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运营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0:42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1

一、企业营运能力的含义及分析要素

(一)企业营运能力的含义

企业的营运能力,通俗的讲即是企业对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的宏观配置的能力以及将这些资源整合、利用之后产生效益的能力。从资源类型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营运能力就包含诸如人力资源营运能力、财务资源营运能力、市场资源营运能力、战略资源营运能力等方面,这些不同方面的营运能力的有机整合就是企业整个的营运能力。从能力的产生角度讲,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分为外部营运能力以及内部营运能力,共同构成企业整个的营运能力。

(二)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要素

企业的营运能力的分析要素主要有资产的流动性、利用率、使用效率等方面。企业需要从流动、利用等方面进行营运能力的分析,抓住这些关键的要素条件,才能够正确的把握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从而了解企业营运能力现状,为后期的优化及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问题

(一)重视方面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是现在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贯彻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步骤。企业在接受者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一定要真切的认识到这种或者那种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对企业的运营带来的实际效果和好处,不要盲目的跟进和模仿,这样的后果只会是相关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于营运能力分析来讲,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该工作对于企业本身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其分析工作是可以为企业的营运工作带来实质性的优化和完善,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这样的分析行为才会有可执行的真正基础和源动力。

(二)分析方法的缺陷

由于受到企业的发展阶段的限制,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暇顾及到相关的方法的研究和总结,也就导致了企业的营运管理能力分析工作在技术层面没有实现完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甚至还是当初引进的时候的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和企业面临的新的竞争环境。例如,企业在进行财务资源营运能力分析的时候,往往是从资产负产表或者利润表来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但是却忽略了对于企业运营的一手数据的获取和整理,这样就会缺少对于“三大表”数据的真实性的核实和查证,就会为后来的各项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准确性风险。又比如,企业在进行财务资源营运能力分析时对于财务指标或者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的时候,没有根据每一个阶段或者项目进行有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就会使得相关的评价和分析程序显得机械简单,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体系的不健全

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需要在较为完善和优化的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将分析的行为规范在合理和科学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当下的企业来说,众多的企业在营运能力分析的时候没有建立和运用合理的分析体系,导致其分析的框架和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例如,企业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的时候,因为没有较好的分析体系,因此缺乏对于分析目标和分析节点的把控,使得企业的分析或者较为片面,缺乏深度,或者不全面,缺乏广度。又比如企业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的时候由于缺乏分析的体系,导致分析的过程存在走弯路或者重复的部分,整个分析工作显得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这就不仅仅降低了分析工作的效率,也就降低了分析工作的效果。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改进措施

(一)重视方面

企业要进行营运能力分析,需要在树立相对重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企业的相关执行者才能够拥有进行营运能力分析的动力和激情,也才会有更加可持续化的后劲。因此,企业应该积极的提升自身对于营运能力的把握和重视程度,积极的分析和自身企业发展特点及所处行业的特点相契合的分析体系。企业还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的认识到进行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性和好处,认识其对于企业运营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意识层面根本上解?Q企业营运能力提升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方法方面

企业的营运能力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和流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仅需要较为合理和规范的分析体系,更加需要较为科学和先进的分析方法。当然,这个方法需要与整个分析体系相适应和相互包含,才能在整个体系中发挥出更加大的作用,这既是优化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必要要求,更是提升企业营运能力的必要步骤。因此,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研究和培养体制,积极引进和吸引营运管理相关的先进人才,积极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分析方法,从实践中总结,从总结中升华,在升华中提升,达到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能力的稳

步提升。

(三)体系方面

我们在上文提到的提升建议和思路最终都要落脚在企业对于营运能力的分析的体系建设上来,只有将这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通过合理的方式溶于分析体系之中,才能发挥其整体性的效果,达到更大的分析效果。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通过与相似企业的学习和交流,并且根据自身对于企业发展特点的把控和研究,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分析体系,指导和指引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工作。同时,任何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工作都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变化着,这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发展环境以及分析理论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企业需要积极的把握和研究上述的因素,为建立完善的分析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2

