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1 18:06:59

财务制度报告

财务制度报告篇1

领导用的时候,也是在年终的职工大会上、总结会上用上几个。反映了什么,背后有什么问题?“哼哼,别怪我,我不懂财务,不知道”一句话就搪塞过去了。真正的财务分析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用最简短的东西,告诉公司决策层你所知道和你要告知的情报,要决策层在未来做出反应,而非会计报表,反映过去的事实(有些还是歪曲的事实),而要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体现未来的管理决策。财务分析是为了促进集团企业及下属各控股产业子集团围绕经营目标,挖掘现有潜力,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财务分析的个性化相当强,包括不同的领导个性和知识结构,要求的报告各不相同。本文从一个相对普及的报告模式来说,适用集团企业以及所属各控股产业子集团。

一、编制的时间要求

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各产业子集团财务部门应于年度终了、季度终了、月度终了,按照集团企业财务中心统一部署编制年、季、月财务会计报表,收集其他部门提供的分析资料,将各项分析指标进行对比,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加强管理的建议。各产业子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应按规定时间报送,季度财务分析报告于季末次月十五天内报送集团企业财务中心,年度财务分析报告于年后二十天内报送。

二、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财务分析报告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统一采用对比分析法,如与计划、与上年同期实际比,系统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财务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的原则,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三、财务分析报告运用

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为公司领导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是各公司内部报表,属于公司内部财务信息,只能由公司高层领导全面把握。

产业子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原则上只由产业子集团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总经理及集团企业财务中心经理、审计部经理、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查询并掌握。若产业子集团职能部门有查询财务分析报告信息的需求,应由产业子集团总经理审批。

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财务分析例会重要的书面材料,各产业子集团必须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例会,每季一次,于季末次月中旬召开。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各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以财务部门为主分析,其他有关部门补充。发言人应对有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和关键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集团企业财务中心根据下属产业子集团报来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于十日内完成汇总整理,并由总经理主持召开集团企业的财务分析会,对各产业子集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形成会议纪要下发执行。半年和年度财务分析应向集团企业董事会汇报。

四、行业分析的条框举例

·行业发展状况·客户的状况

·供应商状况

·竞争者状况

·潜在的市场进入者

·替代品的威胁

·机会与威胁

·公司财务对竞争策略和主要措施支持的分析

五、财务分析的条框举例

基本分析框架采用传统杜邦分析法,如果财务人员成熟,可以采用改进的杜邦分析法,将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分开。

·资本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分析 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比率的历史比较和与竞争对手的比较:销售成本(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收、利润相对上期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对变化原因做出分析说明,并提出改进建议。

·资产周转率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率

六、各个部门财务分析建议

·对市场部门的建议

·对生产部门的建议

·对技术开发部门的建议

七、财务预测

·销售量与销售额预测

·销售成本预测

·销售利润率预测

财务制度报告篇2

新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从报告期间和分部报告两个方面对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发展和改进。

首先,新制度更加重视报告的及时性,提出了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中期财务报告通常指以短于一年期间(如半年、一季、一月或更短)为基础所编制的财务报告,其优点在于能使使用者了解并评价被投资对象前期的经营成果,并能根据已发生的经营情况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合理预期,从而降低未来不确定的风险。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年度报告而言,中期财务报告更具有及时性、相关性。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中期会计报告的确立也满足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披露及时性要求。

其次,新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分部报告要求。所谓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告。通过编制分部报告,企业集团管理当局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以制定整个集团和全面发展规划。同时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关企业集团和信息,对企业进行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可见分部报告的提出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较之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这可谓一大进步。

二、新企业会计制度下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不足

新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我国财务报告体系行到了一定的改进,但应当看到新制度还不能解决现阶段财务报告发展所存在的所有问题,我国财务报告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1.缺乏充分提示。所谓充分提示是指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换言之,若某项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将引起用户对财务报告的误解或误导决策。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财务报告需要披露的信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表内项目”,许多“表外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本都应当予以重视。同时财务报告使用者还需要更多的关联方信息,而这恰恰又是当前财务报告还有待改进的方面。

2、财务报告模式受到标准化的禁锢。现行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使用者的是相同的报告,即财务报告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这样做虽然确保了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原则,却丧失了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影响了财务报告的普及率,而标准化的模式也很难全面地表达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

3、缺乏超前性。财务报告是反映过去一个年度内企业的经营业绩,这固然可以作为信息使用者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但作为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的财务报告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未来前景的预测。笔者认为“立足过去,放眼未来”是一份优秀财务报告应该具备的要素,而目前的财务报告只是完成了前一半的功能,其后一半的功能还有待我们去发展。

4、财务报告难以与社会融合。我们遵循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每个企业在完成一定的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负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这就造成个别企业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难以和整个社会相互融合。笔者认为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一分子,企业理应通过财务报告来反映自己在改善能源利用状况、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行为,这样财务报告才可以真正做到融社会性和经济性于一体。

