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细则范文

时间:2024-02-04 15:32:40

土地管理法细则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1

第二条  凡我省境内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有偿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部门、企业、公司、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增值税)。

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

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增值税)是指土地使用者将所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含连同地面建筑物) 转让或出租给其他使用者所获收入,按规定向财政缴纳的价款。

第四条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归省人民政府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所有。

第五条  土地出让金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财政部门委托土地管理部门代收代缴。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增值税)由地方税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管理。

第六条  土地出让金按以下规定缴纳:

(一)土地管理部门以协议、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其成交金额全部作为出让金上缴财政部门;

(二)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要继续使用土地,应按规定与土地管理部门重新签订合同,并按照前款的规定缴纳出让金;

(三)通过行政划拨或财政部门出资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经批准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的,应向财政部门补缴土地出让金;

(四)土地使用者经批准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指定的土地用途,要相应调整土地出让金,并将调增的出让金上缴财政。

第七条  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增值税),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其中土地出让金的40%上缴省级财政,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地县分成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八条  土地出让金作为专项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九条  土地管理部门征收土地出让金,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条  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在次月五日前,将收到的土地出让金上缴同级财政部门,逾期不缴的除令其补缴外,每逾一天,收取滞纳金1?3‰。

第十一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行政或财政出资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非法收入10?50%的罚款。

第十二条  破产的国营企业拥有的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收回出让,出让金主要用于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培训。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转让、出租、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收入,其增值额除缴纳土地增值税外,其余额按以下规定上缴财政:

(一)全额预算单位上缴70%;

(二)差额预算单位上缴60%;

(三)自收自支单位上缴50%;

第十四条  外国投资者为获取土地使用权所付土地出让金,须用外汇支付;港、澳、台商一般应用外汇支付,如确有困难也可用人民币结算。外汇结算根据中国银行人民币外汇牌价换算人民币。

第十五条  国有土地有偿出让、转让价格由物价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共同制定。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揭发。财政部门应为检举揭发者保密,并酌情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此相抵触的,以本细则为准。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2

广东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细则最新全文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 的征收地区范围:

(一)城市为市行政区(含市郊)的区域范围;

(二)县城为县城镇行政区(含镇郊)的区域范围;

(三)建制镇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范围(不含所属行政村);

(四)工矿区为工商业比较发达,非农业人口达二千人以上,尚未设立镇建制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的 区域范围;

(五)在上述征收地区范围以外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

第三条 凡在第二条所列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按《条例》 本细则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使用土地建房出租、出典的,房屋出租人、承典人 为纳税人;出租人、承典人不在房屋所在地或房屋租典纠纷尚未解决的,由房屋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

第四条 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所在地税务机关确定的适用税额计算征收。

第五条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

广州市为五角至十元;

汕头、湛江、韶关、佛山、江门、茂名、珠海市为 四角至八元;

惠州、肇庆、梅州、中山、东莞、清远、阳江、河源、汕尾、潮州市为三角至六元;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为二角至四元。

第六条 为平衡税负,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由省税务局根据前条规定的税额幅度和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核定各市、县应税土地平均每平方米的年税额标准。

第七条 市、县税务局按省税务局核定的应税土地 平均每平方米的年税额标准,根据土地座落的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将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各等级的适用税额,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八条 经省税务局批准,经济落后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本细则第五条规定最低税额的百分之三十。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需要提高到超出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最高税额的,经省税务局审核后报国家财政部批准。

第九条 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四)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五)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六)学校、图书馆(室)、文化宫(室)、体育场(馆)、医院、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公共、公益事业自用的土地;

(七)财政部和省税务局另行规定免税的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用地。

第十条 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 土地,由纳税人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经市、县税务局审核,报省税务局批准后,可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土地使用税五至十年。

第十一条 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和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部分建制镇,以及规模较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按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纳税人负担确有困难,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暂缓开征土地使用税的,可由县税务局报省税务局批准,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

第十二条 个人自有自用非营业用的房屋用地,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

第十三条 除本细则第九、十、十一、十二条规定外,纳税人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可酌情给予减税或免税照顾。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具体的缴纳期限,由市、县税务局确定。

第十五条 新征用的土地,依照下列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一)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一年时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二)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税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国土管理机关应向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提供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占用面积等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纳税人应于本细则颁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将使用土地的座落地址、面积、用途等情况,据实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后,发生变更地址、新征土地、土地权属转移、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等事项,纳税人应在二十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除本细则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广东省税收征收管理细则》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由深圳市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1989年1月1日起施行。对内资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土地使用税后,各地不得再征收土地使用费。