文化营销已经引起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所谓文化营销,就是企业在向客户营销产品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内涵,用企业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影响客户购买行为,达到促进业务营销的目的。文化、产品和营销的关系,可以比做是土壤、种子和播种的关系,文化是土壤,产品是种子,营销是在土壤上播种、耕耘。通过文化营销,培育出为客户认同的品牌。因此,文化营销的核心是促进企业品牌的升华。

2在电信运营中的运用

文化营销在电信运营中的运用,主要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要构建文化营销的核心要素,即企业文化,为开展文化营销提供内容,二是在面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要用文化力引导和促进客户购买产品。

(1)企业文化的构建文化营销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一个系统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进行文化营销的。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是文化营销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1)要树立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优秀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活力之源,能够在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极大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的素养,使员工体现出良好企业精神风貌,使客户通过员工的精神与行为,对产品产生购买的欲望和良好的印象。

(2)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要树立一个能被客户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对客户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客户对企业、产品和品牌能产生深刻印象和持久记忆,从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3)塑造企业识别系统。企业识别系统(CI)包括视觉识别系统(VI)、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其中,VI起到关键作用。产品经过一流的设计,形象就会迅速提升,而改造MI和BI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识别的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难以快速见效。因此,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所有构成企业视觉认别的各种元素如企业标识、产品包装,各种用于广告的用语、文字、影相、图片材料,办公环境、员工衣着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客户对企业的认识,是认识其产品的有效途径,而这种认识和印象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购买行为。

(4)塑造企业的服务文化。目前客户的消费水平和层次日益提高,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同时,对企业的服务质量也非常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质量上的差异会逐渐缩小,客户对产品的选择会集中到对服务质量的选择上来。而构建企业良好的服务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客户的购买行为。

(5)讲求信誉,提升企业的信誉度。企业的信誉如何,直接影响客户购买行为。如果一个企业对客户的承诺不能兑现,客户对其产品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并会逐渐放弃对其产品的消费。

(2)文化营销的应用文化营销在面向客户这一端,就是在向客户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企业的文化力去影响客户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或者说要使客户感知到企业的文化,并产生认同感,从而刺激、引发客户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

(1)要向客户介绍宣传企业文化,使客户深入了解并产生深刻的印象。具体途径是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系统宣传,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和在客户中的认知度。

(2)要通过营销渠道的作用,使客户直接而深刻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并且体味到企业文化对客户所带来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要通过营销渠道向客户直接传递企业文化,让客户认同企业文化,并通过产品和服务,使客户享受到企业文化所产生的价值,感到购买产品,不仅物有所值,而且物超所值。

(3)要为客户创建一个购买和消费产品的具有文化氛围的购买环境,用具有浓烈文化氛围的环境感染客户。重点是在接待客户的场所,包括营业场所、办公场所等,要有显著的企业文化标识、完善的服务设施,对客户产生视觉冲击和切身体验。

(4)要宣传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可使客户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后,要全力维护和宣传它,不可随意更改。一切广告与营销传播活动都要以核心价值为原点进行演绎,持之以恒地执行。广告可以不停地换,核心内容不能换,换的只是表现形式。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3

如按目前财务界认可的风险理论:用公司风险,即财务风险(负债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似乎并不严密;用市场风险加以涵盖,则更不妥当。如何确切解释这种不确定性,成为目前财务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从而,在客观上要求财务风险观念要有所突破,树立一种全新的风险观念。

国家财务论、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论的提出,从理论上为解释这一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源泉,使权益风险问题得到了逐步澄清。对权益风险的认识,真正起源于国家财务论。国家财务理论认为,“与国有经济多层次性经济体系相适应,国家财务活动也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国家财务活动分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次。从而,一方面,在理论上为以后所有者财务论等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前两个层次财务经营方式、风险控制等财务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步明确了“两层次的主要财务经营形态是什么”、“该种财务经营有无风险等理论”问题,为初步认识权益风险提供了思想萌芽。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发展完善,则为权益风险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一、权益风险的概念

我们认为,权益风险可以定义为:产权主体(所有者)进行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这一概念需要解释两点:

第一,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企业资本经营。这里的资本经营概念是相对生产经营而言的,引用的含义“指买卖资产与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且主要强调产权资本运营。此外,产权主体自身其他一些经济活动也会产生权益风险。