三、对完善和发展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思考

财务制度报告篇3

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意见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xx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意见,提交给与会代表,供大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一、认真执行新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自从上市以来,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20xx年,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我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没有重大影响。财政部新制定或修订的准则以及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与中国石油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为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会字[1998]14号)进行了修订。从20xx年7月1日起实施。与原准则相比,新修订的准则改变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与股利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准则将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股利,视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作为流动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股利”项目;新修订的准则对该事项不再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股票股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股利处理方法的改变对我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新修订准则,中国准则下对股利的处理方法与国际准则下的处理方法基本一致,减少了报表转换调整事项,但仍存在的细微差异是,中国准则下需要将该类股利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下单独进行列示,国际准则下只是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二)财政部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财政部针对《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于20xx年10月9日和20xx年3月17日下发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一)》(财会[20xx]18号)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xx]10号)文件,做出了明确解答,在我们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需要关注的是:1、因更新改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原则地区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将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核算经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原价。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已转入在建工程,不计提折旧,待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应严格区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固定资产大修理的界限,分别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并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二是各地区公司不要随意改变经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这在去年的决算会上已经明确。2、无形资产摊销日期的确定原则以及价值摊销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处置无形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的起始和停止日期为:当月增加的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当月不再摊销。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一规定与固定资产开始、停止计提折旧的时间点不同;二是购置的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专利产品等,必须在取得时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规定年限摊销,而不是投入使用时再摊销。自用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出租的无形资产(即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摊销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支出。3、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以外,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这一规定并不意味着地区公司对与存续企业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可以不计提坏账准备。地区公司与存续企业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与应收其他企业的应收款项一样,应在充分协商并兼顾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在期末时分析其可收回性,并按照个别确认法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按照股份公司规定的程序确认、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4、股权转让收益的时间确认地区公司转让股权收益的确认,应采用与转让其他资产相一致的原则,即以被转让股权的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并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地区公司为标志。在会计实务中,只有当保护相关各方权益的所有条件均能满足时,才能确认股权转让收益。这些条件包括:出售协议已获股份公司有关部门批准通过;与购买方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已取得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地区公司已不能再从所持的股权中获得利益和承担风险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有关股权转让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则股权转让收益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时才能确认。因此,地区公司对外投资、股权转让事宜应严格按照股份公司有关规定处理。5、地区公司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 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地区公司按照股份公司有关规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应按非货币易的原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分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借方差额,与原规定相同,即按规定的期限摊销,减少当期投资收益;(2)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贷方差额,要求直接将全部差额一次性记入资本公积,即直接增加权益,不再确认投资收益。请大家注意,新规定与原规定完全不同,原规定是通过分期摊销增加当期投资收益处理。地区公司以现金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比照上述原则处理。请涉及到此业务的地区公司予以重视。地区公司对外投资已按原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不再做追溯调整,对其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摊销完毕为止;本规定之后,地区公司新发生的对外投资,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6、违约补偿收入确认时间地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收有关方面的违约补偿收入,应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收入的定义,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地区公司并能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为其他应收款和营业外收入。在会计实务中,违约补偿收入应在得到违约方的确认或认可,并且有足够证据表明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地区公司,且能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在没有取得违约方的认可,也没有取得相关证据之前,不得确认为一项资产,也不得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7、外购软件的核算地区公司对于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单独计价的软件和单独购买的软件,均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除上述规定外,解答中还涉及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和结转、关联交易、合并报表、承诺事项等的处理规定,根据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体系,该解答属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一部分,请各地区公司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三)财政部和股份公司对对外捐赠的有关规定20xx年3月19日,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xx]95号),对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涉及到对外捐赠的定义和途径、原则和要求、类型和对象、范围、内部管理程序、财务处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自20xx年5月1日起执行。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财政部的规定,股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转发的通知》(石油财字[20xx]114号),对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对外捐赠的程序、纳税要求等做出了具体要求,请各地区公司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四)财政部将出台的准则和国际准则的发展变化除上述内容外,近两年来,财政部先后颁布了《每股收益》、《分部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列报》、《终止经营》、《政府补助和政府援助》等五个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将在适当时间实施。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于近期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xx》合订本,从20xx年起,“国际会计准则(IAS)”改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主要变化有:新了《解释公告第32号—无形资产:网站成本》,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以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取代原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了第一个冠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初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上,会计准则的协同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IAS(IFRS)与GAAP(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是国际上两套最具有影响力的会计准则,20xx年10月29日,这两套准则的制定机构IA和F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承诺在20xx年前共同制定“适用于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的高质量、可比的会计准则”。从现在看来,两者协同的基础是IA的原则导向。这标志着会计准则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使全球资本市场适用相同的会计准则成为可能。应该说,这个统一的会计准则将成为真正的国际准则,成为国际财会人员共同的语言。众所周知,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导致不同的利益结果,会计准则也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好会计准则、运用好会计准则,为公司价值最大化服务。二、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会计政策除上述新准则和相关规定对我公司会计政策有一定的影响外,今年我公司会计政策总体上遵照一贯性原则。有变化的和需要大家注意的有:1、预提费用为了规范预提费用的核算,总部下发了《关于下发“预提费用核算办法”的通知》(油财字[20xx]216号)文件,对预提费用的核算范围、要求和监督检查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不允许采用待摊和预提的方式。对于跨期进行的大修理,从报告月开始,在大修理期间内,于每月月末,根据预算及工程主管部门确认的修理工作量,确认、计量修理费用,计入预提费用科目,进入相应成本费用;大修理结束,及时结算,并进行抵冲;对固定资产一般性维护修理,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月损益。”地区公司财务部门应对已发生的修理项目及时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月末,当修理工作没有结束,或修理工作已完成,但尚没有进行费用结算的,财务部门应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或工程部门联系,取得修理发生的工作量清单,并根据全年的修理计划或合同金额,计算应计提的修理费用(暂估)。修理费用依据财产的使用部门,确定列支渠道。各地区公司应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好预提费用的核算工作,不得出现无合理确认、计量依据,随意预提成本、费用的现象。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纳税原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的,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若地区公司发生的大修费用已经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20%,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一次扣除。2、减值准备与资产核销为了规范会计核算,更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减值准备的有关规定,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总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油财字[20xx]442号)文件,对股份公司减值准备的提取原则、内容和有关工作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各地区公司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做好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工作,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各地区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一定要充分、合理,既不能提取秘密准备,一次性多提、滥提减值准备,为日后利润埋下伏笔;也不能在资产确实发生减值的情况下,不提、少提减值准备,以达到实现利润和考核的目的;更不能对与已无实物形态的资产通过采用计提减值的方式来规避资产管理责任,这些做法都是滥用会计政策,恶意造假行为。在实务中,地区公司应参照“现金产出单元”的概念来确认、计量固定资产,如加油站的减值准备。资产非正常报废、减值准备的提取核销,未经总部审批,不得自行处置。3、资产重估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规定和美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的要求,需要对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性解释,股份公司决定对13家炼化地区公司的生产装置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xx年6月30日。评估对象为列入资产分类表第四大类的全部炼油装置和化工装置。对于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第37和38段对重估价的规定,对于股份公司成立后新建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直接增加股东权益,评估减值计入当期损益。对于1999年6.30已经评估(原估)的资产,分4种情况进行处理:(1)原估增值的,重估也增值的,计入股东权益;(2)原估增值的,重估减值的,先冲减原估增值计入股东权益的部分,如有余额再计入当期损益;(3)原估减值的,重估也减值的,计入当期损益;(4)原估减值的,重估增值的,先将原估减值计入损益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收益,如有余额再计入权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这次重估资产采取重置成本法,因此,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第4条第2款的规定,各地区公司还必须再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的规定,来确认上述全部炼油装置和化工装置是否可能已经减值,即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来确认。根据现行中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持续经营过程中进行的资产评估结果无须进行会计处理。但在中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下,同样需要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的方法实质上与中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规定一致。因此无论是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还是在中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下,此次评估结果只能作为确认资产减值的参考因素,但绝不能直接用来确认资产减值,这一点希望大家务必高度重视。13家炼化地区公司资产评估后,中国准则和国际准则的折旧将出现较大差异,地区公司必须建立两套资产系统来计算折旧,以确保两个准则下折旧数额的准确性。4、固定资产对于使用安保基金、技术开发费购建的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明确如下:按照股份公司20xx年度决算工作会议的精神,使用返还的安保基金、技术开发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一次性计提累计折旧,对于这类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如果这部分资金返还用于某些项目建设并发生项目在建的情况时,仍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将来该项在建工程转资时,同时仍应按照其中使用返还的安保基金、技术开发费的金额,一次性计提累计折旧。