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业范文

时间:2023-03-13 12:40:09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业;税收问题;道路选择

我国的国民社会经济已经渐渐成为平稳发展趋势,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政府对当地公司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手段。使用“营改增”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我国的市场经济适应于社会主义制度。但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仍旧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营改增”发展的仍旧不够完善,政府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提高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和速度。

1金融保险行业未来“营改增”将会面对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金融保险行业开始兴起发展,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1],接下来本节将简要叙述“营改增”会碰到的问题。1.1没有明确的标明金融保险增值额。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增值税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因为金融保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能够通过购买原材料等等,就能够直接确定需要缴纳的营业增值税。在金融保险行业中并没有所谓销售的产品,而且保险行业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拥有很多的风险,那么这样的情况导致相关部门不能准确的确定出金融保险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1.2金融保险行业实行“营改增”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保险行业在经济比重当中占比较大,同时必须是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金融行业人才才能够从事这方面工作。在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难免会涉及到专业设备的操作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较好的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关人员应当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1.3金融保险业对国际事务处理较差。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金融业也在顺应着时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进军国际市场。在这个前提下,许多问题迎面而来。例如,面对有些发达国家推行的国际业务低税政策,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我国目前的增值税政策下,国际业务方面应该如何进行税收的分类和征收?这提醒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金融保险行业未来“营改增”该选择的道路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也就意味着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措施仍有很长的路需要前进。未来“营改增”想要完善应当有一个正确的道路。2.1确定一个明确的征税范围。金融保险行业拥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性,而且涵盖范围较大。金融保险业包含的业务纷繁复杂[2],例如:银行保险,证券,人寿保险等等。所以未来的营业税改增值税道路应当要分别归纳,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3],绝不能盲目的核定标准。2.2征税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从当下的大环境来看,我国金融行业的人才短缺。征税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专业知识不扎实,那么对于管理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保险行业就无法进行良好的管理。所以在未来应当加快金融学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提高征税部门对于企业公司的管理。2.3提高国际事务处理能力。当我国金融保险业都开始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时候,可以加强国家对金融保险行业的监管工作。向外国的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税收政策,从而提高我国对国际事务处理的能力。我国金融保险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道路还有很长,需要社会及业界人士共同努力。

我国金融保险业仍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营业税改增值税虽说已经普及,但是其中的问题没有办法彻底的得到解决。在当下中国想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与发达国家靠拢就必须解决“营改增”所存在问题。应当需要有关的金融学家和相关部门多进行研究。我们对于金融保险业应当提高重视程度,只有国家和政府加大力度的对金融保险业“营改增”的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行之有效的让我国整体金融业环境有所改善。经济是衡量国与国之间发展的标准,国家应当对此进行高度的重视。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2篇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保险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将发生变化,有形作业将逐步被无形的数字化作业模式所取代。保险业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对顾客的要求快速响应等一系列要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

保险业财务体制要适应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而进行变革,如何设计财务管理体制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探索适应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银行效益的提高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使商业银行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银行竞争力。从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银行的各项业务经营过程中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支出,这些成本控制手段往往成效不大。西方银行主流的财务理念之一,即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就是银行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认为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

二、金融保险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调整业务结构,转变收入增长方式。在资产战略上:提高信贷资产贡献率。

要将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开拓信贷市场作为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切入点。从明确“保、挖、抢、退”的领域和范围入手,一方面突出重点客户,加强贷款营销,开拓信贷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退出低效和过热过剩的市场行业,提高资金使用价值的效率效用,通过有效投入和更多的产出以求效益最大化。在负债战略上:积极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负债就是要做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与对称。保持总量上的平衡和分量上的对称,优化的目的就是以来源定运用。负债业务的质量结构是银行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关键一环,只有规模还难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营。例如在银根收紧的情况下,过多的负债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利润减少,因此有效负债取决于期限、流动性及利率的合理安排。在中间业务战略上:整合提升业务价值量。中间业务是在资本约束条件下提高收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从单一性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的综合枢钮。应认真研究形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联动效应,从客户和产品等多个维度来挖掘中间业务的增长空间,提升中间业务的价值含量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体系要求的信息量之大,是传统的财务会计资料所不能提供的。可以说,没有会计核算的电脑化和网络化,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在一个企业中得到有效的推行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电脑化和网络化的优势,根据财务管理的需求,利用数据库建立信息代码库,每笔业务都具有一个多元化的代码组合,便于电脑随时按类别提取统计,扩展各个业务核算系统、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输出功能,实现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质的飞跃,不断满足财务管理庞大数据信息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必须选择。

(三)实行“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参照国内外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建议采取一级法人体制下的“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建议要在构建信息系统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调整财务管理权限,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计划,统一编制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体系,统一调度资金,统一进行资产负债的定价,统一进行费用和固定资产的配置;分支行负责财务预算的落实,执行总行的财务制度,在总行的授权下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实现商业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风险的集中控制。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业;产业关联;投入产出表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2-0012-04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根据上海市1992年、1997年和200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每5年编制一次,2002年的表是最新可用的表。,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计算,以及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分析,采用先整体再具体的分析方法,首先从总体上分析金融保险业在上海各产业中所处的地位;接着从金融保险业最为依赖的产业和金融保险业主要服务的产业两个角度进行展开,同时在每个展开过程中分别就金融保险业是否为各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否为各产业的主要依赖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来描绘出一条以金融保险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并以此提出有益于发展上海金融保险业的政策建议。

一、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计算和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按照左上、右上、左下的顺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象限。其中第一象限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各产业相互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是投入产出表中最主要的部分。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

(一)金融保险业在上海各产业中所处的地位分析

金融保险业实现的增加值高,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性相对较弱。表1中,上海金融保险业在2002年的中间投入率为3999%,即金融保险业每实现一单位产出,需要消耗关联产业03999单位的中间产品(位列同期42部门的36位,位次较低),同时实现06001单位的增加值,

实现的增加值是中间投入的150倍。进一步看,金融保险业2002年影响力系数为072,即金融保险业每增加1万元最终单位使用时,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生产需求为7200元,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位列同期42个部门中36名。由此可知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高,对其他产业

的拉动性相对较弱。需指出,上述两个指标与1997年相比都有所下降。

表1金融保险业在上海各产业中所处的地位

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性较大,2002年,上海金融保险业的中间投入率为7140%,即金融保险业总产出的7140%要作为中间产品提供给关联产业使用,这在同期42个部门中位列21位。进一步,金融保险业2002年感应度系数为126,即其他产业均增加1万元最终使用时,需金融保险业提供的服务产值为126万元,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从位次来看,这一数值在42个部门中位列5名。这表明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性较大,在经济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与1997年相比,除中间需求率有所提高外(97年为6468%),其他都有所下降,这同样表明上海金融保险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较慢。

总体上看,上海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性弱,推动力强。拉动性弱主要因为金融保险业是一个高增加值产业;推动力强则表明了金融保险业有着相对重要的产业地位。

(二)上海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性分析

本部分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中金融保险业列向量进行排序,并进一步计算金融保险业在这些产业的中间需求中所占比重和位次,因篇幅所限,这里只在表2中展示位于前10名的产业。上述计算可以反映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这里总结出三点结论:

1.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持。由表2可知,在金融保险业2002年最为依赖的前10个产业中,第三产业占了8个(前5个产业都为第三产业),比1997年多出3个。经计算,在2002年金融保险业的中间投入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8164%,高出第二产业445倍,由此可见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持。事实上,金融保险业相比1997年更加需要第三产业的支持,因为不但在2002年金融保险业最为依赖的10个产业中第三产业的个数比1997年多出3个,更为重要的是,整个金融保险业中间投入中第三产业的占比(8164%)也要比1997年(6258%)有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分析,对于2002年金融保险业最为依赖的8个第三产业,金融保险业也是它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因为2002年金融保险业在这8个第三产业的中间使用中的比重都较大,从位次上看,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他产业的比重、位次都居前5名。同样相比1997年比重和位次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也与前面的分析相一致(见表2)。

表2金融保险业主要依赖的产业

2.金融保险业的协作依存程度高。2002年,金融保险业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占金融保险业中间投入的比重为3526%,位居42部门首位,远远高于第二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1098%,由此可见金融保险业对本部门的依赖性强,协作依存程度高。事实上,从表2中可以看出,这一情况在

1997年就已很明显(比重为3722%,为列首位)。从金融保险业提供中间产品的角度也可得以证明,金融保险业2002年有1067%的中间产品提供给本部门使用,这一比重仅小于房地产业的1133%(见表2)。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完善金融体系,即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高

效的金融市场之上的。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金融机构,在上海形成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组成

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金融体系。

3.金融保险业对通信、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需求已由单纯的硬件需求转向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为了拓展金融服务空间,提高金融交易效率和节约营业成本,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对电子及通讯设备的投入。在199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金融保险业的中间投入比重高达1474%,位居同期42部门中第2位。而这一情况在2002年有了新的变化。

在2002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金融保险业的中间投入只有054%,位居同期42部门中第15位。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金融保险业的中间投入却由1997年的330%第7位,上升到2002年的1098%第2位(见表2)。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角度看,金融保险业已不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因为199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间产品的628%(第5位)要提供给金融保险业,而在2002年仅为052%(第15位);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恰好相反,金融保险业作为它的主要服务对象从1997年的第7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见表2)。上述分析充分说明金融保险业对通信、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需求已由单纯的硬件需求转向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

(三)上海金融保险业主要服务产业分析

本部分对直接消耗系数表中金融保险业行向量进行排序,并进一步计算金融保险业在这些产业的中间投入中所占比重和位次。因篇幅所限,这里只在表3中展示位于前10名的产业。上述计算可以回答哪个产业是金融保险业的主要服务产业。这里总结出三点结论:

1.第三产业为金融保险业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但地位有所下降。经计算,金融保险业在2002年有5686%的中间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使用,高于提供给第二产业使用的4225%和第一产业的089%。由此可见第三产业是金融保险业最重要的服务对象。然而相比1997年第三产业的这一地位有所下降。看表3,在2002年最需金融保险业提供服务的10个产业中第三产业占6个,比1997年少2个;更为重要的是,在1997年金融保险业有6302%的中间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大大高于第二产业的3378%和第一产业的320%。进一步分析,对于2002年金融保险业提供服务最多的6个第三产业,它们对金融保险业也非常依赖。如在表3中,2002年金融保险业在6个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的比重都较大,位次都居前5名。

2.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从1997年到2002年始终是金融保险业的最为主要的服务对象。金融保险业在2002年有1133%、1067%、774%和710%的中间产品提供给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它们在同期42个部门中高踞前4位,而在1997年的位次分别为第1、4、6和2位。由此可见这4个产业从1997年到2002年始终是金融保险业的主要服务对象。进一步分析,对于这4个产业,在2002年金融保险业在它们的中间投入中的比重分别高达4651%、3526%、1395%和2060%,位次为第1、1、3和2位。可见金融保险业是这4个产业最为依赖的部门。本文的上述结论与最近几年上海房价的迅速攀升是相一致的;而金融保险业对本部门的依赖也证明了前文所提到的金融协作依存;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对金融保险业的依赖则是与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角色分不开的。

3.金融保险业服务最多的产业恰恰非常需要金融保险业的支持。看表3,在金融保险业提供中间产品最多的10个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占它们中间投入的比重虽然差异较大,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比重位次都居于前5位,其中位居第1位、第2位的各有2个产业(它们分别是列第1位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列第2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第3位、第5位的各有3个产业。从上面的分析知道,金融保险业占其中间投入的比重越多,其对金融保险业的依赖程度就越高,由此得出金融保险业服务最多的产业恰恰非常需要金融保险业的支持。

表3金融保险业主要服务的产业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的分析描绘了一条以金融保险业为中心的产业链。总体上看,这条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是金融保险业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同时第三产业对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给予了最重要的支持;具体来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金融保险业相互耗用、相互支撑、息息相关、共同发展;除此之外,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产业的支持,它们处于这条产业链的上端;同时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推动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的发展,它们处于产业链的下端。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发展上海金融保险业的政策建议:第一,加速金融保险业自身的发展:第二,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第三,加大产业融合的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列昂惕夫.崔书香译.投入产出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上海市统计局.2004年上海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Hermann Schnabl and Kohei Yoshinaga:“structural development of Germany and Japan 1980―1995”,Journal of Applied Input-output Analysis”,Vol9(Dec2003)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4篇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我国金融保险的业的发展。使得金融保险行业逐步向自由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金融保险经营模式逐步被打破,新的管理方式逐步出现,金融保险业实质是金融业和保险业的融合。通过融合促进创新,在融合创新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为使金融保险业更好的发展,需要进行合规管理。

【关键词】

金融保险;现状;合规管理

一、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已有一段历史,随着金融保险业的发展,金融行业也逐步细分,如今金融保险行业分为银行业和保险业以及证券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融合实质是为财产服务的保险业逐步向为金融业服务转型和渗透,银行和证券以及保险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步被打破,也是当今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潮流,我国金融保险业也因此加入了WTO。

(一)金融保险业发展水平较低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保险行业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保险费用可也达到当年GDP的10%左右。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的的保险行业费用只达到当年GDP的2%左右,根据国际目前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金融保险费用一般应达到当年GDP的4%左右。虽然我国的保险费用占GDP的比例较低,但是我国人均保险费用已从当初的10元,变为如今的100元,发展也是比较迅速的,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2000美元的平均保险费用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二)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大多保险公司的总部都设置在北京以及沿海等大型中心城市,仅总部集中在北京等大型沿海城市的保险公司就多大三十多家,虽然各个保险企业也在小型城市和不发达地区的城市设置设立分部,但由于不发达地区的保险公司规模较小,造成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分布不协调、结构不完整,这在长远来看阻碍了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的保险公司的分布进行调整。

(三)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保险市场再细分可以分为直接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目前国内对于保险市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直接保险市场,而对再保险市场的关注较少,这对投保人来说有较大的风险,而在保险市场的体系建立还不是很完善,同行业内部之间的信任度不高,这对整个保险行业发展也造成了影响,此外对于外币保险业务的开拓大多集中在国外,这对保险行业来说是一大损失。