土地使用税的作用目前土地使用税只在镇及镇以上城市开征,因此其全称为城镇土地使用税。开征土地使用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使企业能够节约用地。

征收土地使用税的作用具体包括如下:

(1)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2)能够调节不同地区因土地资源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3)为企业和个人之间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

土地使用税如何计算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按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交纳。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

一般规定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大城市1.5元至30元;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小城市0.9元至18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均采取按年征收,分期交纳的方法。

「例武泰钢材进出口公司拥有自用房产原值600000元,允许减除20%计税,房产税年税率为1.2%;小汽车2辆,每年每辆税额300元;载重汽车3辆,计净吨位15吨,每吨年税额60元;占用土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每平方米年税额为6元;税务部门规定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在季末后10日内交纳,1月31日计算本月份应交纳各项税金。

月应纳房产税额=5760/12=480(元)

月应纳车船使用税额=3300/12=275(元)

月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15006/12=9000/12=750(元)

根据计算的结果,提取应纳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税金1505

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 480

应交税金应交车船使用税275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3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型社会;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92―03

1、“两型社会”建设概述

1.1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设立的三年来,鄂、湘两地省、市政府相继制定了《武汉城市圈综改区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深化修编、《武汉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等。长沙、株洲、湘潭分别组织开展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株洲云龙示范区”、“湘潭九华示范区”三个示范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些都是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各地对城乡规划编制的积极探索和应对,意图通过规划的制定来描绘“两型社会”的宏伟蓝图,指导“两型社会”的具体实施。

1.2 “两型社会”规划内涵

“两型社会”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就规划行业而言,城乡规划所面对的资源领域,无疑是以城乡用地这一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空间资源”为核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直接使得城乡空间资源的约束日渐突出,如何高效、集约地利用城乡空间,达到集约、节约型发展目标,并与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很显然是城乡规划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相对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有如下不同点(见表1)。

2、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内容构成、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内容构成

包括:(1)地块划分;(2)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3)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后退;(4)道路及其设施:一般包括支路及以上道路的红线位置、断面、坡度、重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的确定对社会停车场(库)、配建停车场(库)进行定位、定量和定界的控制;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的控制;(5)城市环境景观: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6)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国家、省、市各级规划与建设相关法规的要求。②符合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控制要求。③综合考虑城市整体或地区全局的情况,力求总体平衡。④力求优化城市用地结构。⑤控制要求要体现不同对象的特点。⑥充分考虑土地价值及开发的经济效益。

目前确定控制指标体系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环境容量推算法:通过对地块的用地性质、周边交通、公建配套情况,来确定开发强度特别是容积率的高低。②人口推算法:根据需要配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公用设施,通过规划服务人口来推算,以确定需要配建的数量及规模。③典型实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实验性的形态空间规划,由此反算出各项指标。④经验推算法:一般适用于商业性开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该类项目已经累积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2.3 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就长沙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而言,通常是以《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依据,按不同的建筑间距分Ⅰ类地区、Ⅱ地区,按不同的用地性质和不同的用地规模来确定主要的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导致同一个(或不同的)规划范围内,同类用地性质的控制指标普遍雷同、单一,缺乏区别对待,没有考虑土地的级差效益等,因此土地出让后,开发商从个体利益出发,提高容积率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的控规指标调整,特别是有些不顾公共配套和总体指标平衡的局部修改,均在挑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3、两型社会建设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新要求

3.1 优化指标构成体系,提高控规实效性

在规划管理中,衡量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并非看控制指标的多少,而要看每项指标控制作用发挥的程度。控制性详细规划现有的指标体系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覆盖了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形态、城市设计、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等各个方面,在两型控规编制实践中应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控制指标,对原有指标体系重新包装,更多地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能源的节约,并明确指标属于规定性还是指导性。提高控规实效性不应以控规一成不变地被实施为目标,而应力求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功能,城市开发过程中对用地性质与各项指标的调整应被视作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机遇和风险的积极反应。两型控规指标体系需适应这一动态过程,协调好控规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3.2 确定适度的弹性控制,提高可操作性