第二,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体是企业所有者(产权主体)。目前,财务分层理论认为,“资本经营主体应该是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我们认为,所有者可依据出资者所有权进行资本经营,经营者可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行资本经营。前者强调自身及子公司产权运作等问题,后者强调法人企业投资公司(孙公司等)的产权运作等问题。这一分权问题也应说是分层理论的应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权益风险是由所有者层次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产生的,而非经营者层次产生的。

理论界一般认为,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也叫筹资风险抛。为明确区别,又可称为负债风险。我们认为,财务风险不应仅仅是负债风险的代名词,其内涵应包括权益风险。

1、权益风险与负债风险。它山’]之间的联系是:无论是权益风险还是负债风险,都是企业理财活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般可通过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多角化筹资等财务手段加以分散、控制。并且,同作为财务风险,它们通常只是起到放大或缩小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通过经营风险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价值。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是由于产权主体自身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属于所有者财务层次风险;负债风险是由于法人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属于经营者财务层次风险。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产权资本运营(如产权转让)等财务活动引起的;负债风险多是由企业资本运营(如筹资)等财务活动引起的。

2、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都会带来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此外,它们都属于公司特有风险,这种风险是可以分散的。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企业产权主体财务活动产生的,可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等特定的财务手段加以分散;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具有的,可通过多角化经营等措施加以防范。

总之,公司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又可分为权益风险和负债风险。在公司理财活动中,不仅负债经营可带来财务风险,权益自身变动也会带来财务风险。

二、权益风险观念的理论基础

(一)本金理论。“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本金理论以本金运动为主线,系统地将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家庭财务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了“大财务”理论框架,明确了本金在国家财务中具体体现为国家财务资金,在企业财务中体现为企业资本(或称企业资金),在家庭财务中体现为个人本金。并进一步指出"财务的基本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灼。

结合国家财务理论的启发,可以认识到: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本金在产权主体层次上的运动也形成了一种财务活动,并且这种财务活动也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矛盾问题,即存在投入成本与最终收益之间均衡的不确定问题。将这种不确定性理论抽象,可以得到权益风险的雏形。通过对本金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将深化对权益风险产生根源的进一步认识,并为权益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所有者财务理论。该项理论认为:在现代企业法人结构框架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不仅经营者要进行财务管理,出资者也要进行财务管理”。并深入指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其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形成了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财务的目标也应是追求本金增值的满意化。所有者财务活动必然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的矛盾问题,出资管理、收益管理等财务活动必然使企业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即客观上存在一种财务运营风险,就是权益风险。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许多研究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学者将企业财务等同于经营者财务,便所有者财务游离于企业财务之外。这一提法略欠妥当。我们认为,所有者财务是本金在企业所有者层次上的财务活动,其运营管理效果同样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由于“两权分离”,公司内部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相关利益主体、理财主体。相应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也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当然,这并不否认在国家财务体系中,也存在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份层管理问题。如果所有者财务独立于企业财务而存在,那么权益风险就成为企业财务所不可控风险,就不可以成为企业风险的组成部分。

三、权益风险构成分析

在认识财务本质的基础上,可以对权益风险进行适当分类。“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人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据此,权益风险可分为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两类。下面以上市公司分析为主,迸一步解释这两类风险。

(一)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这是指由产权结构、规模等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

(1)产权结构变动风险。产权结构变动对公司经营活动、市场价值影响是十分敏感的。公司股权集中情况、大股东之间力量对比状况等,对公司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影响深远。这一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就是产权变动风险。

(2)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上市公司股东规模将呈扩大趋势。这便产生了“控制权转移”、“有效控制”等问题。如何在尽少投入资本的前提下取得控制权,并有效防范、化解由规模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便是研究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问题。

(3)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不可能全部股东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作为产权主体代表;掌握着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经营、财务决策权。其自身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对公司正常运营、健康发展关系重大。产权主体代表的变动,意味着公司具有了经营方向等重大方面变动的可能性,带有一定的风险,即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

(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这主要是指产权主体资本经营活动,尤其是指产权资本运营活动。从这一角度,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主要是指产权运营风险。