5、合并报表按照股份公司合并报表会计政策规定,直接或间接拥有超过50权益性资本,或可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今年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中油和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但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编制合并报表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抵销内部未实现利润,规范运作,并保持一贯性,不得随意调整合并口径,并按20xx年决算的要求上报母公司报表。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对于资产归属于集团公司、由股份公司代管的庆阳石化、宁夏大元等炼化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从今年起,先由股份公司按规定程序审核后再转报集团公司。6、坏账核销地区公司应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债务重组和坏账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石油财字[20xx]29号)的有关规定,作好坏账核销工作。对于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下,形成时间在1999年以前,有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且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的欠款,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各地区公司可视坏账做核销处理,但应同时报股份公司清欠办备案。7、工资提取及福利费支出各地区公司在提取工资总额时,不得出现计划外提取现象发生,并合理控制进度,避免同期对比波动异常。对国际准则下的外雇工所发生的劳务费应列入到损益表的员工工资及福利费支出项目。不能将应列入福利费的支出在成本费用核算,并且福利费支出不得出现赤字。8、干井核销及费用化在干井核销及费用化处理问题上,要求各油田公司按季度进行单井分析,也可根据历史资料确认一个成功率,根据这个成功率将本期探井支出及时予以资本化和费用化。三、科学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1、重视确认、计量工作国际惯例中的会计是一个包括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系统。长期以来我们财务人员一直比较重视“记录”和“报告”这二个环节,而对确认和计量工作重视不够,使会计人员对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缺乏了解。这是我们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对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1998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20xx年的《企业会计制度》,特别是若干会计准则,包括了会计的计量、确认等过去认为是财务制度规定的内容。股份公司成立以后,我们一直强调财务管理的职能应当从核算向管理分析、决策支持转变,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这大大加强了会计的确认、计量工作,完全符合新制度新准则的要求。几年来,我们的计量、确认工作有所加强,但仍需提高。个别地区公司日常对当期资产、负债和损益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事项确认、计量、核算不及时,而主要集中在年底进行处理,如油气开发支出、探井等未严格按照实际工程进度确认已发生的支出,造成资产不实、成本变动异常,各月度损益波动不合理。各地区公司对会计事项应及时进行确认和计量。2、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规范其它应收款科目核算各地区公司应加快结算进度,控制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增长。其它应收款科目核算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它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地区公司支付的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以及已不符合预付款性质而按规定转入的预付账款等。要严格区分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核算范围,属于预付账款核算的工程款、材料款等不应列入其他应收款。3、及时签认内部购销及往来账款各地区公司必须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产品劳务购销及往来核对管理办法的通知》([20xx]179号)文件精神及决算会议要求,在认真做好内部购销及往来对账签认工作的基础上,真实、准确、完整的填报内部购销及往来报表。板块间的产品互供价格,没有总部的批文,不能人为地调整。购销及往来双方应密切配合,认真核对购销产品所属板块及数量、金额,严禁串板块填报。各单位应在确保金额无误的同时,严格核对购销产品数量,避免因数量差异导致价格异常波动,对于价格明显偏离市场价的,应说明原因。为保证账表一致,双方要负责任地签认。同时,各单位要将经双方单位签认的《股份公司内部单位购销签认单》和《股份公司内部单位往来签认单》整理留存,以备查证。同时,各地区公司要按规定认真做好包括与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往来款项的核对工作。4、存货管理和成本结转方法应保持一致各地区公司应全面进行存货清查,及时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金额较大的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存货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产成品存货数量、金额必须与计划部门核对,出现差额应说明原因,要求产、购、销、存平衡。半成品的价格确认必须要符合一贯性原则,不得随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存货成本结转方法,我们发现个别地区公司在完成预算指标的情况下,为减轻下年度的生产经营压力,随意改变存货成本结转方法,多结转存货成本记入当期损益,造成存货金额不实,利润虚减。如果根据客观情况,确需调整存货成本结转方法的,必须报经总部批准。5、及时办理在建工程转资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还未进行竣工决算的资产,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核算。各地区公司要加强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办理转资手续。转资前,要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清理,规范使用有关会计科目,特别是在建工程用料是否及时入账,炼化地区公司在建工程用料进项税转出问题等要及早清理,以提高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同时,地区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变价处理手续,并及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合。6、规范销售公司批发零售业务核算为规范炼油销售业务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股份公司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批发零售业务核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石油财字[20xx]217号),要求对炼油销售业务类型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实行分开核算,分别填报损益及成本费用类报表,完成账务系统与报表系统的一体化。7、规范成本、费用核算各地区公司应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关于下发“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油财字[20xx]第407号)规定进行成本核算,不得根据预算预提、摊销各项成本费用;成本、费用要在发生时及时确认,不得提前、推迟或随意调整各项支出的核算项目;必须严格划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的界限,不得随意改变列支渠道;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应采用预提、待摊的方法,由开工期间的生产成本负担,不得计入停工损失,也不得计入当月生产成本后转入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8、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核算对于关联交易的核算,除去年决算规定的以外,今年强调:对同一存续企业的往来挂账,必须认真签认,不得应收应付同时挂账。各地区公司关联交易应抓紧结算,尽可能降低预提费用余额,预提费用的计提和待摊费用的摊销应按有关规定执行。要根据业务性质分明细项目核算关联交易,不得一笔计入管理费用“其他”项。根据各月度财务报表审核、普华现场审计和审计部门的经验,部分地区公司由于关联交易签订滞后等原因,造成关联交易等核算时出现按预算、计划或历史经验计量入账的不规范现象。希望各地区公司加强与存续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快协议的签订进度,避免因协议签订滞后而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9、进一步作好税收核算工作随着《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股份公司业务的持续重组整合,会计与税收的适当分离已经不可避免。希望各地区公司树立良好的税收筹划意识,加强税收政策学习和理解,对当期需要取得税务部门批复的资产报废事项及时汇报、沟通,进一步提高纳税工作特别是所得税清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结合实际情况,本年决算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做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核算的差异调整各地区公司要按照去年决算会的要求,做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处理和备查账簿的设置工作,确保规范纳税并维护公司的利益。(2)需要当地税务部门予以确认的重要支出项目(3)按规定及时做好返还税款的核算(4)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列支各地区公司涉及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如属于因偷税而按规定应补交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视同重大会计差错,上报总部专项处理。对于因偷税而支付的罚款,应计入支付当期的营业外支出,不得追溯调整前期损益。对于其他原因补缴以前年度的税款,根据重要性的核算原则,在本期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10、真实、准确反映清欠工作成果近几年来,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清欠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各地区公司的重视,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1)严禁为了完成清欠指标而采取少计或不计销售收入的行为,以及随意调整账龄行为。对于往来核算科目,应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报表中分析填列,严禁将应收(或应付)账款科目余额和预收(或预付)账款科目余额直接相加后填列在一个报表项目中。(2)各地区公司应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清欠费用管理的通知》(石油财字[20xx]112号)中规定的依据和标准计提清欠费用,设立专门明细科目核算清欠费用,允许各地区公司清欠费用年末暂时保留余额。计提的清欠费用一定要用于奖励清欠有功人员,不得用于普遍发放奖金。(3)债务重组收回的实物资产应及时入账,以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4)已核销坏账应做到账销案存,并纳入年度清理计划,继续催收欠款,并按石油财字[20xx]112号的规定计提清欠费用。四、及时准确编报财务会计报告1、财务会计报告填报要求各地区公司以股份公司财务部的决算批复数作为期初数。20xx年发生业务重组的地区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留在原单位,新分离出来的单位不填列期初数,划入作为本年增加,划出作为本年减少,期末数填列各自的实际金额;损益表分别填列各自的本期发生数,上年同期数留在原单位。这里要特别强调,各地区公司要重视国际准则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国际准则下的有关费用明细项目必须和中国准则下的金额保持一致。虽然历年决算会都强调这个问题,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各地区公司往往只是注重中国准则的会计核算和编制,对于中国准则转换到国际准则的会计核算上重视不够,出现的问题较多,给信息披露和分析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希望引起各地区公司的高度重视。2、财务会计报告上报时间要求股份公司上市后,各方面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20xx年和20xx年度决算,我们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分别比上年决算提前10天完成决算,满足了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按照管理层的要求,比20xx年度再提前10天完成决算。各地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上报审核和汇报时间将另行通知。3、财务会计报告分析要求去年决算会议上,我们强调过财务分析的要求,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还需要进一步强调。财务会计报告分析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公司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分析数据要有理有据,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文字简明扼要,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力和不足,深入贯彻“两个延伸”的指导思想,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20xx年度决算时,财务部将“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统一下发执行,但个别地区公司仍沿袭以前的传统模式。今年,结合以前年度的经验,本次决算会后财务部将下发“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写要求。请各地区公司严格按照下发的格式、内容编报。4、地区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要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负责根据《会计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按照股份公司的要求,从20xx年度决算起,包括今年的中期(6.30)决算,我们都要求地区公司的总经理(CEO)和总会计师(CFO)要在《声明书》上签字,对本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地区公司的总经理、总会计师是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出现问题要承担首要责任。从已经要求的两次看,绝大多数地区公司的领导都及时签字上报,但也有个别地区公司的领导没有及时签字上报,当然这里面有人员配备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是执行中的问题。请各位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这不是一个形式问题,在《声明书》上签字,目的在于强化地区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责任意识,这也是对各位领导负责。五、积极配合年终审计1、会计资料的准备要求20xx年年终审计初步定于20xx年1月8日开始,希望各地区公司务必在此之前,准备好各种会计资料,并编制完成合并报表和明细表以及母公司报表和明细表。2、内部对账要求各地区公司与股份公司总部的7对内部往来科目年底对账工作要求如下:各地区公司在收到总部下发的12月份对账单后,要认真核对,如有差异应立即通知总部财务人员;在核对一致之后,如果因利润变动或其它原因,变更了内部科目,应立即将记账凭证传真至总部,并通过电话说明和确认,以确保总部及时调整。财务部相关处室将密切配合地区公司作好内部对账工作。3、会计报表的变更要求股份公司规定,对于现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无论金额大小,在与中介机构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地区公司都应予以规范调整。对于审计过程中会计报表变更的要求,与去年决算会的规定一样,对已经审计的数字不得随意改动,如果确实存在重大错误需要修改,必须经普华审计人员认可。修改的方式应限于针对个别数字,由会计处在原来该地区公司上报报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尽量避免采取重新上报整套报表的方式。各地区公司要充分认识到按时上报报表的严肃性,严格按规定时间上报,并尽量杜绝报表上报后的修改。4、重点审计的有关事项与往年要求一样,一是内部购销及往来。要求核实业务板块、产品数量单位,准确填报产品数量;二是销售收入和销售价格的确认;三是成本、费用核算;四是资产管理。全面进行存货清查,及时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五是往来款项核对。重点审计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应付账款和其它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及是否存在投资挂往来等问题;六是税费上缴。5、年终封账时间关于年终封账时间,考虑到实施集中核算后,地区公司为编报下一年度1、2月份快报而重新建账核算的难度较大,经研究决定,各地区公司在财务报告通过总部审核后,即可根据业经审核后的财务数据封账年结,不需要等总部批复文件下发后才正式封账。六、加强财务报告控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报告控制属于内部控制,按照国际通行看法,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达到营运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见财务报告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目的在于保证报告的可靠性,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我主要谈一谈财务报告控制。这里的财务报告不仅包括公司对外报告,也包括公司内部报告。对外报告主要有按照《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内会计制度、准则和国际准则等要求编制的报告,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再赘述。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求准确公允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所有的收支活动、资产处置要有合理的授权。对财务报告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妥善保管,在规定期限内任何人不得随意篡改或销毁。股份公司上市地之一的美国也很重视财务报告控制。20xx年美国在相继出现财务造假、误导投资者的丑闻之后,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明确了公司CEO和CFO的责任,并加重了刑事处罚。该法案要求,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的上市公司,都要由其CEO和CFO提交个人保证书,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个人名义做出保证。这实质上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促使公司层层落实责任,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股份公司要求地区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在《声明书》上签字,就是执行该法案的这一规定。该法案对信息的披露要求更高,要求SEC至少三年一次复查发行人包括其财务报表在内的披露信息,要求发行人更加迅速及时披露有关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特别要求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等。该法案已经并将继续对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公司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公司的重要信息能被及时、准确、充分的反映。同志们,去年的决算工作,在地区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我们顺利完成了公司决算的编制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向资本市场披露财务信息,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层的肯定。今年的决算工作较以往的决算工作相比,时间要求更紧,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挥以往的拼搏精神,共同努力,全面、及时、准确反映中国石油一年的经营成果,圆满完成今年决算工作。谢谢大家!