经营性用地的有偿竞拍制度深入展开,土地出让金提高,土地开发的运作成本增加,促进存量土地集约利用,出资者无不想通过提高开发强度挽回“经济损失”,促成各种理由的指标调整申请。因此,两型控规指标体系应确定适度的弹性控制范围,以有数保障经济、环境建设目标和政府资金回笼。同时,出于地块竞拍的公平性和投标者的心理平衡,对区位、规模等条件类似的地块,两型控规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规划条件的设定“求同存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异性,对有特殊需求的地块(如周边用地的环境补偿、历史保护区等),控制指标应采取弹性策略,对土地开发予以适当补偿。

3.3 满足市场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不再是政府独家投资,而是民间资本都可以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决策力量多样化,产权意识的强化要求在规划中考虑多方利益需求,这是城市建设领域大量新问题出现、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根本原因。因此,两型控规首先应认识到投资主体及开发模式的多样化将带来城市建设思

路的多元化,传统规划编制思想受到冲击――城市规划的内容不再是政府事无巨细地规定做什么,而是在尊重投资主体经济利益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确定不让做什么。

3.4 规划由管理到管治的思想转变

规划是协调利益分配和实施公共管理的手段,其目的是以最小开支取得最大成效。管治思想不同于管理,管治是促进不同组织间相互渗透的管理方法,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重新分配,本质是政府与非政府力量之间以及力量内部的互动。在两型规划管理方面,管治思想可促进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是从上到下的指挥和从下到上的反馈结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两型控规应体现城市规划由管理到管治的思想转变,适应城市建设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市民参与城市事务能力的提升,使多方权益表达、权益维护成为可能。

4、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标体系确定的对策建议

4.1 合理划分地块

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建立在合理的地块划分基础上,地块作为规划管理的单元,地块划分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控制指标的控制力度减弱,引起配套设施方面的问题,同时地块划分的形状也会影响控制指标的控制力度,从而影响建筑群体的形态和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因此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首先必须对基本地块的规模和形状进行研究和限定。地块划分应充分考虑用地现状和土地使用调整意向,以及建设的引导原则,以规划布局结构为依据,兼顾业主用地产权、基层行政管辖界限以及地块使用性质单一性的要求:土地价值的区位差异、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及区内环境景观建设要求;城市“四线”规划及市政工程规划建设的要求;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与转换,以及地块进一步细分或合并的可能性要求。地块划分的原则可参考美国区划中的做法,在同一区位,对地块的面宽和面积进行统一的量化规定,使其形状、大小、朝向和与道路的交接方式尽量相同,适应强度指标通则式管理的需要。对于城市不同开发时期的地块,旧区尽量尊重现有的用地权属,对过于零碎的用地进行协商调整;新区地块面积根据本地区常见开发规模确定,单个地块面积可适当扩大,划分方式应考虑地块细分或合并的可能,便于应对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长沙一般可以将基本地块规模控制在3ha左右,在城市新区,为了适应标准厂房及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可以控制在5ha以内,最小地块面积一般不要小于0.5ha,特殊情况下可以再细分或合并,但一般不应跨越城市支路。

4.2 注重地块用地性质的兼容性控制

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地块用地性质的确定应建立在合理的用地分类基础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使用分类标准逐渐不能涵盖所有的建设类型,不能适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特点。因此,长沙等城市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应根据各身开发建设的特点和需要,以我国现有的土地使用分类标准为基础编制适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用地分类标准。面对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混合使用、性质互补的用地,土地的混合使用和用地功能的频繁变化已经成为城市开发中的普遍行为,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立起合理的土地兼容使用模式,是改善控制性详细规划适应性的有效手段。因此,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将各种性质的用地隔离,可以将部分地块定性为以某种性质为主,混合其他互补性质的用地,如商住用地(C2R2)、住商用地(R2C2)等,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发城市活力。基于对城市土地相容性影响要素的分析,可以明确土地使用相容性规范应遵循的原则:总量平衡、环境相容、行为相容、景观协调。同时建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针对地块的用地性质按照不同的审批层级分为3~4类,一类性质是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二类性质是经过规划主管部门同意才能更改的用地性质,三类性质是经过当地立法机构如人大常委会或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批准才能变更的用地性质。

