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系统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6 15:20:07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环境,公共标识系统,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引导方向的公共标识系统的存在,对于一座建筑、一条马路、一个街区的可亲近性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我国,公共标识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作为环境设计的一个辅助系统存在,中国的规划师们更多的分析和研究焦点投射于城市设计领域里的传统要素,如建筑风格、选址、景观设施、街道尺寸、城市家具等。

城市公共标识系统属于公共设施范畴,其作用是改进人们在所处生存空间内的生活质量。一个功能与美学原则齐全结合的标识系统甚至可以成为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一套好的城市公共标识系统应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在规划设计中关注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怀。在城市设计层次将公共标识系统设计纳入其中,在规划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性的公共标识准则,这样对于促进我国公共标识系统设计,进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作用。

1.城市公共标识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城市公共标识系统是指在城市中能明确表示内容、位置、方向、原则等功能, 以文字、图形、符号的形式构成的视觉图像设置。标识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用途和方位,提示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可识别标志物,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井然有序。其载体包括标志牌,如路牌标志、公交车站标志、停车标志、地铁标志等。

这种符号的显著特点是以精炼的形象传达引导信息,在无须经过专业或职业训练的情况下即可使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程度以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快速理解。

2.城市公共标识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城市公共标识在视觉上浓缩城市形象,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状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在两者协调统一的情况下城市标识即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城市标识系统属于城市的公益配置。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设施,实际上是现代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城市规划大师凯文·林奇指出,市民对城市所产生的意想分别为道路、地域、边缘、节点和地界等5个标识因素,他主要强调的是城市结构与环境的可识别性。而公共标识系统是构成城市识别性的重要因素。

现代人追求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对于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也越来越重视,但现在城市中很多公共标识作为城市的公共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复杂的城市空间,粗制滥造的标识牌挑战着人们的功能需求和审美底线。可以说,城市的公共标识、标牌设计和设置,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3.城市公共标识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

公共标识系统在不同的区域中,可分别由不同的子系统承担各自的功能,以共同构成整个公共标识系统。每一个标识导向系统都是经过各个方面的审查,可分为比例、形状、对比、节奏与韵律、体积等构成要素。

3.1比例

比例是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一个综合性因素。环境视觉处于一定空间之中,由各种不同材质构成,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长度、面积的比例之外,还要注意形体、材料、肌理、色彩上的比例关系以及在空间所处位置、设计理念、形式风格等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环境视觉既要做到外部比例和谐统一,又要做到内部比例协调一致。

3.2 形状

外形式与内形式以不同的感官方式引发人们的美感,引起人的联想和一定情感时,这种形式美就更加刺激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物象的形式变化多种多样,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社会内容,但实质是在人们平时的社会活动中慢慢积累形成的文化内涵的外在表达。

3.3 对比

对比指的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处于同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例如城市标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既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又要突出引导的功能性。

3.4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一件艺术作品重要的表现力,能在艺术中表现,传达人的心理情感是它的基本功能,人能通过合适的节奏中察觉到和谐美感。而韵律是表达动态感觉的方法之一,相同的要素在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莫名的运动感,让整个画面充满韵味。

3.5 体积与构成

“体”构成的形态可以划分为: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几个主要类型,城市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在不同的环境中恰当运用各种立体,创造有体积感的形态,能够使作品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不同体积感的形态其构成形式是不同的,首先要了解各种形体的分类,研究各个形体的表现力和表现形式,如果不能够深入了解这种形体,就更谈不上运用,很多形体都是在拆分、组合后构成新的形体,这种新的形体往往会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4. 城市公共标识的规划设置原则

4.1识别性原则

判断一个标识系统设计的成功以否,关键在于公众能否完全简单的,准确的加以识别。应当明确,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应该从人、标识、环境三者关系出发,考虑不同人群在语言、文字、行动、视觉,环境程度,公众距离等诸方面的差异,能满足各种人群识别的需要。

4.2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原则的应用能使公众对特定的城市标识系统有个统一完整的认识,增强了标识的传播力,设计出具有高度视觉传达功能,形象和标识鲜明,准确的城市导视标识系统,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系统,应保持视觉上的同一性,既统一性与关联性,也将更趋向与标准,规范和符号化,以符号形式来统一和处理信息。

