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9 13:14:25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资产处置

中图分类号:F540.5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2005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还是6万亿, 而到了2011年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2万亿。随着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掌握程度的提高,对其收入管理也将更规范,纳入预算管理,将遏制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发放福利等扰乱收入分配秩序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通过出售、出租、出借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收益,而这部分收益多年来被各单位自收自支,并未列入预算。在基层县市行政事业部门,坐收坐支现象也非常普遍。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实现财政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2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问题

2.1资产管理登记不完善,权责不清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资产登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详细记录资产的库存数量和调拨往来的信息,一方面为领导掌握资产库存情况和添置新资产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登记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起到很大的作用。过去,有许多资产,大家对其只留有模糊的“印象”,但却不知其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对公有财产漠不关心。管理不善,责任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出现无人看管,无人负责,重复购买的现象,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为了改变资产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确保资产不流失,建立了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并明确由专人兼管资产登记管理工作。

2.2管理核算制度不规范

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是很繁琐的,这项工作面对的是种类数量多、年久陈旧老化的国有资产,小则几百元,大则十几万元,要把庞大的资产有序地重新登记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把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搞好,首先设计了一个资产统计表格,格式内容包括: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产地、购价、金额、购置日期等。发给各处室,然后根据所填数据,再到各处室实地清点,错报更正,漏报补上。通过上下核对,确保了统计数据准确。同时,要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处室责任人,把各处室、资产统计表每年装订成册,并附上资产统计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3资产信息登记不完善

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各种资产的数量、好坏程度、使用时间长短,都能通过资产统计表反映出来。如: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产地、购价、购置日期等,并按处室、或个人分别设户,然后由个人签名,以示管理责任人。对应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写好报废清单上报,新购置的资产要及时进行登记,资产购进的报销发票由资产管理员登记后才能报销。由于每年都有新增的资产和报废的资产,因此,每年年底需到各处室进行清点核对,再从新更换一次资产登记统计表。这样既保证了资产登记准确无误,又能使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比较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起到了监督作用。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相应措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且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提要切实高了职工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心,也明显提高了大家对国有资产的爱护意识。给领导和财务部门提供了准确、真实、完整、可靠的国有资产数据资料。总之要完善资产管理规章,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巩固资产清查成果,为部门预算编审提供基础数据。抓好单位财务管理,是做好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做好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把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完善购置、使用、处置程序,为资产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基础。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3.1 严把购置审批关,优化资产配置。

对固定资产购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单位新增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按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规定程序办理。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该区规定,区直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对经批准配置资产须纳入政府采购,并在购入7日内完成固定资产台帐建立和入帐工作。由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3.2 健全资产核算制度,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按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在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同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台账。对账实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并经审批后进行账务调整。范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健全资产核算制度。该区要求区直各单位在每年末对本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调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卡片台帐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账实、账账相符;确定具体人员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办清交接手续。

3.3 严把资产处置关,完善资产收入管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报批制度。单位处置固定资产,不论处置资产的种类、价值和处置方式如何,都必须向财政部门申报,并提交相关资料,经实地调查核实下达批复后,方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强化固定资产收入管理,有效规范收入分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利用固定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以及利用固定资产从事其它形式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4 严把监督检查关,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固定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核销等,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系统平台的作用,对单位资产实现动态监管。

目前财政部门要求各部门在前一年度做好新增固定资产、设备的预算,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都需得到财政部门审核和备案。审计署则建议组建行政事业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明确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职能。

行政单位经营性资产整合运作改革实行“三个不变”的原则,即:维持原单位既得利益不变;维持原单位管理体制不变;职工工资、福利维持原单位待遇不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抓手,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权明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监管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颖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04).

[2]孙桂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2).

