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管理摆摊规定范文

时间:2023-10-25 11:27:16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1

一、移动摊点乱摆乱卖对城市市容市貌、交通畅通的影响

移动摊点乱摆乱卖对城市市容市貌、交通畅通带来“三害”,可以用“脏、乱、吵”三字来形容。1.影响交通的畅通移动摊主一般选择车水马龙、人流密集的地方摆卖,虽然赚取了人气,却影响道路交通正常、有序的运行。实地观察:这是我们项目组9月13日午夜在民族大道七岔路口看到了的一幕:小摊小贩几乎将七岔路口民族大道由西向东方向全部堵死。晚上11时50分许,流动摊贩在城管人员下班后准时出动,把南宁市这个地标式路段堵得水泄不通。这里立马变成了流动小贩们的“天堂”,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你争我抢,摊位摆满了安全岛和慢车道,甚至摆满了快车道。我们细细盘算在此摆摊的摊贩有上百人之多,有的推着车,有的干脆直接在路面上铺层塑料纸,然后把各类小商品摆上去,很快不少消费者就来“捧场”。摊主、消费者交流、砍价甚欢,任凭路过的车辆如何按喇叭,摊主、消费者全然不予理会。我们随机询问一位被堵在路上的出租车司机,他说每次夜晚经过这一路段都被堵上10几分钟,经常是战战兢兢地地挤过这个路段,真的好害怕碰伤在这里摆卖的摊主和行人。在农院路我们看到的一幕:摊主占道经营,造成道路人流车流混杂一起,非常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这里道路被违法经营摊点堵得很严实,有些店铺占用门前道路搭棚卖衣服、卖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等,不仅造成道路拥堵,还占用了消防通道。从问卷调查来看,“移动摊贩占道经营对道路交通影响的程度”,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严重堵塞道路交通,34%的认为不是特别严重,1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影响,但比较小。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实地观察的情景是一致的,都认同移动摊贩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的顺畅。2.影响环境卫生马路夜市移动摊点经营破坏了道路的干净、整洁,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马路夜市移动摊点影响环境卫生的占一半以上。现场观察到,农院路马路夜市收市后,垃圾、食物残渣丢了一地,路面上残留油污,脏得实在不堪入目。3.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扰民)和治安环境在农院路实地调查中,我们和住在农院路附近小区的居民就“马路夜市对你们的生活是否有侵扰?”问题进行了交流。居民甘女士说,这里一到晚上,特别的吵闹,猜码声此起彼伏,高声喧哗不绝于耳,还有烧烤摊烟熏火燎、浓烟滚滚,让人感觉非常不好。居民刘大爷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晚上一、两点钟夜市正酣时,啤酒摊不时会发生因酒醉打架斗殴事件,影响了这个区域的治安稳定,我们生活得提心吊胆的。在问卷调查中:有关“马路夜市是否给您的带来了噪音污染”的问题,有52%的被调查者认为夜市噪音严重影响了休息,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是很大,可以接受,1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声音,但无明显影响。数据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认同马路夜确实给居民带来了噪音污染。

二、马路夜市乱摆乱卖现象屡治不止的原因

上述马路夜市移动摊点乱摆乱买占道经营的乱象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长期以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严格监管,但效果不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移动摊点乱摆乱卖屡治不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对管理者来说,移动摊点流动性大,机动灵活,来去自如,不便管理,这是造成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移动摊点灵活方便:重者就是一辆三轮车,停下来就开始做生意(又称车载销货),城管一来启动油门就能载货逃跑,方便快捷;轻者一块塑料布,铺开就可以摆卖,城管一来用塑料布卷起商品拔腿就跑。城管前脚走、摊主后脚到。今晚查,明晚又出来摆。摊主练就了与城管捉迷藏“、躲猫猫”、打游击的本领,专钻城管的漏洞。如民族大道七岔路口的夜市往往就在城管下班后的午夜11:50才开市,这是城管监管巡查的空挡期。我们在农院路采访当晚值班的城管人员。他说:“近来整治的力度加大,每天晚上都会有警务人员轮流值班,保证交通的顺畅。所以在农园路乱摆乱买的摊点减少了,交通也畅通了不少,但依旧有屡教不改的个别小贩,城管前脚刚走,后脚又迅速的摆了出来,实在头疼。”

(二)从消费者来说,移动摊点的商品品种繁多、价格便宜,方便居民购物,深受低收入人群的欢迎,这是支撑马路夜市移动摊点存在的消费群体如我们在农院路看到的移动摊点的消费者大多是附近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生活来源靠父母,大多数消费能力较低,大学生是这里的常客。

(三)对摊主来说,移动摊点不用交摊租,不受管制,人流量大时可以赚取不少的钱,这种利益驱动促使小商小贩不断地“铤而走险”,即使摊贩摆卖的家伙被城管罚没也在所不惜下面是我们在农院路采访时与摊贩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整治移动摊点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原因。某摊主“:别看我摊点小,每个月也能挣万把块钱。”调查组“:如果城管来查怎么办?”某摊主“:一跑了之,就算是被扣物品也没关系,这些物品又不值钱!”据悉,南宁市城管支队平时查夜市暂扣桌椅等物品后,一些摊主干脆就不来接受处理,也不来领回物品了,摊贩根本不在乎城管的罚没,赚的比罚的多多了。

三、整治夜市乱摆乱卖的对策

整治夜市乱摆乱卖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堵疏结合,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市场经营,合理设置临时摆卖区。

(一)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堵疏结合一是建章立制、依法整治占道乱摆乱卖。二是常规巡查与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自实施“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以来,针对占道乱摆乱卖,南宁市城市管理部门开展了7项市容整治执法行动,即:开展违法占道摊点清理整治行动;组织跨门槛经营清理整治行动;组织对车载销货摊点的清理整治行动;开展对流动摊点的清理整治行动;开展对违法夜市的清理行动;开展对烧烤摊点的取缔行动;开展对沿街乱摆灯箱广告及其他移动箱牌清理整治行动。三是既严罚又不失人化,“对临街店铺经营者跨门槛(窗)经营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被查处3次得关张,具体按照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给予罚款,第三次吊销营业执照的办法进行严格管理”。