4.3 地域文化性原则

城市标识的灵魂在于他的文化底蕴。城市标示系统与城市文脉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广泛的范畴。他涵盖了这个城市的自然风貌,传统民俗文化和一些特色的地域文化及人文景观在这套系统中。地域性对其影响至深,因此,城市标识的设计应考虑城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轨迹,充分突出和创造城市的低于个性与特色,将传统优势文化与现代化高度融合,以提升整个城市在公众中的影响。

5.结语

通过对城市公共标识系统现状规划设置原则的研究,提出公共标识对体现城市特色、城市气息,及对于现代城市的重要性,对其构成要素和设置的识别性,同一性及地域性等问题作了相关探讨。并以精炼的文字总结城市公共标识系统主要构成要素。提出未来城市标识系统的规划设置原则,如标识的识别性、同一性、地域文化性,为城市公共标识系统今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蔡然,城市环境标识系统的形式与色彩构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 pp.87-88.

[2] 祝娟,做好标识系统 扮靓城市面容-北京城市标识系统浅析,中国建设报,2003.3.17

[3] 张西利,《城市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p.4

[4] 解放日报,关于城市标识系统的研究, 2011.7.26.p.49

[5]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津政令第114号,天津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

[6] 天津政府法制信息网,

[7] 武汉神工天成标识制作有限公司,/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 应对规划; 敌意动作; 模糊控制

中图分类号: TP3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3-0047-03

The Research of Plan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Control Method

SHAO Guoqiang, LIU Yazhe, JIE Longmei, WANG Zhenfu, CHENG Xiaox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ense of plan recognition algorithm.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algorithm are defined just as soft constraint, hostile plan and counter plan. The similarity and the fuzzy control method are applied to reply plan recogni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t expounds the plan recognition algorithm, then according to it, a plan system is designed. Through testing, the system can recognize the revival plan by the actions seeing directly, furthermore, it can realize reply plan recognition by the predicted action in result of observation effect.

Key words: Counter Plan; Hostile Action; Fuzzy Control

0 引 言

2011年,美国对叙利亚卡扎菲政权发动战争,整个进攻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已经胜负立判,原因何在?比拼冷兵器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现代战争中,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电子战、通信战、控制战、网络战,谁取得胜利,谁就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对网络中的动作要进行特殊的识别,才能判断得出究竟是彼方的入侵,还是守方自身的指令。这就如同营地突然出现一个身影,需要弄清其是我方士兵还是对方间谍。

因此,对敌意规划的识别和应对展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 理论基础

敌意规划是不同于智能规划以往研究的内容,在本文中定义了敌意规划和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

定义1 constant constraint:若结点A1的效果添加了结点A2的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若A1不实现,则A2无法实现,就称结点A1与A2为硬时序约束关系,且结点A1 为A2的前驱[1]。

定义2 soft constraint:如果欲实现A1和A2共同的父结点目标(方法),A1须先于A2实现,但A1的实现与否不限制A2的实现,则称结点A1与A2为软时序约束关系,且A1为A2的软时序约束前驱。

定义3 敌意规划:可能遭遇攻击的网络环境中,规划主体根据其自身利益而确定要完成的规划,该规划的目标是识别攻击守方系统的一部分或者整个系统,此类规划定义为敌意规划。

定义4 应对规划器:是一个具有智能识别和智能规划功能的软件[2]。针对网络环境中的敌意规划采取相匹配的应对规划,完成对破坏守方行为的检测和处理,具有主动防御的特点。应对规划器是实现自我保护的最终解决方案。

定义5 应对规划:依据敌意智能体发动的可能对守方造成伤害的敌意规划,需要执行一个特定的动作序列[3],进而防止和阻碍敌意规划的实施,避免守方系统遭到彼方恶意破坏,亦或使得系统只遭受最小的损失,该动作序列则定义为应对规划。

2 核心识别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是随着观察发现的智能体动作的增多,逐步对解释图(EG)进行剪枝与扩展[4],以精准确定目标假设的范围,再以各目标假设的概率对目标假设进行分级,并对所选目标假设子树进行扩展,得到完整的规划[5]。详细步骤如下:

(1)对智能体的动作进行检测,检测得到动作Ai,将动作Ai 进行向量化,并加入解释图(EG),对比敌意规划库中的全部动作,计算其相似度,如果阈值P小于库中某个动作与Ai的相似度[6],则认为此规划为疑似敌意规划,再对该规划的相似度进行计算;

(2)继续检测动作,并更新候选敌意规划的相似度;

(3)对阈值P和疑似敌意规划之相似度进行判断,后者大于前者,则断定该规划为敌意规划,再对EG执行剪枝操作,将其添加到敌意规划数据库;

(4)重复以上算法,更新敌意规划数据库;

(5)算法结束。第3期 邵国强,等: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规划识别算法研究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第3卷

算法语言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核心算法描述

Fig.1 The description of core algorithm

3 应对规划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介绍

设计完成的应对规划识别器是以本文作者改进的算法为核心而研制开发的一款规划识别系统。系统是应用标准C++语言进行实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不仅能求解经典规划识别问题,还能够解决概率规划识别问题以及上文中列出的规划识别领域的诸多难题。

3.2 系统功能设计

规划识别器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应对规划器功能模块图

Fig.2 The function module diagram of counter planner

3.3 系统工作流程

经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根据系统的核心算法,设计的系统工作流程[5]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工作流程图

Fig.3 The system work flow chart

4 系统实验情况

(1)在系统中直接检测到敌意动作:control_bridge,经过识别该动作属于敌意规划库中的敌意规划hostile_plan 1:close_bridge,control_bridge,putbridge_bomb,detonate_bomb,destroy_bridge,在应对规划库中搜索并执行与之匹配的应对规划进行处理。其实现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效果1

Fig.4 The diagram 1 of experiment effect

(2)在系统中通过分析并检测到动作truck+bomb,对该动作进行智能判断得到与之对应的敌意动作puttruck_bomb(在卡车上安装炸弹),对敌意动作puttruck_bomb进一步处理,其意欲实现敌意规划hostile_plan 2:首先control_truck,然后puttruck_bomb,最后destroy_truck。通过搜索应对规划库得到该敌意规划的应对规划counter_plan2并开展反击:首先执行holdback_enemy(拖延敌人),然后backout_bomb(拆除炸弹),最后repair_truck(如果被破坏则修理汽车)。其实现效果如图5所示。

(3) 如果某个动作的危险系数超过系统安全系数,并且其在敌意规划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将其添加到敌意规划数据库中。其实现效果如图6所示。

图5 实验效果2

图6 实验效果3

Fig.6 The diagram 3 of experiment effect5 结束语

基于模糊控制的应对规划算法是在网络环境下,对接收到的动作进行智能的识别,通过与敌意规划数据库中的动作进行相似度分析,判断其是否属于敌意规划,如果属于,采取相匹配的应对规划。对目前仍无法处理的,则需要给出警告或系统提示。通过动态更新敌意规划数据库,实现算法的自主学习。该算法在军事和国防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应对规划器,能够对直接观察到的动作进行敌意规划识别,而且能够根据观察得到的效果推测判断动作,由此进行敌意规划识别。参考文献:

[1]PYNADATH D,WELLMAN M. Probabilistic state-dependent grammars for plan recogni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Uncertain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UAI-'00), 2008:507-514.

[2]VILAIN M. Getting serious about parsing plans: A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plan re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0: 190-197.

[3]Probabilistic Plan Recognition Based on Algorithm of EG-Pruning.ICMLC2006.

[4]姜云飞, 马宁. 基于限定的规划识别问题求解[J]. 计算机学报, 2009, 25(12):1411-1416.

[5]KAUTZ H A . A formal theory of plan recognition [D]. Rochest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2007.