[3]周贤元.浅谈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24).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0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其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

1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吃“大锅饭”的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1.2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财务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1.3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1.4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实体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实体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受益的流失。

2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固。

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2.1.1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2.1.2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

2.1.3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2.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2.2.1设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2.2.2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具体分以下几点管理,重点放在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上:①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国家专控及政府采购商品应当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不得私自采购。②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各部门根据已入账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签定使用、管理责任书。按照规定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内部转移和报废清理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时保养和维修工作,减少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0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其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

1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吃“大锅饭”的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1.2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财务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1.3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1.4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实体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实体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受益的流失。

2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固。

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2.1.1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2.1.2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

2.1.3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2.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2.2.1设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2.2.2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具体分以下几点管理,重点放在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上:①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国家专控及政府采购商品应当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不得私自采购。②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各部门根据已入账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签定使用、管理责任书。按照规定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内部转移和报废清理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时保养和维修工作,减少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作为行业规范性文件财政部曾于1991年8月印发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计价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日新月异,原有资产管理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资产管理的要求。2012年2月,财政部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原有的规则进行了改革,其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也进行了重新规范。从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对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很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没有严格的核算制度,账目不健全,核算不严密,帐外资产多,有的资产虽然有帐,但反映内容不完整,只管使用,不计成本及损失,不进行定期盘点,核对,导致单位资产的实际使用数与账面数不一致等现象大量存在,资产流失、丢失、公物私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方面,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帐外资产未入账,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流失更具隐蔽性。同时,因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事项涉及到单位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个人,但相应的职责界定不明确,资产管理无法落实到实处,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不按程序办理,存在随意处置现象,导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会计数据失真,管理混乱。

二、现行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核算标准偏低。新规则第40条规定,固定资产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这一规定较旧制度有了大幅提高,但与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标准比还是有些低,特别是对拥有大量专业设备的广播电视事业单位。

2、固定资产核算原则滞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落后于单位的自身发展需求。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逐步趋向企业化管理模式,很多单位已经开始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但是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物质资源,收付实现制仅对其取得和报废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对其使用过程则脱离会计核算,无法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源。其次,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应。仅通过现金收付途径无法满足单位对其资源的高效运用,也无法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各项资源运用方面的真实会计信息。

3、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不科学。购置固定资产要做两笔分录,一方面记事业支出和银行存款,同时登记周定资产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固定基金”账户。购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直接列为当期支出,这样就会虚增当期的事业成本,导致固定资产增加,当期的结余虚减,成本核算不科学。同样,在建工程的核算也很不合理,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化发展,地方财政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资金投入越来越有限,许多基建项目往往都是自筹资金完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是通过“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归集进行帐外核算,基建项目建设周期又长,建设期内会计核算不合理,项目交付使用后不及时入固定资产账,笔者所在单位办公大楼甚至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已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工程造价接近2个亿,投入使用十年来大楼内部设施经过多次维修改造,光是这些费用都已花费近千万元,账面却不反映这项资产,导致资产信息严重失实。

4、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反映资产损耗情况。在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直至报废时才从账面上转出,对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和磨损,不采取任何措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账面价值和实际净值的差距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得以反映,或多或少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的总量,导致账实不符,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导致收入支出表提供的结余信息不真实;同样由于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不重视实物管理。有些单位对资产购置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制度,对资产的询价、采购、招投标审批程序等进行了规范,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却往往无章可循,重购置而轻管理。资产使用部门不注意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资产管理部门不接触实物,更不懂技术,特别是对广播电视专业设备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无法确知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资产使用率低。

2、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定期清理,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由于不认真执行相关制度,造成了固定资产帐户不实、帐卡、帐物不符,形成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的现象,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经常有广告客户用实物资产抵充广告经营收入和节目联办费用等,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这部分资产往往容易形成帐外资产,变成部门和个人的物品。

3、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处置不规范。不按规定程序报批,随意处置,对配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由于人员调动引起固定资产转移,物随人走,到新部门新岗位又会重新配置,再加上个别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碍于情面或怕麻烦不予追回,资产长期挂账却无实物,报废实物资产的处置更无人管理,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和资产的重复购置。

目前,我们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拥有十分庞大的固定资产,为了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1、根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广播电视行业会计制度

新规则第六十六条对行业特点突出的事业单位明确可以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会计制度,并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在财务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产业化的发展和自收自支的核算体系,有必要制定广播电视行业会计制度,改变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为权责发生制,最大程度上适应和满足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内部成本核算的要求。