4.3 建立科学的控制指标赋值依据

控制指标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指标量化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又与市民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城市社会的综合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长沙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应塑造优良人居环境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加强科学论证,使各个指标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在确定容积率等控制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不同的用地性质、城市土地区位、基础设施条件、空间环境条件、地块出让价格以及整个控制范围内的总的人口容量等因素,加强对土地经济、开发方式和政策的研究。总结美国区划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作法,保证控制指标科学性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市设计作为控规编制的技术支撑,两者的指标体系相互融合、彼此支撑;通过各类专项研究如土地经济研究、交通影响研究、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果,作为控规拟定控制指标体系的依据: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经营性的用地以公平形为原则,采取通则式控制。为了保证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在市场经济下的公平性,指标体系数值的确定应综合采用环境容量推算法、人口推算法、典型实验法、经验推算法。通过数值的反复检验和校正,使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与经济、环境等因素保持联动性。同时对各个指标之间相互检验,形成指标体系的一体性,避免给规划管理过程造成混乱。另外,为了避免指标确定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还应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城市建设容量分区标准”,为确定控制指标提供技术依据。

4.4 正确选择指标控制范围

规划实践证明,现行的单向控制指标一控制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方法,不能保证全面的合理性,在实际开发中,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偏离最适宜的土地使用强度,导致规划控制的目标不能实现。例如对建筑限高的控制,规定建筑限高除满足一些技术上的高度要求外,最主要的是要满足城市天际轮廓线和景观塑造的要求,目前控规中只规定了建筑最大高度限制,没有最小高度的要求,而在实际建设中,建筑高度完全有可能大大低于最大高度控制,最后形成的空间效果与以建筑限高为依据形成的规划意图有较大差距。再如在一些新开发区,规划只规定了最大容积率,但在实施中,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以低廉的价格将土地出让给企业,土地成本的低廉直接造成了建设的零散,最大容积率的控制也失去了意义。因此,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应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指标确定的新途径。如在个别指标的控制上,可引入限高与限低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重要地段可引入建筑限低指标,完善城市空间的三维控制体系,确保城市设计意图的实现,对城市一般地区则不作建筑高度控制。对开发强度控制规定采用“控制变化范围”的形式,根据环境容量和配套设施容量确定一个最高容积率,再根据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确定一个最低容积率,形成一个“容积率范围”来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高效。

5、结语

两型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在两型社会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因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任务、提高土地紧凑集约使用为基础、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目的,实现规划的突破和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体系,把握好定性与定量、刚性与弹性的尺度,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

参考文献:

[1]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CSGH/002-2005,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S],长沙市规划管理局,2005.

[3]于一丁,胡跃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44-47.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4

第二条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地区范围:

(一)城市为市行政区(不含建制镇)的区域范围;

(二)县城为县城镇行政区的区域范围;

(三)建制镇为镇行政区的区域范围;

(四)工矿区为工商业比较发达,尚未设立镇建制的工矿园区区域范围。

第三条凡在第二条所列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应按《条例》及本实施细则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前款所称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军队以及其他单位;所称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个人。

第四条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由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按照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适用税额计算征收。

第五条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6元至12元。

第六条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财政局和地方税务局根据土地坐落的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以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将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或适时调整各等级的适用税额标准,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后,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七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落后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本细则第五条规定最低税额的百分之三十。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需要提高到超出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最高税额的,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后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第八条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四)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五)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六)学校、图书馆(室)、文化宫(室)、体育场(馆)、医院、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公共、公益事业自用的土地;

(七)财政部另行规定免税的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用地。

第九条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由纳税人向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经市、县地方税务局审核,报省地方税务局(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按程序自行审批)批准后,可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土地使用税5至10年。

第十条个人所有的居住房屋及院落用地,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

第十一条除本实施细则第八、九、十条规定外,纳税人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向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可酌情给予减税或免税照顾。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具体的缴纳期限,由市、县地方税务局确定。

第十三条新征用的土地,依照下列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一)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满1年时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二)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村庄、集镇规划而统一征地的,在没有确定建设用地单位前,暂不征收土地使用税。确定建设用地单位后,由用地单位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十四条土地使用税由土地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土地管理机关应向土地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供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占用面积等有关资料,协助地方税务机关加强对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第十五条纳税人应将使用土地的坐落地址、面积、用途等情况,据实向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后,发生变更地址、新征土地、土地权属转移、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等事项,纳税人应在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5