[6]BUI H H, VENKATESH S, WEST G. Policy recognition in the abstract hidden Markov model [J].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2010,17:451-499.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3

理解CISP知识体系

CISP的核心在于将保障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保障应覆盖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通过技术、管理、工程过程和人员,确保每个阶段的安全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控制,使组织业务持续运行。IT作为保障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成为传统保障目的的核心。由于风险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是保障的主要目标(如图)。在建立保障论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组织业务对IT的依赖程度;其次要考虑风险的客观性;第三要考虑风险消减手段的可执行度。CISP从体系结构上提供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良好思路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涵盖了从政策(战略层)到模型、标准、基线(战术层)的纵向线条,同时在兼顾中国国情的情况下,系统介绍国际常用评估标准、管理标准和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与政策。

根据CISP知识体系建立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规划是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组织带来正确的指导和方向。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1.通过保障的思想建立安全规划背景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可以根据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ISSE过程建立需求,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发掘信息保护需求阶段。根据“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内容”确定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源于业务需求,通过风险评估,在符合现有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建立基于风险与策略的基本方针。因此,安全规划首先要熟悉并了解组织的业务特性,在信息安全规划背景设计中,应描述规划对象的业务特性、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组织结构选择适用的安全标准,例如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之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选CISP知识域简图择PCI-DSS作为可依据的准则等。信息系统保护轮廓(ISPP)是根据组织机构使命和所处的运行环境,从组织机构的策略和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需求和能力进行具体描述。传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基于GB/T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执行具体的评估,评估分为技术评估与管理评估两部分。从可遵循的标准来看,技术评估通过GB/T22240—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五个层面进行评估;管理安全可以选择ISO/IEC27001:2013《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该标准所包含的14个控制类113个控制点充分体现组织所涉及的管理风险。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来规范制定安全方案。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根据信息系统保护轮廓编制、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建设方(厂商)角度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根据组织的安全目标设计建设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组织业务的高速变化,一般建议建设目标以1-3年为宜,充分体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包括可接受的成本、合理的进度、技术可实现性,以及组织管理和文化的可接受性等因素。

2.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下的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背景建立阶段中所获得的需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描述。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定义信息保护系统,通过概要设计将安全规划设计基于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且描述安全规划设计的组织高层愿景与设计内涵;在概要设计中,还应该描述每个模块的概要描述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是从宏观上描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最终目标并选择适用的模型建立设计原则。本部分主要体现信息安全保障中信息系统安全概念和关系。根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顶层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诸如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保障体系框架。该标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该标准详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一般模型,包括安全保障上下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生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描述材料;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和评估结果,包括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评估对象的要求、评估结果的声明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策略体现的是组织的高层意旨,模型与措施作为战术指标分别为中层和执行层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完成设计的具体实现。当信息安全满足所定义的基本要素后,为每个层面的设计提出概要目标,并在具体的设计中将其覆盖整个安全规划中。