财务制度报告篇4

【关键词】 法定审计; 审计独立性; 全面强制审计; 部分强制审计

公司法理论上,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年度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独立审计的法律规定称为法定审计制度。法定审计制度于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几经演变日臻成熟,并且因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立法者和学者日益关注。但在我国,它仍然是一个新生制度,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法定审计制度的建立,始于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一、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的国外立法

各国公司法或商法中的法定审计制度基本由如下制度构成:

(一)法定审计独立性保障制度

1.会计师事务所的选(委)任、解聘制度

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选(委)任,解聘权的归属,解聘权的限制,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审计报酬的给付与确定报酬水平的权利,强制轮换制度,独立审计的民事赔偿责任。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选(委)任、解聘权,各国的法律规定可归纳成三类:

(1)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选任或解聘。此为大多数国家之做法。如日本《关于股份公司监察的商法特例法》第3条规定,审计员由股东大会选任,设立中的大型公司由发起人或者创立大会选任,选任审计员的股东大会或者创立大会并无出席会议的最低法定人数的限制,以超过半数的表决权同意通过决议。大型公司可依据股东大会的决议,随时解任审计员。被解任的审计员有权出席上述股东大会会议并陈述意见,审计员也可以就审计员的选任、不连任或解任事宜出席股东大会并陈述意见。英国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在完成了从股东审计到专业注册会计师审计转变后,英国《公司法》第384条第1项规定,公司应在每届公布账簿及财务报告的股东大会上任命一名或几名审计人;第387条规定,如果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未能任命审计人,则审计人可由国务大臣来任命,公司应当在法定期限届满后通知国务大臣行使任命权。《香港公司条例》第131条(一)、(二)规定,公司举行周年平常会议时,须举委审计师一人或若干人,任期至下次周年常会举行日止。举行周年平常会议时,如未委定审计师,法庭据该公司任何股东同人之申请,得委任该公司本年度之审计师一人。

(2)由审计委员会选任或解聘。美国采用此模式。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通常下设审计委员会,安然事件后出台的《萨班斯法案》对原来的审计委员会严格规定以提高其独立性。《萨班斯法案》在第301节B(2)规定,发行证券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对受雇于公司以编制、出具审计报告为目的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酬金以及监督,包括公司管理者同审计方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差异的协调负直接责任,并且要求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该委员会报告。

(3)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选任或解聘。即,区分不同公司类型分别确定选任或解聘权。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规定审计人员的选任与经理人的选任相同。①而公司法第29条规定,经理人之委任、解任及报酬,依下列规定定之:无限公司、两合公司须有全体无限责任股东过半数同意;有限公司须有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份有限公司须有董事过半数同意。

解聘权的限制旨在防止公司管理层通过对股东(大)会的不正当影响,以解聘要挟审计师提供符合自身利益的审计意见,损害审计独立性,并依此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利益。各国立法关于解聘权的限制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程序限制模式。主要是英联邦国家,通过规定严格的解聘程序,赋予被解聘的审计师陈述权和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确保在被解聘前能够获得辩护的机会。如,英国《公司法》第391A条2、3、4、5项规定,股东大会计划决议解任或不再续聘审计人时,必须向公司发出一份书面通知,公司在收到通知后,应当立即将拟议中的股东大会决议案通知现任审计人和他的继任者。审计人有权就此向公司发出书面意见,如果该意见发出及时的话,公司应将它和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一起送交股东;如果公司因收到该意见较晚来不及送交股东,也应该在股东大会上宣读该意见。2)实体限制模式。主要是法国,规定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过失或不能分身),才能申请法院解聘承担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3)混和模式。主要是日本对监事会行使解聘权的规定。一方面规定只有满足特定情形(监事会仅于此时享有解聘权)时,监事会才能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同时规定被监事会解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陈述意见。

从维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一些国家还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辞职问题,如英国《公司法》第392条规定,接受委托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可以向公司以书面辞呈方式辞职;第394条第1项规定,审计人无论因何种原因辞职,都必须在递交的声明中说明与他停职有关,而且又认为有必要引起公司股东和债权人注意的情况等等。即,审计人可以书面方式辞职,但必须按照特定的程序,履行特定的说明义务。澳大利亚公司法规定,担任一般公司独立审计事务的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辞职,但担任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辞职要经过ASIC②批准后生效。德国则规定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只在存在重大事由时才能辞职③。