从财务活动过程看,产权运营风险可分为:经营前评估风险、经营中控制风险、经营后整合风险。具体地说,产权经营风险来源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的产权转让方式,是股权置换还是资产置换,是有偿转让还是无偿划拨;第二,确定的产权转让方向,是向法人股东转让还是向国有股东转让,是面向社会经济集团还是面向全体投资者;第三,成交的产权转让数量,是全部股权转让还是部分转让,是全部资产出让还是部分出让。这几方面的选择直接产生了产权运营风险。

四、权益风险观念提出的意义

(一)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意义

1、深化国家财务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权益风险的逐步认识,将促进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两层次财务经营方式的创新研究及财务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研究。

2、充实了本金理论内容。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人与收益活动,也是一种财务活动。这种财务活动也主循本金投入与收益矛盾规模。权益风险是其本金运动在的矛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3、初步定位了所有者财务。在“大财务”理论框架下,除家庭财务外,国家财务、企业财务都具有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两个层次。所有者财务对应的风险主要是权益风险,经营者财务对应的风险主要是负债风险。

4、为资本经营纳入财务框架提供了纽带。可以近似认为:资本经营活动主要面临的风险是权益风险;而权益风险是所有者财务层次的主要风险;因而,从理论上资本经营可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的主要方式。

(二)对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权益风险观念的确立,可以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仍制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重大问题的认识。这对于构建全新、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大有裨益。

首先,对产权主体结构、规模变动风险深人认识,可以有效指导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管理体制的建立。针对风险的防范,可采用中介公司交叉持股经营等运营方式。

其次,对产权主体结构、代表变动风险的研究,可以直接指导解决“国有股有效控制”、“国有股退出机制”等难点问题。例如,针对国有股控投比例对产权结构风险的影响,可以启发我们:绝对控制并不是产权结构风险防范的唯一措施,可采用产权主体多元化等方式加以有效分散。也就是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国有股应适当减持。其减持比例的确定,应主要考虑上述权益风险的变化。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4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标已经成为企业将商品推向市场的纽带,是企业参与市场的有力工具。而个体私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但是,目前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没有注册商标,有注册商标的也不知名。就拿九江来说,记得20__年,我们九江市注册商标总数才1563件,与之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企业注册商标实在太少。究其原因,有企业领导思想认识障碍,也有企业其他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那么,现在我们又如何引导企业注册商标求发展?又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商标专用权?我认为,要根据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分析问题,形成有效措施:

一、解决两个现象,提高一个意识。

现象一:大众的普遍意识是,提及商标便笼统地、盲目地想到名牌,认为是可望不可及。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认识商标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借助于对名牌的感性认识,而对一般意义上的商标却知之甚微。有的认为个体私营企业小打小闹,怎能跟大的企业相比,还注册什么商标,能把产品卖出去或者自己的服务让人家满意也就心满意足了。从而忽略了名牌也是从普通商标发展而来,是以普通商标为起点,靠策划完善商标战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配合广告宣传,逐步树立起来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现象二:大多数人认为商标仅仅是个标识,只要能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就属上乘了。而忽略了从心理学角度考察消费者在逐渐了解、接受这些商标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把该商标与相应的产品及其属性、特征、厂家联系起来。

在解决好商标认识现象的同时,要提高商标意识。商标是一种可以选择、转让、许可他人使用并受法律保护的工业产权,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也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商标的理解,决不能停留在它是一个商品的标记、符号上,而应该看到其具有的整体效益,看到其整体性价值。应该说,商标是企业知名度、形象、信誉和质量的载体。我们的个体私营企业切不可只顾眼前效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目标,应当及时注册商标。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商标权的取得和保护,日本丰田公司先后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注册了1万多件商标,日本松下电器产品株式会社先后在180多个国家注册了1.3万件商标,同样,个体私营企业只有重视商标,才能逐步发展壮大。例如:山东省青州傅氏食品有限公司在打开福建、广东等地的市场时,运用“商品未动、商标先行”的商标策略,首先利用各种媒体在当地进行了两个月商标形象的宣传,待产品进入市场时,其商标已是家喻户晓。“市场竞争,广告先行,广告竞争,商标领先”已成为该市私营企业主的共识。

一个国家商标数量的多少,从一方面反映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一个地区的商标数量,也反映出该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侧面。个体私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商标的效用及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认识到通过商标创名牌就意味着市场效益和信誉,才能适应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搞好两个服务,落实一个战略,即政府行为上的优扶环境;行政管理上的职能服务;全方位落实商标战略。