2、修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合理简化固定资产取得时的会计核算

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都是单位自有资金,核算上应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对资产的购置、核算标准参照企业资产核算办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较好地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如实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的全面信息,也有利于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会计核算的缺陷,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报废状况以及期末净值、盈余情况;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在严格执行财会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严格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监督检查和奖惩制度,将资产管理纳入各部门目标考核中,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明确单位财务、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财会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在购置、验收、清查盘点、清理报废等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记好固定资产明细账,做到账物相符、帐卡相符、账账相符。完善专业设备的大修、改扩建等项目审批手续,根据拆除、更换等情况及时调整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

事业单位是中国社会制度的特有产物,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无法实现国际接轨,但是目前随着事业单位逐步趋于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最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逐步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增加了“在建工程”“资产折旧”等科目。我们相信,切合实际需要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修订、完善,将会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2.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裴文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议[J].财经界(学术版),2009(10).

[4]罗晶晶.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提速其会计制度改革[N].中国会计报,2011.

[5]王桂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5).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措施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它的技术水平和数量多少,标志一个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水平。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它的技术水平和数量多少,标志一个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水平。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科学合理管理好固定资产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保值和增值,增强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固定资产管理好坏足以决定了事业单位整体资产管理水平。不少单位只重视流动资产的管理,而往往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相符

不少事业单位或者单位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混乱,责、权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没有很好的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丢失或者损坏报废的固定资产仍然长期挂账,也没有及进进行账务处理。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未记入固定资产账,而从成本费用中直接支出,不利于准确核算成本,影响单位利润。固定资产报废手续不健全,导致了还有价值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地收回残值。

2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督与管理。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配合,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招标定购、保管使用、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直至退出本单位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核算管理。明确落实好各部门的责任人,及其管理负责的财务清单。

(2)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及时办理在建工程转固

对大项工程应配备专职工程会计,准确核算在建工程项目,工程完工时应成立由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的专业"解包小组"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对固定资产及其分类、存放地点、建筑安装、工程决算、财务结算等与固定资产划分、管理、使用相当熟悉的人员,准确的对在建工程进行解包核算,合理确定固定资产入账项目及价值。

(3)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电算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各部门设备的使用或变动的监管力度。要与时俱进逐步采用计算机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既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4)完善定期抽查盘点制度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解决措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即是单位所使用或者占有的、单位机制在相应规定标准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分布在单位的各个系统职能部门,形态各异且数量庞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即是利用价值形式,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购置、报废以及出售等方面进行的考核、监督及控制,并以此来提高其使用效率。 随着国内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逐步形成了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理财为重点、以财经法规为基本依据,同时以有利于自身成长发展为目的的资产管理新机制。然而,由于种种因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较为薄弱,其管理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亟待规范和解决。

一、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管理层到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单位职工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入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财政拨款来购买,这与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单位管理层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争取经费补助方面,对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有很高的积极性,然而对于一些闲置的或购置后的固定资产如何妥善保管、如何正确确认资产原始入账价值、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如何做好保养和日常维护、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以及资产购买的安全状况和质量状况等,均不够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不明,以此使得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们常常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情况是,固定资产管理采用多头管理,没有统一的机构,通常财务部门负责办理固定资产相关入库手续,只负责相关金额的管理,办公室或总务科负责设备的管理,个别部门也无明细账,财务部门存在自己的明细账,这就造成各科室之间对账上存在问题,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够明确,甚至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捐赠、变卖、或特殊原因导致的提前报废等情况,然而在财务部门账面上仍继续保留该类物质的存在信息。

(三)固定资产报废等后续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不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

通常情况下,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我单位均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理相应的入库手续,同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填写与此对应的出库单,同时由使用科主管签字。然后其后续管理却存在较多问题,如我们盘点时会发现一些价值几百、几千甚至一些几万的设施不知了去向,追问起来可能才知道原来该设备被其他的部门借走,也有一些因过了使用年限已经上交到维修科和设备科,或将其捐赠给同类型下级单位,然而相关部门资产移交过程中却没有任何记录和移交手续,导致单位账面的实际拥有与固定资产,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不能客观真实的将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映。