作为选(委)任、解聘制度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的规定,各国不尽相同。英国《公司法》第384条第1项规定,审计人的任期自本届股东大会闭幕时起至下届公布账簿及财务报告的股东大会闭幕时止,此期间为一年,因此审计人的任期为一年。一些英联邦国家有着相同的规定。日本《关于股份公司监察的商法特例法》第3条规定,审计员的任期自就任之日起至一年内的有关最后决算期的股东大会年会闭会时止,但该股东大会并无另外决议的视为连任。④大多数欧盟国家审计师的任期为3到6年不等。萨班斯法案203节(j)则规定,作为主要合伙人(审计项目的负责人或复核人)的独立审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年限不得超过5年。

各国对审计报酬的给付与确定报酬水平权利的确定原则基本为谁选任谁决定,因此此项权利大都由股东大会享有。如,英国《公司法》第390A条规定,由股东大会任命的公司审计人,由公司与股东大会或以股东大会据以认定的其它方式确定。美国由公司审计委员会决定独立审计师的报酬。⑤《香港公司条例》第131条(七)规定,公司审计师之报酬,应在公司常会定之,但在第一次周年常会前所委审计师或为临时补缺所委审计师,其报酬得由董事定之,但法庭委派之审计师,其报酬得由法庭议定之。因此公司管理层基本不享有这一权利。

就目前来看,强制轮换制度包括主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的强制轮换(实际上是对他们任期的限制)。前述《萨班斯法案》203节(j)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和复核合伙人担任该公司外部审计师超过5年的,则该事务所提供上述审计业务的行为是非法的;新加坡自2003年3月起对设在本国的银行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制轮换制度;奥地利要求公众公司自2004年起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制轮换制度;意大利和巴西对公众公司实行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新修订的道德指引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通过的执业规则则提出了7年轮换一次主审计师的建议。⑥强制轮换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增加导致与客户过多接触产生亲密关系而影响审计独立性。相对而言,强制轮换制度还属创新阶段,因为对它的实施效果还无法评价,因此,《萨班斯法案》在规定这项制度的同时,责成国家审计总署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进行调查研究,⑦而国家审计署的研究报告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它可能并不是加强审计独立性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仍继续持观望态度,未加规定。

对独立审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各国法律都有规定,尤其是在证券交易法中对承担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独立审计师都有民事责任规定。例如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8(a)规定,如果会计报表在重要事实方面是不真实的、误导的,除非有关责任人能够证明其是善意行事,并且知道有关报表是不真实的和误导的,发行证券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对于信赖有关文件而买卖证券的人负有赔偿由此种信赖所造成损失的责任。日本证券交易法第21条第一项规定,对于有价证券呈报书中存在虚假记载或有欠缺时,责任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该有价证券取得者在申报取得之际,已经知晓有虚假记载或表示欠缺时不在此限。

2.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公司关联性的禁止

这在多数国家均有规定,被认为是独立审计师的消极任职资格。各国关于独立审计师关联任职的禁止规定不尽相同,但通常都要求独立审计师不得与被审计公司存在人事上或利益上的关联性。总括而言,这样的关联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⑨

(1)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持有被审计公司股份或对被审计公司或其关联公司负有一定数额以上债务的。

(2)注册会计师担任被审计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或是上述人员的合伙人、雇主或聘用的人,或是上述人员所聘用的人的合伙人或雇员或者是上述人员的近亲属。

(3)注册会计师担任被审计公司持有一定比例股份的公司或持有被审计公司一定比例股份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是被审计公司的合伙人或其合伙人的雇员。

(5)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公司获得审计业务收入以外的工资或其他报酬。

(6)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一定时间内每次都从被审计公司或其持有一定比例以上股份的公司的审计和咨询业务中取得占其全部收入一定比例以上收入的。

(7)萨班斯法案206节(1)还反向认定了被禁止的任职关联关系:如果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等高级管理者在前一年内曾在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该事务所则被禁止为这家公司提供法定审计服务。

3.禁止同时从事可能引起与独立审计利益冲突的非审计业务

在安然等一系列公司腐败事件发生后,研究者认为影响审计师独立性并导致担任安然等多家公司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一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业务与财务咨询业务。《萨班斯法案》于是明文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一个客户提供审计和与审计无关的财务咨询等非审计服务;而且即便某一项非审计服务不在该明确禁止的条款范围内,相关的服务合约也必须经过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事先批准。《萨班斯法案》第201节(a)规定了被禁止的非审计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法定审计范围

法定审计范围是指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强制审计的公司范围,这在存在法定审计制度的国家都有规定,它是法定审计制度的核心。各国及各地区关于法定审计范围的立法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全面强制审计制度。即,凡属公司法上的公司均需审计。早期以英国为代表的部分英美法系国家以及现在的印度等国采用此模式。英国1900年公司法建立全面强制审计制度,直至1994年修改公司法放弃这一模式。⑩印度1956年修改的公司法要求所有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应接受审计。二是部分强制审计制度。在公司法中规定强制审计的条件,只使部分符合强制审计条件的公司负有审计义务。但对应强制审计的公司范围,大陆法系国家多以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营业的性质和公司的规模三个标准确定负有法定审计义务公司的范围。

如,《德国商法》首先依据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总额、职工人数确定了公司规模类型,并确定了负有法定审计义务的公司种类:资产总额在531万马克以下、销售总额在1 062万元马克以下、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下,只要连续两年具备其中两个条件的,属于小型公司,不需要进行审计。资产总额在531万―2 124万马克、销售总额在1 062―4 248万马克、职工人数在50―250人,只要连续两年具备其中两个条件的,属于中型公司,要每年接受审计。资产总额在2 124万马克以上、销售总额在4 248万马克以上、职工人数在250人以上,只要连续两年具备其中两个条件的,属于大型公司,必须接受审计。《商法》第340k条、341k条规定,银行、保险公司必须接受独立审计,证券交易法规定了上市公司的审计,但上市公司必须接受审计主要是因为达到了商法确定的负有法定审计义务的规模。⑾欧盟1983年通过的第7号公司法令中,要求所有开具统一账户的公司都要接受法定审计,1986年和1991年公司法要求所有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必须接受法定审计;按欧盟公司法的先行要求,除成员国的小型公司可以不执行法定审计要求外,其它公司,包括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都要接受法定审计。⑿瑞士《债务法》第723条规定,公司股本金在三百万法郎或者五百万法郎以上的,或者公司有未偿还的债券,或者向公众引资的,董事会应当聘请独立的专业审计员检查公司资产负债表,为此目的也可以聘用信用团体或者审计员协会。⒀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0条(年终查核)第1项规定,公司每届营业年度终了,应将营业报告书、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损益表及盈余分配表或亏损拨补表,提请股东同意或股东会承认。资本额达一定数额以上之公司,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除政府核定之公营事业外,应先经会计师签证。但公开发行股票之公司,证券管理机关另有规定者,不适用之。前项数额,由中央主管机关以命令定之。⒁1994年后的英国《公司法》改变了全面强制审计制度,转采部分强制审计模式,但在负有法定审计义务的公司范围确定上,英国法以及受其影响的英联邦国家主要采用公司规模这一单一标准。如,英国《公司法》规定,资产达到35万英镑的企业必须实行独立审计师审计制度,豁免了小型公司或微型公司的法定审计义务。⒂美国则通常要求公众公司强制审计。

(三)审计材料的获取以及法律责任保障制度

审计材料是注册会计师作出公正审计报告的依据,为确保注册会计师获取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与信息,各国及各地区在法定审计制度中大多规定了审计材料的获取和保障制度。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规定大致如下。