要重视商标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把商标事业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积极引导低、小、散、粗的个体私营企业走规模经营道路。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也应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商标意识的宣传教育到位;二是指导企业注册商标到位;三是依法查处假冒侵权,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到位。

(一)在做好商标发展工作的同时,应结合本地个体私营企业实际,政府部门应科学地制定商标战略来开拓市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就要正确实施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要把商标运作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主线,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产品开发、市场维护的全过程。二要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育发展企业商标。把培育一个成功的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三要加强商标的自我保护。培育企业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一旦发现自己的商标专用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提供出有利线索和自己的合法要求。其次要及时到国外注册商标,寻求国际保护。四要把商标无形资产运作和管理纳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商标无形资产的作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商标资产的运用,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结合起来,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要重视商标的设计、注册、使用和保护等环节的工作,把实施商标战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积极开展商标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尤其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维护企业在国外的正当权益。加强对外的商标行政执法宣传,在国际上树立我国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良好形象。

功到自然成。创牌与商标发展战略的运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体私营企业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能使注册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生 存下来而成为名牌,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5

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运营正朝气蓬勃的发展,李彦宏曾经讲过“2015年后中国将不会在有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在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中国为来21世纪,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型人才极具欠缺。所以培养人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型人才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而大学生选择去电子商务企业就业的也逐年增加,为帮我国传统企业培养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型人才,由组织开展的《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认证项目,是真正帮助我国传统企业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一个培养机制,也是为当今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所需知识的系统培训及考核。更是为大学生就业求职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砝码,补充了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所学的知识的欠缺性,使大学生多具备一些实力,多一项技能认证,对大学生就业及创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中心将此认真项目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认证《网络营销师》项目并行培养学习,在结合CETTIC《网络营销师》项目的课程,将培训内容丰富和补充,使之学员培训后能掌握更专业更实际的能力。达到双轨制度培养,使之培训项目更具有含金量。

课程目的:

1、通过培训,让您的传统企业快速转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低成本拓展网络市场。

2、让您在网络市场中能精准定位,锁住机遇。

3、让您掌握并精通策划和建设营销型网站技巧

4、通过学习,领悟如何高效利用电子商务推广手段,让您的企业迅速成交回笼资金,并大幅提高产出投入比(ROI)。

5、大幅度提高网络客户和销售转化率。

6、让您时刻掌控网络营销运营和管理。

7、让您更深入的了解如何诊断和管理电子商务平台。

8、有效制订企业电子商务总体策略、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跟进、监督、指导实施!

9、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团队:管理、考核和培训网络营销人员。

课程特色:

1. 实用性:以企业需求人才能力为导向,深入分析职位能力匹配技能,专精一门全局掌握

2. 专业性:引入不同行业案例分析,结合不同职位培养,分析不同运作效果

3. 易学性:针对职位专项提升,针对基础合理搭配,兴趣导向式提升,案例化讲解

4. 系统性: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循序渐进的模块学习,理论实际结合演示

5. 标准性:技术知识的标准化学习,监测的严格执行

6. 操作性:重视实践操作学习,依据数据分析说话,细分项目实践操作化

培训考试:

学员在参加完培训考试成绩合格后,参加一实践项目设计并达到标准,可为学员颁发由认证的CECRC《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证书。

组织机构:

CECRC认证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项目全国管理中心

承办机构:苏州赢冠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认证:CECRC认证《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

中心网站:100ec.cn

培训对象:高级班:——企业网络运营事业部高管人员

——新兴中小型企业CEO、负责人

初级班:——国内外高校在校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 报名方式:电话咨询报名400-001-7770 崔老师

电话:0512-69212911 传真:0512-69212911 E-mail: cettic_cecrc@163.com

培训方式:面授

考试方式:笔试+论文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6

在光通讯信息时代抢占市场优势,形成主导运营地位,对各大电信运营商来说都是一场崭新的创造和激烈的竞争。当前,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环境下的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这样的转型也被寄予希望以各种方式落实到实际运营的各个层面上,在这其中,企业光网络运营实在是一个重中之重的方面。企业光网络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转型战略。