(二)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市场经营,设置临时摆卖点,兼顾秩序与便民,既顾“面皮”又顾“肚皮”一是规范临街夜市。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时间地点、统一灯箱广告、统一保洁卫生、统一消防保安、统一制作摊位、统一铺设地胶“八统一”的要求进行规范,同时要规划停车位。以市场运作,竞标企业经营主管,政府引导监督的模式加以管理。做到不扰民、不影响交通、不污染环境。二是从民生需求出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原来没有固定摊位的业主进入正规夜市经营。为此,夜市摊位费不会很高,经营的品种考虑到满足市民的需求。三是对规范夜市街以外的流动摊点,则将坚决取缔,绝不姑息。

(三)创新宣传教育方法一是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如文艺演出、板报宣传等。二是在媒体公告被罚没的经营户,通过舆论监督形成社会高压严管态势,助推市容市貌的改观。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2

取缔青少年宫马路早市——“清晨站好市场岗”

以前,每到清晨时分,青少年宫附近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早餐的……40多户流动摊贩把20多米长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中间仅留下不到3米的空档供行人和车辆通行,过往行人在感受着购物方便的同时却更多地抱怨交通不便的困难。*分局银雀山城管执法所的执法人员先是对青少年宫以北的八一路两侧早餐摊点进行了规范设置,划定地点、规定时间,实行限时经营,又对机动车道上的流动摊点进行劝退,疏散到其他市场经营。为了防止马路市场的反弹,从10月初开始,*分局专门组织人员进行错时管理。每天天不亮,执法队员们就赶在摊贩到来之前站起了“岗”,一旦看到有人过来摆摊就好言相劝直至其离开。到上午8点多,另一批队员就会过来接班,继续“站岗”。刚开始的时候,不但一些经营户很抵触,就连周围的个别市民也不太理解。城管队员就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劝解,最终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如今,青少年宫附近已经看不到流动摊贩的身影,恢复了往日的整洁与畅通。

规范开源路马路夜市——“黄线背后是民心”

长期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阳路与开源路交汇处由过去的村居便成了城市的繁华地带,夜市也随之兴起。每到傍晚,来自四面八方的夜市摊点就凌乱地聚集在十字路口,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行人司机们怨声载道。然而,开阳路夜市的流动摊贩大都是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迫切希望有个“一席之地”来解决生计问题,而周围市民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相对固定的小吃摊位。为此,*分局银雀山城管执法所经过仔细研究和实地考察,报请领导批准后开始实行“定时、定点设摊”的管理办法,从10月下旬开始,执法人员为开阳路夜市的流动摊贩们划定了一道“摊点黄线”。黄线划在临西三路道路的两侧,作为摊点经营的禁止线,规定每天18:30起夜市摊贩们可以在黄线范围以内摆设摊点。措施一出台,马上得到了夜市摊主们的拥护和支持,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一位卖馄饨的摊主欣慰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以前我们在这里摆摊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被城管抓住。现在好了,只要我们按照规定就能摆摊做生意了。”摊位问题解决了,摊主们也开始在执法人员的引导下自觉维护起周围的环境卫生,每个摊主都在自己的摊位附近放置了大垃圾袋,把垃圾统一收集起来。刚开始时,银雀山城管执法所九中队的执法人员还要经常过来进行管理,如今只是偶尔过来看看就行了。今年65岁的孙老伯就住在附近,他经常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对于这里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原来这里小摊贩很多,环境又乱又脏,但经过城管部门这段时间的整治,现在干净多了、规范多了。”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3

近年,随着**区城市建设的迅速步伐,创文工作的坚决推进,全区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部分旧城区街道占道经营、乱停乱摆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不仅影响了区容区貌,堵塞出行交通、摆摊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等问题更是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其中西南街道商业城市场周边占道经营、乱停乱摆的现象尤为突出。

一、商业城市场周边占道竟然、乱停乱摆现象的现状

商业城市场作为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周边人口密集,人流量大,农副产品等需求极其旺盛,但周边道路相对狭窄,如商业路、商业北街、商业二街等。受利益驱使,很多摊贩为了避免市场内部租金及相关管理办法而占道摆卖,而购买人员随地停车更是堵上加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摊贩人员构成较为复杂,通常具有老龄化,文化水平低,防疫安全意识差,缺乏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等特点,更常有伤残人士在此乞讨。他们经常会和城管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出现了“城管来,摊贩走;城管走,摊贩来”的现象。

另外城管执法中存在较大的舆论压力,特别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摆摊作为其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对城管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及支持;同时摆摊后的大量垃圾和污水给环卫工作增加压力,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二、相关建议

一建议探索疫情下合理有效管理机制。除制定规划,明确摆卖的时间、地点、方式要求外,需结合疫情期间经济特点,以法治管理为前提,与人性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弱势群体的生计:设定弱势群体准入条件,通过预约和摇号等方式确定免租摊位短中期使用权,同时通过实名认证对摊位产品质量安全及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免租摊贩评分等级制度,通过评分增加其客源及收入。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4

那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去看看别人在怎么做……

美国

白宫外也有小摊贩

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安先生就“上班”了。他的工作地点,是在距白宫约两百米远的街道边。

安先生的工作岗位,就是自己的一辆白色厢车,一边车厢支开,就变成一个小卖铺,向过往行人提供咖啡、热狗和面包等各种快餐。

安先生的货摊是通过向市政当局申请而得来的。“摆摊许可证”上有经营者姓名、“许可证”号码、经营项目、市长签名等。任何人只要提供个人证件、联系地址和电话、货物的合法来源、合作者之间的书面协议书等文件,然后填写申请表,只需数日到数周就可以得到批准。

在华盛顿、纽约等大城市的重要景点和街道周围,市政当局都会规划出一些露天的摊贩点。让民众申请。此外,在一些商业区,政府会在周末将其规划成跳蚤市场,允许小摊贩摆摊经营;一些大型商场,按规定也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摊贩点。中选者都会公示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异议,他们就可上岗经营。