一是赋予注册会计师查阅公司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并要求解释的权利。如英国《公司法》389A条规定,公司审计人有权随时审查公司的财务账簿、账户、凭单,必要时还有权要求公司管理层就上述财务资料进行解释。另外,第390条还规定审计人有权收取股东有权收取的所有有关股东大会的通知和其它往来文件。日本《关于股份公司监察的商法特例法》第7条规定,审计员为履行职务,可随时查阅或者摘抄大型公司的会计账簿以及相关资料,或者请求董事、高管人员提供会计报告。《香港公司条例》第133条(二)规定,公司审计师随时有权检查该公司之簿记,计算书,收据。

二是规定公司提供审计所需材料的义务。如英国《公司法》389A条除了规定审计员获取审计材料信息的权利外,还规定,如果公司管理层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向审计员提供了传递或旨在传递任何实质性方面构成误导、错误或欺骗的任何信息或解释,则成为违法行为应受到惩罚,这表明英国公司存在提供审计材料的义务。《香港公司条例》第133条(二)规定,公司审计师有权要求该公司董事与职员给予因执行审计职务所必要之资料及解释。《萨班斯法案》第303节(a)规定,所有发行证券公司的官员、董事或任何人员所采取的以提供带有重大误导性会计报表为目的影响、强迫、操纵或误导任何注册会计师行为均是非法行为。

法律责任保证法定权利的实现和法定义务的履行,各国法律基本上为上述规定配置相应的责任制度。如英国《公司法》389A条还规定,公司及相关人员违反前述义务,将成立罪项,可处以监禁或罚款。香港《证券交易条例》规定,如果公司拒绝提供与审计相关的资料,或者隐匿、销毁、修改这些资料,阻止或妨碍审计的承担法律责任。

二、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公司法》法定审计制度的建立始于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1994年7月1日生效实施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旧公司法)第175条第1款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审查验证,并在第2款规定了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旧公司法的上述规定既没有明确确定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主体,也未反映公司法应确定的审计模式,更遑论法定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对这样的立法现实,可以时代的局限概括,这一现实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终结了。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65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63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170条规定,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第171条规定,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第208条第3款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其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三、比较研究的结果

(一)法定审计制度的立法模式

各国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独立审计制度的立法规定或置于商法,或置于公司法,或置于证券法,基本与各国公司法的立法模式相同。大陆法系采用民商分立立法体例的国家,因公司法通常作为商法之一编存在,与此相适应,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独立审计制度在商法中规定。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立法多以制定法为表现形式,公司立法采用单行法规,有关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独立审计制度在单行的公司法中规定;大陆法系的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司立法也以单行法规为表现形式,如我国的台湾地区等,与此相对应,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独立审计制度规定在单行公司立法中。美国财务会计报告独立审计制度适用于上市公司,因此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独立审计制度主要在证券法中规定。综上,各国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有商法模式、公司法模式和证券法模式三种。我国的立法模式应属公司法模式,但就广义而言,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些专门性单行法规也是这一制度的组成部分。

(二)法定审计制度的制度内容

各国关于法定审计制度的制度内容规定不尽相同,但主要是从三方面设计的:一是规定法定审计模式,意在确定必须强制接受独立审计的公司范围作为法定审计制度的核心内容在建立法定审计制度国家的立法中均为首要且不可缺少的规定。二是保障独立审计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各国主要围绕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任免,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的关联禁止,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和强制轮换制度,以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不相容业务的禁止等方面,以增强注册会计师以及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的独立性为目标进行规定。三是对独立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规定。各国立法采用不同的方式,或是授予注册会计师查账权,或是规定公司的审计材料提供义务,或是同时从两方面规定,并且配以公司妨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

(三)法定审计制度的立法趋势分析

各国法定审计制度的现状是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形成的。法定审计制度在各国不仅仅是经过了完善的选择历程,更重要的是在经济现实与变动推动下制度内容的变更。法定审计制度的鼻祖――英国公司法上法定审计模式的变化,以及安然、世通事件后美国萨班斯法案大刀阔斧地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和严格监管的改革,无不印证了这一点。总括而言,从各国法定审计制度的演变有这样几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在法定审计模式上,由全面强制审计向部分强制审计转变。在这方面,作为许多英联邦国家公司法范本的英国公司法最具代表性。英国法定审计模式从自愿审计到率先确定全面强制审计,再到放弃全面强制审计转采部分强制审计的历程,带动了许多英联邦国家在法定审计模式上相同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是多种价值选择的结果。二是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证制度,这方面以美国最为典型。美国公司改革法案针对国内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合谋参与给公众带来的信心创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其中包括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权力和披露监管,规定合伙人担任独立审计师强制任期的轮换制度,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与独立审计有利益关联的业务,加强监管和处罚等等,以此充分保障审计独立,提高审计质量,保护利益相关人。

(四)我国法定审计制度的借鉴

合理借鉴是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之一。从制度体系的角度,国外法定审计制度的体系架构于我国公司法有借鉴意义,但借鉴必须立足本土化,对法定审计制度的具体内容规定,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公司内部治理、外部市场条件和监管、以及特殊的公司产权结构现状;另外,由于独立审计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审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水平、审计环境等问题也是制度内容规定不能忽视的。总之要在充分的本土化基础上设计制度内容。除此而外,制度的借鉴还应该考量一些共性问题,譬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低独立性引发的审计质量降低对利益群体的损害现象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引发各国增强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的立法现实;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同现状,也应该把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作为法定审计制度的重要目标。同时还要探究特定制度在一国公司法演变背后的深层意义,比如法定审计模式在英国公司法上的演变过程,以及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原因,这些对我国法定审计制度的构建都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宇.公司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建斌.最新日本公司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资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国际视角》编写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国际视角[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财务制度报告篇5

关键词:不同制度环境 财务报告质量 企业投资 影响

财务报告主要是指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的一种书面文件,具体的信息内容包括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若是我国的企业出现隐瞒信息、虚假、该报不报的财务报告问题时,将会严重的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为文化教育环境失衡、法律制度环境失衡、政治经济环境失衡等。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就对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一、制度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分析

制度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赖以产生、生存、发展的环境,其是一种所处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制度环境包括有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文化、思想、制度等。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其管理、运营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展开,而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亦是如此,其需要在相应的制度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开展与进行。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企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便可以运营过程中采取比较科学、先进、复杂的技术措施,对财务报告的形式与制度进行完善,这使得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也比较真实与可靠,自然会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但若是企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则会影响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这也会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简单、不系统、不健全,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然要大打折扣[1]。

2.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国家经济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为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提供有效的依据,例如我国《注册师法》、《审计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制度的颁布与修订,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有了更加全面、直接的法律约束和保证,这也会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反之,若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时,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政治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政治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法人财产权和出资人所有权也实现了“两权”分离,当企业不再属于行政的附属物,开始进行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会随之完善。而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能进一步地增加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财务报告与企业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来看,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多不同属于一个人,在这种现象下,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外部股东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员对企业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不对称。进而也会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导致企业外部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发生权冲突等现象。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为能有效地缓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财务报告的应用便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当企业具备有高透明度、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能够使和企业相关的各利益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各种运营信息,这自然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并避免了投资不足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财务报告的有效应用,可让企业的外部股东及时采取有效性措施,来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不道德行为。且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还会避免债权人和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当企业的投资金额不足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企业的总投资额便会越多;而当企业的投资金额充足时,财务报告的质量越高,企业总投资额便会越少[2-3]。