3.实现建立在宏观角度的合规性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可对应ISSE中设计系统体系结构,本阶段是整个安全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本阶段必须全面覆盖背景建立阶段所获得的安全需求,满足概要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模型与方法论,全面、系统的描述安全目标的具体实现。通用安全设计是建立在宏观角度上的综合性设计,设计首先将各个系统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及宏观问题统一解决,有效降低在安全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管理真空问题。在通用设计中,重点针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元素,从系统生命周期考虑信息安全问题。(1)管理设计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过程方法论中,可遵循的过程方法是PDCA四个阶段:首先,需要在P阶段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范围的确认,并且获得高层的支持与承诺。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管理设计应紧紧围绕风险建立,所以,本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为组织建立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其次,管理评估中所识别的不可接受风险是本阶段主要设计依据。通过D环节,需要解决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风险评估仅能解决当前状态下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风险管理实施规范,当组织在一定周期(例如1年)或者组织发生重大变更时重新执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是自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必须涵盖管理风险中所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具体处置,从实现而言,重点关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体系文件的建立和落实。第三个环节是建立有效的内审机制和监测机制,没有检测就没有改进,通过设计审计体系完成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运行。第四个环节,即A环节,是在完成审计之后针对组织是否有效执行纠正措施的落实设计审计跟踪和风险再评估过程。A环节既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的PDCA过程的推动力。(2)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基础上,应可适用于组织所有的系统和通用的技术风险。设计可遵循多种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层面技术设计要求。通过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建立“纵深防御”原则,其具体涉及在访问控制技术和密码学技术支撑下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设计可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建立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专项技术安全设计,也可在网络安全中增加虚拟网络安全设计等方式,应对新技术领域的安全设计。技术设计可以包括两个主要手段:第一,技术配置。技术配置是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通过基于业务的安全策略和合规性基线进行安全配置。常见的手段包括补丁的修订、安全域的划分与ACL的设计、基于基线的系统配置等手段;第二,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是在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控制能力时通过添加新的安全产品结合原有的控制措施和产品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在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的原则是产品不是安全的唯一,产品也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有效的安全控制是通过对产品的综合使用和与管理、流程、人员能力相互结合,最终形成最佳的使用效果。(3)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设计重点考虑基于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基于安全工程考虑的流程问题,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层面。信息安全问题应该从计划组织阶段开始重视,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工程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和废弃五个阶段,本阶段的设计主要通过在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流程,通过流程设计控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安全风险。在计划组织(需求分析)阶段,体现信息安全工程中明确指出的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体现《网络安全法》中“三同步”的要求。在开发采购阶段,通过流程设计实现软件安全开发的实现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实施交付阶段,关注安全交付问题,应设计安全交付流程和安全验收流程。运行维护阶段要体现安全运维与传统运维差异化,安全运维起于风险评估,应更多关注预防事件的发生,事前安全检查的基线设计、检查手段及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设备的不同重要程度建立不同的检查周期;当系统产生缺陷或者漏洞时,设计合理的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及补丁管理等流程解决事中问题;当事件已经产生影响时,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应急响应机制抑制事件并处置事件;当事件造成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其他影响业务连续性后果时,能够通过规划中的灾难恢复及时恢复业务。废弃阶段通过流程控制用户系统在下线、迁移、更新过程中对包含有组织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建立保护流程和方法,明确废弃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保护责任制,并根据不同的敏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剩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置。(4)人员设计人员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层面,长期以来,过于关注IT技术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人的安全问题,内部人员安全问题构成了组织安全的重要隐患,人为的无意失误造成的损害往往远大于人为的恶意行为。人员设计重点关注人员岗位、技术要求、背景以及培训与教育,充分体现最小特权、职责分离及问责制等原则。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章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并设置信息安全专职人员。在人员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第三方代维人员的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新问题的产生。

4.构建等级化保护的层面间设计

在通用设计中,可以基于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建立规划设计,而本阶段主要为满足不同等级化业务系统的强化安全保护要求。层面间设计可以基于系统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深度分析。本阶段的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符合性原则之上。5.合理安排工程实施计划工程实施计划必须根据背景建立阶段中的建设目标,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根据组织风险优先级及成本投入等因素分期实施。安全规划设计通过技术(技术产品、技术配置)、管理(组织建设与体系文件建设)、工程过程(流程建设、流程梳理与流程控制)及人员(岗位设置、岗位原则、职责划分)四个方面设计,在每个阶段可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并合理分配工程预算。信息安全规划设计不用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或者类型,CISP知识体系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依据,灵活运用各种标准与模型,充分融合技术与技术产品,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流程有效控制工程过程并合理部署和利用人员,实现人、技术和操作的有机结合。同时,综合运用CISP知识体系,不但可以丰富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具体实现,也可以为日常运维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4

>> 论大学校园的标识设计 当代大学校园个性文化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当代大学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体现 浅析大学校园导视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当代大学校园标识性设计探讨 大学校园商品供求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昌吉广播电视大学校园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学校园自行车防盗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模式的选择与方案设计研究 大学校园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 大学校园步道公园设计研究 谈谈大学校园设计 大学校园小型二手商品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研究 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新时期的大学校园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大连职工大学校园网设计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3] 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

[4] /newsshow.asp?id=194

[5] 司小军,《标志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6] 李巍,《设计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7] 纪向宏,《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

作者简介:

左艳(1989―― ),女,大连大学英语学院2009级学生。曾获政府奖学金,大连大学一等奖学金,大连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大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大连大学校运会女子3000米第一名等荣誉。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加强 施工工组织设计 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人工、材料、机械、资金和施工方法等五大要素,对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它起着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全面布置施工活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调配的作用,同时对施工活动内容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外部联系,确保正常施工秩序起着有效的协调作用。

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复杂,以及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日益建立,特别是我国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传统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违背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势在必行了。

二、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

目前,根据我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交通部发布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这两个规章来看,公路工程项目仅对设计阶段和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在设计阶段