对于他们这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小摊贩,市政当局也都有一定的优惠,每季度的执照费不高,约为三四百美元;如果年销售额达不到最低标准,还会减免部分税收。

但有些条件则是没有回旋余地的,比如商贩必须按章纳税,快餐经营者则必须确保卫生。

除了安先生这类的合法经营者,美国也不乏个别“非法经营”的摆摊者。他们往往在行人较多的地方,随地摆上自己的经营货品。

这时,就轮到警察出面了。在美国,没有一个独立的城管部门,警察是唯一的执法人员,负责保障地区的交通、公共卫生和市民安全。一旦发现了无照经营的小贩,美国警察所做的就是开份罚单,将无照小贩的名字记录下来,送到该地区的资料中心备案。但是并不没收他的物品,大多数时候只是将人赶离售货地点完事。

那么收了罚单要交多少钱呢?警察会指着罚单上的市政法庭电话,让小贩自己去问。警察并没有权力决定该罚多少,他只是写明小贩违反了哪些规定,罚款的数额要由法官来决定。

由于地处要冲,安先生周边经常有巡逻的各类执法人员,他们一般都不会来骚扰小摊贩,对合法的或非法的摊贩都很客气。

韩国

小摊已经形成一种“道路文化”

大多数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属于“夜猫型”,夜晚的韩国小摊更是街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一位小贩告诉记者,不论什么地方在晚上12点到凌晨4点,是没人管制的,所以也有摊主只是在这个时间才出来,照样可以生意兴隆。在韩国,小摊一般是不用交税的,只要申请加入“小摊业主协会”,获得批准后就可以出摊了。

韩国政府对小摊贩采用区域管理的办法。政府将市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主要包括主干道、火车站、汽车站、广场、人行道和车道不区分的辅助干线道路等区域。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在这里对摊位的规模、摆摊的时间和经营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对申请在此摆摊要严加管理。第三类是“诱导区域”,一般包括和住宅区分离的城市中心的空地、车辆通行很少的河溪两侧道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传统市场内的道路。政府一般允许在这些地方摆摊设点,但对营业时间和经营范围也有限制。

执法人员态度非常温和,忠实履行法规,很少出现与摊主的暴力冲突。如果摊主是初次违规,可能要根据“非法占用道路获取利益行为”罚款4.5万韩元(约合375元人民币)。一些摊主的物品被没收后,觉得价值高于这个数,也可以交钱赎回自己的东西。

在首尔的地铁站内,也会有一些摊点,卖发卡或是DVD。据一位地铁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规定,这是不被允许的,但如果他们能做到不影响行人,不高声吆喝,也不强拉顾客,一般也就默许了。记者有一天深夜乘坐地铁,见一位卖东西的老年妇女在收摊时,正用卫生纸擦拭地面,努力不留下一点污渍。也就是说,地铁方面允许她摆摊,但她也不能给地铁增添麻烦。摊主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赚钱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起码的社会秩序。

新加坡

卫生不合格,要上电视道歉

在新加坡,类似于国内大排档的小贩中心很多。小贩中心是由经营不同饮食的个体摊贩组成的小集市。

新加坡政府为每个小贩中心配备了统一的桌椅,使用统一的输水管、阴沟和垃圾处理系统。每个摊贩只是卖饭,清洁卫生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一位小贩告诉记者,新加坡环境局下设的小贩署专门有人负责各个摊位的稽查工作,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会马上采取措施。稽查员人人一台掌上电脑记事簿,可以把发现的问题立即输入小贩管理署的信息库中,现场扣分。扣分制度有点类似于国内对驾驶员的管理。

此外,新加坡每年还会对饮食摊位进行一次分级评估:即划分出A、B、C、D四个等级。其评估标准包括:对地板、墙壁及器具的清洁;对食物的保存是否恰当:小贩在操作过程中是不是按照规定使用了手套、口罩,个人卫生是否达标等。

小贩向记者透露,去年一位卖炒米粉的摊位因为卫生不合格被吊销几个月营业执照,同时还要自己出钱上电视或报纸发表公告,向公众道歉,此外还受到了高额罚款。后来重新开张时,摊位上还要挂上黑旗,表示此摊位曾经有过前科,提醒公众注意监督。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促使每个小贩都将卫生问题放在首位,丝毫不敢马虎。

泰国

无为而治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小摊,这就是以国际大都市著称的泰国首都曼谷。从最繁华的商业街,到偏僻的居民区,马路边的人行道以及过街天桥等处,都有流动小贩。据不完全统计,各类路边小摊加起来约有2.5万个。这些小摊大概有两种形式,高级的是一辆手推车,所有经营器具都在车上,小吃或水果现加工现卖。简单的就是一块布,往地上一铺,就开张了。

在外人看来,曼谷对路边摊的管理近乎空白。摊贩们都是占道经营,人多时走路都费劲。经过记者了解得知,市政当局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登记、管理。按规定,只能在指定的街区摆摊。整个曼谷市指定的设摊街道有268条,合法登记的小摊有1万多个。但全市还有1.5万个小摊没有登记,它们占据了466个街区。非法的比合法的还多!