(四)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财务人员不够专业,岗位轮换太频繁

目前来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经常下到各部门反复核对资产的持有情况,并及时与账面进行核对,找出存在的异常,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每半年为一个周期由固定资产会计与办公室或总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存量进行核对,如出现异常需要写出相应的书面报告,经财务部门同意后进行调整。目前我单位由财务科会计负责兼任固定资产会计,且几年做一次更换。长久以来通常是新上任的资产管理会计岗对现有资产情况熟悉了解,就该换岗位了。这样一来,使得固定资产会计工作认为自己很快就要换岗,因此没必要太过认真,导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敷衍了事。这样的轮换机制,给资产管理带来不连续性问题非常突出。

(五)固定资产管理尚未实现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管理

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程度还较低,管理人员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手工办理入库、出库、手工账的登记等方面,因此不能经常到资产使用部门来核对检查资产使用情况,很容易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

二、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更新传统观念,强化全体职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应从管理层到每位职工进行相应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基本意识,同时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单位的资产管理融入到日常住房改革方案的拟定实施中;融入到个人、单位以及城市的住房基金管理中;融入到基层单位房改方案的实施中等。总之与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紧密结合,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明确单位各职能岗位的责任制,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的考核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单位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有效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的切实提高。

(二)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实行“归口管理,统一领导”。由单位最高责任人负责,并有一名领导负责主管固定资产的工作,同时常设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可有总务科、财务科等部门组成,并将责任层层落实至个人。同时健全固定资产“三账一卡”的制度,所谓“三账”也即为固定资产总账、一级和二级明细分类账,“一卡”为固定资产卡片,将购入的固定资产做到及时入账,对于一些捐赠、转移或报废的固定资产也应及时进行账务的处理,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核实、盘点,做到账卡相符、账账相符且账与实际相符。并且各项固定资产应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各项固定资产均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同时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对于部分违反操作规程所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害的情况,应追查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有必要应采取经济性的惩罚措施。

(三)加强内部固定资产使用转移的管理

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各部门间固定资产随意转移的现象非常普遍,且转移过程未办理相应的转移手续,向部门负责人询问时,往往一致认为公家的设备,谁用都一样,而且这些固定资产仍在单位里,又没有搬回家使用。这种片面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这种随意转移,不仅给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增加了困难,而且还不能有效的将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等责任有效的联系起来,使各职能岗位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形同虚设,在固定资产丢失或损害时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基于此,笔者以为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的转移使用控制管理:

1、首先由需要使用的部门提出相应的书面申请报告,并将其报告交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主管人员进行审批签字。

2、然后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填写资产转移单,并将固定资产转移的原因及用途等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同时将资产转移单送交到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处进行审核签字。

3、最后由使用部门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转移单上签字,在单位内部实现资产交接手续的办理。同时将移交单中的一联送至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做好固定资产账簿的调整。

(四)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转让管理和清理报废管理

单位固定资产的转让和清理报废,需要经过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书面报告,并将该报告交由财务部门进行资产价值的核实,经过核实批准后,然后将其上报给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固定资产的转让和清理报废处理。将以上手续准备齐全以后冲减转让固定资产的原值。

单位固定资产的转让、报废清理工作要由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设备归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严谨个人或一个部门私自办理固定资产转让或报废的全过程。同时转让和清理工作应及时报交财务部门,以便将其及时入账,统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严禁设账外账或私自设立小金库。

(五)设立合理的固定资产会计的轮换制度,减少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连续性

首先应夯实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应做好爱岗敬业、严肃认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规范意识,同时加强其后续教育工作,提高固定资产会计管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夯实基础。

(六)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

完善的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采用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档案、折旧、增加、盘存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原始数据的采集、汇总、分类、统计等处理,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下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以此来准确及时的报出各种分析报表,为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事业单位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常包括系统设置模块、资产档案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盘点模块等,各功能模块又分别包括不同功能的子模块,以此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解决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以此来使单位的决策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能够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所在部门以及现有价值等基本情况信息,以便单位的资源整合更加科学合理化。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购进、建卡、统计、盘点清查等有效、快捷的管理,以便对单位内部闲置的资产设备进行统一有效的整合、调配,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实时的管控,从而有效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用,同时便于计划、审计、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有效介入,以此形成科学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以此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小结