重点在施工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图设计),目的是为编制概预算,控制投资提供依据。对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提出了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规范了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目的是为规范招投标管理,使评标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对实施阶段中标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中仅提到“投标人如果中标将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但应与本建议书基本上保持一致”。那么中标后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将“详细”到什么程度,“基本一致”到什么程度?则没有界定。此外还有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建设期限达数年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年度施工组织设计和季节性工程施工设计的内容以及较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简化施工组织大纲等所有这些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全然没有规范。这就使得一些中标单位的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在格式和内容上,深度和广度上参差不齐,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严重地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来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全面规范违背了系统管理原理。

管理规范化,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下列管理措施内容:

1.缺少施工部署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企业法人就是项目法人,而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前要与施工企业法人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界定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应达到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因此,项目经理部必然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对其目标﹑施工组织﹑总包与分包和资源供应进行规划,做出施工部署措施,而过去那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就不能适应了。

2.缺少风险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中自然存在许多风险,有技术上的风险和非技术风险(见表1),如果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风险识别、分析,没有做出抗风险对策,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已是许多工程施工证明了的事实。而过去那种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一旦项目遇到风险,则施工组织设计将是一纸空文,失去指导作用。

风险事件示例表

表1

风险因素

典型风险事件

技术风险

设计内容不全,缺陷设计、错误和遗漏、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

施工工艺的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用新技术新方案的失败,未考虑现场情况等

工艺设计未达到先进性指标,工艺流程不合理,未考虑操作安全性等

非技术风险

自然与环境

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不可抗拒自然力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

政治法律

法律及规章的变化,战争和骚乱、罢工,经济制裁或禁运等

通货膨胀,汇率的变动﹑市场的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等

组织协调

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业主和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协调,业主内部的组织协调等

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合同纠纷等

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效率、责任心、品德)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有问题,损耗和浪费等

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选型不当

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

3.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 在一般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中,仅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冬雨季施工的措施,没有保证成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措施。这是不全面的。

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率)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在工、料、机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在过去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一般都不编制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了项目形成事后算帐的被动局面。

由于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施工单位必须要考虑施工对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如:粉尘污染、空气污染、排废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的防治措施。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前未考虑这些污染的防治,导致被停工整顿,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进度,还导致经济损失,使成本增加。这样的管理不科学,也不合法。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提前考虑到对环境的保证措施并实施。

另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这是一项行业法规,并对文明施工提出了要求和评价标准,如: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料具管理,消防保卫,生活设施,安全生产与教育,清洁卫生等都有规定,施工中必须贯彻执行,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得到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是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也是企业形象的标准之一,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不能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安全、影响进度和成本等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的保证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施工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粗心大意。

4.缺少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同一项目的不同施工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不同的。因此,实施性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评价、考核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总工期;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总造价和总成本;单位工程造价和成本;成本降低率;总用工量;平均人数;高峰人数;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单位面积的用工;主要材料耗量及节约量;主要大型机械使用数量及台班量等。而过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有的部分作到了,有的基本上没有作到这一点,这就给评价项目、考核项目的施工组织水平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如缺乏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线性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转贴于 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前面谈到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按传统方法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强调施工方案,是工程的质量计划,是为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服务的。它忽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招投标市场竞争中,发包人不仅要考查承包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的技术水平而且要考查承包人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通过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来实施才能实现项目的目标,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已是无数国内外工程的实践证明了的道理。为此,建议:

(一)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应规范的内容建议如下表2。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

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应规范的内容建议表

表2

标前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标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施工组织设计(业主要求)

1.项目概况

1.施工部署(动员周期,运输方式)

1.工程概况及项目管理目标描述

1.工程概况

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2.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及工艺框图

2.施工部署

2.施工部署

3.管理目标描述

3.施工总体计划表、斜率图、工程管理曲线及冬、雨

季施工安排

3.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工艺、工段划分,机具选择及安全施工设计

3.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4.拟订的项目组织构架

4.施工总平面布置

4.施工进度计划(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

4.工程进度图

5.质量目标规划和施工方案

5.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 保证措施)

5.资源供应计划

5.主要材料、机具、设备计划

6.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6.技术经济指标(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成本目标规划和施工预算