所谓合法与非法,区别就在于一张许可证,本地华人称之为“名纸”。“名纸”每年更新一次,交100铢(约合20元人民币)费用就行了。如果想在人家门口摆摊就得和店主协商,并交付一定的费用。

有人抱怨这些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人走路变得拥挤,当地报纸也讨论过。但政府的理念是:这些弱势群众的生存权,比市容重要,也比市民走路的便利更重要。不让他们摆摊,可能很多人就会被逼去偷去抢,影响整个社会安定。而且,这些小贩给市民带来的也有很多便利,比如,他们卖的蔬菜水果比超市里新鲜便宜,他们的小吃方便实惠。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5

网络上对城管的恶搞事出有因。近年来,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城管野蛮执法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暴力抗法程度也逐步升级,甚至出现海口恶势力团伙向摊贩收佣金帮助对付城管的事件。而那本《城管执法操作实务》中“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的“执法指导”,更令不少网民惊呼不已。

城管乱象根源在于没有真正做到依法管理

层出不穷的网络恶搞,矛头几乎全部指向城管,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站到了城管的对立面。难道说我们的城市不需要管理吗?难道说我们喜欢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城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设立的城管(执法)局,集中了市容环境卫生、强拆私搭乱建、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处罚无照商贩和无证导游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的确对治理急剧变革中城市的脏、乱、差的状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城管执法的“相对人”,多是靠摆小摊维持生活的小商小贩,城管阻止他们的经营活动,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的生存权,他们难免会抵死相抗。当小贩暴力抗法时,拥有多个部门集中执法权的城管却唯独没有警察的权力,再加上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于是城管的所作所为必然引出更多的乱象,招致群众的不满。网络恶搞城管的事例此起彼伏,说明城管的社会形象日益失色,群众对城管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而城管是代表政府对市民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如此乱象势必影响到政府的形象,令人误解政府建设和谐城市的良好愿望。如果说当年集中执法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那么现在集中执法的城管模式,已经不能担负起构建和谐城市的重任。

放眼世界,城管似乎是我国独有的政府执法机构。在美国,市政当局根据当地交通和周围民众的生活,以及街道往来的客流量,科学地规划和设置摊贩数量与地点,通过公告形式可供申请的摊贩数量和地点。所有的商贩都不能妨碍交通,妨碍市民居住生活,不然民众会投诉,警察也肯定会来予以取缔。美国没有城管人员,只有警察才有权开罚单。在我国香港,街市上管理小贩的也是警察,他们也只是开开罚单,一切是非上法庭去分解。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警察完全能够担负起管理市容的重任。结合我们的国情,现有的城管机构完成历史使命后,只有组建专门的市容警察,依法管理城市,才能重塑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

执法困局呼唤城管立法

市容警察不能再像城管一样肆意妄为,要严格依法管理城市。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城管法,即使是现在所依据的《行政处罚法》在实践中也不易操作。例如其中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可是实践中,城管执法时往往做不到起码的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既不告知小贩们可以到何处摆摊,更听不进小贩的哭诉,纠纷往往因此产生。如果这些问题还可以说是由城管人员个人素质不高造成的,那么,不规定暂扣财物和没收财物后需不需要给当事人开具清单,不规定对没收的财物该怎么处理,就不能不说是《行政处罚法》的重大缺失了。

香港在城市管理方面,有《噪音管制条例》、《公共卫生及市政条例》、《公共照明条例》、《废物处置条例》等法规,对执法主体都有清晰界定,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不得超越法律授权。违规倾倒垃圾,食环署负责查处;公共场所吸烟,卫生署责任在肩;乱搭乱建住宅,屋宇署依法处理,等等。此外,还有明晰的《警察条例》、《警察通例》、《警察(纪律)规例》等,为警察管理定下法律依据。除执行公务外,警察不得进入任何单位的办公楼;警察进入娱乐场所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付费;警察执勤必须要两人以上,并对事件经过逐一如实记录在册,等等。任何警察一旦违反上述规则,都要受到惩处,轻则警告,重则革职,这些也要记入档案,作为评价考核的参照。

执法观念要符合民生需求

组建市容警察,统一城管立法,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城市。其实,小贩们是在依靠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谋得在城市生存的权利,与此同时也方便了市民。网络恶搞中民意一边倒地站在城管的对立面,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民众天生同情弱者,事实上市民的生活也需要有序摆摊的小贩。所以城管与小贩矛盾的根源,表面上看来是城市各阶层利益冲突的集中表现,实质上表明现有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

如果我们继续漠视城管与小贩之间矛盾的真正根源,不树立科学发展的城市管理理念,就不可能化解政府与小贩之间的矛盾。因为即使是以所谓文明的方式去终止小贩的生意,实质上还是剥夺了小贩的生存权,小贩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的。也就是说,如果继续以“猫捉老鼠”的思路来管理和阻止小贩,其结果往往是既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无序摆摊,还给城市的治安环境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网络恶搞城管,折射出民意对城市管理真正的需求:以人为本。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便民”而不是“治民”,即应该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各个功能分区,让各种便民服务点多起来,让城市的各色人等安居乐业,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简单明了、整齐划一,对什么都一刀切,固然方便了管理者,却让市民少了许多便利。如果以疏代堵,引导小贩规范经营,就能既照顾到市民生活方便,又为小贩们提供了一条谋生之路。

值得欣慰的是,党和政府已经注意到了网络恶搞城管所折射出的民生诉求。目前,全国城市管理工作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民生大于市容。比如南京将对路边摆摊设点实行“有限度”的开禁。这一充满“人性化”的新《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已经通过,即将施行。未来的“城管”不仅是城市的事,大量城乡接合部也将被纳入管理。这部条例是11年来第一次大范围的调整,其中关于摆摊设点内容的规定在全国是首例。开禁后,包括早餐摊、夜排档、修锁修车摊、书报亭等在内的摊点,全市将达1万多个。这些摊点将完全合法化,除收取少量搭建大棚的成本费及卫生费外,原则上不收费。如果各地都能像南京这样,把小贩纳入有序管理,从卫生监督到商品质量都严格把关,并降低小贩的经营成本,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还需要城管和小贩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吗?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6

关键词 流动商贩;生存;经营;城市融入;烟台市

[中图分类号]C93;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6-0031-06

流动商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治理及交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近年来,随着城市治理力度的加大,有关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如2009年云南曾1日内被媒体曝光了3起城管与商贩暴力冲突事件,再加2013年6月延安事件,以及湖南临武县城管打死瓜农事件。舆论矛头指向城管执法群体的同时,有关流动商贩生存发展及城市融入问题也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烟台市1350名流动商贩进行调查和个案分析,全面剖析了流动商贩的群体特征、生存现状及其融入城市状况,结合流动商贩的基本诉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城市流动商贩的群体特征及生存现状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流由谭肥且粤鞫的形式进行交易的商人和小贩,通常由无业、下岗或待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以及本地农民(自产自销)组成。本研究选取烟台市莱山区、芝罘区和开发区3个城区的流动商贩作为调查对象。其原因是:一是这3个城区人口密度较大,流动商贩较为集中;二是这3个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高、中、低3个层次;三是这3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处于3个不同等级。其中,莱山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生活节奏慢,开发区企业多、上班族多且生活节奏快,芝罘区属于老城区,是老烟台人聚集地。总的来看,这3个城区能够充分代表烟台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其流动商贩多且代表性强。