众所周知,城市光网络化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工程。企业光网络建设的成功依赖于三个方面:管理模式、人才、技术,其中人才的因素尤为重要,光网络人才是形成企业光网络核心能力的基础,是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决定了企业光网络系统实施执行的能力。融合型的企业光网络人才体现为知识和技能的核心代表,代表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信息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真正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全业务运营下的人才战略,最终目的是要支撑、推动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全业务运营的开展,将会给企业带来业务、技术、运营模式等各方面的知识变革。如何加强对企业光网络融合型人才的能力提升及有效管理,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应注重对企业光网络融合型人才的融合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在战略、业务、管控等方面的融合中完善和提高。求索和利用合适的知识来弥补自身的弱势,不断追求卓越。

光网络融合型人才融合能力的培养理念

一、注重光网络建设部署与企业战略的思想融合

伴随着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如何用技术手段满足企业全业务运营的商业战略。正如“小区平移”建设:电信企业光网络何制订满足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在建设“光网络小区”战略及战术,如何设计出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协调一致的光网络框架,如何使整个光网络架构能够很好地平衡PON网络技术的领先性、业务需求的即时变化、投资风险的叠加等矛盾,这些问题都需要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具备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思想意识,将光网络运营战略与企业战略融合考虑。当企业的发展战略认为现在企业要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需要所有发展战略都能够迅速反应时,优秀的光网络人才需要采用能够支持快速开发的技术来进行光网络架构的设计。若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资源配置要保持相对稳定,发展重点在于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可靠性,那么光网络人才就需要采取其他技术。当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光网络战略处于市场竞争时期,要更加有效地和策略性地调配企业稀缺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将保证企业制订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效执行。

二、注重光网络人才与业务发展的执行融合

全业务运营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是现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全业务运营会经历业务捆绑、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4个阶段。优秀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应通过各种信息途径主动地去获悉行业的发展阶段、趋势和业务消长所引起的企业业务模式和运行方式的改变;应充分了解企业核心的几个关键业务。分析关键业务内在的联系;还应了解企业价值链上相关者的业务管理模式和业务需求,以形成一体化的业务概念。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在光网络运营项目建设的各个时期,都要注重与业务发展的执行融合。

在进行光网络建设规划时,优秀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应充分理解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及重点,更好地利用自己对光网络技术的把握。制订出短期和长期的建设规划。并定义出几个重要网络部署的优先次序,清楚描述出这光网络如何为企业客户提升使用价值。

在进行光网络设计时,优秀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应结合业务的思考,将技术架构和业务应用糅合一体。充分考量技术资源平台的横向扩展能力。在需求调研分析时,优秀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方式与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沟通:对领导层级,应尽力获取整体的施政理念或业务战略;对中层领导即部门主管,应全面了解业务管理模式层面的需求;对于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的细节,则需要多听取具体的一线业务人员的意见。

在进行业务流程实施时,优秀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应在明确的光网络建设范围内各个部门职能,平衡好业务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给业务部门配置灵活的使用空间,以主动的姿态促进业务部门对系统的使用。

三、注重与光网络提供商融合

企业在光网络建设的进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网络供应商,例如华为、中兴、烽火等,他们在所在领域拥有突出的专业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电信运营商进行平衡企业商务战略,而需要了解的知识是比较缺乏的。一个优秀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应知悉光网络提供商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仅次于企业业务战略和业务发展战略。电信运营商与厂商之间应该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要认识到与光网络提供商合作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大范围涌现业务需求时,光网络提供商所提供的系统托管服务、系统资源保证、系统监控执行等服务或手段都会给企业提供及时的帮助。

认识到与光网络提供商的合作提升需要在行为上进行调整。如认识到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让光网络提供商参与什么工作;是否事先让光网络提供商提供一系列可供电信运营部门挑选的服务;是否能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光网络提供商管理企业部门的项目产品目录;光网络提供商在综合评价企业选用的光网络产品的利弊时提供协助。

通过与光网络提供商的合作,吸取一些有益的管理理念,借助光网络提供商的咨询专家和方法来帮助完善企业内的方法论,并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D.创造条件与光网络提供商进行交流和研讨。定期就前沿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展开交流,并就系统现状与不足,针对技术、业务难点协同攻关。