我单位实施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后,现已将以往沉积了多年的糊涂账以及账实不符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清理,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单位全体职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总之,科学有效的方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可最大程度的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以此来提高固定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我局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好物质保障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虎.论会计信息化与网上报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周新湘.浅谈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流失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04):39-41

[3]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价值工程,2011,30(1):123

[4]杨锐.浅谈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实施[J].新西部(下半月),2008(9):64-65

[5]唐智慧.浅析提高房管局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J].财经界(学术),2009(7):122

[6]杨春瑶.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220-221

[7]王英锋.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77-78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实背景

事业单位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事业载体。它既不同于政府部门,但又在一定条件下履行部分与政府职能相当的工作;也不同于企业,但在一定条件下从事一定范围经营业务,创收时期获取收入的来源之一。

二、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管理理念的国际化和会计制度的统一化趋势越发明显。在新的环境下,联系到实务操作,回眸八年前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部分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而且这些存在的不足,正在制约着事业单位强化自律自约财务管理,正确看待市场经济对其的影响,走好自身改革之路,力促在一定范围内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精神趋同的全景过程。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其核算基础,使一个会计年度内存在收支不配比的情况,缺少编制现金流量表基本要求,使该报表的实用性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得不到显现,使得会计报表结构的完整性欠缺。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致使在资产确认与计量上存在着缺失,特别是在管理要求趋近于企业的事业单位会计计量问题上,不计提折旧,资产内在结构反映不全面,资产循环效应差。具体到资产负债表,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反映价值形态,与之对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也只核算原值。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没有反映其资产净值,也就虚增了固定资产总量;同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于会计计量近似于企业要求的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不包括折旧费,必然存在成本计量的不完整。按常理看,净资产属于单位权益,归法人所有,可专用基金及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本应是负债却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提取修购基金的规定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列入支出;如果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提取修购基金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来观察,其各自的处理无疑是正确的,但将二者前后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在购置固定资产环节,其价值一次性列入了支出;在计提修购基金环节,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又一次被列入支出,使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计入支出类科目,人为扩大了实际支出。另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和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业务的处理不统一;在所得税的处理中,将其作为收益的分配而非确认为一项支出也是不妥当的。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设想

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参考企业会计制度和分析新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笔者从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会计报表构成方面提出以下七点改进设想。

(一)加大推进权责发生制力度。引入企业实行多年的权责发生制,并逐步创造条件全面铺开。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应该说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存在着没有完全诠释好会计内在精髓;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会出现不配比的情况,有的年份支出过于偏大,是不合理的失偏。

(二)构建准确的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增加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三章中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固定资产是否要计提折旧没有明确说明,只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毁损等作了一般性的阐述,而会计制度通用科目中没有折旧这一科目。在实务操作中,事业单位一般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而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

(三)正确反映结余的基本结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

(四)改变修购基金的提取方式现行《事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五)完善捐赠资产的核算方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以及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确认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而接受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时,入账的计价依据虽然与固定资产相同,但账务处理却是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六)增设现金流量表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础,编制现金流量表就能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已经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占国,平欢梅. 论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J]. 统计与决策, 2005,(22) .

[2] 乔培东.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 现代商业, 2010,(08) .

[3] 谢艳君.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7) .

[4] 赵丰秋.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弊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0) .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篇8

殷切期望——《财会通讯》发刊百期纪念题词

清平乐——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贺永振

诗一首沈梅鹤

天净沙(小令)——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张时燮

学会动态

论会计管理循环阎达五,陈亚民

树立新观念充实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竺素娥

简讯

试论会计的本质吴建敏

审计工作中对于错误的审查管锦康

浅论企业资不抵债的评价项志国

开展工商企业申报注册资金审计公证应注意申报不实的问题胡潮生

深化企业改革拓宽理财领域史道华

会计改革断想高进迪

会计独立论与会计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张怡,赵诚

论责任中心的自控条件——应分清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责任中心各自应负的责任蒋尧明

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的特点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姚廉信

怎样看待老企业的改造高作武

谈现行电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胡传秀,宗良燕

农垦企业资金短缺及其缓解途径耿显仁

财政部制定《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

试谈责任会计对社会责任的核算与监督李亚光,高玉成

承包经营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的程序胡义贵

资金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心合,叶陈刚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任光铸,朱金华