本调查采用沿街随机走访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中一共发放问卷1557份,收回有效问卷1350份(见表1),问卷有效率为86.70%。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

(二)城市流动商贩的群体特征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城市流动商贩呈现以下几个群体特征:

1. 性别与年龄结构

从性别上看,流动商贩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其男性占55.71%、女性占44.29%,其原因是大部分流动商贩是夫妻轮班、共同经营,只有少部分是个人独自经营。从年龄上看,流动商贩以青壮年为主。其中,45岁以下的占79.61%(见表2)。

2. 文化程度与户籍结构

从文化程度看,流动商贩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93%。从来源地与户籍分布看,流动商贩主要以农村户籍居民为主,其中烟台本地农村户籍的占38.0%,外地农村户籍的占34.57%(见表3)。

3. 从业人员及工作年限

流动商贩的从业人员较为不稳定,短期从业和长期从业人员各占一定比例,其中从业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56.45%,从业时间在1年以下的占22.03%(见表4)。

(三)城市流动商贩的生活状况

1.居住状况

居住条件是衡量流动商贩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只有43.87%的流动商贩有自己的住房,这部分人基本上是烟台本地居民,而50%左右的商贩依靠租房,少部分商贩寄居在亲戚朋友家或暂住旅馆(见表5)。对租房的商贩来讲,为了节省住房开支,他们通常是几人蜗居或租住条件较差、租金较低的地下室、板房或工棚等,他们大部分的房租每月控制在600元左右,部分带家属的已婚商贩对住房要求相对要高点,他们尽量避免合租。当然,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是他们的愿望和奋斗目标,但调查中显示在烟台工作5年以上的商贩中,仅有20%左右的商贩在烟台购买了自己的住房。由此可见,外来流动商贩在烟台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其中住房问题是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的关键因素。

2.生活满意状况

生活满意状况是衡量流动商贩融入城市程度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目前流动商贩对城市生活状况满意度较低,满意度仅为32.07%,而不满意的占29.86%,很不满意的占38.07%(见表6)。不满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收入偏低,二是厌倦每天与城管之间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调查显示,有55%的流动商贩表示在收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愿意加入正规市场,也有部分商贩认为摆摊与正常工作相比,收入相差不大,而摆摊生活比较自由,时间、地点均可自由掌控。同时,他们认为摆摊是自己当老板,为自己工作,所以工作动力更足。持有这种想法的商贩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群体。

3.精神状况

精神生活是检验流动商贩生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调查中,当问到他们的业余生活安排时,很多商贩反映,他们几乎没有业余时间。调查显示,80%的商贩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劳动强度大,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业余生活。他们除了摆摊之外便是睡觉、做家务,在摆摊期间,或许会和周围的商贩聊聊天、打打牌,回到家之后的娱乐活动几乎没有。

4. 子女教育状况

目前一半以上的流动商贩是外来中青年群体,有效解决其子女上学问题是促进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目前有70%左右的外来流动商贩选择将入学阶段的子女带在身边,这部分人有的在烟台工作和生活长达5年以上,他们认为将孩子放在老家无人照看且不利于孩子成长;也有20%左右的外地流动商贩选择将入学子女留在家乡上学,他们最看重的是孩子在老家上学能享受到当地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营养餐,学费减免等。另外,当问及孩子上学费用是否可以接受时,50%左右的外来流动商贩表示可以接受孩子在烟台上学的开销,只有20%左右的外来流动商贩认为孩子在烟台上学的费用过高,难以接受。探究原因,主要是烟台某些学校在招收学生时存在户籍限制,对外地来烟台上学的孩子变相性的收取一定借读费,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也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的决心。

5. 城市融入状况

对于来自本地农村的流动商贩,大部分是季节性摆摊。他们有的放弃了家里的果园或田地,希望在城市扎根和谋得发展,迫切希望得到城市居民的接纳。而对于来自外地农村的流动商贩,他们远离家乡来到烟台靠摆摊维持生计,渴望得到这座城市的接纳,但由于户籍限制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同本地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甚至有时由于地域限制和文化差异,在与烟台本地人交往时常常感觉不习惯,自卑感和被排斥感较强,给他们融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调查中,当问及外地来烟台的商贩遇到困难,会向谁求助时,有近六成的商贩选择基本不会或从来不向烟台本地人求助,有20%左右的商贩选择偶尔寻求本地人帮助。由此可见,外来的流动商贩与本地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流动商贩融入城市的步伐。

二、流动商贩的经营状况及基本诉求

(一)流动商贩的经营状况

1.从业目的

调查表明,流动商贩从业目的呈现多元化态势,但绝大多数商贩将摆摊作为职业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调查中,33.43%的商贩将摆摊作为唯一生活来源,40.01%的商贩将摆摊收入作为家庭生活补贴(见表7)。当然,不同年龄的商贩,其从业目的也有所不同。对于中青年商贩来讲,由于他们大部分是家庭主劳力,其摆摊收入自然成为他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失去这份收入,其家庭将陷入生活困境,这也导致流动商贩在遭遇城管取缔或没收其商品时容易出现过激的反抗行为。因此对流动商贩的妥善治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秩序和城市形象,还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对大龄或老年流动商贩来讲,他们出来摆摊的目的,很多是因为退休后没有事情做,为了打发时间而摆摊,也有部分老人是由于经济压力而[摊,但这些老龄人大多是本地(户口)居民,因此对于他们的城市融入,更多应从养老方面着手。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仅有27%的商贩具备某些劳动技能,也就是说倘若彻底消除流动商贩,仅有20%左右的商贩能凭借个人技能迅速找到工作,而剩下的80%左右的商贩将面临失业威胁,这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由此可见,对流动商贩的治理不应以彻底消除为目标,而应采取合理疏导和规范化管理为主要着力点。