【关键词】 矿山复垦;复垦技术;案例

1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明显落后于国外。我国由于矿区土地紧缺一些矿产企业在50年代末就开始了不同规模的技术粗放的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由于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矿山复垦相关法律及优惠政策,全国开展复垦工作的矿山企业不足1%。国土资源部2008年底颁布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一2015年),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问题提上议程,规划到2015年,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要达到40%以上。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土地复垦条例》中明确提出“复垦监测”,包括相配套的土地复垦操作法规细则,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破坏及土地复垦的效果,调动了企业矿山复垦的积极性。

2 矿区土地复垦技术

矿山复垦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工程复垦技术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现状,以及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废弃地进行回填、堆垒和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并进行必要的防洪、排涝及环保治理中的处理技术。其目的是造地,为生物复垦阶段生物群落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以及土地破坏的形式、程度不同,采用的工程复垦技术也不同,常用的工程复垦技术就地整平复垦、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技术等。生物复垦技术核心是迅速建成人工植被群落,即在新恢复的土地上选种适宜作物,能够形成景观好、稳定性高和具有经济价值的植被面。关键技术是解决土壤熟化和培肥问题,加速复垦地“生土”熟化过程川。.

3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 我国矿山复垦存在的问题

3.1.1 土地复垦的配套法律与法规不健全

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法律体系来确保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虽然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有关法律和法规涉及到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大多限于三废污染与治理,对矿山存在的其他环境问题关注不够,而且有很多原则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复垦责任义务不明确,监督任务也不太明确,我国现行的土地复垦规定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煤炭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6,但采矿者或企业可以推卸复垦责任,其原因是使这些法律缺少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细则,即缺乏相配套的操作性法规细则。

3.1.2 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缺乏环境成本补偿

矿山复垦具有投资数额巨大,回收期限长的特点,因此需要重金支持。但我国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没有考虑环境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仅仅通过自由竞争,市场形成的资源类产品价格,一般会低于资源持续利用的长期成本价格,采矿权人不会主动去保护资源及补偿环境。目前采矿的出厂价格,只能反映短期的、资源掠夺性的开采成本,这种价格不是资源类产品供给的可持续价格。因此,要想达到资源开发的合理均衡,就应在矿产品价格中加入环境成本,改革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但依照目前的状况,矿区没有这项成本开支的规定。

3.1.3 矿山复垦资金投资不足

用法律手段规定复垦责任人的复垦义务以外,确保矿山复垦有充足的资金,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且各方面重视不够导致资金往往不能得到落实。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前,采矿完全是按国家计划生产和销售,没有考虑开采后矿山复垦,并将全部利税上缴国家,导致矿山开采破坏大量土地却没有资金投入。国家财政承担不起单独进行矿山复垦,而矿山企业也单独承担不起,由于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再加上企业的复垦意识不高等原因,矿山复垦很难实施。因此,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

3.2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建议

3.2.1 完善矿山复垦的相关法律与法规政策

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是做好我国矿山复垦工作的法律保障,根据我国矿山复垦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促进矿山复垦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为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和颁布与土地复垦规定相配套的土地复垦操作法规细则,特别是矿山复垦的操作细则。新的法规要明确矿山复垦责任人以及复垦标准,确保复垦质量和复垦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切实施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政策。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废弃矿山可以通过建立废弃及老矿山环境治理基金来解决,国家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税收、财政补贴、土地使用信贷等来筹集基金,鼓励社会法人或自然人投资,按照“谁复垦、谁受益、谁使用”的原则,进行产业化经营。.

3.2.2 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对于将来的矿产资源开发,应当加入环境成本,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矿山复垦费用成为矿产品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将矿山复垦费用计入矿区生产成本,以减轻企业负担和保证复垦的正常资金来源。我国可以在税收方面协调实现,比如加征矿山复垦费,这样就可以使矿产品的价格由企业开采成本和矿山复垦费等其他税费共同构成,而矿山复垦费应统一上缴国家,由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支配专款专用。

3.2.3 健全矿山复垦保证金制度,落实矿山复垦资金

我国借鉴了国外经验,制定了复垦执行保证金制度,但规定简单,理论界对保证金的研究落后于现实。因此,复垦执行保证金制度必须加入我国矿产资源法的修定中,复垦执行保证金制度「川是为了确保矿区复垦工程的完成,企业在得到采矿许可证前必须以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资产作为复垦执行保证金,存放在专门管理机构,其数额等于矿区复垦所需的费用,如果采矿权人按规定履行了矿山土地恢复义务,退还该保证金和利息,否则主管部门可以动用这笔资金进行矿山土地恢复。针对历史遗留下来废弃矿山的治理问题,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复垦基金加以解决。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通过鼓励企业和私人基金注入,吸引社会及外部资金,增大复垦的资金投入;建立、落实复垦押金制度,确保矿区复垦资金的投入保证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3.2.4 加强矿山复垦的监管