三、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1.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学说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关于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学说:⑴互补学说。互补学说是指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完善,市场秩序环境比较规范,且市场经济化程度比较高时,科学、合理地应用法律制度,可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在两者的融合下使企业投资者权益能得到更好地保护。⑵替代学说。而替代学说主要是指若法律制度比较差,且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经济化程度较低时,使得相关的法律手段起不到对企业投资者的有效性保护,此时可利用企业财务报告替代法律制度来保护投资者权益。

以上的两种学说在当今社会各有一定数量的拥护者,例如雷宇、翟华云等人便认为互补学说比较有说服力:在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具备的真实、可靠,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但是魏明海、陈胜兰、于李胜等人却比较支持替代学说,其认变在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不健全的国家,若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则可以替代法律制度成为弱势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手段。

2.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根据以上学说的分析可见,不管互补学说和替代学说,哪一种比较有说服力,但均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才是最为关键的,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⑴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一些企业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财务报告方式,财会人员编制财务报告时,多以表格形式为主,由于过程太原始,会使效率降低,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因此,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也尤为重要,应用现代化技术,促进财务报告编制、和传递的快速性、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财务报告的高质量。⑵完善财务报告内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要点包括有:调整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层次、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要素的计量属性以及扩充企业的财务报告要素。通过对相关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完善,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全面、系统、真实,进而也会大幅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⑶规范财务报告体系。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体系,应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于企业现有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具体包括有:科学调整财务报告的结构、有效拓宽附注提供的信息量以及合理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4]。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可对企业的投资者权益起到有效的保证。但是,不同的制度环境,又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良好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相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使财务报告在不同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投资均以起到良性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楠.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质量对过度投资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会计学,2010

[2]胡涛.投资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会计学,2012

[3]吴宗法,张英丽.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财务制度报告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报告 质量 因素

一、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起步较晚,对许多目前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经营业务频繁,财务会计处理业务繁重,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所投入的成本不多,导致财务会计处理效率较低,财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企业业务的连结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必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财务报告的信息相关性大打折扣。

(二)财务报告中估计和判断的运用

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而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处理方法需要对财务活动进行较多的会计判断和预估行为。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残值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等。

二、企业内部环境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不仅忽视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导致难以对财务报告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而且对于财务报告质量责任制度的执行乏力,责任追求制度形同虚设,导致财会人员消极懈怠,不注重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质量。

(一)忽视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建设

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是财务报告质量的控制依据和财务报告编制的作业规范。现阶段部分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还不够健全,对财务报告规范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制度和规范体系这一块,企业主要强调财务报告人员从业道德的建设,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还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将难以实现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绩效考核,难以切实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水平。

(二)财务报告质量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对于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的责任制度建设上还不够完善。财务报告质量需要完善的责任制度的保障,一个完善的财务报告质量责任制度,不仅可以依法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还能在制度层面上规范责任人的财务报告编制行为。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财务报告责任制度的建设上,往往忽略了财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而作为责任制度的核心,责任追求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制度执行的乏力,失效。企业财会人员在从事财务报告工作时,没有责任追究制度的后顾之忧,极易出现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不认真不仔细,敷衍了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质量水平。

(三)财会人员综合素质落后于时代需要

现阶段从事财务报告工作的财会人员主要是专精财务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缺少复合型人才。而面对现阶段层出不穷的高智商经济犯罪案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财务报告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求财会人员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现阶段我国的财务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财务报告制作不够规范,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层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现代财务管理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中强调稳步前进。然而面对新兴的复杂的财务内容,仅仅依靠“稳”是行不通的。只有培养积极开拓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才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三、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建设

加强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设,重视财务报告人员从业道德的建设。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将极大地有利于企业开展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绩效考核工作。此外,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避免出现敷衍了事、人浮于事的情况,降低财务报告质量风险。

(二)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

完善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制度建设,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绩效考核,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解决,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完善财务报告质量责任制度,责任到人。严格实施责任追查制度,对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不合格,违纪行为等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以财务报告复核、财务报告责任追究为主体的财务报告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实行财务报告编制全过程质量控制。

(三)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在加强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要组织财会人员对不同财会信息和案例的学习领会,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争取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财会人员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对财会人员和部分财会部门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意识改造。强调财会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摆脱陈旧思想包袱的束缚,用开拓性的创新思维去解决不良影响因素带来的后果,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淑芬.企业财务报告质量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谢向东.运用FAHP分析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财务制度报告篇7

(一)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革,由预算会计报告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化成为预算会计体系革新的一次重大飞跃。西方发达国家为顺应新公共管理运动潮流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弥补现行预算会计之不足,纷纷对本国公共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极大提高了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新西兰政府首先提出了政府预算制度从收付制到权责发生制转变并率先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美国则通过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最终建立起双轨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发达国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开创权责发生制模式,在公共财政管理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性成果,从而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预算会计体系。

(二)国内实施情况

我国预算会计一直以来都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会计改革的深入,这种核算方式只能反映政府财政预算收支情况,不能全面反映一个政府所有的资产、负债及费用,更不便于政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因而亟待修正。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要求,2010年财政部启动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经先期试点后逐步予以推广,现已扩大到23个省区。2012年财政部要求全国所有省份必须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辽宁省亦于2012年被纳入试编范围,根据同期发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开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实施不仅成为公共预算会计基础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成为引导整个政府特别是辽宁省财务会计体系构建和预算制度变迁的一大突破口。

二、辽宁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相关问题研析

根据财政部要求,截至2012年底全国23个省区必须全部完成相关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浓厚,相对于其他省份,试编工作更是繁重。截至2014年底,辽宁省14个市级及所属县(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仅有一半试编完成。分析辽宁省两年的试编工作情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以原值计入为单一计量范式,导致会计要素确认不清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而会计要素的确认则是记录财务信息的开始,因此明确财务报告要素成为科学预算的基础。从过去两年的财务报告试编情况来看,辽宁省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特别是涉及资产要素诸如水利、公路、市政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处理时均采用原值计入的单一范式,将其全部纳入资产要素范畴,从而导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素确认不清、归属不明。基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涉及面广的特点,要素不清进一步导致诸如动植物资产的确认等部分能计价或不能计价的特殊项目缺乏衡量标准。目前政府将这部分资产直接列示为消耗性资产,造成了现今许多动植物资产难以价值计量的困境。要素的难以确认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尚未完全建立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准则。现行的预算制度以及《试编办法》无法从根本上帮助政府准确确认综合财务报告要素,顺利完成试编工作。

(二)以表转表为会计记录核算程序,导致记录方法繁琐失范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会计的最终产品,没有经过会计系统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再完善的财务报告也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信息。记录是指对价值运动经确认后的政府会计信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复式记账要求在会计账簿上加以登记的过程。会计记录是对财务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具体的描述和量化。但是目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记录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对各报表反映的数据进行甄别和汇总,不是一个由政府会计相关单位按照规范的准则要求,在客观经济活动中自然核算和汇总的过程。从辽宁省编制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采用表转表的记录方式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完全符合会计记录的原理。同时,编制涉及的数据转换、合并以及补充的数据资料等都比较大,导致记录过程十分复杂、繁琐,会直接影响政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显然规范会计方法是整合会计编制工作、降低会计核算复杂度和顺利完成试编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以折算估值方式为数据整合途径,导致信息质量缺乏真实

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除了准确确认要素,准确计量并保证信息质量更重要。我国的国有资产庞大且难以统计。回顾2014年辽宁省的预算表可以看到,2014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 190.7亿元,加上中央补助收入1 772.2亿元等其他收入后,总收入合计为5 928.8亿元,总支出合计为5 925.2亿元。面对庞大的国有资产,政府面临获取完整基础数据的大难题。在辽宁省试编阶段,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固定资产投资决算和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再通过折算估值等方法编制成综合财务报告。决算各套报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别是部门决算中财政代列数据主要凭借编制人员主观判断,判断的结果可能对政府费用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缺乏导致取数和整合数据不够准确,影响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阻碍政府顺利完成试编工作。