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承包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胡旭,刘光华,高超

海门二建公司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验刘雄先

积极开展行业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胡海滨

如何进行新产品的投产效益预测王紫金

大同湖纸厂推行目标管理成效显著严明,胡承佑,胡文钰

介绍一个“三无”企业张生福

基层供销社推行“观念仓库法”的尝试姚永辉

把增产节约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抓谭玖初

浅谈乡镇企业“对外投资”的核算李化先

乡镇联办企业利润核算初探傅德良

谈多镇企业的考核指标问题张永才

完善乡镇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的几点意见吉小明

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关问题陆兆林,平惠生

西团镇试行减免税款集中使用高峰,刘进,玉平

蒲圻市抓乡镇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有成绩熊正权

适应新情况健全财会制度张广生,周同恩

农村地力增值补偿额的计算方法还振赞,周春法

介绍“新直线法”折旧率徐兴恩,黄湘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赵武松

改进大型机电产品的销售核算办法慎扬舟

建筑企业栋号工程承包成本核算的探讨吕季铭

如何清理二轻集体资财合理划分产权归属姚执桓

小型印刷企业怎样正确考核成本升降王志权

谈计划内外物资串换销售的核算周琦珍

建议改进超购加价款和提价补贴款的拨补办法林祥竹

国营农场建立“场内银行”的构想许锋

医院药品材料“厂批差价”的核算方法孔庆宏

加强中小学校预算外经费的管理朱忠良

对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的改进意见华彩桔

财会系统电子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龚金保

会计职称改革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伯英

改进大修理基金提存制度的意见陈小玲,钟油子

控制企业管理费小议吴仲友

会计人员要注意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庞清明

如此创收不可取周国华

供销社应改变现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龚家旺

税收知识讲座——第二讲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简介刘晓惠

满北省劳动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奖励工资(奖金)问题的通知

关于提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印发《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

财政部发出《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国营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

西方资产负债表的本质沈广镕,伊文田

风雨情(电视文学剧本)何廷栋,王汉清

全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理论研讨会综述夏博辉,邵良志,王福胜

审计署召开会议部署1988年审计工作任务言诚;

加强学会工作进一步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何福林;

学会动态

论会计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学习十三大报告的体会杨时展;

会计的理论基础只能是理论经济学谭劲松;

会计工作具有“监督”职能吗?林兴;

会计职能与会计人员的职能向德伟;

会计理论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曾月明;夏广良;

试行目标责任制审计落实经济责任制胡景云;

浅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李召伟;

国内联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黄水良;陈培坤;

浅议多种货币银行存款的对帐方法冉广成;

建筑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柴树森;

湖北省财政厅召开总会计师座谈会胡海滨;

试论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问题刘荷芳;

对海洋渔轮折旧方法的探讨楼小刚;

CVP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黄复岗;

怎样写好主管部门财务分析夏先飞;

建立发展基金预算的设想樊忠达;

谈谈制定会计专业职务结构比例郭连东;

中国人民银行将安装布尔电脑周宗真;

浅谈会计人员的单调心理李恩江;

试谈财会人员的心理动力马占荣;

在招标承包中要注意发展企业后劲汪明则;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曾光辉;

文摘

简讯一束

介绍“目标利润考核、超额分档分成”承包责任制形式蔡必达;

邮政通信企业试行全额利润分成初探唐方清;

汽车运输企业千吨公里工资含量工资制的利弊白介中;

银行储蓄所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兴华;

通山供销社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姚于天;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记湖北省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在双增双节运动中的贡献隋兵;

达标上等强根固本冯彬;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尝试张学正;

建立内部银行灵活调剂资金徐德镛;

完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做法龚所荫;

小经验五则

对加强乡镇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意见汪成才;

乡镇股份制企业的几个核算问题王云书;

乡镇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二级科目肖少林;李仁斌;

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记帐方法许庆源;

浅谈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效益考核指标张国凯;

村级积累下降的反思与对策鲍友明;

海河乡农经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杨祖荣;许佳荣;

严格会计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张家銮;

企业管理费分配方法新探李杰;