2.经营项目

调查显示,流动商贩主要以销售水果、销售服装及销售小吃为主。其中,销售水果的占43.71%,销售服装的占19.71%,销售小吃的占14.01%(见表8)。同时,调查发现,销售小吃和销售服装的大多都是长期的职业性流动商贩,销售水果的主要是季节性的流动商贩,且以当地农民为主,他们多数是将自己吃不完的水果或蔬菜拿来销售,这部分人所占比例较少。

3.工作时间

调查显示,流动商贩每天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其中,每天摆摊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占60.57%,甚至有28.57%的商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见表9)。特别是一些水果商贩老板,为能进到新鲜的水果,他们每天早上两三点就需要到农贸批发市场去进货,而晚上一般是十点多才收摊,由此可见其工作的艰辛。

4.收入状况

调查显示,流动商贩的收入差距较大,但整体来讲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其中,2015年流动商贩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43.43%,低于当年烟台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 437元/年),同时还有14.86%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见表10),低于当年烟台市最低工资标准(1450元/月)。由于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低收入与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导致他们只能在城市边缘徘徊,也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一道屏障。另外,对于流动商贩收入偏低的原因,我们调查发现,除了绝大部分流动商贩经营的业务属于净利润较低的产业或行业之外,他们的经营场所不固定,时常遭到城管的驱逐或罚款,以及市场收费过高等是导致其收入不稳定和收入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5.与城管的关系

与城管关系的和谐状况是影响流动商贩对这座城市感情以及融入城市状况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目前流动商贩与城管之间持相互理解的状态,大部分流动商贩对城管执法还算满意。其中,60.22%的流动商贩认同城管的执法态度(见表11),24.60%的商贩表示自己与城管相处融洽(见表12)。一些缴纳摊位费并在城管部门办理占道经营许可证的摊主甚至认为城管为他们摆摊和收入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与无经营许可证流动商贩的恶性竞争。同时,大部分流动商贩对城管的工作持理解的态度,如流动商贩在看到城管例行执法时,他们会及时改变经营位置,避免与城管发生正面冲突,或者他们选择的摆摊时间避开城管的工作时间,由此来减轻城管的工作负担,这为城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尽管这种猫与老鼠捉迷藏的做法,并不有助于城市容貌的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商贩与城管的紧张关系。当然,也有将近40%的流动商贩认为城管执法态度不好(见表11),有将近10%的商贩甚至曾与城管发生过肢体或言语冲突(见表12),这表明城管执法方式和执法态度方面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二)流动商贩的基本诉求

流动商贩的基本诉求反映其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流动商贩们的基本诉求如下:

1. 市场收费的合理化

与固定经营场所的商贩相比,流动商贩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这种优势取决于市场的规范程度。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70.67%的流动商贩经营需要缴纳摊位费,部分流动商贩经营还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卫生许可证等手续。因此,摊位费是流动商贩主要的经营成本,也成为流动商贩选择经营地点时重要的参考因素。同时,我们对城管部门针对流动商贩收取摊位费的规范程度及摊位费的高低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市场甚至市场的不同地点收费标准极不统一,部分存在多重管理、多重收费的问题,甚至有些市场收费因管理人员心情而定,心情好时则少收,心情不好则多收,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商贩的不满,有的甚至选择退出了市场。当问及不愿意加入正规经营市场的原因时,85.03%的商贩反映市场收费过高,75.43%的反映正规市场会导致自己收入减少,93.55%的流动商贩因租不起摊位而被迫流动摆摊(见表13)。由此可见,过高的摊位费已成为流动商贩进入市场经营的主要负担,过高的摊位费,迫使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利润而从事流动经营,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城管对流动商贩的治理难度。当然,也有28%的流动商贩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相应的经营市场,而不用每天被城管赶来赶去,他们之所以流动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市场摊位费太高,要么是因为找不到相应的经营市场。如一位来自菏泽的瓜农表示,他在淄博等地可以很轻松的找到相应的经营市场,但是来到烟台之后,却始终无法找到经营地点,即使自己的瓜价比市场低,但由于总是 “打游击”,所以收入并不是很高。因此,建立一些适合季节性经营的市场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 管理执法规范化

如前所述,烟台市流动商贩和城管之间能够相互体谅,融洽相处,一方面显示了流动商贩与城管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显示市场管理执法的不规范。在我们调查中曾遇到一个让人诧异的事情。一天中午临近城管上班时间,我们调查人员正与一位明显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进行交谈,一位城管队员路过我们身旁时还主动与商贩打了一声招呼。当询问摊主为何在此占道经营,城管路过这里也不干预的原因时,摊主明确表示“因为城管午休还没到上班时间,所以他们也就不管了”,到此我们才得以明白。事实上,一个好的执法环境,应该是不论执法人员是否上班,此地都不应允许设立摊位,谭ㄈ嗽币膊挥χ辉谏习嗥诩涠猿鞘薪行管理,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承担起一个城市管理者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如果没有一个明确规范的制度来保障城市的秩序,仅仅依靠人治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也许是由于目前社会舆论的压力,城管人员面临不敢执法的窘境,在遇到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时,城管只是话语提醒,而在执法人员离开之后商贩又会再次回到原来的地方摆摊经营,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总是在打游击,永远也无法保证良好的城市秩序,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城市管理者只负责收取摊位费,缺乏对经营场所卫生进行规范管理。调查中,有74%的流动商贩认为城管既然收取了摊位费,就应该保护和维护好市场的环境卫生,有85%的流动商贩反映市场环境卫生对其经营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经营小吃的商贩将其作为制约生意的关键因素。事实上,保护好市场的环境卫生,对调和城管、商贩和市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及市场秩序有很大的帮助。