光网络融合型人才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企业光网络融合型人才融合能力的提升及有效管理,是保证企业光网络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光网络融合型人才融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工作实践,还需要企业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提供适用的管理模式,对光网络人才进行高效的配置,提高光网络复合人才的综合使用效益,实现保留、激励与发展优秀光网络员工,促进光网络人才队伍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共享与融合。

一、基于战略性分析

作为电信运营商而言,光网络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以这种核心能力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在其岗位上的胜任度高度相关。所以,从岗位胜任能力出发,会使人才管理重心前移,由事后评价向事前管理转变,使人才梯队建设更具针对性。构建胜任力人才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企业光网络融合型人才战略的实施。

二、基于操作性分析

在构实践中可以具体根据操作性的特点,设计基于光网络融合型要求的员工调查表与考评。对员工专业能力、融合能力、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估和评测,以确认光网络人员是否达到最优配置。根据光网络人才考评,可以清晰地发现现有光网络员工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寻找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计划来提升的融合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胜任力人才管理机制的推行,用人之长,提升适岗率,降低流失率,提高光网络复合人才的综合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职业路线的明确,激发出员工主动成长的动力,有利于保留具备专业融合能力的核心融合型关键人才,促进其个人成就感和社会价值的形成。

三、基于持续性分析

光网络融合型人才掌握着企业光网络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而这些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部分。特别是电信运营企业,全业务、全网性、实时性要求日渐突出。而融合能力与经验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得到。基于电信运营企业人才培养和知识积累的持续性考虑,需要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以此为媒介,培养拥有融合能力、高技能的光网络融合型人才。通过知识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汇聚企业内部的各类知识。也可以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进行汇聚。例如“光装维劳动竞赛”、“三学两比一提升”等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将把光网络融合型人才的培养、管理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基于归属性分析

正因为“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光网络融合型人才是电信运营企业光网络建设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部分。也往往是电信运营商竞争对手优先争抢的目标,因此,企业也存在人才高流动的风险。常规地通过提升薪酬的方式来留住人才,但无助于在企业内部构建合理、合理的留人手段。而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光网络融合型人才与其他普通员工相比,更多地关注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因此,各电信运营商企业应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让光网络融合型人才从心理上认同。在精神和价值上归依,从而加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光网络融合型人才建设与管理是电信运营商企业在摸索光网络过程中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尝试。对于电信运营商的光网络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促进电信运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然而,在电信运营商进行如何细化光网络培训方案、优化组织结构、精简管理体系都是后续深化考虑的问题。只有不断推进光网络的理论框架及体系模式,将有助于企业光网络融合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升及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7

一、新常态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首先,责权利统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及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实现成本管理优化,应将成本管理责任分摊到企业的各部门及岗位中,既给予其一定的管理权力,同时又要对部门及岗位的支出加以规定及控制。

其次,及时性。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保持高效发展,需要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要做到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双提升,就要对财务预算加以全面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支出加以核算,以准确把握企业运营状况,并及时调整财务支出比例及方向。

第三,全员控制原则。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应将其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加以结合,实行全员成本控制,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方案,达到严控企业财务成本支出的目的。

二、新常态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凸显的问题

1.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及认识不强

作为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企业持续化、稳定化发展,应自觉采取及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方法,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发展的重点和核心。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正确理念及认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业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侧重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

2.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严谨、不规范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过于粗放,严谨性不足,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在票据管理上规范性不强,例如对财务报销的票据没有加以严格审核,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收据入账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机制不完善,在购置、使用、处理固定资产时,相应的登记、审批、监督制度跟进不力,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及浪费现象并存;第三,存在企业内外部财务支出问题。

3.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考核及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首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考核上没有形成全面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相应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由此导致财务管理考核形式化严重。如对财务管理人员,考核主要围绕其管理经验,并未对相应的考核细则加以量化,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结合度不高。其次,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在人员选拔、升迁、待遇等方面也存在管理滞后现象,致使财务管理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无法全面满足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需求。

