全,制约了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支持。以金湾区为例,2014年1月,区政府颁布了《金湾区促进“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对区内“三高一特”产业的金融扶持做了明确说明:对区内企业进行融资扶持,为企业融资开辟新途径。建立金湾区“三高一特”产业发展金融信用担保基金,专项资金分贷款担保补助金、贷款贴息资金、贷款风险补偿金和银行机构奖励金四部分等,建立了企业融资和风险补偿机制。但是,对具体申办流程没有进行说明,而且地方财政对区内“三高一特”企业的资金扶持与金融机构衔接不够,导致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联系不够紧密,未形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合力。政府的贷款担保资金只能解决企业暂时性的融资困难,并不是长久之计。另外,金湾区尚未形成集中的、大型的商业中心,城市综合配套能力不足,交通运输、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科技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区内企业支持服务的力度。

三、进一步探索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加快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如,在珠海市金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围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产业的发展基础,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其集群与扩散效应,提升三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集群效应,围绕重点产业链延伸,形成上下工序配套、分工明确、功能齐全、附加值高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区内打造商业文化中心,提升商业服务水平;鼓励更多零售企业、酒店业进入园区提供商业服务;优化交通设计,完善交通布局;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现代旅游业;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发展航空培训、娱乐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等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范围。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建议制定更加透明、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奖励政策,建立方便快捷的地方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如通过运用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金融超市”,集中利用市区两级金融资源,保证“三高一特”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满足中小企业的短、频、急、小信贷资金需求。同时,要不断扩大融资渠道,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利用这些资金投资于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储蓄、投资的转化,改善资产负债比例结构,提高企业资信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三)加快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不仅要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而且要吸引更多的证券、保险、信托以及信用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及产业投资基金进驻园区或者在园区提供金融服务。短期内,可以通过设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贷款贴息基金等方式,引导和方便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长期中,通过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推动企业到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如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通过证券公司的辅导,可以选择到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具备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由信用担保公司的担保在债券市场融资;通过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在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未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培植具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等。

(四)通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保证金融支持经济的可持续性。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它包括法律制度环境、公众风险意识、中介服务体系、市场信用体系、行政管理体制等内容。首先,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统一的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财政部门在支持产业发展时要和金融部门进行衔接,形成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其次,在区内开展多层次的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包括企业信用工程、社区信用工程等,打造一体化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除了发挥政府在信用担保体系中作用外,应努力发展覆盖面广的商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在全区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再次,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在区内开展业务,为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拓展股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登记、评估、交易服务,为高科技企业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志勇.欠发达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南疆三地州比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2]黄育华,王力.提升广州金融业发展水平的若干思考[J].南方金融,2012.8.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创新 近几年来,循环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包含着低能耗,低投入较少资源浪费,还包含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有限的资源重复利用,减少废物排放。这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相配合,就日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解决金融支持与创新问题。

一、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创新的关系

1.循环经济发展的简述

循环经济最早为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理论主张为:面对经济发展,要循环使用各种资源,使这种循环式的经济模式转变过去单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经过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关系的探究,在发展成熟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并以此增强环境保护,达到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循环使用的日的。资源利用一方面要满足利一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在整个经济体基础上实现低投入、低排放、低开采、高收入。

2.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创新的关系

首先,循环经济本身具有综合性,并且投入成本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下,金融体系的形成、发展是在金融创新的外表下出现的,这就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来源于此,所以,循环经济发展的助力之一为金融创新。

其次,循环经济想要获得持续发展,既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要完善经济发展的方式,以此使经济体制得到升级,并在此过程中得到金融资源的积累与扩展。在金融环境下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基金流通顺畅,市场优化发展,并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可以加速金融资源的创新以及市场上存在的资源整合。

由此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金融的支出与创新是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两者在促进市场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二、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出现的问题

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曰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体系,而循环经济产业化的政策支持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发展模式,专门性的金融政策至今还没有形成建制。我国虽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但是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还原于整个经济体系之中,制定相关的政策。日前已经形成的融资体制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而被动形成的,并不健全,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之下形成的金融机构很难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2.给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注失衡

曰前,就金融业所拥有的监管与运行体制,没有更多精力承担由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另外,金融业更加注重款项的安全性、收效成果、资金流动等内容,这就使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笼罩在不利的金融环境之下。金融行业更关注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被忽视,这就使得商业金融环境下的循环经济很难形成相应的市场运行体制,循环经济的发展渠道受阻。

3.金融机构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单一

金融机构支持循环经济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有选择性的,主要有农业、发电,对于新产业、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未被覆盖,这就使得一些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回收率低。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措施