3. 为子女教育提供优惠政策

调查显示,有72%的外地流动商贩希望烟台能为其子女上学提供优惠政策,而不是人为地被限制。但目前许多学校存在一些限制政策,比如有些学校的入学条件中出现了“必须是烟台本地户口,或在烟台买房”等字眼,甚至有些学校要求户口、房产证一应俱全,否则需要交纳不菲的借读费。

4. 其他诉求

除上述基本诉求之外,有30%的流动商贩希望能得到技能培训,60%左右的商贩希望能在办理经营许可证及其他方面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三、规范和治理城市流动商贩的对策建议

结合流动商贩的生存和经营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流动商贩进行综合治理:

1. 划定经营范围,规定经营时间

根据流动商贩的基本诉求可以看出,划定相应的经营市场是大多数流动商贩的基本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韩国、法国等国家的经验做法[1]。如,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用分区管理的办法,即政府将市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指摆摊造成通行不便,严重影响市容的地区;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在这里对摊位的规模、摆摊的时间和经营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对申请在此摆摊要严加管理;第三类是诱导区域,一般包括和住宅区分离的城市中心的空地,车辆通行很少的河溪两侧道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传统市场内的道路,政府一般允许在这些地方摆摊设点,但对营业时间和经营范围进行限制。法国巴黎则是通过举办跳蚤市场规范路边小摊经营行为。其管理方法是:将巴黎市区接近环城路的各个城门附近的街道,在一周时间内分别批为举办跳蚤市场的地点,相关的交通管制提前公布于众,并成为一项制度。这种定时、定地、轮流举办,可以避免商贩到处乱跑,也可以方便市民逛此类市场。同时,为了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相关路口设立告示牌说明今天有跳蚤市场,请开车人绕行。他们一般是周末举办这类跳蚤市场,并增派警察和消防队员来维持秩序,而附近村庄和城市里的人也将此当作一次周末消遣和休闲游。

当然,对于韩国和法国的一些做法,也许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在选定市场区域时应因地制宜。首先,不能将市场区域划定在离生活区太远的地方,要考虑到人流量、交通和营业收入等因素。调查中发现,烟台莱山区的流动商贩的收入要明显高于开发区、芝罘区等其他地区,其原因在于莱山区属于市政文化中心,高校大学生聚集,消费能力较强,且对流动摊贩销售的物品具有较强的购买欲望,而在开发区企业众多,白领较多,消费能力也较强,因此在选定市场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收入的因素。其次,市场区域应尽量避免市场产品单一化,规模过大引起恶性竞争。如正在建设的莱山区“烟大市场”,据商贩反映,小吃一条街里的商贩搬进市场后月收入平均减少30%~50%。其原因在于市场只卖小吃,而大家很少专门去逛小吃市场,因此经营产品的单一化是导致商贩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第三,在区域划定方面应考虑附近居民的反应,是否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要做到在满足流动商贩经营需求的同时,不能牺牲附近居民的公共利益。第四,在划定经营范围的同时最好也能规定经营时间。由于流动商贩大都具有趋利性,因此哪里人多,他们就愿意去哪里,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处于拥堵状态下,该地就不应允许流动商贩继续经营。同时,对于像销售蔬菜、食品这样的流动商贩,可以在早上、中午、吃饭的时间段允许经营,因为这个时间段对于他们也正是销售高峰期,也是居民最迫切需求的,这样不仅方便了居民,也有利于商贩的经营。

2. 办理营业执照,进行规范化管理

由于流动商贩的流动特性,他们客源不固定,容易出现追求短期效益的问题,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营业登记,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很难找到责任主体,因此为流动商贩办理营业执照,加强对他们的经营管理,有助于城市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广州地区的做法,如广州市于2010年颁布了《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临时经营区将实行“经营准入制”,户籍人口凭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向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经营申请,外来流动商贩凭广州市居住证、在穗固定住所证明和身份证,向居住证颁发街道流动商贩管理服务中心提出经营申请,进场经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由辖区流动商贩管理机构颁发有效期不超过一年的经营凭证,进场经营后,还将实行“违规记分制”的管理[2]。

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

对于流动商贩的治理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当然,要想从源头上根治流动商贩问题,还需从制度建设和规范执法入手。首先,应建立一项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哪些地方可以摆摊,哪些地方不可以摆摊。对于违反规定的,如何进行相应处罚,否则仅仅依靠罚款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且借助罚款往往容易使流动商贩与城市管理者的关系更加紧张。其次,应做到规范执法。在相关制度对流动商贩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还应对城管执法行为、执法态度及执法流程进行明确规定,使他们严格依法进行城市治理。对违反规定经营的流动商贩以引导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而不能一味的强行取缔或罚款。尽管当前社会舆论环境对城管执法不利,但城管人员也应放开思想包袱,严格执法,该罚就罚,而不应畏首畏尾,人情执法。事实上,调查中我们发现,流动商贩最反感的不是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而是他们的执法态度,因此城管执法人员只要做到有法可依,并注意自己的执法方式和执法态度,绝大多数流动商贩还是能积极予以配合的。

[参考文献]

[1] 林良爽.流动摊贩管理之我见[N].瑞安日报,2015-09-14.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7

1、有摆摊需求的市民,可以向集市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在明确时间、地点范围后,由城管、食品安全部门、消防等部门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以加入集市,在经营过程中遵守集市管理规定。目前只能在已经批准开放的集市摆摊,不允许在非批准开放的时间段与场合摆摊。

2、并且,要遵守市集的管理规定,合理合规有序,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收运处置等工作。城管部门将不定期开展巡查,对于违法行为将严格查处。市民如果发现未经许可乱设摊的,可以拨打12345、12319热线投诉举报。

3、相关部门也会进行巡查,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业主、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或是从业资格,仍然要到属地部门登记。所以,不论摆摊还是小店经营,都需要办理健康证。

(来源:文章屋网 )