三、新常态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应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向着精细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应注重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充分重视并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注重财务管理的有序及规范,实现企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提升。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要围绕财务管理这一主线开展企业经济决策及业务拓展工作,由点及面,形成企业人人重财务管理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给予财务管理人员充分的权力,保障其职能的发挥。在做好原有的记账、报账工作的基础上,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者在预算管理、财务收支控制、会计监督等环节的职能和作用,抓好财务记录、核算、计量、报告等内容,在财务监督中做到前、中、后环节的统一。

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机制

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围绕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及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及制度化水平。首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财务支出环节,要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一步缩减管理费用、运行成本,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均衡。其次,完善财务经费管理制度,做到支出制度化和规范化。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督促财务管理部门定期汇总财务开支情况,形成报表,上交企业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对其审核后,及时加以公示。针对财务支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财务开支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第三,建立并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规范财务报销程序,实行本人、会计、分管主任、上级领导联合审批制度;二是要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理、报废等环节作出制度化规定,严格执行相应的审批、登记、盘点、报废、核销管理制度,并针对每一环节建立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3. 注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要取得实效,离不开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也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应注重采取以下措施方法。首先,要通过激励机制及奖惩机制,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其财务管理的业务总量、管理难度作为其岗位待遇划分的依据,奖励财务管理水平较高、业绩较为突出的财务人员,提高其各方面待遇,稳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其次,要建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用人、选人机制,通过完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电子档案,做到人才信息的共享,促进优秀财务管理人才的有序流动。第三,实现财务管理人员权力与责任的结合,完善考核方式。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人员岗位制度中,要明确其责任与义务,在财务管理考核中,要实行定量考核,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四、结语

对企业运营的认识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风险、生产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便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对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中都片面的强调了如何有效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却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最基本的认识。因此本文就首先从对财务风险的基础认识开始,逐步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一、财务风险认识中的几种不同观点

现实工作中要想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应该对财务风险有个明确的认识。现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而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存在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在未来偿还债务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压力和负担,使企业面临着资不抵债的潜在风险,这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规模经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筹借经营性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因此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筹资风险即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g—w……p……w'—g'的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这样的过程使财务风险不断形成和积累,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的风险和财务成果的风险。财务成果即财务收益(或现金净流入)及获利能力等;财务状况即企业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及偿债能力等。从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状况的变好或者变坏,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可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是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于是财务结构做为财务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财务的静态表现;财务成果则是财务运动的过程表现,这两者要共同构成了财务风险,即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的综合结果。在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时,这两者同时要纳入到财务风险的监测体系中。

通过对上述三个观点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有:1.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即认为风险是当一项活动会产生几种不同的可能结果且这些结果的概率和可能性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种活动是有风险的。2.都包括筹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即认为筹资所带来的风险是财务风险的基本组成部分。上述三种观点的区别主要是:1.三种观点对财务风险的内涵认识不同。第一种观点只是强调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筹资风险,认为筹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部而忽视了企业其他方面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的本质等同于财务风险,这样就混淆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第二种观点从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认识企业财务风险,较全面的涵盖了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实践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三种观点是从财务管理者的角度认识财务风险的,认为财务风险从企业资本垫支开始就产生了,随着企业生产程序更替而产生和积累了其他方面的风险,最后从影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习性划分为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2.三种观点对财务风险认识的外延不同。第一种观点仅认为企业货币资金无法偿还企业到期债务时而产生的风险,第二种观点则是从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来全面认识财务风险的,将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可能因素都包括进去。第三种观点同样也是从企业资本流通的各个环节全面认识财务风险,将影响企业财务运作的各种财务风险因素都予以考虑。

本文认为第一种观点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只是注重了财务风险的本质,而忽视导致本质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观点虽然对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同,但是它们都能够从总体上全面把握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从风险认识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问题明确之后那么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因此只有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也就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在这里根据上述后两种观点概括出以下几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这是从财务风险的本质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这是从企业经营的动态角度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上述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直接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后面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间接原因,但是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确实致命的打击,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武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使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其次,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风险,主要有企业内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外部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这些不同的风险构成了企业需要面对的复杂的风险系统。各种不同的风险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企业。例如当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时,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2)

3.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刘小梅,张淑琴,论企业风险管理,社会科学论坛,2005(10)

5.李玲,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6)

上一篇:采购策略报告范文 下一篇:诚信经营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