(四)保险业务结构发生变化我国保险业务发展初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我国主要的保险企业,也是最大的保险企业,囊括我国大部分保险业务。十六大召开以后,我国保险行业的企业也逐步增加,外资保险企业也逐步成立,到目前为止我国保险行业的公司数目已经达到150多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也逐步向多种所有制转型,公平竞争以促进金融保险的发展。财产险的发展已从单一的车险,逐步拓展,车险的发展变缓,其他的保险业务逐步增加,结构进一步调整,保险业务的结构更加完善。

(五)加强保险市场的监管目前对于保险市场的监管还不到位,监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漏洞,管理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对现阶段的保险市场发展的监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保险市场的监管还处于被动监管的阶段。对于行业稳定发展和资产负债质量以及再保险业务的监管目前还处于空白监管阶段,这些监管漏洞很容易引发不法分子的企图,影响保险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保险市场,就需要加强对保险市场监管机构的建设和对监管制度的完善,减少监管盲区。

(六)金融保险业务的国际化水平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保险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国际交流也进一步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保险企业开始在我国注资或者和我国保险企业开始合作。随着保险业务的国际化发展,对于保险市场的监管也在发生变化,我国保险业务监管委员会逐步引用,国际监管制度,对国内、国外以及中外合资保险企业进行监管,完善现有的监管制度,实现保险市场监管透明化,提高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为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坚持国际化金融保险发展原则,加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加强保监会与国际保监组织的交流,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当前金融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逐渐向经营业务专业化、保险市场体系化、市场竞争有序化、保险制度创新化、保险产品品格化以及经营管理集约化和从业人员专业化等方向发展,根据这些发展方向,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有利于我国金融保险业务的发展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保险市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带动保险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保险行业的合规管理

(一)树立合规的管理理念在以往对与保险市场的合规管理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对于监管中存在许多漏洞和弊端。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监管部门对于保险企业监管力度过大,监管太死、控制太严格,导致保险企业本身对于业务的合规管理没有太大的主导权和自,远远的违背了企业的发展目标,阻碍了保险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因此为了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合规管理的建设,合规管理意识的养成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首先要加强高程管理人员合规管理意识,才有利于合规管理制度的制定,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合规管理意识的培养,有利合规管理制度的实施,最后是,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合规管理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对于保险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外合规管理也是保险企业的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为了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实施合规管理。目前国内保险企业的管理还存在许多的漏洞,比如业务造价,财务数据不够清晰明确,销售中存在许多误导,这些错误因素给公司和客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合规管理的建设,加强对合规管理的宣传和推广,以及普及合规管理理念。

四、总结

我国金融保险企业发展水平目前还较低,和西方国家的金融保险还有一定的差距,不仅在保险业务本身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金融保险市场的监管不到位,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因此为了保证金融保险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金英笋.中韩金融•保险业投资环境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93-98.

[2]刘新军.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ZH公司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叶柏松.RC保险石家庄市分公司合规管理案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工业大学,2012.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困境;出路

在交通运输行业和一些现代服务行业进行了“营改增”的试点,“营改增”试点的城市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并覆盖绝大部分的企业。“营改增”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重要的改革项目和减税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税收制度,避免重复税收,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起到一定的调整和优化。“营改增”在生产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行业是较为典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比较快的生产行业。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营业税,会造成营业税中的重复征税问题。金融行业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可以包含一些应税劳务。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流转税制度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销售货物,营业税的征收对象是提供劳务。对于金融保险行业重复的税收会导致金融行业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负担,也就会阻碍金融行业的发展,在金融保险行业中推行营改增势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探索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出路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面临的困境分析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都会通过借款来筹集一定的资金,也就需要支付利息。企业向金融保险机构支付的资金结算手续费和保险费也得不到一分的税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经营成本不断增长,但是人为的又将增值税抵扣的链条的进行割裂。在社会发展中,“营改增”已经扩大到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也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金融保险业本身包含各种各样的行业,例如银行、保险业、证券业等,在税收结构、负担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就导致金融保险业在“营改增”后一直是困难重重。

(一)金融保险业增值额的确定问题

增值税的征收是对各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收,工业企业的增值额比较容易确定和征管,通过对产品的自身的销项税额去掉购进原来材料的销项税额,这样企业就能够确定增值额应纳税额。但是对金融保险行业增值额的确定本身就不是简单的问题,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获得利润主要来源于对资本的投资回报。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衍生品也不断地发展,这样导致金融产品的增值额很难确定。

(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金融保险行业的增值额本身难以确定,也就会产生金融保险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的问题。金融保险行业的进项部分,一般都是人工、场地等,在当前增值税税制下,这些项目的增值额不能很好地进行核算,也不知该如何进行核算,这样就导致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不能享受到增值税的优点。对于可抵扣进项税额就是通过层层抵扣,以覆盖所有产业具有完整的增值税为目的,这样也就增加了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实际中的增值税税负。一些专业也提出如果在金融行业发展中按照农产品的进项税一样来实施营改增是否可行,这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国际业务问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地开放化面向世界进行发展,金融保险行业在国际方面的业务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如何进行服务方面的征税?如果在金融保险行业实施出口免税,是否也是可以实施出口退税?当前金融保险行业的税收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国家的金融行业在发展中为了更好地吸引资金都在对金融保险行业实施免税。

(四)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税率确定问题

金融保险行业不仅包括对金融的服务,也包括一些金融产品买卖,针对不同产品和服务都有不同的盈利,另外由于很多金融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在盈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对所有的金融保险业都采用统一的税率,在征收方面虽然会简单一些,但是就会造成不同的金融保险产品税负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如果对金融保险行业的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税率,这种方式在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这样就会加大税收征管的难度,也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化。

(五)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税收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问题

金融保险行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比较大,金融保险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在金融保险行业实施营改增,增值税系统的软硬件是否能够适应营改增?税收的主要负责人是否具有营改增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征管工作中如何协调各个部门以便更好地保证金融保险业营改增的顺利实施?

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的出路探讨

金融保险行业的营业税税率经过了不同的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税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税负比较严重,相比于其他国家金融保险行业不征税或者是免征税的情况,我国的税负有待进一步地规范。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税率一般超过了建筑行业以及文化体育行业的税率,另外加之我国经济发展时期处于通货膨胀,这样导致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除了要负担一些的税之外,还要承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保险行业营改增的改革,要能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营改增的改革。在金融保险行业发展中如果对一些核心产品直接免税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影响我国财政的整体收入。当前金融保险行业营改增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后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国金融保险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金融保险行业中的银行、保险等都要确定一定的增值税收,可以采用直接收费的形式,例如银行行业保管箱的一些业务收入、中介的业务收入、投资咨询服务等业务收入等。在当前正常的增值税范围内,通过计算销项税额,允许进行正常的进项抵扣。此外,还有一些中介业务和间接服务,例如银行的贷款收入、担保收入等,以此更好的推进营改增改革。

(二)金融保险业“营改增”税率

金融保险行业中的银行、保险等直接的收费可以参照已经实施运行的营改增的税率,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来确定增值税的税率。另外,考虑到当前有形动产的营改增试点情况,对一些比较核心的金融中介业务和间接业务进行征收。

(三)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国际业务

金融保险行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对于金融产品的进出口可以由国税机关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纳入到海关的管理范畴。对于外汇管理局共享的一些资料可以采用欧盟模式的目的地原则,尽可能的鼓励金融服务进行出口,对于一些金融保险产品免退税政策,以便更好地提升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竞争力,使得金融保险行业能够出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中。