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和标准是保证土地复垦计划落实和复垦质量的前提。因此,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明确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监督管理内容、制度和方法,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切实执行土地复垦法规和复垦标准。目前外资进入我国矿业越来越多,不能使环境不负责任的矿业公司在矿业风险投资中中标。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和全国政区域的土地复垦数据信息。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复垦监测网络,加强对全国矿山土地复垦的有效监控和监测数据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与定期。

参考文献:

[1]李平.全国人大代表柳长庆建议用政策激励尾矿大规模综合利用[N].中国矿业报,2013(03):11.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6

提出如下意见,农业部、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12号)以下简称《意见》现转发给你并结合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下简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工作实际。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规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整理工作,统一标准。

主要集中在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社区)各地要按照不同档案门类进行准确区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当纳入专门档案管理;对各种会议材料、计划总结、统计汇总等档案材料,应当纳入文书档案管理;对电子声像类档案材料,应当纳入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管理。

一)文书档案类文件材料

包括机构成立、意见、方案、指导性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会议记录、规划、报告、检查记录、统计汇总等文件材料。1.归档范围。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分为永久和定期,2.保管期限。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要求。定期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以“件”为单位,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应纳入机关文书档案统一整理归档。按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进行整理。

按《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社区)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统一纳入村级文书档案的经济发展类”按照《市文书立卷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或《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要求,以“卷”或“件”为单位进行整理。

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类文件材料

1.归档范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材料包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入户核实(汇总)表、国土“二调”面积核实表、田(土)面积丈量记录表、现场勘界确认材料、承包土地空间位置图、农户委托书、承包土地确认面积公示表、农户签字确认的承包地块及面积分摊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表、新证领取表、原证注销登记表、公告材料;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台账;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人员花名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形成的承包面积确认落实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会议记录;补充完善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依法调整承包土地方案、注销(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申请、登记材料;其他方式承包申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申请、登记等材料;其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材料。

2.保管期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永久保管。

此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结束后,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作为自身全宗内一种专门档案保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一式二份。必须移交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一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用作日常登记管理留存一份。

应以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独立全宗单位,乡镇(街道)级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集中统一整理,参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要求,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每户形成的且能按户分开的所有文件材料作一件,用线或不锈钢钉装订,同一全宗内以行政村(社区)顺序依次排列,同一行政村(社区)中按村民小组顺序依次排列并从1开始编制顺序号,加盖归档章、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装入文书档案盒保管。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形成及整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时,可根据需要一式数套。

村(社区)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参照上述方法整理。

三)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类文件材料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电子、声像档案的归档整理按照国家和市相关要求执行。其中电子档案按照《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执行;照片档案按照《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6号)执行;声像档案按照《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的通知》渝档发〔〕43号)执行。

请按《意见》要求,原缺失二轮承包方案、合同、申请书、台账等补充完善材料。分类归档。

二、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移交和利用工作,强化服务。

要按照农业部、国家档案局《意见》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抓住本次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全面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

按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归档范围和整理要求进行集中整理,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结束三个月内。经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移交至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合档案室进行妥善保管。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向所在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应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一并移交;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可提前移交。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7

根据国土部的时间安排,2019年底完成不动产登记的职能整合,2019年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

国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原副司长向洪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动产登记实施细则》对于2019年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框架、原则性的规定,实施细则对于登记的规定更具操作性,将为地方实行不动产登记奠定制度基础。

实施细则很快出台

今年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与《条例》配套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草案征求意见稿)》于3月26日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按照国土部不动产登记的时间表,实施细则本来是希望安排在全国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整合过半时出台。上述地籍司的人士说。

根据国土部的数据,截至10月20日,全国市、县两级职责机构整合的占比均已超过50%,为确保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职责机构整合,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开展地方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的专项督察。

在全国不动产登记职能机构整合占比过半之时,上述征求意见稿也走完了法定的程序。

10月14日,不动产登记工作第四次部际联席会议通报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起草、征求意见情况以及各地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展,就《细则》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征求意见。