1.加大政府关注

政府的导向是一种牵引,能够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激励。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全面且系统的工程,如果政府放任自流,没有宏观调控就会减缓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与世界发展大势不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政府要明确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含义,不断更新人们的观念,从多个方面同时对循环经济加以完善,利用政府的强制、福利等于段合理引导,以此来支持金融创新的发展。

2.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市场内外环境是金融创新的外部条件,只有外部条件良好才会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正使因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周期长,并且需要的资金多,伴随的风险高,这就使得资金供需关系制约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打破这样的困难,必须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为金融创新奠定基础,以此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一,金融行业要重视激励机制的健全。用奖励机制调动各个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建设之中,汇集更多的金融支持。第二,建立创新机制。发展角度的创新理念之下,政府设立基金,并由金融机构组织技术创新,又指定单位提供贷款,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形成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机构可以设立或者组织风险投资基金,还可以购买循环经济发展所必要的债券、股票等,分散循环经济发展的风险,控制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3.挖掘融资渠道的作用

直接融资可以完善企业结构,招揽对循环经济具有热情的企业。利用资本工具、股票等的优点,并结合先进技术、放松对企业最高资金数额的限制等措施促进金融市场走向成熟,形成一批效益好、发展健康的循环经济企业,以此来加速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背景之下,循环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与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效率更高的政策策略,协凋宏观微观调控的关系、金融内部外部的关系,促进金融发展、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刘红林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金融支持作用与优化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李阳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

[4]李虹,艾熙构建适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J]浙江金融,2011,01:26-28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10篇

金融经济发展风险防范策略

金融经济作为我国国家核心的竞争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融经济的波动必然会引起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变化,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风险的应对,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做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防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快速。

一、引起风险的因素

1、金融机构内部结构相对简单

我国的金融机构一般是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资产对固定资产进行购买,另一部分是固定的资产,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其股份的占有比例比较小,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发生金融风险,但是一旦因为经济结构不合理而引起金融经济风险,就会使金融机构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造成金融机构负债情况严重。

2、某些大型企业的诚信存在问题

有些大型企业或者单位像金融机构进行借贷以后,不能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借款的归还,使得金融机构的基本运行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给金融机构带来不良贷款这些都容易引起金融经济风险。

3、当地政府权力的不正当利用

有些地方政府或者相关的政府机构徇私枉法,不顾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使用自己的权利强制金融机构给企业发放巨额贷款,为后期贷款的偿还带来极大的困难,容易给金融机构带来不良贷款,给金融机构的运作带来极大的波动,极易造成金融经济风险的发生。

4、金融机构对贷款对象缺少基本的了解

其实造成金融机构发生金融经济风险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问题,许多金融机构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提前对要贷款的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资产等进行认真审查,盲目的进行借贷工作,同时现代社会出现一些靠关系、走后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式进行贷款,这些行为都会造成金融机构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波动严重,使金融机构面临大量不良贷款的威胁,给自身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

二、金融经济发展的风险防范措施

1、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

政府或金融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业务的管理力度,对于超过规定日期而不返还贷款的企业或者单位,通过法律方式对其进行严格的惩处,严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尽量对向外发放的贷款进行回收,降低因为大量贷款流失而带来的金融经济风险。

2、提高发放企业贷款的标准

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工作之前,应该对要贷款的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资产量进行严格的审查与分析,针对每一个不同的贷款对象的实际资产情况,制定相应的贷款限额,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贷款,这些措施都不良贷款的减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加大企业管理监督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对金融机构的相关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制定一定的管理机制,对于金融机构内部出现的违规违法的现象及时进行制止与处罚,同时国家应该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相关的违法现象按照法律规定严格的进行惩处,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也应该定期进行内部自查,减少一些不法现象的发生,提高相关的贷款质量,减少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的发生。

4、适当扩展金融机构内部业务

对于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来说,主要的业务办理就是传统的信贷工作,业务的单一性特点使整个金融机构的发展处于极大的被动中,只有极力去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这给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局限性,更会极大金融经济发展中发生风险的几率,所以金融机构应该适当的扩展几个其他的业务,例如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城市居民提高更加全面的服务,更为金融机构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5、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近年来,经济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与国际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我国金融机构更好的克服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同时为了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在我国与国际其他国家之间建立联合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危机风险及时的进行帮助,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积极配合。

三、结束语

解决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工作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只有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防范与解决措施才能减少经济发展中风险的发生,使国家的金融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舒雅.浅析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外资,2014(04):250.

[2]田莉.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及其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9):169-170.

[3]初晓英.浅谈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162.

上一篇:煤炭企业范文 下一篇:涉农企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