(四)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征管

金融保险行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可以按照欧盟模式,将金融保险行业的相关企业纳入到增值税一般的管理中,主要是由国税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国税部门要能够积极地培养有关的专业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金融保险行业的营改增改革。要合理的确定一些地方的增值税比例,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减少金融保险行业中对于税收的改革。此外,对于金融保险行业的营改增改革要能够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升其竞争力以便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结语

金融服务行业是较为典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比较快的生产行业。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增值税,会造成增值税中的重复征税问题。金融保险行业增值额的确定本身就不是简单的问题,金融保险行业在发展中获得利润主要来源于对资本的投资回报。在当前增值税税制下,这些项目的增值额不能很好地进行核算,也不知该如何进行核算,金融保险行业的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税率,这种方式在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这样就会加大税收征管的难度,也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保险行业营改增的改革,要能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营改增的改革。在当前正常的增值税范围内,通过计算销项税额,允许进行正常的进项抵扣。此金融保险行业中的银行、保险等直接的收费可以参照已经实施运行的营改增的税率,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来确定增值税的税率。在金融保险行业发展中还要不断探索营改增改革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毅,马灵杰.当前我国金融业推行“营改增”的难点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4(06)

[2]熊鹭.金融业“营改增”中的问题[J].中国金融,2014(03)

[3]高培勇.“营改增”的功能定位与前行脉络[J].税务研究,2013(07)

[4]高峻,郭磊.金融业“营改增”税负变化预测[J].财会月刊,2013(11)

[5]刘天永.金融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税方法问题的研析[J].税务研究,2013(04)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6篇

近年来由于我国重点关注直接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却受到了忽略,以至于我国的保险人承担风险没有被处理妥善,再保险行为的不规范,同业间的信任不够,分保计划的不当安排,以及外币保险业务也过多的依赖于国外的再保险市场。除此以外,我国也没有足够重视保险监管,我国金融保险业的成长速度与与我国的监管力度和保险监管机构建设之间不能同步。我国目前还处于被动监管的状态,同时在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方面监管工作存在不足。影响保险业稳定的再保险安排、资产负债质量、偿付能力等重要方面监管的力度远远不够,再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也缺乏完善、严密的整套体系。

(一)保险资金的运用呈现了多元化并且资金运作的效率逐步提高

过去承保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主要依靠,资金的运用渠道多局限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等方面。近些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已经渐渐拓宽,涉及了金融债、银行存款、基金、国债、公司股权、企业债、股票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以2012年为例分析,6月末我国保险公司运用的资金余额约5.3万亿元,比该年初上升了12.6%,当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13.2%,而债券约占45.8%,银行存款约占33.5%。1至6月份资金运用收益达到了1031.1亿元左右,同时平均收益率约2.1%,总体上实现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要求。

(二)我国保险业务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保险市场还是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但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相继引进且成立了一批保险公司,以致保险公司的数量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独家经营增加为目前的约150家,中国的保险市场也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组织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在财产险业务中,产品结构上在车险业务增加速度明显减慢的情况下,非车险却继续保持了均衡较快的发展形式,其占财产险业务的比例增加了1.8%。在人身险业务中,受政策导向变化以及结构调整的影响,投连险和万能险业务所占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10.7%减少到0.8%。业务结构方面的积极变化显示出了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成熟。

(三)我国保险业务对外开放成果显著且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自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时代。现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以及世界上主要的跨国金融保险集团都已进入我国市场。中国保监会按照WTO有关规则,改进且加强了保险监管工作,增加了监管的公开性、透明度,提升监管的效率,为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制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坚持“安全可控、和谐发展、以我为主、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原则的基础上,我国保险业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维护对外开放的安全。开放过程中,保监会不断加强和全球其他地区与国家保险监管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到国际保险业务中,其国际地位实现了明显的提升。

二、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来看,估计在未来10年内,中国的金融保险业将出现下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业务专业化

与国际上的专业化保险公司比较,就经营业务的专业化水平而言,中国保险专业化的经营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但西方国家在寿险与产险领域均有专门的公司,例如专营农业险的公司、专营车险公司、专营健康险的公司、专营火灾险的公司等。随着逐步深化的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农业保险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质的保险业务会从商业保险公司中被分离出来,改为国家成立政策性的专业保险公司,此外,未来几年将会设立专营诸如车险或火险业务的专业保险公司。

(二)保险市场体系化

由保险市场架构体系来看,再保险市场较小,原保险市场大;虽市场发展快,但保险中介混乱,法规与监督发展慢,违规情况严重,官方管制、权力运作导致各保险主体不平等的市场地位。《保险法》的实施颁布及保监会的设立使得我国保险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步伐得以加快,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法规健全等特征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逐步成立。

(三)市场竞争有序化

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市场的严重无序化竞争,既混乱了保险市场秩序又损害了消费者与保险人的利益。1997年以后,人行由整顿人为切点调整了机车险退费、航意险、手续费等,集中整顿保险市场制止了一些违规行为。我国保监会设立后加大了对违规行为与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加大了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且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思路可概括为:加强保险业自我约束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保险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保险运行机制、保险机构体系、保险法规等,防范并化解经营风险,逐步强化保险监管。

(四)保险制度创新化

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保险制度还比较落后,保险创新还有待发展,可以说努力进行保险创新顺应了世界潮流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保险业发展与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现今中国保险创新主要内容有:营销方式、用工制度、业务管理、产品开发、激励机制、电子技术、服务内容、组织机构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以上各个创新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进步,使得国内保险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

(五)保险产品品格化

中国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保险愈加被广泛熟知,居民及企业保险意识逐步提高的同时,它们保险选择的意识得到了提升,投保需求展现出专门化与多样化的趋势。他们依据自身需要与利益做出慎重选择。品格化是指在逐步成熟的市场中,产品要靠品牌+服务+价格来占领市场。保险产品品格化却涵盖了储蓄功能、投资功能、利益保障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它的服务水平及价格水平为其中最重要的。得以预测,特色服务+合理价格+名牌产品会成为将来保险市场竞争的主打。

(六)经营管理集约化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内地保险公司也已意识到抢占市场、只重视扩大规模的原市场缺陷,故开始纷纷走向内涵式集约化的效益型道路,以此寻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通过强化成本管理、经营风险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创新与资金管理达到集约化管理经营。其次,基于我国保险资金使用政策日趋宽松、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应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投资方式将累积的巨额准备金投资债券、房产及各种股票,实现提高保险效益及投资多元化的目的。

(七)从业人员专业化

目前国内外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人才培养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培养适应本国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赔师、核保师、精算师等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参与世界保险市场竞争、熟知国际保险惯例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且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三、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反洗钱问题

由于保险业投资产品多样化、高频大额现金流动、保险公司盲目扩张且监管部门缺少反洗钱监管经验,金融保险业便利了洗钱行为,使得其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重要通道。因此保险机构是反洗钱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反洗钱的领先地位,故保险业的反洗钱对策重要且必不可少。保险业反洗钱的相关对策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并成立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反洗钱监测系统,提升反洗钱监测水平;达成保险系统信息化并设立反洗钱预警指标体;重视反洗钱宣传与培训;增加各环节反洗钱管控能力等。