上述国土部地籍司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联席会议上,各部委的并没有太多大的修改意见,也就是说,《实施细则》的最后一道法定程序已经走完,并有望很快出台。

上述地籍司人士介绍,在督察和多次视频会议上,国土部多次提出让各地发不动产统一证书。《细则》对于登记程序、登记的办理、资料的查询和保护等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也将指导各地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具体落地。

11月9日,北京已经开始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启用不动产登记簿证,并将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程序办理并颁发不动产权利证书。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已有青岛、厦门、广州、深圳、泸州等超过20个地方启动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并发出不动产权证书。

数据整合成下一步重点

《细则》的出台将指导各地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此同时,不动产登记的数据移交整合亦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前提。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把过去分散在林业、海洋、土地等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能进行整合,并统一登记。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已经完成。

11月9日,国土资源部网站显示,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用岛登记发证数据由国家海洋局移交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

根据国家海洋局资料显示,自2019年至2019年9月底,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登记现状数据共706宗,包含约4.7万条数据和3200多个图片,确权用海面积约8.5万公顷。

此前的8月26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局交接了重点国有林区登记资料和土地基础数据。

9月9日,国土部与住建部也联合发文称加强住建部门的房屋数据和不动产登记数据的衔接,推进房地登记统一。

中地数码副总经理张利峰表示,各部门、地方的数据标准不一,导致了数据的整合性较差,国土部也有相关的指导文件,要求各地上报的数据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如此就能起到上下的融汇贯通。

不动产登记的技术并无障碍。各地的思路和进展不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数据的共享无疑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支撑点,张利峰介绍。

各地按照国土部给予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格式进行填写移交,但在真正融合的时候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南方数码总经理谢刚生在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动产登记最关键的就是把数据统一到数据库,在统一的平台上,发不动产登记统一证书。他认为,数据整合的工作量应该占到整个不动产登记工作的80%。

南方数据亦在多地实地参与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其中通过精确方管的技术促进国土和房产之间的数据整合,对接。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8

【关键词】朝阳市 城镇住宅 土地分割登记

1.城镇住宅分割登记的主要内容

我国土地登记制度是政府通过对土地权利状况的公示来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具有公信力,依法登记的土地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未登记的土地权利,不能转让、出租、抵押、不能对抗第三者,一旦出现纠纷,国家不能保护其权利。因此,开展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就是确认土地权属,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不受侵犯,保护房地产权利人权益,促进法律的全面贯彻实施,达到“持证管地、凭证用地”的目的[1]。

城镇住宅分割登记工作主要是在已有城镇商品房、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用地登记工作的基础上,以护民、便民为宗旨,依法保护住房用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城镇住房用地登记工作。

2.朝阳市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现状

2.1朝阳市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进展及取得的成果

朝阳市的地籍管理工作基础较好,土地登记工作成绩显著,已形成了规范严谨、细致的工作格局,土地的初始登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同时土地管理部门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良,具备了开展城镇住房土地登记的软、硬件环境和必备条件。

2002年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住房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同年5月,朝阳市国土资源局制定并下发了《朝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实施细则》,在《细则》中,明确规定了分割登记的具体工作程序。为了加快登记发证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朝阳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分割土地登记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要求及职责。并决定由双塔、龙城、朝阳县、金地四部门进行全市区的权属调查工作和分割登记发证工作。

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分割登记23000余宗地,占完成分割工作总量的80%,发放土地证约9万余户,占全市应发放土地证户数的70%。由此可见,即便是土地管理工作做得较好,但本市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工作开展依然不甚顺利。

2.2朝阳市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存在问题及分析

2.2.1政府登记工作效率低,群众土地权益意识淡

土地证办理效率低许多是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首先是政府部门没有形成统一协作的关系,政策法规缺位造成人们对土地证不够重视。据了解,由于朝阳市政府没有统一下达指导性文件,各种思想认识难以统一,许多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没有全市统一的领导机构,无法制定相关具体政策,工作中必然产生行动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一些土地权利人对土地登记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认识模糊,视土地登记为可办可不办的工作。大部分购买者只重视房产证,而忽视办理土地使用证,造成土地证应具有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2.2.2土地权属不清、建筑面积不准

根据我国《土地登记规则》[2]规定,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程序按照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证书五个步骤进行。土地登记从受理申请开始到登记初审、审核、批准各道程序都要对所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人、土地坐落、土地权属来源、登记的土地面积的准确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其中重点和难点就是土地权属、建筑面积的审核确定。