7.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7.施工平面图

7.临时工程数量表

8.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规划

8.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保、文明施工、季节施工措施)

8.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及季节施工措施)

9.项目现场管理规划和施工平面图

9.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10.目标管理措施

10.技术经济指标及分析

11.投标和签定合同规则

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用以策划自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

3.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选用科学方法可参照表3进行。

表3

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现代化管理方法选用范围

施工部署

目标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决策技术

施工方案

设备选用方法、排序法、技术经济比较法

技术组织措施

A、B、C分类法,经济库存法,盈亏分析法,价值分析法,TQC﹑看板管理法

施工进度计划

滚动计划法、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法、排序法、“S”形曲线或“香蕉”曲线

施工平面图

线性规划法、库存理论、系统理论、PASS办法

(三)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目前,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HTPM1.0软件(Harvard Total Project Manager)、TL4.0(TIME LINE:project Management and Graphic Software Ver.4.0)软件,是由美国Symamtec cortoration软件公司开发的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及图形的处理软件;由美国primavera公司开发的针对进度计划、费用控制的P3软件;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软件MP3.0软件(Microsoft project);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四)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

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

3、 搞活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结束语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

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这个统一是系统、全面、合理、有序、有效、科学的,而不是简单的命令或片面的或盲目的规定,不是一刀切。

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而不是为了应付发包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规范化的内容是“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的制订、发布和实施”,这正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

[2]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

[4] 陈传德、吴丽萍,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6)

[5] 廖正环,公路施工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

Enhance the Specifying Design management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Organization sectio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sign management for chinese Ha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al Organization Section has the problems which are non-overall content and moder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pplied to practice very little and writing method behind the times etc and are analyzed and specifying management is made proposals. Which give a reference to the policy-making department and engineer technologists.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1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3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1]。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系列数据库的运行商,也开展了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并制定了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同类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4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

4.5培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数据采集和输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有些业务环节是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但业务和系统管理等环节的人员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人才缺乏的弊端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课程或专门成立分支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鼓励和支持一些机构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培训,如支持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业务拓展和培训工作等。

4.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培育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自律和维权的作用。在当前可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在推行城建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资质认证,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通过企业实力、业绩等评比,培育城市规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服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城市规划信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为城市规划信息企业协调价格、开展合作,甚至战略并购等提供平台和仲裁;为信息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用户等供需各方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以运作相对成熟的机构为依托,制定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协助物价部门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5结语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门类,其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市场条件。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在信息资源供给、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价格机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1]参见: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试行)(GDPG--006)[Z].2004:P56

参考文献

[1]雷翔,欧阳东.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6,(5).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政策与信息管理研究报告[R].2001.

[3]董宝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共政策设计[EB/OL].http;//www.edn/20050510/313675l—1.shtm1.2005-05-10.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 园林城市 绿色空间系统 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常常成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四)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认识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七)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主要绿色空间环境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小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温度、土壤、尘、噪音、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标准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用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保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我校从以下五个方面规定了培养标准:

一、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电气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别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以及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涉及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工程科学基础、工程制图、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

(2)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了解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涉及电气科学与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原理及技术,电力系统设备结构与性能分析方法及运行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生产过程中有关经济评价、质量检验和产品销售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

二、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1)能参与电力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在考虑电力生产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观、适应性等前提下,能提出完成电力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具有从事电力系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能力,能对多种方案做出评估,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具有参与制定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计划的能力;能实施与电力工程项目有关的方案,完成电力工程任务,并能参与相关评价,具有电力系统工程的实施、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3)具有针对正在实施的电力工程项目和运行中的电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具有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分析、电力系统设备和装置的运行与维修、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估的能力,并能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三、具有参与电力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

(1)了解电气工程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电力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畴内,能按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2)具有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资源预算来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实施电力工程项目的初步能力。

(3)具有采取恰当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应对电力工程项目实施和营运过程中的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并能够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

(4)具有参与国际电力工程项目的能力和对开展的国际电力工程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四、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体现人文关怀意识。

(2)能够使用工程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3)能够跟踪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发展动态,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运用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1)掌握足够的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能自觉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所制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涉及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电气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别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具有参与电力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等等内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培训范文 下一篇: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