总体来说,金融保险也反洗钱工作道路艰巨,我国应给与足够重视,全面深入的开展反洗钱工作,打击遏制保险市场洗钱犯罪行为,努力实现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四、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合规经营管理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大后,我国金融保险业显现了多方面变化。例如业务范围的开拓,就业人员、公司数量大量增加,保险收费迅速增长。我国保险业在这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其人员素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不断展现,行政体罚及保险诉讼、投诉案件数目不断增长,提醒我们保险业较大的潜在风险。所以,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及监管的重大性、必要性日益凸显。

(一)合规管理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保险公司合规管理的必要性:依法合规管理是金融保险公司的义务;依法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最基础要求;合规管理也是各金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需求。总之,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健康运转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金融保险公司才可实现健康发展及永续经营。目前监管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保险市场存在着业务造假、销售误导、财务数据不够明确等各种问题,给客户、公司及国家都造成了损失,因此保险业合规管理还有待推广及完善。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来提升合规管理理念认识,相关部门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的同时保险公司内部也要做到切实有效落实工作。

(二)合规管理的重要意义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对金融保险市场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长期强化合规管理,公司能健康发展,从业人员素质也得到提高,公司制度也得以贯彻。在这条道路上,提高员工合规意识,贯彻诚实守信的合规管理价值观,推动自觉的合规管理经营,带动内控的有效实施,将带来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同时实现良好的公司与员工生存环境,达到员工和公司的双赢。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7篇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金融保险工作座谈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过来一段时间全县金融保险工作,认真深入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共同研究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刚才,金融保险系统各位负责同志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各位参会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紧扣中心,服务大局,金融保险工作成效明显

20**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县金融保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整个金融保险行业在克服困难中实现了新的突破,金融总量进一步做大,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融资瓶颈逐步打破,银政企合作更加融洽,有力地支持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贷款累放额创下历史记录。金融机构20**年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同比增加7亿多元,增长160%以上,贷款累放额创下历史记录。

二是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去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2991万元,同比增加42645万元,增长53.1%,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增幅。

三是涉农贷款大幅度增长。去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76062万元,净增54853万元,同比增长258.6%,涉农贷款增量和增幅居全市第一位。涉农业贷款大幅增加,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消费贷款飞跃式发展。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1.9亿元,同比增长389%,创历史以来同期新高,促进了消费,推动了扩大内需,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

五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成效明显。20**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1.05亿元,同比增加9540万元,增长100%,在全市排在第一位,有力地支持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六是金融管理创新发展。人民银行近三年来相继开发上线了国库核算系统、帐户管理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象交换系统等先进快捷的金融产品,为金融部门支付结算提供了“高速公路”,确保了银行资金安全快速运行,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七是保险事来蓬勃发展。目前进驻**的保险行业已达8家,人保财险**支公司20**年实现保费收入1706.1万元,同比增长15.37%,支付保险赔款671.6万元,简单赔付率为39.3%,全年共实现利润434.3万元,荣获全市系统20**年度经营绩效考核一等奖;中国人寿**县支公司20**年实现总保费收入1755.88万元,成功打进全省县域保险50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上成绩是在宏观环境变化较大、全县经济运行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金融保险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果,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过来的金融保险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向金融保险系统的各位领导,并通过你们向辛勤战斗在金融保险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研究政策,坚定不移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保持全县经济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gdp增幅确保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金融机构的工作成效和金融支持保障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同时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金融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有效对接,确立自己的发展定位。在实现自身赢利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既是金融保险机构的政治任务,也是做强做大金融业的重大良机。在此,我提三个希望和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形势,吃透金融保险政策

各部门和各金融保险机构要认真研究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和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不断加大金融保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存贷业务是银行两大主体职责。钱要存进来,也必须贷出去。这样,票子能做活,银行能做大,企业能做强。如果在国家出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前,不主动作为,胆子不大,思想不新,出手不快,效果不佳,将会贻误事业、耽误发展。因此,各金融机构要抢抓机遇,各显神通,主动服务,共谋发展。

一要继续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我们仍然面临“四个新机遇”:一是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机遇。财政政策“积极”的基调不会变,货币政策将持续“适度宽松”,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力度不会减。三是改善民生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把改善民生摆在了突出位置,通过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来拉动内需,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四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倾斜带来的新机遇。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县的交通、区位、土地、人力资源等优势对“东企西移”具有很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有效把握这些机遇,合理利用这些机遇,必将大大缓解今年全县的财税金融工作压力,为保持全县经济的平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各金融部门要按照中央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原则,既要满足促进近期经济增长的信贷需求,又要促使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更要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均衡放款,力争今年贷款余额突破4亿元;既要保持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又要加大对扩大消费、民生工程、“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扩大就业、技术改造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把贷款重点转向农业,向农业产业投放,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放,切实为三农服务。增加科技创新产业的贷款投放,支持好无碳行业、家具行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积极向上争取贷款规模支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行业调整等,加快信贷投放速度,合理安排好信贷投放节奏,合理把握贷款投放进度,切实增强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尽最大努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加强辖区金融机构流动性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流动性变化状况,继续实行有差别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对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需要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严格按照条件、程序审查和报批,确保全市金融稳健运行。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特色业务领域,积极开展联合贷款、银团贷款、委托贷款、融资租赁、资产转让、信托理财等方面的融资创新。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发展农村多种担保形式的信贷产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低产林改造金融服务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找准商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科学谋划金融支农新举措,探索金融扶贫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三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要认真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富有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宣传,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实施信用工程,把信用作为第一前提,警示和规范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在县域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要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当前重点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争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所突破。同时人行要继续拓宽征信系统应用领域,全面提升诚信服务水平。要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村镇和个人的信贷倾斜,以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

四要强化银政企合作。进一步组织多形式、多种层次的银企洽谈活动,做到信息互通、项目对接,实现互惠共赢。要加大签约项目资金跟踪协调力度,督促银企双方履约,确保资金尽快到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考核奖励制度,积极实施模范守信中小企业信贷培植计划。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五要加强风险防控。金融机构既要树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不计风险盲目扩张信贷,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支持好经济发展才能最终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既要支持好保增长特定时期的信贷需求,又要坚持必要的科学规范操作,避免信贷快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切实把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有效防范风险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互利双赢目标。

(二)把握重点,努力拓宽业务范围,创新发展机制

各金融机构要在存贷、保的质和量上下功夫,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再上新台阶。银行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合理把握贷款投放进度,合理安排好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尽最大努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大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保险行业的发展。要坚持服务三农,抓好农村业务拓展,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争取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是政府及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勇挑硬担,挺身而出,创新方法,搞好服务,全力支持信贷,支持保险,当好坚强后盾。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将出台了一些有力的举措,加大支持服务企业的力度。一是要优化政务服务。以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为信贷融资积极开展服务。对于涉及政府举债的融资项目,将实行项目责任制,坚持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并明确了“财政负责借贷,银行负责办理,国资国土负责抵押,政府负责举债,项目负责使用,城市经营收入负责偿还”的程序。二是要实行贷款奖励。今年,县里将制定金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各金融机构拿出了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这个办法考核的重点很明确,就是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和融资举债任务完成情况,并且有明确的时间和进度要求。三是要深入开展金融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学金融、爱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养提高各类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信用意识。五是要加强监督,不断规范市场,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工商行政执法部门,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不规范的保险公司进行整顿;公安、司法部门要坚决打击保险诈骗和挪用保险资金、侵占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犯罪活动,要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为加快保险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引导好广大老百姓,使广大老百姓理性选择,理性消费。