控制企业管理费支出的几点设想胡高新;

专用借款贴息的会计处理周家鼎;

保本保利期计算中的几种特殊情况潘经民;

对建立新的结算资金考核指标的探讨李广庆;

批发企业向进货单位返还差价的核算方法郝兰云;

供销社削价损失的帐务处理樊守智;

教育部门要加强校办工厂的管理朱忠良;

财会部门怎样写经济案件鉴定书陆学斌;

简讯二则

小意见五则

保险知识(一)——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湖北省二轻局会计专业职务业务考核试行办法》简介姚执桓;

职称改革工作问答(三)

美国学者谈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范刚;邓腾江;

管理会计已与现实不相关、过时了吗?——《效用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读后感杰佛·米切尔;马克·伯宁斯屯;王代富;

新的形势新的构想——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座谈会综述赵武松;

把财会知识献给山区——记无私奉献的林长祥同志

作者对编者的感激与钦佩辛玉祥;

有节却有损苏纯华;

《现代管理会计学》评介林志军;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发展企业集团促进经济联合的通知黄先林;

“有奖知识竞赛”记(讽刺小说)周重庆;

评聘高级会计师应既重实绩又要论文郑炜;

制度“睡在地上”的思考何业地;

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何光裕;

试论会计控制张新民;

关于建立决策会计的探讨杨有红;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两个前提■敬贤;

试谈承包经营审计杨雄胜;刘林;

浅谈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的审计监督问题杜水清;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服务监督效果显著黄润芳;

学会动态

简讯一束

浅谈会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李平;

关于建立会计人员管理模式的探讨魏承玉;

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决策的影响尹新宇;

价格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策应办法凌代圣;

关于净现值的正确计算潘爱香;

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特殊的汇率风险胡寿龄;

经济特区企业的外汇应以调剂价入帐宋介麟;罗甘尧;

浅谈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及评价标准宋云;

发挥财会职能搞好经营管理王淑贤;郭德光;高清义;

会计报表标准化设计的一点尝试朱汉霖;

宝应县百货公司推行内部银行的做法薛长顺;

介绍一种代销商品明细帐俞财信;

上海市珠算协会表彰姚耐同志朱明旗;

实行客票销售日报制完善营收日常管理刘秋菊;李林新;

如何确定有问题商品张以来;

介绍一种一次有效的托收无承付合同书蒋志新;

我们是怎样制止学校滥收费的张光发;

管好用好体育事业费的几点作法董士全;

也谈“资金”与“基金”的含义田震生;

推行承包制要加强经济法制的配套建设刘晓惠;

租赁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探讨谭明合;

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柴润田;

鄂州市商业企业承包经营的奖惩规定

全国第一家会计局在湖北老河口市成立张运浩;吴同兴;

谈乡镇企业技术转让费核算盖地;

产品销售率指标计算方法的探讨成身康;吴天乔;

乡镇“三来”企业厂房租金收入如何核算钟立军;

嵊县乡镇企业积极清理会计档案冯遂耿;

介绍一个街道小厂由穷变富的经验林国祥;

“以工补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永庆;

改由销售环节进行粮油加价补贴的探讨唐绍华;

粮食企业怎样正确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张帮林;

改进“应收销贷款”核算的看法胡高新;

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应否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刘开瑞;

企业各部门在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中的作用史佩忠;

商业企业流动资金无形损耗的补偿及帐务处理陈廷扬;

简讯杨新胜;袁胜达;

应加强“三待”资金的控制和管理谈德让;

银行要切实对贷款进行审查监督张布克;

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芮明生;

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会计科目的设置苏少坡;

谈银行存款帐的设置和登记刘启发;

小意见五则

也谈现金日记帐能否取消屠乃均;刘治平;

对“会计学科体系模式初探”的几点意见马晓芳;

保险知识(二)——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业务自传李贵斌;

西方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其理论结构王正德;

西方总会计师制度简介舒新国;

湖北省省级先进国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记帐员智擒诈骗犯王绍华;

一把算盘的故事(散文)黎敏;

他为什么堕落?湖北郧县供销社联合社纪检组;

上一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下一篇:法制宣传计划范文