在房地产市场运作过程中因本市土地与房产属独立的两个部门,且早期土地管理能力不强及公众对土地的忽视等一系列制度上的缺陷,埋下了建设用地面积不准、权属不明、土地性质混淆等隐患,给后续部门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也给权属审核、登记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在受理申请时,很难当场确定该套房屋是否属合法用地。

2.2.3相关实施细则及分割登记标准尚未完善

①国土资源部下发的第93号文件《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和计价格“2001”1734号文件,只是对收费标准做出规定,但对作为全权受托方的土地登记机构的收入分配问题却没有相关规定。按照政府执行原则,其经济收入应当先上缴国家财政,年终按94%左右的收益比例返还,但是作为土地登记机构来完成土地分割登记工作,其执行的是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是营业收入利润分配问题,无论是上缴财政还是依法纳税,并没有与此相关的规定。

②在《土地登记规则》[2]中未对城镇住宅土地登记的程序及技术实施细则做出具体要求,只是较笼统地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场申请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这对成片开发、成片转让或分楼分区转让的宗地比较适合。但对于购买商品房或购买房改房的个人购房者,此项规定的可操作性却很差,如果按《土地登记规则》的要求办理变更登记,程序过于繁琐,针对每年惊人的房屋交易量,以国土资源局的人力、物力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必须简化手续和登记程序。

③《城镇地籍调查规程》[3]未对宗地分户调查程序和技术要求作出规定。从国家《房地产管理和土地管理》规定看,这部法规只是规定对宗地实行确权发证制度,但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众多,应分不同情况制定土地面积分摊方法和登记程序。朝阳市采用的分摊方法为:土地分摊面积=宗地面积×某套室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这种单一的分割方式与实际的占有利用相脱节,试图用一个标准把所有情况都包含进去显然不是科学合理的好办法。

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干扰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国家两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齐全才能上市交易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在法律和政策规定原则下,结合实地情况,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办法,开展制度、方法创新,把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到实处。通过加强土地登记工作,提高土地登记工作效率,来遏制违法用地,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化管理。

3.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工作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此项工作开展之初,曾出现过无人办理的现象。百姓认为只要有了房证就可以。其实不然,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只有产权明晰,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产权。《房屋所有权证》是表明房产属个人私有财产的凭证,而房屋所占有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领到的是《土地使用权证》。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清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充分认识到分割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调动人们申请分割登记的积极性、主动性。

3.2简化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这项工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比较新的工作,对于工作的方法和程序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完善的,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的地方,给用户一种繁琐、不易办理的感觉,降低了申请办理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朝阳实际情况的新的工作方法,以求简化工作程序,使登记发证的各环节操作更为规范,提高工作效率。

3.3加强土地登记信息化建设,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地籍调查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过去主要靠手工操作的地籍图、簿册,将逐步走上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道路,以适应地籍信息不断增加,变化频繁和快速高效管理土地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土地登记资料可以公开查询”。这就要求土地部门必须在登记工作中规范操作,公示中依法行政。因此为切实贯彻土地登记资料的公开查询制度,应完善土地登记信息化建设,提供高质量土地登记档案(地籍档案)服务,实现地籍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4]。

3.4建立并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经济的飞速发展,已形成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体系,由于分工多、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需要社会性的中介机构提供高效率的专业化工作,以弥补各经济利益团体政策上、信息上的缺陷。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土地市场的日趋活跃,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登记制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土地登记制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本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的。这项制度在我国目前土地登记体系刚刚建立,而且有关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加快我国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土地登记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中介机构必须在合理合法的原则下,最大可能地维护委托人利益,这样就促使它对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一些敏感问题、尚未明确的问题做出积极判断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行政机关与公众的矛盾,树立政府新形象。

4.结语

土地登记是国土资源管理一项面对社会、面对群众的经常性工作,尽快完成城镇住房土地登记,明晰土地权力状况,保护群众根本利益,是工作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可以相信,随着土地权利立法研究的深入和完善,土地产权交易的日趋频繁,土地登记的法律保护作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未来的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和土地登记制度必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9日

[2]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1996年

[3]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年

[4]重太洋、尚贵华.提高登记质量的程序保证,中国土地,2002(8):28-30

上一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区别范文 下一篇:乡镇田长制工作总结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