保险行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的“稳定器”和造福人民群众的助推器。近几年来我县保险行业发展较快,机构迅速增多,从原来的2家增加到8家;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遍布城乡;业务快速发展,服务范围拓展到乡村,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但总的来看,粗放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内涵式增长能力较弱、产品结构单一,价格竞争非理性和诚信经营理念不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保险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作为重要目标和公司发展战略举措。人寿保险力争挤入全省县域保险50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可以主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广泛考察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范公司管理。二是要深化营销员诚信建设,健全营销员不良行为记录和惩戒制度,打造企业诚信品牌,建设诚信企业。三是要加强员工培训,引进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建设学习型单位,全面提高员工队伍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问题。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抓好农村业务的拓展,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等惠民政策,严禁“坑农”、“损农”、“害农”事件发生。五是要守法经营,认真按照《保险法》和相关行业政策规定开展业务,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解决不规范竞争、不合规经营、不正当交易等问题。

(三)强化服务,健全机制,为**金融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8篇

二.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可能影响

1.加入WTO,中国保险业的机遇

2.加入WTO,中国保险业的挑战

3.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可能性

4.中国保险业开放面的问题

三.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对策

1.加快培育和完善国内保险市场体系

2.优化内部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

3.优化外部环境,实现公平竞争

4.建立健全保险修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5.保险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业务持继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式;

3.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与宏观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4.保险法律规体系初步形成,为保险市场规范运作奠定了基础;

5.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剧;

6.保险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作用。

二、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可能影响

1、机遇。

首先,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会增加保险资金供应量,进而提高了金融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高级化。其次,外贸保险公司的进入势必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中国民族保险业走上重新构造、重新完善的道路,在市场结构、组织要素、中介系统、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改进,促使和引导中国保险业向高水平运行目标迈进,实现中国保险产业升级;同时,外资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专业技术、管理经验、优质产品及售后服务对中国同行会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启迪作用。再次,开放可使大量保险从业人员获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国民族保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类保险人员之间的竞争和宣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广大国民灌输保险知识和理念,从而提高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并达到促进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目的。最后,为中国保险商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信息上一展身手,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2、挑战。

首先,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保险企业保费利润率的迅速下滑。其次,造成一部分保费外流。从已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些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看,近年来保费收入稳步增长,但1997年前基本未保利信仰偏有账面利润,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留保费比较少,部分保费通过再保险渠道流出境外。支出成本高,因而承保利偏低。尽管1995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中国境地内的保险公司办理”,但实际操作时,难度比较大。目前保险监管部门要求外资保险公司自留保费不低于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费可以由外资历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再次,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资保险公司客观上有着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目前尽管在业务经营范围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分之一,但在开放区域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此外,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厚的条件,会造成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3.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可能性。

(1)中国保险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中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从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都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统计,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保险深度为4%,人均保费一般超过200美元,发达国家如美国为9%,而中国目前的保险深度仅为1.486%,人均保费为1.08美元,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保险业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说明该产业在中国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已经具有了雄厚的竞争和经营手段上开始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首先,从保险公司的实力来看,中保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都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型保险集团公司。据统计,1997年全国的保费收入中,中保集团占69.2%的份额,平安保险公司占到15.8%,太平洋占11.9%,这三家公司在保险业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以中保集团为例,在1996年完成产、寿分业经营的必改组以后,其注册资本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共设有6000个分支机构,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为769亿元。根据标准普尔公司按保费净收入排列的世界最大保险公司年度统计表中,中保集团列第十七位。这说明中国的保险公司已经具有了与外资相抗衡的实力。其次,中国保险业的基本做法逐步按照国际惯例来运行。

3、中国保险业开放面临的问题。

(1)保险市场结构失衡。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不够均衡,存在着社会保险后于商业保险,寿险业务滞后于产险业务,再保险滞后于直接保险,国际业务滞后于国内业务的不均衡发展状况。首先,从中国保险业的总体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要低于中国保险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例如:1994年中国保费收入为630亿元,其中寿险收入占31.5%。又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杂志1996年第4期公布的1994年世界统计资料研究报告表明明,在69个费收入大于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中,人均寿险保费(即寿险密度)320美元,中国的寿险密度仅为2美元,在69个国家中位居第66位。这69个国家的平均寿险深度为2.07%,中国仅为0.2%,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中国保险业的整体水平,甚至还远远落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而外资保险公司要求打开中国市场,首先瞄准了中国的寿险市场,在向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申报材料中大多要求经营寿险业务。因此,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后,必将会对中国民族保险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其次,再保险市场发育不完全。再保险是保险企业分散、控制风险责任,增加承保力量,扩大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保险市场离不开再保险,再保险成本和市场容量也制约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但是,中国保险业仍未建立起真正完善的市场化的再保险体系。因此,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从总量和结构上并不容人乐观。(2)保险费率不够合理。首先,保费的总体水平偏高。其次,保费的厘定和调节机制有着根本的缺陷。目前,中国保险业保费的调整不依市场供求而变化,保费只能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人保公司所规定的统一费率来进行有限的变动,而且,保险费率也不论地区差别,实行全国统一费率。因此,这种费率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不仅没有起到调节市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杠杆作用,而且还促使企业采取给予不合理的佣金、回扣等形式进行不良的市场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

(3)保险基金的运用范围和方式受到种种限制。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只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银行储蓄、金融债券和有限制入市。这种资金投向虽然在一定程序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但是这些投资收益率低,很难保证保险基金的增值,而且还导致其在高速增长的通货膨胀中被动地贬值。而英美保险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司股票、债券、抵押、放款、政府公债、房地产投资等项目,这就保证了基金在高收益投资中得以不断增值。这种不平等的经营条件导致原本就处于优势地位的外资保险公司更加自由,它们可以用吸引广大客户。这种不正当的竞争将会使民族保险业在本国保险市场的竞争中进一步处于劣势。

(4)总准备金的提留不够科学。中国总准备金是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这就使总准备金积累的起点低、速度慢,如果某些年份公司出现了亏损,那么这些年份的提存数就会出现负数。因此,中国现行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加大了中国保险业的经营风险。

(5)保险税率结构严重失衡。保险税率结构可以分为保险主体税率结构和险种税率结构。保险税率结构可以分为保险之一:从叫体上看,中国保险业的税赋水平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行业。在世界各国,一般都有将保险业同其他行业区别对待,采取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扶持其发展,如美国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4%,加拿大税率为15%~30%,并且根据规模不同实行累进税率。但中国的保险业,如人保所得税率高达55%。表现之二:内资保险企业税赋不统一。目前人保缴纳55%的所得税,而太平洋保险公司是33%;在深圳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则享受特区的税收优惠仅为15%。这种不公平的税赋致使各个企业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造成竞争条件的不公平。表现之三“内外资企业税赋不统一。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享受15%的优惠税率,而内资企业要缴纳55%或是33%的所得税(当然少数处于特区的公司享受15%的所得税),这就造成了内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税后留利的巨大差异。险种税率结构是指分险种设置不同的税率,这也是国际保险业的通行做法,这反映了风险不同,风险转嫁成本也不同的客观要求。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杂志1994年第1期的统计,对于火险,荷兰的税率为7%,意大利为17%,最高的法国为30%,而涉外险只有5个国家超过10%。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不但保险的整体税率高于其他国家,而且没有分险种设置税率,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保险税率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削弱中国民族保险业在放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6)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乏力。由于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历史不长,在某种程度上存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人员缺乏的状况,从而导致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时有出现。因为监管乏力,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上违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断发生。三、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对策