城管管理摆摊规定篇8

【关键词】小摊贩;市政监督者;纳什均衡;博弈树

一、小摊贩与市政监督者博弈的可能性

小摊贩的出现是社会转型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等现象而出现的。这类群体主要包括城市下岗人员和滞留在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说,他们是就业最困难的群体。以下岗职工为例,根据调查,目前国企下岗职工下岗3年以上的占51%,平均年龄40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者占50%,这部分人员在劳动力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力(2006,陈佳贵)。滞留在城市无业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就更低了。他们的存在反映了现有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要使小摊贩退出与市政监督者的博弈,除非扩大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容量。我们知道,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有绝对的责任向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公共产品。但是,从上面的博弈困境可看出,某些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输出是失败的。市政监督者与地摊小贩博弈困境的出现,否定了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发展理念。任何公共产品的输出都是有限的,如何调整输出结构,是要把主要的输出放在城市形象上,还是放在民生问题上,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小摊贩”是社会转型和改革政策的成本承受者,而他们与市政监督者的博弈困境的体现了许多地方政府忽视民生问题,却草率而不负责任的通过市政监督者对小摊贩的驱散来勉强而僵硬的维持城市形象。通过忽视民生问题的解决,超越当前的社会发展状态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盲目追求城市形象,是地方政府“形式主义”政绩观和错误发展观念的体现。就是市政监督者与小摊贩博弈困境的深层根源。

二.小摊贩与市政监督者博弈的过程

1.博弈主体有两方。一方为小摊贩,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的工作,仅靠摆小摊为生。经营规模相当小,经营范围主要涉及食品、低级生活用品等,经营地点极不稳定;另一方为政府人市政监督者,他们的义务是维护市容整洁。

2.假设小摊贩的行动空间包括两种选择摆摊和不摆摊。市政监督者的行动空间也包括两种选择:管理和不管理。

3.假设某地小摊贩的数量为n,小摊贩的边际成本为C1,销售价格为P,销售量为Q,利润为;市政监督者管理成本为C2(随管理力度的增大而增大),每次管理的得益为Y(),边际管理得益为f,为了分析方便,假设C1、f为常数。

4.为了生存,小摊贩会尽一切可能出来摆摊经营,除非得知一定会被取缔。而市政监督者只有当取缔小贩主的收益能弥补管理成本时才会采取行动。假设小摊贩被检查取缔的概率为q,且一旦被查处即被没收全部产品。

5.完全信息,双方对行动空间和收益函数能准确认识,且各主体完全理性。

三、政策建议

1.地方政府应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

地方政府应切实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尊重人权,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面对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的冲突,地方政府必须分清主次矛盾,坚持民生利益优先,城市形象则应当在民生问题取得较好解决的前提下兼顾。

2.建立健全制度法规 维护民生利益

第一,适当调整制度法规,维护民生利益。地摊商贩,已成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我们无法漠视其存在。政府应当在法律上承认其合法地位,允许其一定程度的合法存在,即在城市主干道应严格管理,限制商贩的存在。但在城市的非主干道,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应修改制度法规,放宽限制,允许地摊商贩的存在。

第二,建立政府与地摊商贩之间长期、稳定、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我们认为在现实中较为切实可行的是听证会制度。政府应定期举行听证会,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与地摊商贩所选派代表就此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地摊商贩代表可以以城区或街道为单位,选派产生。

第三,应及时出台关于城市规划与流动人口生存问题的精确立法,出台对于违法与合法临界状态行为的法律解释。制定有关无业与失业人口就业,卫生,医疗及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再就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管理规划法》来填补现有法律法规上的不足。

第四,加强现有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条例的立法,扩大法律调整保护的范围,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加关于小经营者的规范性条文。

第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最大可能地减少弱势群体的数量。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下发的对于城市贫困人口及外来人口的救济款的立法保护,做到专款专用。建立长期与稳定社会补助款来源基金会,并予以立法保护。改革相关户籍管理制度,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市民身份,予以相应的社会保障。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失业问题。

3.改善城市管理方式

第一,加强市场规划,与建立健全城市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分散的、临时的、流动的小经营者应予以统一规范管理,例如根据城市布局合理设立统一集贸市场,减免营业税与摊位费。灵活处理尚不能完全解决经营甚至生存问题的摊贩经营活动,例如,上海市正在准备实施的“解禁”试点措施。

第二,在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界定城管的执法范围。通过严格界定城管的执法范围,确定哪些领域城管可以执法,哪些领域专属于其他行政部门管理,城管不能进入。城管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有交叉和冲突的执法领域,应如何划定执法权限,避免形成“有利益就争着管、无利益就没人管”的局面。

第三,城市管理人员应当文明执法,禁止在执法过程中使用暴力。目前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还基本属于行政领域内,如果能够认定城管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立法就应赋予其法定的执法手段。这种执法手段还应和城管的管理职能相对应,如调查权、罚款权,当然,这也首先要在立法中得到确定。所以,要善待小贩,城市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还得有一个转变。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没有从心理上接纳小贩,没有将小贩视为城市的一员。

4.市政监督者的具体措施

(1)对引导进入正规大型集贸市场或超市内经营的困难户,可以享受市政监督者与开发商协商的减、免、缓交费待遇,即根据困难户各自的困难程度,实施多种收费办法,有的全免、有的减半收费、有的减免三个月或半年不等。(2)对引导入驻商业区合伙租赁门店经营的困难户,由市政监督部门代为向政府申请定期、定额的租金补助费,让其减轻入店的经济负担,平稳度过开业难关。(3)对引导进入市政规范区域内摊位(含群摊、散摊、定点摊、定时摊、轮时摊、夜市摊、临时产销点等)经营的困难户,其帮扶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①有的以老弱病残人员家住地点就近选择显眼位置安排其经营摊位,个别的还帮助其摆摊和收摊;②有的视困难情况减免收费金额;③有的给予一次性补贴、资助;④有的与城管结成帮扶对子,扶志帮困。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张德勇.逃税规模的衡量[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3]王斌,徐寅峰,李志敏.寻租现象监督治理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M].系统工程,2005.

上一篇:艺术文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科普教育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