(四)以信息不公开为逃避监管手段,导致财政监督机制缺位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公共财务管理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府公开相关信息,这也是建立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公开程度差、透明度低,公众获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渠道受到严重限制,造成外部监督的困难。目前,包含辽宁省在内的23个省份全部没有公布其完成的试编报表。2014年锦州市圆满完成报表试编工作报告中未涉及相关披露问题。财务报告披露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向政府各级部门使用,并未考虑审计机构、社会公众以及相关利益人的信息需求。我国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公布是时间问题,报表的审计、披露是完成财政透明度,是满足相关利益人信息需求的基本要求。因此,完善的审计、披露制度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完善辽宁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对策

基于辽宁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过程中的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顺利推行提供有益借鉴。

(一)明确政府财务报告准则,确保会计要素清晰分明

从辽宁省综合财务报告试编情况不难看出,确认资产负债要素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一大关键。会计要素难以确定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的支持。财务报告准则不仅能够解决财务报表项目确定的问题,准则的确立也规范了财务报告记录方法以及主体范围的界定。会计准则明确政府编制财报要素的确认标准,不仅使财务报告项目反映的内容更加科学,而且有利于强化对信息供给者的硬性约束。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对于解决财务报告要素不清的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整个试编工作最开始且最重要的问题。

(二)规范预算会计记录方法,建立政府专属核算体系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经过一定的会计程序,将经济信息数据分别在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进行记录,政府会计才能加工生成具有不同详细程度的政府财务信息。目前辽宁省及其他政府部门出现不规范的记录方法,仅将原来的预算报告转化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会计信息。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准则加强对规范记录方法的规定。首先,在现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属于政府部门的核算系统,分别设置总账、明细账、现金账,同时完成汇总制下的总账、明细账的建立,方便进行各行业的合并核算。其次,数据来源严格控制到每个核算单位规范形成总账和明细账,不仅仅停留在预算报表和财务报表。最后,类比企业会计记录的方法,通过完整的账簿形成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规范每一个记录环节,会计记录才能保证综合财务报告中内容的完整可靠。

(三)完善财务报告核算制度,提高取数整合质量能力

从辽宁省各市、县试编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政府应该尽快完善核算制度,提高取数和整合数据的能力。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要以会计核算和报表为主要依据,为此相关信息系统就需要尽快研发出来,进而加快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完善,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信息汇总制度。首先,在现有财务总决算等系统软件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研发相应的系统软件,实现与现有上述系统直接链接、取数,从而解决相关数据的转换、合并等复杂问题。其次,需要完善并推广预算单位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针对试点单位,总结经验,从而加快推广步伐,使得更多的单位能够加入进来。此外,还需开发能够与相关国有企业数据对接的软件系统,对于试编涉及的企业单位,不仅要求其数据通过电子信息化方式报送,还要研究开发有关的系统软件,进而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

(四)健全财务报告审计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监管力度

为保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其公允性,迫切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审计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一套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在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可正式递交国会和向公众披露。而我国政府审计还只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层面上,未来政府审计应逐步向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兼顾的方向发展。以辽宁省为例,应该积极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制度,通过审计以及其他鉴证机关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鉴证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保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能够使使用者大胆、放心地使用,也为进一步的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仅能够反映政府综合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还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监督政府的信息需求。目前综合财务报告处于试编阶段,草率地进行披露必定对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要先将准备工作做好,再稳步推行披露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进行,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尤其是对报告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公开工作的利与弊认真评估,以此为基础确定公开的步骤和范围,打好推行公开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进一步完善披露制度是保证综合财务报告完整披露的关键。依据辽宁省及各个试编省份的现实情况,可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披露的条件和披露方式等,以保证综合财务报告的披露工作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构建已是必然之势。2015年辽宁省再次扩大试编范围,未试编的市、县将全部纳入试编范围。及时汲取试编经验是政府成功完成试编工作的重要途径。尽快完成试编工作更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政府的财务状况,同时也为政府会计改革全面正式推行积累了经验。2015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基本准则即将出台,这将进一步推进政府试编工作,保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趋于常态化。

财务制度报告篇8

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相关机制还远未完备,此时去研究中介组织在财务报告制度中的功能看似为时尚早。但是,连续多年股票市场低迷不振的状况已经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也存在严重的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而针对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剖析、责问和改进的呼吁也不断高涨,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问题,借鉴发达资本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合理构建财务报告制度中的有用机制和相应的机构体系,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介组织在财务报告披露、分析与解释中的积极作用,矫正现实中的相关机制缺陷、认识偏差和功能错位,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②

一、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机制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机制是经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向使用者公开提供过程中的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和它们的执行机制的总称(方红星,2004)。本部分首先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在整个架构中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探究,然后从披露规则和披露过程两个方面探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的具体内容。

(一)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的理论剖析

公众公司的突出特点是股权分散,而且股权可以自由流通。股权分散的必然结果是投资者众多,而股权可以自由流通的必然结果是,需要根据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不仅包括现有的投资者,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成本和效率,提供财务报告的方法就只能是公开披露了。

财务报告披露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公司财务报告的沟通模式,即由公司消极地应特定使用者的要求提供,变为积极地向社会公开。这就显著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而言,如果没有披露机制,他们就需要私下搜集财务报告,这是一项成本高、难度大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公开披露既降低了他们获得财务报告的成本,又增加了便利性。

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代表的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的发展,专业性的金融媒体逐渐成为财务报告披露的主要载体,披露的形式也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再到网络的多样化。此时,财务报告披露还能有效地保证财务报告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也便于多人同时使用和一人反复使用。还有利于财务报告信息的集成和比较,能显著地降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搜集、加工成本。

此外,金融媒体的披露还能对公众公司的财务报告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财务报告披露程序、形式、及时l生和充分性的把关,这种把关可以是积极的,例如拒绝登载、传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财务报告,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把这种不符合的情形公诸于众。此外,金融媒体是一种典型的声誉性中介,它的专业化和独立性,使得它在对财务报告进行披露之余,自然会衍生出一些副产品,例如有关公司财务报告的消息、评论、谴责、深度调查报道等,这些都能发挥舆论监督的功效。③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提高财务报告使用者价值的角度看,还是从节约社会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都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合理性,使得以金融传媒为主体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模式逐渐成为通行的主流模式。

(二)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规则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披露规则。从现行实务来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规则的内容构成比较复杂。一般来看,它包括法定披露要求、监管部门制定的披露法规、证券交易所制定的具体规则等多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披露规则,其约束力和执行机制也各不相同。

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法定要求一般源于《证券法》或《公司法》。这种法定的强制性披露要求,是披露导向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规范公众公司行为的重要手段。以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为例,美国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立法以《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为主导,而英国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立法以《公司法》为主导。这既反映了两国法律传统和现状的差异,其实也反映了立法角度的差异。证券立法以保护投资者为中心,而公司立法则以保证公司作为一种营利主体的有效组织与运行为目的。在证券市场普遍不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立法一般以《公司法》为主导。

监管部门制定的披露法规是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法定要求的具体化,它是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监管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在对证券市场实行高度集中的监管模式的国家,制定披露法规的权力也相应集中。例如在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规则制定和监管权高度集中于证券交易委员会。即使在分权监管的模式下,制定披露法规的职权一般也由证券监管部门所主导。监管部门制定的财务报告披露法规也具有强制性,是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罚的主要依据。

上一篇:防汛减灾应急方案范文 下一篇:校园法制安全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