1、加快培育和完善国内保险市场体系。

①重视保险机构的建设。一是要优先发展中资保险机构,严格对外资保险机构的审批,这是保护民族保险业的需要;二是要优先发展人寿保险机构。

②建立并规范保险中介人体系。就目前来说,中国保险中介人市场将以保险人为主,保险经纪人为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现状 趋势;反洗钱;合规管理

金融保险业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行业。经济发展到现今我们可以将金融保险业进一步细化为以银行业、保险行业及证券行业。所谓的其它金融业与保险业的融合即指保险业在为财物与大众民生提供保险的过程中,逐渐向其它金融服务业渗透转型,银行、证券与保险的严格分业经营界限慢慢被打破,银行、证券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和融合。这种融合成了世界保险业发展的方面,而我国也顺流而行正式加入WTO,我国的保险业也会最终走向与其它金融业融合的道路。

一、我国金融保险业的现状

我国金融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过程中实现了从不成熟逐步成熟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保险业步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时代。国务院及党中央一直未放松对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保险业落实并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并顺应其领导,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目前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中,一般年保费收入约占本国当年GDP的8-10%左右,但是我国目前年保费收入仅大概占我国GDP的2%左右,综合来说依照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规律,正常国家保费收入应占当年GDP的3-5%。虽然对照我国保险业初期的人均10元人民币保费,我国目前的人均保费约为100元人民币,可以说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世界排名仍只占80名左右,此外,距西方发达国家的2000美元也有巨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经济也不够发达,也说明了在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居民的投资意识以及保险意识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的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够均衡

纵观我国保险公司的分部可知,目前我国总部设在北京及沿海城市的中外保险公司就有30家左右,虽然各地普遍设立了分支机构,但不难看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人口密集地相对集中,这种现象导致了保险市场的不均衡性发育。不均衡分布现象对我国金融保险的长期发展有不利影响。其中,大陆保险公司中外合资公司与外资公司的分布不均衡现象尤其明显。

(三)我国的保险监管有待加强且需多关注再保险市场

近年来由于我国重点关注直接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却受到了忽略,以至于我国的保险人承担风险没有被处理妥善,再保险行为的不规范,同业间的信任不够,分保计划的不当安排,以及外币保险业务也过多的依赖于国外的再保险市场。除此以外,我国也没有足够重视保险监管,我国金融保险业的成长速度与与我国的监管力度和保险监管机构建设之间不能同步。我国目前还处于被动监管的状态,同时在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方面监管工作存在不足。影响保险业稳定的再保险安排、资产负债质量、偿付能力等重要方面监管的力度远远不够,再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也缺乏完善、严密的整套体系。

(四)保险资金的运用呈现了多元化并且资金运作的效率逐步提高

过去承保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主要依靠,资金的运用渠道多局限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等方面。近些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已经渐渐拓宽,涉及了金融债、银行存款、基金、国债、公司股权、企业债、股票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以2012年为例分析,6月末我国保险公司运用的资金余额约5.3万亿元,比该年初上升了12.6%,当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13.2%,而债券约占45.8%,银行存款约占33.5%。1至6月份资金运用收益达到了1031.1亿元左右,同时平均收益率约2.1%,总体上实现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要求。[1]

(五)我国保险业务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保险市场还是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但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相继引进且成立了一批保险公司,以致保险公司的数量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独家经营增加为目前的约150家,中国的保险市场也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组织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在财产险业务中,产品结构上在车险业务增加速度明显减慢的情况下,非车险却继续保持了均衡较快的发展形式,其占财产险业务的比例增加了1.8%。在人身险业务中,受政策导向变化以及结构调整的影响,投连险和万能险业务所占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10.7%减少到0.8%。业务结构方面的积极变化显示出了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成熟。

(六)我国保险业务对外开放成果显著且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自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时代。现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以及世界上主要的跨国金融保险集团都已进入我国市场。中国保监会按照WTO有关规则,改进且加强了保险监管工作,增加了监管的公开性、透明度,提升监管的效率,为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制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坚持“安全可控、和谐发展、以我为主、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原则的基础上,我国保险业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维护对外开放的安全。开放过程中,保监会不断加强和全球其他地区与国家保险监管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到国际保险业务中,其国际地位实现了明显的提升。

二、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来看,估计在未来10年内,中国的金融保险业将出现下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业务专业化

与国际上的专业化保险公司比较,就经营业务的专业化水平而言,中国保险专业化的经营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但西方国家在寿险与产险领域均有专门的公司,例如专营农业险的公司、专营车险公司、专营健康险的公司、专营火灾险的公司等。随着逐步深化的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农业保险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质的保险业务会从商业保险公司中被分离出来,改为国家成立政策性的专业保险公司,此外,未来几年将会设立专营诸如车险或火险业务的专业保险公司。

(二)保险市场体系化

由保险市场架构体系来看,再保险市场较小,原保险市场大;虽市场发展快,但保险中介混乱,法规与监督发展慢,违规情况严重,官方管制、权力运作导致各保险主体不平等的市场地位。《保险法》的实施颁布及保监会的设立使得我国保险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步伐得以加快,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法规健全等特征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逐步成立。

(三)市场竞争有序化

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市场的严重无序化竞争,既混乱了保险市场秩序又损害了消费者与保险人的利益。1997年以后,人行由整顿人为切点调整了机车险退费、航意险、手续费等,集中整顿保险市场制止了一些违规行为。我国保监会设立后加大了对违规行为与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加大了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且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思路可概括为:加强保险业自我约束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保险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保险运行机制、保险机构体系、保险法规等,防范并化解经营风险,逐步强化保险监管。

(四)保险制度创新化

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保险制度还比较落后,保险创新还有待发展,可以说努力进行保险创新顺应了世界潮流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保险业发展与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现今中国保险创新主要内容有:营销方式、用工制度、业务管理、产品开发、激励机制、电子技术、服务内容、组织机构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以上各个创新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进步,使得国内保险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

(五)保险产品品格化

中国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保险愈加被广泛熟知,居民及企业保险意识逐步提高的同时,它们保险选择的意识得到了提升,投保需求展现出专门化与多样化的趋势。他们依据自身需要与利益做出慎重选择。品格化是指在逐步成熟的市场中,产品要靠品牌+服务+价格来占领市场。保险产品品格化却涵盖了储蓄功能、投资功能、利益保障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它的服务水平及价格水平为其中最重要的。得以预测,特色服务+合理价格+名牌产品会成为将来保险市场竞争的主打。

(六)经营管理集约化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内地保险公司也已意识到抢占市场、只重视扩大规模的原市场缺陷,故开始纷纷走向内涵式集约化的效益型道路,以此寻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通过强化成本管理、经营风险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创新与资金管理达到集约化管理经营。其次,基于我国保险资金使用政策日趋宽松、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应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投资方式将累积的巨额准备金投资债券、房产及各种股票,实现提高保险效益及投资多元化的目的。

(七)从业人员专业化

目前国内外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人才培养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培养适应本国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赔师、核保师、精算师等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参与世界保险市场竞争、熟知国际保险惯例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且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三、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反洗钱问题

由于保险业投资产品多样化、高频大额现金流动、保险公司盲目扩张且监管部门缺少反洗钱监管经验, 金融保险业便利了洗钱行为,使得其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重要通道。因此保险机构是反洗钱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反洗钱的领先地位,故保险业的反洗钱对策重要且必不可少。保险业反洗钱的相关对策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并成立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反洗钱监测系统,提升反洗钱监测水平;达成保险系统信息化并设立反洗钱预警指标体;重视反洗钱宣传与培训;增加各环节反洗钱管控能力等。[2]总体来说,金融保险也反洗钱工作道路艰巨,我国应给与足够重视,全面深入的开展反洗钱工作,打击遏制保险市场洗钱犯罪行为,努力实现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四、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合规经营管理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大后,我国金融保险业显现了多方面变化。例如业务范围的开拓,就业人员、公司数量大量增加,保险收费迅速增长。我国保险业在这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其人员素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不断展现,行政体罚及保险诉讼、投诉案件数目不断增长,提醒我们保险业较大的潜在风险。所以,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及监管的重大性、必要性日益凸显。

(一)合规管理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保险公司合规管理的必要性:依法合规管理是金融保险公司的义务;依法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最基础要求;合规管理也是各金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需求。总之,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健康运转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金融保险公司才可实现健康发展及永续经营。目前监管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保险市场存在着业务造假、销售误导、财务数据不够明确等各种问题,给客户、公司及国家都造成了损失,因此保险业合规管理还有待推广及完善。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来提升合规管理理念认识,相关部门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的同时保险公司内部也要做到切实有效落实工作。[3]

(二)合规管理的重要意义

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对金融保险市场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长期强化合规管理,公司能健康发展,从业人员素质也得到提高,公司制度也得以贯彻。在这条道路上,提高员工合规意识,贯彻诚实守信的合规管理价值观,推动自觉的合规管理经营,带动内控的有效实施,将带来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同时实现良好的公司与员工生存环境,达到员工和公司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钱鑫,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06-27

[2]张琼,保险公司反洗钱管控浅析[J]. 河北金融, 2011年3期

金融保险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扣除限额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保险业的迅猛发展,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渐提高,金融保险业证券化率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工、农、中、建、兴业、民生、招商、华夏等银行、中国人寿、平安、人保、新华等保险公司等一系列的金融保险大企业已相继在各交易所上市。据沪深交易所统计:截止2012年12月31日,已上市金融保险业的市值已经占沪深交易所总市值的30%以上,其利润更是达到了沪深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的40%,从已披露的业绩快报来看,2012年其利润达到沪深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的60%以上,众多中小企业成为金融保险企业的“打工仔”。国家对金融保险业的监管和监控力度也越来越大,证监会和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了针对金融保险业的一些监管措施,许多金融保险企业是税务稽查的重点,金融保险业的涉税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所得税,更应该引起企业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关注。

下面笔者结合新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对金融保险业存在的所得税及汇算清缴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收入方面的问题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目前个别金融保险企业收取的工本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企业将收取的保单工本费等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不记收入,不作纳税调整。

2、固定资产盘盈收入不入账,未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3、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未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4、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未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5、金融机构行国债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未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二、投资收益的问题

1、权益法下,会计与税法确认投资收益的时间不一致,《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投资收益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被投资企业做出利润分配决策时,会计上在权益法核算时是随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而变化,纳税申报时应纳税所得额要进行调整。

2、对于免税的投资收益,要做纳税调减,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即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但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短于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3、不符合免税条件的投资收益不得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例如债权投资收益和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短于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收益。

金融保险企业投资收益较多,一定要根据投资收益的种类进行纳税调整,对免税的投资收益,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不能免税的投资收益,不得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三、工资、薪金及几项费用扣除的问题

1、《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1月4日以国税函[(2009)3]号下发《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对合理的工资、薪金进行明确,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2、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企业按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计提的未发放的绩效工资、年薪等,符合国税函[(2009)3]条件的,企业在汇算清缴期限内完成发放的,可认定为纳税年度实际发生,在上述工资薪金支出所属纳税年度可以税前扣除,如果未完成发放则应在实际发放年度扣除。

3、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4、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5、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在限额内结转扣除。

6、税前不得扣除的工资薪金不得作为计算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税前扣除标准的基数。

7、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8、依照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其他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金融保险企业相关人员应该筹划好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有扣除限额的,达到限额后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求不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四、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问题

1、业务招待费必须真实、合理、合法。

2、按孰小原则扣除――发生额的60%与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中较小的一方扣除。

3、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

业务招待费是一定需要纳税调整的,肯定是要纳税调增的,按发生额与允许扣除金额的差进行调增,这要引起企业财务人员重视。

五、佣金和手续费的扣除问题

1、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规定限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9号)规定: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含本数,下同)计算限额。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计算限额。其他企业: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不含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人和代表人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

2、企业向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支付的佣金和手续费,必须转账支付。向个人支付的,可以以现金方式,但需要有合法的凭证。

3、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发行溢价中扣除)不得在税前扣除。

4、企业应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资产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应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分期扣除,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5、企业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直接冲减服务协议或合同金额,并如实入账。

六、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问题

1、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限额内结转扣除。

2、计算扣除的基数:销售(营业)收入-同计算业务招待费限额的基数。

3、广告是通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4、属于会计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因为超出当年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限额结转扣除,所以可能出现纳税调增,也可能出现纳税调减。

七、公益性捐赠的扣除问题

1、注意公益性捐赠的范围――不符合规定的捐赠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

2、纳税人向受赠人的直接捐赠不能在税前扣除。

3、超过标准的捐赠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标准为年度会计利润总额12% 。

八、贷款损失的扣除问题

1、财税[2009]64号规定: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计算公式如下: 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 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金融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如为负数,应当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不得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在税前扣除的情形:

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贷款、国债投资、应收股利、上交央行准备金、以及金融企业剥离的债权和股权、应收财政贴息、央行款项等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不得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在税前扣除。

3、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按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九、保险保障基金准备金的扣除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45号)文件(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执行)的规定:

1、保险公司按下列规定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准予据实税前扣除:

非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有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8%,无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15%。无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15%。

非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有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8%,无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2、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6%的。

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1%的。

3、保险公司按规定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准予在税前扣除。

十、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1、统一计算:是指企业总机构统一计算包括企业所属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在内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2、分级管理:是指总机构、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都有对当地机构进行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责任,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别接受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

3、就地预缴:总机构和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分月或分季分别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 二级分支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均由二级分支机构集中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

4、汇总清算:是指在年度终了后,总机构负责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年度汇算清缴,统一计算企业的年度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总机构、分支机构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后,多退少补税款。

5、财政调库:是指财政部定期将缴入中央国库的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按照核定的系数调整至地方金库。

6、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50%在各分支机构间分摊预缴,50%由总机构预缴。总机构预缴的部分,其中25%就地入库,25%预缴入中央国库,按照财预〔2008〕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上一篇:高中思想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校法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